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方式

2024-05-12

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共11篇)

篇1:小学语文教学方式

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吴颜艳

贵州铜仁市印江自治县木黄民族小学,555205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意识到知识对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校园中的教学情况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堂教育工作的改革,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同时对学生未来工作生活中与人交流的方式也能打下良好的基础。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基本上都是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手段,不论学生的感受,仅仅是按照考试内容进行课程的安排,这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想要保证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具有较高的积极性,还需要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习积极性

前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想要保证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老师的教学工作中,还需要老师在备课时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优化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课程的安排,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重点探讨和分析在最新的教育环境下,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手段,以此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出更多全能型人才。

1、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当前我国小学校园中语文课程教学环境下,老师仅仅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进度,却并没有关心过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喜好情况,甚至没有了解过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自己所讲解的内容。这就是严重忽视学生主体位置的一种情况,同时老师在进行基础知识讲解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需要创新型教学方式,而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学生在长期没有改善和创新的教学环境下逐渐丧失对语文课程学习的兴趣,这也非常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实施和开展。再加上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很容易忽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学习的质量也很大程度的降低[1]。1.2素质教育形式化严重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还需要在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但是,目前很多校园虽然开展了素质教育形式,一般也仅仅是进行表面的工作,老师使用的教学软件和教学方式丰富多彩,学生在课堂上也是盲目的记笔记、背课文、学知识,老师滔滔不绝的“演讲”,但是到最后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却完全没有达到,这就是表面工作影响学生发展的常见情况。这种形式化教学越来越严重,学生的成绩也越来越难以得到提高。

2、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 2.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在小学传统的教学中,很多都是以老师为主讲,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种教育手段直接影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只有把学生作为主体,引导学生自我创新和探索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浪花》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出读完这篇课文之后的感受,并且说出自己在没有学习之前,了解到的浪花是什么样的?学习之后又理解的浪花是什么样的?这样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课堂教学也会变得活跃有意义,学生也更愿意学习语文知识[2]。2.2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小学生属于一个年龄的特殊阶段,所以对很多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在这一阶段,老师更需要不断鼓励学生去自我探索、自我学习,发现教材以外的新知识,这样学生能够养成特有的学习习惯,在未来的学习中也能够自主学习,有效提高未来的学习成绩。例如:老师可以开设情境教学,把学生引入到情境教学的环境中,让学生发挥思维进行课堂内容的延伸,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以此树立起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信心。例如:在讲解《小壁虎找尾巴》一课的时候,就可以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们观察自己家中的壁虎或者使用网络查找壁虎的图片,并且说出为什么小壁虎要找尾巴?小壁虎的尾巴是否能找到?这样学生能够通过自己查阅和观察了解到壁虎的特点,为后期语文课堂的开展和实施埋下伏笔,最终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3]。2.3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还需要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用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对于一些难度比较大的问题,老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相互探讨和思考,达到活跃课堂氛围的目的。同时老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把其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统一归纳和整理,利用多媒体软件查阅最终的结果,制作成ppt在课堂上播放,这样学生能够,被ppt的内容所吸引,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不懂的知识,例如:在学习《美丽的西沙群岛》时,学生很难亲自去西沙群岛观察,也无法通过教材中文字的叙述,了解到西沙群岛美丽的风光,这时老师就可以利用网络查阅西沙群岛的相关视频和图片,制作成ppt在课堂上播放,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会更高。结论:根据以上探讨和分析得出的结果能够看出,小学阶段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养成的初级阶段,因此这一时期的教育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小学生未来的发展状况。所以在小学校园中,老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开展教学内容,特别是语文老师,需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为学生今后语文知识的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老师还需要培养出学生发散思维,这样学生能够在原本教材的知识点上进行扩充,了解到更多课堂上没有涉及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语文的学习能力。参考文献:

[1]白世林.尝试教学理念下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以河北省涿鹿县武家沟学区为例[J].现代教育,2016,06:31-32.[2]季维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的策略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30:335-336.[3]马海波,石月兰.翻转课堂模式下激发高职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探索——以“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5:23-26.

