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发展之路

2024-05-04

探究发展之路(精选十篇)

探究发展之路 篇1

一、成功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

一个企业的发展与决策者的发展战略有很大的关系。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曾经说过:“像我们这样一个小银行, 既赶不上国内的大银行, 也比不了汇丰、花旗这些老资格, 很多传统业务在量上很难赶上。但互联网是大家共同遇到的一个新时代, 没有谁大谁小、谁先谁后, 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这样一场重大的革命, 机会均等地摆在所有银行的面前,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要狠狠抓住。”可以说招商银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证明其判断是正确的, 招商银行充分考虑到自身物理网点不足的劣势, 通过互联网成功的解决了网点不足的难题———首先于1999年9月在国内首家全面启动了网上银行———“一网通”;其次招商银行于1995年7月推出了银行卡———“一卡通”, 集本外币、定活期多种功能于一身并有效地将卡和存折合二为一, 极大地方便了客户, 并引领了中国银行卡的发展潮流。“一卡通”的出现被誉为我国银行业在个人理财方面的一个创举;截至2009年6月底, 累计发卡量已近4000万张, 卡均存款余额逾6000元, 居全国银行卡首位。有了“一卡通”和“一网通”这两个轮子, 就为招商银行的发展零售业务打下了基础, 也是在这个基础上招商银行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做中国最好的零售银行”。

一个企业经营理念也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 招商银行“因势而变, 因您而变”的经营理念可以说是非常符合自身特色。“因势而变”强调招商银行必须根据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要求改变自己, 适应市场。“因您而变”是招行的自我定位, 是一个目标追求, 还是一种思想方法, 体现了招商银行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 并永远贯彻始终。招商银行在国内业界率先通过各种方式改善客户服务, 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便利、体贴、温馨的服务, 带动了国内银行业服务观念和方式的变革, 拉近了银行与客户的距离。招商银行在国内率先构筑了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等电子服务网络, 为客户提供“3A”式现代金融服务。

二、强大的信用卡业务

在酝酿信用卡业务时, 招商银行拒绝了全球银行巨头花旗银行递出的橄榄枝, 而选择与一家台湾银行合作。对于拒绝的原因, 招商银行的马蔚华行长做出了如下解释:“第一, 花旗太大了, 而招商银行太小了, 跟对方合作, 我们做得再好也要被他的光芒掩盖———别人肯定认为这不是招行的本事, 而是花旗的本事, 那么中国的民族品牌就将会被埋没;第二, 花旗与招行合作, 就是看中招行“一卡通”的基础, 将来赚一块钱, 还要再分给对方利润;第三, 花旗的数据中心在新加坡, 我们会受制于他, 信用卡的数据有很多用途, 我们要搞零售业务, 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不能跟别人分享;第四, 银行的产品基本都是虚拟的, 唯一物化的就是这张卡, 上面还写着花旗的名字, 这是我们所不愿意接受的”。最后招商银行选择了台湾的中国信托银行, 这家银行在台湾市场发卡量最大, 在台湾打败了世界第一的花旗银行。在发信用卡的最初三年, 招行依靠从“一卡通”的客户中筛选进行发卡。三年后, 招行自身组建的直销部队成为了主角。中国零售银行的客户经理队伍当时几乎是空白, 招商银行从原有的客户经理里挑选人, 一批一批把他们送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培训, 然后又从大学生里面招一批有潜质的大学生培养。而且建立并完善了一整套机制:垂直管理、集中培训, 不能随便调动, 完全靠自己培养了一支比较优秀的零售银行队伍。在发卡的4年后就实现了盈利。招行信用卡的份额最高的时候占到全国的30%。

从去年开始招商银行开始信用卡的战略转型, 不再重视发卡量, 而是重视每张卡能够带来的价值链。在对客户进行分析之后发现, 主要有以下三种人为其主要客户:第一类群体是有知识的年轻人, 包括大学生, 他们喜欢招行的时尚;第二类群体是城市白领, 他们喜欢网上银行的方便;第三类群体是中产阶级。在这三类客户中的金葵花客户即50万元存款以上的有42万人, 占整个客户比例不到1%, 但贡献了管理客户总资产的70%, 增量的70%, 都是高质量的客户。这些高端客户, 又为招行的下一项重要业务———私人银行提供了基础。招商银行始终做到不断把客户细分, 给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的产品。

三、高速发展的非利息收入业务

加快发展中间业务, 也是招商银行既定的业务发展战略。近几年来着重发展消耗监管资本少、风险低的非利息收入业务, 尤其是收费业务。在零售银行业务中, 招行提供各种服务, 如资产管理服务、金葵花理财服务、基金投资、保险产品代理销售业务。此外, 招行成功利用“一卡通”借记卡和信用卡的知名度, 增加银行卡交易手续费收入。在公司银行业务方面, 增加相关收费业务收入, 并积极发展现金管理、托管服务、企业年金账户管理、短期融资券承销等新业务。招行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在过去三年持续发展, 2006年、2005年、2004年该行的非利息收入总额分别为人民币40.25亿元、25.72亿元、13.94亿元, 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6.5%, 其中手续费净收入分别为:26.23亿元、15.67亿元和8.89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7.4%.2007年前6个月非利息收入总额就达25.13亿元, 其中手续费收入为19.24亿元。2006年招行的非利息收入就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18.4%, 在中国上市商业银行中处于领先水平。按照其发展规划, 在未来几年招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在营业总收入中的占比要力争达到25%以上。

四、优秀的对客服务质量

招商银行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在国内银行业界也是首屈一指。招商银行客户分层因人而宜, 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贵宾客户专项接待, 保护客户的隐私, 面对面、一对一的高规格、高层次的服务, 接待客户咖啡、饮料一应俱全, 让客户处处体现地位, 时时感觉尊重, 彰显尊贵。向贵宾客户随时提供全面的高附加值的五星级服务, 仅在这一点上其他银行的差距非常明显, 因为其他银行除贵宾客户之外其他客户一律排队等候。如金卡客户群体多为企业的精英骨干, 他们的时间比较紧张, 办事多追求方便快捷便利, 而招商银行人性化的服务恰恰满足了这些未来的财富新贵们的需求, 因为招商银行意识到这个客户群体的发展潜力与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如果留住这些潜力客户对未来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服务并非是按照排队机有秩序的排队, 并非是客户办业务的时候有人问、有人理, 而是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 按照顾客的需求提供顾客想要的服务, 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需求才是服务的本质。

五、快速发展的分支机构网络布局

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 招商银行近3年新建的分支行网点138家, 占全部网点数的33%。与此同时, 在网点布局时优先满足, 撤并业务量小的支行, 增加业务量大、人口密集、金融需求旺盛的区域网点密度。同时, 招商银行还将新建近200家离行式自助银行, 提高客户服务能力。该行近3年共建离行式自助银行网点339家, 占全部离行式自助银行的七成。自助银行的建设有效地缓解了柜面压力, 大大提高了对客服务能力, 去年自助银行交易笔数达1.08亿笔, 相当于现有网点数量扩张了1.6倍。

以上简要分析了招商银行发展中的“优势”, 从中也可以看出招商银行发展的基本模式, 招商银行独特的发展模式被业界称之为“招行模式”。招商银行的成功是卓越的, 我们探究招商银行的发展之路, 或许可以给更多的中小银行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因为招行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参考文献

[1]、改革拼搏铸就辉煌——招商银行十年大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 1997 (5) .

[2]、仇菲菲.2004招商银行亮点频频[J].时代金融, 2005 (2) .

探究招商银行的发展之路 篇2

关键词:招商银行;一卡通;信用卡;零售银行

招商银行成立于1987年,是全国第一家由企业投资创办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从1987年银行总资产1亿元起家,到2008年招商银行的总资产已经达到15717.97亿元,跨入全世界300家大银行之列。而完成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基础仅仅是不足国内银行业千分之四的从业人员、千分之二的机构网点。本文试图对招商银行的发展过程中的“过人之处”进行分析,探索招商银行的发展之路。

一、成功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

一个企业的发展与决策者的发展战略有很大的关系。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曾经说过:“像我们这样一个小银行,既赶不上国内的大银行,也比不了汇丰、花旗这些老资格,很多传统业务在量上很难赶上。但互联网是大家共同遇到的一个新时代,没有谁大谁小、谁先谁后,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这样一场重大的革命,机会均等地摆在所有银行的面前,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要狠狠抓住。”可以说招商银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证明其判断是正确的,招商银行充分考虑到自身物理网点不足的劣势,通过互联网成功的解决了网点不足的难题——首先于1999年9月在国内首家全面启动了网上银行——“一网通”;其次招商银行于1995年7月推出了银行卡——“一卡通”,集本外币、定活期多种功能于一身并有效地将卡和存折合二为一,极大地方便了客户,并引领了中国银行卡的发展潮流。“一卡通”的出现被誉为我国银行业在个人理财方面的一个创举;截至2009年6月底,累计发卡量已近4000万张,卡均存款余额逾6000元,居全国银行卡首位。有了“一卡通”和“一网通”这两个轮子,就为招商银行的发展零售业务打下了基础,也是在这个基础上招商银行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做中国最好的零售银行”。

