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心力衰竭

2024-05-23

肺炎心力衰竭(精选十篇)

肺炎心力衰竭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治疗的100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 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中, 男31例, 女19例, 年龄3个月~3岁, 平均 (2.2±0.9) 岁;研究组患儿中, 男33例, 女17例, 年龄2.5个月~3岁, 平均 (2.0±0.8) 岁。两组患儿临床均表现为气促、咳嗽、心率加快以及呼吸加快等, 主要体征为患儿肺部有干湿性啰音, 同时伴有肺胀肿大。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儿入院后, 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止咳平喘、抗感染、强心以及镇静等常规治疗,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对研究组患儿实施多巴胺治疗, 具体治疗步骤为:为患者均匀静脉注入5~10 g/ (kg·min) 的多巴胺, 每次注入时间为5 h左右, 2次/d, 一个疗程为3 d。观察与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与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HR (心率) 、RR (呼吸频率) 、Sp O2 (血氧饱和度) 等相关指标。通过口述分级评分法评判患儿治疗效果。患儿48~72 h以上多巴胺用药均无明显症状变化为无效;<48 h内多巴胺用药, 患儿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为有效;24 h内多巴胺用药, 患儿心率在130次/min以下, 呼吸频率在40次/min以下, 尿量增加, 肝脏显著缩小为显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疗效对比

对两组患者行相应治疗后, 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4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1。

例 (%)

2.2 两组患儿相关指标对比

治疗前, 两组患儿HR、RR、Sp O2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 研究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2。

3 讨论

小儿肺炎属于呼吸道疾病, 临床中多表现气促、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小儿肺炎的发病原因众多, 其中由于病毒及细菌引起的肺炎最为常见[2]。通常, 通过肺部听诊可听到有固定的湿啰音, 通过胸部X线检查, 发现肺部有点片状的阴影, 实验室检查发现患儿白细胞增高。若危重患儿则伴随有抽搐、食欲减退及嗜睡、精神不振等症状。且有部分重症患儿合并有心力衰竭症状, 临床表现为:婴幼儿的心率突然增快, 超过180次/min;呼吸困难且加重, 呼吸频率超过60次/min;面色苍白、口唇中度紫绀, 给予吸氧治疗, 但并不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在短时间内患儿肝脏质软, 还有部分患儿出现颈静脉怒张等症状[3]。由于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心脏心肌纤维相对成年人来说比较细, 而且结缔组织和弹力组织也比较少, 再加上小儿具有旺盛的代谢功能, 所以会加重小儿心脏负担, 加大治疗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难度[4]。此外, 小儿免疫功能、防御能力以及呼吸功能比较低下, 导致患儿心脏负担的进一步增加, 降低患儿心肌收缩力[5]。本次研究当中有6个月以下的患儿, 这些患儿的呼吸道在生理学与解剖学中的特点具有单一性:支气管、气管管腔比较狭窄, 软骨还没有发育完全, 柔软且弹力不足, 黏膜非常丰富, 纤毛的运动能力比较弱, 肺部组织发育还不完善, 肺泡体积小且数量少, 这些原因会造成6个月以下的患儿具有较低病菌防御能力, 免疫功能也比较弱, 所以很容易发生肺部病菌感染, 进而引发氧气的汲取。此外, 还极易引发高碳酸血症与低氧血症[6]。

多巴胺本身属于兴奋β1肾上腺受体, 其主要作用包括收缩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利尿剂改善患者肾血流量等, 多巴胺用药方法一般是静脉注射, 由于患儿疾病严重程度不同, 所以会相应增加患儿用药效果反应时间, 最短半衰期大约30 min, 患儿临床症状就会有所改善。因此多巴胺是有效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药物[7]。临床医生在应用多巴胺药物时, 一定要对患儿病情进行仔细、严密观察, 对药物输入速度予以严格控制, 避免因药物外漏引发机体组织坏死的情况。此外, 患儿治疗环境最佳温度应该为20℃, 避免患儿由于呼吸道过干而发生咳嗽困难的情况[8]。如果患儿病情比较严重, 应该注意观察患儿心音、心率变化, 对患儿症状要随时检查与监控, 避免发生心肌炎[9]。本研究结果显示, 对两组患者行相应治疗后, 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 (42.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且治疗前, 两组患儿HR、RR、Sp O2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 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表明, 多巴胺能够有效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而且起效快, 患儿没有不良反应, 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灵洁.小儿肺炎心力衰竭伴低血钙治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3 (3) :83.

[2]何永忠.小儿肺炎合并心衰35例治疗体会[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3, 30 (5) :24, 27.

[4]颜振兰.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方法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 (11) :1232-1234.

[5]石红, 梁秀清, 张丽花.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 (25) :33-34.

[6]李翠莲.小儿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探讨[J].中外医疗, 2011, 30 (23) :90-91.

[7]杨爱云.间羟胺联合酚妥拉明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27) :185-186.

[8]李强明.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应用多巴胺与酚妥拉明联合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6 (28) :110.

肺炎链球菌肺炎课件 篇2

一、肺炎链球菌性肺炎有什么症状

肺炎链球菌性肺炎在小孩中很常见,该病易传染,和普通的感冒不同,感染上肺炎链球菌性肺炎需要输一周乃至一个月的液,有时也病不好转,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它的一些病症。

潜伏期1~2天。起病前多数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也可发生在健康的青壮年,但常有受寒、淋雨史。骤起剧烈寒战、发热、剧烈的胸部刺痛或刀割样疼痛,常随咳嗽及呼吸加重,以致患者好卧向患侧,限制该侧胸廓运动以减轻胸痛。

严重者延及膈面胸膜,则胸痛牵涉下胸、上腹或肩部。有刺激性干咳,可有少量黏痰,带血或呈铁锈色。病变广泛则有气急及发绀。重症常伴有呕吐、腹胀、黄疸、肌痛、衰弱,少数可见血压下降及休克。

