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岁儿童

2024-05-02

01岁儿童(精选三篇)

01岁儿童 篇1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整群抽取太谷县第一幼儿园的1 333名入园儿童, 男698名, 女635名。

1.2 方法

1.2.1 测量方法

根据儿童体格发育测量的标准方法[1], 准确测量儿童的体重、身高, 体重测量用杠杆式体重计, 读数精确到0.01 kg, 身高使用立式身高计, 读数精确到0.1 cm。

1.2.2 评价方法

将每一儿童的性别, 出生年、月、日及体重, 身高测量数据输入WZR-EI型儿童保健电脑 (苏州市东昊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 逐项评价。

1.2.2. 1 体格发育评价

采用国际通用的世界卫生组织 (WHO) 推荐的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 (NCHS) 标准, 按离差分级法 (分上、中上、中+、中-、中下、下6个等级) 评价个体儿童的体重、身高等级。

1.2.2. 2 体型评价

根据儿童的体重、身高判断儿童的体型属于匀称型、粗壮型、纤细型或待定。待定由检查医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和进一步诊断。

1.2.2. 3 营养状况评价

体重正常:按身高的体重≥-2SD~<20%中位数。

肥胖:轻度≥20%中位数~<30%中位数;中度≥30%中位数~<50%中位数;重度≥50%中位数。

营养不良:低体重按年龄的体重<-2SD。发育迟缓:按年龄的身高<-2SD。消瘦:按身高的体重<-2SD。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体重、身高超均值 (中位数) 情况

调查儿童1 333名, 体重超均值人数785名, 超均值率为58.89%;身高超均值人数687名, 超均值率为51.54%;男女儿童超均值情况见表1。

体重、身高超均值率均为男童大于女童, 体重男女童差异有显著性, 身高男女童差异无显著性。

2.2 体型

调查人数1 333名, 匀称1 248名, 占93.62%;粗壮64名, 占4.80%;纤细21名, 占1.58%, 男女儿童的体型构成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电脑评价为“待定”的均经检查医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评价, 未发现特殊异常体型) 。男女儿童体型构成情况见表2。

例 (%)

2.3 肥胖、营养不良检出情况

调查人数1 333名, 体重正常1 198名, 占89.87%。肥胖121名, 占9.08%, 其中, 轻度94名, 占7.05%;中度21名, 占1.58%;重度6名, 占0.45%。营养不良14名, 占1.05%, 其中低体重3名, 消瘦4名, 发育迟缓者7名。男、女儿童肥胖、营养不良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 见表3。各年龄组儿童肥胖、营养不良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 见表4。

例 (%)

例 (%)

注:χ2、P为3岁~组与4岁~组比较检验值;χ21、P1为3岁~组与5岁~组比较检验值;χ22、P2为3岁~组与6岁~组比较检验值;χ23、P3为4岁~组与5岁~组比较检验值;χ24、P4为4岁~组与6岁~组比较检验值;χ25、P5为5岁~组与6岁~组比较检验值。

由表3、表4可以看出, 男女儿童间肥胖、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 但肥胖儿的检出率男童高于女童, 随年龄的增大呈上升趋势, 以6岁~组最高;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女童高于男童, 随年龄的增大呈下降趋势。

3 讨论

本次调查应用WZR-EI型儿童保健电脑对1 333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身高、体重发育评价, 从整体来看, 该群儿童体格发育水平有半数以上超过了WHO推荐的NCHS标准, 这与本地经济文化水平较高、家长育儿知识水平提高及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有关。但从其他方面分析, 体重在正常范围的占89.87%, 有9.08%的儿童发生肥胖, 1.05%的儿童发生营养不良;体型匀称的占93.62%, 有6.38%的儿童体型呈现粗壮或纤细型。

