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二轮基本能力复习计划

2024-04-11

高三第二轮基本能力复习计划(通用14篇)

篇1:高三第二轮基本能力复习计划

高三二轮基本能力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宗旨,坚持“巩固、完善、提升、整合”的指导思想,以“立足学科、夯实基础;联系实际、适度整合;有效训练、提高能力”为整体复习策略,通过“考、讲、评”,实现学生基本能力大幅度提高的复习要求,力争今年高考取得更好成绩。

二、复习时间、方式及思路

1、二轮复习从3月20日至5月中旬结束,约计8周时间。这一轮复习按专题复习,以春节前老师们讨论确定的十个专题,1、中国航天

2、社会热点问题,如科学发展观、三农问题

3、传统节假日

4、多彩运动

5、环境保护(节能减排)

6、生活中的疾病预防

7、旅游常识

8、地方民俗

9、三防自救

10、文明礼仪等基于生活中知识、科学常识的运用这个思路,去组织材料。在增大知识面和信息量的同时,以专题为背景材料,以与学科相关知识点复习为主线,以提升学科能力为目的,以知识板块为单位,打破章节界限,引导学生对各学科的知识综合应用,灵活掌握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中相关的知识点。通过复习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构建起牢固的知识结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明晰的知识网络,灵活掌握、运用知识,以达到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的目的。总体要求是:“系统、条理、灵活、提升”。在包班制的基础上,对人文、科学进行复习巩固、适度拓展。

2、基本能力学科复习方式。

每周基本能力课安排两节,每周一次模拟训练。一节课分析试卷,一节课处理专题。考要精炼,讲要点拨。总共需要10套试题。

3、复习思路

以考代练训练答题技巧(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组织材料)和心理

以基本能力报纸检测巩固知识

以落实人文与科学、研究性学习来进行补弱

以包班制来落实强化备考工作(抓尖子生和边缘生、人文与科学的巩固)。以每周一次错题会萃,进行集中纠错

三、主要工作

1、研究分析最新高考信息和高考说明,吃透2011年高考试题精神,提高复习针对性。特别是11高考的新动向。基本能力的考查就是一个素质教育的出发点,目前又是素质教育的特殊时期,因此基本能力的考题会一直是一个变数。

2、加强二轮复习课型的研究,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轮复习基本是讲评课,特别要处理好讲评与复习知识的关系,注重知识的联系、拓展、深化、迁移,特别是对学科知识系统网络的完善、构建。其中涉及到人文与科学的内容,要落实好知识的复习。加大课型研究的力度,每两周确定两位老师讲示范课,进行集体备课、听课、研讨、完善,来提高课堂效率。讲评比考练更重要,讲评要从试题立意、命题角度、干扰项的确定、解题思路等方面分析,要通过讲评一道题,让学生弄懂一类题。

3、落实全程集体教研制度,落实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特别是包班制形式下的集体备课尤为重要,对易错、易忘、易漏、易考的知识点,进行讲评,然后去落实讲评,讲评课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体备课的效果。

4、搞好学生的答题指导,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考试训练。

答题指导,包括答题技巧和心理的指导,减少非智力因素的丢分。也就是五种能力的训练,审题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动手能力。

①时间分配训练;卷一30个题,答题时间掌握在30分钟;卷二40个题左右,答题时间掌握在70分钟以内;留出20分钟时间涂卡、检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试题,训练阅读速度和推理判断的能力。

②训练答题中组织材料和书写的能力。要求学生书写规范,回答问题,描述要严谨。清晰、工整的书写,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试卷得分是以回答问题的要点计算的,因此简答题的答案的描述,尽量组织的材料要严谨、条理,前后观点不要互相矛盾。在平时考试训练中,强化规范,养成自觉的行为习惯。

③训练跨学科联系的能力,区分基本能力与具体学科的关系。学科的知识要求用专业的技术术语和语言进行逻辑推理,而基本能力要求尽可能用专业语言来描述结论。

④考试心理的训练。高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考学生的心态。只要有一个良好的心境、必胜的信心、旺盛的斗志,保持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就一定会发挥出自己的高水平。因此在以考代练过程中,要求学生把平时考试时做高考来训练,把高考时当平时来对待。

5、抓尖促边,完成学校高考目标。在包班制的情况下,重点“抓尖促边”对尖子生实行两抓一促——抓品质、抓心态、促成绩,形成优秀生群体。对边缘生实行“七多”进行帮扶——课上多提问,课下多辅导,作业多面批,方法多指导,生活多关心,弱课多辅导,斗志多激励。确保大面积丰收。

篇2:高三第二轮基本能力复习计划

一、具体措施

1.每周利用早读的时间要求学生对一轮资料上的重点考点知识进行强化记忆。

2.研究学生,将理科班学生按照实际接收水平和现有的能力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高三15班为主体,由于这些学生基础稍好,接受能力尚可,采取重点强化,基点提升的措施,以专题建立知识网络,内化基础考点,整合考点;第二层次,除过单招各理科班参加高考的学生为主体,学生基础水平层次不齐,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低,学习接受能力欠缺,缺乏一定的自觉性,采取强化熟练基础知识,二轮复习过程中穿插一轮资料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物理模型,通过相对简单的专题知识训练,要求总结方法,强化记忆,逐步提升成绩;第三层次,以单招推免未被录取的学生为主体,由于这些学生基础很差,知识结构不完整,以一轮复习资料为抓手,再次过基础知识,强化记忆,熟悉高考试题特点,教会基本的考试方法,掌握高考最简单的知识点和基本的解题方法。

3.每周星期二为集体备课时间,讨论下周应讲授知识的重点与难点、研究其学情与教法。

4.认真分析测试结果,及时调整复习计划、训练内容和辅导的方式。

5.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情感交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

二、复习安排

1.第一层次复习计划(以专题训练为主)

(1)针对群体:高三15班

(2)说明:共分为六个专题,每一周一个专题,每专题6课时,每专题配有专题训练,为1-15题左右,到第十周所有专题复习结束(5月10日左右二轮复习结束)。

(3)专题分类:

第一专题:运动和力,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

第二专题:动量与功能关系在力学、电磁场中的综合应用;

第三专题:电路与电磁感应的综合应用;

第四专题: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第五专题:实验,包括力学实验、电学实验。

第六专题:热学-近代物理初步。

2.第二层次复习计划(以专题训练和一轮复习资料相结合)

