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阅读模式·英语阅读

2022-09-10

对多数外语学习者而言, 阅读是一种主要的学习途径。近年来, 对于阅读这一行为活动, 心理语言学家们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阅读理解的理论, 即图式理论。本文拟从图式的角度出发, 围绕图式理论, 图式类型、阅读模式这三部分进行阐述, 并根据彼此的关系及其在英语阅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就如何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提出了一些见解和看法。

1 图式理论

1.1 图式和图式理论

图式 (schemata) 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 最早由Kant在1781年提出。1932年, Bartlett在其Remembering一书中把“图式”描述成“一种积极的发展模式”, 并由此提出了研究阅读心理的图式概念。随后他提出了图式用于语言理解的基本原则, 即:借助从记忆中激活的知识结构, 来填补文本中未表达的细节, 从而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 图式理论得到发展和完善。Pearson (1982) 认为, 图式是“人们听到或读到某些信息时, 在脑海中产生的景象或联想”。Widdowson (1983) 认为, 图式是已知事物或信息存储于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按照C o o k (1 9 8 9, 1994) 的观点, 图式是头脑中的“先存知识”或“背景知识”。这些释义表述了一个共同的观点, 即图式是输入并储存在头脑中所有对世界的一般认识, 是读者以前获得的有助于阅读理解的抽象的知识框架。Carrell和Eisterhold (1983) 也认为, 任何语篇或文本本身没有意义, 而只是引导读者或听者, 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来重新获取或建构文本意义, 达到阅读理解的目的。他们把图式理论定义为“有关背景知识在语言理解中的作用的学说”。所以, 这种对读者运用图式知识进行语言理解和文本解读的阐述就是图式理论。

1.2 图式类型

人们的“先存知识”越丰富, 头脑中建立的图式类型越多, 对于文本的理解就越快、越容易。在众多图式类型中, 下文将着重介绍形式图式、内容图式和文化图式。

1.2.1 形式图式

形式图式是指关于文章的修辞结构的知识, 它包括不同的文章类型、语篇结构等。按照Meyer的观点, 修辞结构指文本的结构方法, 作者用这些方法组织文本中的内容或各类概念, 使之相互作用, 从而把其中的信息传递给读者 (引自崔雅萍, 2002:54) 。不同的文体构成了文本不同的结构图式, 即形式图式。Carrell (1984) 发现, 形式图式对文章理解十分重要, 并且结构紧凑的文章阅读效果好于结构松散的文章。因为读者可以通过头脑中已建立的修辞组织结构框架, 如对比、因果关系等, 对下文发展做出很好的预测。简单地说, 读者可以根据文章框架和已有的结构知识, 按图索骥, 不断填充结构和内容图式, 以便于理解和回忆文章内容。同时, 对文章结构特征的了解, 还可以使读者认为自己有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脉络, 从而保持阅读兴趣。

1.2.2 内容图式

内容图式是以文本内容以外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推理及互动为主要内容建立起来的各种内容的知识记忆。这种记忆着的知识有助于人们处理自然语言, 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因为当图式各个成分没有出现在文中或话语中时, 读者或听者会自动调用先存的有关该图式的知识, 给图式的空挡填补缺省值, 从而顺利地理解全文。例如:Tom was hungry.He went into a restaurant.At 8 p.m.he paid the bill and left.虽然汤姆很可能被带到餐桌旁, 坐下, 叫了菜, 吃了, 但这些事情在语篇中均未提到。读者有关餐馆的图式知识, 即餐馆情景的内容知识可以补充这些信息, 从而成功地理解该语篇。Carrel和Eisterhold (1983) 认为内容图式是指“有关文本内容的背景知识”。按照Anderson和Pearson (1984) 的观点, 要理解文本, 除了文本结构和语言知识外, 读者还需运用图式知识和其他各方面背景知识。读者所掌握的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内容图式越多, 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存储能力以及回忆信息的能力就越强。内容图式曾被语言学家视为阅读理解的内部环境, 可见其在阅读和理解文本中的重要性。

1.2.3 文化图式

文化图式是指以文本以外的文化知识, 包括风土人情、习俗、民俗等内容建立起来的知识结构。它在语言理解、文本解读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 由于目的语与本族语的文化差异, 有时文化图式在理解文本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学者认为文化图式属于内容图式中那部分与文化内容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 Brandsford和Johnson曾做过一些研究, 来比较本族语读者和非本族语读者在阅读和回忆有文化内容的文本内容时图式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 本族语的读者理解力更强, 更能从本族文化中回忆复杂的文本内容, 不论其中的句法和语义多么复杂, 情况都是如此。因此, “与文本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中是一个起重要作用的因素” (崔雅萍, 2002:55) 。鉴于文化图式对于非母语的阅读者的重要性, 本文把其与常规的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并列, 逐一叙述。

