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24-04-10

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选8篇)

篇1: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东阿县大桥镇第三联办小学教师路吉山

在教学中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课堂疑问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那么应怎样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我们必须清楚课堂提问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因此,设计一堂课的提问时,应抓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弄清针对那些问题展开提问,这些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了明确的目的,提问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堂提问应确保知识的科学性

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和运用的方法及所提出的问题都应是科学的某些问题需考虑学生知识的局限性,应界定范围。如果提出了一些不准确,不科学的问题,就会干扰学生的思维,影响教学质量,甚至误人子弟,因此,教师在提问题时,应在科学性上下功夫真正做到严肃认真,符合客观实际,要避免出现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

三、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特别注意提问的启发性,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少问学生对或不对、是或不是。提问中,一个问题总是往往有多种提问形式,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选取启发性更强的提问方式。

四、课堂提问应注意渐进性

渐进性原则要求教学按学科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性进行,这也是认识规律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所提问题要符合本学科的逻辑系统,要掌握坡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五、课堂提问应和学生已有知识于自身经验相联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与一个人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以及能增进一个人新知识的问题,容易引起这个人的注意。中国古典小说每章回的结尾,常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将引起看的人爱不释手希望一章一章地看下去。这就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新问题,使读者渴望知道后事如何。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一点,要善于将新的问题从麽个侧面或某个角度跟学生以有知识经验相联系,这样更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求知的主动性,提高分析能力。

六、课堂提问应分层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情绪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好方法。在课堂提问中,如果所提问题起点比较低,基础好的学生可能不用思考,这将影响他们的提高。如果所提问题起点比较高,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无从下手,这回削弱他们学习的信心,影响他们的进步。因此,课堂提问应难易结合,形式多样,分层次面向全体学生。并且,较易的问题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情绪,增强学生的信心,较难的问题让基础较好的同学回答,鼓励他们从多角度,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思考,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还要恰到好处地创设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的理想境界。这样可形成一个全体学生积极进取的良好的课堂氛围。

篇2: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数学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途经,在教学中怎样提高课堂的效率?我认为关键在于实施有效的课堂提问,因为提问是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维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借以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提问能帮助教师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控课堂教学。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来。因此,精彩而有效的提问能使教学有声有色,可以增强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达到“看似信手拈来,实是苦心经营”的境界。究竟怎样设计使课堂提问恰到好处,才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效率呢?

首先要优化思维程序,循序渐进,使提问具有启发性。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按照一定的程序来展开的,所以课堂提问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而促进学生的有序思考。缺少启发性的问题是蹩脚的问题,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思维空间不断扩展。由于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在思考问题是往往不全面或遗漏某些条件,得出片面结论。在学习新知识时,不善于循序渐进,把握住要点和重点。如果老师能不断追问,质疑,概括,总结,学生就会全面系统的掌握知识并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割一割,拼一拼的方法,并适时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前面学过的正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教师在这里有序的启发,不仅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是提问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注意力涣散是,提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往往能唤起他们的注意力。提问必须考虑趣味性、挑战性,引人入胜,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循循善诱,学生心中存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更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这样就能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第三是提问要有预见性。每一堂课都有一个主题内容,根据这堂课的主要内容,设计出紧紧围绕主题的问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集中在这一主题上展开。在教学中,如果提出较空泛,发散的问题,学生容易跑调,很难引入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白白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

第四是提问要有大众性。提问能引起思维共鸣,大多数同学跃跃欲试,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话匣子一下打开了。这样,有利于师生对话交流,有利于使课堂教学交际化。

第五是提问要有价值。老师不能追求表面的热闹和浅层次的师生互动,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有问有答,形式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提问的问题缺乏实用价值。我们在设计的问题必须具有学习价值,引发思考和探究,引起对所学内容更深层的思考和把握,让人回味无穷;而不是与所学内容毫不相干,不能引起思维共鸣,只是想填补课堂时间。

第六是提问要清晰、富有逻辑性。提问必须清晰明了,学生一听就知道问的是什么,以及期待何种回答。

第七是提问要具有创造性。好的提问能激发不同角度的思维,因而也有各不相同的回答,涉及的知识面宽广,综合性强。课堂提问既要讲科学性又要讲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好的提问,需要我们老师做有心人,精心设计问题,把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的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第八是提问要给与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老师在等待学生回答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如果时间过短,学生思考问题不透彻,达不到教学效果,必须留给他们一定的思考时间,提供一个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使所学的知识深深植入脑中,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第九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的评价。针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不能停留在“对”,“错”,“太棒了”,“好极了”等几句简单的评价。时间长了学生会感到乏味,回答对的要及时予充分的以肯定。回答的不对,老师可以和学生及时探讨,并在探讨中,发现学生好的点点滴滴,肯定他们好的一面。学生哪怕回答不出来,教师也应该尊重鼓励和耐心诱导。因为他们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试图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的语言、眼神、表情、身体动作等都是有效的反馈方式。提问不只是老师的事,如果能激发学生主动提问,让提问、回答、评价充满教学的整个过程,产生互动的教学场景,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因此,课堂提问必须精心设计、触动“神经”,学生引领到探求问题的忘我境界,不仅使学生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而且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信心和勇气,从而增强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篇3: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效率

