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乒乓球运动锻炼对老年女性骨代谢和四肢肌力的影响论文

2024-05-08

探讨乒乓球运动锻炼对老年女性骨代谢和四肢肌力的影响论文(共4篇)

篇1:探讨乒乓球运动锻炼对老年女性骨代谢和四肢肌力的影响论文

探讨乒乓球运动锻炼对老年女性骨代谢和四肢肌力的影响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乒乓球运动锻炼对老年女性骨代谢和四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太原地区健康老年女性, 年龄在65~79岁的400名, 并且无肝肾疾病、骨代谢疾病、帕金森症等。随机分成研究组 (200名) 和对照组 (200名) , 研究组为1周进行乒乓球运动运动1 h以上。对照组则不进行规律运动;采用Hologic discove XCT-3000来测定腰椎、髋关节、全身骨密度;德国D&R公司开发的ISOMED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来测上、下肢肌力;生化指标的测定碱性磷酸酶 (ALP) 、降钙素原 (PTH) 、25-羟基维生素D (25- (OH) VD) 、甲状旁腺激素 (PCT) 等。结果乒乓球组运动后腰椎BMD、BMC和股骨颈BMD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四肢骨骼肌含量乒乓球组与非锻炼组比较显著升高 (P<0.05) ;与非锻炼组比较, 乒乓球组下蹲力较非锻炼组显著升高 (P<0.05) 。结论乒乓球运动可以增加骨密度、肌力及平衡, 从而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

关键词: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钙素; 老年; 运动;

Effects of table tennis exercise on bone metabolism and lower limb muscle strength and balance in women

Li Jieru Li Xuhong

Geriatrics Department, Taiyua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ne metabolism, lower limb muscle strength and balance in elderly women.Methods Four hundred cases of healthy older women aged 65 to 79 in Taiyuan, without liver and kidney disease, bone metabolism disease, Parkinson′s disea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ial group (20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200 cases) .The people in trial group played table tennis for more than one hour a week.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exercise regularly.The BMD of lumbar spine, hip joint and whole-body were measured by Hologic discover xct-3000.The isokinetic muscle strength measuring system by D&R in Germany is used to analyze the change of upper limb and lower limb.The changes of biochemical indicators:ALP, PTH, 25- (OH) VD, PCT, et al were measured.Results BMD of lumbar vertebra, BMC and femoral neck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table tennis group after exercis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skeletal muscle content of the limb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ping-pong group and the non-exercise group (P<0.05) .Compared with the non-exercise group, the squat force in the ping-pong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n-exercise group (P<0.05) .Conclusion Table tennis can increase bone density, muscle strength and balance, and i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Keyword:

Osteoporosis; Bone mineral density; Osteocalcin; Aged; Exercise;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也日趋增加, 易发生骨折的慢性全身性骨病也逐渐增加, 公共健康医疗负担将在未来有明显增加。体育运动在老年人中可能对骨量、肌力是有益的。有报道定期锻炼超过1 h可以增加骨密度, 绝经后的中国妇女补充钙剂同时锻炼, 与单纯补充钙剂相比较, 前者的髋部骨密度 (BMD) 比后者的BMD要高[1]。一个高强度的负重锻炼计划如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可以有效的降低髋部BMD的丢失[2]。本研究拟探讨乒乓球运动锻炼对老年女性骨代谢和下肢肌力及平衡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老年女性健康患者400名, 年龄65~79岁,平均 (71±4) 岁, 均符合中国人骨质疏松的建议诊断标准[3] (骨密度低于峰值骨量的2倍标准差以上为骨质疏松, 骨密度大于峰值骨量的1倍标准差为骨质正常) , 并排除甲状腺、甲状旁腺等内分泌疾病及心、肝、肾、肺疾病, 半年内未服用钙剂、维生素D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按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分成2组:乒乓球组和非锻炼组各200名, 乒乓球组为1周进行乒乓球运动运动1h以上。非锻炼组则不进行规律运动。受试对象测量身高、体质量, 计算体质量指数 (BMI) =体质量/身高2 (kg/m2) 及脂肪含量 (Fat%) =1.2×BMI+0.23×年龄-5.4。

1.2 骨密度测定:

采用Hologic discove XCT-3000来测定2组研究者的腰椎、髋关节的BMD和骨矿物含量 (BMC) 。

1.3 上下肢肌力的测定:

德国D&R公司开发的ISOMED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来测上、下肢肌力, 用骨骼肌含量 (RASM) 和骨骼肌质量指数 (SMI) 来评价。

1.4 生化指标的测定:

全部受试者晨空腹采肘静脉血, 化验指标为碱性磷酸酶 (ALP) 、甲状旁腺素 (PTH) 、25- (OH) VD、降钙素原 (PCT) 。均在我院检验科检查。而瘦素 (LEP) 和血清脂联素 (ADI) 空腹10 h于次日清晨7:00抽空腹血, 离心取血清, 置于-70℃冰箱内储存待用。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法检测血清瘦素浓度。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均以表示, 组间差异性测定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参数间的`相互关系用直线相关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骨密度比较:

从表1观察, 乒乓球组在运动后腰椎、股骨颈BMD、BMC均有增高, 羞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0.05) 。2组间比较, 乒乓球组运动后腰椎BMD、BMC和股骨颈BMD较对照组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该结果表明, 乒乓球运动治疗方案均能提高中老年女性患者的骨密度和骨矿含量。

表1 2组骨密度的比较

表2 2组女性四肢骨骼肌含量及RASM SMI值

表3 下蹲力的比较

2.2 上下肢肌力的测定结果:

四肢骨骼肌含量 (RASM) 乒乓球组与非锻炼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RASM、SMI乒乓球组较非锻炼组都轻度升高,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2;与非锻炼组比较, 乒乓球组下蹲力较非锻炼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2.3 生化指标的测定:

从表4可以看出乒乓球组与非锻炼组瘦素水平无明显差异, 乒乓球组运动后12月、24月较基线无统计学意义;与非锻炼组相比较, 乒乓球组较非锻炼组脂联素水平有统计学意义。乒乓球组ALP、PTH、25- (OH) VD和PCT, 12个月、24个月都不同程度的变化, 与基线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非锻炼组比较, 乒乓球组24月ALP、PTH、25- (OH) VD和PCT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骨质疏松是指骨量低下, 骨微细结构破坏, 导致骨脆性增加, 容易发生骨折的慢性全身性骨病。全世界约有2亿人患骨质疏松, 超过50%的人居住在亚太地区, 由于人口老龄化, 公共健康医疗负担将在未来有明显增加[4]。

骨质疏松患者骨量低下, 骨组织微结构退化, 导致骨脆性增加极易造成骨折。国际上已将骨质疏松与高血压、肿瘤、糖尿病和动脉硬化列为五大老年疾病。研究表明, 重力运动可导致由于成骨细胞的刺激可以使骨密度增加, 从而减少骨折的风险[5]。在国内没有发现乒乓球运动可以影响骨密度和避免骨折风险研究的报道。乒乓球运动适合老年人, 从经济上讲, 只需要小的支出, 不需要大型的场地。

表4 2组生化指标的比较

雌激素是一种由内分泌系统产生的类固醇性激素, 雌激素参与人体骨骼生理和病理的相关过程, 对骨的生长发育、成熟以及骨量维持有重要意义[6]。骨是雌激素发挥作用的一种重要靶器官, 雌激素通过ER介导直接刺激成骨细胞 (OB) , 抑制破骨细胞 (OC) 的活性, 调节和控制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平衡。绝经后及卵巢切除的妇女, 由于雌激素的缺乏打破了骨形成与骨吸收偶联的动态平衡, 吸收多而形成少, 导致骨小梁结构疏松化和骨量丢失加速[7]。绝经被认为是导致女性骨质疏松发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现在国内外防治骨质疏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补钙、运动和雌激素替代疗法[8]。

运动是改善骨代谢、提高BMD和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之一[9,10], 在运动医学领域中, 运动对于防治骨质疏松的特殊作用倍受重视, 许多专家、学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 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几乎所有研究都提示运动与骨量变化有明显关系, 并能改善骨的生物力学性能[11,12]。本研究就乒乓球运动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 乒乓球运动可以提高老年女性的骨密度、肌力及平衡, 从而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 与上述结果一致, 证实了乒乓球运动是适合老年人的运动, 并且是安全有益的。

参考文献

[1] Silbermann M, Bar-Shira-Maymon B, Coleman R, et al. LongTerm physical exercise retards trabecular bone los s in lumber vertebrae of aging female mice[J]. Calcif Tis sue Int, 1990, 46 (2) :80-93.

