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基本能力

2024-05-04

高考基本能力(精选十篇)

高考基本能力 篇1

在△ABC中, ∠C = 90°, M是BC的中点, 若sin∠BAM =1/3, 则sin∠BAC =__.

1. 思路取向一: 平面向量

这种解法要求学生掌握向量的基本公式概念, 并且在公式运算时需熟练掌握换元转化的运算技巧, 所以要求学生有比较高的灵活处理能力.

2. 思路取向二: 平面几何

此种解法对计算能力的要求相当低, 学生可以快速而简便地解决问题; 但对思维要求较高, 因为要找到三角形的几何背景以及sin∠BAM =1/3所代表的几何意义, 而且要熟练掌握圆内的相关性质.

3. 思路取向三: 三角函数

此种解法思路是常规思路, 利用三角形相关性质和公式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必须有比较高的三角函数公式应用水平.

高考基本能力体育知识点总结 篇2

第一章 启动积极的运动方程式 课标要求

1.了解常见的运动项目。

2.明确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的好处。3.明确易发生的运动损伤及其防治。4.锻炼计划(运动处方)的制定。课标解读

1.从1896年首届现代奥运会的9大项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28大项、302小项,我们足以对运动项目的阵容窥见一斑。2.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是安全锻炼、科学健身不可缺少的两个环节,他们可以使运动的整个过程首尾呼应,相得益彰。3.运动损伤是体育运动中经常发生的事情,掌握运动损伤的防治知识是运动过程中必备的锦囊。

4.运动处方是指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采用处方的形式规定健身者锻炼的内容和运动量的方法。其特点是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基础归纳

一、启动积极的运动方程式

1、现代奥运会项目

夏季奥运会:28大项--田径、水上项目、举重、自行车、射箭、射击、篮球、排球、足球、手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棒球、曲棍球、垒球、体操、击剑、摔跤、柔道、跆拳道、拳击、赛艇、皮划艇、帆船、马术、现代五项(射击、击剑、游泳、马术、越野跑)、铁人三项(游泳、自行车、长跑)。

冬季奥运会:6大项--滑雪、滑冰、冰球、雪橇、冰舞、现代冬季两项(越野滑雪和射击相结合的雪上运动项目)。

2、运动之母--田径运动

田径运动是一切运动的基石,被称为运动之母。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章程对田径运动下的定义是:田赛和径赛、公路赛、竞走和越野赛。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叫“径赛”。以高度和远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叫“田赛”。径赛类

径赛类项目以决赛成绩判定该项目最终名次,而不以预、次、复赛的成绩判定最终名次。名次的判定以运动员躯干(不

包括头、颈、四肢)的任何部分抵达终点线后沿垂直面的先后顺序为主。

400米以下各项,运动员应采用蹲距式起跑(正式比赛必须使用起跑器),对运动员第一次起跑犯规给予警告,对第二次犯规的任一运动员取消其比赛规格。

接力跑时,运动员应手持接力棒跑完全程,如发生掉棒,需由掉棒人拾起,如在拾起过程中缩短比赛距离或侵犯其他队员则取消其比赛资格。所有交接棒的过程均必须在接力区内完成。传接棒方法:“上挑式”、“下压式”、“混合式”。

跨栏时,运动员必须跨越10个栏架,除故意用手推或用脚踢倒栏架外,其他部位碰倒栏架不算犯规。跨栏跑比赛项目男子有110M栏和400M栏,女子有100M栏和400M栏。田赛类 * 跳高

跳高有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5种姿势。任何高度上只要连续3次试跳失败,即失去继续比赛资格。* 撑杆跳高

运动员双手握住一根特制的杆子,经过快速助跑后,借助杆子的反弹力量,使身体腾起,跃过横杆。运动员一般都自带撑竿参加比赛。比赛时,运动员必须将撑竿插在插斗内起跳;起跳离地后,握竿的手不得向上移动。* 跳远

跳远的3种姿势:蹲踞式、挺身式和走步式。

丈量试跳成绩时,应以身体任何部分在着地区表面留下的痕迹,与起跳线或其延长线间的最短距离为准。其名次由全部试跳中(包含预决赛)最好的一次试跳成绩来判定。* 三级跳远

三级跳远是助跑之后连续进行3次跳跃。第一跳为单足跳,用起跳腿落地;第二跳为跨步跳,用摆动腿落地;第三跳为跳跃,必须用双脚落入沙坑 * 铅球

正式比赛男子铅球为7.26 公斤;女子铅球的重量为4公斤。推铅球技术分为原地投掷、侧身滑步投掷、背向滑步投掷、旋转投掷。出球角度:38○-42○。斜抛运动:利用力学原理S=V02sin a /g。* 铁饼

运动员应该在直径2.50米的圈内将饼掷出,铁饼必须落在40度的角度线内方为有效 * 标枪

掷标枪时,不得抛甩,只有标枪枪尖先于标枪的其他部位触地,且标枪必须完全落在角度线内沿以内方有效。开始试掷后,如果身体任何部位触及投掷弧、助跑道标志线及以外地面,均判试掷失败。* 链球

3、力与美的结合--体操类项目

按照教科书中的分类,体操包括竞技体操、艺术体操、蹦床、健美操、技巧5个竞技型项目。目前,竞技体操、艺术体操、蹦床同属奥运会体操项目,艺术体操是奥运会女子比赛项目。艺术体操、自由体操必须有音乐伴奏。

竞技体操比赛男子项目有: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双杠、单杠;女子项目为:跳马、高低杠、平衡木、自由体操。

4、水上运动

泳姿介绍:世界正规游泳比赛是四种泳姿,分为蝶泳,仰泳,蛙泳和自由泳。

花样游泳:是女子体育项目。20世纪20年代起源于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原为游泳比赛间歇时的水中表演项目,由游泳、技巧、舞蹈和音乐编排而成,有“水中芭蕾”之称。

5、冰雪运动

冰雪运动包括短道速滑、高山滑雪、冰球运动、冬季两项、花样滑冰等,其中花样滑冰是运动与艺术的结合。

6、民族民间体育活动 * 蒙古族的摔跤、赛马叼羊 * 回族的踢毽、拔河 * 藏族的大象拔河、赛牦牛 * 壮族:抢花炮、板鞋 * 朝鲜族的跳板、秋千

7、新兴体育运动

峡谷漂流、滑板、轮滑、攀岩、蹦极、定向运动、小轮车等。

二、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

1、准备活动:

指进行较剧烈运动前所做的一系列低负荷的伸展性身体练习。

准备活动的好处:可以逐渐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机体的生理惰性;作为剧烈运动前的预热,可以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保证体能的正常发挥;有助于改变血流方向,在正式运动时使更多的血液流向肌肉,为肌肉输送更多的养料和氧气;可以提高肌肉和关节韧带的弹性,降低粘滞性,使关节腔内滑液增多,预防肌肉和韧带拉伤。准备活动的时间越短,遭遇运动损伤的几率越大,准备活动时间一般为3---5分钟。

2、整理活动:

指较剧烈的体育运动结束时所做的放松练习。整理活动的量不可过大,要通过强度递减的运动方式逐渐结束运动,而非突然停顿下来,立刻坐下或马上淋浴。

整理活动的好处:有助于血液返回心脏,促进运动中代谢物的排出,加速运动后的体力恢复。通过舒展肌肉群,可以有效的防止肌肉痉挛,缓解运动后的肌肉酸痛。

3、运动损伤

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称为运动损伤。关节扭伤:

内因:技术掌握不好、协调性差,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小、生理结构不佳、疲劳产生、体力差。外因:准备活动不够、场地滑、器材使用不当、内容不好(动作速度快、转、跳多)。预防:准备活动充分、了解设备使用、循序渐进、自己速度放慢。

处理:24小时前为急性期 方法:停止运动、冷敷、包扎、抬高受伤部位。24小时后为恢复期:可采用伤药,配合按摩、理疗、热敷等。运动腹痛:

原因1:肝脾淤血,慢性腹部疾病。

原因2:呼吸肌痉挛(准备活动不够,肺透气低,运动与呼吸不协调)。原因3:胃肠痉挛(运动前吃得过饱、饭后过早运动,空腹或喝水太多)。预防:运动前健康检查,合理安排运动饮食,不空腹、喝水太多运动。

处理:减慢运动速度、加深呼吸、调整运动呼吸节奏、手按疼痛部位,严重时可停止运动,口服减痉挛药物(阿托品、十滴水)。

三、锻炼计划的制定(运动处方)锻炼计划构成要素 制定锻炼计划的要求 田径耐久跑锻炼计划案例 锻炼项目

可根据锻炼目的,有针对性的选择锻炼项目。例如:为了改善心肺功能,宜选择以有氧代谢为主的走、慢跑、游泳、自行车等。为了强壮肌肉宜选择力量性项目。为了放松心情宜选择太极拳、散步、放松操等。

1、跑走交替(1000-1200米):一般适合刚刚参加耐久跑锻炼的人。

2、定时匀速跑(8-12分钟)或定距离匀速跑(1000---1600米):适合有一定锻炼基础的人。

3、变速跑(1200-1600米):适合心肺耐力较好的人。

4、自然环境跑或越野跑(一般采用定时跑方式15-20分钟)。锻炼强度

锻炼强度可用最大吸氧量百分比、心率等表示。一般来说,中等强度对人体的身心健康最为有利。根据自身心肺耐力水平确定锻炼强度,建议将锻炼时的有效心率控制在120-140次/分钟,或最大吸氧量的50-85%。锻炼频率

锻炼间隔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锻炼的效果,锻炼频率一般保持每周在3次以上。每周3-4次,且隔日锻炼效果最佳。锻炼时间

每次锻炼持续时间的长短应该根据个人情况,医学检查,锻炼频率大小而定,但每次锻炼时间应在30分钟以上。每次锻炼持续30-40分钟。附:计算最大心率:220-年龄

测定安静心率:至少静坐15分钟-25分钟后测得的心率

计算心率储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

计算目标心率(靶心率):心率储备(50-85%)+安静心率

(当人体在靶心率范围内时,一般都能收到最佳的锻炼效果,并保证锻炼的安全性。)难点突破 例题分析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运动量减少,白领阶层中的“胖子”越来越多了。身体肥胖不仅给行动带来不便,更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24岁白领张丽身高160CM,体重80KG。由于超体重的肥胖给张丽工作、生活带来了不便,更是对健康构成很大的危害,减肥问题已经引起张丽的高度重视。尽管对人们减肥有多种多样的说法和做法,但张丽调查研究发现:减肥的关键在于运动。目前,专家们认为,要减肥一是节制饮食,二是加强运动,即减少摄入的热量或者努力消耗体内的热量。所以说值得大力提倡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平衡膳食,另一个就是运动。美国专家的调查表明,要使减肥持久支持下去,除了有节制地减少摄入的热量外,必须增加运动量。