胸部体征病初可不明显,实变期可有叩诊浊音、听诊支气管呼吸音、语颤增强、湿性啰音;胸膜发炎,则有胸膜摩擦音及局部胸壁压痛。如见器官移位则提示肺不张(移向患侧)或胸腔积液(移向健侧)。

如见颈静脉怒张,肝大,则提示合并心力衰竭。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常增至(20~30)×109/l,中性粒细胞达80%,伴核左移及中毒颗粒。老弱患者白细胞计数可不增多。

二、肺炎链球菌

肺炎球菌肺炎是由肺炎球菌或称肺炎链球菌所引起,占院外感染肺炎中的.半数以上。肺段或肺叶呈急性炎性实变,患者有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和血痰等症状。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上轻症或不典型病较为多见。

[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

肺炎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常成对(肺炎双球菌)或呈链状排列(肺炎链球菌),菌体外有荚膜,荚膜多糖体具有特异抗原性,根据血清试验现已知有86个亚型。成人致病菌多属1-9及12型,以第3型毒力最强,而儿童中为6、14、19、及23型。这些细菌为上呼吸道正常菌群,只有当免疫力降低时方始致病。少部分发生菌血症或感染性休克,若未及时恰当治疗,可导致死亡。

肺炎球菌在干燥痰中能存活数月;但阳光直射1h,或加热至52℃10min,即可灭菌,对石炭酸等消毒剂亦甚敏感。

发病以冬季和初春为多,这与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有一定关系。患者常为原先健康的青壮年人以及老人和婴幼儿,男性较多见,多数患者先有轻度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或者受寒、醉酒或全身麻醉史,呼吸道防御机能受损,细菌被吸入下呼吸道,在肺泡内繁殖。吸烟者、痴呆者、充血性心衰、慢性病患者、慢支炎、支气管扩张、以及免疫缺陷病人均易受肺炎球菌侵袭。肺炎球菌不产生毒素,不引起原发性组织坏死或形成空洞;其致病力是由于含有高分子多糖体的荚膜对组织的侵袭作用,首先引起肺泡壁水肿,迅速出现白细胞和红细胞渗出,含菌的渗出液经cohn氏孔向肺的中央部分扩散,甚至蔓及几个肺段或整个肺叶,因病变开始于肺的外周,故叶间分界清楚,且容易累及胸膜。病理改变有充血期、红肝变期、灰肝变期和消散期。肺组织充血水肿,肺泡内浆渗出和红、白细胞浸润,吞噬细菌,继而纤维蛋白渗出物溶解、吸收,肺泡重新充气。实际上四个病理阶段并无绝对分界,在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这种典型的病理分期已不多见。病变消散后肺组织结构多无损坏,不留纤维疤痕。极个别患者肺泡内纤维蛋白吸收不完全,甚至有成纤维细胞形成,形成机化性肺炎。老人及婴幼儿感染可沿支气管分布(支气管肺炎)。若未及时使用抗生系,5%-10%可并发脓胸,15%-20%细菌经淋巴管胸导管进入血循环,形成肺外感染(胸膜炎、关节炎、心包炎、心内膜炎、腹膜炎、中耳炎等。

三、肺炎链球菌肺炎治疗方法

1.抗菌治疗

应尽早开始。青霉素水剂80万~200万u每12小时肌注1次;如有休克可改静脉注射,疗程至少1周,或至体温降达正常后72h为止。停药过早,易致复发。如病人能口服而不适于注射给药,可先予一针普鲁卡因青霉素,继以口服青霉素v,至少250mg,每6小时1次。青霉素治疗疗效显著,菌血症经数小时即被清除;半数以上病人在48h内体温可骤降至正常,不久又复起低热,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再降至正常;另一半则退热较缓,经4~7天才正常。如患者对青霉素治疗反应不佳,应考虑是否存在下列原因:

①并发脓胸、心内膜炎、脑膜炎、肿瘤导致肺化脓症;

②其他病菌所致肺炎,或病原菌耐药(1977年南非出现广谱耐药肺炎链球菌菌株,须注意)。

③青霉素过敏所致药物热;

④诊断错误。有时开始治疗有效,继续治疗则无效。可能由于存在两种菌株混合感染,一种敏感,另一种不敏感。此时即应复查病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度。

患者原有慢性肺病者,此种混合感染较多见。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其他抗菌药物治疗。

①头孢噻吩:1g,每4h肌注或静注有效,但偶见有与青霉素交叉过敏性,宜在用药前用头孢噻吩作过敏试验,以排除过敏可能。

②头孢唑林:0.5g,每6h肌注或静注。

③红霉素:0.25g,每6h一次口服。对红霉素耐药者极少见。

④对四环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菌株已超过5%,除非确知当地菌株对四环素敏感,否则不能采用。

⑤肺炎链球菌对庆大霉素敏感性不高,一般不用。

2.支持对症疗法

①卧床休息,流食,好转后渐改半流食或软食。

②补充液体及电解质,使尿比密维持在1.020以下。

③休克患者应给氧、补充循环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病情较重者可静脉注射0.3%过氧化氢,静脉注射或滴入酚妥拉明、山莨菪碱、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以改善微循环;不可盲目大量给予升压药。下列病例预后较严重,应予重视:老年及婴幼儿;治疗延误者;第2、3型肺炎链球菌感染;多叶病变;白细胞计数明显减少;败血症;对流免疫电泳法在血中查出荚膜多糖抗原;明显黄疸;并发休克、心内膜炎、脑膜炎;晚期妊娠;原发慢性心、肺、肝、肾疾患及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酗酒及发生震颤、谵妄患者。恢复后3~4周应予胸部x线复查。

四、肺炎链球菌肺炎预防

肺炎球菌感染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肺炎、菌血症、脑膜炎和中耳炎的重要病因。肺炎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急性肺泡炎症,为最常见的细菌性肺炎,多在机体抗病能力突然减低时发病,冬春季好发。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胸痛、咳嗽等。

对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如心脏病和肺病、脾缺失或脾功能低下、酒精中毒者,以及帕金森氏病肾病综合症、糖尿病、肝硬化等病人患肺炎球菌感染的机率更高。