篇2:小学语文教学方式

进行单元整合教学,有几个要点要掌握,一是要突出重点,二是要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三是要少甚至不讲解分析。下面结合具体教材,介绍几种单元整合教学的方式,供参考:

一是朗读式。朗读式,顾名思义,是以朗读为主的整合教学方式。这种方式适合于低、中年级或适合朗读的课文单元。如第七册的第一单元,《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和《火烧云》,这四篇课文,篇篇文字优美,适合朗读,教学时应着重让学生朗读,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学习字词,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体会字里行间的气势和情感。进而鼓励学生把好的语段背诵下来。预习时,应该把朗读作为重要目标,以正确流利保底,让朗读最不好的学生都能做到正确流利,对一部分优秀的学生要做到声情并茂,通过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帮助每一个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二是积累式。以积累本单元词、句、段为主要目标的单元整合教学方式。如第四单元。四篇课文都是写动物的,《白鹅》、《白公鹅》、《猫》、《母鸡》。这几篇课文里用了很多四个字的词语,另外,本单元还有很多值得背诵的语段,如前两篇课文中写鹅的步态的语段;《猫》一课链接的两个写猫外形的语段,都是积累的好内容。教学这一单元,可以此为重点,引导学生在积累中学会积累。三是感悟式。感悟式比较适合以说明生活道理为主的单元,如第六单元,除了两首古诗,几篇课文都寓理于事,可以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体会,写感悟,教学时可以展示各自写的感悟为主。又如第七单元,课文均为励志的文章,可以感悟式来组织单元教学。

四是复述式(导游式)。这一方式适合一些说明文单元或记游为主的单元。如第五单元,三篇课文,一篇介绍长城,一篇介绍颐和园,一篇介绍秦兵马俑。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当小导游,以课文为导游词,进行课文复述。再如,第八单元的科普短文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五是拖带式。这种方式往往适合写法或内容相似的一组文章,以一篇文章为主,带出对多篇的学习,精读一篇略读数篇。如讲仔细观察的第二单元,可以《爬山虎的脚》为主,从观察的角度,让学生略读另外两篇。再如第三单元,四篇课文都是童话故事,可以一篇童话精读为主,带出其他几篇,让学生了解综合童话的写法特点,学习写童话。

六是对比式。这种方式主要是从写法角度,对比几篇文章的异同。比较适合高年级或写法比较相似的课文。如同是写历史遗迹,《长城》和《秦兵马俑》写法有什么异同?两篇课文都对看到的景物进行了联想,但方式又有不同。上面这几种单元整合教学方式也可以结合使用,教学某一单元,可以选择几种方式结合使用,但要说明的是,结合使用仍要以一种方式为主,不要贪多求全,教得累,学得也不明白。

篇3:小学教学方式浅析

小学生, 年龄段为六至十二岁, 正是活泼好动, 对世界充满新奇和向往, 富有积极的探索精神和发现能力的时候。但此时也存在着人格尚未健全, 对事物的好坏评判标准也未成型, 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自我管束力缺乏等问题。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他们在学校里学习知识、接受教育, 从而导致在认知、情感、性格等诸方面发生变化, 在身心发育和内心世界产生了诸多显著特点。

低年级的小学生, 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的特点。低年级学生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特征的情况下, 对某些概念进行概括会感到困难。

低年级小学生不能稳定地控制自己的情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到了高年级, 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 自我尊重, 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 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自制力还不强, 意志力较差, 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 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 在学习活动中, 虽然开始时劲头很足, 但却往往虎头蛇尾, 不能持久。随着年龄的增长, 小学生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会渐渐增强, 他们能够自觉地完成作业。

综于以上几方面, 应当加强对小学生习惯的培养, 使低年级具有初步辨别是非, 高年级具有价值观雏形。

二、小学生学习基本方式

小学生都是活泼好动的, 他们的天性都是积极向上的, 基于这一点, 要寓教于乐, 只有让孩子们喜欢学习, 爱上学习, 才能将学习变成他们的习惯, 才能让他们受益终身。

但是, 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只带领孩子们玩乐, 应该在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基础上, 让他们领略知识的神圣感, 这样, 他们才有可能在未来学习道路上看的更高, 走的更远。

