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发展探究论文

2022-04-16

【摘要】信息技术革命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社会、经济、教育等方方面面的深刻变革,成为了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信息技术课程上必须养成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总结能力。【关键词】信息技术资源的海量化形式的多样化活动的交互性一、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世界经济发展探究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世界经济发展探究论文 篇1:

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中主场外交的作用

摘 要:主场外交是目前国际外交活动的关键组成部分,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多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象的主场外交活动。中国通过积极的主场外交活动,不仅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同时,也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推进作用。本文简要对主场外交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的关键性,探究了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中主场外交的作用。

关键词:经贸开放;世界经济;对外开放;主场外交;作用

主场外交对于中国来说,是发展自身经济并推动世界经济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中国在世界经济领域发展与建设中扮演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途径。通过主场外交的积极影响,让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经济实力逐渐获得提升,这是实现世界经济稳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主场外交简析

主场外交通常是指在本国领土上召开的各类外交活动,能够充分展示主办国综合国力,并最大限度利用好本土开展的这一主场优势,在带动本国健康发展的同时,增强与国际上其它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合作,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向好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程度不断提升,改革开放也彻底让中国做到了“走出去”,也切实让其它国家和地区“走进来”,中国在经济领域的主场外交越来越多,每年中国的主场外交整体水平都在不断进步,影响力和实际价值也都在持续提升。比如“博鳌亚洲论坛”、“上合峰会”、“中非合作论坛”、“G20杭州峰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主场外交活动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二、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的关键性

我国陆陆续续开展了多次主场外交活动,这充分展现了我国的新形象、新气象,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我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当前的世界经济正处于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诸多挑战的复杂环境中,这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较为明显的阻碍,不仅不利于本土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同时也不利于世界经济的良好发展。在进行世界经济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始终保持开放型的理念和态度,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世界经济建设观,世界各国携手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1]。

个别西方國家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负面主义思想并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建设与发展,相反会在破坏本土经济的同时,对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较为明显的阻碍。我国在多次的国际性经贸会议多次提出,要积极推进“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建设,这在国际领域中获得了比较大的共鸣和相应。尤其在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情况下,全球经济出现比较明显的低迷问题,很多国家都面临着“抗疫”和处理经济问题的困境中,急需通过世界经济发展来实现本国经济的复苏。从这一突发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来看,经济全球化是必然趋势,各国经济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世界各国与地区要共同建立命运共同体,加强团结协作,实现合作共赢,不仅突出体现了做好世界经济一体化建设的客观性和必要性,也更加明确人类需要对世界经济建设与发展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自我革命的紧迫性。

每个国家和地区对于经济建设与发展存在争议和分歧是十分正常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正是解决这些客观存在问题的正确途径,也是必然措施。在开放型世界经济条件下,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活动更加频繁,而且始终保持同一个目的,都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在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中,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权利、义务、机遇都是公平的,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大量发展经济机遇的基础上,始终保持正确的竞争方式和意识,坚持贯彻执行公平竞争和良性竞争,这让世界各国都愿意积极参与到共同发展经济的行列中,也真正可以做到以大局为重、以集体利益为核心,致力于构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三、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中主场外交的作用分析

(一)展示中国发展实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四十余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明显提升,无论是在经贸领域中,还是世界整体形象上都发生了巨大转变。通过我国积极开展的各项主场外交活动,让世界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真切的感受到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一方面通过主场外交活动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当前的发展实力,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心,另一方面也通过主场外交向全世界“讲中国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在国际领域积极塑造积极、正面的中国形象,从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以及国际上的话语权。借助主场外交这一主场平台优势资源,向全世界分享中国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先进经验和坚定决心[2]。

博鳌亚洲论坛是目前非常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组织,在成立的近二十年中,中国作为东道主国家,积极向组织各国宣传中国在这些年发展经济过程中的先进经验,也始终致力于向世界各国讲述中国改革开放的各种措施与策略,这不仅使我国在亚洲范围内的形象与地位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也让我国在国际领域中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正面形象,无论是亚洲各国还是世界上其它区域的国家都希望与中国展开更多经济贸易合作。从整体效果上来看,每个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各个国家都对在中国进行的论坛会议有着比较高的期待值,而且在论坛举办期间,每个参与国家都会共同向一个目标进行迈进。以“2019博鳌亚洲论坛”为例,论坛提出了“多边合作”、“开放型世界经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等多个关键词,这对于促进中外双边友好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我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我国改革开放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同时也是坚持经济发展走“对外开放策略”的集中体现。我国青岛、杭州、上海等城市承担举办各类论坛、会议的同时,也在向世界展示我国的整体发展水平,和中国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时所展现的积极态度,让世界各国都真切看到中国在实施“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策略所获得的积极效益,以及中国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时肩负起的大国责任与担当。

