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手术

2024-05-18

四肢手术(精选八篇)

四肢手术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主要是选择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全部接收的50例符合情况的老年人病患。这些老年患者全部符合临床诊断结果,也符合老年人四肢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这50例老年患者当中,其中男患者29例,女患者21例。这50例患者的年龄在60~89岁,平均年龄75.73岁,其中年龄在60~70岁的患者有26例,在71~80岁的患者有19例,在81岁以上的患者有5例;有10例老年人患者是属于三踝骨折,11例老年人患者属于肱骨干局部骨折,13例老年人患者属于股骨或颈股式的骨折,6例老年人患者属于粗隆间式的骨折,10例老年人患者属于胫骨式平台性骨折。在这些患者中,有28例老年人患者有其他相互关联的综合性症状,主要跟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和脑部供血不足等相关性较多。

1.2方法:针对老年人患者的四肢骨折主要还是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对所有的老年人患者都是先采用钢板来进行固定治疗的,在手术治疗之前,需要对这些老年人患者进行很多相关性的身体术前检查,包括对心电图、肝肾功能、血糖等进行常规检查。如果这些老年人患者本身还具有其他相关性的疾病,需要等各项指标都趋于稳定以后才能够对其进行相关的手术治疗。

在手术之前,主要对老年人患者进行麻醉,假设骨折的区域在上肢部位,则要采取臂从麻痹的方法,假设骨折的部位在身体的下肢部位,则要对患者进行持续性的硬膜麻醉。在麻醉之后,还要根据患者的肢体长度以及骨折错位程度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熟悉,以便能够在对骨折部位进行手术后能够较好的复位,使患者的肢体受力部位能够恢复到正常状态。当然,如果在手术之中有需要的话,也可以用克氏针来加以固定。最后要依照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较为合适的锁定性加压钢板,患者的肌肉和骨膜外部之间的间隙是钢板植入口。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的时候,要使用C性臂的X线机对其透视,使手术能够在更好的植入环境下得以顺利进行。对钢板远近的两个端部都要运用3个左右的单皮质性反锁定类型的螺钉来进行固定。当然,有一种特殊情况需要加以注意,就是当老年人患者有骨质疏松方面的疾病时,需要在对钢板进行锁定之后再进行透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其复位能够争取,以便最后能够对手术的伤口进行缝合。老年人患者在手术进行完1周时间以后,要对手术部位进行康复训练,同时也要运用抗生素来预防手术部位的细菌感染。当老年人患者一切情况正常出院以后,也要对其进行定期的复查,在复查的时候,也主要是通过使用X线来对患者伤口处的恢复情况进行了解。

判断老年人患者四肢骨折具有一定的标准,由于患者的下肢在手术之后具有一定的负重能力,因此,在经过X线的复查以后,发现患者的骨痂部位表现出是一种连续的、骨折线模糊可见,但是骨折端部位又没有不正常的情况出现的时候,可以断定老年人患者骨折部位以及基本愈合。只是当患处在经过轻微压力的时候,依旧还会出现一些疼痛感,但是却是没有太大的危害。

在对这些病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时候,主要采用的方法是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t检验。对所有患者的基本指标的分析主要是采用均数±标准差来进行,计数资料则是采用χ2。当在统计的过程中,差异较小时,没有统计学的意义。当对全部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各项指标的统计分析时,则发现前后两方面的数据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在通过对我院治疗的50例老年人四肢骨折的患者中,在经过手术治疗以后均康复出院。在经过半年左右后的回访以后发现,其中有56.8%的患者术后治愈率较好,对自身的评价较好,均能够进行生活的自理,四肢也不存在疼痛感,患者的各项功能指标也具有较为优秀的恢复。也有27.1%的老年人患者术后恢复效果较为优良,虽然具有轻微的疼痛感,在进行活动的时候也需要借助于拐杖,肢体功能也较为差,当然也可以轻微的进行生活的自理。当然,在这50例病患当中,也有16.1%的老年人患者术后反应较差,不能很好的进行自由活动,四肢患处依旧具有较为强烈的疼痛感,生活更是没办法自理。由此可见,虽然在经过手术治疗以后,一些患者治愈效果并不理想,但总体而言,治愈率较为优秀的老年人患者依旧要比治愈率较差的患者要高很多,手术治疗方法在老年人四肢骨折的情况下依旧可以考虑采用。

3讨论

在老年人这一群体中,出现四肢骨折对老年人的伤害非常大。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的群体,相对于正常人的损害程度而言,还会出现其他的特殊危害,主要表现在:

3.1由于老年人本身的骨骼功能较差,身体内部的各种器官也逐渐在降低,因此老年人对各种创伤的应激反应也没有正常年轻人那样好。当老年人在受到肢体的创伤以后,对维持身体内部环境稳定的顺应能力也在逐渐的降低,这个时候老年人本身就会对缓慢迟钝的内部环境进行再次的调整。当有冠心病的老年人患者在进行肢体骨折手术治疗之后,会或多或少的诱发出老年人的心脏病病变。这是因为当老年人患者在进行外科手术后会出现消耗缓慢或是营养不良等反应,这样就会导致心脏的负担加重,血容量变低,体内的酸碱度失衡或者是缺氧等状况出现。

3.2由于老年人本身的抵抗力较差,免疫功能较低,身体内的防御功能不强,淋巴细胞对骨骼细胞的快速增长的刺激防御的敏感性也较差,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也在不断的减弱。这使得老年人患者在经过大手术或是创伤之后,这些功能会进一步的减弱,因此对老年人患者进行肢体骨骼的手术要比对正常人进行手术的危害更多。但是,如果不对这些老年人患者进行肢体手术,就会导致四肢骨折的老年人需要长期卧床,这也对老年人的正常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

4总结

综上所述,在对老年人进行肢体骨折的手术时,要更加谨慎进行。一方面要通过手术尽早减少老年人患者的病痛,使这些老年人患者能够早日康复,进行正常的生活自理,防止长期的卧床产生的不便。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各项功能的衰退,又要防止老年人在手术之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要对老年人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加以重视。在手术之后,要对老年人的病患处进行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使手术区的肌肉功能能尽早的康复起来,尤其是要防止手术区静脉血栓的形成。由于老年人的抵抗力较差,对细菌感染的抵抗能力不强,因此在抗细菌感染的治疗过程中,要加强抗生素对其进行手术后的抗感染治疗。尽量使用改善脑血供的药物以便防止老年人患者在手术后出现脑血栓等并发症。

老年人属于患者中的一类特殊群体,不管是其身体还是心理都需要额外的关注与护理。在老年人发生骨折之后,由于其剧烈的疼痛感会影响到老年人正常的睡眠与饮食。这些身体上的不痛快会使心理问题出现,如老年人的精神会抑郁,由于身体不能自由活动,使得老年人失去对健康身体追求的信心。因此在对老年人进行护理时要更加体贴,细心照顾,多给予一些心理上的支持与辅导,帮助老年人患者重新树立起战胜疾病的自信。以上是笔者的粗浅之见,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及文字组织能力有限,文中如有不到之处还望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董利光.浅析老年性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手术的临床疗效[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5):41-42.

[2]李华胜.老年患者四肢骨折韵手术治疗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3,6(5):87-88.

[3]荆圣涛,张杰,李洪晓.老年性四肢骨折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2):91-92.

[4]赵珍.四肢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25-26.

[5]丁玉慧,常永蓝,杨延红.老年四肢骨折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6):22-23.

[6]李克鹏,赵合意,李亚峰,等.高压氧在四肢骨折术后的应用价值[J].中国综合临床,2012,28(5):524-525.

四肢手术 篇2

【关键词】 四肢骨折;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83-02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以及人口政策的普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逐渐加深,老年人口的增多导致老年性四肢骨折发病率的提高[1]。老年性四肢骨折对患者的活动能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为了探讨手术治疗这种疾病的效果,本文就采用回顾分析法,综合探讨了我院这50例老年性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2年3月到2013年月接收的50例符合要求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全部符合老年性四肢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有28例,女性患者有22例;患者的年龄在60岁到9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6.23±1.23)岁,其中年龄在60岁到70岁之间的患者有15例,在71岁到80岁的患者有26例,在81岁到90岁的患者有8例,90岁以上的患者有1例;其中属于三踝骨折的患者有10例,属于肱骨干局部骨折的患者有11例,属于股骨颈股式骨折的患者有12例,属于粗隆间式骨折的患者有5例,属于胫骨式平台骨折的患者有23例;这些患者中存在其他联合性症状的患者有29例,占58%,主要是糖尿病患者有10例,占20%,高血压患者有9例,占18%,冠心病患者有6例,占12%,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有2例,占4%,脑部供血不足的患者有2例,占4%。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 50例患者全部接受钢板内固定治疗。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要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心电图检查、肾脏功能检查、肝脏功能检查以及血糖检查等。对于存在合并症状比较多的患者要在患者的病情稳定之后再进行手术。首先对患者进行麻醉,如果属于上肢骨折,就要接受臂丛麻醉,对于下肢骨折采用持续式硬膜麻醉。其次,仔细观察并准确测量患者肢长、骨折旋转角度以及各种畸形情况,对患者的骨折块进行复位,确保患者受伤肢体的力线以及长度等得到维持,在必要时可以采用克氏针进行固定。第三,选用形状、长度合适的锁定性加压钢板,沿着患者的肌肉以及骨膜外部的间隙缓慢植入LCP,在手术的过程中要使用C性臂的X线机等进行透视,保证患者骨折复位以及患者的钢板植入情况良好,另外要在远近两端分别放入2到4枚的单皮质性反锁定类型的螺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存在骨质疏松的患者,要使用双皮质类型的锁定螺钉,最后进行透视,确保复位良好之后,再进行手术切口缝合手术。患者手术7天后,开始进行康复训练,主要是进行关节训练,同时采用抗生素等进行感染的预防。手术之后,还要定期进行复查,采用X线检查患者的骨折的痊愈情况。