一个企业经营理念也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招商银行“因势而变,因您而变”的经营理念可以说是非常符合自身特色。“因势而变”强调招商银行必须根据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要求改变自己,适应市场。“因您而变”是招行的自我定位,是一个目标追求,还是一种思想方法,体现了招商银行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并永远贯彻始终。招商银行在国内业界率先通过各种方式改善客户服务,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便利、体贴、温馨的服务,带动了国内银行业服务观念和方式的变革,拉近了银行与客户的距离。招商银行在国内率先构筑了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等电子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3A”式现代金融服务。

二、强大的信用卡业务

在酝酿信用卡业务时,招商银行拒绝了全球银行巨头花旗银行递出的橄榄枝,而选择与一家台湾银行合作。对于拒绝的原因,招商银行的马蔚华行长做出了如下解释:“第一,花旗太大了,而招商银行太小了,跟对方合作,我们做得再好也要被他的光芒掩盖——别人肯定认为这不是招行的本事,而是花旗的本事,那么中国的民族品牌就将会被埋没;第二,花旗与招行合作,就是看中招行“一卡通”的基础,将来赚一块钱,还要再分给对方利润;第三,花旗的数据中心在新加坡,我们会受制于他,信用卡的数据有很多用途,我们要搞零售业务,数据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跟别人分享;第四,银行的产品基本都是虛拟的,唯一物化的就是这张卡,上面还写着花旗的名字,这是我们所不愿意接受的”。最后招商银行选择了台湾的中国信托银行,这家银行在台湾市场发卡量最大,在台湾打败了世界第一的花旗银行。在发信用卡的最初三年,招行依靠从“一卡通”的客户中筛选进行发卡。三年后,招行自身组建的直销部队成为了主角。中国零售银行的客户经理队伍当时几乎是空白,招商银行从原有的客户经理里挑选人,一批一批把他们送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培训,然后又从大学生里面招一批有潜质的大学生培养。而且建立并完善了一整套机制:垂直管理、集中培训,不能随便调动,完全靠自己培养了一支比较优秀的零售银行队伍。在发卡的4年后就实现了盈利。招行信用卡的份额最高的时候占到全国的30%。

从去年开始招商银行开始信用卡的战略转型,不再重视发卡量,而是重视每张卡能够带来的价值链。在对客户进行分析之后发现,主要有以下三种人为其主要客户:第一类群体是有知识的年轻人,包括大学生,他们喜欢招行的时尚;第二类群体是城市白领,他们喜欢网上银行的方便;第三类群体是中产阶级。在这三类客户中的金葵花客户即50万元存款以上的有42万人,占整个客户比例不到1%,但贡献了管理客户总资产的70%,增量的70%,都是高质量的客户。这些高端客户,又为招行的下一项重要业务——私人银行提供了基础。招商银行始终做到不断把客户细分,给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的产品。

三、高速发展的非利息收入业务

加快发展中间业务,也是招商银行既定的业务发展战略。近几年来着重发展消耗监管资本少、风险低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尤其是收费业务。在零售银行业务中,招行提供各种服务,如资产管理服务、金葵花理财服务、基金投资、保险产品代理销售业务。此外,招行成功利用“一卡通”借记卡和信用卡的知名度,增加银行卡交易手续费收入。在公司银行业务方面,增加相关收费业务收入,并积极发展现金管理、托管服务、企业年金账户管理、短期融资券承销等新业务。招行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在过去三年持续发展,2006年、2005年、2004年该行的非利息收入总额分别为人民币40.25亿元、25.72亿元、13.94亿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6.5%,其中手续费净收入分别为:26.23亿元、15.67亿元和8.8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7.4%.2007年前6个月非利息收入总额就达25.13亿元,其中手续费收入为19.24亿元。2006年招行的非利息收入就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18.4%,在中国上市商业银行中处于领先水平。按照其发展规划,在未来几年招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在营业总收入中的占比要力争达到25%以上。

四、优秀的对客服务质量

招商银行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在国内银行业界也是首屈一指。招商银行客户分层因人而宜,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贵宾客户专项接待,保护客户的隐私,面对面、一对一的高规格、高层次的服务,接待客户咖啡、饮料一应俱全,让客户处处体现地位,时时感觉尊重,彰显尊贵。向贵宾客户随时提供全面的高附加值的五星级服务,仅在这一点上其他银行的差距非常明显,因为其他银行除贵宾客户之外其他客户一律排队等候。如金卡客户群体多为企业的精英骨干,他们的时间比较紧张,办事多追求方便快捷便利,而招商银行人性化的服务恰恰满足了这些未来的财富新贵们的需求,因为招商银行意识到这个客户群体的发展潜力与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如果留住这些潜力客户对未来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服务并非是按照排队机有秩序的排队,并非是客户办业务的时候有人问、有人理,而是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按照顾客的需求提供顾客想要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需求才是服务的本质。

五、快速发展的分支机构网络布局

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招商银行近3年新建的分支行网点138家,占全部网点数的33%。与此同时,在网点布局时优先满足,撤并业务量小的支行,增加业务量大、人口密集、金融需求旺盛的区域网点密度。同时,招商银行还将新建近200家离行式自助银行,提高客户服务能力。该行近3年共建离行式自助银行网点339家,占全部离行式自助银行的七成。自助银行的建设有效地缓解了柜面压力,大大提高了对客服务能力,去年自助银行交易笔数达1.08亿笔,相当于现有网点数量扩张了1.6倍。

以上简要分析了招商银行发展中的“优势”,从中也可以看出招商银行发展的基本模式,招商银行独特的发展模式被业界称之为“招行模式”。招商银行的成功是卓越的,我们探究招商银行的发展之路,或许可以给更多的中小银行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因为招行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参考文献:

1、改革拼搏铸就辉煌——招商银行十年大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1997(5).

2、仇菲菲.2004招商银行亮点频频[J].时代金融,2005(2).

3、文君.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践[J].济南金融,2006(4).

探究太原市老工业住区的发展之路 篇3

居住是人类基本的生活要求之一, 住区为人类的居住提供了前提与保障, 住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面临着更新、改造与发展的问题。老工业住区是旧居住区中的特例, 是指位于旧工业区附近、解决工人们生活需求的旧居住区。太原市老工业住区经过50多年的发展, 经历了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 如今的老工业住区已经承受不起了时间的洗礼, 无论从社会、经济还是居住等方面的来考虑, 都赶不上太原的发展步调。进入“十二五”以后, 山西作为国家批准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在这大好时机下, 对太原老工业住区内有价值的居住建筑与居住去加以保护, 对住区更新、改造再利用, 改善现有的企业住房制度, 延续企业文化, 不仅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 也是太原老工业住区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历史背景

新中国建立以后, 在经过了三年的经济恢复时期, 将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强国成为了国家的重心。太原作为山西的省会城市, 在“一五”、“二五”期间成为了重要的工业基地。为了响应毛主席“在提高生产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的指示, 在大型工业区建设的同时, 以及苏联专家的指导下, 大量的配套居住区也日新月异的建设起来, 太原老工业住区也就此形成。

由于中苏两国的交恶, 苏联专家的撤离, 在60年代到70年代之间老工业住区开始了新的探索。摒弃起了苏联周边式的规划风格与理念, 大量采用行列式的布局方式, 但是这种布局缺乏向心力, 缺乏邻里关系的建设, 人与人之间缺乏交往, 甚至将原有的苏联模式下的邻里关系与交往空间加以破坏。

改革开放以后, 新的规划理念与思想开始冲击着太原老工业住区的建设。住区的建设不再那么单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住宅的户型也逐渐丰富, 交往空间依然没有得到重视。在住宅制度上由福利房制度开始转向了公房私有化, 住区规模逐渐扩大。

二、太原老工业住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太原老工业住区的现状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已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现在一提到老工业住区就会联想到脏乱差的住区形象, 太原老工业住区的更新改造迫在眉睫。

(1) 规划布局

随着太原是工业的不断壮大, 企业的职工人口逐渐增多, 为了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 多在自己住区范围内采用见缝插针似的住宅建设, 人口密度高, 居住环境差。违章建筑或构筑现象比较严重, 许多旧住区内早市、商贩占道经营屡见不鲜, 这种任意侵占居民生活所需便道及绿化带的行为, 严重扰乱了住区环境及交通, 加之住宅楼间居民随意堆放生活杂物, 小区卫生管理难度很大 (如图1) 。

