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探究论文

2022-04-17

[摘要]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流动始终是发展经济学关注的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刘易斯的=元结构模型、拉尼斯费景汉的推拉模型和托达罗的预期收入模型等.都从宏观角度阐述了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出的基本原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展经济学探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发展经济学探究论文 篇1:

发展经济学案例教学法探究

摘要:发展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目的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需要辅以案例教学法。因此,结合案例教学法所具有的优点,探讨发展经济学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实施的步骤和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为发展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实施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发展经济学;案例教学法;应用型人才;案例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遵循教学目的与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师生对特定案例的学习分析与研讨,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开放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高度的拟真性、鲜明的针对性、灵活的启发性等特征,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和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笔者主要借助于案例教学法所具有的优势与特点,结合教学的实践, 探讨发展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在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适合发展经济学课程的学科特点和要求。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理论经济学,它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状况密切相关,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理解并掌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能够将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在案例教学中,一方面,要特别重视案例的作用,在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上发挥其解释和验证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强化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是基础,发展经济学也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经济学课程。在理论上,同一个问题可能存在不同的学术观点,例如,关于经济增长的理论,有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模型、内生增长模型等,这些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学术观点和分析方法,对于学生而言非常地晦涩难懂,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若能辅以相关的现实案例,则会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并且更易于对理论进行理解与把握。所以,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此外,发展经济学要求学生首先具备一定的西方经济学基础,一般在大学的高年级开设,相对而言更适合开展案例教学,符合案例教学只适合在高年级班的综合性课程使用的条件。

第二,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目前,我国多所高等院校的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开设了发展经济学课程作为本科生的基础理论课。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社会提供能胜任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而发展经济学作为经管类专业所开设的基础理论课之一,必须秉承经管类专业学科的培养目标。采用案例教学法更能将高深的经济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融会贯通,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而且,案例教学既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合作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要求。

第三,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的需要。探索适当的教学方法与高效的教学模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发展经济学教学中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讲授方式而采用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改变传统讲授教学中一言堂的主体地位,成为设计、组织和指导课堂的“编剧”和“导演”角色。而对案例的选取和编写,以及对课堂上案例讨论过程中所能出现的问题与状况,教师都必须要提前预设,这些都相对增加了教师对课堂和教学的驾驭难度,更需要教师有相当高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技艺。而要做好这一切不仅需要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还要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有深刻的认识。这些无疑都促使教师必须成长为研究型、学者型和智慧型的教师,而不是单纯的“教书匠”。

二、案例教学法在发展经济学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案例教学法具有多种组织方式,如穿插式案例教学、讨论式案例教学、专题辩论式案例教学、专题讲座式案例教学等。下面主要介绍课堂“讨论式案例教学”方式在发展经济学教学中大致的实施过程,它通常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一)案例的设计及准备

在发展经济学课程的案例教学中,教师选择与设计恰当的案例至关重要。首先,教师在设计案例之前,必须要准确全面地把握教材,明确需要进行讨论式案例教学的章节,对相关的概念和理论知识要吃透,并且弄懂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教学目的。这是案例设计的大前提。其次,在案例的设计上,教师可以从国内外现有的案例库中精选组织,也可以摘录相关的新闻、报纸、杂志和网络上的实例亲自编写。最后,在案例呈现给学生之前,还要求教师将与某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讲授给学生,然后可根据需要将学生分组,把案例材料发给学生,并且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包括熟读案例内容、需要重点明确的基本理论观点、明确思考题的要求、写出分析报告等,并给学生个人充分的准备时间。

(二)案例的讨论与分析

讨论可以采取全班同学自由发言的形式,也可以按小组选取发言人形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当“主持人”与“导演”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热烈有序地讨论,激发学生踊跃参与,使学生成为课堂讨论的“主角”。教师通过适时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导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限制学生的发言观点但又要确保发言围绕主题进行。同时,也要注意控制讨论的进度,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加以小结、归纳、提炼,逐步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所讨论的内容。