1.2.2 骨折愈合的判断标准 患者的下肢能够负重,在X线光片检查中,可以看出患者的骨痂呈现连续性,但是骨折线能够模糊可见,患者的骨折端不存在任何异常反应,承受轻微的压力时有轻微的疼痛感。

1.3 统计学分析 这些患者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要采用X2。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对所有患者的基本指标进行分析,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采用相应的综合治疗前后的情况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本文选用的50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患者的手术切口在1期就得到痊愈,并全部康复出院。随后对这些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并依据科学的疗效判定标准进行手术效果评定。其中手术效果达到优良(患肢不存在疼痛感,患者的各项功能得到很好的恢复,生活完全可以自理)的29例,占58%;到达尚好(患肢存在轻微的疼痛感,患者活动时需要借助拐杖,肢体功能仍然较差,可以轻微地进行生活自理)的患者有19例,占38%;差评(患者的活动性较差,肢体仍然存在很大的疼痛感,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有2例,占4%。

3 讨 论

四肢骨折对患者具有很大的创伤性,对老年患者来说尤甚[3]。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术治疗,能够将骨折部位准确复位,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于云,张佩青.张元教授治疗老年性四肢骨折的经验[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2(09):15-17.

[2] 王爱霞,彭丽琴.老年性四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与临床护理研究[J].中外医疗,2011,12(05):18-19.

老年患者四肢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60例四肢骨折老年患者。其中男32例, 女28例;年龄75~95岁, 平均 (85.2±4.7) 岁。股骨颈骨折23例, 胫腓骨骨折7例, 粗隆间骨折18例, 股骨髁上骨折4例, 胫骨平台骨折3例, 三踝骨折3例, 肱骨干骨折 2例。其中有53例老人还有其他的合并症, 糖尿病33例, 冠心病29例, 高血压26例, 脑供血不足17例, 脑血栓后遗症偏瘫11例, 肺气肿合并肺部感染5例, 肾竭1例。

1.2 方法

根据老年患者骨骼的类型和老年人自身的身体素质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 本次实验中, 股骨颈骨折的老年人23例, 分别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和空心加压钉内固定的方法;胫腓骨骨折的7例, 采用外固定架外固定和钢板内固定的方法;粗隆间骨折的18例, 使用DHS内固定、外固定架外固定以及交锁钉内固定的方法;股骨髁上骨折的4例, 主要利用DCS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的3例使用髁支持钢板;三踝骨折的3例采用内、后踝螺钉加腓骨钢板内固定的反复;最后, 肱骨干骨折的2例利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法[2]。

1.3 疗效判定

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回访, 疗效判定标准:预后功能正常, 无痛并且能够自理生活的患者为恢复优良;有轻微疼痛, 功能较差, 需要拐杖支持, 但是生活还尚能自理的评定为预后尚好;术后随访依旧有疼痛症状, 生活无法自理并且需要依赖拐杖的患者为预后差[3]。

2 结果

在股骨颈骨折随访的23例患者中有13例预后优良, 7例预后尚好, 3例预后差, 这3例患者都是使用的空心加压钉固定的方法, 其中1例术后3d因脂肪栓塞综合征死亡, 另外2例不愈合;胫腓骨骨折的7例患者预后均尚好;粗隆间骨折的18例患者中, 10例预后优良, 8例预后尚好;股骨髁上骨折的4例患者、胫骨平台骨折的3例患者以及三踝骨折的3例患者预后均尚好;肱骨干骨折的2例, 一例预后尚好, 生活能够自理, 另一例因为老年痴呆而无法自理生活。股骨颈骨折及粗隆间骨折患者恢复情况较好, 优良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骨折患者。