小学生学习基本分为三种类型:视觉学习型、听觉学习型和动觉触觉学习型。

听觉学习型, 顾名思义, 这类学生更容易通过听来学习新知识。帮助听觉学习型的学生取得好成绩的方法, 就是充分激发他的兴趣, 投其所好。

视觉学习型, 在观察班级上课情况时, 很容易找到这类学生, 他们会静静坐在图书角里看书或自己玩拼图游戏。你会注意到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当你说话的时候, 孩子会看你的嘴唇, 当你给他示范什么的时候, 孩子也会注意观察你的动作。这是因为视觉学习型的人主要依靠视觉来获取、理解和记忆信息, 他们如果不能“看到”, 就无法完全理解。

动觉触觉学习型, 我们每个人在婴幼儿时期都是动觉触觉学习者, 那时我们感知身边的事物, 基本都要靠手去触摸、靠身体去接触, 甚至靠嘴和牙齿去咬。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 大多数人的视觉和听觉学习方式占了主导地位, 于是我们就开始排斥动觉触觉学习的方式。其实, 动觉触觉学习是最好最快的学习。对于动觉触觉学习者而言, 他们更需要运动、需要感觉、需要触摸、需要动手去做的过程。所以, 如果强迫他们坐在课堂上不动, 那么他们就会感觉非常的无聊乏味。

三、对于教学“双基”的看法

近年来, 我们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作了许许多多的研究。现在我们应该站到一个新的高度来看问题。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究竟学会了什么?我们教师应该教给他们什么?这是每个教师都应该考虑并弄明白的问题。

直到现在, 很多教师都认为, 学生在学校应该学的和教师应该教的, 都是“双基”, 也就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目前我国许多中小学教师, 在界定教育目标中的智育目标时, 都把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作为五大标准。这个标准看上去没有什么问题, 但实际上这种程式化的理念已经对我们的教育产生了误导性的负面影响。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就提出了他的认知心理学习理论。他认为, 学生无论天分高低, 他在学校的学习结果最终可以分为五种:

1、言语信息:人用口头或书面言语陈述自己的想法和观念的能力叫做言语信息能力。它是一种陈述性知识, 即关于“是什么”的表述。如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 在给人写信时, 在对一首歌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时, 在背诵课文、唐诗宋词时, 运用的就是这种能力。

2、智慧和技能:人必须学会通过使用语言与周围人保持联系。如日常使用到的语言符号。到了高年级, 符号以更复杂的方式在对客体或事件产生联系, 如判断、分类、分析等。如在造句和写作文时没有语法错误, 就是智慧技能。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向别人陈述一个观点, 表达一种情感, 即使到了一个新的环境, 也可以马上讲出周围的地名;喜欢玩绕口令, 等文字游戏等等。

3、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指的是帮助人学习、记忆、思考问题的技能。例如, 记住很多电话号码, 读完一篇课文后归纳出中心意思, 向别人传达一场大报告的内容, 到商店买一件衣服时对衣服款式、价格、尺寸等是否符合自己的判断;以及所有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4、动作技能:人通过一系列学习掌握一系列动作的技能。如骑自行车、打蓝球等运动;站队、做操, 扫地、切菜等劳动;敲击电脑键盘等动手能力和在科学课实验中进行实验操作等等。

5、态度:态度包括情感、动机、价值观。这是人对事物、对事件、对别的人和自己所持的带有情绪和情感成分的评价意见和倾向性, 它能够影响人的行为。态度不是实际行为, 而是人对周围环境的一种选择倾向, 例如, 人们会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的东西, 学生也会以不同方式对待不同的课程学习。

语言信息、智慧和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这就是发生在一切学习中的能力变化的范围。不管人们学习什么, 所形成的能力都无外乎这五种技能。它们一旦形成, 会以潜能的形式存在于人身上, 在必要时发挥作用。即这种技能一旦被掌握, 就具有的稳定性。

至于我国农村教学, 针对我国他们的学习现状, 我认为教师应该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渗透意识完整地结合起来。农村的教学条件虽比不上城市, 但也要从从小学一年级学习汉字开始, 就要把学习规范化语言, 并把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教师、同学的情感融合在一起, 在读、听、说、写及活动中学到知识培养成能力并形成态度。到了小学高年级, 应该把对民族传统文化精粹的积累, 对自主、合作意识的培养以及文明行为、良好习惯的培养融合在一起, 可以组织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等活动, 使学生愉快地学习。让他们做一个有志向、有理想、有道德、有能力的好少年。

