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委派制刍议

2024-05-16

高校会计委派制刍议(精选九篇)

高校会计委派制刍议 篇1

(一) 高校未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各二级核算单位在核算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 高校的二级核算单位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自主经营的权利, 二级核算单位负责人为了本单位的利益, 在经营活动中为谋取本单位的利益最大化, 经营决策时会有背离学校全局利益的意图, 而二级核算单位的会计人员由本单位负责人任命, 其会计人员切身利益与二级核算小单位利益息息相关, 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很难坚决维护学校的全局利益, 相反往往在会计核算中也选择偏向小集体利益的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的监督职能也自然受到严重削弱。

2. 二级核算单位内部无法规范实施内控制度。二级核算单位一般规模较小, 会计的组织机构和会计人员较少, 而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些管理要求无法规范的实施, 如:各岗位职责分离、会计岗位的定期轮岗制度等都无法做到。

3. 由于二级核算单位有其特殊性, 在会计核算上与学校的核算有一些差异, 并且会计人员也不是学校统一管理, 业务上缺少必要的监管, 无法保证二级核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在核算口径与学校保持一致, 会计处理上充分体现学校的核算意图。

4. 二级核算单位的账务处理与学校分离, 存在监督滞后的现象, 一般二级核算单位一个月向学校报送一次会计报表, 在信息化的时代, 学校对二级核算单位会计信息的掌握不及时, 存在滞后现象, 不能及时并如实了解资金使用状况, 对存在的问题无法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沟通、及时解决。

(二) 学校实行会计委派制的作用

1. 实行会计委派制, 强化了高校“收支两条线”的管理, 使学校做到“统一领导, 集中核算, 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 充分发挥了会计的管理、监督职能, 完善了内部控制制度, 减少了受派的二级核算单位账外设账和私设小金库现象,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高校对各二级核算单位因工作需要设置财会人员岗位, 实行会计委派制, 委派的财会人员的事业编制, 津贴、业务学习与培训、年度考核等事项均由学校计划财务处统一管理, 会计人员能够站在学校的立场上, 从而为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维护学校的全局利益起到重要作用。

2. 会计委派制加强了财务部门与单位的联系, 实行会计委派制改变学校对会计信息掌握的状况, 能够及时掌握各二级核算单位资金运用状况, 做到适时监督, 加强对资金的控制, 同时, 也对二级核算单位的领导及财务工作在业务上进行指导, 防止重大决策的失误;为职工提供咨询, 更好的为基层单位提供优质服务。

3. 会计委派制加强了会计基础工作, 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善性、可靠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实行会计委派制, 对委派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 保证他们在思想素质、业务能力方面不断提高, 保证学校统一的财务制度的贯彻和落实, 也使基层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 工作规范。

二、会计委派制可行性

(一) 集中核算制

集中核算制是指保持二级核算单位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相对不变的前提下, 对学校的二级核算单位的财务工作实行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的一种会计委派制形式。在这种方式下, 一些二级核算单位不设财务机构和会计人员, 学校财务处作为会计核算中心, 集中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采用集中核算制, 使学校财务管理高度集中, 便于实施财务监督;学校精简了会计机构, 节约人力资源, 降低会计核算和财务监督的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能缓解学校财会人员短缺的问题;同时二级核算单位的流动资金也能有效的统一调度, 科学安排, 合理使用。这样从人类资源和财力资源上充分体现成本效益原则。但是, 集中核算制也有其一些固有的缺点: (1) 集中核算制削弱了二级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权力, 会产生一些抵触情绪; (2) 不适于那些日常工作性质与学校教学及科研工作差异较大, 且规模大、会计业务较多的二级核算单位; (3) 集中核算制中会计人员没有参与二级核算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 对其相关业务不能深入了解, 对会计事物的监督只能从形式上认定其会计凭证的合法性, 并不能认定该项经济事务的真实性及合理合法性, 其监督行为是一个事后监督, 无法充分做的会计的监督职能要体现在经济业务发生的事前、事中和事后, 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 主管会计或财务总监委派形式

主管会计或财务总监委派形式是指二级核算单位的主管会计或财务总监由高校委派, 其人事关系, 职位任免晋升、专业职称、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等由学校统一管理, 对其他会计人员不实行直接委派, 由委派的主管会计或财务总监组织二级核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监督。这种委派形式的好处是易于被委派单位接受, 管理方式简单。其弱点是监督力度有可能被削弱, 容易出现被委派的主管会计或财务总监受排挤无法正常开展工作等现象。所以这种委派形式只适于会计基础较好, 被委派的主管会计或财务总监能力较强, 能够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较好的二级核算单位。

(三) 财务机构整体委派形式

财务机构整体委派形式是指二级独立核算单位的财务负责人、主管会计及其他核算人员全部由高校委派, 组建二级核算单位的会计机构, 所有委派人员的人事关系, 职位任免晋升、专业职称、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等由学校统一管理的会计委派形式。这种委派形式较好的实现了控制与监督职能, 是一种完全的会计委派形式, 便于会计人员开展工作。但此种委派形式的成本较高, 只适用于二级核算单位内部管理混乱,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或新接管的二级独立核算单位。

三、高校要实行会计委派制应采取的对策

(一) 加强委派会计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委派会计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能做到坚持原则, 公正廉洁;要熟悉学校和国家的财经法规、政策, 具有较高的会计业务技能;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和服务观念, 为会计委派制的顺利实施打好基础。

(二) 同时通过宣传培训, 使二级核算单位的行政领导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使二级核算单位的行政领导了解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意义及作用, 支持学校会计委派制的实施。

(三) 建立委派会计与被委派单位之间的协调机制

被委派的会计人员应积极进行沟通, 遇到问题和矛盾主动与被委派单位领导协商, 处理好监督者与被监督者有矛盾。站在服务的角度, 在坚持财务制度的同时, 又能根据二级核算单位的实际情况, 从财务角度提出合理建议为二级核算单位的事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 高校应制定、完善与实施会计委派制相适应的配套制度

为了顺利实施会计委派制, 学校必须出台相关的制度来配合, 包括持证上岗制度、选拔任用制度、业绩考核制度、奖惩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定期轮岗制度、回避制度等。

(五) 制定明确的委派会计的职责和权限及与被委派单位的关系

学校为使委派会计有效的行使其反应及监督的职能, 必须赋予其相应的职责和权限。明确委派会计人员有参与二级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 对其内部控制制度、计划、预算制定及执行情况进行审核和监督的权利;对二级核算单位的财务报告与二级核算单位负责人共同负责;履行相关的报告职责, 对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财务信息质量及重大决策等事项都有报告的职责。

(六) 建立委派会计考核奖励机制

高校应该对被委派的会计人员和会计工作进行双重考核, 被委派单位考核委派会计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参与管理等内容;学校计财处考核委派会计的业务水平、执行财务制度、遵守财经纪律、会计信息质量等情况;从双方对委派会计工作考核来认定其工作业绩。

综上所述, 在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及高校目前的管理体制下, 实行会计委派制有其必要性及可行性, 为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促进学校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摘要:高校通过会计委派制的实践, 有利于维护高校的财务收支的稳定性、规范性、效益性, 加强会计监督, 建立健全规范的高校会计工作秩序, 保证财政资金的正确合理使用。针对未实行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选择适当的会计委派制形式及实施中应采取相应措施等方面进行思考, 并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

关键词:高校,会计委派制,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刘明辉.会计委派制读本[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2]李玲.对企业推行会计委派制的思考[J].财会研究, 2008, (17) .

