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细胞良恶性

2024-05-18

肿瘤细胞良恶性(精选九篇)

肿瘤细胞良恶性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8月于本院行胸水积液检测患者126例,所有患者胸液均经细胞学检查,显示存在非典型细胞。其中24例经临床表现、纤支镜、实验室与影像学等检查方法确认属于良性,男14例,女10例,年龄37~73岁,平均(45.3±2.7)岁。其余102例经细胞学检测确认为恶性,男56例,女46例,年龄38~72岁,平均(46.8±2.4)岁。

1.2 方法

利用化学荧光法对126例患者肿瘤标志物进行测定,所用仪器为罗氏E170自动化学免疫荧光分析仪(由德国生产),采用与该分析仪配套的原装进口试剂,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规程与相应说明书对胸水中CEA、CYFRA21-1与CA19-9含量进行测定。

1.3 判定标准

CEA阳性:CEA含量高于5.0μg/L;CY-FRA21-1阳性:CYFRA21-1含量高于30μg/L;CA19-9阳性:CA19-9含量高于35 U/ml。各指标敏感性、准确性与特异性计算方法如下:(1)敏感性=真阳性/(假阴性+真阳性)×100%;(2)准确性=(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100%;(3)特异性=真阴性/(假阳性+真阴性)×100%。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8.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利用(±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组内对比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肿瘤标志物检测情况

恶性胸水患者中CEA、CY-FRA21-1与CA19-9含量均显著高于良性胸水患者(P<0.05),具体见表1。

2.2各指标在良恶性胸水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在良恶性胸水鉴别中,CEA准确性明显高于CYFRA21-1与CA19-9,CA19-9特异性显著高于CEA与CYFRA21-1(P<0.05),CY-FRA21-1与CA19-9准确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在肿瘤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肿瘤本身或可对机体形成一定刺激,使之生成肿瘤标志物,当这些标志物进入到血液中时,可滞留于肿瘤附近组织,在肿瘤病变下形成的胸腹水中浓度比血清高[3]。细胞学检查是胸水鉴别重要依据,但这一鉴别方法具有主观性,同时细胞在外界影响下可能会表现出不典型形态,给临床诊断造成一定困难。

近来有研究表明,在良性与恶性胸水鉴别中,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灵敏度。CEA是最常用肿瘤标志物,主要是由内胚层细胞分化形成,尤其是腺癌细胞中CEA分子分泌量较大,在脱落后即会向人体血液、胸腹水释放,促使恶性胸腹水患者有较高的CEA表现。本组研究证实,恶性胸水患者中CEA、CYFRA21-1与CA 19-9含量均显著高于良性胸水患者,且3种肿瘤标志物中CEA准确性最高。CA19-9主要可对黏液型卵巢癌、胃肠肿瘤与胰腺癌等发挥辅助诊断作用,其特异性在三种肿瘤标志物种最高。CYFRA21-1主要在单层上皮细胞中分布,如在胰管、小肠上皮、子宫内膜、肺泡上皮及输卵管等处均可分布,若这些细胞出现恶变,则蛋白酶激活后可促使细胞提高降解速度,导致诸多CYFRA21-1进至血液循环中,部分会作为漏出液进至胸腔积水中。本组研究表明,CYFRA21-1准确度73.5%,特异度为75.7%,这与相关报道较为接近。

综上所述,在不典型良、恶性胸水鉴别中,在细胞学检测基础上对CEA、CYFRA21-1与CA19-9等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非典型细胞的鉴别准确率,增强肿瘤患者诊断准确性,从而为后期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高福平,魏谨,孙国平.CEA、Calretinin在良恶性胸水细胞块中的诊断价值.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2052-2053.

[2]王俊利,农乐根.DNA定量分析法联合癌胚抗原测定在良恶性胸水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广西医学,2012,34(1):29-30.

肿瘤细胞良恶性 篇2

【关键词】 超声造影;造影剂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Bernatik T等(2001)的研究结果显示,超声造影对肝肿瘤的检出率由常规超声的59%提高到97%,其中以小于2cm和近隔顶的肿瘤的检出率提高尤为明显1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科2010年5月—2012年2月56例经常规超声检查检出有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其中男41例,女15例,年龄27—70岁,平均年龄40岁。如患者为多处出现疾病病灶,应找一个最为明显的作为资料。患者疾病病灶的大小为1—16cm,平均3.92cm。肝细胞癌32例,转移性肝癌16例,血管瘤6例,局灶性结节性增生2例。进行CT、MRI检查明确诊断的患者有28例,通过肝穿刺明确诊断的患者有5例。其他患者通过病理、手术明确诊断。

1.2 方法 仪器设备SIEMENS51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腹部凸阵探头,频率2.0—4.0MHz。应用造影剂声诺维(Sono Vue),磷脂包裹六氟化硫冻干粉制剂,微泡平均直径为2.5μm,使用前注入5ml生理盐水后震荡成混悬液,每次用量1.2或2.4ml,经上肢浅静脉团注,随之以5ml生理盐水冲管。造影前先用常规二维超声扫查肝脏,记录病灶位置、大小、数目及回声特征,再用彩色多普勒显示病灶血流情况,选择合适切面,然后启动超声造影模式,与造影剂注入同时启动计时器,实时连续观察病灶在肝动脉相(10—40s),门脉相(40—80s),实质相(80—240s)2的灌注及回声强度变化,并将全过程动态影像存于机器硬盘中,造影完后图像回放综合分析病灶造影强化、消退情况。

2 结 果

肝脏恶性肿瘤48例,其中1例病灶病理结果显示为结肠癌肝转移,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误诊为肝细胞癌。1例病灶呈慢进模式,动脉期未见明显增强,未能确诊。肝细胞癌31例,病灶均发生动脉相迅速回声增强,并快速消退,即“快进快出”型,增强方式多呈高强度均匀增强,19例(61%)均匀增强,12例(39%)非均匀增强,22例(71%)高增强,9例(29%)为低增强。15例患者为转移性肝癌疾病。有门脉期消退表现的患者有13例患者,肝转移癌病灶动脉期增强多表现为不均匀增强超声(12例,75%)。良性肿瘤8例,其中血管瘤6例,病灶动脉相边缘回声增强,门脉相呈向心性增强充填,持续数分钟后消退,5例(83%)呈“慢进慢出”模式,1例(17%)呈“快进慢出”模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2例,病灶均与肝组织回声同步增强同步减退。56例病灶中54例超声造影取得满意结果。

3 讨 论

此疾病为肿瘤中比较高发的疾病,其可排在第3位,故早期对此疾病进行诊断非常关键。现今,因为医学技术更新,从组织微循环灌注水平研究病变以成为现实,并广泛应用于肝脏局灶病变的定性诊断3。肿瘤新生血管的生长是肿瘤继续生长和侵袭的一个重要前提,肿瘤血管的病例特征是解释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表现的依据,因此,超声造影检查可进一步提高肿瘤的检出率,并可根据肿瘤内造影成像特点鉴别肿瘤的良恶性4。通过上述病灶超声造影观察分析,如患者疾病为良性时,其的表现有如下几点。①其表现为不增强的影像表现。②其影像表现即使为增强也会明显低于其周围的肝组织。③病灶可和周围的肝组织一起显影。恶性病灶则在动脉相增强后门脉相和延迟相出现快速增强消退,这可能反映了恶性肝脏病变由于生长迅速而血管形成不健全、血管构造方式与四周实质的双重供血存在明显差异5。超声造影技术以其无创、敏感性和安全性高等特点已被临床和患者所接受,临床应用前景巨大,但其诊断范围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參考文献

[1][2][4]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五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19.

