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22-09-1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 网络在我国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传播, 截至到2012年6月底, 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39.9%, 其中网络游戏用户达到3.3亿人, 占网民人数六成以上[1]。大学校园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互联网已覆盖着大学校园, 成为21世纪大学生接收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离不开网络, 互联网将会对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2]。因此,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迫在眉睫, 认真研究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规律, 根据“趋利避害”的原则, 对网络“充分利用, 积极建设, 加强管理”, 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信息占领网络这个阵地, 抵御一些人利用网络传播消极、颓废、错误的思想和信息, 减少和避免网上自由化思潮、西化和分化图谋对人们思想的侵蚀和影响, 已成为现实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3]。

1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1.1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民族的希望, 是祖国的未来

目前, 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约有2000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1.2 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 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 也面临严峻挑战

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 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 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4]。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 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1.3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 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 办法不多。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 哲学社会科学一些学科教材建设滞后, 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 少数学校没有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管理工作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少数教师不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5]。

2 互联网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双重影响

互联网成为人们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和国际舆论斗争的新领域, 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网络文化已成为影响学生们思想品德、价值导向的重要因素。

2.1 积极方面的影响

信息量剧增、信息渠道的多样化使学生拓宽视野, 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 积极改善自身不足, 向世界先进技术靠拢。传播功能的变化使宣传思想工作宣传功能多样化。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上快速传播、同步交流、信息检索、现实虚拟、游戏娱乐、电子商务等功能的广泛应用, 网络媒体功能越来越多, 给新闻事业和宣传思想工作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由于网络的版面不受限制, 数据库可保存已经刊发的所有新闻信息, 供网民浏览, 通过互联网络, 网民不必出门就可查阅、浏览不同地区, 不同国家的难以数计的电子报刊。传播方式的变化使宣传思想工作的宣传形式多样化。

互联网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不再受地域限制, 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的发展。与传统的传播媒体不同的是:互联网使宣传思想工作宣传地域全球化[6]。互联网络的发展使网络传播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手段。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报纸、期刊、书籍、专利文献等现实世界存在的信息统统移置到互联网上, 实现几乎不受地域限制的多媒体网络通讯, 被人们认为是继电视、广播、报纸和出版之外的“第四媒体”。互联网络是一个超越地域和国界的人类信息传播交往空间, 它使得“地球村”的理想逐步变为现实。因此, 互联网络的运用使宣传思想工作宣传的地域全球化。传播效果的变化使宣传思想工作的宣传效果经济化。网上新闻的“即时播发”和滚动播出极为便捷, 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和传播速度, 互联网络的特性, 为我们宣传思想工作以经济合理的投入, 来充分利用全球网络资源提供了新的机遇。在互联网络上建立宣传网站, 各宣传单位可以资源共享, 形成合力, 不搞重复建设, 并且宣传面更广、速度更快、容量更大。

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 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许多有利因素。它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 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 为宣传思想工作科学化、现代化提供了前提条件。运用互联网络, 可以直接面向世界宣传我们的观点、立场、主张、扩大了受教育面和参与程序, 增强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各高校在网上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宣传,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及时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思想道德教育的经常化。在网上加强党规党法的宣传, 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先进科技、获取信息的同时受到国法、党规、党纪的教育。

2.2 消极方面的影响

目前, 我国互联网络正处在起步阶段。多数人对网络中的隐患处于麻木无知的状态。近年大量事实一再说明, 互联网络既是实现全球信息资源共享的必备途径, 也可能成为威胁国家安全, 危害国计民生, 腐蚀国民灵魂的魔鬼通道。国外敌对势力将互联网络作为对我国进行政治渗透和“柔性颠覆”的工具, 使用心理战策反、蛊惑煽动、招募非法组织成员、传播犯罪技术等长驱直入, 直接呈现在网民面前[7]。“法轮功”和民运组织纷纷建立网站, 非常猖獗, 采用普发电子邮件等形式, 对我恶毒攻击, 混淆视听。在国际互联网络中大量色情、暴力信息以游戏方式直接出现在终端屏幕上, 其直观性、娱乐性、诱惑性、渗透性很强, 社会危害极大, 已经引起政府和全社会高度重视。互联网络还对我们的宣传导向的控制能力、文化市场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互联网络突破了党和政府对媒体的控制范围, 使得舆论导向的控制更加困难。

信息多样化包括种类不良信息, 信息亏染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严峻挑战。全国政协常委、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徐鸿道手里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 24岁以下的网民占全国上网总人数的55%, 在泡网吧的人群中青少年占80%以上。有的中小学生对上网非常着迷, 一天不上网就浑身不自在;有的中小学生通宵达旦沉溺于互联网游戏而不能自拔, 给中小学生的学业、健康和精神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不少学生认为, 网络上的一切都是不诚实的, 因而用假名、说假话、不负责任地胡言乱语成了一种“时尚”。另据调查, 网上非学术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 每天约有2万张色情照片进入互联网, 大多数黄色网站中小学生可以随意进入。在这种情况下, 有效预防、控制青少年网络成瘾、网络不良信息的毒害以及网络犯罪等, 已经成为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互联网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1) 信息量剧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干扰; (2) 市场化发展中的不良倾向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3) 信息污染使教育对象面临严峻挑战; (4) 外来文化与日俱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冲击; (5) 信息传递的双向性和多渠道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信息弱化。