一、提问要有指向性

课堂所提出的问题要“大气”, 不能过细, 那种答案显而易见、一问一答的问题要尽量减少。

例如, 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 先提问:“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当学生轻松回答后, 再问:“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否也有类似的规律呢?”有的学生可能受前者的影响回答:“个位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我问:“是这样吗?同学们拿出纸试一试, 像13、16、29、46等都不能被3整除, 显然这不是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时, 我让学生在1~50数字表中圈出能被3整除的数, 随意抽出一个数字45, 并调换数位上的数字成54, 让学生检验这两个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经过检查惊奇地发现它们都是3的倍数, 这说明能被3整除的数与其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无关。“那么这里边有什么奥秘呢?”不等教师提问, 学生自己便会积极思考起来, 教师在这时展开新课教学, 就能使教学效果较佳。

二、提问要有启发性

问题设计的有效, 取决于问题内容与问题目标的设定及实现程度, 从问题内容角度看, 选取的内容应该是适中的。浅显的问题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因此教师要抓住关键, 把握时间启发、引导, 要善于运用追问、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 给出更完整的答案, 最终达到满意的结果。

例如, 我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一课中, 为了让学生对“两条短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有更深入的认识我设计用小棒或硬纸条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小组合作:

(1) 以小组为单位, 用13厘米、22厘米的两根小棒分别与给出的三根小棒 (3厘米、9厘米、18厘米) 中的每一根围一个三角形。

(2) 请根据围的过程, 仔细观察并思考:哪几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哪几组不能围成三角形, 为什么?

(3) 哪组能围成三角形?这三根小棒满足了什么条件?

通过操作, 思考。学生很快就发现两边之和小于或者等于第三边是不能围成三角形的。这样精心设计问题, 让学生经历由感性操作到理性思维的过程, 激发学生的思考, 给予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 随后的一个“为什么?”, 更是升华了其对三角形三条边关系的认识, 让学生从本质上掌握了三角形最大的特征。

三、提问要有逻辑性

整个问题落实解决的过程是师生认识沟通、情感融合、思维共振的高层次的教学活动, 课堂上教师问题的设计常常是有浅入深、逐步展开的。学生对于较复杂的数学问题的思考也有一个一步步深入的过程。教师问题的设计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序, 由表及里, 层层深入。

例如, 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 我用三个问题做了推陈出新的铺垫:

(1) 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你能来指一指、说一说吗?

(2) 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3) 动手去验证你们的猜测。

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法, 量、折、撕、拼等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由于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已经有一些了解, 所以我让学生猜测后, 再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学生从猜测到验证, 经历了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 这样的设计, 能循序渐进地完善认知, 符合认知规律。

四、提问要有新颖性

经历成功的数学探究活动对学生而言是一场神奇的智慧之旅, 由“不可思议”到“茅塞顿开”, 如果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来设置提问, 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调动学生创造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 在教学“两位数与11相乘的速算法时”, 我通过学生出题、师生共同抢答引入新课。

我在小黑板上先出示□×11=□, 让学生确定被除数是两位数。

学生出题12乘11。

我快速抢答是132。

学生再出题56乘11。

我快速抢答是616。

开始学生对老师的快速解答半信半疑, 有的动笔算了起来, “神了, 真厉害哦!”“老师可真是神机妙算哦!”学生们一脸的敬佩。可见, 在新课导入和知识的转折处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使新旧知识碰撞产生思维的火花,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4:优化课堂提问 提高课堂效率

一、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现代学习理论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看作学习活动的决定因素 学生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状况无不与学生的情绪、积极性、认只的趣等密切相关。这些因素是认知发展与智力发展的内困。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活动兽 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为前提。孔子在两千年前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于认为;“好学近似智”,也就是说当学生热爱学习时,就已具备了发展智慧的前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高质量的课堂提问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学生学习的欲望往往表现为:日常生活中有感受但又知之不多,有些不甚了解;社会上的一些热点和焦点;身边周围的一些变化等等都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根据学生求知欲望来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能触及学生心灵.使之产生疑问的问题的提出,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使他们不断探究疑问的解决,这样就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提问,并不是表面上的随堂问答或“满堂问”,而是一种由教学目标所决定的有目的有计划的重要的教学手段。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材中心,考虑学生要学到什么,思考什么,紧紧围绕重点、针对难点、扣住疑点设计提问。教师提的问题必须清楚、明确,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课堂提问能优化课堂的效率