[3] 黄丽萍,解丽梅,唐少山,等.实时超声造影对肝脏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应用研究.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7,23(2):134—136.

肿瘤细胞良恶性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本次研究的85例非典型良恶性胸水患者均为医院2015年3月~2016年2月收治,已经临床细胞学检测明确诊断为非典型良恶性胸水,经临床细胞学诊断分为良性组(42例)和恶性组(43例)。良性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39.7±13.9)岁;原发疾病:肺炎胸膜炎16例,结核性胸膜炎20例,肝硬化积水6例。恶性组中男20例,女23例;年龄37~79岁,平均年龄(39.8±13.7)岁;原发疾病:肺炎胸膜炎15例,结核性胸膜炎21例,肝硬化积水7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原发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对于两组患者采取化学荧光法检验其肿瘤标志物水平,主要包括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片段和糖类抗原19-9,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患者入院后,抽取5 ml胸水,采取由上海拜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提供的罗氏Roche E170模块型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原装配套试剂,其质控、定标均合格,检验方法则严格依据仪器说明书、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3观察指标1统计两组患者的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片段和糖类抗原19-9水平,其中肿瘤标志物的阳性标准如下:癌胚抗原>5μg/L,细胞角蛋白片段>20μg/L,糖类抗原19-9>35 U/ml;2评估三项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其计算方式如下:a.准确性=(真阴性+真阳性)/总例数×100%;b.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c.敏感性=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

2结果

2.1两组患者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片段和糖类抗原19-9水平对比良性组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片段和糖类抗原19-9水平均低于恶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三项肿瘤标志物在良恶性胸水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估癌胚抗原的准确性高于细胞角蛋白片段和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19-9特异性高于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片段,三项指标敏感性基本相同。见表2。

3讨论

胸腔,是由壁层胸膜、脏层胸膜构成的封闭性腔隙,其中有负压,且在正常状态下,两侧胸膜间存在极少量液体,而这约1~30 ml的液体可发挥润滑作用[1],从而使患者呼吸活动期间,上述两层胸膜间摩擦力减小,便于胸腔内肺部舒张与收缩[2]。这种液体主要产生于胸腔壁层胸膜,被脏层胸膜所吸收,并在不断循环中维持恒定液体量。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壁层胸膜的胸水产出量、脏层胸膜的胸水吸收量发生改变,增加了胸腔中液体量,即胸腔积液。在我国,结核病、肿瘤为胸腔积液常见病因[3],但其临床诊断难度均比较高。细胞形态学检测一向是上述疾病主要诊断方式,但其诊断主观性较强,准确率较低[4]。

肿瘤产生过程中可对机体产生刺激,并使其产生肿瘤标志物,其进入血液内后可滞留在肿瘤相邻组织,导致其胸腹水浓度高于血清。据报道[5],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方法,在鉴别良恶性胸水中的灵敏性较高。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片段和糖类抗原19-9是最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其中癌胚抗原为内胚层细胞分化后形成,其在腺癌细胞内的分泌量比较高,脱落后可释放于人体血液和胸腹水内,导致其恶性胸腹水患者的癌胚抗原水平较高。经本组研究结果证实,恶性胸水患者的癌胚抗原(95.5±33.2)μg/L、细胞角蛋白片段(95.8±30.0)μg/L和糖类抗原19-9水平(186.9±66.5)U/ml均高于良性胸水患者(P<0.05),且其中癌胚抗原的准确性最高。糖类抗原19-9对于胃肠肿瘤、胰腺癌和粘液型卵巢癌等癌性病变有辅助性诊断作用,而本研究结果亦证实其特异性最高。细胞角蛋白片段分布于单层上皮细胞内,一旦其发生恶变,可激活蛋白酶,导致细胞降解速度加快,大量细胞角蛋白片段进入患者血液循环,部分可作漏出液进入胸腔积液内,提升恶性胸水内细胞角蛋白片段水平,本研究结果亦证实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赵书存.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鉴别非典型良恶性胸水.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6):30-31.

[2]苑瑞琴.细胞学联合肿瘤标志物鉴别非典型良恶性胸水.中国实用医药,2012,7(14):73.

[3]马琳.细胞学联合肿瘤标志物鉴别非典型良恶性胸水.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3):30.

[4]闫新望.CEA、NSE、CF21-1联合检测及肺活检对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9):4.

肿瘤细胞良恶性 篇4

【关键词】腔积液;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

【中图分类号】R561.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088-02

胸腔积液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常见的有肺部或胸膜结核、恶性肿瘤、肺部感染、心衰等。目前恶性肿瘤所致的胸腔积液越来越多,若不能尽快明确诊断并治疗,病情往往会迅速恶化,预后较差[1]。因此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对于临床治疗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近年来,胸水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因其简便、快速,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选取我院37例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30例良性胸腔积液患者行胸水CEA、NSE、CYFRA21-1、CA125检测,以评价其在良恶性胸水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本院资料完整的住院病人,其中病理或脱落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恶性积液37例,良性积液30例。恶性组:男性28例,女性9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61.1±5.3)岁;疾病种类为:肺癌28例、乳腺癌4例、食管癌2例、恶性淋巴瘤3例。良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6.7±4.8)岁;疾病种类为:结核性胸腔积液12例,脓胸13例,肺部感染5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诊断标准 恶性胸腔积液组诊断标准: 胸水细胞学检查及原发或转移的肺部病灶活检发现癌细胞则被认定为恶性胸腔积液。良性胸腔积液组包括结核性胸腔积液和炎性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依据: ①胸膜活检提示干酪样肉芽肿; ②胸水或痰检中发现抗酸杆菌; ③有胸膜结核的临床和CT表现,经抗结核治疗有效; ④胸水ADA明显升高(>100U/L),抗结核治疗有效,随访复查积液完全吸收。炎性胸腔积液诊断依据有: ①急性起病,出现高热、胸痛、胸闷、气促、咳脓痰;②肺部炎性渗出性病变,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降钙素原升高、抗生素治疗有效;③胸水为脓性,行细菌培养发现致病菌,随访复查积液完全吸收[2]。

1.3 检测方法

1.3.1 标本采集 取入院后未进行药物治疗前患者第一次抽取的胸腔积液5ml置于肝素抗凝管内,3500r/分离心10分钟分离血清,取上清液置于4℃冰箱内保存待检;检测试剂盒均由瑞士Roche公司提供,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在Roche电化学发光仪E170型上检验;且均在试剂盒高、低值质控要求范围内。质控品采用原装进口配套试剂,室内、室间质控均合格。

1.3.2 实验室诊断标准 四种标志物的阳性参考值:CEA>4.7ng/ml,NSE>16.3ng/ml, CYFRA21-1>3.3ng/ml、CA125>35u/ml。联合检测时以四项中的任意2项以上超过参考值为阳性,否者为阴性。

1.3.3 指标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CEA、NSE 、CYFRA21-1及CA125四种肿瘤标志物的含量以及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和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敏感性(%) = 真阳性/( 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性(%) = 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 ×100%;准确性(%) = 真阳性+真阴性/(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 ×100%。恶性组中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超过参考值或联合检测时以四项中的任意2项以上超过参考值即为真阳性,否则为假阴性。良性组中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超过参考值或联合检测时以四项中的任意2项以上超过参考值即为为假阳性,否则为真阴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检测值对比 恶性组中4种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均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各单项及4项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比较 CEA+ NSE+ CYFRA21-1+CA125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均高于单项检测,特异性较NSE、CYFRA21-1两个单项检测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EA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3 讨论