[2] Cheng S, Suominen H, Heikkinen E. Bone Mineral Dens ity in relation to anthropometric proporties phys ical activity and smoking in 75-year-old men and women[J]. Aging (Milano) , 1993, 5 (1) :55-62.

[3] Lau EM, Woo J, Leung PC, et al. The effects of calciu supplementation and exercise on bone dens ity in elderly chinese women[J]. Osteoporos Int, 1992, 2 (4) :168-173.

[4] Grims ton SK, Tanguay KE, Gundberg CM, et al. The calciotropic hormone response to changes in serum calcium during exercise in female long-distance runners[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93, 76 (4) :867-872.

[5] Chesnut CH. Bone mass and exercise[J]. Am J Med, 1993, 95 (5A) :34S-36S.

[6] Ljunghall S, Joborn H, Benson L, et al. Effects of physical exercise onserum calcium and parathyroid hormone[J]. Eur J Clin Invest, 1984, 14 (6) :469-473.

[7] Salvesen H, Johans son AG, Foxdal P, et al. Intact serum parathyroid hormone levels increase during running exercise in well-trained men[J]. Calcif Tis Sue Int, 1994, 54 (4) :256-261.

[8] Bouassida A, Zalleg D, ZaoualiAjina M, et al. Parathyroid hormone concentrations during and after two periods of high intensity exercise with and without an intervening recovery period[J]. Eur J Appl Physiol, , 88 (4-5) :339-344.

[9] Takada J, Iba K, Imoto K, et al. Changes in bone resorption markers among Japanese patients with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trated with lendronate and risedronate[J]. Bone Miner Metab, , 25 (2) :142-146.

[10] Luo XH, Guo LJ, Yuan LQ, et al. Adiponectin stimulates human osteoblast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via the MAPK signaling pathway[J]. Exp Cell Res, , 309 (1) :99-109.

[11] Shinoda Y, Yamaguchi M, Ogata N, et al. Regulation of bone formation by adiponectin through autocrine/paracrine and endocrine pathways[J]. J Cell Bio Chem, , 99 (2) :196-208.

[12] Oshima K, Nampei A, Matsuda M, et al. Adiponectin increases bone mass by suppressing osteoclast and activating osteoblast[J]. Bio 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5, 331 (3) :520-526.

篇2:探讨乒乓球运动锻炼对老年女性骨代谢和四肢肌力的影响论文

摘 要:乒乓球器材的革新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选取乒乓球拍这一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变革的历程,总结出乒乓球运动发展和器材革新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并结合当下乒乓球运动的最新发展趋势,为今后器材革新的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乒乓球竞技; 器材革新; 技术革新; 乒乓球底板; 胶皮

作为乒乓球选手最重要的武器,其手中所握的乒乓球拍对于选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下的乒乓球运动,上至专业运动员,下至普通的乒乓球业余爱好者,在比赛中普遍讲究快速、稳定和旋转等因素.而这些因素的大小或强弱,除了取决于运动员自身的技术能力水平外,也和自身所使用器材性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正如“好马配好鞍”一样,拥有更好的器材,会让自身的技术水平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技术打法的不断创新需要乒乓球器材的不断发展作为支持,为了更好的适应乒乓球技术和规则的发展,乒乓球球拍也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而不断的演变和进步.

乒乓球拍,指的是由底板和表面覆盖物,即胶皮两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因此本文将分别从胶皮和底板两个方面,分析近年来乒乓球运动发展背景下乒乓球拍器材的革新历程和趋势:

1. 胶皮方面

仔细回顾乒乓球技术发展历史不难发现,乒乓球球拍胶皮的变化对其技术的变革始终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外部竞赛规则的改变,也促使着胶皮的改良和发展.具体而言,乒乓球拍胶皮的进化史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1 诞生期.乒乓球这一运动最早起源于 19 世纪末的英国,最早的球拍为木质梨状结构,拍面上覆盖着一层软木或牛皮纸.这种球拍的胶皮非常薄且摩擦力极小,受制于这种胶皮特性,当时的乒乓球动作几乎集中在推挡和平扣两个方面.