(1)针对群体:各班没有参加单招直接参加高考的学生

(2)说明:共分为六个专题,每一周一个专题,每一专题8课时,其中进行专题之前,利用4课时重新复习一轮资料相关内容,4课时进行专题知识和专题训练,到第十周所有专题复习结束(5月10日左右二轮复习结束)。

(3)专题分类:

第一专题:牛顿运动定律和功能关系的综合应用(3月27-4月12日);

第二专题: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4月13日-4月20日)

第三专题:电路与电磁感应综合应用(4月21日-4月30日)

第四专题:热学-近代物理初步。(5月1日-5月5日)

总结:(5月5日-5月10日)

3.第三层次复习计划(以一轮复习资料为主)

(1)针对群体:各班没有被单招推免录取的学生

(2)说明:从4月2日-11日为第一阶段,4月17日-5月10为第二阶段,5月11日-6月1日第三阶段。

(3)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第六周-第七周):

将一轮复习资料重要知识点内容重新粗略过一遍,唤起学生在近阶段时间准备高考遗忘的内容,并要求学生总结识记考点知识笔记;

第二阶段:

1.(第八周、第九周)以一轮复习资料为主导,每一星期三章内容,复习重要考点,重新总结资料笔记,强化考点识记内容识记,进行简单的题型训练。

2.(第十周)专题:牛顿运动定律和功能关系的综合应用;

第三阶段:和其他同学一样,进行高考模拟训练。

三、二轮复习要求

物理第二轮复习应该做好以下三点:

(1)查漏补缺: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进一步强化规范解题的训练。

(2)要求学生做知识点总结笔记:把所有的考点知识进行总结,对每晚自习的高考模拟训练的重要考点进行摘录、总结,并对重要方法进行归纳。

(3)建立纠错本:把每次训练、模拟考试中的错误归纳。

四、二轮复习复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构建知识网络

以回忆的方式构建知识网络,找出知识间的关联,学会对知识重组、整合、归类、总结,掌握物理思维方法,将知识结构化,将书读薄。结构化的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只有经过自己的思维在大脑中重新排列的知识,理解才能深刻。一般来说,一个专题有一个核心的主体,其余的概念为这个主体做铺垫,要以点带面,即以主要知识带动基础知识。再次对知识回忆,模糊的地方要回归课本。

2.重视物理错题

错题和不会做的题,往往是考生知识的盲区、物理思想方法的盲区、解题思路的盲区。所以考生要认真应对高三复习以来的错题,问问自己为什么错了,错在哪儿,今后怎么避免这些错误。分析错题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复习效率、巩固复习成果,反思失败教训,及时在高考前发现和修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漏洞。充分重视通过考试考生出现的知识漏洞和对过程和方法分析的重要性。大家一定要建立错题本,在大考前对错题本进行复习,这样的效果和收获是很多同学所意想不到的。

3. 突破高频考点

例如电磁感应、牛二定律、电学实验、交流电等,每年会考到,这些考点就要深层次的去挖掘并掌握。不要盲区的去大量做题,通过典型例题来掌握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重视“物理过程与方法”;重视物理思想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全面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定量规范、有序的训练来提高应试能力。习题练习在精而不在多,在质而不在量。习题训练,要通过一道综合题串接零散的知识点,努力做到以点带面、借题发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上联知识、下挂方法,第二轮复习要体现知识的整合、方法的总结。

物理第二轮复习计划

一、时间按排:3月中旬至205月中旬。

二、内容安排:

专题一:牛顿运动定律;

专题二:功和能;

专题三: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

专题四:电磁感应和电路分析、计算综合应用;

专题五:物理学科内的综合;

专题六:选择题的分析与解题技巧;

专题七:实验题的题型及处理方法;

专题八:论述、计算题的审题方法和技巧;

专题九: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法。

三、其它问题:

我们认为要搞好第二轮复习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

概括起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1)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功能关系的综合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3)选修部分:机械波和机械振动、光的反射和折射及其应用、气体实验定律。

(4)实验部分:力学实验、电学实验。

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

(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

(2)功和能的综合应用(是解决物理问题中一个基本的观念,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是每年必考内容之一);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

主要有三种具体的综合形式:

一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二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三是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4)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5)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粗略的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

二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限流法、分压法)

三是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

对以上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

篇3:高三第二轮基本能力复习计划

例:不等式 (x-1) / (2x+1) ≤0的解集是________. (2012年重庆理科数学试题)

此题为分式不等式, 只要注意了等号的成立条件, 就不难发现不等式的解集为 (-1/2, 1].

笔者保持分式不等式的结构形式不变, 而将内容适当变形为:

变式1:解不等式 (sinx-1) / (2sinx+1) ≤0.

此题实际是将例题中的x变成了sinx, 这两者的作用和地位是相同的, 故范围也是相同的, 因此sinx∈ (-1/2, 1].由正弦曲线可知, 不等式的解集是

在此基础之上, 笔者保持分式形式不变, 适当改变内容, 此题又可变为:

变式2:求函数f (x) = (sinx-1) / (2cosx+1) 的值域.

解法2:此题可看做是动点P (2cosx, sinx) 与定点Q (-1, 1) 两点连线的斜率.

而动点P的轨迹是椭圆x2/4+y2=1 (x≠-1) , 由数形结合可知, 两点连线的斜率范围是 (-∞, 0]∪[2/3, +∞) , 故函数值域为 (-∞, 0]∪[2/3, +∞) .

此题我们还可以对变量添加限制条件:

变式3:求函数f (x) = (sinx-1) / (2cosx+1) , x∈[0, π/2]的值域.

此题可以用变式2中得第二种解法, 只是现在x的范围改变了, 那么相应的椭圆只有第一象限的部分, 由数学结合不难求出函数的值域为[-1/2, 0].

笔者保持函数的本质 (分式与三角函数结合) 不变, 适当提高难度, 将次数变成2次, 此题又可变为:

变式4:求函数f (x) = (1-cos2x) / (2-cosx) , x∈[0, π/2]的值域.

此题次数变了后, 变式2的方法就失效了, 那么我们可以换种思维方式.此题不管形式怎么变, 都只是一道求函数值域的问题, 对于求函数值域的方法也可以应用.

到此, 我们又回到不等式的内容上, 加上参数, 利用函数的值域问题解决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

变式5:当m为何值时, 不等式sin2θ+mcosθ-2m<0, θ∈[0, π/2]恒成立.

如果该习题到此为止, 那么就错过一次训练、培养学生能力的绝佳机会.以下我们从解题方法的角度进一步分析, 还有如下方法:

解法2:由题可知原不等式可转化为m>(1-cos2θ)/(2-cosθ).

