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效果

2024-05-01

课堂提问效果(精选十篇)

课堂提问效果 篇1

一、课堂提问要起到明确学习目的和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作用

作为常用的教学手段,课堂提问包括“学生被教师问”和“学生主动问教师”两个方面。在这儿,讨论前者。 教师课堂上对学生的提问,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针对性、有目的的。所以在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要符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学情,把学习方法和学习任务巧妙地转化成一个个新颖的问题,然后还要把握提问时机,并适可而止。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其主体作用。

二、课堂提问要科学地设计提问顺序,控制好时间

提问顺序和时间不当,提问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一点上,新教师容易考虑不周,常出现提问顺序颠倒,时间把控不当的情况。有案例如下。某教师刚上 某章节新课,“请×× 同学回答一个问题”,于是被问的学生由惊愕过度到思考,而其他学生,自觉性好的就跟着思考, 自控能力差或缺乏学习方法的则看热闹。如此,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提问顺序换成:“下面我提出一个问题,问题是这样的……”然后教师提议学生抢答,若回答不全面,便启发其他学生加以补充, 最后才是教师明确答案。这样的提 问顺序,课堂效果 就完全不 同了。所以,提问的合理顺序,应该是先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 去学习,经学生充 分思考后 再请学生 回答。这样的提问顺序,既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和任务,又照顾了全体学生,留给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既鼓舞了学生的学习斗志,又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自然提高了提问效果。

三、课堂问题设计要注意避开误区,利于照顾全体学生和启迪学生思维

课堂问题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要注意避开误区,利于启迪学生思维,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日常教学情况来看,课堂提问设计要避开如下误区。

1.提问设计笼统,学生回答困难

有些教师在上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时,提问:“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特点?”由于概念的外延太大, 缺乏针对性,学生难以回答。教师如能把这个问题设计成:“地球上不同纬度间的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变化特点?”如此一来,概念的内涵凸显了,外延缩小了而针对性增强了,知识点更容易得到落实。所以,课堂提问要切合课堂和学生实际,概念不可过大,同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提问选择不同的提问用语,使提问规范化,利于学生思考和回答。

2.提问只重视互动效果,忽略面向全体学生

如个别年轻教师课堂上实施分组讨论时,向各小组布置了不同的任务,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各组学生即便认真思考,讨论热烈,踊跃回答,每组学生也只能解决一个问题,只掌握本课内容的一部分。如此,课堂气氛表面活跃,实则效果不佳。可见教师设计问题,应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创设一种能使全体学生都活跃起来的氛围, 进而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提问缺少创意,影响教学效果

课堂提问最好能创设情境,形成悬念问题,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又可很好地区分不同的概念。缺少创意的课堂提问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此等提问即使强调了重点,也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全面落实。例如学习《自然资源》这一章内容时,设计“自然资源和能源这两个概念相同吗?”这样的问题就缺少创意。因为它既不能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又难以产生深化教学内容的效果。这对学习新课程没有明显的帮助,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通过有趣的实例,比较两者异同,效果就好多了。

4.提问只求气氛而舍弃教学需要的根本

地理课堂提问必须根据教学需要而合理设置,切勿为追求教学场面的热闹而盲目使用。我们倡导严谨务实、灵活高效的教学风格,营造气氛只是为了提高互动效果和课堂效率,只单纯追求课堂气氛而舍弃教学需要的根本,会严重影响教学效率。

5.提问语言停顿不够,思维节奏太快

地理课堂提问必须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维余地。 有的教师考虑到课堂容量,往往在提问之后并没有留思考时间,立即叫学生回答,导致学生的思维节奏跟不上, 答不上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让学生回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又不给充足的时间思考,显然有悖于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的思维过程,这种做法不可取。因此课堂教学中问题提出之后,教师应耐心等待,切勿急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作适当的停顿。对于较难问题,教师理应设计思维阶梯,适时启发点拨,以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6.忽视发挥学生潜能,轻视学生提问

有教师抱怨: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考试时问题多多, 可平时又不见提问呢?其实,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提问题,是我们做教师的忽视发挥学生潜能,轻视学生提问, 缺少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倡导与鼓励。这样学生就会担心自己的提问可能不受欢迎甚至招致教师的指责批评。 可见教师忽视发挥学生潜能,轻视学生提问是导致学生不爱提问的罪魁祸首。课堂淡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效果当然不理想。

7.课堂提问只注重答案,忽视探究过程

有很多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偏重于“对不对”“是哪个答案”,很少涉及“为什么是这个答案呢”“你的依据是什么”等问题。殊不知,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教授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来说,给予学生思维过程往往比只给予他们问题的答案更为重要。教学实践中,有很多学生对不少地理问题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谈不上思维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看重结论更要注重对问题的探究过程;同时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评价,对于思路新颖简洁,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应予以表扬,切实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堂提问对中职数学教学效果 篇2

