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以下儿童

2024-05-03

7岁以下儿童(精选十篇)

7岁以下儿童 篇1

关键词:儿童,营养不良,调查分析

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 不仅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同时可造成全身系统功能紊乱, 免疫功能低下, 易患各种疾病, 影响儿童智力, 严重危害儿童健康[1]。儿童营养状况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为实现《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 (2001~2010年) 》中降低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及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的目标, 优化儿童生长环境, 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2], 为此, 我们与2009年3月至6月对宜宾县7岁以下儿童的营养不良问题展开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技术, 抽取宜宾县柏溪镇、观音镇、白花镇、柳嘉镇及蕨溪镇等22个行政村278名0~7岁儿童。其中男童145名, 女童133名, 接近1∶1。

1.2 方法

对278名儿童进行体格检查, 按“全国营养监测调查”统一方法用身高尺及UNICEF提供的890型电子秤进行儿童身高 (长) 、体质量等体格测量[3], 对7岁以下儿童家长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主要内容包括家庭状况、辅食添加以及母乳喂养情况等。

1.3 身高体质量营养不良评价标准

采用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制订的国际标准 (WHO标准) 。低体质量, 年龄别体质量低于同年龄同性别人群正常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发育迟缓, 年龄别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人群正常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消瘦, 体质量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 但均值减2~3个标准差之间为中度;均值减3个标准差以上为重度[4]。

1.4 统计处理

利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 SPSS10.0分析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宜宾县各年龄组儿童营养不良状况分布

儿童营养不良发病率为27.4%, 其中低体质量14.4%, 生长迟缓8.3%, 消瘦4.7%, 3~5岁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统计有差异性, P<0.05, 见表1。

(例, %)

2.2 家庭收入与营养不良

调查分析收入越低的家庭, 儿童患病率越高, 低收入家庭儿童患病率明显高于高收入家庭儿童, P<0.05, 见图1。

2.3 儿童营养不良与性别关系

调查发现, 在所调查的男童中, 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3.7%, 女童发生率为6%, 男童低体质量率和消瘦率均高于女童, 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2。

2.4 辅食添加与儿童营养不良的患病关系

本次调查0~3岁内儿童86人, 经问卷调查达到合理添加辅食38人, 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0.5%;不合理添加辅食发病率为17.2%。经统计学处理, 合理添加辅食与不合理添加辅食营养不良患病率有极显著差异 (χ2=6187, P<0.01) 。

3 讨论

营养是维持小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也是反应儿童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营养不良是影响发展中国家儿童健康与发展的主要问题。营养不良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疾病, 大多因热能及蛋白质缺乏所致, 故又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多见于婴幼儿, 儿童期是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4]。联合国儿童基金 (United Nations Children&apos;s Fund, UNICEF) 在2001年世界儿童状况报告中指出, 发展中国家7岁以下儿童中有1/3以上表现为生长迟缓, 30%的儿童低体质量, 10%的儿童消瘦。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相比, 全国7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率在各年龄组都有所下降。对本县的调查结果表明, 学龄前儿童中营养不良仍较严重, 低体质量 (14.4%) 和生长迟缓发生率 (8.3%) 较高, 存在长期慢性营养不良问题, 应受到关注。尤以3~5岁以下儿童最为明显, 营养不良儿童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 严重营养不良儿童死亡率较正常儿童高。本次调查发现, 3~5岁的营养不良率达到34.1%, 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此阶段儿童正处于由混合喂养转为普食喂养的过渡期。儿童需逐渐适应这种转折, 在适应过程中, 常由固体食物营养摄入不足, 若辅食添加不合理或摄入不足以及消化吸收障碍, 易造成营养不良, 因此患病率有所增加[1], 按照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建议从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是非常必要的。为此, 如何正确指导家长按合理地为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添加质优、量足的辅食, 成为今后儿童保健门诊的工作重点。

