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械工程类专业

2024-05-08

高职机械工程类专业(精选十篇)

高职机械工程类专业 篇1

一、在高职机械工程类专业开设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根据教育部统计, 2013年,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高达699万人, 比去年增加19万人。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复杂严峻的形势下, 学生要在残酷的竞争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 那学生必须提前做好对未来工作认知的准备。当你挤破头皮跨进某公司的门槛时, 却发现当下的工作岗位不符合你的兴趣爱好和未来职业发展规划, 此时, 你肯定又充满着惆怅。

机械工程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顶岗实习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 强化技能,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帮助学生转变角色, 树立职业意识, 尽快融入实际工作环境中;顶岗实习提供了让学生提前认知社会不同职业的机会, 这对他们规划自己职业生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对用人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也有很好的帮助。顶岗实习后所反映出来的良好效果, 既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要求, 也是教学质量的直观反映。可以说, 顶岗实习在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因此, 高校应该在培养优质的人才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机械工程类专业开设顶岗实习也是非常必要的, 而且不能弱化, 只能加强。

二、顶岗实习的模式

“顶岗实习指的是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学校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在校学生到对口合作企业中进行的实岗操作带薪实习形式。”目前, 各高职院校所采取的顶岗实习模式不一, 根据本院校的实际情况, 我们采取的是“多学期、分阶段”的顶岗实习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分散时间模块, 分不同阶段循序渐进地向学生输送相关信息。

根据笔者近几年带毕业生顶岗实习的体验, 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到, 有一部分学生自我感觉学习能力还算比较强, 虽然也接收了许多关于就业服务指导的信息内容, 但到了毕业季节, 还是有点迷茫, 不知何去何从;也有些学生走上了就业岗位后反馈他们的“发现”:在学校所学的某一门课程让他在自己工作中得心应手, 然而也有些学生抱怨说, 自己在校所学知识用不上, 要干好现在的工作还得被“继续教育”, 其实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一个学生电话向我反映:“在实际工作中, 觉得《电工电子技术》很受用, 自己的工作离不开电工电子知识, 只可惜当时没有好好把这门课程学精通。”很显然, 这位学生找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是对口的, 但他们在读书时, 也许不知道所学的课程与以后的工作的关系, 或者他们早就说过“不知道这门课能在哪些企业什么性质的工作上应用。”要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传输实际就业中的信息, 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学期、分阶段”顶岗实习模式。

具体的“多学期、分阶段”顶岗实习模式分为:第一学期的专业岗位认知实习;第三到第五学期的专业岗位技术性实习;第六学期的就业前的顶岗实习。

(一) 专业岗位认知实习

大学第一学期, 刚刚踏入学校大门的新生, 对自己的专业充满了好奇与疑惑。大家都想了解一下自己的专业到底是学习什么的, 毕业以后自己都可以干些什么。针对这些疑问, 需要我们的专业老师给予解答和指导。由专业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专业的相关知识。毕业以后该专业都可以从事哪些岗位, 相应的岗位又需要哪几门相应的专业课程。指导老师安排时间和同学们座谈, 专门解决同学对本专业的疑惑。另外, 大一初期安排学生到工厂或是实习车间进行一次见习, 让同学们对本专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 专业岗位技术性实习

第三到第五学期, 学生已经了解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 这一阶段要进行相应的实训, 我们称之为“专业岗位技术性实习”, 机械工程类专业要开设相应的实训项目, 如金工实训, 钳工实训, 电工实训, 数控车床实训, 数控铣床实训, 普通车实训, PLC技能实训等, 根据具体专业开设相应的实训内容。通过实训, 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各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足够的技术理论基础、较全面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必需的多种技能。反之亦巩固了相关的理论知识。

(三) 就业前的顶岗实习

第六学期, 学生基本掌握了必要的专业知识, 略有一种“学有所成、想小试牛刀”的感觉。在就业前安排一次顶岗实习, 对学校、学生的检验和企业的需求来说, 意义显而易见。

在顶岗实习阶段, 学生作为主体在校内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联合指导下, 主动融入企业的生产氛围, 以实际操作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根据企业所需, 返补专业知识所缺;学校总结企业的前沿生产力和学生的反馈信息, 修正学校的课程安排和教学计划, 做到教研与社会生产相适应。

三、顶岗实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未是真正毕业走向社会的企业员工, 现时身份仍然是在校的学生, 但人身却又实实在在离开了校园进入了企业, 脱离了校园管理的视线。对学校或企业来说, 在对学生的管理上都存在着些难度或矛盾。所以, 学校作为“顶岗实习”中第一责任管理者, 要协调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的利益, 注重细节, 规范管理, 才能使“顶岗实习”可持续地顺利进行, 使各方在当中收到实际的效益。

(一) 顶岗实习期间, 学校对学生的管控

在顶岗实习期间, 学校务必加强对学生的管控力度和保证管控的不间断性。根据实际情况, 对学生的具体管理和指导者分为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 两者有着共同的管理对象不同的责任分工。

校内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工作动态的管控。可以借助电话、网络等通讯手段加强保持和学生的交流, 帮助学生解决顶岗实习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通过要求学生填写实习手册、撰写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等方式来控制“顶岗实习”的质量;对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变动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在对学生的管控上一定要作出清晰明了的制度化文件 (如《顶岗实习手册》、《实习鉴定表》等) , 对具体的联系频率都要有明确的规定, 是每周一次还是有必要每天一次。

企业指导教师主要负责顶岗员工现场的技术指导和安全教育工作。生命安全的重要性对于每一个人都是至上的。大多数机械工程类学生的工作环境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比如机械行业企业, 常说“空中有吊车, 地面有钉子, 面前有飞屑”, 对安全意识一时疏忽, 可能就造成对身体的伤害。所以企业指导教师务必给学生进行入厂前的安全教育, 提醒学生时时刻刻牢记把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再者, 企业指导教师负责实践环节的考核, 注重纪律的重要性。在业务指导的同时还应提醒学生注重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维护学校、企业甚至是个人的形象和声誉三方共同努力, 为“顶岗实习”的可持续性尽力。

(二) 顶岗实习期间, 学生的自我要求

由于环境的变化, 从校园到未来憧憬的企业环境;身份的变化, 从“学生”到可能拿到了职业生涯中第一份薪水的“企业职员”, 学生难免很兴奋, 甚至是得意忘形。此时, 尤其要注意自我的纪律性和谦虚的个人修养。保持平常心, 不卑不亢, 从基层做起, 虚心请教前辈, 按时完成自己企业的工作和实习报告。这些都是学生高质量完成成顶岗实习的关键。