那么请你给张丽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锻炼计划。解析: 1.运动项目:

长跑、步行、游泳、划船、爬山等,也可练习有氧体操。2.运动强度:

一般运动强度,可达本人最大吸氧量的50-85%。3.运动频率:

由于青年肥胖者多有减肥的主观愿望,自觉性较强,为提高减肥效果,运动频率可适当增大,一般每周锻炼3--4次为宜。4.运动时间:

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40分钟,持续时间可视减肥要求而定。晚饭前两小时运动最佳。

第二章 强身健体 课标要求

1.明确体能的构成。

2.获得健康体能和运动体能方面的基本知识。3.正确划分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课标解读

体能即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当一个人能安全有效地应付日常生活中各种需求而无过度疲劳感,并且仍有剩余精力从事闲暇和娱乐活动时,可以称他是一个体能好的人。体能分成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体能两大类。基础归纳:

一、体能的构成 体能 健康的体能 运动体能 成分

1、心肺耐力

2、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

3、柔韧性

4、身体成分

1、速度

2、爆发力

3、灵敏性

4、平衡性

5、协调性

6、反应时 目的

1、保持身体健康

2、提高生活质量

1、提高运动技能水平

2、增大比赛中获胜的几率

二、与健康有关的体能

1、心肺耐力:是指呼吸及循环系统在活动时提供氧气及营养,以满足长时间身体活动身体所需要的能力,是评定人体健康体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适宜的项目:选择中低强度、持续时间长的运动比较适宜,如步行、慢跑、有氧操、游泳、越野滑雪、球类、跳绳、骑自行车、登山等有氧运动,有氧运动的目的在于增强心肺耐力。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也就是说,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简单来说,是指任何富韵律性的运动,其 运动时间较长(约15分钟或以上),运动强度在中等或中上的程度(最大心率之75%至85%)。是不是“有氧运动”。衡量的标准是心率,它的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

2、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肌肉所能发挥的最大力量即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指肌肉持续工作的能力。适宜的项目:田径运动是发展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的有效途径。

无氧运动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的运动。无氧运动大部分是负荷强度高、瞬间性强的运动,所以很难持续长时间,而且疲劳消除的时间也慢。无氧运动的最大特征是:运动时氧气的摄取量非常低。由于速度过快及爆发力过猛,人体内的糖分来不及经过氧气分解,而不得不依靠“无氧供能”。这种运动会在体内产生过多的乳酸,运动后感到肌肉酸痛,呼吸急促。要是想让自己的身体更强壮一些,可以到健身房去参加无氧运动。常见的无氧运动项目有:如赛跑、举重、投掷、跳高、跳远、拔河、肌力训练等。

3、柔韧性:指身体某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跨过该关节的肌肉、韧带、肌腱、皮肤等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适宜的项目:徒手的身体练习,如压腿。体操、武术等项目也是发展柔韧性的可取方式。

4、身体成分:身体成分由你身体中的脂肪成分和非脂肪成分两部分组成。

糖、脂肪、蛋白质被称为人体细胞的“燃料”,其中脂肪是人体最大的燃料库。经常参加慢跑、游泳等时间较长(至少30分钟)、强度较小的运动可以防止脂肪在体内过多储存,是使fat变fit的有效途径。

三、与运动有关的体能

1、速度:是指身体或身体某部分在短时间内快速运动的能力。速度在物理学上是指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影响跑速的因素

通过跑步发展速度的方式有小步跑变加速跑、高抬腿跑变加速跑、后蹬跑变加速跑、车轮跑变加速跑、放松大步跑等。

2、爆发力: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大的加速度克服一定阻力的能力就是爆发力。

影响爆发力的因素有力量、距离和时间等。

排球运动中的扣球,田径运动中的铅球和标枪的投掷都是发展爆发力的有效途径。

3、灵敏性:是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是运动者各种运动技能和体能在运动中的综合表现。

灵敏性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神经传导过程的灵活性,能发展快速反应的能力,可以提高速度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能更快地掌握多种多样的动作技能。

灵敏性可以通过健美操、体育舞蹈、武术、体操、篮球等项目改善。

4、协调性:是指身体各部分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配合,准确、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能力,主要反映一个人的视觉、听觉、平衡觉与运动技能相结合的能力。

田径运动中的跨栏跑是集速度、爆发力、灵敏性、协调性、平衡性等诸多体能于一身的运动形式,对发展协调性更有难以取代的作用。

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中学生测试哪些项目? 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中学生需要完成六项测试,分别是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或耐力跑、50米跑或立定跳远、握力或仰卧起坐(女生)或坐位体前屈。

2、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测试项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所选择的测试项目,突出了发展和改善身体健康素质的内容要素,旨在促进对学生健康有直接影响且关系密切的身体成分、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以及柔韧性的改善、发展与提高。

3、为什么要设立选测项目? 选测项目的设立旨在引导学生全面地锻炼身体;减轻学生、教师和学校测试工作的负担;强调全面锻炼身体的过程;实现教学内容和测试项目分开,克服考什么学什么、测什么练什么的应试教育弊端,保证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4、身高标准体重有何意义? 身高标准体重是指身高与体重两者的比例应在正常的范围。它通过身高与体重一定的比例关系,反映人体的围度、宽度和厚度以及人体的密度。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及身体匀称度的重要指标。

5、台阶试验指数是高好还是低好? 台阶试验指数是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的重要指数。台阶试验指数值越大,则反映你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越高;反之亦然。经常参加有氧代谢运动,可提高你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

6、为什么要进行耐力跑测试? 耐力跑是国内外评价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心血管机能水平高的人在跑相同距离时所用的时间相对要少。因此,如果你的心血管系统机能较强,就能在耐力测试中取得好成绩。

7、为什么采用肺活量体重指数进行评价? 肺活量是评价人体呼吸系统机能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肺活量的大小,与体重、身高、胸围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为了将学生身体发育的不同步因素在肺脏机能的评价中得以体现,所以选用了肺活量体重指数。8、50米跑测试有何意义? 虽然50米跑动作结构简单,但它可反映你神经过程的灵活性、身体的协调性、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以及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9、握力体重指数的含义是什么? 握力主要反映了你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同时也与其他肌群的力量有关,而且还是反映肌肉总体力量的一个很好的指标。握力体重指数反映的是你肌肉的相对力量,即每公斤体重的握力。

10、仰卧起坐的测试目的是什么? 仰卧起坐测试是评价肌肉力量和耐力的方法之一,由于它能比较安全的测试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所以受到广泛的欢迎和应用。在做仰卧起坐时,主要是腹肌在起作用,髋部肌肉也参与了工作,因此这种测试既评价了你腹肌的耐力,也反映了你髋部肌肉的耐力。由于女生这两部分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与其某些生理功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将仰卧起坐单独列为女生的一个选测项目。

11、立定跳远是测量腿部肌肉的力量吗? 立足跳远主要是测量你向前跳跃时下肢肌肉的爆发力。腿部的爆发力是以腿部的力量为基础。

12、坐位体前屈测试与健康有关吗? 坐位体前屈测试反映的是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柔韧性差意味着相应的关节和肌肉缺乏运动。难点突破 例题分析

(07年高考样题)运动员在进行不同项目运动时,机体供能方式不同。对三种运动员项目的机体总需氧量、实际摄入氧量和血液中乳酸增加量进行测定,结果如下表。请在下表中“运动项目”一列填入正确的选项。

A.1000m跑 B.100m跑 C.马拉松跑

运动项目 总需氧量/L 实际摄入氧量/L 血液乳酸增加量 ①______ 8 0 未见增加 ②______ 16 2 显著增加 ③______ 600 589 略有增加

解析:①B ②A ③C

第三章 健身益心

课标要求

1.了解体育锻炼怎样增强自我价值感(六点半疗法)。2.明确不同的体育锻炼能培养人不同的意志品质。课标解读

规律的体育活动可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身体的健康,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等生理疾病。同时,体育活动还有助于增进心理健康,如体育活动可以改善情绪状态,完善个性心理品质,帮助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改善认知方式,还可以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手段等。因此,认识体育锻炼对人们健康的重要作用,可以养成长期锻炼习惯以及为促进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基础归纳

一、促进智力发展

1、掀起你的右脑风暴

研究发现:大脑的右半球对形状知觉、空间知觉、音乐知觉起主要作用,是图形的优势半球。左半球对言语、逻辑分析推理以及对事物的细节知觉起主要作用,是言语优势半球,左脑还支配着人们的右手,相对于发达的左脑,右脑则成了一个未被发掘的“宝库”

体育锻炼是发掘右半球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人的身体协调、形象记忆、空间感都属于右脑的辖区,体育锻炼可以直接使右脑的相应部位兴奋;另一方面,体育活动多是整个身体的运动,可以活动我们平时不常用的左侧身体,使右脑充分得到锻炼。

2、运动是你的“健脑丸”

体育活动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参加者必须综合地运用相关的感觉器官。各种器官的灵活运用可以促进人体的感知能力发展,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增强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提高大脑思维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还能有效发展你的空间和运动感知能力。

3、运动帮你消除脑疲劳

生理学研究表明,脑疲劳与缺氧有关。体育活动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大脑供血、供氧情况,从而使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在学习中保持旺盛精力。体育活动还能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神经调控过程中的均衡性与灵活性提高,并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对身体各器官系统的调节作用。

二、增强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就是指个体对自身的一种感受,即面对一项挑战性任务时,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评价和能力趋向的评价。

1、自卑

所谓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德评价过低,并伴随着羞怯、畏缩,甚至心灰意冷的情绪体验。心理学上提出“六点半疗法”,他要求自卑者早晨六点半准时起床,然后进行体育锻炼,用体育锻炼来对抗因自卑产生的惰性,最终克服自卑。

2、自信≠自负

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自信是认知的结果,是主观的信念。自负的人常常把自己的长处看得十分突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对别人的能力则评价过低。体育锻炼有助于你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感,避免盲目自大。

三、调控情绪

古人云: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1、走出情绪的低谷

当你突发震惊、恐惧、极度愤怒或过分激动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或擅长的体育运动。因为身体的大幅度活动可以使高涨的心理压力排出体外,体内由不良情绪亢奋引起的能量也就是放出来了,从而有效的缓解不良情绪。

