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2024-05-02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精选十篇)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篇1

关键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创作特点,演唱

歌唱是人声赐给音乐的无价之宝, 看似平常, 其实珍贵。古往今来, 多少作曲家都希望能让自己的音乐充满旋律、充满歌唱, 莫扎特也不例外。歌剧是莫扎特钻研最深的体裁领域, 莫扎特主张, 歌剧创作中应当以音乐发展的原则为基础, 歌词必须绝对地服从于音乐, 而不应拘泥于剧本的创作原则, 古典歌剧艺术中歌词的通俗典雅、深刻流畅、秀丽明朗和音乐中的朴实自然的风格, 使莫扎特歌剧中的旋律具有强烈的歌唱性、简洁性和抒情性, 从而达到了古典歌剧艺术的完美。

一、力度强弱的对比

演唱中力度强弱的对比可以增强歌曲的情感表现, 使歌曲内容表达得更加细腻。具体到这部歌剧的咏叹调的演唱时, 需要在把握好整体的力度控制的前提下, 也需要对歌剧中咏叹调的力度即“个性”进行处理。

如《费加罗的婚礼》选段《你想跳舞, 我的小伯爵》在歌词中:“如果你想要, 进我的学校, 我就叫你跳的逍遥。”虽然长度仅为两小节, 但明显有歌曲所要表达的内涵, 既一强一弱的表现, 这也体现了演唱人物的特点。在演唱中需要保持好气息的稳定, 特别是两句由强变弱的处理, 对稳定气息的要求较高, 唱强音的时候还好, 再转弱音的时候演唱时容易出现漏气, 导致声音发虚, 没有质感, 所以在练习中, 需要单独的练习这里的音乐, 这样既能锻炼自己的演唱技能, 又能更好的表现作品, 最终很好的表现整个音乐形象。

二、速度的控制与把握

歌唱速度的控制对演唱者的表演非常重要。速度变化代表着思想的情感, 能正确表达歌曲的内容。对歌曲确定的速度, 光按照作曲家的标记的速度是远远不够的, 而应该尊重作曲家速度标记的前提下, 自己琢磨与分析, 根据歌曲内容及歌曲情感来处理。

如《费加罗的婚礼》选段《快给忙人让路》在歌词中:“好家伙, 费加罗真是个好家伙, 好家伙, 费加罗真是个好家伙。我交好运我多快乐……”。在演唱这段极具特色的绕口令式的音乐时, 首先应慢下来练习, 把音准、节奏弄清楚, 唱的非常熟练, 再把每个字慢慢反复的读对、读准。就像平时我们说绕口令一样的, 把每个字读清楚, 读对, 再慢慢加快速度, 自己感觉非常熟练了, 再把音准和节奏加上去练习, 通过这样一段时间的反复练习, 慢慢就能在这个基础上加强速度的变化了。而往往在这里演唱时容易受阻, 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慢慢就能唱下来了。

三、音色的运用与情感的表达

在演唱一首歌曲时, 一定要根据情绪和情感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音色,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可以从歌词中找出适应该作品的音色。

如《费加罗的婚礼》选段《你想跳舞, 我的小伯爵》中的歌词:“你想跳舞, 我的小伯爵, 我就弹起吉他, 奏起音乐, 我就要你跳的逍遥”。从大意上来看, 好像是费加罗对伯爵充满感情, 然而从整个歌剧的情节来讲, 费加罗在这里其实是要表现对伯爵的不满, 他挥舞着拳头, 发誓要捍卫自己的爱情。所以在演唱这里的音乐时时, 应该运用比较结实有力的声音, 注意运用有力饱满的气息控制声音, 喉咙和咽壁始终处于树立、打开的状态, 多运用一些胸腔共鸣, 声音的位置可稍微居中, 或者偏后。声音的音色结实厚实集中、明亮, 声音的整体线条较为粗壮。表达出费加罗要和伯爵抗争到底的勇气和决心。

莫扎特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中罕见的天才作曲家, 也是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无论在歌剧、交响乐、协奏曲、奏鸣曲、室内重奏、宗教体裁以及娱乐性的器乐曲、舞曲等等领域里, 他都写出了非常优秀的、甚至超过与他同时代其他作曲家的重要作品, 他的创作还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他一生共创作了22部歌剧、49部交响曲、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数百部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其中, 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流。莫扎特著名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成功塑造了人物的性格, 刻画了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强化了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情感体验, 将轻松愉快的形式与深刻的社会和道德意义融为一体, 充分体现出了莫扎特歌剧的美学意识所具有的独特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朱菁.解读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艺术特色[J].作家杂志.2011 (12) .

[2]王好亮.歌曲写作与小乐队配器[M].高等教育出版社.1953.

[3]李哄, 姚兰.音乐论文写作[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06) .

[4]黄青.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艺术特征初探[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09) .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篇2

《费加罗的婚礼》是宫廷诗人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喜剧作家皮埃尔·奥古斯丁·卡龙·博马舍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博马舍共写过三部以西班牙为背景的喜剧,剧中的人物都相同。分别是《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和《有罪的母亲》,创作于1732-1739年。《费加罗的婚礼》(又名《狂欢的一天》)于1778年首演。作品把伯爵放在人民的对立面,暴露了贵族的腐朽堕落,同时也反映出强烈的反封建的色彩,富有时代气息,风格明快幽默,情节曲折生动,以嬉笑怒骂的语言,突出强烈的喜剧效果,是作者最出色的代表作。而在这三部剧作中,前两部被谱成了曲,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选择了第二部,并于1785年12月到1786年4月间创作。19世纪的罗西尼选择了第一部。如果你还没有看过罗西尼的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的介绍,建议把这两个故事联系起来读,因为这两个故事是相互有关联的。

博马舍的话剧以幽默讽刺的笔法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第三等级”地位的上升,歌颂了人民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创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时的莫扎特也已从萨尔兹堡大主教的樊笼中解脱了出来,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创作激情。莫扎特的歌剧保留了原作的戏剧宗旨,在作品中对伯爵妄图恢复农奴制的作法加以挞伐,表达了对自由思想的歌颂。

莫扎特创作的四幕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描写了伯爵府的仆人费加罗马上要和女仆苏姗娜结婚了,费加罗正欢天喜地地准备婚事,谁知苏姗娜告诉他,伯爵送他们的婚房是不怀好意,是存心要占她的便宜,仍然要实现他假惺惺地曾经宣布要放弃的对奴仆婚姻的“初夜权”。费加罗听后恍然大悟,二人决心和伯爵逗一逗。另有一老管家玛切林娜痴心地想要嫁给费

加罗,并以一张债据作为要挟,给她出主意的是老医生巴托洛,十年前,就是因为费加罗帮助伯爵打败了想娶贵族小姐罗西娜为妻的他,而使罗西娜成为了伯爵夫人,所以,医生一直对费加罗怀恨在心,如今,到了报仇之时了。府中另有一翩翩少年凯卢比诺,成天到处播撒情种,和一个成天以散布谣言为己任的音乐教师巴西辽,加上一个糊里糊涂的法官和一个整天醉醺醺的花匠。当然,还有那独守空房的伯爵夫人。各路角色齐登场,贵族和平民的较量就此开始。最后,属于第三阶级的聪明勇敢的平民,终于让伪善荒淫的伯爵当众出了丑。

声乐是一种传情艺术,需表现的不同的歌曲具有不同的创作背景和艺术内涵,要做到很好地传情,引发听众共鸣,重要的前提和基础是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演唱者拿到一首声乐作品,应了解其主题思想,确立基本情感,用剧中人的感觉去行动、去思考、去表现。例如,莫扎特的歌剧《唐璜》中采莉娜的咏叹调《鞭打我吧》。唱这首曲子之前要了解故事的背景,采莉娜是谁?她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和马赛托什么关系?弄清这些,就容易唱了。采莉娜非常漂亮,还比较活泼、动人。她在与马赛托结婚前遇到了唐璜,唐璜是个风流小生,还是个有地位又风度翩翩的城里人,见到美貌的采莉娜就想方设法引诱她,结果他成功了。当采莉娜认清唐璜的为人而要和马赛托相会时,她极力想平息马赛托的怒气。这段咏叹调就是以此为背景,采莉娜哄劝马赛托的一段唱。

要想塑造一个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果不知道人物在作品中的定位,就如同在大海中目标不明确的航船,这种航行会失去任何价值和意义。只有正确地理解作品的全貌,才能正确诠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演唱者应张开想象的翅膀,使作品内容在自己心中、眼前活起来,身入其境才能使己动情,其演唱才能声情并茂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确立作品中人物所在情景包括时间、地点、环境等多个方面。情境是人物的思想、行动和唱词产生的根据,它决定着人物演唱的方式及分寸,只有对作品规定的情境认识清楚了,才能增强人物塑造的准确性。由于人与人之间的性格差异,不同的声乐作品中的人物都有独特的特点,也就有了各式各样的语气,不同语气其唱词也相应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正如《乐府传声》中的论述:“唱曲之法,不但声声宜讲,而得曲之情为尤重。盖声者,众曲之所尽同,而情者,一曲曲所独异,不但生旦净丑,口气各殊,凡忠义奸邪、风流鄙俗、悲欢思慕、事各不同,使词虽工妙,而唱者不得其情,则邪正不分,悲喜无别,即声音绝妙,而与词曲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矣

“你赢得了诉讼”是整部歌剧第三幕中的一个曲目,分成宣叙调和咏叹调两个部分,这个部分的主体是:审判。剧中的伯爵是一个反面人物,但是它具有与唐璜一样爱情观,为了爱情不惜作任何事情,他是是一个青年贵族,所以,虽然是男中音的唱段,但是不能给人老气横秋的感觉,他的嫉妒和愤怒,都应该用较年轻的语气变现出来,感情不是含蓄的,而应是比较直接的。

下面我就依照谱面具体分析一下整首曲子的演与唱。宣叙调

宣叙调几乎是半说半唱的表现形式,强调了语言或诗句中的自然音调。突出其中的轻重音,而节奏的快、慢、疏、密和音调的高、低变化缺乏旋律性的特点,语言中的音节与旋律的音高和节奏的时值都相对简单。差不多是一个音对一个音节,或几个字用一个音高演唱出来,而且速度可以自由变化,伴奏多采用持续的和声衬托声部或是几个简单的和弦

前面的剧情是伯爵偷听到仆人费加罗可能可以赢得诉讼,顺利得娶苏珊娜为妻,所第一句,以一个一问的语气开场,着去开场白尤为重要。这不仅是一句疑问,更夹杂着愤怒的心情。“hai gia vinta la causa!”平静中带一点愤怒,疑问的口气,紧接着,“我没听错?”,可以理解为“我不相信。”愤怒的心情要一下子爆发出来。进入急板后,一句“perfidi”,叛徒,要唱的有指向性,下面一句继续升华感情,“判决,判决我要惩罚他们”两个“io volio”要有一个渐强。下面感情出现转折,给人一种人”任我排布的感觉。后边进人小快板,有以一个疑问开始“万一他还清了老夫人的债务呢?”,有点担心,不安,然后自嘲的 “还她,怎么还!”,唱的时候带一些笑意。继续以窃窃私语的的语气自我解释,声音平淡,要有偷偷摸摸的感觉。下一句中主要注意单词“questo”,意思是傻瓜,语气嘲笑,重读。“一切都对我计划有利”这一句是总结。然后通过一句“准备宣判了”引出咏叹调。