1. 2 颗粒胶皮的诞生.随着 1902 年英国人 Goodea 偶然发明了颗粒胶皮,乒乓球技术得到了巨大发展.颗粒胶皮大大增加了球拍击球时的弹性和摩擦力,乒乓球比赛相较以往更加具有速度和攻击性,依托颗粒胶皮特性的削球打法逐渐走上了历史前台.

1. 3 海绵技术的应用.随着 20 世纪 50 年代奥地利人发明了海绵,海绵作为胶皮和底板中间的缓冲材料,越来越多的获得专业运动员的青睐.从性质上而言,海绵作为一种多孔发泡塑料聚合物材料,在受到外力撞击时能有效受力压缩,将对手来球的势能有效吸收,给予选手更多调节击球方向和旋转时间的同时,能够比单胶皮具有更好的反弹势能.毫无疑问,海绵技术的出现,极大程度的丰富了球拍胶皮的性能,极大程度的提升了胶皮整体的击球技术,配备海绵的胶皮加比以往的胶皮拥有更好的调节能力和弹性势能,使得胶皮的威胁提升了一个档次.在 1952 年印度孟买举办的第 19 届世乒赛上,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日本年轻选手佐藤博治率先使用本国原田力蔵アームストロング公司开发的正胶海绵胶皮,一举夺取了男单、男双( with 金田芳雄) 和男子团体的冠军.这一壮举在震惊世界乒乓球领域之余,也让单胶皮辅以海绵的全新胶皮形式在全世界普及开来.在此技术引领下,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开始选择正胶颗粒与海面结合在一起的球拍,乒乓技术也正式的进入了速度制胜的近台快攻时代.

1. 4 反胶胶皮的应用.在正胶海绵胶皮大行其道后不久,日本企业率先开发了反贴颗粒胶( 颗粒向内) 与海绵相结合的反胶胶皮.与正胶胶皮颗粒表面不同,反胶胶皮与乒乓球的接触面更大,更易再短时间接触时制造乒乓球自身的旋转的同时,又能依靠海绵保持击球的良好弹性.在这种胶皮特性的引领下,以摩擦为主的“弧圈球”技术应运而生.以 1971 年名古屋第 31 届世乒赛瑞典选手本格森夺冠为起点,反胶的应用和“弧圈球”技术的使用席卷全球,使乒乓球运动从以往的近台快攻、撞击类的对抗比赛发展到全台大范围,撞击摩擦相结合的对抗新阶段.

1. 5 新规则变化背景下胶皮的变革.随着近年来国际乒联的一系列规则改变,为了更好地适应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胶皮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产生着改变.其一,针对乒乓球型号的增大这一情况,为了保持更强的进攻威力和急求速度,越来越多的胶皮制造商开始对胶皮和海绵进行创造性的改良,降低胶皮的粘性、增加海绵的硬度.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韩国骄猛公司近年来推出的 XIOM 希格玛 2 内能胶皮,通过在海绵中加入了碳素粒子使得海绵的硬度在原有基础上显着增加,提高了整体弹性和回球速度; 其二,针对国际乒联 2008 年 9月起正式实施的“禁胶令”,越来越多的即使不用灌胶也能保持胶皮性能的内能胶皮应运而生,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我国红双喜公司推出的红双喜 NEO 狂飚 3 套胶,NEO 尼傲海绵的独特技术能够锁定海绵能量,赋予乒乓球充沛动能,从而提高出球速度和力量.上述这些胶皮所做出的一切改变,都是为了迎合乒乓球运动的最新发展,使选手在击球时更具有速度、旋转和威胁性.

