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人才

2024-05-15

现代物流人才(精选十篇)

现代物流人才 篇1

现一些行业协会组织也正在做类似的工作。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周雪松说, 为满足民营物流企业对高素质的操作人员的需求, 他们将适时地推动并开展物流操作岗位人员培训认证工作。据调查, 物流企业一线操作岗位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 现有从业人员中的知识和年龄结构迫切需要更新, 很多企业反映没有适合的培训认证, 另外职业院校大量的物流专业毕业生需要进行行业资格认证, 设在联合会的教育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 正在积极开展此项工作。据悉, 目前联合会正在组织专家论证并着手实训教材的研究开发工作, 力争将这一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推动起来。

物流行业极大的人才需求也促使许多有志之士将目光投向这里。就如何成为物流行业的抢手人才,

专家指出, 有四条途径可供参考:一是考职业资格证书。为了提高常年从事物流工作人员的物流理论水平, 我国出现了多种“物流师”认证。二是上物流研究生班。已经有一定物流从业经验的人想进一步进行深造, 大学中的在职物流研究生课程是比较好的选择。三是参加短期培训。一些大学的物流在职研究生班也举办一些短期的培训, 以充实知识和提高能力。四是参加成人高考成为专业人才。如今, 物流专业也成为一些学校成人高考的新增专业。通过学习, 培养操作技能, 使自己成为物流行业的一线操作人员。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认为, 现在不少成功的民营物流企业非常重视人才, 一些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 篇2

物流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叶的美国,在这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物流的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1物流概念的孕育和萌芽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主要有两种代表性的提法:一是美国市场营销学者阿奇•萧(Arch W.Shaw)于1915年从市场分销的角度提出“Physical Distribution”的物流概念。二是美国少校琼西•贝克(Chauncey B.Baker)于1905年从军事后勤的角度提出Logistics的物流概念。

前者是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定义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直译为“实体分配”或“分销物流”。它实际上就是指把企业的产品怎么样分送到客户手中的活动。而后者“Logistics”是后勤的意思,主要是指物资的供应保障、运输储存等。因此,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市场营销学和军事后勤孕育了物流学。

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最早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PD)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及其盟军在战时供应中,提出了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的概念,并将战时物资生产、采购、运输、配给等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布置和全面管理,以求战略物资补给的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物流理念在军事后勤中的运用为物流概念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2分销物流学(Physical Distribution)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分销物流学(PD)的概念占据了统治地位,并且从美国走向了全世界,成为世界各国一致公认的比较统一的物流概念。50年代中期,美国的PD概念传到了日本并得到了承认和发扬光大,以后又逐渐传到了欧洲、北美,70年代末传到中国。

分销物流学的理念强调把物流看成是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包括生产加工和流通加工)以及物流信息等各种物流活动的总和,主要研究这些物流活动在分销领域的优化问题。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物流理论异军突起,如五六十年代日本丰田公司创造了准时化生产技术(Just In Time,JIT)和看板技术以及设施规划与工厂设计技术等,这些理论和技术的强劲发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分销物流的概念显然不能包含它们,这使原来只关注分销物流的人们自然想到,仅使用分销物流(PD)的概念已经不太适宜了。特别是到了80年代中期,随着物流活动的进一步集成化、一体化和信息化,改换物流概念的想法就更加强烈了,于是物流概念的发展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1.3现代物流学(Logistics)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这一阶段物流概念的发展应该提到美国最具权威的物流管理协会(The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CLM),其前身是成立于1963年的全美实物分配管理协会(The 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NCPDM)。1985年,该协会给出的定义中正式将“PD”改为“Logistics”,中文翻译为区别两个概念的前后演变,将前者译为“传统物流”,而将后者译为“现代物流”。更名后的CLM给物流下了一个至今仍被普遍接受并堪称经典的定义:“物流是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以高效和经济的手段来组织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产出地到消费地的流动和储存而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这一概念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思想和理念。

1991年,CLM在修订的物流定义中把物流管理的理念从生产制造部门扩大到服务部门。2001年,CLM为适应企业物流运作向供应链管理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变化,在再次修订后的定义是中明确指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从而给物流确定了一个明确而合理的位置,指出物流管理必须从供应链的角度进行,物流系统从属于供应链系统。2005年1月CLM又正式更名为“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Counci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CSCMP)。这次协会的更名体现了物流向供应链管理概念的转化,也标志着现代物流全面进入供应链时代的开始。这些变化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核心价值,反映了美国物流界对物流认识的深入以及物流内含和外延的变化。

((这里需指出的是,这一阶段的物流概念Logistics虽然和第一阶段军事后勤学上的物流概念Logistics字面相同,但是意义已经不完全相同了,后者主要是指军队物资供应调度上的物流问题,而前者则是在各个专业物流全面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基于企业供、产、销等全范围、全方位物流问题,无论是广度、深度以及涵盖的领域、档次都有不可比拟的差别,它是一种适应新时期所有企业(包括军队、学校、事业单位)的集成化、信息化、一体化、协调化的物流学概念。))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涵义

传统物流是物品的储存、运输及其附属业务而形成的物流活动模式。由于通讯及信息技术的落后。物流作业间信息难以共享和沟通,物流运作只有一系列独立的功能性作业,比如运输、储存、装卸、搬运等,且主要应用于流通领域

现代物流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逆向物流、客户服务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式。其实质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物流技术对传统物流流程进行变革、控制和创新。物流范围从流通领域扩展到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即供应、加工、组装、销售及逆向物流,实行一体化物流管理,进而随着EDI、INTERNET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以及基于此的物流、信息网络的发展,扩大到供应链管理范围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比较分析

下面从物流功能、运作理念、价值实现和管理模式四个角度对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做一比较分析。

3.1 从物流功能上看,传统物流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和仓储,而现代物流则包括了除运输、仓储之外的物流配送、物流信息技术处理和物流服务等诸多功能,同时强调功能的集成。物流功能的集成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本质区别之一。

3.2 从运作理念上看,传统物流理念是以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即产品生产为价值取向的,企业在向市场提供服务时,主要着眼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并以自身的成本核算为服务价值取向,从而造成了比较淡薄的服务意识。服务意识的缺乏主要表现在服务的被动性、波动性、短期性难以达到服务增值的目的。现代物流理念则是以企业的客户服务为价值中心取向,因而更加强调了物流运作的客户服务导向性。现代企业物流服务由传统的单项发展到综合,由一般化发展到个性化。

3.3 从价值实现上看,传统物流主要通过商流与物流的统一来实现物的使用价值的转换,从而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价值实现的方式和途径比较单一。现代物流强调以满足消费者和市场需求为目标,以第三方物流为基础,联合供应商和销售商,把战略、市场、研发、采购、生产、销售、运输、配送和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活动有机整合在一起,通过“商”、“物”分离,降低物流成本,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提供特色和专业物流服务等来实现物流价值的增值,其价值实现的方式和途径灵活多样。

3.4 从管理模式上看,传统物流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管理意识,物流各要素相互之间独立发展,基础设施和管理机构“条块分割”现象严重,强调单项的物流管理,不能控制物流链,而且商流与物流网合一,以第一、第二方物流为主等。在物流成本管理上,不是以降低物流总成本为目标,而是分别停留在降低运输成本和保管成本等个别环节上,结果只能是物流总成本的上升。现代物流的管理强调建立横向产业关联或系统集成的新机制,超越现有的组织界限由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而注重外部关系,将供应商、分销商以及用户等纳入物流管理的范围,并建立和发展具有网络组织特点的物流联盟,实现最终消费者和最始供应商之间的物流与信息流的整合。

传统物流只提供一些标准服务,比如保管、库存控制、装卸、搬运、运输等,而现代物流能提供一些增值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比如货物追踪、自动订货、渠道设计、优化配送中心和物流中心、单品管理、条码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物流效率、为客户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物流咨询与培训、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方案规划与选择等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关键就是因为它作为一个崭新的行业从原来的工业生产和商业销售领域中独立出来,并赋予了物流以新的内涵和外延,并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代物流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是运用现代物流原理、技术和管理方法所形成的一个完整体系,它是在传统物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融入了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思想,使得现代物流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现代物流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4.1 物流合理化

现代物流理念特别注重合理化运作。物流合理化是通过优化管理,推动物流构成要素及其经营活动和谐一致、快速便捷,从而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物流过程。主要包括物流作业合理化、物流结构合理化和物流体制合理化。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物流合理化对于降低物

流费用、减少产品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加快资金周转;压缩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改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2 物流系统化

现代物流的理念强调不再孤立地看待参与物流的各个环节,而是从系统的角度综合考虑物流的各项功能——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物流系统作为一个涵盖范围广泛的开发系统,其有效运行,是通过具有独特功能的、相互关联的各个子系统有效运作和密切协调来实现的。

4.3 物流专业化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物流行业也不例外。现代物流思想强调,物流专业化就是要在整个物流供应链中,结合自我的优势和特点,确定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不要面面俱到,要树立做专、做精、做大、做强的观念,形成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在物流供应链上他人不可取代的一个环节和链条。物流专业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企业中,物流管理部门作为企业一个专业部门独立地存在着并承担专门的职能,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内部物流需求的增加,企业内部的物流部门从企业中游离出去成为社会化的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二是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出现了专业化的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着各种不同的物流服务,并进一步演变成为服务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无论是哪一方面,现代物流都提倡“用专业的心,做专业的事”的理念

