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开题报告

2022-07-08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堂提问开题报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课堂提问开题报告

实验中学“课题有效提问”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课堂的有效提问”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蓬莱市实验中学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课堂的有效提问”课题,经蓬莱市教育规划办公室审核,于2013年月日被批准实施。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组成员,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确立课题的背景

背景: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抓好中学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发生重大转变,已经由以往的“主导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渠道之一。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一节教学内容,教师虽然一堂课中也提出问题,但却忽视了提问的深度、提问的策略和提问的时机,即在提问时多少深度的问题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提问才能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分析出来?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这么进行提问?有没有更好的提问方式?这些问题和方法都不太关注,常常使提出的问题过于理想化、抽象化、书面化、形式化,以至于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对话方式,常常使学生思维断开,课堂内涵发展不足,不利于打造精品课堂。

基础: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在我校已经展开多年,目前正在大力完善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达到最好的课堂效果。我们研究的课题在蓬莱市教体局的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为我校的开展科研课题提供了科学性、方向性和物质性的基础。同时我校精心选择了一批教学方面的业务骨干组成课题研究成员,为课题能够顺利进行提供了人为的保障因素。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

初中各科教师都一直在探索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教学,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到教学设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计、教学方法等等。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有学生的有效参与,这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项重要的表现,也是教学是 1

否有效落实的基本环节。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存在有这么几个困惑,部分班级上课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积极,但是学生成绩并不理想;有些班级上课气氛沉闷,考试成绩还可以;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几乎能积极回答老师的每一个问题,而有些学生从来没有主动回答教师的任何一个提问……班级的上课气氛、学生的参与情况,固然与班级氛围、学生的个性有关,但是能不能使学生参与课堂、并且是有效地参与课堂,关键还在于教师提问的效度,教师的提问必须是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提问,必须是有效的提问。 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得提问,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研究组成员都觉得,要提高提问的效度,必须要从有效提问特点入手进行突破。

意义:

近年来,我校率先实施了“10+35快乐课堂”的小组教学模式。其中,针对不同的学科,有效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因此,有效展示中有效提问是必不可少的。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大家都特别提倡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中不断地体会和领悟其中的思想方法,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素养。这当中,老师不可能替代学生去接受知识,而只能起到一个主要引导者的作用。那么如何有效地实施这种引导呢?我觉得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一步步进行正确引导,化难为易。这是实施有效提问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课题研究现状评述:

现实中,多数教师难以做到提问的有效性,存在为问而问,提问频繁而随意,满堂问答,集体问答,问题平淡无奇等等情况。而且,即使提问,也多是老师向学生提问,很少有学生提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培养学生的解答问题能力要重要得多。作为教师,除了要明桷提问的作用、原则等理论问题外,还要十分注意提问的方法和提问技巧。培养学生质疑精神,让学生心中常怀疑问,才能使学生不断地去思考、研究、对比、探索,从而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和思维上的成长。现在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大家都特别提倡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中不断地体会和领悟其中的思想方法,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这当中,老师不可能替代学生去接受知识,而只能起到一个主要引导者的作用。那么如何有效地实施这种引导呢?我觉得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一步步进行正确引导化难为易。这是实施有效引导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一个好的问题

是提高提问有效性的关键。在教学中,提问的目的已经不局限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或是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过渡,更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问题,把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调整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进行更深刻的数学理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应直接指向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达到实施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三、课题研究内容及理论依据:

研究目标:

(1) 掌握初中课堂中提问的现状。

(2) 探讨初中课堂实施有效提问的内容、时机、难度、方法

(3)构建初中学科“有效提问”的课堂学习方式。

主要内容:

以“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为主课题,设立以下几个研究维度:

1、提问导入的直接性与精炼性

2、提问的时机性把握

3、提问内容的深度性

4、情境提问的角度性

5、问题的生活化

6、用提问方式解决知识点之间的链接理论依据

多元智能理论:

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多项不同的智能,且不同的智能强弱各有不同,因此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潜力,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所提问题难度只要相对巧妙,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注意引导,给学生提供平台和机会,相信他们一定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主体教育理论:

把学生当成教育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赏识教育理论:

赏识教育在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上,建构出自身的体系,是充满了人文思想的现代教育理念,而源远流长的中华古代贤哲思想中处处闪烁着赏识教育的光辉。在课堂提问中尽可能多地采取表扬、赞美、宽容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努力挖掘自身的潜能、审视自己学习的过程、修正自我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使学生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

四、拟解决的问题

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次课题研究拟解决以下几个层次的问题:

1、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导入时,怎样提问才算简单、精炼和直接?给课堂一个好的开端。

2、课堂教学中,老师可能提出许多的问题和很多的突发情况,老师在什么情况下进行提问才算时机把握到位。整堂课中,提出的问题是不是层层递进,是不是

有梯度的开展?

3、一个教学情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不同的角度会有些不同的想法和做法。但怎样提问才能形成正确理解事物的方向呢?

