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对译者的启示

2024-05-03

图式理论对译者的启示(精选九篇)

图式理论对译者的启示 篇1

1 图式理论简介

“图式”在心理学中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 最早由康德于1781年提出, 1932年英国心理学家Frederick Bartlett在他的《记忆》 (remembering) (5) 一书中就对这一概念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指出“图式是对过去经验的反应或对过去经验的积极组织。”图式是储存在人们记忆中的有系统、有组织的知识单元, 是人脑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组织形式, 是人类认知的基础。巴特莱特指出, 任何的学习和记忆都是在我们已有图式, 即在我们过去经验中形成的信息分类的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的。20世纪70年代, 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 (D.E.Rumelhart) 把图式理论发展成为一种系统完整的理论。该理论指出:任何语言材料, 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 本身毫无意义, 它只指导听者或读者如何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恢复或构成意思, 即人们在理解新事物时, 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 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 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吻合, 方能产生理解。现代图式理论认为新输入信息的译码、编码都依赖于人脑中已存的信息图式, 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匹配, 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 否则, 无法理解输入的新信息。比如, “文革”、“上山下乡”、“插队”、“老三届”等, 四、五十岁以上的中年人都明白, 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可能不知所云, 因为前者亲身经历过这些事情, 有这方面的图式, 后者没有。

2 图式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进行表达的转换过程, 翻译过程“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语言活动, 但从翻译的主体即译者的角度来说, 翻译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活动” (范勇, 2001:85) 。翻译的过程主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即原文的理解和译文的表达。理解实质上是对源语进行正确的解码, 而表达实质上是用目的语对源语信息进行恰到好处的再编码。所以, 翻译活动就是译者对源语进行解码同时又用目的语进行编码的过程。

翻译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图式转换的过程, 在某种意义上, 可以将翻译理解为“图式翻译”。在翻译过程中涉及的图式有三种类型:语言图式 (language/linguistic schema) 、内容图式 (content schema) 和形式图式 (formal/textual schema) 。语言图式指读者对原文语言的掌握程度, 包括字、词、句等基础知识, 它是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的基础。内容图式指读者对文章主题和内容范畴的了解程度, 包括相关的文化内涵、风俗习惯、地理知识、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知识。形式图式指读者对文章体裁、逻辑结构以及修辞方面的了解程度。

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不仅要拥有所有相关的图式, 而且这些图式要被激活, 否则会出现理解错误或难以理解, 从而导致翻译失败。例如:

1) Those apples are good and ripe. (钱歌川1980:380)

2) “D’you think he knows his own mind?He seems to me a (The Man of Property by John Galsworthy) (7)

(The Man of Property by John Galsworthy) (7) 3) Once he started explaining I had quite a s

3) Once he started explaining I had quite a shock.It started offone of the’four olds’. (冯庆华2002:425) (8)

在上述例 (1) 中, 如果不熟悉“good and”是“very/thoroughly”的意思, 缺乏相关的语言图式, 你很可能把“good and ripe”翻译成“好并且熟透了”;如果你不了解例 (2) 中“the grey mare was the better horse”的内容图式, 不知道“grey mare”是指“比丈夫厉害的妻子”, 你可能会把这句话翻译成“你以为她有决心吗?我觉得他太可怜了。简直是灰色的牝马是较好的马!”这样的翻译, 让人不知所云。实际上, 这句话的意思是“……简直是 (牝鸡司晨) 妻管严!”同样, 在例 (3) 中, 如果你对“four olds”一无所知, 就难以在句子间建立联系。

翻译实践证明, 译者的相关图式愈丰富, 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越强, 翻译出来的文本可接受度愈大。因此, 译者要不断提高自己源语和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修养, 加强语言和文化的学习, 不断充实丰富自己的翻译图式——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

3 图式的特点

3.1 图式具有个体的特质

图式源自以前的知识和经验, 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完全相同, 每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都可能存在些许的差异, 因此, 每个人的图式都是独一无二的, 那就是为什么“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格式塔心理学家们也指出我们的知觉受过去经验和现在兴趣的影响。几个人看同一个世界, 他们的解释可能是不同的。比如, 看到field这个词, 你会想到什么呢?如果你是一个热衷体育的人, 你可能会想到足球场、篮球场…..如果你来自乡村, 你可能会想到玉米地或小麦地;如果你学的是历史专业, 你可能会想到战场……一位认知心理学家可能会想到力场 (Robert F.Biehler&Jack Snowman:342-345) (9) 。中国有句俗话叫“三句话不离本行”, 这正是个人经验的体现, 是图式个体特质的写照。

3.2 图式具有文化独特性

图式是个体经验的反映, 但在同一文化中, 个体的图式具有共性。Claire, Kramsc (2000:27) ) 指出“人们在他们的文化 (或者说文化融合) 的经验的基础上来建构有关这个世界的知识……。 (10) ”George Yule (2000:87) 也指出:我们的背景知识结构, 我们了解这个世界的图式, 是由文化决定的。因此, 图式具有文化的独特性, 比如, 春节是中国所特有的;“圆月 (full moon) ”在欧洲会使人想到“恐怖小说”, 而在中国会激起人们“花好月圆”的联想。因此, 同一事物, 在不同文化中人们会产生不同的联想, 激活人们不同的图式, 这种图式具有文化的独特性。

3.3 图式具有稳定性, 同时又是发展变化的

图式一旦形成, 在一个时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同时受人们新的经验和信息的影响, 图式在人们获得新信息的过程中成长并发生变化。就像剧本一样, 图式有一个基本的脚本, 每次上演, 细节会有不同。图式受三个基本过程的影响:同化、顺化和平衡。同化 (assimilation) :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也就是说, 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 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 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就像消化系统将营养物吸收一样;.顺化 (accommodation) :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顺化是与同化伴随而行的。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 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 以适应环境, 这就是顺化的过程;平衡 (equilibration) :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平衡状态过滤的过程。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 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 若获得成功, 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用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 个体便会作出顺化, 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 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

4 图式理论对译者的启示

4.1 图式与译者

翻译过程中, 图式在译者的思维活动中起着重大作用。Wilss (1996) 指出“建立在图式基础上的信息几乎是自动被激活的.. (1.1) ”。译者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有意识或潜意识的图式, 完全是基于译者自己的心智资源。“翻译本质上是译者的独白或者说一种‘单项交流’行为。.. (1.2) ”毫无疑问, 如果一个文本是以标准形式呈现, 译者可能不会花费太多的力气就可以处理;相反, 文本环境不太标准, 翻译的效率会大打折扣, 可能会强迫译者花费更多的时间投入更多的脑力来获得翻译的结果。显然, 文本中新奇的东西过多会使翻译语境难以诊断和驾驭, 甚至超出译者的翻译能力。

翻译是文本与译者知识结构图式的交互过程, 涉及文本理解和文本输出两部分。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头脑中源语和目的语这两套图式要同时激活。译者要用源语的语言、形式和内容图式来理解源语的内容、语言和风格, 同时, 用目的语的语言、形式和内容图式把源语中承载的信息转换成地道的目的语。在翻译过程中, 这两套图式是相辅相成的。译者自觉不自觉地会对这两套图式进行比较, 比较语言、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差异, 从而采用相应的策略进行翻译。

