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节奏教学

2024-05-03

生活化节奏教学(精选十篇)

生活化节奏教学 篇1

音乐源于生活, 表现生活, 最终又回归生活。选取音乐的方式进行幼儿教育, 可以让幼儿在愉悦轻松的审美快乐中获得知识, 健康成长。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 它是音乐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元素, 从本能中被诱发出来, 把语言、动作, 音乐融合在一起。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 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从节奏入手, 更加有利于教学。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 教育就是儿童生活本身, 儿童的课堂生活就是儿童的生长。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就要启发幼儿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 注重教学过程生活化, 培养幼儿的实践、创新能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空间, 潜移默化地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现实中很多低幼儿童虽然很喜欢音乐, 但缺少良好的节奏感受和控制能力, 因此如何在教学活动中以生活化节奏作为切入点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

2. 研究目标

努力在日常音乐教学中, 加强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挖掘生活中可利用的节奏元素, 通过有效的音乐教学活动, 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 真正做到使音乐活动成为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 激发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培养节奏控制能力, 促使幼儿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3. 实施过程

3.1 教学内容选择

3.1.1

自然界的风声、雨声、雷声、流水声, 各种动物的叫声, 农田里人们劳动时发出的声音节奏, 街道上各种车辆奔跑时发出的声音和鸣笛声, 等等, 凡是生活中的一切生活资源都可以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这样, 幼儿就能很快地领悟其中的内涵, 从而更好地感受和表现音乐。

3.1.2

生活中简单的可以敲击发出声音的自然物。如石头、废木块等。

3.1.3

幼儿运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 创造节奏, 如拍打身体、跺脚、捻指等。

3.2 教学方法的运用

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强调面向生活, 即注重教学活动与幼儿生活经验相结合, 使幼儿在乐中学、学中乐, 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幼儿园是一座桥梁, 要将园外、园内、个人的、集体的、科学的生活世界结合起来, 它是一个大家生活的场所, 而不是割裂开来的学习知识的小天地。音乐教学只有回归生活, 才能使幼儿真正获得运用知识的机会, 才能获得成功的快乐。

3.2.1 联系语言, 抓住词句节奏。

3.2.1. 1 声音模仿:

叫卖声、交通工具、动物叫声。比如叫卖声:

3.2.1. 2 节奏朗诵:

说话是每个幼儿成长初期就掌握并一直运用的交流方式, 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节奏教学让孩子们感到非常熟悉、亲切。

3.2.1. 2. 1 在不同情绪下感受同一个词语不一样的节奏。

比如“妈妈”这个词语, 幼儿在着急的时候喊“妈妈”总是很急促:

而撒娇的时候就会拉得很长很长:

3.2.1. 2. 2 通过固有的名词朗诵感受不同节奏类型:

3.2.1. 2. 3 生活中随交通工具名称感受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卡车, 自行车, 公共汽车

3.2.2 联系生活, 抓住生活节奏。

音乐源于生活, 而又高于生活。它是生活的艺术化。那么在让幼儿体验音乐时, 我们就要进行正确的引导, 使其真切感受。例如, 在教学《小闹钟》时, 教师可以先让幼儿说说, 生活中你所听到的钟表会发出什么声音。然后教学活动中紧抓“嘀嗒嘀嗒”和“当当|当—|”的节奏。通过“钟表”律动游戏 (按老师的动作, 进行律动。老师拍手两下, 幼儿则快速地绕圈行走, 嘴里念“嘀嗒嘀嗒”, 老师拍手一下, 幼儿则减速行走, 嘴里念“当当|当—|”的节奏) , 先让幼儿感受这些节奏, 而后欣赏《在钟表店》里, 让幼儿在欣赏时找找, 音乐中还有哪些钟表走动时的声音。

对于歌曲节奏训练还可以用生活中“红绿灯”的游戏进行训练, 幼儿都明白“红灯停绿灯行”的道理, 因此, 音乐教学中, 可通过这一游戏, 培养幼儿的内心节奏感。先可以从数数开始, 看到“红灯”在心里念, 看到“绿灯”大声念, 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幼儿稳定的节奏感, 为歌曲教学打下基础。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 可以把这一游戏引入到歌曲教学, 把“红灯”按放在“休止符”的地方, 这样一来, 幼儿在念节奏或演唱时都会注意到休止符的存在, 使原先枯燥的音符、休止符变得生动有趣, 更受幼儿的欢迎, 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

3.2.3 视听动结合, 展现音乐节奏。

以往有些教师在教学时, 只是让幼儿随音乐拍拍手、跺跺脚, 而这拍手、跺脚又都没有什么要求, 出来的声音一律都是强拍上的, 久而久之, 使伴奏训练成为机械化的动作, 一听到音乐幼儿便机械地拍着手, 而不会过分地注意所欣赏的乐曲内容。我们认为, 要让幼儿用心去感受一首曲子, 那么在欣赏时可适当地提些要求, 拍手伴奏也不能过于简单而不用动脑。

这样的伴奏练习还可以与拍手、拍腿、跺脚或捻指等各种不同的发响方式结合起来, 分组训练, 要求不同的乐段用不同的拍击方法, 还可以进行多层次的节奏训练, 让幼儿在活动中, 积极调动各感官并迅速地作出反应, 从而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也提高了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

3.2.3. 1 听音乐, 自然随意表现节奏。

把自然界中各种声音的素材和旋律音乐进行组合, 激发幼儿用自然放松的动作来表现。不强求幼儿用整齐划一的高难度动作表示。孩子们在这样的状态下是很愿意来玩音乐, 享受音乐。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问题:有些幼儿节奏控制能力比较弱, 缺乏应有的停顿, 通过几次听音乐表现后, 幼儿便能很好地表现里面所包含的节奏。

3.2.3. 2 身体表现语词节奏。如:

