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保卫干部职业道德素质构建

2024-05-08

论高校保卫干部职业道德素质构建(共10篇)

篇1:论高校保卫干部职业道德素质构建

构建高校保卫干部职业道德素质不仅可维持校园的稳定安全,还能促进自身发展。现阶段,高校保卫干部队伍整体建设良好,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职业道德素质不高、薪资待遇不理想等。在新形势下,积极构建职业道德素质,改进队伍结构,加强培训,提高薪资已经成为高校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本文对于职业道德素质构建的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高校保卫干部职业角色认定

保卫工作隶属于职业范畴,主要负责保护人类安全,消除危害因素,为满足保卫对象的安全需要,结合客观条件,使用物质、技术方面的手段,与危害因素抗衡。高校保卫工作作为保卫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要负责维持高校全体师生的安全,在校园内进行有效的防范活动,切实保护法律尊严,严厉打击所有违法违章行为。从职业主体和服务对象层面来说,高校保卫干部同时兼顾着教师、执法人员和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等多个角色的职能。在教育方面,不同于专业教师,高校保卫干部服务于全体师生,应充分利用所有场合开展宣传教育,面向全体师生大力宣扬法制知识,指导全体师生应认真遵守法律规范,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另外,高校保卫干部应规避在校园范围内出现违法违章行为,有效抗衡外界危害因素,切实保障教学、校园活动等的安全、有序开展。高校保卫干部虽然具有治安辅助管理的权利和责任,但不具有刑事执法权,高校保卫干部属于服务人员;在思想教育方面,指引高校师生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维持政治稳定是高校保卫干部的主要目标。由此可以看出,高校保卫干部在高校内部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保卫干部的职业道德素养就十分重要。

篇2:论高校保卫干部职业道德素质构建

4加强高校保卫干部素质建设的重要意义

伴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以及不安定因素的慢慢渗透,高校安全稳定局面并不乐观,外加高校保卫干部的综合素质较低,和当前的高校保卫工作存在差距,因此,应加强队伍建设,这在校园秩序维持以及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着深远的影响。(1)有助于维护校园政治稳定。对于高校保卫干部而言,校园政治稳定是其主要内容。积极构建职业道德素质,加强素质建设,增强高校保卫干部的责任感,提高政治敏锐力,有效把控形式,全面分析各种问题,强化防范意识,提升教育水平,提升校园政治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切实维护校园稳定。(2)保持良好的校园秩序。校园秩序是教学以及文化活动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学生数量极具增加,校园开放程度逐渐增加,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在校园内出现突发事件的几率增加,安全隐患加大,危险因素增多。同时,增加了高校治安环境的复杂性,这要求高校保卫干部应具备较强的能力,构建一支职业道德素质较高、综合实力较强的保卫队伍,增强驾驭能力,切实保障全体师生的人身安全,有效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5结语

高校保卫干部与校园的安全稳定紧密相关,高校的发展依赖保卫部门,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应认识到高校保卫干部的重要性,提升价值认识度,重视能力培养,积极构建职业道德素质,使其有效履行自身职责,认真完成各项任务,打造一支实力较强、职业道德素质较高的高校保卫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1]林绍平.新形势下高校保卫干部管理能力提升的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

[2]余骏,朱远来.论高校保卫干部职业道德素质构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3).

篇3:论高校保卫干部职业道德素质构建

关键词:法治精神,高校保卫干部,队伍建设

培养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来的新时期法治建设重要命题。而对于法治精神的内涵, 国内一些著名学者对其进行了精辟的论述, 如吉林省高级法院张文显教授认为, 法治精神是善治精神、民主精神、人权精神、公正精神、理性精神、和谐精神等融为一体的科学命题。他从法治精神的价值取向来做解释。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林研究员认为法治精神就是指良法善治, 是法治精神的基本特征和内在属性。他从法治精神的本质来做出解释。中国人民大学韩大元教授理解为法治精神既表现为人们的法律意识、法律思维与心理状态, 同时也表现在法治环境下形成的社会活力。中央党校卓泽渊教授则从法治精神的基本属性和作用出发, 认为法治精神是法治的思想内核, 是法的价值的体现, 是法治思考凝聚而成的思想精华, 是法治实践必须奉行的基本原则。在本文中, 主要倾向于卓教授的这种说法, 因为本文旨在呼吁高校保卫干部应该将法治精神的作用应用到保卫工作中去, 特别要注意在高校保卫队伍的建设中如何弘扬和应用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圣地, 也是社会稳定与否的彰显地和国内政治形势的稳压表, 高校的安全和稳定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昌盛。高校的保卫部门则是开展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职能部门, 它保卫着高校的安全, 维护着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和生活秩序, 维护着在校大学生合法权益等, 是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主力军, 是高校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可靠保障。由于高校具有人才荟萃、信息密集、政治敏感、影响巨大的特点, 它成为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和我们争夺接班人的主要阵地, 因此搞好高校保卫工作也是我国政治斗争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保卫干部是保卫队伍的领头羊, 要想将法治精神应用到保卫工作的实践当中去, 保卫干部法治精神的培养就显得极其重要:

一、加强高校保卫干部法治精神的培养有利于高校保卫工作顺利地度过矛盾凸显期。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这给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但各种矛盾也开始凸显, 就保卫工作而言, 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保卫队伍法律意识不强的矛盾;文明高校创建与高校周边环境复杂的矛盾;师生平安期望值与高校偷盗案件频发的矛盾等等。保卫干部面对这些矛盾应该要理性思考, 学会运用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武装自己, 保持清醒的头脑, 积极有效地应对, 清醒正视矛盾、理智分析矛盾、积极化解矛盾。

二、加强高校保卫干部法治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实现解决矛盾纠纷所提倡的公平正义。

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进步的价值取向, 社会有了公平正义, 才能和谐发展。那么何为公平与正义?马克思主义认为, 正义与否的客观标准, 主要在于其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广大群众的利益。站在高校保卫工作的角度就是保卫干部如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保障广大师生的合法利益, 推动高校的又好又快发展, 而这时保卫干部的法治精神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加强高校保卫干部法治精神的培养有利于维系高校教学秩序的和谐。

西方中世纪神学主义奥古斯丁认为:“无论天国还是地上之国, 也无论社会还是个人, 一个共同的目标是追求和平与秩序, 以便获得社会和个人的心灵安宁, 法律正是维护和平与秩序的必要工具”, 创建和谐校园, 给师生一个稳定与安宁的校园环境, 高校保卫干部在处理各种事故与矛盾纠纷事件中必须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 除了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之外, 更要告知与法, 实时借助法律工具推动保卫工作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大元.法治精神不断完善国家的价值体系[N].法制日报, 2007.

[2]高振强.论法治精神的逻辑内涵与外延[J].贵州社会科学, 2009..

[3]任海伦.论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育[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09.

[4]左剑军.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校园[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篇4:论高校保卫干部职业道德素质构建

【关键词】人事管理干部 研究分析 素质能力 管理项目

引言

高校人事管理干部是高校日常管理中的核心力量,其具有教育、职务管理以及各项事务管理等多方面的职能,是高校日常工作开展和进行的保障。总的来讲,人事管理干部的工作涉及高校的各个项目,尤其是考核、招聘、调配、福利、工资等等。所以,相关干部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对于高校工作的开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在新的发展时期当中,应当以全新的标准来规划相关人员的工作,充分凸显出其特殊性和重要性,作为人事管理的重要环节,应当确保自身素质及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以满足当前时代的标准。

1. 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事管理干部的基本素质之一。其实所有素质的基础环节,对于广大人员而言,应当在实践的工作之中有着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对于工作有着较高的觉悟性,保持坚定且正确的立场,保持自身的原则。另外,相关干部还应当有着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在行为上和思想上应当与我国的党中央维持高度一致,认真、仔细、坚决地贯彻并且落实相关方针政策,以促进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发展。对于人事管理干部而言,还应当有着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战斗在工作一线,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和上进心,在工作之中应当具有拼搏精神,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工作作为己任,勇于创新,刻苦钻研、不断拼搏和奋斗,为高校的未来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关人员还应当在工作之中保持诚信的原则,诚信待人,光明磊落,保持正派的工作原则,坚决按照规章制度来办事,坚定地拥护人事工作原则和基本工作思想理念,由于当前高校的人事工作纪律性要求较为严格,所以在工作行为和工作制度上应当遵守校内有关规定,掌控基本的、正确的用人原则,真正意义上做到透明化、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处理,确保高校各项人事工作均可以妥善的进行。

2.文化素质

除上述分析的思想素质之外,在实践的工作之中,广大人事管理干部的文化素质对于工作的开展也有着积极且重要的影响,所以应当加强重视和分析。首先广大工作人员应当掌握基础的文化知识,其应当涵盖各个层面,诸如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医学法学等等,从大的层面上讲,应当包含有思想道德和文化方面的素质,而从微观层面而言,则应当掌握基本的与人打交道的方式和理念,积极的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实现工作的进步。此外,对于人事管理干部而言还应当熟练掌握相关业务知识,由于当前时代的发展,所以广大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纪律性得到了增强,诸如对工资、师资以及人事的调配等等,都有着详细的规定,所以广大干部还应当掌握基本工作程序,保证透明化的操作和处理,确保相关工作可以具有系统性的特点。

3.独立工作能力

独立工作能力包含有工作的计划性、周密性和沟通协调性。当前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应当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所以相关干部应当是一个可以妥善处理协调关系的好手。此外,工作的计划性集中体现在工作的重点分配和难点规划等层面之上,在日常工作之中做到有的放矢。最后,则是计划的周密性,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不仅需要重视大局,同时还需要考虑一些细小的层面,任何影响因素都应当进行充分的研究,充分地探析其之后可能会产生的效果,确保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可以顺畅开展。

4.创新工作能力

人事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新时期的新要求。人事管理工作不仅仅是适应性的单纯的业务工作,更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特别要求人事管理干部打破墨守成规、僵化死板的工作模式。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高校人事管理干部应主动学习先进的人事管理理念,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作手段,更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才能更具有生机和活力。逐步的转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的机制流程,以现代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原则,为人事管理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指导。在相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之中,也应当对工作的形式进行转变,在实践的工作之中应当具备参考性和超前性的特征。总的来讲,我国当前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是一项相当复杂并且系统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广大工作者保持较好的专注程度,并且认真地对工作当中的细节部分加以改善,以全面促进高校日常管理项目的更新及完善,并且为今后人事管理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我国高校当前人事管理干部的工作素质和工作基本能力要求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从实践角度着手,对应当重点加强和改进的部位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并且明确了后期的整改方向,力求以此为基础,为高校的稳步向前迈进而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敏. 浅谈高校教学秘书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J]. 改革与开放,2009(08):102-103.