若令t=cosθ, 因为θ∈[0, π/2], 所以t∈[0, 1].

故m只需大于函数f (t) =(1-t2/(2-t), t∈[0, 1]的最大值即可.

由变式4的方法可知,

所以:m的取值范围为

解法3:由题可知原不等式可转化为m>(1-cos2θ)/(2-cosθ).

若令t=cosθ, 因为θ∈[0, π/2], 所以t∈[0, 1],

故m只需大于函数f (t) =(1-t2)/(2-t), t∈[0, 1]的最大值即可.

而求函数f (t) =(1-t2)/(2-t), t∈[0, 1] 的最大值可以考虑利用数形结合.

数学的一大魅力在于看似无关的领域能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彼此联系, 只要我们肯下工夫, 敢于探索, 勇于研究, 就能找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 就能感受到数学的奥妙和独有的魅力.

摘要:如果说高三第一轮复习是侧重双基的话, 那么第二轮复习则应侧重能力的培养.因此, 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复习就成为当前老师、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

篇4:高三第二轮基本能力复习计划

一、从“工业”数学到“现代”数学思想的和谐转化

高一、高二的学习,主要是以章节训练为主,内容较为单一,而考试内容往往也是单元性或者以单元为模块小范围的简单覆盖.这些学生在高一、高二的学习中往往采用机械记忆,机械模仿,机械学习,这就是所说的“工业”数学.只有将“工业”数学转化成以数学的思想为中心的“现代”数学,领悟数学方法,善于自我总结,系统强化基础,才能做到数学思想的“和谐”转化.如2006年江苏卷12题:某地一年内的气温Q (t)(单位℃)与时间t(月份)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该年的平均气温为10℃,令c(t)表示时间段[0、t]的平均气温,c(t)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用下列图象表示,则正确的应该是:

从题中和图中搜集c(t)函数的信息:①从题中得知c(12)=10,可排除D;② 从图中可知C(6)可排除 C;③ 从题中可知 Q(t)第二次与Q(10)相交并下穿而C(12)=10可知一定存在点t,使得C(t)>10可排除 B;故选 A.这就要把函数图象化归为函数的单调性,极值点及特殊位置的函数值,这就是数形结合的思想.如果机械照搬模式,写表达式,判断图象就很难准确地作出判断。

二、善于评定题目“星级”,做到和谐分类

高三学生往往能把课本上的例题、习题做得很顺畅,老师讲的题目也能听懂,但自己动手做题时却找不到切入点.这就是做题方法上存在问题.为此,做题时应先寻找范例,在大脑中搜索已学过的相关内容。第一次做不出来的题画一颗星,过一段时间后把第一次做不出来的题目做一遍,如果还做不出来,再画一颗星,叫做“二星级题”,过一段时间,再做一遍“二星级题”,如果仍然做不出来,再画一个星叫做“三星级题”,这样反复几次就能有所收获.或者带着问题请教老师,这类问题便会迎刃而解。每次解题完毕一定要自我总结,作必要的回顾反思。这样到考试复习的时候,才会有针对性.2008高考北京卷理科第16题:已知函数

这是一道考查三角函数与代数函数的混合函数的性质的试题,解答时应从初等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着手研究并延伸,以性质拓展性质。本试题中的函数是偶函数,并且在

上是减函数,在 上是增函数。这样就容易发现这个多选题的函数性质的正确和错误了。同时也提供给我们复习关键重在基础,对知识作适当延伸与拓展,这样既节省了复习时间,又提高了复习效率。

三、构建知识网络,促进和谐沟通

高三数学学习,是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不断巩固深化的过程。由于高考数学试题的设计,重视数学知识的综合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尤其重视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试题.如函数方程,不等式,导数之间相互转化,方程和不等式的问题通过函数的思想来解决,三角函数与向量、数列、不等式的结合,立体几何与不等式、函数、向量的联系等,因此在单元复习的过程中要学会构建知识网络,注意复习中的多元化,内容间的相互沟通,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如:2006年高考试卷(湖南卷)19题:已知函数f (x)=x-sinx数列{an}满足0

I,先用数学归纳法证明:0 < an < 1,n = 1 , 2 , 3…

①当n=1时已知结论成立

②假设n=k时结论成立即0 < ak < 1

因为0 < x < 1时f '(x) = 1-cosx > 0,所以f (x)在( 0、1 )上是增函数,又f (x)在[ 0、1 ]上连续从而f ( 0 ) < f (ak) < f ( 1 ) 即0 < ak+1 < 1-sin1 < 1

所以n = k+1时结论成立

由①②可知0 < an < 1对一切正整数成立

又0 < an < 1时an+1-an = an-sinan-an= - sinan < 0

∴an+1 < an

综上:0 < an+1 < an < 1

II,设函数g (x) = sinx-x +x3( 0 < x < 1 )

由(1)当0 < x < 1 sinx < x

g '在( 0、1 )上是增函数,又g (x) 在[ 0、1 ]上连续且g (0) = 0,当0 < x< 1时,g (x) >0,于是g (an) > 0即sinan-an+an3 > 0

∴an+1

这是一道考查数学归纳法、导数、不等式、三角函数、数列的综合性题目.但g ' (x) = cosx-1+= -2sin+ > -2( )2+> 0 ,这里放缩采用了三角函数线的性质,如果对函数、三角函数、数列不等式、导数的性质的任何一个环节不能灵活运用,做题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四、解题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和谐性处理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蕴含于数学的概念、定义、定理、公式和法则中,要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也就是说要重视普遍意义的方法和相关知识的变通与运用。突出思想方法永远是高考试题的特点,我们通过对高考试卷的分析可以发现,许多题目都来源于课本,很多高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型、改造和综合。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理第22题:设函数

(1)求f (x)的单调区间

(2)如果对任意

,都有

,求 的取值范围

本题注重了的导数与三角函数的结合,考查了热点问题——恒成立问题的转化模式。

第(1)问比较容易上手,难点是正确求导,并能根据三角不等式确定变量取值范围。

第(2)问首先构造函数g(x)=ax-f(x),然后用分类讨论方法继续研究不等式

(),其中运用举反例和特殊值方法来解决问题.当然

篇5: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计划

1.考纲第一

吃透弄熟。各项知识构成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要通过点线面结合,记忆、分析、比较等多管齐下的方式,吃透弄熟考纲网络结构和高考试卷之间的联结点。

抓好重点。第二轮复习没有必要每点平均用力,教师要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学生的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衡量,抓住每一个考查范围中的重点知识。

2.效率至上

计划性强。师生对复习的内容要作全盘考虑和分解,针对各知识点制订短期计划。做到方法灵活,如利用早自习全面彻底地过一遍“必背篇目”。

精选试题。概括说,就是多关注江浙沪一带的试题,精选试题是关键。

篇6: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计划

2.2.20――2.26,病句练习;

3.2.27――3.5,文言文复习;

4.3.6――3.12,诗歌复习;

篇7: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强化高中数学主干知识的复习,形成良好知识网络。整理知识体系,总结解题规律,模拟高考情境,提高应试技巧,掌握通性通法。

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对讲练、检测等要求较高,故有“二轮看水平”之说.