宣叙调,重点在于表达感情变化很大,要注意每一句的感情转折,用表情和一些动作进行比较合理的过度,只要记住心理上首先要融入人物,想着说话的语气来唱歌,在人物的感情上去表现他,是人不单单从声音,而是从整体演出上进入对作品的理解。

咏叹调

我大致将咏叹调分成了两个部分,其理论根据也是这首咏叹调的感情基调,第一部分,体现爱人被抢走的无比愤怒,第二部分,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誓言“我一定要从费加罗手中抢到爱人,不能让他如愿以偿。”两部分同样采取了两段的重复,但是从曲式句法和感情上都存在层层的递进,同样的歌词有着非常不同的感情色彩。

第一部分的第一段歌词,纯粹是一种忧伤的感叹,语气悲叹平缓,要有吟唱的感觉。开始的两句是并行的二句式乐段,都是前半句平稳,后半句过渡到高音区,都有一种自我反问的语气,悲伤高亢。后边的五句是这样一个意思“我看着苏珊娜撩动我内心的激情,他对我却无动于衷,与一个卑贱的奴隶共结帘里?” 说明伯爵对苏珊娜的爱与内心的嫉妒,要在语气中体现出爱人的指向性。重复的一段,在谱面上增加了许多连线,旋律性加强,要显得更加生气,而后一部分,有变化了许多休止,使得说话的语气要更加多一些。

第二部分接了第一部分,开始表明对费加罗的嫉妒与恨以及报复的方法。重点说说几个地方的处理。

1.“tu non nasti andace。”有两次重复,在第二次上的andace由于是一个十度的跳跃,要有突强的感觉。

2.“per dare a me tormento,e forse ancor per ridere,per ridere di miainfelicita。”从开头是渐强的,一直到mia的二分音符开始渐弱。这部分内容不能表现的太夸张,因为渐强不是记号渐强,而是根据音乐走向的渐强,要恰到好处。

3.“mi fa e giubilar”是一个向下的琶音,不要渐弱,中文是“使我快乐。”渐弱不能突出表达意思。

4.结尾部分要体现一种思想,我已经想到办法对付你了费加罗,胜利是属于我的,要有一种自信,从表情语气上都要体现。

再来说一下,我对演唱风格运用的一些看法。

演出莫扎特的作品时你一定注意不要表情太丰富,因为莫扎特把他所需要的表情都写到了音乐中。你只要把他所有写下的音符恰当地表现出来,表情就已经在那里了。在舞台上演出时,身体放松很容易促使你把表情搞得过火。你的动作越放松,过火表演的危险就越大。但动作过于拘谨,你永远不能发挥出个性。每一个歌唱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如果能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真正感觉,就能展现出个性。

莫扎特的音乐具有典型的古典时期音乐的一切特征。因之,在演唱莫扎特歌剧时必须注意到以下几点:

1.必须注意到古典时期的主调音乐与巴罗克时期的复调音乐这一质的不同。巴罗克音乐开拓了对位法,使音乐向横向发展。古典音乐则发展了和声技术,注意到音乐的纵向发展,这个基本的不同之处——和声,影响到了演唱风格的很多方面,如旋律线的行进就与终止式的使用有关;在属和弦在重拍,主和弦在弱拍的阴性终止式情况下,旋律和演唱往往需要有一点渐弱的、柔和的收势(这在莫扎特作品中常出现,因此也是演唱时的风格特征之一)。在属和弦在弱拍,主和弦在重拍的阳性终止式情况下,旋律往往采取明朗、干脆的强收,而各种终止式在全曲的分布,则又像文章的起承转合的布局一样,起着决定旋律线条演唱的抑扬顿挫和换气的方式(从容的、或果断的,声止而意未尽的,告一段落的„„)。当延长的音结束在强拍上时则强收,在弱拍时则弱收。音色的运用也往往与调性有关,当音乐从大调突然转为小调时,一般情况下,它都暗示着演唱者要把明朗的欢快的歌声转为较暗的或带点忧郁的音色。

2.起音要求准确,绝对不允许出现油滑的上滑音或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演唱中的华丽的下滑音,这是演唱莫扎特等古典时期作品以及德、奥艺术歌曲中,必须切忌的事和必须具备的首要基本功。

3.古典音乐以典雅、流畅、秀丽、明朗为主要风格的特征,切忌夸张的感情表现和过度的力度对比(如浪漫主义的华丽滑音和激情;粗鲁、失态的大喊大叫;低音部分用过分浓厚的胸声;在乐句中使用随意板,速度任意伸缩变化等)。以中等音量的优雅,从容的声音作柔和、连贯的演唱乃是基本要求。

4.由于莫扎特在不同时期创作的歌剧受到过不同的影响,如早期歌剧受那

波里歌剧的影响;《魔笛》和《后宫诱逃》受德国歌唱剧的影响;《唐璜》和《费加罗的婚礼》受意大利喜歌剧的影响等,因之,扮演各个不同角色时既要保持上述总的演唱风格和演唱技术要求,还要在演唱时照顾到角色,剧种和性格等特征。如,在歌剧《魔笛》中,夜后的复仇咏叹调,就闪烁着阉人歌手炫耀花腔绝技的演唱风格的余辉;捕鸟人帕帕基诺的演唱就需要用德国歌唱剧那种朴素、乐观、幽默、明快的民间风味;而大祭司萨拉斯特洛却又是个庄严的正歌剧男低音角色。扮演歌剧《唐璜》中的仆人莱普霍洛则必须运用意大利喜歌剧的那种轻快俏皮和急口令式的演唱风格。

纵观莫扎特的一生,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他所创作的歌剧,许多都被称为经典,在今天的音乐舞台上,久演不衰。1791年12月5日,贫困交加的莫扎特,带着他心中的音乐和遗憾离开人生,但留给后人的是任何财富也无法比拟的音乐遗产。舒曼说过,莫扎特的音乐是无法描绘的。“莫扎特即音乐”,这似乎是赞美莫扎特音乐的遗产的最恰当词汇。

把握了准确的风格,运用适当的声乐方法,演唱好莫扎特声乐作品,可以使我国的听众很好的欣赏外国经典声乐作品。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参考文献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篇3

关键词:苏珊娜;咏叹调 ;风格特点

一、苏珊娜咏叹调的特点分析

《费加罗婚礼》中的苏珊娜是伯爵夫人罗西娜的侍女。苏珊娜是一个极其活泼可爱、聪慧善良又敢于斗争的女孩。她为了自己的爱情和婚姻,没有顺从于好色的伯爵,与费加罗一起设计巧妙地计谋,让伯爵回心转意。《美妙的时刻即将来临》是苏珊娜咏叹调中的第二首,这段咏叹调出现在歌剧中的第四幕,是苏珊娜因为自己的爱人费加罗对她的不信任感到生气,调皮的苏珊娜为了惩罚和捉弄费加罗,便唱了这一段,同时也表达了快要成为新娘的她对于即将举行的婚礼的无限憧憬,和此时此刻美好的心情。该咏叹调属于女高音咏叹调。使用了民间舞曲的节拍节奏型与民间音乐素材,表现了苏珊娜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莫扎特用优美细腻的音乐把苏珊娜的形象塑造的活灵活现,既乐观又诙谐。整首曲子充满了对甜蜜爱情的感触,和对美好生活即将到来的愉快心情。

这段宣叙调是4/4拍,快板,节奏欢快活泼,由C大调开始,中间转为F大调结束。伴奏多用颤音、八分音符、后附点十六分音符等短小紧凑的节奏型,用以衬托和表达苏珊娜此时激动亢奋的心情:“美妙时刻即将来临,倚在情人怀抱里,多幸福啊多欢欣……”旋律自由流畅,时而欢快跳跃,时而舒缓优美。表现了苏珊娜俏皮活泼的性格特点,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第二部分咏叹调为6/8拍,行板,开始的前奏平稳舒缓,紧接一连串活泼的上行跳音,用以表达苏珊娜内心变化,由之前的激动转为舒畅喜悦的心情。咏叹调第一段由F大调开始,伴奏多用于跳音,轻盈活泼。描绘出苏珊娜独自踱步在夜晚宁静美丽的花园的景象,配合明朗连贯的旋律,并表达此时她愉悦的心情。第一句中间一个变化音#f转入婉约轻柔的g小调,表现出苏珊娜柔情含蓄的一面和对甜蜜爱情的赞美。第二句又回到F大调,最后以还原b结束在C大调上。所表达得是在这夜晚的美景中,苏珊娜对爱人费加罗迫切的召唤。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仍旧是一小段上行的跳音连接起来。第一句继续接着第一段最后一句由C大调开始,中间转入关系小调a小调,然后回到主调F大调结束。这一句多用于分解和弦,旋律优美流畅。描述了她活泼可人的少女形象,再加上眼前歌唱的溪水,低吟的微风,幽香的鲜花,借景抒情地表达了她对即将来临的爱情的期待。第二段前两小节由C大调开始,之后转入F大调,并在F大调终止式来结束全曲。这一段多用于长音和音阶的上行,也有纯四度的上下变化。用以表现出苏珊娜对费加罗急切的召唤,呼唤他穿过青翠的树林见面,为他奉献玫瑰花环和自己的心,以及她那热切追求爱情的心情。她知道费加罗就在不远处偷听,于是便大胆勇敢的说出自己的心声,希望能解开所有的误会和障碍,让甜蜜的爱情赶快降临。

二、《美妙时刻即将来临》的演唱分析

这首苏珊娜的咏叹调的风格是欢快活泼的,所以这种情绪要一直贯穿全曲。在前面的宣叙调中,从苏珊娜说话的语气中就要表现出她心情舒畅,激动甜蜜的感觉。该段以说话式的歌唱开始,感觉朗朗上口。由于伴奏部分只有的几个音程与和弦,所以速度并不需要像宣叙调一样拘谨,可以根据歌唱者的理解和感受稍微自由一些。但需要注意音准问题,和吐字的清晰与连贯,以一种轻快流畅的声音表现出苏珊娜激动喜悦的心情,和她洒脱可爱的性格特点。第二部分咏叹调的开始,要注意6/8拍子的韵律感,要唱出强弱弱、次强弱弱的感觉。声音需要更富有歌唱性,清澈明亮而有力度,要从声音中表达苏珊娜的陶醉和对爱情的向往。第一段中有几个纯四度的上行,如“vieni”(来吧)、“pergo”(甜蜜)“chenon”(来吧)。演唱此处时要注意呼吸上的支持,还要将此处演唱的夸张,以表达苏珊娜故意气费加罗的意思,和对爱情的召唤。

