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盾歌剧《秦始皇》的音乐美学意义

2022-09-10

秦始皇统一六国,揭开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篇章。秦国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其文化思想深受诸子百家文化思潮的影响,音乐美学思想也毫无例外,在对于先前文化思想做出不断的承袭、总结与发展的同时,又使得中国古代早期音乐思想的精髓得以传承与发扬,对我国现当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歌剧《秦始皇》的音乐美学思想;二是歌剧《秦始皇》的音乐美学意义。

一、歌剧《秦始皇》的音乐美学思想

该歌剧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国家建设为背景,取材于《史记》,虽故事情节有所偏离史实,但人物及背景基本源于历史。歌剧主要讲述了秦王朝建立后,秦始皇深刻意识到依靠武力统治手段是俘获不了民心的,于是他决定找一位乐师为国谱写一首国歌,并将自己的功德事迹及建国伟业等正面形象写入国歌中,以此来辅助统治、安抚民心。秦始皇请来儿时一起在燕国做人质的高渐离为国谱曲,高渐离却迟迟不肯,因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将自己的母亲残忍杀害。在乐阳公主的诱惑与劝说之下,高渐离开始了创作国歌的计划,但最后呈现在秦始皇面前的仍是高渐离的报复计划---奴隶之歌。不但违背了秦始皇的意愿,而且将封建专制统治下人民的痛苦之声写进了歌中。秦始皇万般痛恨之下,将高渐离刺死。

1、受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

1)礼乐治国,统一民心。剧中秦始皇之所以需要用音乐来辅助统治,是因为在封建专制统治下,音乐的教化功能远远大于娱乐功能。在古代,音乐的发展往往与封建社会伦理道德、国家政权统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音乐也时常作为一种教化工具,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其相对于暴力的手段更能说服民心,便于专制制度的顺利施行,对国泰民安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种音乐思想主要受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即礼乐思想。正如,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中,高度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认为诗、乐有“兴”“观”“群”“怨”的作用,即启发人们、考察社会、协调关系等的作用,且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个人要“文之以礼乐”,即用礼乐进行修养;“成于乐”,即个人的品格修养要由音乐来完成;治国要“兴礼乐”,即治理国家要推行礼乐,以便使“君子”更加爱人,“小人”易听使唤,风俗由恶变善。2)礼乐治国,皇权至上。歌剧中所体现的“韶乐齐鸣、万物归一”等主体性的歌词,都充分表露出封建专制统治下皇权至上的特点。同时《韶》乐作为六代之乐之一,将皇帝的丰功伟绩、功德事迹都写入歌中,这是对皇帝至高的评价。这种音乐思想则体现了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其一是“尽善尽美”的审美理想。《韶》作为一种尽美尽善的形式,有利于统治阶级的利益,维护皇权高度统一的同时,又便于国家的统治与管理。其二是孔子还提出了“乐则《韶》、《舞》,放郑声”的正乐主张,采用雅颂旧乐还是郑卫新声是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所以剧中秦始皇对国歌的要求也不无道理,除了受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影响之外,也算是借机将自己的丰功伟绩流传百世。

2、受法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

该部歌剧多映射出来的音乐美学观点,除了受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之外,亦有法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子。作为法家代表人物之一,商鞅提出用音乐歌唱战争,推进统一天下的大业,要求用音乐颂扬地主阶级王者的功德,为巩固新兴封建制服务。法家另一代表人物韩非发展了商鞅的音乐观,认为音乐无用有害,而又肯定音乐的某些实用价值,主张剥夺人民享受音乐的权利,而又给帝王以纵情声色的特权。

3、受道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

歌剧《秦始皇》中之所以融入道家音乐美学思想,主要是由于作曲家谭盾想对抽象的道家音乐思想作具体的诠释。记得在一次采访中,他说道:“……把摇滚做成宁静,把无声做成震撼,把先秦时期的音乐思想放到未来的前卫思考中去实践……”。《老子》中所提出的“大音希声”的音乐审美观念,认为此乐无声,无为而自然,朴素而虚静,至善至美,不会由美变丑,是永恒的音乐美,绝对的意义美。推崇“大音”,用以否定“五音”(人为的,可欲的,有害的,其美是相对的,是不美),其思想能够激励人们超越外在的音响层,深入音乐的内宇宙,探索其中的奥秘。与同一时期的歌剧作品相比较,作曲家谭盾借鉴道家音乐美学思想与观念,在音乐创作中运用了与众不同的、更深层次的创作手法,在音乐欣赏中,的确会带来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二、歌剧《秦始皇》的音乐美学意义

1)该部歌剧中所融入的多种音乐美学思想,尤其是将儒家与道家两种对立的音乐美学思想相结合。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精髓,即礼乐思想,是以“礼”来约束人性,音乐也被赋予一种教化的功能,作为统治工具用于治理国家。道家则崇尚自然,追求一种自然之声,反对以政治辅助为目的的礼乐形式。如何将二者结合并完美地呈现在音乐作品中,对于音乐家来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对于先秦时期的音乐思想,我们没有足够的、完整的史料去再现古时的音乐原型,只能在有限的资料支撑下,去不断进行探索与猜测、传承与创新。

2)仅仅一部歌剧作品不足以体现先秦时期较完整的音乐美学思想体系,只能说其中所体现的部分音乐观点受到了诸子百家音乐文化思想的影响,同时还受到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萌芽时期(西周末年至春秋末年)的礼乐思想的影响,不过这种早期的礼乐思想在百家争鸣时期(春秋末年至战国末年)已经被儒家礼乐思想吸收、发展。虽然这部歌剧自问世以来,毁誉参半。无论是其选材、剧情还是音乐创作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争议。但是该部歌剧还是有一定的价值所在,对于其音乐美学意义方面的探索也只是其中的一个角度。

摘要:众所周知,作曲家谭盾在创作歌剧《秦始皇》的十年之间,通过翻阅大量的史料文献等形式,寻找有关秦国国乐的蛛丝马迹,他勇于追随先秦时期的音乐律制,结合先秦时期的音乐元素与特点,努力于该部歌剧中再现秦国音乐的风貌。因而,歌剧《秦始皇》承载了谭盾个人对于先秦时期音乐思想的理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向众人展示了我国古代的音乐美学思想。本文将对歌剧《秦始皇》所体现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其价值与意义作简单的分析,旨在将知识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学会多角度、深层次的去理解一部音乐作品。

关键词:秦始皇,音乐美学,传承创新

参考文献

[1] 张彪《浅析谭盾音乐中的道家美学思想》,北方音乐,2012年4月

[2] 欧南《杯空意尽梦无存---从<秦始皇>说谭盾》,作家,2007年7月

[3] 张前《音乐美学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2月,(1)(2)(4)

[4] 谭盾谈《秦始皇》,访谈节目,(3)

上一篇: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下一篇:浅谈初中体育开放式教学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