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2024-05-06

语文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精选十篇)

语文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篇1

一多媒体教学演绎精彩历史

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使信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普及,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到任何他所需要的信息, 这就为教师进行课堂讲授提供了方便。教师可借助音乐创造课堂情境, 借助图片、视频带学生重温历史的片段, 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搜集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扩展, 甚至教师自身也可以利用网络不断学习, 提高自己的历史修养和职业素养。例如教师在讲授虎门销烟这一课时, 因为鸦片和现在的毒品虽然本质相同, 但外观及对人体的危害大不相同, 因此很多学生在了解外国侵略者借助鸦片腐蚀旧社会中国人的精神和肉体时, 不能很好地感同身受。教师可利用网络搜集鸦片的图片、信息及鸦片造成的危害, 从而消除学生与遥远历史的代沟。

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帮助, 教师可从遥远、陌生的历史中找到具体、形象的历史片段, 并通过制作精美的幻灯片让学生从纷繁的历史中抽丝剥茧出一丝亲切与温情, 从而对祖国的历史、人类的历史产生认同与敬意。

二用历史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教师不仅是历史知识的讲授者与传递者, 更是历史故事的演绎者。历史教师就如一名优秀的相声演员, 又如一名优秀的演说家, 历史事件如何能在教师的口中演绎得生动、有趣又尊重历史事实, 还原历史真相, 是一门艺术。比如很多同学对三国魏蜀吴的历史并不陌生, 学生是在电视剧或小说中了解这段战乱时期的, 但具体、完整、准确的历史真相还需要历史教师来为学生讲解。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 一定要站在客观的角度, 摒弃自己对历史的偏见, 客观地还原历史事实, 让学生了解历史真相, 并培养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事实的思维。

同时, 教师还应注意运用讲故事的艺术以及演讲的艺术, 善于把平铺直叙的历史故事演绎得生动有趣, 还要善于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历史事实在自己的讲述中变得生动有趣, 让学生在教师激情飞扬的讲述中被感染、被吸引。对历史事实的演绎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这需要教师有深厚历史知识的积累和较高的语言修养与智慧, 从而对一些历史典故、经典事件、历史人物旁征博引, 达到用一堆历史去串讲一段历史的水平;还需要教师有幽默的智慧和较高的语言艺术, 能把历史事件还原得活灵活现, 准确把握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使其特征鲜明,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老师在讲述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时, 可借助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品三国的视频, 力求使历史课堂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下更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三巧用提问为历史解密

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师不能仅局限于对知识的传授与灌输, 更要注重对知识的加工、教学手段的运用。尤其是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 不同的知识对学生的吸引程度不同, 因此教师要善于对枯燥的历史知识进行加工使之变得趣味横生, 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热情。一方面, 教师可通过深入研究教材, 挖掘教材中有趣的历史知识点, 并与现代社会的热点事件进行衔接, 使学生在纵观古今的对比中产生对特定历史时期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另一方面, 教师在具有较高历史修养的基础上可自己重新整合历史, 巧用一条线索串起一段历史, 并在关键的地方设置悬念, 巧用疑问吸引学生, 从而使学生在好奇中对历史产生探索的兴趣和欲望, 并在历史探秘中牢固掌握历史知识。

如教师在讲授西安事变时, 可采取开放课堂的方式, 让学生自己进行角色扮演, 假如你是张学良、杨虎城, 你怎样策划扣押蒋介石这一秘密行动, 并且扣押后如何对他进行处置?同学们往往对这种课堂活动非常感兴趣, 并且在热烈地参与和讨论中对历史人物的心境感同身受, 从而很好地体会到西安事变的紧张、危急时刻及对中国历史的重大意义。

在历史课堂中教师要做到充分备课, 认真了解学生, 力求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心中有数, 从而能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课堂设计。教师要具备全面、多角度的历史眼光, 能在平铺直叙的历史教材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 并大力发挥使之带动课堂氛围;历史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辩证思维, 通过让学生自己站在历史的洪流中感同身受地体会历史人物的抉择, 从而感受伟大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思想境界, 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格修养。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篇2

东山县康美中学刘顺茂

社会在进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枯燥乏味的“满堂灌”的教法要更新。以人为本,寓教于乐,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怎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本文从不同方面用实例进行了简析。

1、做实验 激活探究欲望 培养动手能力

实验是进行探究的灵魂.很多物理现象,如果补充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去试一试,不仅可以激活探究欲望,从而体验到物理过程的内在美和探究乐趣,如讲声现象时,遇到这样一道题:给开水瓶灌水时,发出声音的音调是逐渐变高还是逐渐变低?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音调变高了.然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分析:声音是靠空气的振动发出的.当往水瓶里灌的水越多,则空气柱越短,空气的振动频率越高.学生恍然大悟.

学了光的反射成像后,让学生把家里的金属勺拿来用作凹面镜和凸面镜观察,看到了放大的虚像和缩小的虚像,学生感觉特别有趣.用一个皮碗吸在课桌壁上挂衣服或钥匙等来探究大气压的作用.学生无不感到快乐.实践表明,指导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训练是调动学生动手和动脑积极性的一项有效措施.要力使学生感到设计性实验有探索价值和有设计的必要,并能引起兴趣.能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实验设计应注意联系教学实际,要从学生及实验的具体情况出发,通过启发引导,注意控制实验进度,降低思维台阶,逐步提高设计水平,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虽然物理实验中大部分的现象和规律都是前人已经发现的,但对学生来说仍然是为知的.因此老师在实验教学中应把“发现”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发现”的主人.让他们充分体验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及科学发现的喜悦,从而激发强烈的探索欲望.独立思考是形成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和条件.学生但是独立思考只有通过经常的独立思考活动才能形成.进行物理实验,就是独立思考的一种有效形式.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推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位置