高校会计委派制刍议 篇2

摘 要:目前,在高校校办企业推行会计委派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这既能够保护国家利益和学校利益不受侵犯,又有利于促进校办企业的健康发展。完善高校会计委派制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强法制建设、明确职责权限、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

关键词:高校;校办企业;会计委派制

随着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高等学校逐渐呈现出办学格局的多元化,很多高校拥有多个校内经济自立的单位和校办企业,其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局面日益复杂,承担的责任也日益繁重。为了规范校办企业等校内经济自立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对高校旧有的财务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进一步强化校级财务监督职能。实行会计委派制就是其中的一条有效途径。

1 高校校办企业推行会计委派制的必要性

(1)保护国家利益和学校利益不受侵犯的需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校办企业大多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拥有经营自主权,学校不能随意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在这种经营管理权与所有权相分离的体制下,校办企业立足市场经济必然要追求企业自身利益,甚至受利益的驱动和追求短期效应,因此,许多时候与企业所有者利益――代表着国家利益的学校利益不一致甚至产生矛盾。面对这种局面,正确的做法是保护国家利益和学校利益不受侵犯,在赋予校办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同时,也要强化对其管理和监督。在实行“校企分开” 与“放权经营”的同时,学校决不可放弃对校办企业的宏观管理和必要的约束监督机制。推行校办企业会计委派制,就是加强对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的一种有效措施。只有对校办企业进行经济监督,消除校办企业的虚假会计信息,规范校办企业健康地经营发展,才能保证国家和学校资产保值增值,使经营管理者操纵的企业行为与企业所有者的目标达到一致。

(2)健全校办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需要。很多学校有意无意地忽视对校办企业的会计监督工作,因此,会计人员很难有力保证企业行为符合学校整体利益和在法律法规的轨道上运行。这主要是由于现行校办企业会计管理机制的先天性缺陷造成的。因为作为监督主体的会计与作为监督客体的校办企业同属一个利益共同体,在后者管理前者的情况下,前者监督后者当然就成为了一句空话。这里,会计缺乏监督所必需的独立性。监督主体受制于监督客体,会计受制于校办企业,会计人员个人利益与校办企业紧密连在一起,而且其行为处处受到企业负责人的支配。这种会计领导体制必然使校办企业会计人员不敢正常行使监督职权,他往往被迫按企业负责人个人意志行事,那么对校办企业及其负责人的监督自然是形同虚设。所以,实行会计委派制,改变现有的校办企业会计领导体制,能够使会计人员摆脱受制于企业的被动局面,从而正常行使监督职权。

(3)统一校内会计领导体制的需要。尽管高校内部部门与单位很多,但应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校内的政策和体制要保持一致。如果只是学校实行了事业会计委派而校办企业不实行会计委派制,这就造成了校内会计领导体制的不统一。其后果不可避免地拉大了校办企业会计与事业会计在会计监督地位、会计人员利益保障上的差距,容易引起校内会计队伍的分化,不利于对校办企业的财务监督及其会计人员的管理,从而也不利于学校整体会计队伍的建设。我们应该理顺学校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尽早在校办企业中推行会计委派制,实现统一全校会计领导体制的目标。

(4)实现校办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需要。许多校办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旧观念,市场经济意识淡薄,抱着向学校“等、靠、要”的思想不放,没有效益观念和赢利的进取精神;一些校办企业长期处在高校这个象牙塔中,经营者书生气浓厚,在闯市场中不如社会企业灵活,往往办法不多。以上原因,决定了校办企业难以实现其资产保值、增值目标。更有甚者,少数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的校办企业,因经营困境竟坐吃山空,靠消耗企业资产来维持生存。委派制就是要监督企业摒弃 “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想方设法向市场要效益,靠自身的努力去求生存、谋发展,为学校和社会创造财富。

(5)遏制校办企业违法违纪现象的需要。近些年来,校办企业往往处在高校的“边缘地带”,不属于学校的工作重点,不易引起高校教职员工的关注,其行为较少受到学校的直接控制。所以,容易给一些思想素质不高的人包括企业负责人以许多可乘之机,从而导致校办企业违法违纪现象日益增多,造成了一些校办企业资产的流失严重。校办企业会计委派制能克服现行体制的这一弊端,摆脱了完全受制于企业的被动处境的会计人员,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去行使监督职权,同企业内的违法违纪现象作斗争,防范与制止侵蚀企业资产的不法行为,保护国家利益和学校利益不受侵犯

2 高校推行会计委派制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纠正经济活动中的不规范行为。随着在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高校校办企业纷纷由原来的事业拨款、服务单位变成了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在这种转型过程中,由于某些高校规章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不严,部分校办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主动舞弊,在保住经营单位利益的同时也获得了小集团和个人私利。实行会计委派制后,会计岗位进一步专业化,会计人员能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能,规范财经秩序,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堵住校办企业经济违规违法现象的源头。会计造假也是企业经济活动中不规范行为的一个重要表现。实行会计委派制后,会计人员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为资产所有者提供正确及时的会计资料,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维护了资产所有者的利益

(2)有利于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目前,校办企业会计队伍不稳定是一个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它造成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使得财会人员不敢严格按章办事,财务会计的监督职能严重丧失;另一方面,会计人员更换频繁,加之交接不规范,容易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同时也挫伤了财会人员的积极性。实行会计委派制,校办企业会计人员由高校财务处(室)统一委派,会计人员的组织关系、人事关系、工资福利待遇等均由其管理机构负责,使会计人员的切身利益与其所服务的企业脱钩,解决了会计人员身份的后顾之忧。这不仅有利于避免外来干预,使其能遵守财经法规、法律制度,充分发挥监督、规范、指导、桥梁的作用,严格把好企业会计关;而且,有利于会计人员安心工作,维护校办企业会计队伍的稳定,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

(3)有利于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对校办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加强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受派的会计人员可以随时对校办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业务操作流程和工作岗位职责进行管理,督促落实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同时,还可在业务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指导、监督、检查,杜绝和减少违规操作现象,充分发挥会计工作的监督作用,强化企业防范与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有效地解决资产生成前的要素完整性问题,有利于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保证企业健康有序运行。 ? 3 完善高校会计委派制的主要措施?

(1) 加强法制建设,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规。 我们推行会计委派制的目的,主要在于保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不受干扰地正确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制度政策,维护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因此,要用法制建设来保障会计委派制的推行。我们要树立法制观念,加强会计法制建设,认真贯彻《会计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会计委派制的有关方法和内容。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对有违法行为的会计人员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触犯刑法的会计人员,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些措施,不仅能够约束企业的不良会计行为,防止委派会计人员与企业“合谋”,而且能够提高财务监督的责任感,把会计人员逐渐打造成为专职监督人员。如此一来,既加大了执法力度,又可以规范财务运作, 有利于强化财务监督与管理。

(2)更新思想观念,明确岗位职责。 要想使会计委派制不流于形式,真正取得实效,各高校必须提高校办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委派制的认识,使他们理解推行会计委派制的意义和目的,打消校办公司、企业怕被会计人员监督的顾虑,让他们觉得被监督并不是一件坏事。只要先做通思想工作,才能在行动上有推行会计委派制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高校财务部门要努力改变过去那种重监督、轻管理的做法,详细规定被委派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权限,明确他们与被委派单位的关系。要建立双向监督与双向负责的机制,一方面,在尊重校办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委派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保证委派会计人员支持配合校办企业合法开展经营活动;另一方面,校办企业也要对委派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督,使他们的一切行为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制度。这样,双方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关系

(3)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委派制形式。 目前,会计委派制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直接委派制。这种形式是按照“会计机构不变、会计地位不变、会计职能不变”的原则,由单位负责人及财务职能部门委派会计人员到被委派的二级单位履行会计工作,对委派会计人员的人事档案、职务晋升、工资调动、专业职称、工资福利等由人事部门及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二是会计核算中心制。这种方式是在保证二级单位预算管理体制、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对实行会计委派单位的财务实行“集中管理、分户核算”,单位不再设立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人员,不开设帐户,具体会计业务全部交由隶属于学校财务职能部门的会计核算中心负责处理。三是内部统管委派制。它是一种以财务集中管理为前提、以人事统一管理为框架、以行政委派为中心、以统一核算为主线、以定期考核为主要措施的学校内部会计人员统管统派制。不同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委派制形式。

