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法激发创新

2024-05-02

创新方法激发创新(精选十篇)

创新方法激发创新 篇1

一、寓教学于审美之中,引发创新灵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要靠理性方面的教育,还要靠美育这种感性方面的教育。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美的境界,数学教师只有最得体地把数学教学艺术因素表现出来,才能引导学生深切感受数学学科中的对称美、对偶美和应用美。当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介绍几何图形、东方明珠塔(黄金分割)、芭蕾舞演员给人以均称、协调的美感时;当教师用动听的语言娓娓叙说数学家不畏艰险、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直至取得辉煌业绩时;当学生看到教师构思精巧的板书和计算机屏幕上“神州”七号火箭飞天时的轨迹时;当学生在探求新知、寻找规律获得意外成功的惊喜,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后,突然产生灵感所带来的快乐时,学生无不感受到美的熏陶,从内心深处升腾起一种难以言喻的美感。它可以成为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获取创新能力的巨大源泉。

二、激发好奇而质疑,促进创新思维

好奇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质疑则构成了学生从一般性思维发展到创新思维链上的关键点,疑而启思,疑而生变。如瓦特因对蒸汽冲击水壶盖好奇而质疑,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狗流唾液好奇质疑,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我们应利用“黄金点”、“数学迷宫”等这些奇异的数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疑惑,常使学生的情绪处于亢奋、激动之中。在这种情感的刺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去探索、去揭示“奇”的奥妙,去寻求“疑”的答案。创新思维的火花往往会在白热化的思考中迸发而出。

三、培养讨论习惯,触发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要求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的和谐气氛,教师要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应允许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讨论,这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讨论的过程实质是相互竞争、相互诱导、相互激活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在讨论中一旦被触发,有如激流奔放,甚至可以形成汹涌的创新思维浪潮。如对习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讨论等。

例如:在学完解直角三角形后,我在习题课上提出一题:已知C城市在B城市的正北方向,两城市相距100km,计划在两城市间修筑一条高速公路(即线段BC),经测量,森林保护区A在B城市的北偏东60度的方向上,又在C城市的南偏东30度的方向上,已知森林保护区A的范围,是以A为圆心,半径为50km的圆。问:计划修筑的这条高速公路会不会穿越保护区?为什么?此题是一个涉及环保的应用问题,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有较高的要求。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应当使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知识,在解题中则应当要求学生独立起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多思善问。

四、变换思维方法,激发创新思维

1. 加强逆向思维训练。

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一般习惯于正向思维,一旦问题稍有变化,学生的思维定势就成为解决问题的羁绊。有些问题当从正面难以突破时,如果能反过来思考,往往能获得新想法、新思路。逆向思维突破了习惯思维的框架,克服了思维定势的束缚,带有创新性,常使人茅塞顿开。

例如(解集逆用):设-1

A.是正数B.是负数C.是非负数D.等于零

解:-1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超乎常规、进行假想性推测的习题,让学生练习。既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正面事物的理解,又可拓宽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 加强联想思维训练。

联想就是指在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问题的时候,寻求多种途径探究问题,从不同方面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善于联想是创新的关键。学生联想越广,驾驭知识的能力就越强,由此能拓宽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加强思维的针对性,提高学生推理、想象和求异创新的能力。

如教学梯形中位线定理,教师可让学生借助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学习梯形中位线定理,让学生模仿已有的经验去获取新知。教师设计以下的教学程序:(1)如何作三角形的中位线?(2)能否通过作辅助线来构成全等三角形呢?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设计问题:(1)梯形中位线定理证明的辅助线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的辅助线一样吗?(2)能否通过作辅助线来构成全等三角形呢?学生很快会发现证明梯形中位线定理的方法,探索求知欲望不断被激发出来。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我们从实际出发,分析教材,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摘要:本文针对如何巧用教学方法, 激发创新思维这一问题, 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寓教学于审美之中, 引发创新灵感;激发好奇而质疑, 促进创新思维;培养讨论习惯, 触发创新思维;变换思维方法, 激发创新思维。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激发员工创新热情的7个方法 篇2

1.树立榜样。一家创新型企业需从创始人和高层们开始做起。即使最富创造力的创始人也无法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来推动创新,它需要有人来引领。以自己的行动(而不仅仅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告诉你的雇员,使创新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让雇员知道你非常看重创新的价值。

2.认清目标。创新并不会凭空发生。每个团队成员都应该清楚初创公司的业务目标以及每个发展阶段应该达成的目标。这将让他们明白哪些是重点和哪些领域可能受益于新鲜的创意。