2、作比较 归纳操作要领 培养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涉及到许多测量性仪器的使用.有些仪器的使用在操作程序上有相似之处,进行比较归纳,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相关仪器的操作要领和使用技巧.如刻度尺、温度计、天平、量简、电表等.教学中恰当引导学生对各种器材的使用进行分析、对比,归纳出各种仪器相同的操作程序:“观察、放置(电表的连接)、读数、记录”,这样学生容易记忆,操作起来也得心应手.如:(1)观察: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对刻度尺不能使用已磨损的零刻线;对体温计使用前要甩:对弹簧测力计、天平、电流表和电压表等,使用前要校对零刻线.(2)放置:使用时要正确放置(或正确连接电表),如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没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天平应放在水平桌面上;刻度尺要沿着所测的直线;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并选用合适量程等.(3)读数:使用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使用温度计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使用量筒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使用天平时要把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在标尺所对的刻度值相加等.(4)记录:当然任何测量值都必须带单位.这样,即使学生不能严格地按教材上的原文陈述,也可按归纳的八个字回忆,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种知识建构的方法深受学生欢迎.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而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掌握知识,必须由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别人是不能代替的,动手能力的高低决定人的生存能力,也是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为了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局面.让学生亲自动手,独立完成.在实验前老师要强调实验要领,实验过程中注意细心指导学生,并注意安全.尽量的让学生多做实验,同时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尽量在实验室做而不在教室,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实验环境.同时可以边讲边做,提高课堂效率.

3、打比方 描述物理概念 加深定义理解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打比方,就是让学生用浅显的生活经验做铺垫,来进行概念自我建构.而且学生理解得深刻、记忆得牢固.如:在学习熔化和凝固时,有学生问:为什么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呢?应该这样回答学生:晶体内部具有特殊的分子结构.在熔化过程中,已熔化的晶体不急于升温,它还要等所有的晶体全部熔化后,再升温.就像我们亲密无问的同学一样,当放学后,有几个同学留下来搞卫生,另外与他关系密切的同学就等待他们搞完卫生后一起回家一样.晶体的凝固也是如此,等所有的液态全部凝固后再开始降温;讲述电流的概念时,用风流(空气的流动)、人流、水流等打比方;讲述电阻的概念时,把电阻比成是一条山路,导线的电阻几乎为零,看成是平路.因此导线与电阻并联时,电流当然是走平路而不爬山坡,这样描述短路的情景既生动又形象.

4、巧模拟 探究物理规律 了解科学奥秘

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有些规律可以用实验再现,有些规律却不能用做实验的方法来再现.但可以用模拟实验来展示.如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时,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感受很少.我们可以用地球仪代替地球,用乒乓球代替月亮,用幻灯机的光源代替太阳来再现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效果非常好;又如在讲述柴油机的工作原理时用呼吸动作来模拟其工作过程,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自制滑动变阻器模型来展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模拟因短路事故造成的火灾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用媒体 展示物理过程 透视物理规律

当有些物理概念的建立和物理规律的掌握,不能用实验或模拟实验来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可以借助电教媒体来展示物理过程,它可以变间断为连续,变静态为动态,而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人为的运用电教媒体设置一些物理情景和演示过程,这样可让学生心领神会,从而达到预期目的.如在讲授眼睛受骗这一内容时,大多数学生对“从池底的一点A射向空气的光线,„„池底升高了,池水变浅了.”这段文字难以理解,就是因为人虽能看到物体,感受到物体的存在,但不能看到光线,更看不到光线在水面是如何折射的.如果使用电教媒体把光路用动画的形式一一展示出来,学生就容易接受了;再如,船闸的工作过程、抽水机的工作过程等用动画的形式展示,使学生身临其境.效果会更好。

6、编习题 突破教材本位 删去“偏、旧、繁、难”

“突破教材本位”是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理念之一.教师可以自己编写一些习题.为了让教材上的文字叙述和插图描述的内容具体化,如关于“比热容”的概念的讲述.就是从解决一 道道习题导出了热量计算公式,然后用热量的计算公式强化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的:①把一壶水从30℃加热到100℃和把半壶水从30℃加热到100℃,哪种情况需要吸收的热量多?②把一壶水从30℃;加热到100℃和把一壶水从30℃加热到80℃,哪种情况吸收的热量多?③把一壶水和一壶煤油都从30℃加热到80℃,哪种情况吸收的热量多?由此导出探究实验,这样思路更清晰.目前,各种复习资料浩如烟海,诸如“题典”、“指津”、“手册”、“荟萃”等数不胜数.这些资料很容易把学生引向题海战中,试卷上有什么题,就做什么题,就复习什么内容.这是一种被动的、盲目的、重复的复习方式,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思考时间.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教师必须精选试题,删去一些“偏、旧、繁、难”的训练题.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去消化、深化和细化所学的知识.否则,单一的教学方式——机械训练、简单重复、题海战术、打疲劳战所带来的繁重负担,使人疲惫、使人厌倦、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7、改实验 增强演示效果 提高教学效率

有些实验完全按教材上的进行操作,可能效果不好,教师这时可以改进实验,以增强实验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如:在“观察塞子跳起时瓶内的变化”这一实验的演示时,效果很差.对实验进行简单地改进,用酒精代替水后效果显著增强.塞子跳出时,酒精和水放出相同的热量,因酒精的比热容较小,根据Qcmt,当质量相同时,酒精的温度变化比水的温度的变化大,降温较多,容易看到液化现象.

还有些实验稍加改进,可使操作更方便.如演示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实验时,可将下面吊一串串的钥匙,更能激发学生学学习物理的激情.