社会环境因素是影响儿童营养状况特别是生长迟缓的重要因素。其中经济是一个主要因素, 它影响着儿童的辅食添加及母亲的文化程度。本研究发现低收入家庭儿童的患病率高达59%[6], 几乎是高收入家庭儿童患病率的3倍。低收入家庭由于经济收入低, 自已生产的粮食、蔬菜是主要生活来源, 饮食结构不合理, 物质生活相对单一、贫乏, 有的甚至是多胎子女, 家庭负担较重, 居住环境较差。体质量低下、发育迟缓、消瘦的男童均明显高于女童, 尤其是体质量低下和消瘦, 男女童间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 所以以后我们应该特别加强对男童的营养保护。

本次调查发现存在纯母乳喂养率低, 8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不到39%, 母乳喂养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母乳营养成分均衡, 易于吸收, 是婴儿的最佳食品.为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率, 改善小儿营养状况, 应积极提倡母乳喂养, 特别是6个月以内小儿的喂养方式可直接影响以后小儿营养状况。营养不良是社会、家庭、经济、喂养、疾病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综上所述, 防治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是我国当前儿童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且重点应放在农村。因此应加强妇幼卫生保健网络的建设[4], 以便及时了解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 分析影响生长发育的相关危险因素, 及时反馈儿童营养问题[7], 提高县、乡、村妇幼卫生人员指导家庭科学育儿、合理喂养的能力, 广泛宣传母乳喂养知识, 积极预防儿童常见病多发病, 加强体弱儿管理。在儿童保健工作中, 要指导家长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及时纠正不良进食行为, 关爱而不溺爱儿童[2], 为儿童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何自力, 万爱琴, 龙冰颜.遵义市7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8, 16 (5) :585-587.

[2]冯平, 周萌泥.0-6岁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 (24) :3393-3396.

[3]将桂兰, 汪思顺.贵州省两县市6岁以下儿童营养健康状况调查[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07, 24 (4) :36-37.

[4]盛抗美, 虞继文, 庞玲, 等.楚雄城乡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状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35) :5063-5066.

[5]李兰, 赵艾兰, 徐蓉, 等.五华区3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状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 2009, 24 (10) :1396-1397.

[6]崔颖, 杨丽, 巫琦, 等.西藏农村3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 (11) :1301-1302.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篇2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掌握儿童死亡资料的根本目的在于减少儿童死亡,保护儿童健康。掌握不同年龄儿童死亡的原因及其变化情况,为制定儿童生存、发展、保护战略措施提供依据。

一、目的1、获得准确可靠的婴儿、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资料。

2、观察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动态变化。

3、提供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提出和制定改善儿童保健服务的新对策提供依据。

4、为我乡儿童保健工作开展提供导向和依据。

二、监测范围、对象1、5岁以下儿童监测是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在全乡范围内开展。

2、监测对象:全乡所有家庭0—5岁儿童。具体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户口在监测地区,离开本地一年以上的婴儿不再纳入监测范围。妊娠满28周(如孕周不清楚,可参考出生体重达1000克及以上),生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4项生命指标之一,而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均报告死亡和死因。

三、监测内容和指标

1、内容

(1)活产数,1—5儿童数和总人口数。

(2)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和死亡原因。

(3)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时间、地点、人群分布。

(4)5岁以下儿童卫生保健服务的基本情况。

2、监测指标

(1)生命指标:出生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1-5 岁儿童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年龄别死因死亡率、儿童死亡年龄构成和死因构成、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下降率。

(3)保健服务指标:儿童死前就医情况。

四、资料的收集

(1)0—5岁儿童花名册:以村为单位由村医填写,每出生一名婴儿(或新迁入1名5岁以下儿童)随时填写,死亡情况记录在备注中。

(2)0—5岁儿童死亡监测季报、年报表:卫生院每季度上报县妇保站,每年10月上报年报。

(3)0—5岁儿童死亡报告卡:每例0—5岁儿童死亡,均由村医填写“死亡报告卡”,并记录在花名册,乡镇卫生院每季度上报县妇保院。

五、质量控制

1、质量标准

(1)表卡完整率100%,死因错误率<5%,项目错误率<1%.(2)5岁以下儿童死亡漏报率<10%。

(3)出生漏报率<10%。

(4)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因诊断不明<5%。

2、报表内容

0—4岁儿童死亡检测季报表、活产数。每年10月20日前上报上一第四季度及本第一、第二、第三季度经质量控制后上报0—4岁儿童死亡检测年报、活产数和儿童死亡报告卡、儿童生命质量监测调查表。各种报表要求上报齐全,填写准确、完整、合乎逻辑,无漏项、错项、空项,全年监测报表与死亡报告卡的年龄别死亡数一致。