(2) 单体住宅建筑

在老工业住区的住宅建筑中, 单体形式单一, 色彩也少有变化, 缺乏住区的可识别性。多数住宅建筑都在20年以上, 由于缺乏必要的维护, 一些住宅出现了裂缝、地基下沉等安全隐患, 危害到居民的人身安全。在调研中发现, 在老工业住区的住宅中, 存在着大量的30平米以下的户型, 功能分区不明确, 一室多用, 厨房与厕所多为几家合用, 无法满足居民的正常生活, 住宅的上下水设施也严重老化 (如图2) 。

(3) 公共活动空间

a.缺乏必要的活动空间

调查发现, 太原老工业住区的活动空间严重缺乏, 没有独立的场地, 往往只是楼前后的间距, 没有设置健身器材, 并由于人为损坏或长期维护不利, 很多健身设施已经不能使用。居民缺乏必要的交流, 住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

b.绿化景观的缺失

住区内没有明显公共绿地, 绿化只是宅前宅后一小部分, 形式比较单一。

c.停车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老工业住区建成比较早, 机动车还没有普及, 住区道路狭窄, 没有划分停车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购置一辆私家车已不再是难事, 小区停车位不足, 往往占用两侧的绿化, 使绿化更加减少。道路拥堵的现象日益突出。

三、太原市老工业住区的更新改造策略

太原老工业住区更新改造是一项既有挑战性又有创造性的工作, 注入新的活力, 赋予新的生命, 让它成为新的兴奋点, 带动整个住区周围环境的复苏, 使住区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追上城市建设与经济的发展水平。

(1) 确保老工业住区更新改造的资金来源

老工业住区的更新改造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来源成为了太原

老工业住区发展的关键。就一般而言, 政府扶持、市场开发、企业投资和职工集资成为了资金的主要来源。

a.政府扶持

政府可以不计较投资是否会带来商业价值, 是否能够得到直接的利益, 而更加重视对整体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企业能够得到政府的扶持资金, 表示着政府认可了企业的发展方向, 对太原老工业住区的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

b.市场开发

政府的资金数量毕竟是有限的, 不足以满足老工业住区更新改造的资金总额, 而老工业住区的单位属性又成为了政府投资更新的灰色地带, 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市场化经济为主导的今天, 当政府与企业没有能力投入更多的资金来改善老工业住区的现状, 外来资金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c.企业投资

企业作为老工业住区的主体, 对老工业住区的更新发展导向有的直接的责任。企业投资可以说是最快捷最实惠的资金来源方式, 这直接到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好的住区条件会使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增强, 增加对企业的热爱, 是企业与住区不断地向前发展。

d.职工集资

企业效益有好有坏, 对住区的投资有多有少, 当各方面资金不足的情况下, 职工的集资则成为了首选。这样会使居民更加关注自身周围的居住条件, 会更加增加对改造后效果的珍惜, 对住区的归属感增强, 有利于住区和谐向前的发展。

(2) 保护好有价值的住区住宅和居住空间

建国初期的工业住区已然成为了一种历史遗存, 每一张建筑, 每一个居住空间都能唤起许多美好的回忆, 而这正是由历史建筑构建成的对我们城市的记忆, 任何人不能刻意去破坏它, 使老工业住区乃至整个城市出现历史的断档。对建国初期老工业住区的保护, 实际上是对苏联援建的“周边式”街坊的保护, 这种布局方式牺牲了建筑的朝向, 出现了大量的东西向住宅, 但是这种内院的气氛极为融洽, 所有建筑物的出入口都开向内院, 营造出一种社会主义大家庭和睦的气氛, 围合的内院成为了居民的交往空间、活动空间, 邻里关系极为融洽。保护好这一历史遗存, 为太原市住区的发展提供了历史见证 (如图3) 。

(3) 选择适宜太原的老工业住区的改造方式

经过大量的走访调研发现, 无论是住区的整体规划还是单体建筑都存在许多问题, 找到适合的改造方式成为了关键。就整体规划而言, 规划设计的缺失成为了最主要的问题, 住区大量采用行列式的布局方式, 形式单一, 在改造过程中应打破这种单一的格局, 结合局部拆建和重建的方式, 增加住区的活力, 提供更多的空间形式。同时在太原老工业住区内有大量原本属于活动空间和绿化空间都被各种各样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占据着, 原有的空间形式也遭到破坏, 还原这些空间原有的使用功能是太原老工业住区的关键。

在建筑单体方面, 由于建筑施工质量与维护设施与现在相比都存在严重的不足, 住宅是能源的消耗大户, 尤其是年久没有维护的住宅, 找到合适的低碳环保改造技术尤为关键。维护结构和外门窗成为了散热的主要原因, 在维护结构改造的同时可以兼顾外立面的改造, 增加住区的可识别性, 具体采用聚苯板等轻质材料做成线脚线条以丰富外立面, 做到防水防潮、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同时封闭好阳台、顶板、楼梯间等部位以提高围护结构的综合保温效果。将原有木质外门窗材料改为塑钢等气密性好的材料, 并密封好门窗缝隙, 条件好的可以做三层玻璃和加贴玻璃保温膜的新型门窗, 使老工业住区的住宅向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 为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一份自己的力量。

(4) 注重老工业住区邻关系系和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太原老工业住区经过50多年的发展, 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基础, 无论从价值取向还是生活方式上, 可以说都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相互之间都较为熟悉, 为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和企业文化提供了基本保障。

邻里关系, 应采用老工业住区组团为最小单位, 在住区改造的时避免汽车从居住单位内通过, 同时提供合适的邻里公共空间, 来满足邻里需求。

企业文化, 代表了对企业历史的认可与传承, 加强企业文化在社区的发展, 使居民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增强, 并以作为企业的职工而骄傲, 形成和谐的老工业住区,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5) 企业保障房的建设和住房制度的变化

企业的住房制度有上世纪的福利分房逐步转向如今的公房私有化, 企业的特困居民和独居老人都无力承担如今的房价, 保障房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既是社会的责任也是企业的责任。

在工业住区新区开发的同时, 建设一定的廉住房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一种住房的保障。采用一户家庭拥有一户房产的策略, 在购买新的住房时采用置换的方式, 将原有住房出售给经济实力较差, 没有住房的居民, 或者将其作为廉住房进行出租, 缓解住区的住房压力。

虽然是保障房, 但是质量工程不应比普通商品房差, 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建设, 不然会使民心工程不得民心;在住房分配方面要保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同时, 不断完善保障性住房申请、审核、公示、轮候等制度, 保证每个职工都能拥有自己住房的机会。

结语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相应的历史原因, 太原市老工业住区在建国初期成功的满足了工人阶级的住房需求, 反映了当时城市的风貌和人们生活工作的方式。时过境迁, 太原老工业住区已然不再有过去的辉煌, 但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份子我们不因抛弃他, 它承载了一代人的美好回忆。在山西经济转型的背景下, 将老工业住区的发展与经济转型相结合, 促进老工业住区的向前发展, 不断进步, 为回到那过去的辉煌年代而努力, 形成一个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有文化的新型住区, 使住区的和谐发展成为永恒的主体。

摘要:在山西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 以及对太原市老工业住区现状调研分析的基础上, 太原市老工业住区能否适应社会新的要求, 能否成为低碳环保宜居的住区, 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等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探究的。

关键词:太原市,老工业住区,保护,更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宇.我国老工业区住区更新模式研究[D].2009.

[2]吴玥, 石铁矛.旧工业居住区的更新改造实践——沈阳市铁西区工人村更新改造设计.[J]2009 (11) :65-69.

[3]李之吉.单位职工社区中的集体主义生活——东北老工业区居住建筑格局的变迁[J]时代建筑.2007 (06) :30-33.

探究之路二重奏 篇4

1.数学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无效性探究无法真正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有时候,为了使探究计划切实可行,根据学习任务的背景、特点以及知识生成的思维过程,设计相关的情境,将探究活动镶嵌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展开,不仅能使探究任务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能在“情境创设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分析、思考过程中,丰富探究的内涵,提升探究的层次。但是有很多数学问题情境无有效的呼应与互动,许多非本原性数学问题情境不能在数学探究内容和学生探究求知心理之间制造出有效的“不协调”,不能把数学探究的技巧与情景一起融入到揭示、理解并欣赏数学学科本质的数学活动过程中,难以按预设进程顺畅有效的展开教学,并导致了学生“探究兴趣”的丧失、“探究目标”的偏离。甚至有些情境的创设存在“去数学化”的危险。

有些数学探究任务的坡度设计得过缓或过陡,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思维呈“惰性”状态,在单元教学的进程展开中,有些进程被设计得过快,许多有探究价值的“中介性”、“过程性”内容被“一滑而过”,许多有价值的内容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不仅难以引发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而且使学生体验和感悟问题的机会在不经意间流失。

圈套式的数学探究教学活动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铺垫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相关的数学概念或者结论,但教学过程中学生因不能清晰的理解每一步铺垫的意图而产生不了内驱的数学探究需求,相应的探究活动实际上是被教师牵着走,仅仅是在教师指令下被动的探究。

