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激素与心力衰竭

2024-05-22

甲状腺激素与心力衰竭(精选十篇)

甲状腺激素与心力衰竭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收住我科的CHF患者186例, 均为纽约心脏病学会 (NYHA) 心功能分级Ⅱ-Ⅳ级的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 分为3组, 其中心功能Ⅱ级心力衰竭组58例, 男37例, 女21例;年龄39~74岁, 平均 (62.4±10.9) 岁, Ⅲ级心力衰竭组67例, 男41例, 女26例;年龄40~72岁, 平均 (59.4±11.4) 岁, Ⅳ级心力衰竭组61例, 男37例, 女24例;年龄42~75岁, 平均 (63.1±11.3) 岁。其中瓣膜性心脏病28例, 扩张型心肌病14例、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9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46例。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检测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血浆BNP测定, 为空腹状态下采静脉血1mL测定, 正常参考值大于500ng/L有诊断意义。同时, 所有患者抽取空腹静脉血5mL以放免法测定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 , 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FT4) , 促甲状腺激素 (TSH) 。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每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所有数据统计均由SPSS13.0软件包处理,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血清F T3Ⅳ级心力衰竭组均低于Ⅱ、Ⅲ级心力衰竭组 (P<0.05) , Ⅲ级心力衰竭组低于Ⅱ级心力衰竭组 (P<0.05) ;血浆BNPⅣ级心力衰竭组高于Ⅱ、Ⅲ级心力衰竭组 (P<0.05) ;Ⅲ级心力衰竭组高于Ⅱ级心力衰竭组 (P<0.05) ;FT4、TSH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P>0.05) 见表1。

3 讨论

CHF患者常伴有广泛的神经内分泌异常, 而甲状腺激素的异常已逐渐被认识。研究发现[3], 心力衰竭时常发生的FT3下降, 主要主要机制是长期缺氧、应激状态使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 而抑制5-脱碘酶的活性, 使T3向的转化减少;T3的清除率增加, 可导致血浆T3水平降低;甲状腺激素合成之后分泌至血循环中, 大部分与血浆中蛋白质结合, CHF时, 由于组织缺氧, 营养缺乏, 导致各种蛋白质合成减少, 最终均会导致FT3水平的下降。本研究发现FT3在心功能Ⅳ级组明显低于心功能Ⅱ级及Ⅲ级组 (P<0.05) , 而Ⅲ级心力衰竭组低于Ⅱ心力衰竭级组 (P<0.05) , 表明心力衰竭程度越重, FT3降低越明显, 而FT4、TSH在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P>0.05) 。因此FT3降低可以有望做为评价CHF预后不良指标[4]。

注:Ⅳ级心力衰竭组与其它两组比较*P<0.05, Ⅲ级心力衰竭组与Ⅱ级心力衰竭组比较△P<0.05

CHF时在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同时, 血浆BNP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有研究表明, 血浆BNP水平与左室舒张末压力呈正相关, 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故BNP是目前能够较好地评价心力衰竭临床状态的无创指标, 是判断心力衰竭重要的预后因素。本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血浆BNPⅣ级心力衰竭组高于Ⅱ、Ⅲ级心力衰竭组 (P<0.05) ;Ⅲ级心力衰竭组高于Ⅱ级心力衰竭组 (P<0.05) 。总之, 在CHF患者中BNP与甲状腺激素FT3相结合可能更有助于反映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 同时又有助于指导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的判断。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与血浆B型脑钠肽 (BNP) 检测水平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 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临床上已确诊为CHF的患者共186例, 分为Ⅱ级心力衰竭组58例, Ⅲ级心力衰竭组67例, Ⅳ级心力衰竭组61例, 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 、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FT4) 、促甲状腺激素 (TSH) 及血浆BNP水平。结果 血清FT3Ⅳ级心力衰竭组均低于Ⅱ、Ⅲ级心力衰竭组 (P<0.05) , Ⅲ级心力衰竭组低于Ⅱ级心力衰竭组 (P<0.05) ;血浆BNPⅣ级心力衰竭组高于Ⅱ、Ⅲ级心力衰竭组 (P<0.05) ;Ⅲ级心力衰竭组高于Ⅱ级心力衰竭组 (P<0.05) ;FT4、TSH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P>0.05) 。结论 CHF患者中联合测定血清FT3与血浆BNP水平能更好地反映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及评估预后。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甲状腺激素,B型脑钠肽

参考文献

[1]Gerdes AM, Iervasi G.Thyroid replacement therapy and heartfailure[J].Circulation, 2010, 122 (4) :385-393.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2, 30 (1) :7-23.

