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的治疗进展

2024-05-04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进展(精选十篇)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进展 篇1

1 胆碱酯酶抑制剂(Ach EIs)

Ach EIs通过对乙酰胆碱酯酶的可逆性抑制,使乙酰胆碱在突触处积累,改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从而改善MG患者的症状[4]。从1934年Mary Walker将毒扁豆碱应用MG患者取得疗效以来,Ach EIs一直作为治疗MG的一线药物被广泛应用[5]。Colavito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认为Ach EIs最适合用于全身型的MG患者;而对于眼肌型,甚至可能加重其复视的程度;又因为Ach EIs易引起胃肠道副反应,所以对老年患者也应该慎用;Ach EIs过量还可能引起胆碱能危象,所以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准时、准量[2]。现在临床最常用的Ach EIs有溴吡斯的明(pyridostigmine bromide,PB),常用剂量为60 mg/4~6 h,推荐最大剂量为120 mg/3 h。

2 胸腺切除术

据研究表明约10%的MG患者患有胸腺瘤[6],而伴有胸腺病变的更是高达70%~80%[7],可见胸腺病变与MG之间关系紧密。胸腺切除能够长时间改善患者症状,但对于60岁以上患者的疗效还有待商榷[2]。近年来,胸腔镜被引入胸腺切除术中。有研究者将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和传统的胸骨切开后胸腺切除术进行比较,发现两组在术后长期疗效上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前者的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更少,康复也更快[8]。

3 免疫抑制剂治疗

免疫抑制剂治疗多用于Ach EIs治疗效果不佳的重症患者,或配合胸腺切除术治疗。常用的免疫抑制药物有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甲基强的松龙、地塞米松)、硫唑嘌呤、环孢霉素、环磷酰胺等,近年来,各种新型免疫抑制剂不断地进入临床,较常用的两种为(1)麦考酚酸莫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1998年Hauser等人最先描述了用MMF成功治疗一例使用硫唑嘌呤、泼尼松和环孢霉素无效的患儿的案例[9],随后,MMF对MG治疗的报道逐渐增多。MMF通过抑制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的活性,阻断鸟嘌呤的合成及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增值[10]。Hehir等对102名MG患者进行长期观察,认为MMF既可以单独使用,也能与泼尼松等联合应用,单独使用MMF 7~12个月,约60%的患者能达到理想状态;单独使用25个月后,75%~80%患者能达到理想状态;而配合泼尼松的应用则能有效减少泼尼松的使用剂量[11]。(2)他克莫司(tacrolimus,KF506):KF506是继环孢素之后发现的另一种真菌代谢物,通过阻断激活IL-2基因的信号转导通路,抑制T细胞的分化和增殖[12],被广泛用于临床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抑制治疗。KF506最早被用于MG患者是在2000年,当时日本学者采用的剂量是3 mg/d[13]。此后不少研究都证明了KF506在MG治疗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肌力定量和症状评分。Ponseti等[14]的研究证明KF506能提高胸腺切除术的疗效。Zhao等[15]通过对43名中国患者的临床试验,发现3 mg/d的剂量(1 mg/早餐后2 h,2 mg/晚餐后2h)在治疗中能取得显著的疗效。

4 短期干预治疗

4.1 血浆置换法(plasma exchange,PLEX)

PLEX从1970年代开始被应用于MG患者的治疗[16],现已成为治疗病情突然恶化或MG危象患者的首选方法[17]。PLEX通过分离去除原血浆,输入健康人血浆或血浆替代品,快速去除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 R-Ab)免疫复合物,缓解病情。PLEX起效快,疗效显著,但因为需穿刺大静脉及输入血浆,也伴随着较多潜在并发症,如发热、寒颤、低血压、脑梗塞、肾衰竭等[9]。

4.2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

IVIG与PLEX一样被用于病情突然恶化或MG危象患者的救治,但IVIG在MG治疗中的有效性还没有被完全肯定。刘敏等[18]的研究表明使用IVIG能明显缩短MG危象患者的危象持续时间。Mandawat等[17]通过对1606名住院MG患者的研究发现,IVIG的短期疗效与PLEX的相似,而长期疗效比PLEX差。IVIG有更少的并发症发生率,更适合老年患者和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患者。IVIG的常用剂量为每次100~200 mg/kg,每周1次,5~10次为1个疗程,危重患者每次200~400 mg,每天1次,连用5 d,以后改为每周1次[7]。

5 其他

除上面介绍的各种治疗方法外,造血干细胞移植也被用于全身型MG和MG危象患者[19];针灸[20]与某些中药如复方扶正强筋片[21]、黄芪复方[22]、升降散[23]等在治疗MG时都有不错的疗效。

总之,MG的治疗方法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选择。一般来说,Ach EIs是多数患者的首先选择;合并胸腺瘤或胸腺病变的患者接受胸腺切除术后疗效显著;PLEX和IVIG用于病情恶化或MG危象患者的紧急救治;免疫抑制治疗则多用于Ach EIs治疗效果不佳的重症患者,或配合胸腺切除术治疗。随着对MG病理机制等基础研究的深入,相信会有更多更好的治疗方案出现。

摘要: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乙酰胆碱受体(AchR)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及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NMJ)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几十年来,MG的治疗方法得到了不少发展,有效降低了MG的病死率,但是至今仍无一种统一的治疗方案。本文对MG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进展 篇2

【关键词】甲基强的松龙;重症肌无力;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1-112-02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模上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的主要为部分或者全身的骨骼肌无力以及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剧,经过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之后症状减轻[1]。但是近年来,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疗法在临床上已经主编成为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主要手段,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主要是因为激素冲击治疗具有副作用小、起效快等优点。本次研究为了探讨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冲击治疗的护理措施,选取我院在2010年4月-2012年 4月期间收治的24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在治疗期间的临床护理特点进行总结,现将大致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0年4月-2012年 4月期间收治的24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在28-58岁,平均年龄为(32.8±8.2)岁,病程在3个月-11年之间;其中全身型患者6例,局部性患者18例。

1.2 治疗方法: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进行冲击治疗,每天20mg/kg,进行静脉滴注,连续治疗3-5天。在进行治疗之后,隔日服用强的松,总疗程为1年。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情况,并及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2 结果

22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之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有1例患者治疗效果不明显,有1例患者放弃治疗;24例患者中有12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症状一过性加重;18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烦躁、焦虑症状,给予心理护理之后症状缓解。

