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

2024-05-20

中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精选十篇)

中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 篇1

1 中职院校英语教学问题直击

1.1 教学对象基础薄弱

中职院校有自己特有的学生生源, 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高中毕业之后, 没有考取高等院校的学生;二是在中考的过程中, 成绩中等或是中等以下的学生。这些学生大部分缺乏学习动机, 学习方法不得当, 没有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也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基础薄弱, 整体水平不高, 学习能力有限, 相互之间差距较大, 这对于中职教师的英语课程教学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加大了教学难度。再加之多数中职学生存在自卑感, 对英语学习的反抗性强烈, 没有从主观意识到学习英语的必要性, 在课堂上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对老师、教材依赖性强, 部分学生对英语课程还带有抵触情绪。

1.2 教学方式相对单调

在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通常采用传统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教学手段枯燥乏味, 课堂节奏松散。教师通常以教材为中心, 过分依赖教案, 严格按照教案的程序进行教学, 只注重课文、语法、单词、应试知识点的讲解, 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不能很好的融入课堂, 导致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程设置上也过于单一, 课程结构匹配不合理, 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 重阅读教学、轻口语的现象, 忽视了课外活动以及第二课堂的教学, 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 学习潜能不能被很好的激发, 加剧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 要将英语教学与中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专业实践联系起来, 则更具有挑战性。

1.3 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师资团队的整体素质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特色以及质量, 中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技术型和应用型的人才, 所以中职院校的教师不但要具备很高的教学水平和扎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以及专业实践能力, 而现实的情况却是中职教师根本就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 他们几乎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中职院校直接从事教学工作, 自身的语言功底和个人素质还存在缺陷。因此当他们在进行英语教学时, 即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充满热情和兴趣, 而教师的专业英语知识储备不足, 教学模式单调乏味, 使学生失去了对英语继续钻研学习的兴趣。

2 中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方向

2.1 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中职学生英语课程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一个相对缓慢且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以服务学生学习需求为目的, 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 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提高学习效率。首先, 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行下, 教师不再是课程教学的主体, 学生的学习需求才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因此中职院校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 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 带动课堂的互动性与灵活性, 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主观思想, 让学生增加英语学习兴趣。其次, 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讲授者向教学组织者与设计者转变, 打破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 引导带领学生由传统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方向转变, 主动探究与思考,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2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中职英语教学在方式上也应当不断创新优化, 从而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对于教师而言, 要善于挖据英语课程中闪光点, 可以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如多媒体教学、合作教学、探究式教学、微课堂等, 借助于现代化、网络化的教学设备及工具, 实现英语课程教学向多元化与趣味化发展。其次, 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 避免哑巴英语以及中式英语的尴尬。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通过举办英语教学沙龙或是英语兴趣俱乐部的形式, 组织学生开展口语教学游戏, 引导学生敢于突破哑巴英语, 大胆说英语, 这种方式既能够使教师与学生产生沟通与互动, 也能提升学生英语口语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分组教学, 以小组讨论为主, 提高学生语言实战性和学习兴趣, 同时还能够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性以及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最后, 中职教师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采用分层次教学, 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确立教学要求, 让学生各取所需、各有所获, 多层次、多手段、全面提高中职学生英语成绩。

2.3 开展教师优化培训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课程的组织者与管理者, 在整个课程设计、排配以及开展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中职院校要想切实提高英语课程教学的水平, 应意识到教师团队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 加强英语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能力。首先, 学校应当根据自身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制定出相应的学科发展计划, 针对于不同教学层次的教师分批次进行英语专业技能培训, 通过讲座、进修等方式, 为教师搭建共同交流的平台, 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教学实战技能;其次, 针对于新入职的青年教师要在专业技能和师德修养两方面进行培训, 加强教学理论学习, 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 通过“拜师结对”、访问学者、青年教师大赛等形式, 提升青年教师能力, 同时加强管理方面的理论与技巧, 实现教学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最后, 中职英语教学团队还需要不断优化教学团队结构, 适量引进高水平教师, 提高教学队伍学历层次, 发挥老中青相结合的梯队优势, 进一步做到学历搭配均衡、职称分配合理、年龄层次匀称, 实现教学团队结构的优化。

3 结语

当前中职院校的英语课程教学而言, 依旧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 因此英语教学改革应当明确改革的方向, 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与手段, 实现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与提升, 全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使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长明.中职英语教学中情景教学的运用[J].海外英语, 2014, (4) .

[2]赵珊珊.浅谈中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J].英语广场 (学术研究) , 2010, 13 (29) :14-16.

