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论文

2022-04-19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选取我国1978年-2015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进行计量经济分析、检验,并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比较,最终建立合适的回归模型。通过对最终的回归模型进行经济意义上的分析,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论文 篇1:

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

【摘要】文章第一部分引言说明文章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二部分是对文献的评述;第三部分运用计量的方法研究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并对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单独进行了研究;最后得出文章的结论。

【关键词】农村居民 收入 消费 影响因素

一、引言

快速的经济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加大,经济的增长对农村居民的消费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如今,我国的主要消费群体在城市,但是城市的消费已经逐渐趋于饱和,消费产生疲软现象,内需不足,而农村居民这个大的群体却是消费不足,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使得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较城市相比更低。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而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目前,城市的消费已逐渐趋于饱和,农村市场则存在着巨大的消费潜力。我国农村市场占全国市场的一大部分,带动农村市场的消费对扩大内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开发农村市场,对于解决我国农村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都有着重大意义。

二、文献综述

相关学者研究了造成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低下的原因。尹世杰等人(2001)认为当前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农民收入偏低、农村基础设施和消费环境差、流通不畅、消费观念滞后等[2]。刘旭辉,潘全金(2006)认为我国农村居民虽然有着强烈的消费倾向,消费需求上升空间广阔,但收入消费心理和社会保障等因素共同制约了农民消费需求的增长[1]。黎明,龚旭东等人(2006)认为金融机构网点布局的缺陷、信贷管理体制的缺陷、农村金融币场结构缺陷和农村消费信贷的严重滞后影响了农民跨期消费的可支付能力,进而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

针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问题,在学术界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些学者认为由于农民各种基础设施起步就比城镇差,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使得收入在短期内不会有较大的提升,现如今城镇一体化的逐步实现,使得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聚集,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这些都对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起到了滞后的作用,因此扩大内需的主要目标还是在城镇,农村消费水平在短期内不会有较大的提升。另有一些学者认为,现如今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已趋于饱和,因此农村具有较大的消费潜力。吴越(2014)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前景是比较看好的,认为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并且农村居民的消费空间变得越来越广阔,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了稳定增长的动力支持[4]。

张治觉、吴定玉(2010)对我国1978~2007年间财政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影响较大,社会保障程度不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明显不同[3]。此外,有关学者认为财政支农对农村居民消费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王晓润,尹宗成和孙鑫(2011)通过对1978~2009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不同结论,认为在短期内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而在长期的效果恰好相反[5]。罗志红,朱青(2012)通过对1980~2010年数据分析,认为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可以实现消费公平[5]。

从微观上看,消费是由个人主观决定的事情,受到个人主观心理、伦理的影响,但是,经济人处于社会、市场的大环境中,因此,从宏观上看,消费又受到社会中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收入、利率、储蓄、国家政策、社会保障程度等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已有研究,对解决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目前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实证分析

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众多,本文选择人均GDP、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四个变量作为分析变量,通过搜集2000~2013年的相关数据,分析这些因素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所搜集的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一)构建模型

本文选取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作为解释变量Y,选取人均GDP(X1)、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2)、恩格尔系数(X3)、农村居民人均收入(X4)四个变量为被解释变量,运用R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这些变量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大小。

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收入每变化1%,消费水平对应变化1.208%。这与理论分析和经验判断相一致。模型估计结果也说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对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影响最为显著,因此,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统计推断检验:R2=0.9991和调整过后的R2为0.9991,说明该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效果非常好,即人均GDP,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人居收入这些因素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解释能力为99.91%。

(二)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收入是对消费水平影响最大的因素。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从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来看,收入也是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所以将收入作为主要研究变量,选取2002~2013年全国各省市区的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作为解释变量Y,选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1,各地区生产总值X2作为被解释变量。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lnY=β0+β1*lnX1+β2*lnX2+ε,对变量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

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收入和生产总值相比,仍然是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收入与消费水平显著相关。R2=0.9444,经过调整后的R2=0.9441,说明该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非常好。

四、结论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人均GDP,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人居收入这些因素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其中收入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是导致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想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是关键。

另外,还要结合农村经济的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城镇化建设,努力地为农村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胡宝娣.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西南大学.2010,4.

[2]王珊珊.基于扩大内需的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变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6.

[3]尹华北.社会保障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9.

[4]吴越.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25).

[5]邱桂杰,于淼.财政支农支出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J]税务与经济.2014(4).

[6]余建.基于截面数据的农村居民消费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5).

[7]周新柠.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研究[D].广西大学.2011,5.