六、资料分析

分析指标和内容 :

1、新生儿、婴儿、1—4岁儿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年龄别儿童死因。

3、儿童死亡与保健服务、出生率等因素的关系。

5岁以下儿童腹泻影响因素分析 篇3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凡在门诊就诊确诊为腹泻病的5岁以下儿童均属本次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①询问病史:询问儿童的家长,了解儿童的发病时间,发病原因,腹泻次数与季节、气候等关系;②物理诊断:通过叩、触、听进一步确诊为腹泻病;③随机抽查:抽取全县东、南、西、北、中5个点,利用半年检查、年终考核进行家访调查,全面掌握,分析探讨。

调查内容:①儿童喂养:指6个月内的儿童喂养情况;②个人卫生:腹泻患儿卫生的良好与否;③经济条件:腹泻患儿的家庭经济状况;④洗手情况:腹泻患儿饭前便后能否坚持洗手;⑤居住情况:腹泻患儿散居和集居情况;⑥气象因素:指腹泻患儿发病与气候、季节、潮湿和寒冷的关系;⑦饮用水卫生:分窖水、泉水和自来水;⑧家中学龄前儿童数:腹泻患儿家中的儿童数。

结果

两年诊治腹泻患儿625例,男319例,女306例。0~6个月143人;7~12个月118人;2岁105人;3岁79人;4歲88人;5岁92人。

喂养情况:143例6个月以内的腹泻患儿,单纯母乳喂养48例(33.6%),混合喂养95例(66.4%),前者发病高与后者,有明显差异。

个人卫生:625例腹泻儿童,个人卫生较好186例(29.8%),个人卫生较差439例(70.2%),前者发病低与后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经济条件:查治的625例儿童中,家庭经济条件好能及时治疗288例,及时治疗46.1%,家庭经济条件差未能及时治疗337例,未及时治疗率53.9%,前者低于后者,但差异无显著性。

洗手情况:调查的180例腹泻患儿,饭前洗手36例(20.0%),饭前不洗手144例(80.0%),前者发病低与后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便后洗手60例(33.3%),便后不洗手118例(65.6%),前者发病低与后者,有差异。

居住情况:由与我县属山区,所以农村儿童入托者甚少,625例腹泻儿童中集居入托儿童117名(18.7%),散居儿童508名(81.3%),集居者发病明显低于散居者。

气象因素:625名腹泻患儿,夏季发病258例(41.3%),秋季发病193例(30.8%),冬季发病65例(10.45%),春季发病108例(17.5%),夏秋季发病率高,冬秋季发病率低,即气温越高,相对湿度越大,降雨量越多的月份腹泻发病率就越高。

饮用水源卫生情况:本次调查625名腹泻患儿中饮用自来水117人,窖水273人,泉水235人,分别为18.7%、43.7%、7.6%,三者发病率相比较明显,饮用水被污染的程度越重,腹泻发病率就越高。

家庭中学龄前儿童数:在625例腹泻患儿家庭中学龄前儿童数为1个199例(32.0%),2个428例(68.0%),前者发病率低与后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讨论

本次调查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中相当一部分家庭经济条件得到了较快的改善,但文化水平、卫生设施和卫生习惯未能相应提高,因此,对富裕起来的农民应通过多渠道、多媒体加强卫生宣传教育,让他们掌握防病保健知识。调查结果表明,对6个月以下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孩子,由于吃奶粉及辅食,食物污染机会较多,所以腹泻病发病率就越高,单纯母乳喂养者腹泻发病率较低。为此,要大力提倡吃初乳母乳喂养至少1年。本次观察还反映出学龄前儿童多的家庭,儿童得不到较好的照顾,腹泻发病率较高。由此可见,实行计划生育有助于控制腹泻病的发生。引起腹泻病的主要原因是卫生条件差,饮用水不清洁以及无良好的卫生习惯,因此,饮用水源的卫生状况对腹泻病发病有着重要意义。