(三) 校企合作, 符合三方利益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相关部门, 优化区域政策环境, 完善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 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职责和权益, 通过地方财政支持等政策措施, 调动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制度化”。可见校企合作是政策方向, 明确各方职责和权益符合各方利益。

校方应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 走“顶岗实习”可持续之路。如校企在顶岗实习中的协议, 应重点保护好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应有的劳动权益。由于顶岗实习时间短, 校企共同为学生制定顶岗阶段性计划, 有利于避免近几年新闻常出现的“使用学生廉价劳工”现象。当然, 学校也应该维护好企业的运营利益, 强调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纪律性, 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和企业成本。校企双方可以探讨顶岗员工的人才备案, 制定就业优先双选机制;产研合作共同开发教材、开展项目课题, 推动教学改革, 为社会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总之, 只有三方利益均得到保护, 才能让“顶岗实习”可持续下去。

四、本校在顶岗实习中的收效

通过近几年带学生顶岗实习可知, 顶岗实习单位或用人单位对本校学生的反响不错。越来越多的企业为我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顶岗实习岗位, 且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和质量。

教师在“顶岗实习”中, 提高了自身的实践水平, 学校的“双师型”力量得以加强。学校的课题、科研成果得以突破。实际成果可说明, 本校开展的“顶岗实习”收效明显。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0L].新华网.

[2]鲍风雨, 曲忠生, 王启龙."双闭环控制"质量保障体系下顶岗实习实现形式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 2011.

[3]牛艳莉.高职院校"多学期, 分阶段"顶岗实习模式实践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 2012.

高职机械工程类专业 篇2

第一部分《机械制图》试题

一、线段FG属于平面ABCD,求fg,(保留作图线)(10分)

二、求作左视图,并标注尺寸(尺寸用1︰1比例,从图上量取,并圆整)(16分)

/ 12

三、在指定位置将主视图画成半剖视图,将俯视图画成全剖视图(选最佳方案)(20分)

四、补齐下列主视图中所缺图线(共15分)

1、(6分)

/ 12

2、(3分)

3、(6分)

/ 12

五、填空题

1、下图中正确的断面图为()(5分)

2、(12分)的含义:符号○表示

公差中的 公差,数字0.008是

。的含义:符号◎表示

公差中的

公差,A是。

3.(10分)φ62K7()的含义:φ62为

,+0.009为

,-0.021为

,K7

,公差值为

.+0.009

-0.021

/ 12

第二部分

《机械基础》试题(共105分)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平面平衡力系中任意一力对于其余的力来说都是平衡力。()2.切应力在剪切面内是均匀分布的,方向垂直于剪切面。()3.受扭杆件横截面上转矩的大小、不仅与杆件所受外力偶矩大小有关,而且与杆件横截面的形状、尺寸有关。

()4.当轴上零件移动量较大时用普通平键。

()5.两构件通过点或线接触面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

()6.能绕其回转中心作整周转动的连架杆称为曲柄。

()7.溢流阀安装在泵的进口处,其出口压力为泵的工作压力,以维护系统压力迫于恒定。

()8.当转速低,载荷较大或有冲击载荷时,宜选用滚子轴承。()9.一对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是两轮小端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

()10.轴上零件常用的周向定位方法有键、花键、过盈配合和紧定螺钉等。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键联接中,()尤其适合于锥形轴的轴端联接。A 滑键联接

B 半圆健联接

C 楔键联接

D 导向键联接 2.在机械运转过程中,可使两轴随时接合分离的装置是()A 联轴器

B 制动器

C 万向联轴器

D 离合器 3.按轴线形状的不同,轴可分为()。

A 转轴和传动轴

B 直轴和曲轴 C 传动轴和心轴 D 转轴和心轴

/ 12

4.图示轮系中,2—2’齿轮的转向为()。已知1为右旋蜗杆,转向如图所示。

A 实线标注方向

B 虚线标注方向

C 既不是实线标注方向,也不是虚线标注方向 D 无法确定

5.当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齿数Z<17时,按范成法加工将出现()现象。

A 轮齿被切断

B 根切

C 刀具折断

D 齿轮无法加工 6.具有缓冲吸振,补偿轴线偏移,用于轴转速较高且有振动的联轴器是()

A 凸缘联轴器

B 十字滑块联轴器C刚性联轴器D 弹性联轴器 7.图示铰链四杆机构,已知AB=30mm,BC=80mm,CD=70mm,AD=100mm,当取()杆为主动件时,该机构具有死点位置。A AB

B

BC C CD

D

AD

8.V带的基准长度是指V带的()

A.内周长度

B.外周长度

C.中性层长度

D.计算长度 9.下面型号的滚动轴承中只能承受轴向载荷的是()A 6106

B 8116

C 3108

D 7016 10.对于转轴,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只能承受弯矩不能传递扭矩

B.只能传递扭矩不能承受弯矩 C.既能传递扭矩又能承受弯矩

D.能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

三、填空(每空2分,共30分)

1.平面铰链四杆机构可分为

、及双摇杆机构三种基本类型。

/ 12

2.在主平面上蜗杆与蜗轮的啮合可视为

的啮合。3.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V带的截面积愈大,则其传递的功率愈

;当小带轮包角α1<1200时,可采用加大α或

的方法来增加α1。4.根据用途和受载情况不同,螺旋传动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①

、②

、③调整螺旋、④

。5.内径为50mm,宽度为窄系列,直径为轾系列,公差等级为标准级的深沟球轴承的代号为

。6.如图所示为截面直径不同的圆形直杆,直杆受力情况如图示,F、d为已知,则 1—1截面的正应力为

,2—2截面的正应力为

,1—1截面和2—2截面的正应力之比为。

7.圆轴扭转时,扭应力为零的位置是

,扭应力最大的位置是。

四、计算题(共35分)

1.在图的下方画出如图所示轴的扭矩图,已知T1=2KN·m,T2=1.5KN·m,T3=4.5KN·m.(作图比例自定)(6分)

/ 12

2.(共13分)如图所示的三角支架中,铰链B处受到垂直向下载荷F作用,杆1、2的重量忽略,BC杆在水平位置,已知:F=10KN,α=450,BC杆的材料为Q235钢,许用应力[σ]=120MPa,BC杆截面积A=100mm2,试求:

(1)画出铰链B的受力图;(2)求杆1、2所受的力;

(3)校核BC杆的强度。(作图比例自定)