要使课堂提问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设计是一个关键。设计课堂提问一般要遵循两个原则:

第一,课堂提問要符合数学学科本身的知识规律,即注意科学性。设计提问,首先应对教材进行详尽的分析,明确本节课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弄清知识块间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勾勒出知识链及网络,从而抓住本节中心问题并围绕该中心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个数学问题序列,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课堂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和思维的特点。《学记》载“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后,后其节目。”就是说问题设计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要由直观表象到具体形象,由形象识记到抽象识记,由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脱离了学生实际的过高或过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的提问,或给学生造成重负担,挫伤其积极性,或使学生觉得乏味而厌学。

例如,在教学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学习时,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就是Sn的表达式。学生已有的知识──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性质,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设计下列问题:

问题1、1+2+3+…+100=?这是学生小学就已具备的高斯求和知识,学生可以解决。

问题2、能否用上述方法解决等差数列的Sn? 特殊到一般Sn=(a1+an)+(a2+an-1)+…

问题3、a1+an= a2+an-1 =…是否成立?

问题4、按上述匹配法,可分多少组?教师分析,学生思考后,注意结合n的特值,容易得出:取决于n的奇、偶性。

五、课堂提问能锻炼学生的语言

表达能力。当代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中国进入2l世纪需要怎样的人才.这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改革课堂教学形式也好,改革教学内容也好都必须围绕这个课题进行。事实已经证明,21世纪中国需要高素质的复台型人才。我们的教育必须向这个方向转轨。新型的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也需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我们的学生尤其来自农村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缺陷可能是他们今后事业发展的一大阻碍。高质量的课堂提问迫使学生通过知识认真思考来回答,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无疑给学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机会。

一节好的数学课有着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有通过游戏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更重要的是教师生动、幽默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等等都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整个课堂,你只要恰当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蔼的态度,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快乐,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堂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因此优化课堂提问十分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设计课堂提问,在和谐宽松的气氛中进行课堂提问,通过提问唤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由此可见,课堂提问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要使课堂提问富有实效,就必须遵循一定的提问策略,才能提高提问的艺术性,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魏景伦.课堂教学艺术谈.团结出版社.1990

[2]戴守能,施兴云.引导学生开展数学交流.江苏教育.2003

篇5: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作用问题优化策略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时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它常常是教师通过最初的提问引导学生最初的反应和回答,再通过相应的对话和交流,引出教师希望得到的答案,并对学生回答给予分析和评价。课堂提问有什么作用呢?教师在课堂中提问存在什么问题呢?又如何进行优化教学课堂提问呢?

一、 课堂提问所起的作用。

课堂提问对提高课堂实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学的最大成功是学生乐学,人总是有力图认识、探究新事物的心理倾向,教师的提问如能与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相结合,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2.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利用已获得的信息,主动地提问,犹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好的提问,好比水中投石,激起千层浪花,能打破学生思维的平静,使之涟漪阵阵,甚至波澜迭起。

3.活跃课堂气氛。

通过师生之间对话交流,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课堂提问的作用这么大,但许多教师对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和原则缺乏研究和探索,使课堂提问流行于形式,表面上看有问有答,但作用发挥不大,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提问“重数量,轻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表面上看热闹,但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提问“重结果,轻过程”。课堂提问只讲究回答错与对,而不作具体分析,或常常用优生的思维替代全班同学的思维。

3.候答时间过短。学生还没有充分的思考,教师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三、优化数学课堂提问,提高数学课堂实效的策略。

怎样优化数学课堂提问,才能提高数学课堂实效呢?

1. 提问要目的明确,表达准确。

课堂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深化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师生双边活动,是课堂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课堂提问都有明确的目的和内在的意图,不可为提问而提问,搞形式主义;好的提问时要针对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学生关心的热点,反复推敲,精心设计,做到“因材施教”;好的课堂提问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用准确严谨、清晰简练、形象生动的言语表达出来。提问要切忌盲目随意,想怎么问就怎么问,或不分主次,面面俱到,或表达不清,这样的提问会适得其反,不但收不到提问的效果,而且会导致学生思维的紊乱。如在学习直线、线段、射线时,学生对这三个概念容易混淆,所以我设计如下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牢牢地掌握概念。

直线比射线长吗?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由于直线是没有端点,两端可以无限延长,而射线有一个端点,只有一端可以无限延长,所以有的学生就错误的认为直线比射线长。实际上,它们都是可以无限延长的,都无法度量,所以就无法比较长短了。