[2]单云丽. 浅谈现代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的培养[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10):132-133.

篇5:论高校保卫干部职业道德素质构建

(一)有人不太了解高校保卫部的职能,认为我们有权利,什么事都能管,什么事都归我们管,其实这是对目前高校保卫工作不了解所致。目前高校保卫工作和保卫干部现状如下:这是一种通俗的写照,一种真实的写照,不是抱怨。安全工作大都是口头重视,出事了以后重视一会;没事时看着人多,出事了觉得人少;工作危险性大,工作量大;待遇低,社会地位低,人员学历低;安全课得讲,但不能晋职称;好人不愿意干,赖人干不了;没有执法权,有事也得上;管严了说态度不好,管松了没人听;哪里出问题了,都问保卫处咋干的;穿的像警察,实际是保安;没有警号,没有警衔,没有警服,高校保卫干警是“三无”人员;发现的问题多了,人家觉得你在找茬;发现的问题少了,有人问你在干啥?着火了有人问,保卫处咋整的?丢东西了有人说,保卫处干啥吃的?

(二)安全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想起来容易,忘不了难,干起来容易,坚持下来难。同志们几年如一日,十几年如一日,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为安全事故的偶发性和突发性,胆量小的能吓死;因为5+2,白+黑的全天候工作模式,身体差的能累死;因为经常会遇到复杂问题、极端人员,能力小的能愁死;因为无执法之名而行执法之实,心眼小的能气死。

(三)保卫干部经常加班、值班,夜间有案子随时出警。大家假期休息的时候,保卫干部都在24小时值班,周六周日及节假日执勤是常有的。没有加班费,没有误餐费,没有风险津贴,没有人身保险等等,但是大家没有因此不加班不值班,工作还是照常进行,同志们还是坚决服从组织决定,做好每一项工作。有时候抓人蹲坑,一蹲就是几天,潜伏在草丛、雪堆、犄角旮旯,吃不好睡不好,冒着蚊虫叮咬,冒着严寒酷暑,甚至还冒着生命危险(比如有的犯罪分子携带匕首等)。大家虽然年龄不等,文化层次不一,但是当学校需要的时候,都能奋不顾身的冲锋在前,这是怎样一种觉悟!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冲入火海,当他们奋不顾身抢夺菜刀时,我没有点赞,但是却深深地被这个平均年龄54岁,70%中学学历的队伍震撼了。这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二、高校保卫干部职业发展规划的必要性和研究现状

高校安全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而高校保卫干部是高校安全的规划者、构建者、执行者,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技能、工作方法等直接影响到构建“平安校园”的效果。因此,加强高校保卫干部职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一套合理的、适合高校保卫干部职业发展的规划,帮助他们明确最优的职业发展目标,同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周密、合理、有效的计划和安排是十分必要的。笔者查阅大量文献,发现国内外对大学生和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研究较多,但是对高校保卫干部职业发展规划的专项研究报道极少。即便是有个别报道,也只是对高校保卫干部职业发展规划的必要性和意义等做了阐述,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的“高校保卫干部职业发展规划方案”,因此,高校保卫干部职业发展规划亟待破题,刻不容缓。

三、职业发展规划对高校保卫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高校保卫干部职业发展规划研究为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来源、不同岗位的保卫干部提供最科学、最合理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计划和安排。它所包含的内容既是安全保卫工作的一部分又也是高校规章制度的一部分,因此有助于加强和完善高校制度建设。

(二)高校保卫干部职业发展规划有助于保卫干部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把安全保卫工作当做终生的事业来做;有助于增加保卫干部扮演不同职业角色的数量和深度,使其在保卫工作中岗位和能力不断提升,职业角色投入的程度不断增强;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有效的解决了高校保卫干部职业倦怠和大材小用、无才大用等能问题,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

(三)高校保卫干部职业发展规划明确了高校保卫干部一生的工作经历包括职业职位的变迁及职业理想的实现过程等,同时也明确了保卫干部达到自我实现所需要的各种条件,这样极大的提高了保卫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不仅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也增强了放矢的力度;科学的规划,能有效防止保卫干部自我边缘化、被边缘化以及防止安全保卫工作被边缘化。

(四)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促进了保卫干部能力的提高,充分满足了他们的发展需要,由此而带来影响,将是全面促进高校安全保卫事业的长足进步。

结语

高校保卫干部不是警察却要执法,不会武术却得能打,不是保安却得看门,不是教师却得讲课,不是教授却得科研;处理恶性事件的时候要能勇猛果敢,便民服务的时候要能谦虚谨慎,安全教育的时候要能上高度层次,值班值宿的时候要精力充沛、睁大双眼,发工资的时候要能心态平和……这就是保卫干部,这就是现实。因此,急需有识之士制定一套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方案帮助高校保干部明确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帮助他们在无私奉献的同时达到自我实现,笔者在此一并感激,并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篇6:浅谈如何提高医院保卫干部的素质