3.1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多数家庭达到小康水平, 物质不断丰富, 居住条件不断改善, 儿童营养供给充足, 生长环境优越, 抵抗力增强, 患病减少;加上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 孩子患病能得到及时救治, 从而减少了疾病对生长发育的负面影响, 促使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儿童肥胖问题成为全球比较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2], 尤其是学龄前儿童肥胖, 不仅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而且是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成人疾病过早发生的危险因素。本次调查3岁~6岁儿童肥胖检出率为9.08%, 其中, 中、重度肥胖率达2.03%, 值得关注。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摄食过度及不良的饮食行为, 有学者认为:儿童的肥胖与婴儿期的喂养行为存在一定关系[3]。婴儿期过度喂养, 过早添加辅食, 儿童期过食、贪食加上家长无原则逼迫式的劝食, 均可成为肥胖的原因。同时, 肥胖与饮食行为密切相关, 如进食的次数增加、食物选择重肉轻蔬、不良的烹调方式等都会增加热量的摄入。其次不良的生活方式, 静坐为主的生活方式缺乏体力活动, 使热量消耗减少, 多余的热量转变成脂肪储存是导致肥胖的另一个原因。儿童体育活动少, 运动量小, 以车代步, 加之看电视、玩电脑、玩游戏等以静坐为主的生活方式增多。

3.2 本次调查中有1.05%的儿童发生营养不良,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对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的需要相对较高, 喂养不当是导致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临床证实:较大儿童营养不良多为婴儿期营养不良的继续[4], 如果婴儿期母乳不足, 又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人工喂养调配不当, 奶粉配制过稀;长期以淀粉类食品喂养等, 久而久之导致儿童消化吸收功能减弱, 加之不良的饮食习惯, 挑食、偏食、吃零食过多、不吃早餐等均可引起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可引起贫血、微量元素缺乏, 抵抗力下降, 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 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3.3 肥胖、营养不良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越早干预, 矫治效果越好。因此, 笔者认为预防小儿肥胖与营养不良均应从婴儿期开始, 提倡母乳喂养, 按时合理添加辅食, 平衡膳食, 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肥胖的预防着重于改变家庭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养成戒绝晚餐过饱、吃夜宵、进食过快的不良习惯, 少吃煎、炸、快餐等高能量食品, 避免看电视、玩游戏时间过长等。营养不良的预防应着重于祛除病因, 积极防治原发病, 调整饮食, 及时补充各种营养素, 避免挑食、偏食。与此同时, 科学的体育锻炼和良好的运动习惯是保证幼儿生长发育达到最佳状态的重要因素[5], 应鼓励儿童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 如晨跑、跳绳, 小年龄儿童可以原地跳、兔跳;适当参加各种兴趣班如跆拳道、游泳、舞蹈等, 增强儿童体质, 预防疾病, 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刘湘云, 陈荣华, 赵正言.儿童保健学[M].第4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13.

[2]张华明, 王培玉.中国学龄前儿童健康现状[J].中国妇幼保健, 2009, 24 (31) :4483-4485.

[3]曲敬师, 李玲, 赵冬梅.5岁以下儿童肥胖与婴儿期喂养行为的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9, 17 (5) :577-579.

[4]沈晓明, 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72.

0~3岁儿童的体格锻炼 篇2

每个父母都希望有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更有许多望子成龙的父母不惜代价,投入大量精力、财力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品,教孩子认字、数数、背唐诗,以期孩子身体健壮、智力发达,但结果很可能是事与愿违,有些孩子进入学龄期后弱不禁风。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行为问题。这是因为很多父母还不知道,对0~3岁的儿童进行功能训练,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最重要的一环。它甚至对人的一生都将起着重要影响。

体格锻炼可增强生理功能,提高儿童对上呼吸道感染和其他疾病的抵抗力,防止常见病、多发病的侵袭,增强小儿体质,促进小儿生长发育;体格锻炼还能够提高智力,有些家长可能认为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其实体格锻炼是开发儿童智力的重要一环。婴幼儿时期,智力发展和运动能力有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3岁以前儿童智力中,动作发展占主导地位。这是因为智力和运动神经的支配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运动能力差,限制了婴幼儿认识活动,会延缓智力发展。体格锻炼能使儿童肺活量增大,增强通往大脑的血液循环,使大脑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脑细胞得到更好的发育。体格锻炼通过左右肢体,特别是左右手的协调运动,可使大脑的左右半球得以平衡发展,有助于挖掘大脑,尤其是右脑的潜能。由于人类大脑在长期的发展中造成左脑较右脑更为发达的不平衡结构,如果这种不平衡较为突出,就会给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一些孩子入学后就会表现出学习困难和情绪障碍。因而对于大脑尚未发育完善的小儿来说,用音乐和运动开发其右脑,使左右脑得以平衡发展。对今后的智力发育有着重要意义。