2. 底板方面

整理现代乒乓球运动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随着乒乓球运动的进步和规则的改动,其底板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早期的乒乓球运动主要在家庭聚会等场所开展,其球拍底板的样式和材质千奇百怪,如各种材质的木板、动物皮革( 以羊皮为主) ,上漆的木片,软木,铝制材料,毡制拍面等等.但随着 1959年国际乒联竞赛规则的明确提出,乒乓球拍底板的材料、型号等都被明确的规定,底板的发展进一步规范化.随着乒乓球技战术的进步和国际乒联一系列的规则改革,乒乓球底板的革新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 1近台快攻时代的底板.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随着近台快攻打法的普及,进攻的“快准狠”成为乒乓球比赛中制胜的关键要素,因此脱板速度( 反弹速度) 快、借力好的硬质底板逐渐成为时代宠儿.各种品牌的底板为了适应快攻技术特点的需要,推出了大量高反弹、材料强度良好的底板.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为日本多家公司制造的单桧日式底板,其良好的厚度配比、合适的拍柄设计和纵向纤维的韧性性能,助力日本选手在直板快攻时代斩获了一项又一项世界殊荣; 同时国产底板方面,上世纪 70 年代红双喜公司推出的 032 型底板,也是符合当时时代背景的近台快攻底板: 两块各自厚度高达 22mm 的柳桉木结构,不仅保证了出球的速度和弧线,横向排列的柳桉木纤维层,也能更好的吸收来球动能,并将其快速反弹,完全符合近台快攻时代击球动作小、出球速度快的技术要求,也是中国乒乓军团称雄于世界乒坛的重要器材保障.

2. 2 弧圈球时代的底板.随着弧圈球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世界范围的全面普及,乒乓球运动更加强调速度与旋转、撞击和摩擦之间的.有机结合.为了能充分制造旋转,除了胶皮方面的性能改良外,乒乓球底板也从快攻时代的硬度弹性优先,逐渐转变为软硬适中的内部结构.打磨结合的击球方式,使得击球时自身发力的比例上升,动作幅度也较近台快攻时代有了明显的增大,因此良好的形变性能、轻盈的质量也成为该时代乒乓球底板的主要改革方向,新材料、新工艺的陆续诞生,也为底板的进一步改良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技术保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瑞典斯蒂卡公司推出的诸多七夹、五夹底板,诸如中国乒乓球队大满贯得主王励勤曾使用的 Stiga OC( OFFENSIVE CLASSIC) 底板,采取淋巴 + 云杉 + 阿尤斯 + 云杉 +淋巴的经典五夹板结构,标准重量 75g,厚度仅 5.4mm.相较于近台快攻时代动辄 10mm + 厚度的硬质底板而言,这样的底板材料更软、更为轻便灵活,保证触球时底板有充分的“形变-储能-形变恢复-释放动能”过程,使选手能轻松打出不同特点的弧圈球和攻球,充分发挥旋转和速度方面的威力.

2. 3 规则变革时代下的底板.近年来,随着国际乒联的一系列规则改革,让乒乓球运动的内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小球变大球,大球变更大球,无遮挡发球的施行、有机胶水的禁用等等,一系列的规则变化倒推着乒乓底板的改革.尤其是 40 + 新塑料比赛用球使用,大大降低了乒乓球的速度和旋转,在增强了乒乓球运动观赏性的同时,也大幅降低了比赛的攻击速度和前三板技术的威胁性.为了在新规则背景下保持比赛中的威胁性,乒乓球底板也相应的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和完善: 为了追求更高的威胁性和攻击力,越来越多的复合材料底板逐渐走向了历史前台,越来越多的乒乓球制造商充分利用碳素、芳基纤维等新材料的物理性能,运用先进的生产工艺不断提高底板的击球效率,获得更好的击球效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国家队大满贯得主张继科所使用的蝴蝶 VISCARIA 底板,其内部结构采取寇头 + 芳基碳素 + 桐木 + 阿尤斯 + 桐木 + 芳基碳素 + 寇头的七层结构,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正反两层芳基碳素纤维的高弹性极大程度的提升了 40 + 乒乓球的反弹速度,增强了攻击威胁性.相信随着国际乒联更多新规则的推行,乒乓球底板也将适应时代的特点做出更多的改进和发展.

3. 结语

纵观乒乓球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新技术的发展和外部规则的改变是乒乓球器材革新和发展的两大重要推动力.技术和规则的变化,对于器材提出了新的要求,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对于“更高更快更强”奥运精神的追求,必将引领运动员自身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技术水平的不断革新.辅以制造工艺的不断完善和科技含量的不断提升,在不久的将来乒乓球器材必将迎来一个更加百花齐放的快速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王建文. 浅析乒乓球球拍的革新与乒乓球运动技术的发展[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1) .

