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2024-05-01

胃癌综合治疗临床分析(精选十篇)

胃癌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总结溧阳市上沛卫生院自2004年7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153例, 一组116例接受手术为主综合治疗, 其中男性101例, 女性15例;年龄39~82岁, 平均年龄54.9岁。另一组37例仅接受化疗。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或纤维胃镜活检确诊为晚期胃癌 (根据日本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标准[2]确认为Ⅲb、Ⅳ期) , 且不能行根治性切除, 两组病情无差异性。

1.2 治疗方法

1.2.1 综合治疗组

手术为主, 术后辅以化疗和干扰素调节免疫治疗。

手术方式选择:剖腹探查后尽可能行原发病灶的姑息性切除术 (97例) ;不能切除原发灶的, 若存在梗阻则行短路手术 (19例) , 无梗阻者放弃手术 (不计入本组) 。

化疗方案 (FAP) :5-FU 500mg/m2;第1天, 静脉滴注, ADM30mg/m2, 静脉注入, 第1天;PPD 20mg/m2, 静脉滴注, 第1~5天化疗, 除3例患者术后死亡外, 至少完成2个周期。

干扰素方案:在完成上述化疗方案的同时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600万IU肌内注射, 2次/周, 连续3周, 休息1周为1个疗程。在肌内注射前0.5h均予双氯芬酸钾25mg, 口服1次。

1.2.2 对照组

单纯FAP方案化疗。

2 结果

2.1 手术为主综合治疗的结果

116例经手术者死亡3例, 手术病死率2.59%, 术后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81.90% (95例) 、69.83% (81例) 、45.69% (53例) , 与对照组相比, 0.5年生存率虽无明显差异 (P>0.05) , 但1、2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 (P<0.05) , 见表1。此外前者尚有一定的5年生存率 (3例) 。

2.2 手术方式对手术结果的影响

切除范围越广, 术后并发症越多 (P<0.05) , 术后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82.47% (80例) 、73.20% (71例) 、49.49% (48例) , 与行短路手术者相比, 0.5年生存率虽无明显差异 (P>0.05) , 但1年、2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我国是胃癌高发区, 在我国消化道肿瘤发病中居首位。但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 (文献报道Ⅲ、Ⅳ期胃癌占77%) , 这种患者多数只能行姑息性切除术[1]。此时肿瘤虽不可能完全切除, 但主要的瘤块可切除。虽然手术带来了一定的切除并发症和手术病死率, 但切除肿瘤可改善进食及营养状况、减轻患者精神负担, 减轻患者的瘤负荷及中毒症状, 消除因癌瘤引起的梗阻、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 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亦可以获得较长的生存期, 延长患者寿命[3]。另据肿瘤动力学原理及细胞动力学理论, 肿瘤越大, 生长分数越小, 化疗效果越差。胃癌姑息性切除术后, 切除了原发肿瘤, 使肿瘤细胞数减少, 同时静止期细胞又迅速增殖, 进入细胞周期, 提高了肿瘤生长分数, 给肿瘤化疗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 在本文中行姑息性切除术者与仅行短路手术者比较而言, 虽然0.5年生存期相似, 但前者的远期生存率明显高于后者。这说明晚期胃癌患者一旦接受手术, 还是应尽量行肿瘤的姑息性切除。

本文中术后静脉化疗的术后生存期显著长于单纯化疗的对照组。国内外学者认为对晚期胃癌患者术后化疗能提高患者生存率[4]。在手术操作中, 尽管十分强调“无瘤”原则, 但事实上仍有大量的肿瘤细胞在术中脱落和被挤入血循环中。尤其晚期肿瘤突破浆膜层, 尽管有时手术中肉眼未发现其他脏器被侵犯, 但隐匿性病变或微小转移灶是客观存在的。术后配合化疗能杀灭这些隐匿性病变、微小转移灶, 杀灭手术中脱落或被挤入血循环中的肿瘤细胞, 可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机体的肿瘤负荷, 与手术减荷相配合, 对于延长患者的术后生存期显然是有益的。

有报道化疗联合干扰素治疗晚期胃癌, 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者[5]。随着肿瘤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免疫疗法与化疗并用被认为有延长生命的作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之一, 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有直接影响。化疗对机体造成的损伤也进一步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 因此在肿瘤治疗过程当中杀伤肿瘤细胞与保护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同等重要。干扰素属生物反应调节剂的一种, 不仅有调节宿主对肿瘤的T细胞免疫应答作用, 而且有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

总之, 晚期胃癌的治疗手段是采取以提高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综合性治疗方法。当局部胃癌病变能够姑息性切除时, 只要患者情况允许, 应争取行肿瘤切除术, 并在术后给予化疗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能明显延长生存期, 提高生存率, 改善生活质量。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对于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腹腔广泛转移, 无法姑息切除或术后体质极差、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贫血及营养不良的患者, 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晚期胃癌,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1]石美鑫.实用外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777-779.

[2]Kelsen D, Van de Velde C, Minsky B.Gastric cancer:Clinical management[M].Gastroin-testinal Oneology, 2002:408-416.

[3]Shah MA, Ilson D, Sal Brennan MF.Current status of surger for gastric cancer[J].Gastric Cancer, 2005, 8 (2) :64-70.

[4]王娟, 陈峻青, 王舒宝等.不能切除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的评价[J].中华肿瘤杂志, 1997, 19 (1) :65-68.

胃癌患者术后补液临床分析 篇2

摘要:目的 观察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补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行近端或远端胃切除手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胃造口置三腔胃肠管, 置管时间较短, 固定可靠;所有病例术后均随访6~24月, 置管相关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达到了预期营养目标。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补液, 操作简单, 效果可靠,并发症低, 耐受性好。尤其适合营养不良的老年胃手术患者, 对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胃癌手术后;肠内营养;疗效;

全肠内营养( EN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对于常合并营养不良而肠功能较好的胃癌患者术后及时营养支持, 选择何种方式管饲肠内营养至关重要。我科1月至6月对胃癌术后患者采用术中置三腔胃肠管早期肠内营养,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胃癌患者20例(行近端或远端胃切除术)。其中男13例, 女7例, 年龄59~82岁, 中位年龄66.5岁。所有病例均经胃镜及病理诊断为胃癌, 其中消瘦、营养不良11例,合并心肺疾患6例,糖尿病3例。