4、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抽象化、书面化,让学生感到乏味。有些问题的提出,需要改头换面,联系到我们的实际生活,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

服务,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

5、一节课的内容可能分为几个层次,或者分为几个部分,各个部分知识点之间怎

样用提问的方法有机的联系起来,不留痕迹,是整堂课浑然为一体?

五、研究阶段及预计完成时间

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本阶段重点是进行课题的申请,教科室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方法,我校教科研

人员的落实,相关政策的落实、硬件的配备和使用手段的熟练。

第二阶段:搜集素材和研讨阶段。

本阶段就是严格执行第一阶段所制定的实施方法,保留整个过程中的材料。

包含教科研的教师课题的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参与学校的课例研讨、进行听推门课、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教科研教师的工作手册等方面,多保留视频和图片原始素材。

第三阶段:课题结题。

上报结题材料,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预计完成时间:

三年(根据研究情况,可以提前结题)

六、预计达到的效果:

本课题主要是使“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更加流畅,使提问的问题更加科学、有效,使师生形成良好的高效思维对话,打造精品课堂。课题分为六个维度,语、数、英、理、化、生各科,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各选2个课题研

究维度进行重点科研攻关,可以辐射其他维度,形成有自己学科特点的有效课堂的提问方式和方法,为以后的教学研究提供宝贵的经验。

第二篇: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课堂提问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教师最熟悉、使用最频繁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好的提问设计能有利于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促进教学的最优化和有利于学生形成有效思维。

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着教师提问浅显、琐碎、平淡,对文本内容只是一味地进行支离破碎的切割,形不成问题情境,形不成认知冲突,形不成认识矛盾,也就形不成学习动机。这样,学生便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直接影响课堂的实效性、高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堂有效提问,就是教师通过对提问问题的整合,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产生一种学习的需要,形成学习内动力,激发学生“快乐地、有价值地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美国教学法专家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革课堂提问的方式。

提问是为教学服务的。为提问而提问是盲目的提问。盲目的提问无助于教学,只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目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对提问还缺乏科学的认识,还不能有效地运用提问来达成高层次的教学目标,现在的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假设 1.主要概念的界定

所谓“技巧”主要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所采取的行为方式必须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想学,并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 “课堂”就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它包括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方面的人际关系。通过一定的人际关系交往与互动、借助相应的教学设施、环境和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经验,推动各方面的发展。

“提问”就是教师提出问题来问学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文本,训练学生的思维。 “课堂提问技巧”就是在新课程理念下为了促进学生的进步或发展,立足语文课堂教学,教师通过对课堂问题设计的整合,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本课题的核心观点

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就是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提问行为的效益,即什么样的课堂提问是高效的,什么样的提问是低效的、无效的。 3.本项研究的理论依据 《程标》(实验稿)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提问的心理意义在于通过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愿望,使其产生一种学习的需要,形成学习的内驱力。故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要始终将“教材”与“学生”的结合点放在第一位,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快乐地、有价值地思考”。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本研究在调查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前提下,将教师的课堂提问转化为教师的课堂有效行为。转变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分析有效提问和无效提问的基本特征,探索出一种符合新课改精 1 神的、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课堂提问的基本框架,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地得到全面、和谐、主动的发展。

2、通过行动研究,使教师对教育科研感兴趣,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本课题拟采用的主要方法

美国教学法专家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革课堂提问的方式。

提问是为教学服务的。为提问而提问是盲目的提问。盲目的提问无助于教学,只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目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对提问还缺乏科学的认识,还不能有效地运用提问来达成高层次的教学目标,现在的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课堂有效提问,就是教师通过对提问问题的整合,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产生一种学习的需要,形成学习内驱力,激发学生“快乐地、有价值地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集体讨论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在语文学科进行实验。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5.个案研究法。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6.集体讨论法。课题组进修多次集体讨论辩论等。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课题活动简介:本课题于2015年1月立项申报,从开题至今,在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经过研究,现已取得了初步成果。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积极配合,团结协作,精心收集素材。开题以来,本学期进行课例研究2次,学校公开研究课1次,并撰写教学论文多篇,教学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教学成绩比较突出。

针对“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及大语文观,我们对于课堂中问题的提出,认为可以有以下几技巧:

技巧一:观念先行,奠基课堂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首先必须以确立教师有效教学观念为导向。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形式的采纳,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教学观念主要是体现在对教学和学生两方面的正确认识上。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不仅涉及到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而且关系到教学形象的塑造、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学思想的凸显等诸多方面。教学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教师对教学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求教师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活动的主人,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力,教师乐于“倾听”,学生敢于提问,变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问。教学中师生双方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双赢目的。 技巧二:把握时机,增强提问的针对性

我们在提问时,不仅要在微观上考虑问点是否优化,问法是否艺术,而且要从宏观上总览全文,使每个问题的提出都处于最恰当的时机。 课堂提问选择时机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时机的选择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示出来的 2 心理状态加以把握,也就是:当学生思维受到局限无法突破时;当学生受旧的知识影响很深而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当学生若有所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时„„ 技巧三:端正文本价值与学生独特体验,追寻有效提问的平衡。