4.2 与译者图式相关的问题

在翻译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与译者本人相关的问题。众所周知,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 在文本理解过程中, 译者会受到其头脑中图式的影响。首先, 译者要掌握足够的语言图式来理解文本, 换句话说, 译者应精通相关的语言。译者作为特殊的读者, 其语言图式会影响阅读和理解速度。在文本处理中, 生词愈多, 理解愈困难, 反之, 则相反。精确理解原文是准确翻译的基础。在文本比较复杂的情况下, 我们更加强调译者的“语言能力 (language proficiency) ”和“encyclopedic knowledge (百科知识) ”。语言能力就是指译者的语言图式和形式图式, 百科知识就是指译者的内容图式。译者在翻译时, 不仅应拥有所有与文本相关的图式, 而且要激活这些图式, 否则, 会导致理解中断, 出现翻译问题。通常, 我们把与译者图式相关的问题分成如下几种:

1) 图式空缺

2) 图式冲突

3) 图式未被激活

4) 套用错误图式

4.3 译者与作者

“影响译者翻译的另一个因素就是译者与原作者价值体系的相似程度” (Nida:7) .. (1.3) 。根据图式理论, 我们知道图式具有个体的特质, 每个人的图式都是基于个人的经验和认知过程, 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译者来说, 同一个文本,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释, 一百个译者一百个哈姆雷特。Jeffrey M.Green (2001:16) 在Thinking through Translation这本书中指出“理想的情况应该是译者与所译作者极为接近”。他在书中把译者和作者的关系做了如下的比喻:

A fat old man with a jolly face would do better playing FAL-STAFF than Prince Hal;a pianist

with small, delicate hands probably should leave Liszt to otherperformers.Beyond the mere physical equipment, any interpretermust also have empathy with the material in order to perform itproperly.Translators with a natural inclination for recondite andflorid vocabulary with intricate, baroque sentences should not trans-late Hemingway.Conversely, translators who insist on limpid clarityand brevity above all should probably steer clear of Faukner.

(Jeffrey M.Green, 2001:15)

Powis Smith (1925:164) .. (1.4) 也指出理想的译者应该完全了解原作者的思想, 对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以及人的精神面貌了如指掌, 否则, 不可避免会成为一个失败的译者。

图式理论告诉我们, 交流和理解都是建立在图式的基础之上的, 人们可分享的图式越多, 交流和理解就越容易;同样, 翻译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交流, 译者和原作者可以分享的图式越多, 译者对文本的理解会越准确, 翻译越容易。译者和作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这两个圆分别代表作者和译者的知识、经验、世界等, 图1表示译者与作者在知识、经验和背景方面有很多共同点, 那么, 翻译就会很容易;图2表示二者的共同点很少, 译者在翻译中要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会很费周折;图3表示译者与作者在经验、知识方面没有任何共同点, 可想而知, 翻译会很困难。

显然, 双语作者翻译自己的作品比严格的翻译更有可能产生出与原作旗鼓相当的对等译文。总之, 译者对原作者了解越多、源语越熟悉、相关图式越丰富, 翻译质量越有保障。因此, 我们说“诗要有诗人来翻译。”法律专家翻译与法律相关的资料会比做文学翻译的译者译得好, 反之亦然。古人早有“闻到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一个译者不可能擅长所有的领域, 译者的专长和经验对译文有重要影响。如果译者没有法律经验, 就不要把棘手的法律文件给他/她翻;如果你要的是市场营销的文本, 法律专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5 结束语

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篇2

阅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运用图式理论指导大学英语阅读,旨在培养学生有层次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质量和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作 者:张巧艳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大学外语部,陕西,汉中,723001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6) 分类号:H3 关键词:图式理论   阅读理解   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对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的启示 篇3

关键词:图式理论;英语新闻听力;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98-02

在广泛的听力题材中,英语新闻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能够及时地反映世界最新动态,帮助学生了解时事,开阔视野,接触最真实的语言素材。由于英语新闻在结构、内容、句式、词汇等方面有其独特的特点,一直是英语听力学习中的难点。许多英语学习者往往只注重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单方面的提高,而忽视了利用语言学习所必须的背景知识的学习来提高听力能力。本文通过对图式理论的分析,认为新闻背景知识在听力理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闻听力教学中以图式理论为指导,有效的激活学生对新闻听力理解中的图式知识,促进听力教学,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

一、图式理论

“图式”最早见于哲学家康德的著作。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D.E Rumelhart)把图式概念发展为图式理论。该理论强调,人们已经具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其认知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语言图式指学习者本身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及运用语言的能力。内容图式指与文章内容有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这类图式在理解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图式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

1.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听前图式的激活是思维理解的准备阶段,相关图式为吸收听力篇章信息提供了心理框架,能够为听者指出了听的方向、缩小了听的内容范围,故能缓解听者紧张害怕的情绪,从心理上增加了听者能够听懂的信心。

2.帮助预测和筛选信息。图式可以使听者对语言材料将要涉及的内容有一个预期,当输入的信息激活了听者头脑中相应的图式,听者就会不断地根据自己掌握的图式推测说话人可能会说的话,帮助领会文章的主旨。

3.补充语言表达的不足,有助于推理。当材料中省略了一些常识性的信息时,只要激活相应的图式,听者就能推理出被省略的信息,有助于迅速准确的理解听力材料。

三、图式理论在新闻听力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听力的过程是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信息处理方式的有机结合完成的。对于英语新闻听力这一难点,图式理论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给了我们一些启发。

1.重视听前热身训练,激活原有知识图式,同时建立新图式。听前阶段进行的主要任务是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图式和帮助学生建立新图式,因此,听前阶段在听力理解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新闻听力材料来说,学生们平时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途径在的头脑中都已不同程度地建立了相应的图式。教师应在听力教学中设法激活该图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运用储存在大脑中的原有知识图式进行选择、整理和加工,培养他们分析、预测、推理和判断的能力:①热身提问讨论:针对所听材料的内容,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并可以适当帮助学生预测即将听到的内容。②扫视文章标题、浏览文后所附练习,大致预测所要听的内容并能帮助判断出注意力应放何处。新闻听力材料往往涉及英美等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背景知识,若听者知识面较窄,会直接影响对语篇意义的理解。教师在听力教学训练时应在听音之前介绍与新闻内容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帮助学生克服理解中的文化障碍。可以通过提前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发放阅读材料、讲解、播放相关视频等方式进行。同时,鼓励学生课下关心时事、多积累新闻背景,增加他们大脑中有用信息的储备量。例如,听一篇关于巴以冲突的新闻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以下的准备工作:在热身时有针对性的设置问题,如: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srael and Palestinian? Why is their relationship so intense?通过问题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关于巴以关系的图式,然后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介绍相关背景的知识,如:巴以冲突是中东地区的热点之一,起冲突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历史根源,不仅有宗教的、民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大国干预的外部因素,双方也在谋求发展。在放音之前,让学生预览问题,大致预测所要听的内容,引导学生听重点。完成本篇听力后让学生在课后搜集更多关于巴以关系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建立起更多新的图式,提高获取知识的功效。