4.4 物流信息化

随着因特网和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和发展,以现代电子网络为平台的信息流,极大地加快了物流信息的传递速度,使货物运输环节、运输方式科学化和最佳化,有效地减少了流动资金的占压,加速了资金周转,为客户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物流信息化主要表现在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物流信息自身的商品化等。

4.5 物流标准化

没有物流的标准化就没有物流的现代化。物流标准化就是以物流作为标准目标系统,按照物流业的复合产业特征,充分考虑既有相关行业标准的现状,加强行业标准间的衔接和协调,对物流设施和工程、物流机械和器具、物流工作和服务等物流活动规定统一的标准,并实施该标准的过程。物流标准化主要包括:物流用语和物流计量的标准化、物流数据传输和交换的标准化、物流作业的标准化、物流服务的标准化。物流标准化是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物流合理化的重要内容。物流标准化涉及面较为广泛,具有很强的国际性,对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4.6 物流绿色化

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因此,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转变。绿色物流主要指两方面的内容:即商品流通过程的绿色化和废弃物的物流过程的绿色化。因此,实现物流绿色化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对物流系统污染进行控制,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二是要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物流绿色化强调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同时,绿色物流的理念着眼于物流发展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

4.7 物流全球化

物流全球化是以满足全球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也就是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物流。具体而言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把商品的采购、运输、仓储、加工、整理、配送、销售和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货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为消费者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物流全球化的实质是按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全球流动与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它代表现代物流发展的更高阶段。

1、传统物流只提供简单的位移,现代物流则提供增值服务

2、传统物流是被动服务,现代物流是主动服务

3、传统物流实行人工控制,现代物流实施信息管理

4、传统物流无统一服务标准,现代物流实施标准化服务

5、传统物流侧重点到点或线到线服务,现代物流构建全球服务网络

6、传统物流是单一环节的管理,现代物流是整体系统化的管理。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在物流技术上的比较

(1)物流硬技术材料技术:最新集装材料、包装材料的使用;

机械技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装卸机械、包装机械、运输机械等的使用:

设施:现代化的配送中心、物流中心、自动立方体仓库的使用及吞吐能力强大、功能先进、物流作业效率较高的车站、港口、码头、机场的使用。

(2)物流软技术物流系统规划技术;配送路线优化及物流设施选址技术;配装技术;库存控制模型等;限于成本计算的ABC计算方法等

现代物流管理与传统物流管理在管理方法方面有显著差别,体现在:制造资源计划(MRPII)、配送资源计划(DRPⅡ)、物流资源计划(LRP)、企业资源计划(ERP)、快速反应(QR)、有效客户反应(ECR)、连续库存补充计划(CRP)、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等

从现代物流的特征来看,现代物流比传统物流更具有:

1、反应快速化物流服务提供者对上游、下游的物流、配送需求的反应速度越来越快,前置时间越来越短,配送间隔越来越短,物流配送速度越来越快,商品周转次数越来越多。

2、功能集成化现代物流着重于将物流与供应链的其他环节进行集成,包括∶物流渠道与商流渠道的集成、物流渠道之间的集成、物流功能的集成、物流环节与制造环节的集成等。

3、服务系列化除了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流通加工等服务外,现代物流服务在外延上向上扩展至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延伸至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教育培训等增值服务;在内涵上则提高了以上服务对决策的支持作用。

4、作业规范化现代物流强调功能、作业流程、作业、动作的标准化与程式化,使复杂的作业变成简单的易于推广与考核的动作。

5、物流目标系统化现代物流从系统的角度统筹规划一个公司整体的各种物流活动,处理好物流活动与商流活动及公司目标之间、物流活动与物流活动之间的关系,不求单个活动的最优化,但求整体活动的最优化。

6、手段现代化现代物流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管理为销售提供服务,生产、流通、销售规模越标准的现代物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大范围越广,物流技术、设备及管理越现代化。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得到普遍应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物流系统运用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卫星通讯、射频识别装置(RF)、机器人,实现了自动化、机械化、无纸化和智能化。

7、组织网络化为了保证对产品促销提供快速、全方位的物流支持,现代物流需要有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活动保持系统性、一致性,这样可以保证整个物流网络有最优的库存总水平及库存分布,运输与配送快速、机动,既能铺开又能收拢。分散的物流单体只有形成网络才能满足现代生产与流通的需要。

8、物流经营市场化现代物流的具体经营采用市场机制,无论是企业自己组织物流,还是委托社会化物流企业承担物流任务,都以“服务-成本”的最佳配合为总目标。

西部现代物流港物流信息平台设计 篇3

关键词:西部现代物流港;物流信息;工程设计

一、物流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

1.平台基础功用。此功用是作为公共平台的基础请求,可实现物流中央的网上信息共享,货主、车主和货运站可在平台上进行买卖;治理部门可进行物流信息及相干政策、法规等信息的宣布;此外,还对买卖数据进行剖析,便于治理部门治理和决策。

2.运输治理功用。此功用为运输企业的在物流中的症结功用,它包含规划治理、运行状态、线路治理、签收治理和查问等功用,此功用应用条形码技巧和EDI技巧对货物进行跟踪效劳,并通过GPS、GIS进行车辆的动态治理,通过通信卫星进行线路的动态抉择和治理。

3.仓储治理功用。此功用重要为出入库治理、库存治理和清点,同时供给对于库存、不良品等不同报表以及实时的仓库储位图形显示,以满意不同请求的查问,并可通过相干数据实现货物库存点的优化散布。

4.统计报表功用。此功用可对信息进行加工整顿,供给多种相干统计报表,便于不同的对象进行剖析和统计。

5.集中掌握功用。此功用供给对物流全历程的监控与治理。尤其便于政府调控网络层和行业治理网络层实现对枢纽网络层的治理与掌握。

6.客户查问功用。此功用重要是实现对客户的相干材料的全方位、多档次的治理,体系依据客户的动态材料和效劳的历史数据以及商业智能的剖析来进行日常治理和新业务任务的展开。

7.电子商务功用。通过进行近程的买卖与查问等相干业务。

二、物流信息平台的总体功能设计

根据上述4项基本功能,确定该物流园区物流信息平台的总体模块设计如下图:

1.综合信息发布功能

综合信息发布主要是提供一个信息发布平台,为物流参与主体提供各方面的行业信息、市场信息、企业信息和服务信息。该功能以Web站点的形式实现,用户只要通过Internet联接到物流信息平台系统Web站点上,就可以获取站点上提供的上述信息。其中行业信息主要是行业管理部门的政策法律等;市场信息主要提供国内外物流市场的供需信息;企业信息主要是物流服务企业的供给信息;服务信息包括范围较广,这类信息主要包括交通状况信息、天气状况信息、运输工具的安排信息以及职业培训信息等等。

2.业务支持模块

业务交易支持主要是指电子单证的翻译、转换和通信,包括网上报关、报检、许可证申请、结算、缴(退)税、客户与商家的业务往来等与物流信息系统连接的用户间的信息交换。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网络安全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后,可通过物流信息系统网络实现金融服务,如保险、银行、税务、外汇等。在此类业务中,物流信息系统起一个信息传递的作用,具体业务在相关部门内部处理,处理结果通过物流信息系统返回客户。

3.系统接口模块

系统接口功能主要是实现政府政务系统与用户系统的接口。有一定的数据传递作用和链接作用。同时,满足政府部门决策所需要的数据传递功能。

三、物流信息平台的系统配置设计

1.系统网络设计

系统网络设计考虑到了以下要求:(1)信息的集中保存、统一管理;(2)物流中心的分支机构可以访问内部管理系统;(3)便于布置分布式的三层应用程序;(4)可以通过internet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5)系统的安全性。

根据未来西部现代物流港将形成若干个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中心的物流据点布局结构,该信息平台采用建立在INIEMMRTRANE上的集中分层网络结构。各级物流据点可以申请专线网络组成内部网络结构。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DDN、ISDN等网络与平台连接,实现信息互递和电子数据交换。对于固定用户,考虑到DDN、ISDN等专用网络费用较高的因素,也可以考虑利用VPN技术构造在INTERNE上构造一个虚拟专用网。这既保证了自身的封闭性,也能够对外界进行可控制的信息交换。

2.系统体系结构及开发技术

应用B/S(Browse/Server)结构,可以达到以下目的:维护工作简单,安全性高,客户端要求低,只要有浏览器就可以了,用户被授予严格安全限后可通过internet进行访问。

在软件设计中采用了Jsp/Servlet技术,JSP是SUN公司推出的新型Internet/Intranet开发语言,可以在多种操作系统平台和多种Wab服务器下使用。JavaServlet是JSP技术的基础,而且大型的Wab应用程序的开发需要JavaServlet和JSP配合才能完成。Servlet可以称之为“小服务程序”,在使用JavaServlet以后,用户不必再使用效率低下的CGI方式,也不必使用只能在某个固定API服务器平台运行的API方式来动态生成Web页面。许多Web服务器都支持Servlet,即使不直接支持Servlet的Web服务企业可以通过附加的应用服务器和模块来支持Serblet。

3.采用集中和分布式数据库综合管理技术

集中式数据库管理存在以下优势:数据易于管理和控制,对物流业务流程数据能做到高度的一致性,但其劣势在于:灾难性数据破坏损失无法恢复;广域网络数据通信量巨大,对带宽要求过高。分布式数据库管理与集中型数据库管理具有互补性。为此,在构建物流信息平台时,采取两者结合方式,各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存在各自独立的数据库系统,全市同时存在统一集中数据库系统,两者保持一般数据适当同步、关键数据及时同步。各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通常访问本地数据,对需要检索非本地数据或向其他机构递交业务时访问集中数据库系统。

参考文献:

[1]董千里.物流信息平台的区分及规划构建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2008(1)

[2]年东猛.运输企业物流信息平台的设计及实施[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8).