8、找联系 整合教学内容 实现知识联网

学了一章或几章的知识后,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系统化、网络化地进行归类或小结,从而化零为整,形成知识体系.如讲了“电和磁(二)”的内容后,引导学生寻找各章节之间的知识联系,编成绕口令,并表述为:第一节“电磁感应”讲的是第二节“发电机”的原理,第二节“发电机”讲的是第一节“电磁感应”的应用;第三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讲的是第四节“直流电动机”的原理,第四节“直流电动机”讲的是第三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样化的语文课堂交流方式 篇3

关键词:讲学 巧问 聆听

“教育为一种专门事业,必学焉而后成 。”“教学做合一”。要让学生从心里喜欢学、行动上好好学、学后灵活运用。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课上讲清授课要点,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不自觉地投入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去,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课后体验到成功学习带来的满足感、成功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恰当提出要求,在每次教学后进行回顾和小结,能使学生明确这节课的重点。“结尾有回顾开头的一式,往往使读者起一种快感:好像登山涉水之后,重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坐定下来,得以转过头去温习一番刚才经历的山水一般。”

一、讲学——师生互动。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在语文的教学上始终停留在老师用嘴巴讲,学生用耳朵听,实践便是做作业。其实,新时代的语文,要求我们教会学生怎么具有创新精神,更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但这一任务要落到实处,有时老师也会感到力不从心。只能说,“以本为心”,根据书本的要求,具体研究,有目的性地带学生进行有效探讨,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拥有实效性。

落到实处,例如陆游古诗《示儿》的教学中,由于诗人与孩子的对话有部分省略了,学生不能很完整地理解诗文意思,甚至部分学生连不起来。这时候,“讲学”就成了课堂上不可缺少的部分。学生扮演孩子,和老师合作,一唱一和,让学生很好感受陆游悲悯之情,对“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有了更好的领会。对写诗当时的环境和人物对话的细致讲学,同时也能辅助学生在理清古诗含义的前提下,更快更好地记住古诗的内容,并快速记忆。

二、巧问——运斤成风。

课堂的成效性需要始终保持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的对话互动。而40分钟的课堂时间中,可不可以始终维持这种对话状态,也成了课堂教学成效的保障。此时,教师发问巧不巧,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回答热情,成了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教学中可否维持这种状况,决定于教师能否能进行有效地发问。有效地问问题是一种运斤成风的教学艺术,关键是能否提出有效的问题。问的效果好坏,取决于教师引导的方向是否正确,一个问题质量的高低,还决定于是否具有开放性,让学生面对问题有话可说。与此同时,问题还要建立在内容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深度。孩子的思维需要老师去解放,让他们有想可想,会想所想。思想作为语文教学中一种隐形的力量,是增加课堂内涵和思想的一剂良药。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利用互动,要求我们必须避开伪问题、小儿科。因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学生年龄层次,设计不同的引导方式,并有连续性,是课堂教学有一种浑然天成的节奏。

在《雾凇》的教学过程中,说到雾凇形成的两个必备条件,学生在读完课文段落后,基本都能找到“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在解决了这一问题后,我进一步引导:“那么这过于饱和的水汽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顺势又找到它们的来源。原本学生在预习时难理解的句子,关于松花江上丰满水库里的水和雾凇的关系也理清了。“从哪可以看出这些水汽是饱和了呢?”学生马上找出了一系列词语,“弥漫、飘荡、涌向、笼罩、淹没、模糊”,原来水汽已经多到这种程度,这才叫“饱和”。“从哪又可以看出它们遇冷了呢?”大家一起找到了“零下30摄氏度”。原本长长的段落,在一系列的问题后,变得清晰明了。

三、聆听——感知转化

课堂上,有效的提问要求老师首先会听,听学生声音,并适时地转化为本节课堂内可用的教学资源,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感知转化,考验着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自由发挥,是课堂氛围更加自主,这样的氛围也是有效课堂必不可少的。课堂上提问后,老师必须留一定的时间让孩子们自己去思考,不逼迫他们马上反馈所学。在得到学生的回答后,教师要适时给予评价,教师得到学生的信任,学生才会大胆的表达自我。

在优秀的课堂展示中,大多数的老师教学手法都比较普通,可是学生却恰恰非常喜欢他们的授课,上课的效果也出人意料,这是为什么?原来就是因为这些老师善于聆听。在语文的课堂上,学生的答案往往让老师应接不暇,几乎每一个学生的答案都有自己的见解。例如在教学《爱之链》时,当看到乔依开着一辆破车时,多数学生都认为乔依很穷。但也有学生提出,开着汽车,为什么还说他穷?于是教师在课堂中就必须向学生解释、补充关于当时经济状况的知识。原来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乔依确实是个落魄的人。这样,学生在课文以外,又了解到了他们不知道的知识。

时代在进步,课程在改革,学生在变,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必须随之变革。语文应该是紧跟时代变化的。作为老师,更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术水平,正确地对待语文教学工作,积极践行对话式教学,使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密切合作,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将学生的阅读、体验、情绪放在首位,锻炼学生的感知能力,丰富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在无声无息中获得情感和审美的熏陶。总之,新时代要求我们不断寻找新策略,找到自己得心应手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合理的认识语文的本质特征。

参考文献:

[1]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浅谈儿科实习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篇4