2.宏观分析语篇,培养学生形式图式的建立。要引导学生把握新闻听力材料语篇的结构和意义。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语篇特点,英语新闻有其独特的文体特征:①结构特点:大多数的英语新闻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指在新闻报道中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放在整个新闻报道的开头,作为导语(lead),次要的新闻事实放在导语后,把最不重要的新闻放在末尾。因此在听新闻时,应引导学生抓住导语、段首语,从而掌握整个新闻的精华。②句法特点:新闻报道为了在一个句子中包含较多新闻信息,常采用合并句子的方法,组成语法结构复杂、松散、冗长的句子。通常采用以下三种形式:带分词结构的简单句、带宾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的复合句、同位语。在了解英语新闻句法特点后,引导学生建立相应文体图式,逐步培养学生对长句子,复合句的敏感性,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一般规律。

3.听力过程中调整图式。训练学生不断调整图式。在听前阶段学生被激活的固有图式或所建立的新图式对理解听力材料有很大帮助,但产生的预测和推理不一定是准确的,这就有待在听的过程中得到改进。在听力过程中,教师需要训练学生根据所听信息不断调整更新图式。可以训练学生速记能力,对所听新闻材料做摘要,引导他们识别重要细节的信息,记下关键词、句,尤其注意段首句和一些标志词,达到有效记忆所听内容的目的。

4.听后巩固与扩充新建图式。教师应在听音之后训练学生巩固和扩充新建立的图式。同时,就听力技能、相关背景知识、词汇语法知识做出总结,使学生能把刚获得的有关背景知识的新图式储存到长期记忆中。

英语新闻听力一直是听力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本文认为以图式理论为指导的英语新闻听力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意识到听力教学不只局限于语言层面上,还应重视激发学生对听力的兴趣,帮助学生储备新闻背景知识、语篇特点,使他们大脑中具有丰富的图式知识,从而实现听力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Coady,J.A Psycholinguistic Model of the ESL Reader[M].Mass:Newbury House,1979.

[2]Rubin,J.A Review of 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Research[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4.

[3]庞晓青,张晓春.动用图式理论 改善听力教学[J].中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2):66-73.

[4]孙兵.试论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J].现代教育论丛,1999,(2):43-45.

[5]王晓红.图示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J].社科纵横,2007,(1):173-174.

[6]蒋红艳.语篇模式在voa英语新闻听力中的分析及应用[J].贺州学院学报,2009,(12):95-97.

图式理论对翻译的启示 篇4

“图式”概念最早由康德在1781年提出, 后来经过巴特勒特的发展, 鲁姆尔哈特的逐步完善, 至今已有200 多年的时间。图式理论认为, 人们大脑中存储的知识被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并且构成了完整的体系, 在理解新事物时, 大脑会把新事物与相关的已知的概念或过去的经历联系起来, 对新事物的理解和接纳取决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 (周遂, 2005) , 新的信息输入后, 会与之前头脑中的图式吻合之后经过同化与顺应, 或者融入到已有的图式中, 或者建构全新的图式。目前研究者们普遍接受将图式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三类。图式理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引入我国, 之后被广泛用于外语教学研究方面, 并取得了重要成果。近年来随着翻译热兴起, 研究者们将图式理论用于翻译实践, 发现图式理论对翻译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解码与编码

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转换过程 (刘明东, 2002) 。这个转换过程不单单是表面的文字转换过程, 而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 可以理解为是人的头脑中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共同作用的结果。译者首先要依靠头脑中已有的图式对源语进行正确理解, 只有对源语的正确解码, 才能进行下一步, 用头脑中相关的目的语图式对源语信息进行编码。

译者在对源语进行解码时能否对其进行正确的理解主要取决于是否成功地激活了头脑中的相关图式。我们在阅读外语文章时如果感到一头雾水无法理解, 往往是因为映入眼帘的文字无法在头脑中产生共鸣, 即头脑中没有相关的图式来帮助理解。

例如:Jack got angry with his manager last month and swore at him. He got the boot.

Get the boot单独拿出哪一个单词都不陌生, 但是三个单词放在一起就有了其他的意思, 这里get the boot不是拿到了靴子, 而是指被解雇 (get fired) 。

除了两种不同语言的语言图式存在很大差异外, 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显著, 内容图式迥异, 翻译时给译者带来了很大困扰, 例如很多英语作家喜欢引用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圣经和莎士比亚作品等等的典故和语句, 因此译者应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容图式。

例如:His Achilles 'heel is his pride.

Achilles’ heel字面意思是阿喀琉斯之踵, 阿喀琉斯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 该典故出自荷马史诗, 他的母亲忒提斯为了让儿子拥有刀枪不入之身, 在他刚出生时就将其倒提着浸进冥河, 可惜冥河水流湍急, 母亲不得不捏住他的脚后跟不敢松手, 因此未浸水的脚踵是他全身最脆弱的地方。长大后的阿喀琉斯作战英勇无比, 最终却被太阳神阿波罗一箭射在脚后跟而身亡。因此在西方文化中, Achilles’ heel是指一个人的致命弱点、致命伤。所以这句话应该翻译成他的致命弱点是他太骄傲了。

对源语正确理解之后, 就可以进行目的语编码了。译文精彩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的编码。编码应该有利于激活目标读者的相关图式, 才能让读者最大限度地从翻译作品中获得源语作者想表达的信息。Gutt (1991) 认为翻译的实质是译文与原文的解释性相似, 因此, 译者必须针对目的语读者提供最大量的信息, 提供充足的线索, 以便激活目的语读者头脑中已经具备的图式。

同时, 翻译作为语际交流, 不仅仅是语言转换过程, 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 (彭保良, 1998) 。翻译是一种常见又普遍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翻译的目的之一就是引进外国文化, 促进文化交流。在译者编码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帮助目的语读者建构更多的全新的背景知识即内容图式, 这对于促进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作用。

例如:—How do you know this information?

—A little bird told me.

在这句话中A little bird told me绝对不能翻译成有只小鸟告诉我的。A little bird told me (so) 这个典故源自圣经的《传道书》, 原文是Do not curse the king, even in your thoughts; do not curse the rich, even in your bedroom; for a bird of the air may carry your voice, and a bird in flight may tell the matter。意思是有人私下告诉我, 我不想透露这个人的信息。现在用这句话来用开玩笑口吻避免透露消息来源, “我是不会告诉你我是怎么知道的”。

三、结语

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对译者的语言功底, 文化常识, 背景知识等多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因此翻译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工作, 译者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无限地接近源语母语者的水平。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网络文化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 译者必须紧跟时代不断地充实自己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 这样才能够正确理解源语, 准确地向读者表达作者原意, 从而最终达到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摘要:本文将图式理论与翻译实践联系起来, 分析在源语的解码和目的语的编码过程中图式如何发挥作用, 对翻译实践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图式,激活,解码,编码

参考文献

[1]Gutt, Ernst-August.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M].Oxford:Basil Blackwell Ltd., 1991.

[2]刘明东.图式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J].外语教学.2002 (6) .

[3]彭保良.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英汉翻译中词义的确定[J].中国翻译.1998 (1) .