第二段的进入在弱拍上,所以此处要挺清楚伴奏音乐,以便准确进入。起声时不要太强,表现出悠然和柔美的感觉。此处她在美丽的花园中,陶醉在迷人的景色中,因此对费加罗呼唤,希望他穿过青翠的树林来到她身边。在第二段中间部分,有三次出现“vieni”(来吧)这个词,而且时值相对较长。演唱这三处时要注意强弱和情感的对比,以表现苏珊娜对爱情大胆强烈的渴望之情。第一处是苏珊娜的第一次呼唤,因为音高相同,所以相对要弱。第二次和第三次是连起来的,所以要一次比一次强,在第三处的“vie”有一个自由延长记号,此处可以根据歌唱者的需要自由延长。在一个长音之后,又以紧凑的节奏性配上级进的上行音阶推向了整首曲子的高潮。

在演唱此处过程中需要做好充分的气息准备,注意合理换气的前提下从而使长音、高音演唱到最佳效果。演唱这首咏叹调时,有几处上行三度、四度的音程,要控制好气息,保持声音的统一和连贯性。情感处理方面,需要把握苏珊娜内心情感的变化,通过旋律的变化调节自己的情感 ,开始时温柔、细腻、柔和,逐渐转入大胆勇敢地追求爱情那种迫切的感觉。这样才能把苏珊娜的形象表演的更加生动。

总之,作为一名声乐学习者,在诠释歌剧唱段的演唱时,必须对原作进行缜密的思考和分析,抓住作品的精髓所在,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合理的艺术处理,才能达到完美的歌唱效果。

【参考文献】

[1]贾春雷 王欣欣.歌剧咏叹调《美妙时刻即将来临》的演唱与音乐分析[J].艺术教育,2010(01)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篇4

一、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音乐艺术特色

(一) 艺术风格的形成背景

莫扎特所处的年代在音乐发展史中介于“巴洛克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之间, 同时又与这两个时期的风格互相重叠。“古典主义音乐时期”由此成为这个年代音乐风格的代名词。18世纪二三十年代歌剧的兴起和发展是“古典主义时期”音乐风格的三个主要音乐现象之一。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 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时期”才真正代表了这一新时代音乐的成熟发展。

《费加罗的婚礼》被誉为法国大革命的“前奏曲”, 可见此剧在反映当时底层民众生活及与贵族的斗智斗勇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8世纪下半叶, 人们开始追求个性的自由与解放。莫扎特在这样的背景下, 充分发挥了自身音乐的个性化, 通过人物形象的细致刻画, 歌剧发展的戏剧性, 莫扎特歌剧成为法国启蒙主义运动发展和继续的音乐表现。莫扎特, 或许不是第一个贫穷的, 但却是第一个自由的并且由于他的自由而变得贫穷的艺术家。他对于戏剧的性格表达有很高的要求, “一切与性格无关的东西, 作家都可以置之不顾。对于作家来说, 只有性格是神圣的, 加强性格, 鲜明地表现性格, 是作家在表现人物特性的过程中最应着力用笔处”。《求爱神给我安慰》是《费加罗的婚礼》歌剧中的第二幕, 描写了伯爵夫人罗西娜独自坐在床边渴望炙热爱情的情景。罗西娜为自己受到丈夫的冷落而悲叹。她伤心地祈祷着:“爱情的神啊, 请哀怜我吧, 让我的丈夫回到身旁, 或者让我死亡。”在《塞尔维亚的理发师》 (《费加罗的婚礼》的前集, 由罗西尼改编为歌剧) 中阿玛维瓦伯爵经理发师费加罗的帮助, 赢得了罗西娜的芳心, 而后又因为垂涎苏珊娜冷落了罗西娜, 这一戏剧性的故事发展揭示了人物性格的冲突与矛盾。

(二) 父亲对莫扎特音乐美学的影响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无论在心理描写、人物情感表达、场景布置和情绪发展等方面都非常符合当时人们对于艺术的审美要求, 这也是这部歌剧曾经被当时的贵族阶级禁演却还能在音乐历史舞台上长久不衰的原因。在这里, 我们不得不谈谈列奥波特·莫扎特———莫扎特的父亲。1780年12月11日, 他写信给在慕尼黑的儿子:

我建议你在创作时不要只想着懂音乐的听众, 也要想到不懂音乐的听众, 因为你要知道, 有100个不内行的, 而真正懂得的只有10个。别忘掉所谓的通俗, 通俗会使人竖起耳朵。

莫扎特拥有“天才般的音乐才能”, 在他的音乐中不免有体现自我价值却又高于当时人们欣赏水平的部分。例如《魔笛》, 他希望在维也纳观众中感受到“无声的掌声”。我想作为父亲的列奥波特是想让这个“上帝的音乐使者”更好地融入现实社会中。这位音乐神童的成长离不开他的父亲, 列奥波尔得·莫扎特是奥地利宫廷天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 也是一位作曲家, 并拥有绝对音感。对儿子的学习与训练是极为严格的, 除了复杂的音乐理论与演奏技能外, 还要求他学习拉丁文、法文、意大利文、英文及文学和历史等, 为莫扎特未来的艺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 十几年的旅行演奏道路, 也使得他从小便吸取各地音乐的精华。接触的许多著名的歌唱家也改变了他对意大利歌剧的认识。他从海顿身上学习了管弦乐与四重奏的创作方法, 加上自己对歌剧美学的理解, 他的歌剧创作才能日趋成熟。列奥波特一生只有一个任务:把他的儿子培养成一个大音乐家, 他甚至为此放弃了自己的抱负。“音乐绝不应该不好听, 应该让听众觉得喜欢, 不应该不成其为音乐。音乐即便是在表现最恐怖的情形时, 也不该做得叫耳朵难受。”莫扎特的这句话充分体现了父亲对其音乐特色形成的影响之深远。

二、《费加罗的婚礼》 (Le nozze di Figaro) 女高音唱段的演唱特点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歌剧史上精品中的精品。该剧在1786年5月和1790年9月首演于维也纳和柏林。歌剧共四幕, 约3小时15分钟。描写了平民理发师费加罗和垂涎于其未婚妻苏珊娜的贵族阿尔马维瓦伯爵之间的斗争, 最终费加罗用智慧捍卫了他与苏珊娜的婚姻。创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时, 莫扎特刚从萨尔兹堡大主教的樊笼中解脱了出来, 有着前所未有的创作激情。他保留了原作的戏剧宗旨, 在作品中对伯爵妄想恢复农奴制的做法进行了批判, 表达了对自由的赞颂。它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及底层民众的生活状态。其结构紧凑且情节具有很强的戏剧性, 剧中莫扎特用音乐这种艺术形式刻画出许多人物鲜明地个性。

(一) 《求爱神给我安慰》 (Porgi amor qualche ristoro)

歌剧故事发生于17世纪中叶, 此曲出现在第二幕一开始, 伯爵夫人的房间里。随着幕的拉开, 罗西娜独自坐在房里伤感。此时乐队的双簧管用深沉悠长的音色演奏了17小节的前奏, 营造主人公在沉思的气氛。然后进入演唱部分, 伯爵夫人用小广板 (Larghetto) 的速度向爱神诉说着自己的愿望和祈求。

这首咏叹调速度较慢, 平稳舒缓, 在气息上要求均匀地使用, 但不宜在开头时吸过多的气, 导致肌肉紧张, 反而无法恰到好处地运用它们。其次是起音要十分准确, 莫扎特古典时期的作品要求起音的正确性。此曲的感情基调是忧伤的, 在开始音量较弱, 但要保持住气息, 缓慢从容, 叙述出伯爵夫人虔诚、哀伤的心情。 (谱例1)

从第二句开始, 转入bB大调。“O”从属音开始, 缓慢, 气息拖长。而后的歌曲中连续出现几次“o mi lascia almen morir” (或者让我死亡) , 第二句的重复进入全曲的第一个高潮。强调伯爵夫人痛苦的心情, 突出她对爱神的请求, 如果丈夫不能回来, 宁愿死亡!从bB开始的连续较快的上行, 直到全曲最高音“bA”的延长, 需要控制气息不要上浮导致旋律偏高。声音仍然要保持打哈欠的状态柔柔的唱每个音, 但又不是明亮。在“rir”上较多的释放感情, 用表情及身体语言表现罗西娜激动的心情 (谱例2)

而后的“Porgi amor qualche ristoro”用较快的速度演唱, 在第三次重复”O mi lascia men morir”时莫扎特用了8个十六分音符缓缓上行而后下行, 进一步推进了伯爵夫人内心的痛苦。42小节的节奏比较容易出错, 需要按固定拍子打好, 当中不能换气, 从40小节的最后半拍开始至43小节的第一拍是一句话, 要完成一次上行, 加缓慢的下行需要气息的分配更加得当。 (谱例3)

第四次和最后一次重复“O mi lascia men morir”是整个咏叹调旋律部分的结束, 莫扎特没有采用上行使全曲有一个辉煌的结束, 而是呼应开头, 缓缓地由上而下。在最后用全曲最低的小字一组的d e作为结束, 这两个音短促, 但能让听者仍然沉浸在伯爵夫人的哀伤中。该曲在演唱时要注意罗西娜的人物形象, 作为伯爵夫人, 她是高贵的, 莫扎特在旋律上给她的是大线条, 较为缓慢。最后一句的感情宣泄是她最后一次无奈的呐喊, 声音上要保持持久的圆润及典雅。 (谱例4)

(二) 女高音二重唱《待到微风轻轻吹过》

全剧中最著名的四个唱段是:费加罗的咏叹调———再不要去做情郎;男仆凯鲁比诺的咏叹调———你们可知道;罗西娜的咏叹调———哪里去了, 美好的时光;罗西娜和苏珊娜的二重唱———待到微风轻轻吹过。在该剧中莫扎特在每一幕都使用了重唱, 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在第一幕中费加罗与苏珊娜的二重唱曲调活泼喜悦, 使观众进入了两人即将成婚的喜悦中。而《待到微风轻轻吹过》出现在第三幕中:为了教训的伯爵, 费加罗、苏珊娜联合伯爵夫人设下了一个巧妙的圈套。由伯爵夫人口述苏珊娜代笔写下了一封情书, 邀伯爵夜晚在花园约会。它夹杂着伯爵夫人和苏珊娜各自的复杂的心情, 伯爵夫人为伯爵的变心伤心不已, 苏珊娜则对自己的婚礼忧心忡忡。

全曲为6/8拍的小快板, 音乐轻柔平缓。由苏珊娜开始“Suli aria” (歌一首) , 而后轮到罗西娜第一次唱出主旋律“Che so ave zeffiret to”。 (待到微风轻轻吹过) 书信的内容以重唱的形式道出, 以伯爵夫人为主, 苏珊娜大多以半重复伯爵夫人的话来演唱。因此在音量上, 伯爵夫人应突出一些, 声音较为厚实。从情感上说, 伯爵夫人在念信的内容时是很复杂的, 她希望伯爵能够回心转意, 才设下圈套, 心中不免伤感。另一方面, 苏珊娜不愿意做对不起费加罗的事情, 但是想到可以以此教训一下伯爵, 便也欣然接受。加之这封信可以使她摆脱伯爵的纠缠, 心中逐渐充满希望, 而接下来歌词的演唱也多了笑容。