问题解决是近几十年数学教育领域压倒一切的核心问题,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探究学习的过程。而教师给出的探究性问题如果与学生已有知识的潜在距离过大,就难以让学生展开探究,探究性问题就成了花哨的开场秀,而教师给出的探究性问题如果与学生已有知识的潜在距离过小,那么对学生来说就缺乏挑战性,数学课堂教学就缺乏紧凑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与研究数学问题的积极性。

另外,有些教师在进行数学探究活动时,只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空间,而导致学生的思维漫无目的的进行,这样也造成了无效的探究活动。新课标中对探究性学习是有明确要求的:“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在这里我们一定要注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教师的适当引导是避不可少的,“学生探究”与“教师引导”两手抓,才能使学生数学的学习在正常的轨道上有计划、有目的的顺利进行。

因此,数学探究性教学的设计首先就需要考虑有效性,只有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1.2流于形式的探究浪费了学生接受数学思维熏陶的宝贵时机

不少数学教学内容,如集合的定义、要素、表示方法等等,本身并不适合学生探究,这些内容通过教师的直接讲授,学生完全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教师为了追求时髦,将这些内容硬生生的上成数学探究课,扣上一顶“探究”的花哨帽子,这样做的效果就是得不偿失,浪费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我们现在提倡自主学习,但并不能以丧失课堂效率为代价,数学教学务必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有效的数学知识,掌握必要的数学技能,熟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其二提倡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获得数学知识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但目前很多探究课上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都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达到了“活动的内化”,如果教师仅仅关注学生表面的动手操作,如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等,许多活动看起来热闹,但缺乏真正的数学内涵,数学思维的质量不高。如果学生始终停留于实际操作的层面,而未能在头脑中实现必要的重构或认知结构的重组,那么就根本不可能发展起任何真正的数学思维。所说的“重构或重组”具有多种可能的形式,如“熟悉的对象之间关系的重构”,“整合概念的新侧面”(即横向扩展的重组),“概念化的水平的变化”(即纵向发展上的重构),等等;另外,从总体上说,所说的“重构或重组”则又应当被看成集中地表明了数学思维发展的不连续性。这也就正如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E)现任副主席安提卡所指出的:“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必须重新组织、重新认识,有时甚至要与以前的知识和思考模式真正决裂。”所以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就不能片面的强调“动手实践”,而应更加强调“活动的内化”。

探究学习较之传统式学习是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大量研究表明,探究学习与学习成绩的提高有明显的正相关,如施奈德对7-9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实验研究,使用探究学习方法的学生在内容掌握测验中多次获得高分。但也有研究表明,探究学习方式对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影响不大,如布郎格对52所学校的数学探究教学与讲授教学对比研究,发现效果没有明显差异。甚至有些时候探究学习反而不如直接学习的效果,如马罗波对数学概念学习的研究。

值得指出的是,前车可鉴,探究学习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曾得到了积极提倡,然而,这最终又只能说是一次“失败”的运动。尽管所说的“失败”有着多种“外部”原因,如资源缺乏,教师培训没有跟上,等等,但其最为重要的原因恰又在于其基本立场的错误性,即是认为学生无须通过系统的学习(也即对于已有文化的认真继承)就可相对独立地做出各项重要的科学发现并建立起相应的系统理论,以致探究学习在实践中举步维艰。

所以,数学探究教学的可行性确实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探究”固然重要,但绝对不能牺牲学生真正学习数学的机会。数学学习主要是思维活动,流于形式的探究只能是浪费学生接受数学思维熏陶的宝贵时机。

2.应对措施与建议

针对以上目前探究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不容小视,对它们的克服必须标本兼治。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与设计探究性教学,以保证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这也是新课标施行以来,我们必须要直面的问题。下面笔者就针对以上现象提出一些措施与建议。

2.1有效探究情境的设置应具有思考价值

基于情境设计探究教学过程,也被称为“抛锚式”探究规划,即以蕴涵知识的情境(称为“锚”)作为维系探究学习活动的支架,这是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的重要研究旨趣。该理论认为:知识必然有其赖以生长、解释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下探寻“知识场”,理解知识才深刻有效。就数学学习而言,抽象推理、形式演算是其主要的特征,向来有着枯燥乏味的坏名声,如果在教学设计中能够注重挖掘数学知识存在的意义背景,并据此设计出合理的探究活动情境,既是对探究教学理论的贡献,也是对数学学习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数学探究性教学设置的情境必须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起到真正的帮助与启发引导作用,决不能仅仅是一个“花架子”,数学情境的创设必须具有思考的价值。所以,设计基于情境的探究活动显然具有一定的难度,它是属于高层次的“半开放式探究”。比如这样的经典问题情境:老板给你两种加工资的方案,一是每年年末加1000元;二是每半年结束时加300元,请选一种。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吸引学生自由的去探索,更重要的是它比简单回忆事实需要更多的思维过程,有效的开拓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探索问题的能力,亲身体验数学创造的激情与愉悦。

2.2运用“元认知提示语”的暗示启发

元认知提示语在拟订探究计划中起着统摄作用,统领探究者自己闪现一个好念头探究思路。例如这是什么类型的问题?它与某个已知的问题有关吗?它像某个已知的问题吗?你知道一个相关的问题吗?你能设想出一个同一类型的问题、一个类比的问题、一个更一般的问题、一个更特殊的问题吗?循着这些元认知提示,问题可能就被归入某一类,并且在试着找出它与已知问题关系即相同之处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个熟悉的可以用于当前问题的模型,这样就有了一个好念头,至少有一个出发点也许会引导学生得出解答道路的第一段。

南京师范大学涂荣豹先生基于对大量数学课堂探究教学的案例研究,提出了探究引导的“元认知提示语”策略。他认为:数学探究活动的引导主要靠启发,而启发的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方法是运用“元认知提示语”的暗示功能。根据探究的层次和程度,灵活设计隐蔽性强的弱暗示提示语和隐蔽性弱的强暗示提示语,也就是根据探究的需要,确定暗示是离目标近一点还是离目标远一点。离目标越远,暗示就越隐蔽,元认知成分就越多,认知成分越少;离目标越近,暗示就越明了,元认知成分就越少,认知成分越多。这样通过有层级的暗中引导使学生悟出数学探究的要素。

运用这些提示语是提高元认知能力是有效途径。提示语的常识性、普遍性使得探究问题对学生的帮助并非是强加于人的,学生自己也可以很自然地提出类似的问题。在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下如果学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反复用同一个提示语诘问自己,就很容易引起同样的思维活动,从而利于形成一种思维习惯。如果同一个提示语反复的对学生有所帮助,那么他就更会注意到这个提示语,从而在类似的情况下不断地运用这个提示语。这些提示语只不过是指出了一般的方向,而留给学生去做的还很多。通过反复地提出这些提示语总会获得一次诱导出正确念头的成功,通过这样的成功就会逐渐真正领会它。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所能做的最大好事是,通过比较自然的帮助,特别应当反复经常地提出这些提示语促使学生自己想出一个好念头,这样的指导可以使学生找到使用各种提示语的正确方法,因为这些都是元认知知识,超越了具体对象而实用于任何问题,从而学生就学到比任何具体数学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2.3有效的探究活动需要适时、适度的因材施探

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我们不仅仅要使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充分的参与自主探索,还要关注他们在做什么,更要注意分析这些活动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在相应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应主要关注所涉及的探究活动是否真正做出了相应的发现,更不能满足于具体问题的解决,而应积极引导学生作出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究,包括对于已建立的知识和认识的认真反思,从而努力实现向着更高层次的过渡。

例如在一节关于等差数列概念及其性质的教学中,有一位好问的学生举手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既然有等差数列,那是不是也一定有等和数列?”虽然这个问题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无关,但此时却正是为学生创造探究学习的最佳时机。通过学生的探究,学生们不仅举出了诸如“1,2,1,2,1,2,……”等多个等和数列的例子,而且还说明了等和数列具有的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和都等于一个常数。说出了它们的一般表示:a,b,a,b,a,b,……指出了它们的两个性质:(1)等和数列必定是周期数列;(2)等和数列也一定是等积数列。

在数学课堂上经常会遇到“题外话”,或许它们与课堂原本设计的教学内容无关,但其实很多情况下,这些“题外话”都是学生思维迸发的火花,教师不应对此不理不睬,这样做只会扼杀学生原本就拥有的数学探究意识,应该“小题大做”、“抓住时机”、“借题发挥”,这样做才能真正意义上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与积极性。