小朋友可以按节奏边念词语边做相应的动作, 比如大象 (弯着腰双手合拢甩两下) , 小白兔 (双手当耳朵做小兔跳三下) ;小鱼 (拍手两下) , 游来游去 (手放屁股后扭四下) , 可以自行设计动作, 通过这样的综合训练, 使幼儿在动作的配合下培养了节奏控制能力。

3.2.3. 3 熟悉的事物进行节奏组合练习。

3.2.3. 3. 1 我们从字、词、姓名开始, 把语言中最短小的, 即有一定节奏意味的字。

词拼成最小的节奏单元。比如小朋友之间的相互熟悉认识。

3.2.3. 3. 2 日常活动节奏卡的拼组游戏。

以上图中的八张小图片可以让幼儿任意组合排练, 然后念出它们的节奏, 可以采用小组或集体游戏等形式开展活动, 也可以个别随意组合玩。等幼儿熟悉这种节奏游戏方式后, 就能主动从生活中找到类似的节奏游戏素材进行主动自发游戏练习, 真正让孩子体会玩中乐。

3.2.3. 4 进行多声部的合声活动。

每次歌唱活动中运用歌曲节奏念唱歌词, 幼儿通过念唱不仅熟悉了歌词, 而且在这过程感受节奏的变化。我们进行了两个声部的初始阶段的尝试, 一部分幼儿用念, 另一部分幼儿用唱的方式, 两个声部同时进行练习, 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这样的练习, 不仅让幼儿约束自己更专注参加活动, 而且增强了幼儿对节奏稳定性的把握能力。

3.2.3. 5 改变幼儿熟悉的音乐材料, 如改变节奏型, 改变节拍。

让幼儿体会不同的音乐元素, 如快慢、强弱、长短, 从而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如幼儿熟悉喜爱的《小星星》, 它原来的节奏是

让幼儿在改变节奏中体会节奏的变化和丰富节奏世界。

3.2.3. 6 创设环境, 让幼儿大胆表现。

教师要勇于创设宽松、自然的环境, 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对节奏的理解, 创造属于自己的节奏, 通过小指挥的游戏, 鼓励每个孩子大胆展示自己, 同时让其他幼儿养成关注指挥、合作演奏的习惯。

4. 收获反思

4.1

从节奏入手, 会更加有利于音乐教学,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幼儿的实际特点, 充分挖掘生活中节奏教学资源, 积累生活经验, 把音乐与生活充分结合, 使音乐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 那么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会更浓, 音乐教学的开展会更加顺利, 幼儿未来的生活会因有音乐而更加丰富多彩。

4.2音

音乐教学基本原则是要培养幼儿感知音乐和反映音乐的能力, 发展其内在音乐感觉, 以及身体各部分进行迅速交流的能力、大量地储存听觉和动觉意向的能力。达尔克罗兹教授的这番话给我们的思考很多, 不管我们从什么角度入手展开教学, 音乐教学的关键是如何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鼓励幼儿感悟音乐、创造音乐, 唤醒孩子与生俱来的音乐本能, 从而陶冶情操, 提高幼儿的人文素养。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在生活环境中截取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生活化节奏内容, 采用各种简易有趣的形式进行节奏游戏训练, 初步探索如何开展生活化节奏教学。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生活化节奏教学

参考文献

[1]蔡觉民, 杨立梅编著.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5.

[2]李旦娜.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2.

生活化节奏教学 篇2

《节奏与生活》是一节创新课,选取和创编的内容主要从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贴近学生生活,体现音乐性、人文性这几方面入手。在教学设计上力求延展和突破原有教学模式,关注对人的教育,活化教材,从文本向人本转化,创设更多学生参与音乐体验,表现和创作的空间和机会,追求课的逻辑关系,提高密度,时效度。设计的基本思路:一是了解,二是创作,三是表现,了解是创作表现的前提,创作表现是了解掌握的提升,这个关系是本课教学的主线。整个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更多关注学生行为状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合作,激发学生真情投入和创新参与。教学一开始在复习掌握各种节奏型之后,教师不做任何讲解,提出问题“为什会有这些节奏型,他们从哪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去想、去体验、去思考,经过体验思考后向教师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通过从生活中提炼节奏,用节奏来表现生活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对节奏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产生新的理解和体验,并产生自己创作创新的愿望,自然引入创作阶段。接着教师提供多种参与情景、条件使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机会,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不同的生活形象创作表现节奏。使学生对节奏有新的认识,真正体会生活是音乐的源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节奏与生活的关系,拓宽学生音乐文化视野。| 2.技能目标:能根据生活中的不同形象来创编并表现节奏,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大胆创新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音乐与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了解节奏与生活的关系.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生活形象创编并表现节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书写纸、口琴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组织学生按节奏进行 “请你跟我一起动”的游戏按节奏模仿教师的动作调动情绪,拉近距离,引出节奏

复习所学节奏,了解节奏是音乐的骨架(1)请学生例举并复习所学节奏

(2)渗透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这一知识点回忆.例举所学节奏,进一步享受节奏复习.掌握节奏,为节奏提炼和创编打下基础

从教师的言行入手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形象中去寻找提炼节奏从教师言行中提炼节奏,积极讨论,自主地从身边的形象中寻找提炼节奏 播放录像,引导 学生从大自然的各种形象中提炼节奏投入地欣赏,积极地从大自然中去寻找节奏

街头录像,引导学生提炼节奏,表现节奏大胆想象街头情景,从中去寻找节奏,提炼节奏。根据创设的情景,用身体语言表现节奏,并为节奏取名为命题节奏创编作好铺垫

出示四条不同特点的节奏,引导学生想象分别表现怎样的生活形象学生分组讨论

根据节奏特点,大胆想象生活形象,并用身体语言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主探索与学习,进一步了解不同的节奏表现不同的生活形象 出命题,让学生运用节奏表现命题,用身体语言来表现节奏学生齐心协力的创编节奏,尝试用节奏来表现命题,同时用表演的形式充分表现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根据不同形象创编节奏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创作的时间空间,培养合作精神,体验创作带来的快乐(1)出示节奏(2)出示旋律