“二轮看水平”概括了第二轮复习的思路,目标和要求.具体地说,一是要看教师对《考试说明》、《考题》理解是否深透,研究是否深入,把握是否到位,明确“考什么”、“怎么考”.二是看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是否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做到减少重复,重点突出,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新意,学有收获,学有发展.三是看知识讲解、练习检测等内容科学性、针对性是否强,使模糊的清晰起来,缺漏的填补起来,杂乱的条理起来,孤立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四是看练习检测与高考是否对路,不拔高,不降低,难度适宜,效度良好,重在基础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二、时间安排:

1.第一阶段为重点知识的巩固加强阶段,时间为3月19——4月15日。

2.第二阶段是进行综合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能专项训练,时间为4月16日——5月15日。

三、怎样上好第二轮复习课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主体”,突出重点。

第二轮复习,教师必须明确重点,对高考“考什么”,“怎样考”,应了若指掌.只有这样,才能讲深讲透,讲练到位.因此,每位教师要研究2002-2006全国各地高考试题.(二)、做到四个转变。

1.变介绍方法为选择方法,突出解法的发现和运用.

2.变全面覆盖为重点讲练,突出高考“热点”问题.

3.变以量为主为以质取胜,突出讲练落实.

4.变以“补弱”为主为“扬长补弱”并举,突出因材施教.

(三)、克服六种偏向。

1.克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复习集中几个难点,讲练耗时过多,不但基础没夯实,而且能力也上不去.

2.克服速度过快.内容多,时间短,未做先讲或讲而不做,一 知半解,题目虽练习,却仍不会做.

3.克服只练不讲.教师不选范例,不指导,忙于选题刻印.

4.克服照抄照搬.对外来资料、试题,不加选择,整套搬用,题目重复,针对性不强.

5.克服集体力量不够.备课组不调查学情,不研究学生,对某些影响教与学的现象抓不住或抓不准,教师“头头是道,夸夸其谈”,学生“心烦意乱”.不研究高考,复习方向出现了偏差.

6.克服高原现象.第二轮复习“大考”、“小考”不断,次数过多,难度偏大,成绩不理想;形成了心理障碍;或量大题不难,学生忙于应付,被动做题,兴趣下降,思维呆滞.

四、在第二轮复习过程中,我们安排如下:

1.继续抓好集体备课。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必须抓落实,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研究数学高考的动向,学习与研究《考试说明》,比较新、旧《考试说明》的差异,注意那些内容降低要求,那些内容成为新的高考热点。每周一次研究课

2.安排好复习内容。

3.精选试题,命题审核。

4.测试评讲,滚动训练。

篇8: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心得

复习用书选择的好与差会直接影响到二轮复习效果。很多高三的教师在使用复习用书的过程中可能会抱怨, 复习用书难度过大或者题型不全等等。其实作为教师不能把复习用书的内容照单全收。我们应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来教学, 注重因材施教。例如:针对我们学校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我们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对习题进行了筛选。高三备课组的老师分块整理出往年各省的高考题, 在平时的复习中发给学生进行限时训练。基本上我们把基础题和中等难度的题目作为复习的重点。加强解题速度和正确率的强化训练, 定时定量做一些基础题和中档题, 训练速度和正确率, 适量做一些综合题, 提高解题能力。二轮复习中, 高三备课组经过研讨把重点放在简答题这五题中的18、19、20题, 即分别为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平面向量的结合, 概率和立体几何这三块内容。圆锥曲线和导数这两块内容要求学生能解决第一小题, 利用定义求圆锥曲线方程与简单的求导问题等。以下是对教师的几点建议:

一、专题内容、考试试题的编制

1. 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力量, 认真学习考纲, 研究近几年各省市的考题, 及时了解高考的动向, 明确高考考什么, 怎样考, 力争专题内容、考试试题价值的最大体现。

2. 教师要多做题, 走进题海, 精选题目, 才能让学生走出题海, 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各种题型的训练以提高效率。

3. 最好多用剪刀加浆糊、粘贴加打印的方式, 自己编制。高考有70%的中低档题, 30%的难题, 是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考查能力。因此选题应重视基础, 重心不能太高, 但又要有层次, 尽可能体现出高考要考查的几种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

二、试卷讲评

1. 教师一定要课前将试卷做一遍。只有通过做才会发现学生在哪个环节容易出错, 哪个环节思维可能受阻, 同时也能发现自己在复习中有哪些内容讲的不够到位, 你才可能站在导师的角度指导学生。

2. 认真分析试卷, 选择错误率较高的题目, 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 整理出能够让学生最容易接受的解题方法。

3. 最好通过知识模块和解题方法来分类讲解。一些难题、怪题, 可以将以前做过的类似题型进行再次分析, 让学生对这类问题理解更加透彻, 印象更加深刻。这也符合认识规律, 有利于学生掌握。

4. 注重考试技巧。很多学生的应试能力还比较薄弱, 所以等到高考前进行考法指导就会为时已晚。因为考试技巧也是一种能力, 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考试技巧的不断练习, 才能使学生在高考中将技巧应用到最好。

5. 注重错题订正。平时的作业讲解后要求学生及时订正, 教师最好对订正的题目再批改一遍。试卷分析后, 要求学生在订正过程中最好将解题的思路写在题目的旁边, 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复习中就有的参照了。

三、要善于反思归纳

解题后的反思与归纳是非常关键的。解题之后进行反思是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善于在题目的讲解后进行解题方法和技巧等的一些归纳, 特别是对解题切入点的回顾。总之, 不仅要反思计算的正误、方法的好差、题目的变式等, 还要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时所用过的知识及数学思想方法等。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我们可以围绕本专题的主题先提炼出几个本质性的问题出来, 然后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总结出处理这几个问题的一般方法与思想。