2.4设计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探究问题

探究课题最好配置让学生可接受的颇有启迪性的问题,通过问题解决过程的探索和结果,促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更多的思想方法、并具有较大的迁移价值的解题方法,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这样的问题探究就起到“拔出萝卜带出泥”的效果。荷兰数学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荷兰德•朗治曾讲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A离学校5千米,B离学校10千米,问A、B相距几千米?这个问题是如此简单,表面上似乎是一道小学算术题。事实上,它的内涵很丰富,涉及自然数相加,有理数相减,圆的几何轨迹,点的距离,以至圆的参数表示,余弦定理,复数相减,空间坐标等许多数学知识。题目是开放的,又是可以演算的,条件可以由学生自己去添加。问题留给学生的空间很大,主动参与的余地较多,非常具有启发性。

将学习任务以一个或多个具有较高思维价值的开放性问题呈现,这样的问题一般具有足够的吸引力,能够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迫使学生以科学研究者的姿态主动参与,认真尝试、猜测、探索,亲身感受和经历数学发现的过程。这就是条件开放、方向不明、结论未知的“自由式”探究。又由于这样的探究活动通常要涉及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批判反省性思维等高层次思维品质,因而属于数学探究教学设计的最高层次。例如问题:设P是△ABC内部或边上任意一点,请随P点的变化,写出你所观察和推证的结论。通过这样的开放性探究问题,就如同通过一道大门而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2.5有效的探究学习需要教师的适度引导

自主探索就是尽量留给学生自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以数学家的眼光、探究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得到的知识确实比满堂灌输得到的知识要印象深刻。但同时我们又要注意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并不等于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恰恰相反,必要的优化应被看成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涵。所以我们要防止对于探究学习的片面强调,首先是由学生的认知局限性决定的,对于学生而言,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能通过自主探索得到的。数学学习不仅具有一般学习的特点,而且还有其自己突出的特点,其一是数学具有逻辑的严谨性,它用完善的形式表现出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略去了它发现的曲折过程,它的发现与发展过程经历了几代数学家的不懈努力,因此要让学生完全自主的还原它的发现与发展过程,是不可能的,这也给学生的“再创造”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这样的自主探索过程中,显然是需要教师的铺垫工作;其二数学是高度抽象概括的理论,它比其他学科的知识更抽象、更概括,而且数学中使用了形式化、符号化的语言,因此数学的学习更需要深入理解,这就是教师应该做的工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其三是数学学习与其说是学习数学知识,倒不如说是学习数学思维活动,所以数学学习中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与引导更为重要。因此如果认为学生可以完全独立地去做出各项科学发现,那显然是不对的,恰恰相反,我们应当明确肯定文化继承的重要性,特别是教师在此更应做好引导工作,包括从各个方面为学生的主动探究作好必要的“铺垫”或准备。

2.6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探究教学形式

一提到数学探究,人们往往被数学探究的特征和对学生数学学习、人格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所左右,而把传统的以接受为主的数学学习方式看作数学探究的对立面,而忽略了传统的数学接受式学习方式对学生数学学习有利而重要的一面。事实上,作为数学学习方式,数学探究和接受式学习都是学生数学学习所需要学习方式之一。

由于数学知识的建构具有递进性的特点,接受式学习作为数学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是因为接受式学习忽略了数学知识的递进性与学生思维发展之间存在的差距,使学生缺乏对数学知识建构过程的理解与体验,造成学生数学学习成为被动接受的过程,但这并不是学生对所有的知识都没有理解其建构过程,数学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材料对学生思维水平的要求是直接影响学生知识掌握水平和速度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对于那些基础性的、对学生数学学习思维要求不是很高的知识,通过接受式学习,学生同样可以达到对这些知识掌握应有的水平。况且,知识接受的过程也需要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通过思维对知识进行作用,最终接受为学生认知结构的一部分,学生在接受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变化过程本身就是在问题情境中学生主动获得的体现,只不过主动的程度不像数学探究那么高。与接受学习相比,数学探究真正地较高程度地体现了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但这只是在比较理想的探究情境中所能达到的,尤其是在探究的问题对数学探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前提下,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数学学习的完全主动性。因此,数学探究要取得满意的效果,是有前提条件的,问题的可探究性起着关键作用。而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高中数学课程内容都适合于进行数学探究,对于那些抽象度较低、无任何知识背景的工具性知识或学生容易理解其产生或形成过程的概念或数学结论,如果采用数学探究作为学习方式,反而会使学生觉得乏味,没有挑战性,而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对学生学习时间造成浪费,这部分知识如果采用接受式学习,则是比较经济、理想的选择。在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中,如果数学知识本身具有较强的经验性、演绎性或对象性,那么,教学中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开展数学探究性学习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如果数学知识本身具有较强的超验性、合情性或程序性,那么,教学中这些数学知识获得的理想方式应当是通过接受性数学学习而不是探究性学习。而对于那些超出学生探究能力要求的课程内容,学生也无法进行完全自主探究,如果对其实施探究的学习方式,则需要教师过多的指导与点拨,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被动的成份也较多,这样也会影响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对这种课程内容的学习则采取其它的学习方式,或是探究学习与其它学习方式的结合。

由以上分析易见,作为高中数学新课程的一部分,数学探究与数学接受学习不是对立的,二者除了数学知识获得的途径不同之外,相对于学生而言,作为学生数学知识获得的不同方式,主要存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活跃程度上的差异。正常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在学生思维活跃程度较低的数学接受学习方式中,教师的参与活动较多,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被动成份较多。相反,在学生思维活跃程度较高的数学探究中,教师的参与活动相对较少,使得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成份较多。但二者并不是截然相对的,接受学习中也有学生主动学习的成分,数学探究中也有学生被动学习的成份,数学探究与数学接受学习的关系,如图1所示。

2.7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要通过反思达到内化

活动内化的有效途径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多尔就曾明确指出:“世界的知识不是固定在那里等待被发现的,只有通过我们的反思性行为它才能得以不断的扩展和生成……正是通过反思性的行为,这一理解及其深度才得以发展。教学行为能够为这一过程‘播种’……即通过交互作用培植某些观点,但这些观点的发展要通过反思过程而达成内化。”

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使探究活动过多停留在外部的操作活动上,而应及时上升到内部的数学思维操作层面上,这是数学探究活动的精神所在。成功智力理论的提出者斯腾伯格曾从实践性思维和分析性思维对学习的影响的角度提出过忠告:以生活类操作为特征的实践性思维对学习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是这种作用只有上升到更高层次的分析性思维才是真正有效的。就数学探究学习而言,必须将外部热闹、花哨的实践性操作引导到对事实、现象的数学思考上,即由“经验数学”上升到“推理数学”,才能提升探究的水平。如果我们始终停留于具体的操作活动,而未能将活动内化,相应的所谓探究活动的动手实践就仅仅是一种游戏而并非真正的数学活动。譬如学习椭圆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主动探究椭圆的概念,但如果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动手用两枚图钉、一条细线、一张白纸、一支铅笔完成椭圆的形成,那未免就浪费了这些工具,而且使得动手实践成了形式化的走过场。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的进行动手实践,而且要使学生通过反思达到内化。我们可以将简单的动手实践转变成对椭圆概念的形成及性质的探求,课堂上请各组同学按以下程序操作并思考和记录:

(1)取适当长度(2a)的细线,在细线两端系上图钉并按在铺有白纸的桌面上两点F1、F2处,两点F1、F2的选取满足|F1F2|<2a;

(2)用铅笔一端拉紧细线,并转动一周,画出一个椭圆;

(3)改变细线长度,使2a>|F1F2|,重新操作(2),再重复操作一次,能得到什么结论?

(4)改变细线长度,使2a=|F1F2|,重新操作(2),能得到什么结论?

(5)改变细线长度,使2a<|F1F2|,出现什么现象?

(6)根据(1)~(5)的操作,讨论能得到什么结论。

(7)重新操作(2)、(3),观察各个椭圆具有怎样的对称性?总结一般规律,由此求椭圆方程可建立怎样的坐标系?