【摘 要】中职学生初中阶段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给中专阶段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巧妙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学生的思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文章从优化课堂提问入手,分析课堂提问的作用和实施方法,探究如何提高中职数学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效率;课堂提问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大,中职学校的在校生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加。而生源中的大部分都是中考中的落榜者,甚至是初中弃学的。他们数学基础较差,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诸多问题也随之而生,如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被动,懒于思考等。由此给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恰当的课堂提问正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一、课堂提问的意义

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如何诱导?那就需要提问,需要指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就是这样的道理。因为好的提问能很大程度的调动学生探知的欲望,使其积极思考,深刻领悟,追根究底。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在学生不易领会的地方巧妙设问,而不是一带而过。因此,恰当的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有效思考和探索,改进有些学生思维单一的困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探讨中职数学的课堂提问在提高课堂效果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二、课堂提问的作用

1.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

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与分散,应当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决定我们教学成败的关键。因为,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就能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体验学习的成就感,从而走上活泼、主动发展的道路。因此,用巧妙的提问来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数学课堂跌宕起伏、丰富多彩。

2.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认知

心理学告诉我们,经常运用已有知识,是使旧知识得到不断巩固、得到长久保持的有效方法,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有效措施。因此,教师的提问就是要善于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获得新的知识,新的能力。如在教学中可用观察提问、悬念提问、归类提问、对比提问、演译提问、归纳提问等形式,揭示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以强化学生的认知。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问题,特别是精巧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触动感情,提高兴趣。因此,提问的设计不仅要以知识点的落实为依据,还要善于在解决问题中提出问题,创设境情,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课堂提问的实施方法

1.对于复习型问题,要面向全体,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回顾

数学的知识点繁多,学生对于知识的遗忘也是很正常,甚至可以说是必然的。人有一定的遗忘周期,因而,对于旧知识的回顾也是非常关键的。如何才能达到更大的效率,笔者认为,在设置提问时,一方面可以分成几个小问题,另一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回顾时问,而且尽量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补充。另外,也应把回顾的知识和需要学习的知识的联系通过问题加以体现。

例如,在讲函数概念时,我们可以这样对学生说“我们在初中时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请大家回忆一下”,短时间的停顿后,提示大家说出,并给出更完善的利用集合映射得出的函数概念。这样,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了新的概念形式。2.对于引入型的情景问题,要有趣味性,刺激他们的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要准确适度地把握好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在讲等差数列的的前n项和公式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讲一个漫画故事: 漫画一:话说猪八戒西天取经归来,从高员外手里接下了高老庄集团,成了高氏

集团的CEO,可好景不长,因资金周转不灵,陷入困境,急需大量资金投入。

漫画二:而孙悟空自从在花果山开办旅游公司以后,生意蒸蒸日上,公司资产日益雄厚,很快成了上市公司。

漫画三:八戒找悟空借钱,悟空说,我每天给你投100万元,连续一个月(30天),但是有一个条件,作为回报,投资后,第一天你必须返还给我1元,第二天2元,第三天4元 „ „依次类推,后一天是前一天的2倍。也是一个月,怎么样?

漫画三:八戒想:第一天,收入100万,支出1元;第二天,收入100万,支出2元;第三天,收入100万,支出4元„这不赚大了。不过,猴子不会这么傻吧,会不会耍我呢?

提问:假如你是八戒的“智囊团”,帮八戒算一下,悟空的条件是否可以接受? 这样,一个情景,一个问题就带着学生进入了新课堂,刺激了学生的参与欲望,促使个体积极思维,主动地解决问题,愉快地学习。

3.对于新知识、概念型问题,要围绕关键,突出重点

教师备课时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围绕难点设置问题。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要通过有计划地提出新颖独到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由于所设计的问题是围绕重点问题提出的,因此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既能突出教学重点,又极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它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能力。

4.对于较难提高型问题,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对于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时要将将一道数学题的问题进行分解,由浅人深地提出,让问题贴近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生经过努力思考可以获取新知识,达到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克服数学问题的难点,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讲不等式的乘法性质时,给出这样的几个问题:(1)6和2哪个大?4和3哪个大?6*4与2*3哪个大?

(2)4和-2哪个大?2和-3哪个大?4*2与(-2)*(-3)哪个大?(3)如果ab,cd,那么acbd一定成立吗?(4)要使acbd恒成立,ab,cd要如何限制条件?