针对第二轮复习的特点, 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复习的计划性。由于第二轮复习的前后跨越性比较大, 这就要求学生要事先回顾基础知识, 回顾第一轮中的相关内容, 抓住复习的主动权, 以适应大跨度带来的不适应。 (2) 提高听课的效率, 深刻体会教师对问题的分析过程, 密切注意教师解决问题时的切入点, 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思维的缺陷所在。 (3) 加强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发现学生对一些基本的公式和定义的掌握很不到位。这就影响了基础题的得分。所以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的是加强理论的内化, 通过第二轮的复习, 进一步有意识地强化对书本上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的理解, 对这些知识理解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你能否灵活运用基础知识。 (4) 强化解题训练。通过在规定的有效时间内做一定量的客观题和综合题, 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同时提高解题思维能力。

历年的高考题是各类试题中的经典, 题目中所蕴含的基本思想和考查的内容是大同小异的。虽然在每年的高考中不会出现相同的题目, 但实质上还是对高考知识点进行了老酒换新装。因此我们教师应注重在二轮复习的最后让学生练习以往几年的高考卷。其目的主要是使学生熟悉高考试题, 适应高考环境, 及早进入考前的临考状态, 使知识从零散、单一到系统化、综合化, 绷紧高考这根弦, 以最佳的状态来迎接高考的正式来临。另外高考题在难易的选择上都是比较适中的, 每一题都有严格的解题过程和最后的答案, 比平时做的题目更规范。做完之后再认真仔细地看一遍标准答案, 从中品味高考的真谛。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易忌的几个重要事项:忌对学生已掌握的题型进行重复的练习;忌过度地注重怪题、偏题、难题的讲解;忌过度地追求解题技巧, 不注重基本功;忌填鸭教学, 不善总结反思。

二轮专题复习要在五月初结束, 考前留有足够的时间, 进行模拟训练和让学生自己复习。

高考不仅是对学生的一次磨砺也是对教师的一次考验。在第二轮高考复习中仍需踏踏实实, 一步一个脚印。只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制定适当的计划与目标, 在日常教学中认真落实, 那么通过第二轮复习, 学生的数学素质必定有较大的提高, 解题的表述得到进一步规范。

摘要:高三数学的第二轮复习是第一轮复习的延续, 它将整个高中的数学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同时二轮复习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 阐述教师和学生在二轮复习中各应注意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因材施教,查缺补漏

参考文献

篇9: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策略

一、突出主干,框图为优

一轮复习中我们重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和重建,并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但学生在知识关联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解决框图题时,对知识的检出存在缺陷,不能将框图中的转化关系与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联系。解决学生这一缺陷的有效方法是重视知识框架的构建,关注知识网络的构建。

二、紧贴真题,变式强化

一轮复习中需解决的是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的缺陷,那二轮复习就更应重视知识应用上的强化。二轮复习临近高考,应更重视学生的实战训练。在习题的选择上不能只用历年的真题,那就起不到贴近高考和强化提高的目标。应重视变式训练,这样既可将历年高考中主要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再现,又可避免学生因已做过真题而使训练失真。

三、针对薄弱,补偿为要

二轮复习不应再将教材中的知识点重新进行一遍地毯式的梳理,应针对历年高考的考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和补偿。从知识点的角度分析,历年的高考主要有如下的考点:微粒的结构、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钠镁铝、铁铜、卤素、氧硫、氮磷、碳硅、元素周期表、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化学平衡原理、电解质溶液、盐类的水解、电化学、有机反应基本类型、同分异构、有机物组成的确定、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气体的制备、化学实验常见事故的处理、化学仪器的清洗、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等。如果从高考试卷的试题结构上来看,主要有如下类型:环境保护、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离子共存、氧化还原反应、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无机框图题的解法、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简单计算、有机合成、化学计算技能等。针对不同的专题,把握住学生的缺陷点,进行针对性地归纳和总结,并进行强化训练,弥补一轮复习存在的缺陷。

四、及时检测,精选讲评

1.抓住重点,突出针对性

在二轮复习的习题讲评课中,重点问题要舍得花时间,非重点问题则要敢于舍弃,要集中精力解决学生的困惑疑难问题。对于重要而学生得分率低的题目,教师要精心设计,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通过开拓外延、分析归纳等,让零碎的知识得以升华。积少成多,结串成网,要“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通过对练习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归纳要点、梳理解此类题的思路。如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既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重点,在对几个例题进行分析讲解之后,引导学生得出解这类题的一般思路:(1)分析该题要考虑是弱电解质的电离还是盐类的水解;(2)如果上述两者同时共存,则考虑哪个程度大;(3)掌握三个守恒,即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

2.强化审解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二轮复习应强抓解题规范训练,注重提高解题规范训练与准确率,要突出完整的解题训练,包括审题关、步骤关和反思关。许多学生在审题时往往存在下列几种情况:(1)粗心大意,将名称写成化学用语,将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或未注意到题中关键词等。(2)不能全面捕捉题给信息,特别是对隐性信息的挖掘。(3)基础不过关,不能理解题目中的句子含义,如化学平衡题中出现的诸如“反应后容器内压强是反应前压强的几倍”,“反应后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前的几倍”等等。为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应引导学生审题三读,具体包括:泛读,指明确有几个条件以及求解问题;细读,指把握关键字、词,数量关系等;精读,指要深入思考,注意挖掘隐含信息等。书面表达的训练主要包括化学用语、解题格式、文字表达等几个方面,力求规范、详略得当、准确无误。解题后的反思应包括:反思知识点,通过做题,巩固所学知识并形成知识网;反思解题方法,力求发现更简捷、更合理的解题途径。通过上述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引导学生“向细心要分、向整洁规范要分”,减少解题的失误率,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老大难问题。

总之,知识点的复习必须结合习题的讲解,习题的讲评必须为学生巩固知识、灵活应用知识服务,而习题的精选为学生巩固重点、突破难点创造了条件,在第二轮复习中,教师只有努力做好以上三个方面,并使三者有机整合,才能提高第二轮复习的效率。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篇10: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计划

来源:高分网

高三物理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感觉是比较零散的,同时,对于综合方面的应用更存在较大的问题。

高三物理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感觉是比较零散的,同时,对于综合方面的应用更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能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疏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为达到第二轮复习的目的,经备课组老师讨论决定,仍将以专题复习的形式为主。计划如下

一、时间按排:2013年2月中旬至2013年4月底

二、内容安排:第一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第二专题:动量和能量,第三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第四专题:电磁感应和电路分析、计算,第五专题:物理学科内的综合,第六专题:选择题的分析与解题技巧,第七专题:实验题的题型及处理方法,第八专题:论述、计算题的审题方法和技巧,第九专题: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法。

