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人物画

2024-05-04

舞蹈人物画(精选六篇)

舞蹈人物画 篇1

一、舞蹈演员要不断加强修养, 提高自身素质

1. 生活的积累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舞蹈演员生活根底薄与厚, 透过他的作品, 就会一清二楚。作为一名舞蹈演员, 要想使自己塑造的舞蹈形象具有审美品位就要不断地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一个舞蹈演员的生活积累越多根底就越厚, 他也就越能从丰富的艺术矿藏中开掘出具有审美价值的材料, 才有可能提炼成艺术的珍品。

2. 心理准备

当一名舞蹈演员不容易。要甘于清贫, 要甘于寂寞。在经济大潮的冲击, 人生观, 价值观都有了不同的改变。但是作为舞蹈演员要有一个敢为舞蹈事业默默奉献的精神。舞蹈事业是崇高而神圣的事业。每谈起当今景况, 都充满激情、使命感。我确信全国有这么多以舞蹈事业为己任的舞蹈工作者, 舞蹈艺术的精品会层出不穷。

3. 基本功、技巧的磨练

作为一个舞蹈演员, 要想塑造生动的舞蹈形象, 基本功、技巧的磨练是必需的。要想创造出好的舞蹈形象, 必要的技术准备是不可缺少的。

二、舞蹈演员应当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

舞蹈演员在舞蹈艺术的实践和空间中, 以自身的不断流动的人体作姿态和表情, 按照舞蹈编导的艺术构思和具体编排进行二度创造, 塑造艺术形象, 完成舞蹈创作的全过程。舞蹈表演的物质材料是演员的身体, 基本手段是由舞蹈动作组成的舞蹈语言。任务是通过舞蹈语言、综合音乐、舞台美术等手段, 表现作品的主题内容, 抒发人物的内心感情, 描绘人物的性格, 塑造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舞蹈表演的基础是舞蹈演员对舞蹈技能的熟练掌握和对作品中人物外部动作与内在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首先, 舞蹈演员要具有经过严格训练能够达到自由灵活运动和控制身体的能力以及掌握具有高度表现能力的复杂多变的舞蹈技巧;其次, 舞蹈演员还必须加强对社会生活历史、现状的了解和社会各阶层不同人物的观察、理解和体验, 从而为塑造各种性格、多样情感的人物形象打下基础。这样才能根据编导的要求, 在舞台上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和性格, 经过二度再创造, 完成舞蹈形象的塑造。此外, 舞蹈演员还应具有比较广泛的社会历史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平和文学艺术修养, 以增强其对舞蹈 (舞剧) 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和表现能力。其中, 特别是必须具有较深的对音乐分析、理解和感受的能力, 以使舞蹈作品中的音乐舞蹈融为一体, 化为舞蹈语言的内心一句和丰富的内涵;另外, 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对美术的鉴赏能力和对其艺术表现手段的了解, 这不仅可以加强对于舞蹈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的把握, 同时对于更好的加强舞蹈自身的造型性和形式美都有很大的帮助。舞蹈演员是舞蹈作品的体现者和最后完成者, 舞蹈编导的创作设想、艺术构思, 只有通过舞蹈演员的形体表现和艺术再创造, 才能成为具体的艺术形象。因此, 舞蹈演员的表演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进行舞蹈二度创造的艺术实践过程。

三、舞蹈演员必须掌握和运用塑造生动的舞蹈形象的表现手段

在舞蹈事业日新月异的今天, 争奇斗艳的百花园中, 舞蹈这门独特的艺术, 更加绚丽多彩。那么要想塑造生动的舞蹈形象, 掌握和运用舞蹈表现手段塑造舞蹈形象是至关重要的。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独特艺术, 运用经过艺术加工的动作来塑造舞蹈形象, 表达内心感情, 从而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千姿百态的自然界, 变化万千的人生宇宙, 给舞蹈这门独特的艺术注入了无穷的美感, 舞蹈是动律艺术和情感艺术的结晶。用舞蹈表现大千世界, 表现多彩的人生, 是时代赋予舞蹈的神圣使命。

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 必须掌握和运用塑造舞蹈形象的多种表现手段

1. 要善于运用舞蹈的动态性的动作和技巧

舞蹈主要靠人体的躯干, 四肢等各种有节奏的动作、姿态来表现作品的表现的内容及任务的“喜”“怒”“哀”“乐”“悲”其所创造的艺术形象, 活灵活现, 栩栩如生。如《孔雀舞》。演员是用肢体, 身躯, 手, 眼去把一个活生生的孔雀展示给人们。孔雀的动态, 运用手指“弹”“掐”“扣”等兰花指, 体现出孔雀“头”“颈”“嘴”的动态。演员通过淋漓尽致的表演再现一个活生生的孔雀。演员用双臂的柔韧性, 把孔雀开屏的形象展现得栩栩如生, 用点地转的姿势, 又把孔雀开屏后的喜悦鲜明呈现出来。艺术效果达到了高潮。给人以更美的感受, 令人回味无穷。

