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现代物流

2022-07-28

第一篇:智慧物流现代物流

创新“物流云”“智慧物流”行云之道

物流业作为整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促进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务院将发展物流业作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

智慧的“物流云”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智慧物流方案,可以把物联网运用于物流领域,就会全面提高货物装卸、运输、仓储、检验和通关的智能化水平,实现物流业的高效、快捷、集约、透明,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智慧的“物流云”融合了IBM在云计算、物联网、优化和智能分析以及移动技术的成果,涉及物流运作管理服务、供应链可视化服务、关联方门户服务、供应链协同网络服务、智慧物流移动服务等多个领域。它将企业、物流及服务连成一体,帮助货主企业提升供应链水平,通过产业联动,帮助成长中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的优化,智慧的“物流云”还可以将物流行业的闲散资源汇聚起来,以大中型物流企业带动中小物流企业的成长,促成物流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形成行业的良性发展。

IBM全球副总裁兼IBM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王阳博士表示:“在云计算领域,IBM拥有业界最广泛和最完整的软件系统及产品组合,具有不可比拟的产品、技术、行业等方面的优势。IBM将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完善特色"物流云"解决方案,帮助产业体系与国际供应链实现整合,为长三角地区打造智慧的物流产业环境。此外,IBM还将充分依靠当地企业在物流行业的多年经验,优秀人才和创新的激情,进一步发展壮大科技开发的队伍,加强IBM为当地政府、行业和企业提供物流业的支持和服务的能力。我们非常感谢市政府对于IBM和智慧物流产业园项目充分的支持,与IBM共同打造智慧物流,共同推进智慧建设。”

第二篇:智慧物流(范文模版)

智慧物流

1.(1)物流信息技术指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作业环节中的应用,包括BarCode(条形码)、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ITS(智能交通系统)等,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物流设施组织与管理需要的、具有综合或单一功能的场所或组织的统称,主要包括公路、铁路、港口、机场、流通中心以及网络通信基础等。

(3) 物流设备是完成物流各项活动的工具与手段,是组织物流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离开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任何物流活动都将无法进行.运输、仓储保管、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信息处理等都需要相应的物流设备。所谓物流设备是指进行各项物流活动所必需的成套建筑和器物,组织实物流通所涉及的各种机械设备、运输工具、仓储设施、站场、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等。

2.①数据的收集和录入;②信息的存储;③信息的传播;④信息的处理;⑤信息的输出。

3.GPS泛指全球定位技术运用于移动对象的导航和远程监控

GIS作为信息系统的一种,是以计算机为依托,以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为处理对象,运用系统工程和科学的理论,采集,存储,显示,处理,分析输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为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来源和决策支持

WMS 仓库管理系统ITS智能交通系统bot(“robot”的缩写)是一个可以模拟人类行为的程序。在互联网上,使用最广的机器人是可以访问网站并且通过搜索引擎收集资料的程序MRPⅡ是一个集采购、库存、生产、销售、财务、工程技术等为一体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ERP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是以电子邮件系统为基础扩展而来的一种专用于贸易业务管理的系统,它将商贸业务中贸易、运输、金融、海关和保险等相关业务信息,用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通过计算机网络,按照协议在贸易合作者的计算机系统之间快速传递,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业务处理过程

ETI:电子不停车收费,又称全自动收费,即收费过程不需要人工参与,完全自动地不停车收费

RFID即射频识别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第三篇:宁波谋划智慧物流软件

8月9日,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IBM就“宁波国际智慧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项目”举行合作备忘录签约启动仪式,双方将就物流产业在管理、服务、技术、人才培养等重要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同时,IBM宣布计划成立IBM中国开发中心(宁波)及IBM中国开发中心物流行业解决方案中心。这是继北京、上海、西安之后,IBM在中国内地设立的第四家开发中心。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是宁波的城市名片。如果说“书藏古今”表达了宁波对于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坐拥400多年历史的私人藏书古楼天一阁,那么,“港通天下”则更多地展现了当代宁波依托良港,拥抱世界的开阔视野和务实情怀。

2009年4月,国务院通过并正式发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宁波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并建设以上海、南京、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区域。

作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宁波是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2009年宁波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8亿吨,居国内第

二、世界第四;集装箱吞吐量超1000万标箱,居国内第

四、国际第八;拥有物流企业近5000家,庞大的物流企业群体和得天独厚的港口基础为发展智慧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以港兴市,是宁波市城市发展的基本战略。此次合作从智慧物流软件入手,体现了宁波市对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考。为了充分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发挥港口在综合物流体系中的枢纽作用,宁波市正在着力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并从公共信息平台、物流枢纽信息系统、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等不同层面推进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在中国制造成本逐渐走高的大形势下,如何保有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一些制造业选择了向内地迁移,但这并非是长久之计。中国劳动力成本总体上升的态势不会改变。只有从物流、产品创新、生产管理等环节入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化和改进作用,才是真正做强中国制造的根本途径。