病例教学近些年来在医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problem - based learning,PBL) 也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主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摒弃了以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加强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真正地做到了“教学相长”。PBL教学方法运用在临床医学中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及时进行总结,对出现的错误予以纠正,指出问题的要点和临床诊治中的注意事项,从而提高学生的警惕性,使其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避免误诊、漏诊。PBL教学法与病例分析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是PBL是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病例分析是教师先讲解教材,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前提下,然后做病例分析。例如,已确诊坏死性肺炎的患儿,其病原为高度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是否需要在使用万古霉素的基础上再加用三代头孢菌素? 对于设立的问题不一定非要在教科书上找到答案,可以适当提一些教科书上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引导实习同学通过上网、查找文献等方式查找答案,同时也可以拓展实习同学知识面。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带教老师最重要的工作还是临床实践教学指导。在我们医院鼓励实习同学和带教老师一起参与管床,收治新病人时,带教老师要亲自示范如何系统的采集病史,对已经在儿科实习一段时间的实习同学要鼓励他们主动采集病史,再进行分析归纳。另外儿科的体格检查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作为带教老师首先应向家长解释,取得家长信任、理解以及同意,并首先示范儿科特有的查体顺序,一边查体一边讲解。在平常的查房中,如果遇到有典型的阳性体征或有鉴别意义的阴性体征时,一定要让实习同学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例如,对一个肝脾肿大的患儿,可以先让同学进行查体并描述,然后带教老师亲自示范并指出实习同学的手法是否正确、规范,描述是否准确,点评后让实习同学再行练习。并随之讲解该体征提示我们什么,结合该患儿的病史应如何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实习同学的临床诊断思维。教授查房时,实习同学汇报新收病人病史,总结病史特点,并提出进一步的诊疗看法。之后由带教老师补充,最后教授进行总结。除了临床知识的传授,还应注重临床技能的培养。比如说腰椎穿刺术,其成功的关键是穿刺点的定位及体位固定。但往往由于患儿剧烈哭闹、肥胖等原因从而不易找准穿刺点,导致操作失败,所以操作前带教老师应详细讲解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操作技巧,并鼓励实习同学,使其树立信心。每次操作前尽量做到回避家长从而减轻实习同学紧张的情绪。操作结束后不论成功与否,应与实习同学一起总结经验,找出操作失败的原因,从而使实习同学真正地掌握一项临床操作技术。

语文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篇5

长官镇田庄中学肖松菊

一、创设情境,点燃兴趣

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为了使学习富有成效,学生应该对所学知识备感兴趣,并在学习中寻求欢乐。”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创设数学情景,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我在课堂上会适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心理关注,使他们意识到经过努力可以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我会让课堂不缺乏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例如,在讲解无理数时引用希伯斯因发现无理数而被扔进大海的故事;用“道旁李苦”的推理故事引出“反证法”。充分利用故事所具有的非凡吸引力来增强课堂情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大法宝。

二、物为我用,具象演示

数学世界逻辑严密,不易想象。借助模型、实物或多媒体工具,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学生的思维“搭桥铺路”,可以让他们的有限数学领地彼此贯通。例如,在“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中,我们可以用木条钉成四边形、三角形教具,让学生随意推拉四边形、三角形教具,然后说说有什么发现。四边定长时,四边形的形状可以改变;三边定长时,三角形的形状无法改变。这可以说明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如此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易于理解。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由“静态”变为“动态”,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了空间想象力。

恰当运用教具,除了能向学生直观形象地传授知识外,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也有着奇妙效果。一个严冬的早晨,学生们不解地望着笔者摇着纸扇走进了教室,当大家明白这节课要学习扇形的有关计算时,他们都露出了欣喜的微笑。

三、开展竞赛,寓教于乐

初中生好胜心强。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具有比赛性、娱乐性的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进而引导学生从成功与失败中总结经验,增强学习的信心。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开展速算比赛、解方程竞赛„„这样,整节课就会在轻松与激动中度过,学生还会期盼下一节数学课。在每一章节学完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每人出一套试题,交叉考试,设立“优秀奖”“进步奖”,把单一的考试变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交流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奖机会。在教学“合并同类项”这节内容时,我们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在课的结尾安排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式练习:每个学生都写出一个单项式,并找到自己的朋友,再试着与之交上好朋友。这节课以游戏的形式结束,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课堂掀起了小高潮。

数学竞赛游戏将数学问题置于游戏中,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获取成功的机会,有助于激发和鼓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不断兴趣。

四、创设疑问,鼓励探索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必须周密设计系列性问题,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找准问题切入点,创设出一个能使学生积极思维的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使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使认识过程变为再创造的过程。

例如,在“梯形中位线定理”教学时,笔者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方法,推导出梯形的中位线,将梯形的中位线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中位线问题。接着,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方法,推导出梯形中位线性质定理。由于问题的提出是基于学生已熟练掌握的旧

知识,在推导出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关注度始终很高。

五、借助实验,培养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实验,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一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借助操作性实验,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获取新的知识。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的“边角边公理、角边角公理、边边边公理”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叠合的操作性实验,探索出公理的结论。又如,在进行“平行线的特征”的教学时,教材给出了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得到的一个“静态”的基本图形。笔者在课堂上并没有直接采用这个素材,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你能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两条平行的直线吗?说说你的折法。学生在独立思考未果的情况下,笔者给予了恰到好处的点拨,最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这一问题得以圆满解决。接着,我又让学生折出一条直线截这两条平行线。此时,课本上的三线八角基本图形就展现在了学生面前。学生根据制作的图形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分组进行了测量,还有的学生剪下了一个角,把它贴在和它同名的角上,以观察比较它们是否重合,用来验证这两个角的相等关系。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中轻松地学到了知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入数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方法以及思想。

六、变式训练,维持兴奋

变式训练,就是通过将原命题中的条件、结论、形式、内容、图形等作适当变换,有针对性地设计一组题,采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多图一题、一题多变等辨析或逆向运用等方法,对初始题目加以发展变化,从逻辑推理上演绎出几个或一类问题的解法。通过对一类问题的研究,探索相关数学问题间的内涵联系以及外延关系,迅速将相关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和网络化,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整式的运算》的教学中,我在讲解平方差公式时不断进行变式,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应变能力不断提高。

学生学习了(a+b)(a-b)=a2-b2后,基本都能掌握。这是学生的实际水平。

学习变式:(2x+y)(2x-y)=(2x)2-(y)2=4x2-y2。通过变式让学生掌握较为复杂情况的处理方法。

学生掌握后,这时已达到潜在水平,也就是新的实际水平。这时,我继续进行变式:(a+b+c)(a+b-c)=[(a +b)+c][(a+b)-c]=(a+b)2-c2=a2+b2+2ab-c

