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力衰竭

2024-05-04

冠心病心力衰竭(精选十篇)

冠心病心力衰竭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随机选取了150例患有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年龄范围在45-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岁;男性患者89例,女性患者61人;按照心功能的分级标准对150例患者进行分级判定,其中Ⅱ级患者96例,Ⅲ级患者39例,Ⅳ级患者15例;全部患者在入院后经过了病史调查、心电图以及心脏超声等检查后,确诊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同时证实150例患者当中并无高血压、心室肥厚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的合并症患者;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及对照组各7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以及心功能级别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首先对两组患者进行吸氧、利尿、强心、解痉以及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措施,然后按照组别不同进行分别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曲美他嗪片进行治疗,每日3次,每次20mg;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内容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每日1剂。6d为一个疗程,对两组患者连续进行10个疗程的治疗。

1.3 中药汤剂组成(单位为g)

红花6、制附子9(入药前先煎)、桂枝10、川芎10、桃仁10、白芍10、枳壳10、炙甘草10、当归15、干姜15、茯苓15、黄芪30。如果患者水肿的症状比较严重,可以适当加入防己、泽泻、五加皮等;咳喘严重的患者可以加入桔梗、五味子、白果等;心悸严重的患者可加入远志、麦冬、柏子仁等;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同时还伴有心绞痛的患者可加入瓜蒌、薤白等。成药后每日1剂,熬制时可分为2次,早晚2次进行口服[1]。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者体征状况良好,心功能恢复正常或改善2级以上;改善: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善,患者体征有效恢复,心功能改善1-2级;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进行分别治疗后进行比较

研究组75例患者显效25例,好转4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75例患者显效16例,有效33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为65%。通过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研究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两组患者的左室收缩、舒张的末期内径以及射血分数进行比较

经过临床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左室收缩与舒张的末期内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小,射血分数较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注: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冠心病指的是通过动脉粥样硬化等一些原因形成的冠状动脉狭窄,造成了冠脉供血的不足,进而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碍或者器质性的病变,因此冠心病又被成为缺血性心脏病,发病人群多为老年人。随着近几年来人口呈现出来的老龄化趋势,冠心病的发病几率也在逐年上升。慢性心力衰竭作为冠心病发展的最终阶段,在心肌功能方面将会造成严重的运行障碍,如果治疗不当,很容易造成较高的致死与致残几率。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表现为胸闷胸痛、脘腹肿胀、心悸气喘、肢体发生水肿以及口唇呈现紫色等,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清楚,但是一般情况下认为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内分泌功能紊乱以及年龄增长等因素相关。

本次研究采用的西医药物为盐酸曲美他嗪,属于新型的口服代谢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对于肾上腺素以及血管紧张素有良好的对抗作用,能够降低血管内阻力,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另外,曲美他嗪通过抑制线粒体内部的酶活性运动,以此来降低心肌耗氧量,进而改善心肌氧的供给平衡。再通过代谢的功能机制,使由心肌缺血引发的细胞内算中毒情况减弱,减轻心肌灌注引起的损伤,该药物目前主要应用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

在中医学的理论当中,冠心病被归纳为“胸痹心痛”的范畴内,为心、肺、脾、肾等脏腑虚弱所导致的疾病,尤其以心气虚、心阳衰的几率最大。气虚阳衰可以导致气血瘀滞、水湿内停,一般的临床表现症状为胸背疼痛、气短乏力等,一般会针对性选择温阳化饮以及活血行气等治疗方法。

另外,中医的脏腑理论当中认为,心属火,肾属水,心阳至肾,可以温阳肾功能;肾脉于心,可以滋润心功能,达到水火共济的效果,进而维护人体日常的生理活动。在本次研究当中使用的中医药方当中,制附子可进补心阳与肾阳,达到回阳救逆、温肾助阳的效果,干姜能够去除体内寒症,使血管脉络畅通,这两种药剂合用,能够加强对身体的进补效果,温润脏腑;在现代的医学研究中发现,黄芪的提取物当中含有多糖类、皂苷类,以及多种氨基酸与微量元素,患者服用后能够增加身体机能的免疫能力,起到降血压的作用,并能够提高人体的耐缺氧能力;桂枝能够扩张血管,调节身体局部微循环;川芎能够祛风止痛,活化血运;桃仁以及红花配合使用,能够增加活血化瘀的功效;当归是活血补血的中医良药,经过现在科技工序对当归进行提取,发现提取物富有抗缺氧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茯苓能够滋润脾脏,强化祛痰清肺的效果;白芍与赤芍相配使用,能够清除体内过多的水气,散除淤血;枳壳利于身体呼吸通畅,理顺呼吸系统;炙甘草能够起到提高身体机能、缓解胸痛胸闷的作用。这些中药联合使用,能够补充体质、滋润脏腑,起到健脾宁心的作用。因此可见,利用中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不仅疗效显著,还能够调节因此类疾病引发的神经功能紊乱的情况[2]。