3.提供奖励。作为一家初创公司,手头没有很多现金,但是你仍然可以用其他方式来奖励你的创新团队。比如公共认可、奖金、带薪假期或者升职都是对创新员工进行认可的很好方式。即使员工的创新最终没有奏效,作为企业老板,也应该让公众知道你对于员工在创新方面所作的努力十分感激。

4.把创新写入员工职位描述中去。把它放入评估流程中,即员工创新时可获得奖励,而其他员工需要积极寻求创新。这些应该适用于从客服到工程主管的公司的每一名员工。并不是每一名员工都能够为公司的业务模式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但是,他们都能反思自己的工作,为其提供有价值的意见。

5.定期开展黑客日活动。学习Google著名的20%项目,即公司允许员工每周花一天、约20%的时间在工作之外的活动上。公司可以每周腾出一天或者一个早上定期开展黑客日活动,员工从而可以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自由支配的时间里产生无限创意。

6.认真考虑员工提出的创意。如果员工提出的创意没有被重视、认真考虑就遭拒,或者更坏的情况是被雇主嘲弄,那么员工的创新热情将不会继续。如果雇主和员工是朋友,就会伤害彼此的感情。可以开发一个获取员工创意的系统,保证创新的想法不会消失在黑洞里。认真听取每一个员工的创意并给予尊重,同时确保其他员工也奉行这样的态度。

创新方法激发创新 篇3

·星级班组创建

首先在“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安全理念指导下开展工作,通过不断的实践,领悟到集团公司“零理念”的精髓,研究分析事故起因,得出事故普遍来源于隐患的升级、违章作业。消灭隐患、减少违章才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为此我们以“自主管理”为目的,为各班组的安全管理拟定“零伤亡,零违章,零隐患”的的奋斗目标,要求全员参与、齐抓共管,拓展安全管理思路,创新安全管理方法,以各班组自治创建“星级班组”为前提,通过星级班组的开展,提高班组的安全自主能力,班组安全自治制能力,激发员工在安全上的自我约束,来实现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

·实行“星级”员工竞赛

我们常说安全管理的主体是职工,而对安全工作起决定性作用的也正是职工本身,职工自身素养的高低也直接决定着安全管理效果。然而,要提高职工自身安全素质靠的是职工本身,但从目前职工整体来看,在个人素质提升方面的认识和积极性非常欠缺,如何让职工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必须有相应的个人利益与其相关联。比如,可以实行职工“星级化”管理。就是将思想品德、安全行为、工作工效、个人职业技能等多方面内容作为考核依据,每项内容设置相应考核分数,每月综合评选一次,按照一定分数区间将职工划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不同等级,并制作各级别员工标识,按考核结果发放给各星级职工配戴,使职工有做星级员工的荣誉感。同时,按照星级不同给予适当奖励,在每月工资中兑现。让职工直观地感受到自身努力的成果。这样就可以在职工中形成一种你追我赶,争当星级员工的竞赛氛围,大大提高创新工作活跃范围,使每位职工都能够守安全,保安全、学技能、重品行的自觉性。

·加强组织领导 规范工作机制

1、从安全生产实际出发,把星级班组竞赛活动落实到各车间、班组,严格把好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评选标准是:各班组在年度内杜绝重伤及较大侥幸事故,生产任务超计划完成,产品质量经验收优良产品最多,机电设备完好率达90%以上,在修旧利废、回收复用、自制加工、小改小革等取得显著效果和各方面条件都具备可评选为星级班组。

2、安全生产明星: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坚持正规操作、按章作业;个人无轻伤;在作业现场能及时发现、处理重大事故隐患,为安全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所在班组杜绝轻伤事故。

3、打造创新明星:将公平、公正、公开引进竞赛活动,充分激发员工的创造活力。如果每位员工每月创造一项新工艺,推广一项新技术,转化一项新成果,除公司奖励外,充分尊重员工的首创精神,将按照项目所取得经济效益进行奖励。把创建活动贯穿到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为推动“竞赛”活动扎实开展,我们把强化对职工技能素质的培训,激励职工岗位成才作为主攻方向,按照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原则,结合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特点,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自下而上组织开展了“周学、月考、季赛”职工技能比武活动。

通过活动的推广应用,从班组管理到现场产品质量再到职工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全厂各班组呈现出“立足岗位争第一,创新创效争第一”的良好局面,促进厂内管理工作水平,也有力地促进了公司的发展。有效提升了管理水平,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创新管理模式,同时激发职工的创造活力,促进了班组管理水平的提高。充分尊重员工的创造精神,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引导员工从学技术学业务做起,从小改小革做起,从岗位点滴创新创造做起,通过辛勤劳动来创造财富,通过苦练本领来保证安全,通过聪明才智来发明创造,努力使小建议变成大决策、使小成果变成大成果,使小创新变成大创新,盘活岗位资源,挖掘岗位潜能,实现岗位价值增值,为广大员工努力成长为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搭建了平台。涌现了一批创新成果。各班组依托这一有效载体,挖掘职工的聪明才智,激发了职工的创造活力。