3 讨论

四肢骨折对人体的伤害比较大, 尤其是对于老年人这个特殊的群体, 除了具有正常人所具有的损伤特点外, 还具有两面性: (1) 由于老年人自身各器官功能都降低, 所以对创伤的应急反应也比较迟缓[4], 在创伤后老年人对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顺应能力也会降低, 主要表现为缓慢迟钝的对内环境再调整[5]。另外, 大手术或者创伤会诱发无心脏病的老年人的心脏病变, 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进行外科手术后有消耗缓慢、营养不良的反应, 这样会使心脏负荷过重, 血容量降低, 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缺氧[6]。 (2) 因为老年人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防御功能减弱, 淋巴细胞对骨骼细胞快速增长的刺激反应敏感性较弱, 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也减弱, 并且在大手术或者严重的创伤后, 以上功能会进一步减弱, 所以对老年人进行大手术风险非常大[7], 但是, 如果不进行手术治疗, 四肢的骨折会造成老年人长期卧床[8]。所以原则上对老年人的四肢骨折应当以积极谨慎的态度对待, 尽早减轻患者的痛苦, 争取早日让病人能够自理生活, 防止长期卧床所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由于老年人体质较弱, 各器官功能减弱, 术后极易引起并发症, 所以术后的护理决定着手术预后的好坏。术后应当对老年人进行康复治疗, 这样能使肌肉功能早期恢复, 还能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因为老年人的抵抗力差, 抗感染能力弱, 因此在应当使用抗菌作用比较强的抗生素来预防术后感染。对于预防手术的并发症应当减少使用止血药防止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应当尽量使用改善脑血供的药物[9]。

参考文献

[1]丁玉慧, 常永蓝, 杨延红, 等.老年四肢骨折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 (6) :22-23.

[2]赵珍.四肢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7) :25-26.

[3]李克鹏, 赵合意, 李亚峰, 等.高压氧在四肢骨折术后的应用价值[J].中国综合临床, 2012, 28 (5) :524-525.

[4]王永忠.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因素分析[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2, 7 (2) :151-152.

[5]刘耀怀, 王树山, 王强, 等.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四肢骨折30例[J].陕西医学杂志, 2010, 39 (9) :1261-1262.

[6]邓之平.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32) :109-110.

[7]蒋平军, 宋保华.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硬联合麻醉对四肢骨折手术的应用[J].当代医学, 2012, 18 (19) :58-59.

[8] Juan FI, Stephen EL, John NH, et al.Fracture abundance and pat-terns in the Subandean fold and thrust belt, Devonian Huamampampa Formation petroleum reservoirs and outcrops, Argentina and Bolivia[J].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2012, 35 (1) :201-218.

四肢手术 篇4

关键词:四肢,牵引,消毒支架

0.引言

骨科四肢手术消毒时大多需置于特殊体位,以保证消毒效果及范围。以往的骨科肢体手术消毒采用木制的支架悬吊或是用输液架悬吊,而木制支架悬吊或用输液架悬吊无法做到调节,且需由专人扶持,既浪费人力,消耗体力,工作效率极低,更甚者消毒应力集中,有易损伤皮肤、血管、神经等缺点,安全隐患极大[1~3]。所以研制一种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安全可靠,不需专人扶持的多功能消毒支架是摆在肢体手术消毒技术中的一大重要而实用的课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研制了一种适用于骨科四肢手术消毒及牵引的多功能消毒支架。

1. 设计思路及功能实现

1.1 材料及结构设计

1.1.1 材料:

选用相同规格的医用优质不锈钢管(表1),2个手轮,4个滑轮,4个滚轮及4个优质万向刹车轮材料制作而成。

1.1.2 结构

(1)底座;(2)竖梁,其垂直固定在所述底座上;(3)横梁,其水平设置,所述横梁的一端与所述竖梁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横梁上沿长度方向排列有若干定位槽;(4)移动底座滚轮;(5)第一滑轮,其通过第一滑轮架固定在所述横梁后端;(6)第二滑轮,其通过第二滑轮架与所述定位槽配合,以改变所述第二滑轮相对与横梁的前后位置;(7)第1滑轮架;(8)若干个定位槽;(9)第2滑轮架;(10)定位轴;(11)手轮,其设置在所述竖梁上,并且所述手轮通过传动机构与线轴连接,带动线轴旋转;(12)线轴;(13)涡轮;(14)涡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骨科消毒牵引支架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滑轮和第一滑轮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滑轮和第二滑轮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安装位置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传动机构结示意图。

1.2 功能实现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骨科消毒牵引支架,用于牵引骨科病人进行消毒,包括底座1、竖梁2和横梁3。在底座1的下表面上安装有移动滚轮4,便于底座1的移动。所述移动滚轮4还具有锁止功能,当移动滚轮4锁止后不能转动,使底座不能够相对于地面移动。竖梁2设置有两个,其沿竖直方向固定在底座上。所述横梁3也设置有两个,呈水平布置,并且两个横梁3的后端与分别与两个竖梁2的顶端固定连接。

一并参阅图2、图3、图4,在横梁3上连接有第一滑轮5和第二滑轮6。其中,所述第一滑轮5通过第一滑轮架7固定在横梁3的后端。在横梁3上,沿横梁3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槽8,第二滑轮7与第二滑轮架9连接。在第二滑轮架9的上端设置有定位轴10,所述定位轴能够与定位槽8配合,从而使第二滑轮7与横梁3的相对位置固定。通过使定位轴10与横梁3长度方向上不同的定位槽8配合,就能够改变第二滑轮7相对与横梁3的相对位置,也就是能够改变第一滑轮5和第二滑轮7之间的距离。