(二)始终保持开放姿态,促进世界经济交流整体水平

我国通過大量主场外交活动,加深了与世界其它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互动,也通过“一带一路”方针政策,带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使世界经济始终在公平、安全、稳定的环境下进行发展。中国在主场外交活动中所扮演的东道主角色,比较好的发挥出了东道主作用和价值所在,根据当前世界经济现状问题,提出相关会议议题和论坛关键词,合理安排会议地点,并促进各国深化落实项目交流合作,真正使世界各国经济在中国的积极努力协调和推进间加深了合作。

“一带一路”是我国根据我国国情和当前世界经济实际情况所提出的世界经济建设思路,“一带一路”无论是给我国国内经济还是世界经济建设发展都带来积极作用。“一带一路”实现了世界经济的多边合作,打破了西方个别国家在建设世界经济时的“单边主义”禁锢,向世界各国积极宣传中国在建设世界经济时始终保持开放的姿态,绝不赞同经济贸易保护主义思想,做好世界经济贸易开放发展这一建设工作,积极推进世界各国间的经济贸易合作。通过“一带一路”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让我国经济发展有了更多机遇,同时也给世界经济建设与发展带来了新的能量,形成了多条“一带一路”世界经济建设道路。

由我国举办的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世界经济贸易中首个以“进口”贸易为核心的主场外交活动。一方面,通过博览会让世界各个国家都能感受到我国在建设世界经济时所展现的“开放型”姿态,以及中国始终践行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另一方面,也在世界范围内释放中国坚决反对“单边主义”的积极信号,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带来了极为明显的推进作用。可以说,通过主场外交的强大影响力,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3]。

(三)推动国际贸易自由,推动世界经济相互合作发展

在经济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出现了比较差的发展形势,再加上个别西方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机制,使得世界经济不仅没有实现复苏,反而形成了更为混乱的局面。在此形势下,中国提出的“多边贸易”以及开展的“主场外交”活动,实现了世界经济建设与发展的自由化和公平化,这是推动世界经济保持持续向好进步态势的关键因素。中国的“主场外交”之所以能够在世界领域上产生比较好的形象与作用,是中国经济建设发展始终保持开放性态度的重要结果,也让博鳌亚洲论坛和上合组织会议等中国主场外交活动逐渐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会议品牌形象。中国所举办的各种主场外交活动,比如APEC峰会、G20峰会、上合峰会等主场外交活动,都充分展现了中国在国际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推动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发展,让世界金融贸易合作有了更多机会,让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能够在建设世界经济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使保持高度一致性。

在主场外交活动中,不仅体现的是中国推动世界各国与地区经济协调、统一发展的坚定信念和决心,以及始终坚持走“开放经济”的基本发展思想。我国必须要坚持做好主场外交,选择更多的城市作为主场外交活动举办地点,强化主场外交的开放程度,同时,根据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执行相应科学的会议方针、会议主题和关键词,从而使主场外交真正对世界经济建设带来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田野,卢玫.全球经济治理的国家性:延续还是变革[J].探索与争鸣,2020(03):42-49+193.

[2]赵淑萍,吴昊,槐静.论主场外交活动与国家形象的媒介构建[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0(01):84-102.

[3]张二震,戴翔.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理论内涵、引领理念与实现路径[J].经济研究参考,2019(14):89-102.

作者:姚鹏祯

世界经济发展探究论文 篇2: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摘要】信息技术革命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社会、经济、教育等方方面面的深刻变革,成为了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信息技术课程上必须养成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总结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资源的海量化 形式的多样化 活动的交互性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信息技术革命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社会、经济、教育等方方面面的深刻变革,成为了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人类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将更多的集中在思考、学习以及系统建构等方面。而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教育正是我们获得上述基本技能的关键途径。信息无处不在,它渗透到了大千世界的各个领域、方方面面之中,因而“信息”是千姿百态的,人们在不同的地方会看到具有不同表现形式的“信息”;又由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知识素养,以及不同的理想和追求、不同的个性特征等,“信息”的又显得“因人而异”,在一百个人的心中往往会有一百种对“信息”不同的理解。

事实上,信息是所有一切事物状态和特征的反映。它的传递与贮存以物质为载体,以能量的消耗为基础,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社会、自然世界以及人的思维之中,并以消息的形式通过各种媒体进行传播。

正是基于对“信息”的这一认识,因此,人们普遍认为信息技术既是一个操作体系,也是一个认知体系,由信息技术所构成的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形成信息素养,以便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础工具课。

信息技术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资源的海量化:“知识的爆炸”这个词语只有在网络上才有最切身的体会。

(2)形式的多样化:“多媒体电脑”的信息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

(3)活动的交互性:人与人的互动,人与机器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已经跨越了时空的限制。