3护理措施

3.1 饮食护理: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一般给予低盐、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并多吃含钾和钙丰富的食物。对于咽喉肌和咀嚼肌受累导致吞咽和拒绝困难的患者,可以给予鼻饲。同时根据患者消化、吸收功能的变化,及时高正患者的饮食次数以及饮食量。对于胃溃疡以及消化道有少量相出血的患者应该给予温凉以及流质饮食。在治疗过程中必须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从而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3.2 预防控制感染:讨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冲击治疗时,会对患者的免疫系统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患者的免疫力明显下降,此时极易发生感染。所以,在护理时必须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感染的发生率[2]。具体的措施如下:①避免将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和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同居一室;②限制每日探视人员,并减少陪客;③保持病房内的空气清新,并保证温度以及湿度适宜。每天对病房进行一次紫外线照射消毒,开窗通风两次,使用消毒液拖地;④注意患者的皮肤清洁,防止破损;⑤观察患者的口腔粘膜有没有发生溃疡,最好口腔护理工作。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注意患者有没有出现感染体征。

3.3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疗效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的早期,患者由于可能出现症状一过性的加重,很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解答患者有关于疾病的相关问题,从而降低患者的紧张状态,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使患者保持积极的状态,主动配合治疗。

3.4 并发症防治

3.4.1 应激性溃疡:采用激素治疗可能会刺激胃酸的分泌,并降低胃黏膜的保护以及修复能力,从而导致应激性溃疡。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患者有没有出现呕吐、腹痛的症状,并观察排泄物、呕吐物的形状及颜色;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有没有出血的症状。在治疗期间可以让患者口服硫糖铝混悬凝胶,起到保护胃肠道的目的。

3.4.2 危象的处理:甲基强的松龙在进行冲击治疗期间,患者可能会患者呼吸肌瘫痪的现象。由于病情一般比较危急,患者可能因为不能维持换气、通气功能而产生生命危险。所以,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该密切注意患者血压、呼吸、面色以及甚至的变化。并能够准确鉴别反拗危象、胆碱能危象以及肌无力危象。当发生危象是,必须确保患者的呼吸功能以及充足的通气,立刻进行吸氧、吸痰等,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及时进行气管切开术或者气管插管,并采用人工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3]。

综上所述,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冲击治疗已经成为临床上工人的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因为该方法具有副反应少、起效快的特点,但是护理工作仍然是治疗过程中重要的环节,这对于提高临床疗效、预防危象、改善患者的预后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盛利.糖皮质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体会[J].临床医学,2009,2(24):33-35

[2] 林春喜,张晓英,潘佩珍,等.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应用免疫冲击疗法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6,5(3):32-34

重症肌无力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篇3

1 辨证论治

1.1 从脾胃论治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四肢肌肉。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饮食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从而滋养全身。脾胃功能失常或素体脾胃虚弱,升降异常,运化失司,肌肉筋脉失于充养而发为痿症。许多医家主张从脾胃论治,主要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为主。

徐升等[1]认为本病以脾胃虚弱为本,日久由虚致损,并渐而延及他脏,但主要病机仍为脾胃虚损。故立“补脾益损,兼治五脏”治疗大法,选升阳举陷之补中益气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主张在用药时重用北黄芪,轻用陈皮,酌用岭南草药如五爪龙以及千斤拔、牛大力等,并注意随症灵活加减,久煎久服,效不更方。陈国中等[2]认为本病病机为脾胃气虚、清阳下陷。应遵循“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的治则,具体治法是“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以补中益气汤为主。

乞国艳等[3]单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或在此基础上加用激素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见效快、缓解完全、疗效稳定、不易复发,明显优于单用激素和单用中药;单用中药虽见效慢,但远期疗效优于激素组。李方等[4]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纳呆加焦三仙,大便溏加山药、莲子肉;阳虚畏寒加肉桂、附子;痰多加半夏、茯苓。董婷等[5]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对照组采用泼尼松“中剂量冲击,小剂量维持”疗法,疗效相近。刘建萌[6]以补中益气汤重用黄芪治疗。

1.2 从脾肾论治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内寄元阴元阳,脾运化生精微的功能需要肾阳的温煦;肾中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之充养。两者相互资助,互相为用。若一方阳气虚损,必及另一方,导致全身阳气虚衰,肾精不足,气血亏虚,而见疲乏无力,行动迟缓,而发为痿症。

邓毓漳认为本病病因当责之于肺、脾、肾三脏虚损为主,重点在于脾肾[7]。其中脾肾两亏型治宜脾肾两补,选用补中益气汤合拯阳理劳汤加减,药用:黄芪、人参、白术、陈皮、当归、柴胡、升麻、肉桂、五味子、山茱萸、杜仲、炙甘草。段竹联等[8]认为重症肌无力均以脾肾阳虚、气虚为主证,补益脾肾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以补中益气汤为主合金匮肾气汤加减治疗。况时祥[9]以健脾补肾为主,自拟补脾益肾方,由黄芪、党参、陈皮、升麻、白术、柴胡、当归、制附片、何首乌、菟丝子、生地、肉桂、仙灵脾、甘草组成。亦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吴青等[10]用健脾补肾中药。基本方: 黄芪、党参、升麻、柴胡、白术、当归、山药、黄精、胎盘片、枸杞、山萸、大枣、甘草, 随症加减。鲍文晶等[11]运用黄芪复方治疗脾肾虚损型重症肌无力,方药主要由黄芪、太子参、白术、枳壳、枸杞、何首乌、升麻等组成。王和贞等[12]以补肾温阳为主,佐以益气活血通络,药用:制附片、人参、鹿茸粉、菟丝子、肉丛蓉、枸杞、山茱萸、黄芪、茯苓、山药、红花、鸡血藤、炙甘草。呼吸困难、语言不利者加柴胡、升麻、枳壳;饮食呛咳者加竹茹、威灵仙、姜半夏、僵蚕。

1.3 从肝论治

肝主藏血,为罢极之本,肝血亏虚,血不养筋则宗筋弛纵不收,肝血不足则肾精亏损,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风内动,肝风挟痰阻滞经络,气血痹阻,筋脉肌肉失养而弛缓痿废,而变为痿证。

以尚尔寿教授为代表。他认为肌无力本在肝、在风,筋脉失养,风痰阻络。自拟疏风通络为主的复肌宁粉(片):明天麻、全蝎、蜈蚣、地龙、牛膝、杜仲、黄芪。补肾镇肝熄风为主的复肌宁1号方:胆星、菖蒲、麦冬、伸筋草、牡蛎、珍珠母、僵蚕、牛膝、佛手、黄芪、党参、桃仁、钩藤、姜半夏、陈皮、杜仲炭、焦三仙、焦白术。两者合用,随症加减[13]。