/ 12

3.已知一歀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模数m=4mm,齿数Z=28,压力角α=200,C*=0.25, ha*=1。试计算:(1)齿顶高ha,齿根高hf,齿距P;

(2)分度圆直径d,基圆直径db,齿顶圆直径da;

(3)齿顶圆压力角αa;齿根圆直径df。(注cos200=0.9)(共16分)

/ 12

第三部分

《金属工艺学》(共105分)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晶粒细小的金属,其力学性能较好。

()2.铁素体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3.高炉炼铁时,炉缸出渣口的位置必须比出铁口高。

()4.拉伸实验因为精度高,所以广泛用于生产实践中。

()5.并非所有钢件在淬火后,都应该进行回火处理。

()6.一般锯削的行程应不小于锯条全长的2/3。

()7.选择錾子时楔角越小效率越高。

()8.锉削钢铁等硬材料工件时,应选用单纹锉刀。

()9.粗车刀的前、后角应比精车的前后角磨的大。

()10.生产上用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1.4%。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方法中,()不是炼钢的方法。

A 转炉炼钢法

B平炉炼钢法

C电炉炼钢法

D高炉炼铁法 2.对断屑影响大的是()

A 切削深度

B进给量

C切削速度

D切削面积 3.下列指标中,()不是金属的力学性能指标。A强度

B塑性

C 振动性

D硬度 4.车削端面的车刀是()

A 45度车刀

B 90度车刀

C 60度车刀

D 75度车刀 5.完全退火主要用于()

A共析钢

B亚共析钢

C过共析钢

D工业纯铁 6.一般划线精度只能达到()mm。

A 0.05~0.1

B 0.1~0.2

C 0.25~0.5

D 0.5~1

/ 12

7.为消除工件的残余应力,通常采用()A 调质

B 正火

C退火

D 淬火

8.对于制造力学性能要求高,形状结构复杂,如箱体、轴承盖,一般用()

A 优质碳素钢

B 易切削结构钢

C碳素工具钢

D铸钢

9.再结晶和重结晶都有生核和长大两个过程,主要区别在于有没有()改变。

A 温度

B 晶体结构

C 应力状态

D压力 10.某钢材的牌号为W18Cr4V,它的用途为下列中的()A 制造锅炉

B 制造齿轮

C制造刀具

D制造机架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奥氏体是以

为溶质原子,以铁的 为溶剂组成的间隙固溶体。

2.为了获得细晶粒组织,生产上经常采用

、和

方法

3.一圆钢的屈服点为200 MPa,抗拉强度350 MPa,其横截面积为100 mm2,当受到

牛顿拉力时圆钢将出现屈服现象,当拉力超过

牛顿时,圆钢交被拉断。

4.车削三角形螺纹有

两种车削方法。

5.45号钢的含碳量是

,按用途分类属于

钢,按化学成分分类属于

钢。

6.珠光体是

复相物,含碳量为

。7.根据用途不同,通常把钢材分为

钢、钢

钢。

8.切削热由工件、、和周围的介质传散出去。

/ 12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6分)1.切削平面

2.合金

五、简答、分析题(共19分)

1.写出钢材牌号的含义。(各4分,共8分)(1)Q275—B〃F

(2)20CrMnTi

2.为什么淬火不能作为钢的最终热处理?(7分)

3.影响切削温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高职机械类专业技能实训探讨 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性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3-0026-2

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基础能力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基本建设;是学校抓内涵、抓质量、上台阶、上水平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也是学校做大、做强、做优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职院校的实践性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即不仅要对学生动手能力加以培养,而且要对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能力和科研素质进行全面培养,要着眼于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实验实训的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使学生学会操作,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质,使学生具有潜在的發展能力。因此,加强高职机械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是机械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要使实训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认真对待,抓好各个环节,强化质量。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职教育发展形势

近几年来.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职院校毕业生年均增加30万人以上的双重压力下,高职毕业生的首次就业率却由2004年的42%逐年攀升到2009年的78%,平均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由此可见中央政府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教育发展三大战略以来.横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两大领域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功不可没。正是由于高职教育既坚持“大力发展”,又着力“提高质量”,在规模扩展和内涵提升有机统一的基础上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呈现出以下五大转变。

1、办学理念:由封闭转向开放

2、教学内容:由注重理论和学科体系向注重实践和就业能力转变

3、课程系统建设:由稳定的学科课程向灵活的模块化课程转变

4、办学模式:由单一学校办学向校企资源共享的管理平台转变

5、培养方式:由单纯依赖课堂教学向注重实习实训转变

从现实上讲,高职学生的实习是为了掌握就业必备的技能,即岗位能力这也是人们的一种理想和愿望。实践证明现在要教会学生学好一门技术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高职的学生与中技学生相比,在受教育方面有优势,即知识量较广,心智较为成熟。思考问题全面,独立性和动手能力较强。但想的事情多,思想复杂一些,如果学校的实习实训课体系构建不合理,在加上部分学生存在对技能实训的认识有偏差,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实训时逃课的不良现象。

然而,我们通过与学生接触、交流,了解到不少学生是想学技术,学习先进技术,学习有用的技术。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确保实践环节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以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教学,包括以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块、以专业课为业务素质的教学模块和以实验、实训、实习和设计等操作能力培养为主的实践性环节教学模块。同时规定各模块相应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从而改变过去以学科知识为体系,忽视学生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教学模式。

针对这些情况,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想学技术的学生多学技术。在对我校07高职机加01、02班学生进行深入了解,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在前两年的学校实训课安排的不合理,再加上三年级一部分学生先就业,导致后面学生大部分都没有心思上课,所以在他们主修钳工、车工的实训课过关率很低。这也是《机械制造与安装》热门的专业学的人在逐年减少,我对2010年高职机加一个作个试点对学生在钳工、车工实训中试行学生个人达标考核和班级技能达标考核教学法,其具体的作法有以下几点:

1、根据高职学生毕业时技能水平达到中级或准高级的标准而制定。实训必须完成相应的课题,加工的工件必须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并实行现场理论教学,让学生在实训中学理论,让理论指导实训。同时对课程安排作合理调整,把以往的前期都是理论文化课为主,后期实训辅进行了调整,在第一年就开设他们的主修的实训课为主,以提高感性认知。另外开设几门基础课以提高理性认知,这样使同学在第一年内就能把基本技能掌握牢固,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生产实践中全面提升自己整体技能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实训课,有个别学生不了解或认识不足,老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阐明实训的重要性,使他们对技能训练的认识提高。根据学生动手能力的差异,及时调整实训课题安排,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缩短项目实训时间,加大实训项目内容,对于动手能力差的学生,一个项目可以反复实训,至到去全面掌握,才进入下一个实训项目;如将强体力实操与体力不大的实操间隔进行,将技术含量高的操作与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操作间隔进行等。