在教学实践中,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与教师文本价值引导之间,就要寻求一种平衡,精心设计提问,既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差异性又要注意适时引导,让独特体验与价值引导在有效提问中协调发展。

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文本,它有自己的生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在每一个读者与作者、文本之间都存在着一个非常个性化的空间。在新课程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句话就是“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正视“尊重”。每个人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广度是不一样的,我们在要求学生表现对文本的理解时不能只有一把标尺。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面对的是一群阅历、学识非常有限的小学生,有的甚至在阅读面前还没有学会思考。如果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尊重”,缺乏有效的价值引导,那么学生的这种“独特体验”很可能是苍白的,所传达的思想也是肤浅的,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发展没有益处。

技巧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有效提问的时机。

每节课都有它的重点和难点,只有把这些重点难点逐一突破,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才算完成。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正确把握提问时机显得十分重要。提问的时机很多:强化新知识时提问,思维训练时提问,突破疑难点时提问。课始,针对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发问,既可复习旧知识,使前面知识成为后面学习的准备,后面的学习成为前面知识的发展和提高。课中,围绕着课堂教学的重点进一步提问,可使学生牢牢地掌握知识点,在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的同时,也教给了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课末,在巩固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难问题,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巧设问题让学生由疑惑不解,进而积极思维,最后豁然开朗。 技巧五:变更提问方式,追寻有效提问的立体式

讲究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要改变以往的串问式的提问方式,改变以往的线性提问为立体提问。线性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指向某个唯一答案的提问,线性问题思路窄、跨度小、答案唯一,教学时显得多而杂乱。何谓立体性问题?它相对于线性问题而言,立体性问题思路宽、跨度大、答案多种多样。问题的提出,不是以一个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时空与机会,发散学生的思维,具有巨大的求异性与包容性。

总之,语文课堂提问只有遵循了有效性的原则,才能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有效提问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大大促进使用教材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只有潜下心来研究学生、研究文本、把握新的理念,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用全新的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让我们的课堂师生互动,交流充分,气氛活跃,迷津点窍,人人争先,真正建构起求真务实、清新活泼、充满人文性的和谐课堂。

六、取得的成果:

(一)教与学观念的转变 1.师生关系的变化

还记得过去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唱主角,学生只有听从与配合;还记得教师手拿教学参考,而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教学策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也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而我们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发现,老师不但有了新的认识,而且把自己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实实在在的引入课堂,积极成为新课程的实施者,这样使得教学过程成为实实在在的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上呈现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的交往。在问题设计过程中,教师把主动权 3 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交流、合作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并且在问题设计的语言上也让学生充满强烈的探究欲望,态度亲切自然且富有激情,使得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的改师道尊严为师生是平等的合作伙伴。让传统意义上教师教和学生学,真正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课程观念的变化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冲击,我们教师深刻地意识到教材给予我们一个知识框架和结构形式,可以以此为载体,创造地使用教材。通过问题的设计,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内容,设计时注意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不再把数学课程只局限于数学学科等狭窄的范畴来理解,同时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使得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让更多的“精彩”回归课堂。

(二)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内,学生大都有着浓厚的探索新知欲望,能够不拘泥于书本,不依常规,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新思路。在课堂内教师总是留足时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努力养成了和学生商讨问题的习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质疑是思维能力的导火线,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也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教师设计的问题、疑点点燃了他们思维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促使学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自觉的在学中问,在问中学,通过让学生在学习并探索中,学会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联想、分析、归纳,切实掌握研究问题的基本思想、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从而提高其思维的能力。

(三)形成了教育、教学论文,案例等成果

半年来,我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通过多个案例的设计与反思,通过多堂教研课的展示和评析,结合最新教学理念的学习,扎扎实实进行课题研究,切实有效地提高了教师设计问题的能力,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经过课题研究,我掌握了一些有效的课堂提问的技巧,学生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问题的发现、探究、解决方面的能力也有可喜的进步,师生关系融洽,学习趣味增强,有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学生较之采用传统教学法时更为乐学。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我们的教学理念更新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被传统的师生观和长期的教学经验束缚着头脑,比如说,很多时候不敢把课堂提问权力放手给学生,怕学生打乱了教学进程,这其实是一种画地为牢。

2.我们很多时候否定原有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完全以提问为主,但流于形式,没有把握精问巧问的实质,导致课堂形式活泼、气氛活跃但教学效果较差。

3.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提高。当然,本次课题研究仅仅只是一个开端,还有许多更为艰巨的任务和问题有待我们在体验教学实践中去探索与解决。这其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在这次课题研究中认识的提高和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完善,这是关系到课题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转变观念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而渡过这个阶段的惟一途径只能是教师对新理念的不断学习理解、实践反思、总结提高。当然,事物是在发展中不断地完善、充实、提高的,我们由衷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促进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的探究》结题报告