本次研究结果充分显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遏制病情的发展,增强患者人体机能,加强对病情发展的抵抗能力,有极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与分析。方法 将150例患有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75例患者采用西医中常规性抗心力衰竭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7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基础上结合中医进行配合治疗。两组均将6d分为1个疗程,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通过10个疗程的系统治疗,研究组75例患者显效25例,好转4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75例患者显效16例,有效33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为65%。对两组患者之间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应用价值更高。

关键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1]张大程,毛利荣.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型8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6):866-867.

冠心病心力衰竭 篇2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冠心病 心力衰竭 疗效

近年来,由于冠心病诊断方法进步、治疗条件改善、生存率提高,心力衰竭发病率在冠心病患者逐渐增高。在以往10年中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的13个多中心CHF治疗涉及的20000多例患者以冠心病为病因者接近70%[1]。心力衰竭死亡病因主要为泵衰竭59%,其次为心律失常13%、猝死13%。故此,冠心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受到众多学者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采用复方丹参滴丸口服辅助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7月~2012年5月收治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且具有典型心衰临床表现如呼吸困难、水肿等,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肌梗死、血液病、妊娠等患者,心衰级别均为1~3级。观察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齡49~87岁,平均67.5±12.7岁;冠心病病程3~27年,平均12.4±6.3年;心衰分级2级48例,3级12例。对照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51~85岁,平均66.3±12.2岁;冠心病病程5~23年,平均11.8±5.7年;心衰分级2级45例,3级15例。两组从年龄、性别、病程、心衰程度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纠正心律失常、利尿、强心等,注意调整电解质平衡,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口服,10粒/次,3次/日。两组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治疗效果。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甚至消失,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或达到1级;②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③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不明显,心功能无明显改善或死亡。

统计学处理: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进行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临床疗效:治疗2周后,观察组显效37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35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8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19.635,P<0.01)。见表1。

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有所改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讨 论

冠心病心力衰竭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的100例冠心病心衰和100例瓣膜病心衰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是冠心病心衰患者,共有男性56例,女性44例,最小60岁,最大75岁;对照组是瓣膜病心衰患者,共有男性58例,女性42例,最小62岁,最大77岁。两组心理衰竭患者的入选标准为诶:①诊断出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三尖瓣关闭不全、冠心病以及缺血性心肌病等疾病中的任何一种;②经过多普勒检查发现,左室射血分数低于45%。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接受了药物治疗,持续进行了三年,然后对这些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都接受三年治疗,对其治疗情况和治疗前后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患者的情况分成以下几个等级。显效: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等级超过Ⅱ级;有效: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超过Ⅰ级;无效:患者的心功能无显著改善,或者更加严重。主要的评价指标是患者的5分钟步行距离、收缩压(SBP)、舒张压(DBP)。

1.4 统计学处理

我们将获得的患者的临床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和处理,使用了χ2检验,均数±标准差来进行计算,当p<0.05,说明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回访表明,实验组患者不完全康复率要比对照组低,死亡率要比对照组高,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具体见表一。

2.2 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对比

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具有差异性,观察的改善情况要比对照组优秀,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见表2)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有许多归转后,变成慢性心衰患者,会出现疲劳乏力、液体潴留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慢性心衰会让患者的心肌受到损伤,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对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患者的死亡[3]。此次研究中,慢性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和恶性肿瘤患者的死亡率比较接近。冠心病心衰患者死亡率比较高,而且不完全恢复率和治疗效果均没有瓣膜病心衰患者优秀。

