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德育教育观念与方法的创新——论网络对大学德育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2022-10-18

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 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统计, 中国内地网民中18~24岁年轻人比例最高为35.1%, 25~30岁的网民为19.3%, 大专及以上学历网民普及率达84.8%[1]。大学生又首当其冲地成为网络冲浪的主力军。

网络对大学生的政治观、道德观、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既给大学生德育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也给大学生德育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和阵地。因此, 分析网络对大学生德育的影响, 以及如何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为新时期大学德育教育服务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1 网络对大学生身心的影响

1.1 积极影响

1.1.1 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思维方式

信息网络技术突破了时空的局限, 打破了传统应试教育的线形思维方式, 使大学生能够在任何一个设有终端的地方随时获取所需的知识, 迅速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 主动地参加讨论, 自由、充分地表达意见,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广泛性思维, 交叉性思维和变换性思维。

1.1.2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网络提供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通过网络, 大学生们可以随时查阅相关资料, 了解必要内容, 可以获得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网络上的双向或多向信息传递方式, 使得大学生可以主动了解各种信息资源, 接受来自不同角度的建议, 使他们的知识结构从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迈进。这对于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 发展自己的个性, 提高自身的素质,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1.3 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增强自信

当今时代, 人才竞争日益激烈,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造成大学生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压力不断增加。而网络的隐蔽性, 开放性、平等性, 为大学生提供了缓解心理压力的平台。网络使大学生可以有效避免直接面谈的不便, 在主动、放松的状态下, 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使压抑的心灵得到释放。大学生在展现自我的同时, 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他们把这种自信带到现实中, 去开创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1.1.4 有利于扩大大学生的交往范围

网络使大学生足不出户便能够和外面的世界进行互动交流。有很多大学生通过网上聊天结识许多新朋友, 遍布世界各地。通过网络, 他们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 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平等地交流、了解, 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大学生交往的范围。

1.2 消极影响

1.2.1 信息垃圾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造成误导

网络信息无所不有, 一些虚假信息、文化垃圾也在网络上畅通无阻, 这种信息污染, 对一些身心还处于不完全成熟阶段的大学生容易产生不良的后果。例如有的网站为了提高点击率, 牟取暴利, 宣传色情、暴力、淫秽等文化垃圾, 使部分自制力不强的大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轻则导致荒废学业, 重则导致道德沦丧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

在网络中, 一些组织或个人可以怀着特定的目的, 利用虚假信息, 进行网络诈骗, 这对于涉世不深、辨别能力有一定局限性的大学生来说, 很容易受骗上当, 权利受到侵犯。

1.2.2 虚拟世界导致部分大学生脱离现实

现实中, 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现状和处境不太满意。而网络游戏吸引着很多大学生的很重要原因是:追求心理满足。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认为在虚拟世界中获取成功的机会远远高于现实生活, 因此, 选择网络游戏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大学生面临学习、工作等压力, 这些问题都渴望与人交流, 而上网聊天给他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新渠道。在网上彼此间无须认识, 也不会感到紧张和拘谨。

在这种虚幻的环境中, 会使大学生依赖网络的情绪越来越强, 他们宁愿沉迷于现实以外的“虚拟社会”中, 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生活的工具。

2 网络对大学德育教育的机遇

2.1 网络使大学德育教育更加广泛和深入

传统的大学德育教育以课堂传授或“一对一”的形式开展, 这种方式可以解决个人或少数人的思想问题, 但覆盖面很有限。网络巨大的速度优势使大学生可以不按传统的方式接受德育教育, 随时随地地进行, 它使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可以摆脱时间、空间等限制, 增强了德育教育的灵活性, 实现更广泛地传播。

网络把大学生带入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 通过网络, 学生了解到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大学生们会乐于在网络上坦陈己见, 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公之于众, 我们也更容易听到大学生的真实的声音, 从而也使德育教育更加深入。

2.2 网络使大学德育教育效率更高、教育手段更多样化

主要采用课堂教授方式的传统的大学德育教育, 大学生在封闭的教室被动地接受灌输。网络巨大的速度优势使大学德育教育的传播效率大大提高, 从原先封闭的教室迅速变成开放性的教育空间。

传统的大学德育教育采用的一般是板书教学, 形式单一。网络为大学生德育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字、图片、音响、影像等多种教学手段, 其带来的听觉、视觉效果是传统的德育教育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3 网络对大学德育教育的挑战