执笔:六合区瓜埠镇中心小学 扬名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是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的过程。课堂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几乎所有的课堂中,我们都可以观察到一系列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组织内容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回应,然后教师再对这些回应作出反应。

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没用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和策略,教师设问出现了诸多的不良现象,表现为诸如随意提问,缺乏针对性;深浅不当,出现冷场;流于形式,效果失真、追求统一,缺乏开放性等,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阻碍了学生思维发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通过设计开放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在小学语文课堂里,提问是否有效显得十分重要,要克服提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创造成功的情境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作出新的努力。

本课题着重探寻如何遵循教学最优化的原则,更加关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保证课堂教学在耗费师生最少时间的情况下,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本课题研究深入我校各年级、各班级语文课堂,围绕学生自主提问、教师有效提问时机、有效提问技巧、对学困生提问艺术、有效提问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等五个子课题,按照高中低三个年级段展开调查与统计,从而分析教师课堂提问的不良现状,指导教师正确解读文本,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领师生有效对话,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本课题力求摸索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针对性、互动性、有效性的原则,对教师课堂提问提供卓有成效的帮助,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本课题得以有保障、有指导、有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在研究实施过程中,课题组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健全课题组成员,建章立制,保证课题有序开展

1、建设课题组骨干力量。由于教师流动,课题组的主持人和核心成员也时常更迭。为了保证课题的正常开展,我们及时补充了有课题研究经验的青年教师,并做好了研究工作的交接。

2、建立了课题研究制度和教科研奖励条例。每学年伊始就召开课题组会议,确定本学年的研究重点,制订研究计划和问卷调查表,确定区片镇校四级研究课,并按计划开展教研活动。每学期末均召开一次课题组会议,分析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小结研究成果,上交课题研究论文或案例。布置下学期工作。

3、组织理论学习,加强备课指导。利用周二的语文组业务学习,集体学习有关有效提问的论文专著,充分利用周四的集体备课,在教师有效提问上花时间花精力,以切实提高课堂的提问效果,避免耗时低效乏味的教师提问。

(二)加强研究过程的监控和实施,提高教师有效提问的能力

1、开展调查问卷,如《自主提问认识情况的调查问卷》、《小学语文课堂思考问题主动性的调查》等学生问卷,客观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问期盼、倾听习惯等,为教师有效提问提供依据,做到有的放矢。

2、落实问答式听课笔记。要求研究组教师真实记录教师课堂提问和学生即时反应与回答,准确分析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3、设计教师提问相关量表,如《问题目的指向》《提问与答问频次》《提问技巧类别频次》等,然后对课堂提问进行统计,多维度呈现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

4、撰写相关论文和案例。紧密结合教研课,执教者与听课者都要撰写教学反思、观察报告等。在校内评选的基础上推荐参加省市区三级评比。大量务实的工作,让我校的论文获奖呈现喜人景象,教师的专业素养得以提升。

5、开展学生竞赛。有效提问的研究,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语文素养得以提升,通过竞赛让学生展示这种素养,再激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形成良性发展,让学生爱上语文。

四、研究理论成果

通过长达五年的课题研究,语文组教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本解读能力,开始注重课堂提问设计的质量,关注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时机,收获了有效提问策略。

(一)立足语文课堂,结合年段特点,正确解读文本,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

1、从疑开始,让学生敢疑会疑。

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疑”。学生提出疑问,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文本学习的主人,形成平等的师生对话。敢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与能力,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不生疑问不读书。

(1)从课题质疑。很多文本的课题,其实就是文本的“眼睛”。教会学生从题目入手,学会探究题目中的“可疑”之处,抓住疑点走进文本。例如《小稻秧脱险记》(苏教版第七册),这个“险”字就大有文章可做。让学生通过这个“险”字质疑,就可以很好的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小稻秧遇到了什么险?从什么地方可以体会到“险”?又是怎么脱险的?

(2)从文本主旨质疑。特别是高年段的课文,主旨非常明确,紧紧围绕课文主旨质疑,就可以串联起所有内容,让课堂提问不再繁琐零碎。例如《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第十一册),灞河柳树名贯古今,引以为傲,然陈忠实没有讴歌她们,却说了这么一句匪夷所思的话“然而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我却崇拜到敬畏的境地了。“读了这句话,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让学生产生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一株柳树让我崇拜、敬畏?”,从而串联起高原环境之恶劣、柳树的存活与生长之艰难、柳树生命伟力之感召、依赖矫情与艰苦卓绝的反差等。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课堂就顺畅起来,学生始终处于思维状态。

(3)从字眼中质疑。叶圣陶先生曾说:“文艺作品往往不是清箩倒筐地说的。说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思维,才能领会它。”如《‘番茄’太阳》一课中有句话“常常听到“今天有太阳吗?”或者“来两斤太阳”这样的话,明明听到了就咯咯地笑,银铃样的声音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读后让学生质疑: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字一下子跳到了你的眼睛里?(追)你想抓住这个字问点什么?通过对“追”的疑,体会明明的笑声和精神世界给我的冲击力和影响力。