(3)引导学生领略音乐带来的美(1)想象节奏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生活化节奏教学 篇3

关键词:节奏;声音;感觉;律动

一、在教学中激发兴趣养成听的习惯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无论旋律的起伏跌宕还是节奏的快慢、强弱变化,都是通过听觉来感知的。幼儿生活在声音的海洋中,节奏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因而,让幼儿对节奏感兴趣,必须从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通过聆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如:小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交通工具的声音等。这些声音都包含了非常形象鲜明的节奏,在兴趣的前提下幼儿愿意模仿这些节奏,对节奏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为进一步欣赏音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在用耳朵聆听音乐时,我第一步首先开展各种听觉运动和训练,让幼儿用耳朵去 听、去感知。幼儿生活在音响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有,让幼儿经过听音乐亲自去感觉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 ,如钟表:嘀哒嘀哒;上楼时:嗵嗵嗵嗵;下楼时:踏踏踏踏。以同小知己、老人、中青年人各种走路不同的 节奏。

二、音乐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掌握节奏

1.语言与节奏的结合

幼儿生活在语言环境当中,语言的本身就附有微妙、生动的节奏,将音乐节奏与语言节奏紧密结合,从语言节奏出发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比较容易而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活动过程中,可以根据音乐中节奏的特点,选用孩子们最喜欢的卡通形象、人物等等,结合相应的词语或者短句以说唱的形式表达出来,如:灰太狼、奥特曼可以表示前十六的节奏型,芭比娃娃、铁甲小宝可以代表全十六节奏型等等,幼儿在感兴趣的情况下,参与的主动性自然而然很浓,既进行了节奏练习,也培养来幼儿词语创作的能力。

2.动作与节奏的结合

夸张、形象的动作可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对于低年龄的幼儿来说,采用肢体语言是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音乐的表达主要靠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等,但要让孩子感受这些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只凭听觉是难以完成的,因此,需要有动作的参与。动作与节奏是相辅相成的,在劳动、游戏过程中很多动作都包含着节奏,如:洗脸、刷牙、扫地等。用动作表现节奏,也就是幼儿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用动作表现出来。在活动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幼儿合拍的能力,可以选择生动有趣、节奏强弱比较明显的乐曲,让幼儿随着音乐通过动作的表现体验节奏的快慢和强弱变化,要求动作与音乐的快慢协调一致。例如:大象走可以表示速度的缓慢与声音的沉重;而小兔子走路形象的表现了音乐的轻快等等。当幼儿基本掌握了用手、脚等表现节奏后,可以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节奏,鼓励幼儿自由发挥。例如:捻指、用舌头发声音等。当一段音乐出现后,孩子们可以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来表现,由于音乐的节奏较快,选择较远部位的幼儿通过实践发现距离远,导致动作慢,节奏跟不上,一来二去,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寻找最佳答案。再者用肢体感知音乐:感知完节奏,我就让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体现,如拍手,跺脚,身体晃动等,并随之教给幼儿认识了解程度二 拍子,4拍子,3拍子,在听音乐中告诉幼儿这是几拍的,让幼儿一边拍手一边听或者一边拍手一边唱,这些 都是幼儿在有音乐伴奏或无音乐伴奏的状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觉和领会用优美的动作体现出来,这种体现 自如、灵巧、不用老师教,老师只不过如同此类加以引导。小马跑、乌龟趴、刮风、下雨、开火车、飞机飞、骑自行车 、划船等都让幼儿用手拍,用脚跺,用身体体现。让幼儿认识了解程度二拍子时,可以让他听《进行曲》,威严雄壮, 整洁有力;认知4拍子时,就让他们听一些较舒缓的曲子,如《雪花飘》、《小燕子》等,认知3拍子时,就 放一些圆音乐舞曲让幼儿来体现。

3.乐器与节奏的结合

乐器的直观性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利用乐器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表现音乐的效果也最显著。当幼儿熟悉了各种乐器的声音,是清脆还是浑厚、是长音还是短音,以及各种乐器不同敲法所产生的音响效果后,可以根據乐器的性能及特点为音乐来伴奏或者表现音乐。如在欣赏三拍子《摇篮曲》、《小燕子》等,通过乐器伴奏能让幼儿充分的感受三拍子强弱若起伏的特点,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活动中,幼儿还发现还有很多日常生活的物品也可以发出很奇妙的声音,如:将豆子放进塑料瓶里发出的声音就像下雨声;用木棒刮洗衣板的声音和青蛙的叫声很相似;拷贝纸的抖动声就像电闪雷鸣……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也提高孩子的音乐想象力。其次运用打击乐器表现音乐:除了用身体体现,我还让幼儿充足地利用打击乐器,先让他们知道明白各种乐器的音响,是清亮、是浑厚、是 长音、是短音,这样敲就特别好听,然后让幼儿自己给小乐曲配上伴奏,练习合奏。

以上这些内容孩子们都娴熟到一定程度后,我又让幼儿自己在试着创编节奏。除了这些培养外,我还把对幼儿的音乐素质练习穿插在一日生活中,如早上体检时欣赏优美的乐曲,不但熏染了情操,还使幼儿尽快醒来,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到来。早上喝完水和课间休息时,放一段轻巧愉快活泼的童谣,让幼儿随之 做优美的律动,增强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致,发展和进步了动作。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不论是在对音乐的喜欢上,对音乐的感觉力上,还是在音乐节奏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如在音乐教育活动《加油干》中,孩子们一会用道具拉拉条表现节奏,一会儿用炒菜勺子敲打表现节奏,一会儿又用筷子和碗做捣杏皮表现节奏。在活动《看大海》中,孩子们一会儿划船学习海军,一会儿又下网捕鱼;在活动《冬天》中,孩子们一会儿是狂风咆哮,一会儿又是雪花纷飞,一会儿是热火朝天的堆雪人,一会儿又抒情地载歌载舞。这些都是小孩子儿童们用耳朵来听的音乐,用身体来体现的音乐,享受着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幼儿园音乐节奏游戏生活化的实践 篇4