(作者单位:安阳鑫龙煤业集团红岭煤矿)

振杰:激发个人创新的六种方法 篇4

1、及时记录下来一些创新想法

人们在工作、生活、交际和思考过程中, 常会出现许多想法, 而其中的大部分都会因为不合时宜而被人们放弃直至彻底忘却。

其实, 在创新领域里, 从来就不存在“坏主意”这个词汇。三年前你的某个想法也许不合时宜, 而三年后却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主意。更何况, 那些看来是怪诞的远非成熟的想法, 也许更能激发你的创新意识。

如果你能及时地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那么, 当你需要新主意时, 就可以从回顾旧主意着手。而这样做, 并不仅仅是为了给旧主意以新的机会, 更是一种重新思考、重新整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可以轻易地捕捉到新的创新性思想。

2、自己提问自己

如果不问许多“为什么”, 你就不会产生创新性的见解。

为了避免这个常犯的错误, 成功者总是透过所有的表面现象去寻找真正的问题。他们从来不把任何事情看做是理所当然的结果, 他们也从来不把任何事情看做是水到渠成的过程。

那些不明确的, 看来似乎是一时冲动之中提出来的问题, 往往包含着更多的创新性思维的火花。

3、经常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有了想法, 不管是什么样的想法, 你都应当表达出来。如果是独自一人, 你就对自己表达一番;如果你身处群体之中, 不妨告诉其他人共同进行探讨。

一个人一生中的大多数想法, 都被无意识的自我审查所否决。这种无意识的自我审查机制将一切离奇的想法都当作“杂草”, 巴不得尽快地加以根除。

循规蹈矩的心境里没有“杂草”, 但循规蹈矩的心境也没有创造力。你想要有创造力, 就必须照料好每一株“杂草”, 把它们当作有潜在经济价值的新作物。

把你的不寻常的离奇想法说出来, 把它们从头脑中解放出来。一旦它们进入到交流领域之中, 便能够免受无意识领域中自我审查机制的摧残。这样做, 使你有机会更仔细更充分地去审视、探索和品味, 去发现它们真正的实用价值。

4、永远充满着创新的渴望

满足于现状, 就不会渴望创造。没有乐观的期待, 或者因为眼前无法实现而不去追求, 都会妨碍创造力的发挥。

发明家和普通人其实是一样的人, 所不同的是, 他们总是希望有更好的方法。系鞋带时, 他们希望有更简便的方法, 于是便想到了用带扣、按扣、橡皮带和磁铁代替鞋带。煮饭时, 他们希望省去擦洗锅底的烦恼, 于是便有了不粘锅的涂料。

所有这一切, 都来源于改进现状的愿望。

5、换一种新的方法来思考

墨守成规不可能产生创新力, 也无法使人脱离困境。

有人喜欢用比较分析法来思考问题。面临抉择, 他总是坐下来将正反两方面的理由写在纸上进行分析比较;也有人习惯于用形象思维法, 把没法解决的问题画成图或列成简表。能不能换一种方法去思考, 或交替使用各种不同的思考策略呢?试试看。也许, 最困难的抉择也会迎刃而解。

6、有了创新性的想法, 一定要努力去实施

有了创新性的想法, 如果不去努力实施, 再好的想法也会离你而去。想努力去做, 却又因为短期内收不到成效而不持之以恒, 你也会同成大事者失之交臂。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这是他的至理名言, 也是他的经验之谈。

创新激发发展活力 篇5

充分激发全区发展活力

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发展的活力来源于创新,我区以“三创”活动为契机,采取“三创新”把创新作为注入发展活力的关键环节,大胆探索新模式,积极拓展新领域,不断创造新业绩,开创新局面。

一是理念创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据区实际情况变化而变化,是我区发展的准则。我区始终以树立科学、高效、持续、精细化发展为理念,把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放在突出的位置,真正把发展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突出推进服务功能建设、城市建设和民生建设,在全市率先实施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市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模式,明确了卫生承保制,采取三级联保,即办事处包保、机关干部包保、社区主任包保,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

二是发展方式创新。我区始终注重发展方式的创新,在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同时,发挥工业的基础性作用。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显著提升了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能力。并突出产业项目建设,2012年我区拟开工大项目10个,项