目前由于已出现对一种或多种抗生素耐药的肺炎双球菌菌株,尽管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侵袭性肺炎球菌感染仍可引起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因此采用疫苗接种可望降低肺炎双球菌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接种对象:

1、50岁以上健康的老年人

2、成人接种包括: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特别是伴有呼吸道感染发病增加的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肺疾患的病人,或者糖尿病的病人。

3、2岁以上儿童患有慢性病伴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疾病等。

免疫效果: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方法 篇3

【关键词】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护理;临床症状;心率;呼吸

小儿肺炎是儿科中比较常见的病症,据有关部门统计,每一年的小儿肺炎住院人数占到总人数的24.5—56.2%,其中死亡率占到1.32%—6.51%,在肺炎病症的发病过程中,因为有效的气体交换面积减少,导致血液含氧量降低,形成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中毒,严重者会导致心肌受到损害,而且容易伴发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1,下面就将其护理方法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52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这52例患儿都有典型肺炎及合并心力衰竭表现,均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其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为3.4个月—6岁,平均为12.5±3.2个月,其中6个月以内的患儿一共28例,占到53.8%,6—12个月的患儿一共9例,占到17.3%。经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这52例患儿均被治愈出院,没有其他并发症出现,没有出现死亡现象。

1.2 护理方法 患儿在医院就诊时,医师一旦发现患儿的表现症状疑似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立即通知病房接诊。病房立即准备好相应的急救药品与器材,同时,通知病房的主治医师到达病房,做好准备工作。当患儿进入病房之后立即采取措施缓解病情,主治医师在对患儿进行病情缓解的同时进一步确诊患儿是否属于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病症。将患儿的卧位或者是床头抬高15—30°,检查患儿的呼吸道是否通畅,同时给予吸氧护理,建立静脉通道,必要的时候给予吸痰处理,保留患儿的血样本、痰样本,进行正常处理,进行常规处理医嘱,对不同的患儿制定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

2 结 果

护理后的心率及呼吸指标基本恢复平稳,与护理前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前后的昏迷、头痛、视力模糊、呕吐、恶心、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有明显差异,护理后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3.1 细微之处见功底 护理人员是单独接触患儿时间最多的人员,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儿的各种表现症状可以说是了如指掌,能够在患儿出现一些细微特征的时候给予快速汇报处理,赢得治疗时间。因此,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慎独”教育,让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时时保留一颗细微观察的心,对于患儿的护理做到无微不至,同时,注意患儿的各种表现症状,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为患者治愈打下坚实基础。

3.2 保持患儿呼吸道顺畅 小儿肺炎病症会产生一部分痰液,痰液涌入呼吸道,堵塞呼吸道会导致小儿呼吸不畅,无法正常呼吸,因此,保持呼吸道畅通是做好小儿肺炎护理的重点,目前基本采取以下措施2

3.2.1 叩击 将患儿采取俯卧或者是仰卧的姿势,护理人员一只手夹住患儿的一侧腋窝处,让患儿的上身前部靠在护理人员的手臂上,再用另一只手五指并拢,由外周向脊柱叩击,每次叩击的时间为5到10min,在叩击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随时注意患儿的面色、呼吸、口鼻分泌物等,做好随时停顿或处理的准备。

3.2.2 吸痰 小兒肺炎患者特别是重症患儿都会表现不同程度咳嗽无力或者自行咳痰,对于这类患者要进行吸痰。在吸痰过程中要注意:使用粗细合适的吸痰管,如果过粗则会导致气道黏膜的损伤,过细时又易发生痰液阻塞;合理的负压调节,负压过大会损伤患儿的气道黏膜,过小则不能顺利的将痰吸出,控制好吸痰的时间,一般不超过8s;在吸痰前要将氧流量调整为原流量的1倍且持续3min;操作中要严格的按照规范操作的要求,边旋转边退,同时间歇式的管壁吸引口,减少或者避免损伤气道黏膜;吸痰要在患儿空腹时进行,在保证最大限度地吸痰的同时减少呕吐的发生。

3.2.3 吸氧的护理 要随时保持吸氧管的通畅,固定牢靠,避免出现折叠、堵塞、脱落。随时观察患儿的吸氧效果,观察其呼吸困难症状是否有所改善,同时进行血气结果的分析。维持合理的氧流量,预防因长期的高浓度吸氧导致的氧中毒。

3.3 发热的护理4 随时严密地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1—2h/次。如果患儿有发热的症状,可采用物理降温的办法,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患儿退热剂,患者如果出汗较多,要注意其皮肤的护理,可用温水进行擦拭,保持皮肤的清洁,及时更换衣被和尿布,确保床单的平整和干燥,预防红臀和压疮的发生。

3.4 饮食护理 婴儿最宜母乳喂养,幼儿要选择其喜欢的流质或者半流质且含高钾并易消化的营养丰富的食物。少量多餐,预防饱食后上抬膈肌影响心肺功能。

3.5 健康教育5 向患儿的家长宣传和讲解该疾病的相关知识,指导其进行合理的喂养,加强患儿的营养和体制,尽可能地开展户外活动,引导和督促患儿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尤其是对呼吸运动的锻炼,有效的改善其呼吸功能水平。在天气转冷的时候要注意保暖,定期地进行健康检查。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多方面的健康教育,鼓励家长直视现状,消除其不良的心理,主动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保持患儿的良好心理状态,接受各种各样的护理,保障患儿充足的休息,预防病情的反跳。

参考文献

[1] 王春明.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3(7):4—6.

[2] 沈晓红.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3):1839—1840.

[3] 王春明.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10(12):54—56.

