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临床医学

2024-05-08

肝硬化患者临床医学(精选十篇)

肝硬化患者临床医学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肝硬化临床资料

150例肝硬化患者均为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08年9月至2010年2月的住院患者,其中,女53例,男97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44岁。乙肝肝硬化109例,丙肝肝硬化23例,酒精性肝硬化18例:失偿性肝硬化122例,代偿性肝硬化28例。200例为健康体检者,其中,女72例,男128例,年龄24~79岁,平均年龄42岁。诊断符合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1.2 分析方法

1.2.1 标本采集

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4ml,将血以3000r/min离心2.5min后,取血清以日本日立709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1.2.2 各项指标观察

检测两组对象血清中的草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球蛋白(GLB)、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前白蛋白(PAB)、总胆汁酸(TBA),各个指标正常值分别为:<35 U/L,<40 U/L,<29g/L,>35 g/L,<171μmol/L, 200~250 mg/L,<10μmol/L,分析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人的数据各项目的不同变化。

1.2.3 数据统计学分析

对测量结果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来建立数据库,两组数据的比较采用t检验,肝功能各项指标在不同分级水平的阳性率用百分率来表示,行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对比见表1。

3 讨论

肝硬化是世界上非常常见的慢性肝病,世界范围内每年死于肝硬化的人高达10万。其发病原理主要是反复的肝损伤导致肝细胞变性甚至是坏死,继而导致肝细胞再生以及纤维组织增生,病情加重后肝小叶的结构发生重建,最终肝变形变硬。肝硬化在我国的发病率极高,发病年龄多为40到50岁之间,对我国中年人的健康造成严重伤害,男女发病比例为4.4∶1,这可能与男性较喜好喝酒以及吸烟有关。

根据上文的数据显示,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人的各项生化指标相比,都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肝硬化患者的ALT、AST、TBIL以及DBIL都明显高于健康人的指标,而TP以及ALB则明显低于健康人的指标,下文将对此进行详细分析。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存在肝细胞中的胞浆酶,胞浆酶在肝硬化时会出现增高的情况。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存在细胞线粒体中,AST指标是肝细胞变形、坏死程度,预后效果的标志。当细胞内AST指标增高,则说明线粒体遭到破坏,线粒体遭受破坏会导致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在肝硬化患者的血液中AST/ALT比值一般是用于表示肝细胞变性、坏死的程度。当肝细胞出现坏死时,肝细胞会将AST以及ALT大量释放,使其进入血液循环中,血液中AST以及ALT量升高的程度与肝细胞受损害程度是成正比的。从表中可以看出,肝硬化组与健康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血液中含AST和ALT的量较多。AST与ALT的比值对慢性肝炎以及急性肝炎的鉴别诊断、确定治疗效果有明显的意义,如果AST/ALT<1,则说明是急性肝炎;如果AST/ALT≥2,则说明是肝硬化。上表中的检测数据符合此结论,AST与ALT的比值越高,说明肝损害的程度就越严重。

总胆红素(TBIL)的测量对于肝硬化患者的病程以及治疗效果具有特殊的意义,在肝硬化患者血液中,如果总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则说明肝细胞被严重损害,。TBIL量的升高与肝的损害程度呈正比,也与病患的病程长度呈正比。

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的指标是反映肝脏合成蛋白的能力指标。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肝功能的损害越严重,则其失偿期与代偿期肝脏的合成功能就下降得越严重,肝脏合成白蛋白的数量就会越少,这样就会导致白蛋白数量下降,而球蛋白的数量升高,致使A/G比值不平衡,严重影响机体的代谢功能。ALB指标是与病人病情呈反比的,如果在血液中白蛋白的指标低于20g/L,则说明肝受到非常严重的损害。白蛋白是治疗效果最好的证明,如果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白蛋白的指标出现回升,则说明治疗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AST、ALT、GLB、TBIL、总胆汁酸(TBA)对鉴别肝功能损害程度具有重要作用,其在血液中的数值越高,说明肝功能贮备越差;而TP以及ALB则正好相反,TP以及ALB的数值越小,说明肝功能储备越差。临床生化指标对于诊断以及治疗肝硬化都有特殊的意义,临床医师应通过观察以及分析临床生化数据对患者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临床生化指标, 希望对临床实践有所帮助。方法 将150例肝硬化患者临床生化指标与200例无肝脏疾病的健康人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的检测指标AST、ALT、ALP、DBIL、TBIL等明显高于健康人的指标, 而TP以及ALB则明显低于健康人的指标。结论 肝脏生化指标能预测肝硬化, 提高肝硬化的诊断效率, 对肝硬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肝硬化,临床,生化指标

参考文献

[1]骆泉.32例肝纤维化患者临床血清学检测指标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28) :70.

一例肝硬化患者的护理[模版] 篇2

名: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实习医院:

一例肝硬化患者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患者的一般情况

姓名: 性别:女 年龄:70岁 民族:汉族 婚姻:已婚 文化程度:初中 职业:退休 入院时间:2012-12-15 2.健康史:

现病史: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饭后加重,平卧位可稍缓解,伴下腹

间断胀痛,伴双下肢浮肿,伴小便量减少,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 便,就诊于我院门诊,行超声检查示“肝硬化”,收入我科。病来饮食睡眠差,小便量减少,大便正常,体重无明显下降。

既往史:既往肝硬化6年余,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手

术史。

过敏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身体状况:

查体:体温:36.5℃ 脉搏:76次/分 血压:130/78mmHg 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主体位,意识清楚,查体合作。

腹部:腹部膨隆,无腹肌紧张,下腹轻压无压痛,伴轻度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未

及包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无亢进。脊柱及四肢:发育正常无畸形,生 理完全存在,双下肢轻度水肿。辅助检查:腹部B超(2012-12-13于我院):肝 脏体积缩小,失去正常形态,肝表面高低不平,肝实质回声增粗不均质,肝静 脉管腔窄细,走行僵直,胆囊壁增厚水肿,不光滑,沿壁可见强回声光点,脾 脏增大,肝周、脾周、下腹可见大量液性暗区,下腹液深约60mm。诊断意见: 肝硬化;胆囊壁增厚水肿,胆囊附壁结晶;脾肿大;腹腔积液。心脏超声(2012-10-23于天津市三潭医院)示:主动脉硬化;左室舒张功能轻度减低; 二尖瓣返流(轻度);左室游离腱索。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实验室检查 静脉血:凝血酶原时间[PT]↑;IWR[INR]↑;凝血酶原百分活度[PT%]↓;纤维蛋白原[FIB]↓。静脉血:钾 危急;氯化物;钙↑;白蛋白↓;球蛋白↑;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葡萄糖↓;阴离子隙↓;白球比↓。静脉血: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血小板压积↓;中性细胞数↓。超声检查报告 检查项目:心脏