2、打造心情的屏障

体育运动之后,睡眠更好,学习更有效率,精力更加充沛,更加自信。

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坚强的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此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具体包括目的性、独立性、果敢性、坚忍性和自制性等意志品质。运动项目 主要品质 次要品质 更次要品质

跑、滑冰、滑雪、游泳、自行车、划船、帆船 坚忍性 自制性

果敢性、独立性

体操、艺术体操、举重、田径运动、花样滑冰、射击 坚忍性 自制性 果敢性

目的性、独立性

滑雪、跳水、跳伞、摩托车、登山、马术 果敢性

坚忍性、自制性 独立性 球类项目 独立性 果敢性 自制性

拳击、击剑、摔跤 独立性 果敢性

自制性、坚忍性

答案:

一、1.目的性、独立性、果敢性、坚忍性、自制性

2.缺氧 3.优势 怒 忧 恐 增强(减少)4.独立性 果敢性 自制性 5.六点半疗法 六点半

6.自我认识不足 挫折的影响 过低期望 正确表现自己 学会补偿 善于战胜自己 7.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疏远。固执己见,唯我独尊

过度防卫,有明显的嫉妒心

接受批评 与他人平等相处

8.爆发力 柔韧性 心肺耐力 速度、反应时

二、选择题BDABC ADABC

三、简答题1.乒乓、击剑、网球、羽毛球、拳击 2..长跑、游泳、溜 冰、拳击、摔跤 3.要求自卑者六点半起床,以体育锻炼........第四章 健身交友 课标要求

1、通过体育锻炼培养竞争与合作的精神。

2、让体育运动增强你的社会责任感。课标解读

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的关心程度都会得到提高,而且,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与交往的能力能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基础归纳

一、体育运动促进人际关系。

二、体育锻炼培养竞争与合作的精神。体育运动的两大特性:竞争性与合作性。

1、竞争

长期参加体育运动,有助于你形成较强的竞争意识。

2、合作

体育运动的宗旨:竞争、合作、友谊、和平

三、体育运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1、你既有参加体育运动的权利,也有相应的各种义务。

高考基本能力 篇3

“基本能力”试卷充分体现了考试说明所提出的测试目标和考查要求,整个试卷以高中新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人文与社会、科学等六个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为依据,着眼于学习领域的整合,着眼于知识、能力、素养、情感与价值观的有机联系,着眼于书本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努力做到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基于单个学习领域而高于单个学习领域,联系生产生活而高于生产生活的直接经验,体现知识、能力、素养、情感与价值观等要素的综合性运用,重点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表达与应用能力、艺术鉴赏能力等人文科技综合素质,使试题的导向有利于全省在各科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实际效果来看,“基本能力”试题是比较成功的,达到了预期测试目标。它无论对高校选拔优秀学生,还是对于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首次新课程高考的亮点

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利于实现考、改合一。对于中学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正面导向作用

“基本能力”试题的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引导中学按照高中课程方案要求开齐开好课程。试卷不强调各领域、各学科所占的分数比例,2007年试卷中六个领域所占的卷面分数分别是:技术15分(信息技术9分,通用技术6分)、艺术17分(美术7分,音乐10分)、体育与健康7分、人文与社会28分、科学24分、综合实践活动9分,各领域所占分值比例没有明确的规定。二是有利于纠正文理偏科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关注与热爱生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与社会实际问题;四是有利于引导学生注重知识、能力、素养、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试卷共设有11道大题,54道小题,覆盖了六个学习领域,兼顾了文理科考生,命题面向生活和社会实践,凸现了对知识、能力、素养、情感与价值观等各要素的综合考查。在第Ⅰ卷的15道小题中,人文艺术领域的有4道小题,健康与体育领域的有6道小题,科学、技术领域的有5道小题。第Ⅱ卷共有8道大题,各大题都力求整合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习领域,并兼顾知识、能力、素养、情感与价值观等考查目标。如,第九大题重点考查情感态度。涉及了亲情、友情、乡情、爱国情等不同层面的情感;第十大题重点考查价值观,涉及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荣辱观、面对挫折的态度等;第十一大题重点考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试卷设计立意较高,具有比较周密的整体考虑和比较严密的逻辑结构

第Ⅰ卷分人文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生活中的科技三大版块。第Ⅱ卷的8道大题涉及了科学发展、创新、和谐、多样性、科学与艺术、情感、价值观及研究性学习等内容。在每道大题的设计上,均强调题干与主题的关联、小题与大题的关联及每道大题之下各小题之间的关联等逻辑关系,确保了试题结构的严谨。例如,第四大题题干为:2006年12月7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方针,充分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科学发展的主题之下,第16题涉及“绿色GDP",第17、18题涉及山东产业结构,第19题涉及节能,第20题涉及统筹城乡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试题选材注重时代性、科学性、经典性、多源性、生活性与审美性,并凸显齐鲁文化特色

试题选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整个试卷都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创新体系等新理念渗透到了试题的设计中;奥运会等活动与内容成为试题的背景材料。材料多来自经典性文献和权威性书刊,保证了试题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试题设计还充分重视材料的人文内涵与审美观感。展示了传统文化的活力与魅力。如第48题引用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等材料,都有很强的审美性。 另外,许多题目还都注重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尽量选用生活气息浓厚的材料,如关于全国爱牙日、天气预报符号等方面的题目。试题的设计同时也关注了材料的地方特色,如第17题考查了关于山东省1999—2005年产业结构变化的情况,第18题考查了关于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的情况,第28题考查了孔子的人本思想,等等。

试题设计注重基础性,考查范围广泛,艺术领域还涉及了小学和初中内容

试题设计注重考查考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值得一提的是,艺术领域的试题还涉及了小学和初中知识。如第30、42题所考的音乐内容是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接触的,学生答错答案不但涉及高中复习的问题,还涉及到小学、初中课程开设的问题。其中的第30题,整个山东省考生的正确率不足5%,那是因为其中识谱、节奏、节拍的强弱是音乐中的识谱能力,这是需要在长时间、反复的读谱练习中才能认识和掌握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再如第43、45题,考查的内容包括情感体验、美术语言和社会观察能力,这些都是考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接触的,需要长期的积淀才能正确做答。艺术领域的试题设计充分体现了该领域的学科特点,深刻说明了培养学生艺术素养需要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巩固“普九”成果的基础上,深化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续保持“小学基础好,初中腰杆硬,高中质量高”的良好局面。

突出对人文与科技素养和能力的考查,切实考查基本能力

试题突出了对考生的人文科技素养与基本能力的考查,尽量避免让考生通过死记硬背知识应对“基本能力”测试。试题以考生所学的基本知识体系为依托,以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基本能力为考查重点,既重视考查考生以所学知识为依托进行知识创新、信息处理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回避体现人的基本素养的最基本知识,以及对知识与能力作统一的把握与理解。试题实现了对考生进行应知应会基本能力考查的目标,同时也摒弃了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不给学生增加额外负担,反而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新高考“基本能力”模块必须更

加关注人的发展

通过这次新高考“基本能力”模块的检验,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看到了不足,看到了高中新课程改革必须更加关注人的发展,更加注重教育的实效性。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好课程

“基本能力”测试包括六个学习领域的必修内容,学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按照课程设计开齐、开好课程,这是应对基本能力测试的最有效措施。如果轻视“基本能力”测试的相关学科,开课不齐、课时不足、开课质量不高,甚至个别学科根本就未开课,存有观望、等靠的侥幸心理,对学生而言是极不负责的。学校一定要立足校情和学情,充分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保证依据各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对高一、高二的教学不足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想方设法,力争在最短的时间给学生补课,让学生掌握相关学科主干性、基础性、常识性的知识,以适应基本能力测试的要求。同时,也要把“基本能力”测试的应对从小学和初中抓起,加强义务教育学段和高中学段在“基本能力”的教学内容、学习心理、教学策略等层面的衔接,建立应对“基本能力”测试的长效机制。

加强管理,保证科学、高效的备考

建议学校成立“基本能力”备考领导小组和教研组,领导小组负责“基本能力”备考的宏观调控、工作协调、信息保障和方向指导;组织成立“基本能力”教研组,让责任心强、学业知识扎实的骨干教师任组长,从六个学习领域任课教师中选拔出优秀教师组成学科组,教研组长要协调好六大领域的教学情况,协调好课时、进度、作业量,正确处理好练习与考试、考试与讲评的关系,做到学科学习与日常积累相结合、分科推进与团体应对相结合。加强校本教研,研究学科知识和技能,围绕学科主题、生活主题、时代主题进行主题研究,提高备考内容的针对性,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主题研究要符合“基本能力”测试命题指导思想和九项测试目标的要求,主题数量要适量、难度要适中。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要主动合作,在集体备课中充分发挥出集体的智慧,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备考效益。学校要制定有效的奖惩措施,要把个人评价与集体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采用捆绑式评估,双向承包,承包到学科,承包到班级。

加强对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和高考试题的研究,把握正确的备考方向

想让学生在高考“基本能力”试题中拿到高分,教师必须要认真研究“基本能力”测试考试说明,真正明确“基本能力”测试的内涵、命题指导思想、测试目标、考试范围、考试形式与卷面结构,做到方向对、路子正,切忌将“基本能力”测试与“综合能力”测试混淆甚至等同起来。“基本能力”测试强调命题导向与学科课程目标相一致,试题设计应符合所考查学科能力的特点,教师要按照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要求组织教学,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体现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全面落实课程目标。高考试题是考试说明的真实反映和忠实体现,教师要对2007年高考试卷细研深究,把握试题特点。精心进行研究,科学预测命题趋势,准确把握备考方向。

注重基础,加强综合,保证备考效果

“基本能力”测试注重考查考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它也特别注重“整合性”,强调试题均采用综合题的形式,打破学习领域与学科界限,以研究主题的形式,借助一定情境对各相关领域与学科知识进行适度的整合,而不是机械地划分各学科所占分值的比例。这种“基础性”“整合性”的命题特点,决定了教师只有采取着眼于基础、加强于综合的策略,才可能取得比较理想的备考效果。着眼于基础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倡导情景教学,加强学科间综合。学科间综合是对围绕特定情境和问题而触发的具有内在关联的不同领域与学科间的知识、能力的互动互证;综合的切入点是某种知识技能与社会生产生活具体而有机的联系;综合的目的在于通过多学科的知识与能力的互动互证解释自然或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如,以2008年我国举办第29届奥运会为题材,可以考查有关的建筑结构的设计、福娃的设计等等,把时代性、生活性、综合性融入到课堂去。

联系社会热点,学以致用,有效提高“基本能力”