[3]孙瑛.浅析我国物流企业公共信息平台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6(3).

[4]李国旗.社会化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结构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7(6).

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大物流 篇4

1. 1 政府对物流业的职能管理过于分散

近年来, 我国物流的发展迅速, 有统计数据显示, 201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97. 8万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同比增长9.5%, 增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 1季度增长9.4%, 上半年增长9.1%, 前三季度增长9.5%。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社会物流的总额增长较快, 发展趋势比较平稳, 且稳中有增, 现代物流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但是在政府的宏观管理方面, 中国物流业经营仍然采用计划经济时期的分工体系。仍存在明显的职能管理条块分割, 管理职能分散, 各地方政府、各相关的中央部门的物流发展规划缺乏对接, 各自沿原来的职能条条款款进行, 缺乏衔接和统筹整合。例如, 在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在我国有专门的运输部门管理系统管理不同的运输方式; 而同时,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也有各自对应的管理部门和层次, 如铁路, 交通, 民用航空管理, 贸易和其他政府部门。这种分散式的管理系统, 一方面, 构成了自顶向下的层层约束的直线式归属和管理模式, 使得整个经济合理的物流系统规划和规划社会的范围收到严重限制, 存在交叉和重复的部门之间的地区之间, 权力与责任难以有效协调合作;另一方面, 各地区、各部门各自管理, 使得整个社会的物流过程分开, 实现了分段式管理模式。该系统的分散性, 不仅不能适应物流业发展的要求, 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 影响和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 阻碍了物流社会化过程。

1. 2 物流设施设备等基础建设过于分散

目前, 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设备等基础建设已有较大的发展和改善, 但这些基础建设的分布过于分散, 结构不够合理, 水平不够统一, 这些都影响了物流设施的效率。而且设施设备的过于分散, 会导致重复建设, 增加投资, 利用率降低等问题。例如运输设施方面, 首先, 我国东西部地区地理位置的差异、经济水平的差异使得运输设施设备的地区分布明显不均衡, 东部地区运输设施较发达, 而西部地区运输设施尤其山区道路及运输设施都很落后, 据统计, 我国物流基础设施54% 分布在东部、30% 分布在中部、16%分布在西部, 呈现明显梯级递减模式。其次, 不同种运输方式之间即使是同种运输方式之间都存在盲目竞争, 没有合理分工协作, 业务范围相互交叉, 导致出现空驶、迂回运输等不合理运输现象, 造成浪费, 增加成本, 减少收益。

1. 3 物流服务过于分散

首先, 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还是小作坊似的运营方式, 一辆车、一对夫妻、一间办公室等就可以做物流, 这样所能提供的物流服务项目很单一也很原始, 只能提供单一的运输或者仓储服务, 而相关的物流活动及增值作业根本无法提供, 这样分散单一的物流服务方式导致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服务水平低, 这些物流企业也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游走在濒临淘汰的边缘。其次, 很多生产企业追求“大而全, 小而全”, 使用自营物流方式。调查显示, 生产企业53%, 商业企业39%有车队; 生产企业59%, 商业企业44% 有仓库, 汽车空驶率高达37% 。这和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社会化的物流服务相互矛盾和冲突, 导致物流服务资源分散; 再者缺乏大型物流公司来整合分散的物流资源, 给客户提供综合的物流服务。例如, 全国从事公路货物运输的经营业户有274万户, 平均每个经营业户拥有的运营车辆仅1. 43辆; 拥有运营车辆超过100辆的企业只有中远、中外运等少数企业。而且, 当前大多数物流公司的扩张是增加设备等供应能力而不是利用整合将分散的服务资源利用起来扩大供给能力, 缺乏创新性, 导致物流资源和服务缺乏组织和集约化。

2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实施大物流

2. 1 大物流概述

在2005年著名学者徐寿波在中国流通经济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基于物的流动论的Material Flow大物流的这个概念来区分国外物流的概念。当前有更为具体的大物流的概念: “所谓‘大物流’, 是指企业的自有物流 (车队、仓库、人员等) 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配送信息与资源的共享, 以实现更大程度地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 减少物流总支出、降低运营成本。”从提出的概念中不难看出, 大物流的概念是强调在大量的、大范围的、多环节的物资流动过程中整合利用物流各种社会资源, 从其运作的范围上来看等同于宏观物流, 又被称为社会物流, 贯穿整个社会再生产全过程。

2. 2 大物流的作用

现代物流存在小、散、乱的问题, 而大物流的实施可以将企业自营物流与第三方物流外包服务相结合, 整合零散的小物流公司资源, 构建大型物流集团, 实现合作多方信息共享, 资源忙闲搭配使用, 避免企业过多投资, 重复建设资源闲置浪费, 改变物流各环节管理混乱, 降低物流总成本, 创造更高的物流收益。所以要降低企业的物流总支出成本, 实施社会“大物流”迫在眉睫。

2. 3 大物流的实施

当前, 电子商务行业首先试水构建大物流网络。在2013年5月28日, 联合阿里巴巴银泰集团、复星集团、富春集团、顺丰、申通、圆通、中通、韵达联合成立了一个新公司, 名为“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并由此开始了“中国智能骨干网” (CSN) 这个物流项目。这个项目的目标是通过8 ~10年的建设, 为中国物流业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智能物流骨干网络, 并期望这个智能物流骨干网络能够支持日均300亿元 (年度约10万亿元) , 并能做到将货物24小时内送货必达至全国任何一个地区。如果这个大物流网络构建成功, 淘宝网物流平台总监龚涛表示“通过大物流平台, 买家可以跨店铺, 多次购买, 一次收货, 只付一次运费”。比如, 淘宝将提供一个统一配送、包装、发货、运输; 为客户提供区域性甚至在个别区域可提供定制化送货服务等。这对买卖双方都有切实的好处, 对卖方而言, 可以从繁忙的包装、贴运单、寄邮包中解脱出来, 集中精力进行前台销售即可; 对于买方而言, 如果通过网络购物平台在不同店铺购物, 不同店铺的货物在大仓库可以根据购物信息归一, 一个包裹即可, 则不用像现在要支付多次运费, 也不用在家一件件地收快递了, 节省了时间和金钱。

2. 4 大物流的实施条件

2. 4. 1 建立大仓库

仓库是大物流的核心和出发点, 通过建设大仓库可以实现不同货源集中, 便于集中拣选、搭配发货; 而且供应商不用将货物送给分销商, 直接送到仓库, 节省送货环节。要发挥大仓库的作用, 仓库选址尤为重要, 要详细分析市场信息、客户位置、运输路线、周边环境、政府政策等, 并选择恰当的方法例如加权因素分析法、优劣势对比法等来确定最佳位置。

2. 4. 2 建立大的平台

平台的作用主要是连接各方参与者: 供货商、卖家、客户、信息、快递等。这个平台不仅仅起来参与者相互联系的作用, 而且同向的成员之间也相互形成竞争, 通过竞争优化服务。这个平台中一个关键点就是信息共享, 使得各个过程作业透明化, 如果没有有效的信息共享网络和系统, 物流的方向、数量、时间、地点等都不能及时获得, 大物流根本不可能实现。另外, 这个平台的建设要有有效的规范约束机制, 能使得各个参与者处于平等地位, 各个过程都能分析各方的权利和责任, 以有效地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

2. 4. 3 要有参与者

大物流的概念再好, 如果没有企业、人员认可并加入, 这个概念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 要使更多企业理解和接受并加入进来, 真正地实现资源整合, 有效实施大的物品流动。另外, 不仅经济主体要参与进来, 政府也应该参与进来, 给予及时的政策鼓励, 并适时地规范大物流的运作, 使得政府对物流业的职能也实现集中化。

摘要:21世纪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伴随经济的发达, 物品流动呈现出流动量大、种类复杂、范围广等特征, 再加上物流业本身就是一个复合型的产业, 涉及多个部门、多个行业、多个环节, 因此要全面、综合性地提高物流经济效益和效率的问题, 整合各方物流资源, 实施大物流。

关键词:物流,政府,交通运输

参考文献

[1]张明丽, 李方, 秦笑梅.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市场, 2010 (29) .

