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主义教育理论下的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2022-11-17

1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又称作结构主义, 该理论最早源于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 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 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

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1.2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 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习者形成学习动机, 创设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多种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 组织“协作学习”, 把学习者的学习引向深入, 监控学习者的学习活动, 并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2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

2.1 以学生为主, 了解职业个性

个别化教学是建构主义的一个特点, 其实质是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众所周知, 学生在个性以及兴趣爱好上都存在差异。社会人力资源的研究成果表明, 职业个性对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有密切的联系。被誉为职业指导之父的美国职业指导专家弗兰克帕森斯就明确指出:人的个性影响职业行为习惯,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模式和人格特征, 每个人格模式的个人都有其相适应的职业, 人们要想在职业生活中充分地施展自己的个性特点, 实现自己的个性要求, 获得尽可能大的自由感、满足感和适应感, 那么在择业前, 就应该了解自己所属的个性类型及其职业适应性。目前高校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 不了解自己的职业个性, 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 对自己所学专业、即将从事或可能从事的职业也缺乏了解, 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与职业目标不明确, 造成学习动力不足。而高校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忽视, 更没有起到相应的引导作用, 导致学生虽完成大学学业, 却依然对职业的选择和适应感到困惑和茫然。因此, 职业素质培养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个性, 解决学生的兴趣、能力与工作机会相匹配的问题, 帮助大学生寻找与其特性相一致的职业。

2.2 激发学习动机, 树立职业理想

建构主义强调,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 而教师的作用是帮助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 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是他们人生职业实现的精神支柱, 它对促进大学生在学业上奋发进取, 顽强拼搏, 锲而不舍地按照自己的职业需要充实完善自我, 实现未来人生的职业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校职业素质教育应当关注大学生的思想, 从而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并使其在探索问题解决办法的过程中找到快乐, 形成持续的有效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过程中, 发掘自己的职业个性, 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2.3 建构专业知识, 培养职业技能

在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过程中, 对专业知识的建构是在已有的“图式”基础上不断同化, 顺应, 最后达到平衡的。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知识的新旧联系, 以建构新的知识意义。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简单强硬的从外部对其实施知识的“填灌”, 而是应当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的专业知识的生长点, 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 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 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 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 而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 倾听他们的看法, 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 并以此为据, 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这就要求教师在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 能够设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设计有效的学习环境, 刺激学生的思维, 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在探索实践过程中检测自己的观点, 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 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评价能力, 使其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教师应当为学生搭好“脚手架”, 综合运用“抛锚式”, “随机进入式”等教学方法, 以此帮助学生建构专业知识, 提高职业能力, 适应不同的职业要求。大学生对技能的理解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认为经过了专业学习, 就有了相应的技能。教师还要让学生了解要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一定要经过反复实践或者体验。教师要辅导学生学会整理自己的技能清单, 了解这些技能与自己的职业目标之间的差距, 以及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和认识的方法, 这都是职业素质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2.4 创设情境, 培养协作精神, 提升职业品质

大学生职业品质是指大学生在职业行为、工作作风方面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态度和品质等。培养大学生的职业品质, 是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提升学生职业品质的过程, 也是帮助他们逐步实现社会化的过程, 这是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关键所在。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 成功因素中的85%取决于积极的职业态度, 15%才是本人的职业技能。在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过程中, 为学生提供与今后遇到问题内容一致的情境对于提高其职业能力, 培养其职业品质尤其重要。在教学过程中, 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者之间进行协作, 会话, 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开拓创新的精神, 沉着应变的能力, 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敬业精神等, 才能提升自身的职业品质, 更好地适应职业要求。

摘要: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忽视和误区造成大学生职业能力, 职业品质与社会就业要求脱节, 也成为“高学历, 低就业”现象的一个原因。本文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 阐述了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要求, 并对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提出本人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思想,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梦欣.以建构主义为基础构建大学英语新型教学模式[J].外语教学研究, 2007 (8) .

[2] 徐斌艳.数学教育中的建构主义[J].全球教育展望, 2003 (4) .

[3] 莱斯特.P.斯特弗, 杰里.盖尔.高文, 徐斌艳, 程可拉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2 (9) .

[4] 杰根.社会建构和教育过程.教育中的建构主义.

[5] 华东师大教育系, 杭州大学教育系编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 11.

[6] 布鲁纳著.邵瑞珍译.论教学的若干原则[M].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

[7] 格拉斯菲尔德.教学的建构主义方法.教育中的建构主义.

[8] 张宏.以学生为本, 着力大学生职业素质提高[M].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上一篇:职业英语发展的多元认知模式研究下一篇:初中历史课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