恶性肿瘤目前已成为我国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患者在早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等到发现时大都出现远处转移。约30%~45%的转移癌患者并发恶性胸水,由于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不到1年,因此尽早明确诊断非常重要[3]。脱落细胞学检查和胸膜活检是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金标准,但敏感性仅有35%~60%[4]。胸腔镜活检的确诊率可达95%以上,但创伤较大,费用昂贵,对患者自身情况有一定的要求,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胸水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因其快速、简便已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或是宿主对肿瘤反应而产生的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肿瘤细胞和组织中,也可进入血液或其他体液中,是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包括酶、激素、特殊蛋白质和癌基因蛋白等[5]。由于恶性肿瘤广泛侵犯壁层或脏层胸膜,并在胸腔中合成、增殖并释放相关的标志物至胸膜腔内,同时因其分子量普遍较大,很难进入血循环系统中被肝、肾等脏器代谢、灭活,从而导致胸水中的相关肿瘤标志物浓度明显升高[6]。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应符合以下条件:①敏感性和特异性高;②存在于体液特别是血液中,易于检测;③其浓度和肿瘤转移、恶性程度有关,能协助肿瘤分期和判断预后;④其浓度和肿瘤大小相关,半衰期短,有效治疗后浓度快速下降。

CEA是一种细胞粘附分子,属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家族,在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多种癌症均可导致其升高,高水平的CEA>80mg/L,可看作肿瘤已有转移的标志。据报道:胸水中高水平CEA相对于血清CEA升高更具诊断价值[7]。本研究中,恶性胸腔积液组中CE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积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敏感性为67.6%,特异性86.7%,准确性为76.1%,其在肺腺癌所致恶性胸水中水平升高最显著,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8],对于肺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NSE是糖酵解中的关键酶,它存在于神经组织和神经内分泌系统中,小细胞肺癌、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等患者血清中NSE活性都会明显升高。本研究显示,NSE水平在恶性胸腔积液组中明显高于良性积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敏感性最低为43.2%,特异性73.3%,准确性为56.7%。 CYFRA21-1是细胞体间的中间丝,在正常及恶性的上皮细胞中起支架作用, 肿瘤细胞中最丰富的是CK18和CK19。CYFRA21-1是角蛋白CK19的一种,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特别是肺鳞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2]。本研究结果显示,CYFRA21-1水平在恶性胸腔积液组中明显高于良性积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敏感性为64.9%,特异性70.0%,准确性为67.2%。CA125是一种大分子量的糖蛋白,在乳腺癌、卵巢癌、肺癌中均可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CA125水平在恶性胸腔积液组中明显高于良性积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敏感性最高为78.4%,准确性为59.7%。CA-125特异性较低为36.7%,假阳性的例数较多,因此CA125不适合作为恶性胸腔积液的首选单项检测指标,但可以作为一种联合检测指标,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本研究中,各单项肿瘤标志物对肿瘤的诊断其敏感性及准确性均较差,而四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达到97.3%,明显高于其单项指标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联合多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以极大的提高阳性诊断,而准确性也相应有所提高,对于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9]。

综上所述,胸水CEA、NSE、CYFRA21-1和CA125单项检测其敏感性和准确性均较差。四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为临床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提供了一种诊断方法,使患者能够尽早得到正确合理的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命。同时其由于创伤小,胸水可反复多次抽取、检查费用较低等优点,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Froudarakis ME.Pleural effusionin lung cancer: more questions than answers [J].Respiration,2012,83(5) :367-376.

[2]李芳芳,路尧,张国俊.胸水CA125、CA199、CEA、NSE、CYFRA21-1、CA72-4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4,27( 1):49-52.

[3]孫家兴,于文成.恶性胸腔积液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14):2780-2782.

[4] Trape J,Molina R,Sant F,et al.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umour markers in serous effusions: a validation study [J]. Tumour Biol,2012,33(5):1661-1668.

[5] 王旭莹.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检测方法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7(7):105-106.

[6] 吴秀伟,刘利炜,何远春,等.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系统在鉴别良恶性胸腹腔积液中的价值[J].安徽医药, 2009, 13( 3): 286-288.

[7]朱琳,王运利.联合检测TB-Ab、ADA和CEA对结核性与恶性胸水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3,8(5):89.

[8]Ando S,Kimura H, Iwai N,et al. Optimal combination of seven tumour markers in prediction of advanced stage at first examinationof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Anticancer Res,2010,21( 4B) : 3085-3092.

[9] Gosein MA,Narinesingh D,Narayansingh GV,et al.Peritoneal tuberculosis mimicking advanced ovarian carcinoma: an important differential diagnosis to consider[J].BMC Res Notes,2013,3(9) : 88-94.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良恶性的鉴别 篇5

非典型乳头状瘤 (atypical papilloma) 以局部上皮细胞非典型增生伴有低级别核分级为特征, 其形态学特点为上皮细胞呈层状排列, 而肌上皮细胞消失;或一致的非典型细胞呈筛状或微乳头状增生, 伴有或不伴有肌上皮消失。病变范围达到33%~90%, 则考虑诊断为乳头状瘤癌变。

导管内乳头状癌 (itraductal papillary carcinoma) 此种乳腺癌相对少见, 平均发病年龄大约为34~92岁。其大体所见不易与乳头状瘤区分, 肿块直径约3cm, 预后较一般乳癌好, 10年存活率达63.6%。乳头中央常见有纤维脉管束, 乳头表面被覆异型癌细胞, 细胞可单层或复层, 排列极性紊乱, 可见核分裂象, 最显著的特点是肌上皮消失, 在乳头基底部与囊壁交界处, 可见癌组织浸润。

在病理诊断工作中由于乳头状肿瘤尤其非典型性乳头状肿瘤形态复杂, 仅仅靠形态学观察常常不易鉴别其良恶性, 因此利用免疫组化手段来判断其良恶性成为一个重要手段。

判断肌上皮的存在肌上皮存在与否是诊断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良恶性的一个重要标志, 对于镜下难以判断良、恶性的乳头状病变, 应该常规进行肌上皮标记, 如CK34βE12、CD34、SMA、p63、CD10、actin、p63、CK5/6、HHF35等中的至少一种 (最好2种或以上) , 然后根据其表达是否缺失及缺失多少, 结合上述具体标准, 做出诊断。

肌上皮标记物的选择: (1) Actin:是常用的一组识别肌源性分化的抗体, 平滑肌肌动蛋白 (SMA, α-SMA) 和肌特异性肌动蛋白 (MSA, HHF-35) 均是识别乳腺肌上皮的常用标记物。 (2) 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 (SMMHC) :是平滑肌细胞肌球蛋白中的一个结构蛋白, 是平滑肌细胞更可靠的标记物。SMMHC对肌上皮的敏感性与SMA和Calponin基本相同或稍差一些但却是非常实用的识别肌上皮细胞的标记物,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 (3) Calponin:是平滑肌收缩调节蛋白, 对肌上皮细胞有较高的敏感性, 与肌纤维母细胞有轻度的交叉反应。 (4) p63:是p53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 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在乳腺组织中是敏感和相对特异性的肌上皮标记物。 (5) CD10:是普通性急性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抗原, 乳腺组织中的肌上皮细胞可以表达CD10, 主要表达于细胞膜。 (6) HMW-CK (CK5/6) :在乳腺腺管的定向干细胞、中间腺细胞、中间肌细胞中表达, 普通导管增生的上皮也有明显的表达, 导管原位癌和小叶原位癌阴性, 但是肌上皮细胞阳性表达。以上标记物单独使用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并且容易给诊断造成陷阱。为避免在判断肌上皮标记物中的某些陷阱, 建议采用双标。

