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排球课教学

2024-05-15

公共体育排球课教学(精选九篇)

公共体育排球课教学 篇1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选取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公共体育排球课学生为实验对象, 实验时间是2014年3月到7月每周一次体的育课,采用对实验前后学生身体素质和专项的测试,进行比较研究,实验组采用分层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

实验方法: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把实验组分为三个层次班,分班教学。对照组三个班的学生按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统一教学。学期开始摸底测试一次,学期末进行考核。实验组的分层方法: 专项授课前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基本知识、专项技能三个方面进行测试。身体素质测试:1000米跑、立定跳远;基本知识测试:排球基本技术(传球、垫球、扣球、发球和拦网)、基本理论等;综合评定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技术较好,身体素质好,有一定的排球基础。第二层次,技术一般,身体素质较好,学习过排球。第三层次,技术、身体素质差,接触排球时间不长或没有。

2.结果与分析

2.1分 层 教 学法的 现 实 依 据

对2013级排球选项班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见表1)。

通过表1调查结果分析:第一层次学生:学习排球的积极性很高,易接受新知识,身体素质较好,学习目的明确,受过一定时间的排球训练,此类学生掌握一定的排球本技术,身体协调性好,接受新动作的速度快,但传统教学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第二层次学生:对排球有一定了解,身体素质较好,求知欲层次学习时间排球技术基础知识学习目标百分比望强烈,活泼好动,这类学生很多占32.1%。第三层次学生:这第一层次一年以上好较懂很明确8. 6%类学生最多,身体素质一般甚至还有很差的,协调性差,练习第二层次半年以上较好了解一点明确32. 1%排球时间不长,对排球感兴趣,但不知如何学习,学习一段时间后会对排球失去兴趣。

2.2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成绩比较

排球技术、技评是指将排球的基本技术(传球、垫球、扣球、发球和 拦网 )数量和教 师主观对 技术的评 价得分的 平均值(百分制)。从表2得知:在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身体素 质、专项技 能两个方 面测试的 结果 ,没有显著 性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不存在差异。

由表3可知:通过测试结果反映出,实验组运用一学期的分层教学法,通过专项排球技术的学习,与对照组在排球技术方面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知,分层次进行教学效果明显。首先,分层后由于学生身体素质,技能水平基本接近,教师能够准确地制定各层次的学习目的、任务、要求,同时选编适合各层次的教材和制订教学计划。其次,教师便于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因针对性强无论是内容、教法、运动负荷等均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学生对排球项目的兴趣,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等等,从而有利于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增强。

2.3分层教学法的实 施与考核

通过分层次法教学,用排球趣味性、娱乐性引导学生,增强学生参加排球运动的欲望, 把握好第三层次与第一层次的教学、带动第二层次的不断发展,所以学生学习排球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参加人数大大增加,不同的教学方式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

学习成绩评定:学习成绩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是督促学生自觉进行练习的一种手段,因此评定成绩应科学合理,才能起到应有作用,对分层次教学的实验组采用百分制评定成绩,无论层次,考核内容每学期都有三项相同,考核标准分三层:高一层次班再另设二项考核内容。学习成绩包括:一是学习态度、出勤、课堂纪律、学习积极性占20%;二是学生参加早锻炼的次数, 每学期45次为及格为6分,57次为10分,占10%;三是身体素质占10%;四是排球考核,对学生所学项目的技术评定占60%。最后每学期结束学生成绩规定:第三层次学生成绩只等于第一层次学生的80%,第二层次的90%,因为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班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与第一层次班的标准不同,其考核标准低于第一层次班。但是如果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班的学生考试成绩达到更高一级的标准则可以与之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达到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的要求,下学期可升到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班进行学习,反之降层进行学习。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第一,从育人的角度看,高职院校排球分层法教学模式的运用对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和健全人格有重要作用。

第二,从教学看,改变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改变长期以来必修课程教学要求划一、脱离学生实际,不利于学生获得最大限度发展的教学现实, 分层法教学能够很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第三,从学生的主体意识看,变原有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对学生而言,客观上要求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主动地设计自己的学习发展方案,学习的空间、容量大大增大;对教师而言,分层教学法要求教师具有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强的责任心、更强的组织教学能力、更高的教学技能。

3.2建议

3.2.1多 接触学生 ,多与学生沟通 ,根据各层次学生实际 ,实施灵活多样的教法。

3.2.2在分层教学中 ,多实施“成功教育”、“陕乐教育”,倡导探究式学习、研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把学习的欢快与愉悦还给学生。

3.2.3教师应努力提高业务素质 ,要有超前意识 ,积极拓宽知识面,真正领会“开放、放开”的指导思想。

3.2.4分层教学法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 的指导和 培养,即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人以金,不如教人以点金术。

摘要:文章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在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排球选项课中运用分层教学法的实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层教学法对促进学生掌握排球技术、增强身体素质及提高学生对排球运动的认识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体育排球选项课教学现状与分析 篇2

关键词:高校体育;排球;教学;现状;对策建议

1.前言

排球在中国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同时有着辉煌的历史,集体育,娱乐,健身于一体,在我国具有比较深厚的群众基础。排球运动在高校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但现阶段的许多高校里,排球运动的开展状况却并不乐观。通过调查并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本文从当前普通高校排球教学的现状入手,对高校排球教学改革的进行讨论,以深化高校排球教学。