[2]李荣芝. 乒乓球运动的历史演进及跨文化传播研究[D]. 上海体育学院,2012. 7[3]张明胤,徐金陆. 器材改革对乒乓球运动的影响[J]. 运动,2014: 04.

[4]刘学哲. 器材与规则的变革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的影响[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9( 11) .

篇3:探讨乒乓球运动锻炼对老年女性骨代谢和四肢肌力的影响论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72例ESH患者, 纳入标准: (1) 所有患者均接受门诊或住院、实验室各项检查, 其临床症状符合ESH相关诊断标准, 检查结果中血TSH浓度>4.0 m IU/L, 血游离TF3、TF4、FT3、FT4在参考值范围内, 而确诊为患有ESH; (2) 患者年龄均>60岁; (3) 排除治疗期间死亡、中断治疗、失访、拒绝参与试验的病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上述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36例中, 女性占66.7% (24/36) 、男性占33.3% (12/36) , 年龄62~81岁, 平均 (69.4±4.3) 岁;对照组36例中, 女性占72.5% (23/36) 、男性占17.5% (13/36) , 年龄61~82岁, 平均 (69.7±5.0) 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治疗前的病情状况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期间接受精密护理、病情监护、健康教育, 并按照下述方案实施用药治疗。 (1) 对照组:本组36例患者予以安慰剂服用16周。 (2) 观察组:本组36例ESH患者予以优甲乐片 (左旋甲状腺素钠片, 药准字H20140052, Merck k Ga A公司生产) , 前4周的剂量为12.5μg/d (最低剂量) , 并在此期间观察患者的心脏功能是否出现异常, 若无显著影响4周后可适当增加剂量, 但不用超过25μg/d, 持续用药16周。

1.3 检测方法

在治疗前1 d、治疗16周后分别对72例ESH患者行静脉采血, 对血样进行编号、处理后转送至检验科行血液生化检验, 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脂指标 (TC、TG、HDL-C、LDL-C) , 应用免疫荧光法测定TSH、FT4、FT3含量。

1.4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1.4.1 疗效

在治疗前1 d、治疗16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血生化检测, 并根据患者症状及各项血液生化指标改善情况将疗效分为显效 (治疗后患者ESH相关症状, 如皮肤水肿、思维迟缓、面色苍白、腹胀乏力、智力障碍等基本消失, 得到有效控制, 且生化测试结果显示患者血液TSH值降至4.0 m IU/L以下, 而FT4、FT3浓度在正常水平范围内) 、有效 (治疗后ESH患者的相关症状、TSH、FT4、FT3浓度均发生显著改善) 和无效 (治疗后患者症状、血生化测试各项指标均为发生改善或病情进一步恶化) 三种进行评价。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2 BDM 在治疗前后应用骨密度测试仪对患者进行骨密度测试, 并记录结果。

1.4.3 心血管病发生率

在治疗开始至治疗16周期对所选病例进行随访、观察, 记录此期间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事件 (包括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肌梗死等) 。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显效率、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6%和97.2%, 而对照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则分别为5.6%和16.7%, 观察组的显效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在并发症方面, 在16周内观察组、对照组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分别为2.8%和22.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血脂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C、TG、HDL-C、LDL-C检测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16周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述生化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2.3 骨密度水平

在治疗前、治疗16周后两组患者的BD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ESH在各年龄段均多发, 碘缺乏、遗传因素、相关病史、神经功能障碍等均可促使患者血液中的TSH上调、TF4下调并引发ESH相关病理症状[3]。