2、指导筛选问题,提高问题的质量

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往往参差不齐,有的与文本联系不紧密,有的价值不高,有的问题本身模糊不清,所以没有必要都解决。让学生学会筛选问题,其实就是对文本进行解读的一种能力体现。教师要交给学生筛选问题的方法,逐步提高自主提问的能力。学生对问题的判断与选择应努力体现以下几点原则:

(1)探究性原则。这类问题比较有深度,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如《鱼游到了纸上》一文,学生就课题提出“鱼只会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

(2)趣味性原则。这类问题比较有情趣,适合低年段学生自主学习。如《怀素写字》因为,教师在简单介绍怀素之后,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这样的课题,小朋友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纷纷举手:“怀素写字好看不好看?”“怀素是怎么写字的?”等充满趣味性的问题。

(3)主旨性原则。这类问题扼住文本思想,是文本的重点,也是难点。如《天鹅的故事》一文,教师在教学了文章首尾之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在明白了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之后,所提问题都直奔课文主旨,具有很强的探究性“斯杰潘老人为何面对唾手可得的猎物,却未扣动扳机,甚至封枪不猎了呢?”

(4)整合性原则。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融合,变成覆盖面广的大问题。例如《小草和大树》一文,学生可以问出许多问题,例如小草和大树各指什么,为什么用小草和大树做题目,小草能不能长成大树等问题,整合后的问题就是夏洛蒂三姐妹这无名之草是如何长成参天大树的?

(二)关注困难学生,注意问题坡度,激发参与意识,感受自信与快乐。 困难学生往往在在语文课堂中处于弱势地位,在公开观摩课中甚至隐身。这部分学生假若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往往会自甘落后,隐匿起来,久而久之就无药可医。所以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参与面广、参与意识强、参与效果好的课堂,学困生在答问或质疑环节中呈现闪光点。

1、寓教于乐,激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开始就要加强提问的趣味性,让学困生有参与的欲望。其实许多学困生往往并不是头脑笨,而是学习习惯差。这类学生在课堂上思维往往并不落后,有的甚至还会有亮点。所以要创设轻松的氛围和恰当的情境,让这部分学生广泛参与进来,让课堂成为全体学生的舞台。

例如《北大荒的秋天》中有这样一句:“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想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这里的“燃烧”显然是另一层意思,指心里暖暖的、兴奋的心情。可以设问:这句话让你想到了杜牧《山行》中的哪一句诗?(霜叶红于二月花)。其实榛树叶子也红于二月花啊。看见了这样红这样美的榛树叶子,你的心里会是怎样的感觉。这种感觉你曾经有过吗?这就是心也给燃烧起来的感觉呀。让我们好好的读一读。无论是古诗的回顾,还是生活中心里温暖的感觉,都是学困生可以回答出来的,也是愿意回答的。

2、难易适度,加强点拨

教师提问的难易程度,应该是由浅入深,逐级而上,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文中提出:“据统计,有70%-80%的问题要求的是知识的简单回忆,只有20%-30%的问题要求进行澄清、扩展、归纳和作出推理。”所以教师应当以成功的情境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做出新的努力,从而融入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在学困生答问过程中,加以适当的点拨,以求作出有效回答。

3、积极评价,正面引导

一千个读者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本中人物的形象也往往的多面的,如果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去衡量,文学作品也是没有生命了。例如《三袋麦子》一文中小猪小牛和小猴的做法,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赞同谁的做法都行,只要能说出理由就行了。这样的问题,往往可以给学困生以表达的机会。

(三)有效设问,激发创造性思维,追求课堂灵动智慧生长。

创造,往大处说,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往小处说,也是一个课堂的生命支点。教条式的提问只会让沉闷的课堂更加死气沉沉,学生毫无答问欲望,更无智慧生长。语文课堂的创造性思维往往表现为学生个体思维的灵活性、独特性、发明性。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也会让课堂教学灵动起来。

1、建构矛盾。矛盾本身更具有引发思维碰撞的作用,教师善抓文本中的“矛盾”设问,能够让学生有效思考,让课堂迸发创造的火花。例如《金子》一课。彼得既然没有找到金子,为什么还要以“金子”为题目。你认为题目中的“金子”是指什么呢?这一开放式问题的答案有很多,如勤劳、坚持、梦想、善于思考等等。这样的文本解读无疑比教参中提出的“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来得更准确更全面更有深度。

2、巧设悬念。“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一种令人欣慰的境界。倘若在课堂上,让学生能产生如此感受,就能让学生学习的质量大大提升。因此教师要学会巧设悬念,抓住课文中有探究价值,能够让学生在产生思考欲望的地方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探究。例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理解题目后设疑“这里的醉真的是告诉我们诗人是在醉中所作吗?”理解全诗后,我们又可以得出,山不醉人醉,人醉皆因景,诗人陶醉其中的新解。