作者简介:张琦(1991-),女,汉族,山东潍坊人,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研究方向:企业社会责任。

作者:张琦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论文 篇2: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 要:本文针对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选取我国1978年-2015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进行计量经济分析、检验,并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比较,最终建立合适的回归模型。通过对最终的回归模型进行经济意义上的分析,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回归模型;自相关;计量经济学

一、研究背景

投资、出口与消费是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处于换挡期。投资的增加对经济的提振收效较小,我国于2013年首次提出“一带一路”经济带,通过对周围基建的投资,来加大出口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随着特朗普上台,美国政府退出TPP加入“一带一路”经济带,“一带一路”政策发展一片大好。但是目前全球仍处于疲软状态,仅靠出口的增长难以维持我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目标。

因此,国内市场的消费扩张仍是经济增长的研究重点,我国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快速发展中城乡人口比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13亿人口中仍有6亿农村人口。农村地区的人口规模决定了我国的农村市场体量巨大,对拉动国内需求有积极作用。而刺激农村居民消费是打开农村市场的关键,为此对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二、文献综述

相对于西方完善的消费理论体系而言,我国的消费理论虽然发展快,但是起步晚,因此至今仍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国内很多学者利用掌握到的数据对农村居民的消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近年随着能够掌握的经济数据逐渐增多,很多学者对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的研究越发倾向于数量化更加显著的计量经济学实证分析。对过去几十年国内学者的研究进行总结,各位学者的观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农村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和稳定性制约发展。尹世杰(2001)认为,农民的收入水平低、消费环境差、消费观点滞后是其消费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刘建国(1999)认为农民收入的不稳定性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導致农民消费倾向偏低,是不利于扩大内需的根本性原因。二是验证持久收入假说在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可行性。李景华(2006)使用2000年-2004年的数据对持久收入和相对收入假说进行了检验,肯定了我国国情下持久收入假说理论的正确性,并指出农村居民当前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农村居民的持久性收入。

前辈们做出的成果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过巨大贡献,但是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仅仅套用国外的消费理论通过对要素分析所得到的结论往往不够可靠。因为国外的消费理论大多建立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系统的前提下,而中国即使在经济增速不断放缓的今天仍保持着经济的中高速发展,经济体所处系统相对稳定的假定很难站住脚。所以,与以往的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研究的相关文献不同,本文利用1985年-2015年的农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历年的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实证分析,试图立足于历史数据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

三、变量选取、数据来源及模型构建

1.变量的选取

首先,我们选取“农村居民全年人均消费性支出”作为被解释变量;其次,我们选取“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和“消费价格指数”作为解释变量。

(1)农村居民全年人均消费性支出Y:指平均每位农村居民当年用于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费的全部支出,是衡量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

(2)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X1:指特定时期平均每位农村居民所获得的总收入扣除获取收入所发生的费用后产生的净所得。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3)消费价格指数X2:是度量一揽子有代表性的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相对数。消费价格指数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下降。

2.模型的设定

根据选取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初步设定模型为:,其中,为随机扰动项。

3.数据的收集

通过查阅和整理资料,得到各变量的原始数据,但是由于原始数据中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均为以现价进行计量,所以在模型估计时往往会导致一定的误差。因此,我们统一以1985年的数据为基期,通过将全年人均纯收入乘以修正系数对原数据进行修正,将数据汇总得到表1。

4.模型的估计

将数据录入EVIEWS进行参数估计,得到回归方程:

回归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可决系数R2=0.994705,模型的拟合程度好,可决系数很高,这表明人均收入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

四、模型检验及修正

1.经济意义的检验

由估计的结果可以看出,β1>0,β2<0说明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是增加的;随着消费价格指数的增加,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是减少的。因此,我们可以判定所估计的模型是符合经济意义的。

2.统计推断检验

(1)拟合优度:可决系数R2=0.994705,所以模型拟合的很好。

(2)F检验:F=2630.062,取α=0.05,有F0.05(2,28)=3.34。F>F0.05(2,28),所以模型的线性关系在0.95的置信水平下显然成立。

(3)t检验:在α=0.05的情况下,由图1可知,变量X2和C所对应P值均大于0.05,所以模型未通过检验。

3.计量经济学检验及修正

(1)多重共线性

①模型的多重共线性检验

根据上文统计推断检验结果可以看出,虽然模型的拟合优度R2=0.994705,模型的拟合非常好。但是各解释变量均未通过参数显著性检验,因此初步判定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我们使用EVIEWS做出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矩阵,见表2,所以我们判定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

②模型的多重共线性修正

由于本模型为了保证其简洁性,在模型初步建立时涉及的变量较少。所以,修正模型多重共线性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变换模型形式修正模型的多重共线性。