1.2 肠内营养方法 通过三腔胃肠管的空肠营养输入孔输注肠内营养液。术后6~8h开始用温热等渗盐水200~500mL(40~60mL/h)持续滴注,如无不适,术后24小时以全量肠营养液的1/3~1/2约500~1000mL(60~80mL/h)滴注,术后48h按全量的1/2或全量约1000~1500mL (80~120mL/h)滴注。根据体重计算营养液的总量,一般不超过mL。肠内营养制剂可选用医药公司产品,如雷米普利片、肠内营养乳剂(TPF-D)、肠内营养乳剂(TPF-T)、肠内营养多聚合剂等,也可根据临床需要按热卡比例自行配制含纤维素的营养制剂,或添加发酵酸奶(乳酸杆菌)和双叉奶(双歧杆菌)。

1.3 三腔胃肠管及术中置管方法 三腔胃肠管全长150cm,近端有3个孔: 空肠营养输入孔、胃减压压力调节孔、胃减压孔。空肠管可达Treitz韧带下15~20cm。术中于胃前壁戳口置入, 空肠营养管远端入空肠, 胃壁戳口行双层荷包缝合自左上腹壁引出并固定。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所有病例均随访, 随访率100%, 随访时间术后6~24月。术中胃造口置三腔胃肠管不但能进行胃肠减压,同时能早期(术后6~8h)进行EN。EN后1周各项营养及生化指标均优于EN 前,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置管相关近期、远期并发症低。

3 讨论

胃癌患者以老年人居多, 常伴有不同程度营养不良、心肺疾患。术后早期即开始营养支持, 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促进康复至关重要。目前普遍认为, 只要消化道功能存在, 选择EN优于肠外营养(PN);小肠在术后6~12小时就已基本恢复功能并可接受营养物质的输注,改变了以往认为胃肠道术后3~7天恢复功能后方可进行EN的传统观念。胃癌术后为减少腹胀呕吐常需要实行胃肠减压, 普通胃管往往在术前患者清醒时就已放置, 至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术后3天左右), 胃潴留患者放置时间更早、更长, 较长时间放置胃管, 导致鼻咽部不适、疼痛、分泌物增加、咳嗽咳痰, 对合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者, 可使原有症状加重, 导致肺部感染, 甚至死亡。胃癌术后实施肠内营养途径很多, 鼻胃管、鼻肠管虽可实行EN, 但功能单一, 不具备胃肠减压功能。由于术后疼痛、导管较长、固定不可靠易扭曲脱落, 限制了下床活动, 且二者均可导致鼻咽部不适、鼻腔溃疡糜烂、肺部感染。鼻胃管不能过早实行EN, 需待胃功能恢复后方可实行。由于上述原因, 患者往往不能耐受鼻饲管, 不能保证EN 较早较长时间实行, 达不到预期营养的目的`。而三腔胃肠管的胃调节管置于胃腔, 每日胃引流量能完全达到普通胃管的减压目的;其空肠管置于屈氏韧带以下15~20cm空肠处, 能保证术后早期(6~8小时)肠内营养输注,由于是术中放置, 置放部位准确, 也不易扭曲, 且缝合固定于腹壁, 导管固定可靠不易随体位改变, 保证了导管输注通畅。由于是术中放置三腔胃肠管, 患者没有“畏管”心理, 术后也不会诱发鼻咽部不适而加重肺部感染症状。因此三腔胃肠管是胃癌患者术后实行胃肠减压及早期EN的完美结合, 是实施EN的最佳途径之一, 尤其适合老年合并心肺疾病患者。由表1可以看出术后积极进行早期EN, 能尽快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 防止菌群失调细菌易位, 且实施方便, 发生并发症低而易于处理。EN最常见并发症是腹泻, 可以通过调节滴注速度、营养制剂的温度及总量或加入肠道益生菌(酸奶)来改善。

胃癌手术后出现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时有发生,本组出现1例, 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时间较长, 持续胃肠减压致水、电解质及胃酸丢失较多,且需长期输液及营养支持, 如使用三腔胃肠管, 可将经胃减压管外引流的胃液、返流的胆汁通过空肠营养输入管回输入小肠, 同时输注EN 液, 保证水电解质平衡, 患者不需长时间静脉输液, 减少了痛苦及费用。对晚期胃癌无法切除者, 如术中能置放三腔胃肠管, 则可离院不需靠静脉输液维持生存, 在家进行家庭肠内营养(HEN ), 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张建勋,杨培民,黄正东.高龄胃癌79例临床处理探讨实用医学杂志[J].2000,16(2):95- 96.

[2]郭志义,胡阳,庞明辉,等,高龄胃癌老人的围手术期处理及营养支持[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5(3):154-156.

[3]欧希龙,邱海波,杨丹宁,等.经皮胃镜下胃和小肠造瘘术建立肠内营养途径[J].东南大学学报,,25(4):289-291.

[4]郭志义,庞明辉,何学文,等.老年胃癌术后胃肠减压及早期肠内营养置管方式的探讨[J].四川医学,,30(6):828-830.

全胃切除治疗胃癌28例临床分析 篇3

【关键词】 胃癌;全胃切除;临床分析

胃癌是目前消化道疾病中常见的一种胃肠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非常高。目前全胃切除是治疗胃癌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临床上对其适应症、术后消化道重建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一致的意见,本文就对我院近年来行全胃切除治疗的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28例,其中男性21例,男性7例,年龄在40-67岁,平均年龄57.3岁。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以及便血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体重下降等。所有患者均通过术前X线吞钡和胃镜检查和术后病理证实为9例高分化腺癌,7例中分化腺癌,5例低分化腺癌,7例黏液腺癌。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全胃切除治疗,其中经腹手术23例,经胸腹联合手术5例。在手术的过程中发现胃体底癌9例,胃底贲门5癌,胃窦癌4例,全胃癌3例,残胃癌4例,癌肿侵及结肠系膜2例,癌肿侵及胰腺1例。术中行根治性切除23例,姑息性切除6例,对于胃切除之后的消化道重建:行食管空肠拌吻合加空肠侧吻合17例,食肠胃吻合5例,胃空肠拌吻合加空肠侧吻合6例。

2 结 果

在本组28例患者中均未出现手术死亡病例,共5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返流性食管炎2例,肺部或腹腔感染2例,吻合口瘺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9%。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率为100%,随访时间为5年,其中术后1年生存患者23例,1年生存率为82.1%,术后3年生存患者16例,3年生存率57.1%,术后5年生存患者13例,5年生存率为46.4%。

3 讨 论

3.1 手术适应症的问题 全胃切除术对人体的生理影响较大,手术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和并发症,因此必须严格掌握全胃切除的手术适应症,全胃切除的手术适应症主要包括:①处于表浅扩散型以及受累范围相对较为广泛的多发性早期胃癌患者;②进展期的侵润型胃体癌患者、皮革样胃癌患者、侵犯胃体的胃底贲门癌患者、侵犯高位胃体的胃窦癌;③侵及到食管或十二指肠导致的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癌患者。