“基本能力”测试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生活,反映时代变化,体现时代精神。各科教学中应尽力挖掘教材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以知识的灵活应用作为学习目标,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应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发展、关注时代进步,特别应关注山东特色的文化、经济等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综合,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增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能力及人文素养。

因材施教,分层推进,全面提高“基本能力”

因材施教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基本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要针对文科与理科学生、特长生与普通生、复习生与应届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分层推进,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能力”;针对学科特点,依据不同学科教与学的规律,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优化学科教学过程和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

精选科学训练,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能力

要依据“基本能力”命题指导思想精心命制练习和试题,要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和热点精选情景,围绕情景确定命题主题,再围绕主题设计试题综合考查学生的各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科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试题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体现“时代性”和“开放性”。要做到科内训练与“基本能力”测试相结合,在月考中增加“基本能力”测试,做到以考促学,实现学、考、练的高效结合。在平时的训练和考试中,教师要指导考生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规律和技巧,克服思维定势;要为学生设计答题纸,要求书写认真规范,布局合理,能用简洁、清晰、逻辑性强的语言或其它形式准确地表述问题,提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答案书写在规定位置的表达能力,适应网上阅卷。

以学科教学为主,努力营造“基本能力”应考的良好氛围

“基本能力”备考应以学科教学为主,着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专题讲座、校园广播、校刊校报、班级墙报、局域网和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努力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基本能力”的系列性、动态性、新颖性的校园文化,使课堂教学与氛围创设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营造“基本能力”应考的良好氛围。

函数基本概念高考复习策略 篇4

考点一,函数的定义域求法

函数的定义域是构成函数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解决所有函数问题必须首要考虑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求解函数问题必须树立“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求函数定义域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分式———分母不为零。

2.根式———偶次根式要求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奇次根式只要被开方数表达式有意义即可。

(2)由于f(x)的表达式为三次根式,被开方数只需式子有意义即可,所以f(x)的定义域为R。

3.由基本初等函数构成的复合函数类型———须考虑基本函数本身的定义域要求。

例如:(1)求f(x)=ln(x2-3x-4)的定义域。

解析:因为x2-3x-4>0,可得(x-4)(x+1)>0,解得x<-1或x>4,所以此函数的定义域为(-∞,-1)∪(4,∞)。

解析:要使f(x)有意义,须x2+4x-50,即(x+5)(x-1)0,

解得x-5或x1,所以f(x)的定义域为(-∞,-5)∪(1,∞)。

4.混合形式———既有根式又有分式,须几个式子同时有意义。

解析:要使f(x)有意义,须

解得0<x<1,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0,1)。

5.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定义域是由具体的问题决定。

例如:已知用长为20厘米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问长和宽各为多少时矩形的面积最大?

求函数的定义域是解决函数的单调性、值域、最值的基础,函数的定义域,在解决问题中不加注意,常常会使整个题目的求解错误。在解决函数问题中强调定义域对解题结论的作用与影响,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考点二,求函数的值域

函数的值域是函数的三要素之一,与函数的最值有着密切的联系。求函数值域常用的几种方法及其在应用时的注意事项如下。

方法一:分析法

方法二:配方法

例如:求函数f(x)=x2-2x的值域。

解析:f(x)=x2-2x=(x-1)2-1-1

所以f(x)的值域为[-1,+∞)。

方法三:图像法

图像如图所示:

当x=2时,f(x)有最小值为-1,当x=-1时,f(x)有最大值为8。

例2:求函数f(x)=x-2+x+1的值域。

解析:当x-1时,f(x)=-2x+1

当-1<x<2时,f(x)=3

当x2时,f(x)=2x-1

图像如图所示:

函数f(x)的值域为[3,+∞)。

方法四:分离常数法

方法五:换元法求值域

在函数的三要素中,定义域和值域起决定作用,研究函数的值域,还要特别重视定义域对值域的约束作用。确定函数的值域是研究函数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于如何求函数的值域,是学生感到棘手的问题,它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广,方法灵活多样,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点,若方法运用适当,就能起到化繁为简、事半功倍的作用。

考点三,求函数解析式的类型

求函数解析式是函数问题中较常见的问题,常用的方法如下:

方法一:配凑法

例如:已知函数f(x+1)=2x,求f(x)的解析式。

解析:f(x+1)=2(x+1)-2,所以f(x)=2x-2

方法二:配方法

应用配方法求函数解析式时应注意观察式子的结构,当左右两侧有平方关系时可考虑用配方法。

方法三:换元法

已知复合函数f(g(x))的解析式,可用换元法,应用换元法求函数解析式时应注意标明新未知量的取值范围,否则得到的解析式是不正确的。若可以用配凑法、配方法求解析式的问题都可以应用换元法来求,配凑法和配方法要求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才可以恰当地配凑和配方,而换元法相对来讲简单易行。

方法四:消元法又称解方程组法

方法五:待定系数法

方法六:分段函数求解析式

此类题型基本上都是给出分段函数的图像,分段求出各段上的解析式。

方法七:利用函数的奇偶性求函数的解析式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函数部分的考查高、中、低档各类题型都有,且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都有,低档难度涉及函数基本概念的内容较多,例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解析式等,中高档难度多为综合程度较大的问题,或是函数与其他综合知识的运用,或是多种方法的渗透。对函数这部分知识应抓住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掌握综合题的解题技巧,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及应考能力。在教学中应强调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避免在求函数定义域、值域及讨论函数性质时出现过于烦琐的技巧训练,避免人为地编制一些求定义域和值域的偏题。像函数这样的核心概念需要多次接触、反复体会、螺旋上升,逐步加深理解,才能真正掌握,灵活应用。

摘要: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在高考中主要考查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函数的图像、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周期性以及对称性。结合三个高考考点从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及函数的解析式入手,讨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函数解析式的解题技巧。

关键词:函数,定义域,值域,解析式

参考文献

高考基本能力 篇5

《考试说明》规定:

一基本能力测试是指对新课程高中毕业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及科学与人文素养的考察。它对2005年《指导方案》中的有关规定作了重大修订。指出基本能力和其他学科能力一样也是由知识、技能与素养三个相互关联的水平层面构成。并特别强调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因为这些能力是体现当代教育时代精神的最主要的方面。

基本能力测试有三个基本特点:

1它从能力发展水平的角度指出这种能力是与新课程高中毕业生心智发展水平相适应的。2它从能力的性质角度指出这是一种适应社会生活、满足学生基本生存、生活需要的能力。二如何把握命题指导思想

1、基础性 试题设计注重考察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何为基础性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基本能力测试在命题上坚持以考察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学习生活有关的最基本的知识、技能与素质为目标。不可以考察过分考查过分专业化的学科知识、学科技能,不认为增加不必要的测试难度、尽力避免学科考试中普遍追求的对记忆能力、计算能力进行考查的倾向,要体现适应社会生活需要这一根本性的基本能力测试定位。

为何要坚持基础性

把基础性作为第一命题指导思想,是对能力测试性质内涵的重申,对于命题设计与应试备考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对于命题设计者来说,设计基本能力测试的题目与设计其他学科考试的题目存在一个本质的不同:它不是一学科自身的知识技能的知识体系与能力结构作为考查的坐标和参照,而是要跳出学科知识体系从学生的社会生活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角度以特定主题的形式随机考查有关的学科知识能力与素质,这种考查必须着眼于考生的最基础、最基本的生活于学习能力。

因此,命题者必须调整自己的命题思路,把命题设计的坐标从学科本位转移到于学生的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类研究与学习主题上来,这样,才能抓住基本能力测试的标准,对于广大师生来说,基础性的命题指导思想意味着不能像对待其他考试科目那样对待基本能力测试,基本能力测试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学科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过程,一蹴而就的做题训练是很难见效的,因此,应对基本能力测试并不需要进行大量的应试训练,只要打好各学科学习基础,掌握好基本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在此基础上关注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就能应对基本能力测试。

模拟题:某位心脏病患者在医院就诊后,医生建议他多听一些音乐,你认为他听哪种风格的音乐合适?

A 铿锵有力的 B轻松活泼的 C 悲伤忧郁的D舒缓轻柔的2整合性 命题均采用综合题的形式,打破学习领域与学科界限,以研究主题的形式借助一定情景对各相关学习领域与学科知识进行适度的整合,不机械划分个学科所占分值的比例。这是基本能力测试最基本、最重要的命题指导思想,是区分它与语数外、文综和理综考试的关键所在,学科知能综合不是对各种不相关的基本能力的机械拼合,而是对围绕特定情景和问题而触发的具有内在关联的不同领域与学科间的知识、能力的互动互证。

整合的切入点在于某种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具体而有机的联系,整合的目的在于通过多学科的知识与能力的互动互证解释自然或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整合性的特点

基本能力测试的整合性与文综、理综的综合性不同。文综与理综也强调命题的综合性,但这种综合性更多的还是学科内部的综合性以及学科间的综合,且综合考察的重点仍然是以学科内部的知识与技能体系为为参照和坐标,基本能力测试的特殊性表现在:第一整合的立足点不在学科内部,而是立足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主题与各类研究主题,不是为整合而整合,而是立足于问题解决的现实需要而必须整合。第二基本能力测试不仅是学科间的整合,更是学习领域间的整合,而且是多种学习领域间的整合。第三 整合的切入点与连接点是开放的、灵活的,不受学科知识限制,是根据题目情景需要和问题解决需要而设计的,既有宏观上的整合也有微观上的整合。

模拟题:民族乐器是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价值传统。(1)中国古代乐器按照制作材料的的不同,可以分为八类,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称作“八音”在以下选项中,乐器和制作材料相吻合的一项是:A筝(金)埙(石)鼓(革)B琴(丝)笛(竹)埙(土)C埙(土)筝(木)磬(石)D萧(金)筝(丝)编钟(金)

(2)湖北随州曾候乙出土的编钟铜人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举重形象资料,堪称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瑰宝。以下有关战国编钟铜人的陈述不正确的是:A它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逐鹿,尚武崇力之风盛行的社会现实B说明当时的青铜铸造技术已经十分成熟C生动的反映出中华先民崇尚举重竞技的体育精神D人们用金石玉震来专指编钟发出的声音。

(3)左方绘画作品是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上世纪二十年代完成于法国的一幅描绘音乐演奏场景的绘画。有关这副绘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画中女子吹奏的乐器是中华民族管乐器——长笛,它的特点是竹制单管直吹,发音清幽。