宁波市副市长余红艺表示,宁波正致力于“智慧城市”的建设。通过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以及“智慧物流”等十大智慧应用系统建设,着力培育“应用软件研发生产推广基地”等六大智慧产业集聚基地,努力把信息化对城市发展的贡献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她同时表示,宁波市政府将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全力支持产业园的建设,推动智慧物流产业的发展,加快推进“智慧宁波”的建设。

宁波市委副书记、宁波市市长毛光烈,中共宁波市委常委、宁波市副市长余红艺等宁波市政府领导以及IBM软件集团中间件业务全球高级副总裁Robert J•LeBlanc、IBM全球副总裁兼IBM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王阳博士等出席此次签约仪式。来自当地物流行业的多家企业代表、IBM的行业合作伙伴应邀见证双方签约并参与研讨。

第四篇: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我国传统物流开始向现代物流转变,物流业已从发展以运输、仓储为主要功能的阶段转入以物流组织和管理体制创新,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的多功能、集成化、网络化的现代物流阶段,现代物流的理念正逐步受到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将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作一系统化的比较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发展现代物流。

1 物流概念历史演变的回顾

物流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叶的美国,在这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物流的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1物流概念的孕育和萌芽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主要有两种代表性的提法:一是美国市场营销学者阿奇•萧(Arch W. Shaw)于1915年从市场分销的角度提出“Physical Distribution”的物流概念。二是美国少校琼西•贝克(Chauncey B. Baker)于1905年从军事后勤的角度提出Logistics的物流概念。

前者是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定义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直译为“实体分配”或“分销物流”。它实际上就是指把企业的产品怎么样分送到客户手中的活动。而后者“Logistics”是后勤的意思,主要是指物资的供应保障、运输储存等。因此,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市场营销学和军事后勤孕育了物流学。

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最早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PD)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及其盟军在战时供应中,提出了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的概念,并将战时物资生产、采购、运输、配给等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布置和全面管理,以求战略物资补给的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物流理念在军事后勤中的运用为物流概念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2分销物流学(Physical Distribution)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分销物流学(PD)的概念占据了统治地位,并且从美国走向了全世界,成为世界各国一致公认的比较统一的物流概念。50年代中期,美国的PD概念传到了日本并得到了承认和发扬光大,以后又逐渐传到了欧洲、北美,70年代末传到中国。

分销物流学的理念强调把物流看成是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包括生产加工和流通加工)以及物流信息等各种物流活动的总和,主要研究这些物流活动在分销领域的优化问题。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物流理论异军突起,如五六十年代日本丰田公司创造了准时化生产技术(Just In Time,JIT)和看板技术以及设施规划与工厂设计技术等,这些理论和技术的强劲发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分销物流的概念显然不能包含它们,这使原来只关注分销物流的人们自然想到,仅使用分销物流(PD)的概念已经不太适宜了。特别是到了80年代中期,随着物流活动的进一步集成化、一体化和信息化,改换物流概念的想法就更加强烈了,于是物流概念的发展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1.3现代物流学(Logistics)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这一阶段物流概念的发展应该提到美国最具权威的物流管理协会(The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CLM),其前身是成立于1963年的全美实物分配管理协会(The 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NCPDM)。1985年,该协会给出的定义中正式将“PD”改为“Logistics”,中文翻译为区别两个概念的前后演变,将前者译为“传统物流”,而将后者译为“现代物流”。更名后的CLM给物流下了一个至今仍被普遍接受并堪称经典的定义:“物流是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以高效和经济的手段来组织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产出地到消费地的流动和储存而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这一概念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思想和理念。

1991年,CLM在修订的物流定义中把物流管理的理念从生产制造部门扩大到服务部门。2001年,CLM为适应企业物流运作向供应链管理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变化,在再次修订后的定义是中明确指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从而给物流确定了一个明确而合理的位置,指出物流管理必须从供应链的角度进行,物流系统从属于供应链系统。2005年1月CLM又正式更名为“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Counci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CSCMP)。这次协会的更名体现了物流向供应链管理概念的转化,也标志着现代物流全面进入供应链时代的开始。这些变化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核心价值,反映了美国物流界对物流认识的深入以及物流内含和外延的变化。

((这里需指出的是,这一阶段的物流概念Logistics虽然和第一阶段军事后勤学上的物流概念Logistics字面相同,但是意义已经不完全相同了,后者主要是指军队物资供应调度上的物流问题,而前者则是在各个专业物流全面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基于企业供、产、销等全范围、全方位物流问题,无论是广度、深度以及涵盖的领域、档次都有不可比拟的差别,它是一种适应新时期所有企业(包括军队、学校、事业单位)的集成化、信息化、一体化、协调化的物流学概念。))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涵义

传统物流是物品的储存、运输及其附属业务而形成的物流活动模式。由于通讯及信息技术的落后。物流作业间信息难以共享和沟通,物流运作只有一系列独立的功能性作业,比如运输、储存、装卸、搬运等,且主要应用于流通领域

