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能力

2023-03-06

第一篇: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能力

水利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保障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3日 15:22

来源:《求是》期号:2005.8作者:翟浩辉

国内外实践证明,加强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和保障条件。建国以来,水利部十分重视农村水利工作,特别是近年来积极推进农村人畜饮水、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牧区水利和雨水集蓄利用等工程建设,为新时期农村水利建设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水利建设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旱涝保收面积,提高现有耕地产出率,是当前我国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和关键措施。

一、农村水利发展面临新形势

建国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水利工作,坚持不懈地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许多乡村出现了“田成方、渠成网、路通达、林茂盛”的新景象。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我国农村水利发展遇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

一是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情势严峻。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乡镇供水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解决了部分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2000年以来,中央加大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作力度,共安排国债资金98亿元,加上各级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和群众自筹,总投入约180亿元,建成农村饮水工程80多万处,使5700万农村人口告别了饮水难,取得了“小工程、大德政”的效果。但是,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还有一些农民群众的饮用水存在高氟、高砷、污染水、苦咸、血吸虫病等水质问题。特别是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加之水污染防治工作存在诸多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农村的水源条件比上个世纪70年代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全国70%以上的河流湖泊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地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二是农业基础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建国后,我国曾掀起了三次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建成了400多处大型灌区和5000多处中型灌区,为粮食生产的突破性增长奠定了基础。但我国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很不平衡,东、中、西三个地区差别很大,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农田水利防洪排涝标准还很低,有不少土地还是引不进、灌不上、排不出的“实

心田”,有的地方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采取多种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包括取消农村主要用于水利建设的劳动积累工。但是,有的地方不能正确地把握取消劳动积累工政策,认为取消农民的劳动积累工就是不再搞农村水利,或者产生怕苦畏难情绪,不想搞农村水利,对农村水利工作特别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所放松,发动不够,投入不足。目前,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基本上处于“吃老本”状态,灌排设施不全,工程老化失修,运行效益衰减,不但难以支撑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不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是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令人担忧。一方面,农村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依然存在,仍有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区亟待治理;另一方面,农村的水环境不断恶化,不但沟渠河道遭受着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的污染,而且化肥、农药、除草剂、农膜的大量使用造成的面污染也十分严重。许多河道发黑,河岸杂草丛生,垃圾成堆;不少田地土壤层有害元素含量超标,板结硬化。农村水环境的现状,不仅危及农民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我国不少农产品因农药含量超标而出口受到限制。同时,由于持续干旱和超载过牧以及牧区水利建设长期滞后,全国牧区可利用草原90%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或沙化,而且还在以每年3000万亩的速度扩展。

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水利的发展思路

上述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农民群众饮水安全和维护人的健康生命为首要任务,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努力加快农村水利发展,推动农村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中央领导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分关心。去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批示,强调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想办法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中央最近决定,在近两年内再解决2000万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我们要在巩固人畜饮水解困成果的基础上,把保障饮水安全作为当前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优先解决对农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饮水安全问题。要重点解决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血吸虫等饮用水水质不达标以

及局部地区饮用水供应严重不足问题,力争到2010年使无法得到或负担不起安全饮用水的农村居民比例降低1/3,到2020年使农村居民饮水达到安全或基本安全。

加大节水灌溉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灌区不仅是粮食生产的主战场,也是节水的主战场。1998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牧区节水灌溉建设的投入,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2亿亩,实现了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00多亿公斤的显著效益。我们要乘势而上,以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为重点,改善现有农田水利设施状况,完善农田灌排体系,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做到旱能灌、涝能排,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各省要明晰农业用水权,抓紧颁布灌溉用水定额,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各地要在加快灌区骨干工程改造的同时,在粮食主产区田间实施规模化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探索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模式,并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特别是大中型灌区,要充分利用原有水利基础,着力建设生态型灌区,使灌区出现人水和谐、洪旱无虞、供水安全、环境优美的喜人局面。