如图5所示,在竖梁2上安装有手轮11,手轮11通过传动机构与线轴12连接,通过手轮的旋转带动线轴12旋转。所述线轴12上缠绕有牵引线,从线轴12引出的牵引线依次经过第一滑轮5、第二滑轮7,对骨科病人进行牵引。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蜗轮13和蜗杆14,其中蜗杆14与手轮11同轴固定连接,蜗轮13与线轴12同轴规定能够连接,所述蜗杆14和蜗轮13相啮合,即手轮11的旋转运动通过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传递给线轴12。由于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具有自锁的特性,当手轮11转动到特定位置后,即使线轴12受到牵引线的拉力,线轴12也不会转动,保证了进行牵引时骨科病人的安全。

2. 功能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1)设计合理,便于操作,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取材方便,实用性强,适合于各级医院推广使用;(2)减免了以往消毒,铺单时要由一人举托起患肢的麻烦,减少了人员,减轻了劳动强度,减少了术区的污染可能性;(3)对消毒范围及铺单时对患肢的体位可随时任意进行调节;(4)对骨折部位牵引固牢固可靠,经久耐用。总而言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骨科四肢手术牵引消毒支架,用于骨科病人进行消毒,通过底座下方的移动滚轮4使牵引支架能够所以移动,方便了牵引支架的转移搬运。位于横梁上的两个滑轮间的距离可以调整,从而使牵引支架能够在儿童和成人之间,或者不同体形,不同骨伤位置患者之间均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3.结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骨科消毒牵引支架,克服现有牵引支架难以移动,通用性差的缺陷,适合任何部位骨伤的患者使用,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1方便骨科四肢手术区域皮肤消毒,不需要专人托腿,较好做到了省时省力;2牵引效果好,具有较好的牵拉复位骨折部位及维持骨折复位作用,可避免传统进行术区皮肤消毒时骨折部对周围软组织的二次损伤;3有利于骨折复位,术中若发现骨折端对位对线欠佳需进行复位时,可由台下助手通过调节牵引装置来达到纠正复位或微调作用,比以往手术省力。

参考文献

[1]申子路,苏永超,朱国英.手术室专用吊腿肢架的制作与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0):103.

[2]李淑萍,杨永盛,董学新.套筒式多功能肢体固定架的设计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42.

四肢手术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8例, 女22例, 年龄19岁~70岁, 其中上肢手术26例, 下肢手术54例。上肢手术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下肢手术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其中2例患者合并缺铁性贫血, 2例患者合并冠心病。

1.2 方法

1.2.1 应用止血带方法

(1) 使用前必须检查止血带的性能, 袖带及橡胶管是否漏气; (2) 上肢安放在上臂中上1/3处, 下肢安放在大腿中上1/3处, 可以避免神经血管的损伤; (3) 为防止压伤, 应用棉垫铺在相应部位的皮肤上, 将止血带平整地缠绕在上面, 然后再用绷带缠绕4~5周后打结, 以防充气中或充气后滑脱; (4) 准确掌握气压止血带的压力, 一般成人上肢压力为0.04 MPa, 维持时间为1 h, 下肢压力为0.08 MPa, 维持时间为1.5 h.

1.2.2 观察方法

在每次松解止血带前测定1次血压 (BP) , 在松解后即刻、1, 3, 5 min时再分别测定1次BP.

2 结果

本组在松止血带后, 38例BP基本无变化, 均为青壮年患者;另4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BP下降, 以下肢手术者较明显, 其中BP下降2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以内者33例, BP下降30 mm Hg以上者9例。BP下降多数在松止血带后1 min时发生, 73.3%BP下降患者在松止血带后4 min时BP才恢复到松止血带前水平。上肢由于体表面积小, BP变化幅度亦较小, 与放松止血带前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3 讨论

3.1 放松止血带引起血压变化分析

本组在止血带放气后42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 分析其原因, 可能与体内血容量突然涌入下肢, 导致回心血量骤然减少, 机体在短时间内失代偿有关;另外患者使用止血带后, 血液循环停止, 组织处于缺氧代谢状态, 产生大量酸性代谢产物进入有效循环, 也是因素之一。尤其对急诊患者由于术前失血、血容量相对不足, 容易发生有效循环血量骤减和血压下降。一般此类止血带松解后的血压下降, 多数可通过自身压力感受器的反射调节而使血压在3 min~5 min内恢复正常, 但对于急症手术患者应予高度重视。