图式理论对职校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篇5

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 (F.Burtlett, 1923) 最早应用图式的概念。巴特利特认为, 人们对语篇的理解和记忆并非复制, 而是构建出来的。这个构建过程除了语篇信息外, 还需要人们具有与语篇相关的经历。这些经历以数据结构的形式分门别类地存放在大脑里, 就像图书馆存放的书籍一样, 随时待用。巴特利特把这些数据称为“图式 (schema) 。”

比如, 当我们看到同学的照片时, 就能很快想起他的名字、性格、气质等很多有关该同学的知识。这说明该同学的外观特征与他的名字、性格、气质等有关知识是联系在一起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所以说, 图式实际上是一种关于知识的认知模式。图式理论研究的就是知识是怎样表征出来的, 以及关于这种对于知识表征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有利于知识应用的理论。

二、职校学生现状分析

1. 职校生的英语基础差

经过层层落选进入职校的学生成绩非常不理想, 特别是英语。上课不学, 学而不用是大多数职校生在英语课堂上的行为, 所以更不用说他们主动阅读英语文章。然而阅读是学生英语知识的重要输入方法, 同时也是了解跨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 还可以扩大他们的词汇量。

2. 职校生的双向选择:就业和升学

除了大部分学生就业之外, 还有一部分学生准备参加对口单招考试以进入更高一级的学府进行深造。那么, 针对这一群体, 培养他们较高的英语阅读能力, 就成为英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从近几年对口考试英语试题中可以看出, 阅读的比分逐渐增大, 阅读分量也逐年加重, 阅读材料也逐年变难。正如英语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在英语教学中, 听、说、读、写要进行综合训练, 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的同时, 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见,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整个中学阶段教学的重点。

三、图式理论与阅读理解

1. 理解是图式具体化的过程

图式理论的核心是人在理解新事物时, 总是将新事物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显然人拥有的知识越多, 对理解新事物越有益处。鲁梅哈特认为理解就是选择能够说明输入信息的图式与变量约束的过程。这就是说阅读理解首先是输入一定的信息, 然后在记忆中寻找能够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 当足以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被找到之后, 或者说某些图式具体化, 其中的空位被填充以后, 我们就可以说理解了。

2. 图式在理解过程中的作用

(1) 预期作用

图式理论指出图式重要的作用之一是它在理解中的预期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需要经历每一件事情就能够有信息地指出很多事情的结果。

(2) 图式选择作用

图式选择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输入材料加工重点的选择。输入我们脑海中的信息呈等级状态, 有的处于中心地位, 有的是围绕这个中心的附加部分。图式能够告诉我们哪些是重要的, 哪些是不太重要的。

四、图式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1. 丰富图式

在英语教学教师不但要巩固、扩大学生的语言知识, 而且还应增加文章的背景知识, 进而丰富学生头脑中的原有图式。图式理论将阅读过程描述为读者把已有的背景知识与某个文本中的信息联合起来, 以达到理解该文本。故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结合每篇课文的主题介绍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如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英语》第一册Unit 8的阅读部分“Christmas trees”。教师可介绍有关圣诞节的知识:节日时间、节日的典型活动、节日的重要性等, 还可以将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进行对比。这样日积月累, 学生头脑中的图式会越来越丰富, 阅读时就会调动相关图式, 顺利理解所学课文。

2. 激活图式

在实施读前活动 (pre-reading activities) 时, 教师要采取有效手段激活学生的图式。教育家们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深入创设更多的情景, 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在英语教学中, 预读任务常被设计来建立或激活学习者的先验图式。例如, 在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第二版《英语》第五册Unit 2Electronic office中单词disappearance, 教师点拨该词词根为appear, 学生会立刻想到“appear”“appearance”“disappear”, 一部分基础好的学生甚至会想到“seem”“seem like”...例如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英语》第一册Unit 9 Travelling, 教师还可以针对课文的插图进行提问学生:What have you seen in the picture?教师还可以应用多媒体展现南极洲, 当学生头脑中关于南极洲的图式被激活后, 教师可提问Who went there?When did she go?Was their travelling happy?然后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本篇课文。再如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英语》第二册Unit4China’s manned spaceship flies again,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标题进行预测, 以激活他们已有的图式, 当然如若学生还想叙述与跟课文无关的内容, 比如两位航天员的简历, 也可以尽情地让他们表达。

3. 建立图式

在阅读教学时, 在读中活动 (while-reading activities) 中, 教师应指导学生建立相应的语篇图式。图式包括明斯基用“框架”来表征的那些知识, 还包括香克和爱贝尔森用“脚本”来表征的知识。所以图式也可以说是一种结构。因此阅读教学时, 教师可结合阅读材料的语篇内容及语篇结构, 指导学生建立相关的语篇图式。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语篇并深入理解语篇。例如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英语》第二册Unit 4 China’s manned spaceship flies again教师在解决了有关可能存在语言问题后, 可帮助学生建立该语篇的图式:

4. 运用图式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在进行读后活动 (post-reading activities) 时, 应指导学生利用已建立的图式进行各种活动, 如复述、改写、讨论、评价等。例如,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英语》第二册Unit 5 Three old men and a woman, 本文中大部分篇幅为对话, 学生也学过语法“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互改。教师可以布置作业如Rewrite the text with indirect speech, 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在进行读后活动时要根据学生分层教学, 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如用间接引语改写课文, 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相关的提示;或者简化要求, 让他们改写代表性、简单的句子。当然对于基础好的学生, 那就是多此一举了。事实上对于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应允许并帮助他们利用已建立的语篇图式进行复述、改写等活动。因为一个好的语篇图式是语篇内容和语篇结构的有机结合, 所以即便是有困难的学生看着它也会有话可说, 有话可写。

读者对文章内容、背景信息和篇章结构等知识了解得越多, 相关的图式越多、越系统, 对文章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就会越透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英语教师除了讲解语言文字本身, 还应讲授并引导学生去了解有关的背景知识, 去丰富图式、激活图式, 使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目的意图, 得出正确的结论, 做出合乎逻辑的判断推理。只有这样才能依据语篇情景正确理解句子和词汇的含义, 才能实现阅读教学既教学语言基础知识, 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双重教学目标, 并可以逐步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能力。

摘要:将图式理论用于职校英语阅读教学, 探讨如何有效利用职校学生已有图式中的知识和背景信息, 以及如何帮助他们构建新的认知图式, 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图式理论,职校学生,英语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Rumelhart.D.E.Schemata:Understanding, 1984.

[2]杨永钢.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 (5) .

