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2023-01-15

近年来, 全国高校发生了多起大学生状告母校以及大学生犯罪杀人的案件, 这一方面是学生法治观念的增强和权利意识的觉醒,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高校在管理上的漏洞。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学校作为研究高深学术, 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 必须要使学生学习广博的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要塑造学生真、善、美的心灵。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大背景下开展的思想观念与精神的综合教育活动, 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现时代的自我超越与发展”[1]。

1 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内涵

对于“思想教育管理”的内涵, 目前在理论界上并没有较为权威的统一说法, 有些学者认为“思想教育管理”是由“思想教育”与“管理”这两个不同的内容组成, 不能简单地将二者统一起来;也有人以“思想政治工作”来涵盖和统指思想教育与管理所有的内容。笔者认为, “思想教育管理”一定都含指“思想政治教育”与“行为外部管理”两个内容的一个结合体。

1.1 大学生管理体制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通过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管理措施等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制约, 是管理者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思想品德, 使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自觉活动。管理主要侧重于从规章、制度等外在因素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的引导和行为的制约, 以便使大学生不仅有良好的思想品质, 而且有规范化的行为, 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中的个性和共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表现为传道解惑、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的形式和广泛对大学生施加思想、心理影响;管理的个性表现为通过制定和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奖优罚劣的形式和方法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倡导、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共性表现为:它们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都是一致, 都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 从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着手, 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意识和道德品质, 使大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而二者在形式上、方法上的不同是由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有效性决定。如果只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管理, 便脱离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实践环节, 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活力, 不仅软弱无力, 而且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很难养成。反之, 如果只关注管理而不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 就管理抓管理, 将缺乏理性, 是片面的, 会事倍功半, 使管理工作陷于事务和被动。只有使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紧密结合进来, 把软件建设融于硬件之中, 调动教职工和大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才能符合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的特点和教育规律。

2 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2]。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观的一个原则或根本要求提了出来, 这标志着在我国逐步形成一种完善的人性化社会发展道路。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思维方式, 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就意味着要把维护和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作为评价和衡量我们一切活动、一切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终极标准。其次, “以人为本”意味着要尊重人、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 把人当成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等等规范价值得以产生的价值源泉。要从人的特点或实际出发, 体现人性, 考虑人情, 不能忽视人的需要。最后, “以人为本”就意味着对人以外的一切事物实行“人性化”的手段。一切制度规范和政策措施的创建与制定, 都要遵循公正、平等、人道、自由、法治等人类文明发展已经反复证明了的普世规则。

教育坚持“以人为本”, 既受到教育家的广泛重视, 也是现代素质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 使传统人本教育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教育坚持“以人为本”, 概括地说就是教育着眼于人的发展, 承认人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肯定人的价值, 确立人的主体性, 重视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身心和谐性, 并希望通过教育使人的个体、最终人的全体发展得更加完善、自由。

3 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新体系

传统的教法只强调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 教学内容空洞、教条, 管理手段严厉、僵化, 这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 造成严重的逆反心理。在这种情况下, 思想工作做得越充分, 管理越密不透风, 效果却越难以如人愿。因此, 解决思想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必须由“要我干”到“我要干”再到“主动干”的转变。在人本思想教育管理中, 更多的是体现个体的地位和价值, 要求个人得到尊重、重视, 个人的利益得到满足, 个人的价值得以实现。遵循受教育者发展的需要和规律, 激发他们的个体价值与积极性、创造性的有效发挥。在当前教育对象个性化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 注重人性关怀, 贴近生活, 深入精神层面, 更能形成一个平等、民主、和谐教育管理氛围, 保护他们能动思考的积极性, 推动思想问题的深层次解决, 使之能够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完善, 进一步提高思想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看一所学校的思想教育管理科学与否、有效与否, 主要不是从教师或管理者的角度来进行评价, 更重要的应该从学生切身的感受来判断。学生可能是学校中最容易不满意的群体, 当然这既有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 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因为青年学生思想敏锐, 认识问题容易理想化, 在现实中遇到问题, 就容易不满意。在学校里, 学生不满意的声音可能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人们习惯于把学生当成有待教育的孩子, 对他们的声音往往听不见或者不愿听, 或者听了也无所谓。从这种意义上讲, 学生可能是学校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利益群体。我们搞教育改革, 首要转变的观念就是学生的地位问题, 即学生学习的主体在学校的地位问题。如果我们不给学生以主体的地位, 就不可能办出高水平的大学。如何认识学生管理观念, 是我们在办学思想上应当解决的核心问题。

4 结语

本文基于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发展状况以及高校在管理上的漏洞, 提出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新体系使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充分体现人性化、民主化与法制化, 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新局面。

摘要: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为切入点, 试述了思想教育管理的内涵, 深刻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失效及其原因, 最后提出现代思想教育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 靳诺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 王玄武等.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比较研究》.武汉:武汉人学出版社, 2002.

上一篇:褥疮的护理体会下一篇:如何加强农村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