现代物流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逆向物流、客户服务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式。其实质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物流技术对传统物流流程进行变革、控制和创新。物流范围从流通领域扩展到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即供应、加工、组装、销售及逆向物流,实行一体化物流管理,进而随着EDI、INTERNET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以及基于此的物流、信息网络的发展,扩大到供应链管理范围

3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比较分析

下面从物流功能、运作理念、价值实现和管理模式四个角度对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做一比较分析。

3.1 从物流功能上看,传统物流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和仓储,而现代物流则包括了除运输、仓储之外的物流配送、物流信息技术处理和物流服务等诸多功能,同时强调功能的集成。物流功能的集成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本质区别之一。

3.2 从运作理念上看,传统物流理念是以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即产品生产为价值取向的,企业在向市场提供服务时,主要着眼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并以自身的成本核算为服务价值取向,从而造成了比较淡薄的服务意识。服务意识的缺乏主要表现在服务的被动性、波动性、短期性难以达到服务增值的目的。现代物流理念则是以企业的客户服务为价值中心取向,因而更加强调了物流运作的客户服务导向性。现代企业物流服务由传统的单项发展到综合,由一般化发展到个性化。

3.3 从价值实现上看,传统物流主要通过商流与物流的统一来实现物的使用价值的转换,从而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价值实现的方式和途径比较单一。现代物流强调以满足消费者和市场需求为目标,以第三方物流为基础,联合供应商和销售商,把战略、市场、研发、采购、生产、销售、运输、配送和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活动有机整合在一起,通过“商”、“物”分离,降低物流成本,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提供特色和专业物流服务等来实现物流价值的增值,其价值实现的方式和途径灵活多样。

3.4 从管理模式上看,传统物流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管理意识,物流各要素相互之间独立发展,基础设施和管理机构“条块分割”现象严重,强调单项的物流管理,不能控制物流链,而且商流与物流网合一,以第

一、第二方物流为主等。在物流成本管理上,不是以降低物流总成本为目标,而是分别停留在降低运输成本和保管成本等个别环节上,结果只能是物流总成本的上升。现代物流的管理强调建立横向产业关联或系统集成的新机制,超越现有的组织界限由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而注重外部关系,将供应商、分销商以及用户等纳入物流管理的范围,并建立和发展具有网络组织特点的物流联盟,实现最终消费者和最始供应商之间的物流与信息流的整合。

传统物流只提供一些标准服务,比如保管、库存控制、装卸、搬运、运输等,而现代物流能提供一些增值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比如货物追踪、自动订货、渠道设计、优化配送中心和物流中心、单品管理、条码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物流效率、为客户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物流咨询与培训、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方案规划与选择等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关键就是因为它作为一个崭新的行业从原来的工业生产和商业销售领域中独立出来,并赋予了物流以新的内涵和外延,并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4 现代物流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是运用现代物流原理、技术和管理方法所形成的一个完整体系,它是在传统物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融入了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思想,使得现代物流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现代物流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4.1 物流合理化

现代物流理念特别注重合理化运作。物流合理化是通过优化管理,推动物流构成要素及其经营活动和谐一致、快速便捷,从而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物流过程。主要包括物流作业合理化、物流结构合理化和物流体制合理化。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物流合理化对于降低物

流费用、减少产品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加快资金周转;压缩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改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2 物流系统化

现代物流的理念强调不再孤立地看待参与物流的各个环节,而是从系统的角度综合考虑物流的各项功能——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物流系统作为一个涵盖范围广泛的开发系统,其有效运行,是通过具有独特功能的、相互关联的各个子系统有效运作和密切协调来实现的。

4.3 物流专业化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物流行业也不例外。现代物流思想强调,物流专业化就是要在整个物流供应链中,结合自我的优势和特点,确定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不要面面俱到,要树立做专、做精、做大、做强的观念,形成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在物流供应链上他人不可取代的一个环节和链条。物流专业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企业中,物流管理部门作为企业一个专业部门独立地存在着并承担专门的职能,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内部物流需求的增加,企业内部的物流部门从企业中游离出去成为社会化的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二是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出现了专业化的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着各种不同的物流服务,并进一步演变成为服务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无论是哪一方面,现代物流都提倡“用专业的心,做专业的事”的理念

4.4 物流信息化

随着因特网和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和发展,以现代电子网络为平台的信息流,极大地加快了物流信息的传递速度,使货物运输环节、运输方式科学化和最佳化,有效地减少了流动资金的占压,加速了资金周转,为客户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物流信息化主要表现在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物流信息自身的商品化等。

4.5 物流标准化

没有物流的标准化就没有物流的现代化。物流标准化就是以物流作为标准目标系统,按照物流业的复合产业特征,充分考虑既有相关行业标准的现状,加强行业标准间的衔接和协调,对物流设施和工程、物流机械和器具、物流工作和服务等物流活动规定统一的标准,并实施该标准的过程。物流标准化主要包括:物流用语和物流计量的标准化、物流数据传输和交换的标准化、物流作业的标准化、物流服务的标准化。物流标准化是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物流合理化的重要内容。物流标准化涉及面较为广泛,具有很强的国际性,对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4.6 物流绿色化

