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设计管理论文

2022-04-21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管理模式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传统的权威式的课堂管理已经淘汰。突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管理模式,是现行课堂教学非常崇尚的。随着思政课重要性的提升,思政课教师对于思政课课堂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其中,课堂提问环节是有效推动课堂进程,引导学生学习,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技能的重要环节。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课堂提问设计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课堂提问设计管理论文 篇1: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本人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有益参考。

【关键詞】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针对教学内容,梳理教学思路,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探寻高效的教学方法,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做出整体教学方案。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脉络。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够促使学生尽快接受、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文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为主线,对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展开研究探索。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片面化、笼统化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片面化,是指课堂教学设计缺乏连贯性。很多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时存在以下两方面的误区:第一,“以课文讲课文”,就是孤篇讲解课文内容,不注重课文与单元结构之间的联系,忽略了课文承上启下的关系;第二,课堂讲解仍停留在个人层面,不注重与语文组其他教师在教学方案、教学方式等方面的交流与探讨,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灵活地调整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笼统化,是指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过于笼统地看待教学对象,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的个体差异,导致“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初中语文教学问题,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脱离生活,过于抽象化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理论更加侧重于对知识与技能的层级结构的构建,忽略对知识与技能在加工操作方面的描述。这种课堂教学设计不仅不全面,且脱离了教学设计的实际,导致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过于抽象,完全无法激活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兴趣,这也是传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固有的问题。例如在讲解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一文时,教师想利用文中对苏州园林的具体描述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怀,但是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却只是让学生朗读课文,缺乏对精彩词句、片段的深入讲解,无法让学生细细体会苏州园林独特的美感,即使部分同学对文章词句美感有模糊的感知,却说不出来究竟如何美、有多美。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具体化、生活化,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知识中蕴含的美感。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一些关于苏州园林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进行生动的展示,加深学生对于艺术美的领悟。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一)注重语文教学的连续性

近年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理论有了新变化,很多语文教师与相关研究者已逐渐认识到,语文课堂教学计划要有连续性,绝不应该是对单一文章或作文的教学,要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课程化,教师在设计语文课堂教学时,首先要考虑以下几点:初中语文课程目标、构成课程目标的关键点以及关键点的排列是否集中,这些是制定教学方案的前提。这些问题有了结果以后,且经得起课堂教学结果的检验,说明教师已经具备了课程意识,达到了课程层面的专业自觉。专业自觉并不是指教师素养有多高,而是指对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的把握、判断能力。如果难以到达课程层面的自觉,那教师所掌握的语文教学理论、教学技巧也只是一些华丽的碎片,看上去精彩纷呈,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时则毫无用处,甚至互相冲突,适得其反。

(二)巧妙设置教学问题,产生对话期待

根据学生的兴趣寻找教学切入点,设置教学悬念,引导学生产生与课堂教学内容的对话期待,是开展高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讲解《故宫博物院》一文时,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去过故宫博物院吗?听说过哪些关于故宫博物院的故事呢?马上引起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有的学生会说:“去过,知道故宫博物院网红院长单霁翔。”也有的说:“去过,知道八国联军侵占紫禁城。”也有的说没去过,但听说过很多关于故宫博物院的故事。通过问题引导,勾起学生对于故宫博物院的好奇心,结合自己去故宫博物院的经历,掌握文章中对于故宫博物院的描述方式,深入体会教材内容,感受文章所描述的美感,形成自身独特的阅读感受。

(三)注重课堂教学的层次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往往会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学问题过于深奥学生无从下手,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导致语文课堂成为“死水一潭”。抑或问题过于浅显,课堂表面看似活跃,实则学生只是应付了事,懒于思考。如何才能实现深与浅的最佳平衡?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提问方式,让学生思维“跳一跳”就能够得着,感到答案近在咫尺,才能激发语文思维。

(四)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增加过程性评价环节

在课堂教学设计管理中,增加对整个课程的过程性评价环节,能够有效总结与优化课程教学,对于课堂教学设计管理至关重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阶段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教学评价不应该只拘泥于学期期末考试这一单一方式,还应通过有效的过程性评价对教学方案设计进行合理的调整与优化,针对学生的疑惑点进行重点讲解,从而逐渐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过程性评价可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来进行,了解学生对初中语文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提升阶段性语文学习效果。还可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即小组同学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对于初中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取长补短。教师也可在阶段性讲解完成后,针对课后练习内容,组织在课堂上或者通过网络课程的方式,展开讨论交流,并根据讨论结果总结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三、结语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设计需要不断转变教学思想,善于创新,紧随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趋势,把握教学标准新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精心策划、设计课堂教学流程,才能实现对传统初中语文教学经验的升华与超越。

参考文献

[1]张丰衣.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原则探析[J].才智,2016(10).