篇4: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探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乐  情  美  智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3-0142-01

一、从时代目标要求看

“活”字教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语文,诚如《语文教学大纲》所说:“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因而,语文教师“活”字教学对于“两个文明”建设和“四化”大业早日实现的意义自不待言。

二、从教改科研成果看

篇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

《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概念教学有效性案例研究》实验报告

内容提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素质教育的提倡,学生减负的呼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根据省级课题《小学数学有效性案例研究》,我校承接了子课题《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概念有效性案例研究》的研究工作。学校课题组成员在省、市、县各级教研领导的指导下,以校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长为组织,定时定点对小学阶段所有有关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概念内容进行了研究分析并确定以低年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一二年级数的概念教学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使课堂更富有生命力?”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主题,并从以下四个方面去重点探究:

1、创设生活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让学生理解概念的生成;

3、进行合理的艺术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更充满自信;

篇6: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改变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相对来说灵活性比较强,在课改实现素质教育的转型过程中,探讨学习方法和模式成为一种趋势和教育改革的重点。

异质就近组合

异质就近组合就是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人左右。这种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不需将学生分出层次,可减少学生在相互交流中的心理障碍,且课堂上无需重新调整座次,操作比较简便。这种“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组合,也便于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竞赛,对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更为适宜。

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自主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和分组议论。一般情况下,小组学习活动是随机的、松散的,而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则是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聚合力的自主的学习活动。因此,为达到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使合作学习小组成为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在班级开展合作学习前,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学习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开始实施时,教师还要与学习小组一起制定合理的、共同的合作目标,安排恰当的、明确的合作任务。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可由学生采用轮换制产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

任务驱动组合

任务驱动组合是指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兴趣、爱好自主进行的合作学习组合。任务驱动组合学习一般以2~6人为一组。这类组合一般是同质组合,小组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较小,小组成员在共同的学习目标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

任务驱动组合学习的目标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确立的学习任务难度有所差异,小组学习的时间可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还可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开展任务研究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这种以任务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制定了柔性学习目标,营造了开放的学习环境,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主动发展的教学原则。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师生一道探讨,形成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

2语文课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提供实践空间,巩固学习成果

“授人以渔。”《新课程》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也是“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我认为,这个“实践”应该包括阅读实践和生活实践。阅读实践就是引导学生获取间接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而生活实践,简单一点说,就是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语文课标实验教材》就体现了要引导学生亲自实践的开放性教学的特点。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实践的空间。在教学《荷花》一课时,在引导学生领悟了“满池荷花翩翩起舞,我与荷花物我相融”的美好情境后,学生兴趣盎然,我适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美丽荷花的喜爱。有的同学画了一幅画,有的同学作了一首诗,有的同学来个即兴表演……形式多样,都充分表达了对荷花的喜爱,整堂课气氛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疑导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古人言:“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问题,才能在学习上真正地“动”起来。 如在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时,我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运用“以疑导学”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经历“无疑―生疑―质疑―释疑”的学习过程,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和谐统一。

在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于是学生提出疑问: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宋庆龄故居值得写的东西很多,为什么作者要单单描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呢?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没有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问:“这些问题提出来了,靠谁来解决呢?”有的学生会回答靠老师。我明确地告诉学生:光靠老师是不行的,老师相信你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自己读书思考去弄懂它。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急切地要求阅读课文来解决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对于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以集体的智慧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己解决了问题,从而完成了“无疑―生疑―质疑―释疑”的学习过程,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一过程 让学生在自己提问中解决问题,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帮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他们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3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1.制订分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目标调节并控制着课堂教学的进行。因此,实行小班化课堂分层教学的前提就是分层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师在教学前必须认真研究教材的内容,并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准备教学方案时,要根据学生层次上的差异制订相应的分层教学目标,使学生都能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甚至可以超额完成教学目标。比如,在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可以将较差的这组的教学目标制订为对生字和生词的了解。对于优的这组,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了解课文的具体内容,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这种分层教学目标,不但能对不同差异的学生同时进行有效的教学,也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还能避免因教学目标不适合所有学生而造成的困扰,进而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对分层教学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准备教材的教学方案,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仔细研究。全面考虑怎样应付课堂的突发状况,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思维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全面综合地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将不同程度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来,进而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的同时不能让学生盲目地跟着教学思路的方向走,还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互动教学