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因此,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

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转变。绿色物流主要指两方面的内容:即商品流通过程的绿色化和废弃物的物流过程的绿色化。因此,实现物流绿色化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对物流系统污染进行控制,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二是要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物流绿色化强调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同时,绿色物流的理念着眼于物流发展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

4.7 物流全球化

物流全球化是以满足全球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也就是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物流。具体而言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把商品的采购、运输、仓储、加工、整理、配送、销售和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货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为消费者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物流全球化的实质是按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全球流动与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它代表现代物流发展的更高阶段。

1、传统物流只提供简单的位移,现代物流则提供增值服务

2、传统物流是被动服务,现代物流是主动服务

3、传统物流实行人工控制,现代物流实施信息管理

4、传统物流无统一服务标准,现代物流实施标准化服务

5、传统物流侧重点到点或线到线服务,现代物流构建全球服务网络

6、传统物流是单一环节的管理,现代物流是整体系统化的管理。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在物流技术上的比较

(1)物流硬技术材料技术:最新集装材料、包装材料的使用;

机械技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装卸机械、包装机械、运输机械等的使用:

设施:现代化的配送中心、物流中心、自动立方体仓库的使用及吞吐能力强大、功能先进、物流作业效率较高的车站、港口、码头、机场的使用。

(2)物流软技术物流系统规划技术;配送路线优化及物流设施选址技术;配装技术;库存控制模型等;限于成本计算的ABC计算方法等

现代物流管理与传统物流管理在管理方法方面有显著差别,

体现在:制造资源计划(MRPII)、配送资源计划(DRPⅡ)、物流资源计划(LRP)、企业资源计划(ERP)、快速反应(QR)、有效客户反应(ECR)、连续库存补充计划(CRP)、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等

从现代物流的特征来看,现代物流比传统物流更具有:

1、反应快速化物流服务提供者对上游、下游的物流、配送需求的反应速度越来越快,前置时间越来越短,配送间隔越来越短,物流配送速度越来越快,商品周转次数越来越多。

2、功能集成化现代物流着重于将物流与供应链的其他环节进行集成,包括∶物流渠道与商流渠道的集成、物流渠道之间的集成、物流功能的集成、物流环节与制造环节的集成等。

3、服务系列化除了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流通加工等服务外,现代物流服务在外延上向上扩展至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延伸至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教育培训等增值服务;在内涵上则提高了以上服务对决策的支持作用。

4、作业规范化现代物流强调功能、作业流程、作业、动作的标准化与程式化,使复杂的作业变成简单的易于推广与考核的动作。

5、物流目标系统化现代物流从系统的角度统筹规划一个公司整体的各种物流活动,处理好物流活动与商流活动及公司目标之间、物流活动与物流活动之间的关系,不求单个活动的最优化,但求整体活动的最优化。

6、手段现代化现代物流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管理为销售提供服务,生产、流通、销售规模越标准的现代物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大范围越广,物流技术、设备及管理越现代化。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得到普遍应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物流系统运用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卫星通讯、射频识别装置(RF)、机器人,实现了自动化、机械化、无纸化和智能化。

7、组织网络化为了保证对产品促销提供快速、全方位的物流支持,现代物流需要有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活动保持系统性、一致性,这样可以保证整个物流网络有最优的库存总水平及库存分布,运输与配送快速、机动,既能铺开又能收拢。分散的物流单体只有形成网络才能满足现代生产与流通的需要。

8、物流经营市场化现代物流的具体经营采用市场机制,无论是企业自己组织物流,还是委托社会化物流企业承担物流任务,都以“服务-成本”的最佳配合为总目标。

9、信息电子化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物流过程的可见性明显增加,物流过程中库存积压、延期交货、送货不及时、库存与运输不可控等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可以加强供应商、物流商、批发商、零售商在组织物流过程中的协调和配合以及对物流过程的控制。

第五篇:智慧物流的应用及其发展对策

目录

绪论 ............................................................................................................. 3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3 智慧物流的解读 ........................................................................................ 4 智慧物流的概念 .................................................................................. 4 智慧物流的特征 .................................................................................. 4 智慧物流的基本功能 .......................................................................... 5 智慧物流建设的需求分析 .................................................................. 6 智慧物流的相关理论和技术 .................................................................... 7 智慧物流的内容体系 .......................................................................... 7 智慧物流中的物联网技术 .................................................................. 7 宁波智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 8 宁波智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 8 智慧物流的资源优势 .................................... 9 经营产品 .............................................. 9 智慧物流在生鲜冷链中的解决方案 ....................... 10 智慧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11 智慧物流发展策略建议 .................................................................... 12 结论 ........................................................................................................... 13

绪论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采购、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因此,物流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商品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管理。智慧物流以物联网为基础所建立,智慧物流的智能终端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激光扫描和红外感应等技术来获取商品的各种信息,然后通过通信设备将收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智能数据中心对数据进行集中的收集、分类、分析和管理,从而为物流的运作和管理提供帮助。