超声所见:M型、2DE:主动脉内径32mm,主波幅度14mm,重搏波隐约,主动脉瓣开放幅度18mm,二尖瓣运动幅度E峰19mm,EF斜率6cm∕s,D-T时间156ms,前叶双峰,后叶逆向。室间隔厚度8mm,运动幅度8mm,左室后壁厚度8cm,运动幅度11mm,室壁运动正常。肺动脉内径22mm,左房内径36mm,右房内径31mm,左室内径46mm,右室内径20mm,左室游离腱索。

DOPPL:二尖瓣口E峰 84cm∕s,A峰 110cm∕s。瓣膜口返流速122cm∕s。

主动脉流速 96cm∕s 肺动脉流速 75cm∕s 三尖瓣返流速 102cm∕s 左心功能:EF 0.FS %

(二)护理诊断

1、体液过多:与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引起水钠潴留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引起食欲减退、消化和吸收障碍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肝功能减退,大量腹水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营养不良、水肿、皮肤干燥、瘙痒及长期卧床有关。

5、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

6、焦虑:与担心预后和经济负担有关。

7、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使用利尿剂,大量放腹水,出血,呕吐,厌食有关。

8、知识缺乏

9、有感染的危险

10、自我形象紊乱

(三)护理目标

1、短期目标:事病人的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检查、治疗和护理。间能合理安排饮食,维持营养平衡。

2、长期目标:病人能够遵循休息和活动计划,活动耐力增加。使病人皮肤、粘膜无破损感染,痒等不适减轻或消失。使病人意识清楚,防止出现肝性脑病;无出现象,血压、脉搏、血红蛋白水平正常。

(四)护理措施

1、体液过多

(1)住病人卧床休息,减少病人肝脏负荷。

(2)避免使腹内压突然剧增:如剧烈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

(3)限制水钠的摄入:无盐或低盐饮食,进水量限制在1000ml/d。

(4)保持口腔清洁,指导病人避免用力刷牙。

(5)病情监测:检测血电解质、生命体征,测量腹围和体重,准确记录出入量。

(6)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利尿剂注意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7)协助医师放腹水,记录腹水量、颜色和性质,标本及时送检。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1)给予高热量、维生素丰富的和易消化的食物,严禁烟酒。

(2)限制水钠的摄入,每日进水量限制在1000ml左右;如有低钠血症,则限制在500ml以内。

(3)肝功能严重损害或感性脑病先兆者,应限制或禁食蛋白质。

(4)卧床休息,增加营养,加强支持治疗。必要时遵医嘱给以静脉补充足够的营养。(5)多食含钾食物,如海带、木耳等,预防低血钾。

3、活动无耐力

(1)嘱病人卧床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2)协助病人日常基本生活。

(3)与病人一起制定活动计划,逐渐提高活动耐力。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1)注意全身皮肤、粘膜的保护,内衣盒睡衣最好为棉制品,以薄为宜,减少皮肤摩擦。

(2)协助病人于晨起、餐后、睡前漱口,出血、禁食及昏迷者做好口腔护理,口唇干燥者涂石蜡油保护。(3)女病人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卫生;男病人阴囊水肿明显时,用纱布托起,防破溃。(4)长期卧床者要按时翻身,保持床单及衣服整洁。(5)对严重瘙痒的病人要及时修修剪指甲,防搔伤皮肤。(6)低蛋白血症者遵医嘱补充蛋白。

5、并发症

(1)评估病人意识状态。最好有专人陪伴,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2)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氨的吸收,遵医嘱给予导泻剂或通便灌肠(禁用碱性肥皂灌肠)。遵医嘱使用降氨药、保肝药及倡导肠道素,慎用镇静催眠药。

(3)遵医嘱给予树叶、数学,以补充血容量,防止低血容量性休克,遵医嘱使用止血剂。

(4)遵医嘱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神志,检测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等指标。

6、焦虑

(1)加强沟通,鼓励病人诉说自身感受和内心忧虑,与病人一起讨论可能面对的问题,在精神上给予真诚的安慰和支持。

(2)介绍治疗有效的兵力,提供新的医疗信息,增加治疗信心。(3)知道家属在情感上关心和支持病人,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

(4)对表现出严重焦虑和抑郁的病人,应加强巡视并及时进行干预,以免发生意外。

(1)注意休息,症状严重者必须绝对卧床。

(2)饮食方面应提供足够的营养,食物要多样化,供给含氨基酸的高价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低脂肪、少渣饮食,要防止粗糙多纤维食物损伤食道静脉而引起大出血。(3)血氨偏高或肝功能极差者,应限制蛋白质摄人,以免发生肝昏迷。出现腹水者应进低盐或无盐饮食。

(4)注意出血、紫癜、发热、精神神经症状的改变,并及时和医生取得联系。(5)每天测量腹围和测定尿量。

(6)有顽固性腹水,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症者,或高热持续不退、神志不清,消化道大量出血,原发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时,应立即送院治疗。

(五)护理评价

1)水肿及其引起的身体不适症状减轻。2)病人营养状况有所改善。

3)计划惊醒活动和休息,活动耐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增加。4)皮肤未破损和感染。5)未发生并发症。6)患者心理方面正常。护理体会

肝硬化患者临床医学 篇3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护理

近些年我国肝硬化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1],且已成为影响我国人口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腹水多见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失代偿期,是肝硬化已发展至晚期的最显著临床症状。如何做好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护理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作用。2011年6月~2012年2月收治肝硬化腹水患者43例,对临床护理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并报告如下,以期为肝硬化腹水临床护理提供文献支持。

资料与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2月收治肝硬化腹水患者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31~56岁,平均42.5±7.2岁。43例患者均根据我国肝硬化诊断标准诊断[2],并均经腹部B超检查确诊,其中第1次发生腹水25例,第2次发生腹水18例。43例患者均有极度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心悸、尿量减少等症状,并同时存在蛙腹、脐疝、下肢浮肿、呼吸困难等体征。

方法:43例患者均根据其症状、体征、腹水严重程度等进行对症治疗,如低盐饮食,控制水、盐摄入,适当应用白蛋白,适量应用利尿药物,穿刺抽吸腹水等。治疗期间加强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护理。

结 果

43例患者中42例患者好转出院,1例自动放弃治疗。出院后对42例患者随访3~6个月,无1例腹水再发,腹水再发率0.0%。

护理措施

⑴病情观察: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有无皮肤色泽改变、行为异常、性格变化、血压脉搏异常等;每日患者晨起后先进行体重、血压、下肢水肿程度及腹围测定或评估;记录患者24小时内进出液量以利于判断患者腹水消长情况并进行用药指导;定期进行各项生化指标复查以及时了解患者由于电解质紊乱,为临床用药及用药方法调整提供参考。