ESH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丘脑性、末梢性四种, 其临床症状涉及皮肤组织、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 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样、病因复杂、难以根治[4], 大量研究报道LT4可特异性抑制TSH分泌、上调游离血FT4、FT3, 进而起到增强甲状腺功能的功效, 由于其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好的优势, LT4在EHS的临床中应用较多[5], 然而, 也有反对观点称LT4可能对血脂、骨质产生不良的影响, 并提示LT4不适于应用在老年ESH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医学界对于LT4的使用存在争议。本文对72例ESH患者进行了分组试验, 并对比了两组的治疗效果、临床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骨密度等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 结果表明, 首先, 观察组的显效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这点与前面的研究结果一致, 证实了LT4对于ESH治疗的显著疗效;在血脂水平上,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C、TG、HDL-C、LDL-C检测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16周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述生化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这样的结果也说明LT4不仅对于ESH具有良好的疗效, 还能够在抑制THS分泌的同时清除TG、TC, 另有研究证实, LT4也能够竞争性抑制LDL、HDL受体, 这也使血液中的LDL、HDL水平发生更为显著的下降, 而血脂水平的改善也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各类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而观察组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也可以证明LT4确有改善血脂水平的作用;最后, 在骨代谢方面, 与反对观点不同的是, 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治疗前、治疗16周后两组患者的BDM (骨密度指数)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也说明LT4应用于老年EH的临床治疗中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

总之, LT4可纠正血脂代谢紊乱, 同时可平衡血液中TSH、游离FT4、FT3的含量, 对于ESH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良好效果, 另外, 在合理调节用药剂量的前提下, LT4的应用并不会显著影响老年患者的骨代谢状况、引发骨质疏松, 在临床中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喜凤.老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14, 20 (12) :2129-2131.

[2]王艳姣.长寿与老年甲状腺功能异常[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4, 30 (11) :1031-1034.

[3]翟晓丹.老年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诊断和治疗中的困惑[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4, 30 (12) :1140-1143.

[4]孙敏讷.老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治特点[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4, 34 (6) :411-414.

篇4:探讨乒乓球运动锻炼对老年女性骨代谢和四肢肌力的影响论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我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56例, 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入观察组30例, 对照组26例。其中男43例, 女23例, 年龄60~80 (72.3±1.2) 岁, 骨密度T值在-2.5~-5.3SD。入选标准:符合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制定的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试行) [4];经临床症状及骨密度、实验室等检查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观察组的1型胶原交联C端肽 (0.87±0.26) ng/ml、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 (36.84±8.47) ng/ml、N端骨钙素 (13.67±2.76) ng/ml, 对照组的1型胶原交联C端肽 (0.85±0.28) ng/ml、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 (36.49±8.34) ng/ml、N端骨钙素 (13.59±2.81) ng/ml, 所有患者均无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甲亢等疾病导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无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3个月内未应用对骨代谢产生影响的药物, 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等基线特征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服用钙尔奇D, 600mg/d;阿法骨化醇0.25μg/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阿仑膦酸钠片, 70mg/w;两组均治疗6个月, 比较两组治疗3、6个月、停药后3个月1型胶原交联C端肽 (B-crosslap) 、N端骨钙素 (N-MID) 、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 (PINP) 等骨代谢指标。

1.3 药物与试剂

碳酸钙D3片 (钙尔奇D) (国药准字H10950029厂家:惠氏制药有限公司) , 阿仑膦酸钠片 (福善美) (国药准字J20130085厂家:Merck Sharp&Dohme (Australia) Pty Ltd) 。阿法骨化醇 (国药准字H20010320厂家:昆明贝克诺顿制药有限公司) 。1型胶原交联C端肽 (B-crosslap) 、N端骨钙素 (N-MID) 、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 (PINP) 的检测使用罗氏诊断试剂盒。

1.4 临床疗效标准

骨质疏松指标正常值:B-crosslap (1型胶原交联C端肽) 男性 (50~70岁) :≤0.704ng/ml;>70岁者:≤0.854ng/ml;女性绝经前:≤0.573ng/ml, 女性绝经后:≤1.008ng/ml;total PINP (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 女性绝经前:15.13~58.59; (有HRT) :14.28-58.92;N~MID (Osteocali n) (N端骨钙素) 男性 (50~70岁) :14~42ng/ml;女性绝经前:11~43ng/ml, 女性绝经后:15~46ng/ml。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系统分析所有数据,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 P<0.05则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3、6个月后骨吸收指标的评估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3、6个月后、停药3个月后B-crosslap (1型胶原交联C端肽) 骨吸收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治疗3、6个月后骨合成指标的评估比较