[3]杨玉娟.中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校园英语 (教研版) , 2010, (2) :18-19.

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 篇2

关键词:中职;机电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

《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先行试点,推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切实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发展能力。”根据《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方案》的要求,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中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篇3

关键词:教育;中职;提高;改变

【中图分类号】G712

一、当前我国中职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教学手段单一

在现代中职教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还是无法摆脱过去传统的教学手段–板书,在课堂上,依旧以板书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导致的不良结果有两点:一是在45分钟的课堂时间内,写字和擦黑板会占用过多的时间,极大的影响了课堂课程内容的进行,从而影响了课堂容量和课堂质量的提高;第二,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某些课堂内容的教授时会显得非常吃力,比如,在建筑设计课程上,板书是无法形象化的将立体化的建筑图像展现给学生的,这对于一些立体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是很不容易接受的,这也会影响课堂质量的提高,所以,当前中职教师单一的教学手段是最需要进行改革的内容。

(二)使用教材传统,没有结合实际情况

中职教师使用的教材比较传统,传统的教材内容过于学科化,难度较高,而且缺乏实用性,没有与中职教育的目标和实际相结合,在教材内容的组织方面,这些教材仍旧停留在传统的、静态的阐述知识,很多内容都比较陈旧,缺乏时代感。教材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发现,这些课程内容学了也没用,因为中职教育的教育目标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这样传统的教材安排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久而久之,也会泯灭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教学质量的提高了。

(三)课堂教学理念落后

在当前中职教育的教学形势下,教师没有理解“以人为本”的根本概念,导致课堂教学模式表面化,不管学生做的对还是错,在教学过程中基本都对学生无底线的服从,对学生进行一味的鼓励,以为这样就能让学生对课堂提起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其实不然,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学生慢慢感到自己无论做的好还是坏,反正都是正确的,长此以往,学生对课堂慢慢失去一种尊敬的心理,对课堂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个人发展都没有实际性的帮助。

二、如何有效促进中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

(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要对中职教育模式进行改革,首先就要从教师的教学方式上开始,在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比如,可以尽可能多的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来进行教学,传统的板书教学已经跟不上当代大容量、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步伐,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种专业教学软件可以更好的展示教学内容,同时,让学生通过音频、视频等工具进行学習,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兴趣,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实际情况改变教材内容

受我国多年来应试教育的总体形势的影响,进入中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大多数都表现为基础能力不高、学习成绩较差的特点,而传统的教材更多的注重对课程本身的理解和掌握,对这些中职学生来说,过于专业化,教师讲起课来比较费劲,学生听起来也感觉吃力,没有起到教学的目的。所以,中职院校要对这些教材内容进行改革,可以大胆的将一些不必要的课程删减掉,对一些与自己专业结合较紧密的课程要加大教学力度,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要突出实用性这一主要教学原则,另外,课程的设置要结合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还应该增加一些实践操作课程,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重在培养一批能够服从于市场需求的就业型人才,中职院校深化教育改革,要依附于教材,但是不能停留在教材,要通过对教材的改革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关键环节,课堂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程实施的成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在课堂上机械化的去灌输知识,而学生在讲台下面被动的去接受,去学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互相结合。所以,在教学改革中,应该改变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给学生们设计一些学习任务,让他们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样首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能够有所收获,在课后,他们可以继续带着问题去学习,通过自己的主动动手实践去找出答案,改变以往单纯听讲的学习方式。另外,在专业技能的教学中,主要以项目教学为主,让学生们能达到一种“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一体化学习模式,专业技能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们的实际动手能力,这样的教学改革恰恰与教学目标相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未来就业能力。

(四)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之间的这种差异,可以在教学中对他们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把他们分成A、B、C、D四个不同的能力层次,在教学中,可以对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课程设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理解“以人为本”的深刻含义,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重在激发起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三、小结

近些年来,中职教育慢慢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一直以来都被社会学者所关注,如何通过对其教学模式的改革来有效提高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是本文所阐述的重点内容,但由于本人学历的局限性,尚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希望本文能给同行和社会热心人士带来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庆华;《中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学位论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中职院校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究 篇4

中职院校作为我国社会实用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是满足社会实用性人才需求的重要保障。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逐渐的提高。中职院校的物理实验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有必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而逐步的改善, 不断的改进教学的内容与模式, 实现教学与人才培养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中职院校的物理实验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储备, 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因此, 中职院校的物理实验教学需要继续改革与发展, 寻找适合当今社会环境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法与模式。