2.普通高校排球教学现状分析

2.1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现在很多大学仍然使用竞争模式,过多的关注体现技术,而忽视了高校体育作为群众体育的本质,忽视了娱乐性和健身性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过程不仅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或同学之间的促进交流,团结协作的过程。在传统的排球教学模式,一般采主导教师,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但传统的教学方法陈旧单一,不仅制约了广泛开展高校排球运动,而且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2.2场地设施缺乏

排球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排球技能,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排球的基本技术,通过练习以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由于场地原因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无法继续练习,在课堂上学到的技战术无法得到练习,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明显。

2.3教学内容过于古板、陈旧

许多高校在制定教学大纲时,教学通常是从基本的步伐开始,然后是基本的技术,其次是最基础的战术,虽然也会安排学生之间的教学比赛,但是所占课时过少。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也是把几个最基本的技术作为教学重点,而忽视这一系列动作的实践过程,使得学生因为动作简单,反复练习产生厌倦心理。

3.优化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的对策建议

导致当前高校排球选项课缺乏吸引力的原因很多,而忽略了此项运动特点及教学内容的设置是否能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以及教学模式古板陈旧已经成为影响排球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当务之急,让高校排球选项课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变得更具吸引力,在学生锻炼身体的同时核心进行教学改革已成为重中之重。

3.1更新课程教育理念

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健康第一为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排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奠定终身体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丰富教学内容

高校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第一,让学生感受排球文化;第二,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需要,增加相关的游戏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通过理论知识,加强学生对运动损伤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3.3创新教学方法

高校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排球课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打破排球课上传统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小组合作及学生自主练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排球课的热情。

3.4改变传统教学评价考核模式

科学评价体系是否科学在教育管理、教育决策和教育改革方面具有强大动力。通过建立高校排球课科学评价体系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排球运动在高校校园的广泛开展。因此,对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应该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保持一致,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为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3.4.1评价内容的改革

当前,评价内容基本分为五个方面: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学过程评价、管理评价、课程评价,教师应在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同时,此评价应该具有连续性,以此实现整个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3.4.2评价方法的改革

评价方法上可以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

3.4.3评价方式的改革

评价方法上要注意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对不同知识点在评价中采用合理的评价方法。

4.结束语

普通高校开设排球选项课比较普及,但学生参与人数过少。要扭转这种局面,需要与学校体育的教改结合起来,从学生是主体的角度,通过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激发学生对排球课学习的兴趣,促进高校排球课教学的顺利发展,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马江泓.高校球类专项课考核办法改革探索[J].湖北体育科技,2001,20(4):107 -108.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2001,6.

[3]田雅茹,闫海利,刘志红.构建新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N].

[4]霍行琪,张振芳,李秀娟,贾文彤.河北省普通高校排球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2):277 -280.

[5]阮奎.论高校排球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74:122 -123.

公共体育排球课教学 篇3

关键词:济宁学院,公共体育,排球选项课,考核现状

2002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该《纲要》强调增强体质,在课程内容的编制、课程教学的组织方面都要有所突破,所以公共体育选项课随即得到广泛普及。排球选项课作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对排球运动的普及、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对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对学生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都起着无足轻重的作用。考核作为教学评定中一种较为通用的评价方法,在教学环节中是非常重要并且是不可或缺的。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使考核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以济宁学院公共体育排球选项课考核的内容、方式、方法等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为济宁学院5名公共体育排球教师,200名非体育专业排球选项课学生。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济宁学院非体育专业选修排球的学生发放并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1份,问卷有效率95.5%)、数理统计法。

N = 5

N = 5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 . 1 济宁学院公共体育排球选项课现状分析

2.1.1 课程教学目标及课程开设情况

根据济宁学院的公共体育教学大纲,我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通过调查,济宁学院的公共体育排球选项课总学期数为2个学期,36学时。学生从大二开始选课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

2.1.2 教材、场地和器材

通过调查得知,济宁学院公共体育排球选项课有理论课,教材为《体育与健康》。济宁学院共有东西两大排球场地,一共有8块室外场地,1块室内场地。在器材上,能保证课堂上学生两人一球。

2.1.3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现状

通过调查可知,济宁学院公共体育排球选项课教师教授的内容主要有正面双手垫球、传球、下手发球、排球的基本移动步伐。通过访谈得知,教师一般采用示范、讲解法、比赛、分解、分组等教学方法。

2 . 2 济宁学院公共体育排球选项课考核现状分析

2.2.1 考核的目的

通过对5名排球教师的调查(表1),都认为检查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是考核的主要目的。

2.2.2 考核的内容

通过对5名排球教师的调查(表2),在公共体育排球选项课中考核内容都是发球、垫球、传球。考核的形式主要是两人对传、对垫、下手发球。

2.2.3 考核的标准

N=5

N=5

N=190

N=190

N=190

N=190

通过调查可知,考核的标准是考勤与平时表现占20%,技术考核占40%,理论考核占10%,体育健康标准占10%,身体素质占20%。通过对5名排球教师的调查(表3),60%的教师认为达标占60%与40%为合理的比例,40%的教师认为达标占70%与30%为合理的比例。