目总投资34.6亿元;复工建设项目10个,项目总投资15.18亿元;在谈谋划项目8个,项目总投资14亿元,这些项目的达产达效后,将使我区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培育创新文化激发创新热情 篇6

充分认识创新文化的重要价值

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我们要充分认识创新文化的重要价值,充分认识创新文化的培育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现实意义。

第一,创新文化是引领创新实践的先导。世界科技革命的发生和科技中心的转移,都与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社会文化状态密切关联。没有14世纪前后的欧洲文化复兴,就没有此后欧洲科学技术的繁荣。17、18世纪英国宽松的宗教文化背景以及重视知识的培根精神,为牛顿、瓦特等的发现、发明提供了合适的气候、土壤,从而使英国成为当时的世界科学中心。19世纪,德国重视教育与研究结合、理性思维与实践交融,为科技创新营造了良好环境,从而使科学中心、技术研究中心从英伦三岛转回了欧洲大陆。20世纪的美国则以移民社会开放、多元、冒险、包容的文化特征吸引了大批创新精英,从而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潮流,成为当代的科技中心和创新高地。历史一再证明,伟大的创新实践需要繁盛的创新文化为铺垫、做先导,缺乏崇尚和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就不可能吸引、留住富有创新激情的人才,也不可能成就创新事业。

第二,创新文化是焕发创新活力的源泉。人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是人的能动性、创造性的最高体现。创新实践本质上是人的各种高级能力有机协调、综合运用的过程,是对创新现象及所涉社会因素进行科学解读、组合、集成的过程。任何一个创新主体只有经受创新文化的熏染,才能进发强烈的创新激情,才能具备科学理念、科学精神,才能在攻坚克难中坚定不移地追寻创新目标。创新文化是生发创新冲动的温床,是激发创新实践的助推器。是焕发创新活力的源头活水。

第三,创新文化是构建创新体系的纽带。创新实践是一种多要素聚合、多领域参与的系统工程,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等不同环节,涉及企业、研发机构、教育机构、政府部门、中介机构等多种社会组织。科学高效的创新体系必然是各要素间无缝联接、高效运行的创新网络。而实现创新系统内诸多要素间密切融合、良性互动的纽带就是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深嵌于创新体系要素之内,流转于创新体系运转之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激励功能和凝聚、催生作用,是创新体系的灵魂与和谐运行的润滑剂、发动机。

科学把握创新文化的内涵

创新往往表现为科技现象、经济现象、军事现象等,但在深层次上和根本上还是文化现象,并都可归因于文化问题。创新文化就是那些能够使创新活动变得更容易、更成功、更快捷的各种有效的手段、途径、方式、方法,是与创新实践相关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一切文化形态,是人们在创新实践中形成的观念、制度、方法、氛同、价值及心理等的总和,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主体创新文化,主要指创新主体自身必备的文化特质及其创新活动所具备的价值观、道德观等文化因素,这是创新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内容;二是制度创新文化,主要指有助于自主创新活动的体制、机制、政策等文化因素,这是创新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三是环境创新文化,主要指有助于自主创新活动的各种社会环境、氛围、服务平台等因素,这是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创新文化除了具有一切文化共性之外,还有其鲜明的个性特质,主要表现为:

1、创新文化是张扬个性的文化。重视个性是创新文化的内核,张扬个性是创新文化的基本要求。创新文化尊重人性,尊重人的自由表达,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它承认个性差异,尊重偏才、奇才,肯定标新立异的思想言行,反对从众。创新文化倡导个性解放,期待不俗的个性成就不凡的创造,认为所有的创新都是个性化的劳动,创新实践就是张扬个性的过程,创新成果就是创造者个性的具体呈现。

2、创新文化是勇于探索的文化。创新是勇敢者的专利、探索者的乐园。创新文化鼓励冒尖,不惧风险,始终高扬英勇无畏、敢为人先、甘冒风险的大旗,为大勇之士摇旗呐喊,为大义之举擂鼓助威。创新文化的发展融汇了无数创新精英冒险、探索、开拓的历程,无数伟大的创新实践推动人类不断开辟新天地、步入新境界、赢得新发展,也滋养和丰富了创新文化,并雄辩地证明了创新文化的巨大价值。

3、创新文化是开放包容的文化。开放包容是创新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没有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襟怀,就无法开阔新视野、学到新知识、跟踪新成就,创新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善于在开放中学习借鉴各种新思潮、新技术、新模式,以海纳百川、包容有度的胸怀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才能拓展自身创新的思路、掌握创新的知识、借鉴创新的方法,才能实现自我的提升和超越。