关键词:医院 保卫干部 素质

安全保卫工作干部素质高低与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弱息息相关,保卫干部的素质高低对医院的安全稳定、正常医疗秩序、和谐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提升保卫干部的素质是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关键。

1.政工干部要树立大局意识

目前的安全保卫干部来自五湖四海,各自的经历和文化背景差别较大,每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敬业精神、服务理念、安全理念不尽相同,因此,医院保卫干部要坚决在思想认识,意识形态等方面要有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视野,自觉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 始终以维护医院的安全任务作为思想认识的最高位。

2.政工干部要树立服务意识

医院安全保卫干部务必树立服务的临床意识、病患者意识,扑下身子,勤深入医院临床一线基层,为临床一线办实事、办好事,及时解决广大职工关心的安全热点、治安问题难点问题。比如:在盛夏高温季节,为积极配合供电部门及临床科室贯彻用电安全教育、及查找老化电路电线,其次,认真落实早前制订巡查方案做好防盗、抢工作等 。

3.政工干部要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创新对一名安全保卫干部来说也同样重要。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创新,善于制定和适应发展阶段的变化,大胆冲破旧的思维模式,旧的条条框框,在观念上实现历史性的突破,形成对新的发展阶段的新认识。其次要在发展思路上创新,认清形科势走向和政策导向,深刻领会上级的工作指导思想,特别是目标思路和工作重点,从医院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要在解决难题上创新,面对难题问题,做到勇于负责,不怕失败,不解决问题不撒手,不達到目的不罢休。

4.保卫干部要发扬“六种作风”

一是敬业的作风,热爱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献身党的思想政治事业。二是实事求是的作风,报实情,讲真话。三是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怕苦,不怕累,有时还要不怕危险、不怕牺牲。四是清正廉洁的作风,自觉严以律己,恪守职业道德。五是严谨细致的作风,在工作中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六是勇于创新的作风,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不断开拓新的工作领域,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思路,不断采用新的工作方法,不断丰富新的工作内容,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感召力。

5.保卫干部要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要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仅有满腔热情是不够的,必须具有适合岗位需要的文化素质和过硬的服务本领。因此,政工干部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只有这样,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才能游刃有余,取得良好的效果。

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掌握中国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其次,要认真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思想政治工作业务知识。再次, 在学习内容上要突出重点,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素质,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为做好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同时,要力求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政工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作为安全保卫工作者,广大保卫干部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还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从而更好地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篇7:论高校保卫干部职业道德素质构建

职业作为经济发展与社会分工的产物, 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对人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对现代人来说, 职业既是人类生存的手段, 也是实现个人价值与创造社会价值的重要舞台, 职业生涯在个体生命历程中占居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 它关系到个体生存和生命的质量、人生幸福及存在价值。

一、职业意识是现代人职业素质构成的重要内容

(一) 职业意识是现代职业人必然要具备的素质

从概念上说, 职业意识是从业者或准从业者在职业认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对职业的观念与信念、态度。其内容包括了对职业的认识与各种观念、职业价值判断、职业期望与理想、从业态度等。职业意识既是人的思想意识形态的构成部分, 也是职业人职业素质的重要思想基础, 是在个体职业生活中发挥长效作用的较稳定的内在因素。

首先, 职业人是作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而生存和发展于社会中的, 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必然会接受一定社会的观念并建构起自己的观念体系, 并依此确定自己的社会角色、规范自己的社会行为。其次, 现代社会的职业环境与职业工作本身对从业者的高要求, 既表现在专业领域、个人品质上, 也表现在职业理念、对职业的态度与情感上。对职业的观念与态度一旦在意识领域里确立, 就会成为职业人重要的内在品质, 并引导职业人正确对待职业, 在职业实践活动中产生持久热情和创造力。

(二) 职业意识是现代人职业素质构成的内容与思想基础

相对于人的基本素质而言, 职业素质与职业活动需要密切相关, 是个人在特定职业领域内发展形成的职业品质, 它主要包括职业人文素质和职业技术素质。职业技术素质一般指与职业相应的专业知识、技术与能力, 是个人职业活动赖以支撑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职业人文素质包含了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礼仪等。职业道德只能是一种纯粹的外在行为约束, 不会产生道德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职业礼仪也会变成虚伪的形式。

二、现代职业意识的获得能从更高深层次上构建职业人职业素质

(一) 职业认知的深化更加深入地影响着个人的职业活动

1. 人类自我认识的提升使得现代人对职业意义有了新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人是实践的存在, “人的实践主动改变自然, 改变世界, 从而使自然成为人的自然”, 人的这种存在主要是通过技术与职业的存在得以实现的。人的职业不仅仅是生存的方式和手段, 也是个人提升自我、实现生命价值和创造社会价值的方式, 更是个体联系社会、融入社会的重要渠道。

2. 对职业的深入理解使得现代人在更高的境界上定位职业角色和对待职业劳动。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 社会职业发展与分化的速度也在加快, 并显现出许多新的特征。首先是职业发展与分化表现出显著的动态性特征。其次是职业劳动的内涵正发生着重大变化。在人类社会逐步迈向知识经济与知识社会之际, 知识和知识劳动者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其三, 职业劳动不仅追求价值创造, 也追求个体自我价值感知, 并力求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二) 体现现代职业特征和现代人文精神的职业观的建立促进了职业人文素质的完善。