伯爵夫人与苏珊娜间是主仆的关系, 在歌曲的开始, 苏珊娜应该坐在桌旁写信, 由伯爵夫人从旁走出开始念信的内容, 苏珊娜在轮唱的部分可以与伯爵夫人有眼神上的交流。然后伯爵夫人在唱到“sot toi pini del bos chetto” (可去林中松树下小坐) 时坐在前方的椅子上, 动作上要高贵典雅, 才能体现出她的身份, 随后苏珊娜边唱着“certo certoil ca pira” (的确不用我多说) 边走到伯爵夫人的身旁坐下, 开始重唱的部分。两个声部上苏珊娜的音高在伯爵夫人之上, 要尽力用清脆的声音盘旋于上部, 从音色上区分两个角色的性格。 (谱例5)

W·希尔德斯海姆说过, 用音乐的语言来表述的话, 那么我们正面对着一份两行的谱表:一行是旋律的声部———这是莫扎特的音乐, 另一行是通奏低音, 这是他的外表生活。然而, 却缺失了起连接作用的中声部, 这一种声部是他的下意识, 他内心的冲动和命令, 这些声音让人们可以推断出动机和动因。莫扎特的歌剧对于声乐艺术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他真实地面对人物的性格, 充分利用歌唱的各种形式及乐队的配合, 表现着每个人物的在大时代背景下的个性特征, 以此推进着剧情的发展。莫扎特的音乐在演唱时总能给人一种轻盈感, 也许是性格使然, 他的自由已融入了他的音乐中。即使不容于当时的贵族, 也没有得到观众一致的赞同,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 他是意大利式改革创新的领导者, 是音乐史上独一无二的形象。就像马利希·第伯里乌斯说的一样, “莫扎特的伟大并不在于他比18世纪下叶许多平庸的同时代人优越, 而在于他的音乐的奇妙的能力, 他的音乐永远有新的现实意义, 能变成一种新的存在”。

参考文献

[1]W·希尔德斯海姆著.余匡复, 余未来译.莫扎特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11.

[2]赵宇涛.莫扎特《求爱神给我安慰》演唱技巧探析.文艺研究, 439.

[3]朱菁.解读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艺术特色.作家杂志, 2011, 12.

[4]朝鲁.浅谈莫扎特歌剧创作中的启蒙元素——以《费加罗的婚礼》为例.戏剧之家

[5]曲歌.莫扎特歌剧咏叹调中女高音咏叹调初探.教学研究.

[6]韩博.莫扎特歌剧艺术风格的成因初探.试听, 2011, 7.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篇5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剧中的一部,完成于1786年,由洛伦佐·达·彭特(Lorenzo da Ponte)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Beaumarchais)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

莫扎特喜欢用不同的情感基调来表达不同类型的哭声,如《求爱神给我安慰》渲染的是富丽堂皇的调性色彩,在小板Larghetto中铺垫了一种安静、忧郁的情感基调。在这种心境下演唱者通过叹气似的深呼吸打开喉咙,起音Pqrgi amor qualche ristoro(爱情啊,给我些安慰)要唱的柔和准确,口腔和下巴尽量放松,保持声音在同一位置上的向前流动,声音要做到自然连贯而有韧性,不要让颤抖的声音和过厚的胸声毁了莫扎特的音乐线条,同时也要注意舌颤音r的发音,既不能收得过于唐突也不能不出声,否则会影响声音和语言的美感。

在第二次“O mi lascia almen morir”(或者让我死亡中)一连串的八分音符七度音阶上行,需要演唱者具备良好的呼吸支持,气息要稳﹑深﹑通,想象声音像有一个“芯”似的,穿针引线地从软口盖和小舌处到达头顶后方,最后停留在小字二组的A上并自由延长,从而取得漂亮华贵的头声,但一定要记住高音不能只是迟钝地支持着。

在第三次“O mi lascia almen morir”发音时,旋律安排上达到第二个小高潮。声音跑动九度,然后滑落下来,体现出伯爵夫人宁愿死亡也不愿意忍受丈夫背叛自己的痛苦心境。演唱时要保持每一个音的清晰干净、光彩明亮,不要让喉器官去推声音,而是用呼吸支持和情感释放带动声音轻松而自然地流淌。歌唱者可以坐在房间里,脑子一遍一遍想着音阶,并在唱之前清楚地知道哪些音应该在哪,而不是浪费嗓子去找高音。

第五次“O mi lascia almen morir”的演唱,也是伯爵夫人最后一次无奈的呐喊,虽然音区不高,但呼吸一定要支持,一定要做到高雅又持久,即使是无奈的叹息也应该是来自天国的声音。

在这部歌剧中,辉煌美妙的管弦乐总是与人的声音曲线相符合,庞大的音响效果不会干扰歌唱者的声音,所以女高音应该伴随着音乐走进莫扎特的角色世界,而不要在乐队中突出自己的声音。

剧中男主人公费加罗的咏叹调《你再不要去做情郎》,套用了其一惯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尤其是在规劝凯鲁比诺改邪归正的一个唱段中,将费加罗的幽默和机智、聪明和善良体现得淋漓尽致,开头一句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唱出“现在你再不要去做情郎”,接下来是细说情由:“如今你论年纪也不算小,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当兵,再不要一天天谈爱情。再不要梳油头喷上香水,再不要满脑袋风流艳事,小夜曲写情书都要忘记,红绒帽花围巾都扔掉”,其感情层层深入,反复歌唱,言辞恳切,良言苦口;而后紧跟着又是进一步的规劝:“现在你再不要惋惜,不要悲伤”,将感情发展与音乐发展合二为一,同步进行;最后是善意的鼓励:“你是未来勇敢战士,身体强壮满脸胡须,从头到脚全副武装,昂首阔步趾高气扬,全身盔甲你威风凛凛,军饷虽少但你很光荣,雖然不能再去跳舞,但你将去万里行军,穿山越岭跨过草原,没有音乐为你伴奏,只有军号声音嘹亮,枪林弹雨炮声隆隆,战鼓咚咚一声令下,勇往直前向前冲”,音乐在递进中逐渐将感情推向高潮,从而达到慷慨激昂、淋漓尽致的佳境。

该部歌剧的成功之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音乐对人物进行精心刻画,从而透视人物的心路历程。剧中的主要角色费加罗、苏珊娜、伯爵夫人、凯鲁比诺都有自己的咏叹调和抒情小曲,用以表现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费加罗是歌剧的中心人物,莫扎特为他安排的几个唱段都遵循传统喜剧的写法,按男中音喜剧角色的格式处理,每段都用急口令式的歌唱,同时又赋予人物特有的品格。如第一幕结束时他的著名唱段《不要再做情郎》,采用进行曲的节奏,那号角吹奏般的音调,成功地刻画出了费加罗乐观自信的形象。而苏珊娜聪明活泼,对费加罗感情真挚,因此在第四幕《美妙的时刻将来临》前段作者采用了宣叙调来表达她的纯洁天真,后一部分则采用咏叹调用以表达她对费加罗真诚的爱。正是因为她天真的个性,所以她的唱段中也有不少急口令的设计。伯爵夫人罗西娜不再是该角色在《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花腔女高音,改为优雅而矜持的抒情女高音,这与她的经历相符合,而她在剧中的唱段也因为她矛盾复杂的心理而较难把握,例如第二幕开始的小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以及第三幕中的咏叹调《何处寻觅美妙的时光》。伯爵、玛西娜等人的唱段也完全符合他们在剧中的角色性格,音乐把握准确。莫扎特对音乐的精确使用,使剧中人物外貌丰满多姿,形象生动,更加贴近生活。

重唱与独唱不同,独唱能够表现出歌剧的戏剧性和抒情性,而重唱则能够表现出立体感。重唱的艺术表现范围很广,有的各声部相互配合,共同抒发统一的思想感情,有的声部则各个曲调个性不同,其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各有不同,甚至互相对立。根据情节需要和演唱人数的多少可将重唱分为二重唱、三重唱……乃至七、八重唱等。不可否认,重唱在《费加罗的婚礼》中起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不仅用于刻画人物心理,还参与情节发展用以表达不同人物之间相近的感情,或者形成对立感情状态的并列交织。多处重唱对于剧情的展开及人物性格的刻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编校:宋娟娟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篇6

故事发生在塞维利亚附近的阿尔马维瓦伯爵家中, 伯爵的男仆费加罗即将与伯爵夫人的贴身女仆苏珊娜结婚, 贪恋女色的阿玛维瓦伯爵早就对苏珊娜垂涎, 想因为她而偷偷恢复早就当众宣布放弃的“初夜权”, 并千方百计进行阻挠。为了教训无耻的伯爵及保全他们的婚事, 苏珊娜与伯爵夫人罗西娜设下了巧妙的圈套来捉弄伯爵, 无奈下, 伯爵最终同意了他们的婚事。

就美声歌唱者而言, 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绝不陌生, 歌剧中的咏叹调、小咏叹调、宣叙调、重唱, 合唱等形式, 描绘着错综复杂的剧情, 特别是苏珊娜的形象让人难以忘怀。

一、苏珊娜人物形象特征

苏珊娜是此剧起着关键性冲突的角色, 她美丽、机智、聪明, 活泼勇敢。面对伯爵赤裸裸的诱惑, 能够机智的应付并全身而退、保全名节;即使费加罗对她产生误解, 她也能够冷静的实施与伯爵夫人的掉包之计, 沉着应对费加罗的责骂和误解。

尽管她是此剧的核心人物, 但莫扎特却只为她安排了一首抒情咏叹调 (美妙时刻已来临……) , 其他的段子是跟巴西里奥、伯爵和马切琳娜的带宣叙调的重唱 (二重、三重、或多人重唱) , 笔者就以下面三个唱段及其核心咏叹调例证苏珊娜这位集善良真诚、美丽智慧于一身的角色形象:

例证之一:女管家马切琳娜以一纸契约向她讥笑和挑衅:“L’argent fait tout……金钱万能…” (第一幕第四场景与马切琳娜的小二重唱) , 而苏珊娜面对挑衅和讥讽——慈祥的淑女, 我是你卑微的仆人——毫不示弱的嗤之以鼻, 她以“l’età, l’età, l’età”还击她最终马切琳娜气急败坏的走了……莫扎特善于运用重复的音调和词语来表现年轻姑娘的活泼、俏皮的性格, 在他创作的歌剧《唐·乔瓦尼》的村姑采琳娜也有此特征:“si, si, si, si, si, si”六次重复的“是”以及“qua, qua这里, 这里也以类似的手法刻画年轻活泼的苏珊娜的性格。这首被命题为“吵架”的二重唱, 如果出于导演趣味横生的想象力和设计加之演员的配合, 可以使这一段既激烈又夸张的表演不失生活真实性:当马切琳娜撞到苏珊娜时, 苏珊娜将手中的方巾从马切琳娜面前像西班牙斗牛士一样从她头上掠过。这种设计可激发演员的表演热情和欲望, 让观众也看明白了她俩在干什么?马切琳娜与苏珊娜的一来一回的争吵仿生扑腾“斗鸡”的形象造成了强烈的舞台喜剧效果, 如果单纯用语气而不是肢体动作来表现, 就不容易让观众获得戏剧性的直观感受。