大多数教师都能认识到分层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对详细的教学方式却不是很了解。分层教学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理念。但不论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之后才能进行分层教学工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实现学生间的取长补短,进而实现共同提高。所以,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样不但能促进不同程度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能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实现互动教学模式,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进行。

4营造语文课堂良好氛围

教师的教学态度是指教师在讲课时情绪的外在体现。如,教学中的情绪、体态、神态等,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种辅助性教学语言。小学生不仅会在教师的讲课中由教师的语言而“察其容”,也会通过教师的教学态度而“观其色”。教师的教学态度在无形中便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消极的教学态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成为阻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只有教师以积极的教学态度促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时,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小学生来说有着先入为主的主导作用。当上课铃响起,教师步入教室的那一刻,教师的教学态度便开始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绪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热情洋溢的、启发式的、民主的教学态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则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所以,教师要以亲和的、自然的、热情的教学态度面对小学生们,适时调整好自身的教学心态,塑造积极的精神面貌。

篇7: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导入方式

白营小学 刘娜

小学英语教学是学好英语的基础,而兴趣导入是一门艺术,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一步。好的导入课能让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以最佳状态投入到教学中,积极参与、积极思考,这对于新内容的接受,旧知识的复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情景导入法

小学生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让他们扮演生活中的角色,体验当演员的感受,他们会你争我抢,热情倍加,在扮演生活角色过程中引导小演员们把新旧知识串起来“, 观众”则在演员的表演中不知不觉地陷入教师布下的“陷阱”,轻轻松松进入新课中。如《新标准英语》3A Module 6 School ,让值日生(2 人)一人扮演LingLing ,一个扮演Miss Smart ,教师扮演一名学生,用旧知识串联出新知识:“What’s this ? It’s a desk| chair| blackboard.”这样的情景导入自然、巧妙,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歌曲导入法

英语歌曲和童谣可以寓教于乐。小学生生性活泼,说唱表演是孩子们的天性。课前唱一支英语歌曲可以开创一种生气勃勃的局面,把课前的英文歌曲恰当有效地引用来导入新课,效果更妙。如《新标准英语》3A Module 9 Happy Birthday.课前了解到有同学过生日,课堂上齐唱歌曲Happy Birthday.祝贺同学的生日,既活跃了气氛,又加深了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交流,轻松而愉快地导入了新课。歌曲导入新课,除了可以用教材中出现的曲目,教师还可以大胆创新,将学生们熟悉的、喜欢的歌曲旋律以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新词,导入时边唱边板书新词语、新句子,学生们在学唱歌曲时已在不经意间接受了新知识点,板书的歌词又加深了视觉效果,学生学习的激情自是不言而喻的。如将“What are you doing ? I’m reading |listening| running| Jumping ⋯.”——名词套入到《两只老虎》的曲调中,孩子们唱得摇头晃脑,不亦乐乎,有些还可配以动作,新课导入水到渠成。

三、游戏导入法

儿童爱玩好动,有着极强的游戏天分,英语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使课堂充满动感,充满活力。让孩子在动中玩,玩中乐,乐中学。而且游戏教学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共同参与,而不是教师唱独角戏,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新标准英语》5A Module 6Unit 1 You can play football well ,导入设计了动感而富有竞争性的游戏,看谁反应快,动作准,接球、传球表现得好。在学生传球游戏的同时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WangFeng can play football well.You can catch the ball well.Oh Lucy can’t con2t rol the ball well.教师的语言评价伴以变换的夸张表情,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引入到新课中来,快乐而热情地学习英语。

四、教师充当“教具”导入法

教师在恰当的时候充当一下“活教具”,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在教师身上,并且能够启发学生自己去制作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教具,或是身体力行地参加到教具演示的学习活动中。如教学《新标准英语》3B Module 6 UnitlWhat’s the time ? 时,改变以往用钟表模型的方式,导入时老师以自己的身体作钟表面,通过两只胳膊的长短转动来演示时间的变化,学习既有动感,又有情感。孩子们对教师这个“活教具”兴趣盎然,积极看“表”回答问题,新课导入只在“一时之间”。