(4)重视并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会计核算和监督,提高会计信息工作的质量,是推行校办企业会计委派制的目的。要实现这一目的,还要重视并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应把好选人关,建立严格的选派招聘程序,高校财务部门应选派那些政治素质高、业务技能过硬、经验丰富、适应性强的财会人员到校办企业去工作。保证应聘人员具有职业资格,符合岗位招聘要求。其次,应定期对委派财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帮助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地完成规定的任务。另外,应建立工作岗位轮换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委派财会人员进行工作岗位轮换,不但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甚至还可防范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浅议高校会计委派制 篇3

关键词:会计委派制;内部控制;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2-0103-02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不再是单纯的事业单位,更多地参与社会分工和竞争,融入经济大潮中求生存和谋发展,是其需要面对和重视的问题。会计委派制就是国家针对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收支混乱、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严重的现象,为规范会计行为、强化会计监督、根治会计信息失真、从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着手,以改善会计人员依法进行核算和监督的外部环境,使之不依附本单位,独立行使国家政策赋予的职权为目的而建立的一种新型财务监督体制。高校会计委派制是高校在面对同样的局面,借鉴国有企业会计委派制试行的成功经验,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的。

一、高校会计委派制的职责与权限

实行会计委派制必然涉及到会计人员管理权限和会计监督职能的调整,学校财务处必须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财务制度,使之有利于学校整体财务管理体制、有利于各单位行使自主权、有利于会计人员依法行使监督和管理权。委派会计的主要职责是:监督被委派单位的资产运营情况,对国有资产流失承担相应的责任;监督被委派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对上报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监督被委派的单位执行财经纪律情况,对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委派会计的权限主要是:审核被委派单位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并与被委派单位管理层共同确认其真实性、合法性;参与拟订被委派单位的财务制度,监督检查各项财务运作和资金收支情况;对重大财务收支项目,与单位管理层联签批准;参与拟订被委派单位的年度预、决算方案;审核被委派单位的重大经济合同和新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但委派会计的具体职责与权限应根据学校委派的侧重点和派往单位的情况而定,并在委派合同中明确规定,同时还需要根据委派会计的责权确定业绩考核标准,在委派合同中以明晰、量化的条款表述,以充分保证委派人员有理、有据、有节地独立开展会计监督和会计服务工作。

二、会计委派制的形式

由于管理范围不尽相同,委派目的多样,委派方式五花八门。从各高校实施的情况看,归纳起来,会计委派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制。对那些占有学校资产较多,业务量较大的大中型企业或集团公司,如后勤总公司、上市公司、产业集团公司等可实行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委派制。委派主体为学校,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以校方代表身份进入监事会,对校方负责,独立行使财务管理监督权,列席公司董事会,对公司的发展决策提供战略性意见,实施控制职能。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的工资、津贴及奖金由学校统一管理和发放。

2.主管会计委派制形式。对那些经营规模较小,经济活动量不大的校办企业、二级核算单位等可实行主管会计委派制。委派主体是学校财务处,其职务任免、职称晋升、人事档案等由学校相关部门管理,工资、津贴及奖金由学校统一管理和发放。

3.财务集中形式。财务集中制是指成立学校财务会计核算中心,对那些与学校财务收支口径相近或基本一致的二级核算的单位,由财务处根据收支预算,指定某一会计人员负责几个单位,比照学校的开支标准,与学校财务同步列收列支。

以上几种主要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校可以根据需要,结合本身特点,可采取一种或多种委派形式。

三、会计委派制本身存在的主要缺陷

近几年,随着会计委派制的逐步推进,一些问题也显现出来,由于会计委派制产生的先天不足,注定只是一种治标的办法,究其原因主要是理论不足及实践难度较大,下面笔者就此两方面加以阐述。

理论上,主要问题集中在没有形成一套統一规范的制度和程序对委派会计进行管理考核,体现在:

1.委派主体与被委派的单位之间出发点及目的不同,利益错位,客观上导致委派会计职责权限难以明确,致使委派会计与被委派单位的关系难以协调。

2.委派制的法律依据不足,有些甚至与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相矛盾。例如,法人作为民事主体,充分享有人、财、物的权利,委派会计为实现委派主体的意志,必然剥夺法人的部分责权,显然与公司法的有关规定相抵触。

3.与会计委派制相应的配套措施滞后,没有统一的办法以规范委派会计的选拔、奖惩、升迁、轮换及后续教育等。

4.会计委派制仍然难以避免违规违纪行为甚至腐败行为的产生。会计监督只是管理的一部分,假如采购、入库、生产、销售、审批等环节系统造假作弊,会计人员要履行职责是难有作为的,同样,委派人员与企业经营者串通损害学校利益的行为也有可能发生。

从实践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被委派人员的“双重身份”决定了会计监督不具有真正的独立性。从会计监督的职能看,委派人员担负着两方面的职责,其一是代表企业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领导下实施内部监督职能,其一是作为委派主体的代表对经营者的经营管理行为以及会计处理适时监督,这个度相当难把握,如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味追求完成监督职责,势必导致委派会计参与经营决策的功能弱化,甚至成为企业的对立面,使某些正确的经营决策无法进行,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如果委派人员由被委派单位考核评价,则监督将大打折扣。如果由委派单位考核评价,委派人员就容易被“架空”。这种磨擦成本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效率,如果由委派和被委派单位共同考核评价。由于受制于上下双方的控制,可能使委派人员陷入无所适从的尴尬局面。

2.委派效果好坏与委派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休戚相关。从发展的角度看,会计委派制无法解决道德风险问题。如果说领导层权力过大可以指使会计弄虚作假,那么当会计人员的权力过大时又由谁来控制会计委派人员呢?况且,领导层都是组织部门严格考核任命的,他们本身就应该是国家利益的代表人。如果说他们是虚假信息的指使者,那么,谁又能保证委派人员不会这样呢?

3.会计委派制将导致会计信息的全部公开化或半公开化,有可能将企业的财务机密暴露在竞争对手面前,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以为,会计委派制对于遏制会计信息失真,根治腐败,阻止国有资产流失,无疑是一种见效快的办法。但由于其自身固有的缺陷,决定了它并不是一条治本之计,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同时必须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四、高校会计委派制的完善

1.赋予委派会计人员全面管理被委派单位会计人员的权力,委派会计全权代表学校财务处开展工作,首先应向财务处负责,同理,为保证会计委派制的实现,会计人员也必须向委派会计负责,会计人员的年度考核、岗位调整、业务指导等由委派会计负责,这点很重要,否则,由于代表的主体利益不同,委派会计容易被架空。

2.完善会计委派制,要建立健全与之相关及相适应的各种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管理制度、支出的审批权限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收入管理制度、物资设备采购及供应制度等。内部控制体系包括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相互分离和制约制度,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与执行及相互监督与制约制度,定期财产清查制度和定期内部审计制度等。完善有效的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功能的内控制度,是委派会计开展工作和接受监督的基础,也是保证其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会计委派制的完善离不开内控制度建设,两者相辅相成,会计委派制只有制度化、规范化才能具有长久生命力。

3.建立委派会计的选拔、考核、奖惩和轮换制度。委派会计全权代表学校行使会计监督权。为防止滋生安逸思想和新的腐败行为,对委派人员要按公平、公正、德才兼备的原则择优选拔、公开录用、竞争上岗;对其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综合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由委派机构进行年度考核,并经被委派的单位认可,同时进行定期轮岗制度,并进行岗位离任审计,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对考核不合格和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就地解聘,对表现出色的进行提拔和奖励。

4.建立重大事项汇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重大事项一旦发生,委派会计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向财务处汇报,对于违反操作规程,且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要追究责任,视其情况,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

5.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委派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防微杜渐,强化对委派会计的后续管理工作,建立委派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提高他们应对各种复杂情况,从容组织开展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综合能力,这两方面是保证会计委派制顺利实施之关键。

参考文献:

[1] 李艳.实行会计委派制,加强高校财务管理[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3,(5):8-9.

