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的治疗方法研究

2024-05-09

癫痫的治疗方法研究(精选十篇)

癫痫的治疗方法研究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1月~2015年3月癫痫持续状态患者52例, 依据治疗用药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各26例。对照组男15例, 女11例;年龄16~81岁, 平均年龄 (43.52±13.16) 岁;癫痫病程0.9~13.5年, 平均病程 (5.23±3.78) 年。实验组男14例, 女12例;年龄15~80岁, 平均年龄 (44.26±14.48) 岁;癫痫病程0.9~14.1年, 平均病程 (5.43±3.66) 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药物使用安定, 首次剂量0.1~0.2/ (mg·kg) 静脉滴注, 后使用微量泵0.06~0.2 mg/ (kg·h) 持续注入。待病情控制1 d后, 逐渐减量, 2 d后停止用药。

1.2.2 实验组

药物使用咪唑安定, 首次剂量0.1~0.2 mg/kg静脉滴注, 后使用微量泵0.03~0.2 mg/ (kg·h) 持续注入。待病情控制1 d后, 逐渐减量, 2 d后停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情控制情况, 评定并对比疗效。记录两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并比较。对比两组用药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无效:经过治疗, 患者病情控制不良, 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无变化;好转:经过治疗, 患者病情控制良好, 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有所减少;有效:经过治疗, 患者病情得到完全控制, 2 d内无复发。治疗有效率= (有效+好转)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对照组治疗无效5例, 好转12例, 有效9例。实验组治疗无效2例, 好转10例, 有效14例。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80.77%、92.31%,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比较

对照组药物起效时间 (8.5±1.3) min, 实验组药物起效时间 (2.6±1.1) min。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共2例心率减慢, 1例呼吸衰竭, 1例呼吸浅慢发生率15.38%。实验组1例呼吸浅慢发生率3.85%。组间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癫痫持续、频繁发作易导致缺氧性脑病, 对患者构成严重损害, 且呈不可逆性, 患者多伴有电解质失衡、感染及高热症状, 脑水肿及脑缺氧加重, 病情严重者因脑水肿或缺氧引起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及脑疝等。另有报道表明, 强烈肌肉运动可引起乳酸中毒, 患者血p H值下降明显, 引起代谢变化[1];全身肌肉运动强烈可使心律紊乱, 氧耗量增加, 直接导致死亡;肺血管内压升高也可引起肺部水肿, 导致猝死。脑水肿与本病关系密切, 代谢性酸中毒、脑绝对性缺氧或相对性缺氧及代谢性紊乱均可引发脑水肿, 而严重脑水肿也可诱发继发性癫痫, 由此形成病理循环, 故临床主张在疾病早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治疗, 控制病情、缓解症状。药物治疗为主要方法, 选择有效、安全、药效快速的治疗药物, 对保证疗效、防止并发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传统用药有苯巴比妥、安定等。咪唑安定抗惊厥效果较好, 作用较强, 可对丘脑边缘、大脑皮层癫痫病灶的异常放电活动扩散进行抑制。本品属于苯二氮卓类, 在药效作用下开放氯离子通道, 并产生膜去极化, 抑制神经元[3]。分析发现, 本品带有咪唑环, 在p H值生理状态下呈闭环状, 且亲脂性较高, 可快速经过血脑屏障, 起到镇静效果。本品吸收比较快, 血药浓度于30 min内达到最大, 且半衰期较短, 为1.5~2.5 h, 体内代谢完全、迅速, 仅有不到1%以原药经尿排出, 产物无活性, 不良反应少。本品在抗焦虑、镇静、肌松、抗惊厥、催眠等方面效果优于安定, 用药理想、安全[4]。

本研究中,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用药分别使用咪唑安定、安定, 结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2.31%, 高于对照组的80.77% (P<0.05) , 提示咪唑安定治疗有效。实验组药物起效时间为 (2.6±1.1) min, 短于对照组的 (8.5±1.3) min (P<0.05) , 实验组较短, 提示咪唑安定可迅速发挥药效, 改善症状。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85%, 明显低于对照组 (15.38%) (P<0.05) , 提示咪唑安定用药较安全。

综上所述, 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治疗时应用咪唑安定, 疗效满意, 应予以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研究咪唑安定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效果。方法 52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 依据治疗用药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26例。对照组使用安定;实验组使用咪唑安定。观察两组效果,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 药物起效时间短, 不良反应少,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咪唑安定对癫痫持续状态治疗效果佳, 临床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咪唑安定,癫痫持续状态,疗效

参考文献

[1]吴锦英, 谢胜芳, 温强.咪唑安定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观察.海南医学, 2007, 18 (1) :56-58.

[2]潘喜媚, 蔡伟良, 杨婕.咪唑安定治疗惊厥持续状态的临床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 22 (6) :690-691.

[3]周绍洪, 邹胜群.癫痫持续状态42例临床治疗分析.西部医学, 2011, 23 (6) :1058-1061.