7岁以下儿童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选取平凉市及其管辖区内所有户籍或非户籍且在该市居住1年以上的7岁以下儿童共计166 364例。

1.2资料来源各项指标数据均来源于平凉市卫生局妇社科2010年和2013年有关统计报表材料;甘肃省相关数据来源于《2013年甘肃省卫生事业发展公报》。

1.3 方法采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汇总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和构成比描述平凉市及一区六县2013年儿童保健服务现状。

2 结果

2.1 2013年平凉市儿童保健服务状况

2.1.1 7岁以下儿童保健服务:2013年, 平凉市新生儿访视率为95.92%, 其中, 崆峒区新生儿访视率最高, 泾川县最低;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为93.11%, 其中, 崆峒区覆盖率最高, 其余六县覆盖率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华亭县最低;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为92.75%, 其中, 崆峒区和泾川县系统管理率达到了94%以上, 华亭县最低;详见表1。

2.1.2 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情况:2013年, 平凉市母乳喂养率为95.61%, 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及静宁县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平凉市平均水平, 其中, 崇信县最高, 崆峒区最低;纯母乳喂养率为88.77%, 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及庄浪县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平凉市平均水平, 其中崇信县母乳喂养率最高, 崆峒区最低, 详见表2。

2.2 2013年与2010年平凉市儿童健康指标变化情况

2.2.1 儿童保健服务指标:2013 年, 新生儿访视率、3 岁以下儿童管理率、7岁以下儿童管理率均比2010年有所上升, 幅度最大的是7 岁以下儿童管理率, 平均变化速度为4.73%。营养不良患病率相比2010 年明显下降, 平均变化速度为18.62%, 详见表3。

2.2.2 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情况:2013年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为95.61%、纯母乳喂养率为88.77%, 相比2010年的95.30%、88.20%均增高。

3 讨论

2013年平凉市儿童保健管理率相比2010年各项指标明显提高。除新生儿访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均稍低于甘肃省整体平均水平外 (甘肃省为96.61%和93.03%) , 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6个月母乳喂养率均高于甘肃省整体平均水平 (甘肃省为92.18%和94.31%) , 这主要得益于平凉市妇幼保健三级网络管理系统的健全和完善。在一区六县中, 崆峒区新生儿访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7 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但6个月内母乳喂养率却明显低于其他六县;而泾川县新生儿访视率、华亭县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在一区六县中最低, 可见保健工作城乡差异明显。此外, 6个月母乳喂养率同2010年相比上升幅度不大, 提示, 今后应进行对母乳喂养的优点大力宣传, 并加强对产后催乳方法的指导, 以进一步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尤其是要提高崆峒区的母乳喂养率。针对平凉市儿童保健工作服务现状, 笔者建议:

3.1 政府重视, 增加投入, 完善儿童保健基本设备要提高儿童保健工作的质量, 就要提高新生儿访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儿童入保率。大部分县级保健单位由于财力、物力、人力的限制, 无力对儿童保健进行较大的投入[2], 使儿保门诊不能开展多种儿童保健服务, 这就要求平凉市政府在制定卫生事业发展政策和目标规划时应将儿童保健工作作为优先考虑和发展的对象, 尤其是加强六个县农村地区和各县边远乡村儿童保健经费的投入, 尽最大努力保障全市边远山区的妇幼弱势群体都能平等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

3.2 建立“网络健全、功能完善”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加强各基层单位的沟通和联系, 建立“网络健全、功能完善”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区、县、乡、村的团结协作功能。在努力完成好现有的重大卫生专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降消”等项目条件下, 积极对接、引入儿童保健卫生项目, 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包括非政府组织的关注[3], 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 借势发展儿童保健事业。

3.3 加强对保健人员的能力培训, 重视母乳喂养的宣教加强现职人员业务培训, 适时组织交流、学习和深造, 提高专业素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进相关专业人才, 尤其是技术骨干, 提高其服务水平并带动和指导其他人员共同进步。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相关科学知识, 加强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的指导, 宣传婴幼儿母乳喂养的方法、优点、原则、注意事项[4];将母乳喂养作为妇幼卫生教育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龚地萍.2001-2010年平凉市0~7岁儿童卫生状况及预测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 2012.