体格锻炼的同时,可以利用玩具器材,在游戏中进行视听和手功能训练,在玩中多和孩子说话,刺激婴幼儿视听等感知觉、语言和运动的发育,发展其注意力、理解力、认识能力、手限协调功能和社会交往能力,这不仅顺应了孩子爱玩的天性,而且在亲子同乐的过程中,使整个家庭气氛更加温馨和谐,从而促使孩子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

体格锻炼应是科学的,符合小儿神经生理心理发育规律的,不能盲目进行。

对0~3岁儿童体格锻炼,可简单归纳为大运动、手的精细功能和视听等感知觉功能训练。

从出生到6个月,可通过做婴儿被动操,声光玩具等训练小儿俯卧抬头抬胸、翻身、坐、抓握能力,声光玩具还可刺激小儿视听能力的发展。

7~12个月,可通过做婴儿主被动操,玩玩具、游戏,训练小儿爬、站、走、视听、手的抓握和手眼协调功能。爬行在小儿动作发展中很重要,爬行需要手、脚、眼、大脑的神经协调,对脑的发育有重要意义,漏过爬行阶段的小儿,今后容易造成脑统合失调,学龄期容易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如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等。

1~2岁,可通过做幼儿辅助操、模仿操,玩玩具、游戏,训练小儿走、上下台阶、跑。通过搭积木等,训练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2~3岁,可通过做模仿操,玩玩具、游戏,训练小儿跳、独脚站、上下楼梯等动作的协调与平衡。利用彩色卡片,训练小儿视觉分辨能力。通过搭积木、穿珠等,训练小儿手的精细功能。

0~3岁儿童游戏大升级 篇3

0~6个月

发育评语:对于刚刚出生的宝宝来说,主要任务就是熟悉生活,了解并练习使用自己的身体。这个时期妈妈可以带宝宝做些被动游戏,能帮助宝贝提高身体控制能力、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

1.转转真好玩

游戏方法:在宝宝吃饱了精神状态好的时候,抱起宝宝在屋子里走走,也可以抱着宝宝在原地向不同的方向转动,旋转的速度要缓慢。一边抱着宝宝活动,一边哼唱你所熟悉的儿歌。

游戏目的:婴儿躺在床上只能看到周围180°的事物,当被抱起时,可视范围变成了360°,而且由于妈妈的动作,事物由静止变成了移动。这个游戏可以让宝宝更好地熟悉生活环境,有利于发展宝宝的视觉能力和平衡感。

2.照镜子

游戏方法:把宝宝带到镜子面前,让宝宝自己触摸、拍打镜子中的妈妈和自己。妈妈可以配合宝宝的动作,让宝宝看镜子里自己的小手和小脚,还可以摸摸宝宝的头、鼻子、眼睛等,告诉宝宝每个部位的名称。

游戏目的:这个游戏可以提高宝宝的自我认知能力,有助于宝宝认识自己的身体,知道每个部位的名称、位置和能力。妈妈在跟宝宝交流时,还可以促进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

6~12个月

发育评语:7-12个月的宝宝逐步学会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向的抓握动作,并能根据操作对象的特点去捏拿它。宝宝开始会爬、能独自站立,运动量也加大了,通过爬和行走练习,宝宝的筋骨会变得强健,头脑发育也得到加强。

1.爬大山

游戏方法:爸爸仰卧在床中间,把宝宝放到爸爸身体的左侧,右侧放一件宝宝喜欢的玩具。妈妈鼓励宝宝从爸爸的身体上爬过去拿玩具,并在一旁保护宝宝。拿到玩具后要亲吻、夸奖宝宝。

游戏目的:爬行可以帮助宝宝的大脑形成突触以控制身体的整体运动,提高宝宝的运动技能及身体协调能力。让宝宝多爬,可以避免将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也为日后宝宝运动智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小小搬运工