(三)案例的总结与评价

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每一种意见进行中肯的点评,为学生理清思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及相关的理论与知识点,深刻领会发展经济学的相关内容。此外,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论证方法和表达技巧等进行总结和点评,分析讨论的思路是否正确,解决问题的途径、手段是否得当,并指出本次讨论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激励同学们下次更好地参与讨论与分析。

三、教师在发展经济学案例教学中须注意的问题

(一)做好案例教学计划,合理分配案例教学的时间

教学计划是保证案例教学有效实施的基础。为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与教学效果的提高,任课教师在开课前,应根据教学目标,制定详细、周密的案例教学计划。主要包括教学对象的选取、教学内容的选择、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协调、案例教学的实施方式等内容。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笔者建议仍以理论讲授为主,而案例教学为辅助手段,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而讨论式的案例教学方式比较占用课时,一个案例大概需占用1至2学时讨论,所以,不是主张每一章的教学内容都要使用,可以采用综合性的案例。例如,可以用“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奇迹”为案例来阐释影响经济增长的多种因素,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教育为主的人力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等,将经济增长理论、资本形成理论、人力资源理论、技术进步与创新理论以及经济增长核算理论在一个案例中综合串联起来,这样可节约一定的教学时间,同时,又能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体而言,建议对本科生进行案例教学的时间占总学时的30%左右为宜。

(二)选取和设计恰当的案例,注意案例的更新,确保教学案例的高质量

在案例的设计上,教师要考虑在案例中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来层层剥离出原理,使案例的选择具有问题性、针对性和启发性。因为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现世的致用之学,所以又要注重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和时效性。这里尤其要注意多选取本土化新颖的案例,使学生充分地了解当前中国的经济环境与国情,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当然,我们也不排除使用与外国、国际的经济情况相关的案例,正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三)提高案例教学技巧,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理论知识是前提,而能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并且与实际相结合编写恰当的案例是关键,教师能够娴熟地运用理论来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是重点。这要求教师掌握案例选取和编写的技巧,提高对课堂的组织和驾驭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首先,要求教师能适时地变换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教师还要善于营造一个平等的、民主的、宽容的、人性化的课堂氛围,能自动将学生带入讨论的氛围,使学生从心理上消除紧张感,从容地参与讨论。此外,教师还应该多采用一些激励措施,如对发言的学生进行打分并记入本课程最终的成绩,在讨论过程中多采用一些赞扬和肯定的话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等等。

当然,对于初始尝试案例教学的教师来讲,可能很多的技巧都不能很好地掌握,这要求教师能够积极学习,如参加学校举办的案例教学培训班,通过对有经验的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师进行观摩学习,来提高案例教学的技能。

(四)采用多种案例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前面提到过案例教学有多种实施方式,讨论式案例教学法只是其中之一。在发展经济学的教学中,应该注重适当采用多种方式。如可采用穿插式案例教学,即在讲授过程中,教师适当举例来阐明某一理论问题,并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增强互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也可采用案例辩论的形式,对争议性较大的问题和观点,指导学生分组辩论;此外也可邀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等。无论如何,需要教师多方下工夫,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何宏庆.保险学案例教学模式初探[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2] 崇曦农.对在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思考[J].网络财富,2009,(3).

[3] 马爱玲.论《发展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几个方面[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5).

[4] 王立刚.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等职业教育,2009,(11).

[5] 马春文,张东辉.发展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2005.