小儿癫痫的治疗方法 篇2

中医治疗主要是去除病根,所以治疗癫痫必须要明确病因,在治疗的时候初期主要是去除症状,祛除风、痰、火等实邪,发作间歇期则以治本为主,偏重扶正,从健脾益肾,补气养血等方面下手,可以用来治疗长时间患有癫痫病引起体虚的患者。豁痰开窍,痰迷心窍则神昏倒地,豁痰开窍是中治疗疗癫痫病很常用的一种方法。

小儿癫痫的预防:

日常预防

1、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睡眠不足,鼓励进行正常的学习工作。

癫痫的治疗方法研究 篇3

【关键词】西酞普兰; 癫痫 ; 抑郁症状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081-02癫痫患者中往往存在着抑郁症状,而且癫痫患者中的抑郁症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1] 。近年的研究表明癫痫和抑郁症的关系可能是双向的,即癫痫患者中有抑郁症病史的比例比普通人群高,抑郁患者中有癫痫病史的比例也比普通人群高[2,3] 。癫痫患者伴抑郁常常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且这类患者的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5~25 倍[4] 。因此,对于癫痫的治疗,不仅要有效的控制癫痫发作,而且积极地辨认和控制该病所伴发的抑郁症状也很重要。但是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可以降低癫痫发作的阈值,导致疾病恶化,导致了临床医生对癫痫伴发的抑郁障碍患者常常感到手足无措。而新一代抗抑郁药对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阈值影响极小,可以用于临床治疗。本文观察了西酞普兰与安慰剂对46例癫痫伴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了比较,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 纳入标准: (1) 于我院住院治疗的确诊为癫痫伴抑郁障碍患者。癫痫发作类型按198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的癫痫发作分类及1989年癫痫和癫痫综合征分类的定义。(2) 符合CCMD - 3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3 ) HAMD 抑郁量表评分> 18 分(24 项) 。

1.1.2排除标准: (1) 排除合并有其他脑器质性疾病和躯体疾病者,酒精和药物滥用者。(2) 年龄≦18岁者。(3)对既往治疗依存性不良者。

1.1.3一般资料:本组为2008年1月~200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癫痫伴抑郁障碍的患者,愿意接受此研究的患者共46例。确诊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3 例,男12例, 女11例; 年龄19~62 岁, 平均年龄(33.97±14.57) 岁;病程0.5~12年,平均(4.25±1.38) 年。对照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35.50±15.27) 岁;病程0.8~13年,平均(4.38±1.67)年。两组患者的年龄及就诊前病程经t检验( t = 0.16 , t=0.17 , P>0.0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 两组治疗前的HAMD/HAMA 评分见表1 ,均有可比性。

1.1.4辅助检查:血、尿、便及生化常规,心电图及脑电图检查。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 和/或MRI ,排除其它脑器质性疾病。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都根据病情及癫痫发作类型予以抗癫痫药物治疗。所用药物有苯妥英钠、鲁米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和舒乐安定。除了6 例患者合用两种以上外,其余均单一用药。在控制抑郁症状方面,治疗组采用西酞普兰,每日晨起口服,起始量均从20 mg/d 开始,持续服用4 周,如HAMD 减分率<50 % ,则加至30~40 mg/d。对照组则采用相同剂型的安慰剂治疗。

1.3判效标准: 均由另一位不知分组的有经验的临床医师在治疗前及治疗2、4、8 周末进行HAMD/HAMA 量表评分。根据治疗前及8周后的评分结果,显效(减分率>75%),有效(>50%),进步(>25%),无效(<25%)。

2结果

2.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HAMA、HAMD评分比较,见表1.

著性差异。经过8周治疗后,两组治疗前后HAMD/HAMA 评分比较,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8周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说明西酞普兰在治疗癫痫所致抑郁障碍患者方面与安慰剂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2.2治疗组完成观察23例。对照组共完成观察23例。两组患者抗抑郁的治療结果见表2。

2.3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头昏2例,视物模糊1例,口干3例。对照组则有头昏1例,口干2例。经χ2 检验,头昏、口干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两组均未发现有癫痫发作次数增加和病情加重现象。

3讨论

癫痫伴发抑郁症状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两病可能有共同的发病机制。抑郁症的发病与5-羟色胺能﹑去甲肾上腺素能以及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功能减退所导致的这些递质合成减少有关,这也是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基础[5] 。在临床上有这样一种观点,即传统抗抑郁药物能够降低癫痫患者的抽搐阈值,因此癫痫是许多抗抑郁药物的禁忌症。在临床工作中,对于癫痫伴发的抑郁障碍患者的治疗着实让临床精神科医生感到头疼。但新型抗抑郁药的出现使这一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Kanner 等[8] 研究发现新一代抗抑郁药并不增加癫痫患者的痫性发作次数。

5-HT抑制剂类药物已被证明对改善抑郁症状是有效的[8] 。本研究采用西酞普兰与安慰剂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西酞普兰对癫痫伴发的抑郁障碍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均没有因药物副作用而中断治疗者。西酞普兰为5-HT再摄取抑制剂,由于其高度的选择性,且对毒蕈碱受体、组织胺受体和肾上腺素能受体无抑制作用,因而很少有头昏、视物模糊及口干、镇静、体位性低血压等症状。可以从小剂量(10mg/d)开始,缓慢增加剂量,数日后增加至有效剂量。由于西酞普兰药物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好,因此建议西酞普兰可以作为这类疾病的首选药物,尤其适合年龄偏大的患者。

研究表明,多数抗抑郁药物在肝脏代谢,因此对肝药酶的影响也就成了临床选择药物的重要依据。西酞普兰仅对肝脏的CYP450同功酶的2D6有轻度的抑制作用,这就决定了在和抗癫痫药物合用时对各自的血药浓度的影响也是最轻微的。这也是其作为癫痫伴抑郁患者首选药物的一个原因。本研究未发现抗抑郁剂导致癫痫患者病情恶化的现象,可能与样本量小、观察时间短有关,同时也说明抗抑郁药物用于癫痫患者是安全的。

总之,癫痫患者存在抑郁症状是很常见的,除了有病理生理方面的因素,还与其他诸如社会、心理、个性特征以及遗传因素等有关。在治疗癫痫患者时,常常忽略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这些也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早的发现、诊断和治疗,对缓解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抗抑郁剂用于癫痫患者是有效和安全的,尤其西酞普兰的副反应小,患者依存性好的特点,在治疗癫痫伴发的抑郁和焦虑方面是一较好的药物。

参考文献

[1]李玉梅 许 玲 癫痫患者的抑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6,5,232-234

[2] 张选红,高之旭 196例老年抑郁症用药的调查分析 上海精神医学,1999 ,11(1):381

[3] Blum D , Reed M, Metz A. Prevalence of major affective disorders and manic Phypomanic symptoms in persons with epilepsy : a community survey. Neurology , 2002 ,59 (Suppl 3) :A175.