三、改进实训方法,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法

改进实训形式采用参观见习、模拟仿真训练、岗位实训、毕业设计等形式。参观见习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做到课堂理论教学与机械生产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种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常用设备构型、常见工艺参数的检测与控制方法、原材料和产品的检验与分析方法等教学场合。根据见习内容的多少,确定见习时间长短。模拟仿真训练主要针对机械行业企业的特点,利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生产实践操作,增加见识,丰富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岗位实训是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实质是岗位技能模拟训练。这种方式适用于详细了解某一产品的加工工艺过程、典型设备构型及使用方法、典型的检测仪表及使用方法等教学场合。

在方法上,老师要亲自操作给同学们看,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在对学生每完成一道工序的操作老师都给予点评、鼓励其进步的信心。每完成一个课题件的加工,老师都进行评定成绩的工作,集中全班通报课题的成绩等,这样对好的学生增加了成就感,给进步慢的学生增加了压力感。使全班的实训得以正常进行。

在操作训练中不断向学生提出:学得好的,如若经考核已达到中级工水平的,可以申请进入高级工的培训。对学生学技术的热情推向更高一步。经上述实践,该班级在中级工验证要全部达标,高级工要有25%的达标,也基本达到实训目标。

1、目标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等式实训的有效教学法

目标教学法体现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技能,他不仅能克服高职学生的实训热情欠缺的现象,同时也是快出人才,出高技能人才的目前较好的一种教学方法。

技能实训中的目标教学的实质是:

1)、锁定学生经过实训应该达到的技能水平(等级)内容是什么,然后根据锁定的水平要求完成若干个课题实操练习。

2)、指导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经行课件实操成绩给予评定。

3)、鼓励在一个班级内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技术冒尖。

4)、指导教师要有机、合理安排课题实训次序,起到调剂学生体力的作用,使之保持旺盛的实训精力。

为了保证目标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学校应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评价体系,提供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及相适应的实践教学环境。

2、有相配套的教学评价系统。现行的高职教学评价系统主要侧重于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和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而“目标”则非常注重教学过程。因此,过程管理、任务管理、工作现场管理等理念和做法必须融入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中,才能有效地确保实践教学的规范和质量;评价系统不能再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为中心,而应该突出以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为中心,以引导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重要内容。

3、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师是实践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目标教学法成功实施的保障。这要求教师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了解机加加工行业的运作过程并具备“双师型”素质。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坚持教师“持证上岗”,要求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必须有相关职业资格证才能上岗指导培训。

4、有相适应的实践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想状态是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因此,为应用型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是目标教学法实施的另一保障,这也随之对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校内应建立教学工地等训练场所,使之成为既能参观讲课又能完成动手实训的多功能场所,其在教学中将发挥多重作用;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应避免盲目性,应选择管理规范的建筑企业,这不但有利于增长学生的见识,更有利于提高其职业适应能力。

总之,高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非常重要,包含方法体系、实践教学目的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条件体系,目标体系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实施目标教学法,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实践技能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具体使用此方法时,应注意其应用策略,并应有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评价系统、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及相适应的实践教学环境,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炳和.以四个合一六个结合新理念构建高职化工实训基地建设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0):52-53.

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篇4

为提高高职机械类专业的教学质量, 尽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满足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笔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采取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毕业生不但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技能和相关能力。过去那种传统的、封闭式的、以学科为中心的培养模式, 实践证明已不能适应这一培养目标的需要。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就业为标准发展高职教育, 实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式。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育模式, 需要学校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职业岗位要求, 与用人单位共同确定培养目标, 制定并实施教学计划,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其主体是学生。要以职业为导向, 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 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合格的高技能人才。这几年, 我院先后与联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合肥中建公司、安徽东风机械厂、皖西机械厂等公司及企业开展了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践,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体系模块化

要改变高职教育以学科教育为中心的弊端, 必须本着实用的原则, 摆脱学科教育的束缚, 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线, 以能力培养为本位, 面向职业岗位, 以职业标准、岗位群工作需要为依据, 重组课程体系。例如, 我院在充分分析了高职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的基础上, 对高职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教学体系进行了变革:将过去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老三段的教学体系改造成为公共基础模块、职业基础模块、职业综合能力模块 (又分为职业综合能力基础模块和四个职业综合能力专门化方向模块) 及职业选修模块这一新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新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将整个学习过程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完成公共基础和职业基础模块的教学, 第二阶段根据学生的职业选择, 进行面向职业岗位的专门化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在教学安排上, 前三个学期主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职业基础知识的培养和训练, 第四个学期安排学生到工厂实习, 第五个学期学生在职业选择的基础上, 重点进行专门化的职业训练, 第六个学期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实践教学连续化、开放化

重视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 是培养贴近岗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我院加强和改进了实践性教学, 突出了实践教学环节, 加大了实践教学时数在整个教学时数中所占的比例, 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时数的比例达到1∶1。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不断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1) 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实现实践教学的连续化。根据机械类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的需要, 我院将机械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分为专业认知实践、课程实训、岗位技能实践、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学生从第一学年即开始进行专业认知实践, 通过校内、校外的金工实习和参观学习或下厂见习, 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接触专业, 初步认识专业,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实践环节由专业授课教师在课内进行, 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岗位技能实践通过“实践专用周”和学生下厂实习加以实施, 使学生掌握几种专项职业技能。顶岗实习安排在最后, 是一个综合性实习实践活动, 让学生全面运用所学知识, 到生产第一线顶岗实习。通过这种连续性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安排, 实现了实践教学三年不断线,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开放实验实训室, 实行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我院通过制定相关措施, 开放实验实训室, 实行开放式的实践教学, 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时间, 充分利用实验实训设备, 满足学生实践活动的需要。 (3) 加大投入, 进一步改善实验实训条件。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高投入的教育, 要办好高职教育, 就必须加大投入, 改善实验实训条件。我院的实验实训条件这几年有了很大的改善, 陆续扩充和新建了一些实验实训室, 基本可以满足机械专业学生实践学习的需要。未来几年, 我院计划进一步扩充和新建几个实验实训室, 并考虑对校外实习基地与校内实训基地统筹规划, 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更好的实际工作环境, 为学生了解企业实际提供更好的条件。