据相关资料,2011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将达158万亿元,物流总成本占GDP约18.4%,与1991年的24%相比,社会物流总费的下降明显,我国物流行业的进步突出。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8.9%相比,高出一倍多社会物流总额,也意味着我国的整体物流成本仍处于高位,物流行业发展空间巨大,物流标准化程度低、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系统、提供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发展缓慢等成为现阶段物流发展的制约。

在中国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无锡提出了“感知中国”的理念,表示中国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再次指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进入2010年,物联网成为当年“两会”的热门话题,“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也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很多先进的现代物流系统已经具备了信息化、数字化 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视化、自动化等先进技术特征。很多物流系统和网络也采用了最新的红外、激光、无线、编码、认址、自动识别、定位、无接触供电、光纤、数据库、传感器、RFID、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这种集光、机、电、信息等技术于一体的新技术在物流系统的集成应用就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应用的体现。

智慧物流理念的提出,顺应历史潮流,也符合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自动化、网络化、可视化、实时话、跟踪与智能控制的发展新趋势,符合物联网发展的趋势。

智慧物流的解读

智慧物流的概念

IBM于2009年提出了,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具有先进、互联和智能三大特征的供应链,通过感应器、RFID标签、制动器、GPS和其它设备及系统生成实时信息的“智慧供应链”概念,紧接着“智慧物流”的概念由此延伸而出。与智能物流,强调构建一个虚拟的物流动态信息化的互联网管理体系不同,“智慧物流”更重视将物联网、传感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通过以精细、动态、科学的管理,实现物流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网络化,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创造更丰富社会价值的综合内涵。

在2009年,奥巴马提出将“智慧的地球”作为美国国家战略,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智慧物流的特征

跟传统物流相比,智慧物流具有多元驱动、情景感知、智能交互、智慧融合四个显著的特征。

多元驱动:多元驱动是智慧物流的重要特征。与传统物流相比,现代物流每一阶段的发展的关注重点和发展力都不同,比如关注物流成本或关注物流服务质量。在现代物流更上一层的智慧物流,能够通过结合技术、应用和经营管理来让物流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协同发展,同时实现低成本、高效率、优质服务、等多元化发展目标。

情景感知:智慧物流应用了自动识别与数据获取技术,能够保证具有情景感知的能力。现代物流所面对的物流工具和环境都变得多种多样,要做到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对象下都能够实现稳定、可靠和安全的运输,就必须依靠自动识别与数据获取技术,保证物流运输的全称情景感知。通过条码识别、GPS实时定位、图像识别等相关技术,可以在物流过程中获取物流的数据和信息,从而能够确定目标是什么,要运到那里去,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等相关的基础信息,为智慧物流的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智能交互:物流活动与人们的生活和企业的生产紧密相关,物流使用者与物流各环节、物品本身的互动过程,直接影响着物流效果。

智慧物流的智能交互特征是指物流服务的使用者(如寄送包裹的客户、为大厂商生产零件的供应商等)、物流的实施者(如快递送货人员、物流运送企业等)、物流工具(如运输工具、配送流水线等)和物品之间,可以通过简单、便捷的途径实现沟通与互动,智能配置物流资源,协调物流环节,从而实现物流过程的有效运转。

智慧融合:“集大成”者才能称之为“智慧”,而技术、系统应用与经营管理的高度融合正是智慧物流“智慧”特征的重要体现。可以应用于物流产业的关键技术(如感知技术)、系统应用(如物流信息系统)与管理理论(如物流决策方法)数量众多,各有优势,而智慧物流可以实现这些技术、应用和管理方法的无缝集成、高度融合。在智慧物流情境之下,物流服务的使用者与实施者无需了解复杂的技术过程、处理手段、管理思想,就可以轻松地实现物流目标与效果,而具体的物流处理过程也会随需求的不同和技术的进步实现灵活的选择、配置。

智慧物流的基本功能

(1)感知功能。运用各种自动识别与数据获取技术能够获取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配送、信息服务等各个物流环节的大量基础信息,能够实现实时数据收集,使各方能准确掌握目标物流的基本信息。

(2)规整功能。把智慧物流网通过感知收集的信息传输到数据中心,数据归档,并建立强大的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分类,使各种数据按照要求规整,实现数据的联动性和开放性。并通过对数据和流程的标准化,实现不同平台的系统整合。

(3)智能分析功能。智慧物流可以运用智能模拟器模型等手段去模拟分析物流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假设

运用智能的模拟器模型等手段分析物流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假设。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验证问题,发现新问题。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在系统运行中。系统会自行调用原有经验数据,随时发现物流作业活动中的漏洞或者薄弱环节。从而实现发现智慧。

(4)优化决策功能。结合特定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评估成本、时间、质量、服务、碳排放和其他标准,评估基于概率的风险行预测分析,协同制订决策,提出最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使做出的决策更加的准确,科学,从而实现创新智慧。