现代物流人才分析及解决方案 篇5

**

工商管理系 工商管理类**班

指导老师:**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从中可以看到虽然我国的物流产业一直在不断的发展,但总体的缺口还很大,尤其是现代物流人才的缺乏更是一个制约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瓶颈。本文也分析了我国对现代高技术、高质量的物流人才的需要十分迫切。本人也对比性的分析了国内外物流产业的发展,相比中看出我过物流发展的落后,很大原因在于我国高素质、高质量的物流人才的缺乏。论文中也分析了现代物流人才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以及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并提出了解决我国现代物流人才缺乏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物流;人才;短缺;教育;企业

引言

相对于国外的物流发展来说,我国的物流产业发展很落后,要想中国的物流产业有所提高就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众所周知,现代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但总体来说,我国物流人才短缺现象十分严重,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缺乏,根源于我国有关物流人才的教育与培养相对落后,以及在企业中的实践发展面较窄。面对这种现状,我们要加强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更要理论联系实践,在企业中,在实践中培养锻造全面的现代物流人才。

1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

现代物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自20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物流业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发达国家的物流业经历了物流管理起步和初期运作、产品配送、综合物流管理和供应链整合等阶段,从传统物流发展到当今的现代物流。当199年美国的物流市场规模已达到900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达20%;主要欧盟国家物流市场的总体规模约为800多亿欧元。目前,物流产业已被公认为是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是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由此物流业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我国也开始了对现代物流的研究和探索。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一些中心城市指定了物流业发展规划,建立了现代物流中心,物流业已扩展到加工制造业,少数大型综合物流企业还比较落后,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在物流业务中运用,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等等。但从总体来讲,20年期间我国物流发展比较缓慢,物流业还比较落后,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相差较远,虽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观念问题、体制问题、环境问题、基础设施问题等等。但从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物流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是要有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从业人员应具备较高的物流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为不同客户提供科学、优质的物流服务。而且据有关统计分析,在诸多问题中人才问题与物流发展的相关程度最高。由此可见,人才问题是物流发展的关键所在,而我国正是物流人才匮乏硬性着物流的崛起和快速发展。

现代物流是利用信息化高科技手段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的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由此可见,现代物流的综合性很强,它涉及到的学科有管理学、运输学、经济学、社会学、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等,物流人才必须能解决物流中经济、管理、工程、信息甚至法律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为了培养既完整、系统了解和掌握这些学科的知识,又能将

其应用于现代物流实践的专业人才,必须在教育的各层次设置专门的物流专业,培养出大批专门的物流人才,才能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国外发达国家已形成完整的物流教育体系

2我国对物流人才的迫切需要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扩大了物流人才的市场需求,尤其是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和国内500强企业的需求逐年增加。相对于市场的需求,物流人才特别是高级物流人才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上海市已将物流人才列为12类奇缺人才之一,2002年国内人才市场掀起了一股物流热。

物流人才短缺根源于我国物流教育体系的相对滞后,一方面,国家教育部门仍没有设置物流科目,高等院校的物流教学大多沿用过去仓储、运输等专业的课程体系,而且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传授与物流实务联系并不紧密,如2002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物流职业教育与培训研讨会”上,多数院校代表表示将加大物流专业的教学工作力度,但是对物流课程体系的设置显得异常茫然。另一方面,中介机构举办的各种物流培训班,多数出于经济利益的目的,仅仅起到了物流理念的传播作用,并不能够满足企业对物流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虽然企业也在从事多方面的物流培训,但培训内容局限在本企业所涉及的具体业务层次。正如著名物流专家、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何明珂教授所指出的,2002年中国物流教育的总体规模依然很小,今后几年中国物流业发展缺乏高素质专业物流人才的状况还不可能根本改变。

高级人才奇缺是制约物流业发展的第一瓶颈在经济日益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的今天,要发展现代物流业,人才便成了首要问题。初步测算,全国缺物流人才60余万,北京缺20万,上海缺20万,深圳缺12万。我国现存的少量物流人才有两类,一是传统産业中和物流相关的人员;二是少数从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归国人员, 能够熟悉掌握各个行业内容的系统性物流管理人才并不多。要改造行业物流系统、城市物流系统、企业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等,我们不仅需要高级管理技术设计应用人才,我们更需要能够促进这些人才潜能发挥以及组织企业系统良性运转的将帅之才。

3国外物流人才培养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充分认识到物流人才对物流发展的重要,物流教育随着这些国家物流业的较早兴起而得以发展,并形成了规模。目前,欧美和日本对物流人才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教育培训系统。首先是大学内设置了与物流相关的学科,并在有关学科开设物流课程;其次是在研究生院设置物流学科方向,形成了物流研究生培养系统;再者是企业及物流协会和学会开展物流培训教育,广泛深入到各行各业。

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统计,1997年美国、欧洲以及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提供物流高等教育的院校就有180多所。在美国建立了多层次的物流专业教育,许多知名的高等院校(如密执根洲立大学等)都设置了独立的物流管理专业,或附属于运输等其它专业开设了物流课程;部分高等院校和单位(如美国商船学院的全球物流与运输中心和乔治亚技术学院等)设置了研究生课程和学位教育,开展物流方面的科学研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系统;在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推动下,还建立了美国物流业职业资格认证制度。2000年欧洲物流协会公布,欧洲共有87所大学开展了物流高等教育,其中54所大学培养物流或供应链管理硕士和学士,另有33所大学在其他专业方向中开设有物流或供应链管理课程;一些大学还建立了物流研究中心,如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的克兰菲尔德物流与运输研究中心是全欧乃至世界有影响的研究中心之一。日本在现代物流研究领域中,对于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视,除了在其高等教育系列中开设物流课程以培养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外,还拥有大量由企业及学术团体开设的社会性培训机构与教育机构,为社会培养一般的专业技术人才。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在物流教育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还应看到,与国外物流教育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开展物流教育起步晚,经验不足,各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与我国物流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物流专业人才还远远不够,4物流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及素质能力

4.1应具备的专业知识

在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下,为了满足企业对现代物流人才的需要,一个合格的物流人才应该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在实际中根据需要不断学习,完善知识结构。

4.1.1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 国际贸易包括国际采购、国际结算等。物流是商流的载体,物流活动是贸易活动的货物交付过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融合程度日益紧密,外资企业“请进来”和国内企业“走出去”将是大势所趋,而这一类企业又大都是跨国的大型企业,其业务散布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其采购和营销方式向即时化、网络化、零库存的方式转移。因此,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的企业,就成为一个采购和供给双方的货物交接和结算点,多家供货商通过物流企业向采购方供货,并通过物流企业向采购方结算。物流企业的从业人员,也就需要掌握相关的国际贸易、国际结算知识以及了解国家对外汇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

4.1.2仓储运输专业知识 运输包括海运、空运、铁路和公路运输等。综合性物流企业所从事的业务通常要涉及多种运输方式和手段,多式联运的执行水平也是衡量企业综合能力的指标之一,在一单业务中,可能要涉及海运、空运、铁路和公路运输等环节。业务人员在与客户洽谈和进行物流方案设计以及任务执行的时候,只有在熟练的掌握了多种交通工具使用知识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设计出切实可行、安全快速、经济有效的运输方案,才能为客户提供恰当合适的物流服务。

4.1.3财务成本管理知识 物流服务往往涉及到多个作业环节,发生各种不同的费用类型,有些是物流企业的成本,有些是外部发生的费用,如在运输作业过程中出现的费用类型有:停车费、路桥费、保险费、报关费、检验检疫费、海关查车费、订仓费、提货费等。在物流服务营销的过程中,业务人员不仅要了解作业费用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等情况,而且要具有进行作业成本分析的能力,只有通过细致的成本核算和分析,才能向客户提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客户易于接受的合理的解决方案,针对一个物流方案,成本分析包括分析企业需要外包的业务类型、业务量、向分包方支付项目、支付数额,以及企业内部需要投入的资源、执行该项物流服务资源的消耗和占用状况、资产的折旧和运作成本等。

4.1.4外语知识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外语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特别是英语作为国际商务通用语言的地位已无庸质疑,随着商流活动区域的国际化,英语也被广泛应用在物流活动中的各个领域,从商务谈判、合同签订到日常沟通、单据书写等各个环节都能见到英语的影子。如果物流企业要加入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供应链或以大型物流企业为主导的战略联盟,或者要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就应该适应全程物流活动对信息传递的要求,提高从业人员的英语水平,使其不但能够熟练使用英语与客户进行口头和书面时时准确的沟通,还要具有草拟和设计英文合同的能力。

4.1.5安全管理知识 一般情况下,物流企业即不是买方,也不是卖方,而是买方或者卖方委托的物流服务提供者,接受买方或者卖方的委托,按照委托方的要求执行物流作业,在作业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善,安全隐患无时不在。由于物流企业处于供应链的中间环节,事故的影响将蔓延到企业的上下游各个环节中,引起交货延迟、船期航班延误、人员加班、生产线停产等一连串的问题,一个看似很小的事故最终造成的损失将无法估量。

4.1.6法律知识及其他 物流业是一个服务行业,物流企业的运作不简单是企业内部的行为,而是涉及多个企业之间的经济行为,任何一种物流服务都是一种用合同形式表现出来的承诺,物流服务供求双方的合同通常是以书面形式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书,是受国家法律保护和约束的。物流从业人员,特别是物流市场拓展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了解国家有关涉及物流行业的法律法规,并在签定合同的时候灵活准确地运用这些知识,如经济法、海关法、合同法、公司法以及国际法等。其它如保险、环保等知识,物流从业人员也应有所了解和掌握。

4.2 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一个合格的物流人才,除了掌握上述科技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4.2.1严谨周密的思维方式 物流服务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服务,服务质量的持续提高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保证货物在规定的时间内以约定的方式送到指运地,过程的设计必须是严谨的、科学的、合规合法的。一体化物流过程中存在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少则可能增加企业不必要的费用支出,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重则可能导致物流服务中断,造成客户更大的损失,引起法律纠纷和大数额的索赔。所以在这个链状的服务中,从业人员在设计物流方案的时候,不但要有全面的综合性知识,而且要有一个严谨的思维模式。

4.2.2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 物流作业的物理特性表现为一种网状的结构,在这个网中存在着多条线,每条线上又存在着多个作业点,任何一个作业点出现问题,又没有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就有可能造成网络的瘫痪。所以物流从业人员应具备一种强烈的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在作业过程中,不仅能够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能够为周边相关岗位多想一点和多做一点,使上下游协调一致。如果没有这种团队协作和奉献精神,就不可能将整个线上的作业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就无法实现物流目标系统化和业务操作无缝化的目的,就不可能有效准确的完成繁杂程度较高的物流服务。