张宏伟等[14]以调肝为主治疗,药用:白芍、当归、杜仲、天麻、鸡血藤、桑枝、川芎、甘草。并随证加减:肝气怫郁,疏泄不及者加柴胡、枳壳;呼吸不畅者加桂枝;湿热蕴肝,肝强气逆者加半夏、茯苓;寒滞厥阴、络脉闭阻者加细辛;气滞血瘀者加桃仁、红花。刘天锡[15]用养血补肝,益气养阴之法治愈1例。李玉杰[16]“从滋肾柔肝,健脾除湿、祛风湿、通经络”为治则,用益气活血柔肝汤治疗,总有效率达92.3%。“肝肾同源”,故把此治归于从肝论者。

2 验方治疗

王春生等[17,18]认为本病以肝脾肾虚为主,兼有血瘀,故采用培补脾肾、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的方法。拟参龟培元冲剂,主要药物:人参、黄芪、白术、龟板、何首乌、山萸肉、穿山甲、陈皮。陈金亮主任医师认为本病以元气不足、阳气虚乏为主要病因病机,络气虚滞为病理环节。在选药组方上侧重于扶阳、益气之品,治疗以“扶元振颓、温理奇阳”为主。治疗以补中益气汤为主,并主张待临床症状改善之后,改服重肌灵散[19]。以口服参茸强力散,药用:由鹿茸、人参、淫羊藿、马钱子、麻黄、菟丝子、枳实等组成。总有效率达92.50%[20]。

闫洪琪等[21]用天麻、全蝎、蜈蚣、地龙、牛膝、杜仲、黄芪等药物自制天麻牛膝强肌胶囊;用人参、羊肉、山药等组成,参蓉复肌胶囊,二者合用治疗21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0.5%。

3 针灸治疗

黄景璇[22]取百会、阳白透鱼腰、攒竹、四白、太阳、丝竹空为主穴,足三里、三阴交、跗阳、交信等为配穴针刺。李雪红[23]针刺取脾俞、关元、大椎、百会、肝俞、三阴交、足三里、肾俞、胃俞、肩髑、曲池、解溪为第1组穴,取阳白、鱼腰、丝竹空、攒竹、承泣、中脘、脾关、梁丘、阳陵泉、合谷为第2组穴,两组穴位交替使用。穴位注射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髀关、足三里、阳陵泉。并艾灸双侧肝俞、脾俞、肾俞穴位。李伟洪等[24]治疗脾胃虚弱型重症肌无力,取穴:攒竹、鱼腰、列缺、照海、足三里、三阴交、外关。李华岳[25]取中脘、足三里、关元、气海、三阴交、合谷、太白、阴陵泉。并根据临床分型随症加减。徐化金等[26]取足三里(双)、隐白(双)。先针隐白穴,得气后转针尖向上顺着足太阴脾经循行方向平刺0.5~1寸左右,用捻转补法。行针的同时嘱患者反复用力睁眼。然后再针刺足三里穴,采用补法。并在留针期间,在上述穴位用艾条温和灸15~20分钟。温针结束后,在病侧上睑部用梅花针在局部皮肤反复叩刺,然后用艾条在叩刺部位灸10分钟。也有报告用眼针疗法,取患侧脾区、肾区、上焦区,不用手法,留针20分钟,针后加灸5分钟,左右交替[27]。

4 小结

有关重症肌无力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报道很多。关于其中医病机的看法,多种理论并存,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论治,都有一定道理,其中,以从脾胃、脾肾及肝(肝肾)着手治疗为主。在临床探索中形成了许多验方,可以指导其他医家临床使用。基于经络学说,采用针灸疗法治疗者也不在少数,在注重全身调整的同时也注重局部治疗。

大部分文献只对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报道甚少,尤其对于中药治疗本病的具体机制缺乏深入的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在继承中医传统理论、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基础上,提高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对本病的整体研究水平。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进展 篇4

【摘 要】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疾病具有一定的理论积淀,《黄帝内经》中早有专篇论治痿证,并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疗原则。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长期以来,却是临床研究方向的一个热点,笔者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临床经验,指出脾虚是导致本病的根本原因,湿邪是致病的重要因素,由此确立益气健脾祛湿为本病治疗大法,并拟定益气祛湿方治疗本病,临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痿证;益气健脾祛湿

【中图分类号】R249.1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3-0032-01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部位在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后膜,该膜上的AchR受到损害后,受体数目减少。主要临床表现为骨骼肌极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和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

目前,重症肌无力的治疗仍缺乏特效药物。现代医学多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作用时间短,只能改善症状,不能延缓病情进展;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有一定疗效,但不良反应大,停药后易复发;血浆置换和胸腺摘除适应范围窄。中医药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命质量,增强远期疗效。徐向青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丰富,认为脾虚湿盛是本病的基本病机,脾虚气弱为发病之基,湿邪则为致病的重要因素,运用益气健脾祛湿法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虽无“重症肌无力”病名,但据其临床特点及中医理论知识,将其归属“脾胃虚损”范围,参其病位、病性、病机,可用“睑废”、“痿证”、“大气下陷”等加以诊断,中医药治疗该病已历史久远,并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为五脏六腑之海,乃人身气血津液生化之源泉。《素问·痿论》曰:“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1]。”阳明盛,脏腑精气充沛,五体得养而强健,宗筋得润,冲脉盈满,带脉约束有力,宗筋不弛。

《内经》对“痿证”的相关论述,探其病因病机,并确立“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疗原则,为后世医家在治疗重症肌无力方面提供重要启迪。导师徐向青指出,“阳明”不可拘泥于“足阳明胃”。脾与胃互为表里,同居中焦,密不可分;大肠、小肠有受盛、腐熟、传化水谷之职,共同完成化生气血、营养周身的功能。故“阳明”不仅指“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还包括中焦脾乃至大小肠。脾主身之肌肉,脾病而四肢不用,脾气盛衰关系肌肉的发育运动,全身肌肉均赖于脾胃所运化水谷精微的濡养,若脾化源失职,则气血生化乏源,谷气不充,气血匮乏,则肌肉失养以致不耐劳作、痞软乏力甚或四肢不用[2]。