[2]戴海洋.试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16(7).

[3]李爱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分析[J].社会科学期刊,2016(23).

[4]马晓霞,张玲.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培训的实践与反思[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7).

作者简介:杨春香,女,1973年生,大学本科,一级教师,新疆伊犁州昭苏县乌尊布拉克乡学校。

作者:杨春香

课堂提问设计管理论文 篇2:

“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提问管理研究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管理模式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传统的权威式的课堂管理已经淘汰。突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管理模式,是现行课堂教学非常崇尚的。随着思政课重要性的提升,思政课教师对于思政课课堂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其中,课堂提问环节是有效推动课堂进程,引导学生学习,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技能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教师课堂提问环节的管理出发,分析该环节的管理现状,作用,并给出相应管理改善措施。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课堂管理

一、核心概念界定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为学生们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的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课堂管理有很多种因素,如课堂环境、课堂氛围、课堂纪律等。其目的是为了是为学生创设更好地学习氛围,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也能够帮助教师顺利地进行教学,完成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简言之,“课堂管理”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以及自身更好地教学的一系列活动。

“课堂提问管理”就是具体到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在“提问”环节上的一系列活动,如:明确提问目的、合理分配提问时长等。其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在问题中学习,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二、“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提问管理现状

(一)问题设计管理不充分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很多教师设计出来的问题是不恰当、不充分的。我们的教材中会就某些知识点创设相应的情境,给出相应的问题,有些教师就会原封不动地在课堂中提课本中给出的问题,然而,教材的滞后性使得有些问题并不是最佳的问题,学生对老旧的问题不感兴趣,教师没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的提问也比较单一,学生们能够通过阅读书本,直接找出问题的答案,这种问题设计的管理是一种公式化的,教师的提问没有创意,学生也很难去创新。

(二)提问时间管理不恰当

很多教师在课堂提问中,为了控制课堂的进程,会减少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通常抛出问题后就立即要求学生回答,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回答出来的问题答案通常不是非常理想的。此外,还有一些教师喜欢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插入自己的发言或评论,特别是当学生的答案与教师自身预期的答案不是很相符的时候,教师为了防止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过长,而中止了学生的表述。这不利于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才能。最后,在等候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师也比较匆忙,甚至会用倒计时来给学生施加压力。这都体现出教师在课堂提问管理中的时间约束力,约束了学生在课堂中正常表现自己。

(三)提问次序管理不正确

很多教师在发现学生有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偏向对分心的同学进行提问来提醒学生认真听课。这是很多教师都会选择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并不一定会提起学生的真正的学习兴趣,甚至会造成青春期学生的反感。很多教师习惯先点名后提问,或者走到某些同学身边,仅对个别学生进行提问,而没有照顾到全班学生的共同发展,其他没有被点名的学生就会放松自己,不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针对个别其他学生的问题。这种针对个别学生的提问难免会造成沉闷的课堂氛围,学生们也逐渐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除非教师点名,才会有学生与教师互动。这种错误的提问次序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大的缺陷。

(四)答后评价管理不充分

学生回答完问题过后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反馈和评价,然而,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们给学生的评价和反馈相对来说是非常少的,有些甚至不给反馈,回答完问题就不了了之。教师们为了加快教学进度,请几位同学分享完他们的答案后,立即开始讲解问题的正确答案,然后讲解后面的知识。“道德与法治”课的提问很少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教师不给予评价或反馈,学生无法知道自己的思路是否可行,学生难以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课堂提问管理的作用

(一)引导作用

如果课堂教学是教师的“独舞”,只依赖教师独自讲解知识,教师一个人讲解了课本知识内容,完成了知识目标,但是学生只是被灌输了知识,还不一定真的了解了知识内容。“道德与法治”课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课程的首要目標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很显然通过念大段的课本,并不能帮助学生很好地达成这一目标。课堂提问实际上就是对学生的一种启发,管理好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学会思考、归纳、总结出价值、观点、知识和结论,这既是课堂提问管理的引导作用。