三、其它问题:我们认为要搞好第二轮复习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概括起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1)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3)光学部分:光的反射和折射及其应用。

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

(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

(2)动量和能量的综合(是解决物理问题中一个基本的观念,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是每年必考内容之一);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主要有三种具体的综合形式:

一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二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三是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4)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5)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粗略的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二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限流法、分压法)

三是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对以上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

(6)半偏法测电流表(限流并联)、电压表(分压串联)的内阻。

2、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应做好以下几项专项训练。

高考《考试大纲》中明确表示学生应具有五个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针对以上能力的要求,要注意加强二个方面的专项训练。

(1)审题能力的训练

虽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每次考试总的有人埋怨自己因看错了题而失分,甚至还有一些人对某些题根本看不懂(主要是信息类题,因题干太长,无法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有些同学对这类题有一种恐惧感,影响其他题的解答)。这都是审题能力不强的表现,如何才能避免呢?具体来说,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如下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关键词语的理解。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审题时,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值(包括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对另外一些叙述性语言,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如:题目中的“刚好不相碰”,“连

在杆上或绳上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刚好能越过最高点”等“刚好”一类的词,不能正确理解其含义。另外在一些细节方面也不注意,如有时把竖直面的图与水平面的图混淆,以至于把问题复杂化(不需要考虑重力时而考虑了重力),原因一是因为思维定势所引起的,二是基础不扎实,对一些常见的运动及其受力情况、遵循的规律不清楚。

②、隐含条件的挖掘。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如:“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点是相互之间的弹力、摩擦力为零”(因弹力和摩擦力是属于接触力);“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点为绳子的拉力达最大值”;“追击问题中两物体相距最远时速度相等,相遇不相碰的临界点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地点时V1≤V2”;“做变加速运动的物体,当合外力为最大时,加速度最大,当合外力为0,加速度为0,而速度达到最大”;“两物体碰撞过程中速度相等时系统动能最小等”都是一些常见的隐含条件,要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潜意识。

③、排除干扰因素。在一些信息题中,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关的条件,而这些无关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决。

(2)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每次考试阅卷以后,总是感叹学生在表述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往往是言不达意,甚至一道综合应用题,有时就是聊聊几句就完事。同时,因运算能力也不行,使得该得分的得不到分,或得不到满分,造成无谓的丢分,实在可惜(但这谁也不能原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解题格式是目前广大学生应解决的重大问题。怎样答题才算规范呢?

首先是文字表述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对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

②、说明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

③、说明研究对象划研究的过程;

④、写出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⑤、对求解出的物理量中的负号的含义加以说明。

其次是列方程时要做到“四要四不要”,即:

一是要方程而不是要公式,(要把公式与题目内容联系起来)。

二是要原始式而不是要变形式,如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转半径,不能直接写成R=mv/qB,而应用向心力公式:qvB=mv2/R。

四是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用等号连等下去,因为这样往往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会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如上例中不要写成最后对结果也要注意:

1、对题中所求的物理量应有明确的回答(尽量写在显眼处)。

2、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

3、尽量不要以分数作计算结果,如" 1/2”等应把它换成小数。

4、一般在最终结果中保留1到2位有效数字,多余部分采用四舍五入。

5、是矢量的必须说明方向。

3、在模拟训练中告诉学生量力而行,量体裁衣。

在后阶段中的模拟题练习时,一般会遇到三种类型:

一是有十足的把握能完成的;

二是心中无底的题,即解答过程中能找得到一些头绪,好像能做得出,但心中又不能完全理解,不一定能得出正确的解答;

三是难啃的题,即有时反复看题都看不懂,很难进入物理情景的“生题、难题”,有时甚至通过老师的讲解都不明白的题;

对于以上三种题型,分别应以三种不同的对策应付。

对第一类型:可以采取“做过且过”,主要目的在于复习、巩固,加深印象。

对第二类题:要作为重点对象,做到“坚决不放过”,“坚持到底”,因为只要你“跳一跳,树上的那棵桃就能摘得到”,是可望且能可及的目标。往往这类题大都是隐蔽性强、有一定的情景迁移性,只要能正确把握问题的切入点,找到突破口,你就会“恍然大悟”,顿感“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来也只是一些概念、规律的基本、直观的应用,(在信息题中这种类型占绝大多数)。一般在做完这样的题以后,更要反思,回味一番,分析自己是在哪些方面存在着欠缺,使自己能通过解答这一道题在知识上澄清了哪些概念的内涵和规律的外延,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方面有哪些方面的体会和收获。这样才能使你的解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做到“会一题而懂一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每个高三学生都希望达到的目标。

对于第三类题:只好舍痛割爱,“得过且过”,因为这类题可能已超出了你的能力水平范围,(在有些时候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差距),否则会得不偿失,毕竟高考中这类题是极少数的,大部分仍是基础题,其中80%以上为中、易题,可谓退一步,海阔天空,而不会使自己钻死胡同,浪费大好时光。

4、选题要“精”,讲评要“细”,做题注意“精”“细”结合。

选题要“精”,主要体现在新颖性、梯度性、适度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可谓是模拟试题满天飞,如何样采用这些资料呢?首先对手中的资料要仔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可在针对性地选取一些好题,采用拼盘的方式组织起来让学生练;(尽量不要用成套的原卷)。讲评要“细”,即重思路、善引导、做示范、细纠正。每次在讲评时,必须先对各题的得分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总结(具体到每个同学的每个题的得分情况,及失分的原因),然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要重视个别的指导,对问题较大或问题比较明显的单独进行点评。

5、在复习的最后阶段要求学生精读课本,不留死角。

对物理学中的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部分,要求是比较低的一部分,也正因为如此,往往在复习中花的功夫不是很多。虽在这几方面的难度不是很大,综合也并不是很多,但绝不能掉以轻心,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课本的重要性,课本是知识之源,对这几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做到熟读、精读课本,看懂、看透,一次不够,二次,二次不行,再来,绝不能留任何的死角,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小实验、小资料等,因为大多的信息题,有很多时候是从这里取材的(如近几年来高考中的原子物理的信息题)。

篇11:高三语文第二轮高考复习计划

20__年的高考复习已步入第二轮的紧张备考阶段。语文学科的二轮复习首先要研读新考纲,明确考试要求,整体把握复习内容,然后将其分类细化。针对不同内容的不同特点、要求,复习时应各有侧重。成语、仿写应以常见常用为原则,偏、难、怪的不必涉及;病句重在类型的掌握,再配合适量的练习;保持现代文阅读的数量;写作文边写边改。