2 方药分析

导师徐向青教授在前人经验基础上并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以李东垣《脾胃论》之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以益气健脾祛湿为治疗大法自拟益气祛湿方,具体组成:黄芪60g,白术15g,苍术12g,人参15g,当归15g,泽泻12g,升麻9g。《本草经解》曰:“黄芪气味甘温,温之以气,所以补形之不足也;补之以味,所以益精之不足也”。重用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气升阳,益卫固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能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增强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人参被誉为补气第一要药,“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辅以凉润之药既能气血双补,亦能平其热性不使耗阴,气盛自能生血也”[3]。黄芪、人参二者相须为用。一则益气健脾,运化水谷,既补虚扶正,又可祛湿;二则温煦全身,鼓舞气血,激发机体生命的活力。白术,《医学启源》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之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和胃,生津液,主肌热,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止渴,安胎。”苍术,《珍珠囊》曰:“能健胃安脾,诸湿肿非此不能除。”白术与苍术相须为用,燥湿强脾;气虚则血虚,故用当归补血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补气养血。泽泻,性寒,能泄热,清相火,和脾渗湿;泽泻,虽咸,似泻肾,乃泻肾邪,非泻肾之本也。如仲景八味丸之用泽泻,取其泻肾邪,养五脏,益气力,起阴气,补虚损之功。古人用补药,必兼泻邪,一辟一阖,此乃玄妙。升麻,性凉,入肺、脾、胃经,有升阳之力,用于治疗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脱肛等;少量升麻,升阳举陷,协助君药升提下陷之中气,引阳明清气上升,共为佐使。

3 病案举例

患儿,男,12岁,2014年3月5日初诊,左眼睑下垂1年余。患者家长述1年前无明显诱因患儿出现左侧眼睑下垂,于山东省立医院就诊,确诊为“重症肌无力”,口服溴吡斯的明及醋酸泼尼松控制病情。近期患者症状加重,症见:左眼睑抬举无力,晨轻暮重,余未见明显不适,纳眠可,二便调。处方:人参4g,黄芪12g,炙甘草4g,炒苍术8g,炒白术8g,升麻5g,泽泻6g,当归4g,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服中药期间原服溴吡斯的明及醋酸泼尼松剂量暂不变。次诊,服药有效,左眼裂偏小,抬举力量稍有改善,改黄芪30g,炒三仙各6g,14剂。三诊,症状较前明显改善,加陈皮8g,茯苓15g,30付。四诊,患者左眼抬举可,晨轻暮重现象明显改善,中药方加鹿茸1g,30付,继服。在口服中药阶段逐渐减少其溴吡斯的明及醋酸泼尼松剂量,直至停服。随诊一年后,患儿已停其口服西药及中药,如常人。

按:全方,一则补气健脾,使生化有源;一则升提中气,恢复中焦升降之功能,使下垂之症自复其位;一则泻机体邪气,祛湿化浊,补兼泻邪,邪去则补药得力。诸药合用,气虚得补,气陷得升,则诸症自愈。

参考文献

[1]田代华整理.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7-88.

[2]刘玥,张允岭.浅议“治痿独取阳明”[J].环球中医药,2014:7(9):713-714.

[3]柳西河,等.重订医学衷中参西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进展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2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来我院入住的患者65例,且均被确诊为重症肌无力患者。其中男37例,女28例。年龄(35.1±7.7)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1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并发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和观察组均给予溴吡斯的明和甲基泼尼松龙联合治疗。用药方法:静脉滴注甲基泼尼松龙,用量为1 g/d,连续使用3 d后,剂量减半,当减至120 mg/d后,改为口服,之后剂量逐日递减。溴吡斯的明的剂量为每日口服60 mg,每4小时/次。若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立即切开气管,用呼吸机辅助呼吸[2]。

1.3护理: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以下优质护理办法。

1.3.1一般护理:患者整理生活环境保持安静。定期对病室进行清理,保证病房的清洁整齐,空气清新,对患者的传单被罩等勤换洗。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其长期卧床,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满足患者需求。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血液循环不畅,长期受压,皮肤易发生破损感染,有条件的患者尽量选用气垫床。症状较轻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其进行肢体运动,当有好转时,适当增加运动量。让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将食物摆放在距离患者叫进的地方,使症状较轻的患者能够自己进食。对于重症患者,进行喂食,情况特别严重者,给予鼻伺饮食。

1.3.2用药护理:遵医嘱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的服药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其中,溴吡斯的明药物服用15 min后再进食,口服药物于饭后30 min服用。以免发生由于服药过早或药效消失,导致患者剧烈咳嗽,发生窒息等危险后果。患者住院期间尤其是服药前后,密切注意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生,及时调整药物用量,治疗期间避免使用中枢抑制、肌松药等类型药物。以免加重肌无力症状。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是否出现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血钙,以及心电图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

1.3.3心理干预:由于多数重症肌无力患者尤其是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患者,长期受到疾病折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急躁、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做好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及家属的不良情绪,要充分理解,有足够的耐心。对待患者要热情亲切,主动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为患者讲解本科室的手术成功案例,告知其手术的有效性,消除患者心中的疑虑。对于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患者可以采取图文、手势沟通的方法,了解患者的需求和疑虑,进行相关解答,从而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加强护患关系。

1.3.4危象的观察及护理:重症肌无力危象指的是呼吸机受累,患者咳嗽无力严重者呼吸困难,此时采取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一旦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则视为重症肌无力危象。毒蕈碱样中毒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瞳孔小、气管分泌物增加。烟碱样中毒症状如肌肉震颤、痉挛。中枢神经样症状如失眠、焦虑精神错乱抽搐。反拗危象即严重呼吸困难现象,腾喜龙试验无反应。对于以上现象的检测步骤一定要做好相关生命体征的监测,日常工作中熟练相关器材的使用,及时掌握患者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出现这些情况时立即报告医师,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提前做好气管插管手术准备。对作气管插管或切开的患者采用大剂量类固醇激素治疗,待运动终板功能恢复后再重新调整抗胆碱酯酶药物剂量。