⑵心理护理:由于该病病程长、腹水不易改善,且易再发,再加上长时间用药,经济负担重,肝硬化腹水患者多数有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3],且依从性相对较差,治疗及护理配合程度较低。护理人员要注重对其的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多采用积极、正面的词汇鼓励患者,使患者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并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与信心[4]

⑶腹水护理:除常规每天监测患者体重、腹围及24小时出入液量外,针对腹水引起的临床症状应重点护理,如大量腹水所致呼吸困难患者,可指导其采取半卧位以降低膈肌位置、增大肺活量;对合并脐疝患者,要尤其注意脐部皮肤护理,以预防疝气处皮肤破损而致腹水外漏。对腹痛腹胀明显且难以忍受患者,可指导其用热水袋热敷以促进局部炎症快速吸收。对应用利尿剂患者尤其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烦躁、嗜睡、心动过速、血压降低等低钾血症表现,并及时告知患者以进一步处理。

⑷并发症护理:①口腔感染:肝硬化患者绝大多数有肝臭味、牙龈间断性出血,为有效预防口腔感染,肝硬化患者进食后应漱口,牙刷宜选择软毛牙刷。②压疮:肝硬化患者多数需绝对卧床休息,如不注重皮肤护理极易发生压疮。患者宜穿着宽松、吸汗的纯棉衣物,床铺应保持清洁、干净、平整、无皱褶;每天可指导患者温水洗脚、擦拭皮肤,动作要轻柔,清洗干净后宜用爽身粉涂抹以減少衣物与皮肤的摩擦。对受压部分,还应指导其进行按摩、垫上软垫等以免长时间受压。

⑸饮食护理:为稳定患者病情,宜加强住院期间饮食护理[5]。肝硬化腹水患者饮食宜高蛋白、低脂、低盐、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尤其应控制患者水盐摄入,水宜每天摄入1000ml,钠盐宜0.5~0.8g/日。患者食物不宜粗糙、坚硬或辛辣刺激,以防发生消化道出血;可适量摄入蛋类、肉类及奶类制品以促进腹水消退。但有肝昏迷征兆患者要严格控制其蛋白质摄入以免发生肝性脑病。同时应向患者倡导戒烟酒,宜少食多餐,忌饱食、油腻食物。

⑹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讲解疾病发生机制、治疗方法及预后;腹腔穿刺目的、方法;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饮食注意事项等,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消除其对疾病的恐慌、焦虑,以提高患者更多战胜疾病的勇气与信心。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以帮助患者正确用药,建立良好生活方式,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⑺出院指导:出院时要告知患者出院后定期复查及注意事项,并向患者强调腹水虽然已消退但有再发可能,患者出院后仍需注意饮食、控制钠盐摄入以预防再发;要保持良好情绪、适当运动、避免感染,并逐步养成自我护理的良好生活习惯[6]

讨 论

通过对43例患者的护理,笔者认为合理、科学的护理措施对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疗效、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心理护理、腹水护理、并发症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等是促进患者康复的有效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瑶,唐晓燕,王志琳.肝硬化难治性腹水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3):205-206.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6-327.

3 余权珍.肝硬化腹水病人的临床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3):457-458.

4 曹艳,严丽丽,李平.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的心理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13(24):2033.

5 董会肖.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护理体会[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8,6(5):313-314.

肝硬化患者临床86例护理分析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共86例, 男56例, 女30例, 年龄22~83岁, 平均53岁。均有不同程度的腹水、黄疸、纳呆、肝肾功能异常、面色晦暗、乏力等症。其中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77例, 其他9例, 病程10~33年。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轻度腹水者可采取平卧位, 向患者阐明休息可以减少能量消耗, 减轻肝脏代谢的负担, 增加肝脏的血流量, 有助于肝细胞修复, 充足的睡眠可增加糖原和蛋白质的合成。大量腹水者可取半卧位, 以使横隔下降, 减轻呼吸困难。每天可用温水轻轻擦浴, 保持皮肤清洁, 患者衣着宜宽大柔软, 经常更换体位, 以防发生压疮。定时测量生命体征、监测尿量, 有无呕血及黑便, 精神行为有无异常, 若出现异常, 应及时报告医生, 以便及时处理。

2.2 饮食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导致低蛋白血症的部分因素与营养不良有关, 故应注意加强营养。原则上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提高患者的食欲及采用少量多餐, 以保证营养。有腹水时应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 限制进水量。禁烟酒和忌刺激性食物, 多食蔬菜和水果。

2.3 腹水护理

观察腹水和下肢水肿的消长, 准确记录出入量, 测量腹围、体重, 并教会患者正确的测量和记录方法。进食量不足、呕吐、腹泻者, 或遵医嘱应用早尿剂。放腹水后更应密切观察。监测血清电解质和酸碱变化, 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防止肝性脑病、功能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2]。腹腔穿刺放腹水的护理, 术前向患者解释治疗目的、操作过程及配合方法, 排空膀胱以免误伤;术中及术后监测血压、脉搏、呼吸, 了解患者有无不适。术毕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部位, 如有溢液可用明胶海绵处置;术毕缚紧腹带, 以免腹内压骤然下降;记录抽出腹水的量、性质和颜色, 标本及时送检。

2.4 心理护理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病, 症状不易改善, 出现腹水后, 一般预后较差, 患者及家属易产生悲观情绪, 护理人员应予理解、同情和关心, 向患者、家属说明经过治疗、护理, 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 鼓励患者说出焦虑的原因, 给予精神安慰和支持, 指导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 应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 使其保持愉快心理, 安心休养;有助于病情缓解。如阅读书报、听广播、户外散步等, 以保持愉快心情, 积极配合治疗, 安心休养, 以利于病情缓解。黄疸可致皮肤瘙痒, 而患者血小板低, 抵抗力差, 随意搔抓易引起皮肤损伤、出血、感染。应向患者解释清楚, 做好皮肤护理。

2.5 发生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护理

指导患者取半卧位或侧卧位, 保持环境安静、清洁, 避免噪音及强光刺激, 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插管前向患者做好解释, 消除恐惧。检查三腔管是否通畅, 气囊有无漏气, 患者如感觉不适, 可适当调整尾端反折, 用细绳扎紧与牵引架相连并固定。禁食8~24 h, 立即建立静脉通路, 确保静脉输液通畅, 迅速补充血容量;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时, 应注意滴速, 观察有无恶心、便意、心悸、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密切观察血压、脉搏、面色, 呕吐物及粪便量、颜色和性质, 有无肝性脑病先兆, 做好特别护理记录;做好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止血的护理。