根据研究显示[4],冠心病心衰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发病率要比瓣膜病心衰患者高,糖尿病会让患者的心肌收缩能力衰退,导致患者的慢性心衰症状恶化。而且糖尿病会让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下降,导致其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症状的发生率提升,死亡率也会提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心肌重构以及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活化是治疗的重要方向。我们为患者可提供的治疗药物比较多,常用药有β受体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根据其他的研究表明,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使用后,患者的心肌重构组织,病情均有所好转,而且随着剂量的增加,其改善程度有所提升。

根据本文探讨分析,我们了解到冠心病心衰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没有瓣膜病心衰患者优秀,我们在以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考虑增加冠心病心衰患者使用的药物剂量,这样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效果,让患者的治疗更加有效,特别是远期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几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此次研究对临床用药治疗和疗效改进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以后应该进行更多的相关研究,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

参考文献

[1]蒋金全,陈雷冥,倪琦等.冠心病心力衰竭与风心病心力衰竭的远期预后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6):1132-1134.

[2]李大锋,赵金龙,管益国等.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原发病与中医证型特点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36-137.

[3]代子玄,于胜波,崔红营等.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2,16(5):365-368.

冠心病心力衰竭 篇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06-02

[摘要]目的:研究氟伐他汀对冠心病(CHD)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84例CHD并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用药(对照)组(地高辛、氢氯噻嗪硝酸异山梨酯)42例,常规用药加氟伐他汀(联用)组42例,并附正常人组40例。NO测定Greiss法,放射性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中CGRP和ET的水平结果:CHD并CHF患者中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1),ET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治疗后均显著改善(P<001),且以常规用药加氟伐他汀组改善更为显著,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P<0.05。结论:常规用药加氟伐他汀能显著改善CHD合并CHF患者的NO、CGRP和ET的代谢失衡。

[关键词]氟伐他汀;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一氧化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内皮素

血管内皮细胞(VCE)损伤是冠心病(CHD)的始动环节,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神经代谢失衡更为明显。最具代表性的内源性舒张因子是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也具有很强的扩张血管和细胞保护作用,参与机体损伤中的自稳态调节[1],内皮素(ET)是近几年发现的血管活性肽,为目前发现的较强的缩血管物质。本组观察氟伐他汀对CHD合并CHF患者VEC的保护功能。

1对象方法

1.1病例选择:84例CHD合并CHF,均为住院患者,心功能为Ⅱ-Ⅳ级,CHF病程为3-10年,平均(6.1±1.3)年,男235例,女32例,年龄42~57岁,平均(165.5±5.3),均符合WHO诊断标准。1年内发现的急性心肌梗死排除本研究范围。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常规用药对照组和常规用药加氟伐他汀组,两组间年龄、性别、心功能和病程无显著性差异。正常人组为本院健康体检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39~76岁,平均(60.5±5.9)岁。

1.2方法:患者于入院次晨,正常人组于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7ml,分别以2ml(测NO)、3ml(测CGRP)、2ml(测ET)注入10%EDTA-2Na3oul,抑肽酶40ml三试管中,4℃保存,待同批测定。NO测定用Greiss,Greiss重氮反应在酸性环境下,测定NO的代谢产物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浓度而间接测体内NO水平。CGRT、ET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试剂盒购自解放军总医院东亚免疫研究所)。常规用药组给地高辛片0.125~0.25mg,qd,硝酸异山梨醇酯片10mg,tid;氢氯噻嗪片12.5~25mg,qd。联用组除常规用药外,加用氟伐他汀10mg,1次/日,4周后再取次血复查上述指标。

1.3统计方法:参数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两组以上之间比较用方差分析,P<0.05。为具有显著意义。