(二)调节作用

心理学家指出,学生的注意力大概能够维持20-30分钟,在这段时间之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会明显下降,良好的课堂提问管理能够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注意力快要发生转化时,一个简单的问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放松神经,从而更好地进入到后面的学习。像头脑风暴这样的发散性思维的问题以及小组讨论类问题,能够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更好地进入后面的学习。因此,课堂提问管理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四、课堂提问管理策略

(一)提问对象管理

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会设计相关问题并且预设这些问题的答案,通常教师都会预设大部分学生回答出来的问题都是正确的,特别是新教师,为了提问而提问。教师应该学会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更多的针对全班各个水平同学的真问题,这样,不够积极的、内向的学生会被积极的学生带动起来,提问的氛围就会更好,教学活动也会更加活泼、生动。学生也不会因为回答不上来问题而自我否定,消极对待课堂学习。学生是有有个别差异的,教师们不能让后进生觉得自己是无所事事的,要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心理,不能让他们产生自卑感和无力感,那么针对小组的问题设计就会格外重要,要让每一位同学都投入到问题中,找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位置。此外,小组讨论后的提问对象选择也要不偏不倚,可以随机抽取学生姓名卡片,这样让每一位提问对象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总之,“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内容通常不是很难的,每位学生都有能力去回答,教师要管理好提问对象,让每位学生都能散发自身的光芒。

(二)提问时间管理

学业压力过大在某一方面的体现就是教师上课“满堂灌”,凡是涉及中考、会考等考试的科目,学生学起来都会有一定的压力,教师在课上提问后给学生思考的那几分钟,甚至几秒钟都尤为珍贵。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的语速也会随着紧张的学习氛围越来越快,为了节约时间教师通常只会说一遍问题是什么,提问完之后没有停顿,立刻让学生来回答问题。教师应该懂得停顿,在提问时放慢语速,让学生们能够清楚地接收到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什么,问完后稍微停顿一下,留给学生们宝贵的时间更好地去思考问题,也可以利用将问题再复述一遍的方式,为学生的思考留足够的时间。初中学生的语言总结能力和思维总结能力仍都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给学生恰当的思考时间,学生才能让嘴上表达出来的与脑子里想的相匹配。有专家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提问中适当的延长等待时间能够有助于学生解答问题,特别是在初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针对一些理论概念较强的知识进行提问时,留出时间让学生来思考、酝酿答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初中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不是非常成熟,利用一定的时间来组织语言也是有必要的,初中学生的自尊心很强,他们都希望展示自己的实力,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尽可能避免失败。足够的准备时间能够幫助学生降低自身回答问题的失败率,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情,从而变得更加自信,自然而然就会更加积极的学习,这种积极的情感在“道德与法治”课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会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树立自信心。

(三)提问评价与反馈管理

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立即给予反馈具有关键的意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给学生一个积极、富有启发性的评价会让课堂互动更加鲜活。初中学生受他们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见解,可能不是非常的全面,特别是理论性较强的问题,需要得到教师的评价与反馈,来丰富他们的知识,得到发展。看似简单的环节,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教师也应当合理的管理好自己的课堂评价与反馈。

课堂反馈要准确且新颖。由于年龄的限制,初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反馈时,应做到语言准确,通俗易懂,但是内容也不可过于简单。“你的回答一针见血,开动脑筋,是否能从更多的角度去分析呢?”远比“还不错,下次再接再厉”更能让学生找准前进的目标。在确保准确的同时,教师也要合理的给出创造性的评价,“道德与法治”课的主观题本身就是多角度、多种答案的,教师不能局限于参考答案,如果给每个人的评价都是一样的,学生会觉得毫无意义,看不到自己的特点,因此,提问的反馈管理要准确与创新并存。

另外,课堂反馈应保证及时、多样。不管学生课上回答问题的情况如何,教师的反馈越及时越有效。 针对学生表现的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生调整方向;越及时越有利于学生正确概念的形成。课堂反馈可具有多种形式。对于7年级的学生来说,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评价都会给他们带来莫大的喜悦,都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对于较高年级的学生,教师的眼神和手势都会给他们一定的反馈,例如:教师轻轻地一皱眉头,就会引发他们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总之,课堂上形式是可以多样的。巧用评价和反馈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和谐,可以更好地引领孩子的成长。

五、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不难发现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管理,要更有目的性地去管理好每一次提问的几分钟,“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提问管理如果做得不好,会让课堂变得死气沉沉,然而,若能够恰当地管理好“课堂提问”这一教学环节,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思维,更好地投入学习中,也能够帮助教师改进自身提问的策略,增强提问管理的能力,更好地管理好课堂提问环节。

参考文献:

[1]程秋.浅谈“课堂管理策略”[A].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五)[C].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3.