2.6 对肝性脑病患者, 其护理要点是:

绝对卧床休息, 减轻肝负担, 防止呼吸道、泌尿道及皮肤的感染;密观察患者思维、认识的变化, 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加强对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瞳孔的监测并做记录。定期抽血复查肝肾功能、电解质的变化, 有情况及时报告并协助医生处理。保持大便通畅, 灌肠时应使用弱酸性液体而禁用碱性溶液;有脑水肿的患者, 可戴冰帽以减少能量消耗;有出血倾向者, 要注意保护皮肤、黏膜免受损伤;禁用安眠、镇静、止痛、麻醉类药物。

3 讨论

肝硬化的病程发展通常比较缓慢, 可隐伏3~5年或更长时间。在肝硬化代偿期, 如患者能配合治疗和护理, 可延缓病情进展甚至使病变趋于静止, 后者较病毒性肝硬化预后要好。失代偿期患者、黄疸持续不退或重度黄疸、难治性腹水、凝血酶原时间持续或显著延长, 以及出现任一种并发症等, 预后均较差。临床护理工作可以及时患得病情变化, 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控制病情发展,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饮食原则。严格限制饮酒和吸烟, 避免诱发食管静脉破裂的因素;注意保暖, 防止感染, 发现可能产生的并发症, 及时就医, 疾病缓解期应定期复诊和检查肝功能。

摘要:目的 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临床8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通过积极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均好转出院。结论 通过适当的护理措施可以使患者减轻痛苦, 提高生活质量, 延长寿命。

关键词:肝硬化,临床护理,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王韬骅.肝硬化病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298-301.

肝硬化患者临床医学 篇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090-01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平均体积(MV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血小板参数变化与病情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库尔特5分类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43例肝硬化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1)肝硬化患者MCV,RDW,PDW显著高与对照组(P<0.01PLT,MPV与,PCT显著低与对照组(P<0.01)。(2)MCV,RDW之间呈正相关,PLT,MVP与PCT呈正相关,PLT。MPV与PCT呈正相关PLT.MPV与PDM呈负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MCV、RDW及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初步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和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肝硬化;红细胞容积;血小板参数

为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在判断病情中的价值,对本院2000年10月-2008年6月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MCV、RDW以及血小板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观察组43例,为肝炎后肝硬化住院患者,其中男30例,女13例,年龄35-61岁,平均49。1岁,临床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其结果来自患者住院后第一次测试所得,健康对照组40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18-58岁,平均41岁,均为门诊体检者,经检查未发现肝功能,血常規未见异常。

1.2检测方法,空腹静脉采血1ML,放入装有15%的EDTA-K2试管中摇匀,用NLITONKOHDEN-6318型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采血后2H内完成。所用试剂由库尔特提供。

全血质控物进行室内质控检测。

1.3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肝硬化患者与对照组MCV、RDW及血小板参数测试结果,见表1。

2讨论

2.1肝脏为造血的主要器官以生成红细胞为主。肝脏病变会造成红细胞系统异常。肝硬化患者MCV、RDW会发生明显改变,RDW是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变化的指标,其值明显升高提示红细胞大小不一、多形态以及红细胞碎片增加造成其大小不一的原因可能是:(1)造血物质缺乏。许多肝硬化患者长期食欲减退胃肠道吸收功能低下,常因叶酸、维生素B12和铁双重缺乏导致贫血,前者可导致红细胞巨幼样变,后者可引起小细胞变化。(2)大多数肝硬化患者有脾大及脾功亢进表现,使红细胞破坏加速寿命缩短及形态发生明显改变。(3)免疫因素造成与肝炎病毒相关性的再障,骨髓造血障碍。随着肝病病情的进展肝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上述造成肝病患者红细胞形态早改变的因素也越复杂,因而,MCV、RDW的改变也越明显[2]。

2.2血小板主要来源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其大小和体积一方面可反映骨髓中巨核细胞增生、代谢及血小板生成情况同时也反映血小板的年龄及功能。肝病对血小板的影响很多,也较复杂,涉及到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性质等方面的改变。肝病患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可引起血小板数量下降。过去曾认为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可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及分布异常,近来发现,肝病病毒(乙型肝炎)是泛噬性病毒,对骨髓巨核细胞有抑制作用,使其成熟不良,导致血小板减少,MPV降低,MPV是一项判断血小板减少原因的指标,骨髓增生低下时MPV下降,并先于PLT变化,可用以判断血小板减少的原因,通过MPV变化有学者认为肝硬化患者MPV减少有可能是患者体内存在内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增高,使血小板不断被激活,活性物质被释放,导致致密颗粒空竭,体积缩小,储备下降。[3]血小板四项参数测定在国内外以被广泛应用,其余体外血小板功能有较好的相关性可能间接反映血小板功能状况[4]。本组资料显示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除血小板记数有明显的降低外,MPV、PCT也明显降低,因而反映肝硬化患者不但血小板数量减少,而且功能也存在异常,说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的体外功能差,这也是肝硬化患者止血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肝硬化患者应用中医食疗的临床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9月收治的4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平均年龄(47.2±3.3)岁,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肝硬化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4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行肝硬化常规饮食护理,主要方法为:(1)基本饮食以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和高维生素的食物为主,蛋白质每天的摄入量严格控制在1.0~1.5g/(kg·d)[1];(2)限制水和钠的摄入,一般情况下要求患者每天的饮水量应不得高于1000ml,钠盐量每天摄入量应控制在3g以下,如果患者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腹水,则应行无盐饮食;(3)食物以锌含量丰富的鱼类、豆类和蛋类为主;(4)保证患者每天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的指导其进食淀粉类食物,一般为500g左右;(5)使液体处于轻度负平衡的状态,这样能够加快患者的腹水消退,无特殊情况下可对其患者采用缓慢利尿的方法,维持体质量每天减少<0.5kg。观察组,患者以中医辩证理论为基准行饮食护理:(1)遵守肝硬化患者常规饮食护理原则,以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和高维生素的食物为主;(2)指导患者服用桃仁糕,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当归30g、升麻30g、生地黄15g、熟地黄15g、红花3g、炙甘草3g,将药材洗净,煎取药业500ml然后取荞麦粉、糯米粉各500g、桃仁粉50g进行混合,并适量的加入植物油和白砂糖制成,每天实用3次,每次150g左右;(3)人参茯苓粥,主要组成包括:茯苓50g、人参15g、赤小豆200g,采用文火慢炖的方式制成粥,一日多次服用。

1.3 观察指标:

就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情志状态和饮食状况进行综合性的评比。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并应用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护理后经过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的综合评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n=20)情志状态评定为优良的共计15例,占75.00%;对照组患者(n=20)情志状态评定为优良的共计11例,占55.0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8.7912,P=0.0030);观察组饮食状况评定良好的共计17例,占85.00%,对照组饮食状况评定为良好的共计9例,占45.0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35.1648,P=0.0000)。

3 讨论

中医食疗主要是以调畅脾胃为切入点,但从肝硬化来看,中医认为肝硬化患者出现腹水是由于肾气亏损所致,按照五行相生理论来看,水脏肾所生耗其精气,而所养供给不足,因而出现肾经亏虚,这既是中医对肝硬化疾病的解析,也能够作为治疗的途径之一,结合肝硬化的病机特点,对肝硬化患者进行中医食疗治疗,应该全面考虑脏器之间的生克关系,肝在腹腔与脾、肾共司中、下焦气血津液的运行,因此肝硬化病损在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病理机制也在肝,而应该将其视为多脏器五行动态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从这里也能看出肝病的调理应以气血运行的环境为主,而并不是肝脏自身的亏损,在这种情况下制定出的治疗计划,不仅能够合理运用辨证论治的理念对患者五脏六腑的功能进行调节,还能最大程度的使患者的肝脏机能得到有效的恢复,这对于患者病情的稳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肝硬化病机特点制定的中医食疗思路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适度补益肾脏的阳气和精气;(2)疏肝行气合益气之品以补足由于肝功能不足而引起的脾胃气滞;(3)能够顺应脾胃升清降浊的气机特点;因此在临床护理中,我们针对观察组的20例患者采用了人参茯苓粥和桃仁糕,从已有的研究资料来看,桃仁糕的主要功效在于通便开结、养血润燥,通过活血的作用达到脾胃调和的目的;而人参茯苓粥主要是通过健脾和利湿,起到类似能源与助动力的作用[2];将两种食物进行有机的结合,能够有效的使三焦发挥疏通水道的作用,进而达到控制患者腹水的目的,从研究结果来看,经过系统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情志状态和饮食状况上比较,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医食疗的临床价值;基于此,我们得出研究结论,肝硬化病变的发展过程与饮食护理有很大的联系,通过科学有效的中医食疗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情志状态和饮食状况,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借鉴并予以推广,需要注意的是,中医食疗方案还需要结合临床辨证行进一步的细化和优化,这样才能获得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进而最大程度的保证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世鑫.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和有效治疗方法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2013,28(10):125-127.

[2]董莹莹.对肝硬化患者采取舒适护理的临床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4):158-159.

[3]张方征,黄欣.自治饮食护理标识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应用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2,41(2):195-196.

[4]徐娟华,许阳子,赖德星,等.是肿瘤患者的饮食护理和调理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5):152-153.

[5]杨海云,王学勤,龚玉梅,等.肝硬化患者的膳食护理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3,11(1):159-161.

肝硬化患者临床医学 篇7

关键词:BNP,肝硬化,临床意义

肝硬化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随着肝纤维化的不断进展,肝脏结构及血流循环途径的改建,门脉高压症的发生,随之继发神经内分泌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比较突出的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及交感神经的反应增加,肾素、醛固酮等的分泌增加,同时外周血管阻力的增加,液体静水压的升高,以及肾血流量的减少,肾灌注压的下降等原因都会导致钠水潴留的产生,并加重心脏负荷[1]。而BNP是利钠肽家族的成员,由心室壁细胞分泌,在心室负荷及室壁张力增加时会刺激其分泌,其主要生理作用包括扩张血管,降低外周循环阻力,同时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有拮抗作用、并能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释放及抑制交感神经的过激反应、并有提高肾小球滤过率,促排钠、排水,减少钠水潴留的作用[2]。因此BNP对于肝硬化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内分泌功能方面的改变具有拮抗作用。国内关于肝硬化与血浆BNP水平关系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研究检测了肝硬化患者以及非肝硬化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并通过两者BNP水平的比较,以及肝硬化患者血浆BNP水平与肝功评价指标,分析肝硬化患者血浆BNP水平与肝功能状态、肝硬化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7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57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本院收治的非肝硬化肝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30~70岁,平均(47.8±10.3)岁;观察组:男32例,女25例,年龄33~80岁,平均(48.1±10.5)岁。两组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和排除标准

1.2.1对照组入选标准:(1)符合肝脏疾病诊断标准;(2)常规生化指标正常;(3)表达能力正常。排除标准:(1)长期饮酒或者酗酒者;(2)近期有用药史;(3)合并心肝肺肾等重要器质性疾病者;(4)意识障碍,无法配合研究者。

1.2.2观察组入选标准:(1)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2)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3)患者及其家属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代谢性、循环系统、血液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疾病者;(2)严重意识或者精神障碍者;(3)合并恶性肿瘤者;(4)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者。

1.3方法对两组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包括年龄、性别等,按照常规方法,分别采集两组的空腹静脉血,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包括肝功能、纤维蛋白原、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尿素氮、胱抑素C、肌酐、血红蛋白以及血浆BNP等。同时,观察组将患者的腹部彩超、便潜血实验、病史以及入院查体等情况作为基本依据,对患者是否合并肝硬化腹水与消化道出血进行判断。

1.4观察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对BNP水平是否可以将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充分反映出来,以及合并腹水、消化道出血、血红蛋白、凝血功能、肾功能等与BNP水平的相关性。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观察组中便潜血阳性、弱阳性、阴性间BNP水平对比,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患者的基本情况观察组的57例患者中,>70岁20例、50~70岁30例、<50岁7例;Child-Pugh分级:A级10例、B级20例、C级27例;其中无消化道出血30例、有消化道出血27例;便潜血实验:阳性20例、弱阳性10例、阴性27例;其中无腹水20例、有腹水37例;无贫血25例、有贫血32例;无肾功能异常40例、有肾功能异常17例。

2.2两组BNP水平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BNP水平分别为(205.3±223.5)、(34.44±11.09)pg/m 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观察组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血浆BNP水平比较Child-Push A、B以及C级的BNP水平分别为(80.22±107.21)、(157.22±131.28)、(272.45±342.11)pg/m 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观察组各个指标间血浆BNP水平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便潜血阴性患者相比,便潜血阳性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有合并症患者与无合并症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5 BNP水平对生存的影响在本次研究中,将157.3 pg/m L这一BNP水平中位数作为分界点,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与BNP≤157.3 pg/m L组相比,BNP>157.3 pg/m L的生存率下降快,即生存率与BNP呈反比关系,见图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国内慢性肝炎患者人数的增多,肝硬化在本国的发病率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患者发病后,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等,不仅危害患者健康,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导致患者死亡[3,4]。有研究发现,肝硬化患者的病情与血浆BNP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BNP在临床上又被称之为脑钠肽,是利尿肽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在人体的肺、脊髓、脑以及心脏等重要组织中广泛分布,并且在心脏中具有较高的含量[5]。BNP通过对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血流动力进行调节,能够使水钠滞留减轻,使血管阻力降低,使肾小球滤过率提高,从而达到利尿、降血压的效果[6]。有报道显示,BNP基因不仅在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中的表达升高,在肝硬化患者中也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7]。