通过对比一系列模型形式变换对多重共线性的调整结果,我们最终设定模型形式为:

回归结果如图2所示

从以上回归结果可知,各变量均非常优秀的通过了t检验,模型也非常好的通过了F检验,且模型的拟合优度R2=0.941258拟合程度非常高。因此,我们判定修正后的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得到新的回归方程:

(2)异方差性

①异方差的检验(怀特检验法)

使用怀特检验法对检验回归模型的异方差,结果如图3所示。

②异方差的修正(加权最小二乘法)

我们通过设置权重w=1/abs(resid),在EVIEWS进行加权最小二乘估计,回归结果如图4所示。

我们对修正后结果再次进行怀特检验,结果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obs*R-squared=8.823086;Probability=0.11633>0.05。所以修正后的模型不存在异方差,则修正后的模型为:

(3)自相关性

①自相关性的检验(PAC检验法)

如图6,模型的第1期偏相关系数的直方块超过了虚线,因此存在着一阶自相关。

②自相关性的调整(加入项)

在已有WLS命令中加上AR(1),使用迭代估计的方法建立模型。结果如图7所示。

由图7可知,加入AR(1)项后,模型的自相关性仍未得到修正。所以,我们继续修正模型,在命令后再加上AR(2),使用迭代估计法建立模型,结果见图8。

4.最终模型

在对最初建立的模型进行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推断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后,我们对模型进行了多次修正,最终得到了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各解释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五、总结

首先,本文利用1978年-2015年中国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人均纯收入和消费价格指数的数据,采用OLS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是增加的;随着消费价格指数的增加,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是减少的。其次,根据前文自相关性的修正过程,我们发现,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或许存在一定的滞后期,即当期的消费可能受到前一期甚至前几期消费的影响。最后,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的核心在于发展农村的经济,增加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具体措施有:

(1)加快农村消费市场建设,加大农村建设的投资力度,建立以PPP为范例的政府、市场相结合的农业投资系统。

(2)加快新时代“土地政策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2000年至今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小型机械化。但由于土地过于碎片化,大型机械化的推行进展缓慢,要推行大农场承包模式,化零为整,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专业农民,将剩余的劳动力输送至其它行业,创造主营业务外收入。

参考文献:

[1]刘双.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

[2]袁爽.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6.

[3]马会.农村人均收入对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的分析[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5,(05):5-10.

[4]徐曙敏.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纯收入的实证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2,34(01):37-40+69.

作者简介:方天翔(1997- ),安徽阜陽人,安徽财经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工程

作者:方天翔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论文 篇3:

探析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

摘 要:近年来,我国“三农”问题备受重视,在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民在收入水平持续增长,消费状况也有较大改善。但与城市相比,农村消费市场体系仍不健全,居民消费水平低迷,消费质量欠缺。本文以中国农民消费整体情况为例,在分析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多方面探究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与影响机理,并提出有效建议,以期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此外,我国也在不断增加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在收入水平持续增长的同时,消费状况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农村条件的限制,农村居民無论是在消费水平还是在消费结构上均与城市居民有较大差距,用于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生存性支出占绝大部分,而精神文化方面的发展型支出则寥寥无几,消费水平相对低迷,消费质量欠缺。

由于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与人类福利密切相关,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能够更真实的反映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消费需求的增长也是刺激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内生动力。因此,本文以中国农民消费整体情况为例,选取2000—2016年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数据,在分析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多方面探究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与影响机理,找到长期制约农民消费水平的原因,然后提出有效建议,以期提高农民消费水平,改善农民消费结构和消费质量,这对进一步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农”问题备受国家重视,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持续低迷也是限制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从而刺激农村经济发展也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问题。对农民消费行为的研究,部分学者注重分析我国农村消费现状:高志敏、彭梦春(2010)详细分析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现状,指出限制农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农村商品市场环境欠佳,农民消费观念落后等,并提出合理建议。田珍、史运、黄心蕙(2017)则从市场营销角度出发,从产品生产、价格制定、促销渠道、物流流通四个方面提出扩大农民消费市场的策略。还有学者从现有数据出发,建立计量模型探究农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孙文凯、百重恩(2008)以1986—2001年农业部的统计数据为例,得出收入是影响农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教育程度增加有助于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农村家庭人口增加则对消费有负向影响。姚明霞(2009)对1978—2007年间中国农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建立回归模型,发现农村人口规模、财政支农支出、第一产业产值、农民受教育程度均对农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并从消费视角出发,提出有针对性的精准扶贫策略。