[4] 李秀珍.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6):1530—1531.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其中对照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2~13岁,平均(4.86±3.92)岁;对照组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3~12岁,平均(5.42±2.8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其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包含以下几点。

1.2.1 基础护理干预:

根据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同时采取有关的隔离措施,对患儿应用吸痰器进行吸痰,保持患儿呼吸道的通畅,按时对患儿进行翻身叩背,当患儿感觉疼痛较重时,应采取必要的止痛措施。同时,因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会有高热情况的发生,因此需应用物理降温法对其降温,必要时予以应用药物降温治疗。当患儿出现呼吸困难时,护理人员应结合患儿年龄特点予以吸氧,保证在最短的时间里实现最有效的护理效果等。

1.2.2 心理护理干预:

因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年龄比较小,在对其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因疼痛及害怕等情绪影响,会导致患儿哭闹及抵抗的情绪行为出现。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对患儿加强沟通和培养,用柔和的话语对患儿进行安慰,通过对患儿进行心理干预,能够使患儿以良好的心态接受医生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才能间接地对患儿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提高护理效果。

1.2.3 饮食护理干预:

因患儿机体免疫力的低下,对疾病的康复无益,针对这种情况,在护理的过程中,应向患儿家长进行询问,对患儿的饮食习惯进行了解,以结合患儿的饮食习惯及喜好,选用易消化、半流质、富含营养等食物,并嘱患儿及家属应少食多餐。

1.3 疗效判定标准:

当患儿症状完全消失,实验室及X线检查提示正常视为显效;当患儿症状明显消失,实验室及X线结果逐渐恢复正常视为有效;当患儿症状无改善甚至较前加重,视为无效。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的比较:观察组患儿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心率及呼吸频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中心率及呼吸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小儿肺炎是临床呼吸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不过常因未得到及时的治疗而使患儿并发心力衰竭发生,对患儿的生命安全具有严重的威胁,其中合并心力衰竭是引起肺炎患儿死亡的一种主要原因。在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此类的患儿中,护理人员应详细、准确地将患儿的脉搏、心率、液体出入量及病情变化等记录下来[2]。在对患儿的护理中,应让其采取半卧位或者绝对的卧床休息,必要时可对患儿予以镇静剂使其保持安静。在对患儿的饮食中采取少量多餐的原则,避免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对患儿的输液速度不宜过快,避免增加心脏的负担等。当在治疗的过程中,患儿出现头痛、高热、呕吐、恶心及嗜睡、昏迷等情况时,提示病情发展严重或者中毒性脑病,应予以镇静、避免各种刺激,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同时注意避免脑水肿的发生[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患儿护理有效有24例(92.31%),对照组患儿护理有效有22例(84.62%),观察组患儿护理有效率、心率以及呼吸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应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提高临床护理有效率,在临床的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及应用[4]。

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52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患儿护理有效有24例(92.31%),对照组患儿护理有效有22例(84.62%),观察组患儿护理有效率、心率以及呼吸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应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提高临床护理有效率,在临床的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李秀珍.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6):1530-1531.

[2]淦世进.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21(1):31-32.

[3]宋莉辉.探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5):526.

肺炎心力衰竭 篇5

【关键词】呼吸机;老年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序贯通气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301-01

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老年临床疾病。由于年龄的老化,肺部的各项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并且防御功能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正是由于年龄对身体各项机能的影响,所以老年人易患肺炎,易恶化和死亡。所以,对老年人肺部疾病的有效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对肺通气进行了有效改善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呼吸机,这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方式。而序贯通气也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此类疾病的方法。将两种方法进行临床比较,观察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病例64例。随机分配,分为两组。甲组32例,男女患者分别为18例、14例。乙组32例,男女患者分别为20例、12例。甲组使用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症状的治疗状况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乙组使用序贯通气的手段对32例临床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记录其疗效。做此类研究之前,一定要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更重要的是,要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并且必须签署同意知情书。

1.2 方法

甲组对患者使用以肺开放、低潮气量和允许性高碳酸血症为主要内容的呼吸机保护性通气的治疗手法。乙组对患者使用序贯通气的方法,先自口经气管插入序贯性机械通气,观察患者情况而进行压力调节,当患者的自主呼吸趋于稳定的情况以后,这个时候就可以撤离呼吸机。两组都给予了常规对症治疗。

1.3 评估指标

主要的评估指标是治疗前与治疗后七天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气指标的比对,两组机械通气总时间以及VAP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1.4 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输入软件进行分析,分别对组内治疗前后的数据、组间数据以及计数资料率进行统计学比对。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方法分别为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及χ2检验。

2、结果

2.1 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组内比较

治疗后与治疗前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指标向较之。心率、呼吸频率及PaCO2明显降低,而pH、PaO2则有显著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序贯通气组内比较

治疗后与治疗前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指标向较之。心率、呼吸频率及PaCO2明显降低,而pH、PaO2则有显著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组间比较

将两组老年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指标进行比较。乙组的有创通气时间高于甲组。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总时间以及VAP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在发生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这一疾病时,常常会引发各类并发症。比如说,血压下降、脏器功能不全、心率失常等等较为严重的隐患。其中最主要需解决的是缺氧问题。对于缺氧的治疗,机械辅助通气所达到的治疗效果相对来说会更好一些。肺保护性通气这一治疗策略,虽然患者有轻度代偿性酸中毒,但对身体的各项指标并无较大的影响。但还是尽可能缩短通气时间,以减少并发症。序贯通气是指在有创通气的基础上,不能达到标准进行撤机,则进行无创通气,然后再逐步撤机。这种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本研究是将两种治疗方法进行临床比对,比较其疗效。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病例64例。随机分配,分为两组。甲组32例,男女患者分别为18例、14例。乙组32例,男女患者分别为20例、12例。甲组使用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症状的治疗状况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乙组使用序贯通气的手段对32例临床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记录其疗效。甲组对患者使用以肺开放、低潮气量和允许性高碳酸血症为主要内容的呼吸机保护性通气的治疗手法。乙组对患者使用序贯通气的方法,先自口经气管插入序贯性机械通气,观察患者情况而进行压力调节,当患者的自主呼吸趋于稳定的情况以后,这个时候就可以撤离呼吸机。两组都给予了常规对症治疗。做此类研究之前,一定要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更重要的是,要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并且必须签署同意知情书。

对治疗前与治疗后七天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气指标,两组机械通气总时间以及VAP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比较,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指标向较之。心率、呼吸频率及PaCO2均明显降低,而pH、PaO2则均有显著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两组老年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指标进行比较。乙组的有创通气时间高于甲组。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总时间以及VAP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以上这两种对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氧合能力。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的治疗方案虽有轻度代偿性酸中毒,但对身体的各项指标并无较大的影响。序贯通气的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可以依医疗情况及患者需求来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岳梅枝. 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与序贯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比较[J]. 医学综述,2014,16:3043-3045.