加大水库除险加固力度,加快中型水库建设,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面广量大的中小型水库,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从当前农村发展实际看,一方面,一些丘陵山区由于缺少控制性的中型水库,农村包括小城镇在内的生产、生活供水保证率不高,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另一方面,由于先天不足或年久失修,目前相当部分中型水库变成病险水库,成为防洪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制约着水库效益的充分发挥。截至2003年底,中央已累计投资158.2亿元用于病险水库加固建设。但投入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还有不少除险水库亟待列项。此外,绝大部分病险水库大都地处偏远山区或贫困地区,仅靠地方各级政府是无力完成除险加固任务的。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争取中央加大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的投资规模;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投入机制,以地方投入为主、中央补助为辅,抓好地方中型水源工程建设和中小河流治理。

开展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建设“碧水”工程,创建“生态乡村”。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在水利上要着重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治理水土流失,加强水土保持。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山丘区,要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

田、林、路综合治理,重点兴修梯田、建设淤地坝和小型蓄水保水工程。加快长江和黄河中上游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步伐,加大东北黑土地和珠江上游石灰岩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力度,搞好南方地区崩岗治理,减少进入江河的泥沙。二是加强牧区水利建设,引导牧民转变牧业生产方式,实行舍饲养畜、封山禁牧等措施,遏制草原沙化、退化。未来5年中,要以内蒙古中部、新疆北部、青海三江源区、环青海湖周边以及四川、甘肃等草场严重退化地区为重点,新增牧区节水灌溉饲草料地400万亩,为1.6亿亩天然草原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进行修复提供条件,配合草场围栏、退牧还草等工程,实现牧区草原生态保护和牧民增收“双赢”目标。三是加快农村河道清淤清障和水生态建设。近几年,要把它作为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工作,整修河堤,捞淤挖浅,清除垃圾,引水冲污,尽可能使乡村河道的水流动起来,循环起来,从而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一直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建国以来,我国共建设了2000多万处小型灌区、田间灌排工程和非灌区抗旱水源工程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对直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各级水利部门要学会利用市场机制,探索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用民主的办法,鼓励和引导农民发扬传统,坚持不懈地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同时,各地尤其是山区贫困地区,要借助国家小型抗旱水源工程建设补助,重点推进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有条件的地区要解决好群众生活用水和基本口粮田补充灌溉用水,保证当地粮食基本自给,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三、建立和完善农村水利发展的保障体系

做好农村水利“十一五”发展规划。在编制农村水利规划中,要特别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注意体现社会管理的意识。社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水利工程面广量大,直接涉及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的切身利益,规划过程中要增强公众的参与程度和支持力度,确保规划符合实际需要。各级水利部门要主动加强与政府其他部门的沟通,做好规划与当地国民经济总体规划的衔接,搞好实际需要与财力支持的衔接,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和针对性。第二,注意体现规划的先进性和完整性。要把规划、建设和管理作为一个完整体系来考虑。当前特别要突出农村生态环

境的改善,在规划中就要达到人水和谐。如在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方面,不仅要强调积极开展人工治理,开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封山育林、生态移民等工作,更要强调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争取社会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切实减少人类不合理活动对生态系统的扰动和破坏。

探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新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组织形式和投入结构与过去有了较大变化,必须探索投入的新机制。首先,切实增加中央对农村水利的财政投入力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具有公益性,这个特点决定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由中央公共财政进行支持。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中央更应从财力上支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促进农业生产,保障国家粮食供应安全和农村社会稳定。其次,各级地方政府应切实承担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责任。地方各级水利部门要多做工作,争取各地在每年的新增财力中增加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预算,特别是抓好2004年和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一系列涉农政策的落实,切实加快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步伐。第三,引导农民投工投劳。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发扬农民自力更生的好传统,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国家对农民兴建小微型水利设施所需材料给予适当补助。从近年来的实践看,组织农民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效是前提,财政对材料费用进行补助是关键,各级水利部门要主动联合财政等部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完善补助办法。第四,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要积极运用市场机制,探索完善农村水利投融资体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民营水利。总之,要通过“十一五”的努力,在我国逐步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新机制。

不断提高农村水利的科技含量。为此,必须加强农村水利基础研究,致力于提高原始创新能力。要实施以农业节水技术为重点的农村水利创新工程,完善农业节水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就必须形成以国家政策扶持为基础,以节水材料设备生产企业为主体,以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为骨干,生产单位、用水户积极参与,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网络。要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节水技术的基础上,组织科研力量对农村水利关键技术以及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等进行联合攻关,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多种形式的农业节水和