2结果

结果见表1。表1表明CHD合并CHF者血浆NO和CGRP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ET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NO、CGRP和ET均明显改善(P<0.05),联用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联用组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VEC损伤是冠心病的始动环节,VEC损伤后所发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尤其是缩血管和舒血管物质失衡是CHD进展的重要因素。心力衰竭患者由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而存在血管舒张功能受損,使基础血管张力升高,这与体内血浆内皮素(ET)升高有关[2]。研究表明,具有收缩血管功能的ET和舒张血管功能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维持正常的血管张力有重要的作用[3]。NO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一种酶催化的生物活性物质,其前体是L-精氨酸,具有强有力的扩张血管作用,并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是机体内重要的信息分子和效应分子。CGRP是第一个通过分子遗传学方法发现,并在机体得到证实的多肽物质,是调节心血管活动的重要神经递质。CGRP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舒血管物质,通过调节局部血管张力维持全身循环的稳定,对ET起着拮抗作用,二者对维持正常的血管张力有着重要的作用[4]。CGRP对缺血心肌的内皮细胞具有保护功能,并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有人发现,CHD或CHF时,血浆和CGRP水平降低,心功能越差,CGRP水平就越低,推测低CGRP水平致心缩下降是心衰发生机理之一,用CGRP治疗难治性CHF取得了满意疗效。目前认为CGRP的舒张血管作用是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受体,通过环磷酸腺苷途径增强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上调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产生一氧化氮而发挥扩张血管的作用[5-6]。由于血管张力是血管收缩因子和舒张因子作用的结果,因此通过降低已增高的基础血管张力,使基础血管收缩力和舒张力之间的不平衡得到纠正是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的方法。本文结果也显示CHD合并CHF时血浆CGRP水平显著降低。ET是内皮细胞分泌的21肽血管活性物质,具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并抑制心功能,加速CHF发展。CGRP和ET在体内对心脏和血流动力学产生相反和相互拮抗效应。

冠心病心力衰竭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24例, 作为曲美他嗪治疗组, 其中男78例, 女46例;年龄40~80岁, 平均年龄 (62.6±7.8) 岁。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扫描或超声心电图检查确诊。按美国纽约心脏协会 (NYHA) 心功能分级标准, 所有患者心功能为Ⅱ~Ⅳ级。排除标准:近6个月内曾行手术或介入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甲亢性心脏病、低钾血症。在同期住院患者中, 按照配对原则选取78例患者作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ACEI、钙拮抗剂、硝酸酯类、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 加用曲美他嗪20mg, 3次/d, 疗程4个月。

1.3 疗效判定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心脏超声检查, 测定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 和左室射血分数 (LVEF) 。临床疗效标准为[3,4]:心功能恢复为Ⅰ级, 或改善Ⅱ级为显效;心功能改善Ⅰ级为有效;心功能无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录入SPSS12.0, 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由表1可见, 对照组患者显效25 (32.1%) 例, 有效41 (52.6%) 例, 有效率84.6%, 治疗组患者显效56 (45.2%) 例, 有效62 (50%) 例, 有效率95.2%,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比较

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由表2可见,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LVEDD、LVESD及LVEF均明显优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心率、血压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患者LVEDD、LVESD、LVEF、心率及血压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冠心病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时心肌收缩力与顺应性降低, 产生不协调性收缩, 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负荷增加, 产生心力衰竭症状与体征。冠心病引起心力衰竭时临床治疗原则为强心、利尿、扩张血管, 常用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ACEI、硝酸酯类、利尿剂、阿司匹林与洋地黄类等, 这些药物能改变血流动力学, 扩张侧支循环, 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 增强心室舒张与收缩功能, 降低心肌耗氧量, 减少外周阻力[5], 只能减轻而无法彻底完全改善心力衰竭症状。近年来研究表明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能有效减轻心肌缺血症状[6]。曲美他嗪选择性抑制线粒体长链, 而减少脂肪酸β氧化[7], 增加脂肪酸葡萄糖氧化, 改善心脏代谢功能, 缓解心力衰竭症状。陈军等[8]研究发现曲美他嗪能改善老年冠心病伴左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舒张功能, 而不改变心率与血压乘积, 其机制是直接干预心肌代谢。

冠心病心力衰竭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我科心功能在Ⅱ级以下的住院患者3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80例, 男95例, 女85例, 年龄54岁~82岁, 平均年龄 (68±10.13) 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74例, Ⅲ级84例, Ⅳ级22例;心功能LVEF值 (36±8) %.对照组180例, 男93例, 女87例, 年龄55岁~81岁, 平均年龄 (67.2±9.47) 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75例, Ⅲ级82例, Ⅳ级23例;心功能LVEF值 (35±9) %.2组年龄、性别、心力衰竭级别的分布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研究组报告中诊断标准拟定, 心功能分级按NYHA制订的标准拟定。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参麦注射液 (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每瓶50 m L, 原液含人参、麦冬生药各5 g) 50 m L+5%葡萄糖注射液100 m L静脉滴注, 每日1次, 15 d为1个疗程;对照组:丹参注射液20 m L+5%葡萄糖液100 m L静脉滴注, 每日1次, 15 d为1个疗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 (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洋地黄类、利尿剂等药物) , 治疗期间均不使用其他扩张冠脉药物。同时记录治疗前、治疗期间及治疗后的主要症状、体征, 并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功能进步2级或2级以上和 (或)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 (飞利浦IU22智能彩超) EF值上升≥10;有效:心功能进步1级和 (或) EF值上升≥5;无效:心功能无改变和 (或) EF值无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定性指标采用χ2检验, 定量指标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治疗后2组心功能情况见表1.