[2]李献民. 肺保护性通气与序贯通气在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比较[J]. 山东医药,2014,40:56-58.

肺炎心力衰竭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6月-2015年9月收治的40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25例, 女15例;年龄2个月~3岁, 平均 (1.6±0.4) 岁;病程4~22 d, 平均 (13.5±3.2) d。所有患儿均存在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发绀、肺部固定湿啰音和咳嗽等症状, 部分患儿还会出现三凹征、唇周发绀等症状。诊断标准:患儿安静的时候, 心率有增快迹象, 同时婴幼儿的心率在每分钟180次以上, 幼儿每分钟高于160次;不能够使用发热、缺氧解释的患儿;存在呼吸障碍且青紫加重的患儿, 安静时候呼吸每分钟高于60次;肝大达肋下在2 cm之上, 不可通过横隔下移方式解释的患儿;存在显著心音低钝的患儿;面色发白、烦躁不安的患儿;尿量少且下肢水肿的患儿 (排除营养不良和肾炎患儿) 。肺炎患儿满足上述标准, 即可判定为合并心力衰竭。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取半卧位, 保持呼吸顺畅, 给予氧疗、建立静脉通道、抗感染、强心和利尿等治疗。体温偏高的患儿, 应做好物理降温方面的处理。病情危重的患儿, 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方式治疗。入院后, 对40例患儿均实行常规检查, 并对其生命体征、临床症状进行严格观察。

1.2.2 护理方法

(1) 加强基础护理, 定期对病房实行消毒, 以确保病房的温湿度适宜。对患儿生命体征、病情变化, 如呼吸和消化、循环、神经等系统情况进行严格的观察, 并采取适宜方式进行抢救和治疗。患儿呼吸道不通畅的时候, 可给予吸痰的方式进行治疗, 定时帮助患儿实行翻身、拍背的工作。体温过高的患儿, 可通过药物/物理的方式降温。呼吸存在障碍的患儿, 应给予适当的吸氧量, 以鼻导管/罩式的方式补充吸氧。 (2) 心理方面的护理, 小儿处于生长阶段, 机体免疫系统尚不完善, 同时抵抗力非常弱。具有病情发展速度快、临床症状严重的特点。所以, 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的心理和情绪, 对于患儿临床疗效非常不利。护理人员应做好心理护理, 向家长介绍本疾病的相关知识, 治疗方案及预后, 消除患儿及家长的不良心理和情绪, 帮助患儿及家长建立治疗的自信。 (3) 日常生活方面的护理, 确保患儿保证充足的休息, 并加强膳食的补充, 协助患儿取头高斜坡位, 改善患儿呼吸方面的症状。情绪不稳定的患儿, 通过镇静药物减少患儿的心脏负担。轻度心力衰竭的患儿, 适当加强一些轻微的活动。重症心力衰竭患儿, 应保证充足的卧床休息时间, 通过专业的护理人员辅助其完成日常活动。 (4) 合理的用药能明显减少治疗的时间, 并利于患儿的预后。采取强心剂针对药物的浓度、用量进行控制, 并对患儿用药前后心率改变、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严格的记录。实际使用利尿剂的过程, 应对患儿24 h的出入量情况认真观察, 主要需对患儿水电解质平衡、末梢循环状况进行观察, 避免产生水、电解质的紊乱。实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过程, 结合患儿的病情选择适宜的药物治疗, 进而明确药物的剂量、用法、药物的浓度, 合理用药。对患儿补液量和输液的速度需严格控制, 并对其出入量进行记录。新生儿每分钟5滴, 幼儿和儿童每分钟8滴。

1.3 疗效判定标准

对患儿护理前后心功能的分级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水平进行严格的观察, 并以此作为临床效果的评价指标[3]。显效:患儿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 同时临床症状全部消除;有效:患儿心功能改善Ⅰ级, 并且临床症状基本消除;无效:患儿心功能没有任何改变, 或是更加严重。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临床疗效分析

通过及时抢救和治疗, 实行综合护理, 其中40例患儿均实行心电图和胸部正位片的检查, 显效14例, 有效25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5% (39/40) 。7 d内痊愈患儿26例, 痊愈率为65.0%;14 d内痊愈患儿9例, 痊愈率为22.5%;21 d内痊愈患儿5例, 痊愈率为12.5%;其中有1例死亡患儿, 总痊愈率为97.5%。

2.2 护理前后患儿心功能分级、LVEF、SOD水平的对比

护理后患儿心功能分级、LVEF、SOD水平均显著优于护理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3 讨论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为临床儿科多发的病症, 发病率高, 速度快, 严重的会导致小儿的死亡, 为危重疾病[4]。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实行综合护理进行干预, 对疾病的治疗作用重大[5]。在患儿入院时, 实行早期心力衰竭的观察, 以便能够实现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同时对患儿的病情进行有效的控制, 亦为治疗和护理的关键。通过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方面的护理、饮食方面的护理、科学合理用药的方式, 做到对患儿的病情掌握在可控范围, 合理的膳食能维持体内营养均衡, 增强机体抵抗能力等优质护理对临床效果较好[6,7,8]。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40例患儿均实行心电图和胸部正位片的检查, 显效14例, 有效25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5% (39/40) 。7 d内痊愈患儿26例, 痊愈率为65.0%;14 d内痊愈患儿9例, 痊愈率为22.5%;21 d内痊愈患儿5例, 痊愈率为12.5%;其中有1例死亡患儿, 总痊愈率为97.5%。护理前后患儿心功能分级、LVEF、SO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5) 。从本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通过合理的治疗, 并提供优质高效的综合护理, 可有效的提高患儿的治愈率, 促使患儿顺利度过心力衰竭期。

综上所述,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实行优质高效的综合护理, 可提高患儿的治愈率,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6月-2015年9月收治的40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 实行综合护理进行干预, 观察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护理, 患儿显效14例, 有效25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5%;39例患儿均痊愈, 1例患儿死亡。和治疗前心功能分级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进行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通过综合护理干预, 可提高患儿的治愈率,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小儿肺炎,心力衰竭,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晓影.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观察与护理[J].吉林医学, 2013, 34 (6) :1188.