3、善用迁移。迁移是一种能力。孔子云,“举一隅不与三隅反,则不复也”高效的语文课堂应通过有效提问让学生能举一反三。例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对于最后一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理解。可以设问:这种归心似箭的心情,我们曾经在李白的哪句诗中体会过?表达时不同之处又在哪里?一种是夸张的手法,一种是连续的动词,都表明空间转换快,心情之急迫。

4、追求开放。文本解读是一种能力,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文学修养让其对文本解读更为准确和客观,但学生的心理特点、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往往也能让文本解读另辟蹊径,所以不能轻易扼杀或否定学生的答案。

5、适度拓展。所谓拓展,就是呈现文本之外的内容,通过引证、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站在更高的平台解读文本。例如《牛郎织女》一文,学生很容易就抓住了“暴跳如雷”“拽”等词语认识了王母娘娘的蛮横无情,但假若呈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原文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就不会那么认为了。设问:这两处的描写所展现的王母娘娘截然不同,造成牛郎和织女不能长相厮守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思考,感受天规与自由的冲突,再去领悟织女的勇敢无畏与向往爱情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6、抓住空白。这里的空白包括两层:一是某些标点符号,如省略号,破折号等,譬如《爱之链》一文的结尾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二是未言之语,如人物的内心世界,譬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遭遇厄运的谈迁是什么样的心里。“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谈迁又是怎样勉励自己的等。

(四)把握时机,追求思维深度,学会辩证深刻思考。

1、有效追问。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所谓“有效追问”,主要是指通过教师通过不断追问后,学生能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如《三打白骨精》一文,理解二变八旬老妇片段时,“闪”字就可以通过追问让学生找寻到理解到位。师可设问:中国有句古话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水浒》中李逵要杀假李逵,假李逵说自己家里还有80多岁的老母,让性格那么暴烈的李逵都心软下来。更何况唐僧呢?多可怜呀!你能声情并茂地表演出来吗?让学生读后问:悲吗?可“悲”的背后是什么?学生立刻就抓住了“闪“字,体会到了可疑、狡诈等。关于这个“闪”字,可以选择的策略有很多,例如直接提问它的意思,或者用换词的方法,又或者直接提问“从‘闪’字,你体会到什么?”等等,这都背弃了学生的独特发现与理解的原则。 “一个‘悲’字的背后是什么?”这个追问的有效性显而易见。

2、拨偏矫正。学生的答问受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等制约,在对文本解读中难免出现错误或偏差,教师不能含糊其辞一带而过,教师应该学会有效倾听,在倾听的基础上善于发现答问中的逻辑方法、思维方向和要点,肯定其合理要素,并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在这种倾听的环境中,学生的回答就能成为教师进一步追问、引导的起点和阶梯,开发并转化学生的观点,引发更复杂的回答。例如《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一课,关于聂荣臻将军亲自喂小姑娘的关怀小情节,这段感人的场景由于特殊的背景而容易引发学生的争论,这种友好是不是没有原则了,怎么能对日本鬼子的后代那么优待。故而本课的教学策略就应以“仁”为主旨,不要强行否定学生的认识,而是引领学生去了解中国的仁爱传统,通过仁爱的传承和这种对仇敌无声的批判,让学生感受中国人的博大胸怀与仁爱精神的光芒。

3、兼顾“首尾”。“首”即课之始,“尾”即课之终。好的导语提问能很快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而好的结语设问可以让学生对文本形成整体感知和引发更新的思考。一般来说,教师普遍更关注课的导入,而忽视了课的收尾与质疑。其实课末的设问也能另辟蹊径。例如《鞋匠的儿子》一文,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让学生理解了林肯的的尊父、宽容、智慧、平等等。可以设问:假如让你为林肯写墓志铭,你会怎么写?在林肯的人性光辉中,你被他的哪一点所震撼,为什么?这样的收尾既可以总结课文,也可以适当拔高文本解读。

(五)讲究策略,注重批判推理和创造,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

1、不喧宾夺主。知识学习的主人是学生,思考问题的主角是学生,教师不过引领者、参与者、指导者,决不可越俎代庖。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灌输式教学只能让学生沦为课堂的听众,久之就会置身课外。

2、不急于求成。一是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潜心会文,二是应相信学生的思考深度,保持足够的耐心。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常态课,我们经常可以感受到教师为了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而挤压学生读书时间思考时间,也经常急不可耐地否定一个学生的回答,重新选择下一位或者直接教师代答,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不急于求成就是要在如下三个方面下功夫:选择回答、教师理答、停顿。

(1)选择回答方式:避免集体回答,这显然是一个低效问题;加强目光巡视,给学困生回答的机会;加强追问,不轻易换叫其他学生。

(2)教师理答方式:不打断学生回答或敷衍回答、消极批评,要善于倾听;不随意鼓掌或大肆表扬,让掌声自发响起;不重复学生回答,要扼其要领,刨根问底;不走师问生答的教条,鼓励学生在问题的基础上自主提出更新的问题。

(3)停顿方面:不立刻肯定或否定,给答题学生重新表述或其他学生补充的时间;不“一视同仁”,而是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停顿时间。