[2]唐永勤, 邱红, 成伶春.嘉善县儿童保健现状及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 (1) :15-16.

[3]马艳丽, 阎春生, 张东鹏, 等.842例农村已婚妇女妇科病普查资料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 (21) :365-367.

2岁以下儿童不宜嚼口香糖 篇5

本报讯(记者朱瑞娟)嚼口香糖可以清洁口腔和牙齿,不过对于判断能力尚弱的孩子来说,口香糖可不是清洁牙齿的好帮手,而且还可能因误吞而引发危险。专家提醒,对于2岁以下的儿童来说,嚼口香糖是危险的。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主治医师郑东旖指出,2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主动让其食用糖果、口香糖等颗粒状食物,因为孩子对于这类食物尚无分辨能力,而且儿童自控能力较差,整天把口香糖含在嘴里,有可能吞食或者误入气管,危及生命。另外,长时间嚼口香糖,咀嚼肌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有可能养成睡梦中磨牙的习惯,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另外还可能使咬肌过度锻炼,刺激下颌角的肌肉和骨骼发育,影响面型。

12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尼美舒利 篇6

对于儿童来说,发热是小儿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所以解热镇痛药物的使用较为频繁。其中最为常用的儿童解热镇痛药有尼美舒利。尼美舒利为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可用于慢性关节炎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等)、手术和急性创伤后的疼痛和炎症、耳鼻咽部炎症引起的疼痛、痛经及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等症状的治疗。根据中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数据,尼美舒利在中国上市的6年里,已出现数千例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甚至有数起死亡病例。2007年欧盟药品审评局发出了全面禁止尼美舒利12岁以下儿童服用的通知,并在说明书中强调造成严重肝脏损害风险的特别警示。在美国,尼美舒利在儿童中的使用从未得到过批准。

儿童发烧,低烧情况下应多喝水,穿宽松衣服,可以服用清热解毒颗粒等中成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对乙酰氨基酚以及布洛芬是用于儿童安全退烧的首选安全用药。如果发烧持续3天以上,精神状态和脸色也不好,应立即前往医院检查,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医治方案。

有关部门提醒,尼美舒利是处方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建议临床医师在选择用药时充分考虑患者病情及用药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权衡利弊,并将可能的用药风险告知患者,在患者持续用药的过程中要注意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出现异常应立即停药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7岁以下儿童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体检的1856例0~6岁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其中男1034例, 女822例;其中0~1岁235例, 1~2岁297例, 2~3岁318例, 3~4岁376例, 4~5岁314例, 5~6岁316例。

1.2 方法:

依据常规采血方法采集儿童左手无名指末梢血液40μL, 将标本放入特定的全血稀释液中, 对儿童血液中的铜、铁、镁、锌、钙5种微量元素进行测定, 同时采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对血红蛋白含量进行测定。

1.3 贫血诊断标准:

依据WHO相关诊断标准:血红蛋白值<110 g/L可诊断为贫血, 其中轻度贫血血红蛋白值90~100 g/L, 中度贫血血红蛋白值60~90 g/L, 重度贫血血红蛋白值30~60 g/L[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行t检验, 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儿童全血微量元素及血红蛋白检测值结果比较:

1856例不同年龄段儿童全血中5种微量元素中Cu、Mg、Ca及Hb相比差异不显著, P>0.05;不同年龄段中Fe、Zn相比差异显著, P<0.05, 具体见表1。

2.2 不同年龄段儿童贫血情况比较:

不同年龄段儿童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 P<0.05, 具体见表2。

3 讨论

微量元素是对儿童体内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本组研究中, 不同年龄段儿童血液中Cu、Mg与Ca与正常水平较为接近, 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 。而血锌水平和儿童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并且对儿童免疫功能有重要作用, 血锌含量较低的儿童往往会诱发贫血、腹痛、厌食及感冒等临床症状[3]。所以, 要想有效预防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缺乏, 应当从孕期就开始科学膳食, 保证各种微量元素的供给, 避免婴儿发生先天营养素缺乏等病症[4]。

血红蛋白含量可能是贫血的直接预警信号, 特别在儿童生长发育的时期, 饮食结构不科学往往会造成儿童贫血的发生[5]。本组研究资料显示, 各年龄段之间儿童贫血率相比差异显著, P<0.05。这可能和家长喂养及护理不合理有关。由于婴幼儿的成长发育需要补充大量的铁, 一旦铁含量缺乏就会对血红蛋白合成产生直接的影响, 诱发小细胞性贫血[6]。所以, 对于因消化代谢功能紊乱造成贫血的婴幼儿, 需要合理补充电解质, 或者口服枸缘酸铁及硫酸亚铁等铁盐, 从而使贫血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7]。

总而言之, 重视妊娠期及婴幼儿早期血红蛋白及微量元素的测定与补充, 全面做好健康知识教育与宣传工作, 对于疾病预防及诊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静萍, 余君, 刘宏, 等.124例门诊儿童全血微量元素与血红蛋白的检测[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4, 25 (6) :36-39.

[2]罗辉娥, 林燕敏, 李婕, 等.0~6岁儿童血清铁、锌与全血血红蛋白的相关关系研究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25) :5-6.

[3]黄燕婷.微量元素铁与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缺铁性贫血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1) :187-188.

[4]郎巧英, 陈香秋.儿童微量元素含量与贫血关系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 (23) :3877-3878.

[5]张华放, 邬启元.儿童微量元素铁与贫血的关系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 2012, 24 (9) :1044-1045.

[6]刘建雷, 曾赤佳, 赵东, 等.贫血与婴幼儿微量元素含量关系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 (22) :5837-5838+5841.

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结果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广西统一的儿童死亡报告卡、调查报告及病历,对全市两县两区的2008~2010年儿童死亡15个镇级监测点的上报材料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

按照《广西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的要求,市级监测办每季度将监测点上报的儿童死亡报告卡和病历进行评审,并依据国家疾病分类ICD-9进行儿童死因分类。通过综合分析明确每例儿童死亡诊断和诊断依据,对死亡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儿童死亡分布

5岁以下儿童共死亡317例,其中新生儿死亡206例,婴儿死亡251例,1~4岁儿童死亡66例。

2.2 各年龄段儿童死因及构成

见表1。

2.3 死亡地点及构成

317例中死在家中的128例,占40.38%;死在省市级医院的72例,占22.71%;死在县区级医院的65例,占20.50%;死在途中的38例,占11.99%;死在乡级医院的14例,占4.42%。

2.4 评审结果

317例中可避免死亡228例,占71.92%;不可避免死亡89例,占28.08%。

3 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钦州市2008~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的前两位死因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出生窒息。国内报道的早产儿死亡率为12.7%~20.8%,体重愈低死亡率愈高,尤以<1000 g死亡率更高[1]。WHO 2005年的统计数字表明,每年400万新生儿死亡中约有100万死于新生儿窒息,即新生儿窒息导致的死亡占1/4。我国妇幼卫生监测显示:2005年新生儿死亡率为19.0%,前3位死因为早产和低体重、窒息、肺炎,窒息占第2位[2]。因此应加强产前检查,宣传孕期保健知识,孕期营养要均衡丰富,避免各种精神创伤及过劳、戒烟酒,同时避免被动吸烟。保持精神愉快,避免意外创伤及高危妊娠,加强对高危妊娠的保健管理,以保证胎儿的健康生长发育,减少早产低体重儿的出生。