(8)重新操作(2)、(3),观察、讨论椭圆的扁平程度与2a和|F1F2|有什么内在联系?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椭圆的概念、性质不是作为结果直接告诉学生的,而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获得的,这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且更为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让学生边做实验,边反思上述的问题,对椭圆的概念和性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真正达到了“活动的内化”。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龙开奋.数学探究课题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8,15(4)

[3] 潘小明.数学探究教学中异化现象探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8,17(2)

探究发展之路 篇5

1 电子书与绿色印刷的概念

电子书的名称来自于英文名称的中文直译, 它与传统意义上的书籍是不同的, 其是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或者设备进行阅读[2]。目前社会各界对于电子书的含义尚未有一个标准的定义, 有人对于电子书的看法仅仅是作为电子版的书籍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发行与阅读的事物;又有人认为电子书是将各种网络信息通过计算技术的软件编程的数字化模式存在于电脑硬盘、云端或者移动硬盘等存储空间中的, 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拷贝、复制、粘贴等, 可使用网络终端进行传输, 能够通过各种现代信息设备读取其中信息的电子图书。虽然外界对于电子书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但是作为一个电子书一定要具备电子书信息内容、电子书阅读软件以及电子书阅读器这三种媒介, 电子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电脑的特殊编程制作而成, 能够通过各种传播方式传递, 并通过下载安装电子书相应的阅读器来对电子图书进行阅读[3]。绿色印刷是指利用可回收利用的材质或者是绿色环保的工艺来进行书籍的制作过程, 其具有污染少、节能环保和能耗低的特点, 能够很好的降低制造书本的成本, 易于让印刷品在使用价值结束后能够回收再利用、进行自然分解、对生态自然的污染小的节能环保的印刷方式。绿色印刷中所使用的材质, 包括纸张、墨水、油光等各方面的材料都是使用符合绿色节能环保的材质, 能够体现对节能环保观念的落实;在绿色印刷的过程中, 做到了低碳排放、节约资源, 积极创新和设计可循环利用体系, 减少能耗;绿色印刷中使用的现代先进的印刷技术, 能够提高印刷的效率;绿色印刷采用的是现代科学的操作与管理工序, 过程紧密且合理, 其印刷书籍的质量符合国际检测标准, 能够做到很好的节能控制, 减少出现污染;在印刷的整体过程中重视员工的生命安全,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 做好排放污染处理等工作;在发展绿色印刷的过程中, 坚持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政策[4]。

2 电子书与绿色印刷节能环保的表现

电子书的发明使得传统的阅读方式得到新的发展, 人们能够通过互联网的渠道在存储终端下载电子图书。它的制作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书籍, 它只需要计算机技术以及编辑软件的支持, 不用通过消耗自然资源的方式来制作, 也意味着电子书实现了无纸化书籍的出现, 并掀起了一种新的阅读风潮。在搜索引擎中, 人们可以通过输入相关字词, 就能够查找到与关键字词相关的电子书, 能够方便人们查找书籍, 而且在现代网络的支持下, 人们只要在能够连接上互联网的地方, 就能进行电子图书的下载和阅读。电子书是将各种网络信息通过计算技术的软件编程的数字化模式存在于电脑硬盘、云端或者移动硬盘等存储空间中的, 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拷贝、复制、粘贴等, 可使用网络终端进行传输。绿色印刷是指利用可回收利用的材质或者是绿色环保的工艺来进行书籍的制作过程, 其具有污染少、节能环保和能耗低的特点, 能够很好地降低制造书本的成本, 易于让印刷品在使用价值结束后能够回收再利用、进行自然分解、对生态自然污染小的节能环保的印刷方式[5]。

3 电子书与绿色印刷的节能环保发展的探究

3.1 节能环保是社会实际发展的要求

在自然资源日益稀少的今天, 节能环保是我国发展可持续战略的基本途径, 传统的书籍制作会对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带来极大的压力, 威胁着我国生态环境的平衡。所以, 坚持绿色印刷和电子书的发展, 能够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推动我国的印刷行业使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

3.2 电子书与绿色印刷的绿色环保实质

电子书和绿色印刷的绿色环保实质来源于其本身的价值。电子书是一种计算机技术的产物, 其将各种网络信息通过计算技术的软件编程的数字化模式存在于电脑硬盘、云端或者移动硬盘等存储空间中的, 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拷贝、复制、粘贴等, 可使用网络终端进行传输, 能够通过各种现代信息设备读取其中信息的电子图书。而绿色印刷能实现印刷行业的节能环保, 具有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 能够提高印刷行业的经济效益。

3.3 电子书和绿色印刷是实现节能环保的重要方式

绿色印刷中所使用的材质, 包括纸张、墨水、油光等各方面的材料都是使用符合绿色节能环保的材质, 能够体现对节能环保观念的落实;在绿色印刷的过程中, 做到了低碳排放、节约资源, 积极创新和设计可循环利用体系, 减少能耗;绿色印刷中使用的现代先进的印刷技术, 能够提高印刷的效率。而电子书籍则可以通过电子书籍的版权以及收费制度进行研究, 保护电子书健康的发展氛围, 减少出现侵权的现象。

4 结束语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对于书籍的阅读量也是非常惊人的。而节能环保是我国政府一直提倡的发展观念, 对于在制造书籍中保障节能环保是书籍制造商和出版社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据相关研究指出, 1棵生长5年的树能够做成16500张A4规格的纸张, 平均一本书有200页, 1棵树能够制造260本书, 我国光在教育行业中印刷的各种书籍、教材、辅导书以及试卷需要耗费约12亿张纸。所以按照国家政策支持节能环保的角度出发, 大力发展电子书与绿色印刷的方式能够促进我国节能环保事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断索取, 生态环境被破坏, 纸质的书籍不能够满足现代对于节能环保的落实;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 出现了新型的书籍——电子书与新型印刷方式——绿色印刷。文章介绍了电子书与绿色印刷的概念, 对电子书和绿色印刷的节能环保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 最后提出了推进电子书和绿色印刷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电子书与绿色印刷,节能环保,探究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石岭, 张雯雯.电子书与绿色印刷的节能环保发展之路[J].中国科技纵横, 2014 (20) :6-6.

[2]潘晓东, 李茜茜.应该关注教科书使用电子书的可能[J].印刷技术, 2012, (17) :19-19.

[3]周小军, 吴士宝.未来印刷的出路——绿色印刷[J].湖北造纸, 2012 (2) :43-44.

[4]张璇, 刘可欣.论新图书馆形态下的人本主义与环保观念——兼论电子书与纸质书之争[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3, 18 (12) :7-8.

探究发展之路 篇6

(一) 单片机的特点。

8位单片机主要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当中, 其具有以下特点:1.使用寿命长。2.处理能力强。3.超强的独立性。4.可在工业温度单位内稳定运行。

(二) C8051F8位单片机的功能。

1. JTAG调试与边界扫描。

C8051F系列MCU具有片内JTAG和调试电路, 通过4脚JTAG接口并借助安装在系统中的器件便能够实现非法入侵、全速的在线系统调试。JTAG接口符合IEEE标准, 这给生产与测试提供了边界扫描功能。Cygnal的调试系统不但支持观察和修改寄存器和存储器, 而且还支持断点、堆栈指示器、观察点以及单步执行。当MCU进行单步执行或是遭遇断点而停止时, 除ADC以外的所有外设均会停止运行, 以此来确保同步。

2. 可编程数字I/O与交叉开关。

C8051F系列8位单片机具有标准8051兼容的I/O端口, 每个端口的I/O引脚均能配置成推挽或是漏极开路输出, 这给系统的低功耗应用提供了节能的能力。

3. 串行端口。

C8051F系列MCU内部具有一个全双工UART、SPI总线和SMBus/C总线。每一种串行总线都是以硬件来予以实现的, 并且全部能够像CIP-51产生中断, 这样一来基本不需要CPU干预。由于串行总线不需要共享定时器和端口I/O。因此, 既能够单独使用, 也可以同时使用。

4. 模数与数模转换器。

大部分C8051F系列MCU中内部都具有一个ADC子系统, 当该系统工作在100ksps的最大采样速率时, 能够提供真正的8、10和12位精度, 通过寄存器的控制, 系统能够将ADC关闭, 这样便可以节省不必要的功耗。除FO18和19之外, C8051F0系列MCU内部都有两个12位的电压输出DAC, MCU能够将其中一个置于低功率关断状态。

5. 比较器。

大部分C8051F系列MCU都具有两个比较器即CPO和CP1, MCU能够将其中任意一个比价器置于低功耗关断方式, 比较器的输出状态可以用相关软件进行查询, 并且它的终端可以将MCU从等待方式中唤醒。

二、从Cygnal C8051F看8单片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 微型化。

众所周知, 单片机本身就是微型计算机, 它将CPU、I/O接口电路、存储器等诸多功能集成在一块电路芯片上, 但是因为工艺和一些其它原因, 使得部分功能并未集中到芯片内部。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单片机都具有多种封装形式, 这也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 从而促使由单片机构成的系统朝着微型化、单片化的方向发展。

(二) 大荣量、高性能。

目前, 单片机的ROM已经达到64kb, RAM也达到了2kb, 同时单片机还对CPU的性能进行了改进优化, 进一步加快了指令运算的速度, 显著提高了系统控制的可靠性。采用精简指令集的单片机其运算速度要高出标准型10倍以上, 同时, 还能够使用软件对I/O功能进行模拟, 虚拟外设的概念也由此被引入到单片机的设计开发当中,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单片机的性能。

(三) 低电压化。

基本上全部MCU都具备WAIT和STOP等节电运行方式, 允许使用的电压范围也越来越宽, 3-6V范围内均能够正常工作, 低压电供电的单片机电源下限也达到了1-2V, 0.8V供电电压的单片机也已经问世, 这些种种充分说明单片机将会在更多的场合获得应用。

参考文献

探究发展之路 篇7

1.O2O电子商务模式的内涵。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副教授本·爱德曼认为:O2O(Online to Offline)是利用网络推动的离线购买。中国学者对O2O最常见的解释是:指把线上的消费者带到现实的商店中去———在线支付购买线下的商品和服务,再到线下去享受服务。换句话说,是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PC端、智能手机端结合在了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该模式最重要的特点是:推广效果可查,每笔交易可跟踪。