3、不千篇一律。无论是教师提问,还是学生自主发问,其类型应是多样的,包含记忆类、推理类、创造类、批判类、管理类等。高效课堂所呈现的有效提问应是多元的,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和想象、表达、记忆能力的发展。

(1)减少提问数量,提高提问质量,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提问数量的减少,可以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文本对话中来,潜心合作探究与交流,避免繁琐倡导简约,让参与欲望强烈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精彩生成连续不断,让学生简简单单、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学语文。

(2)激发创造性、批判性,尊重学生的自我感知与体验。加大创造性、批判性问题比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意识。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视角可以有不同的结论,不同的个体也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例如《三袋麦子》一课。问:你更赞同谁的做法。绝大多数学生都赞同小猴的做法,即把麦子全种下地,第二年收获满囤的粮食,但也有学生说,赞同小牛的做法,因为加假如没有播种的经验,也许颗粒无收,还有的赞同小猪的做法,因为它虽然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可它并没有只做这两种食品,而是做了各种各样的食品,或许这些食品就是为来它家拜年的客人准备的。多好的学生思维,我们不应该给他们以掌声吗?

五、研究实践成果

在五年的研究时间里,我校的语文教师素养得以提升,形成了拥有一名区级语文学科带头人、一名优秀青年教师,一名教坛新秀及若干名区镇级骨干教师的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质量连续七年获得区级综合质量评估二等奖。课题研究也硕果累累,主要包括:

1、有45篇语文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区获奖。

2、有22篇语文学科案例或教学设计在国家、省、市、区获奖。

3、有8个市、区级教师个人课题结题。

4、共开设了45节镇、校级研究课,22节市、区级公开、观摩课,2场语文教学讲座。

5、有11人次在市、区级教师专业竞赛中获奖。

6、有百余人次学生在国家级、省、市、区级征文、写字、演讲等竞赛中获奖。

六、研究后的思考

“一切为了孩子”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其实也是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提问所追求的目标。教师精心设计有效提问,合理创设问题情境,组织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合理探究,自主学习,形成互动,通过教师有效提问和学生自主提问相结合,无疑能建构形成自身特色、符合学生特点的高效课堂。有价值的提问,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把文本、师生融为和谐的整体,让对话多维度有深度,让诸多能力在对话与思考中提升。但这一切应基于以下几点:

1、文本的准确解读。文本解读是首要,是前提,也是一节课好坏的关键,这是教师的一种能力,也是一个大课题。解读的过程,就是教师和作者对话的过程,

2、学情的正确定位。既要了解该学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既要面向全体,更要关照两头。

3、缜密的应答预设。预设与生成是互生共存的,没有好的预设,就很难有好的生成,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缜密的预设,可以让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小学语文课题有效提问是一门精妙的艺术,值得所有教师一辈子去钻研。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课题编号:JXKT-XS-04-001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本课题从2014年11月立项后,学校及时召开了开题仪式, 开题以来,统一了认识,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意义。课题组按照专家和学校的要求积极开展研究活动,严格按照课题研究方案展开具体的课题研究工作。

一、课题研究的策略、措施

1.在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的老师认真听课、议课、评课,努力吸取其他教师先进经验,高度关注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为本课题提供研究的条件。如下几个方面:

(1)导入:提问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行为,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愿望。

(2)新知学习:提问作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互动活动的召唤与动员行为,促进学生表达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观点,流露情感,加强学习成员间的交流,促进人际活动。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支持行为,可以提示数学知识重点,组织数学教学内容,促进数学结论的记忆,拓展数学学习视野,诊断与解析数学学习中的疑难。

(3)巩固练习:提问是师生数学活动绩效的强化行为,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分析其弱点,搜集素材,检查数学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能为学生提供数学思考机会,引导思考方向,扩大思考范围,提高思考层次。

(4)总结:提问作为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合作的重要形式,其主旨在于提高数学活动的综合效益,应充分考虑认知、情感、行为等要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及情感需求,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和谐发展。这几个主要环节找出不合理的提问并废止不恰当的提问,研究提问的类型、表达、候答、理答等策略及技巧,做到提问有效。

2.对经典录像课例作课堂提问分析的研究。提问作为“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是沟通教师、教材及学生三方面联系的桥梁。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发问和学生答问既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与合作的过程。

3.对自己提问有效性研究培养。课题组成员上课后,及时总结反思、交流,形成心得体会。

4.定期参加座谈会,交换课题研究信息,及时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5.参加“磨课”式的研讨活动。

6.走出去,虚心请教。2014年11月24日课题组成员赴天津河东区试验小学参加全国七省七校数学课堂大教研活动。2015年9月宝湖实验小学教学研讨,2016年11月湖畔分校教研研讨。

二、课题研究阶段安排

1.准备阶段

(1)理论学习:了解素质教育的要义以及新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明确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研究》的重要意义。

(2)制定方案:征求课题组成员意见,制定整体方案,对方案进行研讨、修改、定稿。

2.实施阶段

(1)11月20日协同课题组成员制定调查问卷,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回收问卷,分析问卷。研究目前我校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和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