[3]Danzi S, Klein I.Cardiac specific effects of thyroid hormoneanalogues[J].Horm Metab Res, 2011, 43 (11) :737-742.

甲状腺激素生理作用知识点 篇2

(2)对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甲状腺激素加速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促使肝脏和肌肉摄取葡萄糖并合成糖原,同时也促使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超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促使肝脏和肌肉的糖原分解、消耗糖原作用大于促使糖原合成。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既促使体内胆固醇的合成,又促使胆固醇的分解,甲亢时大量甲状腺激素促使胆固醇分解的作用大于促合成作用,使血胆固醇降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时低水平的甲状腺激素促使胆固醇合成作用大于促分解作用,使血胆固醇水平上升。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既促使蛋白质的合成,又促使蛋白质的分解,在甲状腺激素过多时,对蛋白质的促分解作用大于促合成作用,机体表现为负氮平衡。

(3)对生长和发育的作用 甲状腺激素促使机体的生长,组织形态分化。甲状腺激素对机体生长起到允许作用,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协同,才能对骨骼发育发挥作用,临床上即使生长激素分泌正常,当甲状腺激素缺乏时,儿童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骨骺愈合减慢,骨年龄落后实际年龄。甲状腺激素对牙齿的作用与对骨骼的作用相似,甲状腺激素缺乏时,患儿表现出牙晚、牙齿不整齐、龋齿多、换牙晚等表现。临床上当家长不能对患儿甲减发生的时期提供病史时,医生可以从病人的骨年龄来粗略估计其甲减发生时的可能年龄。

甲状腺激素与心力衰竭 篇3

[关键词]TPOAb;TSH;妊娠;孕妇

甲状腺是人体颈后处呈蝴蝶形状的腺体,其功能主要分泌甲状腺素。甲状腺素能够保证每个器官及组织正常工作,妊娠期孕妇的代谢需求及激素变化可使甲状腺的功能明显改变。此外,甲状腺疾病也是孕妇的常见病,对甲状腺的有效诊断能够避免孕妇发生并发症及胎儿异常,因此,对孕妇妊娠早期甲状腺的评价十分重要。有研究显示,患有甲状腺功能紊乱孕妇中有一部分与自身免疫相关,TPOAb是自身免疫类型甲状腺病的主要抗体,TSH是垂体分泌的用来促进甲状腺机能与生长的激素。为此,本研究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60例孕周为16~24周的甲状腺紊乱孕妇及正常孕妇的TPOAb与TSH水平变化及TPOAb与TSH之间关系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接收的60例孕周为16~24周的孕妇,年龄22~35岁,平均(27.6±4.7)岁。60例孕妇纳入标准:(1)单胎孕妇;(2)无甲状腺病史以及家族史;(3)无自身免疫疾病;(4)无精神病症状;(5)孕妇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甲状腺疾病;(2)具有自身免疫疾病;(3)心、肾、肝功能异常。所有孕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孕妇空腹采集其静脉血大约3~4mL,3500r/min静置约5min后分离血清,并且置于-20℃的冰箱内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产妇血清中的TSH和TPOAb水平,仪器为:日本东曹株式会社AIA600II全自动免疫发光分析仪,试剂盒为原装配套试剂。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产妇给予左旋甲状腺素片进行治疗。记录60例孕妇血清中的促甲状腺激素(TSH)与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以及TPOAb阴性、TPOAb阳性孕妇的TSH水平,记录TPOAb阴性、TPOAb陽性孕妇的先兆流产率、先兆早产率、早产率等不良妊娠发生率。

1.3疗效指标

参考值:孕妇早孕期的TPOAb<9mU/L;TSH:0.25~4.00uIU/mL。妊娠孕妇甲状腺功能减退诊断标准:血清中TSH≥参考值的上限,妊娠孕妇亚甲状腺功能减退诊断标准:血清中TSH≥参考值的上限,甲减,低甲状腺症的诊断标准根据2012年《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断指南》为依据。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x±s)的形式来进行数据的表示,采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的比较则采用x2检验,以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60例孕妇血清TSH及TPOAb检测结果分析

60例孕妇中,TSH水平正常(0.25-4.00uIU/mL)的孕妇28例,占46.7%,TSH水平异常(<0.25或>4.00uIU/mL)的孕妇32例,占53.3%;TPOAb阳性孕妇有27例,占45.0%;TPOAb阴性孕妇有33例,占55.0%。其中TSH水平异常患者(n=32)的TPOAb阳性有22例(68.75%),TSH水平正常患者(n=28)的TPOAb阳性有5例(17.86%),TSH水平不同患者的TPOAb阳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明显(x2=15.6277,P<0.05)。