4.2.3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物流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信息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货物的供需双方要随时发出各种货物供需信息,及时了解货物在途、在库状态,时时监控物流作业的执行情况,而提供服务的物流企业,也必定要有这种准确及时的处理各种信息和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的能力。目前,信息技术已受到物流企业的广泛重视,并被应用在定单处理、仓库管理、货物跟踪等各个环节。作为一个合格的物流从业人员,必须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作业中的应用状况,能够综合使用这一技术提高劳动效率,并且能够在使用的过程提出建设性、可操作性的建议。

4.2.4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现代企业的竞争表现为对人才的竞争,而具体的就表现为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竞争。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要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也要有良好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执行管理理念的能力。物流的灵魂在于系统化方案设计、系统化资源整合和系统化组织管理,包括客户资源、信息资源和能力资源的整合和管理,在目前物流行业没有形成统一标准的情况下,物流从业人员更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在整合客户资源的前提下有效地贯彻企业的经营理念,充分利用设备、技术和人力等企业内部资源来满足外部客户的需求。

物流服务的特点之一是消费者参与到服务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的过程中,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时时与客户沟通协商、与上下游环节协调合作,需要运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各种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因此,物流从业人员不但要有相当丰富的知识面,同时应具有相当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技巧。

4.2.5异常事故的处理能力 能够很好的执行作业指令、完成常规作业只能说明员工具备了基本的业务操作能力,异常事故的处理能力是衡量其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市场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物流企业作为供需双方的服务提供者,对信息的采集又有相对的滞后性,同时物流作业环节多、程序杂、缺乏行业标准,异常事故时有发生。在可利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既能保证常规作业的执行,又能从容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和突如其来的附加任务的执行,就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处理异常事故的能力、具备随时准备应急作业的意识以及对资源、时间的合理分配和充分使用的能力。

4.2.6物流质量的持续改进能力 一个企业是否有生命力,主要决定于其创新能力,一个从业人员是否能够确保业务能力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连续稳定,主要体现在其对作业质量和效率持续改进能力的高低。由于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市场对物流服务水平的期望将会越来越高,要求各级从业人员有能力不断发现潜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优化作业流程,持续改进作业方式,提高作业效率和服务水

平。

5解决我国物流人才缺乏问题的解决方案

人才奇缺是影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严重问题,物流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我国物流发展的头等大事。

5.1 我国应加快物流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5.1.1.完善和加强物流学科理论建设 一个学科要发展,必须以学科理论体系为基础。但是目前我国物流学科的理基础比较薄弱,这使物流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因此目前迫切需要从理论体系方面对物流学科体系进行全面构建,以期对今后物流教育培养起到指导作用。

5.1.2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 我国的物流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缺少高水平的教材,师资严重缺乏,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缺少实践环节等。因此,迫切需要在总结以往教学的基础上,规范培养方案,完善课程设置,推出精品教材和吸收国外教材,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使应用性很强的物流专业人才得到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办学条件的改善必然使培养的物流人才质量得以提高,在此基础上扩大办学规模,从而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物流人才。

5.1.3规范培训和认证市场 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各层次的人才。目前我国物流业的人员素质不高,有的是从事多年运输工作的人员,还有的是从营销等其它行业中转行的人员,这些人大多数不能完全适合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他们或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或缺乏物流专业的理论知识,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但是,目前物流培训机构良莠不齐,认证市场缺乏规范,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对培训和认证机构的资质进行规范,并加强监督和规律的力度,使其对我国的物流人才培养起到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5.2在企业中培养现代高素质的物流人才

在企业中培养物流人才需要扩展物流从业人员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培养造就优秀物流企业家,如中远魏家福、中外运罗开富、中海运李克麟、中储洪水坤、大田王树生、宝供刘武等,此外,要重视和挖掘物流“海归派”的潜力,让他们爲民族物流业发光、发热。

还要制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提高物流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物流人员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充分扩展自己的物流知识,打造全面的物流人才。

结语

企业需要的物流人才不是仅仅会管理仓库或者懂得某种运输方式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的人才,而是具有较为全面的物流操作和管理知识、可以同时胜任多个岗位的、能够对所执行作业进行全程全方位临控、优化和提升的,并能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快速成长的复合型物流技术和管理人才。一个合格的物流人才的培养与造就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其本人的刻苦学习和在实践中的锻炼和积累,也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为其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教育机构和企业对物流业和物流教育的关注和重视,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合格物流人才从事物流业及其相关行业,从而促进我国物流实力的提升,保障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东红,刘庆菊.我国物流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2005,4:75—77.[2]吴宇蒙.浅谈我国专业物流人才的培养[J].物流科技,2004,103:68—70.[3]杨飞.我国物流人才的就业现状与培养,2008年第4期,《中国市场·物流与采购研究》

[4]郭名,段凡.促进我国物流人才培养[J].物流科技,2005,120:88—90

[5]王国华.我国制造业物流的现代化思考[J].物流时代,2004,18:12—16

现代企业与物流 篇6

[关键词] 现代企业物流重要性

现在社会上物流搞的红红火火,人人都在说物流,似乎物流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时尚的概念,一部分人也开始意识到物流对现代企业的重要性,但是到底为什么这么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物流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想在此对这几个问题发表一点看法。

一、现代企业为什么要搞物流

在信息化的经济时代,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如果没有现代物流,就意味着没有物可流。现代企业运作的驱动力只有一个:定单。如果没有定单,现代企业就不可能运作。也就是说,它不可能有物可流。要实现这个定单,就意味着靠定单去采购,为定单去制造,为定单去销售。如果要实现完全以定单去销售、采购、制造,那么支持它的最重要的一个流程就是物流。如果没有物流,就不可能有定单的采购;如果没有定单的采购,那就意味着采购回来就是库存,因为采购回来的这些物料到底给谁不知道;如果没有定单的制造,就等于天天虽然非常忙,但是在制造库存,干出来的产品就等于天天增加库存。最后,没有定单的销售,说到底,就是处理库存,因为你不知道卖给谁,惟一的方法、惟一的出路就是降价,削价处理。

这就是现在中国市场存在的那种无序竞争、大家都在打价格战的本质,因为它没有别的出路,没有物流。价格战打到最后是什么呢?亏损,再进一步是停产。现在好多企业已经停产了。这就是我所说的,无物所流。这是市场竞争带来的。如果不搞现代物流,最后只能是停产。

这是从企业内部来看。从企业外部来看,你没有现代物流,那么你就不可能和internet相连接。如果不上网,就意味着只有死亡。也是无物可流。还有,整个世界上的企业,都在搞现代物流,你如果不搞,就没法同国际化的大企业对话,最后也只有停顿下来,也只有死亡。所以,我认为一个现代企业,在网络经济时代,必须要搞现代化物流。如

果不搞现代物流,你就没有生路。

二、物流对现代企业意味着什么

物流对现代企业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企业的管理革命;它是速度。

一方面,物流是企业的管理革命。现代企业要搞物流,必须首先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改造,然后企业的每一个流程都由物流来很好的提供支持和保障,而物流和流程之间结合的好还是不好的关键就在企业的管理,管理搞的好,两者可以无缝连接,否则就成了两张皮。由此可见管理的重要性,可是传统的组织结构、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了,这就要求企业要把原来的组织结构,那种直线职能式的金字塔的结构改革为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这对企业来讲,是一场非常痛苦的革命。如果不搞这个革命,企业就没有出路。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两个最大的特点:第一就是信息化,第二就是网络化。以海尔为例,他们在做的过程当中,用“一流三网”来体现这两个特点:信息化和网络化。“一流”就是定单信息流。定单信息流就体现了信息化。为什么呢?企业内部所有的信息,都必须围绕着定单流动。如果企业内部的信息,不是围绕着定单来流动,那么信息化是完全没有意义的。网络化就是利用这三个网,即全球的供应网络、全球配送网络、计算机管理网络。这三个网是物流的基础和支持。如果没有这三个网,那么物流的改造也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就意味着速度。信息化时代,对企业来讲,制胜的武器就是速度。上世纪80年代对企业来讲制胜的武器就是品质,是品质管理。90年代对企业来讲,制胜的武器就是企业流程再造。但是到了2000年,新经济时代对企业来讲,制胜的武器就是速度。而这个速度,就是最快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的需求。怎么来实现这个速度呢?就是我们今天提出来的同步模式。对我们来讲,只要接到定单的那一刹那,所有与这个定单有关系的部门和个人,都必须同步地行动起来。我们要求是同步流程,同步送达。如果没有同步流程,那么我们就不可能使定单快速地传递,快速地运作。最终以最快的速度送达到用户手里。

三、物流给了现代企业什么

物流给了我们什么呢?第一,它可以使企业实现三个零的目标;第二个它,给了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取胜的核心竞争力。

对物流来讲,三个零的目标是什么呢?即零库存、零距离、零营运资本。

零库存,这个概念是日本的丰田公司首先提出来的,它是对传统库存理论的一个突破,在这之前的几乎所有企业都认为企业的运营需要一个安全库存作保障,但在丰田看来,所谓安全库存只不过是企业给自己找的一个借口,当它们做到了零库存,并由此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之后,引起世界的轰动,他们也向世界证明了安全库存真的是一个借口。说到零库存,其实它的真正含义并不是库存水平的绝对值是零,而是说,企业由于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以后把库存水平降到了最低,就意味着不仅仅是没有大量的物资积压,不会因这些物资积压形成呆滞物资。当然,最重要的还不在这里。最重要的在于可以为零缺陷铺平道路。就是说,这些物资都是采购最好的,采购最新鲜的。它可以使质量保证有了非常牢靠的基础。