例证之二:第二幕第七场, 凯鲁比诺躲在伯爵夫人的衣橱里, 被伯爵察觉, 质疑伯爵夫人的忠贞, 苏珊娜为解救伯爵夫人的尴尬, 趁伯爵取钥匙之时, 将凯鲁比诺从更衣室支走 (跳窗户——第十四号小二重唱) , 而她自己从容淡定的重更衣室里走了出来, 从而替伯爵夫人解了围。

例证之三:第三幕第十场, 苏珊娜为伯爵夫人向伯爵写一首小歌, 以自己的口吻约伯爵在花园见面。她与伯爵夫人更换装束引伯爵上钩, 一旦伯爵向床上苏珊娜服装的伯爵夫人求爱的时候大出丑态, 便不得不向伯爵夫人求饶。苏珊娜不仅保卫了自己的婚姻, 还挽救了伯爵夫人对伯爵的痴恋情深, 出谋划策的行为动作这一贯串线是举足轻重的, 也使剧情脉络性的显现成为定势。

二、苏珊娜的核心咏叹调

如前所诉, 虽然莫扎特只为她写一首独立的咏叹调——“美妙时刻已来临 (宣叙调部分) ……快来吧莫迟疑”, 但它的内含、意境和音乐却十分丰富美妙:人们可以借助夜晚的黑暗, 各自寻找各自的情人享受爱情的美好时刻。这是一首叙事性的宣叙调和抒情性的咏叹调, 在宣叙调部分他们的词义紧密与语气乐节相结合, 对角色所处的时空环境构成一个完好的场景:“轻轻的微风, 潺潺的流水, 花儿微笑, 绿草清凉, 来吧, 亲爱的人, 在密林深处, 我为你带上玫瑰花环……

苏珊娜的演唱者需保持高度的宁静、柔美而平和, 因为这首歌曲表达着“愿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丽情感。其实,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莫扎特追求自由平等和人道主义的歌剧最高任务和思想主题层面的诠释。对于此曲技术层面的分析如下:

1、曲作特征

莫扎特巧妙的旋律运用手法在双簧管的吹奏的前奏中首先得以体现, 引出了神秘甜美暮色降临的夜晚氛围, 并在大管与弦乐拨奏的映衬下, 以F大调主和弦的分解转位、琶音式的起伏上下行, 三度四度音程交替跳进方式构成旋律的张力, 描绘苏珊娜在宁静的环境中那样的渴望着爱情和幸福的祈求, 既肃静又庄重, 使旋律的起伏跌宕更具立体性和空间感。

2、演唱技术特征

既然莫扎特在音乐上体现简单质朴的情感, 所以在演唱时就不适宜用强烈、厚重的音色和夸张的语气;把握适中均匀的速度 (andante——行板) 和节奏, 决不可以欢快的舞曲节奏来代替流畅平稳的速度和节奏;此首的音域有两个八度之宽, 这无疑对女高音声音与高中低三个声区的统一和转换的技能是一种检验;她 (们) 必须在获得并保持稳固的头声 (head voice) 基础上恰当而准确的使用胸声 (chest voice) 色彩, 并能使其衔接和转换得天衣无缝。

3、角色演唱特征

我们所见到的苏珊娜扮演者用不同的方式来演绎这首咏叹调:一种是以角色内心体验为主, 肢体基本保持不动用音乐和眼神的传情方式;另一种是以苏珊娜年轻活泼而俏皮的从树林 (侧幕) 中以轻盈的节奏 (宣叙调) 跳出来唱到:“美妙的时刻已来临……”;还有一种以更舒缓的节奏来叙述夜晚的情景, 在导演的启发和处理下, 咏叹调的部分壳躺在草坪上抒发情感:“快来吧!别迟疑, 我亲爱的人……我为你戴上玫瑰花环 (其歌词含义和潜台词是:我愿献身于你……) ”。

三、苏珊娜在剧中的重要性

此剧中每个人物都极具特色, 如果费加罗的婚礼这一事件是一座天枰的话, 那么, 苏珊娜在剧中更似座天枰的定准称星;这座天枰平衡着两派脉络, 她的出谋划策和直接参与行动对剧情每一个事件的发展举足轻重, 而这一角色是这一系列行动的不可或缺的纽带 (如图) :

剧情围绕苏珊娜与费加罗的婚礼展开:一端是阿尔马维瓦伯爵代表的封建领土的利益, 与此为谋的有受他支使劝说苏珊娜接受自己的音乐教师巴西里奥;因当年费加罗帮助伯爵与自己想娶之为妻的罗西娜小姐 (现在的伯爵夫人) 结为夫妇对费加罗怀恨在心的塞维利亚医生巴尔托洛;痴心想要嫁给费加罗老管家玛切琳娜;不惜牺牲女儿巴巴丽娜幸福而去讨好伯爵保全自己的园丁安东尼奥;他们要达成自己不同目的的主要障碍便是苏珊娜, 因而不断对苏珊娜要挟发难。另一端是当得知伯爵对未婚妻苏珊娜的胁迫之意 (坚持“初夜权”) 决定与“主人”较量到底的费加罗, 同时, 与苏珊娜虽是主仆关系但更像朋友的伯爵夫人;苏珊娜的表妹巴巴丽娜及相好——伯爵的小听差情感丰富的凯鲁比诺;他们与苏珊娜的关系非常亲密, 怀着对苏珊娜与费加罗的祝福不断面对伯爵那一端重重阻挠, 与那一派的矛盾冲突 (连接纽带) 就落在了苏珊娜的身上。

整个情节的发展都由苏珊娜一杆串连, 她成为贯串在众多分散和复杂关系角色中一条核心纽带, 因此, 我把她比拟成定准秤星。那么苏珊娜就会直接影响剧情的发展:如果秤星倾向哪边, 故事的结局就会向哪边发展, 笔者认为这便是莫扎特在剧中塑造这一形象的原因:目的在于通过自己刻画的完美女性苏珊娜这一形象的视角, 用其智慧的头脑挑战世俗的约束, 维护第三阶级平民的权益, 争取“人人生而平等”的勇气。

四、结语

《费加罗的婚礼》因为其剧本的讽刺意味而被意大利的很多学者认为是一部讽刺歌剧, 不过很多人也都视为喜歌剧—一部歌颂社会底层劳动者和平民勇敢反抗上流社会封建思想并成功的歌剧。莫扎特的音乐对声乐学习者来说, 应当是必修课程, 因为在技术方面, 它终归可以锻炼统一的声区和音域, 在音乐表现方面它是细腻而又严谨, 使歌者奠定牢固的基础, 它的语言方面, 尤其是宣叙调, 难度之高, 被歌者公认为达到了所有作曲家的宣叙调写作的最高峰:它的语气语势和音色的变化有丰富的想象和处理的空间, 值得歌唱者们潜心下来沉淀功夫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洪岛编译.西洋歌剧故事全集[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7.

[2]达蓬特.《歌剧经典2——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 (脚本) [M].世界文物出版社, 1999.5.

[3]EDWIN F.KALMUS.《The Marriage of Figaro》[M].Pub-lisher of music New York, N.Y.1956.7.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篇7

(一) 创作背景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创作于1785 至1786 年间, 于1786 年在维也纳国家剧院首演, 由莫扎特亲自指挥。剧情取材于法国18 世纪文学家博马舍的话剧剧本。由于此剧题材敏感, 上演期间遭到国内贵族们的极力反对。该作品的创作在莫扎特的创作生涯中属于维也纳时期 (1781—1791 年) 。1784 年, 莫扎特参加了“共济会” (是由拿破仑创建的、宣言自由平等、带有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秘密宗教团体) 。莫扎特对它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产生了强烈共鸣, 并在这种思想的启示下创作了许多作品。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就诞生于这一时期。

(二) 剧情简介

这部歌剧歌颂了以费加罗为主角的平民的机智活泼、精明强干, 讽刺了贵族阶层的腐朽堕落[1]。全剧共分四幕, 没有叙白, 全用宣叙调和咏叹调推动剧情:在阿尔玛维瓦伯爵的城堡中, 府邸的男仆费加罗爱上了漂亮的女仆苏珊娜, 并准备与她结婚, 而好色的伯爵却早已对苏珊娜不怀好意, 存心勾引并想霸占她, 千方百计地阻挠他们的婚事。于是费加罗和苏珊娜为了追求幸福要和伯爵斗智, 与伯爵的夫人罗西娜一起设下了圈套来捉弄教训伯爵。最终, 费加罗和苏珊娜让伯爵当众出了丑, 两人的婚礼也顺利地举行。莫扎特在《费加罗婚礼》中对上场的每个人物都做了精心的刻画, 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人类微妙的感情世界——爱与妒忌、阴谋与误解等各种心机, 以至最后达到宽容化解[2]。

二、《你再不要去做情郎》唱段的曲式结构

在这部歌剧中, 莫扎特分别用宣叙调、咏叹调、二重唱、三重唱及其它重唱来塑造费加罗的人物形象, 其中莫扎特共为费加罗演唱写了三首咏叹调, 分别是《你想要跳舞, 我的小伯爵》《你再不要去做情郎》和《睁开你们的眼睛》, 这三首咏叹调的共同主题是表现费加罗与其他人物的冲突, 作者以此来揭示人物的性格, 塑造费加罗的形象。这三首也成为了《费加罗的婚礼》中著名的经典唱段, 而其中《你再不要去做情郎》是三首咏叹调中最具代表性的[3]。

(一) 唱段剧情与歌词内容

《你再不要去做情郎》演唱出现在第一幕结尾部分。剧情发展到音乐老师巴西里奥帮助伯爵发现躲藏在苏姗娜房间里的童仆凯鲁比诺, 伯爵担心自己约苏姗娜花园见面的秘密泄露, 便把凯鲁比诺派去部队当兵, 当时费加罗来到, 巧妙地为凯鲁比诺解围, 并临别赠言, 演唱了这首歌曲。凯鲁比诺是青春期的少年, 暗恋苏姗娜, 对伯爵夫人也萌动情思, 发现伯爵的秘密又被伯爵发现, 当然触犯了忌讳。

歌词的大意是:“你不要再去做情郎, 不要天天谈恋爱, 再不要梳油头、洒香水、更不要满脑袋风流艳事。小夜曲、写情书都要忘掉, 红绒帽、花围巾也都扔掉, 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当兵, 抬起头来, 挺直胸膛, 腰挎军刀, 肩扛火枪, 你是未来勇敢的战士, 不要追求那些虚无缥渺的爱情, 你的前途很远大……”费加罗以一个兄长的身份, 一边对烦恼的凯鲁比诺规劝, 也隐含有些许对这个不懂世事的童仆的取笑成分。