[4] Forsgren L , NystromL. An incident case referent study of epileptic seizures in adults. Epilepsy Res ,1990 ,6 (1) :66 - 81.

[5] 徐滔園 现代精神病医学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3~34

[6]Hesdorffer DC , Hauser WA , Annegers JF , et al . Major depression is a risk factor for seizures in older adults. Ann Neurol , 2000 , 47(2) :246 -249.

[7]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 第2 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54-160

癫痫的治疗方法研究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2003年, 笔者收集了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0例患者均为我院神经内科登记并长期随访的住院或门诊患者;男性72例, 女性28例, 年龄1~55岁, 其中, <14岁40例, >14岁60例;平均年龄19岁;病程半年到10年不等。

1.2 入组条件

(1) 临床和脑电图确诊的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 或其他症状性癫痫患者同时有部分性发作者; (2) 长期服用1种以上针对其发作类型的一线抗癫痫药, 西药浓度在有效范围内, 每个月仍有4次以上的发作; (3) 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 如血管畸形或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 (4) 西比灵添加治疗时原服用的抗癫痫药物不变。

1.3 排除条件

(1) 不符合癫痫诊断者; (2) 有严重的躯体疾病者; (3) 目前服用的抗癫痫药物多于3种者。100例患者中, 特发性癫痫2例, 症状性癫痫98例。发作类型中, 复杂部分性发作 (CPS) 72例, 单纯部分性发作 (SPS) 20例, 部分性发作继发泛化 (PS发展为SGTCS) 44例, 继发性强直-阵挛发作 (SGTCS) 3例。

1.4 用药前检查

用药前常规进行病史查询, 确认发作类型, 进行血压、脉搏、呼吸、体重、神经系统和脑电图检查, 并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血糖测定以及正在服用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测定, 全部患者均行头颅CT或MRI检查。本组100例患者中, 4例肝功能轻度异常, 100例患者所服用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 除4例丙戊酸钠浓度偏高外, 其余均在治疗范围内。

1.5 给药方法

西比灵为5 mg片剂 (西安杨森公司) , 作为添加剂口服给药, 原服用抗癫痫药量不变, 具体方法为:儿童 (8~12岁) 第1周5 mg/d, 以后每周增加5 mg/d;成人第1周10 mg/d, 以后每周增加10 mg/d, 至第4周, 儿童增至20 mg/d, 成人40 mg/d, 作为维持量给药, 分2次口服, 观察半年, 如出现不能耐受的副作用, 则退出治疗观察。

1.6 观察指标

记录在治疗前3个月平均每个月发作次数, 以及治疗中的发作日期、次数和副作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4周、第3、6个月时, 检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及原服用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

1.7 疗效判断标准

以治疗前3个月均发作频率为基线发作频率, 与治疗后的月均发作频率进行比较, 发作频率减少≥75%为显效, 50%~74%为有效, 26%~49%为无效, ≤25%为恶化。

2 结果

临床疗效:按上述疗效判定标准, 西比灵添加治疗半年的各种类型发作的疗效统计结果见表1, 本组无恶化病例。治疗前后各种癫痫平均发作频率见表2。

SPS:单纯部分性发作;CPS:复杂部分性发作;SGS:继发性全身性发作

SPS:单纯部分性发作;CPS:复杂部分性发作;SGS:继发性全身性发作

3 讨论

本组100例患者采用西比灵添加治疗经4周的加量期后, 成人维持量为40 mg/d, 接近Pledger等[1]报道的40.13 mg/d的平均维持量的理论推断, 本组患者西比灵平均血药浓度接近60 mg/L的有效浓度水平, 考虑到儿童的药动学特点, 笔者认为本组8~12岁患儿维持量20 mg/d是比较合理的, 剂量递增法给药就是考虑到西比灵的特殊药理学性质。在递增过程中如果出现明显疗效或不能耐受的副作用, 则停止递增法给药, 退出观察。

本组有3例因副作用退出, 其余均顺利完成递增法治疗, 说明西比灵剂量递增法治疗癫痫是安全可行的。

本研究采用成人40 mg/d、8~12岁儿童20 mg/d、最大目标维持量的西比灵添加治疗, 总显效率为40%, 有效率达63%。对各种类型癫痫发作均有效, 其对SPS有效率达75%, CPS和SGS的有效率达60%和56%。综上所述, 西比灵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是可行的, 有效的。

摘要:目的:研究西比灵作为添加剂治疗难治性癫痫。方法:采用开放性试验的方法对10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 (成人60例, 小儿40例) 进行添加治疗, 观察疗效。结果:西比灵作为添加剂治疗难治性癫痫, 总有效率达50%, 22%的患者发作停止。对复杂部分性发作有效率达69%, 对其他类型有一定的效果。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及肝、肾、血、尿等化验无明显变化, 偶有患者出现轻度副作用, 但不影响结果。结论:西比灵作为添加剂治疗难治性癫痫, 对控制癫痫发作疗效确切。

关键词:西比灵,癫痫,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Pledger GW, Sackeuares JC, Treiman DM, et al.Flunarizine for treatment of partial seizures:results of a concentration controlled trial[J].Nearology, 1994, 44:1830-1836.