[2]陈秀燕.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观察与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5) :93-94.

[3]陈吉庆, 吴升华.实用儿科诊疗规范[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236-241.

[4]王晓燕.早期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 2015, 34 (28) :176-178.

[5]郭慧.早期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的疗效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 (5) :543-544.

[6]王哲.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效果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 (1) :6-7.

[7]王爽, 苏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30) :221-222.

肺炎心力衰竭 篇7

1 一般护理

护理操作动作要轻柔, 以减少对患儿的不良刺激。心衰严重者, 绝对卧床休息, 取半卧位, 以减少静脉血液回流, 减轻心脏负担。一般待心衰控制后, 方可在床上适当活动, 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增加活动量。

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儿咳嗽, 痰液黏稠时, 用手呈空杯状, 自下而上轻拍患儿背部, 以利于痰液排出。吸痰时要将两侧鼻腔及口腔的分泌物全部吸干净, 时间不宜过长, 以免氧分压下降过多。经常给予翻身更换体位, 以减轻肺淤血, 防止肺不张。

3 氧疗

给氧的目的在于提高动脉氧分压, 提高氧的弥散量, 改善换气功能。一般给低流量鼻导管吸氧 (3L/min) , 呼吸困难明显者可给中高流量头罩吸氧 (5L/min) , 给氧时尽量通过湿化瓶。在患儿喂乳时应暂停氧气吸入, 以防呛咳。缺氧好转后立即停氧, 以免造成肺充血水肿, 导致肺不张、肺泡毛细血管增生等变化。吸氧过程中要密切观察, 可进行血氧浓度计氧分压测定。对于符合机械通气指征的患儿应及时给予机械通气。对于重症肺炎患儿一般给予小潮气量通气, 减少肺损伤机会及呼吸机所致肺损伤的发生。

4 病情观察

给予雾化吸入生理盐水1ml, 普米克1mg, 氨溴索1mg, 雾量宜小, 为成人1/3~1/2, 每天2次, 每次15min。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心衰患儿病情变化快, 反应差, 应随时巡视, 细致观察呼吸、脉搏或心率。注意观察一般状态的变化, 给氧后呼吸困难有无改善, 发绀有无减轻, 心率是否减慢, 神志是否好转等, 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医师。

5 发热的护理

发热可使机体代谢加快, 耗氧量增加, 应监测体温,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物理降温包括头置冰袋、温水擦浴等。温水擦浴时应擦洗大血管行走的部位, 如腋窝、腹股沟及四肢等处, 以利于散热, 轻柔擦洗至皮肤发红。禁擦胸前区、腹部和足底部, 以免引起心脏不适及胃肠痉挛。体温上升发冷期不宜擦身降温, 防止因肌肉收缩产热加快引起体温突然上升, 诱发惊厥[2]。

6 腹胀的护理

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时, 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如低钾发生时, 胃肠道平滑肌常受累, 患儿可有明显腹胀, 甚至中毒性肠麻痹[3]。本组并发腹胀23例。腹胀可使呼吸困难加重, 心率加快, 因此腹胀时应及时对症处理, 给予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或轻轻按摩腹部, 热敷时防止皮肤烫伤, 必要时行肛管排气, 减轻腹胀, 不见效时立即报告医师。

7 用药的监护

药物剂量要准确, 静脉注射药物时速度要缓慢均匀, 尽量使用注射泵。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易发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药物副作用, 应用酚妥拉明、阿拉明易发生烦躁不安、心率加快、呼吸困难等, 一旦出现以上不良反应, 应及时报告医师, 并调整静脉滴注速度。

8 饮食护理

供给易消化和富有营养的无刺激性饮食。神志转清后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 心衰控制及水肿消退后给低盐饮食, 并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限制液体摄入, 每次进食不宜过饱, 并避免进食易产气食物。轻度腹胀患儿减食至平时的半量, 给半流质饮食。并发中毒性肠麻痹的重症肺炎患儿予禁食。

参考文献

[1]刘青, 万经红.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体会[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9, 22 (5) :255-256.

[2]史先美.护理干预在小儿发热治疗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9) :141-142.

肺炎心力衰竭 篇8

关键词:肺炎,心功能,米力农,多巴胺

肺炎是小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感染可导致肺动脉压力上升、氧饱和度下降、炎性因子增多, 进一步影响心功能。心力衰竭是肺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如处理不及时, 会导致病情进入恶性循环, 最终难以控制。因此在常规抗感染的同时, 早期积极的处理肺炎患儿的心功能不全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本文研究对比了米力农和多巴胺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心功能的改善情况,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89例, 男45例, 女44例;年龄3个月~14岁, 平均 (3.1±2.8) 岁;体质量 (14.6±5.2) kg。肺炎心力衰竭诊断均符合1985年全国小儿肺炎座谈会制订的诊断标准[1]。

1.2 方法

患儿随机分为三组, 其中A组29例、B组31例、C组29例。各组间在年龄、体质量、性别、本研究测定的各项指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A组为常规组, 给予常规的治疗 (地高辛、利尿剂、开搏通) , 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米力农静脉泵入, 剂量为0.75μg/ (kg·min) , 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多巴胺静脉泵入, 剂量为5μg/ (kg·min) 。持续给药3d, 分别于用药前及3d后测量心率 (HR) 、平均血压 (BP) 、肺动脉压力 (PAP) 、中心静脉压 (CVP) 、B型尿钠肽 (BNP)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左室收缩时间间期 (LVSTI) 、右室射血分数 (RVEF) 、右室收缩时间间期 (RVSTI) , 并统计副反应发生率。