3.2 淋巴结的清扫 在胃癌切除术中,淋巴结的清扫属于重要的环节,淋巴结的广泛清扫可以增强手术的根治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同时也增加了手术风险。因此在淋巴结的清扫中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切除,具体切除多少,在目前的全胃切除术中还尚未存在一致的意见。我们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行不同范围的淋巴结清扫术,病情在手术的操作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广泛清扫,应该根据病人的发病情况、手术耐受性、肿瘤的生长部位、大小等情况来决定胃及淋巴的切除范围,而不是单凭肉眼去判断。

3.3 消化道的重建 全胃切除势必会造成病人的消化机能障碍,患者的健康状况、生存质量和免疫机能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要进行消化道的重建,消化道的重建方法有很多,各种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增加代胃的容量,减少吻合口瘘和返流性食道炎的发生。本组中的17例患者行食管空肠拌吻合加空肠侧吻合,术后有2例发生返流症状,而在全胃切除后采用胃空肠拌吻合加空肠侧吻合6例病患中,则出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胃空肠拌代胃吻合术可以代替胃为食物提供存储的空间,延长食物在代胃内的时间,从而减慢了食物进入小肠的速度,病人因此能够较好的维持体重和体内营养。

3.4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临床有文献报道,全胃切除治疗胃癌患者的并发症在17.8%-19.4%,其中较为严重的是吻合口瘘的发生,发病的原因主要与吻合技术不佳、吻合口血运不良、吻合口张力大以及病人身体整体状态不佳有关。一般认为,在早期出现的吻合口瘘和手术过程中的吻合技术有关,而中后期发生的吻合口瘘大多与吻合口线感染或穿孔所致,为了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不仅要做到术前改善病人的身体营养,还要改进手术的操作技术,在本组28例的病例中,由于我们注意了以上几点,只有1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一般全胃切除术患者营养状况较差同时手术的时间较长,产生的手术创面大,在术后还容易发生胸腔、腹腔感染、肺炎等并发症,因此在手术的操作过程中应该尽量轻柔、熟练,同时缩短手术的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文艺.胃癌现代外科治疗研究[C].中华医学会.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华医学会,2O08:221-222.

[2] 夏金生,封光华,张啸,等.不同术式胃切除观察残胃运动功能[J].实用外科杂志,2010,3(7):135.

胃癌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篇4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两组观察对象均来源于2000 年11 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胃癌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的60例患者, 所选患者均已排除胃肠道机械性肠梗阻, 均非糖尿病等疾病导致的胃肠功能失调或者胃瘫, 均未服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阿片类药物、抗胆碱类药物等药物, 术后生化、血气检测均无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将其随机分为给予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多潘立酮治疗的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17例, 女13例, 年龄55~80岁, 平均年龄 (52.8±7.0) 岁, 12例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 10例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 8例RouX-Y胃肠吻合术。观察组患者中, 男18 例, 女12 例, 年龄57~79 岁, 平均年龄 (53.1±7.0) 岁, 13例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 11毕 Ⅱ 式胃大部切除术, 6 例RouX-Y胃肠吻合术。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等情况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包括禁食水、胃肠减压、肠外营养、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多潘立酮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规格:10mg) 治疗, 20mg胃管注入, 3次/d。

1.3 观察内容 (1) 手术后记录两组患者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 (2)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鼻胃管内的胃液量; (3) 取患者空腹血, 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胃泌素含量。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当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比较在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上观察组患者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液量和胃泌素的比较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胃液量和胃泌素无明显差异 (P>0.05) ,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胃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患者的胃泌素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 在早期通过手术对其治疗效果确切, 因而广泛应用, 常用术式包括毕 Ⅰ 式胃大部切除术、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RouX-Y胃肠吻合术[3]。而近年来, 胃癌术后发生PGS的报道越来越多, 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 多数学者认为和以下原因有关: (1) 手术中对胃肠的刺激引起胃肠交感神经兴奋, 会引起胃肠兴奋性神经元的抑制, 从而导致胃肠蠕动减弱; (2) 交感神经兴奋后会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的释放, 会与胃肠道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α及β受体结合, 有抑制乙酰胆碱释放并抑制胃肠平滑肌运动的作用; (3) 幽门括约肌的收缩是促进胃排空的原动力, 在胃大部切除术将幽门切除后, 残胃缺乏原动力而发生胃排空障碍[4]。据王占华等[5]报道,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失去原有神经支配, 胃肠运动减弱, 诱发术后发生PGS;另据慕海峰等[6]报道, 胃近端失去原有迷走神经的支配后, 主要影响患者的胃肠舒张及收缩功能, 延缓胃排空, 胃远端失去原有迷走神经控制后, 主要减弱其胃窦的蠕动, 使食糜排出减缓。

PGS常发生于术后进食的24~48h内, 患者的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饱胀感、腹胀等临床表现, 在PGS的诊断上, 胃镜、上消化道造影、超声及胃电图等临床检查能够给临床医师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另外还需要要排除可能引起胃排空障碍的病因, 例如机械性梗阻、患者本身存在可能引起胃瘫症状的原发疾病, 包括甲状腺机能减退、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或者有无服用影响胃肠运动的药物, 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阿片类药物、抗胆碱类药物等[7]。

PGS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异常, 营养物质摄入长期依赖肠外, 引起患者体重下降。而患者严重的腹胀, 使膈肌抬高, 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 出现呼吸困难[8], 因而寻找有效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在针对该病上, 常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胃肠动力促进药治疗, 既往多给予胃复安、伊托必利、西沙必利等治疗, 效果却不理想, 因而临床上急需效果确切且安全的药物治疗PGS, 多潘立酮属于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 可在胃肠壁直接发挥作用, 使胃蠕动增强, 增高胃张力, 还能协调幽门的收缩和食管下括约肌的收缩, 改善患者腹胀、恶心呕吐的临床表现, 因而可用于PGS的治疗[9,10]。笔者对收治的PGS患者给予多潘立酮治疗, 结果表明, 在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 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充分表明了多潘立酮的治疗效果确切, 能够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 对于胃癌术后并发PG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多潘立酮的治疗方案, 能够显著的促进其胃肠功能的恢复, 使其早日康复, 可以在普外科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应用多潘立酮治疗胃癌患者手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2000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手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的60例患者, 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多潘立酮治疗的观察组, 每组30例, 然后将两组患者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胃液量及胃泌素等进行比较。结果:在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上观察组患者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胃液量和胃泌素无明显差异 (P>0.05) , 在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胃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患者的胃泌素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胃癌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多潘立酮的治疗方案, 能够显著促进其胃肠功能的恢复, 使其早日康复, 可以在普外科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癌,手术,胃瘫综合征,多潘立酮

参考文献

[1]杨东东, 李媛媛, 何琨,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体会〔J〕.河北医药, 2013, 35 (4) :613-614.