癫痫治疗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篇5

二、其次,患者治疗失败可能是没有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从头到尾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用药的患者少之又少,甚至没有,大多数患者都是用几服药有些好转之后,就认为自己可以驾驭情况,于是擅自改变用药时间或者因为控制不了情况而频繁用药,这是大多数人曾经犯过的错误,在这里有一个认知失调,并不是服用药物量越大,效果越明显,有时擅自服药反而适得其反,因此患者一定要避免擅自改变用药的情况,在治疗中完全严格的按照专家的安排用药。

三、一大部分患者治疗失败是因为在治疗中出现了其他的症状表现,其原因是患者在治疗汇总仍旧在接触癫痫的病因,治疗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治疗出现的效果远远抵不上患者接触病因之后产生的影响,这就要求癫痫患者在治疗中避免诱发因素,就是避免跟癫痫的病因接触。

治疗癫痫用药的常见误区 篇6

◎选药不准

根据不同的癫痫类型选用不同的抗癫痫药物,这是癫痫患者用药治疗的最基本原则。然而,许多非专科医生尤其是基层医院的医生对癫痫的发作类型确定不准,或对各种抗癫痫药的作用了解不透彻,故而常出现选药不准或用药不当的现象,这是导致癫痫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将有些患者的复杂部分性发作(又叫精神运动性癫痫)误诊为失神发作(又叫癫痫小发作)而使用乙琥胺治疗,结果不但没有疗效反而加重了患者的病情;相反,若将有些患者的失神发作误诊为复杂部分性发作而使用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治疗,也不会取得好的疗效。

◎剂量不当

不同的癫痫患者对抗癫痫药的反应有很大的差异,故必须坚持用药的个体化原则,如果单凭个人的经验用药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服用抗癫痫药的剂量不足或过大都不利于对癫痫的控制。若用药剂量过小容易使患者处于“亚治疗状态”:相反,若用药剂量过大(尤其是在发病初期)不但可增加癫痫发作的次数,还容易引起患者的慢性药物中毒。

◎间断服药

癫痫是一种脑部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规范地用药,否则难以痊愈。然而在临床上,不少癫痫患者随意间断服药。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服药方法危害极大,有时甚至还不如不用药。因此,这种不良的用药习惯必须引起癫痫患者及其家属的高度重视,并坚决予以纠正,否则将贻误治疗。

◎频繁换药

有的癫痫患者对癫痫治疗的长期性认识不足,总是急于求成,四处求医,频繁换药。这也是癫痫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要使任何一种抗癫痫药在血液中达到有效、稳定的浓度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多数药物都需要在使用和观察数月之后才能确定其有无疗效,故患者绝不能频繁换药。

◎多药联用

对大多数癫痫患者来说,坚持单药治疗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原则,多药联合治疗仅适用于单药治疗失败的难治性癫痫患者。然而在现实中联合使用多种药物治疗癫痫的现象十分普遍。笔者就曾遇到过一位该病患者同时应用9种新老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的情况。其实,这种服药方法不仅不能提高疗效,还会增加药物的毒副反应,从而使患者无法长期坚持药物治疗。

◎迷信新药

目前,国际抗癫痫联盟仍然推荐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扑米酮、乙琥胺、氯硝西泮等为一线抗癫痫药物。但由于近年来又有十余种新的抗癫痫药投放市场,如托吡酯(妥泰)、拉莫三嗪(利必通)、氨己烯酸、加巴喷丁、奥卡西平等,所以,很多癫痫患者便过分地相信新药,误认为上述新药要比老药好,并过早地加用新药,结果导致了不良后果的发生。总的来说,这些新的抗癫痫药的疗效并不优于传统的一线抗癫痫药,而且价格昂贵。患者只有在用一线抗癫痫药不能控制病情或出现了严重的副反应时才可考虑使用这些新药,并应严格掌握这些新药的适应症及不良反应。

◎过早停药

临床证实,癫痫患者坚持服药的时间越长,其停药后病情复发的机会就越少。各型癫痫患者停药所需的时间不同,如全面性强直一阵挛发作(又叫大发作)的患者须用药一年以上才能停药;失神发作的患者须用药半年以上才能停药。需要指出的是,癫痫患者在病情最后一次发作后,仍需根据自己病情的发作类型、发作频率等继续服用1~5年的药物(维持量),然后再逐渐停药。有些由脑部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症状性癫痫(又叫继发性癫痫)患者,在病因未去除之前需终生服药。

◎滥用中药

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个体化差异研究 篇7

关键词:癫痫全面强直--阵挛发作,丙戊酸钠,汉族,维吾尔族

癫痫是一种因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脑功能短暂性失调的神经系统常见病症[1]。因其具有反复发作和发生突然的特点,致死致残率极高。由于癫痫发生的不确定性,对患者的看护给患者家庭造成了较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对患者生活质量有着严重影响。癫痫对人体的危害最严重的是对大脑的损害,每发作一次,脑细胞损害一次,引起脑细胞缺氧、水肿、导致记忆力下降、性格改变、反应迟钝并可伴发精神障碍等[2]。长期的癫痫反复发作,会导致患者智力下降,最后逐渐丧失工作能力,甚至生活能力,癫痫病大发作危害的不仅仅是身体,同时还有心理上的危害,所以对癫痫疾病因及早诊断,及时控制。所以,探讨一种安全高效的抗癫痫药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及时有效地控制癫痫发作是挽救患者生命和改善预后的关键[3]。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是癫痫中最常见的发作类型。目前通过药物控制癫痫仍是抗癫痫治疗的首要方式,丙戊酸钠为一种不含氮的广谱抗癫痫药,对多种方法引起的惊厥,均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对人的各型癫痫如对各型小发作、肌阵挛性癫痫、局限性发作、大发作和混合型癫痫均有效。口服吸收快而完全,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在血中大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多用于其他抗癫痫药无效的各型癫痫患者[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入院的100例癫痫患者。入组标准:(1)年龄≥18岁;(2)符合1989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制定的癫痫发作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方法;(3)入组前30 d内未接受过丙戊酸钠治疗。排除标准:(1)诊断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性癫痫以外的其他癫痫;(2)有对丙戊酸钠有过敏史;(3)患者病情严重,或处于不稳定状态。或存在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异常等情况,医生认为不适合参加本试验。分为两组,维吾尔族患者为一组,48例,平均年龄(30.0±2.3)岁,男30例,女18例。汉族患者为一组,52例,平均年龄(35.0±1.8)岁,男38例,女14例。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丙戊酸钠片口服,每天按体重15 mg/kg或每天600~1200 mg,分2~3次口服,开始时按5~10 mg/kg,1周后递增,至最大安全剂量为止。