2.2.4 考核方法

(1)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

教师调查结果显示(表4),目前济宁学院公共体育排球选项课任课教师采用的体育学习考核方法主要以终结性评价为主(60%),其次是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学生进步程度为主(20%),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学生努力程度为主(20%)。这样的结果忽略了过程性评价的反馈与激励功能,不能将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及时提供给学生,使教师不能及早的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学生们所期望的考核评价方式即能够反映出自身的体育运动能力水平,还能反映出学生在体育学习活动中的参与性与进步幅度,通过表5可以看出,42%的学生希望通过将平时考核的积累作为最后的期末成绩;26.31%的学生希望自己的学习态度与提高程度,教师对此作出相应的等级;15.79%的学生希望将平时的考核与期末达标考试相结合;10.52%的学生希望用期末达标考试作为考核方法;只有5.26%的学生希望教师只评出相应的等级,没有具体的成绩。

(2)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互评相结合。

从表6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基础技术不容乐观,其中觉得自己基础技术好的学生没有;觉得自己基础技术较好的学生仅占5.26%;觉得自己基础技术一般的占最多为52.63%;觉得自己基础技术较差的占26.32%;觉得自己基础技术很差的占15.79%。这样的情况导致学生不了解排球,不能学会排球的基本技术对其自我评价有着巨大的影响。

从表7中可以看出,学生自我评价的标准依据主要依据教师讲解示范的动作,占78.95%;31.58%的学生依据其他同学的意见;31.58%的学生依据现场观看比赛或训练来进行自我评价;21.05%的学生会通过电视节目或学校的考核标准来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这一方面也影响着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通过调查显示(表8),68.42%的学生选择排球是因为喜欢排球;其次10.53%的学生是为了应付考试;5.26%的学生是因为学校的安排;5.26%的学生是因为其他项目不合适;剩余5.26%的学生是因为其他原因。总的来看济宁学院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喜欢排球运动才选的课程,学生对排球的兴趣高,这一方面也影响着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3 结语

(1)考核目的过于形式化,不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及进步程度,因此要在考核内容上要体现全面性。

(2)考核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济宁学院排球选项课的考核,教师一般以自传、自垫或者是两人对传、对垫为主。因此要强调多种考核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

(3)选项课人数过多,导致场地器材均不达标。济宁学院排球选项课每次上课人数超过50人,而国家相关规定为30人左右,这样导致场地、器材均不达标,学生上课效果不佳。因此学校要加强公共体育排球选项课的资金投入。

公共体育排球课教学 篇4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足球选项课

足球运动在我国是一项开展极为广泛的体育项目,深受社会各界群众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喜爱。在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中,足球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足球选项课的教学质量对于大学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足球选项教学应当在教学内容上满足大学生对于足球知识的渴望,在教学方法上要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从而让学生的足球运动技得到提高。

一、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足球选项课教学的现状

1.学校缺乏基础体育教育,学生运动水平参差不齐

当前,由于只有高校体育开展了公共体育选项课,而中小学还是采用老旧的大班体育教育模式,因此学生不能在关键时期培养体育兴趣和基础的体育技能教育。而足球运动的动作技术较为复杂,而且是在激烈的身体对抗之下瞬间完成攻守对抗的集体性项目,具有技术复杂和内容繁多的特点。所以,足球训练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目前的状况是绝大多数大学生缺乏基础体育教育,足球技能参差不齐。

2.体育课时明显偏少,场地器材受到限制

如今,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一般是每学年64学时,所以各项目的课程安排较为紧凑。且选修足球的大学生偏多,而场地与运动器材相对较为有限,导致在同一个球场中练习的学生人数太多,从而影响到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果。

3.足球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恰当

足球教学的内容繁多,但教学学时却相对较少,所以,大学生对于足球技能之学习往往显得十分粗枝大叶。加之传统体育课教学方法僵化陈旧,过于强调技术动作,无法提高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因而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公共体育足球选项课教学质量的策略

1.树立大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

大学生的身体基本已发育好,思维也已成熟,知道怎样享受运动之快乐。所以,在足球选项教学中应当利用好足球的趣味性与健身功能,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让其真正感受到足球运动的魅力,从而牢固树立起终身体育的理念。

2.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是要改进足球技术教学方法。由于传统足球技术教学过于偏重单纯技术教学,涉及到技术组合的内容较少,因此要改进足球技术的传统教学方法,重点突出技术组合练习。

二是进行个性化教学。由于参加足球选项课学习的教学对象身体素质与运动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在统一要求下,依据學生的个体差异来确定练习量、练习方式以及练习内容。对于技术与技能比较高的大学生,应当提出相对比较高的要求,鼓励其完成难度比较大的任务,并且扩展全新的学习内容;对于技术与技能比较差的大学生,则应当帮助其打好基础,使其能够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