通常情况下,肝硬化患者发病后,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恶化,因为受到心脏兴奋收缩障碍、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外周及内脏血管扩张以及肝脏灭活功能障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心脏长时间处于高输出状态,为了对抗心肌重塑和使水钠滞留减轻,从而增加了心脏的BNP分泌[8,9]。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血浆BNP浓度在无心脏基础疾病的肝硬化患者中明显升高,尤其是合并肝硬化腹水、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临床研究资料表明,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与血浆BNP水平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可以将血浆BNP水平作为晚期肝硬化患者危险分级与预测生存率的一个重要因素[10,11]。在本次研究中,对57例肝硬化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再选择60例非肝硬化肝脏疾病者作为对照组,发现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血浆BNP水平明显较高,说明血浆BNP水平在肝硬化患者中明显升高[12]。同时,在Child-Pugh分级中,相比较ChildPugh A级和B级患者而言,Child-Pugh C级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明显较高,并且血浆BNP水平与Child-Pugh水平呈现出正比关系,即Child-Pugh水平越高,患者的血浆BNP水平越高,说明肝功能分级与BNP升高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将血浆BNP水平作为判断患者肝功能分级的一个重要因素[13,1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无合并症的患者相比,合并肾功能异常、贫血、腹水以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明显较高,其原因主要为肝硬化患者合并腹水或者消化道出血时,会影响有效血容量,甚至出现贫血,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心脏负担和肾脏缺血加重,诱发诸多并发症,从而导致肝硬化进一步加重,并且还会对心脏分泌大量的BNP产生刺激作用,从而升高血浆BNP水平[[15,6]。同时,肝硬化患者因为肝脏合成功能障碍,减少肝脏凝血因子合成,从而导致凝血功能异常。Fujimoto等[17]在研究中发现,纤维蛋白原、APTT以及PT与BNP水平不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说明血浆BNP水平与肝脏合成功能无关。此外,血浆BNP水平升高还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有关,如自发性腹膜炎、食管静脉曲张等,文献[18,19]在研究中发现,相比较肝硬化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而言,肝硬化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明显较低,说明血浆BNP水平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尤其是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文献[20,21]在研究中发现,在野生型和BNP转基因小鼠诱导纤维化模型中,BNP可以有效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并且随着肝脏功能的逐渐好转,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

肝硬化患者临床医学 篇8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肝硬化,肾动脉,血流动力学

肝硬化患者易发生肾脏血流灌注减少, 导致肾功能损害, 随着病情进展, 肾脏血流动力学会发生显著改变, 严重时可致肝肾综合征, 其病死率很高, 早期发现肾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将有利于肝肾综合征的防治。笔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 (CDFI) 对35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肾脏血流动力学检查, 健康体检者22例为对照, 旨在评价CDFI对该种患者肾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 为肝硬化的临床防治及并发症提供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年7月~2009年12月对我院35例肝硬化的住院病人进行肾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男21例, 女14例, 平均年龄53 (22~73) 岁。所有病人均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 其中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33例,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例, 血压及其血尿素氮值在正常范围内, 7例尿蛋白+, 6例尿蛋白++。无腹水者15例, 少量腹水者8例, 大量腹水者12例。所有患者均无心血管疾病、原发性肾脏疾病和腹部手术史。进入研究前停用利尿剂和血管活性药物1周。对照组22例, 为健康体检者。其中男13例, 女9例, 平均年龄51 (22~70) 岁。均无肝脏、门脉系统相关疾病史或相应临床表现, 无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和糖尿病等。两组受检者年龄匹配, 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仪器为Philips HD11XE型宽频探头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探头频率为3.5MHZ。患者清晨禁食, 取仰卧位。先用二维图像观察肝、脾、肾的形态、大小和内部结构以及腹水情况, 确定肝硬化的诊断。然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于肾门处找到肾主动脉 (MRA) , 于锥体之间肾柱内找到叶间动脉 (SRA) , 在皮质中1/2部位可见到较细小的小叶间动脉 (IRA) 。将脉冲多普勒取样门置于上述血管中央, 调整探头, 使声束与血流方向尽量保持平行, 二者夹角小于60°。嘱受试者吸气后屏气, 获得多普勒血流频谱, 当频谱轮廓清晰时冻结图像, 测得MRA、SRA、IRA最大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及阻力指数 (RI) , 连续测量3个心动周期的频谱, 取其平均值记录。以左右侧肾脏的平均值作为该受试者的测定值。使用7.5MHz的探头观察皮质肾动脉 (CRA) , 分别测量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 最小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 (RI) 。以上各值均测量3个波峰取平均值。所有受检者均空腹采静脉血, 应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数据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肝硬化各组与对照组各段肾动脉RI的比较采用t检验, 肝硬化腹水对各段肾动脉RI的影响采用方差分析,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硬化患者肾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

2.1.1 正常对照组:

肾脏血供丰富, 肾内血流信号分布从肾主动脉至小叶间动脉逐级分支呈树枝状, 肾皮质血流丰富, 脉冲多普勒频谱表现为正向血流, 呈现低阻力状态。

2.1.2 肝硬化各组:

肾脏皮质血流稀疏, 肾内血流分支不规则或扭曲, 多普勒频谱呈高阻力状态, 舒张期血流明显减低。肝硬化患者肾动脉RI由肾门至肾皮质依次降低的规律消失。

2.2 肝硬化腹水对各段肾动脉RI的影响及肝硬化组与对照组各段肾动脉RI的比较。

肝硬化患者大量腹水组MRA RI, SRA RI, CRA RI较少量腹水组和无腹水组显著增高, IRA RI未见明显差异。少量腹水组与无腹水组肝硬化患者的各段肾动脉RI和血清肌酐, 尿素氮水平无显著差异 (P>0.05) , 无腹水组肝硬化患者的各段肾动脉RI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大量腹水组肝硬化患者肾动脉RI由肾门至肾皮质依次降低的规律消失, 表现为CRA RI明显增高。见表1。

a:与对照组比较, P<0.05;b:与无腹水组比较, P<0.01;c:与少量腹水组比较, P<0.05。

2.3 肝硬化各组及对照组和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比较。

肝硬化患者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0.05) , 大量腹水组肝硬化患者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虽显著增高, 但尚在正常范围内, 少量腹水组与无腹水组和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无显著差异 (P>0.05) 。见表2。