4、创新文化是竞争合作的文化。竞争是创新文化的不变追求,合作是创新文化的永恒主题。创新文化既鼓励在公平环境下展开竞争,也提倡尊重对手、善于合作。在工业化、市场化、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在竞争中是否给力、在合作中能否借力已经成为成功与否的关键。单打独斗的做法没出路、你死我活的想法已过时,只有扬长避短、合作共赢才是生存与发展的制胜之道。

5、创新文化是求真务实的文化。求真务实是创新文化的落脚点。创新需要异想天开,但终须回归现实、注重实效;创新可以天马行空,但必须尊重科学、遵循规律。创新的本质在于追求真理、探求事实,如果违背规律、抛弃真相,创新就会南辕北辙、得不偿失。创新文化不仅具有求真务实的精神,还有很强的批判精神,它敢于自我否定、藐视权威、追求真理。

积极培育创新文化

创新是一种状态、一种精神、一种追求,创新文化的培育过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不断探寻求索的过程、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我们要把培育创新文化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首要环节,多方推动、多层建构,多元完善,使创新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影响更加广泛、作用更加明显。

1、强化政府的创新自觉。政府作为创新文化培育的主导力量,要高度重视创新文化培育,不断强化主体意识、责任意识、自觉意识。要切实发挥好规划者、组织者和服务者的重要作用,科学制定创新文化发展战略和具体实施路径。要建立创新人才培育体制和激励机制,积极推动重大创新项目实施,大力扶持重点创新企业发展。要协调各方创新要素,整合社会创新资源,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引导创新发展。要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创新体系和创新环境的建设上,特别是要确立教育先行战略,从教育理念变革和教育体系改革抓起,培养广大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方法。

2、增强企业的创新动力。要把建设创新型企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支持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推广应用。培育自主品牌,整合人才、资金、技术,形成集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创造和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努力打造更多具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建设“创新求异、宽容失败、适当竞争”的企业文化,着力营造留住人才、释放才能、适合人才发展的创新型企业文化土壤。

3、激发人才的创新智慧。要以“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思想指导人才工作,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改善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和环境制度,实现不拘一格地识才选才,各类人才各显其能、各尽其用。根据每个人才的特点,把他们放到合适的岗位,让人才有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空间。给予创新创业者关爱与支持,为其创造良好环境,搭建干事创业平台,让人才自由创新,并且做到“以价值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财富”。

4、凝聚社会的创新认同。创新产生于适宜的文化氛围里,成长于公众理解和支持的社会环境中。要大力培育“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培育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使“创新”成为人们的共识。要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把创新化为全民的共同行动。

创新方法激发创新 篇7

一、训练科学唱歌的方法

在中学的唱歌课和歌咏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不少的学生在唱歌时不是在"唱",而是在"喊"。尤其高音的时候,不是音调不准就是喊得脸红脖子粗,缺乏美感,这种现象不纠正,将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危害。因此,在音乐课上,特别是唱歌课中,必须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来歌唱,可以采取两种方法:

1. 用哼唱(m)练习。要求学生上、下牙齿不能咬紧,双唇松闭,舌根平放,口腔内好像含着半口水。练习时气息要做到"匀、慢、稳"。

2. 以弱声来练习,要求学生在正确的哼鸣位置上慢慢张开唇部来唱各种母音。

在此基础上,在声乐练习中还可采用了以情带声、融声以情的方法启发学生,如:让学生模仿火车由远而近、由近而远的声音等练习发声;读谱时采用童话法、讲授法等;新歌导入采用故事法、画图法、谜语法、谈话法等:节奏训练采用提问法、游戏法等。

二、诱导主动探究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如果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的知识,对所学的知识就会更加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如在选学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的《摇篮曲》时,我采取了以下教法。首先用录音机播放一遍勃拉姆斯《摇篮曲》的泛唱磁带给学生们听,同时多媒体播放母亲哄宝宝睡觉摇摇篮唱摇篮曲的MTV音乐画面。学生们一下子被那优美的歌曲音乐和画面所吸引,有些学生悄悄地翻开讲义,翻到了勃拉姆斯《摇篮曲》这一内容,听着歌曲,看着歌谱,不由自主地随着磁带音轻轻地唱起来了,欣赏完毕泛唱,我问学生,这首优美的歌曲是谁创作的,学生们立即从讲义上找到了勃拉姆斯及介绍他的资料,一个个争相举手回答,有些学生还会补充介绍作曲家。接着,我把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肖像画挂在黑板上,让学生们对勃拉姆斯不但有文字上的了解,而且还有肖像画面视觉上的记忆。学生们学习热情又高涨了一些。然后,我让学生们跟随泛唱音乐听唱歌曲几遍,每一遍我都会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目的去听唱,如三拍子的韵律感,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唱法等等。学生们通过以上几遍有目的的听唱,基本上已经会唱了,我再用钢琴把歌曲中的难点提出来教学生,再进行歌曲的表情处理。经过以上的教学,学生大多数能正确无误并且有表情唱这首歌曲,学生们不但学得轻松,而且很有兴趣。最后,让学生们在理解并且会唱勃拉姆斯《摇篮曲》的基础上,比较着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和东北民歌《摇篮曲》,并且让同学们讨论三首摇篮曲的特点,这样就开阔了学生们的音乐视野,增长了见识,了解比较了各种摇篮曲的风格和特点。