[3]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4]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认知图式理论对阅读理解教学的启示 篇6

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法认为, 阅读理解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被动解码过程。即要理解一篇文章, 首先要从最小的文字单位起始 (音素、词素、词语) , 然后到句子, 再到篇章, 只有逐字逐句弄明白文字, 才能理解篇章文字。现代语言学家认为, 阅读理解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 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 而是一种解码过程与意义再构建的结合。读者阅读语言素材, 主要是指掌握素材的表层结构, 因此在理解句子时不仅要运用语言本身的知识, 同时还要运用客观世界知识, 即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二、关于认知图式理论

什么是图式 (Schema) ?图式是人们过去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储存方式, 这种储存不是事实、经验的简单罗列和堆砌, 而是围绕不同的事物和情景形成有序的知识系统, 它是人们认知事物的基础。1967年, 皮亚杰用图式概念来理解和解释儿童的认知变化。他认为, 图式是用于人们为对付环境中各种特殊情境而发展的思维结构的术语。奥苏贝儿指出, 任何文本本身并不自然而然带有什么意思, 它只不过给读者指出一条理解的路线, 所谓理解的过程, 实际上是读者借助文段和自己的认知结构来建构意义的过程。

三、认知图式理论下的阅读理论

(1) “自下而上”模式 (bottom-up model) 。该模式认为, 读者在阅读时只有通过对一个个字母、一个个词、一个个句子的从左到右地逐步处理, 最后才能得出文章的整体意义。

(2) “自上而下”模式 (top-down model) 。该模式认为, 读者在阅读时无须精确辨认和理解每个词、每个词序, 而是根据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的视觉信息进行主动推断、预测、验证、修改, 以达到对文本的正确解码。

(3) “相互作用阅读”模式 (interactive model) 。该模式认为, 读者对文本理解的过程实际上是其文化背景知识与文章中符号产生联系、重新组织和表达信息的过程, 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信息处理方式交互作用的结果。

然而, 无论是“自下而上”, 还是“自上而下”, 或是“相互作用”, 都离不开读者的图式知识。因此, 要想提高阅读速度, 必须丰富不同图式的内容, 提升图式激活的速度。

四、认知图式理论对阅读理解教学的启示

1. 掌握扎实的语言图式 (“自下而上”模式)

语言图式是指一定量的词汇、句法、知识, 即指读者对构成文章的语言的掌握程度, 是调用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的基础。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工具, 没有相应语言图式, 就无法识别文章的词句, 也就无法利用文章提供信息和线索去调动大脑的内容图式、修辞图式, 因此也谈不上对文章的理解。实践证明, 语言知识的多寡对读者的阅读理解有着重大的影响, 特别是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如果词汇贫乏、语法薄弱、句型结构不清, 阅读技巧和策略再好, 阅读理解也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例如: (1) Impress the words“Made in China”on a b ox. (2) I wa s d e e p ly imp re s s e d a t his p e rforma nc e.如果单词“imp re s s”对读者来说没有相对应的图式, 即读者不认识这个单词, 自然就很难读懂这些句子。另一方面, 如果读者有相应的图式, 但对它的含义变化不够了解, 没有足够的语言图式, 也会妨碍阅读理解的效果。由此可以看出,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一定要加强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 牢固掌握足够的词汇, 熟悉习惯的搭配用法, 把握语法结构知识规律, 建立完整的语言图式, 为达到良好的阅读理解打下扎实的基础。

2. 建立丰富的内容图式 (“自上而下”模式)

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所涉及的主题的熟悉程度。在阅读过程中, 要想获得颇为有效的阅读理解, 仅有语言图式还不够, 还需要“关于文本内容的背景知识”。换而言之, 对文本所涉及的主题的熟悉程度, 是决定阅读理解的核心和关键。内容图式在阅读理解中能帮助读者预测信息、选择信息和排除歧义, 能加速并提高读者对文章的理解, 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语言知识方面的不足。在教学中, 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 一定要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应该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外国文化的书籍, 如美国地理、英国风情等。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真正运用所学语言,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另外, 在讲授单词的时候, 也可以适当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例如, 中专外贸函电课文中出现交货地点:San Francisco, 如果简单地给出中文“旧金山”“圣弗朗西斯科”或“三藩市”, 这对学生来说不过是一个陌生的地名;但是如果能结合“金门桥” (Golden Gate Bridge) 、缆车 (Cable Car) 和地震 (Earthquake) , 就不但给学生塑造了一座城市的立体印象, 还让他们扩充了交通、旅游、地理方面的知识。除了帮助、引导学生建立丰富的内容图式, 教师还要训练学生熟练运用这一图式。在阅读中不要把所有的词汇的意思都直接告诉学生, 要让他们尝试利用背景知识去猜词义。可以在阅读之前先向学生提出与内容相关的问题, 让学生先根据背景知识作出推测, 然后在阅读中进行验证。

3. 建立初步的形式图式 (“相互作用阅读”模式)

形式图式, 通常也被称作文本图 (textual schema) , 指书面文本的组织形式或者修辞结构。它包括不同文体的知识, 也包括对使用不同文体、语言结构、词汇、语法和语域的文章的理解。任何一个作者在计划或撰写一篇文章时, 一定会考虑到内容和结果这两个因素, 考虑到如何将内容按一定的结构、逻辑排列和组织起来。不同文章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框架, 对它的了解就是对形式图式的建立。文体、修辞等内容对于中专水平的学生难度较大, 教师不宜将整套理论全盘灌输给他们, 而是要找到适合的切入点。例如在商务信件中, 被动语态较为常见, 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被动句式变为主动句式, 再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区别:Shipment must be made before June 1st.You must ma ke s hip me nt b e fore J une 1s t.让学生发现被动句式通过主语的变换, 消除了命令的语气。又如商务英语中的purchase一词, 我们可以举出下面的例句:We wish to purchase 1000 TV s e ts from your c omp a ny.I wa nt to b uy a s hirt.让学生发现不同场合中词语用法的差异, 建立不同文体对应的初步形式图式, 并运用到各类型的阅读之中, 提高阅读效率。

结语: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 认知图式对阅读理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阅读理解及其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同学要从多方面拓展知识面, 建立丰富的图式, 制定科学的阅读策略, 训练高效阅读方法和技巧, 从而全面提升阅读能力。

摘要:图式理论不仅对有效阅读理解具有决定作用, 而且揭示了阅读理解过程的本质。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图式的积累、激活、巩固和拓展;另一方面, 更要注重让学生亲历阅读理解的本质过程,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阅读理解

参考文献

[1]李景艳, 卢世伟.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2001 (3) .

[2]张萍.从认知图式理论角度看二语阅读教学[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 (3) .

[3]陆世雄.图式理论与中国英语阅读教学研究二十年[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2008 (12) .

图式理论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篇7

关键词:图式理论,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启示

一、引言

据美国外语教学法专家Rivers与Temperley统计, 听在人类交际活动中所占的比例为45%, 说占30%, 读占16%, 写占9%[1]。英语教育专家Krashen曾说过:“无论儿童或成年人, 在语言习得中, 头等重要的是听力理解”[2]。听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试想, 在交流中, 如果都没有听懂对方的话语, 又该如何继续进行下面的对话呢?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 它不仅涉及到听者的语言能力, 还取决于听者的认知能力。因此, 在坚持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 提高认知水平, 构建相关的图式有着积极重要意义。本文就是从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式理论为出发点, 研究其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二、图式理论的概念和种类

图式 (Schema) , 该词来源于古希腊, 原意是形象和外观, 后转意成对事物基本特征的描绘。图式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有多种名称:框架、摹本、背景知识。王建伟认为图式是“输入并存储在头脑中的所有对世界的一般认识”,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先有知识或背景知识”[3]。