3.2 预防措施

通过对本组病例松解止血带过程的监测, 其引起的血压下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预防: (1) 在止血带充气及放气过程的前后需要加强血压、呼吸和心电图的监测; (2) 于术前补充血容量, 放松止血带前10 min适当加快输液、输血速度 (160~180滴/min) , 以防放松止血带后血压下降; (3) 尽量缩短止血带充气时间, 以减少缺血区代谢物质淤积, 需要时最好每隔60 min放气松解1次, 每次松解10 min, 如果手术需要需延迟止血带充气时间, 最长不能超过90 min; (4) 松解止血带时应缓慢放气, 压力降至一半时停留1 min~2 min, 再逐渐全部放完;如果双下肢同时使用止血带, 应先松解一侧肢体, 观察5 min后再松解另一侧肢体, 以减轻血压下降程度; (5) 一旦在止血带放气后, 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心率加快、面色苍白等症状, 应立即吸氧, 必要时使用麻黄素15 mg静脉慢注升压; (6) 对于老年患者、合并冠心病患者, 止血带应用时间适当缩短10 min~20 min, 压力减小10 mm Hg左右, 尽可能减少乳酸的产生; (7) 术毕松解止血带后需继续观察血压10 min~15 min, 待平稳后方可送回病房, 对急症手术及出血较多患者尤需慎重, 以防在转送中发生循环意外[1]。

参考文献

四肢手术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48例, 女性6例;年龄最小18岁, 最大62岁。伤后距入院手术时间30 min~2 h, 出血量300~1 500 ml。

1.2 致伤原因

冶金工业创伤28例 (高空坠落伤12例, 撞击伤14例, 钢片刺裂伤2例) ;交通伤18例;殴斗伤1例, 自残伤1例。本组均为开放性损伤。

1.3 损伤血管

肱动脉12例, 肱静脉8例, 肱动静脉4例, 桡动脉4例, 股动脉14例, 股静脉5例, 股动静脉3例, 腘动脉3例, 胫后动脉1例。

1.4 血管损伤类型

血管完全断裂12例, 血管部分断裂38例, 血管缺损4例。

2 方法与结果

2.1 现场急救

伤肢包扎止血, 静脉输液抗休克, 搬运患者入院治疗。

2.2 手术修复

血管吻合16例 (包括4例血管自体移植) , 手术修补38例。结果1例股动脉损伤术后并发血栓, 经二次手术取栓后血运正常, 肢体功能恢复满意。本组无肢残发生, 治愈率为100%。

3 讨论与体会

3.1 对四肢血管损伤的现场急救体会

笔者体会, 四肢血管损伤 (尤其是动脉) 一经诊断, 应尽快治疗, 为能获得修复血管损伤的最佳时间, 现场急救十分重要。四肢较大血管损伤, 尤其是开放性损伤, 伤口复杂, 出血凶猛, 患者极易发生失血性休克和远端肢体缺血, 如缺血时间长易继发筋膜间隔综合征 (FCS) , 导致肌肉广泛坏死。故在现场急救时, 医护人员要果断迅速, 根据患者肢体损伤的部位和性质, 选用毛巾、棉垫、止血带等物进行止血, 与此同时打开1~2条静脉通道输液, 补充血容量[1], 简化程序, 沿绿色急救通道以最快速度把患者送到手术室或ICU科, 由上级医师或专门的血管外科医师进行后续治疗[4], 这样对保护患者生命、保全肢体功能具有关键性作用。

3.2 手术修复四肢大血管损伤体会

四肢大血管损伤的治疗主要是采用的手术修复, 这对保护患者生命和保全肢体功能极为重要。血管损伤的处理原则第一是止血挽救生命, 第二是血管的重建修复, 尽可能恢复受伤血管供血或回血, 恢复肢体器官的结构和功能[5], 有学者报道在8 h内修复腘动脉损伤成功率为89%, 证明了早期血管损伤的重要性, 否则随着时间的延长, 肢体血循重建的成功率将明显下降, 各种合并症和肢残的发生也会明显增高。笔者体会, 手术应在大量输血输液的同时进行, 故要求备足充分的血液, 特别是那些较大动脉出血非常凶猛, 患者极易发生失血性休克, 一旦血液供应不足, 患者会发生死亡。此外, 在探查四肢大血管损伤的过程中, 一定要在快速吸引器的引导下进行, 注意分清解剖层次, 将损伤血管的远端阻断, 有破口的血管迅速用手指或纱布压迫出血处[3], 切勿盲目用血管钳止血, 防止损伤周围的神经组织和肌腱。栾景源等[6]认为, 清创时若急于求成盲目扩大清创范围, 不利于保肢, 故要求清创时不应过分追求彻底, 对缺血、尚有生机的临界组织应尽量保留, 经治疗后血液循环有可能恢复, 这样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 达到保肢、保功能的目的。关于对血管损伤的修复, 笔者认为只要伤肢体有存活可能均应重建肢体血循环[2]。根据损伤情况进行血管修补、吻合、补片成型或搭桥重建, 重要血管如髂动脉、腹动脉, 必须进行重建[5]。笔者体会:对血管损伤周径<1/2者, 可行裂伤外翻缝合 (细小血管可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 ;对完全断裂的血管可采用端端吻合术, 如果损伤的血管缺损<2 cm或管壁纵形撕裂>3 cm, 应考虑做自体静脉移植手术 (多取大隐静脉) 。值得提出的是, 在进行血管修复或吻合手术时, 一定要在无张力下进行, 保证近端、远端血管通畅, 为防止血栓发生, 吻合前可向远端管腔内注射尿激酶等溶栓剂[6], 常规做好预防性筋膜减压[7]。本组有1例股动脉损伤, 手术修复后因张力大导致管腔狭窄而并发血栓, 后经二次手术取栓, 才获得治愈。此外在手术修复血管损伤中对发生的神经、肌腱、骨骼等损伤均应一期修复, 以保证肢体的功能恢复。