2.2不同TPOAb水平孕妇血清中TSH水平分析

根据TPOAb阳性组与阴性组孕妇血清中TSH水平得出,阳性组(27/60),阴性组(33/60),33例TPOAb阴性孕妇仅有3例TSH异常,因此,TPOAb阳性组与阴性组孕妇血清中TSH异常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TPOAb阳性组与阴性组孕妇不良妊娠的情况分析

TPOAb阳性组产妇的先兆流产率、先兆早产率、早产率等不良妊娠发生率(40.7%)明显高于TPOAb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甲状腺(thyroid)是人体中重要的腺体,属内分泌器官。在人体颈部甲软骨下方,气管的两旁。人的甲状腺似蝴蝶,如盾甲,故名。甲状腺控制制造蛋白质、使用能量的速度以及促进代谢、生长以及脑部发育。在孕妇妊娠早期发生的甲状腺激素紊乱应特别注意,因为甲状腺激素功能的紊乱严重的影响着胎儿的脑部发育,因此,探究孕妇妊娠早期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促甲状腺激素检测情况非常重要。有研究显示,孕妇甲状腺功能的紊乱在临床上无特异性症状,此外,在临床上也比较缺乏预测其并发症危险因素。因此,深度研究诊断妊娠孕妇的早期甲状腺的紊乱的血清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大量研究显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促甲状腺激素(TSH)诊断有助于早期妊娠孕妇对预后情况的评估。有研究显示,TPOAb作为甲状腺自身免疫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会影响孕妇及胎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妊娠孕妇的TPOAb水平呈阳性,会对妊娠孕妇产生不利影响。此外,通过检测妊娠孕妇的血清中TPOAb与TSH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数据显示,在TSH异常的妊娠孕妇中,TPOAb的阳性率为68.75%;对于TSH正常妊娠孕妇,TPOAb阳性率为17.86%,说明TSH异常的孕妇TPOAb阳性率与TSH正常妊娠孕妇相比,发生比较高。有研究显示,孕妇TPOAb呈阳性是造成其血清中TSH水平增高的一个重要原因,TPOAb与TSH呈正相关。有研究显示,患者TPOAb呈现阳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症必然存在。妊娠前3个月,尽管TPOAb阳性孕妇的TSH趋于正常,但是,对于TPOAb呈阴性的孕妇,其抗体已明显升高。本次实验显示,17例TSH较为正常的TPOAb阳性孕妇TSH均值(3.55uIU/mL)明显高于30例TSH正常的TPOAb阴性均值(1.23uIU/mL),证实TPOAb阳性的妊娠孕妇,TSH的水平具有升高的趋势。此外,TPOAb的存在与不良妊娠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TPOAb阳性可以使产妇导致先兆流产率、先兆早产率、早产率等不良妊娠的发生。究其原因,TPOAb阳性的产妇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较高,从而引起妊娠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可能与产妇免疫异常有关。数据显示,TPOAb阳性产妇的不良妊娠发生率高达40.7%,证实了该结果。

甲状腺激素与心力衰竭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20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08例,女100例;年龄54~82(67.8±11.7)岁。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关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描述。排除既往有甲状腺病史和凝血功能异常病史的患者,及伴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损伤和精神疾患者,所有患者近期均未服用影响甲状腺功能和凝血功能的药物。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1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53~81(67.1±11.9)岁。实验前对所有研究对象给予告知,符合知情同意原则。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1.2.1 甲状腺激素的测定:

全部研究对象均于晨起空腹时抽取静脉血3ml,置于37℃温水中30min后,离心,取上层血清于-20℃冰箱中低温保存备用。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甲状腺激素,包括促甲状腺素(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ACCESS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相应试剂盒,按照说明操作。

1.2.2 v WF的测定:

全部研究对象均于晨起空腹时抽取静脉血5ml,离心,留取上层血清,置于-80℃的低温冰箱中保存备用。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v WF的含量,采用上海蓝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TT3、TT4、FT3水平低于对照组,v W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SH、FT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COPD是临床常见的肺部多发病,老年人多见,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病程长、病情重,病死率高,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深刻的痛苦[3]。所以该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据相关学者研究显示,甲状腺激素水平和血友病因子水平在该病患者体内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我院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v WF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均降低,但TT3、TT4、FT3水平降低明显,TSH、FT4水平变化与正常人比较差异不大,同时v WF水平明显升高。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通过分泌甲状腺激素来调节人体的生长和代谢,当人体某些器官发生损伤或严重病变时,甲状腺的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即非甲状腺疾病引起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变[4]。同样,本文研究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均不同程度的下降,可能原因有:(1)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缺氧明显,导致胃肠黏膜淤血水肿,食欲差,碘摄入减少,同时,由于心功能受影响,肾脏血流减少,肾小管对碘的重吸收减少,加之利尿剂的使用,进一步加重碘丢失,造成合成甲状腺激素的碘缺乏;(2)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感染增加,炎性细胞作用的同时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和代谢;(3)由于氧缺乏和心肌损害,造成TT3的组织利用率增加,TT3的含量降低;(4)感染、应激、器官损害等多因素作用抑制了甲状腺激素的各相关因子之间的转化。

v WF是主要来源于内皮细胞的一种大分子糖蛋白,当内皮细胞损伤或功能紊乱时,就会刺激血友病因子的释放增加,含量升高,可认为内皮细胞受损的敏感指标[5]。对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由于多种有害物质刺激肺部,激发炎性反应,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v WF增加;患者氧缺乏,导致氧自由基增多,进一步加重肺损伤的同时,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促进v WF的释放。

综上所述,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其中TT3、TT4、FT3水平明显降低,TSH、FT4水平降低不明显,同时v WF水平明显升高,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摘要:目的&nbsp;探究血清甲状腺激素、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与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关系。方法&nbsp;选取该院就诊的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0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1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促甲状腺素(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vWF水平,并比较分析。结果&nbsp;观察组的TT3、TT4、FT3水平低于对照组,vW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SH、FT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sp;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甲状腺激素TT3、TT4、FT3水平明显降低,但TSH、FT4水平降低不明显,同时vWF水平明显升高。

关键词:血清甲状腺激素,血友病因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

参考文献

[1]&nbsp;Gold&nbsp;Executive&nbsp;Committee.Global&nbsp;strategy&nbsp;for&nbsp;the&nbsp;diagnosis,management,and&nbsp;prevention&nbsp;of&nbsp;chronic&nbsp;obstructive&nbsp;pulmonary&nbsp;disease(Revised2011)[OEB/OL].www.Goldcopd.com,2011-12-30/2012-03-15.

[2]&nbsp;周清,吴琦.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与血清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性分析[J].山东医药,2012,52(12):92-94.

[3]&nbsp;孙连军.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呼吸衰竭33&nbsp;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4):30.

[4]&nbsp;陈元菁,王海鹰,张庆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7):15-16.

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 篇5

一、实验材料与准备用具

同时孵化体长约15mm的同种蝌蚪,新鲜水草(如金鱼藻等),4个玻璃缸(高11cm、直径20cm) 或2000mL玻璃烧杯,捞鱼网,坐标纸(1mm×1mm),培养皿,甲状腺激素片,甲状腺抑制剂(甲硫咪唑)。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1.实验动物

5月上旬从西安市长安区常宁宫旁小溪中采集蝌蚪,放在实验室的玻璃缸中饲养,3天后选取40只大小相等、活跃度良好的蝌蚪作为实验材料备用。

2.实验方法

实验中遵循等量、对照和单因子控制的原则,运用对照实验方法,建立实验组和对照组。有空白对照(不饲喂任何药剂)、条件对照(饲喂甲状腺抑制剂,即甲硫咪唑片)和相互对照(实验组中饲不同浓度甲状腺激素片的相互对照)三种实验方法,通过比较和对照,探索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变态发育的影响。

3.实验步骤

(1)将4个玻璃缸分别编为1号、2号、3号、4号。

(2)在4个玻璃缸中分别放入2000mL提前晾晒3~4天的自来水和等量的新鲜水草,然后从备用的40只蝌蚪中随机取出10只放入每个玻璃缸中。

(3)分组处理(见表1)。

(4)向2号、3号、4号玻璃缸连续投药7天,每隔1天观察一次。观察时先用小网将蝌蚪捞出来放在培养皿中,再将培养皿放在坐标纸上,观察与测量蝌蚪的体长、尾、前肢和后肢的生长情况及变化等,并记录蝌蚪的存活情况,连续观察20~30天。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 蝌蚪体长的变化

由如下图1可知,投喂不同药物及不同浓度甲状腺激素后,各组蝌蚪体长相差较大,其中4号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组)蝌蚪体长增长最快,高于1号组(空白对照组),说明在蝌蚪发育的某时间段加入甲状腺抑制剂(甲硫咪唑),可加快蝌蚪体长的增长速度。2号组、3号组(投喂甲状腺激素)蝌蚪体长增长速度明显低于1号组,说明在蝌蚪生长发育的某时期加入甲状腺激素,抑制了蝌蚪体长的增长速度。 其中3号组(投喂较高浓度的甲状腺激素)蝌蚪的体长在实验8d后出现负增长,表明此时蝌蚪已开始出现褪尾现象。