课程职业化、综合化

要改革机械类专业课的课程体系, 本着突出职业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体系, 适时更新教学内容, 建立以职业综合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 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 围绕培养能力开展, 配合技能训练进行。专业教学在加强针对性、实践性的同时, 也要考虑到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未来发展能力。确定课程内容时, 应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 删繁就简, 摒弃陈旧的内容, 增加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用的新技术。在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背景下, 理论教学课时会有所减少, 为此需要对课程进行适当的综合化。如我院将机床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合为一门课程———《机床电气控制与PLC》, 将机床、夹具、刀具、工艺四门课程合为一门课程———《机械制造技术》, 将机械制图与CAD合为一门课程———《机械制图与CAD绘图》, 将金属工艺学、力学、机械零件合为一门课程———《机械工程基础》等等, 效果还是不错的。

教学方式场景化

要提高教学质量, 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从抽象的教学环境中转入场景化的教学环境中来。要通过虚拟现实技术, 建立虚拟生产加工设备等仿真教学环境, 大力推进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 优化教学过程。在机械类专业课的教学中, 我院相继开发应用了一些课程多媒体课件, 如《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加工与编程》、《液压与气压传动》等, 并应用了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组织教学,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考核与考证一体化

要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 实行等级制考核, 并将理论考试与技能鉴定考证结合起来, 实行一体化的考评体系。传统的一张试卷的考核方式难以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我院采用过程考核, 并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引入到机械类专业课的考试中来, 增加了实践技能的考核。根据职业能力规范的要求, 理论课主要考核职业理论知识 (应知) , 实践操作主要考核职业操作能力 (应会) 。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5.

[2]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浅谈高职管理类专业统计实践教学 篇5

浅谈高职管理类专业统计实践教学

高职统计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存在较多问题,已不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必须从能力培养入手,构建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际应用,以迎合职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作 者:褚阳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南阳,473009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3)分类号:G71关键词:高职 实践教学 能力培养

高职机械工程类专业 篇6

【摘 要】建筑工程类专业是适应21世纪各项建设需要大量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热门专业,该项研究就职业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特色办学模式确立研究方案,经过研究优化了课程体系,确立了“2+0.5+0.5”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建筑工程类 课程体系 办学模式

一、项目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工作用房和各种生活环境、设施建设已经逐步成为人们的基本需要和衡量一个社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而改善民生的主要抓手之一就是要改善本地区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开展新建、改建、扩建、迁建大量的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道路、桥梁、铁路、地铁、隧道工程、公共娱乐设施等土木工程的建造活动,急需大量建筑工程类人才。

土木工程的建造周期长、任务重、专业性强,基本建设的各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专业人员;增设建筑工程类专业,培养建筑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正是顺应了时代要求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

建筑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门类,作为新设的专业,充分认识到专业特色办学模式是能否长期办好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根本所在。新设的专业,还缺乏系统、完善、可行的成功经验和特色办学模式,而这些恰恰又是决定本专业生存的关键因素。

为此,开展专题研究,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专业培养方向和办学实际情况,从提高专业技能和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出发,系统地研究建筑工程类专业特色办学模式,以为本专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教学决策支持。

二、项目研究方案

1. 明确研究内容

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紧贴新设建筑工程类专业办学实际和高职专业培养方向,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出发,梳理研究思路,确立技术路线,探索新设大专学历建筑工程类专业特色办学模式。

2. 理清研究思路

一是修订完善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二是探索建筑工程类专业特色办学模式。重点从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入手,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依据立项任务,确立项目研究技术路线。

3. 确立技术路线

通过施工现场实际跟踪和与技术人员交流,查阅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相关文件资料,结合周边地区建筑领域发展现状及高职院校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深入分析论证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校企办学探索,获取大量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走“调查研究→提出办学模式→教学实践反馈验证→调研分析修订完善→确立适合本院实际顺应社会发展特色办学模式”的项目研究技术路线。

三、 项目研究成果

1. 掌握了施工现场技术人员的岗位、工作内容和主要职责作为课程设置依据

重点调查明确了各级项目技术负责人及监理员、施工员、造价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试验员、测量员、资料员岗位工作内容、主要职责和与之相适应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课程体系完善的依据。

2. 修订了教学应开设的课程及主要教学内容,优化了课程体系

依据调研修订完善了应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重点教学内容和技能目标,确立了相应的技能培养课程体系。

3. 确定了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和时间规划,明确了“2+0.5+0.5”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建筑工程类专业实践性很强,课堂教育是灌输理论知识、完成专业学习的应知部分,学生不可能在课堂学会和掌握任何专业课,不可能完成专业学习的应会部分;根据施工现场专业人员上岗的基本专业要求,高职学生在校学习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两年后,在工地跟班实习一个学期,顶岗操作一个学期后,方能推荐上岗被单位认可接受。

四、阶段性成果的应用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建筑工程专业是技术应用型的热门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探索特色办学模式上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将研究成果对新设的建筑工程类专业组织实施教学后,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已经培养了两届建筑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受到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认可。

另外,针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内容繁多,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确定了几个覆盖面大且至关重要的点做了研究;对建筑施工中的热点问题也同时进行了重点研究,相应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公开发表相关论文。

浅谈高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 篇7

关键词:高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工作过程系统化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主体教学, 也是高职院校改革的核心。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趋势下, 实践教学如何适应这一趋势, 发挥更大的作用, 是所有高职教育者和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1 高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在我们国家, 实践教学模式是多元化、多特色。有些高职院校依托专业办产业、依托校办实体办专业, 有些高职院校与其他高校共享实训条件, 都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有些高职院校依托专业人才的优势, 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 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 拓宽了实践教学的渠道。其中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常见的有工学结合[1]。工学结合模式主要有为以下三种形式[2]。

1.1 学校走进企业

学校与企业合作, 学校在企业内部建立学生的实习基地。将我们的课程、教师、管理、学生带入企业, 在企业建立教室, 实践课全部在车间授课, 理论课老师在企业的专用教室授课, 企业教师与学校教师交替授课, 企业环境与学校环境结合, 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结合。这是一种实践教学在企业进行的工学结合形式。

1.2 引入企业资源

学校与企业合作, 在校园内建立学生实训基地。把企业先进的文化、管理、设备、技师等资源引入学校, 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交替授课, 学校环境与企业环境结合, 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结合, 学生在学校与企业共建的教室、实训室学习知识, 培养技能, 是一种实践教学在校内进行的学工结合形式。