[2]蔡骏.32例胃肠手术后病房胃瘫综合症的因素及治疗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3, (25) :31-32.

[3]喻军, 宋怡才, 尹作文, 等.16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临床诊治分析〔J〕.中外医疗, 2012, 31 (18) :94-95.

[4]满高亚.改良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联合Brauns吻合的临床应用及探讨〔D〕.济南:山东大学, 2013.

[5]王占华, 海燕, 王爱武,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直肠癌术后胃瘫合并不完全性肠梗阻治疗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 (1) :64-65.

[6]慕海峰, 燕占甫, 彭靖, 等.14例根治性远端胃癌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3) :45-47.

[7]林桂河.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原因及防治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 2012.

[8]孙伟.胃大部切除术后诱发胃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诊疗对策〔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 2013.

[9]欧阳卫东.胃癌术后胃瘫综合症对多潘立酮治疗的临床反应〔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10 (23) :145-146.

胃癌术后胃瘫的临床治疗体会 篇5

【关键词】胃瘫;内镜;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115-01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指手术后特别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一种功能性疾病,其特征为胃排空迟缓[1]。以急性为常见,由于PGS经保守治疗后可治愈,而若误遭再手术则可导致病情加重,使恢复更趋缓慢。因此,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避免盲目再手术,减轻患者痛苦有着重要意义。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实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2105例,发生PGS65例。现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所观察胃瘫综合征患者共65例,其中观察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37~69岁,平均年龄6l.5岁。手术时间3~6h,平均4.7小时。对照组患者32例,男19例,女性13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62.6岁。两组患者麻醉方式为全麻,术后均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

1.2 诊断标准:

(1)胃术后患者以排气、拔除胃管进流质或半流饮食后发生恶心、呕吐,中上腹饱胀,体检发现胃振水音;(2)胃引流量每日超过600~800ml,并持续6~10天或更久;(3)无明显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4)无引起胃瘫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5)无应用影响胃平滑肌收缩的药物[2]。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病例采用非手术方法。除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疏导、解除其顾虑外,我们应用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①禁食;②重新留置胃肠减压管;③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尤其是纠正低血钾状态;④冷、温盐水交替洗胃,每日1~2次;⑤腹部热敷;⑥营养支持:间断输血、血浆、白蛋白,有条件者采用完全胃肠外营养或空肠内营养;⑦ 胃动力促进剂的应用:主要包括胃复安、多潘立酮、普瑞博思及阿奇霉素等,根据病情不同,选用1~2种[3]。

观察组治疗方法: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内镜治疗。患者在内镜治疗前均进行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洗胃以减轻胃黏膜及吻合口水肿,促进胃动力的恢复。胃肠动力药物的应用,全胃肠外营养等保守治疗。选用长约13O cm,外径约0.33 cm鼻肠管,管前端可用1号丝线系一小圆圈,方便活检钳抓住。首先将鼻肠管从鼻腔插入至胃,然后插入胃镜,用活检钳夹住管道头部,随镜一起通过吻合口,至吻合口以下输出段约20~30cm处小肠,将钳子与鼻肠管停留在原地,然后,术者一边缓慢退镜,助手一边用活检钳夹住营养管向前推送,防止营养管随镜退出而被带出,直至内窥镜全部退出为止,固定鼻肠管。可用X线透视确认在小肠中的位置。经鼻肠管滴注营养要素饮食,遵循由少到多,先快后慢,循序渐进原则,治疗完毕生理盐水冲管防堵塞。待患者营养状态好转,有食欲后,可尝试经口进食,无不适便可拔除胃肠管。

2 结果

65例患者均痊愈,胃动力恢复正常,拔除胃管,患者进食后无腹胀,腹痛,无恶心及呕吐;X线钡餐造影检查胃蠕动、排空良好,无复发。对照组32例均经保守治疗,时间12~49d,平均(28.7±4.15)d。观察组恢复时间10~31d,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为(19.38±3.25)d。两组患者平均恢复时间,经过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3讨论

近年研究表明,PGS发生机制很复杂,尚未完全阐明。手术易破坏胃的完整性及损伤迷走神经,影响胃肠道激素分泌和调节功能,引起胃内正常菌群平衡失调,手术通过多途径激活了交感神经系统及手术造成的应激反应状态使血糖明显升高,这些因素均有增加PGS发生的危险。同时胃癌手术后的PGS发生率与胃肠道手术方式也很有关。Billroth I式吻合术后发生率低,在BillrothⅡ式吻合基础上加做Braun吻合发生率也低,可能与其重建方式更符合生理解剖状态,使胃肠道运动协调一致有关[4]。另外腹腔感染,术前幽门梗阻,低蛋白血症,术后高血糖水平等也是术后发生FDGE的高危因素。因此尽可能作好围手术期的处理是降低胃癌术后发生FDGE的一大要素。

PGS的一般治疗严格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必要时采用全肠外营养治疗或空肠置营养管、空腸造瘘、行EN治疗;纠正贫血、低蛋白、补充足够的热量及维生素、微量元素、纠正负氮平衡;温针灸和中医中药也有较好的疗效,可酌情加用。

通过胃镜检查可证实吻合口的通畅,输入输出肠袢均无异常可取得让患者及家属信任,使其确信无器质性疾病,并对本病起病原因、疾病性质以及良好的预后等有所了解。可使患者缓解了精神上的压力,增强治疗信心,促进了胃动力的恢复[5]。另一方面,由于胃无力,不蠕动,使术后的吻合口不能开启,胃镜检查时可以反复多次通过吻合口,这既可清除吻合口处的异物、黏液分泌物等,又可对吻合口起扩张作用,可以使吻合口被动开启。另外胃镜注气扩张胃腔和空肠输出袢,机械刺激胃肠平滑肌,并使近端压力局部增高激发有效蠕动的形成。对胃瘫起到了一定的治疗作用。笔者的经验表明胃镜检查不仅可诊断胃瘫,而且对胃瘫治疗也有一定的意义。

在预防方面,我们认为对于老年患者或术前存在明显贫血、水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应将其全面纠正后再考虑手术,而不能全面纠正时应至少使其明显好转,术后严密监测指标的变化,及时处理。术后鼓励患者及早下床活动,可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

参考文献

[1]王东,潭广,巩鹏,等.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6,15(2):157-159.

[2] 李文靖.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症的诊断[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8:608-609.

[3] 国长军.胃癌切除术后胃瘫6例诊治体会[J].实用肿瘤杂志,2008,1:63-64.

[4] 周国林,陈秀英,陈红军.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症13例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7,12:1778-1779.