农村供水新技术,优先研究、开发、集成出田间综合节水、微咸水淡化、灌溉水量遥感计量、激光平地等关键技术,增加水利技术储备。要在原有基础上完善灌溉试验站体系,利用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积极探索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有效途径。要不断完善农村水利技术规程,提高农村水利工程质量和运行效益,稳步提高科技进步对农村水利的贡献率。

加强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加强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是保障农村水利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继续落实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深化灌区管理单位改革。通过节水改造推动灌区改革,鼓励和引导用水户通过用水合作组织,对工程、用水、水费收缴进行自主管理、自我经营,逐步建立用水户自主管理与水管单位专业化服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要配合乡镇机构改革,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做好乡镇水利(水保)站改革工作,尽可能组建流域水利站,以保持职能和队伍的相对稳定,为基层水利工作创造条件。要依法加强农村水利工程的社会管理,一方面要监督水利工程建设遵照有关专业规划,防止对水资源的无序和垄断开发,规范收费标准和服务行为,另一方面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对工程建设的政策扶持和技术服务。特别是在开发农村水电资源过程中,要制止违反流域规划和河流水能开发规划的“跑马圈河”、滥占资源、无序开发现象,协调处理各方特别是移民的利益关系,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自然生态安全,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作者:水利部副部长)

第二篇:如何提高护理服务能力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我叫印敏,来自内二科,今年31岁,全日制大专学历,本科在读,所学专业为护理学,护师职称。我竞聘的岗位是综合一科护士长。

我认为,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中,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医疗水平的高低。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句话虽然并不十分准确, 但却反映了护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护理人员对病人体贴入微的精心护理,细心地观察,并及时地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措施使病人转危为安,与医生密切配合,运用护理程序加速病人康复的进程,不愧被誉为“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

护士长,作为护士团队的负责人,如何搞好团队建设,打造一支态度优良、技术过硬的护理团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服务,进一步改善医院良好服务形象,促进我院更好更快发展,这是摆在各位护士长面前的一大课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长期注重护士业务技能的提高,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升队伍素质。

技术是构成护理服务质量关键所在,如果没有过硬技术,那么再好的态度也不能使病人满意。护士从事的工作不只是打针发药、生活护理等简单的劳动,而是包括护理学在内的医学工作,对象是人,这就赋予了护理工作神圣而重要的地位。由于护理要体现在临床医学的各个方面,各种临床工作,尤其是一些治疗性工作,都必须通过护理实现和完成。只有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长期保持科室经常组织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及娴熟的操作技能。把所学的技术和方法应用于临床护理,提升业务技能,提高服务水平,才能赢得患者的认可和好评。

二、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提倡主动服务。

增强服务意识,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这是我们护理工作者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出发点,也是做好护理工作的思想基础。

转变服务理念,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

1 改善服务态度。护理人员的态度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和治疗效果。一般来讲,住院病人往往都会希望从护理人员的言行中获得安慰、依赖和希望。护理人员应该重视自己日常工作中的言行态度,这是对病人心理护理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倡主动服务。护士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人性化、及时准确的护理服务。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多点体贴、多点微笑、多些关爱,改善服务从点滴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

三、创立温馨病房,提高服务质量,实现患者满意,赢得更好社会声誉。

温馨病房的创立不仅要求护士每天都坚持从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做起,还要做到:做到四心、两满意、三一样(治疗精心、护理细心、家属放心、病人安心;病人满意、领导满意;白天晚上一个样、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查与不查一个样)。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实现病人满意,赢得更好社会声誉。

四、创新护理服务,实现病人医院“双赢”。

护理服务不仅体现在生活上、生理上,还体现在心理上和个性服务。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两个为本,即:以人为本、以服务为本;突出两个一切,即:一切为病人、为一切病人;积极开展四有服务:住院有人接、检查有人陪、手续有人办、出院有人送。护理服务要创新,多开展护理服务项目,赢得病人肯定和认可。同时,要熟练掌握各项收费标准,用活用足收费政策,达到病人医院“双赢”,实现我院良性发展。

五、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杜绝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