零距离,就是根据用户的需求,企业拿到用户的定单,再来以最快的速度满足用户的需求。包括生产过程,也是柔性的生产线,都是为定单来进行生产的,同时覆盖全国范围的配送中心可以及时地将产品送到用户手里去。通过这种做法,可以实现零距离。零距离对企业来讲,不仅仅是意味着我的产品不需要积压,赶快到用户手中,它还有更深的一层意思——企业可以在市场当中不断地获取新的市场,创造新的市场。就像美国的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说的:“好的公司是满足需求,伟大的公司是创造市场。”对有实力的大公司来讲,最重要的就是创造市场。

零营运资本,就是零流动资金占用。这在全世界做得最好的就是DELL。因为有了前面的两个零即零库存和零距离,也可以做到零营运资本。简单地说,我在给分供方付款期到来之前,可以先把用户应该给我的货款收回来。为什么我可以把用户的货款收回来呢?因为我可以做到现款现货。为什么可以做到现款现货呢?因为我是根据用户的定单来制造的。所以,我这个产品到用户手里,用户就可以把款付给我。这就是企业进入良性运作的过程。

物流带给我们就是这三个零。但最重要的,给企业的是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是在市场上可以获得用户忠诚度的能力,这就是核心竞争力。它并非是意味着你一定生产一个核心部件。有人说我生产这个核心部件,因此我有核心竞争力。其实未必。DELL不生产软件,也不生产硬件,它可以从INTEL采购,可以从微软采购,它可以获取用户的忠诚度,因此就有了核心竞争力。

对现代企业来讲,物流意味着什么?它可以使我们寻求和获得核心竞争力。一只手抓住了用户的需求,另一只手抓住了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全球的供应链,把这两种能力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的比较分析 篇7

传统物流指产品出厂后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 传统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的经济部门、不同的企业以及企业组织内部不同的职能部门之中。

现代物流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 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总成本, 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现代物流是用最可靠、最经济的方式, 用最少的费用完成从供给地到需求地的转移。现代物流更加系统化, 让物流管理这一理论付诸实施。物流的两头加入了新的内涵, 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变得更加紧密。从采购开始到包装、运输、装卸, 一直到最后配送到消费者手中, 物流变得更加系统。

2 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所具备的不同特点

2.1 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有着明显的区别

传统物流提供简单的位移, 将一个货物从A运送到B。现代物流则提供增值服务。传统物流是被动的人工控制的一种服务, 现代物流则是主动信息管理的服务。对于传统物流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是重视线对线的服务, 现代物流重视统一的管理, 它有行业的标准, 同时也建立比较完善的全国网络。

2.2 现代物流的特点

现代物流在国民体系中因为其独特的特性让它具备了和其他产业不同的地位。作为一个相当复合的产业, 现代物流依附于其他的产业, 外部特征明显, 这些独特的特性让现代物流在发展中具备了其他行业所不具备的独特趋势。产业的不断升级, 国民经济的发展, 消费者群体的差别都让物流呈现出许多原来所不具备的新的特点。

2.2.1 现代物流的产业布局出现调整

现代物流的产业布局不断变化, 和经济的发展变化有高度的趋合性。经济发达的地区, 物流更加系统化, 物流体系发展更快、更加先进。在这些地区,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产业升级, 物流领域分工更加明确和细化, 这就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物流在各个环节的转化中应该更加顺畅和快速。在这些需求的引导下, 物流的发展成熟、物流中心的建立更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但是, 随着经济的发展, 更多企业的负面因素不断出现, 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 而且也出现了资源短缺价格上涨的现象。这就出现了很多对于劳动力和土地资源需求大的企业大量地向一些次发达地区转移, 以追求更大的利润。

正是这些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不断转移, 因此对于物流的需求旺盛。产业的转移一定会带来物流中心的转移。在20世纪90年代, 国际物流最主要的载体是海运, 全球的大型港口主要集中于欧洲和北美。但是近年来, 随着经济中心的转移, 物流中心也出现了转移, 亚洲的港口数量和规模发展很快。全世界繁忙的物流港都集中于太平洋地区和亚洲地区, 这些港口都是现代物流发展的产物, 具有综合物流功能, 这些港口不断整合物流的模式, 拓展物流的服务和功能, 迅速覆盖了全球的物流网络。

从产业转移的角度看, 产业转移的发生是在国与国之间的。发达国家会将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使用价格相对较低, 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浙西地区接受了这种产业转移, 由此经济迅速发展, 物流行业发展水平也得到空前的提高。但是, 这种外资之类的经济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潜力发挥是不利的, 因此, 部分发展中国家在接受了产业转移之后, 开始谋求将其转向廉价劳动力更为丰富、土地成本更为低廉的国家中去, 这就构成了所谓的产业二次转移。而物流行业也随着产业不断的转移, 得到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

2.2.2 物流产业的分工从横向向纵向变化发展

物流产业作为复合产业, 是整合了多个传统产业发展而来。在传统的物流行业中是在运输、仓储等行业进行横向的内部分工。通过传统的功能进行划分, 物流供应商是运输、仓储等多个单一功能的传统的部门, 但是随着物流系统化这一现代化物流概念的发展, 物流逐渐整合了各种物流部门, 物流变得具有更多的服务和功能, 并且逐渐取代了传统物流服务模式的主体地位。物流从传统的各个部门变得更加协调一致, 变得更加系统。正是这种现代化理念带动了物流的发展。

现代化的物流提供了更多的服务。用户需求的不断扩大, 对于物流需求的时间和空间的要求更大, 这带来了物流网络的扩展和范围的扩大, 对于服务质量和精度的要求更高, 不再是传统物流所能满足的。与此同时, 物流需求时间与空间跨度的不断加大, 这就要求物流商能够建立更加大的、能覆盖全球的网络来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由于物流市场在各国的要求不同, 市场的不同准入条件, 对物流的发展和纵向的拓展要求更多更大。因此, 物流产业只能依靠垂直分工来整合和完善整个系统, 形成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国内物流乃至地区物流的垂直层次结构。如今, 很多物流企业建立了跨国和当地企业垂直进行分工, 让大型的物流集团建立跨国的物流网络, 但是在具体的物流方式上, 采用当地物流企业进行服务, 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成本, 同时也利用了当地的资源, 让大型物流企业能迅速进入各国的市场建立相关的网络, 让小企业不会在和大企业的竞争中丧失竞争力。对于小企业和大企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更加有利于整个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

2.2.3 物流管理与设施出现分离的运营模式

最开始, 企业是自己办物流的, 有自己的运输工具和仓库这些设施用作简单的物流, 满足自己的生产到销售的要求。这些物流的设施只为自己的企业服务, 这不仅加剧了成本同时也浪费了资源。于是, 物流出现了社会化的趋势, 出现了不同企业之间联合进行配送的情况。慢慢地, 物流商和需求者不断地分离。但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一般都拥有一定数量的物流硬件设施设备, 因此, 这个阶段物流产业还维持着硬件设施与软件管理一体化的状态。

现代化的物流发展不仅仅满足于第三方的物流, 还出现了第四方物流、第五方物流。一些大型的专门提供物流方案和人才培训的机构出现了。虽然很多人怀疑这些机构能不能算作物流的参与者, 但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是, 这些企业并不具体参与物流的整个过程, 而且也不具有具体的物流器材和设施, 仅仅对物流提供第三方的服务, 提供方案和计划, 然后利用其他企业实现具体的方案。这也是物流已具有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 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服务于自身, 也就是变“拥有”物流硬件为“控制”物流硬件。正是软的控制和硬的物流控制, 让物流的发展更加迅速, 朝着更快的方向发展。

2.2.4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一致是产业的驱动力

传统物流业发展模式将物流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这样就使物流具有明显的外部成本与外部效益。在传统发展模式下, 物流产业对资源占用、能源消耗只需付出极低的价格, 对环境污染的补偿十分有限, 甚至无需补偿, 这就造成了物流产业的外部成本;而物流企业通过采用先进技术手段、设施设备, 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节约了资源并保护了环境, 企业加大了内部的成本投入, 但获益的是物流服务对象和全体社会成员。如果在无序竞争的状态下, 物流企业得不到合理的补偿和回报, 这就造成了外部效益。物流业的成本与效益独立于社会、环境系统之外, 而企业具有逐利性, 因此必然以牺牲社会利益为代价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但是现代物流理念认为作为独立产业的物流企业不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更多地依附于其他行业, 随着其他行业的发展而发展。现代物流中作为物流双方, 物流的需求者和提供者不再是竞争的关系而是互相独立的发展, 并且互相促进。绿色概念的不断发展, 让消耗高的企业在发展中遇到更多的问题, 变得成本更高, 所以让那些服务好的物流行业在竞争中处在优势地位。现代物流的行业让产业模式不断转化、不断发展, 带动了产业升级的同时也回报了经济和环保的利益, 物流业的外部成本与外部效益都将逐渐内部化。现代物流理念的进步推动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 产业回报与社会、环境效益将在共同的利益基础上推动现代物流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3 未来物流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 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比传统物流更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3.1 现代新的物流中心伴随产业转移而兴起