[2] 夏友芝.高校会计委派制浅论[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12):8-9.

高校会计委派制的实践与探索 篇4

会计委派制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凭借管理职能对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主管会计进行委派的一种制度。是会计由投资人委派, 或者国家行政管理部门派驻指定会计人员进驻企业单位, 监督管理企业。

(一) 实行会计委派制的优势

从全国各地的试点情况来看, 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效果十分明显。总的来说, 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客观、公正。具体来说,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有利于会计人员独立行使职能, 有效地克服了一般会计人员“身份不明”或“双重身份”的现象。其次, 有利于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由于委派会计常驻所派单位, 因而可以将各单位财务年度审查、阶段抽查和随机监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极大地了加强会计监督职能。尤其在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中, 更有利于实现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 以便从制度上消除腐败现象, 促进廉政建设。

(二) 实行会计委派制的不足之处

虽然会计委派制的效果十分明显, 但暴露出来的问题亦不少,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忽略了会计内部监督职能。因为财务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现在把这一部分人为地分离出去, 很显然不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2) 与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不相适应。会计委派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会计监督的独立性, 但其管理体制仍然带有计划经济痕迹。这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尚可, 而对非国有 (含国有控股) 企业则不合适, 这是当前会计委派制的严重不足之处。 (3) 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长远目标不一致。现代企业制度强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其核心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二、高校会计委派制的实践与探索

(一) 高校会计委派制的职责与权限

实行会计委派制必然涉及到会计人员管理权限和会计监督职能的调整, 学校财务处必须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财务制度, 使之有利于学校整体财务管理体制、有利于各单位行使自主权、有利于会计人员依法行使监督和管理权。委派会计的主要职责是:监督被委派单位的资产运营情况, 对国有资产流失承担相应的责任;监督被委派单位财务收支活动, 对上报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监督被委派单位执行财经纪律情况, 对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委派会计的权限主要是:审核被委派单位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 并与被委派单位管理层共同确认其真实性、合法性;参与拟订被委派单位的财务制度, 监督检查各项财务运作和资金收支情况;对重大财务收支项目, 与单位管理层联签批准;参与拟订被委派单位的年度预、决算方案;审核被委派单位的重大经济合同和新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但委派会计的具体职责与权限应根据学校委派的侧重点和派往单位的情况而定, 并在委派合同中明确规定, 同时还需要根据委派会计的责权确定业绩考核标准, 在委派合同中以明晰、量化的条款表述。

(二) 会计委派制是高校防止犯罪的有效措施

改革开改以来, 随着各项改革事业的深入发展, 国家公务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 职务犯罪现象也越来越突出。享有“净土”美誉之称的高校,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职务犯罪案也频频曝光。有关情况表明, 教育系统经济犯罪案件不断攀升, 而会计委派制度的实行, 一方面意味着国家将会计工作的法律重点, 由现行的“中立状态”转至经济管理与管理者身上, 让会计用法律手段来调节高校的经济管理对象及管理者的经济行为。另一方面, 通过实行委派会计制度, 学校财务主管部门对会计人员实行统一管理, 定期岗位轮换, 在岗位轮换交接中能及时发现账务处理的失误, 暴露出弄虚作假行为和违纪违法现象, 客观上避免了会计人员利用长期熟悉的工作岗位犯罪的可能性。

(三) 会计委派制是提高高校会计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

目前笔者所在学校财务工作正处在改革和完善之中, 并逐步与国际接轨。财务人员如不紧跟形势, 将被时代所淘汰。高校实行委派会计制后, 委派会计中的奖惩机制, 将激励会计人员更加自觉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委派会计的岗位轮换, 能使会计人员在实践中较快地熟悉全校各会计岗位的业务, 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而且, 委派会计实行后, 高校的财务主管部门能针对高校会计队伍的素质、专业水平, 组建多样化的培训, 如法制法规知识培训、岗前培训、后续教育培训等,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四) 要正确认识高校会计委派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我们要正确认识和看待高校会计委派制, 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价其成果, 不能说这一制度能包治百病。我国新旧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财政管理和监督弱化, 社会腐败现象严重, 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 这些问题很复杂。虽然高校会计委派制的推行对于解决以上问题起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 但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能单靠这一制度来解决, 只能说会计委派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高校会计委派制在试行的实践中还要不断地发展完善。

摘要:会计委派制对于遏制会计信息失真, 根治腐败, 阻止国有资产流失, 是一种见效快的办法, 但由于其自身固有的缺陷, 它注定只是一种治标的方法。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必须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同时必须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才能规范被委派单位和委派人员的行为, 使经济和谐、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高校会计委派制,内部控制,职业道德,财务监督

参考文献

高校对校办企业应采用会计委派制 篇5

(一) 是国家和学校的利益不受侵犯的需要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校办企业大多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拥有经营自主权, 拥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人力资源上的显著优势。在经营管理权与所有权相分离的体制下, 校办企业立足市场经济必然要追求企业自身利益, 因此, 许多时候与企业所有者利益即代表着国家利益的学校利益不一致甚至产生矛盾。学校既要保护国家利益和学校利益不受侵犯, 又要在赋予校办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同时, 强化对其管理和监督。因此, 推行校办企业会计委派制, 就是其中的一条有效途径, 是加强对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的一种有效措施。对校办企业在实行“校企分开”与“放权经营”的同时, 学校决不可放弃对校办企业的宏观管理和必要的约束监督机制。只有对校办企业进行经济监督, 消除校办企业的虚假会计信息, 规范校办企业健康地经营发展, 才能保证国家和学校资产保值增值, 使经营管理者操纵的企业行为与企业所有者的目标达到一致。

(二) 是统一校内会计领导体制的需要

高校内部部门与单位较多,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校内的政策和体制要保持一致。按照学校统一的财经政策、统一的财务规章制度、统一合理调配资源的原则, 推行会计委派制, 避免拉大校办企业会计与事业会计在会计监督地位、会计人员利益保障上的差距, 引起校内会计队伍的分化, 有利于对校办企业的财务监督及其会计人员的管理, 也为健全学校整体会计队伍的建设。应该理顺高校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 将校办企业的收支、损益、资产变动等情况都纳入学校的整体财务活动, 便于高校全面掌握校办企业经济运行情况、资金使用方向。有利于加强高校的宏观控制和集中财力, 尽早在校办企业中推行会计委派制, 实现统一全校会计领导体制的目标。

(三) 是高校对校办企业会计建立起监督机制

学校忽视对校办企业的会计监督工作, 会计人员很难有力保证企业行为符合学校整体利益和在法律法规的轨道上运行, 会计工作缺乏监督所必需的独立性。监督主体受制于监督客体, 会计受制于校办企业, 会计人员个人利益与校办企业紧密连在一起, 而且其行为处处受到企业负责人的支配。会计人员不敢正常行使监督职权, 往往被迫按企业负责人个人意志行事, 那么对校办企业及其负责人的监督自然是形同虚设。所以, 实行会计委派制, 改变现有的校办企业会计领导体制, 能够使会计人员摆脱受制于企业的被动局面, 从而正常行使监督职权。