(二) 曲式结构分析

这首咏叹调运用古典回旋曲式结构写成, C大调, 全曲共分115 小节, 长约3 分钟49 秒, 4/4 拍, 急速快板, 三段体, 分节歌的形式。曲式结构图如下:前奏+A主部+ 过渡+B插部+A主部+C插部+ 间奏+A主部+ 尾声。一共九个部分构成, 其中A主部出现三次, 是歌曲的叠部, 规范了全曲的主旋律;B、C两插部则使歌曲富于变化和起伏。

1. 前奏1 节。歌曲开端有三拍前奏, 是背景铺垫、提示速度、暗示情绪和风格的引子。以快板的速度、连续八分音符的音型。C大调, 预示乐曲欢快的个性。

2.A主部12 节。A主部是全曲的基本主题, 反复强调应该抛弃香水、花朵, 不要再去做情郎, 而应当成为一名英勇战士。它在歌曲中反复进行了三次, 以主和弦及属七和弦的分解和弦上构成曲调, 风格明朗、热情并富有生气, 表现出勇敢与豪迈的激情。

3. 过渡2 节。向第一插部过渡, 曲调转到属调G大调上。

4.B插部16 节。第一个插部由两个呈延伸关系的乐句构成, 始终保持在G大调上, 曲调变得比较温柔起来, 并略带有一些宣叙调的音乐性质, 这是费加罗对凯鲁比诺的规劝:不要天天谈恋爱、讲究修饰、打扮。

5. 叠部 (A主部) 12 节。A主部的完全再现, 音乐不变, 歌词也完全重复。

6.C插部26 节。这是第二插部, 可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前14 小节全是八分音符的固定音型, 是进行曲常用的节奏;音高上与叠部保持联系, 节奏上则有对比。唱词句子短小, 唱词之间插入器乐间奏, 犹如人声与乐队的一问一答, 以配合描写战士英勇形象的歌词, 同时也让人体验费加罗的幽默、诙谐的性格。第二部分后12 小节一方面延用第一部分的节奏型, 另一方面使用十六分音符的新节奏, 使音乐的流动性与叙事性增强, 并转回C大调。

7. 间奏8 节。间奏是把前面2 节过渡的曲调在规模上有所扩展延伸, 并终止在G的主和弦上。

8. 叠部 (A主部) 12 节。A主部的第二次完全再现, 音乐不变, 歌词也完全重复。

9. 尾声26 节。尾声可分成两个部分, 一是声乐尾奏, 一是器乐尾奏。声乐尾奏使用叠部的主三和弦和第二插部 (C) 的部分材料, 进行在主调C大调上, 旋律的进行只有主和弦的三个音级。乐曲的力度以配合歌词“凯鲁比诺你很勇敢, 你的前途很远大”, 并在第97 小节上出现三连音节奏的主和弦分解, 使用钢管乐, 表现一种号角声。器乐尾奏是声乐尾奏去除声乐部分的重复, 并加上两小节莫扎特式的大团圆式的结尾, 这一点类似当今流行音乐的结构形式。

三、《你再不要去做情郎》唱段的唱段技巧

(一) 总体保持明快流畅的进行曲风格

《你再不要去做情郎》以C大调的进行曲风格写成, 其歌词内容是以激励凯鲁比诺勇于当兵为主题, 费加罗是以兄长的身份进行鼓动, 要唱出规劝的那种期待和关爱, 所以在演唱的时候语气要坚定, 铿锵有力, 句与句之间要连贯, 富有动感。所以, 情感的庄重与热情, 节奏的流畅与明快, 始终是本曲的主要艺术要求。对于男中音来说, 演唱这首唱段, 不必过于寻求深厚的音质, 明朗、有力、节奏鲜明更能体现本曲的特色。

(二) 准确把握歌词内涵, 传达细腻的情感变化

唱段的曲式结构与歌词内容是紧密结合的, 使整体的进行曲旋律中, 因歌词的变化而产生微妙的起伏, 使歌曲的演唱也富于戏剧性。A主部 (叠部) 三次重复, 是全曲的主旋律, 歌词是一再强调凯鲁比诺要勇敢地去追求远大的前程, 旋律热烈明快, 演唱坚定而有力。中间的两个插部 (B、C) 随着歌词的变化而变化, B插部告诫凯鲁比诺不要整天想着修饰打扮、谈恋爱, 曲调旋律也变得柔和, 这里包含有费加罗对这小男仆的苦心规劝, 所以演唱中要表现出费加罗的同情与温暖;C插部歌词内容与B插部相似, 规劝凯鲁比诺对写情书、小夜曲什么的最好忘掉, 并以短小的句子描画士兵的形象, 人声与乐奏结构是交替的问答形式, 显然是为了表现费加罗的另一种情感, 即对这个不明世事的小童仆的某些调侃, 表现出费加罗的幽默, 所以这一部分的演唱要表现出费加罗机智幽默的个性和某种取悦的情感成份, 演唱中要带一点幽默、调皮的成分, 唱腔要自然、轻松一些。叠部与插部的关系, 使整首歌曲富于细微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与对歌曲主题和人物情感个性的表达是密切相关的, 准确把握变化的特征进行演唱, 才能完整地表现歌曲的艺术魅力。这首咏叹调很注重声音和情感的变化, 音色不仅要纯正, 还要有戏剧性。

(三) 深入戏剧情境, 表现出人物的音乐形象

《再不要去做情郎》虽然只是一个唱段, 但它是戏剧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也是表现费加罗音乐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 演唱这一唱段必须对整个剧情的内容与主题进行深入分析, 并了解费加罗的形象特征, 通过想象与情感融入, 使演唱过程成为戏剧情境的再现, 从而达到真正完美的效果。《费加罗的婚礼》是一部社会喜剧, 其剧情可简单地概括为足智多谋的平民巧妙地惩罚了放荡不羁的伯爵, 最终又皆大欢喜的“大团圆”式结局;其主题表现的是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战胜一切的精神以及自由平等的思想。针对这一主题, 莫扎特赋予费加罗这一平民形象除了爱情、同情之外更具足智多谋、幽默风趣、傲慢自负的超越阶级的性格特征, 伯爵与凯鲁比诺等众多人物都成了表现费加罗不同性格的陪衬, 所以在演唱中, 可以根据对戏剧情境与人物性格的揣摩, 选择恰当的音色、表情甚至动作来丰富演唱美感。根据剧情延伸的情境, 费加罗在演唱《再不要去做情郎》时, 内心充满了自信, 伯爵与凯鲁比诺成了他或讥讽或同情或调侃的对象, 所以, 演唱中自然充满了力量与斗志, 同时不乏些许的调侃与幽默, 虽然劝慰凯鲁比诺是本段的主题, 而真正要表现出的是费加罗的性格力量与启蒙思想理性能战胜一切的精神。

参考文献

[1][英]大卫.凯恩斯著.莫扎特和他的歌剧[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12.

[2]卢鹤年.关于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的咏叹调演唱研究[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 2007.

浅议《费加罗的婚礼》的音乐特征 篇8

莫扎特认为歌剧的效果是用精彩的音乐表达出来的,所以他的歌剧都是以强烈的音乐感染力,同样《费加罗的婚礼》也不例外。这部歌剧的创作特点是通过运用各种音乐表现形式刻画人物形象,展现各个人物鲜明的人物性格。莫扎特在人物内心的刻画上花费更多地心思,对人物的表现更加细腻,生动。歌剧中对伯爵的塑造是负面角色,他是贵族皇权的典型代表,侵害人民的利益,突出了封建贵族的封建和堕落。风格明快幽默,情节曲折生动,以夸张的表情的语言,突出浓烈的喜剧效果,是作者最出色的代表作。莫扎特在歌剧创作过程中,突出表现音乐的重要性,音乐在歌剧中是无可替代的,音乐是歌剧的灵魂,展现了歌剧中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心理描写的十分细腻。

二、《费加罗的婚礼》的思想特征

莫扎特的音乐充满着健康、质朴、幽默、轻松的情趣。由于性格的关系,周围的环境并不能满足他对艺术个性和对音乐创作手法的种种探索,所以在思想上奠定了莫扎特的歌剧有着自己的思想。《费加罗的婚礼》是这样描述的:我实在忍受不了这些了,心灵可以使人高尚起来,虽然我不是公爵,但我比那些继承来的公爵要高贵正直的多。我愿意牺牲我自己的幸福,我的健康甚至我的生命。我的人格,对于我对于你,可以说都是无比珍贵的。然而,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莫扎特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萨尔斯堡,离开了他曾经服务的大主教,他终于挣脱了贵族的束缚,去了维也纳做一个自由的艺术家。他通过歌剧表达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对个性解放的渴望。18世纪后期的奥地利,正处于社会的重要变革时期,“人生而平等”的思想广为流传,社会各个阶级也在逐步认知和接受。莫扎特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在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鼓舞下,他把他对自由、平等的追求融入了歌剧的创作和对歌剧中不同阶级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在《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虽然地位低下、家境贫寒,但是他勇敢、机智、坚毅。跟狭隘自私的伯爵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而且整部歌剧紧紧围绕着反对贵族特权,反对阶级压迫甚至荒淫无耻,并且最终以平民的大获全胜告终。突出表现了以费加罗、苏珊娜为代表的第三等级人物的聪明、机智和勇敢。这些都表现出了莫扎特对人人平等理念的追求,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三、《费加罗的婚礼》的文学特征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作为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和风格,与现实主义文学艺术史上的两大主要思潮。《费加罗的婚礼》就是用这样的文学气息感染后而问世的。由音乐和戏剧整部歌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在莫扎特歌剧中,对于戏剧部分有着很强的处理能力。《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的幽默机敏、苏珊娜的美丽、聪慧、富有感染力、凯鲁比诺的花心多情,都给观众印象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人物的塑造使整部剧生动富有活力,展现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成就这部经典之作。

四、《费加罗的婚礼》的音乐特征

《费加罗的婚礼》是一部经典的喜歌剧。喜歌剧原本是起源于正歌剧中穿插的喜剧性的幕间剧,因为它常取材于日常生活,形式活泼,富于民族民间色彩,故深受群众喜爱,并逐渐形成一种独立发展的音乐戏剧体裁。然而,莫扎特时期正处于正歌剧的日益程式化而导致处于停滞衰退阶段,具现实主义和会写情绪的喜剧便应运而生,并受到当时新兴市民阶层的欢迎。

莫扎特在《费加罗的婚礼》中巧妙地运用了不同人物、不同环境的唱段、不同的节奏和音调,以此来表现不同的性格和感情。他还在歌剧中采用了多种演唱形式,其中重唱手法的运用异常精彩,歌剧中重唱几乎都发生在主要戏剧角色之间情感交融或是凸显矛盾冲突的时刻,运用重唱可以在同一时刻反映不同人物完全不同的心理情感。

交响乐是莫扎特在歌剧中惯用的技巧之一,和海顿相比,莫扎特的交响乐更强调主题间的对比和矛盾冲突,以此强调音乐的戏剧性。通过各组乐器之间的音色差异,来描绘不同的故事场景,烘托刻画不同人物内心性格和斗争。同时,使用复杂的音响将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情感纠葛描写出来。在费加罗的这首咏叹调中,乐队不仅起到伴奏的作用,而且为费加罗情感的起落变化作补充或铺垫,为费加罗情绪变化的层层推进作渲染,器乐与声乐一道准确地完成了对角色的心理刻画。

参考文献

[1]张鸿懿.中西经典名曲欣赏[M].北京出版社,1998,2.