语言心理学界把图式分为三类: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指学生掌握的有关语音、词汇、语法、语用和语篇等方面的语言知识, 它是听力理解的前提和基础。内容图式又称主题图式, 指与话题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马亦工认为即使听者有足够的语言图式, 如果不熟悉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那么, 其听力理解是不完全的[4]。形式图式指学习者所掌握的有关文章的体裁 (如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等) 、篇章结构及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知识;王菁和程晓堂认为在复杂的材料中, 不仅要动用若干个别形式图式, 而且要明了事情之间的相互关系[5]。

三、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要想用英语交流, 首先必须学会听得技能。然而, 我国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却令人堪忧。首先, 听力教学不受重视。基于高考的压力, 教师和学生更多的是关注阅读和写作, 往往忽视了听力。其次, 听力教学模式简单乏味。教师通常只是机械地播放录音, 学生听, 做题, 然后对答案, 整体上听力教学模式单一, 课堂气氛枯燥、沉闷。再次, 学生对听力存在情感障碍。有的学生一听, 就会产生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等情感障碍, 严重影响了听力水平。使得本来应该能够听明白的, 由于情感因素, 而听不懂了。最后, 学生文化背景知识匮乏。背景知识就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图式”。学生普遍缺乏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历史文化、政治宗教、价值观等的了解。

四、图式理论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图式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特定上下文的内容, 加深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图式理论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有:

(一) 构建相关图式结构, 夯实语言基础

根据图式分类可知, 语言图式是听力理解的基础和前提, 如果一个听者没有存储相应的语言图式, 他就无法对所输入的听力材料进行编解码, 更别说激活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因此, 语言知识的积累尤为重要。高中生可以通过辨音训练和扩充词汇量来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库。学生要培养对语音中的连读、同化、不完全爆破、重读、弱读、升调、降调等的敏感性和辨识度, 以及对语速的适应。另外, 要注重词汇的积累, 可以巧妙地运用词根、词缀, 复合词, 缩略词等构词法扩充词汇量。

(二) 充实图式网络, 扩大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意义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理解。学生如果不能够准确了解这些背景知识, 就会因文化差异而产生语言理解上的误差。因此, 教师应尽可能将教学内容与知识面的扩大结合起来, 延伸讲解相关的背景知识, 以多种渠道向学生传授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知识。学生平时应注意大量广泛的阅读。

(三) 激发相关图式, 培养预测联想能力

要理解听力材料没有一定的知识是不可能的, 而有了知识不去使用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 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运用原有知识图式进行选择、整理和加工, 培养学生分析、预测、推理和判断的能力。通过知识图式的激活, 在听力过程中, 即使遇到一些语言障碍, 如生词、语速太快或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忽略的一些信息, 仍可依据相关的图式对材料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判断。图式一经激活, 一些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触类旁通。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单纯聆听时的被动局面,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取得了满意的听力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 把图式理论直接运用于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实践, 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使学生能够最有效地进行听力学习, 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教法、学生, 更要有效的组织教材内容, 帮助学生建构并激活相关的图式, 以期促进学生的听力理解, 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参考文献

[1]Rivers, W&M.Temperley.A practical Guide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M].Oxford:OUP, 1978.

[2]Krashen, 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tion.Oxford:pergamon, 1982.

[3]王建伟, “3+1”听力提高训练法[J].外语电化教学, 第四期, 1999.

[4]马亦工, 两种理解机制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 (社会科学版) , 2003, (1) :73-76.

图式理论对译者的启示 篇8

1 民办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我校是天津市唯一一所民办大学, 具有民办大学的代表性。就英语学习而言, 我校学生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学生英语基础较差, 水平参差不齐。我校的本科招生属于第三批次, 也可以说招的是收底的学生, 比第一批次录取院校的学生高考分数能低100来分, 可见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此外, 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各地英语教学水平差异也比较大, 并且各个地区录取分数相差较大, 所以造成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以一个自然班举例, 英语成绩最高的110多分、最低的十几分甚至有个位数的, 能相差百十来分。二、有些学生学习就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 四年后能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他们认为为了高考学英语已经备受折磨, 上了大学再也没必要花费精力学英语了。三、有些学生想学好英语, 但像无头苍蝇似地不知何去何从。

而英语教学方面呢, 民办大学也有其特点。一、由小班授课改为大班授课。办学初招生规模小, 以一个自然班为一个教学班, 30人左右;可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 招生规模也越来越大, 学生数量猛增, 为了节约成本, 由一个自然班单独授课改为两个自然班合班上课。二、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班级人数的增多对英语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有一些教学方法很难在人数众多的班级开展下去, 因此, 传统的教师为主、教师讲学生记的方法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法。三、教师都比较年青。我校刚刚成立十多年, 中青年教师居多, 虽然教学经验还是较欠缺, 但是和学生年龄相差较小, 容易和他们打成一片, 对于新鲜事物接受的比较快, 这也是我们的优势之一。

针对学生学习英语的不同要求, 我们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两类:获取词汇语法型和语篇理解型。前者只注重巩固英语基础, 单一学习词汇和语法, 不要求其他, 后者除了前者的要求之外, 更注重深入的语篇理解。第一类学生不是本文研究对象, 他们更适合现有的教学方法。针对第二类学生, 他们已经具备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 (这是图式理论指导英语教学的先决条件) , 可以在图式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英语阅读教学。

2 图式理论

“图式”这一概念最早于1781年由德国哲学家康德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 (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 一书中提出, 而图式理论的成形则归功于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 (Sir Frederic C.Bartlett) (1932) , 我们现在所说的图式理论是现代图式理论, 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工智能研究专家鲁梅尔哈特 (David E.Rumelhart) 的研究成果, 他把“图式”解释为以等级形式储存于长期记忆里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 或“构成认知能力的建筑砌块”。他认为人们头脑中已有的图式会影响或支配其对于新信息的理解, 因而人们认识新事物时, 总是设法将其与已有的 (已知的) 事物联系起来 (找到关联) , 以促进对新事物 (信息) 的理解。

图式理论是第一个解释阅读过程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 对于任何语言材料而言 (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 , 其材料本身并无任何意义, 语言材料只指导听者或读者如何根据其原有的知识恢复或构成意思。在阅读理解过程中, 图式首先是一定的信息输入, 然后读者在原有记忆中寻找能够说明这些信息的相应图式, 当找到足以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以后, 就产生了理解。由此可见, 读者对一篇语言材料的理解过程就是读者把原有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联系起来, 从而产生相互作用的过程。读者将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联系起来, 通过这种联系读者就能获得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 进而读者就能与作者相互交流。

3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

在阅读的过程中, 图式与语言信息的解码和编码过程息息相关。根据图式阅读理论, 对语言材料的处理包括自上而下 (top-down) 和自下而上 (bottom-up) 两个过程。自上而下的过程是指按照从小到大, 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 对语言单位 (词素、词汇、句子) 进行层层解码, 建立意义;自下而上的过程则是指以读者的先验知识为先导, 对文章进行预测, 再把已有的信息与新的信息进行比较综合, 从而完成对阅读内容的理解。D.E.Rumelhart认为, 阅读过程中这两种过程并不是独立地进行, 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同时发生的。对于民办大学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来说, 就应该围绕激活调用构建学生的图式来进行的。那么作为民办大学的英语教师, 该如何在图式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英语阅读教学呢?