当前由于微创技术的发展, 对血管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方便, 尤其血管闭合性损伤和深部血管损伤显露困难, 周围脏器和神经易被损伤, 以及难以控制和大出血等, 采用介入治疗技术更具有微创、安全和迅速的优点[7]。如利用覆膜支架置入治疗股动脉、肱动脉由于外伤造成的血管内膜损伤后闭塞等, 其疗效也都很好。

加强围术期管理是保证四肢大血管损伤手术修复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围术期管理是融麻醉、手术和术后护理等为一体的管理模式。参加救治的医护人员虽然自己的专业不同, 但大家对患者抢救的目标却是一致的, 尤其是术后护理十分关键, 护理人员不仅认真完成临床各项护理工作, 还要善于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鼓励患者如何振奋精神配合医生治疗, 例如肢体的功能练习等。患者出院后还要坚持随访, 指导康复练习, 总结经验, 进一步提高血管损伤的救治水平, 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止肢残等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铁成, 兰学英, 孙国荣, 等.颈部大血管损伤的诊治体会[J].石家庄医专学报, 1994, (1) :5-6.

[2]张信英, 杨群, 尚剑, 等.四肢主干血管急性损伤的诊治[J].中华骨科杂志, 1999, 19:662.

[3]马思星, 冯昌宗, 潘杨, 等.血管损伤130例临床分析[G].第五届全国血管外科会议论文汇编, 1999:42-43.

[4]黄建华, 刘兴海, 汤恢焕.医源性血管损伤的防治[G].第八届全国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6:357.

[5]肖占祥, 吴昌雄, 梁安林, 等.血管损伤的外科处理[G].第八届全国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6:364-365.

[6]栾景源, 董国祥, 李选, 等.膝关节脱位致腘动脉损伤漏诊后的保肢经验[J].中华创伤杂志, 2008, 24 (4) :303.

四肢手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接受治疗的开放性四肢骨折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00例。所有患者中女78例, 男122例, 年龄17~68岁, 平均为 (55.28±10.99) 岁。在骨折类型方面:股骨骨折41例, 胫腓骨骨折81例, 肱骨骨折43例, 尺桡骨骨折3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 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 术前准备。由于心脏、关节置换以及器官移植等类型的手术的无菌操作要求较高, 所以如果患者出现感染, 会给手术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手术前应对患者注射广谱抗生素, 确保在手术过程中血药浓度能够达到最高。同时还应做好备皮, 如果患者手术部位存在的毛发不会给手术造成影响, 则不需将毛发全部剔除, 但是需要做好皮肤清洁工作, 最大限度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2) 手术室器械。手术室用品和器械的消毒关键是进行彻底清洁, 手术实施前应使用酶制剂对手术需要使用的相关器械进行清洗, 预防器械表面残留蛋白质, 目前临床常用的器械清洗方法为自动清洗, 能够降低人为因素影响清洗效果, 保证清洗质量。 (3) 手术室清洁。患者应当选择独立的手术室, 条件允许的可以应用负压手术间, 手术室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尽可能地降低手术间门开启次数。手术完成后2 h内使用空气自净设备进行清洁, 并使用含氯消毒剂或者含碘消毒剂对地面和墙壁进行清洗。 (4) 切口屏障。选择黏性和透气性较好的手术薄膜, 对无菌要求较高的手术使用抗菌手术薄膜, 手术前应保证消毒铺巾的规范性, 对于渗出量与冲洗量需求相对较大者, 铺巾还应当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的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甲级愈合54.00% (54例) , 乙级愈合38.00% (38例) , 丙级愈合8.00% (8例) ;切口感染情况:手术切口感染9.00% (9例) 。观察组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甲级愈合68.00% (68例) , 乙级愈合26.00% (26例) , 丙级愈合6.00% (6例) ;切口感染情况:手术切口感染3.00% (3例) 。组间愈合情况和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手术是治疗开放性四肢骨折的主要方法, 患者手术后会出现肌肉、血管以及骨骼损伤, 导致患者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供应障碍, 患肢局部肌肉会发生疼痛与坏死, 严重时引起手术切口感染。在实施手术前, 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洗手管理, 确保医护人员的手术卫生。手术进行常规的备皮操作, 如果不会给手术视野造成影响, 则不进行备皮, 但是必须进行皮肤清洁。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手术护理流程不断改进, 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表明, 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预防患者发生切口感染, 能够促进患者切口愈合, 手术安全性和患者生命质量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卫.四肢骨折损伤深部伤口污染和感染的治疗与护理干预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 (15) :129-130.