三是营造兼具健身性与娱乐性的教学氛围。足球是一项集体性的运动项目,其基本因素有球、球场、对手、伙伴、竞争及规则等。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围绕足球运动的基本因素来安排具备健身与娱乐性质的课堂教学活动。在具体教学中,应当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强调健身作用,适当增加一些足球游戏,运用多种形式的足球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团体意识以及竞争意识,以此来推动高校足球运动水平的持续提高。

3.足球选项课的细化选课

在学期开始前,将足球选项课进行细化,分为基础班、提高班、精英班。让学生在选课前,对于自己有一个定位,基础较差的学生在一个班,基础较好的学生在一个班。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又有利于学生技术的提高和兴趣的培养。

综上所述,对高校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是永恒的课题。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持续提高职业素养,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当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中的足球选项课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旧存在很多的缺点与不足。怎样让公共体育足球选修课真正增强大学生体质与提高其身体机能,培养大学生群体的终身体育意识,还需要广大体育教师继续不断地钻研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杨平,周广强.谁来决定我们的校本课程——谈校本课程的开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李宝耕.足球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45.

公共体育排球课教学 篇5

自我效能理论是社会心理学和动机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支柱,在诸多关于人类行为的动因和绩效的理论中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力和说服力的。自我效能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自我效能感,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个体对展开在组织、执行行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的能力的判断和信念。效能信念决定了人们为自己设定什么样的目标,付出大多努力,在面临困难时坚持多久,以及失败后的恢复能力。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习和体育课的教学效果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笔者随机抽取我院06级正在学习排球的1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笔者查阅了大量普通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等相关方面的文章、著作,并通过网络查询和检索期刊等方式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

2.2.2 问卷调查法

2.2.2. 1 问卷设计。

根据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指标严格按照问卷调查的设计原则,笔者在查阅了大量相关书籍的基础上,依据自我效能感的一般评定标准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设计了问卷。问卷包括影响自我效能形成的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和社会劝导,以及生理和情绪状态,共20个题目。

2.2.2. 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笔者依据随机抽样对我院共160名学生进行实名调查,共发放问卷160份,收回158份,有效问卷154份,有效回收率为96.25%。

2.2.3 访谈法

笔者分别对任课老师和部分被调查学生进行了访谈和交流,并于期末考试后在任课老师的允许下查阅了被调查学生的考试成绩。

3. 结果与分析

3.1 结果

统计问卷得知:高效能感组有40人,一般组有80人,低效能感组有34人。

从表1中可以看出,高效能感组学生与低效能感组学生的排球考试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可以认为在排球学习中自我效能感的高低明显影响学生排球技术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学习成绩大大高于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

3.2 结果分析

3.2.1 自我效能感的成因分析

班杜拉等人指出,自我效能的形成主要受四个方面的影响(如图1)。

3.2.1. 1 个人行为的成败经验。

一般来说,成功经历和体验会提高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而多次的失败则会降低学习者对自我能力判断的感知。不断的成功会使学习者建立起稳固的自我效能感,这种效能感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降低,并且会泛化到类似的环境中去。但是,成败的经验并不直接对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它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影响。学习者如果把成功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如运气、任务难度等),就不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同时把失败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因素,也不一定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但是,学习者如果把成功归功于内部因素(能力和努力),把失败归功于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努力),这样就会有利于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增强。学习者一旦形成强劲的自我效能感,偶尔的失败就不会对个人的能力判断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个体成败的归因方式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3.2.1. 2 替代性经验。

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形成于自我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人的效能期待来源于观察他人尤其是和自己差不多的人的替代经验。当看到和自己水平相近的人通过努力取得成功时,他们就会觉得自己也有这样的能力,进而会增强自我效能感;相反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替代者对自我效能信念的影响主要受自我与替代者的相似程度的影响,相似性越大,替代者成败的经验越有说服力,对学习者的影响也就越大。

3.2.1. 3 言语劝说。

言语劝说也是影响自我效能形成的因素,其因简便,有效被广泛用来说服人们去相信自己的能力。它包括说服性建议、劝告、解释和鼓励。当面对任务个体被劝说得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时,个体的动力就可能被激发。但是,言语劝说的作用也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如学习者缺乏某些直接经验或替代经验,此时外界的鼓励和说服就会变得不切实际,更不会帮助学习者形成积极的自我效能感。

3.2.1. 4 情绪和生理状态。

来自情绪和生理状态的信息也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当人们处于心情紧张、浑身颤抖或内脏高度兴奋时,努力成功的能力判断水平要比心平气和时差得多;恐惧反应通过不良的预期自主唤起而变得更为恐惧。很多研究表明,过度焦虑的人会低估自己的能力,疲劳和烦恼会使人感到难以完成任务,成功的积极情绪和失败时的消极情绪也会使自我效能判断发生变化。

3.2.2 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效果影响的分析

3.2.2. 1 对选择过程的影响。

自我效能不仅会影响个体目标的选择,而且会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人们在做事情时都会选择一种最有成功可能性的方式。在行动的过程中,人会根据行为结果的反馈,相应地改变自我效能,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目标与行为方式。调查显示,高效能感组的40名学生中有34名为性格外向型学生,且大部分得到过任课老师的鼓励。随着自我效能不断增强,他们对学习排球技术动作也充满了信心,于是他们会更乐于去做自己能顺利完成的动作,并尝试有一定难度、富有挑战性的目标。