3导向性 命题应引导学校按照课程表准的要求组织实施教学,试题设计应符合所考察学科能力的特点。由于基本能力测试把技术领域、艺术领域、体育与健康领域,综合实践活动等纸笔测试难度较大的科目都包括进去了,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即似乎只有把那些原本应在技能训练、社会实践、课外活动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全部搬进课堂与书本,变成知识记忆与习题解答,才能应对将来的考试。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基本能力测试尽管采用书面形式,但题目设计所要引导的方向仍然是遵循学科课程标准的,不会在测试时改变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性质的。无论是体育、艺术还是技术领域,都不直接考查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而是通过提供新材料或问题情景从知识的实际应用、技能迁移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与素养,不直接考查书本知识,更不会把技能当成知识来考察。技能学科的题目设计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技能训练,否则就很难理解题目的材料与情景,难以解决所给问题。技术的纸笔考试已有成功的前例可循。香港信息技术从80年代中期开始,基本能力测试采用纸笔测验在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有保障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宁可少出技能性题目,也不能把技能学科的教学引导进死记硬背的死胡同。这应该成为命题者的基本价值取向。

模拟题:我国民间音乐丰富多彩,由于地域的差异形成南北民歌风格上的差异,读谱并回答下面问题(1)森吉德玛(2)弥度山歌 两条旋律属于北方民歌的是()选择的理由是(4开放性 命题设计应注重对学生多元思维与创新能力的考察,答案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基本能力测试不直接、孤立地考查各学科知识,尤其不直接考查教科书中的知识与技能,题目设计着眼于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灵活地综合所学知识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与素养的多层面、多角度整合。每道大题内各题目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但是每个问题所指向的学科知识与能力则是多向的、多样的。

题目设计追求一定程度的开放性,旨在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这类题目所涉及的问题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回答问题有一定的弹性空间。答案标准的制定鼓励发表创新性思想和个性化见解。有些甚至直接给出观点,让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论证,考查学生的随机反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究创新能力。

其实,越是一种开放性的题目,考生所作出的反应往往越是单一的、封闭的,这主要是因为

我们长期以来所奉行的僵化的考试命题传统决定的,往往越是需要考生发挥想象力与创造性的地方,越难以看到真正充满个性色彩、洋溢着创造精神的回答,专家组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时发现,越是开放性的题目,考生失分越严重,看来,开放性命题设计对高中教学已经提出了严峻挑战。

模拟:列举两种带有音乐伴奏的体育比赛项目

5时代性 试题内容应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生活,反映时代变化,体现时代精神。题目所要考查的各种基本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反映当代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体现时代精神的要求,要多采用新材料,多创设新情境,多设计新问题,让整个卷面充满时代气息。模拟:2005年春晚“千手观音”给人以美的熏陶,佛光普照,梵音如丝,聆听脱俗乐音,我们能分辨出究竟是何种乐器在发声,其()是不同的A旋律B音色C节奏D和声

三 如何理解“基本能力”测试地目标

基本能力测试应以高中新课程地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人文与社会,科学六个学习领域地学科课程标准味为据,着眼于不同学习领域、不同学科间地有机整合和内在联系,借助一定地生活、生产和学习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地各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基本能力测试的目标包括一下九项内容: 1 搜集、分析、组织信息病进行识别、判断、概括、推理与策划地能力。观察社会生活、分析、解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象,参与社会实践地能力。观察自然现象、解释、说明生活中地科学问题,动手设计试验、运用科学方法探究自然规律地能力。在专题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撰写研究报告、以适当方式展开研究结果地能力。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地信息交流与处理,技术设计与应用地能力。基本地艺术感受、想象、体验、比较、欣赏、表达与评价地能力。

7增强体质,健全心理。规划健康人生地能力

8尊重生命、认识自我、孝敬父母、关心他人、服务社会、保护环境、热爱祖国。尊重民族传统地意识与情感主动求知、敢于质疑、合作探究,勇于实践地科学求真于创新精神。

“基本能力”测试考查目标解读

Ø专家组通过对六大学习领域中最基本地能力与素质进行和概括,构建了九打考查目标体系,这样做避免了众多学科知识与能力体系堆积在一起造成地琐碎和零乱,起到了一定程度地优化和整合作用。

Ø当然,任何详尽地分类都不可能穷尽事务地多样与复杂性,基本能力测试对考试目标地分类,也只能是从某种程度上体现基本能力测试地要求,不可能完全反映出基本能力地内部构成和考查要点。

Ø对考试目标真正全面而具体的体现和反映应是通过命题思路的设计与命题的实践操作完成的,这意味着,考试目标在试题中的应根据命题的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境而体现,各种考试目标很可能被整合进同一问题情境中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加以考查,考查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或明或暗,或深或浅、或集中或分散,这一点是与其他学科考试不同的地方,基本能力目标很难进行学科画的肢解与划分,因此,从理论上看基本能力内部的能力分类泾渭分明,但从命题实践上看则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因此,把这些目标误解成在命题过程逐项,逐条地进行落实和体现,对号入座,一一对应地观念是错误地,应当予以纠正。

Ø基本能力的考试范围涉及高中新课程的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人文与社会、科学六个学习领域的必修内容及相关内容

Ø涉及意味着很大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卷面不对各领域与学科所占分值作具体要求,不对考查内容作具体区分。

考试形式与卷面结构

n 考试形式为笔试、闭卷

n 试卷卷面总分为100分,按考生实际得分的60%计入总分

n 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

n 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均采用综合题型

n 第一卷为单项选择题,有3-5道综合题构成,共15道小题,每题2分,分值共30分 n 第二卷由5-8道综合构成,根据考查需要在每道综合题内部设计多种题型,包括选择、填空、问答、识图、绘图、判断、列表、设计、归类、连线(匹配)等,分值共70分。

命题说明

设计意图:本道大题是围绕关爱生命的主题设计的,旨在综合考查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潜在危险与伤害的预防意识,利用所学科学知识解释危害生命健康的常见现象,正确处理生活中的突发事件,避免意外伤害的能力,自我调节,保持身心健康的能力。

考查内容:范围主要涉及科学、体育与健康等学习领域。

命题说明

设计意图:本道大题以对中华民族丰富的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尊重为主题而设计,旨在综合考查学生对经典传统民歌、传统戏曲文化常识的了解与欣赏能力,依据我国文化传统对姓氏文化渊源进行探究的能力,借助科学手段进行初步的社会科学研究的能力。

澄清错误认识 树立正确观念

是高考科目不是教学科目

是共同必考不再文理选做

谈谈高考数学备考的基本策略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 高考备考 策略

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几年,但是高考在教学中的指导性地位仍然没有变,高考在人才选拔中的基础性作用仍然无法撼动。这一切决定了高考的竞争仍然是异常的激烈。作为主要学科之一的高中数学,也是考生“必争之地”,一线数学教师也在努力奋斗,探索如何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作者结合高中数学《考试说明》谈谈高考数学备考的基本策略。

一、加强初高中衔接,加大初中数学的研究力度

古语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初中知识的巩固。在这一方面,很多数学教师是做得不够的,有些高三教师,总觉得现在是高考备考,跟初中数学知识没有什么关系,而忽略了初中数学知识的梳理,导致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不够理想。大家知道,高中大部分学生自觉性还是不够的,因此需要高三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系统性复习,做好知识点的衔接。

高三数学教师在复习高一年级基础知识的时候,也要把即将频繁使用的初中数学知识复习好,比如在复习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时候,应该对及求根公式进行重点复习,将函数图象与方程、不等式联通,推广到中点公式、距离公式,因为在圆锥曲线中它也一直是耐用的工具。经过这样的复习,把初中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夯实初中知识基础,也连接了高中知识,让学生对知识点融会贯通,对高考备考是很有帮助的。

二、夯实教材基础,重视知识定义

高中数学备考,追求方法和技巧无可厚非,但是一定要夯实教材的基础性内容,特别是教材中的一些基础性概念,它是一些做题方法的基础,许多的方法是在概念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

许多的高三数学教师采用题海战术,每天给学生大量的模拟试题,而缺少教材知识点的梳理。这样的教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中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做题,却对书本知识不熟悉,对一些基础性概念理解不透。其实,高考真题对这方面的考查一直比较注重。比如2013年理科试卷、2014年理科试卷、2015年理科试卷中,试题查考的核心知识点就是考查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平面内非零向量 ,对于任意向量,存在,使得可拓展得:是向量若起点相同则终点共线的充要条件。

例如(2013年理13):已知两个单位向量的夹角为若,则

分析:由条件可将三向量的起点为直角顶点、终点在斜边上、一内角为构建直角三角形,易得。

从这些历年的真题可以看得出来,数学教材中的定义、概念等相关知识点,要让学生牢牢记在心中,脱离基本概念的学习是本末倒置的。特别是在高三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加强教材书本的学习,不可好高骛远,过度追求技巧,而导致对基础知识的忽视。教师甚至可以要求高中生把这些定义等知识点进行背诵,加深印象。

三、加大性质理解,提高应用效度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都很清楚,高中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有效工具,是其他科学的基础。数学在形成和促进理性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所以高中数学教学仅仅停留在概念的层面上,是难以满足高考的要求的。这就要加大数学概念性质的理解,提高这些知识点应用的效度。近年来,高考数学试卷命题难度结构的调整,难度低的题目越来越少了,大部分都是中等难度的题目,特别难的题目也不多。要想对付这些中等难度的题目,一定要让学生懂得如何灵活应用这些数学定义以及公式。

例如(2013年理7):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m=( )

A.3 B.4 C.5 D.6

分析:这是一道中等难度的题目,只要能够做到数学公式的灵活应用,就可以利用这个进行作答。学生如果在日常备考的时候,对等差数列知识点有过积累,有过演练,有过演变,牢记这个公式: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题目就在掌控之中。

所以说,对高中数学的备考,除了知识点的记忆非常重要,知识点、公式的演变练习也非常重要,教师要加强对高中生知识点性质的理解训练,要加大对公式的应用练习。

四、培养数学数字感觉,建立数学思维

有些时候,单纯的演算难以解决数学题目,高中生一定要建立数学数字思维。有人对近十年数学高考试卷的研究发现,以 1为中心的答案占全卷11%,这就告诉我们掌握概率统计的基本方法,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思想,正确把握各统计量的含义很重要。有时候,正确理解数字的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两个派出所某月内共受理案件160起,其中甲派出所受理的案件中有17%是刑事案件,乙派出所受理的案件中有20%是刑事案件,问乙派出所在这个月中共受理多少起非刑事案件?( )

A. 48 B. 60 C. 72 D. 96

这一道题,如果用列方程的方式解题,就没有办法解决,因为没有办法列出方程。但是,仔细分析数字的特征,问题就迎刃而解。因为17%是特殊的数字,0至160之间只有100能够被17%整除,甲受理的案件是100件,那么乙受理的案件就是60件,答案就是A。

