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的英语教学研究

2024-05-24

任务型的英语教学研究(精选三篇)

任务型的英语教学研究 篇1

财务管理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我国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已经存在和发展了多年,其在理论知识体系上较为完善和成熟。 然而,财务管理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企业管理的实务工作之中。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注重实践教学,并尽可能地将企业实务案例贯穿于财务管理的课程教学之中。但现实的情况是:教师往往将大部分教学时间耗费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实践教学环节不足, 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教学效果不好。 具体而言,当前财务管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

(一)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 许多高校将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内容和主要应用领域; 了解财务管理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问题; 培养具有较强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 尽管这一目标中指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如何培养这些能力、 通过什么途径实现这种能力的提升并没有明确, 目前的教学目标往往将财务管理理论课程教学目标与实践教学目标相混合, 并没有将实践教学目标单独分离出来进行强调,没有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更缺乏以实践教学目标为教学导向, 这违背了财务管理实践性特征, 显然难以达到真正培养能力型财务管理人才的目的。

(二)实践教学内容不具体。 传统的财务管理教学内容通常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等核心章节, 在各章内容的设计中又主要以理论分析和单个例题讲解为主, 往往截取企业财务活动的片段或某一环节作为决策分析的场景,这让学生只能从财务理论上对各种活动的决策方法、 分析步骤进行理解和掌握。 但由于只是局部或某一环节的分析,往往无法从全局的角度、长远的发展去做出分析和判断, 也很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现实感, 学生很多时候无法了解和体会企业在财务活动中真实的决策场景和实际的分析过程。

(三)实践教学方式单一化。 现行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尽管要求配备相应的实践教学课时,但很多教师将其等同于实验教学,通常以上机操作代替实践活动环节,而上机操作实际上是将原有纸上做的分析判断过程用计算机软件(更多的时候就是EXCEL中的财务函数和公式) 来运行,这样的实践教学课程实质上变为EXCEL的使用培训,无法实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

(四)实践教学考核形式化。 目前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毕业实习、 学年实习、模拟实验、社会调研、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等多个方面, 而现在实习代替了整个实践教学环节, 尽管也要求撰写毕业论文, 但是很少与实践结合起来, 最终对学生实践环节的考核通常是以实习单位的主观评价为依据,难以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

(五)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当前我国高校的师资尽管可能学历较高,但普遍缺乏从事公司、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经历,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影响了实践的效果。

综上, 如何为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提供大量的理论结合实践、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实践型财务管理人才,如何加快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并开展实验课程, 以完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培养出高质量、符合社会需要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已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鉴于此,本文提出构建基于任务驱动型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模式, 就是希望在充分体现现代财务管理理念的基础上, 通过与现实企业管理层的交流和财务理论知识点相结合设计实践任务,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够身临其境,了解企业现实决策场景和过程, 使有关技术和课程结合为一个密切的有机整体。

二、 任务驱动型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模式的特征

任务驱动型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上的教学模式, 它以解决问题、 完成任务为主, 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和任务的复杂程度提出设想和解决方案, 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执行任务过程中碰到的各种财务问题, 最终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提升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相对于传统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特征与优势:

(一)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任务驱动法”作为一种实践型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粉笔+讲授”的教学方式,从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通过任务的设计与分配, 让学生能够亲自参与任务的执行过程, 充分体验分析和解决任务中的各种现实问题,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体现了学生认知的主体作用,形成了鲜明的“双主模式”,实现了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积极学习的转变。

(二)情境由零碎虚构变为系统真实。 任务驱动型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模式中的任务情境来源于教师与企业管理层的交流和访谈, 特别是与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管的访谈, 将他们在现实工作中遇到过的重要财务问题经过教师的加工提炼, 转变为课堂教学中的任务, 尽量将企业现实财务问题的前因后果、 解决步骤与财务管理理论各个知识点结合起来, 使得零碎虚构的任务情境变得系统真实, 使得各个学生任务小组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现实的决策过程和方法。