(5)系统支持功能。系统智慧集中表现于智慧物流并不是各自独立,毫不相关的各个环节自动运行,而是每个环节都能相互联系,互通有无,共享数据,优化资源配置的系统,从而为物流各个环节提供最强大的系统支持,使得各环节协作,协调,协同。

(6)自动修正功能。在上述各个功能的基础上,按照最有效的解决方案,系统自动遵循最快捷有效的路线运行,并在发现问题后自动修正,并且备用在案,方便日后查询。

(7)及时反馈功能。物流系统是一个实时更新的系统。反馈是实现系统修正,系统完善必不可少的环节。反馈贯穿于智慧物流系统的每一个环节,为物流相关作业者了解物流运行情况,及时解决系统问题提供强大的保障。

智慧物流建设的需求分析

智慧的物流具有灵活、可视、同步、风险低、以客户为中心等特点。 从整个物流链和社会角度,建设智慧物流有以下迫切需求:

一是物流链对智能物流的需求迫切。对于物流企业,仅仅通过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改善个体节点绩效的模式潜力有限。通过政府提供统一物流信息资源服务,包括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供相关基础设施、制定相关信息共享交换的标准和接口,将是解决当前企业各自为阵,整合行业信息资源,改善物流链整体绩效,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唯一途径。

二是改善物流链绩效、促进产业升级的现实要求。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一体化、国际化进程的日益深化,物流效率已直接关系到经济和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包括物联网、互联网、传感网、云计算技术,通过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专业平台,既可以实现区域内以及区域间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物流中心、交易中心、物流企业等的横向整合,确保区域物流资源的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社会物流资源、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升物流全过程的整体运作水平,又可以促进物流链上下游企业间通过互联互通,实现纵向协同作业,优化流程,提高整体运作效率。

三是发展低碳经济、节约型社会的需要。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与交换是当前物流信息化的核心与关键,通过建立智能物流体系,实现物流产业所涉物流主体间的信息转换、流转和信息共享,从而让采购商、供应商、物流服务商、承运人、金融服务等机构都可以进行不同系统数据信息的交流和整合,最终实现资源整合,降低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益,规避重复建设,减少资源浪费的目的。建设智慧物流是发展低碳经济、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智慧物流的相关理论和技术

智慧物流的内容体系

按照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划分,智慧物流体系可以分为企业智慧物流、区域智慧物流、国家智慧物流三个层次

企业智慧物流层面。在企业层面,应用新的智能技术,实现物流过程中运输、存储、包装、装卸等环节的智慧化和一体化区域智慧物流层面。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区域 (省、市或经济区域等)建设智慧区域物流中心。就是指通过搭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连接区域各个层次的物流系统,将原本分离的采购、运输、仓储、代理、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世界物流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区域物流信息化及网络化,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相关信息的需求,满足政府部门监督行业。与规范市场的信息需要,使得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

国家智慧物流层面。主要是从国家层面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标准和规范、政策和制度等。鼓励及支持智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培养智慧物流人才,整合地方物流信息平台成为全国性的智慧物流信息平台。

智慧物流中的物联网技术

智慧物流的不同环节需要不同的物联网技术支撑才能实现相应的功能。在感知互动层主要进行的是物体的感知和识别,应用到的典型技术有射频识别技术(RFID )、传感器技术及传感器网络、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网络传输层依靠的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完成相应的信息处理和网络通信;应用服务层各种应用实现主要基于M2M技术及管理平台。以下对其中的几项关键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射频识别(RFID)技术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技术是一类利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通信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通RFID标签来标记物品,通过射频信号自动的识别物品并获取相关信息,是物联网最核心的技术之一。

RFID技术目前在物流系统中被广泛使用,作为物联网支撑技术在物流管理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存储在RFID标签中的EPC代码,可以实现对实体目标的识别,同时标签中还存储着实体目标的一些实时动态信息并可进行更新,高层信息处理软件可以通过RFID读写器对目标信息进行识别、传递和查询。

传感器技术及传感器网络

物联网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感知现实的物理世界,传感器是实现该目的的重要支撑技术,是感知世界的基石,它决定了原始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根据国家标准GB7665-87,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传感器技术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共同构成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

传感器网络在智慧物流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传感器网络可以与RFID系统配合对物品的状态(如位置、温度、路线等)进行更好地追踪。传感器网络可以增加对既定环境的认知度,继而成为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

M2M技术及管理平台

M2M(Machine to Machine)是指通过在机器内部嵌人无线通信模块(M2M模组),以无线通信等为主要接人手段,实现机器之间智能化、交互式的通信,为客户提供综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基于M2M技术及管理平台的智慧物流可以实现对监控、追踪、调度和控制等方面的信息化需求,方便地进行线路规划、车辆调度等活动。

宁波智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宁波智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宁波智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是宁波国家高新区与 IBM共同指定具体落实“IBM智慧物流解决方案中心”落户宁波的运营公司,也是“供应链伙伴社区”的平台运营主体,为供应链社区中的货主企业及其他相关 的业务伙伴提供技术、运营、维护等服务,共同打造互信的智慧供应链协同体系。