胃癌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篇6

关键词:晚期胃癌,手术,预后,临床研究,综合治疗

中国是胃癌属于高发性疾病[1],具有发病人群广、 诱病因素复杂、 年龄跨度大等特点。 胃癌恶性程度较高,初次诊断时有超过30%的患者不能手术,生存期通常不足一年。 关于胃癌的治疗与预后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2],但是由于胃癌的治疗手段、地域差异、收纳人群的不同,对胃癌的预后分析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本文对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所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 着重说明晚期胃癌综合治疗对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对产生的积极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所收治的114例晚期胃癌患者,将其分成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 护理组中,男37例,女20例;年龄34~62岁,平均(52.62±3.07)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0.82±0.81)年。 对照组,男35人,女22人; 年龄33~65岁, 平均(53.91±4.38) 岁; 病程2个月~4年,平均(1.27±0.76)年。 经过胃镜检查、X线胃肠钡餐检查均确诊为晚期胃癌。 根据TNM分类标准,114例晚期胃癌患者中,Ⅱb期患者74人;Ⅳ期患者40人。 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对比。

1.2综合治疗方法

为对照组中的患者提供常规治疗, 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相应治疗方法,并给予心电监护。

为护理组患者提供姑息治疗手段,改道手术,术前和术后化疗,辅助免疫、镇痛等手段进行治疗,并根据不同的患者的不同病理状态治疗具有针对性的治疗计划。 手术方法:对全部均采用剖腹探查,其中做原病灶姑息切除术者84例,改道手术者30例。 化疗方式,为患者提供CDDP(国药准字H20043888)40~60 mg,并加入1000 m L的生理盐水,腹腔穿刺灌入,并进行全身化疗3 d,血常规、肾功能正常者可进行手术。 术后全部使用化疗,手术后1~2周,使用CDDP40~60 mg腹腔灌注,同时5-FU(国药准字H12020950)750 mg静脉滴注两次。

1.3抑郁评估

采用院内自制抑郁症评估表,共20选项,每选项5分,共100分。 无抑郁,0~20分,患者无持续性情绪低潮,无暴躁行为。 轻抑郁,21~60分,患者有短暂性持续性情绪低潮,间歇性出现大幅度情绪起伏,有间歇性暴躁行为,但患者情绪变化自身可知可控。 抑郁,61~100分,患者有长期持续性情绪低潮,经常性大幅度情绪起伏,且患者情绪变化自身不可控。

1.4统计方法

使用计算机统计学软件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均值±标准差(±s) 代表其计量资料, 用 χ2检验其计数资料,将P< 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检验标准。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详情见表1。

3讨论

晚期胃癌综合治疗对策是“人性化”治疗理念在临床治疗中的实际应用[3],要求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 病理方面,主要采用姑息治疗手段,改道手术,术前和术后化疗,辅助免疫、镇痛等手段进行治疗, 并根据不同的患者的不同病理状态治疗具有针对性的治疗计划,从而实现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 心理方面,主要采用团体干预治疗、抗抑制治疗、心理疏导和引导、 健康教育等手段使患者能够正视自身疾病[4], 并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眼光去对待治疗计划, 降低外部对患者的干扰, 使整个治疗过程能够处于最佳的治疗环境之下,从而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晚期胃癌治疗至今没有公认的标准方案[5],不同国家、地区选择的常用方案差异较大。 在氟尿嘧啶和铂类药物的基础上,英国加用表阿霉素较多,而美国则更多应用多西他赛。 亚洲则以两药联合方案更为常用,其中铂类以奥沙利铂应用较多, 口服氟尿嘧啶类药物如卡培他滨、替吉奥亦得到广泛应用。 影响胃癌预后包含3方面因素[6]:1肿瘤本身的特征, 如分化程度、 肿瘤部位、转移部位、肿瘤标志物水平、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情况;2患者个体因素[7],如年龄、体力状态、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等;3治疗带来的影响,如治疗方案的选择等。 从该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护理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2%,对照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2%,护理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孙秀华[8]的研究报道显示,护理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护理组高于对照组,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可该次研究报道一致,说明综合治疗由于常规治疗。

综上所述,晚期胃癌综合治疗对策是一种现代化、 综合性、优化性的治疗对策,不仅能够对患者机体疾病起到理想的治疗和控制效果, 还能使患者能够科学面对疾病,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尧.晚期胃癌化疗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分析[J].浙江大学,2014,18(4):287-289.

[2]朱婷,王琦,武希润,等.胃癌肝转移手术治疗远期疗效及预后因素的Meta分析[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6,15(3):257-265.

[3]邓坤.71例Ⅲ期胃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及辅助化疗疗效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3):320-322.

[4]王沛.人参皂苷Rg3联合化疗治疗多耐药基因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分析[J].新乡医学院,2014,18(3):280-282.

[5]王瑾,曲秀娟,刘云鹏,等.体能状态良好的晚期胃癌一线化疗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及预后模型建立[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35(1):69.

[6]王维佳,张汝鹏,张辉,等.胃癌异时性肝转移的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4,13(3):185-189.

[7]周和平,黄文福,黎振林.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20-222.

全胃切除治疗老年胃癌临床分析 篇7

关键词:胃癌,全胃切除术,临床分析

胃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早在1996年2月公布的癌情中,就以胃癌列居首位,其病死率也较高[1]。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逐渐成为胃癌发生的高危人群,要求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胃癌患者也逐年增多,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从2004年1月至2008年9月,共开展60岁以上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58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8例,男38例,女20例,年龄最小61岁,最大78岁,平均(68.0±9.5)岁。根据UICC胃癌TNM分期标准分期,Ⅰ期6例,Ⅱ期10例,Ⅲ期26例,Ⅳ期16例。术前行上消化道钡餐、胃镜、CT、US检查,即对癌肿的定位、定性、大小以及与周围脏器、组织的外侵关系、淋巴结转移情况等掌握和了解。病变位于贲门33例,胃体部14例,胃窦部11例。临床表现:上腹疼痛46例(79.3%),腹胀32例(55.2%),黑便21例(36.2%),呕血12例(20.7%),食欲减退12例(20.7%),上腹包块14例(24.2%),贫血25例(43.1%),体质量下降44例(75.6%)。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癌17例、中分化腺癌20例、低分化腺癌12例、黏液腺癌6例、乳头状腺癌2例,印戒细胞癌1例。

1.2 方法

全部病例皆予手术治疗,本组病情属于中晚期居多,大多为TNMⅢ、Ⅳ期,所以行根治性治疗较多行根治性切除术43例(74.1%),其中远端胃大部切除36例,近端胃切除3例,全胃联合周围脏器切除4例。非根治性切除11例(19.0%)。其它手术4例(6.9%),其中行捷径手术2例。