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分析我院在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手术治疗的86例门诊、住院乳腺患者超声及手术资料, 年龄25~63岁, 平均年龄为 (35.8±1.5) 岁;其中单侧患者为80例, 双侧为6例;所有患者均做术后病理检查, 其中良性肿瘤65例 (乳腺纤维瘤61例, 增生结节3例, 炎性结节1例) , 恶性肿瘤21例 (浸润性导管癌15例, 髓样癌3例, 小叶癌2例, 硬癌1例) 。

1.2仪器与方法。仪器:Aloka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7~13 MHz。患者取仰卧位, 充分暴露乳腺组织, 以乳头为中心作放射状多切面扫查, 主要观察肿瘤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有无包膜、有无钙化、后方回声、血流信号分布等,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流进行检查, 确定血流丰富的断面, 然后进行取样, 计算出舒张末期流速 (EDV) 、阻力指数 (RI) 、收缩期峰值流速 (PSV) 等, 综合性的分析频谱特征、血流信号等。

1.3统计学方法: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采用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 采用t值检验和卡方值检验, 其中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86例乳腺肿瘤患者手术前进行超声诊断, 共发现了121个肿块, 肿块大小从0.5~4.6 cm, 有57例患者为良性肿瘤, 29例为恶性肿瘤, 良性和恶性肿瘤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良性肿瘤中的56例超声检查中有均匀的低回声, 形状比较规则, 有包膜回声, 有3例出现了钙化。恶性肿瘤内部不均匀低回声较多, 形状不规则, 界线不清楚, 20例出现了钙化, 无包膜。手术前的血流检查中, 有36例患者检查出了血流信号, 其中良性9例, 恶性为27例, 见表1, 血流参数比较见表2, 其中良性肿瘤的PSV和PI明显低于恶性肿瘤, P<0.05。

3讨论

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提高, 已经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 由于恶性肿瘤的治疗难度较大, 因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超声检查结合CDFI等技术的出现, 使得临床上能够清晰的显示出病变和正常乳腺组织的位置、形状等, 能检测出肿瘤的数目、内部回声、钙化及血供等情况, 90%以上都可以确定肿瘤的良恶性。

乳腺肿瘤的良性和恶性超声检查中, 共有7个鉴别点[1], 如表3所示, 本文的研究表明, 良恶性肿瘤的边缘回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而内部回声、大小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 CDFI和二维超声检查结果有显著的差异。良性肿瘤内部的彩色血流信号较少, RI通常在0.7以下, 而恶性肿瘤内部的彩色血流信号较多, 大多在0.7以上, 但是RI的可复制性较差, 戴隽[2]通过研究发现, 血流阻力指数在0.7以下的乳腺实质性肿瘤患者中, 87%左右为良性肿瘤, 而RI在0.7以上的患者中, 80%左右为恶性肿瘤, 说明恶性肿瘤的血流阻力指数较高, 但是与良性肿瘤之间, 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在实际的超声检查中, 乳腺癌的病理种类较多, 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也有一定难度, 因此, 如何在没有出现临床症状的早期, 诊断出乳腺癌疾病, 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

超声检查具有无放射性、无创伤性、操作简单的特点, 能够清晰、准确的显示出乳房的病变特征和结构, 能够对肿瘤的实性、囊性等物理性质进行判断, 根据肿瘤的边缘和内部回声、血流情况等, 初步确定肿瘤的良恶性。尽早的确诊乳腺肿瘤疾病, 对未婚的年轻女士来说,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超声检查的操作简单、重复性强、费用较低, 结合CDFI检查, 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青, 翟虹, 赵献萍.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应用价值[J].重庆医学, 2013, 42 (13) :1468-1470.

[2]戴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 23 (4) :619-620.

肿瘤细胞良恶性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搜集我们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腮腺良性肿瘤和11例恶性肿瘤病例共计34例,其中男14例,女20例,年龄27~83岁,中位年龄45.2岁,均以“耳下肿块或伴咽、面部不适”入院。临床表现:左侧18例,右侧14例,双侧2例。表现为腮腺区无痛性肿块27例,肿块伴疼痛7例,颈部淋巴结肿大3例,咽部不适14例,伴有面神经受累症状者6例(疼痛、口角歪斜、张口受限、闭目无力等),病史3个月~18 a不等。

1.2 设备与方法

采用通用Light speed-16型或岛津4800-TE型CT机,扫描体位及参数:患者仰卧,常规轴位连续螺旋扫描,扫描基线与听眦线平行,层厚、层间隔3 mm,螺距1,电压130kV,电流150 mA。扫描范围:听眦线至下颌角,疑恶性者下扫至胸骨上切迹。矩阵512×512,标准算法重建。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平扫后经肘正中静脉快速团注350 mgI/mL欧乃派克60~80 mL加行常规静脉增强扫描,注射速率2.5~3mL/s,扫描参数及范围同平扫。

1.3 影像分析

所有病例CT资料采用无序排列,由两位高龄资放射科医师在未知病例组织学诊断和临床病史的前提下按相同观察指标和判定标准行双盲法复查阅片,评估其良恶性,少许异议沟通后达成一致,最后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阅片观察指标包括病灶的部位、形态、边界、强化程度、邻近组织的侵犯以及淋巴结转移等。

判定标准:(1)病灶部位判定结合董越等[2]制定下述标准:依据增强时下颌后静脉移位情况对病灶进行定位,肿瘤压迫下颌后静脉向后内移位,则判定病灶位于浅叶;向前外移位,判定病灶位于深叶;肿瘤结构包绕下颌后静脉,判定病灶累及深浅两叶;(2)病灶形态分规则(类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分叶状)。病灶的边界分为清晰、部分清晰、不清;(3)强化程度以正常腮腺组织密度参考判定,病灶呈等或稍高密度者定义为轻度强化;明显高于正常腮腺组织者为明显强化;(4)坏死囊变分为斑点状(直径<3 mm)、小片状(3 mm≤直径≤10 mm)、大片状(直径≥10 mm);(5)邻近组织重点观察邻近肌群、腮腺床、皮下间隙、邻近骨质等,若密度正常、结构清晰完整、无浸润、破坏,则定义为无侵犯,反之为受侵犯;(6)若淋巴结肿大模糊,且单个淋巴结直径≥10 mm、多个直径≥7 mm,形态呈卵圆形或球形,相互间可有融合趋势则定义为淋巴结转移;(7)肿瘤病理分型:依据生物学行为、组织学类型,将肿瘤分为良、恶性2种类型。

2 结果

2.1 CT诊断与病理诊断对照

本组34例病例均经手术病理确诊,其中良性肿瘤23例、恶性肿瘤11例。23例良性肿瘤CT正确诊断18例、不确定3例、误诊2例,诊断符合率73.9%;11例恶性肿瘤CT正确诊断9例、不确定1例、误诊1例,诊断符合率81.8%。34例良、恶性肿瘤分布及CT与病理诊断对照符合率具体见表1。

分析表1可见:CT检查对鉴别腮腺肿瘤的良恶性有较高价值,其总的诊断符合率为79.4%(27/34)。

2.2 CT表现

本组病例32例为单发,2例为多发(囊腺淋巴瘤),表现为腮腺区高、等或低密度占位性病变,中位大小3.4 cm×4.0 cm(1.0 cm×1.5 cm~7.5 cm×8.0 cm)。增强后下颌后静脉均显示清楚,断面为强化的边界锐利结节影。根据下颌后静脉的位置判断,肿瘤在病灶部位、形态、边界、强化程度、邻近组织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下述特征。