教师首先可以从影响阅读能力的三种图式入手, 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阅读教学方法, 如下所示:

(1) 采用关键词猜测法构建语言图式

这里所说的语言图式指读者 (即学生) 在阅读语言材料前本身所具有的语言基本知识, 即包括读音、单词、语法和句法等方面的知识。阅读过程中被调用的信息中, 这些语言基本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是获得语言材料所传递的信息的基本途径, 因此, 语言图式的丰富与否直接决定着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高低, 它是阅读理解的先决条件。如, 在句子“He felt greatly relieved at the knowledge that the victim of the traffi c accident was not his son.”中, 学生若将本句中的“knowledge”理解为熟知的“知识”, 则不能有效理解句意。但如果知道“knowledge”可理解为“special message”, 那么句意呼之欲出。以上的例子表明, 在阅读时, 具备足够的语言知识可以促进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在上文中已提到对于语篇理解型的学生来说, 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语言知识, 可以说他们的语言图式已基本完善, 他们的任务是如何提高调用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的能力。

(2) 利用文化背景知识和常识激活内容图式

阅读理解中的内容图式指语言材料所涉及的主题内容, 包括语篇信息、语境氛围和文化背景等。在英语阅读理解中, 内容图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本文开头提到的学生们普遍反映的共同问题, 即能读懂每个词句但不理解其含义, 就是因为他们缺乏与该阅读材料相关的一定的背景知识, 即学生的诸如经济、政治、科学、文学、文化、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无法调用与主题相关的图式, 直接影响着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文化背景知识和常识进行阅读教学。比如, 在讲解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中的名句“O, wind,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时, 一定要先让学生了解中英两国不同的地域背景, 在中国的文化意识中, “东风”代表着“春天”、“自由时光”、“温暖”, 可以吹来绿意, 让万物复苏。而在英国, 东风从欧洲大陆的北方吹来, 意味着“寒冷”、“讨厌”, 西风则更受欢迎, 可以为英伦岛屿带来温暖的春天。可见, 不同的地域背景导致不同语言中具有相同语义的词语具有不同的含义。日常教学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一些英语文化知识方面的书籍、报刊和杂志, 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从而构建其内容图式;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中英国家的文化异同, 以期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3) 用交互阅读法调用形式图式

阅读中的形式图式指语言材料的体裁和语篇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这方面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影响其阅读能力。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采用交互阅读法进行教学, 针对一篇语言材料, 有目的地指引学生阅读, 使其充分调用各种图式从整体到局部、从语篇到语句, 利用阅读材料的语言形式构建语义图像, 然后达到理解单词、句子乃至段落篇章的意思的目的。另外, 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但要注重语篇中的语言形式, 还要注重语篇中的非语言因素, 即段落大意、写作意图、观点态度等。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自问自答式阅读方法, 读前、读后、读中都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然后在材料中找到答案, 教师可交互运用三种图式对语篇进行归纳、总结、分析、讨论, 让学生以复述、角色扮演、缩写等形式充分参与,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 图式理论的阻碍作用

图式有促进阅读理解的作用, 也可能阻碍阅读理解。如果所输入的信息与记忆中的图式结构不一致, 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拒绝接受与自己原有概念 (图式) 相反的信息, 另外一种是修正、增补原有的知识结构、尽可能与新的信息一致。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出现第一种情况, 那么学生的阅读图式就完全阻碍阅读理解, 如果出现第二种情况, 那么学生的阅读图式就部分阻碍阅读理解, 第二种情况下的部分阻碍还可以转化为促进作用。因此, 在丰富或者激活学生记忆中的图式以便使学生顺利理解待读的文本之前, 教师如何确保他本人丰富或激活过程中的信息输入与学生记忆中的图式结构一致, 而不至于受到学生的拒绝以及如何了解学生记忆中的图式结构仍需我们进一步研究。

总之, 对于民办大学语篇理解型的学生而言,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心应落在图式的构建和调用技能的培养上, 掌握语言材料的语篇结构是基本要求, 进而深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语篇的深层含义以及逻辑层次关系, 达到对语言材料深度理解的学习目的。同时, 教师还应时刻注意图式可能造成的对阅读的阻碍作用, 尽量避免。

摘要:民办大学是在我国经济改革不断深化, 教育体制深入改革的过程中诞生的, 是在新的管理体制下产生的新的办学模式。民办大学的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其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其中之一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同样也关系其发展命运。本文拟通过分析民办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从学生学习英语的不同要求入手, 提出如何在图式理论指导下进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关键词:图式理论,英语阅读教学,启示

参考文献

[1]Bartlett, Frederic C.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32.

[2]Carrell, P.L.&J.C.Eisterhold.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M].TESOL, Quarterly 1983 (17) :553-573.

[3]董凯.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 2006 (9) :12-14.

[4]李俊才.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11 (10) :55.

[5]娄丽君.图式理论与外语阅读教学[J].汕头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 1993 (3) .

图式理论对译者的启示 篇9

听力在英语教学中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是说和写的前提。因此, 重视语言的听力训练是掌握和运用语言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然而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 听却是四项语言技能教学和运用的短板。因此, 培养听力理解能力对英语学习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图式理论是最有影响力的心理语言学理论之一, 主要用来分析语篇的理解和生成认知过程。现代图示理论对听力理解过程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理解性, 反映了听力理解的机制, 对听力理解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2.图式理论的概述

2.1图式起源及早期发展。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中用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模式, 最早于1781年出现在著名哲学家康德的古典哲学中。康德认为人的大脑中存在纯概念的东西, 图式是连接概念和感知对象的纽带 (王晓红, 2004) , 即概念只有和个人的已知信息相联系才有意义。Frederic Bartlett认为人们的记忆不是死记硬背的心理过程, 而是一个保留时间主体, 根据总印象重建细节的过程。

皮亚杰在六十年代提出“认知图式”或“认知结构”这一概念, 他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按照一定的顺序形式, 发展成为对事物结构的认知, 形成一种结构, 使人在认识事物时把新事物同化于已有的知识结构或者改组扩大原有的知识结构, 把新事物包括进去, 人就是这样来认识和理解周围环境的”。语言能力的习得过程同时是向周围环境学习并与之相互作用的过程, 是人们向环境学习的结果 (桂诗春, 1985) 。图式理论认为, 图式是认知的基础, 是储存在人脑记忆中用于表达一般概念的资料构架, 人们对新信息的理解是根据自己已知信息、经验对新信息进行选择、预见、验证、肯定或修正的思维过程 (束定房, 庄智象, 1996) 。

综上所述, 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 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的组织, 是语言学习者将背景知识与新接收的信息相互作用, 以及将这些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

2.2现代图式理论。

20世纪70年代, 由于对语言学、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关注和应用, 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图式下了定义, 还有的运用了自己的术语。如明肯斯将图式称为“框架”, 用来描述与典型环境有关的图式;香克和艾贝尔森 (Abelson) 将其称为“脚本”, 用来描述事件的顺序;皮尔逊则认为图式是“人们听到或读到某些信息时在脑海中产生的景象或联想”。“图式是语义记忆力的一个结构, 该结构明确某一组信息通常情况下的组织安排或人们所预料的组织安排” (Carroll, 2000:176) 。