一节奏游戏在幼儿园的开展

节奏乐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作用突出, 因此, 碧林幼儿园提出“开展音乐游戏生活化的实践”这一课题, 旨在通过发展节奏乐教学活动, 使节奏游戏生活化, 更好地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及非音乐素质和能力, 促进幼儿的智力、情感、个性等多方面发展。

《幼儿园指导纲要》的目标要求: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的美,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 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因而教师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 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碧林幼儿园音乐课题组的成员, 在对外开放和外出学习观摩时, 重点关注音乐教学活动, 感受到现在节奏游戏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改革方向及整体音乐教学法带来的启示。我们认为目前幼儿园的节奏游戏应更要贴近幼儿的生活, 希望进一步探索节奏游戏中更优化的教学方法, 并使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幼儿园节奏游戏开展存在的问题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 通过实践活动灵活有效地将音乐节奏游戏融入日常生活中, 与幼儿园各项活动相互渗透、有机融合,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 教师方面

在2014年2月, 我园对12名任课教师选择擅长的公开课类型及选择音乐课程类型的调查情况统计结果见图1、图2。从图中可看出, 教师缺乏音乐节奏的实践经验, 不敢大胆地去尝试。

2. 幼儿方面

在2014年3月, 我园对90名小、中、大班幼儿进行了音乐节奏、歌曲演唱、韵律表演、自由创编等四个方面综合能力的调查, 统计结果见图3, 经过计算, 幼儿在音乐节奏能力仅为18.2%, 说明幼儿音乐节奏能力较弱。

三实施改进的过程和思路

通过对节奏乐有效开展的实践与研究, 主要目标是对幼儿园音乐节奏游戏生活化进行反思, 整理各年龄阶段适宜的音乐节奏教学活动内容, 探索生活化的节奏游戏教育实践方法。同时, 在研究过程中, 加深教师对节奏乐的理解与认知, 使音乐节奏游戏生活化, 将儿童的生活元素融入到节奏教学中, 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一些音乐节奏, 从而提升幼儿的音乐修养与音乐表现能力, 推动我园音乐特色化教育水平再上新台阶。 (1) 节奏来源于生活,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对节奏的想象力。 (2) 节奏乐的教学也要结合幼儿本身的兴趣、结合幼儿在生活中的兴趣, 以幼儿的视角构建活动, 提高其学习节奏的积极性。 (3) 根据音乐的特点, 在实践中边思考边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形式表达音乐中的节奏, 在有趣的节奏表达过程中, 用各种方法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4) 为幼儿提供了各种不同的打击乐器, 让幼儿体验节奏活动的乐趣。

四课题开展中策略的实施

1. 采取多种形式, 优化教学方法

首先, 定期开展节奏游戏教研、培训活动。通过教师教研和培训活动, 从而让教师们学习到如何促进幼儿对节奏游戏的认知;激发幼儿对节奏乐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节奏乐素养。如利用学科俱乐部讨论、分享教学经验, 请专业教师来园进行培训和指导, 把握外出学习机会, 开阔教师视野, 并及时分享。其次, 优质课的分享和交流。我园主要结合达尔克罗兹律动体系和奥尔夫教学法两大音乐教育体系, 借助优质教材, 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教学活动。

2. 丰富的家园活动, 实现家园共育

首先, 利用幼儿园宣传栏和各班级家园桥渗透音乐教育观念和教学成果。其次, 家长学校和家长会传授知识, 通过多种亲子活动感受节奏乐的魅力, 从而引起家长的重视。最后, 通过博客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内的活动, 及时反馈和督导。

3. 在环境创设中增加节奏乐元素, 发挥对幼儿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慢节奏生活散文 篇5

或许,我们都不知道,每天一睡醒追赶着时间奔跑,忙碌的日子里总是陪伴着工作、学习的身影,有时候忙得连喝口茶的时间都没有;生活,何必太快,慢下来才有另一番滋味。让我们急匆匆的脚步慢下来,过我们所想要的生活节奏,有时候一些日常小事,也能触动我们的内心最深处,让灵魂得以净化;生活,因慢而美,小到生活的一粒尘埃,大到整个宇宙万物,慢下来,我们才有时间去感受那些美好的事物,才有机会去欣赏沿途的风景,不错过,更不放过生活的每个角落,细嚼品味人生的味道。

每天看着日升日落,沿途经过车来车往急匆匆的城市,此时内心就不免感伤,哀叹时间过得太快,还没能来得及好好珍惜就已经失去,可笑自己的无能为力,却不能改变这一切。是的,这个世界,过得最快的是时间,青春易逝,容颜自然变老,别等到我们老了,再去悔恨曾经的那些日子的无力,别再去流那些伤感的眼泪,那样做只是徒劳,悲上加悲而已。

我们现在的生活过的这么匆忙,终究归于社会的“功劳”,发展脚步太快,信息化时代更新不断,以致于我们在追逐过程中渐渐迷失了自我,然而还是不顾一切,哪怕不折手段,也要达到目的地亦或完成某件大事;我们都知道,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也不少,但是有时为之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实在是不值得,还不如看开,想透彻,过自己自己想要的日子更为实际些,云淡风轻,慢下来看天上云卷云舒,未尝不是一种美妙的滋味。

生活不易,我们更要学会享受自己的人生,时光易逝,岁月不饶人,偷得余生半日闲,当我们慢下来,才会发现生活的美,享受生活的乐趣,体验另一种灿烂的生活!