(四) 是制约校办企业违法违纪现象的需要

校办企业往往处在高校的“边缘地带”, 其行为较少受到学校的直接控制, 容易给一些思想素质不高的人包括企业负责人以许多可乘之机, 导致校办企业违法违纪现象日益增多, 造成一些校办企业资产的严重流失。校办企业会计委派制能克服现行体制的这一弊端, 摆脱了完全受制于企业的被动处境的会计人员, 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去行使监督职权, 同企业内的违法违纪现象作斗争, 防范与制止侵蚀企业资产的不法行为, 保护国家利益和学校利益不受侵犯。

二、完善高校会计委派制的主要措施

(一) 加强法制建设, 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规

推行会计委派制的目的, 主要在于保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不受干扰地正确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制度政策, 维护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因此, 要用法制建设来保障会计委派制的推行。要树立法制观念, 加强会计法制建设, 认真贯彻《会计法》等法律法规, 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会计委派制的有关方法和内容。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对有违法行为的会计人员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情节严重的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触犯刑法的会计人员, 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些措施, 不仅能够约束企业的不良会计行为, 防止委派会计人员与企业“合谋”, 而且能够提高财务监督的责任感, 把会计人员逐渐打造成为专职监督人员。既加大了执法力度, 又可以规范财务运作, 有利于强化财务监督与管理。

(二) 更新思想观念, 明确岗位职责

要想使会计委派制不流于形式, 真正取得实效, 首先要更新观念。各高校必须提高校办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委派制的认识和重视, 使他们理解推行会计委派制的意义和目的, 明确实行会计委派制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后勤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理性, 以及保障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 最终提高高校后勤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样才能在行动上有推行会计委派制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 高校财务部门要努力改变过去那种重监督、轻管理的做法, 详细规定被委派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权限, 明确他们与被委派单位的关系。要建立双向监督与双向负责的机制, 一方面, 在尊重校办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委派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 保证委派会计人员支持配合校办企业合法开展经营活动;另一方面, 校办企业也要对委派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督, 使他们的一切行为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制度。这样, 双方相互监督、相互促进, 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关系。

(三) 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可以采取适当的委派制形式

目前, 会计委派制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直接委派制。这种形式是按照“会计机构不变、会计地位不变、会计职能不变”的原则, 由单位负责人及财务职能部门委派会计人员到被委派的二级单位履行会计工作, 对委派会计人员的人事档案、职务晋升、工资调动、专业职称、工资福利等由人事部门及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二是会计核算中心制。这种方式是在保证二级单位预算管理体制、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 对实行会计委派单位的财务实行“集中管理、分户核算”, 单位不再设立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人员, 不开设账户, 具体会计业务全部交由隶属于学校财务职能部门的会计核算中心负责处理。三是内部统管委派制。它是一种以财务集中管理为前提、以人事统一管理为框架、以行政委派为中心、以统一核算为主线、以定期考核为主要措施的学校内部会计人员统管统派制。不同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采取适当的委派制形式。

(四) 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会计核算和监督, 提高会计信息工作的质量, 是推行校办企业会计委派制的目的。要实现这一目的, 首先, 应把好选人关, 建立严格的选派招聘程序:委派会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能做到坚持原则, 公正廉洁;其次, 应定期对委派财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 帮助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通过不断地学习, 开展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等不同的学习方法, 熟悉、掌握国家经济法规和通晓财务会计知识, 尽快使其成为新形势下的复合型财务人员。全方位地鼓励委派会计进行知识更新, 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以便更好地完成规定的任务。另外, 应建立工作岗位轮换制度, 定期或不定期对委派财会人员进行工作岗位轮换, 不但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甚至还可防范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五) 改革高校会计人事制度推行会计委派制

在现行会计管理体制下要求会计人员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处理会计事务, 完全不受单位领导人的影响, 坚持不办理不合法的业务、不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在客观上确实存在困难, 因为会计人员可能会因此而失去工作, 并会受到打击报复。改革目前高校会计人员的人事制度实行会计委派制, 校办企业会计人员由高校财务处 (室) 统一委派, 会计人员的组织关系、人事关系、工资福利待遇等均由其管理机构负责, 使会计人员的切身利益与其所服务的企业脱钩, 解决了会计人员身份的后顾之忧。从而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使他们敢于负责, 敢于认真依法行使会计监督的职能。高校实行会计委派制能够快捷、低成本地获取有关财产管理者活动的信息, 有效地约束、监督其经济活动行为, 具有积极的作用。

实践表明, 高校校办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会计管理模式, 促进了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但是, 它毕竟是一个全新的模式, 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够完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的问题, 这一全新的模式需要我们不断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守军.高校后勤改革理论探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张友昌, 陈国.会计人员调派制:一种思路[J].会计之友, 2009, (9) .

[3]周文华.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13) .

高校后勤实行会计委派制后的思考 篇6

一、高校后勤实施会计委派制的积极作用

1. 高校后勤实施会计委派制有利于加强学校对财务的统一管理,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行会计委派制, 受派会计人员能够按照学校统一的财经政策、统一的财务规章制度、统一合理调配资源的原则, 履行自己的职责, 将后勤实体的收支、损益、资产变动等情况都纳入学校的整体财务活动, 便于学院全面掌握后勤实体经济运行情况、资金使用方向, 有利于加强学校的宏观控制和集中财力, 为学校加大教学科研及其他重点建设的投入提供保障, 避免资金管理失控,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综合设计学院发展的总体布局, 克服短期行为, 合理分配有限的教育经费, 为扩大办学规模与提高办学质量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

2. 高校后勤实施会计委派制有利于对后勤实体进行及时有效的会计监督,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现行财务报告披露体制下, 会计人员由于与单位间的依附关系, 很难保持工作的独立性, 实施有效监督, 甚至出现内部财会人员完全听从管理者摆布, 隐瞒收入, 编造假账, 对学校提供虚假会计报表,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监督形同虚设、名存实亡。实行会计委派制可以使会计人员与实体之间摆脱依存关系, 排除人为干扰, 有利于会计人员大胆行使《会计法》赋予的职责和权力, 对后勤实体整个经济活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 真实地反映实体的会计业务, 控制成本, 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及时发现和纠正会计核算中遇到的问题, 从事后监督变为全过程监督, 防范于事前, 发现于事中, 杜绝违法乱纪行为, 保证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高校后勤实施会计委派制有利于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近几年来, 随着高校后勤实体经营自主权的不断增大以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一些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如:不提或少提折旧从而少计成本、虚增利润使得实体的资产价值转化为职工的奖金;隐瞒收入, 将实体的部分利益中饱私囊, 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使实体的资产难以得到及时更新和补充。实行会计委派制对于摸清实体的资产和家底, 确保学校的总体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委派会计人员可以通过与学校主管部门的经常沟通, 使其对实体的经营情况和盈利能力充分地了解, 制定合理的任务计划, 给予实体适当的经营权限和发展空间, 避免短期行为, 从而保持实体的持续发展能力, 遏制学校国有资产的流失, 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4. 高校后勤实施会计委派制有利于后勤实体遏制腐败行为。会计委派制实现了单位领导权与会计监督权的分离和制约, 部门领导不能随意干扰被委派会计人员依法行使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权, 有利于国家财经政策、法律法规的执行。委派会计可以严格把关, 防止私设“小金库”, 杜绝账外资金的发生和各项不合理的开支, 遏制铺张浪费、贪污腐化的现象, 依法监督和及时堵塞各种经济漏洞, 制止经济犯罪行为,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从财务管理的最前端抵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促进廉政建设。