1.3 疗效评价

根据治疗完成后,以患者疾病的发作频率减少百分率为标准来评定疗效。本次研究对两组患者疗效的评价可分为4个层次:(1)完全控制:服药后8周内无发作,脑电图未发现异常放电;(2)显效:服药后8周内患者发作次数减少>75%,脑电图监测发现异常放电明显减少;(3)有效:服药后8周内患者发作次数减少50%~75%,脑电图监测发现异常放电下降;(4)无效:服药后8周内患者发作次数减少<50%,或发作较服药前更为频繁,且脑电图监测发现异常放电仍频繁。总有效=完全控制+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治疗前后及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汉族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46%,明显高于维吾尔族组的70.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8478,P<0.05);两组完全控制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字2=4.1793,P<0.05)。见表1。

3 讨论

癫痫(epilepsy)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1]。癫痫脑组织的基本病理学改变包括:(1)选择性神经元丧失,主要是位于癫痫灶内抑制性神经元数目的选择性减少,包括GABA能和甘氨酸神经元;(2)神经元改变,癫痫灶内不仅有神经元数目减少,而且可观察到显的受累神经元细胞突起的丧失,这些脱失的树突或树突棘属于GABA能抑制性细胞突;(3)星型胶质细胞增生及胶质化。外因明确的癫痫,即为继发性癫痫,主要为局限性硬化、局限性细胞改变[5]。据中国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国内癫痫的总体患病率为7.0‰,年发病率为28.8/10万,1年内有发作的活动性癫痫患病率为4.6‰,癫痫在中国已经成为神经科第二大常见疾病,仅次于头痛[6]。引起癫痫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脑部疾病、全身或系统性疾病等,遗传因素是导致癫痫的重要原因[7]。由于异常放电的起始部位和传递方式的不同,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表现为发作性运动、感觉、自主神经、意识及精神障碍[8]。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系指全身肌肉抽动及意识丧失的发作,以产伤、脑外伤、脑瘤等病因较常见[9]。癫痫有着反复发作的临床特征,对患者生活质量有着严重影响,有些患者无法进行正常工作,给家庭和社会也带来了巨大的负担,甚至对患者生命存在严重威胁。癫痫发作存在的影响总体概括为:(1)癫痫性精神障碍:癫痫一旦被确诊,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并产生心理问题,最终导致癫痫性精神障碍。(2)外伤:患者在癫痫发作时常会出现突然意识丧失导致跌伤,触及周围硬物、锐器而对身体产生各种伤害。顽固性癫痫发作的患者,发作时更易出现情绪激动,发生自伤、伤人、毁物等过激行为。(3)智力衰退:癫痫发作是由于脑异常大量放电所致,因此,癫痫发作的危害从大量异常放电这一层面来说,就必定会消耗能量,造成相对能量不足及脑缺氧,可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造成脑组织结构破坏,形成新的癫痫病灶,这种损害,往往不可逆转,对患者的智力、行为及认知都可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可遗留智力低下、脑瘫、多动症、学习困难等。(4)生命危险:由于癫痫发作尤其处于持续状态时患者意识丧失行为不能自控,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也会很大程度增加,临床常见骨折、溺水等,并可出现自杀、不能解释的突然死亡等表现[10]。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是各种癫痫中最常见且发作程度较严重的类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11]。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是各种癫痫中最常见且发作程度较严重的类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其典型发作可分为先兆期、强直期、阵挛期、恢复期4个临床阶段[12]。发作期间脑电图为典型的爆发性多棘波和棘-慢波综合,每次棘-慢波综合可伴有肌肉跳动[13]。现如今,随着科学和科技的发达,医院的设施的改进,癫痫已经不是不治之症了。只要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就能使患者尽早的康复[14]。癫痫的治疗的目的是有效控制或减少发作,目前治疗上总体分为:(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目前是首选治疗方案,越早治疗,临床疗效就会越好。治疗重点是患者的临床反应,因根据癫痫发作的类型选择用药[15]。目前多主张用一种药物,确认单药治疗失败后,方可加用第2种药物。对混合型癫痫可以根据发作类型联合用药,但以不超过3种药物为宜。用药宜从小剂量开始,然后逐渐增量,以既能控制发作,又不产生毒性反应的最小有效剂量为宜。换药宜采取加用新药及递减旧药的原则。不能骤然停药[16]。(2)神经调控法:如果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可以考虑选择此类方法来治疗。(3)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反复发作的患者可采用手术的治疗[17]。临床在治疗过程中因考虑患者的个体化特征,有的放矢。丙戊酸钠是广泛普抗癫痫药物,对人的各型癫痫如对各型小发作、肌阵挛性癫痫、局限性发作、大发作和混合型癫痫均有效。口服胃肠吸收迅速而完全,约1~4 h血药浓度达峰值,生物利用度近100%,有效血药浓度为50~100μg/m L。血药浓度超过120μg/m L时可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随着血药浓度增高,游离部分增加,从而增加进入脑组织的梯度,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和肝、肾、肠和脑组织等。大部分由肝脏代谢,主要由肾排出。本品能增加GABA的合成和减少GABA的降解,从而升高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浓度,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而抑制发作。在电生理实验中见本品可产生与苯妥英相似的抑制Na+通道的作用[2]。