[2]张改叶.浅谈物理课堂提问与课堂调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6):187.

[3]温自强.如何使提问成为一种有效的课堂管理手段[J].学苑教育,2011(12):24.

[4]徐海霞.用好评价体系  指导思政教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01):62-66.

作者:叶艺雯

课堂提问设计管理论文 篇3:

有效提问:“课堂革命”的一个突破口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课堂教学的重点从“知识核心”向“学生素养核心”转变。具体到初中语文教学,虽然改革之声一直不绝于耳,教学理念众说纷纭,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教学流派林林总总……然而,评价语文课堂不外乎三个关键词:语言、思维和情感。具体来说,就是品味优美语言、拓展感性思维和提升人文情感。要做到三者融合,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课堂有效提问就是这项工程的一个突破口,而这也是“课堂革命”的一个突破口。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笔者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就紧紧抓住学生课堂有效提问这个“点”,以期通过这个“支点”来撬动语文“课堂革命”这个“地球”。

一、语文课堂提问的主次之辩:教师专业引领与学生同伴互助

陈宝生部长指出:“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这传递出一种崭新的课堂教学观:学习主体要明确是学生自己,教学目标要考虑学生的层次类型,教学方式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但我们知道: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多是教师主导下形成的一个学习场,更多的是教师在堂上唱“独角戏”,课后布置机械的作业,使得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也就无法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基于此,要实现“课堂革命”,首先是教师观念的革命,只有教师观念的改变才会带来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的改变。

知名学者刘良华教授在一次培训会议上语出惊人,他指出:“对于课堂教学的质量来说,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是最重要的,课堂的管理过程才是最重要的。”他还举了魏书生的课堂为例,魏书生老师的语文课堂通过“民主”和“科学”这两个管理要素,提升了教学质量,实现了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因此,“课堂革命”要从教师主讲转为教师引导学生主讲,也就是教师要先管理好课堂,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育管理学告诉我们:教学是一种指向育人的行为,管理是一种指向效率的行为。要使育人的过程有效率,就必须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在教学改革当中,对教学过程的管理比教师所要教授的知识来得更重要。换句话说,我们在推进“课堂革命”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水平比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更重要,更直接,也更有效。这就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观点:原来我们一直认为,只有老师的专业水平高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课堂,但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不是一时半刻可以改变的;但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确实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甚至是可以复制的。于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就被提出来了,就是语文课堂该怎么管理?特别是基于“学生素养核心”培育的课堂该怎样管理?这时一个教育专業名词进入我的视野,它就是“同伴互助”。所谓“同伴互助(peer coaching)”,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美国学者乔伊斯和肖尔斯首先提出的概念,原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作为教育名词,它不仅适合于教师,同样适用在学生身上,而且效果更为突出。我们所说的“同伴互助”放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中,就是指学生之间通过问题的交换分享、合作研究以及磋商解决,从中实现语言的内化、思维的彰显和情感的酝酿,并最终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语文修养的过程。可以说,实施“同伴互助”提问就是实施“课堂革命”、推行课堂管理的重要一步。

“同伴互助”提问对于课堂管理到底起到多大的作用?在语文学习界有这样一个经典的案例,就是七年级语文课本《<论语>十二章》中的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这一章《论语》反映的就是两位志同道合的学习者在互相质疑辩论并产生观点碰撞后互有所得的喜悦心情。这也是语文学习中同伴互助提问而提升学习质量、促进双方能力发展的最好明证。由是观之,我们清晰地看到语文课堂的质量更多是建立在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之上的,而语文课堂有效提问又以学生的提问为重要,尤其是学生之间的互相提问。可是,学生之间如何互相提问?这就是课堂管理调控的问题了。