2.2.1 良性肿瘤CT特征

23例良性肿瘤位于腮腺浅叶17例(17/23,73.9%),见图1~2,深叶5例(5/23,21.7%),跨深浅2叶1例(123,4.3%)。肿瘤边界清晰23例(23/23,100%),肿瘤形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21例(21/23,91.3%),密度均匀(见图1)或不均匀(见图2),2例呈浅分叶状(2/23,8.7%),3例有小点片状坏死囊变,1例合并斑点状钙化灶。增强后16例肿块均匀强化,5例呈不均匀强化(见图2b),2例脂肪瘤无明显强化,表现为腮腺区圆形或梭形脂肪密度影(见图3),与邻近关系清晰,瘤体小者邻近肌群、血管间隙清晰,较大者可推压邻近组织结构(肌肉、血管、咽侧隐窝)间隙变窄或变形和移位,但邻近结构层次仍完整清晰,23例良性肿瘤均未见周围侵犯及淋巴结转移征象(0/23,0%),见图1~3。

注:(1)瘤体大部分位于双侧浅叶,呈多个类圆形,密度尚均匀,边界清晰,周围结构清晰。(2)瘤体位于左侧浅叶,呈椭圆形,密度欠均匀,边界尚清晰,增强不均匀强化,其内见多个小片状、片状低密度坏死区。(3)瘤体大部位于右侧腮腺区,呈梭形脂肪密度影,边界清晰,周围结构受压移位。

2.2.2 恶性肿瘤CT特征

11例恶性肿瘤位于腮腺浅叶2例(2/11,18.2%),深叶4例(4/11,36.4%),跨深浅两叶5例(5/11,45.5%),见图4~5。瘤体主要呈弥漫性不规则及分叶状(见图4)、哑铃状(见图5)(9/11,81.8%),边界部分或全部不清晰者10例(1011,90.9%),瘤体多呈不均匀混杂密度见图4~5。浸润性生长,其中2例见小片状(1例)、大片状(1例)坏死囊变区(见图5),仅1例黏液表皮样癌瘤体体积较小,边界尚清晰。密度均匀,CT表现与良性肿瘤近似。增强扫描呈均匀、不均匀强化(见图4b、5b),3例出现患侧胸锁乳突肌及翼内、外肌受侵、结构模糊不清、咽旁间隙受压内移(见图4~5),1例乳突尖溶骨型破坏,2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

注:(1)瘤体位于左侧,跨深浅叶两叶,以深叶为主,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增强呈不均匀强化,与茎突舌肌、寰椎周脂肪间隙消失。(2)瘤体位于右侧,混杂密度,跨深浅两叶,呈哑铃状包绕茎突,增强呈不均匀强化,内见低密度坏死囊变区,边界不清,皮下及肿块周围脂肪间隙消失,咽旁间隙受压向内移位。

3 讨论

腮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一直是困扰医学影像学工作者的一道难题。肿瘤的病理学特性和生物学行为的多样性决定了其CT表现的复杂性,随着CT设备的发展及相关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应用,丰富了检查手段和成像方式,CT已成为该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3.1 腮腺解剖及肿瘤定位方法

腮腺位于下颌骨后,胸锁乳突肌前,上起颅底,位于乳突尖和颞颌关节之间,下至下颌角[2]。由于面神经从茎乳孔出颅时位于茎突与乳突之间的间隙内,在茎突根部的浅面进人腮腺峡部,其主干和分支与下颌后静脉关系密切,影像上常以面神经和下颌后静脉作为浅深叶的分界,但是面神经的密度接近腮腺肿瘤的密度,CT不易显示,而增强后的血管呈明显的高密度,很容易分辨,因此本文选择下颌后静脉作为区分腮腺浅、深叶的解剖标志[3]。有学者报道腮腺的鳞状细胞癌和腺样囊性癌、基底细胞癌易包绕神经[4],而腮腺深浅叶的划分就是以面神经为界,证明恶性肿瘤易跨深浅叶生长,影像学表现为茎突乳突间有肿瘤组织浸润或下颌后静脉被包绕。

3.2 腮腺组织特点与CT成像的关系

腮腺属脂肪性腺体组织,含有不同数量的脂肪和唾液,正常密度低于肌肉而高于脂肪组织,同时腮腺被致密的腮腺咬肌筋膜包裹,且双侧利于对比,这些都是CT很好显示腮腺及其病变的解剖学基础,非常利于肿瘤检出,加之CT具有优越分辨率,平扫即可发现肿块。对于肿块较大、密度不均或较模糊的病例,增强扫描能更清晰地显示肿块的轮廓、内部密度的变化特征及周围结构的侵蚀改变,利于观察肿块与周围静脉受压移位的关系。

3.3 腮腺良、恶肿瘤的CT鉴别诊断

文献报道认为80%~85%的腮腺肿瘤为良性,15%~20%为恶性[5],本组资料中,良性肿瘤占68%(23/34),恶性肿瘤占32%(11/34),可能与本样本偏小有关。分析本组病例发现,腮腺良、恶性肿瘤在瘤体密度、坏死囊变、增强效果3个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具鉴别良恶性诊断价值。而两者在病灶部位、形态、边界、侵袭和转移等方面则有显著不同,具体为:绝大多数良性肿瘤位于浅叶(17/23,73.9%),瘤体往往呈类圆形或椭圆形(21/23,91.3%),边缘清晰(2323,100%),未见(0/23,0%)周围侵犯及淋巴结转移征象;而恶性肿瘤大多位于深叶(4/11,36.4%)或跨深浅(511,45.5%)两叶(两者合计81.9%),瘤体主要呈弥漫性不规则及分叶状(9/11,81.8%),边界多不清晰(10/11,90.9%),常侵犯邻近组织(6/11,54.5%)和淋巴结转移(211,18.2%)。因此,良、恶肿瘤病灶的部位、瘤体形态和边界、有无侵袭性和转移是鉴别两者的主要影像学依据。但边界清楚的腮腺低度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在鉴别诊断时尚有一定困难,易导致误诊,本组1例低恶性黏液表皮样癌因其瘤体较小、边界尚清晰、密度均匀而被误诊为良性。

对于同性质的良恶性肿瘤,虽然病理改变各不相同,但不论是CT平扫还是增强扫描都难以区别这些肿瘤的组织学类型,鉴别意义不大[6]。腮腺恶性肿瘤需与腮腺区炎性肿块及脓肿鉴别,本文研究目的是探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因此在病例搜集时已将炎性肿块及脓肿排除于样本之外,因此病灶边界的清晰与否对于鉴别良恶性肿瘤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一般来讲:无侵袭性、界限清、有包膜、呈圆形的肿块多见于良性肿瘤;有侵袭性、浸润性生长、包膜无或不完整、弥漫不规则肿块多为恶性肿瘤。对于由于种种原因,病史较长而未行手术治疗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CT随访若发现肿瘤短期迅速增大,边缘变模糊,可提示恶变可能。

3.4 CT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与局限性

价值:CT诊断腮腺肿瘤敏感性较高,本组资料显示,CT对腮腺肿瘤的检出率达100%,与病检结果对照,CT总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79.4%。其中良、恶性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良性组78.3、恶性组81.8%,与陈洋[7]等分析结果基本一致。CT平扫、增强以及三维CT(3DCT)成像[8],可以二维平面及三维立体图像多角度、全方位显示瘤体及邻近组织解剖结构关系,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大小、形态、组织血供、毗邻结构侵犯等详尽影像学信息,评估病变的病理学特性,大致判定其良恶性,是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影像学依据。3DCT还可为制定手术方案及模拟手术提供帮助。因此,CT检查不仅能发现和随访肿瘤,而且对鉴别其良恶性,特别是绝大部分具典型征象的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较高价值。

局限性:CT不能直接显示面神经,肿瘤的定位还有赖于增强时显影的周围静脉受压移位征象间接判定;对许多良、恶性肿瘤还不能确定组织学类型;对少数生长较快,具有侵袭性的良性肿瘤和低度恶性或生长较慢的恶性肿瘤肿瘤鉴别仍有一定困难,易误诊。

本研究由于样本偏小,不利于统计学分析处理,仅以百分比的形式对数据进行了分析;所有病例增强方式均为常规静脉增强扫描,病灶强化程度受扫描时机的影响较大。因此,尚有待继续进行大样本、多角度观察来求证和完善本研究观点。

参考文献

[1]兰勇,李伟,张朝桐,等.腮腺恶性肿瘤的CT表现及误诊分析[J].放射学实践,2010,25(2):150-152.