二、高校后勤会计委派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会计委派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高校后勤实行会计委派制是高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重大举措, 它打破了传统会计的管理体制, 建立了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财务监督模式。然而目前许多后勤管理者对会计委派制的重要意义理解不到位, 对会计委派制的性质认识不清, 把会计委派制当成是上级部门的一种行政干预, 认为推行委派制是对本级单位的一种制约、一种束缚, 对委派会计人员产生防范心理, 甚至对会计委派制产生抵触情绪。在经营过程中采用各种手段来“架空”委派会计人员, 使其失去对经营活动的反映、监督职能的行使, 从而影响了会计委派制实际运行的质量和效果, 阻碍了会计委派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2. 相关法制不健全, 一些配套措施不完善。

违反财经法纪, 会计秩序混乱, 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 只是事物的现象, 其本质是后勤内部控制制度失效, 而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失效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后勤产权不清所导致的严重的代理问题。要加强后勤会计控制, 前提是使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成为后勤管理者的内在要求, 这一措施应与一些相关措施配套进行, 如健全和有效执行原始记录管理制度、会计财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等。单独改革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 会流于形式, 是不足取的。

委派到后勤中去的会计与后勤之间其实是处于一种信息不对称的地位, 作为会计, 它可以保证采用的会计程序标准化、合法化, 但很难判断作为入账依据的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的其他部门, 完全可以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伪造虚假的原始凭证, 而会计人员据此作出的账不可能是真实可靠的, 与制度的不健全伪造原始凭证提供了机会, 使会计很派制预定目标的实现存在一定的难度。

3. 实行会计委派制缺乏法律依据。

目前, 我国还没有会计人员应采用委派制的法律依据。尽管《会计法》第五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管理全国的会计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工作。”但这只规定了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 并没有规定企业的会计人员须由财政部门委派。会计委派制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任免制度和完善的有关法律条文。建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增加有关会计委派制方面的条文, 使会计委派制的实施有法可依。派出的会计人员本身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 通过相应的业务考试及考核, 才能具备派出资格。派出时, 应由财务部门下达委任令, 以示庄重和严肃性。这样既可以增加会计人员的竞争, 也可以激励会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业务水平。同时会计委派制实行定期轮换制, 这样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水平也是一种促进, 可以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三、完善高校后勤会计委派制的对策

1. 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

加强对会计委派制的宣传, 提高各级领导对会计委派制的重视。后勤领导要进行财经制度、财会法规特别是新会计法的学习和培训, 明确实行会计委派制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后勤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理性, 以及保障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 最终提高高校后勤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通过宣传和学习取得对财会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积极配合委派会计人员的工作。在进行经营、财务决策时, 应多征求委派会计人员的意见。只有后勤、学校各有关职能管理部门, 特别是领导层, 对会计委派制达成了共识, 认识到改革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才能顺利地推行会计委派制。

2. 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提高后勤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是后勤各项措施得以落实的制度保障, 是后勤财务运作的坚实基础。为此我们必须努力完善后勤内部控制制度, 正确理解内控与管理的关系, 进一步认识并高度重视内控在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在后勤中大力提倡和营造一种“控制文化”。一方面高级管理层负责促进在道德和完整性方面的高标准, 向各级人员强调和说明内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后勤中的所有员工都需要理解他们在内控程序中的作用, 并在程序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时, 加强单位负责人的自觉控制意识, 在制度内部控制有关规定时, 同样要明确单位负责人应负的责任。只有这样, 才能使后勤由上而下共同执行内部控制的要求, 从而推动后勤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康发展。

3. 处理好与经济实体的关系。

委派会计要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 正确处理好独立性和服务性的关系。独立性和服务性是委派会计人员经常要面对的问题。片面强调职权的独立性, 干预受派单位的独立自主经营或片面强调服务性, 不敢坚持原则, 放弃监督职责, 都不是正确的做法。委派会计的正确做法是管事不主事, 监督不干预。同时要充分发挥专业特长, 支持和配合受派单位开展业务, 当好参谋, 与受派单位一起共同改善和加强财务管理, 提高受派单位的经济效益, 寓监督于服务之中。财务人员与后勤经济实体虽然不同属一个部门, 但同属于学校这个大团体, 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所以委派会计人员在遵守国家各项财经法律法规和履行委派职责的前提下, 应多为后勤实体着想, 协调好学校与实体的关系, 使学校与实体的利益都能够得到健康发展。同时, 虽然委派会计具有独立行使会计监督的职能, 但其核心是服务, 故委派会计人员应切实处理好“独立”与“服务”的关系, 要寓监督于服务之中, 尊重后勤实体领导, 做好财务工作, 成为实体领导的参谋。通过向实体提供良好优质的服务, 逐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达到管理和监督的目的, 以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4. 建立有效的委派会计考核和激励机制。

后勤财务工作复杂、业务量大, 涉及到方方面面, 管理基础又比较薄弱, 实行委派制后工作压力较大。因此, 一方面对委派人员要按公正、公开、公平、德才兼备的原则进行择优录用, 同时, 为防止他们产生安逸享受、制造腐败等思想, 培养其爱岗敬业、克己奉公、努力奉献的精神, 应建立会计委派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对其政治素质、业务水平、职业道德、组织协调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完成工作情况等进行考核, 建立与考核结果相挂钩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应加大对委派会计人员的奖励和福利的力度, 对委派的财务人员除了通过年度考评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外, 还可对委派出去的财务人员给予一定的外勤等额外补贴, 从经济利益上引导财务人员全身心投入到后勤实体财务工作中。通过这些举措, 使全体财会人员体会到学校对会计委派制工作的重视, 认识到委派会计岗位的重要。

5. 提高委派会计人员的政治修养和业务水平。

首先, 委派会计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能做到坚持原则, 公正廉洁;其次, 委派会计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通过不断地学习, 熟悉、掌握国家经济法规和通晓财务会计知识, 尽快使自己成为新形势下的复合型财务人员, 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做一名称职的委派会计, 以推动会计委派制的顺利进行, 同时学校管理部门要创造条件加强委派人员的政治与业务学习, 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可通过开展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等不同的学习方法, 全方位地鼓励委派会计进行知识更新, 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实践表明, 高校后勤实行会计委派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会计管理模式, 促进了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但是, 它毕竟是一个全新的模式, 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够完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的问题。这一全新的模式需要我们不断实践、探索, 以便加强对后勤经济实体的会计监督, 从源头上制止各种腐败现象的滋生, 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确保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健康顺利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新爱, 林艳.对高校后勤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实践与思考.会计之友, 2008 (5)

[2].安雪梅.会计委派制浅析.会计研究, 2008 (3)

高校会计委派制刍议 篇7

我国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 各高校进行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探索, 这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转制过程, 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需要一个发展成熟的阶段, 逐步和国家不断完善的市场机制和社会服务水平衔接过渡。因此高校一些后勤部门, 引进市场竞争机制, 组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后勤服务实体, 事业单位模拟企业运营, 持续渐进的推进改革。学校在实行会计委派制时, 对下属的独立核算的后勤服务实体也进行了会计委派工作。

一、高校后勤会计委派制的作用

高校后勤会计委派制除发挥上述会计委派制作用外, 还起到以下两个明显作用。

1、会计工作专业化水平的有效提高

在高校后勤会计委派制工作实施过程中, 学校主管部门通过改善办公环境, 优化人员结构, 制定制度办法, 统一工作标准, 梳理业务流程, 集中一级核算等措施办法, 为受派单位提供专业化工作服务, 提高了会计工作水平, 保障了高校后勤会计工作的持续发展。委派前高校后勤各个服务实体根据自身管理需要, 自己组织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 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财务人员多元化工作, 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起到了起步助推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各个后勤服务实体由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单位内部会计工作受到实体各方面实际情况限制, 均遇到人员老化, 后继乏人, 设备陈旧, 对内报告会计工作受到重视, 对外报告会计工作比较忽略的问题, 不利于后勤服务实体的社会化改革进程。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分工越来越细, 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专业化工作可以把工作做足、做细, 提高质量, 降低成本, 能够更快地发展。高校后勤会计委派制工作, 适时起到了有效提高社会发展需要的会计工作专业化水平的作用。