找到生活的节奏 篇6

都说人是慢慢成长的,其实不是,人是瞬间长大的。就像突然间沉淀一般,突然不会谈恋爱了或者说不想谈恋爱了。一个人生活单一却也不会觉得无聊,即便很多时候还是会迷茫,却也不会觉得烦躁了。

身边的牛人倒是不少,像是神祇一样的存在,我也只是羡慕,想着反正自己也不会变成那样的人。直到有一天一个学长跟我聊起来,才知道原来他也有看不进书、写论文写到想撞墙的时候。他说,如果你想要去实现梦想,孤独是你的必修课。如果不能沉下心来,就没有办法去实现它,因为那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孤独能让你更坚强,你必须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

最近迷上一个人到处走,算不上旅行,只是去周围的城市走一遭,提起包就走。我不带相机,有兴致了就拿出手机拍一拍;音乐倒是我走到哪里都不能丢的东西。只有音乐,能让看似漫长的等待变成曼妙的旅程,似乎自己跟整个世界无关,只想当一片无名的云,徜徉在不知道名字的风景里。

曾经无法想象一个人吃饭的感觉,同样,我也不会去想象一个人坐公交车是什么样的感觉。谁知,没过多久我就习惯了一个人坐车去学校,有时候在车内看着窗外发呆,什么都想却又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我们都会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然后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没有去书店,“每个星期读一本书”,对于我来讲是太遥远的东西。直到有一天我陪朋友去书店,他是一个买书不会停的人,我也就跟着买了几本。也是在那一天我才发现,其实每个星期看一本书没那么难,那天我一下子把书看完,才觉得这样的生活是充实的。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一个骑行过川藏线的朋友说,只要出发, 就能到达;你不出发,就哪里也去不了。如果你不能沉下心来,就什么也做不到。出发永远是最有意义的事,去做就是了。一本书买了不看就只是几张纸,公开课下载了不看也只是一堆数据,不去看就没有任何意义,反而徒增焦虑,行动力才是最关键的。

你或许也是这样。当你渴望找个人交谈的时候,却发现有些事情是不能告诉别人的,有些事情是不必告诉别人的,有些事情是根本没有办法告诉别人的,而有些事情即使告诉了别人,你也会马上后悔。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静下来,真正能平静自己的只有自己。

没有人能避免孤独,它并不是一件那么糟糕的事情,与嘈杂相比,一个人生活也可以变成一种享受。或许至少需要有那么一段时间——几年或几个月,一个人生活,不然怎么能找到自己的节奏,知道自己的需求?这是属于你自己的东西,是你的一部分。你听音乐时,坐地铁时,一个人走在马路上时,它就会流淌出来,让你觉得这个世界似乎在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着,你能够清晰地听到自己。

我想,一个人最好的样子就是平静一点,哪怕一个人生活,穿越一个又一个城市,走过一条又一条街道,仰望一片又一片天空,见证一次又一次别离……

责编/刘维笑

E-mail:blweixiao@163.com

生活化节奏教学 篇7

如果说一首曲子中的曲调是它的灵魂的话, 那么节奏就是它的生命和骨架。一首音乐作品是绝不可能脱离节奏而独立出来的, 没有节奏, 就没有音乐行走的空间。一个成熟合适的节奏可以令作品的情感得到更好地发挥和更淋漓尽致的表现, 使它的精神得到升华。节奏是音乐的基础, 也是旋律的骨架。它在音乐中的价值是无可取代的。音乐中时间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节奏的变化中。人们常常把它比作音乐的呼吸和脉搏, 它让音乐更有生命力, 是音乐发展的力量源泉。而多数人往往只重视对旋律的训练而忽略了节奏的训练, 忽视了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性, 缺乏对节奏的控制能力, 直接影响了音乐的表现。因此节奏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既然节奏这么重要, 那怎么样更好的掌握节奏则至关重要。今天我们主要来谈论介绍的就是视唱练耳教学四大板块中专门针对节奏的一种训练方法——数值节奏训练法。

一、什么是数值节奏训练法

数值节奏训练法是西安音乐学院视唱练耳系教授赵小平老师所创建的一个节奏训练体系。它是以四分音符为单位拍, 将不同时值的音符根据自身时值所对应的数字命名。例如:一个四分音符称之为“四”;两个八分音符称之为“二八”;四个十六分音符称之为“四四十六”等等;一个二分音符称之为“二”。念音符的长短与其时值相关。这样就给我们经常用到的音符单位元素取上了一个简单易记的名称, 方便记忆节奏并且提高节奏的直观性。例如:四个十六分音符, 以前我们会念作“哒哒哒哒”, 而现在通过学习数值节奏训练法我们则会念作:“四四十六”。通过名称我们就可以明显看出它的节奏型和组合方式, 并且这样读起来非常直观, 十分有助于音符节奏的记忆。

二、数值节奏训练法的分类

根据单位拍规整与否, 数值节奏训练法可以划分为原生节奏和衍生节奏以及再生节奏。

1、原生节奏

常见的原生节奏有四种, 分别是:“四分音节奏、二八节奏、四四十六节奏、再细分延伸就是八个三十二分音符”。

原生节奏总体来说就是将单位拍工整等值划分。它是构成音乐节奏音型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元素, 通过原生节奏的内部叠加和变形又可生成衍生节奏。

2、衍生节奏

常见的衍生节奏有五种, 分别是:“后十六节奏、前十六节奏、小切分节奏、点六节奏、六点节奏。”

衍生节奏是对于原生节奏的内部分裂变形, 比原生节奏相对复杂一些。

3、再生节奏

再生节奏是在原生、衍生节奏基础上形成的新的节奏。例如:一些带连音符号或是休止符号的节奏等等。

三、数值节奏训练法具体应用和优点

数值节奏训练法区别于我们以往的节奏训练方法的根本就是, 这是一种用数字并搭配上音符本身时值来读谱的一种方法。具体我们来看一个谱例:

按照我们传统的读法, 我们只能在节奏里用哒哒哒哒的读法读出这段节奏。在没有节奏概念的人面前, 无法用文字来将这个节奏具体描述出来, 只能是用带有节奏的语言来表示, 而且有个不足:即使学生听了好多遍, 但由于一些复杂的节奏在听觉上和读谱上只是用一个单纯的“哒”字来表述, 就变得极不利于记忆。我们今天所谈论的数值节奏训练法则不仅可以形象多变的读谱, 更是可以将它用文字记录下来。这条谱例用数值节奏训练法读起来便就是这样的:点八二八, 四四二八, 点六二连四空二八。

由这个例子来看, 我们可以总结出数值节奏训练法的优点有以下四点:

1、直观性和形象性

这种训练方法使节奏不管是在听觉上还是在视觉上又或者是文字的描述上, 都具有别的任何方法无法比拟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2、有利于提高节奏记忆能力

掌握了这种方法后, 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读法, 快速的清晰的分辨出不同的节奏型, 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对于节奏的记忆能力。

3、提高听记节奏的速度和准确性

学生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记忆谱例, 在提高听觉效率和质量的同时, 对节奏的速度和准确性的把握也会取得良好效果。

4、使听觉训练充满趣味性

不同音型的读法, 不同组合的读法, 都源自于最基本的原生节奏的不同变相分裂组合, 易懂又易于掌握, 还能让学生学习时在听记方面充满乐趣。

四、数值节奏训练法的训练方法

节奏训练本就是个大工程慢工程, 不能一蹴而就, 应该由浅至深系统训练。具体的训练步骤应当是先大声的读出原生节奏的几种基本节奏型, 反复听与写, 将这几种节奏养成反应弧, 长此以往, 养成良好的听记习惯。一听到打击出来的节奏脑子里反映出来的应当是数值节奏, 而不再是一样的“哒哒”敲击声。将原生节奏掌握好后再按相同步骤进行衍生节奏和再生节奏的训练。由易到难, 由浅至深, 循序渐进。

五、结语

数值节奏训练法覆盖面广, 尤其适用于程度较浅的学生, 易被他们所掌握。我自己在没有接触到这种方法之前, 都是采用原有的传统的老方法, 不仅对于节奏的记忆力差而且准确性也是非常没有保障。但是通过学习这个方法, 我觉得自己的听记节奏能力得到飞跃性的提高, 准确性方面也已经很有保证。很希望能够通过我的这篇论文让更多的人了解知道这种训练节奏的方法, 并能够通过这种方法让更多的人摆脱听记节奏的恐惧梦魇。

参考文献

[1]赵小平.基本乐理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1.

[2]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

[3]尹正文.视唱练耳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4]童忠良, 童昕.新概念乐理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凸显课堂教学节奏美 篇8

一.疏密相间的教学内容, 凸显课堂教学节奏美

在教学节奏中, 教学内容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在课堂教学中, 内容的疏密对学生学习心理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一般而言, 信息量疏松适宜, 学生会感觉轻松而舒缓;若信息量过密, 学生则会感觉紧张、压抑;若太过疏却不密, 学生又会出现懈怠感。因此,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需注意教学内容的疏密程度, 做到疏密相间, 松弛有度, 以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

如朱自清的《绿》是一篇语言文字十分凝练优美的写景散文。为了让学生巩固联想、比喻等修辞手法, 丰富学生语言积累, 使其品味语言形象、准确、富有表现力与情感的特点,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感受文章联想、比喻等修辞手法, 体会“移步换景”的写景手法, 并发挥想象与联想, 融入文本意境之中。当知识目标完成时, 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首先展示课文生字生词, 如踞、绺、棱角、尘滓、皱缬等。再让学生读音, 同时对显示顺序加以调整, 展现正确读音。然后引导学生研读文本, 理清文本结构。提问:本文中哪一句是关键句?在这一句中, 其关键词是哪一个?作者是如何围绕关键词来写的?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 使其引导学生相互讨论, 教师可予以提示、指导。接着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 然后共同归纳出蕴含于景物之中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样, 可突破教学重难点, 使课堂秩序井然有序, 富有节奏感。

二.间隔变换的教学方式, 凸显课堂教学节奏美

在课堂教学中, 若想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避免学生产生疲惫感, 教师则需交替使用教学方式, 以突显教学节奏美。因此,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需要精心组织教学, 有机整合教学方式, 实现动静结合, 使教学富有节奏感, 让学生积极融入教学活动中。

如教学《枣核》时, 为了让学生理解海外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基本认知, 如有关字词识记、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等。 (静) ;然后让学生朗读课文, 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动) ;提问思考:文章标题是《枣核》, 在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地描写了枣核, 亦或有关枣核的事?引导让学生默读课文之后再回答。 (静) ;讨论分析: (1) 这位友人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枣核, 他想做什么?为什么他要如此做?对于几颗枣核, 如此反复渲染, 是否有点小题大做? (2) 若你们由于各种原因而离家一段时间后, 会有何感受?你们会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这一感受? (3) 这位友人又是如何表述其思乡之情的?在课文中, 我们由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来? (4) 在友人后花园里, 不但有“北海”、睡莲、垂柳, 还有将要种下的枣树, 为何她如此样不嫌麻烦, 不辞辛苦? (动) ;然后教师予以提示与小结。 (静) ;这样, 通过动静结合与循序渐进原则, 为学生留出了一定的探究空间与时间, 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使其更深入地探究文章内容, 把握文本内涵。

此外, 教师还需注意缓重轻急的教学语言, 以凸显课堂教学节奏美。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影响着课堂教学节奏, 影响着学生学习情绪。因此,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若想凸显节奏美, 教师则需注意教学语言的美感, 注意生动而准确地描述。同时, 抓住语言力度, 把握语言节拍, 注意语速快慢, 有规律地变化语速。