2掌握上述形式后,学生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此时,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帮助他们发展自我的能力。因此,笔者继续进行变式:(a-b-c)(a+b-c)=____。

通过变式,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并达到了新的水平。

因此,教师应立足于课本,精选课本中的典型例题、习题,充分运用各种变式进行挖掘、延伸和改造,用问题编成变式题进行教学,注重剖析破题思路,优化课堂结构,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充分暴露思维障碍,展示知识的形成、演变过程,提高思维品质和应变能力。变式教学能摆脱“题海”变被动思维为主动自觉的思维,形成“趣学”“乐学”的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为课堂教学的践行者,我们应不断转变观念,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并不断丰富和转换教学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热情,点燃他们的兴趣,让他们爱上数学课。

初中学生厌学数学情绪的对策的创新分析

长官镇田庄中学肖松菊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成了评价学生优劣的标准,使数学课堂教学一直在狭小的圈子里恶性循环,导致教师难教,学生厌学,学习效果欠佳.,学习效率降低,身心甚为疲惫;深感学习数学枯燥乏味,毫无兴趣,进而对学习数学产生厌烦情绪.因此,针对学生厌学数学的现象,我们应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

一、引导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厌学情绪严重的学生,数学学习压力大,往往表现出对数学缺乏信心,学得好坏毫不在乎.因此,数学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放眼未来,明确学习数学目的,增强克服数学学习中各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产生完成数学学习任务的愿望,激励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数学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努力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的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富有新意且生动活泼.教师可以把一些难于理解数学知识集点成线,连线成面,系统化、条理化,编成顺口溜或口诀,帮助学生理解,便于掌握、记忆和运用;借助投影仪、电视录像和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重点数学知识.如,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两个大小不等的圆的相对运动,从中发现两个圆位置关系的不断变化,仔细观察、发现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进一步调动学生研究发现两圆位置关系的变化与两圆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自然会学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由此,激发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从心理上产生较为强烈的学习欲望.。

三、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课业负担过重,不仅使学生身心受到损害,也使学生的学习心理受到压抑,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只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救出来,学生个性才会免受扼杀,其特长、爱好、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数学的兴趣、天赋、能力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创新思维勃发,学习数学才会学有所得.因此,数学教师要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在作业的质和量上做文章,去粗取精,删繁就简,废止那些重复机械的识记练习,对学习基础不一,厌学程度有别的学生要因人而异,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要视学生数学基础的高低,能力的差异,对作业的质和量作出合理的分层次要求,使之有利于辅后拔尖,促进平衡,发展全体.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在教学质量的评估上,要变“比考分”为“比素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他们充分发挥潜力,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促成学生自我调控厌学心理。

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参与度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篇6

1.互动式教学方式。

这里提及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是指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就是说,教师在给高中生上音乐课的时候,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老师和学生作为同一层次的个体,共同品味、学习音乐中的美。例如高中生在学习“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特征”这一小节的时候,就要尽可能地在课堂上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与同学们站在一起,请同学们自己上台讲述或演唱有关这些民族的音乐小故事或民谣。教师自己和其他同学一起在台下欣赏,还可以作出自己的评价。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自己上台表演,鼓励学生们发表意见。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做到了相互交换,让学生们深切体会到这堂音乐课中他们不仅仅只是学生了,教师也不再是一个严师。这种教学方式对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和交流,提高学生在音乐课上的学习的热情都有很大帮助,是值得广大教师运用的一种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方式。

2.欣赏式教学方式。

人们学习音乐的基础就在于要学会欣赏音乐、欣赏美、欣赏艺术。所以欣赏式的教学方式在高中音乐的课堂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可取性,它对培养高中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有很大帮助。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有机会就要让学生欣赏优秀的声乐作品和器乐作品,这还可以激发学生唱歌的兴趣与愿望,感受器乐丰富的表现力和美感。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教师在教高中生音乐的时候就要深知这一点,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美、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找寻自身对音乐的感情和理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凸显出音乐最基本的魅力。

3.探究式教学方式。

人们在学习一门知识的时候都被鼓动要带着探究的思维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学习得深入,掌握得透彻,让所学的知识真正为自己所用,这种探究性的学习精神不仅体现在数理化的学习上,它对于高中生在音乐的学习中同样适用。因此,教师在给高中生上音乐课的时候,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在音乐学习上的探究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创作式教学方式。

创作在音乐中是比较高的一个阶级,它需要创作者有一定的乐理基础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学生学习音乐的目的之一是希望自己能创造出自己的音乐,在欣赏别人的音乐艺术的美的同时,能让别人欣赏到自己创作出的音乐之美。所以教师在高中音乐的教学中,要适当的培养学生在音乐上的创作能力,就是说,教师在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应当引入创作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们自己去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例如教师在高中音乐教学的后期,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留点时间,让他们运用自己所学的音乐知识和对音乐的感悟创作一首小歌谣,并给机会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演唱自己的音乐。这种创作式的教学方式会极大的提高学生们在音乐上的想象力,升华学生对音乐的认知。

5.引导式教学方式。

我们都知道,在学习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扮演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但是教师这个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认知能力,还决定着学生未来的学习方向。在高中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就要善于运用引导式这种教学方式。例如在给学生上音乐鉴赏课的时候,就先要引导学生们在听的过程中注意体会音乐中的情感和其中变化的规律。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到一个正确的音乐氛围中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能自己去欣赏音乐中的美,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

高中音乐能有效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因此,在高中音乐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需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并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以便在高中音乐的教学中起到更大的帮助,为社会,为国家打造出更多的具有高音乐素养的人才。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语文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篇7