二、复习目标

1、重视基础,培养语文素质,稳扎稳打,不放过知识点的细枝末节,系统复习一遍;

2、兼顾其它,适当补充内容,落实双基;

3、对大纲规定的背诵篇目,要达到看之能译,合之能诵,熟记文言字词句的程度;

4、明确高考现代文阅读考试知识点,加强各类文章阅读解题方法、答题技巧的指导;

三、具体措施

1、坚持练字,坚持背书,练好语文学习的基本功;

2、要练到位,学生作题的全过程实施细心观察,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上下工夫;

3、要改到位,学生练过的东西要评改,老师或详或略都要有评价,不要留下知识漏洞,评改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

4、要讲到位,讲到学生的疑难点上,讲到知识的关键点上,讲到试卷的失分点上,讲到考纲的赋分点上;

5、要补到位,步步为营;

6、落实到位,盯住学生,摸清每个学生的增分点,因材施教,落实补差;

7、每个学生都要有作文材料库,积累鲜活论据;

8、抓好阅读课,开阔学生视野。

9、强化合作意识。做到精诚团结,艰难与共。做到六个统一:统一资料,统一教学安排,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方法,统一教学时间,统一教学检测。为学生提供作文范例;研究复习备考发现的新问题,交流复习备考经验。

四、时间及内容的安排:

1、从20__年3月到20__年4月中旬市调研考试结束为第二轮复习时间;

2、早操后10分钟,用于名句名篇的积累及作文素材积累;

3、每次月考进行一次测验,全改全评;

4、穿插作文训练;

5、内容安排:

每专题安排7节课(一周时间)完成。

第一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选用、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用句式选用、变换句式、正确使用熟语。

主讲人:陆秀琴、刘欣慧

第二周:辨析并修改病句、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主讲人:陈婷婷、史华玮

第三周:文言句式 文言翻译 筛选信息分析综合

主讲人:林惠、黄兰

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第四周:古诗歌鉴赏

主讲人:周先林

第五周:现代文阅读

主讲人:韩莉萍、陈春花

篇12: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计划指导

写作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平时必须严格训练。基础等级的六项要求,要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打好写作的底子。在本轮复习中,要按文体训练,认真写好几篇记叙文和议论文,并适当训练说明文,熟练掌握这些文体的基本写法。同时,重点训练发展等级的“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四个方面的内容,力争在一个方面有所突破。另外,还要特别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积累材料,包括直接的生活材料、间接的书本材料;二是训练写作技巧,如拟题、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可以采取大小作文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如等级训练、文体训练采取大作文方式,技巧训练采取小作文方式。总之,在本轮复习中,要将作文的重要性真正地体现在训练中。

在方法上,要做到五结合。一是“训练点”与“能力点”结合。要把“能力点”作为训练的目标,注意总结“类型题”的解题思路,解题训练中着眼于提高某种能力或某几种综合能力,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摸索更多的解题技巧。

小编推荐:高三第二轮语文专题复习方法

二是“着力点”与“考查点”结合。做每一道题,都要清楚这道题和《考试大纲》中哪一部分有关系,弄清试卷结构,清楚每一部分的考查重点和每一道题的“考查点”。

三是“常考点”与“新特点”结合。“常考点”是重点,不要因为已经考过而忽视它。同时,每年的高考题也有创新的一面,应该密切注视每个考点的“新特点”。

四是“得分点”与“失分点”结合。我们平时训练,关注得比较多的往往是“得分点”,很少注意失分点。就拿高考作文来说,很多考生往往把重点放在如何审题立意和语言表达方面,而忽视了减少“失分点”,造成已经得到的分数又一点一点地流失。有的不拟题目,造成丢分;有的无视字数要求而失分;有的错别字多,卷面不整洁,结果被扣分。

本轮复习时,要建立自己的“错题本”,把错误的地方分类记载下来,经常对薄弱环节进行训练,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五是“解题训练”与“心理训练”结合。高考复习训练不要只关注解题,还要关注心理训练。

在第二轮复习中,特别是语文学科,有些学生可能会产生一种焦虑和急躁的心态,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不会,处处是漏洞。有些考生无法建立知识网络,无法形成系统,总觉得自己掌握的知识是一盘散沙。其实,语文学科虽然涉及的面广,但是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引起重视,不断积累,反复训练,认真梳理,就可以使语文知识系统化。

篇13:高三数学第二轮及后期复习策略

一、研究高考, 把握方向

我们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高考试题评价报告”。它们从了解、理解和掌握, 灵活和综合运用两个层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是指导高三数学复习的依据, 是指导高考的纲领性文件。每年的考题是落实考试说明的载体, 要特别关注本年考试说明与去年、前年考试说明的变化。2008年高考数学试题难度偏大, 最后两题得分偏低, 我预计今年高考命题的总体发展趋势为:不回避以前考过的重要内容、逐渐减少运算量加大思维量、降低试题的入口难度、考查知识的主干内容、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二、加强集体研讨

教研组要坚持每天在教学上碰到问题及时交流, 反思教学情况, 反思学生中的典型问题;深化教师备课笔记公开化, 取长补短, 提高业务水平。

三、注重教学反思

教师要经常反思教学。通过一阶段的复习, 利用备课组活动, 共同反思探讨教学中的问题, 以及教法、重点难点、测试有无不妥之处, 反思教学的成败;同时教会学生学会反思, 反思学法, 反思总结解题过程的来龙去脉, 反思解决这类问题有无规律可循, 反思解错题的原因, 反思考试的得失成败。通过反思, 避免走弯路;通过微调, 不断优化教法和学法。

四、打造高效精品课堂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 高三复习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目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形势下, 高考的考题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知识立意”到“问题立意”再发展到“能力立意”, 陈旧的“题海战, 满堂灌”已不适应形势, 只有立足课堂教学, 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基础知识, 尤其是概念的教学, 要深入地理解概念;要掌握命题、法则、公式;在教学中, 要通过创设情境、精心设问, 选编题组, 引导学生参与, 动手、动脑、动口, 体验知识的再创造、再发现, 而不是把知识随意塞给学生。

2.渗透数学思想, 重视观念教育。怎样迅速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是老师必须考虑的问题。教学中我们要强化三个层次的思想方法, 一是基本的数学方法, 如配方法、换元法、比较法等;二是科学思维方法与严谨的数学逻辑方法;三是数学思想, 如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价转化思想。从而教会学生从思想方法的高度审时度势, 培养其分析归纳探索能力。