1. 现阶段中职院校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前期的准备不够充分

物理实验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程学习, 其与物理学科体系以及其他的学科的关联性较强, 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更方面的知识, 而很多教师往往会忽视了物理实验教学的课前准备, 没有让学生在课下将对即将进行的教学内容以及可能涉及的知识加以了解与掌握,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为不具备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而对所进行的物理实验理解不深, 无法充分掌握。另外, 课前的准备更能调动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好奇心与积极性, 使学生在上课中能够更加自主的去学习实验教学中的内容, 更深刻的理解与掌握所进行的物理实验原理及作用。

1.2 物理实验教学中形式往往过于单调

现在很多中职学院的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 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仅仅对教材上的内容加以讲解, 然后按部就班的将实验演示一遍。也有很多中职院校因为条件的限制, 学生根本没有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学生往往对实验还处于一知半解阶段, 实验就已经结束了。而对于一些复杂的实验, 有些教师讲解过于简单, 不能对实验进行充分的外延与扩展, 导致很多学生对物理实验课程失去兴趣, 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1.3 物理实验教学太按部就班于教科书

教科书上的内容虽然很完整、科学, 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 或多或少都对教科书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尤其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 如果教师仅仅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照本宣科的讲授, 会使很多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另外, 很多教师只讲教科书上有的实验内容, 不会对实验内容加以扩展与补充, 这样使得物理实验在学生心中的定位, 使学生将物理实验这门实践性与灵活性很强的课程看成了非常程式化与枯燥的课程。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2. 构建物理实验教学工学结合新模式

2.1 以市场需求为依据, 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而中职院校要根据市场所需求的岗位与人才情况, 来制定学生职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的培养方向。中职院校的物理实验教学也应当以课程教学为依托, 重视教学与生产实训和岗位需求的结合, 把校内教学实验和校外岗位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 建立课程实训、岗位体验以及生产性模拟等完整的工学结合体系。在物理实验中了解岗位技能, 在岗位实训中实现能力提升, 这样才能达到工学结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目的。

2.2 以就业为导向, 改进物理实验教学体系

物理实验课程体系不仅仅是包括课本上所设计的课程内容, 还要根据中职院校所培养学生的就业方向, 制定适合工学结合教学课程体系。在物理实验课程学习的基础上, 依据未来学生的就业方向, 可以联合企业或者设立实训基地, 建立有针对性的项目化物理实验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在物理实验课程中学习到未来的岗位技能, 在岗位实训中更好的理解掌握所学习饿物理实验专业知识, 以提升学生未来在市场中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竞争力。

3. 物理实验教学新思路

3.1 丰富教学外延, 提倡二次实验

物理实验教学不单单是进行简单的教学实验, 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在实验前有充分的了解与准备, 在实验中将涉及到实验的相关内容与知识进行外延, 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实验原理与应用。在实验结束后, 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对实验过程以及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了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想法和遇到的问题, 有针对性的进行深入的讲解与扩充。然后再让学生带着问题与思考去进行二次实验, 这样学生就会对实验中的问题迎刃而解, 对所学的物理实验内容印象也更加深刻, 同时也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 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3.2 转变教学观念,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改变以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 尤其是对于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中, 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 不能按部就班的讲解, 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组, 然后不同的组之间进行物理实验的竞争比赛, 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不同组之间针对自己或者其他组实验中的不足进行讨论,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对学生引导作用, 不仅让学生与老师之间实现了良好的沟通, 同时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课堂参与感更强, 有利于学生充分的理解与掌握课程内容。

3.3 引入新的教学手段, 让教学形式多样

对于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来说, 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直观的将这些内容展现出来, 只能靠教师抽象的讲解, 学生很难有深刻的理解。可以引进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例如多媒体、模拟软件等, 将物理实验中一些涉及微观的或者快速的过程加以模拟、放慢、定格,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感受到物理实验的魅力, 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阶段中职院校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构建物理实验教学“工学结合”的新模式, 并探讨了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方式。

关键词:中职,物理实验教学,工学结合

参考文献

中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 篇5

淮安职业技师学院

金 晶

【内容摘要】:近几年,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但距离企业的要求似乎越来越远。工程教育的非工程化现象严重,网络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会做网线、软件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会画流程图,在接近“零实习”和“零实验”环境中培养出来的未来工程技术人员是无法从事“零缺陷”生产的,要求他们进行产品创新就更加难上加难了!因此,我们要从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职业社会对中等职业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出发,以“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为指导思想,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进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式的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争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计算机教材模式、教学方式、改革