(4)学习的主动性:信息化教育为主导的社会,决定了学习也必然由学习主体进行自主选择、探究式学习和协作学习等方式。

二、信息技术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除了传授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是工具性学科,可以促进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设计能力,为其他学科打基础。

三、信息技术课程授课老师所必备的素质

1、要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历史,涵义和作用,从而能够正确猜测期以后的发展趋势。

2、提高综合知识水平和素质。不要只满足于大学所学的知识要时刻研究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并把这些内容及时传达给学生。

3、要树立良好的信息道德观。要爱岗敬业,尊重本学科的长辈,虚心向他们请教。有选择性的吸收知识,避免内容不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的消极信息。

四、信息技术课程上必须养成几种能力:

1.观察能力。在课堂上学到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概念性知识后需要学生下课多观察周围的变化和发展,从而牢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2.动手操作能力。学习一门课要把概念和实际相结合,信息技术课也一样,要重视电脑操作能力。

3.总结能力。学生要定期总结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并分类复习。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上老师除了教育学生要热爱这门学科,掌握信息知识以外,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开拓他们的不断研究、探索、创新精神。

作者:阿布都艾尼?艾买提

世界经济发展探究论文 篇3:

海洋经济与世界经济耦合演进初探

摘要: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有学者提出了“海洋经济就等于世界经济”这一观点。这是对海洋经济的最新认识,通过对海洋经济与世界经济耦合演进路径进行研究,来验证这一论点。通过回顾两者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传统海洋经济与现代海洋经济分别通过间接和直接的机制与世界经济发生耦合,海洋经济具有同世界经济相一致的本质属性。

关键词:海洋经济;世界经济;耦合

海洋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研究独立发展多年,人们很少将两者相提并论。这一方面与重陆轻海的意识有关,另一方面是由于早期兩者的关联并不显著。近年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速远高于世界经济,各国的海洋意识普遍增强,学者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海洋经济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与之相适应,新近有人提出了“海洋经济就是世界经济”的观点。如何理解这一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海洋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直接影响到海洋经济战略、直至影响到世界经济政治格局。

一、传统海洋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

从海洋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来看,两者存在密切关系。从时间上看,17世纪欧洲国家从海上掠夺开始了崛起之路,传统经济开始向现代经济演变;19世纪沿海国家借助近海之便发展对外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的兴起提供了物质基础。反过来,世界工业化进程也推动了海洋经济发展,15世纪的经济和技术大发展使得早期的航海活动开展起来,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机器大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传统海洋经济向现代化转变。从空间上看,世界经济中心沿海布局的态势明显,从中亚到地中海沿岸的希腊和罗马,再到海上强国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以及超级大国美国。如今人类各种经济活动都越来越多地向海洋延伸,世界经济、社会、文化最发达的地区都集中在离海岸线60公里以内的沿海,世界60%的人口和2/3的大中城市集中在沿海地区。

海洋交通运输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海运的辐射半径大大超过河运和陆运,海运技术的突破为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贸易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早期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离不开贸易,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成为贸易的主体之后,更是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在开放条件下,各国在全球市场范围内进行生产要素和产品配置,形成了新的世界经济格局。

国家的繁荣来源于贸易,贸易依靠海上交通,而海洋交通运输是传统海洋经济的主要部分。因此,传统海洋经济通过国际贸易间接对世界经济发挥作用。

二、现代海洋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耦合

20世纪60年代,海洋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以及海洋科学和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嫁接、融合,形成了许多新的技术领域,标志着以海洋大规模综合开发利用为特点的现代海洋经济诞生。现代海洋经济的诞生是海洋经济与世界经济关系发生变化的重要转折点。传统海洋经济并非直接对世界经济发生作用,而只是通过海上交通强化了地理意义上的国家互动。现代海洋经济则不同,它逐步摆脱了陆地本位的束缚,直接与世界经济发生联系。

1.世界经济发展对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1)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任何领域的发展都需要一定经济基础作保证,世界经济在生产、贸易和金融等领域的发展构成了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的经济基础。美、日、英、法等发达国家也往往是海洋经济发达的国家,日本1981年海洋开发研究经费高达393亿日元,这一数字在2001年增至964亿元。(2)制度推动作用。伴随着世界多极化发展,全球范围内对海洋经济的认知呈现出内涵更加丰富、领域不断拓宽、地位逐渐提高的趋势。沿海国家纷纷提高了海洋问题在国家内外政策中的地位,甚至将其作为国家战略筹划的重要内容。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海洋科学报告”中提出要以海洋科技的发展来提高美国全球经济竞争力。日本出台的《海洋开发基本构想及推进海洋开发方针政策的长期展望》也提出以海洋技术为先导,加强日本海洋开发能力和提高国际竞争地位。政府的积极干预使海洋经济发生跳跃式发展,同时也为其适度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2.海洋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1)为经济发展提供资源支持。工业—技术革命将越来越多的自然物质纳入“资源”的范畴。海洋蕴藏的资源远比陆地要多,海洋生物资源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大大超过农作物,海洋储藏的矿产资源和可燃冰能够使用一千年,海水经过淡化后可以直接供工业和生活用水。和开发陆地资源相比,其经济成本小,边际收益大,因此海洋开发成为许多濒海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2)海洋经济是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舞台。技术进步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尽管目前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还很粗浅,但其潜在的巨大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已经引起重视。进入21世纪,网络泡沫退去后,尚未被充分利用的海洋技术很可能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主力。海洋再生能源、海底通讯、游艇、海洋生物技术等产业扩散效应强,极有可能成为金融危机后沿海国家首先崛起的产业。