1.3 校企合一

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学制, 校企双方联合组建管理机构, 灵活恰当的安排学生在不同的阶段进厂、进校, 学校既是工厂, 工厂也是学校, 校企合一。

2 目前高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大发展, 先进的生产管理、先进的生产工艺、先进的生产技术等不断涌现。高职院机械类专业的教学资料、试验设备、场地等不能及时更新而相对落后, 在课程实验、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都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问题, 制约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发展[2]。

2.1“双师型”教师的紧缺

在传统的高职教学观念里, 教师有实训教师与理论教师之分。要打破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 培养一些操作能力较强的理论教师是关键。此外, 实训教师要继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尽可能的掌握一些领域的新技术, 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以及综合实验能力, 从而更好的提高机械专业的教学水平。

目前, 该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大都是大学或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分配到高职院校的, 他们理论水平较高, 但实践动手能力较差,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学校积极创造条件, 逐步提高这些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 使他们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

2.2 实践与理论相脱离, 实践教学效果差

传统的教学观念, 习惯于把实践教学放在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 因而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在实践教学方式上,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实训课课程教学普遍存机械重复模仿操作的现象, 这样的教学方法严重的遏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长期教下去, 学生对实训课学习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 有些学生实训结束了, 还不能独立完成实际操作。

2.3 实践教学条件有限

随着高职校院机械类专业的迅速壮大, 机械类专业学生也有了大量增长。在实践教学设备方面, 原有的实验设备和实习场地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实践教学的要求了。同时, 实习、实训设备陈旧、实训消耗材料的经费增加等问题, 严重的制约了实训技能课教学的发展, 甚至形成了恶性循环。

2.4 实践教学内容陈旧

目前, 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使用的教材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相对老化的问题。实验课按理论课设置, 多年内容改变不大。实验教学与实际应用结合不紧密, 很难达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3 高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趋势

3.1 加强推进工学结合

加强推进工学结合是优化高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关键[2]。加强推进工学结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从企业引进课程教材, 教师密切关注科技和工艺的进步, 每年都必须根据科技和工艺的发展变化修改教材, 不断来充实自己的教材, 及时为学生提供新知识。同时还由高资历的教师组成专门的课程开发委员会, 了解科技发展情况检查课程, 设计及引入新的专门课程, 向管理层建议新的课程及教材。 (2) 加强推进社会上的某一个或某些生产厂家与学校联合建立生产车间, 学校从生产厂家承揽生产加工、装配等任务, 生产厂家以提供或代用的方式在学校建设一个和实际工厂完全一样的生产车间, 学生在老师和师傅或技术员的指导下训练进入实际生产操作, 同时对产品生产活动进行成本核算, 以不蚀本或微利为原则。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百名教师下企业百名技师进课堂”、开设的“3G课堂”, 就是加强推进工学结合典型案例。

3.2 加快“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教学改革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是一体化整合的教学模式, 横向综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结构[3]。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实践教学为例, 基于专业的性质和特点,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将机械制造工艺、机加工等知识及技能教学融于一体, 涉及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等专业课程;面向机械类企业的岗位需求,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 按照企业工作流程, 将相关的实践课程, 通过科学地教学内容组合, 实现学生相互协作, 共同完成从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质量控制的全过程的产品制造任务, 从而实现了理实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刘紫婷.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8) .

[2]王晓江, 张普礼, 梁熠葆, 等.建立工学结合运行机制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J], 职业技术教育, 2010 (2) .

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效果提升探究 篇8

高职院校每一年都为社会输出大量的人才, 对于高校教学质量社会也越来越为关注。高职院校的机械类专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但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 教师只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述, 没有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不仅对教学成效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对于学生的发展也有所不利, 必须要积极的找寻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改善, 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1 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基础知识教学需要体现专业性与实用性

理论知识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 但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理论知识教学需要呈现专业性与实用性的特点, 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并且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进行有效的融合, 更为良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1 增强机械类基础知识教学的专业性

高职院校的机械类专业教师想要提神基础知识教学的专业性,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设置相应的实验环节, 从而促进基础知识专业性的提升。为了能够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 增强学生的学习成效, 无论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教学的某一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都需要合理的、科学的设置相关的实验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验观摩, 实际动手操作, 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使得学生可以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变为自身的技能, 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 使得学生可以更好的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增强机械类基础知识教学的实用性

高职院校想要增强机械类基础知识教学的实用性, 可以通过调节课程设置, 对学生开设相应的实训课程达到这一要求。实训教学课程开展的过程中, 除了要让学生熟练的掌握专业技能之外, 还需要注重相连专业技能的培养。例如, 在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培养高职院校学生采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专业术语表达能力等等。对于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必须要保持连续性, 无论高职院校的学生处于某一学习阶段, 高职院校的教师都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能力包括:CAD软件绘图能力、数控操作能力等[1]。

2 实践教学活动需要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基础

社会现在需求的高素质全面型人才, 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 同时还需要具有熟练的现场操作能力, 使得学生具有良好的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活动是整体教学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要以学生职业岗位需求为基础, 有针对性并且循序渐进的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意识到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不能操之过急, 一步到位, 这样对于学生岗位职业技能培养会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 让学生经历层次性的职业技能学习过程,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综合性的人才。

2.1 注重实践性教学

在高职院校机械类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高职教师需要将学生学习的兴趣全面的激发, 使得学生将兴趣转变为自身的学习定力, 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更多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并且将高职院校的实习基地作为实践性教学开展的重要媒介, 促进实践性教学在整体教学规划中占有的份额, 促进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应用实践性教学, 学生才能更为良好的学习和掌握知识, 对于知识的理解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层次, 更为良好的掌握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含有的技能。高职院校的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全过程的实践, 对于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要及时的找寻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教师还需要注重的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每一个环节完成的辛苦, 使得学生明确多种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站在实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例如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应用互联网络、多媒体设备等众多先进的设备, 全面性、多维度的开发实践性教学课堂, 将教学内容以PPT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呈现, 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的调动起来[2]。

2.2 注重实习基地的开发

高职院校的实习基地是实践性教学课堂开展的重要媒介, 是学生进行演练的战场。教师需要依据机械类专业的特点, 注重实习基地的开发,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 同时, 还能为高职院校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高职院校要将实习基地具有的作用全面的发挥出来, 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例如, 高职院校具有的车间和实验室, 不能仅仅是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开放, 在学生的课余时间也可以要学生进入实习基地中去, 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不断的锤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学生步入社会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就近原则, 并且以及机械类专业的特点, 努力的创设具有实践意义与机械类专业有着直接联系的企业, 可以建立维修部门或者是机械部件加工厂, 与社会存在的企业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定期的要求学生进入实习基地进行实践。

3 结语

高职院校在我国教育领域占有的位置逐渐的提升, 同时, 也是社会技能型人才输出的主要场所, 其教学质量也受到社会的密切关注。高职院校教师需要逐渐的提升基础知识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注重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并且加强与学生职业需求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成效, 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的不断发展。

摘要:高职院校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地位逐渐的提升, 同时, 高职教学质量也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机械类专业是高职院校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但是以往的教学成效没有达到良好的可观性, 对于学生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本文就是针对如何提高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效果进行深入分析, 并且体出合理化的建议, 希望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改革, 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骆明霞.浅谈如何提高职校机械专业教学效率[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02) :213.