一、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长时间地保持下去, 就一定要营造宽泛、轻松的学习氛围, 再结合趣味教学法为学生创设适合的情境, 从而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其更好地参与教学。 要增强教学效果, 就要有非常清晰的思路, 在上课之前充分备课, 同时还要做好课本上有关知识点、重点的总结, 使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将复杂化、抽象化知识转变成学生能够看懂并能够有效理解的知识[1]。

第二,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 正确引导学生解答问题, 还要使学生养成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的习惯, 进一步推动学生自主性的有效发挥, 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而且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问题进行相应的设置, 进而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确保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 实现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目标。 此外, 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相应的实践活动, 不仅能提升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水平, 还能提高动手能力。

二、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 提升学生理解知识的水平

机械基础这门课程与工业生产之间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其不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还包含众多内容, 例如机械传动、设备工作原理等。 传统教学方式中单纯地依靠板书和教师口述不能将教材内容的真实形态进行有效展示,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教学水平及质量的提高, 教学手段多样化就对教师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多媒体、 计算机等先进教学方式的有效使用, 将枯燥、复杂的机械知识运用视频、图像、表格等方式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机械运转原理及相关知识, 不仅有效提高课堂的生动性, 还提高教育质量[2]。 例如, 在学习机械零件设计时, 就可以使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零件加工的过程的视频, 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零件构造及其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三、做好反馈、评价工作,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结束以后, 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 这样不仅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还能对课堂中的问题进行总结, 然后根据不足调整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良好的反馈能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所以, 有效且及时地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反馈, 以及适当、认真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 还能构建师生交流的平台, 进而提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成效。

四、加强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各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实训基地, 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 从而使其更好地了解机械设备、零件等构造及原理。 机械基础这门课程开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 学校、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学生创建实践学习的环境和条件, 给学生学习提供支撑和保障, 从而有效提升实践教学成效, 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就业奠定基础。

此外, 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与企业进行合作, 利用假期或者是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习, 如果环境、条件、安全等各方面能够得到有效保证, 就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生产,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还能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加深对教材的理解[3]。

总而言之, 轻松且宽泛的教学环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机械基础这门学科不仅包含众多理论知识, 而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使用有效方式和策略培养学生学习机械基础这门课程的兴趣,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乐趣, 从根本上认识到该课程的有用性及重要程度, 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艳玲, 谢坤, 施伟, 等.关于《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教学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 (新教师教学) , 2014 (26) :295.

[2]牛星丽, 武明玉, 薛彬, 等.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多样化方式改革探索[C].//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013 (01) :1-3.

浅谈日渐多样化的高中体育教学方式 篇8

高中可谓是学习中的战场, 学生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将近十多个小时, 不是在听课就是埋身于题海之中, 很少有时间活动, 这样长久的不运动会给身体带来不利的影响。尽管体育课是学生唯一可以放松的机会, 但在一些学校中可能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课程, 学生甚至教师根本都没有对这门课程给予重视。为改变这一现状, 首先, 广大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虽然在高考中体育分所占的比重并不大, 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因为学生来到学校的目的除了学习知识外, 更加重要的是获得成熟的内心和健全的人格。因此, 师生应该正确认识体育这门学科。 (1) 体育, 即是在身心上进行的教育, 通过体育活动可以达到强身健体、身心愉悦的目的。高中生每天都背负着沉重的学习压力而无处释放, 体育课恰恰可以达到排解压力的效果。因此, 教师应该制定新的教学计划, 采取新的教学方法。比如, 教师可以在体育课上介绍多种运动方法, 先自己做示范, 然后让学生自由练习, 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 增强免疫力, 促进个人体质的发育;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学生因学习所带来的紧张感和疲惫感, 放松大脑神经, 从而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协调师生关系, 加强师生交流

长久以来, 教师可能一直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印象。学生总会抵制教师、惧怕教师, 这就是传统教育体制所带来的弊端。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要求, 广大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 积极开展班级座谈或班级活动, 协调师生关系。因此, 在体育课上, 教师可以对学生谈论一些自己的相关体育经历, 分享亲身的经验教训, 还可以设立问答环节, 让学生对体育方面的问题自由提问, 然后逐一解答, 使学生加深对体育知识的了解, 增加体育学习的兴趣。另外, 在体育实践过程中, 教师也应该“因材施教”。因为每个人都是有差异的, 对于不同性别、身高、体重、性格的学生, 教师应该对他们施加不同的体育锻炼。比如, 对于女生来说, 由于她们的生理及心理方面与男生的差异, 教师可以辅导她们进行一些较为优美柔和的运动, 塑造苗条的身材;对于那些体型微胖的学生来说, 教师则应指导他们进行循序渐进的体育活动, 如慢跑, 这样既可以减肥, 也可以改变他们以往对于体育的恐惧。与此同时, 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练习时的错误, 耐心讲解加以示范, 尤其对于那些不擅长体育活动的学生, 教师更应该给予鼓励, 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目标, 增强信心, 以一种健康轻松的心态来看待体育活动, 或者让学生两两一组, 互相帮助, 在团结一致的集体氛围中感受体育带来的乐趣;或者课后设立评价环节, 让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一些意见及建议, 这样可以促进教师在教学上的进一步迈进, 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到学生的需求, 为下一步教学计划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根据。

三、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情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定期开展一些体育比赛, 并设立一些奖项来吸引学生参加。在准备阶段, 教师可对学生进行赛前指导, 通过手把手教学, 增强学生的体育技能, 增进师生友谊。 (2) 体育比赛的意义在于比赛时所体现出来的团队合作、优势互补、创新活力, 学生在竞技场上可以充分表现自我, 在竞争的同时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 提高参与积极性, 从而享受到内心所需要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久而久之, 既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班级的集体荣誉感, 使大家心向一处使, 又能够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从而让学生在喜悦的氛围中增强自身能力, 促进全面发展。