1.引言

进入21世纪,在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中,学术型的、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人才通常只是少数,大量需要的是实用型的、能直接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线人才,因此,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应该是职业教育,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就担负着培养大量“IT蓝领”的任务。

而事实上在中职院校发展过程中,相当一部分都以“本科压缩型”或“专科型”的模式办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其教学模式和结构大大不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特别对于计算机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以及知识更新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能使学生完成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缺乏适应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所以,改革现有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体系,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工作在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已成为当前中职院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2.以职业需求为目标,深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应以“能力本位”为指导思想,坚持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在参照教育部各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针对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进行编排的方法,建立较为完整、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在以素质培养、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三结合”的课程结构模式下,走以“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培养模式。只有按照这种培养模式进行教与学,才能够使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适应多元、多变的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适应社会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人才的需要。

3.深化计算机教材模式改革,突出中等职业学校特色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和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考核教学成效的重要依据。所以,中等职业学校教材改革必须突出它的职业性、实践性、适应性、科学性和先进性。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材建设应与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相适应,与中等职业学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对人才需求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将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软件和新技术,以及学生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反映到新教材中。

教材模式改革必须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就业上岗能力培养为重心,以技能训练为特色的指导思想。理论叙述体系要反映学生的认识规律,从最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出发,对于某一模块最好采用完整的案例入手引入知识和理论,使学生带着实际问题,从模块整体知识考虑,将问题用模块的局部知识逐层分解处理,以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提倡理论教学的精讲多练,注重能力培养

目前计算机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意计算机学科本身的规律,大部分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走出校门更难以适应职业的要求。我们知道以前那种赶鸭子上架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对象。尤其是对于实践性特强的计算机课程而言更是如此。理论课并不代表一定要讲满一节课的理论知识。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大部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故我们提倡教师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学能力。

例如我们在FrontPage2000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课只讲一些难懂的如超链接、报表、表单的制作。而那些文本的编辑、动画字幕及互动式的设计由于学生有WORD2000的基础,且书上写得很详细、易懂,所以可以一概不讲,留给学生课后去实际操作。在授课时不必要讲满一节课,总是留下一些时间回答学生在上机中遇到的问题。在实训中,除加强每个模块的课堂实践环节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精心设置大量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课后练习和课后实训课题,使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交替进行,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整合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和创新的空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以及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5.改进教学手段

大力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努力创造条件,尽快改善以黑板加粉笔为主的教学方式,利用大荧幕投影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建立网络教学系统,将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活动逐步转移到网络平台上,充分利有Internet上的教学资源,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散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并逐步采用电子教材和机试(无纸笔)为主的考试。

6.结束语

中职院校体育课教学改革探讨 篇6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材体系;增强体质;终身受益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054-03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学又是中职院校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中职院校体育课教材体系如何,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教育任务的完成。现行的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统编大纲的教材,是蜻蜓点水式的多项单一技术内容的排列,不能称其为什么体系,既落后于形势又存在很多弊端。教材对教学内容具有规定性,是教学内容创生的法定的、科学的、有一定实践验证的、承载重要社会经验与现代教育目的的素材。有了教材内容的支撑和依据,才能进一步创生现实、具体而生动的教学内容。这样,教材内容便充当了把课程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的中介形态和桥梁作用。如果以上分析成立的话,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教材内容是课程内容的现实化、具体化和物态化,同时也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实际进行方法化处理,形成具体教学设计的依据。而教学内容则是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内容而动态生成的所有素材及信息。因此,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应主要容纳在各门课程的教材内容体系中。体育教学选择何种教材体系,才能使学生收到终身社会效益,这是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每个体育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现行的中职院校体育课教学大纲,是沿用几十年的教材体系,注重体育项目技术,不考虑学习效果,增强体质成了副产品,脱离了体育的根本目的。最近几年来,中职院校体育在改革的浪潮中不断地受到“冲击”。这里如何看待现行的中职院校体育课教学大纲,用什么思想对待各种“冲击”,确实存在着新思想和旧观念的交叉。作者经过多年来的探索性研究,极力从实践的角度指出现行的统编大纲脱离了培养现代人才的需求,没有体现出为提高现代人所应具有的素质而设计的教材,因而存在不少弊端,筆者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教材体系,奉献给同仁,与大家共商榷。本文就以现时代体育形势做背景,参照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以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提高、身体全面发展、增强体质、得到终身体育教育为目的,改革统编大纲教材,进行了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实践和研究。经四年的实践,提出职业院校要建立崭新的体育课教学大纲教材体系的观点。

