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胸腔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

2022-09-12

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能抑制术中应激反应, 减少大手术中全麻药物用量, 还可以应用硬膜外阻滞行术后镇痛。我们对60例胸腔手术病人分别以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静脉全麻进行对比观察,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0例ASAI-Ⅱ级胸腔手术患者, 随机分成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 (A组) 、全凭静脉麻醉组 (B组) , 每组30例。2组病人情况大致相同, 2组病人手术前30min均肌注鲁米那0.1, 阿托品0.5mg。A组病人入手术后常规选T7~8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并向头侧置管3.5cm, 注入2%利多卡因3~5m L并测定平面, 出现平面后再行全麻诱导。全麻诱导:咪达唑仑0.05mg/kg, 芬太尼4ug/kg, 异丙酚2mg/kg和司可林1.5mg/kg行静脉诱导, 气管插管后持续静脉滴注丙泊酚, 芬太尼、维库溴胺间断静脉推注, A组病人手术切皮前硬膜外注入0.25%布比卡因10mL, 以后每隔60~90min追加0.25%布比卡因5mL。根据血压、心率的变化增减全麻药及局麻药的用量。当手术主要操作完成即停全麻药。术后硬膜外腔注入吗啡1mg+0.25%布比卡因3mL, 接硬膜外镇痛泵镇痛。B组全麻诱导和维持同A组。2组均连续监测SBP、DBP、MAP和HR, 在术毕作出清醒程度的判断, 对术毕未醒, 潮气量低于300mL者, 静注纳洛酮0.4~0.8mg, 氟吗西尼或新斯的明。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2 结果

(1) 从表1可见, A组在麻醉中 (手术后5、30min) SBP、DBP及MAP均比B组显著或极其显著降低 (P<0.05, 或P<0.01) HR在相对较慢。

(2) 从表2可见, A组静脉内全麻药量显著减少 (P<0.05) , 与B组相比术毕未醒及需用催醒药的例数也极显著减少 (P<0.01) 完全清醒的例数也大为增多 (P<0.01) 。

3 讨论

由于胸腔手术创伤较大, 应激反应很强, 单用全凭静脉麻醉行胸腔手术, 机体对创伤的应激反应仍很明显, 与联合组相比SBP、DBP、MAP明显升高, HR显著增快, 对原有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尤为不利, 而且术中芬太尼用量较大, 手术结束时常会出现中枢性呼吸抑制, 病人苏醒后, 由于伤口疼痛而出现烦燥不安, 心率增快, 血压升高, 呼吸浅快, 而导致缺氧或CO2蓄积, 术后咳嗽、咳痰受限制, 不利于术后恢复;而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后, 手术区域的感觉神经阻滞, 手术创伤的疼痛刺激不能传入中枢, 机体应激反应不能形成, 故镇痛药芬太尼用量显著减少, 病人能够在浅全麻下顺利的完成手术, 且在硬膜外阻滞下缝皮, 病人无疼痛, 因此, 全麻可提前减浅。病人基本上可做到手术结束后很快清醒, 拨管早。另外, 硬膜外阻滞用于术后止疼, 还有先发制疼作用, 镇痛效果确切, 并发症少, 完善的术后镇痛, 病人咳嗽咳痰有力, 肺部感染发生明显减少, 对病人术后恢复极为有利。因此, 我们认为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非常适合胸腔手术,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胸腔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胸腔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全凭静脉麻醉组。连续监测SBP、DBP、MAP及HR。结果 A组SBP、DBP、MAP及HR均较B组显著降低 (P<0.05或P<0.01) 。结论 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胸腔手术时机体应激反应明显减轻。

关键词:浅全麻,硬膜外阻滞,应激反应

参考文献

[1] 许明华, 刘华平.全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内分泌及循环功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1, 17:422~433.

上一篇:浅析高中生数学思维障碍下一篇:初中学生情商培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