二、语文课堂提问的大小之分:被放大的小组和被缩小的班级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课堂管理有了一定改善,小组合作学习成了课堂上的一道风景线。但小组合作一般都是前后两排学生的固定组合,多限于四人小组;大都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组内合作解决。由于没有建立起一套合理的组内管理机制,表面上热热闹闹,但整体学习效率低下,致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一直难以有效提升。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在《教师的挑战:宁静的革命》中指出,课堂要由“教授的场所”转变为“学习的场所”,从“目标-达成-评价”的程序转为“主题-探究-表现”的项目型课堂,从班级授课转为合作学习模式。这其实为“课堂革命”提供了具体的操作路径。

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推行“小组班级化”和“班级小组化”的模式,首先打破四人固定位置的分组,推行八人走动式的分组;同时对小组的成员和分工有严格管理,把课堂上的问题都放在小组内解决,小组俨然成了一个小班级。

同时,注意运用管理和评价的方法:学生在交流提问的同时,我就在一边评价小组和学生:在宏观的层面上我的评价分“记录、展示、点评和纪律”;而在微观上,我把小组的学生分三层,A层和B层占四分之一,C层占一半;在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方面,先是通过教师记录课堂上的发言次数,调动了A层的参与积极性;再通过小组长组织组内中层学生发言的方式来评价小组学习质量,这就调动了B层的参与积极性,两者加起来的参与率可以达到40%;最后通过组内分层计分的策略,即A层发言加1分,B发言加2分,C层发言加3分的方式,促使组内由组长辅导C层学困生,并鼓励B层和C层去发言,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可以达到75%左右的参与率。这样一来,整个班级的课堂面貌和学生的学习状态焕然一新,有效提问的困扰就迎刃而解,课堂教学质量也提升了。

三、语文课堂提问的多寡之别:局部量化督察和整体均衡追求

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提问发言次数固然是检验课堂质量的重要指标,但如果管理不到位,也容易由“满堂灌”变成“满堂问”,或是整节课都由几个学习积极分子包揽。因此,在课堂管理上一方面要大力調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保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锻炼成长的机会。

教育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心理期待效应”,就是说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预期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相当重要。基于此,我专门设计了“课堂有效提问的学生参与度督察表”,通过数据记录来及时调整学生的提问情况,也使学生形成积极发言的心理预期。

“督察表”其实是一张简化的座位表,表中行列分明,每一格代表一个学生位置。我在学期初就设计一叠,每次上课的时候带上一张,随时记录学生个体在一节课上的提问发言情况,做好课堂的监控和督察,以便有的放矢;学生也因老师手中的量化记录而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受关注度和好评度,这样,就在增进师生间情感交流的同时落实了课堂教学内容的交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时,学生在阅读课文后,针对春夏秋冬四季里不同动物和植物的变化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还有针对南方和北方的特点提出了许多对课文补充的问题,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呈现出了如下提问记录(见下页表1):

表内所划斜杠的数目代表该座位上学生发言的次数。全班48人,参与人数24人,占50%。一般来说,学生发言提问参与度达50%的课堂,我们认为是比较有效的课堂,而且个别学生的发言不止一次,则整体发言量可达75%左右,这样就是很有实效的课堂了。更为重要的是,这个督察表可以调控学生的发言参与度,原则上一个学生提问发言不能超过5次,而要把机会更多地让给其他从未发言的学生,从而保障大面积的参与,这就做到了点的突破和面的提升。学生参与督察表的设计管理还有一个好处在于:通常一节课上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提问和发言,但一个周期内,比如一个单元或者一个星期内,一定保证每个学生都一次发言提问的机会。这样一来,即使最沉默的学生一个学期至少也有10次发言,这样学生之间的差距就不会太大。由于我一早就规划好了,有让学生多提问发言的期待,学生心中自然也产生了通过提问发言来引起教师关注的期待,两种期待叠加,就会产生一种张力,这种张力就是师生课堂上的积极状态,这也是体现“课堂革命”、保证课堂质量的重要一环。

亚里士多德有这样一句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由是观之,提高中学语文课堂的质量、推动“课堂革命”,要落在有效的学生提问之上。这是一个教学的问题,更是一个管理的问题。《学记》有言:“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以容,然后尽其声。”每个学生都像一个可以发出声音的钟,多些机会让学生碰撞,特别是学生之间的互相碰撞,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十足,学习精神状态良好,创新与实践的能力也不断得到优化,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在语言的交流中实现思维的内化和情感的升华。如是,则语文“课堂革命”成矣!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晁芳芳

作者:黄浩森

上一篇:初中语文课堂管理论文下一篇:现代休闲农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