3.2.2. 2 对认知过程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能够影响或激起若干特殊形态的思维过程,这些思维过程对个体活动成就产生的影响或是自我促进的,或是自我阻碍的,依效能感的高低而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指导,改变他们不合理的认知方式,使学生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为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为技能的缺乏和努力的不足,这样他们就会在练习中正确地寻找到成功和失败的原因。通过问卷的统计得知,高效能感组学生中有32名得到过教师的归因指导,因而他们从思想上正确地认识到了自己排球技术学习掌握的熟练程度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这样使他们在学习遇到挫折时能更好地处理自己面对的困难而不致影响学习排球技术的效能感。

3.2.2. 3 对动机过程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通过思维过程发挥主体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通常都伴有动机的因素或过程参与。除此之外,自我效能感还会影响个体在活动中的努力程度,以及个体在活动中面临困难、挫折、失败时对活动的持久力和耐力。在教学过程中,随着自我效能的增强,学生在练习时会对学习排球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兴趣是动机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就会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和强烈的信心欲望,愉快地投入到排球课的活动中。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在面临困难、挫折、失败时,富有自信心,敢于面对困难,坚信只要自己努力,总可以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3.2.2. 4 对情绪过程的影响。

自我效能影响学生的情绪状态,它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控制着学生的行为,并指导着学生的行为方向。在教学开始阶段,学生学习排球技术动作时经常会出现错误动作,因而会产生急躁情绪。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学生会逐渐提高自我效能。自我效能信念增强以后,学生就会有乐观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会逐步提高,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更加主动地去练习,在失败面前也不表现出非常消极的情绪,而是努力寻找产生失败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在学习排球技术中获得很好的效果。

4. 结语

公共体育排球课教学中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对教学效果的好坏有重要的影响,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学习成绩明显好于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教师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排球技术的信心和主动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效能因素对学生自我效能形成的影响是直接的,各效能因素有其独特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特定的教学情景,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综合运用多种效能刺激因素,提高学生自身的效能信念。

摘要:自我效能感属于教育中的非智力因素, 其对学习者的学习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作者通过对我院公共体育排球课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因素与成绩的关系分析, 肯定了自我效能感对学生排球学习成绩的影响, 建议教师在上课时应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 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改善教学质量,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公共体育排球课教学,学习效果,影响

参考文献

[1]班杜拉著.缪小春等译.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曹贵康, 粟莉.自我效能感研究对学校教学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 2005, 11, (4) :13, 8-140.

[3]高申春.论自我效能感的主体作用机制[J].外国教育研究, 1998, (6) :1-5.

[4]潘乐英.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的影响及其培养[J].邢台学院院报, 2005, 20, (3) :107-109.

[5]吴增强.自我效能:一种积极的自我信念[J].心理科学, 2001, 24 (4) :449-450.

[6]渊兴龙.体育教学情境下学生自我效能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4, (1) :289-290.

排球课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 篇6

关键词:体育游戏,排球教学,运用

排球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一项, 深受学生的喜爱。众所周知, 排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性项目, 需要学生共同的参与配合才能够取得胜利。长期参与排球运动可以有效的发展学生的体质, 培养学生顽强、团结、拼搏的精神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如果排球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于技能的传授以及技能的训练, 则很容易导致学生兴趣的丧失, 所以, 很多教师选择将体育游戏这一部分内容融入于排球教学之中, 用游戏的形式渗透排球技能知识, 同时通过体育游戏提升排球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体育游戏的特征, 探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

1、体育游戏的特点

1.1、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目的性

体育游戏的设置要根据课程内容的实际需求来确定, 起到辅助课程教学,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标, 体育游戏设置的出发点定位于传授运动技能、发展智力、体力, 锻炼身体、娱乐身心的目的。另外, 体育游戏是人类的有意识活动内容, 在体育游戏过程中参加者可以创造性的发展游戏内容, 规定游戏规则, 提升课堂效果。

1.2、体育游戏具有虚构和假想成分及非生产性

在体育游戏中参加者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而这些角色也未必是生活中我们常见的角色, 所以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虚构和假想成份以及非生产性。

1.3、体育游戏具有竞赛的因素和情节

游戏的组织是有一定的规则制约, 控制比赛的公平性和竞争性, 让参与到体育游戏中的学生既感到公平, 同时又积极主动愿意参与到体育游戏之中。

2、体育游戏对排球教学的作用

2.1、体育游戏在排球课堂准备部分中的作用

准备部分是一堂课程的开始, 如果在一开始就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 让学生可以直接参与进来, 对于后续课程的教学将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另外, 在准备部分安置体育游戏内容可以起到良好的身体预热作用, 让学生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 防止运动损伤的出现, 所以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选择诸如运多球接力、垫球接力、传球接力等内容, 既可以起到复习技术作用, 又可以为后续内容起到铺垫作用。

2.2、体育游戏在基本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排球技术传授过程中, 为了更好的掌握技术教师会选择让学生多组练习, 重复练习的形式, 内容会显得枯燥, 这是我们可以融入体育游戏的内容到其中, 改善课堂教学氛围, 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垫球比赛、传球步步高比赛等, 结合排球通过不同的运动形式, 让技术动作得到使用, 同时在游戏中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亦有助于集体主义感的形成。