不仅自然地推出了不等式的乘法性质,强调了运算过程中条件限制的要求,而且

把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符合学生认知和心理特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也启发了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为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创造了条件。

四、课堂提问应把握的原则

1.层次性原则

教师在突破难点时所设计的问题应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有表及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问题逐个地提出,又逐个地被解决,这样学生经历了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而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了学生分层次处理问题的意识,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2.针对性原则

教师的“问”,不仅可以解决教学中某一个具体知识的问题,而且能使学生逐步学会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因此,问题的设计必须要有针对性。在提问设计时还应考虑,哪一层次的问题找谁回答,谁先回答,谁后回答?是指名回答还是举手回答?是个体回答还是分组回答?是口头回答还是书面回答?等等,并留有变通的余地。

3.挑战性原则

问题过于深奥使学生不知所云,不能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同样,问题过于浅显不能反映思维的深度。因此,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要使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获得,时刻保持成就感。

4.探索性原则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提问题应有一定的探索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思路,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与方法。

5.整体性原则

课堂提问应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只提问少数特定的学生、先点

名后提问及按学生座位或学生名册顺序轮流提问等,均不能体现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不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提出后,还应根据问题的难易及学生的实际状况,应留有相应的思考时间,并视情况给予必要的启发和暗示。

总之,对待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有目标、有策略地去实施和完善。不能使用太复杂,语意模棱两可的问题;也不能对预知以外的答案置之不理;更不能把提问作为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当然,这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完善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大家肯下工夫,总结出属于自己的一些实施课堂提问的有效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参考文献:

课堂提问与课堂效果之我见 篇3

[关键词]提问 艺术 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具体体现,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师导学还是课堂互动都离不开课堂提问,课堂提问艺术与课堂教学效果密切相连,因此在实施课堂提问时,必须注重课堂提问的设计,讲究课堂提问艺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不妨提出以下几点共同探讨。

一、课堂提问要起到明确学习目的和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作用

作为常用的教学手段,课堂提问包括“学生被教师问”和“学生主动问教师”两个方面。在这儿,讨论前者。教师课堂上对学生的提问,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针对性、有目的的。所以在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要符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学情,把学习方法和学习任务巧妙地转化成一个个新颖的问题,然后还要把握提问时机,并适可而止。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其主体作用。

二、课堂提问要科学地设计提问顺序,控制好时间

提问顺序和时间不当,提问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一点上,新教师容易考虑不周,常出现提问顺序颠倒,时间把控不当的情况。有案例如下。某教师刚上某章节新课,“请××同学回答一个问题”,于是被问的学生由惊愕过度到思考,而其他学生,自觉性好的就跟着思考,自控能力差或缺乏学习方法的则看热闹。如此,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提问顺序换成:“下面我提出一个问题,问题是这样的……”然后教师提议学生抢答,若回答 不全面,便启发其他学生加以补充,最后才是教师明确答案。这样的提问顺序,课堂效果就完全不同了。所以,提问的合理顺序,应该是先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经学生充分思考后再请学生回答。这样的提问顺序,既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和任务,又照顾了全体学生,留给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既鼓舞了学生的学习斗志,又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自然提高了提问效果。

三、课堂问题设计要注意避开误区,利于照顾全体学生和启迪学生思维

课堂问题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要注意避开误区,利于启迪学生思维,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日常教学情况来看,课堂提问设计要避开如下误区。

1.提问设计笼统,学生回答困难

有些教师在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时,提问:“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特点?”由于概念的外延太大,缺乏针对性,学生难以回答。教师如能把这个问题设计成:“地球上不同纬度间的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变化特点?”如此一来,概念的内涵凸显了,外延缩小了而针对性增强了,知识点更容易得到落实。所以,课堂提问要切合课堂和学生实际,概念不可过大,同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提问选择不同的提问用语,使提问规范化,利于学生思考和回答。

2.提问只重视互动效果,忽略面向全体学生

如个别年轻教师课堂上实施分组讨论时,向各小组布置了不同的任务,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各组学生即便认真思考,讨论热烈,踊跃回答,每组学生也只能解决一个问题,只掌握本课内容的一部分。如此,课堂气氛表面活跃,实则效果不佳。 可见教师设计问题,应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创设一种能使全体学生都活跃起来的氛围,进而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提问缺少创意,影响教学效果

课堂提问最好能创设情境,形成悬念问题,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又可很好地区分不同的概念。缺少创意的课堂提问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此等提问即使强调了重点,也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全面落实。例如学习《自然资源》这一章内容时,设计“自然资源和能源这两个概念相同吗?”这样的问题就缺少创意。因为它既不能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又难以产生深化教学内容的效果。这对学习新课程没有明显的帮助,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通过有趣的实例,比较两者异同,效果就好多了。

4.提问只求气氛而舍弃教学需要的根本

地理课堂提问必须根据教学需要而合理设置,切勿为追求教学场面的热闹而盲目使用。我们倡导严谨务实、灵活高效的教学风格,营造气氛只是为了提高互动效果和课堂效率,只单纯追求课堂气氛而舍弃教学需要的根本,会严重影响教学效率。

5.提问语言停顿不够,思维节奏太快

地理课堂提问必须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维余地。有的教师考虑到课堂容量,往往在提问之后并没有留思考时间,立即叫学生回答,导致学生的思维节奏跟不上,答不上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让学生回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又不给充足的时间思考,显然有悖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思维过程,这种做法不可取。因此课堂教学中问题提出之后,教师应耐心等待,切勿急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作适当的停顿。对于较难问题,教师理应设计思维阶梯,适时启发点拨,以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6.忽视发挥学生潜能,轻视学生提问