我认为仅将O2O解释为线上推动线下销售是不全面的。O2O应该是一种通过整合线上线下渠道,帮助消费者在线上线下自由切换,使消费者便利的获得产品和服务的电子商务模式。它的起因是消费者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的改变, 它的基础是手机、电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它的未来是SOLOMO(社交化、本地化、移动化)概念的贯彻。

2.O2O电子商务模式的作用。Forrester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直接的线上销售额占零售总额的比重将达到8%,线下消费的比例高达92%;而中国比例,分别为3%和97%(一说4.5%和95.5%)。Trial Pay创始人兼CEO Alex Rampell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普通的网购者每年花费约1 000美元,假使普通美国人每年收入为4万美元,那么剩下的39 000美元到哪里了?答案是,大部分都在本地消费了, 人们会把钱花在咖啡店、酒吧、健身房、餐厅、加油站、水电工、干洗店和发廊。”O2O的使命,就是把电子商务的效力,引入目前消费中占比90%以上的本地消费中去。

二、中国本地生活服务O2O发展及现状分析

(一)中国本地生活服务O2O发展历程

中国生活服务O2O市场兴起较晚。2010年以前,大家最熟悉也是最成功的就是以携程为代表的票务网站,他们提供在线预订和购买的服务。还有一些餐饮企业提供在线预订的服务。2010年,团购概念进入中国,网民开始通过网络购买本地生活服务。此后的2011年,团购席卷华夏大地,加上各种生活服务网站及应用的增多,中国本地生活服务O2O在线商户数量剧增。

(二)中国本地生活服务O2O发展规模

艾瑞咨询《2011—2012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O2O市场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O2O在线商务用户规模为0.82亿,相比2010年增长110.3%;2012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O2O在线商务用户规模增长64.6%,达到1.35亿。未来几年,本地生活服务商务用户规模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到2015年这一规模将达到2.93亿。

(三)中国本地生活服务O2O现状

和国外企业相比,中国本地生活服务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所以目前本地生活服务O2O绝大多数是依靠线上互联网企业。地方性生活服务社区论坛、分类信息网站、生活服务点评类网站和团购网站是O2O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大家所熟知的杭州19楼、58同城、大众点评网和美团网都是O2O的典型企业,他们各有优势,也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

1.团购网站。团购作为O2O的初级形式,目前基本覆盖了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方方面面,它在新店开张、有新产品和服务推出或库存清仓时,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是团购行业的大规模洗牌告诉我们互联网企业仅通过压低商家利润空间的盈利模式是不能长久的。一是企业接待能力有限,降低质量的服务换不来顾客忠诚和口碑;再有,做企业的目的就是挣钱,企业可以将一时的利润损失看成是营业推广成本,但不会接受一直赔本赚吆喝。

2.优惠券网站。手机优惠券是结合了移动互联网的O2O模式。商家利用优惠券吸引消费者到店消费,用户只需向商家出示手机优惠券即可享受优惠服务。但对本地商户来讲这种形式无法与用户建立更深入的联系,对于优惠券平台运营商来讲,优惠券实际带来的效果难以评估,盈利模式不好把握。

3.微信等其他社交工具和平台。目前有很多业内人士看好微信O2O的前景。他们认为:相比于团购和优惠券,微信等社交工具和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数量,它既为企业提供了一条精准可持续的营销渠道,又便于商家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但也有人认为:虽然有着星巴克在Facebook、 You Tube、Twitter和其他社交网站的O2O成功探索,但社交网站目前最大的定位是熟人社交,是网民分享生活和心情的平台。社交网站对商家来说更适合做客服而不是推广。 如果微信等社交平台不顾一切地向O2O靠拢,那对其竞争对手反而是一件好事。所以本地生活服务业不能单纯地依靠微信等社交平台进行O2O,社交平台的O2O也只是一个附属功能。

4.分类信息网站。以58同城为代表的分类信息网站信息更新速度快,时效性高,分门别类的信息针对性强。但相对而言信息质量较差,用户层次较低,这将导致其业务转型将遭到较大制约。另外一些生活服务垂直行业网站,由于专注细分领域,虽然专业性较强但市场规模难以扩大。

5.点评类网站。点评类网站的优势是信息质量好、用户粘性高。以大众点评网为例。大众点评网的商业模式概括来说就是一方面吸引用户贡献吃喝玩乐等点评内容,另一方面聚集海量商户资源,网站成为信息分享平台,通过电子优惠券、 团购等形式把线上用户导入线下,精准营销获得收益。但这类网站点评信息积累较慢,城市复制性较差,对线下能力要求较高。

三、中国本地生活服务O2O发展对策

1.本地商户要摆正自己在O2O中的位置。当前,本地商户对O2O的实践多是在生活服务网站或团购网站上做“广告”, 利用发放电子优惠券的方式促进消费者去实体店消费;这种O2O的实质就是在线推广,一种变向可测量结果的网络广告。 但单纯依靠互联网企业的力量是不够的,线下商户必须大力配合:首先,线下商户必须摆正自己在O2O中的位置。认识到自己才是生活服务O2O的主力。其次,本地商户必须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一方面要实现基本的信息化,另一方但要培养专门的信息化管理人才。再次,本地商户要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和质量。没有好的服务质量,就难以形成口碑和二次消费。第四,本地商户要通过各种方式,增强与消费者的互动,了解消费者需求并树立自己的品牌。

2.互联网企业要重视发展质量和创新。 O2O的特点是先买单,后消费。消费者购买到不满意的服务时不像实体产品那样能方便地得到售后服务和解决。所以互联网企业在快速扩张的同时,要严把“质量关”。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优质的商家资源是其巨大优势。不能为了数量上的扩张,降低对商家资质的审核,这很容易造成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不良后果。 同时,互联网企业要选择性的学习国外优秀经验,改变单一的盈利模式。不能一味地靠价格吸引用户。收费可面向商家, 也可面向用户,还可以通过广告收费。另外,互联网企业要深入了解线下本地商户的切实需求,帮助消费者建立起可以信任的第三方保障体系。共生共存,互利共赢。最后,不论互联网企业还是本地商户都要整合线上线下流程,线上线下要充分合作,让顾客能够在虚拟和现实中自由切换,向顾客提供一种可无缝对接的服务或产品。

3.积极贯彻SOLOMO理念。2011年2月KPCB风险投资公司合伙人、北美创业投资教父John Doerr提出了So Lo Mo概念,把“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与“Mobile(移动)” 三者的无缝整合看作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移动网络用户。 手机等移动设备便于随身携带的优势能满足用户的实时生活需求;移动客户端和在线搜索让用户在线上线下自由穿梭。基于位置的服务方便商户进行针对性营销。社交工具为消费者提供分享功能的同时,也帮助商户建立了口碑。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业标准的推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能够跟上O2O发展的脚步。安全的金融支付系统、 IT系统、验证技术将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放心的消费环境。国外服务业巨头都有自己的“技术标准”,这是一种在市场上说了算的规则;也是企业发展中,跟合作伙伴、利益同盟对接的、兼容的话语系统,一种共同决策体系。

四、结语

探究发展之路 篇8

“丝绸之路”在地理上是跨域亚欧大陆的一条通道, 它的东西两端分别是东西文明的源头, 是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然而, 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是以“古丝绸之路”沿线综合交通通道为基础, 以沿线中心城市为依托, 以国际区域贸易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为动力, 以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标的跨国经济发展带。新旧丝绸之路相比, 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发展背景“新”

“古丝绸之路”是由于自汉朝张蹇出使西域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自然而然形成的一条贸易之路, 是一条连通东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的主干道。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是中国在经历了2008全球经济危机后, 发现以广州为核心的珠三角、以上海浦东为核心的长三角以及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带的经济发展极需要中西部的优势资源和经济发展潜力来拉动, 相应的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需要东部优势地区进行带动。

2. 思想观念“新”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借助“古丝绸之路”, 不仅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经济建设, 也不仅仅是物质文明在一个地域的汇聚, 而是把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形成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把中华五千年传承的文化精髓注入到国际区域之间的合作, 这是此前的经济带建设中所没有的。这也就是说, 在这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下, 我国已经打破以前简单的贸易、经济往来的发展方式, 相较于“古丝绸之路”更加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或曰在弘扬“古丝绸之路”文化精神、文明传承的同时, 也发展了中国与亚、欧地区的经济合作, 从而形成洲际和国家之间的由经济高地带动经济洼地发展的大战略。

3. 发展战略“新”