*:与无腹水组或少量腹水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肝硬化不同阶段, 肾脏血流动力学有不同的特点[1]。一般认为, 早期肾动脉即有轻度收缩, 但尚能维持正常的肾脏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急性盐负荷实验时, 肾动脉不能相应地扩张说明肾动脉有异常地收缩[2]。随着肝病的发展, 肝功显著下降以后, 由于各种神经体液因素的综合作用, 肾脏血管明显收缩, 引起肾血流量减少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从而诱发和加重了钠水潴留, 导致腹水生成。在肝硬化腹水形成的过程中, 钠水代谢的改变起到了重要作用。早期, 主要表现为肾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多, 中晚期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肝硬化病人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和肾内血管收缩是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到了晚期, 由于肾内血管强烈收缩,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极点, 形成了肝肾综合征[3,4]。肾脏多普勒超声为一简单、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 可用以测定早期肝硬化的肾脏血流动力学障碍, 亦可用以判定这类病人可能出现肝肾综合征的状况等。我们用CDFI测定了肝硬化患者肾脏血琉动力学改变, 旨在评价CDFI对该种患者肾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

应用多普勒超声监测肝硬化患者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 可在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增高前定量观察到肾动脉收缩增加。肾动脉RI可作为判断肝硬化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一个比较敏感的指标, 有助于早期发现肾功能损害, 以便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预后。研究表明[4,5], 肝硬化患者的肾动脉RI显著高于慢性肝炎患者和正常人, 并与血浆肾素活性和醛固酮水平密切相关, 肝硬化伴腹水患者的肾动脉RI显著增高。前瞻性研究显示被诊断为肝肾综合征的肝硬化患者诊断前已有肾血流动力学改变, 其平均肾动脉RI为0.77±0.05, 而未出现肝肾综合征的患者平均肾动脉RI为0.67±0.07, 说明肾动脉RI是预测肝肾综合征的独立因素[3,4]。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全面系统地测定了不同阶段肝硬化患者各段肾动脉血管阻力的变化, 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的肾动脉血流频谱呈高速高阻型, 收缩期出现高峰, 舒张期成分减少, 各段肾动脉RI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说明肝硬化患者具有肾动脉血流阻力增大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本研究显示肾动脉RI可以敏感地评价肾动脉血管床阻力, 并与器官灌注呈线性相关, 因此肾动脉RI增高的肝硬化患者肾脏血流量应相应降低,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也应明显异常。但本组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增高, 且仍在正常范围内, 说明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不是监测肝硬化患者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本研究显示, 大量腹水组肝硬化患者MRA RI, SRA RI, CRA RI较少量腹水组和无腹水组显著增高, 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虽有增高, 但尚在正常范围内IRA RI未见明显差异, 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有关。少量腹水组与无腹水组肝硬化患者的各段肾动脉RI和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无显著差异, 无腹水组肝硬化患者的各段肾动脉RI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说明肝硬化患者的肾动脉RI在无腹水时即已开始增高, 伴有大量腹水时RI增高更为显著, 即肾动脉RI随腹水量的增加而增高提示肾动脉RI可作为判断肝硬化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一个比较敏感的指标。

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不能反映肝硬化患者早期肾功能的改变, 因此, 不能作为早期肾功改变的判断指标[4,5]。本研究中对照组肾动脉RI由肾门至肾皮质依次降低, 无腹水组肝硬化患者肾动脉RI虽已开始增高, 但此规律仍然存在。少量腹水组硬化患者的CRA RI与IRA RI基本持平, 大量腹水组肝硬化患者肾动脉RI由肾门至肾皮质依次降低的规律消失, 表现为CRA RI明显增高, 由于肾动脉RI与器官灌注呈线性相关, 这意味着正常人为了保证肾皮质的丰富血供, 肾动脉阻力由肾门至肾皮质依次降低, 而肝硬化患者的肾内血流分布仍是保障肾皮质的血供, 直至大量腹水出现。大量腹水时这一规律的消失说明肾皮质血流灌注减少较其他部位更为明显。因此肝硬化时肾血流动力学紊乱持续存在并逐渐加剧肾皮质持续缺血可能是肝肾综合征的一个始动因素。

综上所述,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随着病情加重,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和肾内血管收缩, 可造成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影响肾功能。晚期由于肾血管强烈收缩, 肾小球滤过率极度下降, 可形成肝肾综合征, 其死亡率很高, 因此.早期发现和动态监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肾血流动力学改变, 对于评估和监测肾血流灌注, 预测肝肾综合征的发生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新义, 汪涛.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硬化患者肾血流改变的检测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 2008, 37 (11) :1004-1005.

[2]邱少东, 许寅宏, 曾碧丹.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肾动脉血流变化在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功能障碍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 2009, 37 (23) :3951-3953.

[3]殷素婷.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对肝硬化病程中肾脏血流动力学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10) :1651-1652.

[4]王燕, 柳立平, 白文元,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肾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4, 13 (7) :554-555.

肝硬化患者临床医学 篇9

关键词:肝硬化,甲状腺素,肝功能

本文通过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FT3、FT4及TSH浓度的变化, 了解肝功能受损程度对肝硬化患者体内甲状腺素的影响, 探讨肝硬化患者检测血清FT3、FT4及TSH水平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2例肝硬化均为住院患者,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彩超、CT及内镜等检查确诊为肝硬化, 其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88例, 丙型肝炎后肝硬化10例, 酒精性肝硬化14例, 男76例, 女36例, 年龄32~68岁 (平均52.5岁) , 按Child-Pugh分级将病例分为A级21例, B级32例, C级59例, 诊断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均无甲状腺疾病, 未服用影响甲状腺激素的药物, 30名健康体检人员为正常对照。

1.2 方法

晨空腹采集静脉血并分离血清, FT3、FT4及TSH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 仪器为拜耳Centaur免疫分析系统, 试剂为该公司的配套试剂。同时常规检测肝功能及凝血指标, 并进行ChildPugh分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 结果以 (±s) 表示。

2 结果

2.1 肝硬化患者FT3、FT4及TSH检测结果

112例肝硬化患者血清F T 3、F T 4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t=12.23、10.35, P<0.01) ;TSH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t=2.42, P<0.05) , 见表1。