2.提问要难度适当,面对全体学生。

问题太容易,不利于锻炼思维,问题太难,学生答不出来,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只有难易适度的或者真正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才会通过努力获得成功,这样的解答可以使学生产生自豪感,,促进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设计的问题难度适当,面向全体。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提出相应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他们都能在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上经过努力回答出来,得到相应的提高。切不可只提问少数优生或差生,而置大多数中间学生于不顾,影响全班学习质量的大面积提高。特别要注意关心差生,通过提出一些难度较小,估计他们经过努力能够回答得出的问题,并及时加以强化,使他们也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信心。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让学困生多回答“是什么”之类的问题,让中等生多回答“为什么”之类的问题,让优等生多回答“有什么不同”之类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是教师的关注点。如在教学三年下册用两步乘法解决这一课时,课件出示例题后,我让学困生回答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数学信息和问题,接着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然后让中等生分别汇报各自的算法,并回答每一步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用乘法算?最后让优等生来归纳两步乘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一般步骤是什么?这样,整节课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让课堂提问做到了学困生吃到,中等生吃饱,优等生吃好。

3.灵活设问,把握时机。

教师在提问时要善于把握时机。对还没有准确和答题欲望的学生,不要强行提问;对于已经举手,跃跃欲试的学生,可先点名发言,但不能单纯以是否举手来选择发言对象,要善于察言观色,审时度势,注意他们的神态表情。目视教师,神态自若,表明成竹在胸,这样的学生虽未举手,也可以提问他们。特别是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敢表现自己,他们虽然会答,但不一定举手,教师就要多给他们一些发言的机会,使他们从中锻炼胆量。眉头紧锁,苦苦思索,表明他们还没有得出正确的答案,若教师不合时宜的提问,会打断他们的思路,引起他们的反感。极力避开教师的目光,表明他们心中无数,害怕提问,若教师提问他们,会被看成是有意的,和他们过不去,因此不能在此时提问他们。对于这些学生当然不是不管,而是要在适当的的时机,向他们提出难易适当的问题,逐渐培养他们回答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方互动的动态的变化过程,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在备课时没想到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时机,善于根据需要灵活设计出一些问题,改善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时,我让学生上黑板列竖式算12.8-7时,黑板上的学生算对了,但我在巡视时,发现有些学生是这样算的

12.8

-7

12.1

我及时说:“我发现有些同学是这样算的,你认为这样对吗?”请同学来分析做错的原因后,我没有到此为止,而是提出:如果要使答案是12.1,应该把这题目怎么改?这样一问,立即引起全班同学的兴趣,大家纷纷动笔改正。我接着请刚才算错的那位同学上黑板改,他这次改对了,这时我发现这位同学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这种问题来自学生,又由学生自己来解决,不仅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帮助,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留空思考,恰当评价。

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思考和组织语言的时间。根据问题的难易和复杂掌握时间,一般多数学生“跃跃欲试”时,再指名学生回答。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态度要亲切温和,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轻易打断学生发言;当学生稍有停顿时,要让学生思考继续回答;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老师要鼓励学生想,必要时才引导或暗示;当学生回答有错时,要尽量让学生自己纠正,在学生充分发表之后,教师才发表看法。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热情鼓励,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要表扬他们积极回答问题的精神。对于回答不全面的学生,要着重表扬他们答对的部分,然后再提醒他今后要注意的不足之处。对优等生回答问题很“精彩”时,当然要鼓励,但也要在更高层次上要求,促进他“更上一层楼”,防止骄傲自满。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非常重要,只要我们广大教师提高认识,优化课堂提问,才能“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创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1.《海口市金盘实验学校论文汇编》中的《谈谈课堂提问》

2.中小学教学艺术丛书《课堂提问艺术》

篇6: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会宁县东关小学 马瑞莉

一、目标要实、要细、要整

作为一线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最大的困惑就是课堂教学效果不是设想的那么完美,但最大的遗憾还是课堂效率不高,几经交流讨论,几经调查反思,我们发现,所有的教学目标都是老三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品读语言文字,体会„„情感。

这样的目标既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也没有充分挖掘文本特有的价值,更没有整合《课标》与编者的意图,依据这样的目标能有高效的课堂吗?教学目标绝不是摆设,而是一堂课是否高效的关键,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高效的课堂教学从教学目标的设计开始。

那么,怎样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呢?

(一)目标要突出一个“实”字

教学目标的制定不能根据教师个人的偏好,一味追求“时髦”而脱离学生实际,必须整合《课标》、教材、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等方面的信息综合确定。在这些要素中 “学情”是关键,因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是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实实在在的发展,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真正做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也要真正体现因学定教。只有把教学目标的设计落到学生的发展上去,才能最终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一句话,学生的实际是教学目标设计的起点。对“学情”的掌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章的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如《瑞雪图》一课,我们将其目标可定为:

1、随文认识“瑞雪、胶东半岛、骤然、彤云密布、万籁俱寂、咯吱、嗬、极目远眺、粉妆玉砌、掷雪球”10个生词,达到正确流利认读,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感知词意,.学习书写10个生字,做到写规范、正确,同时渗透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