[2]丛艳辉, 邢丽丽, 赵红梅, 等.分析四肢骨折损伤深部伤口污染及感染的治疗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 (中旬刊) , 2014, 21 (8) :277.

[3]琴琼.四肢骨折患者卧床期间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26 (14) :81-83.

四肢手术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12个关节, 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32~75岁, 平均52.6岁。发病部位分为膝关节5例, 髋关节2例, 肘关节4例, 踝关节1例, 均为单关节发病。

1.2 临床表现

所有关节均有局部肿胀疼痛、活动时有响声, 10例关节活动不同程度受限, 3例合并有外伤史, 11例关节液不同程度增多, 病程3个月~4年。

1.3 影像学检查

X线12例关节内都有结节状钙化游离体;MRI关节扫描有6例见滑膜增厚, 均见关节液增多;核素扫描有3例关节骨骼核素浓聚。

2 手术治疗

12例关节切开关节囊, 清除游离体, 尽可能切除病变滑膜。5例术前行关节镜检查, 初步取游离体、刨削病变滑膜。肉眼所见游离体瓜子或米粒状, 白色或灰白色、表面光滑;镜下滑膜增生, 滑膜下结缔组织有成堆灶性透明软骨化生, 中心部位钙化或骨化。3结果

随访2~5年, 平均3.1年, 手术一期成功切除治愈10例, 复发2例, 各关节功能评价获优共5例、良6例、可1例。其中1例第二次复发后行肘关节置换术1例, 功能良好。

4 讨论

滑膜软骨瘤病发病原因至今未明, 有学者赞成肿瘤学说, 但也有支持外伤学说。大多数学者认为是滑膜化生学说, 即认为在某些因素刺激下滑膜下结缔组织化生成软骨, 软骨钙化或骨化。该疾病属良性关节内病变, 但好发于膝关节, 亦见于肩、肘及踝关节[1]。单发者多见, 偶见多发。由于关节内大量游离体以及病变滑膜成瘤功能, 复发率极高, 严重破坏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可致关节功能丧失, 有一定危害性, 本组一女性肘关节患者第二次复发术后软骨和关节端骨骼严重破坏, 关节功能丧失, 行肘关节置换术后功能良好。一般X线可明确诊断, 但早期需MRI可确诊, 晚期或复发病例应该行核素扫描判断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破坏程度, Frick等[2]认为应该行术前MRI检查, 制定手术方案。

所有瘤体彻底清除和病变滑膜的切除是手术的关键, Paraschou等[3]报道9例滑膜软骨瘤病, 6例切开节囊、3例镜下手术, 均取得良好结果。但对于晚期或复发病例应该慎重, 如严重破坏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 及晚期骨性关节炎患者应该积极关节成形术。随着关节镜技术发展和成熟, 开放手术前行关节镜检查和初步手术方案越来越被接受, 优点是为手术提供病变完整信息, 有利于个体化手术设计。甚至一期关节镜下成功切除也有报道[4,5], 但我们认为一期关节镜切除应该慎之又慎, 避免镜下盲区病变遗漏, Church等[6]有相同观点, 强调关节镜的辅助应用有助于提高治愈率。上述结果表明:手术是治疗该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节镜辅助诊断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吕厚山, 赵钟岳, 冯传汉, 等.滑膜软骨瘤病12例报告及其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 1989, 27:276-278.

[2]Frick MA, Wenger DE, Adkins M.MR imaging of synovialdisorders of the knee:an update[J].Radiol Clin North AM, 2007, 45 (6) :1017-1031.

[3]S.Paraschou, H.Anastasopoulos, P.Flegas.SSynovial chondromatosis:A case report of9patients[J].EEXOT, 2008, 59 (3) :165-169.

[4]陈坚, 杜莉如, 谷国良, 倪磊.关节镜下诊断与治疗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J].中华骨科杂志, 1999, 5 (19) :872-873.

[5]Samson L, Mazurkiewicz S, Treder M, et al.Outcome in thearthroscopic treatment of synovial chondromatosis of the knee[J].Ortop Traumatol Rehabil, 2005, 7 (4) :391-396.

上一篇:广告英语翻译下一篇:铅冶炼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