一、问题的指出

1.处于身体发育阶段的新生,他们的身体形态、心理素质、生理机能以及身体素质,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洗礼”,在报考的一段时期,基本停止身体锻炼,体质发展“欠佳”。因而,其身心发育和锻炼的欲望得不到应有的平衡。

2.随着社会的发展,生存质量的改善,人们的健康观念、体育参与意识大有改观,体育活动的项目和内容也有大幅度的增多。体育逐渐向社会化、大众化、娱乐化方向发展。然而,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大纲,仍然沿用数十年前的传习式,以多项目技术教学为主要任务的教材体系,组织教学单调,脱离实际,学生不感兴趣,学无所用。因此,学生不喜欢学,教师没有兴趣。

3.职业院校的学生,身体发育基本定型、毕业定向,他们急于学习实用的体育知识和技术,而且要适应社会体育,终身受益。因此,对专项体育教材体系高度赞赏。经我们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个方向和路子是完全正确的。

4.传习式教材体系的教学,教师难以发挥专业特长,组织教学没有兴趣,常常是“一言堂”,而且,其教学法研究抓不住方向,因而,不能终身安心搞好体育事业。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为了改革传习式教材体系,我们对2007年新生385名男女进行了民意调查。其方法:每人一张表格,学生以不记名形式填入心仪的表格内,指标内容即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和学习体育的参与动机。

三、结果与分析

1.表1表明,在项目选择排列上,选乒乓球项目的有152名,占39.48%,排球项目的有112名,占29.09%,足球项目的有74名,占19.22%,篮球项目有47名,占12.20%。根据四个球类项目的活动特点,男女生虽有所侧重,但基本相仿。

2.表2可见,以增强体质为目的的学生有235名,占60.03%,超过半数,调查心理的学生有81名,占21.03%。这些调查数据表明,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集中在增强体质与调节学习紧张心理方面,这与学生体育锻炼中心理需求和自身健康的欲望强烈相关。说明学生已经认识到体育的本质与功能,追求锻炼身体价值的实际效果。

以上的分析,说明学生要求改革传习式。他们的愿望带有社会性、实践性以及娱乐性,反映了终生体育的时代体育思想脉络。

四、讨论

1.兴趣是诱发与培养学生体育参与意识的出发点。若学生对体育教学没有兴趣,便会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教学效果。

2.教与学,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传习式的教学实践,主体总处于被动,因而,不能发挥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教师的主导再高明,课堂活跃不起来。

3.专项教材体系的教学,变“授人以渔”为“教人以渔”,让实践者学到科学锻炼的知识与本领。因此,这种教材的实施,能够形成生龙活虎的课堂局面,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获得了快乐的情感和锻炼身体的效益。

五、结论

1.目前,中职院校的学生,对体育的重要性认识不深,身体发展也不平衡,身体素质较低。因此,体育教学要从注重培养体育兴趣与参与意识入手,通过专项体育教学,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自觉地并带动周围的人参加体育活动。自己既是练习者,又是指导者,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创造良好条件,对体育实践以及锻炼身体的效益打下良好的基础。

2.我校四年来的改革实践证明,证实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兴趣浓厚,效果很好。社会在发展,健康观念在转变。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建立崭新的体育课教材体系,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举措,职业校院的改革迫在眉睫,非改不可。

3.体育教师专项技术水平较高,因而这种改革能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这对安定体育教师的专业思想,搞好教学法的研究、体质调研,带来很大的鼓舞和促进,能形成极好的研究环境。

4.职业院校毕竟不是体育学校,具有自己的独特培养目标。因此,在实践崭新的教材体系实践中,要避免走“体校化”的路子。

参考文献:

[1]张正植.普通高校体育教材体系的研究[J].湖北高校体育,1984,(2).

[2]戴珂,杨霆.对普通高校体育专项选修课的思考[J].体育学刊,1991,(2).

[3]朱冬贤.认真贯彻“纲要”,努力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J].体育学刊,1995,(1).