2 阅读模式

为了对阅读理解这一复杂的认知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 根据心理语言学家的研究和观察, 可以把阅读过程描写为三个模式:“由下而上”模式, “由上而下”模式和“相互作用”模式 (马壮寰, 2002:102) 。

2.1“由下而上”模式和“由上而下”模式

“由下而上”模式假定人们在将书面文字符号转换成语义信息时, 最先着眼于符号。也就是说, 阅读过程从语言的较小单位开始, 从字母、单词、句子一直到更大的语言单位, 逐一加以辨认。主张这种模式的学者认为, 阅读主要依靠书面文字符号提供的实际材料, 以文章本身为主, 所以也称为“以文章为基础的”模式。与此相反, 主张“由上而下”模式的学者认为:阅读主要取决于读者头脑中以前的知识, 包括语言的和非语言的;阅读过程始于对文章的预料和推测。 (Vacca et al., 1987) 因而, Silberstein (1987) 又把这一模式称为“以知识为基础的”模式。在对“由上而下”模式的阐述中, 最有影响的是G o o d m a n和Smith两位语言学家。Goodman曾做过“阅读是一个心理语言方面的猜谜游戏”这样精辟的论述。 (Dubin et al., 1986) Smith也说过, “头脑告诉眼睛的比起眼睛告诉头脑的重要得多”。 (马壮寰, 2002:102) 具有相当阅读经验的读者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文章的难易程度决不仅仅取决于语言因素, 譬如句法的复杂程度、生词量的大小等。事实上, 如果阅读者对文章所涉及的某一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 即使语言本身没有困难, 阅读者也会觉得不知所云。反之, 某些孤立地看起来意思不清或有歧义的句子在恰当的、内容为读者所熟悉的语境中有时也会变得一目了然。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由上而下”模式的客观作用。显然, “由上而下”模式与上文所述的图式理论关系更为密切。

2.2“相互作用”模式

在上述两种阅读模式的基础之上, 一些学者又提出了第三种阅读模式, 即“相互作用”模式。该模式指的是文章与读者, 视觉信息与原有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 即“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两种模式之间的相互作用。文章的意思并不是现成地摆在那里, 而是依靠文章与读者共同创造出来的。在阅读过程中, 读者基于原有的知识和书面符号输入的信息对文章产生预料和估计, 并不断用文章的输入信息对预料和估计加以验证, 决定取舍。例如:T h e weight lifter said the dumbbell was light, but when we came closer, we could see that it was actually painted a dark blue. (引自马壮寰, 2002:104)

阅读者理解本句的过程大概如此:在这个并列句的第一个分句中, “weightlifter” (举重运动员) 和“dumbbell” (哑铃) 提供了语言线索, 因而很可能把“light”这个形容词的意思理解为“轻的”, 即举重运动员说哑铃是轻的;同时“but”这个含有转折意义的连词, 使读者进一步产生类似的推测, 即哑铃并不重。然而只有在读完全句之后, 读者才发现最初的推测受到了否定。全句的语义重心并不是围绕“轻重”而是关于颜色的“深浅”。这个例子也说明了, 读者原有的知识越丰富, 阅读时产生的预料就越大, 对文章的依赖就越小。“相互作用”模式把阅读过程描写为双向的。这种双向过程一旦出现停滞或被单向过程所取代, 阅读理解就会受到阻碍。只有当“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两个过程相协调, 即文章本身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原有的知识及产生的预料推测相吻合时, 才能达到对文章较为满意的理解。

3 图式理论和阅读模式对于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图式理论属于典型的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它提高了读者的地位, 但同时又过于看重读者以前知识的积累, 忽视文章内容和自下而上的解码技巧。背景知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读者解决一些阅读问题, 但它的作用并不是绝对和唯一的。它只是所有阅读因素 (如阅读动机、阅读技巧、文章难易等) 中的一部分。事实上, 要想单凭读者的背景知识去理解作者的意图, 是远远不够的。这种理解很容易发生误差, 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对事物的看法。特别是当作者和读者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时, 这种差异更加明显。因此阅读中应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模式的特点, 既重视运用读者对世界已有的认知进行预测、推断这些高层次的阅读技巧, 又强调如辨认词汇、句子结构等低层次的解码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同时进行, 互为补充。也就是说,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重视“相互作用”阅读模式的实践意义。