有教师抱怨: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考试时问题多多,可平时又不见提问呢?其实,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提问题,是我们做教师的忽视发挥学生潜能,轻视学生提问,缺少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倡导与鼓励。这样学生就会担心自己的提问可能不受欢迎甚至招致教师的指责批评。可见教师忽视发挥学生潜能,轻视学生提问是导致学生不爱提问的罪魁祸首。课堂淡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效果当然不理想。

7.课堂提问只注重答案,忽视探究过程

有很多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偏重于“对不对”“是哪个答案”,很少涉及“为什么是这个答案呢”“你的依据是什么”等问题。殊不知,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教授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来说,给予学生思维过程往往比只给予他们问题的答案更为重要。教学实践中,有很多学生对不少地理问题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谈不上思维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看重结论更要注重对问题的探究过程;同时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评价,对于思路新颖简洁,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应予以表扬,切实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以上粗浅见解,仅供参考,但得到多数教师认同的是,注重课堂提问的设计,讲究课堂提问艺术,能在课堂中吸引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优化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果 篇4

一、课堂提问应符合以下要求

(1) 问题明确。

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提问的问题要立意鲜明、措辞简洁、要求具体、答案确定。问题不简明、言辞欠简洁, 学生回答往往找不到头绪, 导致答非所问:要求不具体、答案不确定, 学生也无所适从, 难以回答。

(2) 具有启发性。

课堂提问的效果在于启发学生思维。这种启发主要指问题本身对掌握知识富有启发性。同时, 问题与问题之间也能互相启发。因此, 教师必须以全体学生的认识规律为基点, 从新知识的结构出发, 在新旧知识的“连接部”提出一定难度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3) 难易程度适宜。

就是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必须是学生经过一番努力能够正确回答的问题, 即“跳一跳, 摘桃子”。过于简单的问题, 既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不能有效地暴露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也失去信息反馈的作用;难度太大的问题, 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学生就会望而生畏, 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 因而也是不可取的。

(4) 注重差异, 因材设问。

设计问题时应注意到学生之间的知识、能力、个性的差异, 为程度好的学生设计一些较难的问题来引导他们回答, 为程度差的学生设计一些较易的问题, 启发他们细读细想, 寻求答案。使每个被提问的学生都产生一种成就感, 从而引发学生兴趣, 激发学习热情。

二、课堂提问应注意四个问题

(1) 课前精心设计。

首先, 设计课堂提问必须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出发点就是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针对性就是教学内容的重点。此外, 教师还应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际知识水平出发, 根据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 由浅入深, 层层设问, 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回答, 变“有疑”为“无疑”, 化“无知”为“有知”, 从而正确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2) 课堂巧于发问。

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 还有待于课堂上通过巧问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巧问, 就是善于选择发问的时机和讲究发问的方式。发问的时机一般是: (1) 在形成悬念时发问, 目的是通过创设问题的情趣, 唤起学生的注意, 让学生去积极思考。 (2) 在教学关键时机发问, 以便给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 为学生的学习开辟思路。 (3) 在抽象概括时发问, 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发问的方式对课堂提问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它可以面向全体发问, 指明个别学生回答;也可以并行发问, 分别轮流回答;还可以采用直问、曲问、正问、反问、明问、暗问等方式。

(3) 答中善于引导。

对于不敢发言的学生, 要加以耐心具体指导, 给予热情鼓励;对于发言不得要领和一时回答不出的学生, 要针对学生的思路, 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辅助性的问题, 引其思考, 并尽可能让其作出正确的回答;对成绩好的学生, 要向他们提出带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对其回答除肯定优点外, 还要指出不足之处, 防止产生自满自足情绪。同时, 注意分析学生的理解深度和接受程度, 随时根据学生的表情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调整问题的内容和提问方法。

(4) 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提问中,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畅所欲言, 不要轻易阻断学生思路, 不能用固定的答案框住学生, 切忌操之过急地作出结论, 甚至越俎代庖。对学生的发言, 教师要从内容、语言、姿态等方面加以评价、指导, 要肯定正确的回答, 补充不完整的回答, 纠正错误的回答, 表扬出色的回答, 鼓励差生的回答, 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大胆推理、踊跃发言的优良学风和互相研究、共同探讨问题的良好习惯。

课堂提问效果 篇5

一、教师的提问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兴趣,只有从兴趣出发,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促使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掌握知识技能。不同年龄的学生就有不同的兴趣特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孩子都喜欢新鲜事物,喜欢趣味性强的事物。所以,我们可以把我们的问题设计在故事、游戏、比赛、视频、动画等活动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我们的提问,不知不觉地解决我们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在思考后、解决问题后获取数学经验,最终形成数感。