五、竞赛导入法 世纪是个竞争的社会,是人才的竞争,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竞争,今天的小学生明天将面临激烈的竞争。正确的竞争可以使人不断进取,不断进步,在小学阶段,教师要重视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使其健康成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接龙式复习单词、句子,引入新知识点,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如《新标准英语》4A Module| Numbers ,以一竖行为—小组报数,比一比哪组报得快又准,引出新知识点。但在竞赛中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引导竞争健康发展。

六、直观导入法

实物直观明了,生动形象,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如《新标准英语》3AModule 5 What’s this ? 这单元主要学习文具类词语,用实物导入,利用教室里学生现有文具资源,教师提问:What’s this ?然后指着书包说: It’s a bag ,bag ,bag ,bag.学生通过看、听,便领悟了书包用英语怎么说,便会产生好奇心:书、笔、橡皮又怎么说呢? 教师因势利导,引出book、pen、pencil、pencil2case 等词。这样的导入直观、生动、简单易行,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新知识的渴望。

七、幽默导入法

幽默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课堂上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或动作,可以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可以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优化课堂。比如运用一个哑剧表演导入,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边看教师的动作,边猜意思,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新知识的探索兴趣。亦可用一个幽默的笑话轻松地将学生带入新课。

篇8: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方式探讨

一、小学语文的游戏化教学特征

1. 趣味性、情境性。

笔者在解读新课标的内容理论过程中, 发现其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强调语文知识与生活的具体联系。从这两个角度出发, 笔者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就设置了多种符合这两条理论的游戏活动。譬如“找朋友”的游戏, 这是一节识字复习课, 我出示了很多识字卡片发给学生, 让学生看清楚自己手里的那个字的特点。随后走出一名学生, 他的手里是一个“拍”字, 于是我说, 他要找的朋友是有相同偏旁的朋友。于是, 持“摔”、“打”“提”卡片的同学便纷纷站了出来;我又说, 这个“拍”同学想找的朋友是同韵母的朋友, 于是又有持“带”、“败”、“太”卡片的同学站了出来, 一节课下来, 学生们的小脸红扑扑的, 显得非常高兴, 且他们在课下游戏的时候也玩起了这样的游戏。这种游戏是有效的, 科学的, 针对学生心理的。

2. 知识文化性。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作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很多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够在作文的结尾升华主题, 抑或巧妙点题, 但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匮乏, 对于社会认知的浅薄, 很难达到教师的要求, 使得教师一筹莫展。这时笔者就非常注重在作文讲授课中引入游戏教学, 让他们在游戏过程中挖掘生活哲理, 加深思想认知。譬如在作文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盲人摸象”的游戏活动, 游戏结束后, 我让学生谈谈从这个游戏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们纷纷发言, 不少同学都谈到了看问题要全面, 不能根据自己片面的认识就盲目下定论。这些回答是我提前能够料到的, 但有同学有不同的看法, 一个扮演“盲人”的同学说, 盲人看不见真是太可怜了, 以后, 我们应当多多关爱残疾人。

二、游戏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1. 目标性原则。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游戏教学的优势与长处, 它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活跃课堂气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也有一些课堂, 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展示课堂中, 由于教师期望求得一个活跃课堂的愿望过于强烈, 采取的手段过于偏激, 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游戏教学法的目标性原则。成为了为了游戏而游戏的课堂, 不知道课堂上究竟在学些什么。无论游戏教学如何有益, 我们总要结合一定的目标性原则, 围绕课堂设计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譬如在成语复习教学环节, 无论是成语接龙, 还是巧填身体部位, 填上省会名称, 抑或填成语、组对联, 我们都要紧紧围绕成语掌握的教学目标与原则, 一切活动以学生掌握知识为要。

2. 智力发展原则。

在当前的课改教学目标的阐述中, 非常强调学生的创新性、实践性、自主性的培养与挖掘, 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游戏教学自然也要为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服务。首先, 在游戏活动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在游戏设置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感觉等多个感官角度, 充分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其次, 我们要在游戏活动过程中, 尽量组织学生自己进行游戏设计或者对游戏进行改编, 这样可以充分提升学生的创新性能力与意识。最后, 我们在游戏设置的过程中, 一定要尽可能地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 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优化语文教学的课堂整体性,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具有极大的意义。