2. 运用舞蹈的节奏来塑造舞蹈形象

节奏是动的规律, 节奏也是组织形式。那么动作的组织形式和动作规律的表现, 即是节奏。人体动作上的形式他对动态都有指示性。那么节奏队动作造型来说是一种表现手段, 又是互相依赖的。

3. 善于运用虚拟性动作和技巧, 来塑造舞蹈形象

虚拟性是“借位”的抽象表现方法, 用极大的夸张手法或浓缩来改变人体的自然动作和大自然中的自然形态, 让人又一种若即若离的形象。使其达到假亦真, 不仅形似而且神似的艺术效果。从而使舞蹈艺术进一步升华。

4. 善于运用抒情性的舞蹈表现手段来塑造舞蹈形象

舞蹈的抒情是通过人体外在的动态来偷袭人的精神世界, 情感的瞬间以鲜明的艺术形象集中强烈地抒发内心感情, 使其做到情与理的交融, 更富于感染力, 达到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抒情性的表现形式很多, 总的说, 有两种类型:直接方式和间接方式。直接方式, 就是直抒胸臆, 以塑造人物形象或群像为主角。直接抒发感情, 通过动态表达喜怒哀乐。间接方式, 是寄情于物来表达美感和精神世界。

5. 意境, 是艺术创造的产物

意境在美学领域里, 不管有多少这样或那样的解释, 但有一点是共识的, 那就是已经属于美学的重要范畴。在舞蹈作品中, 意境的创造来源于舞蹈家的审美的感受和体验。是舞蹈家将自己高度凝炼的审美体验融进生动的形象和深远意蕴的结果。意境是艺术创造的宠儿。它有助于刻画人物, 特别是有助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它那潜在的某种象征意义以及那令人神往的意蕴, 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还要善于在创造的意境中塑造舞蹈形象。

舞蹈演员如何塑造生动的舞蹈形象, 这是摆在每个舞蹈演员面前的一个新课题。舞蹈表演要求以简代繁, 以少总多, 强调通过外在形象的塑造传达出内在的神韵, 抒发主题的胸臆情怀, 注重当众展现人物的灵魂和情感, 注重整体效果的传神写意。塑造好舞蹈形象, 它需要舞蹈演员具备一定的素质, 塑造好舞蹈形象还要懂得方法。塑造舞蹈形象时, 需要深层次思考, 这不仅是艺术的需要, 也是时代的需要, 是让舞蹈形象具有更高的艺术品位。

摘要: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本身不是目的, 而是一种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手段。作为舞蹈演员, 要以艺术表演为己任, 通过个人的艺术表演, 使观众在欣赏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中, 获得美的享受。

论舞蹈剧目中人物性格的塑造 篇2

(四川文理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舞蹈演员是以肢体动作为手段传情达意的舞台表演者,如何创造生动的舞蹈人物性格形象,是每个舞蹈演员的艺术追求。

文章以《醉鼓》为例,来论如何用舞蹈塑造人物性格,提高舞蹈演员对所塑造的舞蹈形象的深层次的审美思考,在台上创造出让观众过

目不忘的舞台形象,使观众在欣赏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中,获得美的享受,达到提高运用舞蹈表现人物性格形象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品位。

【关键词〕舞蹈;人物性格;醉鼓

一、舞蹈是最能表现人物性格了一个似醉非醉,形醉意不醉的民间艺术大师。鼓一直是他的心

舞台表演艺术是舞蹈表演者用自己掌握的表演艺术手段装扮思所在,在举足难支的醉态中的他不忘了寻找鼓。

成剧中人物的一门艺术特色,特别是用自身良好的功底去创造好这样看来,演员应该在分析、研究整个剧本的基础上进一步

舞蹈中人物性格。就像艺术界前辈们所说:“演戏,就是演人,去深层理解自己扮演的人物。只有用心去理解、去理解人物的内

演人就是演人的性格。”舞台表演艺术是通过演员在舞蹈中塑造在思想,去感受它最细致的情绪变化,去了解隐藏在字面下的思想,的人物形象来体现力量的。舞蹈中表现的人物形象成功与失败的才能够把握住一个有个性的人的内心的真正想法。也只有做到这

关键取决于舞蹈表演者在舞蹈中表演的人物形象是否鲜明、是否样,才能更好地去扮演人物,吸引观众。

生动,因为舞蹈中表演的人物性格包括了人的情感、意志、人性、(二)舞蹈中充分地展示人物性格

能力与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还有人物角色的行为、外貌特征,舞蹈艺术把人类心理的活动和感性的世界丰富地展现了出来,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而舞蹈表演者用舞蹈表演艺术表现舞蹈中的展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美丽,它还促动着舞蹈者能力、情感、意志、人物形象不能脱离现实中的人们的性格特点,否则这个舞蹈中的人格和追求的升华。一个优秀的舞蹈者在表演中总是贯穿着对作