(2)教学实践: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组织课题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

(3)案例分析: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开展若说课、听课和评课,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4)交流小结: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相互交流。形成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附件1:)

(5)在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广泛开展课题研究,并推广成果。(附件2:)

二、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研究有效提问的策略。(附件2:)

2.观察法:通过观课是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收集有关有效提问的研究素材。

3.反思法:依托课堂教学,反思如何有效提问。

4.经验总结法: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得出个人心得。

三、目标达成及实用价值

1、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真正认识了课堂提问,明确了课堂提问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不断摸索课堂提问的策略,并通过实践证明了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得事倍功半。由此我们撰写了教学体会收获反思、(附件3:)案例分析、(附件4:)教学论文。 (附件5:)

2、学生们则在老师精心设计的“精问”、“设问”中争当学习小主人,改变了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自然的开始理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思维得到锻炼。

四、阶段成果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措施

(一)研究成果

依托课例进行实践,努力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的有效性,我们有计划的开展了多节数学教学听评课活动,主要从提问的数量要求少而精、提问的难易适度、提问要切中要害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同时,我们还经常深入课堂,观察课堂中老师们的提问技巧,学生们的提问能力,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经验和教训,课题组成员经常探讨如何让自己的提问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转变自己的观点。改变了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在课堂上充分展开对话和沟通,让自己从一个传授者转化成引导者,由管理者转化成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其次,我们还尝试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中发扬民主,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师生互相争辩,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努力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课题组是这样做的:

(1)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力,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予表扬。长期坚持,必定会形成良好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鼓励学生大胆置疑。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疑惑和见解,即使学生的问题很幼稚,也应给予积极的肯定。

(3)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设计。在预习、学习或复习阶段,均须安排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问的设计中来,因为学生提出的问提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才是他们的真正疑惑。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写出来,交给老师,然后教师以此为基础,将学生的问题设计到课堂教学环节中,这样会使课堂教学更能吸引学生。使教学更科学。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学习,我们课堂提问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1.提问的目的不明确,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质。如这个知识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又能为后面哪个知识点的学习做服务?重难点是什么?我们该从哪儿切入提问,只有准确把握知识本质,才能正确切入提问。

2.提问的个人主观性太强,太随意。在一节课中的提问多的可达几十个问题,少的却只有几个问题。在教师的随堂课上,类似问题非常严重,教师的问题设计不合理。

3.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课堂上学生无时间提问,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提问的实效性欠缺,答案开放的问题比较少,不敢放手,驾驭课堂能力不够。由此可见,目前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今后的改进措施

1.继续狠抓教学研究。在这次研究的基础上长期深入地进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学习课堂提问的更多高效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虽然无法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套问题,但要注意提问层次和梯度,并根据问题的难易提问不同的学生,使得学生全面发展。并努力做到提问目的明确,在引入新课、新旧迁移、解决难点、促使学生思考等等方面进行提问,尽可能地设计针对性强,有实际意义的提问,使提问恰到好处,为课堂教学知识穿针引线。以及,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注意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

2.进行多渠道的学习,注重平时积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定期进行空中课堂的学习,学习更先进有效的教学策略。

3.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装载每次研究过程中的个人研究成果以及个人撰写的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论文、优秀课例、研究课题等等,记载教师成长过程,便于随时查看自己的成果,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研究素质.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现状分析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教师随心所欲地提问,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问题提出后,急于求答,对于答不出的学生,不善于启发答问的思路;点评答问的得失,全由教师一人包办或对答问与其思路不同的学生置之不理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当我们力图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在思维情境中学会思维,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时,我们不能不把研究重点放在常态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上,使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基于此,我选择了“数学课堂有效提问”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2、研究价值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恰当地运用提问,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曾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提问是否得法,引导是否得力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课堂提问也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因此,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数学教师认真研究、探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中国“启发诱导式”的教育理论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如何诱导?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而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深刻领悟,追根究底。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 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新课标课堂教学论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基于此,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学习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避免“假提问”给促进学生思维带来的阻碍作用。

3、“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全面认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价值。

2、通过调查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和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探索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通过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5、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的水平,教科研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有效性数学问题情境的研究。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列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有设疑,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2、有效性数学提问与教师教学观念的相关性研究

有效提问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有效提问可以将学生的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相联系,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形成。

3、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双边互动过程,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所以我们旨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

五、课题研究方法

1、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不同班级授课,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实验。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六、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设计的调查分析报告

3、《有效有智慧的数学课堂初探》2009年2月发表于《基础教育研究》

4、《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有效提问初探》2009年1月发表于《学习方法报》

5、《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培养策略探究》获2008年县数学论文评比三等奖

6、《实施有效提问 提高课堂效率》

7、《浅谈加强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八、参考文献

1、陈至立同志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人民教育》2000/10

2、吴立岗《现代教学论基础》[M]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10

3、《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9

4、《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中小学数学杂志社2009/5

上一篇:快速成型文献综述下一篇:科室绩效考核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