本次研究中,笔者对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入院的100例患者,包括汉族患者52例及维吾尔族患者48例癫痫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患者,给予口服丙戊酸钠片治疗,按每天15 mg/kg或每天600~1200 mg,分2~3次口服,始时按5~10 mg/kg,1周后递增,至最大安全剂量为止,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汉族患者完全控制18例,总有效46例,完全控制率和总有效率分别达到了32.64%和88.46%;维吾尔族组完全控制8例,总有效34例,完全控制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6.67%和70.83%。汉族组完全控制率和总有效率均远高于维吾尔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相同剂量下丙戊酸钠控制癫痫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汉族组疗效优于维吾尔族组。

癫痫的治疗方法研究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成人癫痫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左乙拉西坦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53例,以上患者均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对癫痫的诊断标准。观察组53例患者中男29例,女24例;年龄19~54岁,平均34.2岁;病程为1~13年,平均4.3年;其中单纯部分性发作12例,部分性继发全面性发作23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1例,强直—阵挛发作3例,肌阵挛发作2例,强直—阵挛及失神发作2例。对照组53例患者中男31例,女22例;年龄21~56岁,平均35.7岁;病程为1~12年,平均4.8年;其中单纯部分性发作9例,部分性继发全面性发作24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3例,强直—阵挛发作4例,肌阵挛发作1例,强直—阵挛及失神发作2例。2组从性别、年龄、病程、发病类型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53例患者均采用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观察组53例患者均在原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开始剂量为1000mg/d,分2次服用,如果症状得到很好控制则保持用量,如果症状得不到控制则每周增加500mg/d,直到症状得到控制或达到极量3000mg/d,观察2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2组治疗周期均为8周。

1.3 疗效评价标准

控制:使用药物治疗期间完全无发作;显效:使用药物治疗期间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次数减少≥70%;有效:使用药物治疗期间发作次数有所减少,但仍时有发生,次数减少≥50%;无效:使用药物治疗期间发作次数减少<50%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均采用χ2进行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2组治疗效果比较(表1)。

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中控制14例,显效23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中控制8例,显效16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66.1%。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

2.2 不良反应

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表2)。

由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中出现头晕3例,嗜睡1例,反应迟钝2例,恶心1例,厌食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对照组中出现头晕2例,嗜睡2例,反应迟钝1例,恶心2例,厌食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2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左乙拉西坦(开普兰)是吡咯烷酮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与其他抗癫痫药不同。具有药动学特性好、抗癫痫谱广、与其他药相互作用少、治疗指数大、长期用药无耐药性或停药综合征表现[1]等特点。据美国癫痫学会2003年年会报道[2],本品对难治性癫痫、尤其是头部外伤和脑颞叶切除术后患者的疗效优于其他抗癫痫药,可使60%的患者癫痫发作频率降低50%。患者对左乙拉西坦的耐受性较好,无严重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出现于用药初4周[3~4],可能发生嗜睡、疲乏、无力、感染(主要为伤风)和头痛[5]等,但一般并不影响患者坚持服药,需要减少药物用量即可坚持服用治疗。

文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1%和15.2%,2者之间差异不大(P>0.05),说明左乙拉西坦的不良反应较小,且在与其他抗癫痫药物共同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相互反应较小,这对于癫痫这种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治疗的疾病来说最为难得,尤其适用于难治性癫痫的治疗。

经近几年的临床实践得出左乙拉西坦具有以下特点:(1)药动学呈线性、生物利用度高、蛋白结合率低、不经肝脏代谢、达稳态血药浓度时间短;(2)与其他药相互作用少;(3)抗癫痫谱广,对难治性癫痫有效;(4)耐受性好、安全性高。总之,根据癫痫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原有治疗药物的基础上选择使用左乙拉西坦进行辅助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控制癫痫的发作和发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佴玉,孙旭文.左乙拉西坦、苯妥英、卡马西平及丙戊酸对骨质影响的风险评估[J].中国药物警戒,2009,6(11):98~99.

[2]赵红艳,黄希顺.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2009,18(21):126~127.

[3]蒋颖,晏玉奎.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NA在慢性癫痫大鼠脑中的表达[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9(2):215~216.

[4]高志杰,姜玉武.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随访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5(6):142~143.

白藜芦醇在癫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篇9

关键词:癫痫,白藜芦醇,异常放电,炎性反应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由脑血管疾病、器质性病变、感染性疾病、遗传等多病因引起的综合征,全世界癫痫患病率为1%,约有5000万例癫痫患者[1,2]。长期反复的癫痫发作不仅使患者躯体受到损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导致患者心理障碍及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丙戊酸等可有效地控制部分癫痫患者,但仍有20%~30%的患者经正规的抗癫痫治疗后发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成为难治性癫痫。另外一方面,由于目前现有的抗癫痫药物均有副作用,且药理及药力动力学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临床上一直在找寻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物。白黎芦醇(resveratrol,Res)是一种天然多酚类,广泛存在于葡萄皮、虎杖等多种植物中。Res具有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抗癫痫等多种生理活性[3]。在其众多生物与药理活性作用中,目前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的是Res抗癫痫作用[4],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就Res来源和体内代谢过程、抗癫痫及神经保护作用及临床应用所面临的问题作一综述。