1.3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参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常规指标比较

见表1。

注:a表示与组A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b表示与组B有统计学差异 (P<0.05)

结果显示, 三组HR无统计学差异;组A的BP明显低于组B和组C, 组B和组C的BP无显著性差异;组B的PAP和CVP明显低于组A和组C, 组A与组C的PAP和CVP无统计学差异;组A的BNP明显高于组B和组C, 组B和组C的BNP无统计学差异。

2.2 各组超声指标统计

见表2。

注:a表示与组A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b表示与组B有统计学差异 (P<0.05)

组A的LVEF明显低于组B和组C, 三组的LVSTI无统计学差异, 组B的RVEF明显高于组C, 组C的RVEF明显高于组A;组B的RVSTI明显低于组A和组C, 组A和组C的RVSTI无统计学差异。

2.3 各组不良反应统计

米力农和多巴胺的主要副作用是致心律失常, 多数为快速性心律失常。组B和组C中均无1例出现心律失常。合理地控制用药时间与用药剂量时减少副作用的有效途径。

3 讨论

小儿肺炎是常见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起病急骤, 缺氧症状显著, 婴幼儿重症肺炎如果合并心力衰竭, 会大大的增加病死率[2]。小儿肺炎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 小儿的肺组织血管丰富, 易充血, 间质发育旺盛, 肺泡数目少, 易被痰液堵塞, 肺炎发病率高[3]。有研究显示, 全世界每年患肺炎死亡的儿童人数大约200万, 占儿童死亡人数的19%, 是小儿疾病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4]。小儿肺炎时并发的心力衰竭的主要机理如下 (1) 感染中毒时炎性物质的释放引发痰液增多、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以及缺氧引起肺部微动脉痉挛, 肺动脉压力及阻力增加, 进一步增加右心负荷。 (2) 感染时各种病原菌的毒素等可直接损害心肌细胞, 引起心功能不全。对小儿肺炎的治疗应该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维护心功能, 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措施包括强心、利尿。但不同的强心药物作用机理不同, 本文比较了米力农和多巴胺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

米力农是人工合成的双吡啶衍生物, 通过选择性抑制心肌细胞内的磷酸二酯酶Ⅲ, 促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 (cAMP) 水解减慢, 促进钙离子流向细胞内, 产生正性变力作用, 同时可促使肌钙蛋白释放钙离子并加速肌质网摄取钙离子, 改善心肌舒张功能。米力农对血管平滑肌有直接的松弛作用, 主要机理与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MP依耐性蛋白激酶增加有关, 激活肌膜上的钙泵, cAMP激活Na+-K+-ATP酶, 促使钙外排, 产生扩血管作用[5]。

多巴胺为体内合成肾上腺素的前体, 具有μ受体、α受体、和β受体的兴奋作用, 在中等剂量时以兴奋β受体为主, 能增加心肌的收缩力, 但多巴胺的α受体兴奋作用能收缩肺血管, 增加肺血管阻力, 导致右心室的后负荷增加[6]。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 在反映右心功能的相关指标方面, 组B明显优于组A和组C, 可见米力农比多巴胺更能改善右心收缩和舒张功能, 有利于纠正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右心功能的维护。在稳定循环, 维持平均动脉压方面, 米力农和多巴胺相比, 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常规用药相比, 米力农和多巴胺均能明显增加左室射血分数, 改善心力衰竭, 维持循环稳定。

参考文献

[1]叶培.关于小儿肺炎并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修订草案[J].中华儿科杂志, 1982, 23 (2) :110.

[2]Ascherman DP.Pulmonary complications of inflammatory myopa-thy[J].Curr Rheumatol Rep, 2002, 4 (5) :409-414.

[3]侯秀青.小儿肺炎合并心衰75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 2011, 51 (31) :67-68.

[4]郑慧敏, 曹桂平.60例小儿重型肺炎心功能检测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1, 8 (5) :106.

[5]Setoyama K, Ota H, Miura N, et al.Effects of milrinone on hemod-ynamics and regional blood flow in the hypoxic dog[J].Vet MedSci, 2002, 64 (6) :499-503.

肺炎心力衰竭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36例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的临床资料, 患儿中, 男孩21例, 女孩15例;患儿年龄6个月~4岁, 平均 (2.4±0.5) 岁;患儿临床均表现为长期咳嗽、咳痰等症状。

1.2 排除病例标准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1.3 方法

1.3.1诊断方法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长时间咳嗽、呼吸急促, 心率可高于160次/min, 呼吸频率常大于60次/min。颜面可见浮肿表现。除此之外, 给予血常规检查可见患儿白细胞明显升高, X线片可见肺纹理增多, 其中, 24例患儿呈肺部炎症表现。心影增大, 肺部有瘀血症状。给予超声心动图检查, 可见患儿心室及心房腔扩大。对患儿咽部及扁桃体分泌物检查, 17例患儿分泌物中含有肺炎链球菌, 15例患儿分泌物中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 5例患儿两种细菌均含有。

1.3.2治疗方法全部患儿均给予对症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①供氧。呼吸困难、紫绀患儿给予及时持续低流量吸氧, 面罩或鼻导管吸氧, 如严重缺氧, 且出现呼吸衰竭的患儿应给予呼吸机。吸氧过程中, 注意及时护理呼吸道, 氧气应给予湿化, 浓度不宜超过40%;②镇静止喘。给予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 肌肉注射鲁米那3~5 mg/kg, 肌肉注射冬眠灵、非那根合剂, 各1 mg/kg, 6 h后交替重复用药;③强心利尿。给予患儿强心利尿剂, 药物选择方案有:静脉推注饱和量为0.007~0.010 mg/kg的毒毛旋花子甙K+10%葡萄糖溶液20 ml中;静脉推注饱和量为0.03~0.04 mg/kg的西地兰+10%葡萄糖溶液20 ml中, 余量可肌肉注射;静脉滴注酚妥拉明1 mg/kg+阿拉明0.5 mg/kg, 可根据病情需要, 每6 h重复给药一次;④激素治疗。给予静脉点滴地塞米松0.3~0.5 mg/ (kg·d) , 减少炎症渗出, 解除支气管痉挛, 具有抗感染、止喘等作用;⑤控制感染。常用的药物治疗有:静脉滴注头孢曲松20~80 mg/ (kg·d) , 1次/d。有青霉素过敏或支原体肺炎或耐药性的患儿可给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10 mg/ (kg·d) , 1次/d。