[2]李果珍,戴建平,王仪生.临床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4:218.

[3]董越,伍健林,田明.多层螺旋CT在腮腺良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附84例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10):1469-1 472.

[4]Caldemeyer K S,Mathews V P,Righi P D,et al.Imaging features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erineural spread orextension of headand neck tumors[J].Radiographics,1998,18(1):97-110.

[5]Okahara M,Kiyosue H,Hori Y,et al.Parotid tumors:MR imagingwith pathological correlation[J].Eur Radiol,2003,13(14):25-33.

[6]池宏杰,程楷,安丰新.腮腺混合瘤的CT诊断[J].齐鲁医学杂志,2000,15(2):97-98.

[7]陈洋,戴守平,陈巨坤.CT对腮腺病变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9,15(12):730-733.

肿瘤细胞良恶性 篇8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至2014年因乳腺肿块行手术切除的患者671例,病灶792个。所有患者都是女性,年龄20 ~ 71岁,平均( 42. 4 ± 12. 4 ) 岁; 肿物最大径4. 5 ~ 50. 3 mm,平均( 17. 12 ± 9. 2) mm; 肿物前缘与皮肤距离1 ~ 27. 8 mm,平均( 7. 13 ± 5. 14) mm。所有病例诊断依据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该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研究并同意,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行常规超声检查和UE检查,记录肿物位置、深度、大小以及血流情况等。使用仪器是西门子Acuson Antares 5. 0,探头频率为9 ~ 13 MHz。患者处于仰卧位,上举双臂,将双侧乳房充分暴露。若患者乳房巨大或者病灶在乳房外侧则取侧卧位。首先通过常规超声观测乳腺肿物,对肿物数量、 位置、形态、回声、血流及其分布等基本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同时认真仔细观察频谱相关特征,测量各参数值。然后使用UE检查,将取样框设置为肿物范围2倍以上,在患者病灶部位将探头设置为微小振动,压力指标控制在3 ~ 4,调整探头角度,保持探头与胸壁垂直且患者局部皮肤变形不明显[4-5]。

所有患者超声检查由2名具有超声诊断和UE检查经验至少5年的医师实施。图像评分标准是改良后的5分评分标准。考虑到UE检查结果受病灶大小的影响,因此,本研究肿瘤深度定义为肿物前缘和皮肤间距离大小,根据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其中A组深度< 0. 5 cm; B组0. 5 cm≤深度< 1. 0 cm; C组1. 0 cm≤深度< 1. 5 cm; D组深度≥1. 5 cm。

1. 3评分标准、诊断标准和评价标准[6-7]

1. 3. 1改良5分评分标准( 1 ) 病灶整体或者大部分均显示绿色则为1分; ( 2) 病灶中心显示蓝色,但周边显示绿色则为2分; ( 3) 病灶内蓝色和绿色所占比例相当则为3分; ( 4) 病灶整体显示蓝色或者内部少许显示绿色则为4分; ( 5) 病灶和周边均呈蓝色,内部存在或不存在绿色则为5分。

1. 3. 2诊断标准( 1) 恶性: 评分≥4,面积比≥1. 6; ( 2) 良性: 评分≤3,面积比< 1. 6。UE诊断不同深度肿瘤的临床价值中阳性表示UE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阴性表示两者诊断结果不一致。

1. 3. 3 UE成像质量评价标准UE成像质量评价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种,若病灶和周围组织着色后颜色稳定时间≥4 s且不存在彩色闪烁则定义为UE成像满意,否则为不满意。

1. 4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深度肿物的UE成像效果、UE检测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

1. 5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 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正态计量数据用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多组计数资料比较使用ANOVA检验,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以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所有受试者构建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 ,并计算曲线下面积( AUC) 。

2结果

2. 1病理结果

792个病灶中良性421个、恶性371个。良性肿物中包括265个纤维腺瘤、71个乳腺增生、38个慢性乳腺炎、22个导管内乳头状瘤、12个管状腺瘤、6个良性叶状瘤、3个脂肪瘤、3个放射性瘢痕、1个术后瘢痕; 而恶性肿物中包括284个浸润性导管癌、40个导管内癌、14个导管原位癌、9个黏液癌、8个小叶癌、6个髓样癌、4个乳头状癌、3个浸润性腺癌、2个叶状肿瘤、1个管状腺癌。

2. 2不同深度肿瘤UE成像效果

见表1。

当肿瘤深度较浅时UE成像效果较好,当肿瘤深度> 1. 5 cm时UE成像效果较差,且与D组相比,A、B和C组UE成像效果更好,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2. 3不同深度肿瘤的UE诊断结果

见表2。

与 A 组比较,a P < 0. 05

不同深度肿瘤的UE诊断结果准确度和特异度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而灵敏度4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特异度两两比较发现,A组与B组、C组、D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而A组与D组准确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2. 4不同深度肿瘤的AUC比较

根据UE检测结果,构建不同深度肿瘤组ROC曲线, 不同深度肿瘤的ACU分别为A组0. 858、B组0. 812、 C组0. 798、D组0. 709。

2. 5不同深度肿瘤的UE诊断比较

为研究相同病理类型下UE诊断的临床价值,特考察了284个浸润性导管癌的不同深度下UE诊断结果,结果见表3。表3显示,不同病理侵润深度下UE诊断的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

2. 6良性与恶性肿瘤UE诊断阳性率

见表4。

3讨论

乳腺癌位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早期发现并准确诊断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8-9]。目前乳腺癌临床影像诊断中超声检查占据重要地位,其中常规超声是首选方法,但是由于病灶部位常出现同病异像或者异病同像现象,因此不能完全鉴别诊断出所有乳腺肿物的良恶性[10-11]。 UE是根据在不同组织中弹性系数存在差异性,而受到外力或者交变振动时产生不同的应变,对被测体在特定时间段内不通过片段信号进行收集,组织压迫前后会反射不同的回波信号从而获得不同深度位移量, 再通过计算获得变形程度,价值彩色或者灰阶编码进行成像,经图像显示被测物影响,最终鉴别并诊断所测病灶良恶性[12-14]。而乳腺内不同组织弹性系数不同, 因此UE可应用于乳腺疾病的检查诊断。乳腺恶性肿瘤主要是坚硬组织构成,且呈现浸润性增长,星状边界,因与周围组织有粘连而弹性降低,但良性乳腺肿瘤则相反[15],因此,通过硬度来诊断乳腺肿物的良恶性具有可行性。理论上当肿瘤深度增加时UE超声信号会随之衰减[16]。有报道称,病灶深度对UE精确性产生影响,且发现当肿瘤深度< 1. 2 cm时UE不存在假阴性,而当肿瘤深度加深时UE图像精确性会随之降低[17]。