提高产科接产质量,加强医务人员对新生儿窒息抢救技术的培训,熟练抢救复苏的整个过程,加强产儿合作,共同商讨疑难危重产妇,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应对突发情况,新生儿科医生要全面了解每位产妇存在的高危因素,随时做好新生儿复苏的抢救准备工作,并对复苏后的新生儿进行严密监护和处理,减少新生儿窒息死亡的发生。

做好婚前医学检查,孕前、孕期及产时保健。规范产科工作,提高围产保健质量,坚持孕前3个月至孕3个月补充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3]。规范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工作,加强对产科、检验及B超人员的培训,确保出生缺陷诊断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采取有效方式宣传优生优育知识,孕期预防感染性疾病,合理营养,合理用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提高全民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知识水平,降低各种先天畸形的发生,提高人口素质。

加强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和危重病的识别和急救能力;按儿童系统管理对其进行定期体格检查,加强呼吸道疾病的管理,做到早预防早诊治,减少肺炎造成的死亡。

有40.38%的儿童死亡地点在家中,因此应加强健康教育,让家长能够识别常见疾病的早期症状,减少延误,及早到医院就诊。评审结果为可避免死亡的占71.92%,因此应努力减少可避免死亡,并在可避免死亡病例中吸取教训,根据主要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

摘要:目的 寻找影响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对策和依据。方法 分析统计20082010年钦州市儿童死亡监测点上报的儿童死亡报告卡及病历。结果 监测点上报5岁以下儿童死亡共317例,全部进行评审,前四位主要死因分别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其他先天异常和肺炎。结论 加强围产期保健、高危妊娠管理,提高产时监护及新生儿疾病抢救能力,重视产前筛查工作,提高科学准确的产前诊断水平,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因,评审

参考文献

[1]金汉珍主编.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3.

[2]叶鸿瑁.中国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及复苏技术新进展.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15(1):4.

济源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篇9

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卫生状况和妇幼卫生工作质量、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 为了解济源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观察分析死亡动态和死亡原因, 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降低儿童死亡率, 本文对济源市2005-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表及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整理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济源市5岁以下儿童。

1.2 方法

对各乡镇卫生院、各企事业医疗单位及各市直医疗机构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表、儿童死亡报告卡及死亡漏报调查表等资料进行审查、核实后重新汇总、统计。死因分类按“儿童死亡报告卡”中所列35种死因进行分类。

2 结果

2.1 2005-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情况

4年间共出生活产婴儿24 950名, 5岁以下儿童死亡424例, 死亡率为16.99‰。新生儿死亡264例, 死亡率为10.58‰;婴儿死亡357例, 死亡率为14.31‰。其中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73.95%, 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62.26%, 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4.20% (见表1) 。

2.2 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构成

5岁以下儿童的死因顺位发生了一定变化, 尤以早产低体重和肺炎的变化为最大, 先心、出生窒息和意外窒息也有一定的波动, 先天异常呈逐年下降趋势 (见表2) 。

3 讨论

3.1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

2005-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有一定波动, 但是与2005年相比较有所下降, 说明我市近几年采取的各种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措施有一定成效。

3.2 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婴儿和新生儿占较高比例

死亡的年龄构成显示, 婴儿死亡率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4.20%, 新生儿死亡率占婴儿死亡的73.95%, 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62.26%, 所以降低儿童死亡的重点人群是婴儿, 尤其是新生儿。

3.3 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变化特点及干预措施

7岁以下儿童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7~2009年孝感市各县市区妇幼保健院的死亡报告卡。

1.2 方法

对孝感市2007~2009年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整理、分析。多年来, 我市对5岁儿童死亡严格按《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要求进行监测, 填写全省统一的儿童死亡报告卡, 上报市妇幼保健院。并组织产儿科专家及相关人员对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讨论, 对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2], 孝感市2007~2009年3年内总活产数为120782例, 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为858例。

2 结果

2.1 孝感市2007~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及死亡率比较见表1。

2.2 858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男孩死亡率为3.83‰, 女孩死亡率为3.2 8‰, 男孩女孩近几年来死亡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χ2=1.082, P>0. 0 5) 。其性别构成比较见表2。