2.蝌蚪活动能力及死亡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投药后前3天1号组和4号组蝌蚪活动能力正常,2号组、3号组蝌蚪活跃度显著提高,说明甲状腺激素提高了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但4天后,2号组、3号组蝌蚪的活跃度明显下降,并且头部形态发生变化,表明开始进行变态。由如下表2也可知,实验进行8天后,3号组中蝌蚪出现死亡现象,19天后蝌蚪大量死亡,但发育速度快,死亡蝌蚪有后肢出现,表明投喂较高浓度的甲状腺激素对蝌蚪有致死作用。4号组直到实验结束也无蝌蚪死亡。

3. 蝌蚪前后肢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如表3)表明,2号组、3号组在实验第4天时已分别有2只、3只蝌蚪出现后肢,实验第8天时3号组存活的7只蝌蚪已全部长出后肢,而1号组、4号组的蝌蚪仍未出现后肢,表明甲状腺激素有促进蝌蚪发育的作用。第14天时1号组有2只蝌蚪出现后肢,第19天时4号组有3只蝌蚪出现后肢,较1号组晚了5天,表明抑制了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后,蝌蚪的发育变慢。随着后肢的出现,蝌蚪的头部后端变窄变尖,前端变宽,两只眼变得明显而突出。3号组在实验第11天时,有1只蝌蚪尾根部变弯,1只左眼出现凹陷。

四、 讨论

一些研究表明,投喂甲状腺激素可促进蝌蚪体长的增长速度,并加快蝌蚪的变态发育。而本实验自投喂药物后,根据实验数据仅发现甲状腺激素促进蝌蚪的变态发育过程,并没有发现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体长增加有促进作用。可能是本实验使用的蝌蚪在进行实验时已生长发育到某一阶段,该阶段甲状腺激素对促进蝌蚪体长增长的作用已不明显。

实验结果还发现,投喂甲状腺抑制剂后,蝌蚪体长的增长速度较空白对照组快,但发育缓慢。从实验开始直至实验结束,该组蝌蚪无死亡现象,可能是甲状腺抑制剂阻碍了蝌蚪的变态发育,因变态过程中经历了组织和器官的重构,其中包括神经系统的重塑、四肢的生长和尾部的退化,蝌蚪需要耗费体能去完成变态过程,导致体长的增长到抑制。若变态过程受到抑制,蝌蚪体长的增长不会表现出比正常蝌蚪增长快的现象, 此时蝌蚪的抵抗力可能会较正常蝌蚪大。

甲状腺激素与心力衰竭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住院病人。重症心衰38例, 男27例, 女11例, 年龄21~79岁, 平均年龄46岁。正常对照组:60例, 均为健康体检人员, 无肝、心、肾疾患。男46例, 女14例, 年龄40~60岁, 平均47.7岁。

1.2 检测方法

T3、T4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 h-TSH应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 试剂盒由潍坊三维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提供。检测仪器为合肥众城机电有限公司生产的十探头放免仪。标本采集及操作步骤按说明书进行。正常参考值:T30.78~2.2ng/mL, T442~135ng/mL, hTSH0.3~5μIU/mL。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均数间比较行方差分析。

2 结果

重症心衰患者甲状腺激素检测结果 (表1) 。

3 讨论

重症心衰及其并发症除引起心肌损害外, 还将影响到神经内分泌系统, 造成对机体的损害和内环境的失衡, 导致T4分泌减少, 5'-脱碘酶活性降低, 使T4转化为T3减少[1], 表现为T3、T4下降;重症心衰在应急状态下, 通过单胺神经元使h-TSH分泌减少, 从而降低T3、T4水平。

通过本组病例的检测结果表明, 重症心衰患者T3、T4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并且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加重, T3、T4下降水平越明显, 经治疗随着病情的好转, T3、T4将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直至正常范围。综上所述, T3、T4水平的变化, 可作为判断重症心衰患者病情的轻重、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重要参考依据。

注:结果表明, 重症心衰T3、T4、h-TSH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1)