2.2 FT3、FT4及TSH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

A、B、C级3组血清FT3、FT4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t=3.45~15.46, P<0.01) ;B级组血清FT3、FT4均较A级组显著降低 (t=2.97、4.52, P<0.01) ;C级组血清FT3、FT4均较B级组显著降低 (t=2.23、2.17, P<0.05) 。A、B、C级3组血清TSH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t=2.25、2.09、8.38, P<0.05或P<0.01) ;B级组血清TSH较A级组无明显变化 (t=1.12, P>0.05) ;C级组血清TSH较B级组显著升高 (t=4.13, P<0.01) , 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 肝硬化患者血清FT3、FT4明显下降, TSH升高, 且和肝功能的Child-Pugh分级密切相关, 与1974年Chopra报告的肝硬化低T3综合征相符[2]。肝脏是甲状腺激素代谢的重要器官, 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通常与肝脏损伤及生化代谢异常有关, 肝硬化时甲状腺素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由于: (1) 甲状腺素合成和分泌减少:肝硬化时甲状腺常有萎缩和退行性变, 使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 (2) 5’-脱碘酶作用不足:正常人血中80%的T3由T4在外周组织经5’-脱碘酶作用脱碘而来, 肝硬化时多合并食欲下降, 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 可使谷胱甘肽减少, 而谷胱甘肽是5’-脱碘酶的辅因子, 因此5’-脱碘酶活性下降, 致使T3浓度降低, FT3随之下降。 (3) 肝硬化时营养缺乏、碘摄入不足、血氨增高、多巴胺下降、水钠潴留、腹水稀释、应激状态等均可导致FT3、FT4下降, 从而TSH升高[3]。因此肝硬化患者测定血清FT3、FT4可以反映肝功能的损害程度, 也可作为判定肝硬化预后指标。非甲状腺疾病血清甲状腺激素降低是机体自我保护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 甲状腺激素的降低可使机体代谢下降, 减少了蛋白质的消耗, 以维持疾病状态下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因此临床无甲状腺功能减低表现, 故不宜用外源性甲状腺素治疗, 以免破坏这一自我保护机制。但近年报告用小剂量甲状腺激素治疗甲状腺素明显降低的肝硬化患者, 能有效地纠正低甲状腺素状态, 消除腹胀, 在增加食欲及改善肝功能方面起到一定作用[4,5]。有关肝硬化患者是否应用甲状腺素进行治疗, 尚需进一步探讨。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P<0.05;B级组与A级组比较, ▲P<0.01;C级组与B级组比较, ※P<0.05, ※※P<0.01

参考文献

[1]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0, 8 (6) :324~329.

[2]Chopra JJ.Hepatic alterations in circulating thyroid hormones and thyrotropinin cirrhosis:evidence for euthyroidism despite subnor-mal serum triiodothyronine[J].J Clin Endocr Metab, 1974, 39:901~906.

[3]刘明涛, 刘海峰.肝硬化患者血清FT3、FT4浓度变化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 2002, 4 (8) :809~811.

[4]魏丽琴, 徐伟, 郭宏华.肝硬化患者血清FT3、FT4和hTSH检测的临床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4, 30 (1) :135~137.

肝硬化患者临床医学 篇10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肝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56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57-01临床路径是一种具有循证医学、整体护理、质量保证的诊疗方法,而临床护理路径则是在临床路径在护理实践中的一种护理模式,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护理,和其他护理方法相比,其能使患者更快恢复[1]。本研究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对160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作以下分析及总结。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1年9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把全部患者隨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19-74岁,平均(30.8±20.1)岁;病程7-35d,平均(15.5±6.8)d;文化程度:小学10例,中学12例,专科30例,本科28例。实验组中男41例,女39例,年龄18-76岁,平均(32.5±19.4)岁;病程8-34d,平均(16.8±8.7)d;文化程度:小学9例,中学14例,专科33例,本科2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均P均>0.05),可比性强。

1.2方法给予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根据临床路径给予实验组进行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以下为具体措施。

1.2.1制订临床护理路径与培训在相关专家及医生的指导下,组织医护人员成立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小组,根据患者心理、需求及临床情况制定科学而合理的临床护理路径。然后根据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对其进行业务培训,以加深其对临床护理路径相关知识的认识,并使其掌握相应的实施要点[2]。

1.2.2对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实施根据制定好的临床路径对实验组进行护理,以下为具体的护理方法:①责任护士结合制定好的临床路径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病情进行合理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护理。②把临床护理路径的相关内容及作用向患者作详细讲解,以使患者配合相关工作的开展,根据临床护理路径的相关标准对患者的需要及执行的内容作记号,并签名。③当发现患者的病情发展没有按照路径方向实施时,也应作相应记录,并及时向护士长报告,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分析处理。④患者出院前,把其疗效和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成效指标进行对比评价,以对路径作不断修正,从而使工作更有效[3]。

1.3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包括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教育达标情况(住院须知介绍、治疗前检查、治疗护理知识、用药知识、营养等)、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病房环境、医院收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等)等内容。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0.0软件对患者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使用χ2对患者健康达标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检验,使用t对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进行检验,P<0.05为统计学意义。2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9.5±10.6)d,住院费用为(2.2±1.7)万元,健康教育达标39例(48.75%),57例(71.25%)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3.4±8.2)d,住院费用为(1.8±1.4)万元,健康教育达标69例(86.25%),74例(9.2.5%)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由此可知,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教育达标率、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明显(P均<0.05),在统计学上有一定意义。3讨论

和传统的护理方法相比,临床路径能对预期结果及实际结果间的差异进行快速而科学的识别,它能使护理服务更加规范,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得到一定程度提高的同时,也能使患者的住院费用减少到一定程度,从而可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一定提高。

本研究中,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前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余时间则对患者进行随机健康教育指导并结合治疗进行护理,在此过程中,责教育内容比较模糊,从而会使患者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进而会对治疗及护理产生不良影响[4]。而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针对性较强的个性化的护理方法,其能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程序化。其不仅能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更加积极,而且还能使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到疾病的治疗及护理中。传统护理中,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主要以护理目标为教育准则,其内容不够明确[5]。而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则比较详细,护理人员根据临床护理途径中制订的相关内容对患者进行时间性、顺序性、规范性的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患者和护理人员有更多交流,可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而能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进而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中,给予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根据临床路径给予实验组进行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教育达标率、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明显(P均<0.05),由此可知,临床护理路径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中具有良好效果,可把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张俊丽.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基层医论,2010(12):114-115.

[2]陈凌华.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5):101-103.

[3]李金莲,陈齐凤,林翠珍.临床护理路径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0(03):110-115.

[4]郭春玲,张玉英,董春梅.腰椎间盘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临床护理路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04):120-123.

上一篇:成人软件工程师下一篇:中国现当代小说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