2.3 5岁以下儿童死亡婴儿与新生儿死亡率比较见表3。

2.4 858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年龄分布及构成比见表4。

2.5 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构成及顺位见表5。

3 讨论

结果显示, 降低新生儿死亡, 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点。

3.1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因素

3.1.1 858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年龄以婴儿为主, 尤其是新生儿死亡率甚高, 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新生儿死亡, 而新生儿死亡居前3位的是新生儿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肺炎。因此应重视提高产科质量, 改善产房抢救设施, 加强对产科人员技术培训, 提高新生儿急救业务水平。

3.1.2 先天性疾病也是导致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 加强优生优育宣教和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工作, 做好婚前、孕期的保健及指导工作, 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避免不良环境刺激及有害物质、毒品的接触。

3.1.3 家长缺乏科学育儿的健康知识和儿童常见的疾病与意外防范意识, 在意外死亡中, 又一重要原因是溺水死亡, 这与现在大量留守儿童无人照管有一定的原因;也与家长的经济水平、文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3.1.4幼儿的安全管理因素欠缺 1~5岁儿童, 天性好动好奇, 对安全危险因素的认知不足, 促使了幼儿意外死亡的发生, 加强幼儿安全管理, 对降低幼儿意外死亡意义重大。

3.2 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干预措施

3.2.1 积极防治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

减少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肺透明膜病、肺炎等。对于有早产可能的孕妇应加强宣教及围产监护, 孕妇可应用地塞米松促进胎儿肺成熟。对已经出生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时转诊到新生儿科作进一步的监护治疗。

3.2.2 加强围产期保健

定期产前检查, 加强产前、产时监护,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倡导多科合作, 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 降低围产儿不利因素。

3.2.3 提高儿科医护人员的急诊救治水平

为基层儿科的急诊挽回更多的生命, 同时要求提高专业儿科的医疗技术水平, 不断更新医疗设施, 尤其是对新生儿的急救能力。产科也要努力提高新生儿复苏技术, 使患儿得到更及时、更有效的救治, 减少死亡的发生。

3.2.4 减少出生缺陷、保护环境, 避免化学物质的污染

重视孕期保健, 做到系统正规地检查, 注意妊娠期合理用药;及时进行产前筛查,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产前诊断技术, 必要时予转诊到上级医院作进一步的诊断, 避免或降低先天缺陷儿的出生。

3.2.5 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包括孕前、孕期、科学育儿教育, 如新婚学校、孕妇学校、育儿学校等, 提高人群自我保健意识是重点。教会孕妇自我保健能力, 教会家长科学育儿及常见儿童疾病和常见儿童意外的防治知识, 对幼儿也应加强安全教育, 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尽可能消除隐患, 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3.2.6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监管

设立托幼机构, 将留守儿童集中监管学习;同时对外出打工的夫妇进行宣传教育, 叮嘱其外出时要将小孩托付给有看管能力的委托人, 减少儿童意外死亡的发生。

3.2.7 政府参与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通过政府重视和支持, 多部门合作, 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增强社会医疗保障能力与救助能力, 从根本上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 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摘要:目的 准确掌握孝感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影响因素, 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孝感市2007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孝感市2007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10‰, 婴儿死亡率为5.75‰, 新生儿死亡率为4.40‰。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列居前5位的依次是:新生儿窒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肺炎、先天性心脏病、溺水。大多数死亡发生在婴儿期, 尤其以新生儿居多。因此, 控制婴儿死亡的关键是控制新生儿死亡。结论 要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需积极采取干预措施, 加强孕产期系统管理, 预防早产和畸形儿的发生;加强产科建设, 提高产科质量, 规范产时监护, 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做好新生儿期的保健, 加强系统管理, 预防和控制相关疾病的发生和死亡;强化婴幼儿安全意识的教育, 减少意外死亡的发生, 从而达到降低儿童死亡的目的 。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姚莲珍, 魏映琴.白银市平川区401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08, 23 (11) :1517.

上一篇:中学体育与健康课堂下一篇:研究生公民法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