3. 多样性、趣味性原则。

小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很难持久, 有意注意维持的时间较短, 所以我们在具体的游戏教学中在游戏设计方面尽量使得游戏设计的样式多样化, 并能够紧密结合学生的认识实际及年龄特征, 充分针对学生心理激发学习兴趣。譬如在识字环节, 除了笔者前面所介绍的“找朋友”的游戏活动, 我们还可以学习电视上各种益智游戏的活动设计, 增强识字教学的多样性与趣味性。当然, 为了更好地坚持游戏教学多样性与趣味性的原则, 我们还要多多挖掘学生的自主创造性, 与其他学科教师整合与合作, 关注游戏化教学的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等。

三、游戏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 阅读教学版块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主阵地。长期以来,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方面对于文本内容的肢解过于繁琐, 主观解读过于强烈,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时合理引入游戏教学便是一个不错的教学策略。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一课时, 同学们对乌鸦很渴, 却为何一颗一颗地往瓶中放石子产生了争论。于是, 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细颈瓶、小石子, 请一位同学戴上了乌鸦的头饰上台做一做。台上的同学认真地做着, 台下的同学一目了然。原来凭空想象的争议, 通过游戏的形式, 学生只需动动手就解决了。而且通过游戏, 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把知识与动手操作、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更深透, 这样就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总之,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注重在教学中引入游戏精神, 使教学像游戏一样吸引受教育者的注意, 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游戏是小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形式之一, 它是儿童定向发展心理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游戏能激发兴趣, 引起注意, 使孩子过剩的精力得以释放。

参考文献

[1]邵国华.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J].新课程, 2010, (07) :56-57.

篇9: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生动课堂;现代化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北师大版教材从字眼内容到呈现方式都比较重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注重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进而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了兴趣的小树苗,孩子们才会努力用知识的泉水培育出参天大树,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教材改变以往语文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单一、僵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不断体会和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在富有个性化的语文实践过程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态度、习惯与方法,逐步学会独立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应该立足教材,活用教材,用活教材。依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中段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水平来对教材进行基础性教学的同时,深刻认识语文教学的基础,例如,基础知识、语言的积累、学习技巧、思维水平、综合运用能力。在此基础上,爱国精神、人文素养、个性的张扬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也同样是语文中基础的范畴,这对学生的后续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语文这门学科有其独特的地方,教育重在育人,语文的课堂在人文的培养、语言的修养方面很重要。更要避免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学生的心智还有待成长,阅历远不如大人的多,很多东西他们还不能理解,或者理解不深刻,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如果教师多次忽视这方面的问题,会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高,不愿意在语文上面下功夫,给小学生心智成长的重要阶段带来的后果是巨大的。教师应该把握一个度,尽量用学生听得懂的、浅显的语句来表述,语言风趣幽默、生动很有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得到广泛的认同,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的嫩芽并培养成茁壮的大树需要教师进一步在教学生涯中摸索、探究,当学生做感兴趣的事情时,常常会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时想象力、思维高度活跃,很有可能擦出思想的火花,进而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生动课堂,开放式教学

活跃融洽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大大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并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自主参与。

如今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需要改善,国家要创新,小学生创新更要从小抓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不断强调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主体地位不容置疑。为了顺应新课程的这一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也该采取措施改变现状。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新颖的教学模式,但是有些教学模式还停留在片面强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此,我们应该尽量在语文课堂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是动态进行的,不应该是老师单方面的讲解,学生自己要提供耳朵就可以,这是行不通的。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没有了,学习能力也没有了。因此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是必需的,在互动中,学生需要思考,需要动脑筋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无形中,语言的素养就有所提高。科学合理的师生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有效途径。课堂中老师和学生、学生之间自由交流,表述自己的见解,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应当给予最密切的关注,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感受,以学定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堂是多姿多彩的,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氛围当中渐渐引导学生走向语文学习的大课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着重强调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小学生学习中会有很多的问题,有些可能幼稚,有些可能和学习的课程关联性不大,这时教师就需要来引导,控制课堂学习的节奏和学习氛围的营造,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解决,或者提出的见解得到认同,都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主动地、大胆地、积极地去读书、学习,这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张扬了个性。

三、教学方式现代化

时代在进步,现在很多学校课堂都已经配备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仪器,教师应该充分运用这些设备。多媒体在辅助教学中,生动形象,可以用幻灯片方式,并可插入图片、视频、音乐等,给学生以最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学习,对具有强烈好奇心且理解能力有待提高的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如果能恰当地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肯定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总之,如何将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效,而且学生喜爱,不是一篇文章可以总结的,教师要活学活用,尽职尽责。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要立足教材,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活用教材。

参考文献:

[1]夏家发.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及其实施策略[J].人大复印报

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2012-09.