2.3、体育游戏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作用

身体素质练习是排球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亦是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 但是身体素质练习内容单调, 并且强度较大, 所以很容易造成学生畏难情绪的产生, 达不到预定的效果。这时候我们应该想到融入体育游戏在排球课程的素质练习之中, 可以改善教学效果。例如:排球扣球上肢力量练习, 可以采用定点投准的方式来完成, 让学生持球击中预设目标, 然后看那一队击中的点数更高。再有, 发展学生下肢力量或弹跳力时, 可以运用快摇大绳、立定跳接龙等体育游戏来完成。将这些身体素质练习内容结合到体育游戏之中, 会让学生感觉更加亲切, 容易接受。

2.4、体育游戏在结束部分的作用

课程结束部分要求学生在短时间能够将身体由运动状态调整到平静状态, 因此说在这一部分教学的游戏内容设置亦应该选择简单动作的放松类型的游戏,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时间里达到平静。

3、体育游戏在排球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3.1、体育游戏在排球准备活动教学中的运用

根据准备部分的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形式一般选择慢跑、行进操等形式, 重复率高, 内容呆板、枯燥, 我们可以融入体育游戏内容改变传统的模式, 增加活动内容的趣味性, 例如:发展灵活性素质的游戏:躲避击球、贴膏药等;发展球性的游戏:自抛转身接反弹球/地滚球等, 这些游戏都在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上更容易融入, 并能够促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2、体育游戏在排球技术技能学习中的运用

排球本身就是趣味性较强的体育项目, 然而传统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言传身教的模式, 将动作肢解为分解动作进行传授, 破坏了动作的连贯性, 并且动作重复性较高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效果不佳, 将动作结合游戏进行展示则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例如:在脚步移动练习中采用愚公移山等游戏;在传球练习中采用自传比多、越网传球等游戏;在垫球中采用迎面自垫球接力赛、对墙垫球比准等游戏。

3.3、体育游戏在排球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

体育游戏内容设置围绕课堂中心目标设定, 亦可以实现强度练习, 提高参与者的身体素质, 并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如:发展腿部力量练习我们可以采用立定跳比远、蛙跳接力;发展上肢力量练习采用推小车、推人出圈等游戏;发展灵敏素质则可采用打龙尾、贴膏药等游戏, 这些身体素质练习内容都融入到了体育游戏之中,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高, 兴趣度更浓。

3.4、体育游戏在排球教学课程结束部分中的运用

作为体育工作者我们都清楚:运动式恢复要比平静式恢复要快, 并且效果要好, 因此, 在课程结束部分我们亦可以采用一些小负荷形式的游戏来进行积极的身体恢复, 例如“老虎与猎人游戏”“发电报”等一些小负荷的游戏, 既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恢复, 同时尤其到轻松、活泼、幽默的效果, 达到放松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福林.体育游戏[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

高中体育排球课应重视分层次教学 篇7

目前绝大多数高中都是按照中考成绩来录取学生的。学生的智力水平大多处于同一层次, 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却有着较大差别。学生的个性不同, 造成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体育差异。对于其中一部分学生来说, 体育课已经脱离了锻炼身体、娱乐身心的功能, 学生不得不应付, 导致学生喜欢体育却讨厌上体育课的怪现象。尤其是近几年来各高中因为义务教育的提前推进, 扩招人数越来越多, 大多数还是混班教学。由于学生的运动能力、生理状况、身体素质存在差异, 若一味地采用传统班级的教学形式, 就会在教学中出现身体素质好、运动水平高的学生感到无需努力就能达到教学要求, 从而不认真练习;而身体素质差、运动水平低的学生因为信心不足产生自卑感, 很少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 最后产生不想学, 不愿练习的厌学情绪, 这和高中体育课教学宗旨是不相吻合的。

要扭转这种被动局面, 使所有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必须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统一模式, 做到既不压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 又不放弃学习基础差的学生,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实施“分层次教学”。在目前现有的教学时间、班级编排、场地器材、学生人数等基本固定的条件下如何充分考虑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提高身体素质,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这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本人将分层次教学这种组织形式引用在排球课教学中, 试图探索其在高中排球课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

二、“分层次教学”的优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改革教学模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就显得非常重要。“分层次”教学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教学总体目标, 将不同的教学对象, 按相关影响因素分成若干不同的教学层次, 并对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训练方法和评定方法, 力求达到完成教学的最终目标, 它是运用因材施教理论实行目标教学的一种特殊方法。其实质就是要把集体、分组、个别教学三者结合起来, 扬长避短。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教师在“层次”教学法的思想指导下, 在教学活动中考虑学生的兴趣, 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保证了教学质量, 又达到发展学生个性, 提高个体素质的教学目的。

“分层次教学”思想, 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早在两千多年前, 我们的先哲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他认为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诸如:知识基础、智力水平、综合素质、兴趣爱好、已有能力、性格特点、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心理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等都是不尽相同的, 因此, 教育者就要根据这些差异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理论要求我们在教学中, 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情况, 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因人施教, 充分体现教学的差异性原则, 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与其自身特点相符合的教育环境。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宗旨之一就是尊重个性差异、发展个性特长, 在考虑学生整体发展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高中排球课中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可行性