2.2 2组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LVEF值比较见表2.

注:t、P为各组配对t检验值, t1、P1为2组比较的t检验值。

2.3 2组总有效率比较见表3.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副作用:治疗组无明显副作用, 对照组10例出现皮疹、皮肤瘙痒, 6例因症状严重而终止治疗。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器质性心脏病功能严重下降, 难以逆复的一种疾病状态。主要表现为心脏重塑、心室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和 (或) 舒张功能异常, 导致组织灌注不足, 而继发钠水潴留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增加心肌收缩力, 减轻钠水潴留是治疗心力衰竭, 改善临床症状的关键所在。参麦注射液为红参、麦冬提取物的混合物, 红参中的人参皂甙具有非洋地黄正性肌力作用, 能加强心肌收缩力, 减少心脏负荷, 增加心排血量, 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1];麦冬则可稳定心肌细胞膜, 明显提高心肌细胞耐缺氧能力, 同时还可以扩张外周血管[2];人参、麦冬还具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并可减少洋地黄用量[3], 避免发生洋地黄中毒。故参麦注射液具有益气固脱, 养阴通脉之功效, 可以起到标本同治的效果。本组患者通过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 减轻了心脏前后负荷,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 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6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0例、对照组180例。治疗组采用参麦注射液50 mL+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 每日1次, 15 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20 mL+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 每日1次, 15 d为1疗程。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 2组症状均明显缓解, 治疗组疗效更显著 (P<0.05) , 且不良反应较少。结论 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吴红金, 鲁燕鸣, 张琦, 等.参麦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神经肽γ、内皮素和心钠素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 19 (11) :653.

[2]易进海.麦冬研究进展[J].华西医药杂志, 1993, 8 (1) :32-38.

冠心病心力衰竭 篇7

关键词:冠心病,心力衰竭,左卡尼汀,临床疗效

左卡尼汀作为氨基酸衍生物, 主要作用于脂肪酸氧化以及其他代谢途径[1], 可促进糖氧化, 减少缺血对心肌的毒性作用, 改善心脏舒缩功能。有报道称, 内源性左卡尼汀含量不足时, 可能导致心肌细胞功能紊乱、不同程度的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 适当补充外源性左卡尼汀, 能够有效调节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2]。2010年1月—2012年1月, 我院诊治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6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 同时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 均符合WHO相关诊断标准, 确诊为冠心病心力衰竭。对照组男13例, 女17例, 年龄56.6岁~82.5岁;观察组男14例, 女16例, 年龄57.7岁~83.1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3]

具有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症状纽约心脏学会 (NYHA) 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心脏超声检查显示,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低于正常值, 左心室扩大, 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治疗方法

给予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常规治疗, 疗程为2周。

1.3.2 观察组治疗方法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 每天剂量为3.0 g, 溶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静滴, 每天1次, 疗程为2周。

1.4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 、LVEF (E/A) 等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同时, 注意用药期间2组的不良反应。

1.5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4]

(1) 显效:疗效达到完全缓解标准, 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 (2) 有效:疗效达到部分缓解标准, 心功能提高1级以上; (3) 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变化, 甚至加重, 心功能提高不足1级。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30例对照组患者中, 14例显效, 12例有效, 4例无效;30例观察组患者中, 16例显效, 13例有效, 1例无效。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见表1。

2.2 2组心功能参数变化

与治疗前相比, 2组治疗后各项心功能参数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

注:t、P为2组组内比较检验值, t1、P1为2组治疗后比较检验值。

3 讨论

冠心病最终会发展为心力衰竭, 近年来,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增加, 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其病死率也相应增加。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缺血时, 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 并且在出现临床症状或者心电图出现异常前, 其舒张功能已经出现障碍。心力衰竭、心肌缺血或者心肌损伤情况下, 心肌细胞内的肉毒碱会释放入血, 心肌肉毒碱水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心肌合成三磷酸腺苷 (ATP) 减少, 心肌内ATP浓度下降, 则导致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