1.4 判定标准

显效:患儿给予用药后24 h内表现安静, 呼吸平稳, 心率小于160次/min, 发热、紫绀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 肝脏缩小;有效:患儿用药后48 h内表现稍显安静, 呼吸及心率均有所好转, 发热、紫绀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有一定改善, 肝脏回缩;无效:用药3 d, 患儿仍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 甚至有病情加重问题的出现。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患儿经治疗后, 临床症状及肺部感染症状均得到一定改善, 其中, 显效27例, 有效4例, 无效2例, 有效率94.4%, 本组无效患儿无病情加重现象出现, 无死亡病例。全部患儿住院时间7~14 d, 平均时间 (10.1±2.1) d, 平均咳嗽消失时间 (3.1±1.1) d, 发热消失平均时间 (3.2±1.2) d, 气喘消失平均时间 (1.9±0.7) d, 肺部啰音消失平均时间 (7.4±1.5) d。

3 讨论

儿童由于呼吸道发育未完善, 免疫力差, 易受微生物等感染而导致肺炎的出现, 小儿重症肺炎由于支气管、肺泡炎症等引起通气、换气功能障碍, 易导致缺氧及毒血症等的出现, 并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3]。患儿肺部发炎时, 缺氧引起肺小动脉反射性收缩, 形成肺动脉高压, 右心负荷加重, 导致心衰的发生, 同时病原菌侵袭心肌细胞, 引起心肌炎, 也是诱发心衰的重要因素。

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在治疗上, 可采用吸氧、镇静止喘、强心利尿、激素治疗及控制感染等综合治疗方式, 以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4,5]。

本组研究通过对36例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加强临床诊断及综合治疗, 患儿临床症状得到较好的缓解, 病情均得到有效改善。可见, 小儿发生重症肺炎合并心衰, 应给予全面诊断, 及时掌握患儿临床症状, 这是给予提供治疗方案的基础。加强综合治疗干预, 提高患儿疗效, 提高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分析并总结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心衰) 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选择该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36例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的临床资料, 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 该组患儿经治疗后, 有效率94.4%, 该组无效患儿无病情加重现象出现, 无死亡病例。全部患儿平均住院时长 (10.1±2.1) d, 平均咳嗽消失时间 (3.1±1.1) d, 发热消失平均时间 (3.2±1.2) d, 气喘消失平均时间 (1.9±0.7) d, 肺部啰音消失平均时间 (7.4±1.5) d。结论 小儿发生重症肺炎合并心衰, 首先应给予全面诊断, 在此基础上, 加强综合治疗干预, 提高患儿疗效, 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临床治疗,症状表现

参考文献

[1]陈瑞珊, 乔艳秋, 王岩.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4 (34) :143-144.

[2]宋建伟.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1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 2014 (2) :180-181.

[3]杨柳, 陈文娟.小儿重症肺炎并心衰的诊断研究进展[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 (8) :1383-1385, 1462.

[4]李婉丽.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衰心衰的急救和护理 (附10例报告) [J].黑龙江医药, 2012, 25 (5) :775-777.

肺炎心力衰竭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住院部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治疗的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0例, 患者均符合WHO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入院时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咳嗽、气促、发绀等,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45%。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0例和处理组40例。对照组男性24例, 女性16例, 年龄4个月~4岁, 入组前病程为 (3.24±1.27) d;处理组男性20例, 女性20例, 年龄4个月~4岁者13例入组前病程为 (3.55±1.68) d,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入院后, 采用儿科常规处理重症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的处理方式, 让患儿半卧位, 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抗感染, 强心, 利尿等, 对原发病和诱因加以分析和处理。处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米力农注射液以0.25~05ug/ (kg·min) 静脉滴注, 每日8~24h不等, 米力农依据病情使用2~4d, 用药期间应监测心率、心律、血压。

1.3 观察指标

运用床旁心电监护仪每6小时记录患者呼吸、心率、血压等情况变化, 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改变情况, 结合实验室指标, 确定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4 指标评定治愈

12h内心衰得到纠正 (患者心率<120次/min, 呼吸困难明显减轻, 胸片示肺部充血明显减少或者消失) , 治疗3d后肺部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有效:12~24h内心衰得到纠正, 治疗7d后, 肺部主要症状和体征减轻或者消失;无效:治疗24h候心衰未得到有效纠正, 治疗7d后, 肺部的症状和体征无显著改善。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描述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2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α=0.05。

2 结果

2 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40例患者, 治愈29例, 治疗有效7例, 无效4例, 有效率为90.00%。处理组40例患者, 治愈32例, 治疗有效7例, 无效1例, 有效率为97.50%。2组患者有效率比较, 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3 讨论

小儿机体发育尚未完善, 免疫力较差, 对于病菌的抵抗力较弱, 易产生肺炎, 肺炎容易加重且产生不同的并发症, 重症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是临床上最为严重的并发症, 易导致小儿死亡, 需要得到重视。重症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心脏功能衰竭, 肺循环淤血和体循环淤血。X线、心电图等辅助检查有利于明确诊断和指导用药。

临床治疗一般采用卧床休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有正性肌力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β受体激动剂等、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等, 血管扩张剂如酚妥拉明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ARB) 等以及营养心肌和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等。米力农是非洋地黄类强心剂, 通过抑制cAMP裂解, 激活钙通道, 增加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 从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 增加心输出量。本次研究显示米力农对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有显著的心功能改善作用, 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对患者未产生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 米力农在临床上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疗效较常规治疗好, 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韩秀珍.儿心力衰竭的治疗[J].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2003, 10 (3) :182~183.

上一篇:求职面试礼节技巧下一篇:高一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