2、精读重点段落,品词读句,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雪的大而美丽,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感悟“瑞雪丰年”的丰富内涵。

4、渗透按一定顺序观察、有条理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这样的细化目标明确具体,既能体现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要求,又能体现本课的阅读价值与文本特有的价值,也能体现出对写作能力要求,操作性强。

(三)目标要突出一个“整”字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总会觉得这儿没讲,那儿丢了,重了这边又轻了那边,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对目标的整合。所以在设计目标时,我们要根据教材的价值与学生的具体情况,提炼出一个核心目标,其它目标要围绕核心目标的达成得到落实。如《瑞雪图》的教学中目标是这样确定的:

1、随文认识“瑞雪、胶东半岛、骤然、彤云密布、万籁俱寂、咯吱、嗬、极目远眺、粉妆玉砌、掷雪球”10个生词,达到正确流利认读,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感知词意,.学习书写10个生字,做到写规范、正确,同时渗透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

2、精读重点段落,品词读句,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雪的大而美丽,体会作者的喜悦

(一)在激发经验中体验

经验是体验的基础。本篇课文大多是对瑞雪情境的描述,语言形象生动、惟妙惟肖。可激起学生回忆,以学生曾有过的生活情境、诱发学生的真切体验,让学生凭借类似情境,进入文中,感受其境;凭借相似情感,以己度人,感受其情;凭借相通语言,心有灵犀,会心会意。

如本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导入的: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咏雪赞雪,岑参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李白说:燕山雪花大如席,那雪花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生1:雪花很白!生2:雪花很美!

生3:雪花很顽皮,很可爱!生4:我很喜欢雪花!„„

师:我和大家一样也很喜欢雪花,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打开课本104页,走进《瑞雪图》,去看一看那里的雪花,那里的雪景。这样,学生们很自然地将自己与大诗人、自己与作者,自己与文本联系起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的就不会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联系生活的经验,对文本有了自己独特的体会。如此一来,文章的语言是美的,课堂的情境是美的,师生的情感是美的,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互动对话也是美的。

(二)在自读自悟中体验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读书,做标记,勾一勾、画一画。在交流的时候,我经常这样鼓励学生:“不要怕自己说错,只要你动脑筋,就是好学生!”这时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以表述见解,也可以提出质疑,不必担心自己的见解

再如我在教“人欢”这一部分时,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是你,看到这样一场雪,会说些什么,会怎样做,用自己的行动表现对雪景的喜爱,体会作者对这一场大雪的期盼。最后,让学生再一次走进白雪皑皑的境界里,达到情感上的升华。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下,学生语言文字自然有了很多独特的感受,真切地感悟语言文字所带来的意境。

课堂上尊重学生、赏识学生。俗话说“十个人中,有九个爱听好话”,作为孩子,那就更不例外。本节课中,我注意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如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我立刻说:“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学生朗读表现出色,我赞赏她:“读得真好!老师仿佛置身于雪景中心中无比轻松愉悦”。大家齐读得棒,我便说:“老师也被感染了,想美美地读一读”。又如学生朗读表现不好时,我首先肯定优点:“读得不错”,然后提出希望:“若能将‘嗬’读得不仅能表现出惊异,还能表现出赞叹的意思来那就更棒了!”通过这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赏识、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更自信,并不断地追求成功。

我们孜孜不倦追求的是开放的语文教学,因为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课堂,要试图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因为它融合了思维与品质的培育,想象和个性的教育;我们呼唤还给学生真实的学习体验,去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我们更期待的是课堂教学中这三种策略的融会贯通,因为它将会极大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益,达到语文教学的新境界。

三、富有魅力的评价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必备要素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受年龄、独立意识、判断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对教师的信任度非常高,所以教师慎用课堂评价相当重要。课堂评价有不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说写训练课”精彩片断.师:趁热打铁,我们现在就把这件事写下来,送一份给朱校长.好不 生:(齐声)好!生:我觉得不写也行,我们派一个人到校长室告诉朱校长.(众笑)师:你不想写,是吗

生:不是不想写,我觉得不需要写.师:你说得很有道理.我看这样,咱们现在练习说,看谁能把周老师送陈大娘看病这件事讲得有头有尾,就请他到朱校长那儿去说.(学生喜形于色,认真地投入到写作练习中去.)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吉春亚说过:“教师的情感对儿童来说,是导体,是火种,学生面对情感丰富的老师,身处充满激情的氛围,获得了情融融,意切切的心灵感受.”因此,无论在什么样的课堂上,教师开口进行评价都要注意讲真诚的话语,要像课例中于老师那样,善于运用饱含真情的评价语言,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进行课堂评价要谨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受.在上述课例中,面对“不是不想写,我觉得不需要写”,于老师没有勃然大怒,没有回避问题,而是顺着学生的思路,临时改变了自己原来的预设思路,我们看到孩子们喜形于色.因为老师充分尊重了他们,还他们以自尊,把他们看成了完整的人.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不完善是极其正常的,期望学生十全十美是不正常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失误和错误,引导学生正视不足,走向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够获得一份自信.当学生有了自信的时候,课堂对学生才有了一种亲和力.学生正是在教师这种真诚的课堂教学评价中真正扎实地学习