二、从学生的情感需要出发,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创造能力。

我们必须承认,孩子之间是存在很多差异的,但教师必须了解、适应每个学生,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进行课堂教学,课堂上提的问题要适应班级中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尽量为学生减少思考的障碍,提高学生思考的效率,学生才会越学越来劲。其次,我们要努力搜索学生的潜能,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与深度,发挥创造力。

三、从学生的数学思维出发,让学生体验数学思维的过程,形成独特的数学思维、个性的数学学习方法。

课堂提问效果 篇6

【关键词】英语课堂 提问 技巧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19-02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古语亦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设疑提问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手段。英语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主要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设计提问,不仅有助于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下面就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提问的设计谈谈本人一些浅薄的看法。

一、提问的技巧

1.把握好难度

难易不当的提问是毫无意义的。如果问题过难,学生回答不上来,提问的目的自然没有达到;如果问题过易,学生回答轻而易举,提问的目的同样没有达到。一般说来,提问要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紧扣,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所提问题要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而定。

2.提问形式的多样性

一般来说,教师可充分考虑所问问题的意图,回答问题的覆盖面,回答次数的多少,并根据班内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采用以下提问形式,如单个回答、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3.提问的针对性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应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基础差的学生可提问一些信息型或记忆型的问题;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提一些理解型问题,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把分散在课文里、蕴含在课文内容中的知识加以综述;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性质的问题,如让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判明真伪,找出原因,并作创造性回答。

4.提问过程中的策略

教师提出问题后,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教师应帮助、诱导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具体做法可用以下步骤和策略:

(1)提示。有时候,学生可能回答不了,或仅仅提供问题的部分答案,需要教师进一步提示,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答案。

(2)重新措词。如果学生未能听懂问题,较为妥当的策略是用一种他们能够懂得的形式重新措词。例如一个教师说“Can you elaborate your answers?”若学生没能反应,教师应迅速改变说法,如“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it?”等等。

(3)补充问题。有时候,学生给出的答案不够充分,表达含糊或不全面,教师可进一步提出一些问题,来帮助他们澄清思路,给他们一个全面的答案。

(4)鼓励学生预测答案。当学生对答案没有把握时,他们常常不愿贸然回答,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信心。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采取假设或猜想的方法预测答案。

毫无疑问,课堂上让那些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更应随时给以提示,以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5.提问的思想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思义,借助一些问题的设计,把德育渗透到情景设计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提问的设计

课堂提问具有时段性特点,课堂提问在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1.读前热身提问

教师导入新课时,用设问的方法,制造悬念,造成学生渴求新知奥秘的强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2.过渡处提问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问,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能引出新知识。

3.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时提问

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以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的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4.复习时提问

对已学过的知识复习,巧妙设问,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归纳和总结,加深印象、巩固知识。

总之,教师课堂提问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提问,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应不断地探寻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

参考文献:

[1]张正东:《外语教育学》,科学出版社,1999

[2]雷水蓉:“关于课堂提问中‘度’的把握”,《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4期

如何通过优化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果 篇7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亚里士多德也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积极思维,是研究问题的内部动力,是学好知识的先决条件。实践证明,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是思维启发剂。课堂教学提问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那么,为什么要优化课堂提问呢?“优化”一词,最早见于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优化”理论,其最基本的内容,指的是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大的效率。优化课堂提问,就是精心设计,针对阅读材料提出新的有见解的问题,为完满完成教学任务而服务。这对落实培养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应是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紧贴学生学习实际,蕴涵品德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机制。有人曾戏称教师是“职业提问家”。课堂提问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就教师而言,应是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及心理素质水平,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寻求最佳答案,进而获得新知、提高能力、开发智力;就学生而言,应是教师讲授的内容或课文疑惑之处提出问题或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由师生共同探讨,进而增长知识,开拓思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课堂提问对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创新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优化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是教师,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使学生从敢于提问到善于提问,逐步培养勇于探索和创新精神。学生如果不会提问,不会积极思考,就谈不上智力与能力的提高,更谈不上创造力的培养了。因此鼓励学生多多参与课堂提问,其意义非同一般。教师要强化提问意识,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这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体现。教师应对教师提问与学生提问同时考虑,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出新颖独到的问题,问人之所未问,发一问带动全文,促进学生带着问题去思索、去分析、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

具体来说,教师应该怎样优化课堂提问呢?