四、更新教学设备, 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 学校的教学设备较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的学校中大多配有多媒体、投影仪、语音室等电子设备, 为我国的现代化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3) 多媒体课件除了有助于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立体理解外, 还可以通过大脑的形象记忆来处理从外界获取的信息, 有助于高效课堂的形成。在体育课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放映与体育相关的影片, 比如运动会、奥运会、世界杯等国家级、世界级的赛事, 让学生看到平时接触不到的运动项目, 扩大知识面, 增强学生对体育方面的了解, 提升民族自尊感和自豪感。同时, 教师也可以在室外安装一些多样的体育机械设备及健身设备, 使高中生能在课余时间进行身体锻炼, 娱乐身心, 减轻疲惫感。这种教学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 是新教育体制所提倡的, 因此广大教师应该早日适应这种方式, 让学生在兴趣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五、结语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高中体育教学。因为参加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有利于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够快速定位好自己的角色。作为体育教师, 我们应该创新教学方法, 多与学生进行互动, 使他们能够转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这正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的本质。 (4) 它的价值不仅对教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且也体现了我国的民主观念, 为我国早日建设成为一个科学、民主的和谐社会跨出了重要一步。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教育界的广泛传播, 高中体育也迎来了一波改革浪潮。在分数至上的高中校园中, 人们往往忽视了体育的重要性。然而, 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并不只局限于智力发展, 还必须拥有健康的身心。体育作为教学体系中一个较为独特的部分, 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广大体育教师必须采取一些新兴多元的教学模式, 积极转变思想, 共同致力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体育,新课程改革,多元化,教学方式

注释

1于悦, 马一枫, 杨国庆.从体质与健康的关系辨析其对学校体育的影响[J].中国学校体育, 2009 (10) .

2刘彩玲, 寄玉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大学实施中的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 2009 (1) .

3李勇.浅析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 (20) .

关于党校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几点思考 篇9

一、研讨教学

目前党校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师生互动,教师坐在讲台上念课件,学员忙着记笔记,安静的课堂上几乎无人思考和交流。研讨教学通常以问题为出发点,问题首先要精挑细选,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最好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有讨论空间,最好是开放性问题,没有固定答案,让学员各抒己见。教师要鼓励学员积极思考后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在全体师生的思维碰撞中寻求答案。最常见的做法是授课、研讨相结合,教师利用一定时间集中授课后,学员结合自己的工作困惑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以寻求解决办法。具体的时间分配可以灵活掌握,如“1.5+0.5”、“1+1”等。也可以是由教师提前确定研讨专题,学员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先进行分组讨论并提出本组观点,再由教师从理论高度进行点评,提炼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这样的教学顺序符合心理认识规律,能加深学员对知识的记忆。

研讨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交流,所以要营造能让学生踊跃发言表达的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这就要求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和应变能力,学会肯定和倾听,以学员为中心,激发学员的参与热情。最好能有研讨记录,将个人发言表现列为结业考核的一项参考。

二、课题教学

课题教学将课题研究融入到教学全过程,围绕党员干部工作中的疑难问题组织教学,教学过程本身就是研究过程,研究过程也就是教学过程,最后形成有一定科研含量的应用性较强的研究成果。这样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很好的将学习和工作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研究与应用相结合,让学员感到学有所用,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认识。在课题教学中,教师是指导者的角色,负责筛选和把关学员选择的课题,介绍相关的理论背景和研究方法等。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学员自由组成课题小组,分工合作,这也培养了团队精神。课题研究需要一定的过程,短期内难以完成,所以课题教学适合在一些学制较长的班次试行。从学员的工作思考和社会调研中筛选有效课题,最好是关于地方发展和民生的重大现实问题,有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以我市为例,可提出的课题包括松花江沿岸的污染防治、石油化工产业的安全监管、少数民族特色经济发展、旅游景区配套服务的完善、学区划分如何保障教育公平等。通过调查、走访、相关部门数据统计、师生研讨等方式寻求解决方案,实现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的有机结合。课题研究成果可以作为工作思路的参考,或者报送政府相关部门作为借鉴。

三、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就是教师有目的地营造一定的学习情境,通过生动具体的场景让学员感同身受,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情境创设可以是教师形象的语言描述、学员的故事分享、案例中的角色扮演、课件的画面呈现和音乐欣赏等模拟情境,也可以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在教学基地、庭审现场、农业基地、历史博物馆、烈士陵园、革命圣地等处进行真实情境的体验。有条件的党校可以建立自己的教育基地,或与相关单位合作办学,通过现场教学,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激发学员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身临其境还有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对学习效果有正向影响。党性教育就非常适合情境教学,空洞的说教容易让人疲惫和产生抵制心理,在一定的情景中再来说何为党性、我们该具备什么样的党性就显得顺理成章,让人乐于接受并铭记在心。如组织学员早延安、井冈山、大别山、西柏坡等革命老区参观,传承我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增强党员的自豪感。还可以去毛泽东、朱德、刘少奇、邓小平、彭德怀等伟人故居瞻仰,感受其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增强党员的责任感。也可以到相关庭审现场、监狱参观,听取落马官员的现身说法,起到警示作用,提高学员抵制诱惑的能力,增强党员自觉性。

四、菜单教学

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差异很大,相应党员干部的重点工作也有所区别,所以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员的培训需求也呈现多样化趋势。为了满足这种个性需求,可实行“必修+选修”的课程体系,实行菜单教学,让学员自主选择课程,增加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加大选修课程的设置力度,通过学员问卷调研等方式确定丰富多彩的选修内容,可以包含政治局势、经济建设、党史党建、哲学理念、中外历史、文化交流、城市规划、法律法规、教育改革等多个方面,以拓宽学习视野,增加知识储备。现在信息资源高度发达,也为菜单式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内容,如哈佛、耶鲁、北大、清华等国际国内著名大学的网络公开课,如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知名媒体的精品讲座,如中央党校、党政领域权威教授的学术报告等,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教学课程,以弥补党校教学资源的不足。学员对菜单式课程的选择也是课程设置的重要参考,对长期选修人数较少的课程要改进或淘汰,对受欢迎的课程可以以此为核心,扩展内容,引入相关或相近的知识设计成系列课程。

菜单教学的实现手段可以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发挥网络和信息化的功能,开设远程网络课程,方便学员灵活安排学习时间。但必须有相应的技术手段来保证学员的在线学习时间,通过上交论文、讨论交流等方式来检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阳.体验式教学在党校培训过程中的应用[J].领导科学论坛,2015(23).