我国互联网络正处在起步阶段。多数人对网络中的隐患处于麻木无知的状态, 特别是缺少社会经验, 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的青年学生们, 缺少正确的辨别是非、真伪的能力, 也没有健康的思想情操和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的坚强毅力。种类不良信息, 亏染信息便会使青年学生们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情况, 此种情况也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

3 做好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8]

互联网给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 我们要积极行动、合理利用、兴利除弊, 构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 制定和实施一系列适合于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对策。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建立具有正确政治导向、多样化的校园网站, 占领网络阵地

校园网站既是网络思想工作者的教育重要手段, 也是网络德育的战斗武器。所以高校思想工作者一直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和了解。建立全面的校园网, 开发有校园特色的网站版块, 吸引大学生。 (1) 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页, 开辟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课堂, 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 采取形式灵活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网上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2) 开辟专门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论坛、电子信箱, 通过留言、对话的形式由专职的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与经验, 同时精通网络技术的老师担任论坛和邮箱的管理者, 及时或者定期解答同学们的问题, 与同学们在线交流与沟通, 及时高效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不仅扩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多以“说教”出现的模式, 寓教于乐。

3.2 建立一支专业化、高效化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思想政治工作要实现自身的创新, 适应网络时代的新特点, 最重要的工作是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技术武装和政治形势的教育。网络的建立与维护, 网页的设计以及网上内容的发布和更新, 与大学生进行网络互动交流都需要人的操作。我们的主流网站、网页办的好不好, 有没有吸引力, 是不是真正起到了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都要看我们是否拥有了一支专业化、高效、过硬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为了保证这支队伍在思想上和技术上的先进性, 保证主流网站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高校必须要制定一套相关的条例, 而且还要定期地对参与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形式与政策, 以及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的培训。

3.3 增加师生互动平台, 加大针对性力度

大学生的自由化、多元化发展趋势日趋明显, 在校园里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与交往也与中学有着很大程度的改变。学校一直致力于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心理上的各种困惑和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帮助和解决, 但网络中的师生互动和交流一直没能得到高效率的利用。教师在线、BBS、教师信箱等都是比较好的途径。但现在国内的校园网中“教师在线”还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师生互动是为了能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有针对性地通过网络的形式来发现们的问题、解决同学们的问题, 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来实施教育的目的。

3.4 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管理

互联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 有必要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 控制信息源头, 以达到正本清源, 给信息空间以一片“净土”的目的。政府要对网络信息做好人境防范, 强化对上网信息的监控, 过滤虚假、有害、错误、反动的信息, 制定网络规范, 纠正网上违章, 惩治网上犯罪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杜绝一切有害信息的滋生和蔓延, 对重点部门要严密监控, 发现非法信息及时制止, 并依法严处。学校和家庭要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做好网上把关工作, 当好“把关人”, 要把那些会对学生思想产生消极影响的信息过滤, 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广泛调动各种可供利用的有利信息, 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热情, 使其熟悉网络的运用手段和规范。

3.5 做好网德教育, 培养大学生网上自律意识

所谓网德就是指网民在上网时, 所应遵守的道德标准。由于互联网是个独立的、开放的世界, 它不被任何国家、组织、机构所拥有和占据, 所以它的信息具有难以控制的特点。而网上行为具有隐蔽性、匿名性的特点, 加之目前网络监控技术还不成熟, 因此必须借助道德力量, 依靠大学生自身的高度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依靠发挥自身内在的人格力量来抵制有害信息的腐蚀。网络有利于促进学生民主意识的提高, 有利于促进学生道德法制意识的健全。学校可根据社会各时期热点问题展开网上主题调查与讨论, 开展网上模拟社会实践等使学生的实践经验得以积累, 实践能力得以锻炼。

摘要: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互联网已覆盖着大学校园, 成为21世纪大学生接收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 互联网将会对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认真研究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规律, 根据“趋利避害”的原则, 对网络“充分利用, 积极建设, 加强管理”, 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信息占领网络这个阵地,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王安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论析[D].山东大学, 2009.

[2] 谭福强, 李红.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J].三峡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3) .

[3] 刘显忠, 代金平.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J].探索, 2000 (10) .

[4] 张永战.思想政治教育信任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 2010.

[5] 许爱花.网络化对高校两课教学的影响及其对策[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4 (3) .

[6] 王荣发, 2009.网上德育思考与实践,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7] 胡忠青.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三峡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02) .

[8] 王荣发.网上德育——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实践[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9 (9) .

上一篇: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下一篇:文学艺术作品中的“穿越”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