术中见病灶侵及肌层的进展期胃癌32例(55.2%),已浸润至浆膜层T3和邻近脏器T4 26例(44.8%)。41例(70.7%)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转移。消化道重建方式:食管十二指肠吻合9例(15.5%),食管空肠Roux-en-y式吻合33例(56.9%),P型空肠代胃7例(12.1%),食管空肠端侧加Braun吻合9例(15.5%)。彻底止血后,用热(50℃)生理盐水或蒸馏水冲洗腹腔,5-FU 1.0~1.25g保留冲洗。常规放置腹腔引流。术后除淋巴结阴性的早期患者外,均给予辅助化疗,部分明显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给予腹腔化疗。

2 结果

本组54例治愈好转出院,4例死亡,治愈率达到93.1%。死亡病例中,2例术后12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于术后1个月死于胃癌转移,1例死于其他疾病。

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5例(8.6%),切口裂开2例(3.4%),肺感染9例(15.5%),腹腔感染3例(5.2%),腹水3例(5.2%),吻合口漏3例(5.2%),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10.3%)。术后随访时间3年,平均随访时间(35±8)个月,随访51例,失访3例,随访率94.4%;本组随访术后1年以上生存期患者49例(84.5%),3年生存期患者38例(65.5%),5年仍生存者29例(50.0%)。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同期收治的一组老年性Ⅲ、Ⅳ期胃癌行姑息性切除患者相比较,其生存期明显延长,生活质量提高。

3 讨论

3.1 掌握全胃切除术适应证

老年人胃癌病灶大,肿瘤直径多数>5cm,团块状生长多,高分化腺癌多[2],但淋巴结转移率高。本组高中分化腺癌37例,同时老年人肠型胃癌居多,提示预后较中青年为好。但肿瘤直径>5cm,肿瘤细胞量大时,免疫功能低下。另外,本组老年人胃癌病程较长,病情属于中晚期居多,大多为TNMⅢ、Ⅳ期,贲门(33例)、胃体部(14例)占绝大多数。不做全胃切除难以达到清除全部肿瘤组织的目的。认为老年人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适应证:(1)胃底贲门癌以及侵犯食管下段15crn以内者。(2)胃体癌。(3)胃窦癌侵犯胃体者。(4)皮革样胃癌。(5)复发性胃癌。(6)年龄在75岁以下,重要脏器功能及营养状况良好,无伴存病者。

3.2 胃癌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分析

对老年胃癌患者明确诊断后,要积极进行术前准备。只要全身情况允许,应尽早、积极行胃癌切除术,并力争根治。本组资料显示,根治切除术后生存率有显著差异。分析原因如下:(1)老年人胃癌病程进展较缓慢,恶性程度较低,转移较晚。(2)老年人胃癌大部分为腺癌,腺癌(指胃腺癌)对放疗低度敏感。(3)化疗目前尚未找到对胃癌细胞特异有效的药物。(4)一般认为全胃切除治疗效果比胃部分切除好,全胃切除术后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影响不大[3]。目前,在胃癌治疗中全胃切除所占比例有所增加。建议,对于有全胃切除指征的胃癌患者,如皮革胃、中上部2/3的胃癌、多发性胃癌、残胃癌或残胃复发癌,只要患者条件允许,均应积极施行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以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为主;胃窦部癌多行远端胃切除,重建方式以毕Ⅰ式或胃空肠Roux-en-y吻合为主,尽量不用毕Ⅱ式,以免术后出现严重的胆汁返流性胃炎及胃瘫[4]。(5)胃癌手术时,合并切除的脏器以脾脏和胰体、尾多见。对于胃底及胃中上部癌,当肿瘤侵犯胰腺或脾门、脾动脉旁淋巴结有肿大时,均行全胃切除合并脾和(或)部分胰切除,但问题是如何准确判断肿瘤是否真正浸润胰脾器官或脾门、脾动脉旁淋巴结有无转移。因此,为了避免盲目切除胰、脾脏器,建议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6)对于不能根治切除的晚期胃癌患者应尽量姑息切除,与多数作者观点相同[5],本组姑息切除组和未切除组生存率有显著差异。但若癌肿侵犯周围脏器并已固定无法切除或腹腔、盆腔内广泛种植转移时不应强行切除,如果并发梗阻应行胃空肠吻合或空肠造瘘术,以减轻患者痛苦等个体化治疗。术后根据患者全身情况适当配合化疗、放疗、免疫及中医中药等综合治疗。

3.3 术后并发症分析

老年胃癌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和慢性肺部疾病等,患者术后易发生并发症[6],本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3.4%。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切口感染、肺感染等。因此,对老年人进展期胃癌治疗前后要持积极谨慎的态度,以防并发症的发生,老年人肺总容量减少、呼吸道黏膜萎缩,咳嗽机能减退,加上全麻和手术创伤、切口疼痛和卧床时间长,极易发生肺部并发症,术后应持续给氧2~3d,保持SpO2在95%以上,要帮助和鼓励患者咳嗽排痰、翻身叩背、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能使用硬膜外镇痛泵,慎用镇静止痛药,出现胸腔积液时应及时抽液和短程使用小剂量皮质激素。另外,本组有5例切口感染,2例切口裂开,经引流及减张缝合后均Ⅱ期愈合。由于老年人多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因此,术后应加强心电监护,避免输液过多过快,必要时酌情给予强心利尿剂、扩血管和心肌营养药,血压控制在略高手术前水平。

综上所述,对老年胃癌患者施行全胃切除术,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积极作好围手术期处理,术后早期开始规范化疗,治疗效果好,生存率高。

参考文献

[1]喻姣花,谭翠莲,黄海燕,等.胃癌及大肠癌病人围手术期主观全面营养评价研究[J].护理研究,2006,20(8):2023-2024.

[2]苏传伟,张守满,黄春仁.老年胃癌110例外科治疗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6,29(3):180-182.

[3]孙忠,张少博,李强.65例老年胃癌的外科治疗体会[J].新医学学刊,2008,5(6):941-942.

[4]张建都,陈剑,万能.老年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及营养支持[J].中国现代医学杂,2008,18(5):638-639.

[5]吴成亮,邵选,曾勇.高龄老年胃癌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J].中国肿瘤,2004,13(11):747-749.