高职机械工程类专业 篇9

一、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存在的问题

1. 数量求多

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 自身发展较快, 原有师资明显不足, 兼职教师需求量加大。由于兼职教师的聘任较简单, 不需要经过按编制、上报计划等繁琐的手续, 因此, 有人认为兼职教师越多越好, 这样可减少专任教师的数量, 从而降低办学成本。但是, 由于兼职教师的数量大, 流动性也大, 导致管理困难, 于是就出现了兼职教师聘任随意, 没人管理或管理松散等现象。

2. 管理缺失

有人认为, 兼职教师任教, 只是为了捞点“外块”, 无事业心可言;兼职教师来自校外, 受社会的影响大, 不容易受校纪校规的约束;兼职教师是学校聘请的校外人员没有必要像在职教师那样考核、考评其德、能、勤、绩。由于兼职教师还要在企业上班, 导致了教学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于是认为兼职教师太难管了, 就出现了对兼职教师少管甚至不管的现象。形成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宽泛无度, 过于松散。在聘谁不聘谁, 长聘还是短聘, 课上得好还是差, 责任心强弱等等, 都没有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标准。

3. 机制不畅

虽然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人才交流有了长足进步, 但是高职院校吸纳优秀人才的顺畅体制还没有形成。其原因首先是高职院校的办学主体多元化, 有公立的、有私立的;有教育部门的、有行业部门的。其次是用人制度不健全, 高职院校聘用人员, 普遍要按编制、报计划;进人之后, 医疗、退休养老、住房等待遇政策的配套与落实还存在许多现实问题, 制约了兼职教师的管理工作。

二、机械类专业兼职教师管理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实践教学是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内容。为了保证兼职教师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充当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的角色,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制定了《机械类专业兼职教师管理操作手册》, 对兼职教师的聘任、专兼结对、教学管理、激励等进行详细的规定, 已基本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管理体系。

1. 兼职教师聘任管理

(1) 兼职教师聘任。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 (高专) 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 结合学校“五位一体”办学模式要求, 以“校企互动、专兼结合、一体化管理”为目标, 为满足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需要, 制定了《关于机械类专业兼职教师的聘请与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对兼职教师的聘用条件、兼职教师的任务、管理、待遇等做了明确规定。

同时按照“三年早知道, 一年有计划”的要求, 将兼职教师的聘用纳入专业建设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 力求使兼职教师数与专任专业教师数之比达到1∶1。根据专业建设和聘用条件物色人选, 由学院建立信息库, 根据专业建设要求, 对兼职教师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分别由课程组 (或专业) 提出申请, 兼职教师所在单位同意, 经学院、教务处、人事处审核后, 报院领导批准。报批后, 由学院与兼职教师签订聘用协议, 给兼职教师颁发聘书, 并报人事处、教务处备案。同时将受聘兼职教师编入课程组, 由学院建立其教学业务档案。

(2) 兼职教师教育培训。由于大多数兼职教师是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 他们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或娴熟的技能操作等优势, 但对教育工作不是很熟悉, 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 因此在上岗以前对他们进行一些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2009年就举办过三次兼职教师教学规范及教育理论培训, 培训兼职教师87人次, 该专业20名兼职教师全部参加了至少一轮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了解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和熟悉当代大学生学习特点, 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 以适应高职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需要, 做到“教能得法”。

2. 专兼结对管理

兼职教师大多都对教学工作有很高的热情, 愿意把专业课教好, 做出成绩, 因此学院相关部门要树立起为兼职教师服务的意识, 视兼职教师为自己的同事, 千方百计为兼职教师营造融洽的情感氛围和优越的教学环境, 以激发兼职教师从事高职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真正将兼职教师融进学院的师资队伍, 形成“合力”。为了充分发挥这股“合力”, 我院针对专任教师的培养方向、企业单位和兼职教师的专业方向等实际情况, 开展专兼一对一结对活动, 即专任教师指导兼职教师如何开展备课、组织教学, 兼职教师指导专任教师提升实践能力。同时制定了《关于专兼结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 对专兼结对等进行制度化管理。将兼职教师编入课程组, 参与教研活动;同时定期组织兼职教师、专职教师间的座谈、经验交流、研讨和联谊活动等, 认真听取他们对我院专业建设、教学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 兼职教师教学管理

(1) 教学过程管理。通过制定《兼职教师教学工作流程》 (如图1所示) , 对兼职教师各时间段的工作及相关责任部门做了说明, 保证兼职教师有章可循。学院也可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兼职教师的教学动态及学生学习情况, 发现问题也可及时与兼职教师交流, 或与任课班级学生交流, 提出整改意见。

(2) 两级督导制。实行两级督导制, 学校设有督导处, 学院设有督导组, 由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资深兼职教师组成教学督导队伍, 负责学院教学检查与督导, 以督学、促学等手段促进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督导成员深入教学一线, 采用随机听课、问卷调查等各种形式检查和监督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 对兼职教师的工作态度、课程教学、教学质量等做出合理、科学的评价。

(3) 学生评教活动。学生是兼职教师教学活动的主体, 学生对其评价也最有说服力, 因此, 在学期末我们都安排学生进行网上评教活动, 对兼职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

4. 兼职教师的激励机制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调动与促进兼职教师授课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证明, 它有利于挖掘兼职教师的内在潜力, 有利于保持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 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兼职, 有利于扩充兼职教师师资储备, 有利于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对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严格依据《关于机械类专业兼职教师的聘请与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根据教学质量, 实现四级课时费, 做到优质优酬。对在积极参与学院专业建设、教学中表现突出、教学效果良好的兼职教师给予一定的荣誉和物质奖励, 将兼职教师纳入“校十佳教师”评比人选;同样, 对在教学中评价较差的兼职教师做到及时调整或解聘。

参考文献

[1]马树超, 郭扬.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欧阳群宏.高职院校要切实重视兼职教师管理[J].商业经济, 2008, (4) .