2011年,宁波智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引进IBM中国开发中心(宁波)并落户宁波,帮助IBM从最初的一人发展成为拥有三百人规模的 专业团队,并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通过与IBM这样的世界著名500强企业进行零距离的深入融合,在管理服务、技术研发、业务等各方面的深入合作,技术 标准、服务能力等方面的的全面接轨,使宁波智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在短短的2年之内实现了快速的成长与飞跃。

我们依托IBM技术,以打造世界领先的“智慧物流”产业为使命,直面中国在物流供应链领域的考验,帮助中国传统制造企业提升物流服务能力,实现转型升级。 目前,公司率先为第一方、第二方物流企业提供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实现供应链上下游全程可视化监控,降低货品损耗率,提高客户服务水平;通过云的方式享受 到高质量的服务,无需硬件,没有软件,在智慧物流云平台上就能实现物流供应链的管理。同时为第一方企业物流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的企业打造垂直领域的网络 化智慧物流开放平台。最终在智慧物流云平台上形成一个上下游供应链合作伙伴圈,从而打造一个可信的贸易伙伴社区。并且将这种模式复制到农业、服务业等各领 域,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智慧物流的资源优势

(1)云计算:智慧物流云平台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将企业、物流及服务连成一体;通过产业联动提升货主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通过对供应链的优化,将物流中的闲散资源汇聚起来,以大中型物流企业带动中小物流企业的成长,促成物流行业的良性发展。将物流中的每个环节,用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的信息服务联系在一起,形成完善、全面、可视化、定制化的信息网络。逐步完善物流行业标准和规范,在有效降低成本和货物差损率的前提下,提升订单执行准确 率、运输效率以及客户的满意度。

(2)大数据:智慧物流大数据平台使分析与数据的距离变得更近了。从智慧的分析洞察中获得的洞察可帮助您更快地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并实现自动化流程。您可以充分利用所有数 据,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来构建战略分析产品与服务的坚实基础。而且,您可以得到所需的支持,从而有效管理变化并在竞争中保持领先。

(3)智慧物流移动终端:智慧物流移动终端是专门为货车司机提供的定制手机,内置了智慧物流平台的相关应用,能够帮助平台上最好的货找到最好的车;同时让排名最好的车找到平台上最优质的货源。

(4)智慧物流感知供应链:通过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智慧物流平台提供了感知供应链的能力,可以更智能、更有效地管理物流运输活动的整个过程,帮助企业提高物流过程的可控性,提升物流服务质量。

经营产品

(1)云配通:云配通把货主、承运商和收货方的货物配送流程进行了无缝对接,通过移动互联和优化技术实现货物配送的“可靠、可视、可控和可追溯”管理的云服务产品。它解决货主对货物安全的担心、承运司机对配送效率和风险的关注、收货方对货物质量和准时性的要求。在这些基本需求上还提供了一系列高级应用来优化配送线路,简化结算工作。

(2)云商通:云商通把采供流程在云平台上进行了无缝对接,为采购方(货主)和供应商提供了一套供应链协同管理能力的云服务产品。它简化采购方向众多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的复杂度,也让供应商方便地把供货计划和状态即使反馈到采购方,从而形成采供协同,提高供应链上下游透明度。

(3)云店通:解决拥有不同销售通路的货主企业实现订单信息对接和协同需求。货主在不同销售通路上的伙伴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或PC向货主下达补货或订货申请,进行货物的可信交接,电子签收和快速对账统计等。

智慧物流在生鲜冷链中的解决方案

供应链协作门户:通过广域网,方便企业进行订单请求、查询订单状态以及货物的运输情况查询等。

物流运输管理:核心应用,包括了订单管理、运输资源、运单管理、运输执行等功能。

在途可视化:企业可对在途运输中运单状态、车辆运行、车厢内温湿度等的实时监控和估计到达时间。

生产管理:包括对采购、分拣、运输、仓储、配送等生产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和数据记录,实现生鲜产品的跟踪溯源

冷链运输监管:通过在冷链运输车上安装温湿度计,对车厢内的温湿度进行实时的监控,并能自动定时向管理系统的服务器传输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可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设置温湿度限制,进行有效的预警管理

智慧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智慧物流发展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物流企业信息化运作、物流作业智能化、物流供应链智慧化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但是,我国智慧物流起步较晚,存 在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物流企业智慧化程度低,物流信息标准体系不健全,信息技术落后,智慧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制约了我国智慧物流的进一步发展。

1、智慧物流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智慧物流业设计商务、交通、信息技术等众多行业领域,业务管理涉及发改委、交通部、工信部等众多行政管 理部门。目前,我国智慧物流业管理体制尚不能打破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的局面,仍然存在信息孤岛现象,造成我国智慧物流建设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智慧物流管理 责任不清晰,急需建立协调多部门资源的智慧物流专业委员会,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种资源,确保智慧物流建设的顺畅运营。