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篇7

一、加强和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教学工作对教师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应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将是今后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关键。为了使从事基础课教学的教师真正适应教学要求, 必须提高师资队伍的层次, 加强对教师的知识技能培训。只有这样, 才能适应新形势对计算机教师的要求。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恰当的教学方法是计算机教学有成效的关键,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学生的兴趣浓, 求知欲旺, 就会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课堂教学效果也会最佳。因此, 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是教改的重要方面。我认为应从这几方面入手:

1. 教材选取要合适。

选择适宜的教材对于保障教和学的效果非常重要, 现在市面上有关中职计算机教学方面的教材多而杂, 每种好像都有学生需要的东西, 而这些教材中的知识又很不全面。换句话说, 适合中职的教材非常少, 我们应慎重选择。我认为学校与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和实际应用进行教材的自编自纂是切实可行的办法。

2. 恰当处理教材, 选择实用的教学内容。

在内容上以实用为原则, 以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需要且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为重点。

3. 培养自学能力。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 计算机知识更新日新月异, 掌握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应用软件就可以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因此,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知识更新, 才能跟上计算机知识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使其走上工作岗位后有意识、有能力随时随地学习新的知识。

4. 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要改革传统的讲授式、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实行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方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既要独立思考, 又要团结合作,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任务驱动”法的应用

我每节课都利用为学生安排的一个任务, 把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结合为一个整体, 再通过为学生创设的创新思维活动的情境, 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遇到困难, 我把知识再细分, 然后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逐个解决, 从而解决问题;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 我就会给学生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去探究, 去思考;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 我再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 进一步完善任务创作。

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 例如讲EXCEL电子表格时, 要求学生完成一份漂亮的全班学生期中考试成绩汇总表。在给出任务后我不是急于讲解制作的过程, 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 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对于以前已学过的知识:如数据的输入、格式设置等, 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过的, 如函数的使用、页面设置等, 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 这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提出后, 就需要开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 老问题学生自己解决, 新问题要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索解决。学生亲自动手解决了一个又一个任务。完成任务时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 而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及时强化了所学的知识, 获得了双丰收。

四、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管理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技能训练已成为职业学校的共识。因此, 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对实践课教学的成效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展示教师能力。

教师用自身的能力吸引学生, 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教师的能力可以通过教学成绩、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一些细节来体现。这方面学校的宣传工作也很重要, 应让每位学生了解教师的技能水平, 而教师更要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锻炼。

2. 学生操作表演。

教师的示范在计算机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 而学生的操作表演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更有推动和促进作用, 并且操作表演者也会有成就感, 会提升自己的信心, 同时也对其他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组织学生比赛。

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自尊心, 组织学生操作比赛, 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五、教师要学会评价和欣赏学生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始终保持一种尊重学生、欣赏学生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指导学习。我在给学生制定学习任务后, 就开始巡视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 如果发现学生作品的处理有不妥之处或操作上有误时, 就给予平和的提示:“你做得不错, 但如果这样去试一试, 效果可能会更好!”在进行组内和组间优秀作品评比时, 我让学生都停止操作, 利用教学软件转播学生的作品, 告诉学生们:“大家来看看, 这位同学的作品好在哪里?”接下来就和学生一起, 以欣赏的眼光去挖掘每个作品的优点, 真诚地肯定学生的成绩, 并以小组为单位, 派学生代表发言, 互相学习。如果某个作品出现了一些启发性的闪光点, 就与全班学生以热烈的掌声对该学生表示赞扬和鼓励, 让学生们知道老师是尊重、欣赏、信任他们的。这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并展示作品总评, 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同时还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 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

我们计算机教师在课程改革的第一线, 要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特征, 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资源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 引导学生去探索、体验蕴含在知识背后的方法与过程, 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学习情境, 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创造性地实施自己有特色的和个性化的教学实践, 建立科学的、健康而积极的学生观和教育观, 在课改的大海上扬帆远航。

摘要:计算机基础教学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内容, 它对于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 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的职业技术型应用人才, 既注重专业知识又注重实践技能。计算机是信息传输的支柱载体, 它的应用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现代科研、教育、生产和生活等各个领域, 计算机课程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的学科, 已成为现代教育的窗口。

中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篇8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中职院校里对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仅仅是停留着一些基本的概念、基础知识等方面, 对学生的要求也是比较低, 一些中职院校只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一级的水平, 这种教学目标与计算机专业基本技能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同时中职院校的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对实际操作相对来说比较熟练, 但是缺乏相对应的理论知识, 对计算机的理解仅仅停留着表面阶段, 不利于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提高和促进本专业的发展。

二、解决之策

1、提高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对计算机教学目标应该结合中职院校的自身情况进行改革。通过协商交流, 对不同的专业开设侧重点不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 在课程中要确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 还要更好地为本专业做好服务, 培养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

2、完善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 更新教学方法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为中职院校各个专业提供计算机入门知识,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领进门”还要送这些学生“一程”, 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这一基础性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但是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 同时计算机更新速度非常快, 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发展速度都超出了我们教学中对教学知识更新的速度, 学生在学习内容陈旧的计算机理论是, 在计算机实践中就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 这就需要我们完善计算机课程体系, 更新教学方法, 对当前出现的新知识和一些流行的软件, 通过课堂介绍给学生, 或者通过第二课堂来进行传授。