人物形象再怎么鲜明、再怎么生动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如品人物形象的深刻感悟,演员在表演时没有一处不渗透着作为一

何表现舞蹈中的人物性格形象是舞蹈表演艺术中最中心和重要的个生命自身表演的舞蹈形象、表现出对角色生命的把握。《醉鼓》

问题,舞蹈表演者只有准确刻画人物角色性格,才能表现出深刻、以民间文化中“鼓”这一典型道具作为线索,作者在整个作品中

耐人寻味的人物形象,最终创造出艺术美,给人以美的享受。本围绕着鼓,创造了一系列舞蹈动作,如托鼓、抱鼓、举鼓、提鼓

文以《醉鼓》为例分析舞蹈中的人物性格的重要性。一个民间艺等动恨同时,在古典舞的基本运动规律中把民间舞鼓子秧歌的“靠

人在酒醉之后流露出的真情及其执著追求艺术的感慨。舞蹈以戏鼓”和武术中的“剪步”动作有机地结合,塑造出一个借酒浇愁、鼓、鼓情、鼓舞三段体开展:在断断续续的鼓点声中嬉戏玩耍;以醉戏鼓、寄鼓抒情的民间艺人的形象。他在微醉迷离的状态下,在鼓中寄托满了他的感情,如痴如醉美轮美奥地流露出心中的情人醉情不醉、形醉神不醉时,抒发表达了他自己心中的惆怅情感。

志。特别是在第二段鼓情中:表演者在方桌上半支着身子坐着摆弄手

(一)人物性格基调贯穿舞蹈的全过程臂,好似自由自在地与鼓倾谈。表演者细腻得体的自娱性表演,高尔基曾说:“情节是性格的历史。”也就是说,人物性格让观众感受到了他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

是在情节的矛盾冲突中展示和发展。要理解好人物的性格就要从(三)塑造人物性格生动鲜明

人物在情节展开的每个事件里他做些什么和怎样做的行动中去探舞蹈表演者用心去感悟剧中的人物形象,把舞蹈中的人物角

索。探索各种各样的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在各种时候各种场情的色和自己创造在一起,感悟了舞蹈中人物性格,深人了解角色和

思想感情,在心目中形成角色的雏形,只有这样舞蹈表演者才能自己,找到自身和角色的异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色,表达情感

在舞台上表现出鲜明的让观众们可以接受的人物形象。的方式、动作。做到准确把握住形体语言和情感内涵,给予了人

人物的性格在社会生活中是人物处理事情的方式和方法,舞物灵魂,给予了角色生命,才能体现出舞蹈生命的灵性,才能通

蹈所展示的人物的性格包括了人物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过自身对艺术的感悟能力对作品再次创作,给予角色生命,从而

惯等。恩格斯曾说:“一个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闪现出个性的光彩。表现在他怎么做。”这说明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行为、在舞台上无论饰演何种角色都要演什么像什么,要演人物戏,态度和感情等的表达形式。具有自然又真实、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要演出人物的性格,要想达到这样的要求,除了要在台下苦苦的

象能让观众感受到栩栩如生的人物独特的气质和强大的性格力量,磨砺之外,还需要时刻积累自己的表演能力。在舞台上对一切行

所以要求演员必须从分析人物性格,在舞蹈表演中表现出自然而为做到心中有数,从人物角色的心理活动中体现出自己本身想要

真实、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醉鼓》舞蹈中的醉汉技术很高,表达的喜、怒、哀、乐等动作和表情,表演出舞台上鲜明、鲜活

他从酒后回到家门的过程是在醉意十足时,走人屋内就是一连串的艺术人物形象,从而感染观众。的扫堂接躺,仰天旋转,然后就小翻拉提跃上八仙小桌。这个民一切外化的“形”,都要为揭示民间艺人的“神”而服务。

间艺人在酒醉时做出一次又一次的技巧性很强的动作,把他的个只有做到这点,一个艺术形象才能被观众所认可所喜爱,之所以

性表现得活灵活现;表演者的一系列动作技巧组合,扮演出饮酒说《醉鼓》的表演一直被认为是检验古典舞演员技巧的试金石,后人醉但有不凡身手的民间艺术传人的人物形象,让观众感受到是因为舞蹈以高难度的技巧、高速度的节奏而出名,在几尺高的