参考文献

甲状腺激素与心力衰竭 篇7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甲状腺激素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亦称慢性心力衰竭, 是指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和心室因长期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重, 使心肌收缩力减弱, 不能维持心排血量的临床综合征, 它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我国30~75岁城乡居民的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 以老年人居多[1]。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 它不但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而且常伴有神经内分泌异常。近年研究发现,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在慢性心力衰竭中较常见[2]。本实验为了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对1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hyronine, T3)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 (free triiodothyronine, FT3) 、甲状腺素 (thyroxine, T4) 、游离甲状腺素 (free thyroxine, FT4) 和促甲状腺激素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 , 与56例正常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 其中男性61例、女性59例, 年龄42~83岁、平均年龄62.10岁;按纽约心脏病协会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 心功能分级标准, 心功能Ⅰ级29例, 心功能Ⅱ级31例, 心功能Ⅲ级32例, 心功能Ⅳ级28例;120例患者中缺血性心肌病72例, 扩张型心肌病30例, 风湿性心脏病10例, 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病5例, 其他心肌病2例, 病毒性心肌炎1例, 因其他心血管疾病同期住院且心功能正常的56例患者, 均排除甲状腺疾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近期未服用过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5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76例患者均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安静状态下抽取静脉血5 mL, 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FT3、T3、FT4、T4和TSH水平, 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采用德国罗氏公司生产的2010型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试剂盒。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心功能Ⅲ-Ⅳ级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FT3、T3水平低于心功能Ⅰ-Ⅱ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心功能正常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心功能Ⅳ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FT3、T3水平低于心功能Ⅲ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FT4或T4降低,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心功能Ⅰ-Ⅱ级及心功能正常患者FT3、T3、FT4、T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TSH水平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a为与心功能正常者及心功能Ⅰ-Ⅱ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比较P<0.05;b为与心功能Ⅲ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比较P<0.05

3 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 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发病率有逐渐攀升的趋势,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慢性心力衰竭时, 全身性、局部性神经体液因素发生变化, 包括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脑钠肽合成增加、精氨酸加压素释放增加、内皮素水平升高等。在很多非甲状腺疾病患者中, 特别是在危重期可引起甲状腺激素的变化。1955年, Engslrom就发现这些患者血清T3降低而TSH正常, 称之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病态综合征, 亦称为低T3综合征, 其主要为T3降低, T4降低或正常, 而TSH正常。正常甲状腺性病态综合征是近年来在低T3综合征基础上提出的概念, 许多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 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与心力衰竭程度和预后有密切关系。本研究表明心功能Ⅲ-Ⅳ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FT3、T3水平较心功能Ⅰ-Ⅱ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心功能正常患者降低, 心功能Ⅳ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FT3、T3水平较心功能Ⅲ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降低, TSH正常, FT4或T4正常, 而临床上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 甲状腺激素水平随慢性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 FT3、T3的降低程度更加明显, 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正常甲状腺性病态综合征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可能原因为: (1) 慢性心力衰竭时, 机体处于应激状态, 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皮质醇等激素分泌增加, 抑制外周组织T4向T3转化, 这是正常甲状腺性病态综合征发生的关键。 (2) 慢性心衰患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均可抑制甲状腺细胞分泌T3。 (3) 慢性心衰患者甲状腺激素受体密度升高, 与T3有较高的亲和力, 导致T3水平下降。 (4) 心力衰竭时应激、组织缺氧、酸中毒、心肌损害等使T3在组织中的利用增加[3]。 (5) 慢性心力衰竭时, 患者常有胃肠道淤血, 食欲减退, 营养状态差, 使甲状腺结合球蛋白在内的各种蛋白质合成减少, 使甲状腺激素代谢障碍。 (6)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有胃肠道淤血, 食欲减退, 碘摄入、吸收差, 再加之纠正心力衰竭应用利尿剂, 尿碘排出增加, 患者缺碘明显, 影响甲状腺激素合成。

综上所述, 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关系密切, 根据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以判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可作为评价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 (12) :1076-1095.

[2]闭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 21 (5) .134-135.

甲状腺激素与心力衰竭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为CHF的住院患者96例, 年龄38~71岁, 平均61.82岁。其中, 冠心病47例, 高血压心脏病28例, 扩张型心脏病6例, 风湿性心脏病15例。所有CHF患者随机分为CHF对照组 (48例) 和CHF治疗组 (48例) ,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疾病构成上无差异。CHF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的标准[3]。另外, 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28名作为正常对照组, 年龄40~71岁, 平均60.38岁。所有入选者均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内分泌疾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疾病、急性脑血管病和严重感染或代谢紊乱的患者。