胃癌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 男68例, 女32例, 年龄23~76岁, 平均50.8岁;<30岁4例、30~39岁24例、40~59岁37例、>60例35例;病程6h~2年, 首发症状:腹痛62例、并上消化道出血18例 (其中同时合并幽门梗阻和出血5例) 、腹痛并幽门梗阻20例;组织学类型:高分化腺癌15例 (15.0%) , 中、低分化腺癌43例 (43.0%) , 未分化癌5例 (5.0%) , 溃疡癌变6例 (6.0%) , 黏液腺癌29例 (29.0%) , 其他2例 (2.0%) 。肿瘤大小:肿瘤直径>7cm34例 (34.0%) , 3~7cm48例 (48.0%) , <3cm18例 (18.0%) 。

1.2 方法

全组100例患者中有87例获得手术切除, 切除率87.0%, 其中姑息性切除30例, 占30.0%, 根治性切除57例, 占57.0%;未能切除者13例, 占13.0%, 其中胃空肠造瘘2例, 转流手术7例, 单纯探查4例。根治性切除组至少完全清扫第二站淋巴结。4例全胃切除, 其中2例经胸手术, 2例经腹手术;18例近端胃大部切除经胸手术, 其中5例经胸腹联合手术, 13例经腹手术;78例远端胃大部切除, 其中全部经腹手术。全胃切除病例2例行食管空肠襻式吻合, 2例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联合脏器切除中3例联合横结肠部分切除, 6例联合左肝叶部分切除, 8例联合脾脏切除。对52例患者术中给予约5000m L42~43℃温热蒸馏水反复冲洗, 吸尽后将1000mg5-Fu+10mg MMC溶于200m L蒸馏水浸泡腹腔。术后行1~3疗程的FAM方案化疗。同期48例未行术中化疗, 术后同样行1~3疗程的FAM方案化疗。

2 结果

2.1 术式与生存率

100例胃癌中, Ⅰ期5例 (5.0%) , Ⅱ期38例 (38.0%) , Ⅲ期49例 (49.0%) , Ⅳ期8例 (8.0%) 。其中有87例获得手术切除, 切除率87.0%;姑息性切除30例, 占30.0%, 根治性切除57例, 占57.0%, 未能切除者13例, 占13.0%。本组手术后1个月内死亡3例, 手术病死率3.0%, 其中切除组死亡1例, 切除病死率1.1%, 未切除组死亡2例, 病死率15.3%。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0%、53.0%、40.0%。姑息性切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2.0%、37.0%、21.0%, 根治性切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0%、62.0%、52.0%。经卡方检验, 姑息性切除组与根治性切除组相比较, 姑息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低与根治性切除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2 并发症

9例出现并发症, 发生率9.0%, 包括4例切口感染, 1例切口裂开, 1例肺炎, 1例心肌梗死, 1例十二指肠残端瘘吻合口瘘。

3讨论

胃癌多有慢性病史, 当胃溃疡上腹部发生季节性、节律性、周期性改变, 并伴有进行性体重减轻时, 可能是胃癌[3]。胃癌的主要的检查方法仍是胃镜检查, 结合直接观察、细胞刷洗涂片、活检的结果, 胃癌的定性诊断率高达94%~98.5%[4]。文献报道[5]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达95%~97%, 比进展期胃癌预后好。

目前手术仍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本组9例出现并发症, 发生率9.0%。胃癌患者手术期应注意营养支持, 术后输出端加强肠内营养, 配合肠外营养, 输入端进行胃肠减压, 从而减少组织水肿, 提高血浆蛋白, 促进组织愈合。对有心肺病患者进行ICU连续监测, 保证患者度过围手术期, 从而使并发症及住院死亡率降低。合理使用抗生素, 使感染性并发症预防得到预防。通过以上措施预防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早期、及时采取合理术式, 做好术前准备等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460~465.

[2]翁少涛, 李光眙, 陈春来, 等.高龄胃癌52例临床分析[J].广州医药, 2001, 32 (5) ∶21.

进展期胃癌手术治疗68例临床分析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6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表现为上腹部胀满、疼痛不适等症状。68例患者中男52例, 女16例;患者年龄28~84岁, 平均年龄61.779岁。所有患者术前通过胃镜检查、病理检查诊断属于进展期胃癌。肿瘤部位:2例全胃弥漫, 8例卉门胃底部, 18例胃体部, 40例胃窦部。病理类型分析:未分化腺癌者8例, 低分化腺癌者19例, 中分化腺癌者39例, 黏液癌者2例。根据国际抗癌联盟 (UICC) 分期表明, 胃癌分期如下:38例II期, 25例IIIa期, 5例IIIb期。其中55例患者伴有淋巴结转移。

1.2 方法

术前应该全面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 针对患者采取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低蛋白血症、纠正贫血、预防感染等常规综合治疗措施。而且应该做好肠道准备工作, 常规进行心肝肺肾等脏器功能检查。待患者情况基本稳定后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其中20例患者实施根治性全胃切除术+食道-空肠Rou X-en-Y吻合术, 7例患者选择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幽门成形术, 41例患者选择根治性远端胃切除, 残胃十二指肠B-I式吻合。

2 结果

该次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并没有1例患者死亡。术后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其中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排空障碍, 1例出现胃动力障碍, 1例出现反流性食管炎, 2例患者出现膈下积液, 4例患者出现切口裂开或者切口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为13.2%。通过相应的对症处理后均治愈。该次所有患者经过6个月~3年时间随访, 生存期都在半年以上, 58例患者生存期1年, 1年生存率为85.3%;36例患者生存期2年, 2年生存率为52.9%;25例患者生存期3年, 3年生存率为36.8%。

3 讨论

当前临床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方式治疗胃癌, 不管是手术方式, 还是术后消化道重建、辅助化疗治疗对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外科手术治疗胃癌患者的关键就是合理切除病灶, 彻底清扫淋巴结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4]。进展期胃癌患者选择手术方式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淋巴结情况、病灶部位、病灶大小、病灶浸润程度等各方面。标准的胃癌根治术 (D2) 主要是将原发癌病灶远端、近端胃周组织完全切除, 全面清扫干净1站、2站淋巴结, 有的患者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将淋巴结清扫范围扩大到D3。想要确保可以顺利完成D2、D3手术, 要求术者一定要具有娴熟的技术, 围手术期还应该进行良好的营养管理[5]。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后, 也应该考虑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术后化疗副反应等都有可能会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消化道重建效果对于患者术后进食情况以及营养状态会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一定要合理选择消化道重建方式。目前, 远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主要包括Billroth I吻合、Billroth II吻合、Roux-en-Y吻合三种不同的方式, 一般早期胃癌远端胃切除术患者比较常用Billroth I吻合以及Billroth II吻合, 进展期胃癌远端切除术后就比较常用Roux-en-Y式吻合[6]。相对于Billroth II吻合方式而言, 经Billroth I式吻合后, 患者胃肠道和正常胃肠道生理状态更接近, 因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因此早期胃癌远端胃切除术患者术后应该首选Billroth I式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假如病灶切除范围比较大, 很难进行Billroth I吻合的情况下, 可以采用Billroth II吻合式避免出现吻合口漏[7]。该次41例患者选择Billroth I吻合, 只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排空障碍, 采用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后好转。近端胃切除后进行消化道重建的过程中主要包括空肠间置法、食管残胃吻合法等, 其中食管残胃吻合法比较常用, 但是这种方式很容易导致碱性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 会对患者术后正常进食造成很大影响, 因此一定要注意, 该次均采取幽门程成形进行预防, 只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反流性食管炎, 通过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后好转。全胃切除术患者术后往往会采用襻式空肠代胃术、肠段间置术以及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等方式进行消化道重建, 其中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操作比较简单, 可大大降低吻合口漏、反流性食管炎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应用较为广泛。该次20例患者实施全胃切除术患者, 术后采用食管空肠端侧Roux-en-Y吻合术, 结果均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 该次所有患者经过6个月~3年时间随访, 生存期都在半年以上, 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85.3%、52.9%、36.8%, 和廖年根[8]研究报道结果 (3年生存率35.9%) 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 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 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可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患者生存率。