Northern Music 2014年第8期

(总第254期)北方音乐

Northern Music NO.8,2014(CumulativelyNO.254)方桌上一气呵成的舞蹈动作,需要表演者有很好的技艺和极好的 表演的心理素质。《醉鼓》在方桌上设计动作和技术是借鉴了戏 曲中的高台技术,创新扩展了舞台的可视发展空间,并向难、险、绝的表演方式进行了一种新的尝试。如在紧张、激烈、快速的节 奏中舞者时而扫堂探海变形转,时而走丝翻身、左右开弓,时而 双旋接旋子360度下桌。这些舞蹈技巧动作让编导很好地和演员 的情绪化表演以及舞蹈的风格有机地衔接起来,符合整个剧情,符合表现人物的需要。演员的才华在整个舞蹈得到了充分展示,让观众感觉一种振奋人心、斗志昂扬的艺人精神。《醉鼓》表现 的人物性格生动鲜明的创意,开辟了中国古典舞的剧目创作一条 新路,不再是当代表演的古代人物形象,也不是展示变形的戏曲 舞蹈,更不是再现宫廷燕乐歌舞,也不是追求花鸟鱼虫的写意,而是古典舞汲取民间大众艺术的俗文化养料,把民间舞的元素融 进了古典舞的题材和素材中。

二、人物性格分析

(一)以动作为手段塑造人物性格

舞蹈演员都称为动作大师,但舞蹈演员的任务和最终的目的 绝不是为了单单表现经过艺术加工、组织、提炼、美化的舞蹈动 作本身。当然,许多舞蹈演员的技艺是在集体的抒情性舞蹈中成 长的,只要做到动作整齐划一,情感按照音乐意境保持和谐统一,基本就可以了。而担任独舞角色就要复杂得多,需要演员通过肢 体动作的表达来表现富于鲜明性格和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从诊 释人物形象来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也不可否认,不少演员对作品 的理解只停留在舞蹈动作表面,而不去深人挖掘人物内心性格。通过总结自己的表演体会,可以看出,要想出色地完成舞蹈形象 的塑造,就必须在熟练地完成舞蹈动作语言的同时,深人到人物 角色的内在精神世界中,从而让自己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思想有情 感。

(二)性格决定舞蹈动作的展示

不同的人物性格形象是不同内心人性的体现。黑格尔认为“人 的个性和特殊性决定了性格是否明确,要显出更大的明显性就必 须有某种特殊的情致—人物内心世界作为基本特殊的性格特征,来引起决定动作”。即要求演员准确把握性格与动作的内心外化,更容易创造更生动、个性更鲜明的人物形象。舞蹈演员的任务就 是运用自己的智慧、表情、声音、肢体和演技,把编导在编排中

所描绘的不同性格的人物,活灵活现地搬到舞台上或荧屏上。还 有舞蹈表演要求用简单的代替复杂的,用少的代替多的,强调通 过外在形象的表现来传达出内在的神韵,表达主题的胸臆情怀,注重当众展现人物的灵魂和情感,注重整体效果的传达和表现。

(三)性格与动作的舞蹈表演关系

《醉鼓》以鼓这一民间文化的典型道具为主线,通过戏鼓、鼓情、鼓舞三段体展开,将一位民间艺人酒醉后的真情流露表演 了出来,充分表现了他对鼓、对艺术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一个似醉非醉、似醒非醒、以醉戏鼓、路都没办法走稳的民间艺 人形象跃然纸上。整个舞蹈给我的感觉就是难度很高,十分讲究 技巧性,而整个舞蹈又是在几尺高台上完成,十分鼓舞人心。如 在那八仙小桌上,表演者一会儿翻、一会儿转、一会儿伏体、一 会儿挺立,交替跳跃翻滚出现。表演者的舞姿造型接连迭起,最 后小鼓是用倒挂金钩的形态从桌子底下抱起。这组舞蹈情节充分 体现了主人公与鼓的情感之深,不但体现出主人公想以舞蹈动作 技巧来突出人物性格,让它充满了激情,爱生命一样热爱鼓,也 体现出主人公自己与鼓关系已经是合为一体了。醉鼓舞蹈中融人 了很多热闹,激烈。不论是动作上还是表情上,都表现得恰到好处,形象表现得非常鲜明。每一个动作都表现得那么出色,显示出了 他扎实的舞蹈功底,令人折服。

舞蹈表演者以丰富自身体验为基础,按照心理情感、想象等 因素自觉地支配身体。“情动于衷,而形于外”就是概括这种关 系和进展程序的。只有全心地投人到人物形象当中,才能丰富演 员创造角色,在这个过程中舞蹈表演者的心理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处理对人物的影响时,不但要重视动作,而且要重视决定动作 的内在心理性格与动作不可分开的关系。只有体现出人物内心性 格的动作才是有价值的舞蹈动作;同时,明确了舞蹈人物形象的 表达要求,根据这些表达要求来表演人物形象。“行动或多或少 展出人物没有性格,行动就不能完成”。在演出中,观众是需要 通过从人物形象的动作以及对其动作的评价中认识人物的性格。当然,不是为了表现“性格”的动作,而是在动作中体现和渗透 出人物的性格。舞蹈演员创造角色应追求“在艺术中,有‘性格’ 的作品,才是算是美的”。