(三)充分考虑学生差异的任务分工。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通常会考虑学生在认知能力、 表达能力以及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 有的放矢地设计出每一部分的具体任务, 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个性特征去选择扮演合适的角色、 接受恰当的任务, 这样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成功完成任务的机会, 都能经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务, 从而增强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培养学生全局观念和创新意识。 由于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考虑了各个具体任务之间的相互配合、 前后因果关系, 扮演不同角色的任务接受者在执行自己任务的同时, 必须充分考虑其他任务对自己的干扰或支持,考虑任务实施的具体条件和后果,如在分配资金时采购经理的扮演者就必须顾及生产经理、 财务经理以及成本控制角色的任务执行情况。这样,让学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充分感受相互合作、共生共赢的理念,从而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和创新意识。

三、 任务驱动型财务管理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基于教学目标的任务设定。基于教学目标的任务设定, 作为任务驱动型财务管理教学模式的第一步,也是难度最大而最为关键的一步。 这里首先要明确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 即要区分理论教学目标和实践教学目标, 前者应该更多地注重财务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后者则应该注重将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的分析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分析现实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根据实践教学目标设定具体的任务环节。譬如,在讲解筹资管理的知识点时, 将其对应的实践教学目标设定为让学生掌握企业实际的筹资方式, 让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和分析各种筹资方式在成本和风险上的差异, 最终选择最优的资本结构。 这就要求实践环节的教师通过深入企业访谈, 从管理层那里把握企业在现实环境中是如何筹集资金和选择筹资方式的, 可以将这一企业筹资前后的过程转为一个详细的任务, 其目标就是要通过比较与分析帮助这家企业选择合理的筹资方案。 这样的任务设定既因直接来源于现实企业活动显得形象逼真, 又因考虑全局而能够引导学生全方位思考和分析问题。

(二)任务分配与学生角色定位。在总体任务设定好之后, 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将总体任务化解为可供多个学生接受的具体任务。 这里的标准既要考虑到任务本身的复杂程度, 又要考虑到学生各自的能力特征。 单从任务的复杂性来看, 如果任务的细节过于繁琐,任务的执行过程难度过大,受限条件过多, 或者对其他相关任务依赖程度过大, 则需要将复杂任务简单化、具体化,使得分解后的具体任务能够让执行者明确任务意图、 容易具体操作;单从学生能力的角度来看,因每个学生各自的性格特征、学习态度、认知能力、 兴趣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水平等情况不同,这就需要“任务”的设计体现出层次性,做到深浅不一、难易有别。在具体分配任务时,需要将任务本身的差异性与学生自身的特征结合起来, 即让能力相当的学生去接受难度相当的任务, 这样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而且他们也会因学习能力得到完美体现而获得很强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三)任务的实施与执行情况的汇报。将任务分配给学生后,就需要让学生在给定的时间和场景下执行自己所分担的任务。 这一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让学生充分扮演好自己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角色, 这需要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如事先将任务相关资料分发给学生,让他们熟悉任务的基本情况,并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网页、报纸、博客、微信等途径扩展任务资料中涉及的相关细节信息, 并启发他们从各自扮演的角色角度去思考财务管理中相关的理论知识点, 考虑如何将这些知识点与自己分配的任务实施过程结合起来, 如何应用于任务的执行过程中。 当然,正如前面所述,由于每项任务被人为地分解为多个具体任务环节,各个环节之间实际上是前后联系、互为因果的关系, 这就要求学生在执行自己具体任务的同时, 要关注与自己同属一个总体任务场景中的其他学生的任务执行情况, 使得学生逐渐培养自己的观察力、 协作能力以及全局观念。此外,任务执行过程中要求各个任务小组及时汇报任务实施阶段和出现的新问题, 各种角色对于发现的新问题要共同讨论商定解决措施, 这样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四)任务完成情况的自我评价。完成按照财务管理教学目标设定的任务后, 首先要求各个任务小组的学生对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在自我评价过程中对任务执行过程中涉及到的财务管理知识点进行回顾和温习,通过反思自己在理解任务、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碰到的难点和重点, 加深学生对财务管理实际运作过程中关键环节的认识, 让学生熟练掌握其所涉及的财务活动程序,同时使其体会到现实情境与理论知识的差距,使其意识到团队合作、随机应变能力的重要性。 二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价, 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理论上理解的误区和知识上的缺陷, 使其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帮助其进一步复习和巩固学过的知识。