高职机械工程类专业 篇10

高职类《机械基础》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机械模具设计和数控加工技术等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内容主要涉及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材料学、公差与测量技术、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等学科领域[1]。由于该课程涉及内容繁杂, 知识点多、理论性强, 不同领域的相对独立性较强, 对于初学者往往不能建立较强的系统概念。同时, 伴随近几年高考生源的竞争, 录取分数逐年降低, 如何提高高职生对《机械基础》的掌握程度成了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机械基础》教学的难点和突破点。结合培养就业能力目标, 针对高职生的实际情况, 需对该课程进行必要的改革和探索, 从而找出适应当前就业需要的培养方式。

1 高职机电类专业《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机械基础》涵盖知识点广, 对刚步入高职的学生来说, 在短时间里全面掌握机械基础知识比较困难。单纯板书讲解很难勾勒出机械设备的立体图形, 更难培养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该课程涉及的机械零件和机构较多, 许多高职学校受到条件限制, 最终导致学生对一些机械零件或机构的获知仅依靠书本的平面图形和部分设备模型。由于模型与实际机械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仅凭课堂教学的内容, 学生无法掌握更多实际机械运动过程和基本原理, 使得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机械基础》的教学过程长期处于被动灌输式模式[2]。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型高技能人才, 为改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必须改革当前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

2 从学生学习方面入手

2.1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知识的潜在动力。而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基本都是从普通高中直接升上来的, 没有任何专业实践基础知识, 更谈不上对机械的了解和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把基本知识讲透彻, 而且能启发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后续专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如可结合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生动实例来讲授课程的相关知识, 借助学生可见到的跑步健身器、刮雨器、公共汽车车门的开闭机构、卡车车厢的自动卸料机构、单缸内燃机中的曲柄滑块机构等来讲解铰链四杆机构及演化形式的类型、特点及应用;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自动化流水线上的自动给料装置、用来控制汽车气缸阀门开闭装置来分析凸轮机构的类型、工作原理等;通过观察司机换档控制汽车变速箱的场景来激发学生学习齿轮传动及轮系的有关内容的动力。这些实例在教学中都可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3]。

2.2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目前, 大部分高职学生都存在自学能力较差的问题, 需要通过教师课堂教学的正确引导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第一, 明确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使学生懂得学习不仅仅靠老师的引导, 更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第二, 教师根据课程进度和内容有针对性的安排预习题、思考题, 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看书, 并通过上课抽查提问, 检查预习效果, 促使学生课前预习;第三, 对课堂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可通过课后答疑的形式来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第四, 结合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安排课前小测验, 以此促进学生自我检察, 发现问题, 及时补充遗漏, 加强学习主动性。此外, 通过作业练习, 促使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进一步消化和吸收, 加深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巩固, 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训练和提高[4]。

3 从教师教学手段方面入手

3.1 实物及自制模型教学

形象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书本中的众多抽象知识和概念, 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传统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对许多抽象概念阐述不直接, 很难让学生有感性认识。这时, 若借助模具教学便能让学生直观了解到机械的结构, 通过了解这些模具使学生加快速理解复杂概念, 深化对机械结构的理解。同时, 还可鼓励学生自制机构模型, 提高学生思维运转能力, 提升教学水平和学习效率。

3.2 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 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能直观揭示机械的构造和运动方式, 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时, 运用动画演示可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死点位置。通过动画演示凸轮机构的从动件运动过程, 并将其运动的每个过程通过从动件运动位移图同步演示出来, 可加快学生理解凸轮机构的运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得以加强。采用动态逼真的多媒体演示, 增强了教学的效果, 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可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5]。

3.3 角色参与式教学法

角色参与式教学的目的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内容安排相应的的职业角色, 使学生通过角色参与, 感同身受, 触动学生的职业责任, 较好掌握所学知识。当讲解材料力学强度问题时, 可使学生作为一个材料采购人员角色进行参与, 让学生理解在保证安全使用材料时的经济因素, 从而理解相应的强度条件;讲解常用机构时, 可使学生作为机构设计者进入角色, 在学习中, 学生因为要对机构设计, 就要产生对机构原理的学习;在讲解公差含义时, 可使学生作为工件加工人员, 理解加工图纸中公差的含义, 明确对工件加工时的公差要求。结合实际, 让学生进行角色参与, 使学生富有职业使命感, 其学习兴趣大增, 激发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渴求, 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3.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动手实践对正确理解书本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车间教学可使学生接触到实际事物, 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加深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如可安排学生拆装减速器, 每拆装一个零件, 让学生讲解相应零件的类型、特点、功能以及安装要求, 并观察轴的结构特点, 然后对轴的设计原则进行说明。同时, 多为学生提供参观学习的场所, 让学生有更多实习操作的机会, 并根据现场实际问题, 辅以老师或现场工人师傅的分析讲解,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 让学生提前接触到本行业的前沿生产, 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4 展望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虽然我国近年来制造业取得了较大发展, 但面对国际竞争, 我国始终缺乏高级技术人才。如何培养具有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长期目标。对于高职机电类专业来说, 《机械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学科, 涵盖诸多机械行业的基本知识, 是进一步培养具有高级技术人才的必备基础。所以, 加强《机械基础》课程的改革探索, 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非常重要。只有当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 在不断地实践中应用知识, 增进能力, 最终才能成长为高素质有特长的新时代技术人员, 为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剖析了当前高职机电类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分别从学生的学习方面和教师的教学手段方面入手, 提出了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机械基础,高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施红英, 刘莉.机械基础[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 12.[1]施红英, 刘莉.机械基础[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 12.

[2]高大平《.机械基础》教学过程中教法浅析[J].现代企业教育, 2012, 10:174.[2]高大平《.机械基础》教学过程中教法浅析[J].现代企业教育, 2012, 10:174.

[3]邵立新, 邱放《.机械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10:143-144.[3]邵立新, 邱放《.机械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10:143-144.

[4]刘玉祥.浅谈创造性教学法在职业院校《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研究, 2010, 12:122-123.[4]刘玉祥.浅谈创造性教学法在职业院校《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研究, 2010, 12:122-123.

上一篇:人本主义小学教学管理下一篇:职业中专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