2、会计工作组织起到扁平化管理效果

高校后勤会计委派制工作, 从学校整体财务管理来看, 减少了管理层次, 增加了管理幅度, 使组织变得灵活敏捷, 便于国家财经法规、学校财经制度在财务人员间比较彻底的贯彻执行。学校财务工作内部沟通、协调和控制监督也变得简单易行。学校财会队伍的统一领导, 利于财会人员流动, 利于相互之间业务学习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委派前, 由于历史原因, 各后勤服务实体财务会计工作大多工作内容分立、条块分割, 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从事一项财务工作几十年, 委派后, 强调群体协作, 把一个单位的财务工作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和一个完整的系统组织安排, 在会计信息网络化条件下, 从时间上和业务流程上均衡了工作量, 保障了会计工作产生的会计信息质量。

二、高校后勤会计委派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后勤会计委派制工作在执行过程中伴随着一些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有些是长期积累的, 有些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 有些是各部门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造成的。

1、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

一些高校后勤服务实体是由校拨经费模式逐步转为自主经营模式, 核算中有企业核算和事业核算共存的历史印记, 如果以一步到位方式加强某些方面的核算, 会因没有相应成熟管理支撑而面临很多问题困难, 比较容易引起委派会计人员和受派单位工作人员间工作衔接上的误解、矛盾和冲突, 不利于会计核算监督工作的展开深入。

2、会计服务方面的问题

一些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在社会化改革的探索中, 成功地实践了学校、师生、员工都要满意的三满意服务原则, 在模拟企业独立核算、内部良性竞争的机制促进下,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运营中摸索制订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控制需要委派会计人员协助, 继续根据社会发展大环境和学校发展小环境的变化不断延续创新。委派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如果只注重记账核算, 会感到会计服务与受派单位运营管理方面的需要, 是两条平行线的感觉。

3、会计人员方面的问题

委派会计人员大多只是单纯的记帐、核算和统计, 对会计职能作用的认识并不全面, 会计工作难以发挥持续深入的作用。委派会计人员中原后勤服务实体会计人员, 工作行政归属感明显, 认为已不是原单位行政隶属的员工, 虽然帐务处理没有受人干扰的窘迫, 也不必象过去为实体的运营操心。委派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还会遇到利益相关者之间暂时利益冲突矛盾如何妥善解决的问题。

三、高校后勤会计委派制工作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

1、根据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具体情况不断完善会计核算

近几年来, 国家逐步建设起一套社会公认的统一的会计工作标准来规范会计行为,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降低资金成本,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如2006年2月15日, 发布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为会计工作中日常会计核算和管理制订了明确的依据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处在社会化改革进程中, 对其经济活动的日常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 应尊重历史, 实事求是, 持续改进, 持续社会趋同, 不断完善。如模拟企业运营管理的高校后勤服务实体, 固定资产折旧核算的建立上, 由于过去是参照学校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相应科目核算, 并在学校设备处登记登录统一管理。委派会计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 采用由浅入深的办法, 先用简单的固定资产目录, 简单的折旧方法等, 和受派单位设备管理人员协调做好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工作, 并随着受派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断改进完善, 逐步巩固会计信息质量, 有助于信息使用者的管理、决策和监督。

2、不断细化财务工作内容, 满足高校后勤服务实体改革中切实需要解决的管理问题

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在社会化改革探索中的成功实践, 需要委派会计人员协助, 继续根据社会发展大环境和学校发展小环境的变化不断延续创新。委派会计人员要不断发展充实工作内涵内容满足需求, 需要不断学习应用一些会计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知识, 如行为会计学。行为会计是会计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 行为会计的开展有助于优化会计行为, 促进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行为目标的协调一致, 以尽可能少的行为和方式投入耗费, 获得尽可能充分、优质的会计信息, 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会计委派制工作可能存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失真的问题。会计核算监督是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 如果受派单位采购入库、制造生产、营销服务、人事审批等环节存在造假作弊情况, 仅靠会计人员履行职责是难以充分满足各项内部控制的目标要求。以行为会计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 促进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利益相关者目标尽可能协调一致, 不但有效促进管理, 也让会计监督在调动受派单位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基础上的贯彻落实较为容易彻底。目前会计职能作用除了记帐、核算、统计, 逐步在向资本运营、管理决策支撑, 风险管控等领域延伸, 折射出了社会发展需要, 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也会遇到相关问题, 这些会计人员都只能通过工作内容的充实完善来解决。

3、加强对委派会计人员明确的职业化教育

职业化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 用合适的方式, 说合适的话, 做合适的事。员工要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 把社会或组织交代下来的岗位职责, 专业地完成到最佳, 准确扮演好自己的工作角色。职业人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是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担责任, 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职业化素养。单位要不断加强培养和引导委派会计人员, 不断进行职业知识更新学习, 不断进行职业技能完善, 不断进行职业道德培养, 并从职业化工作角度不断进行监督、激励、培训、示范。委派会计人员通过管理明确自己的职业化追求, 更好地完成工作, 保障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 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这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 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 有利于高校后勤社会化发展, 有利于委派会计人员加强服务经营管理能力, 加强处理复杂问题和复杂关系的能力, 赢得尊重和发展。

保障高校后勤会计委派工作在持续发展中继续发挥有利作用, 需要通过会计工作内涵质量式发展, 会计核算的不断完善, 会计工作的不断细化, 委派会计人员职业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来妥善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矛盾问题, 在会计核算、监督服务工作的转变提高中发展解决。

参考文献

[1]刘贵, 沈丽伟, 王建凤.高校后勤实行会计委派制初探[J].高校后勤研究, 2009;5

[2]顾玉清, 邵小春, 常余荣.扁平化管理理论对我国中央银行会计组织结构改革的启示与借鉴[J].金融实务, 2011;4

[3]白洁.关于高校后勤会计委派制的几点看法[J].经济研究导刊, 2009;28

高校会计委派制刍议 篇8

会计委派制是指产权所有者以所有者身份,对其下级直属单位或独立部门委派会计人员,代其实施会计核算和监督,以确保其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经济活动和经营行为在合理的可控范围内的一种管理制度。

二、高校会计委派现状

在我国各高校中,由于历史、业务发展等原因,成立了许多如后勤服务中心、校办产业、独立研究中心、出版社、博物院、独立学院、校医院等相对独立核算的二级单位,这些单位业务各不相同,和教育、科研等高校主要经济业务相距较远,各校也都让这些单位独立核算。但为了统一管理,多实行二级财务科集中管理各二级单位账务的形式。各二级单位会计人员,形成实质上的委派会计。由于身份属于校财务部门,而业务活动全部以各二级单位经济活动为工作对象,处在校管理部门和二级单位中间。在学校管理部门和二级单位负责人工作目标冲突的面前,派出会计难免会有无所适从的感觉,在处理各方关系中夹在中间,难以协调。另外,由于会计人员考评、工资待遇、职称晋升等都和会计业务相关,由派出的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而且会计人员服务对象主要是校内各基层单位,各被委派单位对校财务部门的意见反馈对委派会计的考评和职称晋升等举足轻重,所以委派会计的工作目标与重心也常会发生偏离。由于以上原因,在高校会计委派工作中常会出现各种各样偏离目标的情况。