1.3.5气道护理:(1)保持呼吸通畅:为防止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发生痰液聚集引起肺部感染,护士要及时做好有效的吸痰工作。吸痰时要进行正确的吸痰操作,操作过程中保证无菌,动作要轻,避免划伤呼吸道黏膜,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次,全程密切观察心率变化,和患者面部及四肢的反应,以此判断缺氧和停止吸氧的时间。若患者痰液过于黏稠,吸出困难,则用生理盐水加糜蛋白酶湿化。每一小时一次,每次给予4 m L。对于吸烟患者,护理期间要进行戒烟。指导患者锻炼呼吸肌,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经常进行深呼吸动作,锻炼咳嗽动作,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2)机械通气的护理:机械通气对于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具有很好的疗效。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呼吸机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使用前检查呼吸机各管是否有效连接,坚决杜绝漏气现象,整个管道要保证无扭曲弯折现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呼吸通气模式。提前调整好各参数。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出现用力过猛导致患者痰液下沉以及呼吸道黏膜损坏等现象。机械通气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出现问题,进行适当的参数调整,避免出现过度通气或通气不足等效果不佳现象。

1.4评价标准。显效:肌无力现象消失,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药物减少超过50%,出院2个月后未出现复发现象。有效:肌无力现象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大部分改善,治疗药物减少超过25%,出院2个月后未出现复发现象。无效:肌无力现象没有变化,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3]。

1.5统计学处理:对两组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并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进行卡方检验比较,应用SPSS20.0数据处理软件。若P<0.05,说明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31例,显效12例(38.71%),有效9例(29.03%),无效10例(32.26%),总有效率为67.74%;观察组34例,显效21例(61.76%),有效10例(29.41%),无效3例(8.83%)总有效率为91.17%。两组数据进行比较,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有显著性(χ2=10.92,P<0.05),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重症肌无力多发病于青壮年人群,它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处出现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我院通过对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和优质护理对策的方法,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31例,显效12例(38.71%),总有效率为67.74%;观察组34例,显效21例(61.76%),总有效率为91.17%。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我院采取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我院的护理方案中着重强调了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因为通过心理干预,可以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的疑虑。同时,通过与患者沟通,可以使患者更加开朗,对生活充满积极乐观的态度,使患者主动努力进行康复治疗,大大提高了治愈疾病的效率,同时也加强了护患关系[4]。同时,本院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给予不同的治疗办法,尤其是出现肌无力危象的患者,给予格外细致的护理办法。从医院环境、患者饮食营养搭配,用药方面、气道护理方面甚至是出院后,每一个阶段都进行了护理方案,全方位的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内容。生理上,对患者的肌无力现象做出了有效治疗,心理上消除了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反馈,并作出相应处理,保证了整个治疗过程的安全性。

当然,本院的护理方案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提高治疗水平,寻找既能够减轻患者痛苦,又能降低治疗成本、减少治疗时间,提高护理质量的方法。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优质的服务。

摘要:目的 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与专业护理。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来我院入住的重症肌无力患者65例,随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1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优质康复治疗和全面护理方法。结果 对照组31例,显效12例(38.71%),总有效率为67.74%;观察组34例,显效21例(61.76%),总有效率为91.17%。两组数据进行比较,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有显著性(χ2=10.9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优质康复治疗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具有显著疗效,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患者对生活的信心。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康复治疗,护理对策

参考文献

[1]李琳.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1):110.

[2]周红.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危象患者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3):246.

[3]焦慧娟.2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治疗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3):84.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进展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中男38例,女10例。年龄20~60岁,平均45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9个月。重症肌无力按Osserrman诊断及分型[1,2]:Ⅰ型32例,Ⅱa型10例,Ⅱb型6例,非浸润性胸腺瘤34例,浸润性胸腺瘤14例。术前均服用抗胆碱酯酶药和肾上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2个月-2年,平均1年,其中8例病情稍缓解,4例反复发作,36例无效,术前均行胸部X线摄片、CT或MRI检查。

1.2 手术与分型

在基础麻醉下行气管插管,避免用肌松药,采用胸部正中切口,切除胸腺瘤及前纵隔脂肪组织,同时切除受浸润的心包和胸腺等。病理学分型:淋巴细胞型18例,上皮细胞型10例。混合型20例。

2 结果

48例患者中,手术完全切除胸腺瘤44例(91.6%),有4例向上腔静脉、肺动脉浸润生长,而行部分切除,无手术死亡,4例Ⅱb型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经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愈出院。随访1~10年,平均5年,42例(87.5%)肌力恢复正常,症状部分缓解,其中Ⅰ型32例,Ⅱa型10例;6例(12.5%)肌力较前改善,症状完全缓解,均为Ⅱb型患者。术后5年、10年生存分别为36例(75%)、14例(29%)。

3 讨论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导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疾病。研究表明,胸腺异常在重症肌无力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有明显效果。其机制可能是排除了下列来源:(1)乙酰胆碱受体抗原[3];(2)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产生;(3)直接攻击神经肌肉接头处已致敏的T杀伤细胞;(4)促使周围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已致敏的T辅助细胞;(5)激活补体途径导致补体待溶解的胸腺因素[4,5]。胸腺瘤多发于40~50岁,且以男性多见,并发重症肌无力为30%~65%[6]。影像学检查正常并不能排除胸腺瘤存在的可能。本组中有2例术前行胸部正侧位X线、CT检查未发生明显胸腺瘤。但术中发生胸腺有一直径1 cm肿物,病理诊断为胸腺瘤。有报告对X线、CT检查均阴性者,检查血清中抗心肌抗体(阴性率91.3%),可协助诊断[7]。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诊断一旦明确,均应争取手术。术中尽可能切除胸腺瘤和胸腺组织及清扫周围脂肪组织,对受浸润心包、胸膜等亦应一并切除[8]。对术前检查考虑胸腺瘤较大,且有浸润性生长时可先给予放射治疗等,介导胸腺瘤缩小后,再行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本组中有3例子Ⅱb型患者,术前MRI提示胸腺瘤巨大,且向心包及胸膜浸润,给予1个疗程放射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再予以切除胸腺瘤及受浸润心包和胸膜。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围手术期处理至关重要。术后密切监护,调整吡啶斯的明的剂量及用药时间。本组中3例Ⅱb型术后8 h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呼吸微弱,口唇发绀,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低于85%,口腔分泌物增多,排痰困难,即以气管插管辅助呼吸3 d,2周后治愈出院。笔者的体会是,一旦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应及时给予辅助呼吸等。对病情较重的重症肌无力,应行预防性气管切开。

本组中对于症状完全缓解者,术后常规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吡啶斯的明3个月,因为胸腺切除后,一般3个月左右才能消除其内分泌和免疫毒性影响。对症状部分缓解者,予以长期服药,剂量视病情而定。本组中对不能完全切除的胸腺瘤术后常规予以放射治疗,以杀灭残留的瘤细胞和胸腺组织,有助于缓解手术后肌无力症状,降低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戈烽,Ming liu,李琦.基础胸外科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463.