从现有研究结果来看,中国农村消费环境还存在诸多问题,与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且影响农村居民生活性消费支出水平的因素众多,作用机理复杂,国内外文献选取不同的研究角度,不同的统计口径,不同时间范围和地点的数据,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无法准确描述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和影响机制。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将以中国农民整体为研究目标,以最近16年的官方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因素(收入水平、人口规模)、政策因素(社会保障制度、财政支农力度)、教育水平等等,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探究与分析。

三、模型设定

(一)影响因素分析

1. 农村人口规模

一般来说,农村人口规模会对农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有一定的影响,农村人口总量增加,农民家庭为了维持正常生活运转所需要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就会增加。根据所选取的时间序列数据来看,从2000年到2016年,中国农村人口规模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这可能与中国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有关。

2. 农村居民收入

农村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基本直接决定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收入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农民能否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支出,以及是否可以负担更进一步的发展型消费,直接反映农民的劳动成果和生活水平。本文采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衡量农村居民的收入情况。

3. 第一产业的发展

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林、牧、渔业等产业,第一产业的发展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多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自于第一产业的产值,这将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性消费支出。从相关数据来看,我国第一产业的产值基本呈上升趋势,从2000年14717.4亿元增加到了2016年的63670.7亿元。

4. 财政支农支出

农业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财政支农力度的不断提高对农村经济产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以及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5. 农村居民受教育情况

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也是制约农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村地区多数教育资源匮乏,农民视野狭窄,无法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也导致对品类繁多的消费积极性不高。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扩大农民视野,刺激农民消费需求,从而刺激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因此,重视农民教育问题,加大农村教育方面的投资,提高人口素质和劳动技能是重中之重。

6.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情况

打工和种地仍然是目前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部分农民尽管收入增加,但由于肩上沉重的家庭负担,消费行为仍需非常谨慎。因此,农村惠民政策的增加,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能有效减轻农民负担,间接影响农民的消费。

(二)模型设定

根据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设定,建立以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

四、模型估计与调整

(一)初始模型

由Eviews分析结果可得,初始模型为:

Y=-1209.512+0.007308*X1-1.641460*X2-0.044635*X3-0.081148*X4-(2.44E-05)*X5-342.2077*D1

(2985.885) (0.034503) (0.203968) (0.094087)

(0.036124) (3.55E-05) (210.0418)

R2=0.998474 R2=0.997559F=1090.576D. W=2.696669

(二)模型检验

1. 統计检验

可决系数R2=0.997559,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

F检验:F=1090.576,大于临界值3.09,且其伴随概率值为0.000000,也明显小于α=0.05,说明模型线性关系显著。

T检验中:只有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2)和财政支农支出(x4)的t值的绝对值大于1.740,说明这两个参数对农村居民生活性消费支出(Y)有显著影响。其他的参数对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Y)均无显著影响。此外,用t检验检验虚拟变量参数的统计显著性,说明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以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实施对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有显著影响。

2. 计量经济检验

(1)多重共线性检验

本文设置的模型中有六个解释变量,解释变量相互作用对被解释变量产生影响。因此,每个解释变量之间均可能存在相关性。首先,本文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得到相关系数矩阵,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结果可以看出,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均非常接近于1,说明各因素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接下来对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进行修正,本文采用逐步回归法修正模型:

①建立一元回归模型

观察相关系数矩阵,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军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性消费支出的相关系数为0.995265,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且根据经济理论,居民消费水平主要也是由收入水平来决定。故先建立Y与X2的一元基本线性回归模型。

②逐步回归

将其余的变量逐个引入模型,经过反复的引入-检验-剔除,最终确定理想模型为:

2=-6856.748+0.069611*X2+1.470445*X1-(5.33E-05)*X5-617.5355*D1

(1963.058)(0.024704)(0.182576)(3.04E-05)(171.8936)

R2=0.997624 R2=0.996832 F=1259.436 D.W=2.078867

③统计检验

判定系数:R2=0.995068,表明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非常好。

F检验:F=874.2457,查表得临界值3.09,远远大于临界值,其伴随概率0.000000也远小于α=0.05,模型结果显著。

T检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2),农村人口规模(x1),以及国家对农村普通中小学投入的教育经费(x5)的t值绝对值均大于临界值1.740,表明这三个解释变量与农村居民生活性消费支出(Y)有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

(2)自相关性检验

①DW检验

②偏相关系数检验

对修正模型进行偏相关系数检验,所有滞后期的偏自相关系数直方图均在虚线内,模型不存在高阶自相关。

(3)异方差检验

对修正模型进行White检验以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性,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得,White检验的伴随概率为0.2059,在给定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三)模型结论