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物流中心的建立, 而物流中心的建立, 与当前经济全球化形式下产业转移的不断发展密切相关。如前文所述, 产业转移的总体趋势是由相对发达的国家向相对次发达国家进行转移, 而转移的过程也伴随着物流业务的转移。当物流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时, 物流中心就会应运而生。但是, 相比较于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依靠产业转移而发展起来的物流行业往往不够完善, 物流业务相对分散, 物流中心的中心效应也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因此, 随着产业的二次转移, 接受一次转移的地区拥有了产业升级的历史机遇, 通过产业升级, 物流中心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其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综上所述, 现代物流中心随着第一次产业转移和第二次产业转移不断转移和发展, 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 同时也是物流行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现代物流中心的转移会带动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当地经济的发展。

3.2 物流产业由水平分工模式转向垂直分工模式

相比其他行业, 物流业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综合性。物流业的发展是基于运输、仓储、包装和加工等行业的发展和整合, 因此在发展初期, 物流行业呈现扁平式的发展结构, 四个行业之间联系不紧密, 制约了物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的进步, 现代物流模式在越来越广泛的范围内建立起来, 表现为新型物流企业整合了运输、仓储、包装和加工环节中的两个甚至是全部, 能够在企业内部良好地解决四个行业之间的联系问题, 使原有的水平型分工模式向垂直分工经营模式转变, 并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在市场中找到自身的定位。

3.3 信息化网络化

现代社会已步入了信息时代, 物流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信息化表现在:物流信息的商品化, 物流信息收集的代码化和商业智能化, 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 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 物流信息存贮的数字化和物流业务数据的共享化等。它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 没有信息化, 任何先进的技术装备都无法顺畅地使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世界物流的面貌, 更多新的信息技术在未来物流作业中将得到普遍采用。网络化是指物流系统的组织网络和信息网络体系。例如, 配送中心向供应商发放订单就可以利用网上的电子订货系统通过互联网来实现, 对下游分销商的送货通知也可通过网上的分销系统、甚至是移动手持设备来实现, 等等。

4 结语

伴随“绿色物流”理念在全球的推广, 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物流业发展模式将受到限制或付出高昂成本, 同时, “服务更好”而不是“价格更低”的物流企业将在市场中获得更加有利的竞争地位和更加合理的回报, 物流业的外部成本与外部效益都将逐渐内部化。现代物流理念的进化推动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 产业回报与社会、环境效益将在共同的利益基础上推动现代物流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摘要:现代物流是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进程产生和发展的。随着科学的进步、贸易范围的扩大, 物流的功能也在不断拓展, 服务领域不断延伸, 现代物流正在朝着国际化的方向不断发展。相比较于传统物流, 现代物流具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本文力图分析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的不同特点, 并进行区分, 从而找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现代物流,增值服务,复合产业

参考文献

[1]E·缪勒.现代物流系统[J].物流技术与应用, 1996 (1) .

[2]张丽君.关于物流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J].集团经济研究, 2006.

[3]金萍.现代物流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现代物流发展的物流统计改进探析 篇8

一、改进物流统计的意义

改进物流统计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从宏观上讲,改进物流统计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物流业是综合性的产业,并贯穿于各个产业环节,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才可以正确把握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同时,相关政府部门也会根据统计出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以此作为制定政策法规的重要依据。从微观上讲,改进物流统计可以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物流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基础,不论何种企业,物流总是必不可少的。企业为了更高效地开展物流工作,就必须要用统计数据指导采购、生产、销售等工作,因此,企业亟需完善物流统计方法。

二、现行物流统计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统计数据缺乏

虽然近些年我国的物流行业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由于其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便是缺乏物流统计数据,很多行业的物流工作并没有严密的统计资料与详细的专业数据,导致管理者很难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这是因为物流企业没有面向市场的需求,经营过程中难免会存在盲目性,有时为了分析需要,企业甚至仅将货运量、货运周转量作为具体考核的指标,然而这些指标根本无法完全反映物流发展的全貌。

(二)物流统计内容不全

现代的物流管理主要依靠计算机、网络,通过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超前的管理理念以及有效的组织方式对整个物流过程进行管理。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组合各环节的物流数据,以最少的费用取得最高的效率。与传统物流工作相比,现代物流摒弃了以往注重产品包装、运输的观念,通过分析商流、物流、信息流等采购配送信息,得出具体的数据,通过分析对现行物流统计进行改进。

(三)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随着物流业的飞速发展,专业物流人才匮乏的问题日益凸显。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较多,但素质普遍较低,具有物流专业教育背景的人才少之又少。同时,在物流岗位培训中,基层人员往往一人多职,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大,甚至很多企业管理者不愿出钱培训员工,认为培训工作费时费力,培训效果由此可见一斑。这导致了部分物流统计人员无论是业务水平还是道德素质都有待进一步提升,直接影响了物流数据统计的质量,使其无法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利于物流行业的长远发展。

三、物流统计的改进措施与方法

(一)建立完善的物流数据平台

我国的物流业分工较细,很难整合力量进行统一管理,加之现代物流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因此,需要相关物流专业机构发挥其管理者的角色,并在获取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各方都可使用的物流统计数据平台。此平台首先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物流数据采集存储系统;其次还应建立一套物流供需系统,保证相关领域的物流保持均衡状态;最后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物流调查方法体系,创立完备科学的数据统计方法以供统计人员使用,保证决策的科学、准确性。例如,可以建立基于GIS、GPRS的双层数据物流平台,利用卫星定位将经营指标、地理信息等结合起来生成既定线路,减少物流成本。

(二)构建合理的物流指标体系

构建合理的物流指标体系要求具备三大类统计指标体系。首先,要建立一套可以系统反映物流规模的指标体系,充分考虑物流园区规模与物流节点规模,保证涵盖第三方企业的物流数量与规模。例如可以建立社会物流总额指标,统计一定时期内初次进入物流领域的全部物品价值;建立社会物流总费用指标,统计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社会物流活动的各项费用支出。其次,要建立一套可以准确反映生产率与报酬的指标体系,其中应包含劳动生产率以及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工资总额等指标。例如,建立服务水平、商品完好率以及运输装卸指标,对物流所涉及的一系列活动进行评价,以此考核物流企业的生产效率。最后,应建立一套可以反映固定资产情况的指标体系,包括固定资产的实物量、构成以及使用率等内容。

(三)提升物流工作人员的素质

物流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国家比较紧缺的人才,现代物流研究中心数据表明,物流行业高级人才缺口为48%,中级人才缺口为65%,基层人才缺口为23%,为了尽快培养出所需的专业物流人才,企业应对员工的进行专业的培训工作。首先,应重视提升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与道德素质,增强其职业责任感与认同感。其次,应加强物流统计专业知识的培训,企业可以聘请高校相关专业的物流统计专家到企业授课,还可以通过评比,选拔出一批优秀人才到高校进行培训深造。最后,还应注重对物流管理人员的培训,扩大其物流知识面,保证将最新的物流专业知识引入到实际管理中来,以推动物流统计工作的开展。

四、结束语

改进物流统计工作需要企业及时搭建平台、采集相关数据、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确保其实现科学化、精确化、效率化管理。同时还应进一步结合当地政府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积极探索具体的物流统计实施方案,推动物流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国强,李应.基于现代物流发展的物流统计改进研究[N].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8)

[2]陈志荣.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J].内蒙古大学,2011(10)

智慧物流——打造现代化物流平台 篇9

“感知中国”是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提出的建设的新概念, 在此之前, 关于智慧建设的概念始于美国。21世纪实在是信息爆炸的世纪, 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快, 科技的应用更加广泛, 信息时代的内涵其实依然是科技。信息的爆炸是基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物联网被各国争相作为本国的建设目标, 物流作为最早接触物联网的行业, 在这个行业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是最早的。现代物流的方向大致要朝着现代化、科技化发展, 这是时代要求。智慧物流的研究是属于历史潮流, 当然根据物流行业的发展状况, 智慧物流自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一概念之后, 就越来越受各国的重视, 为此中国还将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智慧物流的建设是完全符合物联网的发展趋势的, 当然物流现代化建设自然是对其城市的经济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也是未来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个方面。

这是智慧物流的大致产生背景, 但是不可忽略的一点是, 虽然智慧物流已经受到我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 但对它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 更谈不上体系构建, 实施的框架企业和学术界都还未达成良好的共识。

2、智慧物流的概念

智慧物流的概念的提出要最追溯到2008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的地球”这一概念, IBM公司作为一家信息技术研究的公司, 它对智慧物流的理解也是建立于信息技术的支撑, 所以对于智慧物流的基本概念可以说从运输、仓储、包装以及装卸、加工配送等, 整个物流的历程步骤都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 智慧物流是将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都纳入信息系统的控制之下, 实现系统全面感知, 这样就可以及时处理以及进行必要的有效的自我调整, 总的来说, 智慧物流就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 通过系统物流的建设, 让物流自动化、创新化、准确化, 智慧物流实际上也是现代化综合性的物流系统。

3、智慧物流的基本功能

3.1 智能分析功能

智慧物流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智慧性, 智慧性主要体现在智能分析。信息技术的运用, 使得智慧物流能运用智能的模拟模型等各种具有智能性的手段来分析物流。分析物流的各个环节, 分析物流过程中出现的突发问题, 还可以根据这些问题提出智能化得假设并且通过实践来进行检验, 来进行解决问题的一个循环。实际上, 智能分析是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一种功能。系统自动调用数据, 来解决问题, 同时来发现漏洞, 达到智慧化的效果。