3、让计算机教学服务于本专业

计算机基础知识是当前中职院校学生所具备的基本知识, 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基础, 那些孤立的知识不能给学生带来一个完整的体系构架, 通过制定新的教学课程体系, 让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连成一体, 提高教学水平。

随着知识结构的变化, 各专业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通过计算机教学方案的改革, 让学生不仅能够学到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还能够更好地通过计算机知识服务于本专业课程。

三、完善计算机基础教学还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队伍对计算机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职院校对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 在教学中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来吸引高素质的教学来任教;利用好中职院校现有的条件, 调动老师学习新知识及技能的积极性, 鼓励年轻教师攻读硕士学位, 提高教师的基本技能;在校内进行教师技能交流活动, 通过这些机能活动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鼓励教学参与科研活动, 来提高教学的科研水平。通过提高教师的基本技能对中职院校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2、重视特色教材建设

一个好的教材不仅仅是顺利教学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还是教学内容的直观表现。当前在市场上计算机教学的教材非常多, 但是有针对性的教材并不多, 这样的教材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求, 这就需要在明确计算机课程体系和内容后, 必须联系本专业的特点进行教材的编写, 建设优特特色的教材, 更好地满足专业的需求。

3、注重能力培养, 淡化考试要求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提高计算机技能的能力。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由于计算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通过一些考试只能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 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计算机的实际能力, 通过教学过程中各项实践检测和课堂实践来对学生的基本能力进行更好地的界定, 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基本技能, 还能够更好地转变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利用社会上的各种计算机证书考试对学生的吸引力, 引导学生加强掌握计算机知识, 但不能把社会上各种计算机考试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和评价教学成果的依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刘蓓:《启发式教学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运用》,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03期。

[2]郑宾:《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青海教育》, 2008年Z2期。

[3]吕明娥:《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教学研究》, 《福建电脑》, 2008年10期。

中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 篇9

一、增强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效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领域,已成为高职教学改革的热点。多媒体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但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而且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以汽车营销专业教学为例,我谈谈对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体会与看法。

(一)对汽车营销专业教学的优化作用。

1. 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形象理解。

《汽车营销》是汽车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讲解大量的图片。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下,即使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也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现在有了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用课件的形式将图片展现出来。如课堂上讲六方位环绕介绍、模拟练习的时候,可以用生动形象的动画演示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多媒体技术能栩栩如生地反映客观事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使教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讲解比较枯燥,利用多媒体将整个过程编成动画,引入情境案例。如以整个保险的过程(奥迪、捷达、富康等)为例,将各环境、场地、人物、时间等按照故事的情节做成动画,课堂上的气氛将更加活跃、轻松。这样教师讲解时会省时省力,学生会更容易理解,从而提高讲解的效率,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多媒体教学设施的管理,多媒体教室由教务处负责统一安排使用,并负责协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技术保障和资产管理;确保多媒体设备的正常运行,努力增加多媒体设备的利用率,扩大采用多媒体授课的课程门数,提高采用多媒体授课的学时数,并做好多媒体设施利用情况的登记、汇总工作。

2. 缓解教学压力。

教学课件是由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编写制作的,其内容是专业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内容新颖,叙述准确,拆装及维修的操作实例规范,对重复性地讲解、操作性的实验课能发挥良好的作用。如我校扩招后,汽车营销专业有多个教学班,同样的拆装等实验课程就要上多次,采用了相应的课件进行辅导教学后,规范了辅导内容,尤其对年轻教师的教学规范了教学内容、动作、步骤,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

(二)进一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教务处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要组织多媒体设备使用的技术培训、课件制作培训,提高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设备的能力,增强多媒体教学的效果,鼓励教师自行研制开发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兴趣,用“问题驱动法”展开教学内容,用“讨论法”、“辩论法”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用“对比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

汽车营销课程中有些重点内容只是一个概念或观点,有时理解起来就非常困难,“案例分析”这种“以理服人”方法,是使学生掌握重点和理解难点的最好办法。课题组教师收集了大量的汽车营销案例,来启发学生对成功或失败的企业营销案例进行思考,进而理解汽车企业市场定位及市场竞争的内容,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良好。

(二)问题驱动讨论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们对某些专题,如汽车专业知识在汽车营销中的运用进行讨论教学,要求学生课前搜集某种车型的资料,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大家各抒己见。这样既能使学生认识到汽车营销必须以丰厚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又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收集方法,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建立学习自信心。