一、课堂提问应把握好“度”

“度”即提出的问题应难宜适中,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就应该深钻教材,研究学情,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找准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精心设问、发问。提问要避免过于简单,若一味地问“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等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那么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甚至会养成思维上的一种惰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索然无味。但提问过于宽泛,难度过大也不行,一个问题问得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学生不仅无法回答,反而增大了压力,抑制了思维,打击了兴趣,致使课堂氛围也陷入尴尬的境地。

二、课堂提问应给予方法提示

知识是无穷尽的,信息具有生长性,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只能传授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新知的技能,即“授之以渔”,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当学生对提问陌生化程度过高时,教师应适当作方法提示,提供思考的角度、方向、方法,重建学生思维组织,令其有序化进行。

三、课堂提问中的情感调控

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成功的体验。“差生”往往是丧失学习兴趣和自信的学生,课堂活动中,教师绝不可以因学生不能答问而轻率地批评学生,那样只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消灭学生自信,疏远师生关系,变相地把学生赶出课堂活动。“教育是一种发现”。发现学生的天赋,发现学生创造的潜能,发现学生的成功是教师的职责。教师应该及时调整心态,压住怒火,理智地发现学生回答反映出的思维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也要坚持表扬。让学生在教师的发现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以更大的热情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获得自信是教师的最大功绩或成效所在,是最受人敬慕之处,也是教师的最高技术与艺术所在”。因此,对于学生的答案,只要不涉及伦理道德教师都应采取宽容的态度,不指责,少批评,多鼓励,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四、课堂提问应是平等的对话

居高临下的提问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距离感,甚至畏惧自己的回答会不会令老师满意,会不会遭来同学们的讥笑,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应注意自己语言措词及语气语态,要有一种亲和力,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这样教师才能同学生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学生也才会放开一切思想的顾虑,走近老师的思维中,放飞自己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提问中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令教师满意,教师都应尽量避免言语的刺伤、态度的轻慢,应充满激情、充满赏识、充满期待,耐心倾听和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巧妙地因势利导,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效果的方法 篇8

一、采用科学的提问方法,优化课堂提问效果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应注重提出问题的类型, 又应注重提出问题的方法, 二者对于课堂提问效果的优化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提出数学问题。

(一 )向 全 体 学生 提 问 。

向全体学生提问也就是向全班所有学生提问, 每个学生都有回答的权利,而学生是否作答完全由其自己决定。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问题, 应选择那些比较简单而又能进一步带动学生思考的问题。此时,学生多会争先恐后地举手并积极地说出他们的答案,想吸引教师对自己的关注。教师既要对踊跃回答问题的学生表示赞赏, 又要鼓励那些未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说出他们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的原因,是知道答案而不愿在大家面前回答,还是确实不知道答案。对于回答该问题确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一步一步引导,把每个知识细节掰开揉碎讲透,使学生真正消化吸收。这个过程对于那些能够正确回答该问题的学生,也是一个知识巩固的过程,有时还能促使他们发现新的问题,并尝试运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 )向 个 别 学生 提 问 。

如果说向全体学生提问可以给个别偷懒学生以可乘之机的话,那么个别提问无疑是有效教学的良好途径。教师可以先叫起某个学生,然后向他提出问题。这样就提醒该学生,有个问题正等着他回答,迫使他高度集中精力,听问题,并积极思考。教师也可以先提问题, 给学生留出一两分钟的思考时间, 然后随机叫学生回答。因为叫起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可能性都很大,所以学生丝毫不敢懈怠,会一直跟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前进。教师用这种方法无疑能够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优化课堂提问效果

“为学患无疑 ,疑则有进”。学生有了疑问 ,才有了进步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想问、敢问、会问,这样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回答中会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可以说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我们喜闻乐见的。

(一 )创 设 合 适 的 问 题 情 境 ,使 学生 想 要 提 问 。

1.利用问题的相关知识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讲解某些重要的问题时,可以相应介绍一些该问题的相关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 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善于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合适的相关知识,并注意介绍的方式方法,该简的简,对学生明显感兴趣的就介绍得具体点,总之,一切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主。

2.巧设问题悬念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我们都有这样的切身感受,当某部电视剧情节正在急速发展,我们的思绪随之飞扬时, 却戛然而止, 画面上出现“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可想而知我们会是多么迫切地想知道后面是什么结果。这样的心理在教学活动中同样存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巧设问题悬念,使学生在迫切想要解决某问题时,却感到利用自己的已有知识无法解决,使他们的认知失衡,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3.适时引导,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未知的知识, 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对该问题的思考、提出、解决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并积极思考、提出、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学生提问的过程,同时也是思考的过程,只有经过思考才能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后,必然要思考,从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提问,使学生有提问的需求和欲望。

(二 )建 立 良 好 的 师 生 关 系 ,使 学生 敢 于 提 问 。

1.教师要摒弃权威观 ,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本”,走下高高的讲台,甚至蹲下与学生对话,与他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取得学生对自己的信任,这样学生有问题就敢于提出。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自己的问题,即使开始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思考价值不是很大,甚至是没有思考价值,也要给予他们一定的肯定和鼓励。另一方面,对于平时胆小不敢提问的学生,教师要给他们创造提问的机会,一旦他们开口提问了,就要及时强化他们的这种行为,帮助他们树立提问的勇气和信心。

2.教师要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提出疑问。

(三 )善 于 启 发 诱 导 ,使 学生 明 白 怎 样 提 问 。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不是学生不想问,也不是学生不敢问,而是不知道怎么问,“问题在心口难开”的情况大量存在。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使学生明白怎么问,即会问。