概括而言, 每个人的大脑中都记录了无数的背景知识, 这些知识在大脑中按情景分门别类地组成不同图式。当人们接触新事物时, 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和自己原有的相关或相似的图式做比较, 并加以调整, 从而不断修订和完善已有的图式。若新信息和已有图式完全重合, 就会进一步加强原有图式;若两者有差别, 就会调整和刷新原有图式, 改写原有图示的内容, 使它和新信息相吻合; 如果头脑中还没有相关的图式, 我们就主动构建。

3.图式理论与听力理解

3.1听力信息处理方式及图式理论和听力理解之间的关系。

3.1.1听力信息处理方式

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是以词语为先导, 采用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扩展的方式, 对语言进行解码活动, 听者首先从材料中获取文字信息, 然后进行语义、语法处理。这一信息处理过程不断地进行, 材料的内容也就不断地被理解。

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是知觉系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先导去搜索主要意义的过程。在语音材料输入大脑后很短的时间内, 听者以已有的知识、材料的特定内容及语法知识为基础, 开始对材料的意义进行预测。在信息处理过程中, 听者的预测不断被证实或否认, 有助于消除歧义。

以上两种处理方式相辅相成, 弥补了各自的不足, 保证了信息处理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3.1.2图式理论和听力理解之间的关系

图式是知识的单位, 为人们提供一种积极的准备状态, 在听力理解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听力理解是听者将自己现有的语言知识、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听力材料中新的语言信息对接的过程, 因此, 听者固有的图式是决定听力理解成功的关键。合适的图式能够将篇章信息组织成为一个整体, 并有利于细节的重建, 帮助人们归纳某些重要的细节, 而略去另一些细节 (董燕萍, 2005:90) 。

在听力理解过程中, 在图式被激活后, 人们便会对即将要叙述的内容产生一种预期。如听到“Go to the Airport”这个单元的标题时, 立即唤醒听者大脑中有关机场的图式, 这种激活使听者能了解文中所述的事件与机场有关, 从而帮助听者更好地理解将要听到的内容。另外, 听者还可以根据听力材料的标题、段落主题句、关键词等猜测全篇的主题和大致内容, 从而产生对作者意图的预测, 然后验证预测是否正确。这样, 听者就可以在已掌握的知识和需要掌握的知识中建立某种联系, 激活相关图式, 预测听力材料大意、作者态度等, 从而正确理解听力材料。

3.2图式理论对听力理解中诸要素的影响。

图式对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记忆能力均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Rumelhart认为“图式在推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二语听力中, 推理能力对听力理解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推理不但能使听者对尚未说出的语句作出预测, 还能使他们听出说话人的弦外之音。格莱斯认为, 要理解谈话人在话语中的暗示, 靠的不是语言的解码, 而是推理。

图式为信息接收者提供了他们记忆中相关概念的轮廓。图式随着学习者视野的开阔、经验的积累而得到扩展和修正, 使他们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联想、制约和理解。在听力教学活动中, 学习者记忆力的作用毋庸置疑。教师应以适当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某些图式, 如:语音图式、文化图式等, 将学生头脑中的记忆信息激活, 为学生从记忆中重新获取与听力材料相关的信息提供便利条件, 同时正确记忆所听到的文本内容。

目前的研究表明, 第二语言 (外语) 听力和阅读对信息处理有着相同的过程, 即听力理解也是自上而下和自上而下两种方式对信息处理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听力理解过程而言, “自上而下”是听者运用词汇、句法知识留意形式达到理解全文的过程, “自下而上”则是听者运用自己的世界知识、情景知识和人际互动信息推测与提取意义的过程。如果没有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记忆负荷就会增大, 就会阻碍对图式的建构和对篇章的理解。

4.图式理论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4.1扩充学生大脑中的图式框架。

根据图式理论, 听力理解要取得成功, 首先要储备丰富而充足的图式结构。图式的内容不但要达到一定量的存储, 还要在不同范围、不同领域内, 同一主题、同一素材之间形成横向和纵向的系统图式知识网络。平时多注意生活的体验和知识的积累, 多种渠道丰富自己大脑中已有的图式。从教师角度看, 教师应发挥好其资源提供者的角色, 利用图书馆、网络、多媒体等资源, 搜集广泛而全面的与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 在课上听力导入阶段巧妙地、适当地输入给学生。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建立中西方文化图式, 将中西方文化异同潜移默化地渗入学生脑海中。

4.2激活学生脑海中的已有图式。

在听力理解过程中, 学习者不应该成为消极被动的信息接收者, 而应该成为积极主动的信息处理者。首先, 语言学习者要意识到图式理论对听力理解的重大指导作用, 清楚已有背景知识、经历经验在语言测试中、界定具体语境中的有效辅助作用。其次, 学生要学会利用已有知识, 迅速地寻找出与材料相关的图式内容, 预测语料的内容, 提出若干假设,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激活自己头脑中的图式。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多模态教学的优势, 形象生动而有趣地介绍与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听力测试上, 传授学生如何从听力材料已给出的关键词中, 锁定图式范围, 与头脑中的图式系统建立起联系的技巧。

4.3培养学生在听力中使用学习策略。

在听力准备阶段, 学生对即将听到的语料做出的预测, 就属于学习策略之一。推测属于认知策略的一种。在图式理论下的听力理解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综合使用其他学习策略的能力。主要有:在听力准备阶段, 根据大脑中已激活的图式进行必要的准备, 确定集中注意的范围, 记下关键词, 并推测信息可能涉及的内容。在听的过程中, 根据上下文语境, 采用演绎的方法, 对形成的有关图式假设一一验证, 完成对信息的解码、编码和意义重建过程。只有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外语学习策略的训练, 使其成为自主的学习策略使用者, 才能很好地发挥策略技巧在图式理论指导下听力理解过程中的作用。

4.4注重课后对图式知识的巩固和强化。

听后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关图式知识的巩固和强化。由于听力过程进行的不间断性及听者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产生心理紧张或焦虑, 一次听力理解行为并不能保证学生获取和听力材料相关的完整图式内容, 对听力理解的程度并没有达到最佳状态, 这就需要教师在听后阶段为学生解释、强化、补充或重新获得与输入信息吻合的图式框架。语言学习者本身也要认清听力理解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考试, 掌握一些应试技巧答对题目并不能与提高自己的听力能力直接画等号。听力过程结束后, 对于已经掌握的图式知识, 重新温习一遍, 从而得到巩固;对于模糊不清的图式内容, 一定要通过查阅资料、咨询教师或者和同学讨论的方式, 将之深刻理解、吸收并储存到自己的大脑长期记忆当中。

5.结语

图式理论对听力过程的解释在听力测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听力教学中, 以图式理论为指导, 使听力理解成为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积极参与, 双方共同努力, 丰富学生头脑中的图式框架, 并有效激活与材料相关的图式模块的学习过程。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行之有效的策略训练, 使之能灵活运用到听力过程中;还要注重在听力过程结束后, 对所学图式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总之, 运用图式理论能有效指导英语听力测试, 促进英语听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晓红.图式理论与二语听力教学研究[J].兰州: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23 (2) .

[2]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出版社, 1985.

[3]束定房,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4]Carroll, D.W.Psychology of 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上一篇:数字通信下一篇:初中学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