本研究结果显示,当肿瘤深度较浅时UE成像效果较好; 当肿瘤深度> 1. 5 cm时UE成像效果较差,且与D组相比,A、B和C组UE成像效果占优势,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 < 0. 05) 。当肿瘤深度< 1. 5 cm时弹性成像效果较好,与文献[18-19]报道类似。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深度肿瘤UE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性,原因可能是虽然乳腺组织不同,但存在重叠弹性系数的可能; 检查乳腺病灶时压放频率和压力等相关指标存在误差; 部分患者乳腺肿物软硬度不适合使用5分法的评分和判断,从而对诊断结果产生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深度肿瘤UE诊断结果准确度和特异度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 0. 05) ; 随着肿瘤位置变深,UE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都有适当的下降,且当肿瘤深度> 0. 5 cm时,UE诊断特异度会降低; A组准确度显著高于D组,由此说明当肿瘤深度> 1. 5 cm时,UE诊断准确度也会降低。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外力作用相同时,肿瘤深度越大则探头于体表加压时引发的组织形变越困难,从而引发UE图像出现偏蓝和偏硬,造成诊断结果失真,从而增加假阳性诊断率,降低诊断准确度和特异度。另外根据癌组织的病理类型分为良性和恶性后,UE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发现,恶性肿瘤使用UE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 本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 由于地域原因而导致肿瘤深度> 1. 5 cm的样本量较小; 将肿瘤深度定义为肿物前缘与体表的距离,而忽略肿物大小对诊断结果的影响; 仅关注肿瘤深度,而未考虑肿物所处腺体的厚度、腺体前的脂肪厚度等。

肿瘤细胞良恶性 篇9

近几年,Moon[1]和Chen[2]提出了一种利用灰阶超声序列图像计算弹性特征参量的方法。该方法使用的原始数据为60幅连续的超声图像,其获取方式为在大约4秒钟时间内,使用超声探头对病灶缓慢下压0.4~0.6cm(取决于被测乳腺组织厚度),配合超声仪15帧/秒的帧率,获得共60幅连续图像。由于相邻的两幅图像十分相似,它们之间能够反映弹性的应变量也极小,所以对原始数据进行每8幅图像的抽样,即抽出第1、9、17、25、33、41、49、57幅,共8幅图像进行后续的去噪分割处理和特征提取。分析他们提出的几种弹性特征可知,前面进行等间隔抽样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两幅连续图像之间有近似的加压深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医师很难保证每次都用4秒左右的时间完成0.4~0.6cm的下压过程,更难保证在整个下压过程中保持匀速,这必然造成等间隔抽取得到的图像之间的加压深度不相似,进而降低所提取特征的分类能力。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估算加压深度的算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组弹性特征参数。最后,辅以两个简单常用的形态特征,使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进行判别能力的综合测试。

1 加压深度评估方法

2003年,牛津大学的Han等人[3]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通过测量连续的B超图像,可以估算组织的表面位移,也可以估算组织内部位移场和组织厚度。这个结论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为了对加压深度进行评估,就需要找出一个评估的参考对象。一幅完整的超声图像由浅至深往往包含皮肤、皮下脂肪、乳腺腺体、胸大肌、肋骨这几个部分,如果存在乳腺肿瘤,其位置一般处于皮下脂肪和肋骨之间的某个区域。当医师通过超声探头向着肋骨方向对组织缓慢加压,皮肤、皮下脂肪、乳腺腺体、胸大肌以及肿瘤都会因受压而产生形变,但肋骨硬度相对较大,在手工施加的微小压力下几乎不会产生形变。随着超声探头的下压,探头表面与肋骨的距离逐渐变小,表现在声像图中则是代表肋骨的弧形强回声带随着加压过程向上移动。这样,只要能够估算出这个弧形强回声带的位移量,就等于估算出了探头表面与肋骨之间的距离变化量,也即是估算出了大致的加压深度。

19 98年,Steinberg[4]提出了一种名为Disparity Mapping的斑点跟踪算法。该算法利用两幅图像中局部斑纹的相似性来估算每一点的位移量。如图1所示,在第一帧图中,以待测点(x,y)为中心,取一个边长为N个像素的方窗,以此方窗作为模板,在第二帧图中查找最相似的等大小方窗。查找的范围是以(x,y)为中心,边长2k+1个像素的窗口。相似性测度使用归一化相关系数,其定义为:

式中,al,m代表模板图像中(l,m)处的灰度,bl,m代表被测图像中(l,m)处的灰度。计算得到(2k+1)×(2k+1)个归一化相关系数,则其中最大值所在位置便是最相似方窗的中心位置,而该位置与(x,y)之差便代表待测点的位移量(x,y)。由于本文是要估算加压深度,故只研究纵向的位移。

搜索窗口的尺寸取2k+1个像素,即表示沿搜索中心向上、下、左、右4个方向各搜索k个像素的距离,因此k的取值应当刚好大于相邻两帧图像中的最大位移。本文中取k=10。模板窗口的尺寸N决定了相关深度,类似于低通滤波器的时间常数。随着N值的增大,低通滤波程度逐渐增大。由于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代表肋骨的弧形强回声带,故N值宜取小于回声带宽度的最大值,最终选择N=15。

对整幅图像的全部像素点做位移评估的计算量是十分庞大的。由于本文需要评估的对象是代表肋骨的弧形强回声带,故我们只用在这个强回声带中选择一个子区域进行位移评估,从而避免了庞大的计算量。图2给出了肋骨位置的示意图,在实际计算中,只用在白框所示的肋骨区域选择一小部分即可。对该子区域每一点的纵向位移量求平均,则此均值便反映了超声探头与肋骨之间的距离变化量。

对于超声序列图像,在第一帧图像的肋骨区域选择一个子区域作为位移评估对象,求出它相对于第二帧图像的横向位移量平均值和纵向位移量平均值,并根据这两个平均值对子区域进行平移,找出第二帧图像中对应的肋骨子区域,接着用新的子区域作为位移评估对象,计算其相对于第三帧图像的位移量。重复这个过程,即可得到一个纵向位移量均值序列。对于M帧图像的序列,共有M-1个纵向位移均值,每一个值代表当前帧与其后一帧的加压深度差异。接下来,便可使用这个位移量进行特征提取。

2 数据获取与处理流程

本文共使用了187例乳腺肿瘤,其中85例被确诊为恶性,102例被确诊为良性。这187例病例均为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从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用GE vivid7型超声影像仪采集所得,所用探头频率为10MHz。病例数据格式为未压缩的avi视频格式,帧率为19~24frame/s,分辨率为97.5pixel/cm。每一个数据都包含3个左右的缓慢加减压过程,加压深度0.4~0.6cm。

对每一个病例,首先从原始数据中选择一段包含加减压过程且病灶较清晰的视频,将其提取为图像序列,并进行合理裁剪,只留下灰阶超声图像部分。接着便使用上节所述方法,对这个序列进行加压深度评估,并在一段较平滑的加压过程中,近似等加压深度地抽取6~10幅图像,并计算它们之间的加压量。最后对抽取得到的图像按照文献[5]所述方法进行边缘提取,并将结果用于特征参数提取。在这6~10幅图像中,第一幅图像是未加压或者加压程度最小的图像,使用它进行形态特征的提取,而弹性特征的提取将使用抽取得到的全部图像。所有算法均使用Matlab7.0在1.86GHz、512M的PC上实现。