如教学《岳阳楼记》时, 教师在示范朗读时应富有感情的读, 并注意语调与节奏, 做到缓重轻急、抑扬顿挫, 以感染学生, 激发其想象思维, 使其自主想象登上岳阳楼, 眼望浩浩荡荡的洞庭湖, 欣赏洞庭湖的阴晴胜景, 感受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声。然后要求学生通过多种诵读方式, 如齐读、个体读、男女搭配读等, 使其更深入地感受作者情感。这样, 通过朗读, 既可增强教学节奏感, 也可帮助学生加深文本理解, 体会文本内涵, 熏陶情感, 陶冶情操。

把握数学课堂的教学节奏 篇9

一、善置情境, 制造学习高峰体验

不可否认,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学生喜欢上数学的重要因素。孩子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一种发至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 这就是学习的高峰体验, 孩子在数学学习中的愉悦感是催动他前进的原始动力。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设置情境, 调整学习节奏, 使孩子产生数学学习的高峰体验。

【案例1】苏教版小数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 (案例来源于2007年江苏省小学数学优秀课观摩) , 下面这个环节是教师在组织练习的实录。

1. 师:

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 尤其我要表扬一位同学, 他一直积极思考, 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所在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3, 2) , 你知道他是谁?

生1:他是钟鑫。

师:判断正确吗? (生齐答:正确)

师:接下来, 请大家来夸夸小伙伴。

出示:我要夸的同学在第 ( ) 列第 ( ) 行, 用数对表示为 ( ) , 因为他 (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2:我要夸的同学在第8列第2行, 用数对表示为 (8, 2) , 因为她学习非常棒。

师:判断她是谁?

生 (齐答) :她是张瑜。

张瑜:我非常感谢同学们对我的肯定。

……

2. 师:

我还要夸一夸听课最认真的同学, 他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4, Y) , 他是谁?

生: (鸦雀无声, 没反应)

师:他可能是谁?

生:杨波。

生:吴蔚。

师:他可能是谁呢?请站起来让大家向你学习。

(第4列同学陆续地全站起来了)

生:第4列的同学都有可能在教师的夸奖之内。

师:我很想夸夸坐得最端正的同学, 他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X, 1) 。

他可能是谁呢?能和老师心有灵犀吗?

(第1行的同学自豪地站起来)

师:大家同意吗?为什么?

生:因为第1行的同学都有可能被夸到。

师:我最喜欢的同学, 表示的数对是 (X, Y) 。

(全班同学都兴奋得站起来)

师:是呀, 对每个同学, 我都一样喜欢, 一样欣赏。

反思:学生在新授环节已经有所疲惫, 精力自然有所分散, 教师在这时把所学的内容与课堂组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维持了学生的注意力, 缓解了学习疲劳。“尤其我要表扬一位同学, 他一直积极思考, 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对其他学生是一种积极的暗示, 稀释了学习的紧张感, 使学习的节奏慢了下来。接着, 教师逐渐加快了提问的节奏, 加大了问题的难度, 不断把教学推向高潮“我最喜欢的同学, 表示的数对是 (X, Y) 。”结果全班同学都兴奋得站起来。这是一个十分成功的教学案例, 由于执教者深谙学生注意力的变化规律, 不断调整练习的节奏, 舒缓结合, 使学习活动出现了高潮, 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对表示位置学习的兴趣。

【案例2】教学《圆的认识》, 课件演示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的过程。师出示两个钉绳工具, 找两个学生与教师在黑板上比赛画圆。可是, 画好以后学生发现老师画得很圆, 两位上来表演的学生却画得不圆, 并且速度很慢。

师:怎么回事呢?你们有什么要讲的?

生:我们的线有弹性, 可以拉长缩短, 不好画, 您的线始终是一样的。

师:那么, 画好一个圆, 关键是什么?

生:绳子的长度始终要保持一样长。

师:用圆规画圆, 用钉绳画圆, 这些画圆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要确定一个点。

生:长度不变。

师:你所说的长度在哪里。

生:两脚之间的距离。

生:这个绳的长度。

生:都要旋转一周。

师:固定的一点、不变的长度在数学上还有一些名称。你们知道吗?……

上台画圆的孩子一定会产生这样疑问:为什么我们画得不圆, 而老师用一样的工具却画得这么圆呢?仔细观察后他们发现绳子“弹性”是不一样的。正因如此, 自己在画圆时绳子的长度忽长忽短, 不好控制。通过这个画圆的过程, 在这个高潮迭起的课堂中, 孩子们认识到了圆的本质。

二、以情催情, 调整节奏适应学生

“水激石则鸣, 人激志则宏。”教师应以学生的情感为切入点, 以自身的语言、姿态、动作、表情为主要手段, 使他们精神振奋。在常态课上, 如果教师的教学态度十分民主, 学生就会比较放松, 积极性会比较高。尤其是在低年级, 很容易出现学生提前把解决问题的结果与过程提前“爆料”出来, 教师驾驭起来很困难, 如果不加以控制, 就容易把原来的“师灌”变成了“生灌”。如何使教学节奏慢下来, 避免一些学生处于课堂边缘的位置, 而不让其他学生感觉到教学节奏太慢, 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实践智慧。

【案例3】教学二年级下册“分米与毫米”想想做做第5题:先估计下面的线段各长几厘米, 再量一量, 看估计得对不对, 用毫米做单位各是多少。估计线段长度的方法是让学生一厘米一厘米地在线段上标出来, 估计大约是多少厘米。这道题既涉及有关长度的基础知识, 又涉及测量和估计线段长度的方法, 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A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报得的结果非常精确, 而A老师却没能意识到学生没有进行估计, 而是直接用尺子去测量了事。一个训练学生估测能力的机会就这样被放过去了。

B教师同样是教学这道题, 在实施教学中, 教师发现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进行估计, 而是直接用尺子进行测量, 教师组织同学之间开展互猜游戏。一位同学随机画一条整厘米数的线段, 记下长度, 让对方去猜, 猜对者获胜。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小小的变动就让估计线段的长度落到了实处, 并且加大了练习的强度, 大大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最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三、张弛有度, 使学生能静思冥想