职业观是个人人生观的具体体现, 反映的是人对职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虽有明显的主观性, 但做为人的认识总是会被打上时代与社会烙印的。现代职业发展把人从职业的奴役下解放出来, 真正成为职业的“主人”。在体现人文精神的职业观影响下, 人类对职业的追求既突出了人的主体性, 也更加追求实现人职和谐。在职业生活中能获得更多的快乐, 也取得更高的工作绩效, 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生存质量。

(三) 自我发展中建立起来的职业价值观引领着个体职业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职业价值观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 也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在剧烈变化的现代社会里, 面对强大的冲击人们无可避免的会在短期内产生思想晕眩, 但随后会是更清醒的意识。对自己的职业认识与知识重新整合, 形成新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这不仅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态度和劳动绩效水平, 更是人实现自我的前提与职业成功的坐标, 也是职业人职业发展与自我素质提升的重要路径。

三、构建良好的职业意识是提升现代人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

首先现代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 应将职业意识纳入素质教育内容之中, 并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青少年儿童在校接受教育期间是其一生中个体发展最重要和关键的阶段, 所受到的教育是未来个人自我发展与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职业意识反过来会成为其专业成长与自我综合素质提升的强大内在思想动力。

其次, 社会教育要重在引导公民形成正确的职业定位与合理的职业追求。一个社会的进步是依靠其系统内各行各业的顺畅运行与发展来实现的, 而社会行业的发展水平与速度既与相关科技发展水平及成熟度相关, 更取决于行业从业群体的职业化程度。职业化是现代职业分工与发展的重要特征, 是组织和个人事业发展的必需要素, 与工作价值是成正相关的, 它包含了专业、敬业、诚信、责任, 是对职业的价值观和态度的体现。把自我实现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个人职业成长与组织发展相联系、专业提高与素质完善并重, 增强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意识, 让职业素质提升成为现代职业人重点关注的自我发展内涵。

其三, 社会用人单位不仅要在选拔人才上注重职业素质, 也要在使用人才过程中重视对员工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同时组织用人应坚持人尽其才的原则, 努力让每个员工在其最适合的位置上, 既能让员工创造最大价值, 也让员工在工作中获得更高的尊严, 体会更大的乐趣, 如诗人歌德所说:“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能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最高度的快乐。”

其四, 对个人来说, 职业意识是其职业素质最根本的思想基础, 在自我与职业发展中构建起良好的职业意识是个人提高职业素质的关键。在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和发展的前提下, 个体要在积极主动接受教育与培训、自我学习与探索、职业实践体检与感悟中, 建立起对职业的全面认识和正确的观念, 形成合理的职业价值判断和积极主动从业、敬业的态度, 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感, 懂得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和职业发展, 让良好的职业意识成为自我职业发展的指航塔灯, 把具备现代职业素质的主动从业人作为自我发展的重要追求目标。

摘要:职业意识是构成现代人职业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 是人的职业素质形成与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导向。培养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是促进现代职业人职业素质提升的前提, 也是引导职业人成长为主动从业者并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好发展与职业幸福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职业意识,职业素质,职业,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著, 彭正梅译.民主·经验·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2]何传启著.公民意识现代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

[3]姜大源著.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篇8:论高校保卫干部职业道德素质构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是高校发展的关键,教师素质的高低是造就一流师资队伍的根本,它不仅是学校提高教书育人质量,加强现代社会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也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必须高度重视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全面建设。

一、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内涵

大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提高教师对素质教育的更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就素质的构成来说,笔者认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是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三个基本方面。

在整体素质的构成层次中,思想道德素质是灵魂。它的内涵包括:坚定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强烈的民族精神等等。

文化素质,包括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是整体素质构成的主体。科学素质的内涵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系统综合的工程意识、全面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科学研究能力和应变能力等。人文素质的内涵是:宽广的人文知识、祟高的人文精神、充实的文化素养、深刻敏锐的哲学思辨、强烈的现代意识等。

审美素质是整体素质构成的外表,它使整体素质具有完美性,并体现出一个人的品位与修养。其内涵体现为:具有高尚的情操、优雅的素养与气质、具有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在高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构成中,思想道德素质是灵魂,文化素质是肌体,审美素质是外表,三者构成一个完美的职业素质整体。

二、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要求

(一)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坚定信念

信念是心灵世界的核心。崇高的信念是高校教师创新知识、关爱学生、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胡锦涛同志称赞北京大学中文系孟二冬教授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坚定信念,说他“把自己的有限生命全部用来报效祖国和人民”。今天,正逢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盛世,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忠诚于教育事业,用自己的全部智慧才华报效祖国和人民,为振兴中华而献身。振兴中华,科学技术是关键,教育是基础。高校教师担负着创新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双重任务,尤其需要树立坚定的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崇高信念,忠于教书育人的事业,终生不渝。

(二)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

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是高校教师必备的职业素质。在大学里,教师无论从事教学,还是科研,首先必须具有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内涵丰富,包括爱岗、敬业、尽责、求实、创新等重要心理素质。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具备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这不仅是高校教师成就事业的必备职业素质,也是大学教师传授给学生的重要的精神财富之一。