排球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课, 高中生的排球水平个体差异很大, 有的学生由于以前初中时段接触较多, 基础较好;但有些学生由于以前学校场地、器材的限制, 没有过多的开展排球活动, 导致学生的基础很差。所以高中排球课中如果全部按照一样的授课计划、教学要求是肯定行不通的。采用分层次教学, 各层次目标接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教学实践中就能调动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由于教学计划的可行性和目标层次的激励性, 充分调动了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强调各层次目标之间的纵向的相互联系, 实行学生升降层次制度。

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大, 再加上教材内容多, 时间少, 教师很难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往往出现一锅教的现象。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产生心理障碍, 使教学中“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很难解决。基础好的学生感到教学目标低, 无需努力就能完成学习任务, 因而产生骄傲、松劲和不认真练习的情绪;而基础差的学生感到教学目标过高, 对“高难度”动作一时掌握不了, 从而产生自卑感, 对学习失去兴趣。分层次教学由于目标接近学生的实际水平, 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生的心理动因发生了显著变化。使新组成的群体具备大致相同的心理特征, 因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排球课课堂教学中运用分层次教学模式, 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分层次教学能从学生实际出发, 有区别地设计和进行教学活动, 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 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使教学活动更好地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 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学习习惯、乐观向上的生活作风、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 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在其“最近发展区”得到发展。

摘要:本人对高中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解读了分层次教学的优势, 提出了在高中排球课中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可行性, 为体育教师更有效地实施排球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排球,分层次教学

参考文献

[l]李文杰、周庆丰.体育课分层次教学的方法研究[J]武汉体院学报2003.11

公共体育排球课教学 篇8

1 体育的积极作用

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同时健康发展。在高校体育教学之中,排球教学在体育教学之中占据有重要的地位,其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和身体素质的发展都能够产生更加积极的促进效果,有效帮助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心协调发展。笔者在此主要想就我国当前高校排球运动课程的教学现状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并且就集中教学模式说说自己的意见。高校具有丰厚的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财力资源,高校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对于排球运动的发展都可以做出积极的贡献。我国排球运动这些年来虽然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但是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仍然是不能够忽视的。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单向教学模式的使用。

2 单向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单向教学模式是当前我国排球教学存在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在我国体育界的发展过程之中,体育界对于运动训练和理论知识教导之间素来存在有比重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之中教师们对于讲解还有示范和训练更加关心,在排球教学之中也存在这个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虽然学生也一样能够掌握一定的实施和技能,但是在此教学模式的长期教导之下会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大量的教学时间和学习资源被浪费在了重复训练和重复讲解上,这就使得课堂教学必然会显得比较沉闷和无聊。这一点和素质教育以及课程改革的精神是不相符合的。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之下不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其创新能力也就受不到良好的训练。而体育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帮助训练学生的独立性和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所以虽然当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仍然显得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其实内里已经出现了问题。最明显表现就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学习质量只能说是差强人意,上课时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比较差。这些都是此教学模式产生的问题的一部分。

3 当前我国高校排球运动教学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排球运动教学仍然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因此在实际教学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仍然比较侧重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过程,但是对于学生组合技能等比较复杂但是能够切实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训练项目少有问津。因此虽然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之中学生的成绩都可以说是比较好,但是在实际比赛对抗的时候问题就显现了出来,我们的学生的技能操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相对来说还比较差。此外,排球运动其实也是对学生的智力训练,此外在排球训练的过程之中可以对学生的独立性、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产生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当前的教学体系之中并没有突出排球运动的这一作用。当前排球运动教学内容基本都是关于其简单技能的训练,对于排球运动的特点还有排球运动涉及到的社会方方面面以及现代社会对于人的基本要求等基本都没有涉及。其实排球运动教学更重要的是在教授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帮助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还有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速度远超以往,因此对于人才也就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社会分工日益细致化的今天,虽然独立性仍然很重要,但是个人已经很难完全凭借其个人能力完成一件复杂的任务。因此学生必须要学会合作交流,通过团队的力量去完成任务、达到目的。

现代社会的高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快速的发展节奏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有比较高的独立性和团队合作能力,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是在现代社会生存下去的必须技能。此外对于危机的反应能力、处理能力还有对未知事物的探索能力都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必然要求。排球教学过程之中其实对这些方面都应该有所涉猎,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训练制度可以帮助学生真正的提高综合素质。而很明显,传统的排球运动教学模式已经很难完成这个任务。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单调枯燥,完全没有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传统教学模式形式化问题太过严重,对于教学侧重点和教学时间的分配都存在有问题。排球教学讲究的是循序渐进,在不断的进步之中巩固和发展。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太过于急功近利。此外,体育教学应该真正的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尊重学生学习主人翁的地位。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中学生仍然扮演着聆听者的角色,甚至连提问者的角色都很难经常扮演。对于学生的教学内容往往之局限于技能训练,对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长此以往必然会打击和消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无所适从。而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必须要真正承担起对学生的教育职责,想方设法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帮助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之中生存下来。

