《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2-09-12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 重点研究国民收入水平、就业指标、价格指标等经济总量是受何影响、波动规律等问题, 有的学者称其为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在我国各高校设置为经济学类和管理学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在整个课程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同时, 很多高校也将其作为理工、人文、社科等学科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也是经济管理类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考试课程。一般院校的经济类专业, 宏观经济学安排在本科二年级开设, 理论教学安排50学时左右, 而宏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是, 理论复杂且抽象、模型多、内容杂、头绪多, 与经济现实联系比较紧密等, 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来说, 学习难度较大, 很多教师把它看成是一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 如何授课才能既让学生准确掌握大量抽象的理论及其应用背景, 又能激发同学们对经济学的学习和科研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能正确的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读和预测现实经济现象, 是值得经济学教师认真探讨的问题, 笔者将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归纳如下。

1 宏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1.1 理论的抽象性

目前国内高校开设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是讲授西方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理论部分, 教师使用的教材也大多是对引进的国外原版教材进行翻译和编写的, 而这些教材都是在美国以及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基础上编写的, 是用来分析这些国家的经济问题的, 教材内的案例都是出自于这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 而美国以及西方经济发达国家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 它们市场经济结构完整, 他们的企业市场化程度高, 对宏观经济政策反应非常敏感, 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活力, 他们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发展充分, 宏观经济数据的采集、经济政策的传导和协调都有良好的基础。在这种环境下, 不论是以需求为导向, 还是以供给为导向的政策工具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而在我国, 市场经济发展时间短, 市场发育还相对不完善, 国内的企业正处在机制的转型期, 要真正成为具有经济性、营利性和独立性的主体, 还需要深化改革。因此, 简单的用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套用在我国, 是不准确的, 特别是对于大学二年级的学生, 他们对西方经济社会的情况还不甚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 很多学生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现状来理解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往往显得抽象难懂。

1.2 与实际联系紧密, 对师资要求高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要求非常高的课程, 这门课程对学生基础和教师水平要求都很高, 要求学生要具有微观经济学的知识基础, 要有较高的应用数学的能力, 要有对一些现实的宏观经济现象的认识能力。要求教师既要按照教学大纲讲授完规定的教学内容, 还要具有紧密联系实际,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存在的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初步掌握经济分析的方法和在经济学方面的科研基础。

1.3 知识的连续性强

宏观经济学教材一开始就讲述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的知识。学生第一堂课显得有些不适应, 因为同学们还没有对这门课程有一个大致的感性了解, 所以在授课之前应先简要介绍一些关于宏观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学科发展情况,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循序渐进学好新课程。再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对微观经济学的比较中理解宏观经济学内容, 同学们在学习宏观经济学之前都已经学习了微观经济学, 对于供给、需求、消费者行为、均衡、生产行为以及各种类型的市场等概念已基本掌握。这都是学好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利用微观和宏观进行比较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 例如, 用宏观经济学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与微观的价格理论比较、研究整体经济时以单个经济为基础、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比较、资源利用与资源配置比较等。

2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探索

2.1 重视教学实践基地的建立

要加强与政府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财政金融单位、统计部门、科研单位的联系, 建立起宏观经济学教学实践基地, 这将对宏观经济学的教学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是能够培训师资, 有的教师, 特别是青年教师都是刚出校门又进校门, 没有实践工作经历, 这些教师讲授宏观经济学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定期选派一些没有实践工作经历的青年教师到这些教学实践基地挂职锻炼, 以提高这些教师的实际工作水平和案例教学的能力。二是组织宏观经济学教师和学生去教学实践基地调查研究, 以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 共同开展课题研究、聘用实践基地的科研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去实习或调研、让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等, 从而加强学生对实际宏观经济现象的感知能力, 提高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科研能力。

2.2 创新案例教学的方法

案例教学是将宏观经济学抽象的理论知识上升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实施案例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直观、深刻的理解宏观经济学抽象的理论知识。所以案例教学法大量的被宏观经济学教师采用, 案例教学法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一是现在许多教师采用的教材和使用的案例都是选自美国以及西方经济发达国家, 而我国学生对这些案例缺少现实的直观认识, 这些案例不能较好地刻画出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规律, 所以很多教师往往在花费了大量时间讲解这些案例, 而学生还不能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实际问题做出较为专业的研判, 因此, 教师要重视案例的选用, 要组织教研室的骨干力量, 集中研究或者作为教研立项课题争取经费支持, 从而选出一些适合教学的宏观经济案例。可以选用一些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能突出反映教学内容的现实而直观的案例, 也可以选择一些在报纸、刊物上的案例, 也可有效利用互联网收集一些最新的经济动态数据加以整理形成教学案例。在选择宏观经济案例时应该注意的是, 案例内容要以符合教学目标为依据, 选取的案例要有说服力、有现实意义、有代表性。例如, “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我国目前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意义”、“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等等。

2.3 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标准

如何评价教学效果将对教师平时的授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诸多教学环节产生直接影响, 我们针对宏观经济学的课程特点, 将学生的平时成绩记入总评成绩, 采取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的方式来计算学生的总评成绩。平时成绩的评定主要是根据学生做的案例听课笔记、学生对于教学案例的分析、讨论的笔记等, 期末考试采用理论和案例各占50%的试卷进行考试, 要求学生对试卷中案例的分析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种考试评价办法将课堂之外的社会实践学习成绩记入总评成绩, 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摘要:宏观经济学在高校经济类和管理类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 应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加强案例教学、改革考核方式, 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学。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教学创新,探讨

上一篇:浅析检察机关法律文书上网公开的问题及应对下一篇:浅谈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