(三)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高校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十分重视为人师表的教育作用。他认为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第六章),“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第十三章)?他把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看成教育成败的关键。教育本身是一种以人影响人、以人带动人、以人提升人的活动。教师只有将自己的道德和人格提升起来,才可能提升学生的道德和人格。

(四)教书育人的崇高风范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高校的根本职能。高校担负着“创新知识、传播知识、开发潜能、塑造人格”的社会职能。高校教师要传授两种学问:一种是“使人成为人的学问”。学生掌握了这种学问就能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品德、丰富的情感和必备的修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另一种是“使人成为某一种人的学问”。学生掌握了这种学问就有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从事某一类工作的人员。这两种学问都是重要的。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就能从事某一类工作,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某一种人”。

(五)关爱学生的真挚情怀

没有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真诚关爱,一切教育都无法进行。教师只有当他真诚地关爱自己学生的时候,才能够把学生完全吸引到自己所主持的教育过程中来,才能够得心应手,灵活自如地教育和引导学生,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育的关爱是一种伟大、真诚、科学、深沉之爱,是凝聚了教师的全部理想、品德、智慧、荣誉和心血之爱。

篇9:论高校学生干部培训体系的构建

3.勇于创新, 改进学生干部的工作方法。

在工作中, 要不拘泥形式, 鼓励学生干部独立开展工作, 挖掘他们的潜力与主观能动性, 这有利于他们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同时在工作中也要帮助学生干部分析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使他们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 改进工作方法。要鼓励学生干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亲身走入社会, 在实践中探索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

4.加强班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班级是高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直接影响班级的班风、学风建设。学生的奖、勤、助、贷等都以班级为单位进行, 所以班级学生干部承担着比其他任何学生干部更大的责任和压力。正因为如此, 许多同学不愿意担任班级学生干部而且不能够理解和支持学生干部的工作, 影响到班级的建设。针对这种情况, 各个班级单位可以适时实行“常任班委+流动班委”的制度, 即班级在保留常规班团委 (常任班委) 的基础上, 让同学们各自分时间段组建自己的班委 (流动班委) 团队, 按照班级总体规划, 完成班级的阶段性工作, 对班级日常事务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常任班委负责承担对流动是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高校一直都重视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但在学生干部的培训中尚缺少有计划性、系统性、针对性的培训体系, 未能很好地发挥培训对学生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2006年8月30日, 团中央和全国学联印发的《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规划 (2006一2010) 》明确提出要加大学生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 并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层次等方面作出了指导性的意见[1]。因此, 构建科学的高校学生干部培训体系对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和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 有利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力量。

一、构建高校学生干部培训体系的必要性

开展学生干部培训, 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是适应高等学校教育发展形势的需要, 是提高学生干部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 对提高学生干部素质与能力, 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精神, 班委进行培训、指导和监督的职责。这样一方面可以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得到锻炼, 提高综合素质, 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理解支持班委的工作, 使班级工作顺利开展。

(三) 构建整体化教育模式, 党建团建协调发展。

党建与团建协调发展, 同步进行。学生干部岗位为党员提供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平台, 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有赖于学生党建, 在党总支、党支部的统一协调下, 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成果。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就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党建工作, 两者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

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新时期的艰巨任务。高校全体教职员工要树立“全员育人”的思想, 为学生党员、干部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高校学生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政治思想上的先进性, 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师生桥梁作用和在重大事件中的骨干作用, 为构建和谐校园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辉.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党史党建, 2009, (14) .

[2]姜乃永.社会转型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J]文教资料, 2009.6, (18) .

[3]叶莉.党员创先锋, 和谐在校园[J].陕西教育, 2009.7.

[4]周成军.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促进高校教育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 (22) .

[5]高渊峰.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初探.[J]科技资讯, 2009, (19) .

引进新思维、新理念和新管理方法, 提升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构建科学的学生干部培训体系则显得尤为重要, 表现在如下四方面:第一, 构建科学的学生干部培训体系是有效培训的前提, 只有构建科学的学生干部培训体系, 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干部培训的开展。第二, 构建学生干部培训体系有利于培训工作的管理规范化和可操作性, 使培训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促进对培训师资力量的发掘和培训师资队伍的形成, 加强对培训工作的实施的监督和管理。第三, 构建科学的学生干部培训体系有利于增强学生干部培训的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一方面可以克服目前很多培训工作具有随意性, 或者由于工作任务较多而耽搁了培训的开展, 甚至取消培训的安排, 另一方面可以克服目前培训工作出现的培训内容不连贯或者具有重复性的不足, 更加注重了培训的针对性。第四, 构建科学的学生干部培训体系有利于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学生干部队伍。在学生干部培训体系的指引下开展的学生干部培训由于其针对性强, 结合学生干部的工作实际, 遵循学生干部的成长规律,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处事能力。

二、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学生干部培训体系

(一) 建立学校学生干部培训委员会和网络平台, 保障学生干部培训体系长效运行。

高校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成立以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为组长, 学生工作部、宣传部、思政部、校团委和二级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为成员的学生干部培训委员会, 把培训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校团委, 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提供软硬件和制定相关制度, 加强对学生干部培训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实施, 促进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同时可以通过创建学生干部培训的信息网络平台, 让更多的学生干部参与到培训活动里去, 实现资源共享, 相互学习, 相互交流, 并不受培训时间的限制。