1.由于被委派单位管理层强势,委派会计监督形同虚设由于委派会计主要服务于被委派单位,会计人员日常工

作对象是被委派单位,会计业务的审批人是被委派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在日常业务中稍有不如管理层意的地方,被委派单位就会到会计委派部门去投诉,而派出会计的高校财务部门对派出会计人员的工作情况也主要以被委派单位的反馈来确认,所以一旦有对委派会计的投诉,校会计部门就会对委派会计的工作全面否认,形成被委派单位人员强势于委派会计,高校会计政策不能执行到位,委派会计目标偏离,会计委派工作失效的情况。

2.校会计主管部门管理过度,干涉到被委派单位的正常经济业务

由于委派会计主要听命于委派单位,使得校级财务部门的会计政策得以在被委派单位中全面实施,如果没有会计核算协议等对委派会计管理的约束性制度,委派会计就可能事事请示他自己的直接领导———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以至于影响到被委派单位的独立经济业务,使会计核算成本成倍增加,业务执行效率降低,成为被委派单位实际上的负担,背离了会计委派的目标。

3.委派会计工作不顺畅,遭遇各种工作压力,难以应对

以上几种情况都会造成会计委派工作目标难以实现。委派会计如何在被委派单位会计工作中发挥应有的核算、监督作用,而又不影响被委派单位的正常业务活动,为被委派单位业务的合法开展保驾护航,就会计自身而言,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摆好自己的位置。

三、委派会计应明确自身定位

1.保持应有独立性是发挥委派会计监督作用的关键

委派会计之所以能真实地核算和反映被委派单位的财务现状,完成会计监督职责,主要的原因是委派会计不属于被派出单位,其工资关系和业务管理均由学校财务部门负责,委派会计本人和被派出单位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态度超然,所以才能不偏不倚地依法规和会计制度处理被委派单位的会计业务,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在日常工作中,委派会计要注意洁身自爱,尽量避免和被委派单位产生经济上的关联,如果经济环境等发生了变化,使委派会计和被委派单位产生实质上的经济联系,且该经济关系重要程度影响到委派会计工作的独立性和超然立场,委派会计应主动向高校财务管理部门提出回避申请。委派会计人员的财务部门等管理单位也要定期对委派会计的独立性进行评估,制定定期轮岗制度,以保证会计委派目标的实现。

2.在处理业务中强化法制意识

由于被委派单位经济业务一般都具有特殊性,高校已有的财务会计制度不能完全覆盖被委派单位的全部业务类型,存在制度上的盲点,如何合理处理此类经济业务是派出会计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委派会计要增强职业判断能力,用会计法和会计准则作为会计处理的准绳。对遇到的新业务,在没有处理惯例的情况下,会计人员要积极学习相关准则和制度,做出合理的会计处理,并敦促二级单位,从财务制度层面进行约束,使以后的工作有据可依,提升二级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3.加强沟通与交流是和谐相处的关键

委派会计在二级单位中工作,就会经常和二级单位的报账人员及领导打交道,如何加强沟通,和服务单位从思想上保持一致,才能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做到公平合理。委派会计可以和被委派单位建立定期交流制度,定期定点走访二级单位,倾听二级单位管理层和报账人员的需求,在日常业务处理中尽量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使服务对象满意。在日常工作中,遇到业务问题,要换位思考,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站在二级单位职工的角度,给他们出主意,主动提升服务质量。

4.合理保持应有职业谨慎,保管好重要业务凭证,保护自身安全

高校各被派出会计的二级单位的主要财务领导多是从业务口上选拔出的专家型人才,财务知识欠缺,法制观念也不强,经常会提出一些让会计人员为难的要求,如笔者就遇到过某二级单位的财务负责人一次性要将该单位银行账余额的90%提成现金,占资产总额的近10%。委派会计人员提出这不符合现金管理制度,也不符合国有资产安全管理的要求,但该负责人认为,我是单位负责人,我有合理用款需求,我也是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角度去做这个事情,需要提这么多现金去办重要的事情,委派会计所提出的所谓制度就是故意刁难,并以此为由告到了主管领导和校长处。而校领导则因接到相关投诉,在情况掌握不全的情形下(会计人员在校领导面前鲜有话语权),给会计人员进行了负面评价。遇到此种情况,委派会计可以要求相关领导审签,或和相关领导进行有效沟通,并注意保留充分证据,以保证自身的安全。

5.重视业务学习,保证工作质量

委派会计多在高校计财处已经工作了很长时间,平时业务处理以高校日常报销为主,并且在高校会计核算中,由于分工及岗位的不同,业务处理都很单一,基本上不会涉及企业会计核算及涉税业务,对企业增值税、营业税及其各项附加和所得税等税种制度及核算都比较陌生,也缺乏对单位会计工作的整体把握。此外,高校会计核算软件和各二级单位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也不一定相同,要顺利接手二级单位会计核算,就要求委派会计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学习,从业务储备上提升业务技能、开拓思路,从整个单位会计核算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样才能适应委派会计的工作需求。

6.从被委派单位需求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委派会计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因循守旧,要发挥自己专长特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委派会计对二级单位中存在的会计问题,如折旧计提会计政策、低值易耗品摊销制度、劳务费用发放流程、审签人权限设置和流程、资产管理及核对等如果不符合要求的,要从会计政策、单位财务制度等层面进行完善。委派会计还要用自己掌握的财务信息较全面这个优势,对被服务单位的财务工作提出管理建议。

结语

本文着重从派出会计自身定位角度阐述了高校会计委派制会计人员的努力方向。高校财务管理部门作为委派人要从财务制度和业务上给会计委派制提供有力支撑,用签订委派合同、制定委派会计制度等形式保护派出会计合法工作,以便其有效行使核算监督权。被派出单位要明确自己职责和权限,对委派会计在业务、工作环境等方面给予有效支持,让会计人员有个好的工作氛围,以提高委派会计的执行力。

摘要:在我国高校中,对校内相对独立的二级事业单位或非独立法人但有一定财务自主权并单独核算的内部单位,多实行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会计人员相对固定服务于某些单位,会计人员的人事、工资关系等由高校财务处统一管理,从而形成实质上的会计委派制。在几年的委派会计核算实践中,也发生了许多问题。试从委派会计人员角度来阐述会计人员应有的职业思维和自身工作的定位,以期能更好地服务高校,服务二级校内单位。

教育部将向直属高校委派总会计师 篇9

教育部日前表示, 今年要完成50所高校党委、行政换届工作, 要深入推进公开选拔和委派直属高校总会计师工作。

这成为进一步推进高校设立总会计师的一个好契机。高校财务管理实际上早已受到各界关注。近些年,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逐渐从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 高校在资产规模、资产组合和管理方式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 资金来源方面从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发展到以高校自筹和社会筹资为主、财政拨款为辅。而且, 各高校在争取更多财政拨款的同时, 通过兴办产业、收取学费、银行贷款、社会捐助等渠道来扩大资金来源。同时, 学校还利用后勤社会化以及与其他高校联盟等方式来缓解资金供给不足的矛盾。伴随着资金量的增加, 如何科学管理这些资金及如何保护资金的安全都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总会计师应在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方面加强领导和架构建设工作;积极参与高校的审计工作、战略与风险管理工作和新型的财务关系管理活动, 如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以及其他综合性管理工作等。

此外, 高校总会计师是对个人素质的巨大挑战。高校财务工作有着自身的独特性, 财务工作与每个学科的管理也息息相关。高校总会计师不应仅仅是资本运作的高手, 还应该是懂得教育规律和科研规律。同时值得注意的是, 有些高校领导包括总会计师本人, 对总会计师的认识仍停留在“会计主管、财务主管”的定位上, 没有充分体现其价值。相比之下, 美国部分高校CFO权责包括战略与风险管理、财务会计领导工作、管理会计领导工作、财务管理领导工作、审计、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工作。

上一篇:双语转换下一篇:承载式客车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