1. 最终模型

t=-6856.748+0.069611*X2+1.470445*X1-(5.33E-05)*X5-617.5355*D1

(1963.058)(0.024704)(0.182576)(3.04E-05)(171.8936)

T=(-3.492891)(2.817843)(8.053894)(-1.750879)(-3.592544)

R2=0.997624 R2=0.996832 F=1259.436 D.W=2.078867

2. 模型结论

(1)显著影响农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变量有4个:X1、X2、X5、D1。即农村人口规模的扩大、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资金投入力度的增加、以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对农民家庭人均生活性消费支出的增加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X2),以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D1)对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有着更显著的作用。

(2)对农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影响不显著的变量有2个:X3、X4,从模型估计结果可以看出,这两个变量值对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影响不显著,但从一般调查结果和实际经济意义来看,这两个指标均应对农民消费水平有一定影响。可能是数据搜集的局限性或者是模型设立问题导致了这种结果的出现,还存在一些改进空间。

五、扩展农村消费市场策略建议

(一)增加财政支农力度

农业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财政支农力度的不断提高对农村经济产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以及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政府要继续加强财政支农力度,建立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对农业、农村、农民三个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与倾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增加农民消费水平,优化农民消费结构。

(二)重视农村教育发展

农村居民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环境中,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这也导致了多数农民眼界狭窄,无法跟上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不仅缺乏生产进取精神,而且消费观念落后,不敢花钱也不会花钱,导致农村消费水平持续低迷。

因此,农村地区消费情况的持续改善需要政府继续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金的投入,基础教育方面首先要完善学校各项基础设施,然后可从城市适当转移部分优势教育资源,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城乡教育的相对公平。职业技能教育方面,政府可拨出部分专项资金,对农村主要劳动力进行一些生产技能的培训,改进以前落后的生产方式,增加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使生产更加高效。

只有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逐步提高,才能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展现一个新的生产和消费面貌。

(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增加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力度有助于提高农民消费水平。而社会保障的三个主要方面就是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能有效减轻农民肩上沉重的家庭负担,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刺激消费需求。

1. 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定统一、规范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使用专项资金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2. 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农村中依然普遍存在,沉重的家庭负担使农民更加担心“因病致贫”的发生。农民往往选择增加储蓄,减少生活性消费支出来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天价”医疗费。因此,必须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升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使农民能“看得起病”,从而减轻疾病给农村家庭带来的负担,刺激农民日常消费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3. 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选择“外出闯荡”,农村“留守”的老年人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高,养老问题日益严峻,为了减轻儿女的生活负担,间接提升农民家庭的消费能力,政府应努力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從而拓展农村消费市场。

(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转变农民消费观念

长久以来,我国农村市场环境比较混乱,商品种类较少,质量良莠不齐,安全得不到保障,且由于长期贫困,农民消费观念普遍落后,舍不得花钱,尤其是“发展型消费”支出长期低迷。

1. 改善农村消费市场环境

首先要加快农村市场和流通体系的建设,企业可根据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偏好,重点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与服务,刺激农民的消费热情,提高农村家庭的生活质量;积极开展家电三下乡、汽车三下乡等促销活动,或者政府资助一些国民度较好的品牌在农村地区开设加盟店,适当降低价格销售给农民;此外,在农村逐步建立相对完善的物流体系,将电子商务配送范围逐渐扩展到广大农村地区,使农民网购更加方便快捷,他们也能接触到种类更多,价格更优惠的电商产品。这些措施都能改善农村落后的市场环境,促进农民消费增长。

2. 转变农民消费观念

农民消费水平持续低迷,与多数农民落后的消费观念也有很大关系,大部分农村居民一味追求勤俭节约,只购买廉价质量较差的产品,舍不得多花钱。但低水平的消费也会限制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各地政府应大力宣传新时代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念,鼓励农民在现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适当追求产品质量,以提高农村家庭生活品质,拉动农村消费增长,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咏梅,方庆.消费视角下的贫困测度与精准扶贫探索——基于我国农村地区消费型贫困的调研[J].教学与研究,2017,(4):23-32.

[2] 姚明霞.中国农民消费贫困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9).

[3] 杨辉,李翠霞.通过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农民消费结构升级[J].经济纵横,2014,(2):73-77.

[4] 孙文凯,百重恩.我国农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5] 田珍,史运,黄心蕙.扩大农村消费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7,(5):80-87.

[6] 高志敏,彭梦春.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与对策思考[J].商业经济,2010,(24).

[7] 陶浪平.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5):210-214.

作者:侯姝婧

上一篇:原油储运风险控制论文下一篇:成本核算公路运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