(二) 作好学生干部培训的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指在规划与设计每项培训活动之前, 由培训部门采取各种办法和技术, 对组织及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 从而确定培训必要性及培训内容的过程。它既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的前提, 又是进行培训评估的基础, 因而成为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2]。

对学生干部进行需求分析就是要求我们要在培训前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关情况弄清楚要对哪些学生干部进行培训, 为什么要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 培训什么内容等问题。目前大多数针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在培训之前很少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 往往是培训组织者认为需要培训什么或者自己擅长在哪方面的培训就培训什么, 培训内容也经常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培训内容往往以文件的解读、布置工作任务来代替, 照搬照抄其他学校的培训内容, 未能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干部的实际要求, 走形式, 敷衍了事, 往往又会导致受训学生干部对培训不重视甚至出现抵触情绪, 而很多时候又采取强制措施要求学生干部参加培训, 导致培训效果不明显。因此, 培训体系的构建应更加重视对培训需求的评估和分析, 通过观察、访问、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干部队伍、工作任务、学生干部个人等层面进行有效的需求分析, 并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对培训需求进行调整和修订。

(三) 科学设计培训内容。

经过对学生干部的培训需求分析, 我们应根据调查分析结果科学设计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设计是学生干部培训的关键环节。在设计培训内容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培训内容与培训需求相符合的原则, 依据培训需求设计培训内容, 最大限度地满足受训学生干部的具体需要。二是培训内容与培训层次相适应的原则。一方面培训内容因培训层次而异, 重点突出, 层次分明, 确保培训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与特定培训层次受训学生干部的接受能力相匹配, 另一方面各培训层次的培训内容前后衔接, 相互关联, 确保培训内容的延续性和培训过程的完整性。三是培训内容与时俱进的原则, 培训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紧随时代的发展、高校学生工作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在原则不变的情况, 我们应着重把握培训内容的三个层次, 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 对于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 应根据各个培训内容层次的特点和需求分析来选择。在设计培训内容过程中, 可以尽量丰富培训内容, 充分考虑学生干部队伍的实际和学生干部的关注点。

(四) 科学制定学生干部培训计划和方案。

在对培训需求及其任务调研的基础上, 制定科学完整的培训计划及实施方案, 是顺利实施培训工作的基础性工作, 是圆满完成培训任务、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步骤。培训计划和方案包括整体培训计划、年度培训计划、学期培训计划及各次培训的实施方案。整体培训计划应根据学生干部的培养目标, 系统地制定学生干部的培训培养计划, 把学生干部的培训贯穿于学生干部四年大学生活的整个过程, 在不同阶段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 根据学生干部成长的规律, 尝试实行“普遍培养———重点培养———精英培养”分层次培养模式[3]。年度计划和学期计划应根据本阶段学生干部对培训的需求分析和不同阶段的学生干部的特点认真制定阶段性的培训计划和方案, 年度和学期培训计划内容应包括培训目的、培训类别、项目或课程名称、培训时间、简要大纲、受训对象、培训形式、课时、讲师、培训场地等安排情况, 使培训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五) 组织实施和管理学生干部的培训。

培训活动的现场组织与实施是给受训人员印象最深的部分, 无论培训项目预期的组织如何充分, 培训组织与实施的规范度、成熟度是直接影响培训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样的外部印象会转化为人的内心感受并内化为人的态度和言行举止。因此, 细致谋划培训的组织与实施工作是做好培训工作、取得预期成果的重要基础。针对目前的培训方式比较单一, 未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干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丰富学生干部培训的管理和实施方式显得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借鉴企业培训的方式, 采取户外素质拓展训练、小组活动法、管理游戏法、角色定位演示法、团体心理等培训形式, 增强学生干部的参与意识, 让学生干部积极投入到学生干部培训的过程中来。

(六) 制定有效的评估反馈机制。

在每次或一系列培训结束后, 需要对培训进行效果和目标的评估, 反馈相关信息, 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干部培训工作的开展。评估就是依据某些目标, 运用科学的方法, 获得各种信息来判断某一系统的价值的过程[4]。评估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张霞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成都

摘要:在新形势下,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根本性、战略性的任务。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基础性工作, 应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 以增强干部党性修养为培训重点。要做好高校干部培训工作, 首先要转变培训理念, 其次要加强调研, 不断改进培训方式, 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最后要整合资源, 建立优质师资库, 完善干部培训管理体系。只有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地做好干部培训工作, 才能更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关键词:高校干部教育培训高素质干部队伍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这是我党对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1]“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 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在新的形势下, 对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根本性、战略性的任务, 也是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加强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基础性工程。