作者:王海青

发展经济学探究论文 篇2:

发展经济学人口流动模式比较与中国实践

[摘要]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流动始终是发展经济学关注的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刘易斯的=元结构模型、拉尼斯费景汉的推拉模型和托达罗的预期收入模型等.都从宏观角度阐述了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出的基本原因。文章从发展经济学人口流动模式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我国当前农村人口流动的现状,探究了影响农村人口流动的制度因素,提出要加速农村人口流动应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加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以及制度创新等。

作者:易远宏

发展经济学探究论文 篇3:

《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

摘 要:在《发展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研究性教学,采取寓学于研的全新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二型四步”自主学习课堂模式聚焦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方式,将原来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分享展示、交流学习的学堂,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组织者,一个引导者,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真正的学习主人,是自主学习的积极参与者。这样的变革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学生素质提升的必然。

关键词:“二型四步”自主学习课堂模式 发展经济学 运用 创新能力

文献标识码:A

《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目前该课程的讲授主要停留在理论模型及基本原理的灌输层面,而忽略了对于学生经济分析能力的培养与重视。这种教学形式直接导致了“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而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停留在试卷层面,而是要让学生掌握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二型四步”自主学习课堂模式不仅是上好一堂课的尝试,而且是贯穿于《发展经济学》课程始终的有效探索方法。

一、模式提出的背景及理论依据

“二型四步”自主学习课堂模式属于研究性教学模式的一种,它的出炉是教育教学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产物,其产生有诸多背景因素。现阶段,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在学校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当今社会是一个不断竞争的社会,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因素是创新,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是不能完成的。因此,在教育教学上落实以学生为本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课堂是师生彼此合作、共同学习的场所,而不是教师单方面展示才华的舞台。学生在学校“不是坐而受教”,而是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主动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中真正的主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此教师要主动改进教学方法,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学习的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传授过程并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而完成的,它并非独立于我们而存在,而是学习者与知识的融合过程。它是学习者在特定的情境下,通过指导者或学习伙伴的协助,查阅相关资料,通过学习者的建构而获得。建构主义认为获取知识这一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并不是学习者简单地作为听众去被动地接受信息。学习者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并非处于被动的地位,而是主动地加工信息,对相关信息进行筛选、处理,从而获得知识。

二、模式的应用及说明

(一)模式的简介

“二型”指两种课型,即导学课、共享课。

导学课: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新内容的课。

共享课:是指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展示、共享学习成果的课。因为任课教师专业领域和知识背景不可能对发展经济学所谈及的问题讲解透彻、指导到位,所以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组织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其作用是不可取代也不能低估的。

“四步”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四个步骤,即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梳理总结、应用创新。

主动探究: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并结合所学内容,根据教师设定的学习目标、自学提示的要求自主学习,提出质疑。

合作交流:学生带着自学后的疑问,先进行自学,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小组学习,组长根据小组内的学习情况分配学习任务,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作用,集思广益,对共性问题进行再讨论,确立展示的内容。教师要巡回各组情况,做好必要的点拨指导及评价。

梳理总结:学生按照小组学习的任务,对以上两环节在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小结,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展示,教师对重点、难点、关键点进行适当的点拨,并依据评价的项目及指标,对各学习小组及个人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应用创新:紧扣本节课所学内容及学习目标的要求,设计切合实际的问题,要客观地分开题型的层次,切不可过多地游离于教材之外。教师要巡查批阅,及时收集信息并加以评价。

(二)运用模式的说明

1.该模式在《发展经济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发展经济学是一门以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为对象的新兴学科。将它在大学本科去研究,在理论、历史和经济现实之间架起桥梁,其最关键的环节是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手段及单一的评价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做课堂的主人;改变教师教学的思维方式,调整教学关系,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得知识、享受快乐的场所;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和机会真正还给学生,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结合发展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引用和贯彻研究性教学模式,可以促使学生养成研究意识并掌握各种研究方法,养成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的习惯。通过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可以促使师生共同开发、丰富和整合课程资源,从而完善具有本土化特征的发展经济学。

2.该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作用的体现形式及要求。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形式及要求:在该模式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是学生学习的忠实支持者的角色,教师是引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不是传统地传授知识的权威者。具体地讲,将班内学生分成若干组,课前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组织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并交流学习成果,同时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要及时给予引导。引导的方法有:提出与所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自主学习;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探究更深层次的问题;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分析实际的经济现象等。对于提出的问题先由学生个人及小组内部自行解决,如果是共性问题教师再予以讲解。