孩子,去保护孩子稚嫩纯真的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与赏识,从而增强他们继续超越自我的信心。面对学生错误的理解,有一位教师这样说:“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佩服你敢于发表意见的勇气。”老师的话赢得了学生们经久不息的掌声。学生就会在赏识中投入问题的重新思考,这种思考便是主动而有效的。我觉得教师评价的语言是充满爱心、充满灵性、充满智慧与充满尊重的。

(五)、在赏识与鼓励中评价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教师肯定性评价语言的内容也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对学生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为了让全体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竭力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学生的发言中只有一个用得好的词,只有一句说得好的话,也要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如:“你这个词用得真准确!”“这个句子真美!”他们的发言中实在

1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技巧的运用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如果能最大限度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将使课堂增色不少.反之,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正确处理,把握好评价的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是交流与对话的平台,这就注定了教学评价不可能是简单的是非判断,而是融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机智等于一身的教学智慧.它是对教师知识内功,能力素养和创造灵性的全面考验,是随机应变地组织,推动,深化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评价有法,但无定法,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评价才能屡评屡新,越评越精,学生才会在评价的舞台上充分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篇7: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教改的途径有很多,但核心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学到更多知识,形成语文能力。而要提高教学效率,关键在于有效课堂的打造。时下,各地课改推出了多种多样的课型,如阅读课、写作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课的结构也层出不穷,有的甚至标新立异。但实践证明,我们教改课题“整体读写教学研究”中的两段三步结构是行之有效的,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掌握学习的方法,即学会学习。在这个探索过程中,两段三步结构的整体读写教学法就应运而生了。

两段指课前预习,清障质疑;课后写作,专题讲评。

三步指:第一步,整体感知,突出异同;第二步,取舍片断,精读重难点;第三步,总结运用,同类作文。

课前预习清障质疑阶段,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态度、习惯和方法,避免盲目性应付性,不管哪篇文章,先总要读几遍,没有谁一拿到文章就能读懂的。读什么呢?1.借助字典词典解释音字词的问题。2.基本完成教材上的作业和旁批中的思考题。3.准确的写出每篇文章的思路标志。通过阅读中心词和中心句,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言词标示作者的思路,称之为思路标志。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组织能力。4.明了每篇文章的详略和主次,懂得围绕中心选材的重要性。5.初步判断哪些文章片断是精彩片断和学习难点,以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一阶段,虽然不是上课但至关重要,这是质疑,上课就是以讨论的方式答疑。学生围绕这一疑问可以和周边的同学互相切磋讨论,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畅谈自己的看法,甚至猜一猜与老师的答案会否一致。这一阶段的时间不能固定,但必须具备先期性。

第一步:整体感知,突出异同。

这是在预习基础上,在课堂里实施的第一步。这是一步见森林的过程,这里要搞清一个单元内的所有文章,作者写了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写,以及各篇文章之间的异同。把这个比较异同作为一个单元专题,用一节讲授,效果是相当好的。

第二步:取舍片断,精读重难点。

以义务教材七年级第二册第二单元为例,用两节课时间精读,第一节专读描写人物的方法,第二节课专读怎样旁批。

《一面》中的鲁迅为什么写外貌?《同志的信任》中的鲁迅为什么又侧重写动作?对《一件珍贵的衬衫》的周恩来为什么侧重写语言?所有这些应该留给学生自己去讨论,教师只解答学生想说又说不出的问题和新的知识。

第三步:总结运用,同类作文。

总结,包括每篇文章思路标志的顺序,思路与主旨的关系,准确严密生动幽默的语言风格,象征烘托暗示对比等表现手法,总分总并列递进等结构。

同类作文,指运用本单元各课例的思路,写同一类的文章。写作基础好的,可以在课文思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基础一般的可以依照该思路改变写作素材而已。

这一步,用一节课时间,重点要求学生写100字左右的精彩片断。

以上三步只用了四节课就圆满完成了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读写素质。而在常规教法中,上述三篇课文要用6课时教完。这样就减少了2课时。这缩短了的课时,为学生提供了尽可能多的自主支配时间,学生可以安排这个时间进行大量的阅读迁移和写作实践,大大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和综合素质。