一、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建设

“思想建党”是党的一大特点和优良传统。高校干部培训, 是以政治理论教育为基础, 以党性修养为主线, 以培养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为重点, 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高校领导人才为目标, 对干部不断进行以知识更新、能力提高为目的的终身教育。[2]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 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 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 加强干部党性和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培训, 全面提高干部的思想过程要把握好客观准确、全面、方法多样、合理投入、联系实际工作等原则。在培训实施以后, 我们要对学生干部培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培训老师的授课情况、受训学生干部的反应情况、培训组织管理过程进行评估。通过评估, 一方面能促进受训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培训, 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并在工作实践中检验培训效果, 有利于加强对培训老师重视培训内容设计和培训方式方面的效果反馈和监督, 促进培训老师对培训工作的重视和总结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检验培训内容、组织实施和管理的合理性, 为今后调整培训项目、完善培训计划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从而形成学生干部培训的长效机制。

总之, 高校的学生工作离不开学生干部的参与, 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训, 建立学生干部培训培养的长效机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科学的学生干部培训体系的构建只

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及健康素质。

(一) 当前高校干部思想理论素养的缺失。

目前, 仍有不少高校干部政治意识较为淡薄, 对大是大非问题的认识不够清晰,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和权力观不够正确, 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缺乏大局观, 世界眼光不足, 战略思维能力较差;不注意研究思想动态, 不做或很少做思想工作;理论政策水平和党性修养有待提高;教育管理能力和领导水平存在缺憾。一些年轻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相对较低,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相对淡薄, 并缺乏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深入了解。

(二) 以增强干部党性修养为培训重点。

习近平同志强调, 坚强的党性, 是成为高素质领导干部的首要条件。全党必须居安思危, 增强忧患意识, 常怀忧党之心, 恪尽兴党之责, 按照党的要求, 通过学习、改进和锻炼来磨砺自己的品格和意志。现实中, 一些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与社会实践相脱离, 给党和国家工作、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

加强高校干部党性修养, 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 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坚实保障, 是全面提升高校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保证。加强党性修养, 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自觉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党性修养, 要坚持胡锦涛书记提出的四个“统一”原则和思想方法, 即“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 坚持继承光荣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 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 坚持加强个人修养和接受社会监督相统一”。所以, 加强高校干部党性修养教育, 就是要着力提高其实践能力, 离开社会实践讲党性是空泛无力的。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 树立正确的是学生干部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 更加需要的是我们的付诸实践。只有以此为指引来加强学生干部的培训工作, 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学校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规划 (2006-2010) .中青联发[2006]45号.2006.8.

[2]郭京生潘立.人员培训实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3]耿昕.高校学生干部素质培养模式探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9, (1) .

篇10:论高校保卫干部职业道德素质构建

关键词: 高校学生干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构建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对高校学生干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需要。高校应通过多种方式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引领学生干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构建高校学生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大学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升华的一个重要阶段,各高校更应该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端正高校学生的行为取向。高校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中先进的分子,往往拥有更好的培养和锻炼机会,可以配合学校对非干部学生进行管理、引导和监督,是其他学生的学习榜样和楷模。所以,只有培养、引导学生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才能让他们自觉树立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培养敢于吃苦、乐于奉献、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的优良品质和创新精神[1]。

2.高校学生干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建设中的定位

2.1高校学生干部应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群体。

当代大学生基本是“90后”,他们成长的时代,在理论上,正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形成的时期;在实践上,是我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巨大成就的时期;在思想建设方面,是我们党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期。作为面向未来的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高校学生干部,他们理应是主流价值观的承担者。根据2012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表明97.9%的学生干部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95.2%的学生干部认同“诚信是做人之本”。因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自信是包含对高校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自信:当代高校学生干部具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和心理基础。

2.2高校学生干部也是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象。

学生干部面临全球化发展所带来的挑战,面临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困惑,面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能力和宣传能力与社会发展需要不平衡给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带来的影响。同时,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价值观形成时期,社会上不同的价值观念必然会对其产生作用,一些学生干部不同程度上存在理想信念迷失、道德水平低下、诚信观念缺失等问题,因此,对学生干部进一步实施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标杆,对引领学生干部的成长成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构建高校学生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高校应该努力将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体现于日常工作中,内化到学生的头脑中。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做到培育和践行高校学生干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3.1坚持开展政治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提高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3.1.1针对学生干部经常性地开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定期对高年级学生干部进行培训教育。

3.1.2激活课堂教学,让学生干部在系统的学习中深入学习相关知识。

3.1.3占领校园网络阵地,加强网络文化建设[2][3]。

3.2加强学生干部实践教育,提升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认知和行为之间有一条鸿沟,需要用实践来填平。”不少学生干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认识,但是难以落到实处。这就要求教育者把培养学生干部能力素质的工作渗透到校园和社会实践中,积极引导学生干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校园文化活动、走出校园的社会实践活动,打造一批核心价值观宣扬的品牌活动、精品活动。

3.3持续激励学生干部,形成践行和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既需要主渠道理论灌输、舆论环境的导向,又需要科学适时表彰和有效激励。在个体行为中,当受到鼓励和赏识时,人会从中尝到“甜头”,获得继续重复该行为的动力。有效的激励会点燃学生干部的激情,促使他们的工作动机更加强烈。对学生干部而言,对其工作的认可和较高程度的评价就是对其最正面的激励。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高校学生干部作为青年人中的中坚力量,更应该不负社会的期望,坚持以“三个倡导”为行动指南,开拓进取,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王丽丽,张森林.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2]周古月.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上一篇:旅游文化作业下一篇:写过年经历的小学二年级作文:和“小妈妈”一起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