观察组治疗3、6个月后total PINP (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 、N-MID (Osteocalin) (N端骨钙素) 所反映的骨合成指标与对照组无差异 (P>0.05) , 见表2、3。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骨密度降低, 骨微结构破坏, 造成骨脆性增加致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临床50岁以上中老年发病率开始增加, 尤其女性人群。骨质疏松症通常与内分泌疾病、药物、肿瘤、遗传性、肝肾胃肠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6]。骨质疏松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酸痛, 脊柱驼背、缩短畸形, 严重者出现骨折,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后, 特别是股骨骨折后常常活动受限, 生活无法自理, 产生泌尿系、肺部感染、褥疮、脑梗死等并发情况,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质量, 死亡率高。骨质疏松引发的骨疼痛主要源于骨矿含量减低、骨吸收增加, 此外, 耐受负荷下降引发的肌紧张、骨膜下皮质骨吸收及骨小梁的破坏等因素均可导致原发性骨质疏松性骨疼痛[7,8]。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源于骨形成的减少和骨吸收机制的增强, 目前针对骨质疏松的治疗主要也是基于这两方面, 而针对骨吸收的抑制治疗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和广泛的方法。

本研究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进行阿仑膦酸钠抗骨质疏松治疗, 阿仑膦酸钠是骨吸收有效抑制剂, 为氨基二膦酸盐, 与骨内羟磷灰石有强亲和力。能进入骨基质羟磷灰石晶体中, 当破骨细胞溶解晶体, 药物被释放, 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 并通过成骨细胞间接起抑制骨吸收作用[9]。该药的特点是抗骨吸收活性强, 无骨矿化抑制作用。本研究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阿仑膦酸钠疗法, 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3、6个月后B-crosslap (1型胶原交联C端肽) 骨吸收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total PINP (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 、N-MID (Osteocalin) (N端骨钙素) 所反映的骨合成指标与对照组无差异, 提示骨吸收经治疗得到了明显有效的抑制 (达50%以上的抑制率) , 而骨合成未见明显的抑制, 与杜春莹等[10]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 在阿仑膦酸钠停药3个月后B-crosslap (1型胶原交联C端肽) 骨吸收指标仍然受到了明显抑制, 但抑制率降至37.50%, 说明阿仑膦酸钠可持续抑制骨吸收指标, 但仍然保留一定的骨吸收率。有研究认为:骨质疏松针对抑制破骨细胞的治疗, 对破骨细胞骨吸收抑制率应达到30%~50%才能达到效果, 也有研究认为应达50%以上。但也有人认为破骨细胞骨吸收能力不宜过度抑制, 应保留一定的骨吸收能力, 以保证骨重建及骨修复的能力, 有利于病理骨微结构的重塑。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阿仑膦酸钠停药3个月后B-crosslap (1型胶原交联C端肽) 骨吸收指标仍然受到了明显抑制, 但其抑制率已降至37.50%, 而两组的骨合成指标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阿仑膦酸钠可持续抑制骨吸收指标, 但仍然保留一定的骨吸收率。

参考文献

[1]董伟, 戚孟春, 邓久鹏, 等.阿仑膦酸盐对成骨细胞相关基因RANKL、OPG表达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2 (12) :1695-1698.

[2]骆阳, 张柳, 宋亚琪等.阿仑膦酸钠可抑制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 15 (37) :6841-6845.

[3]王祥立, 平少华, 张彪, 等.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 (24) :103-105.

[4]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试行) [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1999, 5 (1) :1-2.

[5]冯兴兵, 陈忠义, 洪盾, 等.阿仑膦酸钠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细胞因子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3, 21 (10) :1059-1060.

[6]刘刚, 唐瑭, 刘晶晶, 等.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老年骨质疏松62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18) :4070-4071.

[7]汪冉, 赵志芳, 杨永宏, 等.阿仑膦酸钠肠溶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2, 18 (3) :273-275.

[8]权朋勃, 王明礼, 郭得辛, 等.注射型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 (8) :1283-1285.

[9]王新玲, 姜东, 吕新胜, 等.预防性服用阿仑膦酸钠降低绝经后妇女骨折风险的Meta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3, 32 (10) :1128-1132.

上一篇:表示思念的优美句子下一篇:过小年的那一晚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