这是一种有别于间接传导机制的直接传导机制,具有几个特点:(1)直接性。现代海洋经济是知识经济、资源经济,为世界经济发展直接提供动力,效应大、时滞短。(2)有序性。现代海洋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补充、聚合放大,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状态。(3)自发性。这种机制是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情况下自发形成的,不需要人为推动,还反过来影响了人们对海洋经济的认识。

三、现代海洋经济的世界经济属性

(一)现代海洋经济的本质属性

结合历史和当前趋势来看,海洋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具有动态性。要验证“海洋经济就等于世界经济”这一论点,就要从两者的本质属性上探求答案。世界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全球化态势,世界经济的开放性决定了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现代海洋经济也是开放经济:(1)海洋具有空间开放性。任何一个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国家都离不开海洋,各个国家通过海洋互相连通,控制了海上交通就是控制了世界贸易,从而控制了世界财富。(2)海洋资源具有共有性。有些海洋资源分布于公海和国际海底,成为跨国界共享的资源,还有些海洋资源归属不明确,沿海国家围绕其产权展开的竞争与合作日益频繁。(3)海洋技术具有综合性。海洋产业涉及学科多,海洋开发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恶劣的海洋环境和频发的海上灾害加剧了其风险性,因此在客观上要求加强国际合作。加之海洋开发涉及到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利益,也要求各国共同承担责任,采取共同行动。

同世界经济相一致,现代海洋经济也开始了全球化进程:(1)政府间海洋合作不断深化,海洋大国之间从海洋科技合作向政策合作转变;(2)远洋渔业、海油开发等产业走向全球布局,以此突破资源、资金和技术瓶颈;(3)众多海洋产业相关企业采取全球化生产方式,建立起物流、航运、资源开发等方面的跨国战略联盟。总之,现代海洋经济在对外关系视野中的地位得以显著提升,现代海洋经济的开放性是探究其与世界经济关系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二)现代海洋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共生耦合

海洋经济自诞生以来就和世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未来这种态势只能更加明显,两者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形成共同生存、协同演进的关系。

首先,两者共生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当前世界仍处在经济全球化的裹挟中,对外贸易增速大大超过经济增速,资本和生产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生产要素在各国间高速流动,只有开放的经济领域才可能在世界大市场中占领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海洋经济就是如此。开放性是现代海洋经济和世界经济共有的属性,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将来,这一属性都不会发生改变,决定了两者耦合发展的态势。

其次,两者耦合于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现代海洋经济涉及生态、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每一方面的发展,反映在世界经济上都将产生极大的效益。世界经济的基础正从资源向资本、知识和技术转化,以新科技革命为背景的现代海洋经济无疑为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厚的利润源。在可持续发展观下,现代海洋经济非但不会脱离世界经济,两者的关系还会更加紧密。

海洋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耦合演进向我们传递了这样的信号:现代海洋经济会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因素。“海洋经济等于世界经济”这一说法体现了人们对海洋经济的历史和未来,以及对其地位和价值的理性认识。只有认清两者的耦合规律、发展态势,探索其持续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战略,才能把握住海洋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脉搏。

参考文献:

[1]陈焰.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经济思想史,2007.

[2]刘新华,秦仪.海洋观演变轮略[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4,(2):75-78.

[4]陈忠红.现代海洋经济及其特点、趋势初探[J].资源与产业,1999,(6): 41.

[5]马汉.海权论[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7.

[6]乔琳.刍议复杂系统下中国海洋文化系统的构建[J].商业经济,2009,(15):9-18.

[7]温俊萍.经济史视野中的大国崛起[J].史林,2008,(4):167-173.

[8]向云波,徐长乐,戴志军.世界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及上海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初探[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46-52.

[9]徐杏.海洋经济理论的发展与中国的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2,(2):37.

[10]于保华,胥宁.国外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海洋信息,2003,(2):20-21.

作者:戴桂林,谭肖肖

上一篇:病证结合中医教育论文下一篇:外国经济学派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