[2]鲁世平,涂仲凡,普胸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382.

[3]王厚强,周伟,辛军,等.电视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重症3肌无力的疗效比较.微创医学,2007,1:43—44.

[4]蒋耀光,王如文,赵云平,等.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236例分析.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4,1:51—52.

[5]强益斌.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手术及围术期处理.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6,4:178-179.

[6]陈力,杨双强.32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分析.内分泌外科杂志,2008,3:201—203.

[7]鲁建军,马俊,罗红鹤,等.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危象发生的临床分析.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7, 23(4):237—239.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进展 篇7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治疗,体会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此种病症是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 导致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减少, 使得患者出现骨骼无力的症状[1]。这种病会累及全身多个器官, 为了研究讨论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病例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43例, 女57例;年龄16~79 (36.4±10.2) 岁。病程4个月~11年。病情分型:眼肌型41例, 全身型46例, 重症型13例。在院进行检查时发现有19例患者合并有胸腺瘤, 进行疲劳试验及新斯的明试验后, 有93例患者存在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 占总患者数的93%。

1.2 方法

100例患者均采取了溴吡啶斯的明进行口服, 19例合并胸腺瘤的患者采取药物控制病情后, 及时行胸腺切除术。

1.3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MG的临床绝对评分法和相对评分方法[2]对治疗前后进行评定, 痊愈:相对评分>95%;基本痊愈:80%~95%;显效:50%~79%;好转:25%~49%;无效:<25%。治疗前后均在每天早晨9点钟用药之前评分, 观察记录1次。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

所有100例患者给予溴吡啶斯的明口服后, 81例未伴有胸腺瘤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1.6%;19例伴有胸腺瘤的患者经胸腺切除术后总有效率为89.5%。详见附表。

3 讨论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疾病, 会导致患者的骨骼肌出现无力的症状, 平时患者会出现运动后加重骨骼肌无力的现象, 但是在停止活动休息时有缓解, 患者的病情发展会有逐步加重的情况, 也会有逐步缓解的情况发生[3]。从免疫学上看为血清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增高等, 重症肌无力的病理基础主要是神经肌肉接头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减少,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情复杂, 常会累及到全身多个器官。经临床观察和研究, 重症肌无力具有以下特征: (1) 病症大多数以眼部症状首先出现, 这一点在此前的报道中不甚常见。 (2) 以中青年的女性为高发年龄段和性别, 在30-40岁中的女性中, 重症肌无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 而在40岁以上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没有显著差异[4]。 (3) 本组100例患者有19例伴有胸腺瘤发生, 胸腺瘤是常见的并发症, 女性由于雌性激素分泌旺盛,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几率方面明显较男性有提高, 因此在重症肌无力的发病以及胸腺瘤的并发方面女性均比男性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大致分为药物疗法、胆碱酯酶抑制剂、免疫疗法和手术治疗中的胸腺切除法。上述研究所用的药物溴吡啶斯的明即属于胆碱酯酶抑制剂, 此药作用于有轻度症状的重症肌无力的患者, 能够很快奏效, 缺点是用药后患者有大量ACh-R存在,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 为消除越来越多残存的ACh-R, 需要逐渐加大药物的用量, 因此会让患者产生一定的依赖性, 临床上不主张单独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而是联合免疫抑制剂运用。若患者出现胸腺异常, 则需要采用手术疗法, 行胸腺切除术[5,6]。治疗的最初症状会显著改善, 但经过数月后, 想达到同样的效果需要增加剂量。上述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溴吡啶斯的明治疗重症肌无力后, 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91.6%, 而19例出现胸腺瘤的患者采取胸腺切除术后手术的成功率达89.5%, 这两种方式都有效地控制住了病情的进展。

综上所述, 重症肌无力病情复杂,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用药, 合并胸腺瘤的患者需行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谢琰臣, 张华, 赵媛, 等.中国北方地区老年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点[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09, 16 (5) :363-365.

[2]王秀云, 许贤豪, 孔宏, 等.重症肌无力病人的临床绝对评分及相对评分法[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7, 30 (2) :87-90.

[3]常海军.重症肌无力伴耳鸣和听力下降4例报告[J].中国民康医学, 2008, 20:77-79.

[4]李吕力, 李晓峰.重症肌无力的免疫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广西医学, 2008, 30:858-860.

[5]谭文刚.6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研究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 (6) :32-33.

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睑重症肌无力下垂 篇8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眼睑重症肌无力下垂,疗效观察,体会

眼睑重症肌无力下垂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患者,相对的发病高峰是<10岁的儿童和>40岁的男性[1,2],多数患者可能在发病两年内发展为全身性重症肌无力,中医据临床表现多诊为“睑废”,治当益气升阳、疏风健脾。其治疗有西医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中医结合治疗[3],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睑重症肌无力下垂已经显示出很多优势,但是如何降低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复发率及有效阻断其向全身性重症肌无力的转化,目前仍是临床工作者探讨的难题和主要问题。笔者就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了研究,以我院收治的62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2001年2月~2010年5月收治的62例眼睑重症肌无力下垂患者。其中,男49例,女13例;年龄39~73岁,平均62.5岁;单眼22例,双眼40例;复发18例,首发44例。10例合并有眼球运动障碍和斜视,14例CT扫描胸腺示阴性。所有患者眼睑无力下垂,中午重早晨轻,新斯的明试验均阳性,所有患者T3、T4均正常,眼肌电图提示:眼睑重症肌无力。将6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强的松30 mg/次,每日1次;口服吡啶斯的明60~120 mg/次,3次/d;同时口服复合三磷酸腺苷(ATP)片、维生素B片、钙片、左旋咪唑片及氯化钾。10 d为1个疗程,复诊观察如果症状有所改善,眼睑肌力恢复正常,则将强的松进行减量,每次减少5 mg,7 d为1个周期,直至减量至5 mg/次,隔日顿服,继续用药3个月后停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升阳益胃汤治疗:柴胡6 g、黄芪30 g、党参30 g、半夏10 g、防风6 g、羌活10 g、独活10 g、白术15 g、茯苓10 g、炙甘草6 g、黄连5 g、白芍10 g、陈皮10 g、辛夷10 g、苍耳子15 g、生姜15 g、大枣20 g,1剂/d,水煎服,分3次服,6剂。复诊观察随症加减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患者眼位及眼球运动、眼睑下垂均恢复正常;好转: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好转;无效:患者症状和体征无任何改变;复发:患者体征和症状经治疗完全消失后,在1年内又出现原发体征和症状。总有效=治愈+好转。