尤其是低年级的数学课, 常见的景象是学生一分钟或者不到一分钟就完成一道题, 然后等着老师评价、反馈, 再做题, 再等着评价、反馈, 如此平行循环是有局限性的。固然, 这样可以让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 也促使那部分拖拉的学生抓紧时间。但从长期效果来看, 学生形成的注意力是一种短、频、快的注意力, 很难持久。这样对学生思维的长度和深度的延伸是有害的。前面新授学习可以适当地快节奏, 后面的环节中, 老师可以延长做题时间, 让学生有较长的静下来做题的时间和机会。这样做完后再集中反馈, 动静结合, 给孩子们静思冥想的机会, 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刻。

【案例4】一位教师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 创设旅游的情境组织学生认识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本身这个情境是有些“闹”的, 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了起来, 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在此时安排一个相对安静的活动练习比较好, 比如课本上的试一试, 把指南针上的各个方位填写完整。可是这位老师在教学时却安排了一个非常吸引孩子眼球的喜羊羊与灰太狼捉迷藏的判断方向的练习 (如下图)

“快乐课堂”教学的节奏控制 篇10

设计教学节奏时, 宜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安排内容要错落有致, 分配时间要大体适当。如《孔乙己》一文的教学, 人物形象分析为一重点, 一般都安排一课时, 试以这一课时的两种教学安排为例来稍作说明。

安排甲:1.明确教学目标3′;2.逐段讨论分析人物性格35′;3.小结人物性格5′;4.归纳主题思想2′。

安排乙:1.明确教学目标3′;2.学生自读并自选片断对人物性格进行分析10′;3.指名分析, 教师点评10′;4.重点片断讨论10′;5.归纳人物形象, 小结塑造人物的基本方法10′;6.归纳主题2′。

很显然“安排乙”较为合理。“安排甲”中, 整堂课以单调的逐段分析的形式重复, 教学过程平直呆板, 教材处理也是面面俱到, 平均用力。“安排乙”有主有次, 有详有略, 有铺垫有高潮, 有点有面, 多种教学形式结合, 形成了良好的教学节奏。

二、在教学态势的处理上, 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节奏, 做到起伏有致

从某种意义上说, 课堂教学活动本质上是学生思维的活动, 学生思维活动的质量如何, 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调查表明:一节课当中, 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呈现一个波形, 最初的3~5分钟注意力不稳定, 其后的30分钟是一般学生进入注意力最积极的时期, 下课前7~10分钟注意力又开始逐渐趋于衰退, 这为我们设置教学起伏划定了大致区域。在一堂课的开头, 设计的问题要难度适当, 于不知不觉中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而那些要求较高、强度较大的思维训练, 要放在学生思维活动最积极的时间内进行;至于下课前几分钟, 不妨安排一些听说读写的小活动, 以达到在愉快的氛围中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 学生如果较长时期处于较强烈的激动水平, 对他们学习较困难的内容就会有干扰。因此在教学黄金时间内, 高潮之前要有几个小浪头作铺垫。如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执教的《捕蛇者说》, “高潮”与揭示课文的立意是一致的, 即论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为了达到“高潮”, 前面又设计了几个“浪头”, 作为“蓄势”:第一个“浪头”是揭示蛇之“异”, “黑质而白章”是色异, “触草木, 尽死;以啮人, 无御之者”是毒异, “可以已大风、挛、瘘、疠, 去死肌, 杀三虫”是用途之异;第二个“浪头”是捕蛇之利与害, 利在可以“当其租入”, 害在被蛇咬死者多;第三个“浪头”是赋敛比蛇还毒。

三、在教学语言运用上, 要注意抑扬顿挫的节奏变化

就课堂教学语言的一般规律而言, 讲定义、概念速度要匀要慢, 描述情景叙述事情要快要生动, 议论分析要激扬有力, 抒情要真切感人, 过渡要平实简洁, 总结要清晰明朗, 起始要沉稳有力。具体到一堂课中, 课堂教学语言必须满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的思维和师生情感交流的需要。如教学《最后一次演讲》, 则要根据闻一多先生的情感变化, 或高昂或低沉, 或充满激情或回肠荡气。惟其如此, 课堂教学语言才能充分展示教学内容的内涵, 才能充分展示它的教育力量, 形成鲜明的语言节奏。

四、在教学的情感把握上, 要自然流露同频共振

课堂教学中的感情节奏不单单表现为感情强弱的变化, 更表现为各种不同感情的转换和变化, 如激昂、平静、愉快、悲哀、得意、紧张、悠闲、愤恨、同情等, 这种种感情的变化形成课堂教学的感情节奏, 使语文课堂教学的美育效果得到充分实现。在情感节奏把握上要注意两点:第一, 就总体而言, 无论教什么课, 课堂的感情节奏应和文章的感情相吻合, 当喜则喜, 当怒则怒, 不如此, 则难以“披文入情”, 难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第二, 师生感情节奏应完全一致, 只有如此教与学才能达到同频共振, 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在教学方式的运用上, 注重动静相生

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 有助于学生消除疲劳, 保持注意力,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组织教学时, 要巧于安排教学方式, 使之有动有静, 动静结合, 如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动手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等教学双边活动, 按照科学顺序有机组合起来, 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如教学《钱塘湖春行》, 教师先点拨各诗句的关键词含义, 然后鼓励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中发挥想像, 之后因势利导展开“说美”“唱美”, 男女生分组比赛, 看谁能把西湖的美说得透彻, 看谁能为此诗谱曲。“想美”为静, 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中;“说美”“唱美”为动, 学生深刻领会全诗, 且此诗套用《同一首歌》的曲调后朗朗上口, 背诵如流。

上一篇:软件工程下一篇:全国支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