课后写作,专题讲评阶段。这一阶段既是前三步知识的延伸,更是写作实践的深化。

在学了一单元整体构思的前提下,利用课余时间,自觉运用观察分析联想想象手段,进行写作。在这个写作过程中,也许有人认为时间长速度慢,但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相对概念,我们面对的是每一位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他们没有成熟的思想,更没有丰富的语言材料,在短时间内快起来,基本上不可能。当然这个过程不是太长,也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管得更严。具体操作是:1.要求在每一篇习作之中写明中心、思路标志、详略主次,并给每项指标量化计分,以培养每位学生的良好写作习惯。2.要求每篇习作至少写100字的精彩片断,教师作重点评析,并给以定性评价。3.一个单元一篇大作文,一篇大作文评5篇最佳习作结集成《小荷作文选》,好的作文从横向比较评价,突出拔尖;次一等的习作,从其自身的纵向比较评价,突出有进步。

这个内容在一节作文讲评课上完成,评出两个“最”:最佳精彩片断、最佳习作。这个讲评课实质上就是一个写作成果的展示课。在这个课上,每位同学都能体味到成功的喜悦,这就大大激发了每位同学的阅读写作兴趣。由于要求学生“学课例思路,写身边生活”,这就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写生活的兴趣和习惯,懂得了“学语文就是学生活,写作文就是写生活”的道理。

篇8:优化数学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 使学生心中产生疑窦, 引起积极的思考.而思考是学习深入的源头, 启迪知识的钥匙, 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在动态生成型的课堂中, 我们要不断优化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角度等, 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 使课堂提问真正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 优化数学课堂提问的形式:“趣问”

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强、好玩、自尊心强.设计课堂提问时, 要充分顾及学生的这些特点, 引发他们的兴趣, 不要用突然提问来惩罚他们的错误, 不要故意用偏题、怪题、难题使他们感到难堪, 以至于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为此, 明代学者王阳明认为:“今教童子, 必使其趋向鼓舞, 中心喜悦, 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 沾被卉木, 莫不萌动发越, 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 则生意萧条, 日久枯槁矣.”优化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首先教师要从教材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 构建提问序列, 力求提问过程新颖别致、富有新意, 使学生喜闻乐答, 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需要, 形成学习的内驱力, 促进学生课堂的“互动———生成”.

例如, 在教学“圆的定义”时, 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都笑着回答:“还用问, 当然是圆的.”接着问“为什么要造成圆形呢?”难道不能造成别的形状, 比如说三角形、四边形……同学们一下子被逗乐了, 纷纷回答:“不能!它们无法滚动.”教师再问:“那就造成鸭蛋的形状吧!行吗?”同学们始而茫然, 既而大笑起来:“若是这样, 车子就会忽高忽低!”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造成圆形车轮行走起来就不会忽高忽低呢?”同学们又一次活跃起来, 议论纷纷, 最后终于找到答案:“因为圆形车轮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处处相等!”这样在学生既感兴趣又欲要尝试时自然而然地引入圆的定义, 学生学得省力, 且记忆深刻, 余味无穷, 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的时候, 可以这样提问:一张厚度为0.083 mm的白纸, 三次对折后的厚度是多少?假如对折50次, 那么它的厚度是多少?会不会比桌子高?会不会比教学楼还高?学生们立刻活跃起来, 争论激烈, 当教师宣布结果:“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学生惊讶不已, 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计算方法.这种形式的提问, 就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拨动学生思维之弦,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二) 优化数学课堂提问的切入点:“巧问”

“浅”是课堂提问的大忌, “有疑而问”才能真正发挥引导启发作用.课堂上浅显的提问学生对答如流, 表面上是“互动”的轰轰烈烈, 实质上往往是浪费时间.当然, 太深的问题学生根本无从下手, 望而却步, 即使学生想与教师互动, 但因为太难, 学生也“动”不了.只有找到恰当的切入点, 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只有做到“巧问”才能真正拓展学生的思路, 引起丰富联想,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如一次数学公开课上, 教师正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在讲完乘方的定义并解析一道例题之后, 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乘方的符号法则是什么?教师的目光中充满了期待, 但课堂上却一片寂静, 没有一名学生举手.教师当然不能让场面就这样冷下去, 于是, 他开始点将.一个、两个、三个……学生被动地站起来, 不是无言以对, 就是回答的内容不着边际……面对教师的提问, 学生为什么会无动于衷呢?其实是学生无话可说, 无从说起.学生刚刚了解乘方的概念, 在教师“填鸭式”的教学后, 头脑中尚未形成符号与指数的联系,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怎么可能回答这样一个突兀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呢?如果教师在例题讲解的基础上, 多让学生练几道习题, 这些习题可涉及正数的偶数次方、奇数次方, 负数的偶数次方、奇数次方, 零的偶数次方、奇数次方等.然后向学生提问:一个正数的偶次幂、奇次幂的符号怎样?一个负数的偶次幂、奇次幂又怎样?学生只要结合以上的例题和习题, 这些问题是不难回答的.这时, 再引导学生去总结乘方的符号法则, 就会水到渠成.