1 Res的来源、利用及代谢

Res的化学名称为3,5,4-三羟基二苯乙烯,是一种植物抗毒素,其结构为一种多酚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葡萄皮、虎杖等植物中。天然存在的Res有反式和顺式两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以反式结构较为稳定,生物活性更好[5,6]。在人体内主要以白藜芦醇苷的形式存在。Res可以先与葡萄糖结合,生成相应的苷类,在肠道中糖苷酶的作用下可以释放出Res而发挥药理学活性。体外研究显示50%~98%的Res可与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血红蛋白结合[7,8]。在人类大约50%的Res代谢产物通过结合蛋白转运;70%~98%的Res在24 h内在肾脏被代谢掉[9]。

2 Res参与癫痫治疗的作用机制

2.1 Res抑制异常放电

癫痫发作由神经元细胞发生异常放电所致,神经元异常放电的确切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有癫痫病理学研究发现,癫痫最明显的病理学特征是海马苔藓纤维发芽(mossy fiber sprouting,MFS),有实验表明,海马CA1区神经元大量丢失,使其下位突触空缺,诱导存活神经元异常芽生,从而参与MFS生长,引起神经元网络重组,改变痫样放电的方向和传播途径,避开一些抗癫痫药物作用的重要靶点,导致难治性癫痫的形成[10,11]。目前有研究发现Res可明显地抑制MFS,降低了海马内神经元同步化放电和癫痫自发发作的频率,具有较好的抗癫痫作用[12]。尤竹燕等[13]通过正常大鼠海马脑片灌流γ-氨基丁酸受体拮抗剂引起癫痫样活动以及在正常大鼠海马CA1区注射海人藻酸建立颞叶癫痫大鼠模型,应用离体脑片细胞外场电位记录,发现随着Res灌流浓度增加到50μmol/L,可部分抑制两者诱发的癫痫样活动,并指出Res抑制异常放电的可能机制为通过调节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功能抑制海马CA1区的癫痫放电。目前有研究指出中枢神经系统内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比例的失衡可能是导致癫痫发作的直接原因[14],李敏等[15]发现低剂量Res对慢性癫痫大鼠海马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比值失衡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但对皮层Glu/GABA比值失衡没有明显保护作用。

2.2 Res与癫痫发作后的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是一种特殊的细胞死亡类型,其受生理及病理诱导而发生,该过程包括细胞内信号系统的激活,相应凋亡程序的启动,最终实现细胞的自我破坏、自我死亡。反复和长期的癫痫发作易导致大脑尤其是海马区神经元的发生坏死和凋亡[16,17]。不少临床及动物模型证明了癫痫发作继而发生海马硬化、神经细胞变性,都可直接导致大脑海马萎缩,这种体积的改变是神经细胞凋亡的结果。凋亡是一个精细调控过程,其中包括了不同基因表达的改变。其中Bax和Bcl-2是调控细胞凋亡的重要基因,Bcl-2是抗凋亡基因Bcl-2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其在调控细胞线粒体介导的凋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Bcl-2的高表达对神经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8]。另外一方面Bax可以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其具体机制可能与破坏线粒体膜及促进细胞色素C释放有关[19]。当细胞凋亡发生时,细胞内Bax和Bcl-2的比率升高[20,21]。郭家智等[22]发现,经Res预处理的癫痫大鼠海马内抗凋亡Bcl-2表达及Bcl-2阳性细胞量均增加。促凋亡因子Caspase-3和Bax表达被抑制,Caspase-3和Bax阳性细胞总量减少,提示了Res可抑制癫痫大鼠海马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对抗癫痫发作所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

2.3 Res减少癫痫发作后炎性反应

目前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炎性反应在癫痫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23,24,25]。癫痫发作后的炎性反应提高了神经元兴奋性,继而进一步损伤仍存活的神经元细胞。有研究显示癫痫能激活雷帕霉素哺乳动物靶点(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提高核转录因子kappa 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kappa B,NF-κB)活性,促进炎症因子一氧化氮合酶、环氧合酶-2等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癫痫作用[26]。

2.4 Res与癫痫发作后神经元保护作用

除了抑制癫痫发作的异常放电,Res具有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也是其治疗癫痫的理想方法[27]。而近年来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脑损伤实验研究均提示Res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28,29],且对正常大脑具有维护线粒体功能、神经保护的活性[30]。目前已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了癫痫反复发作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近期研究发现Res对戊四氮致痫大鼠同时具有抗癫痫和改善其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两重作用,与其保护神经元的作用有关,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31]。

3 Res在癫痫治疗上局限及展望

癫痫的治疗方法研究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诊治的56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 纳入标准: (1)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2) 癫痫病史>5年。排除标准: (1) 有其他严重躯体疾病、妊娠期、哺乳期及精神分裂症患者; (2) 曾接受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将56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28) 和对照组 (n=28) , 观察组男14例, 女14例, 年龄16~60岁, 平均 (28.1±10.1) 岁, 病程3~28年, 平均 (4.4±3.1) 年, 其中发作前期精神障碍5例, 发作时精神障碍2例, 发作后精神障碍2例, 发作间精神障碍19例;对照组男15例, 女13例, 年龄15~62岁, 平均 (28.3±10.3) 岁, 病程2.8~29年, 平均 (4.7±3.4) 年, 其中发作前期精神障碍4例, 发作时精神障碍2例, 发作后精神障碍2例, 发作间精神障碍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使用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片抗癫痫治疗, 同时予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奋乃静 (国药准字H37021994) 抗精神障碍治疗, 起始剂量4 mg/d, 2周内逐渐加至治疗剂量, 最大剂量20 mg/d;观察组使用阿立派唑口腔崩解片 (国药准字H20060521, 成都康弦药业) , 起始剂量10 mg/d, 2周内逐渐增加至治疗剂量, 最大可增至20 mg/d, 对伴有严重兴奋躁动者可临时肌内注射氟哌啶醇5~10 mg, 仅限第1周内使用, 对伴有严重失眠的患者可联用苯二氮类治疗。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和6周治疗结束后分别采用阳所致与阴所致症状量表 (PANSS) 和副反应量表 (TESS) 对两组进行评估。疗效评估标准:PANSS治疗前后减分率≥80%为痊愈;≥50%为显著进步;≥25%为有效;<25%为无效。总有效率= (痊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6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0.2196, P=0.64) , 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PANSS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2.3两组药物副反应对比