舞蹈家的审美的感受和体验是在舞蹈作品的意境的来源,是 舞者将自己高度精炼的审美体验到生动的人物和结果的深远意义 的舞蹈。意境是艺术创造,它有助于刻画人物,描写人物的内心 世界,特别是有助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意境的创造的舞蹈 形象的表现,其潜在的象征意义,有吸引力,更是起到了画龙点 睛的作用,让观众深深被感染的地方。

任何一个舞蹈演员除了苦练舞蹈技巧外,还需要积累一定的 文化素养,能够读懂并深人感悟所要表演的角色的性格特征,只 有准确把握好角色的人物性格,才能演好这个角色,让舞剧中的 人物形象具有不同于其他艺术的魅力。由此可见,凡是有成就、有作为的舞剧演员,都非常注意研究人物的性格。在他们创作的

艺术形象中,没有不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演员创造人物就是创 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性格鲜明的舞者,形象必鲜明。由此可见,塑造好舞蹈人物形象,不但需要舞蹈演员具有扎 实的身体素质,还要懂得表现舞蹈形象方法。在创造鲜明的舞蹈 形象同时还需要有深层次思考能力,一个好的作品除了创造独特 的舞蹈形象以外还需要文化素养的积淀。参考文献

浅谈如何用舞蹈塑造人物个性 篇3

关键词:舞蹈 音乐 服饰 人物个性

舞蹈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表现方式,它是通过创造具有审美价值和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来表现情感的艺术。可以说,舞蹈是最能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及性格特征的一门艺术,衡量舞蹈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其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否具有鲜明的个性,是否能够借助人物形象来感染观众,因此,如何用舞蹈来塑造人物个性是舞者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

一、巧用舞蹈音乐烘托人物形象

舞蹈音乐在舞蹈艺术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通过独特的音乐语言来帮助舞者塑造出舞蹈的“视觉形象”,并帮助舞者烘托出个性鲜明的与视觉形象相互呼应的“听觉形象”,并展现出具有思想性和个性化的舞蹈艺术形象,从而提高舞蹈中所要表现出的人物的艺术感染力。

舞蹈音乐可以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的情绪。比如著名艺术家黄豆豆表演的独舞《醉鼓》,在舞蹈的开场部分,便是一段以鼓、钹、板鼓、三角铁等打击乐器组成的舞蹈音乐,舞者的肢体动作模仿醉酒人走路时深一脚浅一脚的走路姿势,以及晃晃悠悠的醉步姿态来配合着舞蹈音乐中的节奏;同时,模仿酒在胃的蠕动作用下时高时低的音乐,以及醉酒人的咕噜声和打嗝的声音等,这些舞蹈音乐非常形象地烘托和刻画出了醉酒艺人的个性形象。最值得观众喝彩的地方是舞者出场时以前后摇晃的肢体语言结合这些快速旋转的动作配以快急的鼓点音乐,更是渲染了醉酒人的眩晕之感。在舞蹈音乐的烘托下,黄豆豆这一系列的描绘和模仿醉酒人的舞蹈动作,把一位醉酒人的个性化艺术形象展现给了观众。

同样,在《胡桃夹子》中舞蹈音乐的成功运用也起到了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比如市政参事德罗瑟迈厄的音乐主题就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德罗瑟迈厄沉着、严谨又滑稽幽默的性格。

二、运用舞蹈语言刻画人物心理

任何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都需要舞蹈者运用恰到好处的舞蹈肢体语言来展现人物个性,即运用准确形象的舞蹈动作和姿态来刻画人物心理,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因为每一部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往往具有自身鲜明的性格和个性,因此,这就需要舞蹈者运用自身的舞蹈语言,肢体动作来向观众传递出作品中的人物鲜明独特的性格特征和个性特点。所以舞蹈者在创作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必须认真揣摩人物的精神心理品质,必须准确地发现和把握人物独特的性格特征,并用最富有典型和表现性的肢体语言和舞蹈动作表现出来,以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个性特征直接传递给观众,并带给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

例如大型舞蹈作品《大唐贵妃》,舞蹈者在塑造杨贵妃这一舞蹈形象时,为了表现出杨贵妃的雍容华贵和娇媚姿态,运用了一个侧控腿的舞蹈肢体动作,同时接着展现了几个腰身动作,并结合连续的旋转动作来刻画杨贵妃在见到唐明皇时的欢快心理,这几个肢体动作传神地刻画出了杨贵妃的能歌善舞;同时舞者还通过醉步、射燕、探海、卧鱼等舞蹈语言把杨贵妃从受宠、妩媚的形态到失宠、自怜的心态淋漓尽致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出来。

还有在舞蹈作品《孔乙己》中,舞蹈者为了表现出孔乙己的猥琐愚昧形象和狂傲自大的心理,便采用小蹲步和小碎步跑等肢体动作,并结合下腰、控旁腿、旋转等舞蹈语言来表现,这些动作的成功运用使人物的心态心理,以及个性形象立刻鲜活生动起来,从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借用舞蹈服饰彰显人物个性