三、激发大胆创新的欲望

创新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音乐课堂中,要通过各种音乐教学活动,在教育者的适时的、正确的引导下,使学生广泛参与、接触,感受各种音乐问题情境,注重学生在聆听中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启发学生勇于发现和探索,鼓励他们大胆想象,标新立异,得到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进而获得精神的升华,灵魂的净化,诱发学创新的欲望。如教师可借助春节联欢晚会、电视歌手大赛和《同一首歌》等大型歌舞演唱会推出的新歌以及流行歌曲,利用音乐课堂,让学生一展嘹亮歌喉,来个模仿秀,再将"原唱"与"模仿"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找出差距,在模仿中提升自己,以此满足同学们的成就性需要。还可利用音乐课堂开展一系列活动,如歌曲对唱、为歌伴舞、为曲配乐等,让学生各尽所能、人尽其才,给学生构建一个释放激情、展示才华的平台。

青少年学生乐于求异、求新、求奇,为此,音乐课堂上总要留出一定"自由"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唱、去舞,去想象。例如欣赏腾格尔的《天堂》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感受"天堂":男生用嘹亮的歌喉去模仿、女生以优美的舞姿来展示《天堂》美妙绝伦的旋律,仿佛自己也亲临那蓝天白云、碧草绿水、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

总之,音乐教学中,广大教师要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认真、细致地学习研究新课程,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将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

需要结合起来,使课堂变成学生燃烧激情、释放才智、拓展思维、彰显个性的探究平台,既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真正达到培养方法、诱导探究、激发创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黎芳中学音乐教学的创新与实践2008年第6期《考试周刊》

[2]、http://qyp.ncedu.gov.cn/ShowArticle.asp?ArticleID=3478音乐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常规教学手段相结合

创新方法激发创新 篇8

一、巧设导入语, 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人对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 不论兴趣指向何处, 总是伴随着快乐、欣喜和满意等情感体验, 所以, 兴趣对人的活动, 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 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了兴趣, 就会自觉地、积极地学习和掌握, 视学习为乐事而不觉其苦, 这种积极的心态, 有利于他们取得较好的成绩。 因此, 可以说兴趣是成才的起点, 是最好的老师, 它在人的生活和学生的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 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重点, 也是一个难点。 为了让学生对拼音学习产生兴趣, 我在教学之前, 做了积极的准备工作, 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 我带着拼音读物《世界童话故事》走进课堂, 用富有情感的语调, 丰富的表情、动作, 给学生讲童话故事, 学生听得很入迷。 学生产生了自己读故事的欲望, 这时我说:“只要你们认真学习拼音, 很快就能自己根据拼音读故事了, 今天我就要把大家带入拼音的王国。 ”由于学生急于想读更多的故事, 因此产生了学习拼音的兴趣。

二、创设生活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欲

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而后才能因势利导, 最优化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鉴于拼音符号抽象枯燥的特点, 教师如果不为刚刚进校的一年级的孩子在头脑中建起一座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 那么, 拼音将可能成为孩子学习上第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这对于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与信心极为不利。 所以, 我认为应让拼音教学生活化, 在拼音教学中, 努力为儿童创造语言环境, 如:在学习复韵母“an”时, 学生已经学了一个多月的拼音, 有一定的经验。 上课时, 我拿出一本姓名为?tan的作业本请学生帮忙发本子, 让学生根据姓名的音节拼一拼。 学生很快发现第三个音节还不会拼, 但有的学生已经根据前两个音节猜测第三个的发音。 这时, 我列举出了班里的同学中有?an这个复韵母的名字, 并且告诉他们:“这个韵母在我们班级里使用很多, 老师的姓名中也有, 你们想认识一?下吗?”接着, 我把?an写在黑板上, 并板书了“潘? (pan) ”。 学生显得有些激动, 纷纷试读, 他们根据口语的发音自己读准了?an。 课后, 我进行了抽测, 发现一部分同学还认识了 “潘”这个字。 以上情境设计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是因为课上再现了学生学校生活的细节:想认识同学的名字;想得到机会发作业本;想了解自己名字的音节;想知道老师的名字。 这个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需要, 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读出了an的发音, 感到拼音就在身边,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创新教学方法, 巩固学生学习效果