3.2 感知功能

智慧物流是以信息技术作为依托的物流系统建设的物流系统, 通过信息手段将传统物流的每个环节和细节都同时纳入智能系统中, 包括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加工、配送等, 物流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步骤繁多, 任务繁重, 仅靠人力的话不可能同时对这些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 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就能做到。依靠现代科技, 能对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感知, 接着再对这些信息进行系统分析, 从而能及时处理而且自我调整, 实现了物流规划的智慧化。

3.3 优化决策的功能

结合特定的物流要求, 智能系统可以对要求和物流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评估, 从物流的成本、时间以及其他的特殊方面和标准要求, 来评估风险以及对风险进行预测, 这是制定合理决策的前提条件, 只有做到对物流项目的详细周密分析, 对其风险进行有效预测, 才能提出最优的最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些决策是经过对物流环节和物流信息的周密分析的, 相对于人力的局限性来说, 智能系统分析后的方案更具准确性。

3.4 及时反馈功能

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功能,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 信息的及时反馈是关系到物流工作完成好坏的最有效的晴雨表, 反馈实现系统修正, 还能完善管理, 总之它是贯穿于物流工作中的几乎每一个环节, 它起到的作用既是细节方面的, 但同时也是全局性的。

4、智慧物流建设的策略

4.1 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和物流产业基地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建设智慧物流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它是智慧物流的内涵。例如传感技术, 移动计算机技术, 还有智能网络等, 通过这些最新的信息技术去建立物流智能管理网络体系, 建立智能配送中心等。通过各种技术培育出一批优秀的企业, 然后通过示范推广, 达到带动整个物流行业的智慧化建设的潮流。其中优秀的企业还可以与外资合作, 这样不仅会吸引外资, 更能促进物流行业的国际化发展。至于说物流产业基地, 我们可以选择设备完善、基础较好的物流基地进行示范性建设, 其目的也是达到示范推广, 带动整个物流行业的智慧化改革。例如, 江苏常州的物流建设, 常州目前建立了现代化的亚邦医药物流中心, 这是一个典型的智慧化物流的示范基地, 两年的物流建设不仅促进了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的发展, 而且还极大地减少了传统物流在资源上的浪费, 有利于常州生态经济的发展。

4.2 对物流行业进行合理的发展规划, 制定相关完善的法律法规

如果说进行信息化建设是智慧核心内容, 那么对物流行业进行发展规划, 对物流行业进行法律规范化是物流行业智慧化建设的保证。例如常州市物流现代化建设的成功范例里, 常州市就是物流行业的规范性上做足了功夫, 在行业的法律法规上进行了符合现代化物流的政策, 这样既保证了建设的成果, 又能继续保证后续的发展, 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规范。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 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还有利于消除由于地理原因造成的市场障碍, 使资源达到优化配置;而开放的统一有序的市场, 能更好地保护经营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1]章合杰, 应琳芝, 吕惠明.宁波智慧物流发展策略[J].宁波经济, 2011 (1) .

现代物流的灵魂——物流信息化 篇10

一、物流信息化的作用

1. 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包括产品的包装、运输、卸载、相关人员的工资、产品潜在的损害风险等, 为了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不仅仅要考虑运输成本, 还应该对物流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物流运输的时间成本、客户对物流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 运输成本的降低

信息化的物流可以把所需运输的产品以最快的时间、最高效的运输路径以及最佳的运货渠道把相关的同类商品运输到目的地, 可以增加运输效率, 从而降低单位货物的运输成本。

(2) 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

利用物流信息化, 物流从业人员可以增加物流货物运输的信息共享, 提高工作效率, 进而减少单位货物所需的人工成本。

(3) 减少物流运输时间成本

只有把货物尽快的运送出去, 这样才能使存货减少, 才能把存货转变成资金, 这样才能使货物流通的快, 才能使资金占用成本减低, 从而使总成本降低。

2. 对物流流程优化

物流流程是对货物运输的路径、运输货物上货或卸货的顺序、货物的装载等的统筹, 一车货物往往需要良好的信息来指导和安排货物的装运流程。物流信息化可以加强对货运车辆、货运路线、货运信息加强管理, 保证用最少的车辆运载做多的货物, 在最短的时间内, 用最短的路途, 把货物安全无误的运送到目的地, 使装卸尽可能的减少次数, 使物流运输达到最优。

3. 提高物流竞争力

影响物流竞争力的因素很多, 主要包括运输成本、服务质量、运输效率、产品的物流跟踪等。现代物流信息化可以降低运输成本, 信息化的物流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运输成本把货物运输到目的地, 并减少货物仓库库存时间, 降低库存成本;现代物流信息化可以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良好的物流服务质量是指能够给客户提供最佳的物流信息, 能够保证物流运输的货物完好无损, 能够及时让客户跟踪货物运输的效率, 这些都是通过物流信息化能够达成的目标;现代物流信息化可以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通过信息化把运输的货物信息进行整合, 用最少的成本对货物进行配送和运输。

物流信息化可以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可以显著提高物流竞争力;因此, 物流信息化是发展现代物流的灵魂。比如, 建材产业的物流目前还停留在单一的“生产、供应、销售”模式, 在建材原材料信息、成品需求、市场需求规模等方面没有行业信息共享, 造成了物流资源的浪费;推进建材产业物流信息化, 增加信息共享, 构建建材物流信息平台, 可显著提高建材产业的物流效率, 发挥物流信息化在现代物流中的灵魂作用。

二、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策略

1. 根据市场需求, 保证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建设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从而建立起物流信息化系统。要想建立物流信息化, 就需要对市场进行充分了解, 熟悉并掌握市场行情, 为建立信息化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建立现代物流信息系统要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 不能有悖市场规律, 这样才能建立起有效额物流信息化。

2. 对于中小物流企业, 要研制成本低廉信息系统

当前, 我国中小企业还是物流企业的重头戏, 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要尽量多向中小企业倾斜, 尽量满足中小企业需要。因此, 研究和开发针对中小物流企业的低廉信息系统很有必要, 且这种物流信息系统要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主要方向, 以促进中小物流企业发展为宗旨。建材产业的相关中小企业需要发展信息化的物流来促进建材业的发展, 建立面向建材业中小企业的低廉信息化物流系统很有必要。

3. 加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不断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

行业龙头企业、地方政府、小微企业都应该参与进来, 为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贡献力量。

(1) 行业龙头企业。行业龙头企业要注重本行业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由于行业龙头企业资金雄厚, 研发能力较强, 对行业发展的贡献值和所获得的行业优势也更大, 且对行业发展的责任感也要更强。建材产业的相关龙头企业应该带头进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促进建材产业的发展。

(2) 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对于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前瞻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也少不了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参与, 需要地方政府为建设公共信息平台提供政策支持、人才引进、资金配套等。我国建材行业中的家具产业聚集地--广东佛山、江西赣州, 当地政府为了促进家具产业的发展, 带头制定了相关产业发展信息平台。

(3) 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和重要参与者。小微企业应该对地方政府给予支持, 使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尽快建立其信息平台, 对企业信息进一步提高, 不断完善公共平台的数据, 保证信息化的畅通无阻。

4. 针对企业自身需要, 选择合适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设备

因为, 每个行业所面临的现状各不相同, 所需要的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设备也有所不同, 因此, 在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时要根据企业实际选择合适的物流信息技术和设备。

5. 制定相应的人才和教育政策, 重视和培养专业人才

针对当前我国高端物流信息化人才缺失的问题, 相关人才的培养机制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国家要出台一些有利于引进国外高端物流信息化人才的优惠政策, 让这些高端人才参与我国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以及培养本国优秀人才;教育部要鼓励一些有条件的高等院校、中职学校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化相关专业, 重视现代物流信息化相关人才的培养。

6.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流信息系统, 积极探索商业模式

自主知识产权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明显, 我国在建设现代物流信息化时, 也应该充分考虑到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因此,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流信息系统, 并积极探索先进商业模式, 也是我国发展现代物流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7. 完善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不断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

我国物流体系相对复杂, 各个行业之间以及企业之前的标准并不一致, 为了加强我国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 完善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很有必要, 这样能够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 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信息体系建设。

一言蔽之, 随着经济的发展, 对物流信息化要求迫在眉睫。信息化对物流也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为物流产业发展注入了信息的力量。信息化在物流行业中有着指挥作用, 是其灵魂。只有使信息化不断发展, 才能推动整个物流行业的巨大发展, 才能使我国的物流业迈向一个高峰, 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好务, 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做出巨大努力。

摘要:当前,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电子商务也开始盛行起来, 信息时代迎来了自己的春天。物流行业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凸显得越为关键, 成为推动经济进步的一股重要力量。物流业要想迅速的发展起来, 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配套设施, 信息化平台和信息化人才起着很关键的作用。这篇文章首先介绍了物流信息化的作用, 然后在探讨物流信息化的对策, 从而指引物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为物流发展开辟一条信息化道路。

关键词:现代物流,信息化,灵魂

参考文献

[1]李佳民.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及对策[J].情报科学, 2014, 24 (4) :526-530.

[2]白晨星.我国现代物流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改革与战略, 2010, 26 (6) :156-158.

[3]夏训嘉, 廖馨.我国现代物流信息化问题及对策[J].包装工程, 2012, 27 (6) :218-220.

上一篇:非公有制金融下一篇: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