舞者所着的舞蹈服饰可以准确地帮助舞者彰显出人物独特的个性。比如著名的藏族舞蹈《母亲》,它的舞蹈服饰就鲜明地塑造出了藏族母亲独特的外部形象。其舞蹈服饰与以往的舞台追求唯美习惯不同,而是从舞蹈所要表现的角色需要出发,内以粗布衣衫外搭色彩沉着、质地厚重的藏袍,艺术地塑造了人物带有抵御特色的外部形象。让观众一看就知道舞蹈塑造的人物是什么身份、年龄、性别、性格等,同时还鲜明地向观众反馈出了舞蹈中角色所处的时代,以及所生长的环境,甚至还可以让观众感受到其所在的民族的风俗习惯。

对于舞蹈者而言,合适又合身的舞蹈服饰不仅能够展示他们的形体美,还能彰显所要表现的艺术人物独特的个性。如我国传统舞蹈中的“袖舞”,舞者借助长袖将动作延伸,同时也是人体内在情感和意识的延伸,尤其是舞蹈中的“甩、提、推、抛”等袖技肢体动作,不仅解放了舞者的臂膀,同时也让“袖”描摹出了舞者的外部动态,从而带给观众一种动态的视觉美感。并且,通过长袖的舞出动作可以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等情感,比如羞则搭袖、喜则片袖、怒则拂袖、哀则抖袖、哭则翻袖、寂寞哀怨时则双袖垂直等等。类如舞蹈服饰彰显人物内心情感和个性在舞蹈《打神告庙》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扮演穆桂英的舞者通过冲、抛、抡、打、甩等长袖的舞法强烈地表现出了人物的悲愤和怨恨。还有如舞蹈《青衣》、《落花》等,舞者旗袍式的着装也体现了女性的柔美个性。可见,借助舞蹈服饰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

四、结语

总之,舞蹈作为一门抒情性和表现性很强烈的综合表演艺术,不仅融入了编导、作曲、服装等各方面人士的创作构思和实际操作,更体现了舞蹈者个人的技艺和形体美。可以说,正是舞蹈演员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并借助各种技巧来塑造个性化的可视舞台人物形象,才使得舞蹈成了大众百看不厌的艺术。

参考文献:

[1]袁禾.中国舞蹈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慕羽.中国当代舞蹈创作与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3]邢蕾.浅谈舞蹈语言[J].科技风,2008,(09).

舞蹈人物画 篇4

事物的发展都是遵循规律, 在分析一个事物的时候我们需要理性客观的去看待它, 从整体到细节, 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 必定有一个发展规律过程。那么对于如何表现藏族舞蹈《母亲》这个作品中人物形象来说, 可以先用理性直观的方式去分析它的主要核心、整体结构以及它的发展规律, 这是一种客观上的认识阶段, 也就是基础一阶段。舞蹈是一门肢体语言艺术, 它的本质就是用肢体去表达想说的话以及内心情感, 那么在对《母亲》这个舞蹈作品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分析的基础上, 抓住特点进行模仿, 即肢体模仿为基础二阶段。

在《母亲》这个民间舞蹈作品中, 张继刚是通过对人物的观察以及他个人对社会认识、生活的积累塑造出一位年过半百藏族老阿妈的形象, 把看似普普通通的生活点滴用艺术手法来表现。并以“母亲”两字为题, 题目鲜明, 形象明确, 让人一目了然。

1. 直观印象

作为一名舞蹈演员在演绎藏族舞蹈《母亲》这个作品时, 首先第一步先要对它有直观的印象。在这个印象中再用理性的方式去分析它的主要核心。在整个作品里面可以看得出主要以藏族连绵不断的颤膝, 舒展、飘逸的《弦子》为基本动律核心, 在这一基础上再展开动作、形态等塑造母亲的形象。直观印象中的这个作品可以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灯光随着音乐响起渐渐变亮, 只见她站在舞台左后方, 随着鸟叫声她轻轻的颤膝, 转动着那已苍老的身躯, 聆听着大自然的一切, 缓缓地伸出左手, 她整个人就像是一座山, 脊梁是她的后背, 头就像一个山峰, 整个第一段节奏都是缓慢的, 刚开始的造型就决定了整个舞蹈中人物的年龄以及她的性格, 编导用蹲和弯后背来放低整个高度反衬出母爱的那份伟大。

第二段节奏开始加快, 从母亲各种跳跃、形态可以看得出是“年轻的母亲”。整个音乐的流畅以及那跑遍舞台身影, 都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每一次的旋转、松胯、弯膝、这种具有藏族代表性的动作, 不仅仅是她身为母亲内心的愉悦, 还流淌着整个民族的血液和藏族渊源流长的文化。