[2]林宇宏.积极创新党校课堂教学的方式[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5(03).

语文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篇10

多样化教学方式就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我在教的过程中, 主要采取了“探索式学习、主动式质疑、开放式讨论、边讲边试验、自主式练习、评价式交流”等教学方式。

一、探索式预习

利用现有教材的特点———知识点的引入不拘一格, 图文并茂, 可读性强, 尤其是很多插图, 以清晰的素描表示实验过程, 以宣传画的形式介绍物质的用途, 以精美的照片宣传科技成果, 科学家的风采、环境的现状。另一个特色是, 语言精练的导入语或该章的重点, 展示该章的研究思路, 或以学生的眼光提出问题, 激发他们的知识兴趣。这些都为学生探索式预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就是抓住这些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使他们对问题沿着一定的思路有目的地有重点地进行探索式预习。

二、主动式质疑

质疑就是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问难质疑是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很关键的一招, 无“疑”可“质”的人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什么都懂, 这种人几乎没有, 一种是什么都不懂, 这种人极少。我们的学生正青春年少, 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的幻想, 也充满了质疑与困惑, 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将他们的好奇引向求知, 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共同析疑排困解惑。在教学中, 我们提出鼓励学生解放思想, 大胆地“想”、大胆的“质”、大胆地“疑”, 努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对待质疑的学生, 我始终抱着鼓励赞赏的态度, 哪怕问题再幼稚、再荒唐、再离奇、再怪诞, 也不能有半点厌烦、不齿、埋怨、责怪的表示, 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质疑环境。

三、开放式讨论

讨论, 为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提供了机会, 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无穷发散、无限突破、无边联想的很好的形式。开放是指讨论形式的开放、思维方式的开放, 后者尤其重要。实际操作中, 我们一般都要求学生针对一个问题设计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教师在组织讨论时要掌握“推迟评价”的评价, 只有当学生认为思路穷尽以后才能对各个方案从科学性、经济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还应回过头来让学生自己选择最佳方案。例如, 对“粗盐的提纯”方案的设计时, 分小组进行讨论, 气氛比较热烈, 小组提出了几种方案, 针对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采用启发的方式设问, 如:你设计在对除杂时加入试剂的顺序、试剂的用量, 试剂过量后如何处理?你设计的除杂方法中有没有引入其他的杂质离子?杂质离子如何除去?让学生讨论得到合理的方案。当然, 对于富有想象、愿意思考、敢于冲破束缚的创造精神, 我们要给予高度评价, 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四、自主式练习

练习是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的重要形式, 无论新课标, 还是哪种教育形式, 练习这个环节是不可少的。我们知道, 科学素质的培养不是以降低质量和减少信息输入量为代价的, 相反, 不仅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技兴趣, 输入尽可能多的科技信息, 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过程、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练习, 正是培养学生的科学过程、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平时就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若能坚持进行自主性训练, 则有利于形成独立的人格, 形成敢于探索、敢于创新、不畏艰险的优秀品质。新课标化学1每章都有“归纳与整理”, 每个课题后都配有一定的练习, 我们每次选其中的2~3道题作为必交作业给老师批改, 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其余的给学生自主支配。

五、亲自设计并动手做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 它具有目的性、探索性、实践性和易感知性。新课程理念中更加重视实验教学, 因为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方式,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化学知识, 而且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所以在实际教学中, 应该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以此来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并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设计实验,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 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按照实验目的的要求, 根据已学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设计出实验方案, 同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提出具体的要求。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 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一种途径。

六、评价式交流

交流是思想的撞击, 是智慧的糅合, 是创造力的对接。评价是对自己学习的成果进行阶段式的小结, 是对他人见解进行领会、补充或反诘。新课标化学1每章都编写了语言精练、重点突出的“归纳与整理”内容, 不但有方法指导, 而且有知识的串线结网。评价式交流的素材可以是章节复习也可以是单元体会、心得、感受、见地, 因为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 领会程度不一, 见地不一, 对习题的解答思路不一, 交流时难免产生“争执”, 而这个争执恰恰是我们希望出现的场面。比如, 第一、二单元的测试题, 没有逐一评讲出现问题最多的试题, 我将试卷发下去后让学生互评、交流, 让他们在争论中使问题明确化, 通过争论的问题总是令人难以忘记的。对于争论达不到统一的问题, 老师再参评, 并适时给他们以肯定和赞许。

新课标的实施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因为我们的教师已形成了以“教”为中心的习惯, 我们的学生从小到大成了被“哺育”的一代, 对大家来说都不习惯, 所以我们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新课标, 以新的精神面貌、新的教法去尝试, 不能等不能靠。我们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重要的一点是, 要有统揽全局的能力, 驾驭课堂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设计教学。以上是自己的一些体会, 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探索。

摘要: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因此, 广大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从自己的课堂做起, 认真研读新课标, 探索新的路子, 有效实施多样化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这是广大教师的使命。

关键词:新课程,研读新课标,探索新路子,有效实施多样化,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上一篇:《小白菜》下一篇:集中报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