参考文献

[1]华瑾, 杜建军, 王安辉, 等.腹腔镜辅助与开腹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对比[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4, 29 (6) :421-424.

[2]陈泽华, 孙伟峰.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32例的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 2012, 34 (7) :951-952.

[3]王培民, 王莹.进展期胃癌86例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 2012 (26) :104-105.

[4]陆浩, 龙仁平, 李启荣, 等.手术治疗老年胃癌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18 (13) :61-62.

[5]寿涛, 平竹仙, 陈炜, 等.新辅助化疗对局部进展期胃癌手术和生存率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16) :3414-3416.

[6]盛雪立.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0, 16 (4) :30-31.

[7]崔海忠.进展期胃癌手术治疗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 (2) :281-282.

慢性咽炎217例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篇10

(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疆阿克苏843000)【摘要】目的:评价各种治疗方法对慢性咽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17例门诊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均符合《五官科学》[1]中相关的诊断标准,均经过综合的治疗方式,分析其不同方式治疗的有效性。结果:通过一般治疗平均有效性为34.1%,药物治疗平均有效性为38.7%,理化治疗平均有效性为79.7%,中医治疗平均有效性为50.7%。结论:慢性咽炎病因复杂,临床分型不同,各种治疗手段疗效差异较大,单一的治疗对慢性咽炎的康复并不能使其痊愈,综合治疗,可大大提升治疗效果。【关键词】慢性咽炎,综合治疗【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244-01 慢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占整个咽喉病的15%一20%[2]。其主要症状为咽喉部长期不适,可表现为轻微的疼痛、异物感、发痒、干燥,对患者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影响,不易治愈且易反复发作。其病因复杂,病程长,易反复,治疗方法多样,效果不一,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根据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耳鼻喉科门诊217例慢性咽炎患者的診疗,综合分析治疗效果,供临床治疗参考,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3]:根据《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病史、症状、检查三项详述,经相关辅助检查排除邻近器官及全身性疾病者,具备病史、症状、检查三项其中描述及1项或1项以上检查所见,即可诊断为慢性咽炎。1.2病史资料:随访本院耳鼻喉科门诊患者,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诊治慢性咽喉炎患者共217例,其中男132例,女85例,男女之比为:1.55:1,年龄16~71岁,平均39岁,以21~52岁多见,病程7天至26年。病史采集均有不同程度的咽喉不适:咽喉异物感69例,咽喉阻塞感44例,反复咽喉肿痛39例,咽部蚁爬感38例,咽部干燥感27例;伴随症状:咽部咳出分泌物91例,打鼾62例,干咳41例(恶心28例),声音嘶哑23例。经我科常规检查后诊断为:单纯性咽炎96例,肥厚性咽炎79例,萎缩性咽炎42例。2临床治疗与效果2.1疗效判定标准[3] :①治愈:自觉症状消失,检查咽喉壁光滑,淋巴滤泡消失,无充血,随访1个月以上未复发者;②好转:症状或体症较治疗前明显缓解及减轻,淋巴滤泡消失或缩小,检查咽黏膜发现充血肿胀及扩张的网状小血管已明显消退;③无效:治疗前后自觉症状和咽部检查无变化。2.2治疗方法:①一般治疗:通过积极治疗鼻部及全身疾病,戒除烟酒,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清淡饮食,加强体格锻炼,减少上呼吸道感染或粉尘、有害气体的刺激,控制长时间咽喉发音等,单纯性咽炎好转46例,有效率47.9%;肥厚性咽炎好转17例,有效率21.5%;萎缩性咽炎好转11例,有效率26.2%;②药物治疗:病史采集中,发现217例患者均有口服抗生素或者口含华素片、润喉片(包括散、茶、膏等)、薄荷喉片等治疗的经过,单纯性咽炎好转61例,有效率63.5%;肥厚性咽炎好转22例,有效率27.8%;萎缩性咽炎好转17例,有效率40.5%。③理化治疗:采用超声、激光、冷冻、射频、微波等治疗,副作用少,治疗时间短,创伤小,疗效显著。单纯性咽炎好转77例,有效率80.2%;肥厚性咽炎好转67例,有效率84.8%;萎缩性咽炎好转29例,有效率69%;④中医治疗:由于中医通过辨证施治,疗效独特,配合清咽合剂,按摩、针灸等方法,能够标本兼治,本组患者中,152例曾尝试中医治疗,好转77例,有效率50.7%,但中医治疗时间长,组方和剂型不断变化,有一定的局限性。3结果①一般治疗:平均有效性为34.1%;②药物治疗:平均有效性为38.7%;③理化治疗:平均有效性为79.7%;④中医治疗:平均有效性为50.7%。4讨论慢性咽炎患者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病情的状况,在病患早期,通过饮食、居处、劳逸、服药和精神等方面,祛除治病诱因,消除症状,争取不药而愈。在用药和理化治疗的选择方面,不仅要及早治疗,而且要有明确的治疗目的,杜绝滥服抗生素导致的咽喉部正常菌群失调,引起双重感染。结合患者的经济状况,制定安全、规范、科学、有效的诊疗计划。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技术的不断提高,理化治疗因其微创伤、高疗效、康复快,得到医师和患者的认可。但应避免这些疗法滥用,造成术后咽部瘢痕增生、挛缩等加重病情。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咽炎患者配合中医治疗,也能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实践证明,医师只要针对不同患者的病因、病症采用综合治疗,慎重选择方法,慢性咽炎是可以彻底治愈的,不仅标本兼治,而且可以防止复发。参考文献[1]高永平,《五官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年4月[2]利显民,《激光照射配合药物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黑龙江医药》,2008年02期[3]黄选兆,《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2008年3月

上一篇:培训内容下一篇:STC89C51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