左卡尼汀通过补充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 减轻缺血缺氧导致的坏死、纤维化程度, 对受损心肌细胞发挥修复功效[5]。本研究中,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 (P<0.05) , 与治疗前相比, 治疗后各项心功能参数均得到了明显改善。证明左卡尼汀可明显改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 提高LVEF和E/A比值, 缩小舒张末期左室内径, 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改善心功能指标,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王健, 康美尼, 王慧珍, 等.左卡尼汀对8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及心功能的影响[J].临床荟萃, 2009, 24 (2) :151-152.

[2]赵习玲, 盂立军, 王文英.左卡尼汀的临床应用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8, 16 (10) :75-76.

[3]王玲玲.左卡尼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19 (4) :580-581.

[4]冷文俊.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及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 2011, 4 (5) :43-44.

冠心病心力衰竭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12 月至2014 年12 月本中心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20 例,其中男43 例,女77 例,年龄50~80 岁,平均(66.52±8.83)岁,均符合2002 年WHO关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4]。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标准分为轻度组65 例,重度组55 例,另选取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功能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2 例,女18 例,年龄52~78 岁,平均(64.83±8.1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详细记录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NYHA心功能标准进行分级:轻度(心功能Ⅰ~Ⅱ级)65 例,重度(心功能Ⅲ~Ⅳ级) 55 例。检测对照组、轻度组和重度组对象的血脂水平,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平均2年),记录患者死亡率。对照组治疗方法:去除不良生活习惯,补充维生素E预防动脉硬化,口服他汀类药物预防高血脂和血管内病变;轻度患者治疗方法:在冠心病治疗基础上给予利尿剂,若未出现水肿则给予β受体阻滞剂,若出现心绞痛则应给予硝酸甘油片进行治疗;重度患者治疗方法:在轻度治疗的基础上,全面考虑心力衰竭的病因,同时加服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还可适当地应用正性肌力药,但不可连续使用。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血脂水平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对象治疗前血脂水平比较

重度组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低于轻度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mmol/L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轻度组比较,P<0.05。

2.2 预后情况分析

根据12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访2年的结果分为存活组93 例,死亡组27 例。经分析发现,患者年龄、TG和HDL-C水平是影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见表2。

2.3 血脂水平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患者死亡率与TG、HDL-C水平呈负相关(γTG=-0.387,γHDL-C=-0.265,P<0.01);与TC和LDL-C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γ年龄=0.371,P<0.01)。

*与死亡组比较,P<0.05。

3 讨论

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患者的发病基础,脂质代谢异常使动脉内粥样脂质物质堆积,随着脂质物质堆积的增多使血管供血不足,导致心脏缺血,随着临床发展将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后果[5]。李晓茹[6]等利用奥林帕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00例回族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检测发现,冠心病患者血浆TG、TC和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血脂是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之一。而目前研究中关于血脂代谢异常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报道相对较少。

本研究通过对120 例冠心病患者TC、TG、HDL-C和LDL-C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研究发现,重度组患者TG、TC和HDL-C水平均低于轻度组和对照组(P<0.05)。说明患者的心力衰竭程度越重,其TG、TC和HDL-C水平越低。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重度心力衰竭时患者心肌受损,心功能下降,引起患者中心静脉压升高,胃肠道淤血,从而导致脂质摄入、合成和吸收减少[7]。

本研究对12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访2年发现,存活93例,死亡27例。对各血脂成分水平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TG、HDL-C水平是影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死亡率随着TG和HDL-C水平降低而升高。其原因可能是TG和HDL-C水平下降时,合成性激素、皮质激素和细胞膜等能力相应下降,从而导致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并加速患者器官功能衰竭[8]。为进一步研究血脂水平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的相关性,对其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发现,患者死亡率与TG、HDL-C水平呈负相关(γTG=-0.387,γHDL-C=-0.265 , P<0.01) 。可见,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脂水平与死亡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应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强化调脂。

参考文献

[1]李晓峰,张玉梅.法舒地尔治疗冠心病并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2,11(2):129-130.