3.把“问题教学法”引入课堂。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 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复习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 就是时间太紧, 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 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二者似乎是很难兼顾。我们采用“问题教学法”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一直是全批全改, 对学生情况摸得很透。大多数题目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 这些点被称为“焦点”, 其余的则被称为“外围”, 我们大可不必在外围处花精力和时间去进行浅表性的启发诱导,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只要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 师生合作, 集中智慧, 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 能力在要害处增长, 弱点在隐蔽处暴露, 意志在细微处磨砺。通过点拨、启发、诱导、调控、归类、跟踪, 实现学生智慧开发和能力的提高, 实现师生的心灵和感情的沟通。

4.切实处理好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课堂目标的关系。课堂教学的效果好不好, 主要是看学生有没有活动起来;有没有激发起学习情感;有没有讨论意识;有没有问题意识;敢不敢对教师的解法提出质疑;敢不敢上台发表自己的思维见解;有没有跃跃欲试的冲动;有没有探索的亲身体验;会不会自己小结;课后会不会追上来刨根问底;会不会自己提出新的问题;有没有学习的小群体;会不会争论不休。即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课堂目标是不是在学生身上得到了统一。

五、科学训练, 认真讲评

全程跟踪检测是训练和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 我们在复习的要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解题能力的训练, 力争不使用成题、套题, 对各地试卷作分析比较后重组, 以达到通过精选精练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的目的。

检测后的纠错讲评是复习的重要环节, 要重视讲评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一般来讲重大的考试讲评要进行“冷处理”, 留给学生分析错因、反省纠错的时间, 学生往往自己纠错后的第一感觉是我大多都会做的。课后教师要找学生面谈, 帮助学生分析是知识型错误、方法型错误、思维方向型错误、运算错误、应试策略错误, 还是考试的心理素质问题。

讲评要做到以下几点:

1.照顾一般, 突出重点。在评讲试卷时, 有些试题只要“点到为止”, 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解剖”。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及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 则要“对症下药”, 及时跟踪二次检测。

2.贵在方法, 重在思维。方法是关键, 思维是核心, 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通过试卷的评讲过程, 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 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强化。有些试题有多种解法, 对于这种一题多解的试题, 应通过教师评讲的机会向学生予以展示, 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对它的理解更加透彻, 应用更加娴熟, 还可以使全体学生都有收益。

3.分类化归, 集中评讲。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 集中评讲, 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的化归意识, 使他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印象更强烈。当然我们要注意重点突出, 兼顾一般, 详略得当。

篇14:对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的探讨

关键词: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实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的教学通常时间为1月底至4月中旬。这一阶段要通过大专题通史复习及相关的重点、难点知识分析,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为了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必要在期间进行关于历史知识的整合、迁移和运用的训练。在教学中,本人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注重主干知识的跨度与深度,形成专题知识网络和认知规律

就历史学科来说,主干知识就是指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最能反映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东西,它能够起到纲举目张和总揽全局的作用,集中反映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

教学中,中国古代史可将“统一的多民族的发展”作为主体内容;中国近代史前期可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作为主体内容;中国近代史后期可将“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作为主体内容;中国现代史可将“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如何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为主体内容;世界近代史可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作为主体内容;世界现代史可将“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演变”作为主体内容。

在进行主干知识专题复习时要把握好专题的跨度与深度。所谓跨度,即以社会形态、历史事件、典章制度等的发展演变为线索加以总结。所谓深度,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科学阐释社会形态内部的相互关系以及事物发展演变的本质、趋势和规律等。例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跨度是指它形成、确立、巩固、强化、灭亡的过程,深度是指用历史的、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价以及阐释它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分析它对古代、近代社会的影响。由此可见,跨度侧重于史实,深度侧重于对史实深层次剖析的能力;跨度在于认识现象,深度在于挖掘本质;跨度重在叙述过程,深度着重探索规律。

二、关注学术观念,构建新观念专题

文科综合考试命题人员大多为高等学校历史领域的研究专家,他们对历史学科体系和学科知识的某些领域具有深入的研究。在命题的过程中,必然渗透他们关于历史学科体系和学科知识的学术观点。近年来的高考历史试题常常把文明史、现代化、整体史(全球化)、社会史几种史学范式结合起来考查,突出历史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方法。所以,在复习备考时要注重不同史学范式的综合运用。如:近代列强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的问题,从传统革命史范式看,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从现代化范式看,它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从整体史范式看,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文明史范式看,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地方;从社会史范式看,它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方,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

高三复习中要注重对新学术观点的学习和理解,要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和不同历史事件的实际,适用最恰当的史学范式来解读,或者用几种不同的范式从多角度来诠释同一历史阶段和同一历史事件,做到既“量体裁衣”,又不时“更新款式”,对教材知识从新的角度构建新的体系,对重大历史问题运用新的观点进行分析评价。

三、关注社会现实,构建热点专题

文科综合的命题设计:“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热点试题设计体现了“现实问题历史联系”“隐性考查学科知识”的特点,充分凸显出历史试题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历史学科的社会功用,要求考生用历史知识来透视和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具有明显的导向性。热点问题包括三类:一是时政热点,二是周年大事,三是长效热点。

文综考试命题关注热点,关注现实,但不脱离具体知识点,“高考命題就是在专题和热点知识的交汇点上命题”。因此,在高考复习中应引起重视,要努力找到与时政热点、社会现实相契合的知识点,要多做这类专题。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文科综合试卷对于现实热点问题的反映方式。第一,直接涉及现实的热点问题。这样的呈现或考查方式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并不常见,或者说迄今的文综试题中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此类题目。因为历史学科的知识对象主要不是现时的,而是过去的。至多在中国的当代历史和世界的当代历史部分有少量的可能直接反映现实问题的内容。第二,考查现实热点问题的历史背景或者历史上的相同领域的事件、过程。这应该说是历史学科考查现实热点问题的典型呈现方式。第三,以现实的热点问题为着眼点,联想到一些历史问题或历史现象。

四、利用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考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近年来各地的试题,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及要求为命题指导思想,“考核目标”考查全面,“考核能力要求”層次性强。试题以教材知识为依托,通过创设新情景,使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不拘泥于教材的表述,突出了学科能力的考查,突出了试题的选拔性。调动和运用知识中的识记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在试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而且呈现多种能力综合考查的趋势。在二轮专题试题训练中,我们要精做各地高考试题和各地统考试题,强化对高考四种能力的针对性训练,通过训练总结出应对各种能力的方法和规律。

上一篇:助跑投掷垒球说课稿下一篇:我和对联有个约会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