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消费函数模型的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规律研究

2023-01-31

河北省作为中国主要的农业省份之一,其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河北省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研究农村居民消费规律和发展趋势,对准确把握市场运作,科学制定经济政策具有深远意义。回顾近年来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白雪冰(2017)利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得出中国西部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需求两者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徐文佳(2016)以分布滞后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安徽省居民消费函数模型,研究发现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与GDP、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滞后关系。上述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通过构建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函数,探究特定时间范围内河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规律。

一、数据说明

本文采用1989-2018年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年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以1989年为基期“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各数据进行平减。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数据分析和模型参数估计均使用EViews8.0软件。

二、实证分析

(一)绝对收入消费函数理论的检验

1. 模型的建立

根据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对消费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家庭收入,由此建立模型:

(α0-自发消费,α1-边际消费倾向,μ1-随机误差项)

2. 数据的初步分析

首先绘制和的散点图,可判断出和的线性关系比较明显,说明假设的线性方程比较恰当。

3. 模型参数的估计:

对模型及上述样本用OLS方法估计,可得回归方程:

根据回归结果,可决系数=0.9635,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截距项和斜率项的t检验值均大于5%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参数统计值显著。并且斜率值在 (0, 1) 范围内,符合经济意义。因此该消费函数模型已通过经济意义检验和统计检验,下面进行计量经济检验。

4. 检验与修正:

(1) White检验。White检验是一种通过构建辅助回归模型以判断异方差性的方法。卡方,表明模型无异方差。DW值为0.284,在5%显著水平下查表可知,模型中存在自相关,需进行修正。

(2) 广义差分法。经过Cochrane-Orcutt迭代法对模型进行修正,得到自相关消除后的回归方程:

从以上分析可知,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符合凯恩斯的绝对消费假说,农村居民生活自发消费为78.1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将引起生活消费支出增加0.58元。

5.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实证分析

(1)理论依据

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降低,高收入人群边际消费倾向小于低收入人群。由于该规律的作用,将导致社会总需求中消费需求不足。

(2)数据处理与方法

利用与上述相同的数据进行梯次回归,具体方法是以每10年为一期对消费函数进行回归,即对1989-1998年10年间河北省农村人均消费水平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进行回归得到该期的边际消费倾向MPC1,对1990-1999年10年间的数据做相同处理得到MPC2,以此类推。

(3)梯次回归结果分析

采用梯次回归法可以得出河北省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发展趋势,结果具有实际意义。通过梯次回归结果如图1所示:

由此可见,在1989-2018年期间,河北省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具体而言,其呈现出“三阶段”趋势,即先缓慢增加、然后减少、再增加。在MPC1-4阶段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较高,达0.8左右,呈缓慢上升趋势。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时的经济条件下,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很低,其收入的大部分用于维持基本生活需要;MPC5-15期间内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这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一致。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支出也将增加,但与收入增长相比,消费增长普遍滞后,从而导致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在MPC15之后的时期,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逐年增加。原因可能是国家出台一系列“三农”相关政策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新农村等,提高了其消费能力。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十三五”阶段,加快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居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期,激发了他们的消费欲望。

(二)相对收入消费函数理论的检验

1. 模型的建立

根据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的“棘轮效应”,假设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当期可支配收入的影响,而且也受过去时期的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故建立t期消费的分布滞后模型为:

(-当期可支配收入,-前期最高收入,μ2-随机误差项)

2. 数据的初步分析

首先处理原始数据以找出每年所对应的前一期最高收入。然后在与以及与之间分别绘制散点图进行初步判断,表明与以及之间的线性关系比较明显。

3. 模型参数的估计

对模型及上述样本用OLS方法估计,可得回归方程:

4. 检验与修正

从回归结果来看,模型拟合较好。可决系数=0.95,表明模型整体拟合度很高。然而,的系数为负数,表明河北省农村居民的当期消费与过去的最高收入成负相关关系,显然不符合现实经济意义。此外,统计量对应的P值大于显著性检验水平0.05,故认为的系数在方程中不显著。再对做冗余变量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F=0.005,对应P值为0.94,大于显著性检验水平0.05,故认为是冗余解释变量,不应该作为解释变量纳入方程。

所以相对收入函数模型并不适合研究河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规律,故农村居民的前期收入不是影响其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综合前述,绝对收入函数模型更符合现实情况。

三、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从长期来看,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当期的消费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河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规律呈现出收入水平不高,自发消费水平和边际消费倾向均较低的特点。

1.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具有多种用途。

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消费存在交叉部分,除了维持基本生活消费外,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还用于生产经营和房屋建设等额外投资。

2.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导致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不高。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农村经济、农村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基于家庭保障为主的社会保障方式已不再适合农村居民的需求。在社会保障不完善的情况下,家庭小型化和老年人口的增加给家庭养老增加了很多负担,促使家庭消费趋于谨慎保守。

3. 农村居民消费环境恶劣,限制了其消费欲望。

一是农村地区落后的基础设施抑制了农村居民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使许多富裕农民的购买力无法实现;二是相较于城镇,农村商品的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普遍滞后,使农村居民在消费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削减了农村居民的购买热情。

(二)建议

近年来河北省GDP在全国排名有所下降,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单纯增加农村居民收入难以有效刺激消费。在体制改革方向上,应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政策作为基础,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政策作为保障,两者结合起来。

1.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一是制定收入增长政策。要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减轻农民负担,在收入水平提高的基础上确保农民购买力水平的提高;二是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在优先考虑效率、平衡资源和经济增长的前提下,通过财政、税收等有针对性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

2.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环境,优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工商业企业要加强与农村合作,共同促进农村消费市场发展,推动农村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帮助农村居民树立合理消费与储蓄的理念,引导积极有效的消费。

3.为了缓解城乡二元化问题,促进城乡共同协调发展,政府在相应的政策制定上应适当向农村倾斜,使农村消费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相辅相成,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摘要:基于消费函数理论和相关数据, 建立绝对收入函数和相对收入函数计量模型。运用EViews软件对每种模型进行经济测试、统计测试和计量经济测试。建模分析表明, 绝对收入函数模型更符合现实。利用该模型验证了1989-2018年河北省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归纳出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规律和结论,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函数,绝对收入假说,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1] 白雪冰.西部民族地区城乡居民消费函数研究——基于广西的实证[J].时代金融, 2017 (1 8) :46-47.

[2] 徐文佳.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函数模型分析——基于分布滞后模型及误差修正模型的检验[J].中外企业家, 201 6 (21) :228-230.

[3] 谢磊.消费需求视角下城乡购买力动态平衡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 2018 (15) :37-39.

上一篇: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应用分析下一篇:开展自我终身教育,提高教师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