[2]赖天寿,丘仲柳,谭柏松,等.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cTn I和血脂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1):49-51.

[3]孙敏,高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脂检测在冠心病预测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7):3010-3011.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7-23.

[5]金培印.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预后同血脂水平相关性探讨[J].中外医疗,2014,33(3):192-193.

[6]李晓茹,张彩霞,方萍.回族冠心病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水平相关性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7):1251-1252.

[7]毕树英.血脂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3,6(4):84.

冠心病心力衰竭 篇9

资料与方法

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龄60±7岁,心功能Ⅱ~Ⅲ级40例,心功能Ⅳ级20例,窦性心动过速25例,房性期前收缩10例,室性期前收缩10例,心房颤动15例。治疗组60例,平均年龄60±8岁,心功能Ⅱ~Ⅲ级41例,心功能Ⅳ级19例,窦性心动过速21例、房性期前收缩20例、室性期前收缩10例、心房颤动9例,两组性别、病程、血压、血糖、血脂、左室射血分数(LVEF)≤45%等方面均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常规给于吸氧、平喘、祛痰、血管扩张剂的应用、抗感染、营养心肌、利尿、β-受体阻滞剂及强心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步长稳心颗粒9.0g/次,3次/日口服,疗程7~14天,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心力衰竭明显好转、心律失常纠正。②有效:心功能改善、心律失常好转。③无效:心功能及心律失常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均根据心电图、LVEF等指标判定。

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比较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与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2.097、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无不良反应,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对照组 60 10 30 20

治疗组 60 15 35 10

讨论

肺心病常有右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常合并有各种心律失常。其中神经激素系统的变化具有一定的作用,如心搏量的降低或低血压通过动脉压力感受器引起的减压反射激活交感神经-肾上腺素系统,使肾上腺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可产生一系列变化,如心率增快,在一定限度内心肌收缩力相应增加;心肌β受体兴奋,心肌收缩力增强等,上述改变可部分代偿心力衰竭血液动力学异常,但交感神经张力持续及过度增高可引起β受体下调,使β受体介导的腺苷酸化酶活性降低,并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心肌重构是心力衰竭发展的重要机制,在心脏损伤或血液动力学应激反应时,心肌及其间质为适应增加的心脏负荷,细胞结构、功能、数量以及遗传表型等方面发生了适应性增生性的变化,心脏重构包括结构重构和电重構,其中电重构主要包括离子通道的改变/缝隙连接分布的改变和连接蛋白分布的不均一致,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神经、内分泌的激活、炎性介质反应性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在心肌重构中起重要作用,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心力衰竭治疗的新模式-神经内分泌综合调控模式。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可延缓心肌重构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步长稳心颗粒是中国第一个具有离子通道研究证据的抗心律失常的中成药,是调节多种离子通道,广谱抗心律失常药。近3年来,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肺心病心功能不全合并心律失常取得良好疗效,缓解患者心悸、多汗、紫绀等症状,心、肺功能得以改善,使得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减少了西药抗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其主要成分党参、黄精、三七、甘松、琥珀。是根据中医补气,健脾,活血化瘀理论制成复方制剂。党参属补气药,具有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补中益气,补肺生津的功能;甘松有理气解郁、宁心安神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甘松还具有抑制和延长动作电位作用,阻断折返激动,从而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2];三七具有抗凝作用,能使全血黏稠度下降,增加冠脉血液含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减心输出量,并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3];黄精含有毛地黄糖等多种化合物,具有耐缺氧,增加代谢,强心,改善微循环,降低儿茶酚胺的兴奋性,从而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所以肺心病患者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稳心颗粒尤其适用,它可明显减少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对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延长生存期具有一定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可长期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597。

2 王中,陈辉.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56例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1:33.

3 黎素军,赵献明,曾波,许春平,黄岳.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疗效观察.山东医药,2009,49(48):96.