第三段音乐逐渐缓慢, 母亲也在旋转中渐渐低下头弯下腰, 梦醒了回到现实, 回到了暮年, 她迈着蹒跚的脚步, 依旧对生活充满希望, 就像大屏幕上出现的那一串佛珠像是一条路, 那便是母亲这一辈子的路。

2. 基础模仿

在书法中讲究临摹入门、循序渐进, 也就是说刚接触一个新的字体时首先要学会模仿, 模仿它的外形和书写中的抑扬顿挫。艺术都是相通的, 所以在学习完一个舞蹈作品动作后就要学会进一步模仿。其一, 肢体模仿, 首先要模仿母亲90°体态, 在藏族中基本体态下再压低上半身, 无论是造型还是流动中, 始终用这个体态贯穿整个作品。动作不断流动中, 主要以颤膝为基本动律。在第一段前半部分在间断颤膝基础上慢慢地转动, 转动停止后随着胳膊肘提起来形成的棱角就像一座山峰, 后背与臂膀整个轮廓就像山的脊梁, 在肘不动小臂往上延伸放下来的一瞬间似乎又变成了母亲, 像是去拥抱自己的孩子。第二段动作幅度与第一段相比可以看得出是讲述母亲年轻时, 在依旧含有藏族基本体态以及上身中段带着流动的动律的基础上, 不仅仅动作幅度放大, 体态也变得直立一些, 而且动作也变的轻盈。随着音乐她不停地旋转, 拉出藏袍的袖子也标志着情绪打到最高潮。其二, 面部模仿,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在这个肢体表现的艺术中, 眼睛在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这个作品中可以看到卓玛表演的母亲是皱着眉头, 皱眉头通常给人第一反应就是痛苦、难过或者生气, 就容易进入误区, 要知道的是母亲皱眉本身不是刻意的, 而是年龄大了皱纹的增多加上眯眼睛就形成了这样的面部特点。在不同动作中眼神也是不一样的, 第一段与第三段里面母亲的眼神充满慈爱、温柔。第二段就有些不同的是母亲是在跳自己, 所以眼睛中流露出来的是她对生活美好的期望以及她年轻、快乐的心。

二、感性理解

在对于动作达到一定分析并模仿的情况下, 我们要开始用感性的一面去理解这个作品, 也就是在学习这个作品即将完毕时加入最后一点,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情感的把握, 动作仅仅只是一个载体, 而情感就是舞蹈的灵魂, 如果没有情感这一切都变得不真实, 就像是一个木偶在舞动。《母亲》起初的创作也是来于编导对于藏族母亲一种特殊情感, 最后演员所呈现出这个作品时除了要求动作的积累和对动作专业性的理解以外, 还要动作与情感相结合, 仔细体会动作的规律进行变化。如果觉得所塑造的人物年龄与我们实际年龄相差太大, 而我们并没有那么丰富的阅历所以根本跳不了, 这样想是错误的。一个好的演员是可以胜任任何角色, 年龄、阅历不是问题, 而是要有一颗会发现眼睛和一个会想象的大脑。

1. 感受生活

所看到的一切仅仅只是外化的动作, 要想成功表现母亲的形象首先就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位母亲, 这也许有些困难, 但是当我在外面给业余班小朋友上课后我对母亲这两个字慢慢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上课开始到下课这些妈妈们拎着水壶手绢站在教室外面等孩子下课, 一看到课间休息了她们赶快拧开水壶递到孩子手里, 随后赶紧把手绢放进孩子后背给她们擦汗关心呵护着她们, 在这一系列动作中我看到她们的眼睛里充满了无限的爱。经过一学期的教课后我再跳《母亲》这个作品时内心就有了不一样的情感。我亲眼看到了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 尽管在社会上有着不同岗位, 但疼爱自己孩子的眼神都是那么温暖。

2. 动作与情感的结合

在演员对人物理解并抓住人物的心理后, 就要把这些感受与动作相结合。随着动作不断的流动演员内心的情感也在不断变化, 情感变化的同时对与动作、节奏也有不一样的处理。比如:在第二段中母亲围着舞台奔跑时的情感是喜悦的开心的, 内心是激动的, 整个段落的颤膝和脚步就变得轻盈。在第一段和第三段中也有很多颤膝, 和第二段不同的是它略显得沉、重, 从颤膝就可以看得出一、三段是年龄更大一些母亲, 第二段是年轻的母亲, 动作处理即反应人物心理, 这就是一样的动作但是在情感变化的时候有着不一样的处理方式, 只有空洞的动作加上演员的情感才可以算是一个有灵魂的作品。

从表现《母亲》人物形象中就可以看出, 除了编导好的创作外, 还需要的就是演员对人物形象的演绎, 从最初的理性分析作品的层次到感性理解中动作与情感的结合, 到最终都需要演员对于作品的理解并准确表现出来。