教师指导高中数学《考试大纲》明确要求学生具有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分类与整合、有限与无限思想等等。这就是要求高中生要建立敏感的数学思维,要具有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分类与整合四个基本理念,不能一是一,二是二,那样学习高中数学就会很困难,提高成绩就会艰难。

通常,培养高三学生的数学思维有以下几种。

1.利用事例创设思维情境

在高中数学复习过程中,应根据高中数学教学资源,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注意联系身边的事物,将数学问题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動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提高备考效率。

2.利用知识的应用创设思维情境

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设置连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问题情境,主动解决问题,可以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学以致用的成功,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培养数学思维。

3.利用虚拟现实创设思维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学习知识往往都想学以致用。通过虚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情境,给学生创设一个观察、联想、数学化的过程,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能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学习数学是为了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生一定会想要学习并乐于学习数学这门学科。

4.利用猜想法创设思维情境

猜想法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主要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可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设置想象性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根据问题的已知条件,对所研究问题的可能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再进行严格的论证,让学生突破空间限制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感受自己经历了完整的发现创新的过程,如此一来他们的数学思维就会更加灵活。还可以利用猜想法创立想象性情境。

浅谈音乐高考“基本乐科”教学 篇7

视唱教学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举足轻重, 它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准感”、“节奏感”、“拍子感”, 增强读谱能力, 加快和促进声乐、器乐等主专业的学习进程。在高考总分的比例上占较大比重。在前些年的音乐统考中, 视唱不及格者, 一票否决;在近几年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 也增加了视唱的考试内容, 使大赛更具有专业性。一个连“音准”、“节奏”都唱不准的人没资格进入音乐殿堂, 而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绝大部分没有任何视唱基础, 好多学生根本弄不清基本的七个唱名, 当然更唱不准, 他们连简谱也不认识, 五线谱更是一无所知。这就是考验音乐老师的时候, 我通常从简单的节奏和唱名教起, 让学生用录音设备把C大调音阶的音高录下来, 把平时所唱视唱录下来, 在空余的时间多听、多唱。在学生入门以后, 提高要求, 每天背唱几首视唱, 相互听唱, 指出不足, 形成相互学习, 争相背谱的良好氛围。我要求每位学生至少背唱1 0 0条视唱, 任务完成时, 学生的音准感、节奏感及拍子感都有较大提高, 基本上都能达到及格以上的水平。最后是巩固、提高阶段, 考前一个月, 我每周都要进行视唱、模拟考试, 基本按照高考的模式和要求来操作, 请其他老师做评委, 每位学生2分钟的准备时间, 不仅打分还要给予点评, 指出缺点和不足。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后, 再进行有目标的训练、改进。让学生了解这几年音乐视唱考试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对提高学生视唱的水平也会有所帮助。

1.要求学生边唱视唱边打拍, 而且一开口就要用手打, 不要拍在衣服上或用脚打, 声音音量不要太大, 美声化, 打拍时要有拍点。

2.准备时不要默唱, 要唱出声来, 唱的速度要快些, 把时间留给难点, 调要放准。

3.考前要调整好心情, 深吸一口气, 放松, 听清评委用钢琴弹给的大、小调的琶音或标准音, 尽量不要唱错音, 唱错节奏, 要注意速度、力度, 换气和句子感。速度要求大概是这样的:第一首别太慢, 第二首别太快, 第三首别太慢, 尤其要提出能加上感情视唱, 有歌唱感, 分值会提升很多。

4.穿着要自然, 忌浓妆艳沫、奇装异服, 站的离评委大约有四、五米的距离, 不要太近, 不要说废话, 要有礼貌, 这些在平时的训练中要经常提醒交待学生, 否则坏习惯一旦养成, 短时间内很难改掉。

练耳教学难度很大, 从生理学观点来说, 高中生的听力已基本定型。听辨音程、和弦对一部分同学来说只是瞎猜, 准确率相当低, 这需要长时间的训练, 不是短期内所能改变的, 我们可以少练、少花时间, 多用些时间进行“节奏训练”、“音组听记”、“旋律听记”。听记旋律难度也很大, 有些学生能哼唱出来, 但写不出来。音高有了, 但节奏没了。我经常让学生背写唱过的视唱谱, 然后进行比较, 对提高学生听记旋律的能力很有帮助。听和弦的性质时, 用对比、比喻的方法效果很明显:大三和弦明亮有力, 像男子汉;小三和弦暗淡柔和, 像小姑娘;减三和弦有紧缩感、揪心感;增三和弦有扩张感、舒展感。练耳教学一定要遵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先练节奏听记、单音听记、音组听记, 再逐步加强到音程听记、和弦听记, 最后是旋律听记。把近几年的练耳高考录音带放给学生听练, 能有的放矢, 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 提升练耳水平。

乐理基础知识教学, 要抓实、抓牢。我通常进行三遍教学, 用两本教材。第一遍用《走进音乐殿堂基本乐理卷》, 讲细致一些、浅显一些, 让学生对乐理有一个大概认识。课后练习也帮助学生处理完, 并布置对基本知识、概念、定义的记忆与理解。第一遍讲完后, 就可进行第一次乐理测试, 让学生了解高考的题型、难易, 发现不足, 有助于第二遍学习时掌握好。第二遍教学用南京师范大学郭锳老师编写的《基本乐理教程》。这一遍主要针对高考的题型来教, 对知识进行深化、拓展, 让学生明确同一内容在不同的题型中答题的方法和技巧。这一遍教学速度要慢些, 边讲边做题, 把同一章节可能出现的考试题型都列举出来, 让学生练习, 并进行批改、反馈。第三遍主要是做历年来的各类试卷, 包括本省近几年来的统考试卷、外省音乐院校的单招试卷, 发现问题统一讲解, 让学生统一改正。如果能做2 0份试卷, 学生对其内容能了如指掌, 我想乐理试卷基本能得满分。到了大学以后, 乐理也基本上不需要再学了。我有一学生考上徐师大, 一学期后给我发来短信, 感谢老师的乐理教学, 说她每次的乐理作业得分都在9 0分以上, 而其他好多同学只是六、七十分而已, 几乎每次都要受到老师的表扬, 由此自信心大增, 今年已顺利考上研究生。我很高兴。

音乐欣赏的教学最令老师们头疼, 因为欣赏的范围太大、太广泛, 光听记中外著名作曲家的名曲, 背唱其主题旋律的工作量已经很大, 在此基础上, 还要进行节拍听辨, 歌曲的结构听辨, 调式听辨, 民歌体裁听辨, 民歌的地域风格听辨, 演唱、演奏形式听辨, 西洋音乐体裁听辨, 西洋音乐流派的听辨, 戏曲种类的听辨等。要进行音乐分析、对比方能区别出来。好多老师自己都弄不清楚, 我也是自从听了南师大教授的讲座后, 尝试教学收到了理想的效果。下面把方法简单介绍给大家, 力求与大家共享。乐曲结构的听辨, 主要考察对一段体, 二段体, 三段体的认识。一段体很简单由2个或4个乐句组成一个乐段。二段体、三段体难以区分, 主要是结束部分, 带再现的二段体的结束句是部分再现A段的音乐, 而三段体的结束句是全部再现。节拍的听辨主要是区分2/4拍, 4/4拍的乐曲, 记住一点, 4/4拍的乐曲常有3拍或4拍的长音, 如《长江之歌》、《新大陆交响曲》。歌曲调式的听辨, 首先要分辨是西洋大小调, 还是中国五声调式, 然后听辨结束音的首调唱名, 如果首调唱名是r e.m i.s o l, 那肯定是中国五声调式, 如果首调唱名是d o或l a则有要细分, 如果旋律中有音阶式进行出现则是西洋大小调。民歌体裁的听辨主要从节拍、节奏、曲调三个方面区分, 在节拍上, 号子规整, 山歌不规整, 小调规整;在节奏上, 号子有力, 山歌自由, 小调丰富;在曲调上, 号子简单, 山歌简朴, 小调婉转。演奏形式的听辨, 首先听是否有一个突出乐器, 如果有可能是独奏或协奏, 再看和乐队的关系, 如果是主辅关系则是独奏, 是平行关系则是协奏, 如果没有一件突出的乐器则可能是重奏或合奏, 能听辩出单个乐器音色则是重奏。领奏属于合奏, 室内乐的演奏形式都是重奏。西洋音乐流派的听辨, 巴洛克音乐和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风格同属古典派, 其音乐特点是温文尔雅, 速度不紧不慢, 音响幅度不大, 结构严谨不张扬;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是自由、张扬个性, 音响幅度大, 有激情。印象派的音乐给人以朦胧、模糊的感觉。主要作曲家代表是德彪西。现代派的音乐无调性, 新颖、怪异。音乐常识的教学以学生记忆为主, 教师适当进行讲解, 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欣赏曲目, 把曲目名称, 作曲家姓名、国籍、主要代表作、派别等都能准确说出, 才能达到要求。

浅谈生物高考冲刺攻关基本策略 篇8

一、教科书要熟烂于心

从学科性质来讲, 生物虽然归属于理科, 但对学生的文科素养也有较高的要求, 是一个理性偏文的学科, 因此有些知识点一定要记扎实, “该背则背”, 没有商量的余地。掌握了教材就成功了一半。书中的图例、实验、涉及的化学式 (光合与呼吸) , 要时常归纳、总结重点词, 如“功能”“作用”“本质是”, 这些都要留心, 书上的黑体字要背下来, 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这往往是高频考点。它不像数学、物理, 掌握一个公式、定理, 就能在做题时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生物往往会要求你一字不差地复述某个概念。严密性是生物科的特点, 一个概念, 虽然只是一字之差, 但差之毫厘———往往是谬以千里。

二、要精选一到两本辅导书

高中三年我一直用《教材完全解读》和《高效学习法》, 觉得就很够用了。前者会把每个知识点细致地分析一下, 是一本服务于课前预习、课后归纳整合的教辅资料, 帮你夯实基础;后者则服务于课后, 归纳比较凝练, 重在教授做题的方法, 让你快而准做题, 冲击高分。

三、最重要的是做题与总结

1.把做题当成积累

通过做练习你会逐渐摸清哪些地方经常成为考点。尤其是大题, 出题套路相对比较固定, 答案也很固定。比如一些有“本质是”字眼的题, 答案一般要与“基因、蛋白质”等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生物是很有规律的一个学科, 掌握这些常考的一些知识点, 会保证得一个中等、稳定的分数。