2、物流企业智慧化程度低。目前,有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智慧物流系统。但是,这些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在全国范围内分布不平 衡,且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导致管理混乱,生产要素难以自由流动,资源配置得不到优化,难以形成统

一、开放、有序的市场,特别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难以形 成产业集群。大多数中小企业在物流信息化方面显得很吃力,由于缺乏相应的人才和资金,管理层对信息技术应用重视程度不够,即使引进了相关智慧物流技术,配 套基础设备也跟不上,导致企业效益没有明显提高。

3、物流信息标准体系不健全。智慧物流是建立在物流信息标准化基础之上的,这就要求在编码、文件格式、数据接口、电子数据交换(EDI)、全 球定位系统(GPS)等相关代码方面实现标准化,以消除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在条形码、信息交换接口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实用的 标准,使物流企业与客户、分包方、供应商更便于沟通和服务,物流软件也融入了格式、流程等方面的行业标准,为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创造了良好环境。而我国 由于缺乏信息的基础标准,不同信息系统的接口成为制约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导致物流标准化 体系建设很不完善,物流信息化业务标准与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改跟不上物流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很多物流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遵循各自制定的规范,导致企业间、 平台间、组织间很难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各自为阵、圈地服务"的情况比较普遍,整个电子化的物流网络之间难以做到兼容,数据难以交换,信息难以共享,使 得商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等各个环节难以形成完整通畅的供应链,严重影响了物流行业的管理与电子商务的运作。

4、信息技术落后,缺乏完善的信息化平台。目前,条形码、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应用不理想,多数企业物 流设备落后,缺乏条形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导向车系统、货物自动追踪系统,与国外的智慧物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物流信息技术缺乏云计算、大数据、移动 互联网技术支撑,物流云平台使用较少,缺乏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据挖掘平台、数据开发平台的使用,手机移动定位技术和手机物流移动服务终端产品使用较少。

5、缺乏物流专业人才。随着物流业迅速发展而产生的人才需求问题在我国日益突出。智能物流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目前我 国物流人才缺口至少有30万人,绝大多数物流企业缺乏高素质的物流一线岗位技能人才和既懂物流管理业务,又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相关知识, 熟悉现代物流信息化运作规律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高端人才和一线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仅占22.7%,现有物流管理人才中能真正满足物流企业实际需求的不到 1/10。大中专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实际需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培养智能物流合格人才的任务十分紧迫。

智慧物流发展策略建议

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完善相关的法律规范

宁波物流还存在着物流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分布不平衡,基础平台相对薄弱的问题,需要政府在从中规划引导,使物流各个环节的发展循序渐进,从而有利于物流市场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除此之外,与物流紧密相关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货运通道网络的规划,在今后也需进一步完善。

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有利于消除各地区之间的市场障碍,使生产要素能自由流动,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形成统

一、开放、有序的市场,更好地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物流用户的正当利益,实现物流产业的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物流产业基地的应用

应用新的技术,培育一批信息化水平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智慧物流示范企业,从而带动物流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发展。其次在物流设备比较完善,信息服务外包比较好的园区建设智慧物流产业基地,加大物流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实现技术的集成和人才的培养,从而完善其各类功能。

此外要与宁波市的特点相结合,加强信息技术在宁波重点物流园区、重点工程的应用。

突破核心信息技术,建立物流信息化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数据中心

建设物流信息化平台可以整合供应各环节的物流信息、技术和资源,实现信息的共享,从而优化物流系统,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协调,从而可以让宁波物流的整体服务水平更进一步。

在物流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立数据中心,以信息平台为基础,建设高效、节能的数据中心,可以实时的处理和整合大量的、多样的数据,能够迅速的分析,并提供更稳定和可靠的数据,实现对物流链的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完善融合电子商务的第四方物流市场

宁波市以前的物流产业相对于现在来说是比较薄弱的,企业的规模小,参与的都是物流业单一的投资环节,信息化程度低,没有龙头企业来整合各个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完善融合第四方物流,能够使物流资源能够更好的整合。

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

现代智慧物流的建设,不仅是对企业的挑战,也是对物流人才的一次挑战。我们要依托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使物流教育与行业发展同进步,加强核心技术研发人才的培养和团队的建设。要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不断完善吸引国外物流专业人才的机制,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有针对性地引进物联网、云计算、信息技术服务、智慧物流管理等领域的高端人才,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的市场机制,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

结论

随着“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物联网等概念的提出,以及物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作为这股“智慧风暴”的着陆点,智慧物流这一重要应用领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并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期。此外,国家日益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对其大力扶持,也为智慧物流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另一方面,微观物流层面上为满足企业成本、利润与服务质量方面的要求以及社会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低消耗量的诉求,企业在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的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发展智慧物流的强烈愿望。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种力量的作用下,智慧物流作为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成为研究热点和业界宠儿。然而,我国智慧物流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且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技术及管理理念等方面仍相对薄弱,发展智能物流还必须依赖于强有力的智能物流发展支撑体系。

上一篇:最经典的个性签名下一篇:钻井地质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