1.2 方法

CHF对照组给予地高辛、利尿剂等药物常规治疗, 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还给予氯沙坦片氢氯噻嗪口服6个月 (50mg/d) 。CHF对照组和 CHF治疗组的所有研究对象, 入选后在治疗前均行心脏彩色超声测定射血分数 (LVEF) 禁食8 h后于次日清晨空腹采肘静脉血8ml, 放免法测定甲状腺激素。试剂盒由上海江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所有研究对象均在观察住院时和6个月后心脏超声评价LVEF和TH浓度等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数据包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HF对照组和 CHF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的TH、LVEF明显降低 (P<0.01) , 且LVEF与TH水平成正相关 (r=0.51, P<0.05) 。

2.2 CHF 对照组和CHF治疗组的患者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LVEF、TH水平均有升高 (P<0.05) 。与CHF对照组比较, 治疗6个月后CHF治疗组LVEF的改善更为明显, TH升高水平更加显著 (P<0.01, 见表1) 。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进展的终末阶段, 近年来随着许多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逐年增加, CHF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CHF在病理上不但表现为心肌细胞数量的减少细胞凋亡和心室重构, 还表现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紊乱, 不能有效的对有关基因的表达进行干预, 从而出现负面的调节, 进而导致心力衰竭进入恶性循环[4]。有研究认为可能机制有[5]: (1) 机体处于应激状态, 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和皮质醇分泌增加, 抑制T4转化为T3; (2) T3清除率增加, 导致血浆T3水平下降; (3) 组织缺氧使外周T4的脱碘途径发生改变, 由5位转为5位脱碘, 导致T3生成减少等。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能够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结合, 使RAS系统及交感神经的活性降低, 减轻机体内的水钠潴留, 扩张血管, 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抑制心室重构, 从而延缓了CHF的发展[6]。

氯沙坦是ARB中的一种, 具有高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本文结果显示, 在服用氯沙坦治疗6个月后, 治疗组患者的LVEF更为改善, 血清甲状腺激素较CHF对照组升高, 提示氯沙坦还可以促使甲状腺激素的生成升高, 减轻CHF患者的心肌损害, 进一步改善CHF的心功能。

摘要: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 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素水平的影响,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CHF患者96例, 随机分为CHF对照组 (48例) 和CHF治疗组 (48例) , 并以28例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CHF对照组和CHF治疗组均给予地高辛、利尿剂、硝酸甘油等常规治疗6个月, CHF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还加服氯沙坦片 (50mg/d) 连续6个月。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治疗前后测定心脏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和甲状腺激素 (TH) 水平。结果 CHF对照组和CHF治疗组的患者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LVEF、TH水平均有升高 (P<0.05) 。与CHF对照组比较, 治疗6个月后CHF治疗组LVEF的改善更为明显, TH升高水平更加显著 (P<0.01) 。CHF对照组和CHF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的TH、LVEF明显降低 (P<0.01) , 且LVEF与TH水平成正相关 (r=0.51, P<0.05) 。结论 氯沙坦可以进一步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 这种作用可能通过改善TH水平, 从而改善其预后。

关键词:心力衰竭, 充血性,甲状腺激素,氯沙坦

参考文献

[1]姚静.心衰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 2012, 10 (2) :232-233.

[2]Mc-Murray JJ.Consesus to emphasis:the overwhelming evidence which makes blockade of the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the cornerstone of therapy for systolic heart failure[J].Eur J Heart Fail, 2011, 13 (9) :929-936.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 (12) :1076-1095.

[4]Silva-Tinoco R, Castillo-Martinez L, Orea-Tejeda A, et al.De-veloping thyroid disorders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factors in pa-tient with stable chronic heart failure[J].Int J Cardiol, 2011, 147 (2) :e24-e25.

[5]阎志虹, 王强.心衰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J].中国医药杂志, 2004, 1 (1) :33-34.

甲状腺激素与心力衰竭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8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60岁,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24例, 女20例;年龄60~85岁, 平均 (65±10) 岁;病程3个月至5年, 平均 (1.2±0.4) 年。研究组患者中, 男27例, 女17例;年龄60~84岁, 平均 (65±12) 岁;病程4个月至3年, 平均 (1.4±0.4) 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无相关药物使用禁忌证; (2) 3个月内未接受过相关治疗; (3) 谨遵医嘱, 依从性较高, 积极配合; (4) 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5) 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 恶性肿瘤; (2) 参加其他研究项目; (3) 精神障碍、妊娠或哺乳期。

1.3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主要包括消炎、祛痰、平喘、吸氧及抗感染等, 同时给予尼可刹米 (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2020962) , 将1.875 g尼可刹米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 1次/d, 连用5 d[4]。研究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 采用纳洛酮 (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5758) 进行治疗, 将1.6 mg纳洛酮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 1次/d, 连用5 d。