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 学龄儿童特别喜欢一些顺口的儿歌, 若把它与记字形联系起来, 则可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学生经过启发、观察、思考编出了很多朗朗上口的儿歌, 如“鲤鱼跳跃ttt, 拐杖倒放ttt, 一支铅笔iii, 像个1字iii”。 教学声母f时, 我让学生想办法记住音形, 学生在投影的启示下, 编出了这样的顺口溜:“一尊佛像fff”、“伞柄朝上fff”、“像根拐杖fff”。 这样学生通过动脑、 讨论而编出的顺口溜, 不仅容易记忆, 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学习拼音的成就感。 儿歌是儿童最喜欢的歌谣, 唱起来朗朗上口, 如果教师能把拼音字母或规则编成儿歌, 让学生唱一唱, 则他们会兴趣十足, 如“有a不放过, 没a找o、e, i、u都有标在后”。 像这样复杂、抽象的规则, 利用儿歌, 就能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学会、记牢。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如果为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璀璨所照, 就能成为孩子妙趣横生和心醉神迷的乐事。 ”在新课标基本理念的指导下, 教师只要创新地设计汉语拼音教学过程,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寓教于乐, 使学生成为拼音学习的主人, 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母语之始卸去学习重负, 扬起自信之帆, 感受学习的无穷乐趣。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1—2) .

[2]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小学语文教学[M].山西教育报刊社, 2005: (1—2) .

[4]小学教学设计[M].山西教育报刊社, 2005: (1—2) .

[5]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激发创新欲望 培养创新能力 篇9

一、营造和谐氛围, 激发创新欲望

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只有建立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学生的心理得到放松, 发散性思维不受压抑, 学生创造的火花才容易迸发.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我们不应该居高临下, 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注意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位学生, 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多肯定、多鼓励、多引导、多启发,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自主学习、积极思考, 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即使学生在提出或解决问题中出现错误, 也不要轻易否定, 更不能指责, 而应该用一种平和的口气, 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自我辨析.

总之, 学生能力是他在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教师要做的就是为他们能力的发展营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为他们创造自由、宽松、愉悦、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二、培养问题意识, 启迪学生思维

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长疑则长进, 有所疑, 才能有所异, 进而有所获.如果没有疑问, 就不会有新见解.爱因斯坦认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 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创新精神, 应始于问题意识, 但问题意识不是与生俱有的, 而是靠后天培养的.学生能发现, 提出问题, 是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表现, 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应把提问的机会还给学生, 引导学生遇到问题, 多问几个为什么.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 敢于想前人之所未想, 敢于发己之所欲发.

三、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新的导向, 是创新的动力.布鲁纳说过:“学生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过程中,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首当其冲要注重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好奇心, 求知欲, 才想学, 才爱学, 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在数学教学中, 要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选择一些紧扣教学内容的实际问题, 增强知识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发现数学无处不在, 生活时刻离不开数学.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尊重个性发展, 发展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个性的发展, 往往蕴涵创造力的幼芽和基础.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能力, 必然不可忽视其个性特征.但传统的教育教学把极富个性特征的学生塑造成了同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学生.而未来社会各条战线上要求的人才是具有独特性、和谐性和主体性的个性化的人才.而不是“模子式”的人.因此, 我们必须摒弃“一言堂”“唯师独尊”“唯书独尊”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要充分相信学生, 并鼓励其自发行为, 使学生在我们面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敢于表现自我.对学生好奇、求知、探索的欲望, 教师要给予极大的扶持鼓励, 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 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培养其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五、鼓励自主参与, 提高创新能力

能力是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同样, 实践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摇篮,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的天性.“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因而, 应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思维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尽量做到有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 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索, 规律让学生自己总结, 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 学习空间让学生自己拓展, 只有这样, 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激发创新情感培养创新意识 篇10

一、激发动机, 诱发情感

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活动的内因和动力, 是学生产生行为的心理欲望, 只有学生具有这种欲望时, 教师的行为指导才可能发生效用, 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是情感丰富的个体, “理有所晓, 则情必为动”。应在情理交融中激发学生道德情感, 深化道德认识, 从而规范行为。如在教学《言而有信》一课时, 要使学生懂得讲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中应该自觉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 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围绕教学重点, 采用欣赏音乐、启发情感、评论故事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情感,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伊始, 让学生听故事《守信》, 教师设问:怎样做到守信呢?教师诱发情感, 第一答应别人的事, 应该怎样做?第二答应后做不到又该怎么样?学生情绪高涨, 争先恐后地回答, 教师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观看宋庆龄冒着漫天风沙赴约的画面, 由此产生对宋庆龄的敬佩之情, 让学生的情感与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 让学生“悟其神”、“动其情”, 心中油然升起深深的敬意。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而且拨动了学生的心弦, 诱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 为以后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创设情景, 萌发情感