[2]徐丽雯.音乐大师及其名作[M].南海出版社,2007.

[3]张弦,徐国弼,等.西洋歌剧名作解说[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莫扎特与《费加罗的婚礼》 篇9

歌剧, 是莫扎特一生创作的主要部分, 他与瓦格纳、格鲁克、和威尔第一样, 是欧洲歌剧史上四大之一。他又与贝多芬、海顿一起为欧洲交响乐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其中最出名的歌剧是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费加罗的婚礼》整个剧情都是在一天之内发生的, 于是, 莫扎特以此为切入点, 用一首速度飞快的序曲向听众预示剧情发展变化的急剧性。序曲虽然没有从歌剧的音乐主题直接取材, 但是同歌剧本身有深刻的联系, 用的是奏鸣曲形式。开始时, 小提琴先奏出的第一主题疾走如飞, 然后转由木管乐器咏唱, 接下来是全乐队刚劲有力的加入, 整体速度如车轮飞转;第二主题带有着明显的抒情性, 最后全曲在轻快的气氛中结束。序曲由突然开始至迅速结束, 仅用了四分钟左右时间, 两个主题以紧凑的节奏贯串, 活泼、喜悦的气氛就在这种看不见、来不及进一步了解的状况下被营造出来, 成功的为此后的剧情做好了情绪上的铺垫。

费加罗——这一角色是全剧的经典, 莫扎特以传统的喜歌剧手法为其创作谱曲, 在急速的歌唱同时又赋予了人物坚定机智的性格, 他在第一幕第八场中送凯鲁比诺去当兵时所唱的咏叹调“从军歌”因其曲调轻松活泼, 耳熟能记最为有名, 并广为传唱。罗西娜这个人物的矛盾复杂的心理, 不同于她在《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的表演, 此处属于抒情女高音, 优雅而矜持, 相对较难把握。与她相对的苏珊娜, 莫扎特创作的唱段比较活泼质朴, 其中还用了大量的宣叙调, 他的角色相当于歌剧中丫鬟, 此剧中另一个女高音是童仆凯鲁比诺, 她的咏叹调比较天真可爱, 莫扎特则用简洁明快的乐句、轻快跳跃的旋律生动地描绘出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不安定的心态。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有着多处重唱, 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及剧情的展开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在第三幕的第十场, 罗西娜与苏珊娜写信时的两重唱不仅曲调动听, 而且歌词也极为优美, 做着同一件事的两个人, 所怀不同的感情在重唱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另外, 在第二幕中有很长的重唱, 一步步把剧情推向戏剧冲突的高潮。又如伯爵怀疑夫人的房间里藏有男人而开始的两重唱, 门打开后苏珊娜出现的三重唱, 园丁加入成为四重唱, 最后七重唱等等。

《费加罗的婚礼》序曲的部分充分采用了交响乐的创作手法, 非常精练地体现出了这部歌剧欢快、轻松且节奏明快的特点, 这部分音乐不仅充满了活力, 而且具有相对完整独立的特点, 可以作为一部独立的歌曲进行表演, 因此, 这首序曲成为音乐会上深受欢迎的传统曲目之一。

《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是《费加罗的婚礼》中男仆凯鲁比诺的咏叹调。这部歌剧中最脍炙人口的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者不是主角苏珊娜而是由女高音扮演的年轻男仆凯鲁比诺。虽然这种演唱技法在18世纪30年代还由阉人歌手担任着, 但此时的维也纳已向前迈了一步, 由女声取而代之。凯鲁比诺被叫到伯爵夫人房间里, 女仆苏珊娜让其把写好的一首歌当面唱给夫人听时唱的。剧中童仆凯鲁比诺由女中音来扮演, 在演出时, 这一段选曲是用吉他进行伴奏的, 它的风格好似一首小夜曲, 但是内容更加丰富, 感情也更加复杂。乐曲把凯鲁比诺这个情窦初开、天真的青年幻想得到伯爵夫人的爱情而又害怕表白的心理表现得十分生动细致。“这段乐曲是2/4拍行板, 用复三部曲式完成。开始是B大调, 前面的八小节前奏是选用唱段第一、三句的旋律, 描写苏珊娜在一旁拨动吉他琴弦为之伴奏。当凯鲁比诺唱到第二句时, 由于曲调里出现了#4这个音, 给下一段离调作了准备。B段转F大调, 十四小节之后, 又转成了降了A大调, 十小节之后, 又回到F大调。它的后半部用了一系列断断续续, 急促而又不稳定的音型, 表现凯鲁比诺为寻求爱情而心绪不宁。歌曲又回到降B大调, A段主题再现。最后一句重复了一次, 但第三句结尾在音符上稍有变化, 歌词也多了一句:‘甜蜜的爱情在我胸怀’。”

《再不要去做情郎》是《费加罗的婚礼》中的经典片段, 这是在第一幕快结束时, 费加罗规劝童仆凯鲁比诺时的一段咏叹调。凯鲁比诺去找苏珊娜, 求她到伯爵夫人那里为他说情, 因为伯爵把他辞退了, 但凯鲁比诺很钟情于伯爵夫人, 因此很想留下。正在他们谈话的时候, 门外传来了伯爵的脚步声, 凯鲁诺慌忙藏在了椅子后面。伯爵进屋之后, 向苏珊娜表白, 这被凯鲁比诺偷听到, 此时伯爵发现了凯鲁比诺, 他恼羞成怒决定让凯鲁比诺立刻离开他的家, 到军队里服役。伯爵走后, 凯鲁比诺很难过, 于是, 费加罗唱了这段《再不要去做情郎》规劝他。这首乐曲是C大调, 4/4拍, 急速的快板, 用三段体分节歌形式写成。A段前十二小节基本上是主和弦和属七和弦的分解和弦上构成的曲调, 明快有力;B段曲调变得比较温柔, 带有宣叙调性质。这是费加罗亲切地劝导凯鲁比诺不要天天想谈情说爱, 讲究修饰、打扮, 然后A段曲调再现, C段又带宣叙调性质, 然后A段再现, 最后接尾声。接下去是雄壮的音乐, 到这时, 凯鲁比诺终于被费加罗说服, 愉快地到军队去了。《再不要去做情郎》在音乐创作上和对人物的心理刻画上都非常成功, 并已成为全世界男中音歌唱家最喜爱演唱的歌剧选曲之一。

摘要:著名作曲家莫扎特, 是欧洲奥地利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对古典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歌剧, 是莫扎特一生创作的主要部分,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关键词: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咏叹调

参考文献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篇10

四幕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又名《狂欢的一天》) 是莫扎特众多歌剧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 是莫扎特歌剧中的巅峰之作。《费加罗的婚礼》的故事, 是罗西尼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的续篇, 这两部歌剧的故事都是从法国戏剧家博马舍所著的《费家罗三部曲》中取来的。在罗西尼的歌剧里, 述说费加罗在塞维利亚以理发师为职业, 做了阿尔玛维瓦和由巴尔托洛医生保护的美丽的萝西娜的媒人。在莫扎特的歌剧里所写的是萝西娜已经嫁给阿尔玛维瓦伯爵以后的事。伯爵和萝西娜结婚之后, 伯爵因为生性浪漫, 对于妻子不能专爱, 又另外爱上了别的女子, 其中一个就是费加罗的未婚妻——伯爵夫人的女侍苏姗娜。

在《费加罗的婚礼》这部歌剧里, 莫扎特分别用宣叙调、咏叹调、二重唱、三重唱及其它重唱来塑造费加罗的人物形象。其中, 莫扎特共为费加罗写了三首咏叹调, 三首咏叹调的共同主题是表现费加罗的发怒并由此引起费加罗对他人的人身攻击, 作者以此来揭示歌剧主人公的人物性格, 塑造费加罗的人物形象。三首咏叹调中, 第一首咏叹调矛头指向他的主人伯爵, 第二首直指他潜在的小情敌侍从凯鲁比诺, 第三首则针对他的未婚妻苏姗娜。

费加罗的第一次发怒——咏叹调《如果你想跳舞, 我的小伯爵》

歌剧第一幕, 费加罗和苏姗娜正在布置婚房, 却发现伯爵指定给他俩的婚房刚好和伯爵自己的屋子比邻, 伯爵借口这样住是为了他能更方便地招呼仆人费加罗, 其真实目的是为了自己能常接近苏姗娜。苏姗娜把这些真相告诉了费加罗, 费加罗内心平静被打破, 发出了他对伯爵的愤怒之情。当苏珊娜离去后, 他搓着双手说了一番话, 这是咏叹调《你想要跳舞, 我的小伯爵》出现前的一首宣叙调, 接下来费加罗唱起了咏叹调, 自言自语地宣泄着他对伯爵的不满和即将实施的“复仇”计划。

费加罗的第二次发怒——咏叹调《你不要再去做情郎》

《你不要再去做情郎》是第一幕结束时的咏叹调, 也是费加罗最著名的独唱曲之一, 这首咏叹调针对的是伯爵的侍从凯鲁比诺, 凯鲁比诺是一位情窦初开的小男孩, 他见了女人就爱的天性必然为自己惹下不少麻烦。他首先惹怒了伯爵, 因他爱恋伯爵夫人罗西娜, 他同时惹怒了费加罗, 因为他也暗恋着费加罗的未婚妻苏姗娜。伯爵将把凯鲁比诺赶出府邸并遣送到军队里当一名军官, 此举正中费加罗下怀, 费加罗假装高兴地对凯鲁比诺说:再见吧, 凯鲁比诺, 多么光明的前途等待着你, 他对凯鲁比诺唱起了咏叹调。

费加罗的第三次发怒——咏叹调《睁开你们的眼睛》

《睁开你们的眼睛》是歌剧第四幕中费加罗唱的一首咏叹调, 也是费加罗最著名的独唱曲之一, 这首咏叹调针对的是费加罗的未婚妻苏姗娜。歌剧第三幕中, 苏姗娜和伯爵夫人计划在苏姗娜结婚的当晚教训伯爵, 让他重新回到罗西娜的身边, 但在计划的实施中, 她们忽略了费加罗而独自行动起来, 让费加罗误以为苏姗娜和伯爵在幽会, 费加罗怒火冲天, 因此费加罗带着音乐教师巴西里奥和医生巴尔托洛前去“捉奸”, 发出了他的第三次愤怒之情。