( 五) 教师的点评与学生角色的考核。 这个环节需要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 对学生参加实验、实习的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提出严格要求, 加强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考评, 制定综合实验能力考评方案,确定考评内容与方法,提出考评成绩的学分比重,通过笔试、口试、操作考试及实验论文等多种形式考评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对于实习考核可通过实习报告、现场操作、理论考试、设计和答辩等形式进行,可以由学校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联合考核,不仅考核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水平,而且考核学生的工作实绩。

四、结论与展望

浅析任务型的英语教学 篇2

浅析任务型的英语教学

英语学习是一个渐进的、逐步熟练、逐步发展的过程,这是一个由感知、模仿到自主学习,再到熟练地运用的过程.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最终结果,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学生学习、实践的过程.因此,笔者从设计原则,基本步骤,基本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倡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模式(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作 者:贺颖列 作者单位:陕西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1刊 名:新西部(下半月)英文刊名:NEW WEST年,卷(期):2007“”(12)分类号:H3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教学模式

基于任务型的小学英语高效教学 篇3

一、把握任务型教学原则,构建实质性课堂

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任务作为激励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的英语情况进行设计,使他们通过积极的思考能完成学习任务。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要突出任务的主体性,同时要把握任务设计的原则,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使他们在任务的引导下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构建实质性的课堂。

1.学习任务要富有趣味性。小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想要更深的进行分析和接触。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要设计趣味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加快学习进度。

2.学习任务要具有实效性。设计任务型教学方式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积极的思考过程中掌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因此,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要立足学生的英语基础,从教材内容出发进行设计,使课堂教学在学习任务的引导下高效进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3.学习任务的多样性。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要设计多样化的任务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对学习内容保持高涨的热情,激活英语思维,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优化任务型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小学英语任务教学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课前预习任务、课中学习任务、评价任务情况。在各个阶段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使学生在深入探究过程中掌握英语教材中的内容,不断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1.预习环节设计学习任务。预习环节是教学顺利高效进行的基础。在预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他们中有一大部分学生在预习阶段只是是阅读教材内容,缺乏思考和探究,使预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缺乏实效性。在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创设学习任务,以任务作为指导,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内容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加深他们对英语知识的理解。

2.课堂学习环节设计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他们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探究,深入分析英语教材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如何运用,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把完成学习任务作为一项挑战,认真分析教材内容,逐步解决学习任务中的问题,使他们的学习高效进行。在探究学习任务时,针对较难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努力合作下完成学习任务,促使教学高效进行。

3.评价任务阶段。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评价要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全面公正的评价。对于完成的较好的学生,教师要进行表扬,激发他们继续深入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完成情况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进行鼓励,和他们共同讨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三、设计多样化的探究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任务型教学方式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开展任务型教学,要是课堂教学获得实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探究学习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进行英语知识的分析和思考,有利于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能力。

1.设计竞争性学习任务。小学生的好胜心强,在竞争性学习任务提出来之后,学生都想成为竞争的优胜者,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认真学习教材内容。在竞争意识引导下的探究,学生能有效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探究,利用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系作为探究入手点进行深入分析,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构建完善的英语知识体系,使他们掌握的知识通过学习和思考形成一个知识框架,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

2.设计动手操作学习任务。在英语课堂上开展动手操作学习任务,符合学生的兴趣,能激发他们的动手积极性,让他们在操作过程中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11度青春下一篇:中国物流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