(三)情境教学法。

对于有些专题项目,如汽车商务谈判、合同的签订等内容的实训,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情境,对锻炼其知识应用能力和心理素质有非常大的作用。很多学生商务谈判的方法背诵得很熟,老师课堂提问也能对答如流,而到了商务谈判场所却紧张得不知所措。情境教学给学生提供了锻炼和提高的场所。

(四)营销模拟、角色扮演教学法。

汽车销售实务这部分内容就通过学生分组互扮演销售人员和顾客,将所学的知识综合应用,既提高和锻炼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又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更加丰富多样。

三、课外模拟实践活动、考试和教师指导改革

(一)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块。

把课程学习内容联系实际工作,综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出各种问题并形成主题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将学生置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

(二)依托校外紧密型产学合作实习基地,采取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由学校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学生三方共同确定项目学习任务,学生在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下,深入企业运营一线工作和调研,并根据汽车企业营销一线的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企业兼职教师、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学后各方面表现进行评价。

(三)课外模拟实践活动。

中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 篇10

一、教师有效地教给学生声乐唱法标准

教师教给学生声乐时, 可以运用歌手故事引导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 有些歌手的唱法就很标准, 教师应该给学生讲解一些关于他们的励志小故事, 增加学生的意志和信念, 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一个精神的偶像,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进步更快。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气息的灵活运用, 所以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灵活掌握气息运用方法, 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唱功。这些都是声乐唱法的标准, 教师将这些知识详尽地教给学生, 让学生有效地运用这些声乐唱法标准, 相信学生会在声乐方面得到快速提高。在声乐歌唱时需要气息, 那是不是气吸得越多越好呢?因为担心气不够用就吸进大量的空气, 结果还是觉得气不够用而且唱起来觉得憋得难受。这是因为气吸得过多、过满时呼吸肌肉群用力过度造成肌肉僵持的缘故, 也就是说气吸得过多, 会影响声乐歌唱的正常进行。学生在进行声乐歌唱时要保持积极、放松的状态, 首先要有正确的歌唱姿势, 学生应该面带微笑, 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微笑,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正确掌握声乐唱法的标准, 才能将声乐知识学得更好。

二、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学会声带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灵活运用声带, 因为声带的运用对声乐唱法是十分重要的。声乐可以放松学生的身心, 可以让学生感受声乐的魅力, 使学生对声乐产生学习兴趣, 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声乐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促进其身心健康地发展。教师运用趣味性教学方式教给学生声带的运用, 可以让学生始终保持对声乐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教育学生不要去追求别人华丽的声音, 因为每个人的声音条件不一样, 但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声方法, 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以及感情的表达, 尽快形成个人的演唱风格, 用乐器化的人声来表达一首首感人至深的经典歌曲。教师应该明确告诉学生学习声乐没有捷径可走, 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大步向前。

三、教师的情绪教学对学生声乐学习的影响

有的声乐教师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在课堂上把消极的情绪带给了学生, 干扰了正常的教学气氛。声乐教师面无笑色, 学生就会猜测、就会紧张, 声乐教学课堂气氛就非常沉重, 师生之间很难沟通, 而且教师在教学中比较着急, 对学生一时难于理解、难以做到的要求, 便显出了不耐烦的态度, 甚至会对学生讽刺、挖苦等, 致使学生在这种教学气氛和心境下, 很难做到思维敏捷和声音圆润, 学生会紧张, 很难接受教师传达的信息, 很难做到与教师协同一致获取声乐知识和掌握声乐技能, 从而使课堂教学处在紧张的气氛之中。所以, 教师的教学情绪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教师必须用良好的情绪为学生讲课,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学得更好。

四、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

教师应该运用正确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 有些学生有一定的歌唱经历, 但是没有学过任何歌唱方法, 属于自然声歌唱, 不会运用混声, 所以说在以后声乐的学习中是有一定阻碍的, 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如何进行正确的歌唱方法。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声乐的基本知识, 还应该给学生做足够多的思想工作, 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更加努力。只有教师教会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和坚持不懈的信念, 才能使学生取得最后的成功。

总之, 在中职声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教会学生声乐唱法标准, 教会学生声带的运用, 教会学生正确的声乐唱法, 可以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使学生提高得更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新形势下中职院校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正确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这样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刘杰.浅析“翻转课堂”在声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亚太教育, 2016 (28) .

上一篇:山区档案馆保护下一篇:人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