学生的情感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 要结合课文内容有意识的创设情境, 渲染气氛, 捕捉时机, 让学生萌发学习情感。让学生“听语动容”“受言激情”“纳颜暖心”, 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 在内心“共振”中形成师生情感交融效应。如教学《为了祖国的尊严》时, 让学生观看《开国大典》和欢迎外国元首的迎宾仪式, 教师结合画面在《国歌》的伴奏下简述:国歌奏响, 国旗升起, 三军仪仗队威武雄壮。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讲解, “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 静止的画面变成了动态的场景, “无形”的故事变得“有形”了, 在学生的脑海中忽现出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让学生感知故事情节。之后, 让学生思考讨论看到这些激动人心的场面的感受, 在讨论中逐步认识五星红旗的升起, 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新生。学生从心底萌发了爱国主义情感, 师生情感再次产生共鸣。

三、深入明理, 激发情感

创新能力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智慧作为基础, 但是不可低估情感对知识和智慧的作用。快乐、兴趣都与直觉有内在的联系, 情感是心理的基本动机系统, 它对动机和生理驱力起到积极作用并对创造力提供了背景动机。消极的情感则反之。如对《父母恩情似深海》的教学, 有故事引入, 由果溯因, 引出道理, 父母不仅给了我们生命, 而且抚育我们成长, 他们为了子女默默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这种养育之恩, 像山一样重, 似海一样深, 我们怎能忘记呢?在明理的基础上再采用心理换位法, 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情感体验, 父母这样爱我们, 我们怎样来报答父母呢?在学生产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的情感需要时, 教师抓住最佳教育时机让学生讲述一件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用学生自己感受最深的情感材料, 强化教学效果, 做到在明事理的基础上激情, 在激情中深入明理, 理中有情, 情中有理, 如果所明之理融入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 那么将更具有感召力和说服力。教师以自己的激情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 达到以情激情, 以情激恩, 进而让学生感悟情感的运用于控制是很重要的。

四、鼓励质疑, 以境激情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 有疑问才能促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疑”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 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大胆提出疑问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鼓励学生质疑, 以境激情就是为了唤起或强化学生的某种情感, 教师有目的地、巧妙地创设具备一定的情感色彩和情感熏陶价值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质疑中身临其境, 以触动他们的各种感官而产生情感, 或喜或忧, 或敬或鄙, 或同情或责备等等, 给学生的创新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教学《国旗, 国旗, 我爱你》一课, 教师可在学生初步认识国旗的基础上, 让他们观看视频《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壮士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和部队主力, 宁可跳崖也不当俘虏这一感人肺腑、扣人心弦的片段。然后引导学生疑问, 于是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要跳崖?教师及时表扬这个问题提得好, 说明学生能做到边看边思考, 随后, 让学生通过互相讨论或争辩来解决问题。教师补充恰到好处的解说, 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 于是学生的情感波涛被激起, 对五位壮士产生了由衷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进而懂得了五星红旗的升起是来之不易的。加强鼓励学生质疑, 采用以形象为主体, 音、形、境相互配合, 声、形、色融为一体的教学方式, 能使学生产生“情随境生”、“触景生情”的效果。

五、指导实践, 升华情感

时间是情感形成和升华的基本条件, 也是丰富情感的途径和推动情感发展的动力, 所以, 情感教育要从实践开始, 在实践活动中, 以行激情。如教学《客人到我家》一课, 在学生懂得待客的一般礼节和基本要求后, 让他们按行为要求表演小品《我是怎样招待客人的》。通过模拟待客的情景, 学生将道德标准和规则付诸行动, 获得实践体验, 并从实践效果的反馈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和自豪。这样, 不仅使学生自觉养成“要热情、礼貌待客”的文明习惯, 从而升华了情感, 促使明理向道德行为转化, 为创新教育营造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需要教师转变观念, 也需要教师转变角色, 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让他们自己去设计未来、去选择、去竞争、去锻炼、去体验, 去做他们想做而且应该做的事情, 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是一个沉稳的指导者、从容的引导者、灵活的组织者、积极的判断者和创新的推动者。

上一篇: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下一篇:环境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