课堂提问效果 篇9

有主线串联一、研究背景

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以语篇内容为核心, 以语篇结构和语言功能为提主线活动使, 学生获通过听、说得整、体读、知识信息写的课堂。美国教学问文教育家贝拉克通过研究发现袁/堂教学过程的核心是教师提, 问中, 学生学课, 提洁回反通答应过, 。课然提堂后问提是被问教视, 师为可对有以学效启生教迪的学学回的生答核的作心思出。升掌维, 握学习重点开阔学生的, 突破视野;难点可以;还可以充帮助学生英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语笔体作用, 者认为及时调, 教师提控教学。问能起到设教疑教学、中解疑, 课堂提问应贯穿整个教学活和反馈的作用。在中学英语学开动, 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成为联系师生思想活动。因此的纽带, 在, 效提问英语, 才能最大课堂教学中, 提什么问题程度地提高教, 学质如何果量研究, 的问题达到教学。目的笔者以, 牛津初中英语七是一个值得深入

年级下第五单元中的阅读“《一个勇

敢的年轻人》”为例进行了尝试。

二、教学实践

步骤一:导入

如何引入课文情景,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本案从日常生活话题为切入点, 激活学生原有知识,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从而为自然导入阅读做好铺垫。

1. 谈论父母工作及将来的就职倾向

学生在教师快速提问下挖掘出了所学的各种有关职业的词汇, 而且初中生对表达自己未来的职业意向显示出极大热情, 一下子活跃了课堂气氛。一般来说, 展示性问题要求回答者的投入较少, 交际性问题要求回答者投入较多。

2. 讨论是否想成为消防员及理由

有趣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产生两种不同观点, 各自陈述理由。再围绕其中一位同学的观点 (大火是危险的) 抛出了另一个问题:你认为消防员勇敢吗?火灾时怎么办?由此顺利切入主题, 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完整构建教学内容。

步骤二:阅读

分别围绕三条主线, 通过提问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1.以自然段为主线, 为学生理解文章文字扫清障碍。

听课文快速回答问题:一至三段给出五个句子判断正误, 四到六段回答六个细节题。

通过有目的地边听边读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 获取信息, 了解文章大意。同时采用多媒体中链接图片的方式, 通过展示型问题显示生词意义 (实物图片、动画) 分两大自然段是为了相对地降低难度, 便于学生理清思路。

2.从事发展顺序为主线, 为学生建立语篇结构提供支撑。

本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 按纸条上所写事件的发展顺序, 正确排列字条。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表现积极, 通过亲手实践再次加深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在头脑中形成清楚的脉络。

3. 以人物评价为主线, 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创造语境。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谈论张华。围绕任务“推荐勇敢奖获得者”, 既复述故事巩固课文, 又挖掘了文章的人文内涵。这一环节学生在构建知识体系时显出了一定差异, 有的学生构建完整, 思路清晰, 而有的学生相对比较薄弱。

步骤三:拓展

讨论:我们能向他学到什么?如果你是俱乐部的成员, 你能为别人做些什么?开放性的提问要求教师能预设不同答案。

这部分要充分利用好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信息差进行互补。在相互交流中激活其思维和情感,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让学生从关注语言的深层次结构入手, 培养其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与其说教师希望学生能够说出正确的答案, 不如说教师希望学生经历一个思考的过程。这类问题能传递新的信息, 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三、教后反思

1. 阅读课要求在英语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抓住语篇内容这个核心。

通过提出各种水平的问题找到有效的主线串结知识信息。运用较简单的问题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基本理解, 并以此作为较高思维水平的基础。

2. 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以教师的认识水平来局限学生的认识, 抑制学生的发展。

问题设计要有梯度, 也就是要求教师设计问题要能刺激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在已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发展高级认知技能 (如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使得提问能起到指明方向、承上启下、诱发思维、转变气氛的作用。

3. 实例中提出的展示性问题过多。

由于展示性提问多半是操练性提问, 或学生在课本中能找到现成答案的提问, 师生之间缺乏信息沟通, 思维水平也较低。因此, 它不利于学生进行交际性的语言实践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要不断摸索改进。增多丰富多彩的参考性问题, 采用多种提问方式, 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顶峰, 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 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结合新编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教学实践, 介绍如何把有效课堂提问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过程的心理发展规律, 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提高阅读技能,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堂提问,主线串联

参考文献

[1]刘显国《课堂提问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2]Wallance, C.Read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物理课堂实施启发式提问的效果浅析 篇10

一、启发式提问可以让学生发现不足

通过提问能接收到语言反馈信息, 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可据此来诊断学生在课堂学习物理活动中的困难, 从而及时地调整教学程序, 改变教学策略, 进而灵活调整物理教学活动的结构, 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如对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 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 其实不然。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 诱发学生思考, 帮助学生克服自满情绪, 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 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 组织学生展开深入讨论, 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 进行深入的探索, 或就原来的题目进一步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 来拓宽学生的视野, 诱发学生发散思维, 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 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二、启发式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接受新知识