治疗6周末观察组TESS评分跟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7, P=0.005) , 详见表3。

3讨论

癫痫是一种因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而导致大脑短暂功能障碍的慢性疾病[3]。据最新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癫痫的发病率约为7.0‰, 年发病率为28.8/10万, 1年内有发作的活动性癫痫患病率为4.6‰。在我国, 癫痫的发病率仅次于头痛, 是神经科第二大常见疾病[4]。癫痫常易导致患者出现幻觉、妄想、情感及人格异常等精神障碍, 目前临床上常采用抗癫痫药、补充维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 对有精神障碍的患者再给予相应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5,6]。阿立哌唑是一种喹啉类衍生物, 属于多巴胺-5-羟色胺系列稳定剂, 主要是借助多巴胺D2受体和血清素5-羟色胺受体的部分激动活性及5-HT2A受体的拮抗活性来发挥其抗精神障碍的作用[7,8]。研究已证实它不但具有阻滞突触后DA受体的作用, 还能激动突触前自主受体,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阴性及认知功能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9,10]。

本实验通过收集2013年9月-2014年9月间在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诊治的56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28) 和对照组 (n=28) , 在常规抗癫痫、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奋乃静抗精神病药, 观察组给予阿立哌唑, 总共治疗6周, 采用阳所致与阴所致症状量表 (PANSS) 和副反应量表 (TESS) 分析比较两种抗精神病药的疗效及药物副反应。结果发现:6周治疗结束后, 观察组痊愈10例, 显著进步12例, 有效4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痊愈9例, 显著进步13例, 有效3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89.3%, 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0.2196, P=0.64) , 说明阿立哌唑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能取得与奋乃静相当的临床疗效。治疗前观察组的PANSS评分为 (89.56±16.89) 分, 对照组为 (89.32±16.78) 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6周末两组PANSS评分分别为 (48.45±12.96) 分、 (48.23±12.86) 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PANSS评分, 进一步证实了阿立哌唑能取得与奋乃静相当的治疗效果。 (3) 治疗6周末采用TESS对两组副反应进行评估, 观察组评分为 (4.32±4.12) 分, 对照组为 (8.23±6.55)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7, P=0.005) , 表明阿立哌唑药物副反应要明显少于奋乃静, 较后者安全性更高。李倦国[5]就阿立哌唑与奋乃静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进行对照研究, 其结果也表明阿立哌唑治疗效果与奋乃静相当, 他还发现在改善阴性症状方面, 阿立哌唑的疗效较奋乃静更显著, 此外, 在不良反应方面, 如肌力增高、震颤、静坐不能和体重增加等, 阿立哌唑的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奋乃静, 说明阿立哌唑较奋乃静具有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依从性好的特点。

综上所述, 本研究通过对比阿立哌唑与奋乃静的疗效及药物副反应, 发现使用阿立哌唑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 能取得与奋乃静同样的临床疗效, 同时阿立哌唑的药物副反应明显少于奋乃静, 其治疗安全性明显高于奋乃静, 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摘要:目的:观察阿立哌唑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药物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诊治的56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28) 和对照组 (n=28) , 所有病例均给予常规抗癫痫及对症支持治疗, 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奋乃静抗精神病药物, 观察组则给予阿立哌唑治疗, 共治疗6周, 采用阳所致与阴所致症状量表 (PANSS) 和副反应量表 (TESS)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药物副反应差别。结果:6周治疗结束后, 观察组痊愈10例, 显著进步12例, 有效4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痊愈9例, 显著进步13例, 有效3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89.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0.2196, P=0.64)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PANSS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两组副反应进行评估, 观察组治疗6周末TESS评分为 (4.32±4.12) 分, 对照组为 (8.23±6.55)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7, P=0.005) 。结论: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常规使用阿立哌唑, 与奋乃静治疗效果相当, 但其副反应比奋乃静少, 安全性更高, 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癫痫,精神障碍,阿拉派唑

参考文献

[1]周珍.阿立哌唑的最新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12) :1979-1981.

[2]邱志恒.阿立哌唑的临床应用进展[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34 (2) :116-118.

[3]常琳.中国癫痫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2, 39 (2) :161-164.

[4]陈强, 黄国光, 黄信荣.阿立哌唑合并卡马西平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J].右江名族医学院学报, 2010, 25 (1) :25-26.

[5]李倦国.阿立哌唑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11) :55-56.

[6]冯霞, 梅刚, 陆蓉, 等.阿立哌唑与奋乃静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对照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 2008, 21 (3) :153-155.

[7]严淑芳.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脑血管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对照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 2010, 17 (2) :166-167.

[8]陈国强.阿立哌唑和氟哌啶醇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对比[J].医学信息, 2010, 5 (7) :1876-1877.

[9]钟勇.探讨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14) :101-102.

上一篇:选题与策划下一篇:倡导学生个性化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