一是加强制度与职责教育。二是加强重点时段管理。坚持床头晨间、午间、晚间交接班制度,加强重点时段如夜班、中午班、节假日班等的管理,对重点病人的管理,如抢救室的患者和普通病房的危重患者,做为科晨会及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做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三是开展安全忧患意识教育,加强法律意识;护理操作中坚持做到“三查七对”。四是完善护理风险预案对每项应急工作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六、建立奖惩机制

工作中做到有奖有罚,奖罚分明,以正面教育为主,对在护理岗位上干得突出,业绩显著的,应给予经济的、精神的奖励,作为科室评优的条件。对违反医院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甚至出现医疗差错责任事故的,要实事求是地依据有关制度严肃查处,处罚既要让违规者知错改错,吸取教训,还要使大家受到教育和启发。

七、注意领导艺术

管理是艺术。正确行使权利做到:有权不滥用;以理服人。明确使用权利的着力点在于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保证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护理任务。处理问题必须调查研究,做认真细致的分析,绝不可凭主观的判断。批评同志时注意方式方法,应该实事求是,以理服人,绝不可以势压人,横加指责。护士们欢迎的是有实干精神、平易近人、关心和体贴他们的护士长,而不是指手画脚、官味十足的护士长。只有关心、体贴、理解护士,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护理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她们的潜能和创造性。

八、树立医院护理文化,规范护士行为礼仪

护士礼仪具有广泛、深厚的文化内涵,护士礼仪不仅体现在统一洁净的服装,整齐的发式和极具特色的燕尾帽,也体现在护士举手投足的端庄和优雅,更体现在彬彬有礼的迎送患者的理解和仪式上。规范护理服务行为,从细节开始,重点关注日常细微的服务言行,制定护理人员礼仪,服务行为规范,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满意的护理服务。护士不仅要有高水平的科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也应具有良好的仪表,仪容,做到懂礼节,知仪式,有修养,真正成为美的化身,美的天使!

综上所述,通过提高业务技能、改善服务态度、开展服务创新、提供优质护理、加强护理管理、树立护理文化等措施,给患者提供一流的服务,为打造护理服务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我院的护理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从而赢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的以上思路,希望能得到院党委、护理部、科室主任等各位领导的帮助和指导。我决心为创建群众满意医院和实现我院更好经济效益而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脚踏实地的和兄弟姐妹们一起用实际行动创建我院优质服务品牌。

第三篇:如何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要提高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首先是要正确认识自身岗位的工作职能,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做一切工作都要体现和维护人民的利益。例如从政策的调研、制定到执行、修正,都要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要确立人本意识,以民众需求为出发点,以民众意志为根本导向,在执行公务中做到保障民权,尊重民意,关注民生,开发民智。我所在的单位是地税系统,聚财为国,执法为民是我们的工作宗旨,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我们要关注民生,服务发展,要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还要增强责任意识,以提高服务质量为己任,以公众满意度为最高标准,以对民众负责为崇高使命,摆正自己与人民的位置。要确立正确的权力服务观,在权力运用中始终把服务放在首位,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税务部门要为纳税人提供高质量服务,做好税法宣传与税收咨询服务,要对税源进行跟踪管理与监控,确保税收收入任务的完成,构建和谐社会。

二是要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不断专研学习。公务员素质的好坏,决定了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善于总结。学习是公务员各方面成长的需要,我们要不断的学习,要勤于思考,善于积累,学有所获,要遵循工作规律,大胆创新,要勇于面对挫折,在失败中看到自己的短处,虚心接受批评,认真改进。要认真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从事的行业相关规章制度更要了熟于心。不仅要透彻理解各项政策,还要能正确运用政策,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和协调能力。我们税务系统的公务员要不断学习和积累,努力学习各项税收法规政策和税收知识,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断充实自己,这样才能为纳税人提供过硬的服务。

三是要提高全局意识,健全行政制度。目前,部门之间沟通相对缺乏,职能交叉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有利的事大家一起上,担责任的事相互推的现象偶有发生,政府公共服务在一定范围还存在“真空”区,跨部门政府服务难以联动。这种现象造成了群众有了问题往往不知找谁,或者办一件小事而需要跑很多趟,费时费钱又费心。所以,公共服务需要一体化。作为公务员,必须要从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大局出发,认真履行职责,杜绝推诿现象,树立良好的机关工作形象。税务部门已经实行了“一窗式服务”和“阳光办税”服务,但这些还是不够的,我们要立足于纳税人的利益,从大局出发,健全行政制度,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尽自己的所能为人民服务。

