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应用性问题的教学

2022-10-18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 最终要服务生活, 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 尤其是现在与生活联系极其密切数学问题:例如电信公司的话费收取, 日常生活中水费、电费问题, 经济生活中的盈亏问题。尤其是一些应用性较强的问题, 使不少学生倍感头疼, 得分比较低。学生学不好数学的原因较多也较复杂, 除基础差, 缺少兴趣等之外,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缺少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无法将实际问题有效的转化为数学模型;另一方面有了数学模型又不能很好的联系实际问题。所以, 要使初中生学好数学, 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数学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 必须建立合适的联系实际问题的桥梁, 然后有针对性地找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数学模型。

根据我在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和分析, 初中生在解决应用性问题上由于缺少生活经验, 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是制约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瓶颈, 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可能很好, 但最终无法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 从而没有达到《数学课程标准》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中, 教师们讲、学生听, 重结论、轻过程, 更忽视学生各方面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 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结合生活中的小例子, 让生活实际展现在数学课堂上, 体现新课标要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并用之于生活的精神。下面我就举一些做法, 以供老师们参考。

1 创设问题情景不能离开学生的亲身体会

例如,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一章中有这样一个例题:两船从同一港口出发, 甲船顺水, 乙船逆水, 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10千米/时, 水流速度是a千米/时。

(1) 2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

(2) 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针对我们当地的实际情况, 绝大多数学生是没有见过船的, 且学生都是骑自行车上学, 经常会遇到大风天, 由此我将此题改为:某一天刮风, 刘威与刘文旭都放学回家。刘威顺风, 刘文旭逆风, 两人骑车的速度都是10千米/时, 大风的速度是a千米/时。 (1) 0.5小时后两人相距多少千米? (2) 刘威比刘文旭多骑多少千米?

这样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一下子来了精神.由于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情况, 大家都积极地参与思考, 并踊跃举手抢答问题。顺利的得出顺风速度=无风时速度+风速, 逆风速度=无风时速度-风速。很好的解决了问题, 再将课本中的问题引入, 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容易了。兴趣来了, 学习效率自然高了.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引起学生兴趣, 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潜能。

2 善于调查实践, 给单调的例题以丰富的内容

在处理生活中的打折销售问题时, 我要求学生先去商店观察商家常用的语言, 如打6.5折是怎么回事?我有意识地将这一节内容安排在周一进行,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实践, 买了哪些东西?定价是多少?实际买价是多少?印制好调查表, 周五将表格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利用星期六、星期日去有打折销售活动的商店, 逐项填出表格中要求的内容, 然后按要求提出问题。

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实践, 学生在周一的数学课上互相交流自己的调查体会, 然后轻易地解决了课本中打折销售问题, 几乎没有费口舌, 就成功地完成了这节课的任务。

这样, 给“单调的”例题以“丰富的”内容, 学生容易接受。以课本为主, 又不受课本知识的限制, 使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中获得知识, 同时提高能力。据此, 我认为在教学中,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3 分解降低应用性问题的难度, 搭建学生解决问题的平台

例如,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有这样一个题目:有两件衣服, 均以60元的价格售出, 一件盈利25%, 另一件亏损25%, 问这两件衣服的盈亏情况?这道题目等量关系比较隐蔽, 又需要几个基本概念, 如利润, 利润率, 售价, 进价等。学生解决起来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因此, 我先编了这样一道题目作为课前准备:李老师买了一件标价为200元的衣服, 享受8折优惠, 这件衣服的进价是100元, 这件衣服的售价是多少元?利润是多少?利润率呢?通过这样一个小题, 复习了利润, 售价, 利润率, 打折, 标价等经济问题中常见的概念, 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为解决教材上的题目做了很好的铺垫, 分解了题目的难度, 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也较好的联系生活实际。

通过多年来的数学教学实践, 我深刻地体会到:把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创造一切条件, 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由封闭走向开放, 探索和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 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把所需解决问题同学生现实生活情境相结合, 这样就能够比单纯学习纯粹数学理论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真实情境问题教学的实践会使更多学生认识到“数学切切实实就在我们大家身边”。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 加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能逐渐学会运用这种方法。灵活掌握知识, 从而达到让学生学得轻松, 课堂上通过活动获取知识, 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 拓展学生思维, 让生活问题走进课堂, 让数学充满浓浓地生活气息,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摘要:让生活实际展现在数学课堂上,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与生活。

关键词:数学应用性问题,数学课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上一篇: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纸媒如何“自救”?——看《巴南日报》这样穿越“黑障”下一篇:中等职业学校推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