1.4观察指标于治疗前 (入院第1天) 、治疗后 (住院最后1 d) , 分别抽取两组患者肘静脉血3 ml送检, 均于早晨空腹安静状况下采血。采用放射免疫法, 即放射性核素标记待检测物质, 通过仪器对放射性物质的接收来对待测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 抗体试剂盒由北京401所提供, 严格按说明书操作测定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5,6], 包括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 、甲状腺素 (T4) 、血清促甲状腺素 (TSH)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 、游离甲状腺素 (FT4) 。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T3、T4、TSH、FT3、FT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的T3、T4、FT3、FT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但两组患者的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 (或) 换气功能严重障碍, 不能进行有效气体交换, 导致缺氧伴 (或不伴) 二氧化碳潴留, 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7,8]。临床多采用早期吸氧、抗感染、止咳祛痰等对症治疗, 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但是, 近年来不断有报道称, 适当给予呼吸衰竭患者镇静药物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且其水平与甲状腺激素有关[9,10,11]。

纳洛酮确实能够提高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作为一种临床常用镇静药物, 纳洛酮也是一种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 其脂溶性强, 易通过机体血脑屏障, 从而迅速完全纠正或部分纠正中枢抑制效应, 进而缓解呼吸状态, 且不会引起呼吸抑制, 未见生理或精神耐药性。因此, 纳洛酮能有效缓解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抑制, 改善其呼吸衰竭状态。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可反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 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可用于AECOPD患者病情的评估。并且, 张艳芳等[12]、熊汉忠和翁光明[13]也相继指出:纳洛酮对呼吸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T3、T4、FT3、FT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与王志勇等[14]的研究结果相似。提示纳洛酮通过提高呼吸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 进而改善其甲状腺功能, 再通过解除患者中枢神经对呼吸的抑制作用, 从而兴奋呼吸, 提高血氧浓度, 改善机体缺氧状况, 最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但是, 本研究属于横断面实验, 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对某一定范围内的人群, 以个人为单位而开展的局限性研究, 故尚需日后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进行验证。

甲状腺激素与心力衰竭 篇10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甲状腺激素

【中图分类号】R6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072-01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yroid hormone and long term in the hospital schizophrenics.Method:80 schizophrenics inpatientswere divided into livinglong schizophrenics (research group) and non livinglong schizophrenics (controlgroup). Serum thyroid hormone levelswere tested in both groups. And correlation of the hormone levelswith related factorswere studied.Result:TSH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research group than that in controls. Therewere correlations between each thyroid hormone and some factors, TSH leveland illnessduration, hostility and suspicion.Conclusion:It is indicated thatdeteriorated symptoms of schizophrenicsmightbe related to thyroid hormone levels.

【Key words】Schizophrenia; Thyroid hormone

神經内分泌试验在精神科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着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功能性紊乱,对于一些长期住院患者,血清甲状腺水平如何?为此我们进行了对照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7月至2010年7月连续5年在我院住院的患者40例;均符合CCMD-3有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无脑躯体器质性病变、双相情感障碍和其它精神疾病。入组两周前,未服用影响甲状腺功能药物。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6.25±9.21)岁。以本院住院的病程少于5年的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平均年龄(43.46±14.34岁。两组的性别及年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全部患者于清晨6时抽取肘静脉血5ml,离心取出血清,置于-70℃冰箱内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3、T4及TSH,甲状腺激素的正常水平为T31.21~2. 66mmol/L,T467~163nmol/L,TSH0. 6~4.5IU/ml。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资料的差异。

2结果

2.1两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见表1。

表1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x±s)

注:两组比较*P<0.05

2.2不同性别之间血清T3、T4、TSH水平在男女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 05)。

3讨论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回归社会,长期以医院为家,与外界接触少,社会功能减退,大部分病人以阴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研究认为患者可能存在颞叶功能减退,血流量降低,葡萄糖代谢及氧耗量降低,也有中枢神经递质和受体功能不足,自由基参与病理过程[1]。也有研究认为,TSH升高反馈增加多巴胺与受体结合[2]。而TSH降低可致多巴胺与受体结合率降低,再加上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多巴胺不足,从而使阴性症状更明显。本研究认为,TSH水平降低与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缺乏活动有关。T3、T4水平在与非长期住院患者对比中无明显差异,认为患者本身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正常,基本能恢复在正常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业光,田爽,许建华,等.首发精神分裂症血流对照[J].临床医学杂志, 2002, 12: 348.

上一篇:月亮不孤单下一篇:劳务报酬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