对特定文化缺乏了解, 对结构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 是阻碍读者阅读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想提高阅读效果和效率, 阅读前的一些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帮助学生扫清文化障碍, 阅读前可以开展这样一些活动, 如对文章话题的讨论、文化介绍、相关图片的展示、角色扮演等;阅读前分析全文的结构, 讲解所使用篇章结构的框架及主要关联词并提供例文, 都可以让读者在阅读时做到心中有数, 并很好地学到这种结构的用法。此外, 有时候阅读障碍并不仅仅是由缺乏相关图式所引起的, 很多读者, 尤其是不成功的读者, 不知道如何联系已有的相关图式, 甚至过度使用或错用背景知识。因而, 阅读前的活动应该也包括如下两个目的:“建立新的背景知识和刺激已存的背景知识”。 (刘丹丹, 2003:76) 。

英语阅读教学中, 除了包括通常意义上的精读教学之外, 也要重视读者的词汇积累和泛读的作用。一方面, 单词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教给读者记忆单词的经验和技巧, 比如通过构词法, 如前缀、后缀、词根等信息可以事半功倍地识别单词, 如何通过上下文推断单词的意思等等, 这些方法都能很好地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率。另一方面, 课后的大量阅读, 即泛读, 也是不可缺少的。泛读可以无形中提高读者的词汇量和阅读技能, 也可以帮助读者建立多种多样的图式, 更重要的是, 由于阅读材料包罗万象, 阅读氛围轻松, 可以保持读者的阅读兴趣。

4 结语

近年来, 学者们对图式理论和阅读模式的研究日益深入。图式理论突出了读者已有图式的作用和读者作者间的互动;“由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和“由上而下”的阅读模式各有千秋, 阅读中应注重二者的结合, 即采用“相互作用”的阅读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对以上相关的理论进行了解并作些必要的研究, 将会为英语教学实践带来有益的帮助。

摘要:图式是读者以前获得的有助于阅读理解的抽象的知识框架, 是“背景知识”或“先存知识”。本文通过对图式理论, 图式类型和阅读模式的逐一介绍和阐述, 就如何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 提出了一些见解和看法。

关键词:图式,图式理论,阅读模式,阅读

参考文献

[1] Anderson, R.C.&Pearson, P.D.A schema-theoretic view of basic pro-ces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A].In P.D.Pearson&P.Mosenthal (eds) , Handbook of Reading Research[C].NY:Longman, 1984.

[2] Bartlett, F.C.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 and Social Psychology[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32.

[3] Carrell, P.L.Some issues in studying the role of schemata, or background knowledge, in second language comprehension[J].Read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 1983 (1) .

[4] Carrell, P.L.Schema theory and lan-guage comprehension[A].In J.C.R.Richards, M.H.Long&R.W.chmidt (eds) , Working Papers Department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Univer-sity of awaii at Manoa, 1983 (2) .

[5] Carrell, P.L.Evidence of a formal schema in second language comprehension[J].Language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1984, 34 (2) .

[6] Carrell P L, Eisterhold J C.Schema theory and EFL reading pedagogy[J].TESOL Quarterly, 1983, 17 (4) .

[7] Cook, G..Discours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8] Cook, G..Discourse and literatur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9] Dubin, F.et al.Teach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for Academic Purposes[M].Massachusetts: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1986.

[10] Pearson, P.D.&Spiro, R.The new buzz word in reading is schema[J].Instructor, 1982.

[11] Silberstein, S.Let’s Take another look at Reading:Twenty-Five Years of Reading Instruction[J].Forum, Volume XVV, Number4, October, 1987.

[12] Vacca, J.L., Vacca, R.T.&Gove, M.K.Reading and Learning to read[M].Boston: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7.

[13] Widdowson, H.G.Learning Purpose and Language Use[M].Oxford:Oxford Univerity Press, 1983.

[14] 崔雅萍.图式理论在L2阅读理解中的运用[J].外语教学, 2002.

[15] 马壮寰.语言研究论稿[M].北京:中华书局, 2002.

[16] 刘丹丹.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运用及其不足[J].江南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上一篇:现代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应用下一篇: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