3.1 网络对大学德育教育观念的挑战

“网络超越了民族和国家的界限, 不同的文化在同一网络平台上平等地传播、碰撞、交融;不同的观点针锋相对, 每一个问题都是多维、变化的, 试图直接给出标准答案或者仅用一种价值观念去评判是非几乎不可能。[2]”大学生的接触面一下子开阔起来, 传统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受到网络多元化信息强烈的冲击, 使得大学生们逐渐对权威产生怀疑, 这就使得德育工作者不好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 增加了德育工作的难度。

3.2 网络对大学德育教育模式的挑战

网络技术的运用将会使传统的大学德育教育模式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根据教学需要, 师生可以进行多种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开放空间教学组合, 自己确定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设备的‘无年级课堂’、‘无年级学校’等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将会不断产生。[3]”

面对这样一个四通八达的交互式网络平台, 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在内的传统大学德育教育模式显得有些滞后, 大学德育教育如何适应现代网络创新技术, 是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4 网络时代大学德育教育的对策

4.1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校园网络文化将会成为大学德育教育的新阵地, 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首先, 应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进行政治理论与政策的熏陶。在网上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保网络德育教育工作有一个正确的政治导向和鲜明的时代精神。

其次, 介绍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进一步树立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展现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 使他们了解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拓宽视野。

最后, 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上教育、交流、讨论等活动。加强校园网络建设离不开优秀的校园网站, 我们应该建立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可读性强的优秀校园网站, 吸引学生参与访问。

4.2 培养大学生自律精神

加强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时空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制约能力。提高大学生对是、非、丑、恶的分辨能力, 面对网络信息垃圾、网络游戏, 大学生应该保持足够理性的头脑。开设网络道德课程, 教育大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指导学生处理好上网与学习、生活的关系, 防止网络上瘾和上网过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

4.3 优化大学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在网络化势不可挡的今天, 我们应该创建新的德育教育内容, 更新德育教育手段。

首先, 在德育教育内容上可以以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为基础, 向实践能力、鉴别能力等方面拓展和延伸;使德育教育内容不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理论上, 让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践行道德规范, 真正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4]。

其次, 在德育教育方法上进行模式创新。传统德育教育的“满堂灌”、“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方法可以转变为“互动”教学, 引导学生“参与”;大学德育教育的范围不只是局限于课堂教学, 我们可以健全大学德育教育网站, 引导学生在网上各抒己见, 实现网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4.4 加强大学德育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

“网络文化使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和个性化, 有不少人的政治意识、民族意识、本土文化意识逐渐淡漠起来, 如果没有一支懂网络技术的德育教育队伍以新观念、新技术迎接包罗万象、内容虚拟、传播自由及时的网络文化冲击, 光靠传统的工作方法、手段, 思想政治这块阵地将很难守住。”[5]网络对大学德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者除了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深厚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敬业精神外, 还应该学习和能够熟练使用网络甚至掌握现代网络技术、学会把德育教育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 将德育教育的阵地延伸到网络上, 激发大学生的兴趣, 善于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 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4.5 加强网络信息管理

面对网络上五花八门、良莠不齐的各种信息, 我们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等社会各方面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 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4.5.1 加强网络立法, 规范网络行为

国家立法部门应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关网络法律规范, 对网络上的不法行为以及不道德行为进行更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尽可能消除网络中的暴力、色情等信息垃圾对大学生的侵蚀。

4.5.2 积极建设网络主流文化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网上主流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扶持力度, 积极提供展现我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传统的网络平台, 利用网络传播健康的文化和思想。

4.5.3 学校、家庭、社会积极配合

在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时, 各高校应首当其冲。各高校应根据目前大学生上网特点, 心理状况, 制定相应的措施及来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高校可以建立网络信息管理的常设机构, 制定网络行为准则, 通过审查、监控等方式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对网上暴力、色情等不健康内容进行及时清理;积极对学生进行网络法制宣传, 使学生具备网络法制意识,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侵蚀。

5 结语

现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大学德育教育工作开辟了新天地, 但同时也对大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信息, 正确使用网络信息, 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德育教育, 将大学德育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摘要:随着网络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 网络对大学德育教育的影响也十分突出。文章阐述了网络对大学生身心的影响;分析了网络对大学德育教育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网络时代大学德育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大学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 陆占权.网络对大学德育教育的影响与对策[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6 (3) :94.

[2] 刘光磊.网络传播导论[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1:79.

[3] 万新恒.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23.

[4] 许溪沙, 马志明, 王若光.信息时代大学德育教育的机遇、挑战及对策[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2005 (4) .

[5] 朱卫红.高校德育进网络亟须加强队伍建设[J].中国德育, 2001 (5) :89.

上一篇: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下一篇:结肠镜在结直肠癌防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