3 特征参数提取

结合加压深度评估的结果,本文提出了平均面积差异、平均纵横比差异、平均位移量和平均SSD值这四个弹性特征参数。

肿瘤受到压力时,面积会发生变化,良性肿瘤变化较大,恶性肿瘤变化较小。本文提出平均面积差异参数(AAD)来描述两幅图之间肿瘤面积的差异,其定义为:

式中,Areai、Areai+1分别代表第i幅、第i+1幅图像中的肿瘤面积,Dispi表示第i幅图与第i+1幅图之间加压深度的差异,N表示图像数目。

肿瘤受到压力时,纵向长度变小,纵横比也随之减小。恶性肿瘤硬度一般大于良性肿瘤,故纵横比减小程度较小。本文提出平均纵横比差异参数(ALWR)来描述两幅图之间肿瘤纵横比的差异,其定义为:

式中,LWRi、LWRi+1分别代表第i幅、第i+1幅图像中的肿瘤纵横比,Dispi和N的定义与AAD中相同。

肿瘤会随着加压过程而移动,由于恶性肿瘤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关联较大,故恶性肿瘤的位移量小于良性肿瘤。本文提出平均位移量参数(ADV),用于描述两幅图之间肿瘤的位移。位移的计算是先求出两幅图像中肿瘤的质心坐标,再求取两个质心点的距离。在这步操作的同时,顺便对肿瘤进行平移,使得两幅图像中肿瘤的质心重合,这也即是对肿瘤进行平移配准。平移配准后的图像将用于下一个特征的提取。经过位移计算,平均位移量ADV被定义为:相邻两幅图像中肿瘤的位移量除以这两幅图之间的加压深度差异,再对这N-1个位移值求平均。

除了上述变化,肿瘤受压时其轮廓状态也会发生变化,恶性肿瘤的轮廓变化较小,良性肿瘤变化较大。本文提出平均SSD值参数(ASSD),用于描述两幅图之间肿瘤的轮廓变化程度。差异的平方和值SSD(Sum of Squared Differences)是一种简单的度量图像间差异的参量。此处使用平移配准之后的肿瘤图像作为考察对象,故实际度量的是轮廓线之间的差异。ASSD的定义为:

式中,S SDi代表第i幅图与第i+1幅图之间的SSD值,Areai、Dispi和N的定义与AAD中相同。

可以看出,以上四个弹性特征参数都进行了加压深度归一化,以减小手工加压过程不匀速带来的影响。

为了提高辅助诊断系统的诊断准确度,本文在四个弹性特征的基础上,又引入了两个简单常用的形态特征参数:纵横比和凸壳度。

纵横比(LWR)是超声检测乳腺肿瘤的常用指标之一,其依据是恶性肿瘤的生长常常脱离正常组织平面而导致前后径增大。纵横比取值方法没有定论,本文采用外接矩形的高度除以宽度这种方式。

凸壳度(CAR)反映了肿瘤对其外接凸多边形的充满程度,定义为肿瘤面积除以凸多边形面积。良性肿瘤一般形状较规则,凸壳度较大;而恶性肿瘤形状不规则,边界有角状突起,使得其凸壳度较小。

纵横比中的外接矩形(Bounding Box)和凸壳度中的凸多边形面积(Convex Area),都可使用Matlab自带的regionprops函数直接获取,故提取方法相对简单。

表1给出了对187例乳腺肿瘤提取上述6种特征的统计结果,表中同时给出了每类特征的类间距和t检验概率。

从表1可以看到,全部特征的t检验概率值都小于0.001,说明良恶性肿瘤在每类特征都有显著的差异。而类间距参数则表明,平均面积差异、平均SSD值、纵横比这三个参数拥有比其他三个参数更优的分类能力。下一节将测试这些特征的组合分类能力。

4 分类判决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是近年来在统计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来一种新的学习机器。它建立在统计学习理论的VC维理论和结构风险最小原理的基础上,根据有限的样本信息在模型的复杂性和学习能力之间寻求最佳折衷,以获得最好的推广能力[6],在解决小样本、非线性及高维模式识别问题中表现出许多特有的优势,在实际应用中也表现出良好的性能。本文使用Chang等人[7]发布的LIBSVM工具包来进行支持向量机的实验。

本文将187个病例随机分为5组,每组包含17个恶性病例和20~21个良性病例。每次使用一组病例作为测试集,另外4组作为训练集,重复5次该操作,使得每个病例都充当一次测试数据,最后统计得到整个数据集的分类准确度。表2给出了使用不同特征组合的部分实验结果。

表2中,真阳性TP代表正确分类的恶性病例,假阴性FN代表错误分类的恶性病例,真阴性TN代表正确分类的良性病例,假阳性FP代表错误分类的良性病例。从表2可以看出,单独使用各个特征时的分类准确度,分别低于它与其他特征组合使用的分类效果。当组合使用四个弹性特征时,准确度提高到85.03%,但进一步的实验发现,只使用AAD、ALWR、ASSD这三个弹性特征时的组合分类能力优于四个弹性特征的组合,准确度达到86.10%,这说明ADV参数在此组合中没有正面贡献。再联合使用2个形态特征,分类性能得以进一步提高,而平均位移量ADV在此组合中,具有明显贡献。最终,联合使用四个弹性特征和两个形态特征的性能为:准确度95.19%(178/187)、敏感度98.82%(84/85)、特异度92.16%(94/102)、阳性预测率91.30%(84/92)、阴性预测率98.95%(94/95)。

5 结论

基于灰阶超声序列图像的乳腺肿瘤弹性参数,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特征类型,它可以对现有形态特征和灰度纹理特征提供有效补充。本文针对现有弹性参数提取方法中加压速度难以保持匀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评估加压深度的算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个经过加压深度归一化的弹性特征参数。使用支持向量机对这四个参数的分类判别能力进行测试,发现组合使用平均面积差异、平均纵横比差异和平均SSD值时,取得最佳分类性能,达到准确率86.10%。再联合使用纵横比和凸壳度这两个形态特征参数,分类判别能力进一步提升,最终达到95.19%的分类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灰阶超声序列图像的弹性特征参数,对乳腺肿瘤的良恶性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有望为临床判别提供辅助诊断依据。当然,本文的实验结果与所用肿瘤数据集有关,因此尚需更多实验数据对弹性参数的性能进行验证,以提高其统计意义。

摘要:提出了一种评估加压深度的算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个经过加压深度归一化的乳腺弹性特征参数。分类判决实验证明,这些弹性参数对乳腺肿瘤良恶性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若进一步联合使用形态特征,最终分类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可高达95.19%、98.82%、92.16%。

关键词:乳腺肿瘤,灰阶超声序列图像,加压深度评估,弹性特征

参考文献

[1]Moon WK,Chang RF,Chen CJ,et al.Solid breast masses:classification with computer-aided analysis of continuous US images obtained with probe compression.Radiology,2005,236:458-464

[2]Chen CJ,Chang RF,Moon WK,et al.2-D ultrasound strain images for breast cancer diagnosis using nonrigid subregion registration.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2006,32(6):837-846

[3]Han LH,Noble JA,Burcher M.A novel ultrasound indentation system for measuring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in vivo soft tissue.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2003,29(6):813-823

[4]Steinberg BD,Sullivan DC,Carlson DL.Disparity mapping applied to sonography of the breast.Radiology,1998,207(2):545-550

[5]哈章,李传富,王金萍,等.基于改进C-V模型的乳腺肿瘤超声图像分割.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7,31(6):395-399

[6]Vapnik VN.The nature of statistical learning theory.NY:Springer-Verlag,1995

上一篇:人力资源法律风险下一篇:医院标识系统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