(三) 优化数学课堂提问的涉及面:“广问”

提问活动是全体学生同教师的信息交流,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课堂提问, 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 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 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强烈竞争意识, 从而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集体思维氛围, 转而推动每名学生更主观能动地进行思维活动.选择恰当的提问对象, 有助于培养全体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 对优等生提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如理解性的、发散性的、综合性的问题, 激励其钻研;中等生则以一般性问题, 助其掌握、巩固知识, 提高学趣, 培养良好的思维情绪;而后进生最好问一些浅显的, 如简单判断性、叙述性的、比较直观的问题, 并设法创造条件启发其思考, 使其在成功中勃发思维的激情.

(四) 优化数学课堂提问的内容:“精问”

“碎”是提问设计的通病.教师设计的提问太多、太杂将导致课堂教学的“外紧内松”, 表面上热热闹闹, 实际上松松垮垮.“满堂问”实质上就是“满堂灌”的另一种翻版.“精”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 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仅本身应该经得起推敲, 同时还得强调组合的最优化, 力争使教师设计的各个问题组成一个有机的、严密的整体, 让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时, 既理解和掌握知识, 又得到严格的思维训练.

(五) 优化数学课堂提问的类型:“活问”

设计课堂提问不可机械死板, 类型应灵活多样.分析题目要用启发性提问;深入研究时要用探究性提问;知识总结时要用比较性提问;复习巩固时要用归类性提问等.同时, 还必须注意课堂上师生双方信息交流出现的异常情况, 一旦发生, 更应灵活处置, 当场设计一些调控课堂的提问来调整教学活动.对教师的提问, 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是正常现象, 教师应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出错的根源, 从而灵活提出一些针对性强的新问题, 化解疑难.例如在讲授“解分式方程”前先对解整式方程时常用的解方程的方法进行复习提问, 既可了解学生掌握旧知识的现况, 又可为新方法、新概念的讲授作好准备.又如立体几何第一章“直线与平面”一章复习中, 可以棱长为a (或为1) 的正方体为例, 对十二条棱、十二条面对角线、四条体对角线、六个面及体对角面之间开展系统提问, 归纳出直线与平面一章的知识点, 使学生系统地记忆点线、线线、线面、面面、空间角与距离计算等方面的有关定义、定理、公理等.

(六) 优化数学课堂提问的方式:“曲问”

“直”是直问, 直截了当, 单刀直入.有时课堂上确实需要直问, 这样可以节约时间, 简单的问题学生也不易混淆.但是, 由于“直问”是按照常规思路正面直接发问, 往往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难以真正启动学生思维.“曲”是指问题不能浅显直露, 而应让学生通过仔细思考后解决.所谓“曲问”, 是运用迂回战术变换提问的角度, 让思路拐一个弯, 从问题的侧面寻找思维的切入口.

如教完“分式基本性质”, 让学生比较它与商不变性质的异同, 教师设问:为什么分式的基本性质不能说成“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整式”而是“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理解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 必须对原有的概念进行修正、扩充、完善.又如对如下问题:“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求最大值、最小值?”这样的问题可以从直观例子入手, 分层次问.如可先问:“如何快速作出函数y=2x2, y=2 (x-1) 2及y=2 (x-1) 2-1的图像?”再问:“这些函数的最小值分别是多少?”及“若各小题中二次项系数分别是-2时, 结果又如何呢?”这样的提问, 学生思维指向层层推进, 就便于问题的解决.为了使问题呈现一定的坡度, 要求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诊断, 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 以使问题能和学生独特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而在把一个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的时候, 尤其要注意各小问题的坡度, 要让学生感受到这样分解的理由, 并能自然地把各个阶段的解决策略串联起来而得到原问题的解决, 否则就是教师把知识嚼碎“喂”给学生, 对提高学生的认知是没有帮助的.

(七) 优化数学课堂提问的延续性:“留问”

学习是个不断延续的过程, 课堂上的短暂理解不能让知识牢固, 在教学的结尾处, 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并有意创设疑问, 可把学生的思维再次推向高潮, 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 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 更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对后续知识的学习起铺垫作用.例如, 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一节结束时, 问:“要证明两条线段相等, 你现在有哪些方法?”这样提问, 能使学生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 又促使学生养成不断总结归纳习题类型和思路方法的好习惯.

总之,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必须注意优化课堂教学提问这一环节, 使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能力.愿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做个有心人, 不断探索, 精益求精, 朝着优化课堂教学的目标不懈努力, 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摘要: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更好地落实教学任务.笔者认为, 教师在数学课上能灵活运用提问技巧, 适时切入将会有效引导学生思考, 提问内容难易适“度”能让学生位于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促成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

上一篇:平分生命评课稿下一篇:对灯具市场与电工市场的理解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