1.4 观察内容

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复发情况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并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对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从表1可见,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9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复发率为25.8%,明显高于研究组的3.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副作用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有粒细胞减少5例,血小板减少3例,转氨酶升高3例。研究组有粒细胞减少1例,给予升阳益胃汤方剂治疗后恢复。两组间副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眼睑重症肌无力下垂中医认为:眼睑属脾,称为肉轮。脾气不足,眼睑重症肌无力[4,5]。《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左升右降是气的运动模式。升提脾气是治疗眼睑下垂有效办法[6]。

脾位于中焦,与胃相表里,脾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外应于腹。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化水谷、水液,输布精微、脾胃为气血生之源。脾气主升、喜燥恶湿。《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形体劳役,饮食失宜,则脾病。脾气不足,患者饮入胃,遽觉脐下,便欲小便。脾气下陷则小便频数,怠惰乏力,食入则昏昏欲睡。

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水谷之精气不生[7,8]。“脏腑之精”亏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主骨。脾病及肾,则令骨乏无力、令人骨髓空虚、足不能履地。《素问·太阴阳明论》中“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之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以生,故不用焉”。

升阳益胃汤出自金元四大家李东垣《脾胃论·肺之脾胃虚论》篇。“脾胃之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嗜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当升阳益胃,名之曰升阳益胃汤。”研究与运用升阳益胃汤,只要从病机、方药组成深入分析与探索,才能进一步领会临床意义。黄芪、白术、人参、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茯苓、泽泻健脾利湿;柴胡升举阳气;羌活、独活、防风宣通阳气,升发胃阳,解表里外之湿邪;黄连苦寒燥湿,清肝胆之阴火;白芍柔肝缓急;半夏、陈皮理气化湿;现代药理研究,羌活、独活均有镇痛抗炎作用。

升阳益胃汤方注意事项:(1)须配生姜、大枣同煎,生发阳气,调和脾胃。(2)服药后,小便罢而病增剧是不宜利小便,当少去茯苓。防过多利小便,津气大伤,元气下陷。然胃病则湿盛,治湿当利小便,所以“少去”方中告诫“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3)症状改善,患者喜食,不可饱食,恐胃再伤。(4)须薄滋味之食或美食,助其药力,益升浮之气,而滋胃气。慎不可淡食,以损药力。(5)小役形体,适当活动,使胃与药转运升发。慎勿大劳役,使气复伤,脾胃得安静尤佳。(6)稍觉强壮,少食果,以助谷芽之力。五谷为养,五果为助。

从本研究中笔者总结:脾为阴土而主升,胃为阳土而主降。黄元御言:“足太阴脾以湿土主气,足阳明胃以燥金为气,是以阳明之燥,不敌太阴之湿,及其病也,胃阳衰而脾阴旺,湿居八九”。湿为阴邪,阻碍气机,损伤阳气,其性黏滞重浊,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升阳益胃汤在补中益气汤基础上去升麻、当归,加羌活、独活、防风、白芍、茯苓、泽泻、黄连、生姜、大枣而成。其中,黄芪、人参剂量加重;白术、茯苓、泽泻健脾利湿;羌活、独活、防风味薄风药,能通达阳气,祛风化湿交通表里,当升当浮,使生长之气旺。正如李东垣所言“言其汗者,非正发汗也,为助阳也”。升阳益胃汤有泄水升阳,抑阴扶阳,使中气轮清,清浊复位之功。

总之,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单纯西药治疗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高,且副作用亦高。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睑重症肌无力下垂的疗效与单纯西医药物治疗无明显差异,但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降低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副作用亦得到了降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叶涛,徐慧英.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23例[J].中医研究,2006,19(10):25-26.

[2]刘仕林,黄志.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因素及其诊治现状[J].儿科药学杂志,2007,13(5):61-64.

[3]卜碧涛.长期使用泼尼松治疗重症肌无力有效性及前瞻性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0,33(1):28-31.

[4]林成,邓琳,林楚.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40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院,2006,6(7):88-89.

[5]许风全.重肌灵冲剂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1):25-27.

[6]马勤运,庞列文,陈志明.65例胸腺瘤重症肌无力患者手术治疗及其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6,14(1):77-80.

[7]刘爱余,李柱一,张金妮,等.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变化对单纤维肌电图jitter值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5,13(4):348-351.

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9

重症肌无力(MG)是神经肌肉部位传递障碍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主要症状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极易疲劳,通常表现为晨轻暮重,活动后加剧,经过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有所恢复。肌无力危象是MG病人突然发生呼吸肌无力致呼吸极度困难,难以吞咽,不能维持基本生活和生命体征的危急状态,其病死率为15.4%-50%,是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常见诱因为强烈的精神刺激、劳累、停药、感染、手术、全身疾病等。重症肌无力危象一旦发生,病情凶险,发展迅速,且预后较差。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给予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避免诱发因素,可防止危象的发生。若临床上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应争分夺秒进行抢救,实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维持有效呼吸并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将对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护理 患者安置于单人房间,保持周围环境安静,整洁,避免一切不良刺激。病室内做好消毒工作。病情进行性加重者须卧床休息,使用按摩式气垫床,每1-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按摩骨突处及受压部位,保持床单平整、干燥,及时更换湿污的床单,使患者舒适,防止压疮发生。每日定时按摩肢体,并做肢体的被动运动。随着病情好转,鼓励病人尽可能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并逐渐增加运动量。