第四篇:如何提高医疗服务窗口人员的沟通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理解和要求越来越高,医学模式也相应发生转变,医疗服务质量的内涵也更加丰富,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的因素也日渐增多,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一些医务人员的沟通意识不强,态度不积极,技巧不熟练,因而医患之间沟通不够是一个重要原因。

沟通能力,是为了完成特定目标,用语言、文字、行为等方式相互交流思想、观念、意识、感情等信息,以获得相互了解、信任并达成共识产生一致行为的本领。

良好地进行交流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它依赖于您能抓住听者的注意力和正确地解释您所掌握的信息。您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一贴正确理解您信息的催化剂。

作为医疗机构服务窗口工作人员,能够与患者或者家属准确、及时有效沟通,能促进医患之间的和谐。如果没有沟通,缺乏真正相互信赖,与患者或者家属之间发生误解和纠纷就不可避免。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假如人际共同能力也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由此可见沟通的重要性。

窗口工作人员应从三个方面来提高沟通能力:

一.是提高学习力。唯有不断学习理论、政策和各种业务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是提高沟通协调能力的内在要求。当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学习的基础上,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只有在学习中深入思考,在实践中总结思考,在借鉴经验中比较思考,才能真正提高沟通协调的能力。

二.是提高服务能力,树立“病人为中心、质量第

一、服务第一的理念”。沟通不仅仅是简单的说,要想沟通顺利、有效,还要讲究沟通方法和技巧,诸如沟通时间、地点、场合、表情、语气、肢体动作等等,还要善于倾听,要懂得换位思考。为什么同样的意思,有的人说出来就让听者很容易接受,有的人说出来就没人愿意听呢。因此,进行沟通时,首先需要学会建立信任与感情,做到换位思考、相互尊重与欣赏;其次,积极聆听,透过聆听与发问理解别人,再透过有效表达让别人理解自己,最后透过有效回馈逐步达成共识。第三,要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口齿清楚、表达能力强,要清晰的说出你的想法,让听者明白你的想法。

三.是提高个人形象,个人的形象也是沟通的工具,俗话说“人靠衣服马靠鞍”,商业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所产生的影响力和信任度,是来自语言、语调和形象三个方面。它们的重要性所占比例是:语言占7%;语调占38%;视觉(即形象)占55%,由此可见形象的重要性。树立窗口职业形象是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是良好的职业素质的一种自然的表露,而非做作和模仿所能达到的。要塑造服务窗口良好的职业形象,就要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塑造美的心灵,拥有美的情感、情操及健康的

人格,确立对人,特别是对病人的正确态度,使自己的内在美与外在美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塑造出最佳的个人形象美。

第五篇:强化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强化自身建设提供一流服务

阜宁县民政局

1、强化窗口建设,服务阵地创一流。建立了镇区民政工作十项制度,为镇区民政办统一制作《工作职责》、《办事流程》、《服务承诺》,统一模式布置上墙。婚姻登记处投入40万元改造了登记大厅,福彩中心投入35万元改造了“中福在线”大厅,烈士陵园投入100多万元建设了园内凉亭、石桌石凳、文化墙等,形成一流的窗口形象。

2、强化队伍建设,服务水平创一流。在民政系统着力推行“—、

三、

六、十”工作模式,即倡导一种精神、发挥三个作用、做到六个坚持、推行十善工作法,较好地提升了改革创新能力、为民解困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社会管理能力、维护稳定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

3、强化载体建设,服务形式创一流。以系列活动为服务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一是“推荐阅读”,印发了30期《推荐阅读》文章;二是“首遇引领”,设立了首遇引领台,全年引领来访人员1600多人次;三是“下村工作日”,民政干部每个星期四为进村入户工作日,开展“三个推进、一了解”,完成对全县340个村的推进和了解;四是“行风监督”,聘请了16名民政行风监督员,明确城乡低保、婚姻登记、优抚安置、医疗救助等36个行风监督重点内容。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取得了可喜成绩,树立了良好形象。

二0一二年二月

上一篇:特岗教师工作经验总结下一篇:天津滨海新区考察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