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形式及要求:在学习目标的激励下,学生课下主动搜集、分析相关数据及资料,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合理假设,并运用已学知识及相关资料自行加以验证及解决。当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时,组长要统领全局,对组员分工明确,合理分配任务,抓住时机,争取表述的机会。在展示讲解时,面向全体学生,其他学生适时进行追问,并能运用鼓励性语言对他组、他人进行评价。

3.一节具体的《发展经济学》课程设计。将“二型四步”自主学习课堂模式运用于《发展经济学》课程中,可以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创新实践的空间,如教育与人力资本这一内容运用此模式去学习效果更佳。教育与人力资本是当今社会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且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比物质资本要大很多。鉴于此,学生对教育与就业的关系有浓厚的兴趣。借助“二型四步”自主学习课堂模式的实施,可以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模式组织学生学习时,课题组给定学生学习的目标,让学生对决定人口质量状况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质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包括:决定人口质量状况的因素包括什么?普及教育能否代表有高的就业率?能否使更多的大学生将其所学运用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之中?如何解决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问题等。针对提出的问题,在课前布置学习任务,请学生去自主探究。

学生在课下可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就业状况、对就业状况的满意度、月薪、单位性质等相关项目,以便于在课中的合作交流环节分析教育与就业的关系,解决课前的疑惑。

学生在课中要将问卷进行分类统计,先行在小组内交流,还可将本组的学习成果用PPT进行展示,并对所发现的教育与就业的关系自行总结,组与组之间有序互评。

学习—应用—创新是三位一体的,学后解决实际问题是必然。学生通过自己搜集资料、分析探究掌握了教育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对教育深化与教育过度问题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继而便可产生思维的火花。同时,学生对“知识失业”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并对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战略选择提供了新的设想及思路。

三、模式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课堂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综观上述课例设计,仿佛看不到教师的活动,其实不然,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根本离不开的。课前制定学习目标、开课伊始地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及课末的总结引导都需要教师去实施。在上面的课例设计中,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展示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去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即透过问题表象去探讨更深层次的教育深化与教育过度问题,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中的实际问题,例如上例中的“知识失业”问题,以此来提高应用创新的价值。在《发展经济学》的教学改革中,最忌讳走极端,即过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甚至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这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忽视了教学的最终效果,片面追求课堂的活跃场面。我们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才是关键。无论是单班还是合班的教学,教师作为模式实施的组织者和激励者,其主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二)要注重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

针对大三学生开设《发展经济学》课程,并且他们不久后将走向社会、服务社会,面临就业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与自身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探究,他们更注重过程,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学习可以收到更佳的效果。运用模式对《发展经济学》课程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是其最终目标,而学生学习的质量是由课堂的教学质量所决定的。为此,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而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学质量能否提高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更多地应该考虑“学什么”而不是“教什么”;应该同时兼顾“会学知识”与“学会知识”,而不是片面地追求“学会知识”;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成功感”,而不是“教师教学的成功感”。

(三)完善师生的课前准备

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地估计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及出现的问题,确保有的放矢地立即解决。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及准备和收集相关资料、信息的习惯,必要时要提示学生走向社会,到社会中去走访、调查、实践,从而保证合作交流、梳理总结的效果。

探索“二型四步”自主学习课堂模式是我们课题组实验的结晶,尚有好多商榷的方面。但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无疑的,它是各个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运用模式践行生本教育,必须给模式以理性的批判和必要的反思,促其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2013年山西省教学改革资助项目:“《发展经济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2013

[2] 李艳辉.财政学课程引用案例教学法的思考[J].中州大学学报,2009(5)

[3] 薛其林.高校教学方法的创新与突破[J].现代教育研究,1999(4)

[4] 陈均.一个可资借鉴的成功教学模式[J].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99(6)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经济系 山西太原 030000)

(责编:若佳)

作者:郗雯

上一篇:开放经济下金融论文下一篇:多元化电子信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