冠心病心力衰竭 篇10

1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选择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Ⅱ、Ⅲ级 (NYHA心功能分级) 患者, 且无下列禁忌证: (1) 收缩压<100mmHg (1mmHg=0.133kPa) ; (2) 恶性病变者; (3) 孕妇及哺乳者; (4) 肝肾功能不全者; (5) 高钾血症者; (6) 已知对依那普利过敏者; (7) 已知对坎地沙坦过敏者。服用依那普利有咳嗽不良反应者30例, 作为治疗组, 男18例, 女12例, 年龄 (64.5±5.3) 岁, 心功能Ⅱ级8例, 心功能Ⅲ级22例。服用依那普利无咳嗽不良反应者30例, 作为对照组, 男19例, 女11例, 年龄 (63.7±5.2) 岁, 心功能Ⅱ级7例, 心功能Ⅲ级23例。两组病例入选前曾行血运重建术以及其他基本情况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具有可比性。

1.2 药品

坎地沙坦片, 商品名:迪之雅, 规格:8mg/片, 由迪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依那普利片, 商品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 规格:10mg/片, 由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3 治疗方案

在应用阿司匹林、硝酸酯、他汀、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常规治疗基础上, 治疗组给予坎地沙坦片4mg/次, 1次/d, 早晨口服, 服药2周后测血压, 若收缩压>100mmHg, 则服用坎地沙坦片8mg/次, 1次/d, 早晨口服, 长期维持治疗;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片5mg/次, 1次/d, 早晨口服, 服药2周后测血压, 若收缩压>100mmHg, 则服用依那普利片10mg/次, 1次/d, 早晨口服, 长期维持治疗。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因心力衰竭恶化住院例数;1年内死亡率;用彩超测定入院前、1年后的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 (LVESVI) 和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 (LVEDVI) ;测定治疗前、后6min步行距离;血压、心率变化;药物不良反应。疗效判定:显效为心功能达正常;好转为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为心功能无改善;恶化为因心力衰竭住院或死亡。

2结果

2.1 全部入选患者完成临床观察, 均无失访。

1年内治疗组因心力衰竭再住院2例, 死亡2例;对照组因心力衰竭再住院3例, 死亡2例。存活患者心功能变化见表1。治疗组、对照组心功能均得到改善, 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2.2 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见表2。

治疗组、对照组血压、心率均有一定的下降和减慢, 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2.3 疗效判定:

治疗组1年后心功能Ⅰ级10例, 心功能Ⅱ级12例, 心功能Ⅲ级6例, 死亡2例。显效10例 (33.3%) , 好转12例 (40.0%) , 总有效率73.3%, 无效+死亡8例 (26.7%) 。对照组1年后心功能Ⅰ级9例, 心功能Ⅱ级12例, 心功能Ⅲ级7例, 死亡2例。显效9例 (30.0%) , 好转12例 (40.0%) , 总有效率70.0%, 无效+死亡9例 (30.0%) 。治疗组总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3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是导致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主要病因, 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系统的长期、慢性激活促进心室重塑是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至血管紧张素Ⅱ的转化酶活性, 不仅干扰RAAS系统, 而且增加激肽活性及增加激肽介导的前列腺素;除可以缓解症状、改善临床状态、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一般症状外, 还可以降低死亡危险以及死亡和住院的联合危险, 已经成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石, 不论是有轻度、中度或重度症状的患者, 均可显示明显的益处。依那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口服后在体内水解成依那普利拉 (Enalaprilat) , 后者强烈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含量, 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引起的咳嗽约为5%~15%, 亚洲人的发生率可能更高, 这也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停药的最常见原因[2]。其特点是干咳无痰, 夜间较为明显, 伴有喉部发痒的感觉。如咳嗽不严重一般可继续应用, 如咳嗽持续且患者不能耐受则需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阻断心力衰竭患者血管紧张素Ⅱ作用的另一种方法是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这类药物可以干扰RAAS系统而对激肽的代谢无影响, 从而发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主要益处而尽可能减少了其咳嗽等不良反应的危险。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心力衰竭希望疗效至少应等同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而不良反应更少。

本文对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发生咳嗽的心力衰竭患者, 停用依那普利, 服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 同时与服用依那普利无咳嗽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对照临床观察, 证实了两种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等效性。鉴于依那普利的效价比明显优于坎地沙坦, 推荐心力衰竭患者首先服用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若患者无不良反应, 耐受情况良好, 建议继续服用;当出现咳嗽不能耐受时, 可以考虑换用坎地沙坦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关键词:坎地沙坦,冠心病,心力衰竭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病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6 (2) :97-98.

上一篇:班内分层教学下一篇:大城市出租车市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