二、三首咏叹调的剧情分析

就歌剧剧情来看, 前面所叙述的费加罗的三次发怒, 从表面上看:第一首咏叹调中费加罗对伯爵的“愤怒”, 他是如此的克制, 他搓着双手自言自语, 嘟哝一阵发泄心中对伯爵的不满, 好像他并未发怒;第二首咏叹调中费加罗对凯鲁比诺的“愤怒”, 费加罗表现出一种虚张声势的姿态, 借势自己身体上的强大和年龄上的长者, 扯着嗓子对着一位小男孩讽刺挖苦, 行动上显得他确实发了怒并且怒气不小;第三首咏叹调中费加罗对其未婚妻苏姗娜的“愤怒”, 他的情绪已完全失控, 近乎破口大骂, 费加罗彻底愤怒了。

但是仔细研读歌剧后发现, 事情并不是这样的: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首演于1786年, 当时社会正处于封建制度, 这部歌剧中有其革命性的内容:阿尔玛维瓦伯爵代表封建社会的压迫和剥削阶级, 费加罗代表封建社会中被压迫和被剥削阶级,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阿尔玛维瓦伯爵和费加罗之间有着“与生俱来”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那时伯爵享有领主特权“初夜权”, 费加罗为了保住未婚妻的贞操, 自然也会想办法制止伯爵的恶行, 伯爵和费加罗之间的仇视是固然存在着的, 现在又发生伯爵引诱苏姗娜之事, 进一步加深了费加罗和伯爵间的仇视和敌对, 费加罗知道阿尔玛维瓦伯爵是阻扰他顺利举行婚礼的最大的敌人, 但以费加罗的地位与实力与伯爵硬碰硬无异于鸡蛋碰石头, 同时费加罗是阿尔玛维瓦伯爵的仆人, 他与伯爵间存在着仆人与主人的关系, 他还要受雇于主人, 因为费加罗是个聪明人, 他不会那样明目张胆找伯爵理论, 表面上看费加罗的第一次发怒是搓着双手发发牢骚生生闷气, 但从整部歌剧看, 因为这一次发怒, 费加罗展开了对伯爵的全面攻击并直到整部歌剧的结束, 直到伯爵颜面扫地并跪在夫人面前赔罪, 以此可以看出费加罗的这一次发怒才是他愤怒之情的大爆发, 才是他真正的愤怒, 这些事例充分说明费加罗是一位非常机智、自信无比的人, 同时又是一位非常滑头、也非常懂得人情世故的人。

歌剧第一幕中, 费加罗知道伯爵在耍阴谋追求自己的未婚妻苏姗娜凯时已非常愤怒, 但碍于伯爵的强势而有怒不能向其发泄, 但此时凯鲁比诺也暗恋上了苏姗娜, 同样引发了费加罗的仇视, 新仇旧恨叠加在一起费加罗受不了了, 他肯定要发泄心中的愤怒。但相对于费加罗来说, 凯鲁比诺处于弱势地位, 凯鲁比诺顺其自然成了费加罗发泄不满的目标, 因此费加罗的第二次发怒也是一次真正的愤怒, 只不过是一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典型事例, 因为凯鲁比诺仅仅是单相思, 他并未发起对苏姗娜的追求。

歌剧第四幕中, 通过发卡事件, 费加罗了解到苏姗娜和伯爵“幽会”的事, 费加罗怒火冲天带着音乐教师巴西里奥和医生巴尔托洛前去“捉奸”, 并近乎绝望地发泄了对苏姗娜的不满, 在“捉奸”的过程中, 费加罗发现原来是一个误会, 他内心不再有怨气, 跟着苏姗娜共同对付伯爵。从整部歌剧来看, 费加罗和苏姗娜间并未有什么积怨, 也没有什么利害冲突, 费加罗对苏姗娜的这次愤情大爆发, 只能说明是费加罗自己遇事时的不冷静、不理智, 这只是一次误会罢了, 但这件事又充分说明费加罗不仅是一个遇事时的不冷静、不理智的人, 而且是一个缺乏教养的人, 同时也说明费加罗的第三次发怒并不是一次真正的愤怒之情的大爆发, 只是一个短暂的误会。

三、如何演唱费加罗的三首著名咏叹调

第一首咏叹调《如果你想跳舞, 我的小伯爵》

在咏叹调《如果你想跳舞, 我的小伯爵》出现之前莫扎特为费加罗准备了一首宣叙调“好嘛, 我仁慈的主人!现在我开始明白其中的奥秘, 和你的企图, 你那肮脏的诡计。跟你去伦敦?我作信差, 你作大使, 我的苏姗娜作你大使的书记!不, 这办不到!费加罗不允许”。这首宣叙调描述了伯爵引诱苏姗娜而带给费加罗的痛苦。演唱时要用一种不安的语气尽力表现费加罗内心对伯爵的恐惧, 同时要表现他对伯爵发出的威胁, 它把费加罗的心情带到了相当愤怒的境地。

在这部歌剧中, 费加罗是一位非常机智、自信无比的人, 同时又是一位非常滑头、也非常懂得人情世故的人, 当伯爵做了对不起他的事时, 他不会与主人正面冲突而陷自己于不利, 他会迂回解决这一事端。因此, 演唱这首咏叹调时, 全曲总的基调是:费加罗的情绪虽已非常愤怒, 但他要极度地克制自己, 他不与伯爵发生正面冲突, 他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暗地里给伯爵使套, 揭露伯爵的阴谋。咏叹调《如果你想跳舞, 我的小伯爵》的结构非常简单, 为ABA结构。第一段和重复段落一致, 重复叙说着:“如果你想要跳舞, 我亲爱的小伯爵, 我就为你弹吉他伴奏, 如果你进我的学校培训一下, 我就叫你跳的更逍遥。”演唱时要表现费加罗这样一种心思:伯爵你如果想与我争夺苏姗娜, 我奉陪你到底, 如果你想和我玩诡计, 你差远了, 你还得向我学学。此时的费加罗对自己的智慧充满高度自信, 要用一种近似甜蜜而又蔑视的口吻演唱, 好似费加罗已从心理上掌控了伯爵。接下来进入对比段落, 即咏叹调的第二段, 该段是一个急板段落, 暗示费加罗即将伯爵使出他的复仇计划:“我要使出手段, 要叫你上当, 我一会惹你, 我一会骗你, 我要把你的坏主意都揭穿。”针对伯爵的阴谋, 费加罗决定以牙还牙, 使出手段还击伯爵。演唱时, 要表现费加罗对来犯之敌毫不示弱, 并坚定、果敢、智慧的还击, 直至伯爵的阴谋败露。

第二首咏叹调《你不要再去做情郎》

初听《你不要再去做情郎》这首咏叹调, 声音那么雄壮威武, 好像预示着凯鲁比诺即将结束寻欢作乐那种无所事事的日子, 等待他的是享不尽的军队荣誉, 像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其实这首咏叹调是表现费加罗暗示凯鲁比诺如今再也不能寻欢作乐, 军队里那无穷尽的烦恼已在等着他, 是费加罗对凯鲁比诺即将面临的尴尬生活尖锐的讽刺与挖苦。

该作品音乐简洁明了, 那是费加罗胜卷在握的自信的音调, 该作品的结构也很简单ABACA′, 第一段和后面两个重复段落反复述说着:“从今起漂亮的花花公子, 别再玩追女人那些游戏, 这种消遣已应该成为过去, 自以为美的年轻骑士”。演唱时要表现费加罗这样一种心思:你快离开城堡去当兵吧, 我就要与苏姗娜结婚了, 你就别再打扰我们俩, 这里已不再欢迎你。第一插部“再没有那些鲜艳的外衣, 再没有装点帽子的羽饰, 和那女人的粉红面皮”。演唱时要表现费加罗这样一种心思:你个倒霉蛋, 玩完了吧, 一切的风流韵事不再属于你了。第二插部“军队里是另一码事, 穿上军衣, 留起胡子, 步枪在肩, 军刀腰系, 脖子挺直, 表情严厉, 一顶钢盔和一支军笛, 荣誉很多却很少钱币, 代替你跳起的小步舞将是脚踏着污泥, 或是高山, 或是深谷, 狂风暴雨吹来飘去, 呼啸犹如喇叭哭泣, 加农炮弹不断爆炸, 枪子连连射击, 声声轰响在耳际。”演唱时要表现费加罗这样一种心思:你今后荣誉可能很多, 但你挣的钱会很少, 你的日子将过得很清贫;你以前成天在女人堆里翩翩跳起三步舞, 现在你将是脚踏着污泥、翻山越岭, 穿越高山峡谷, 你活该啊!语言要表现得非常的讽刺挖苦。

第三首咏叹调《睁开你们的眼睛》

该咏叹调是三首咏叹调中或许最鲜为人知的, 谱例难找, 演唱的人也较少, 它戏剧性的夸大了费加罗的情感生活。演唱这首咏叹调时, 全曲总的格调是:费加罗非常不理智, 他对未婚妻鄙夷不屑进而喋喋不休的诽谤, 以及他对爱情的完全绝望。他痛苦地说道:“啊!苏姗娜!你叫我多么伤心!你的脸那么坦诚, 你的眼那么天真, 那么纯朴又迷人!啊!谁要相信女人, 简直太愚蠢!快睁开你的眼睛, 粗心大意的糊涂虫!留神注意那女人们, 要把她们认清, 要把她们仔细来认清!你把她当成仙女, 那是你欺骗自己;你把她奉若神明, 那是你失去理性, 她像巫婆施展魔法, 为让你受苦痛;像妖女柔声歌唱, 为引你落水中。猫头鹰假装睡觉, 是为着掠取生命;扫把星放出光芒, 是迷惑你的眼睛。那野玫瑰藏着刺, 你骚狐狸设陷阱, 那熊瞎子假慈悲, 你小鸽子也无情!说谎的女教习, 骗人的鬼精灵, 她假装, 她娇情, 她不懂得爱情!那剩下的不用我再细说, 你们都能看分明。”演唱时要尽力表现费加罗真正地发怒了, 显得歇斯底里, 他对苏姗娜的谴责, 语言那么的玩世不恭, 简直是诽谤、报复。

从以上的演唱分析可以看出, 演唱中要唱出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机智但又非常滑头、非常懂得人情世故同时又是一位遇事不够冷静、不够理智且稍欠教养的人。当伯爵做了对不起他的事时, 他不会与主人正面冲突而陷自己于不利, 他会迂回解决这一事端;当凯鲁比诺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即使凯鲁比诺单相思也不行, 他会将自己的小“情敌”“赶尽杀绝”, 这是一个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典型;另外与苏姗娜虽然只是一小点误会, 但却引起费加罗的“愤怒之情”的大爆发, 费加罗对苏姗娜的爱是爱之深痛之切, 同时费加罗遇事不冷静、不理智。

参考文献

[1]丁毅.译著.《西洋著名歌剧剧作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

[2][美]古斯塔夫·科贝著.张洪岛译.《西洋歌剧故事全集》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年.

[3]南利华编.《歌剧概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年.

上一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下一篇:创新方法激发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