为了便于学生接受新知识, 通过提问唤起旧知识也是很重要的。教学的成败, 和师生的思维活动是否协调一致, 关系极大。否则尽管教师言之谆谆, 学生仍然听之藐藐。每堂课的重点、难点一般说教师是心中有数的, 但对于学生来说却不一定。如果在关键处向学生进行启发式提问, 引起学生重视, 是很必要的。所以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 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习兴趣, 赋予学习动机,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进行“大气压强”的教学设计中, 在做完托里拆利实验后, 可安排学生进行讨论:是什么东西支持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不让它掉下来?在学生的众说纷纭中, 教师可因势利导地把液体压强与大气压强联系起来。当学生沿着这个思路进行探索研究时, 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出两者间的关系, 并及时总结概括, 以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深层次的知识建构。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课堂教学应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应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主体活动中获得生动、活泼、全面的发展, 真正树立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人翁意识。为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积极的发

三、启发式提问可以培养思维能力

教师设计的问题作为思维的航标, 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能启发思维, 培养思维能力。教师合理性提问, 对学生也能起思维桥梁作用或思维定向作用, 当学生思维处于思维“交道口”, 茫然无措时, 教师恰当的设问就可以使学生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向。从更长远看, 在解决问题这一步骤和过程中, 不仅获得了知识, 更重要的是逐渐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 学会了思维的方法, 最终形成质疑、提问的能力和习惯, 主动投入到物理教学活动中去, 并能意识到自己在该活动中的位置, 从而增强物理学习的内驱力达到自学的目的。如“浮力”一节的教学中, 一开始教师就提出:“蜡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浮在上面, 蜡块放在酒精里为什么下沉?”学生回答:“因为水多而酒精少。”教师接着问:“让水和酒精同样多, 并装在同一个烧杯中, 为什么蜡块浮在水上面而在酒精中下沉呢?”这一问, 学生对生活经验“小蜡块能浮在一切液体中”产生了怀疑, 激发了学生思维。

四、启发式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 课堂启发式提问便是培养学生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如在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 采用边做边提问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提问学生或由学生发问, 可以通过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要冷静考虑, 合理处置。通过提问, 教师可激励学生积极思索, 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 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通过提问, 能够发现作业、考试中的抄袭现象, 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解决。

五、学生宜多鼓励少批评

在物理课堂上启发式提问中的评价, 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 都要对事不对人, 教师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要以为鼓励为主。即使批评也要体现爱心, 不能伤害学生自尊心。如学生的答案与正确答案有出入时, 若能亲切和蔼地

一、尊重主体, “放”中寓新

“放”即开放。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是“牵牛式”的, 教师严格地按课题教, 学生小心地跟着课题学。这样的作法不仅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而且难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 善于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激活学生思维的热情, 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把学生从单纯接受灌输的“被动人”, 转变为通过引导, 获得发展的“主动人”, 使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得到充分的展开, 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例如轴的结构设计, 笔者首先提出设计思想, 再强调三个基本要求, 即轴上零件能牢固可靠地相对固定;便于加工和减

对他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 但与这个问题的思路有些出入, 换一个角度想想, 或许会有新的发现。”然后对全体学生提醒说:“大家也想想看, 其实, 这个问题若从某某角度思考不是很简单吗?”

(2) 鼓励求异。发现意外答案是好事, (当然希望学生全能答对, 但不现实) 由于问题暴露出来, 教学就会更有针对性。有经验的教师常常会有意识地让问题暴露。再说出现了相互矛盾的两种答案, 更便于启发学生思维, 这种相互矛盾的答案正是教师事先想找而找不出来的。为使学生明确一个物理概念, 教学中常用比较法, 这种意外答案正是很好的比较材料。

(3) 量力性。亦即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可接受性”和“因材施教”, 兼顾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对物理学习较好的学生应提出信息量较大、颇有难度的问题, 以满足他们的思维活动量;而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应多问一些稍有难度, 信息量较小, 清晰度高的问题, 以鼓励其学习积极性。

(4) 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学生站起来说自己不会, 情况是复杂多样的, 有时是对题意没有正确领会, 有时是由于紧张而无从说起, 有时是虽基本掌握但还不够满意, 因而不敢回答等等。这时, 教师不应马上叫学生坐下, 可以再复述一遍问题, 鼓励作答;也可以改变提问的角度或添加辅助性的问题引导作答。这种做法对转变差生,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益处的。

物理课堂中的同一物理问题, 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 提问的角度不同, 效果往往不一样。课堂上, 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 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 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总之, 启发性提问有助于课堂上更好地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 体现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 又是一门艺术, 没有固定的模式, 只要不断实践, 不断摸索, 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充分发挥启发式提问的教学功能。

上一篇:海阳核电下一篇:教学和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