“古丝绸之路”是以丝绸为代表、辅之养蚕技术、井渠法、造纸术向国外输出的商品交流通道, 当今, 丝绸之路经济带却被赋予了更大的政治经济含义。即中亚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毗邻中、俄两大国, 它不仅仅是全球重要的军事要地, 也拥有丰富的能源, 由于阿富汗与美国的政治关联性, 所以在整个国际政治格局中, 中亚地区以地缘为基础形成了中、美、俄三国博弈的利益格局。但是各国的着眼点却不仅相同。因而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出于国防安全和区域平衡将目光投向向西开放———即经营中亚是中国出于国家战略安全考虑的举措。

二、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河西走廊五市中农业生产并不是GDP增加的主要来源, 其工业及旅游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 特别是酒泉及嘉峪关地区, 工业增加值及旅游所带来的创收明显高于农业增加值。综上所述, 目前河西走廊地区五市的对外贸易很薄弱, 急需一个可以拉动其对外贸易发展的动力。

1. 机遇

政策机遇上:自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 西部经济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 特别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 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 国家发改委在大型建设项目上势必会更加倾向于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 当然在财政上也会给出更多的财政优惠政策以及信贷方面的金融支持。

产业、贸易机遇上:河西走廊地区五市都是以工业为主要GDP创收地区,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步伐, 由于经济带的发展必然带动地方产业发展, 大规模的产业集群也就有可能得以实现, 在此基础上, 我们也可以抓住机遇, 加快河西走廊城镇化建设步伐,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条连接经济发达的欧洲地区以及能源丰富的中亚地区的经济通道, 其发展必然带动河西走廊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2. 挑战

(1) 民族融合问题

特定的文化认同是多民族地区发展的必要条件, 民族凝聚力对一地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古农耕文明和古游牧文明在河西走廊地区的同存, 其作为游牧、农业区连接的天然枢纽, 民族文明冲突与交融就从未间断。河西走廊地区是一个多民族集居的地区, 丝绸之路成为各民族相互融合的纽带, 但同时民族融合问题又成了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大难题。其发展导致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诱发民族矛盾的可能性趋势加强。

(2) 深处内地, 成为过渡带可能性的存在

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的区域及城市广阔, 从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来看, 西安作为起点城市也必然受到政府的重视, 其承载着汇聚中国特色产品、服务贸易的整个汇聚地。而新疆地区是连接中亚的沿边城市, 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 (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证券中心、医疗服务中心) , 贸易发展也会因为其独特的边缘特征而得以发展。而甘肃地区处于丝绸之路的过渡地带, 我们应该有河西走廊可能成为单纯的贸易输出通道的一部分的风险意识。

三、政策建议

1. 加强与区域间的合作

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倡议不可能由自己就能独立完成, 需要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才能得以实现。河西走廊地区应该适当建立与中亚地区的贸易合作, 在互补性合作中发展双向贸易。第一, 建立贸易自由区。有效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机遇, 争取设立国家港务区和保税区, 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第二, 地区合作共赢战略。丝绸之路中国段起点上的中等城市后发优势明显, 例如:咸阳、渭南、宝鸡、天水、兰州以及河西走廊五市, 这些地区在地理位置上都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地区, 经济发展上各具特色, 我们应该加强这些地区的经济合作, 特别是交通建设上、金融合作上及贸易发展上。

2. 产业发展上

多民族聚居的河西走廊地区, 民族产业发展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制约因素, 处理好民族问题是发展河西走廊地区经济的基础, 也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得以实施的基础。民族发展如果利用好了就可以打出地区特色。例如, 我们可以打造特色穆斯林文化、特色清真产品是打通中亚地区食品贸易的重要契机, 河西走廊地区特有的裕固族文化也是对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结合的很好诠释, 可以有所开发并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发扬传承等。河西走廊地区不仅绚丽的沙漠风光, 有祁连冰川的壮丽景观, 有焉支山下爱情国怀的悲壮, 有敦煌学、简牍学、西夏学等文化底蕴。近年来河西走廊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规模, 应该继续加强, 并希望把这种“丝绸之路”文化与其自然风光、宗教文化、社会历史文化相结合, 形成特色旅游文化产业。

参考文献

[1]唐立久, 穆少波.中国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建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4 (2) :19~25.

[2]冯宗宪.中国向欧亚大陆延伸的战略动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线路划分和功能详解[J].学术前沿, 2014, 2:79~85.

[3]杨恕.中国西部地区需要什么样的新丝绸之路—从北京的战略构想到兰州的现实诉求[J].学术前沿, 2013, 12 (上) :14~19.

[4]姬素林, 张新华.振兴古丝道, 新疆须有大作为[J].实事求是, 2014 (1) :35~40.

[5]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N].人民日报, 2013, 9.

关注玉石之路 探究华夏文明 篇9

第一,听了叶舒宪老师五次考察的成果介绍,我产生了共鸣。我没有研究过玉文化,但深深知道中国的玉文化是中华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二,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璀璨夺目。在当今社会中,玉已经成为象征财富的一种物质载体。市场经济条件下,用金钱衡量其价值的比较多一点,而专门探讨玉的文化内涵的确实不多。因此,我感受到了这次论坛的高端性和重要性,那就是探讨和恢复玉本来的文化本质。

第三,甘肃应该在中国玉文化的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刚才叶舒宪老师总结的“二马”——马鬃山、马衔山。马衔山在本地被称为马衔(音同“含”)山。今天看到根据去年考察成果雕刻的敦煌题材的玉器展,我感触颇深。甘肃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宝地,在历史长河中,有重要作用。《丝绸之路》杂志社承办这样一个极其有意义的文明探源工作,并在去年已经被甘肃省委宣传部批准成立国家层面的高端论坛,意义很大。我们应该继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刚才听叶老师的演讲,还计划实施第六、七次考察活动,我认为,之后还应该有第八、第九、第十次……我们一定要将这项工作延续下去。玉文化的解读,可以为中华文明注入新的内涵,并通过田野考察的实证来说明其重要性。

让学:追寻探究性学习之路 篇10

一、预习中探究, 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能动

“让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预习则是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自学准备, 让学生有准备地走进课堂,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对学生尚未解决的疑点和难点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以学定教”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例如, 教学“new student”时, 授课教师结合语言学习内容设计了多样化的趣味活动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先学”:查一查, 读一读:自读文本圈出不认识和不理解的词语, 尝试运用字典或其他学习工具查一查, 读懂文本;想一想, 说一说:文中提到了classroom/table tennis room/…你能找出这些功能室的名称吗?通过工具书或上网查一查与其相关的一些功能室的名称, 然后试着读一读;读一读, 想一想:观看语篇动画, 试着画一画Nancy的新学校, 标出各功能室。这样的预习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学生通过预习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引导学生“带着知识和准备走向课堂”, 让课堂学习成为学生真正的需要。

教师有效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课堂学习内容, 精心设计了趣味性强的预习活动, 引导学生主动走进知识, 善于发现问题, 互动探究, 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主动、更投入, 让课堂学习从“教”走向“学”,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效应。

二、活动中探究, 优化学生语言学习的理解

课堂教学倡导通过多样的生活化趣味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主动积极体验、交流、实践、探索语言, 优化学生对语言的理解, 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提高语言学习的策略。

例如, 在教学“Seasons”时, 授课教师结合语言教学目标设计了多样化的探究活动, 有效实施“让学”:1.头脑风暴:让学生通过教师所给的关键词说说同类词, 让学生激活思维, 复习已学过的动词和检测学生对语篇内容的预习情况, 有利于教师“以学定教”, 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教或少教, 找准学生掌握的难点和困惑点, 充分尊重学生;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有效交流和分享所了解的信息, 让学生通过同伴互助进行学习, 课堂实现“让学”;3.文本探索:首先出示春天的诗歌, 让学生自读文本, 填写表格,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找出春天的季节特征并朗读诗歌尝试表演, 接着授课教师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 尝试寻找另外三个季节的特征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读一读、演一演,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教师的适当帮助有效引导学生思考、质疑、判断、研读, 促使学生对语言理解深刻;4.自编诗歌:让学生积极尝试运用所学语言进行语言实践, 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用”, 有效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师通过创设有趣生动的课堂活动, 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 让学生积极交流和合作, 将知识的学习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将课堂教学的过程变为学生探索、发现的旅程。

三、实践中探究, 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 同时还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地将所学的语言运用于实践, 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题海大战”的语言训练模式, 突出语用, 设计趣味化、生活化的语用活动,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例如, 在教学“Our animal friends”时, 授课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目标, 在为学生梳理了语言知识后, 设计了猜一猜活动。首先, 让学生根据老师所描述的特征猜一猜老师的动物朋友;其次, 让学生们在小组内抽取动物卡片, 互相猜一猜对方的动物朋友, 趣味性使学生充满热情, 让学生积极思维, 让学生大胆实践和练习, 体验学习的成功和乐趣;最后, 教师就引导学生写一写自己的动物朋友。

教师有效利用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极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开展交流和实践, 有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语言,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上一篇:重症肌无力的治疗进展下一篇:职业倦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