[2]洪春幸.关于小学新课程教学的体验与思考: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主例[J].课程·教材·教法,2003(10):29-32.

[3]赵静.开放的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主体发展初探[J].学科教育,2002(1):15-18.

篇10:小学语文数学外语的学习方式

1、小学里的所有几何知识(图形知识)一定要学好初中才不会苦恼。我发现小学的几何与初中几何联系得很紧密,甚至初一的某些题小学时就遇到过(如小学三年级的图形问题初一也在学),我孩子小学时几何问题弄到很懂,到了初中几何问题都能轻松应对,但有些孩子就吃力一些(这些孩子的家长反应是在小学时几何问题没过关或没重视)

2、行程和工程问题,在初中对应的知识点是变量、方程和函数的应用题。

篇11:小学生语文思维方式现状

1、你对学习语文的兴趣。()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C.一直不喜欢

2、你是否有过解决语文问题后的愉悦?()A.没有B.偶尔有C.经常有

D.有过,感觉不明显

3、对语文学科有何认识?()A.有用B.训练思维 C.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D没有多大用处

4、你每天花在学习语文上的自主时间(不包括课堂)有多少时间?()

A.1小时以上B.0.5---1小时C.0.5小时D.0.5小时以内

5、你在上语文课前是否有预习的习惯?()A.课前常先看书 B.老师要求时就预习C.凭自己一时的兴趣D.没有时间预习E.不愿意预习

6、在语文课上你喜欢:()A.先看书后听老师讲解B.听老师讲

C.主要由自己看书、做题目D.同学交流讨论

7、你认为在课堂上老师讲语文题的最佳方法是:()

A.老师讲解B.老师分析思路、学生做C.先学生做,再由老师评讲

D.学生先做,再相互交流,最后老师评讲E.8、在学习语文中,你是否会自己提出一些语文问题?()A.经常提出B.偶尔提出C.从未提出D.没有问题

9、遇到语文问题时,你往往:()A.先自己反复思考,不会再问他人B.先问同学,自己再做C.先问老师,自己再做D.抛在一边,等待老师讲

10、你在语文学习中,是否有过新的猜想、发现、创新?()A.没有B.偶尔有C.有几次D.经常会有一些新奇想法

11、你对语文学习中发现的规律、体会,是否曾经写成学习日记或发表过?()A.发表过B.写过但未发表C.有欲望偶尔写过D.未写过文章

12、是否有做题后检查的习惯?()A.没有 B.只有在考试时检查C.经常检查

D.一直坚持

13、每次解决一个语文问题后。()A.要与他人对答案 B.自己检查C.经常思考是否有其它方法D.有时会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后再思考一下E.有时会自己编制新题目

14、你在上课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A.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B.参与思考,不太愿意发言C.不愿意发言D.无动于衷

15、解决问题时,有无打草稿的习惯?()A.有,经常B.无,从来不C.有时打,有时不打

16、你对课堂小结这种形式的看法是:()A.非常必要,应以老师总结为主

B.非常必要,应由学生自我小结,教师补充C.可有可无D.不需要

17、学习了一个单元内容后,是否进行全面系统的自我复习?()

A.定期自我复习B.经常复习C.偶尔自我复习D.不复习

18、上语文课是否记课堂笔记?()A.偶尔 B.每节课记 C.记些结论D.只记题目 E.尽量多记

19、解决问题时,你喜欢用照搬照抄方法还是喜欢用自己语言解答?()A.用照搬照抄方法B.用自己语言方法 C有时用照搬照抄方法,有时用自己语言方法

上一篇: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课题研究方案下一篇:领导在周年庆典上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