2 心理护理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病程较长,恢复缓慢的病症,同时也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多与患者接触,评估病人的心理状况,突出个性化护理,耐心、细致地向其讲解疾病的特点、转归、治疗方法、所用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积极配合。应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如制作护患交流卡片,卡片上图文结合,标着常见不适和需要,适合各种年龄,以便护患交流,另外也可通过手势、表情进行非语言交流,使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抗病能力,树立生活信念,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3 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并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干硬和粗糙食物。吞咽困难或咀嚼无力的患者给予流食或半流食,必要时鼻饲,并做好口腔护理。严格掌握在注射抗胆碱酯酶药物15分钟后再进食,口服者在饭前30分钟服用,如进食过早或药效消失后进食易发生呛咳,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4 用藥护理 肾上腺皮质类固醇配合胆碱酯酶抑制剂为该病最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抗胆碱酯酶药物对骨骼肌有明显的选择性兴奋作用,对胃肠和膀胱平滑肌也有较强的兴奋作用。由于药物同时作用于胃肠平滑肌,使患者在服药后出现肠蠕动亢进症状,患者感觉腹痛,有的还出现腹泻。糖皮质激素更是有很多副作用,如消化道出血,诱发高血压、高血糖、水钠潴留、骨质疏松等,并可诱发危象,应密切观察上述症状及时报告。大剂量激素短程冲击治疗时近半数患者有早期加重现象,症状加重阶段一般在两周内发生,可持续数日至十余日,严重者无需气管切开人工呼吸和插胃管鼻饲。护理人员应对病人及其家属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并根据医嘱严格掌握用药时间及剂量。常用胆碱酯酶抑制剂药物如嗅吡斯的明,大剂量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心率慢等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5 呼吸道护理 限制探视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咳嗽和深呼吸,抬高床头,给予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由于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因此需要定时及时吸痰,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吸痰时间不超过15s/次,吸痰前后先给予纯氧吸入1-2分钟。如果痰液粘稠不易吸出,先给气管内滴入糜蛋白酶及氨溴索溶液稀释痰液。机械通气是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有效手段。首先应掌握呼吸机的性能及使用方法,保证呼吸机正常运行,定时检查各连接部位有无漏气或阻塞,管道有无扭曲或受压。使用时认真监测呼吸机性能的各参数。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呼吸通气模式,避免人机对抗,减少呼吸功的消耗,有利于患者呼吸面的恢复和顺利撤机。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肤色、两侧胸廓起伏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有无通气不足或过度通气,根据情况随时高速呼吸机各参数,并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进展 篇10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血浆置换,糖皮质激素

重症肌无力(mysasthenia gravis, MG)是累及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 MG)处突触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etyboby, choline receptor, AchR),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本病在临床上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笔者从2008~2009年采用血浆置换(PE)+激素疗法治疗重症肌无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17例MG患者中,女性5例,男性12例;年龄30~49岁,平均39.5岁。诊断标准:有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晨轻暮重的骨骼肌无力典型病史,查体示骨骼肌易疲劳性,胆碱酯酶抑制剂(腾喜龙或甲基硫酸新斯的明)试验阳性,电生理示低频重复电刺激波幅递减现象和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增加。

1.2 血浆置换

17例MG中,单纯用PE治疗者4例,与糖皮质激素合用者13例。17例MG患者均在心电监护下应用Haemonetics PCS机系电脑控制间断离心式血浆采集机,选用少血小板血浆(PPP)程序,泵速度60~70 ml/min,袖带压力6.67 kPa,抗凝剂与全血比例1∶10,每次去除自体血浆1 200~1 400 ml,置换过程需1.5~2 h。AchRAb半衰期为1周左右,PE治疗首先隔1~2 d进行1次,共3次,之后根据患者的情况每周1次维持,即可保证其治疗效果。置换液用生理盐水、人血白蛋白、氯化钾和新鲜冰冻血浆(FFP),在前3次循环中,置换液进量为分离出血浆量的50%,以后的循环中逐渐达到“进出量”基本平衡。因患者在行PE时要用枸橼酸盐抗凝,为防止低血钙反应,要注意补钙,通常用10%葡萄糖酸钙10 ml静滴。

1.3 血浆置换+糖皮质激素

所有患者都采用常规的抗胆碱药物治疗,13例患者在PE后采用激素疗法:即强的松龙60~100 mg,每日1次顿服,另外每日2次口服呋喃硝胺150 mg。临床症状缓解后,强的松龙逐渐减量。

1.4 临床疗效评定

采用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绝对评分法和相对评分法[1],以临床绝对评分的高低反映重症肌无力患者受累肌群肌无力和疲劳的严重程度;以临床相对评分来作病情的比较和疗效的判定。临床相对记分= (置换前临床绝对评分总分-置换后临床绝对评分总分) /置换前临床绝对评分总分。临床相对记分>95%者为痊愈,80%~95%为基本痊愈,50%~79%为显效,25%~59%为好转,<25%为无效。

2 结果

17例患者每例进行PE 2~16次,平均(4.03±2.27)次。

2.1 起效时间及疗效

置换1、2 d临床记分与置换前比较, *P>0.05;置换3 d临床记分与置换前比较,**P<0.05;置换4 d临床记分与置换前比较,***P<0.01。0:是血浆置换前的临床记分

由表1可见,17例MG患者中,其临床绝对评分于置换后1 d和2 d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3 d降低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4 d降低极显著,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当时痊愈、基本痊愈、显效、好转和无效依次为1、1、4、6和5例,显效和有效率分别为35.19%和70.61%。置换5 d、6 d和20 d后临床相对记分下降。置换20 d的临床相对记分显示:痊愈、基本痊愈、显效、好转和无效分别为1、3、7、4和2例,其显效和有效率分别为64.69%和88.71%。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13例患者,病情加重的情况无发生。

2.2 单用PE疗效不持久

4例单纯用PE治疗1周的患者分别于第12、9、14、15 d出现病情加重,平均出现时间为(12.5±2.4) d。

3讨论

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NF-γ、TNF-α水平增高且与血清AchRAb水平呈正相关,这表明其可能参与自身AchRAb的形成, 与自身反应性疾病的发生有关[2]。重症肌无力中约85%的患者有AchRAb升高,PE可使血浆中的AchRAb水平下降[3,4],其机制与清除体内部分细胞因子有关。笔者根据有限的资料观察,MG一般经过2~3次PE后基本上能将患者体内含有致病因子的血浆置换掉。本文资料显示总有效率高达88.71%,起效快,置换4 000~6 000 ml即可收到较好疗效。PE能使MG缓解时间提前,缩短抢救过程,因此大剂量的血浆置换治疗MG有一定的疗效,但不持久,易复发,因此必须合用常规的抗胆碱药物及常规的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措施。目前治疗MG最主要的免疫治疗方法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主要机制是抑制由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的过程,使抗体生成减少干扰体液免疫。强的松龙可通过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细胞因子的作用,故疗效肯定而持久。

参考文献

[1]王秀云, 许贤豪, 孙宏, 等.重症肌无力病人的临床绝对评分法和相对评分法[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7, 30 (2) :87-90.

[2]桂林艳, 杜英.重症肌无力患者INF-γ、TNF-α与AchRAb水平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20) :145.

[3]彭福宁, 马经野, 许蕴.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的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 8 (8) :11-12.

上一篇:元素质量分数下一篇:探究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