游戏方法:妈妈在床上随意散落几颗糖果或几块饼干,准备两个盒子,然后告诉宝宝:“把糖果放进这个盒子。”指导宝宝把糖果放进去;指着另一个盒子,对宝宝说:“把饼干放进这个盒子里。”指导宝宝把饼干放进去。

游戏目的:10个月的宝宝用双手拿物品的能力会大大增强,可以通过游戏,进一步锻炼他们手拿物品的能力以及手眼的协调性,促进大脑发育。

1~2岁

发育评语:这一阶段的幼儿躯体和脑的发育十分迅速,这为范围更广的感知觉运动能力的出现,智慧的产生准备了生物学的前提。这一时期幼儿的躯体动作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更强了,学会了独立行走,并出现了言语活动。

1.讲故事

游戏方法:妈妈拿出一本图画书,对宝宝说:“宝宝看,妈妈这里有本很好看的书。书上有小熊、小兔子、大树,宝宝快来看一看。”先把书上的图画指给宝宝看,观察宝宝是否有兴趣,如果宝宝感兴趣,就抱着宝宝把书中的内容讲给宝宝听。还可以引导宝宝读一些简单的发音或词语。

游戏目的:1岁半的宝宝只能发一些音,说一些简单的词语,但这个时期是宝宝理解语言和对语言产生兴趣的关键时期,讲故事可以锻炼宝宝的听说能力。

2.捡花生

游戏方法:妈妈假装不小心把花生撒在地上,请宝宝来帮忙。告诉宝宝捡花生时要蹲下来,一粒一粒地捡到放在茶几上的盘子里。花生捡完了,让宝宝再找一找,地上还有没有花生。最后,别忘了感谢宝宝的帮忙。

游戏目的:宝宝能独立站立、行走后,爸爸、妈妈就应逐渐发展宝宝的“下蹲”能力,这是一种既简便易行又颇具锻炼价值的活动。蹲下的动作,需要宝宝具备更强的身体协调和平衡能力,是促进宝宝身体运动智能发展的好方法。

3.跳房子

游戏方法:妈妈在户外的水泥地上画3个“房子”,一个圆形、一个方形,一个三角形,教宝宝认识形状。妈妈给指令,让宝宝往相应形状的“房子”里跳。爸爸可以跟宝宝比赛,看谁跳得快、跳得好。

游戏目的:跳跃运动对骨骼、肌肉、肺及血液循环系统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从而使宝宝长得更高、更壮、更健康。这种运动对淋巴系统也很有益,能够增加宝宝免疫力。

2~3岁

发育评语: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建立了自我意识,这一时期也是宝宝不喜欢受人帮助的时期,伴随着母语的习得,幼儿学会了与别人交往,发展了言语思维能力,与同龄幼儿发展了最早的小伙伴关系。

1.树叶作画

游戏方法:妈妈带宝宝去户外捡拾一些树叶,一边捡一边和宝宝欣赏树叶的颜色和形状。回到家后,妈妈拿来一张白纸,一瓶胶水。先给宝宝做个示范,把树叶粘在白纸上,然后鼓励宝宝自己作画。

游戏目的:自己动手作画不仅锻炼宝宝对构图、线条、色彩的敏感性,更是宝宝日后独立做事的行为基础。这个游戏有助于宝宝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培养其自主性和艺术鉴赏能力。

2.小模特

游戏方法:让宝宝挑选一套自己喜欢的衣服,在妈妈的演示下鼓励宝宝依次穿上上衣、裤子、鞋子。然后播放一些轻松欢快的音乐,让宝宝学着大人的样子随着节奏走模特步。

游戏目的:宝宝乐意模仿成人,希望做一些能够得到成人认可的事,这是一种社会赞许的需要,爸爸妈妈可在宝宝2岁左右就慢慢培养这种习惯。在年幼时播下习惯的种子,日后才能结出行为的果子。

3.找朋友

游戏方法:在小区里找几个年龄相当的小朋友。组织小朋友围成一圈,由一个小朋友来找。一边唱儿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见!”一边与找到的朋友互相敬礼、握手,做再见的动作。接着换另一个小朋友来找。

上一篇:二元模式下一篇:日本帝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