4 将领会式排球教学法引入高校排球教学课堂之中

笔者认为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的竞争力,我们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带给我们的束缚,将领会式排球教学法引入到高校排球教学课堂之中。领会式排球运动教学法将教学重点从单纯的技能训练转向技能训练和兴趣培养、智力开发等包容在内的多方位全立体开发转变。在教学过程之中注重对各种运动项目的介绍、比赛各方面情况的简单论述、强调对学生临场应变能力的训练还有合理的技能示范教学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考察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觉主动的投入到排球学习之中去。领会式教学法的整体教学思想就是培养学生对排球运动特点的领会以及增强学生的战术意识和战术执行能力,不再是单纯的注重对学生具体战术技巧的教学和指导。

首先,领会式教学法从排球运动项目的整体着手而不是将排球运动拆解成更加方便学生学习的一个个“小零件”,在学生对于整体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把握之后才会重新转回到具体的技能训练之中。其次是相比较具体的运动技巧来说更加关注对学生的战术意识的培养,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将各种战术意识应用到实战的各个环节之中去。让战术意识指导战术技能,以此发挥最大的效果。最后是对于运动技能的训练讲究一定的“主次之分”,简单来说就是要突出运动技能之中重要运动技能的教学,对于一些比较细节性的运动技能考虑到实际情况可以有选择的进行忽略。

5 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排球课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排球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学生以后社会竞争力还有生存能力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高校要积极重视排球课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束缚,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高校一定能够解决当前排球课教学面临的一些问题,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让人满意的接班人。

摘要:在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之下,肩负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高校必然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培养出满足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高校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而排球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体育教学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此,笔者主要针对阳光背景下高校排球课教学模式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阳光体育,高校,排球课,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排球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罗希尧.中学体育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公共体育排球课教学 篇9

关键词:排球普修课教学,分层互助,教学模式

在素质教育的教学氛围中,分层互助教学模式得到广泛的运用与发展。分层互助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的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与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层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一、分层互助教学模式及相关理论

分层互助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和任务,教师在一个班级内,针对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身体素质、技术能力等,对学生进行分层,并按照各层学生的自身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训练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分层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给与指导,使各层次之间形成以互助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

分层互助教学模式是以分层次教学与分层互助学习这两个单一教学模式为基础,并结合现代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与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综合发展形成的。分层教学理论表明,学生之间不仅存在个性,也存在着共性。依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把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将同一水平的学生归为一类,这就有利于针对这一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论。分层互助合作学习,是在学生分组的基础之上进行强弱搭配,因此要求学生差异性的存在。如此一来,搭配的学生之间就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在互助学习的氛围下共同进步。

二、分层互助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与指导目标

分层互助教学模式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指:“根据体育教学中的综合因素,学生间不同层次进行交流的社会性与学生间不同层次互帮互助来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好与积极性,同时完成对学生的社会性培养。”分层互助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突出于同一层次与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层次之间的竞争力;二是,把同一层次的学生放在同样的学习条件下公平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与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三是,促使学生在不同层次之间互帮互助、公平合理竞争,进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与社会的适应能力。

分层互助教学模式的主要指导目标是指:“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互助合作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育院校的教师在排球普修课中可以采用分层互助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分为基本层次与较高层次。对于基本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排球理论知识,比较熟练的掌握排球的基本技能、基本战术、基本的布局,使用较基本的教学方法;而对于较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在学生熟练掌握基础技能的知识上对学生进行技术与技巧的训练,使学生在熟练掌握排球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的基础上,开阔学生对于排球知识的视野,让学生进一步深刻认识排球。

三、分层互助教学模式在排球普修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分层互助教学模式应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排球普修课中

现代化教育提倡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在进行排球普修课教学时,教师应该把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一个班级体里面,学生的整体排球素质是多层次的,假如依然按照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排球教学,是可以提升全班学生的排球素养,但是每个学生的层次不同,这样做就满足不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对于学生全方面的提升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把分层互助教学模式运用到排球普修课当中,根据学生对排球掌握的熟练程度,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教学。对于排球知识技能不熟练的同学对他们加强基础技术的训练,使他们在小组互动中学习排球知识;而对于排球知识掌握熟练的同学,教师应该加强排球技能的难度,使优秀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提倡优生帮差生的行为,使学生之间形成强弱搭配的黄金搭档的学习模式,既能使较弱的同学可以得到优秀同学一对一的教学,对排球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有很好的效果,而优秀的同学在“小老师”的教学模式下,通过对较弱同学的指导,又能使自身的排球技能得到进一步的熟练,并且锻炼了自身的社会交际能力,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

(二)分层互助教学模式应坚持动态化的原则在排球普修课中

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任何事物都是处于动态变化当中。分层互助教学模式不是固定的,而应该是变化发展的。教师在进行排球普修课时对学生进行分层不应该是一层不变的,而应该是变化发展的。为了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在竞争奋进的环境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经常变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组成人员,这样以来,不仅仅调动了学生同一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学生间的竞争意识,推动同一层次学生的成长进步。从另一方面来看,还增加了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符合现代化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培养的要求。

四、结语

上一篇:防治落叶松叶蜂下一篇:新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