2.牢牢记住一些经典题

每一道生物题其实都是教师们智慧的结晶, 一些考点, 如果单独考的时候并不难, 你甚至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 但出题者往往会将不同阶段学的知识归纳、找出其联接点进行综合考察, 这样就考察了你对知识点掌握的准确性, 以及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对经典的题适当加以记忆, 这会让你的知识网交织得更紧密, 不失为冲击高分的良策。

3.兼顾选择的速度与精度

在平时的练习中, 一套题往往会包含30-40道选择题, 每道题大约分值在1~2分, 但可别小瞧了选择题, 正式的高考中一个选择题要占6分, 相比较而言, 大题的一个空也就1~2分, 所以说, 选择题对考试成绩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在平时的训练中有些同学往往做到一半就失去了耐心, 继续答时准确率就大大下降。

对于这种情况, 不妨尝试以下方法。

首先, 按从前往后的答题顺序, 先把考察概念、定义、识图 (甚至看一遍题就能给出答案的) 的简单题先答上;其次, 回头攻克涉及分析较繁琐, 计算量较大的繁琐题目或难题。这样自信心有了, 也能避免被难题卡住, 造成简单题没时间考虑的情况;再次, 记录自己每次在选择题上花费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 争取每次都能在速度与准确性上有所突破。

4.要准备一个错题本

时间不够, 可以将改正后的答案抄好贴在卷子上, 然后定期装订一下卷子就OK了, 再者, 改错时写完标准答案, 要是能加一两句总结或反思就更好了。不要放过任何错题, 解决得越彻底越好。只有这样考试才不会犯类似错误, 才更有资本冲击满分。

四、攻克实验题

实验题是较难得满分的题型, 它开放性较强, 出题很灵活。但也有法可依, 从近几年的实验题在高考中的题型变化来看, 单纯考查课本实验内容的试题已很少出现, 而以课本实验为依托侧重考查对实验进行设计、分析和评价能力的试题已成为命题的趋向, 其中设计型实验题更是热点。因此,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应了解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 并通过典型的习题多加练习。

有关验证性和探究性实验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要准确答此类题型, 除了具备一般的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能力, 还需清楚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的区别。

做题时认真阅读题干, 区分好“探究”与“验证”。由于验证试验研究对象、实验现象、结论已知只是实验步骤需要作答。探究题比证明题要开放, 注意掌握解答探究性实验题的答题“五步曲”:

第一步:审实验目的。从试题中提出的问题“探究×××× ( 自变量 ) 对×××× ( 因变量) 的××××”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有些试题要求写出实验探究课题, 就是要求写出实验目的, 可套用“探究×××对×××的×××”。

第二步:作实验假设。假设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事实, 对所研究的对象设想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答案或解释, 即实验原理;提出一种实验原理, 用陈述句表述。

第三步:辨材料用具。实验材料的选取原则是符合实验要求 (科学性) 、取材容易 (简便性) 、实验现象明显 (直观性) 等。

第四步:析或套实验步骤。实验步骤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取材分组;材料处理;观察记录。

第五步:述实验结果及结论。一般采用讨论法, 即“如果…… (实验结果) , 则…… (实验结论) ”, 常见的三种情况:a.实验变量有利、促进———正相关。b.实验变量不利、抑制———负相关。c. 实验变量无影响———无关。先假设出可能的实验结论得出实验结果, 最后反过来写, 即反推正写法。如果要求“预测最可能的结论”, 根据已有知识推测最合理即可。

五、经典案例

向小白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 (TSH) , 会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TRH) 减少。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 观点一:这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观点二:这是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两观点孰是孰非, 探究实验如下:

1.实验步骤

(1) 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白鼠分为A、B两组, 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的含量。

(2) 用手术器械将A组小白鼠的 (器官) 切除, B组做相同的外伤手术, 但不摘除此器官。

(3) 给A、B两组小白鼠组设_____。

(4) 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饲养。

(5) 一段时间后, 测定A、B两组小白鼠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TRH) 的含量。

2.实验结果及结论

(1) 若A组小白鼠血液中TRH的含量不减少 (或增加) , B组小白鼠血液中TRH的含量减少, 则观点__正确。

(2) 若A组小白鼠和B组小白鼠血液中TRH减少的量相等, 则观点__正确。

3.分析

(1) 审———实验目的。

信息解读“向小白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 (TSH) , 会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TRH) 减少。”:由题干信息可确定实验目的为“探究TSH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方式”。

信息解读“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 观点一:这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观点二:这是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由题干信息和实验目的可确定实验目的的自变量为血液中TSH含量, 因变量为血液中TRH的含量。

(2) 析———实验步骤。

信息解读“用手术器械将A组小白鼠的 (器官) 切除, ”:由此信息可知, A组经过手术处理 (切除甲状腺) , 应为实验组;B组未切除甲状腺, 处于自然状态, 应为对照组。

信息解读“B组做相同的外伤手术, 但不摘除此器官。”:无关变量:如小白鼠的性别、生理状态、体重、饲养条件、手术情况等要相同且适宜, 因此切除甲状腺前, 应测量TRH的含量, 不切除甲状腺的小白鼠也应做相同的外伤手术。

信息解读“一段时间后, 测定A、B两组小白鼠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TRH) 的含量。”:观测指标为小白鼠血液中TRH的含量, 即因变量。

(3) 述———实验结果及结论。

结果及结论①:若A组小白鼠血液中TRH的含量不减少 (或增加) , B组小白鼠血液中TRH的含量减少, 则观点二“这是TRH的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进而对下丘脑反馈调节的结果”正确。

结果及结论②:若A组小白鼠和B组小白鼠血液中TRH减少的量相等, 则观点一“这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正确。

浅谈生物学高考复习备考的基本环节 篇9

生物学高考复习备考的基本环节:

单元过关——专题训练——综合测试——查漏补缺——心理辅导

1、单元过关。

单元过关是生物学高考复习备考工作的第一个环节。通过这个阶段的复习要求达到:构建单元知识网络, 把握主干知识, 明晰基本知识点, 掌握知识点, 明确重难点, 关注知识热点。做到“走得进去, 爬得出来”。这是一个把书读“薄”的阶段。

第一阶段复习备考, 是一个扎扎实实巩固知识, 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阶段。要在全面复习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 把握主干知识, 明晰基本知识点, 使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系统化。构建各单元章节的知识网络。并在这个基础上构建全书的知识网络。只有形成了知识网络, 才能真正理解知识, 才能“信手拈来”。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能有效地运用, 只有在应用中才能真正地培养和提高能力。

构建知识的网络, 要在把握好主干知识的同时, 掌握好重点知识。对重点知识, 在内涵上发掘要深, 在外延上联系要广。要精选能够较好体现学生“双基”的题目。通过对双基题目的训练和测试, 帮助学生深化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和理解, 逐步熟练对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应用。

对知识热点, 要给予适度的关注, 如克隆、人类基因组和干细胞等问题。我认为, 遗传、变异、生态环境等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点永远是生物学的知识热点。

2、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是在学生构建了单元知识网络, 基础相当扎实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个阶段的目的是:通过生物学科内的综合, 从多角度对知识点进行归类和组合, 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的能力。专题训练包括内容专题和形式专题。所谓内容专题, 就是依据高中生物学的主干知识, 对知识点进行重新归类组合提出来的一些专题, 如细胞分裂与遗传专题, 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专题, 生物学实验专题, 高中生物学的重点知识与现代生物科技热点专题等。所谓形式专题, 就是依据高考题型设计的一些专题。如读图题专题、实验专题、资料分析题专题等。要通过每个专题的训练,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需要强调的是, 这个阶段特别要加强学生对解答读图题和资料分析题的解题能力培养。在类试题通常是由某个实验数据、实验结果或现代科技、现代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某个事实为命题材料, 用图表、数据或文字提出问题, 一般来说都是考查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这类题目不但要考查学生的思维结果, 还要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

3、综合测试。

本阶段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适度的训练和测试, 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速度和准确度, 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考查并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以适应高考考查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因此, 要安排适度的综合测试或模拟考试, 以练活学生的思维, 练熟学生的解题技巧, 全面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培养他们的良好应试心理素质。

4、查漏补缺。

查漏补缺的主要任务是:加强辅导特别是个别辅导, 引导和帮助学生填补知识的空白点和克服能力的缺陷点。

查漏补缺必需要有针对性。要在认真把握教学大纲、高考考试大纲、教材和认真分析历年来高考试题基础上, 结合大多数学生还存在的薄若环节, 编写出与高考试题相近的试题让学生练习, 从而发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缺陷之处, 使查漏补缺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5、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克服焦虑和恐惧, 保持适度的紧张和压力。以自信、高昂、饱满、积极的情绪状态完成好高考行为。

心理辅导包括集体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辅导。集体心理辅导包括情绪辅导和解题技巧的辅导。情绪辅导指的是:要引导学生相信自己的实力, 但在解题的过程中要严肃、认真、细致、一丝不苟。解题技巧的辅导:教育学生解题先认真检查有没有拿齐试卷, 然后认真阅读试卷要求, 以防答题不符合试卷的要求;做题时要先易后难;选择题不留空白, 填空题尽量不留空白;答完题后要反复检查, 不到时间不交卷。个别心理辅导是针对少数学生进行的, 主要包括对尖子生的辅导和差生的辅导。

实施生物学高考复习备考的基本环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要科学合理安排各环节的时间;二是教师要认真筛选试题和资料;三是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四是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益,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考基本能力 篇10

电磁学是高中物理的基础和重点, 也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电磁学的考查历年高考多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 其内容涉及电场力、洛伦兹力、电磁感应规律及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等知识, 命题特点为知识点多、概念烦琐、规律复杂, 要求分析能力、建模能力、数学处理问题能力都非常高, 题中一般都会融合三个以上考点.例如电磁感应综合的压轴题中, 就可以渗透磁场安培力、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功能原理、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牛顿定律、运动学公式, 力学平衡等多个知识点.

这部分的压轴题分值高, 注重考查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 强调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注重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一般难度都较大, 要求能力比较高, 有些题目还常常与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 注重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应用.因此, 本文对电磁学部分压轴题的命题特点进行归纳, 对有些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进行总结, 希望对大家的高考复习有所帮助.

一、注重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

对于电磁学问题, 只要能正确地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对于带电粒子和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时, 最简单的处理方法就是进行分段处理, 关键要弄清楚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若是带电粒子在磁场的运动问题, 经常与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等知识相结合, 要注意把这些运动情况进行串联式分解分析, 再利用相关知识进行求解.

【例1】 (2014年江苏卷) 如图1所示, 在匀强磁场中有一倾斜的平行金属导轨, 导轨间距为L, 长为3d, 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 在导轨的中部刷有一段长为d的薄绝缘涂层.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质量为m的导体棒从导轨的顶端由静止释放, 在滑上涂层之前已经做匀速运动, 并一直匀速滑到导轨底端.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 且仅与涂层间有摩擦, 接在两导轨间的电阻为R, 其他部分的电阻 均不计, 重力加速 度为g, 求:

(1) 导体棒与涂层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 导体棒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v;

(3) 整个运动 过程中, 电阻产生 的焦耳热Q.

解析: (1) 对导体棒在绝缘涂层上, 由受力平衡得mgsinθ=μmgcosθ, 解得μ=tanθ.

点评:本题是考查导体棒切割磁感线问题, 考查受力分析和电磁感应规律.对于此类问题, 电磁感应中产生的电能等于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 注意安培力是恒力, 可利用电路特 征来求解, 通过电路产生的电能来计算.

二、注重运动轨迹与几何关系组合分析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绝大多数是考查运动轨迹的几何关系, 解决这类问题时, 关键是把握“一找圆心, 二找半径, 三找回旋角”的规律.在命制此类题型时, 常常以有界磁场为题材, 粒子在有界磁场中运动时, 经常会以极值与临界问题 出现, 解题时应 认真审读 题目中的关键字词, 如“刚好”、“最大”、“最小”、“不离开”或者“不 返回”等, 由这些字 词挖掘隐含条件.

【例2】 (2013年全国卷) 如图2所示, 虚线OL与y轴的夹角为θ=60°, 在此角范围 内有垂直 于xOy平面向外 的匀强磁场, 磁感应强 度大小为B.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 (q>0) 的粒子从左侧平行于x轴射入磁场, 入射点为M.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 粒子离开磁场后的运动轨迹与x轴交于P点 (图中未画出) , 且.不计重力.求M点到O点的距离和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解析:根据题意, 粒子进入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 设运动轨迹交虚线OL于A点, 圆心在y轴上的C点, AC与y轴的夹角为α;粒子从A点射出后, 运动轨迹交x轴的P点, 设AP与x轴的夹角为β, 如图3所示.有

过A点作x、y轴的垂线, 垂足分别为B、D.由几何知识得

点评:对于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特别是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画草图很重要, 一定要先画出草图, 画图的时候要认真, 不能随意乱画.分析清楚粒子的运动情况, 添辅助线, 找出几何关系, 并且利用几何关系找出要求的物理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 显然运动轨迹的几何关系非常重要!最后运用相关的规律解题, 这样做可以事半功倍.

三、以建模能力为基点考查物理问题的多解性

多解性问题是高考物理常见的题型之一, 部分考生往往对 试题中题 设条件的 可能性、物理过程的 多样性等 因素分析 不全, 认识不透, 往往出现漏解的失误.多解问题的求解是高考的难点, 可信度和选拔性较高, 也是近年高考命题的热点 之一.造成带电 粒子在洛 伦兹力作用下出现 多解的主 要原因有:带电粒子电性不确定、磁场方向不确定、运动的重复性、圆周运动的周期性等, 分析时注意要从这些方面去思考.

【例3】 (2014年重庆卷) 如图4所示, 在无限长的竖直边界NS和MT间充满匀强电场, 同时该区域上、下部分分别充满方向垂直于NSTM平面向外和向内的匀强磁场, 磁感应强度 大小分别 为B和2B, KL为上下磁场的水平分界线, 在NS和MT边界上, 距KL高h处分别有P、Q两点, NS和MT间距为1.8h, 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的粒子从P点垂直于NS边界射入该区域, 在两边界之间做圆周运动, 重力加速度为g.

(1) 求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2) 要使粒子不从NS边界飞出, 求粒子入射速度的最小值.

(3) 若粒子能经过Q点从MT边界飞出, 求粒子入射速度的所有可能值.

解析: (1) 设电场强度大小为E, 由题意有mg=qE, 得E=mg/q, 方向竖直向上.

点评:本题属于多解性问题, 产生多解的原因是运动的周期性和重复性, 分析时要注意这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具体表现为对题设条件、情景、设问、结论及研究对象特性、物理过程、物体运动形式等各自隐含的可能性进行推测判断的能力.对于多解性问题, 要求考生对题目条件全面细致地推敲, 列举分析条件的多种可能, 选取相关的规律, 求解各种不同的答案.有些题目的设问本身就隐含着多解的可能, 例如设问中含有“至多”“可能”“求……的范围”“满足……的条件”等隐语.

四、要求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是高考考查内容之一, 本类试题多从数理结合角度进行陈题新编、创新情景, 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在电磁学压轴题中常见此类问题, 其主要是通过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 (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等) 相结合的形式, 来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本类试题的特点是对数学技能要求高, 解题时列的物理方程多, 需要等量 代换, 有时用到待定系数法;研究的物理 量是时间、位移或其他相关物理量的函数时, 则通过解析式进行分析讨论;当研究的物理量出现极值、临界值, 可能涉及三角函数, 也常用到判别式、不等式性质等.

【例4】如图7所示, 一半径为R的光滑绝缘半球面开口向下, 固定在水平面上.整个空间 存在匀强 磁场, 磁感应强度方向竖直向下.一电荷量为q (q>0) 、质量为m的小球P在球面上做水平的匀速圆周运动, 圆心为O′.球心O到该圆周上任一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0<θ<π/2) .为了使小球能够在该圆周上运动, 求磁感应强度大小的最小值及小球P相应的速率.重力加速度为g.

点评:该题考查电磁学中的洛伦兹力和牛顿运动定律相结合的问题, 要求是用数学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分析问题, 是典型的数学物理相结合的问题.数学知识有很多可用来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 经常用到的有: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任意三角形余弦定理、一元二次方程、数列求和运算、三角函数的应用等等.

压轴题是多知识点、综合性强的题型, 要想真正在高考中完全拿下此类题型, 需要很强的解题能力.虽然压轴题包括的内容很多, 但是分析压轴题是有一定方法的, 对于已知条件是数据的压轴题, 可以采用分步计算求相关物理量数值;对于有论述说理要求的压轴题, 既可以正面进入分析推理, 也可以用假设的方法, 从问题的侧面或反面推理判断;对局部子过程倒可以结合问题实际, 运用巧妙建模、整体分析、逆向思维、等效代换、运用图象等灵活 多样的解 题方法.

当然, 以上归纳的只是一小部分, 纵观历年高考中的压轴题还有很多特点, 限于篇幅不能一一介绍.在压轴题部分复习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立足本学科, 狠抓基础, 进行知识结构网络化复习, 强化学科内综合, 抓住基础不放松, 提高解题能力.

建立一个有效的知识网络, 需改变传统的做法, 变老师总结为学生自己归纳、梳理.事先布置好预习, 通过学生自己归纳建构的知识结构, 再经过老师的引导明确其中的重点、难点, 就能达到基础的巩固.

2.通过分析典型例题, 透彻理解重点题型, 熟练掌握基本方法, 并进行针对性训练, 规范解题, 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在电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问题可设计这样的几个小专题:带电体在电磁正交复合场中的运动, 交变电磁场中带电体的运动, 电场、磁场和重力场共同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等.解决此类问题关键在于受力分析、初速度与加速度的情况分析, 注意重力 (是否考虑) 、电场力、洛伦兹力及其做不做功, 在此基础上, 要对运动的具体情况有清晰的了解.

3.关注科技前沿和社会热点, 扩大视野“广积粮”, 强化应用意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高中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加强, 新的教材体系崭露时代气息, 重视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 加强了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近几年高考出现的“新”试题, 特别对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的内容与现代科技结合紧密, 是高考的热点内容, 在高考试卷中占的分值较大.对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问题, 要注意把握好“度”, 不要做过多的过程太烦琐太复杂的题目.这类题目创设的物理情景较为新颖或与科学前沿技术紧密结合, 处理该部分问题, 要充分挖掘题目的内涵, 利用题目创设的意境, 做好受力分析、运动过 程分析, 加强空间想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能力的训练.

五、针对训练

1.如图8所示, 在x轴下方有匀强磁场, 磁感应强度大 小为B, 方向垂直 于xOy平面向外.P是y轴上距原点为h的一点, N0为x轴上距原点为a的一点.A是一块平行于x轴的挡板, 与x轴的距离为h/2, A的中点在y轴上, 长度略小于a/2.带点粒子与挡板碰撞前后, x方向的分速度不变, y方向的分速度反向、大小不变.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q>0) 的粒子从P点瞄准N0点入射, 最后又通过P点.不计重力.求粒子入射速度的所有可能值.

2.如图9所示, 是一种电子扩 束装置的 原理示意图.直角坐标系原点O处有一电子发射装 置, 可以不断朝xOy平面内x≥0区域任意方向发射电 子, 电子的速率均为v0, 已知电子的电荷量为e、质量为m.在0≤x≤d的区域内分布着沿x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 场强大小E=3mv20/2ed, 在x>d区域内分布着足够大且垂直于xOy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 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4mv0/ed.ab为一块很大的平面感光板, 在磁场内平行于y轴放置, 电子打到板上后会在板上形成一条亮线.不计电子的重力和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求:

(1) 电子进入磁场时速度v的大小;

(2) 当感光板沿x轴方向移到某一位置时恰好没有电子打到板上, 求板ab到y轴的距离x1;

(3) 保持 (2) 中感光板位置不动, 要使所有电子恰好都能打到感光板上, 求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以及电子打到板上形成亮线的长度l.

针对训练参考答案

1.解析:设粒子的入射速度为v, 第一次射出磁场的点为N′0, 与板碰撞后再次进入磁场的位置为N1,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 有

粒子速率不变, 每次进入磁场与射出磁场位置间距离x1保持不变有

粒子射出磁场与下一次进入磁场位置间的距离x2始终不变, 与N′0N1相等.

由图10可以看出

x2=a 3

设粒子最 终离开磁 场时, 与挡板相碰n次 (n=0、1、2、3…) .若粒子能回到P点, 由对称性, 出射点的x坐标应为-a, 即

2.解析: (1) 电场力对电子做功, 根据动能定理得

解得v=2v12

(2) 由题意结合左手定则可以判定:若沿y轴负方向射出的电 子进入磁 场后轨迹与ab板相切不能打到ab板上时, 则所有电子均不能打到ab板上, 作出其运动轨迹如图11所示.

(3) 由题意结 合左手定则可 以判定:若沿y轴正方向射出的电子进入磁场后轨迹恰 好与ab板相切能打到ab板上, 则所有电子均能打到 板上, 作出其运动轨迹如图12所示.

上一篇:下咽癌切除下一篇:校园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