摘要:舞蹈编导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人和对生活的理解从而创造《母亲》这个舞蹈作品, 舞蹈编导在这个作品中主要任务就是把生活变成艺术, 接下来更重要的是需要舞蹈演员的二度创作, 也就是舞蹈表演者结合生活体验、人生阅历以及文化修养为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明确的对舞蹈作品有一个理性与感性的分析, 把这两个分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可以成功的表现《母亲》中人物形象。

舞蹈人物画 篇5

2011年3月, 苏洁成为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代理秘书长。实际上, 20年前他就因工作与体育舞蹈结缘——1995年, 还在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办公室负责外事工作的时候, 他就作为翻译随中国体育舞蹈代表团前往英国黑池舞蹈节。近20年前的记忆已经模糊, 当时未曾想到将来会有一天与体育舞蹈有着这么深刻的联系。

外事无小事

“Hi!Jimmy!”每次在国际赛场、活动场合, WDSF (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 主席Carlos Freitag、秘书长郑志华以及体育主任Marco Sietas见到他, 都会亲切地叫着他的英文名字。前不久在上海卢湾体育中心举行的2015年WDSF大奖赛总决赛成功落幕, 新一代世界冠军在这里诞生。不知不觉, WDSF的赛事已经在中国落户有11年了。前来执裁的Paolo Bosco, 这位曾经拿了7次世界冠军的标准舞舞神走进卢湾体育馆之后, 充满感情地回忆道, 2007年, 自己就是在这个地方夺得了大奖赛总决赛冠军, 那时候他才是一位28岁的业余组选手。

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变成了实力的铸造者。从事项目管理前, 苏洁在国家体育总局有过多年的外事工作经历。“程序上没有瑕疵, 在国际组织中得到认可, 使中国具有发言权并能对国际组织的决策有所影响。”在他眼中, 这是一个体育项目理想的外事工作状态。近年来, 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与国际组织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合作模式, 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舞蹈组织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承办多项重要国际赛事, 越来越多的中国选手走向世界, 并取得一定成绩。2012年、2013年、2014年, 苏洁作为中国代表之一出席WDSF年会, 向国际组织发出中国的声音, 并见证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主席张怡当选为主席特别顾问, 成为主席团成员, 这也是中国代表首次进入该组织主席团。中国体育舞蹈的话语权在不断提高, 2014年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换届以来, 举办WDSF顶级赛事的城市在原来上海、成都的基础上增加了南京、武汉、深圳。特别是, 2014年南京世界职业标准舞锦标赛是我国第一次举办WDSF的职业锦标赛, 世界级舞神Mirko&Edita夺冠之后还举行了他们的退役仪式。中国不仅是赛事的承办方, 也成为了世界舞蹈组织成长的见证者。

成绩背后是无数日日夜夜的运筹帷幄和事无巨细。在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或地区体育舞蹈组织打交道的过程中, 苏洁会细致到一个措辞, 甚至一个标点, 这种敏锐的职业素养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习惯是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养成了。

他是在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度过了充实阳光的大学4年。小时候有位老先生邻居是英文报纸的翻译, 平时喜欢召集孩子, 免费教英语, 苏洁对英语的兴趣大概源于那时。高考一举夺得湖南省邵阳地区“文科状元”之后, 他毅然选择了自己喜爱的英语专业。在倡导“兼容并包”的北大校园里, 苏洁徜徉于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 聆听各种闪着智慧火花的大师讲座, 养成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他说自己也曾过着像“致青春”一样的大学生活, 辩论、诗社、文学、艺术……只要一有时间, 他把能尝试的都尝试了, 包括交谊舞。周末, 班级、院系举办舞会时, 他也被同学组织的“扫盲队”请去参与, 如今的舞技还得感谢大学时代的各种舞会。

1991年大学毕业后, 苏洁被分配到当时的国家体委情报研究所, 之后, 在不同部门工作过。1994年调入国家体委社会体育指导中心 (后改为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 简称社体中心) , 负责办理外事工作, 曾经还在国际组织任过职。“外事无小事。”这是他对于多年外事工作的最大感悟, 外事工作繁杂而重要, 需要耐心、细心、专业, 一不小心就会波及中外体育组织的长期合作与交往。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与国际舞蹈组织深入交往多年, 他认为WDSF有许多值得联合会借鉴的地方。比如说, 打造诸如大奖赛这样的品牌赛事, 优化赛程编排, 引入专业的现场直播媒体团队;WDSF拥有完善的运动员、裁判的注册管理制度和完整的技术理论体系。联合会在不断地学习研究国际组织的先进之处, 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每年教师裁判培训班都会花大量时间让全国的教师裁判学习WDSF的技术理论和评判方法。今年, 在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中联合会首次使用了WDSF的2.1执裁系统并与中央电视台5频道合作, 进行现场录播, 使我国的体育舞蹈真正走进了“TV时代”, 极大地提升了体育舞蹈的社会影响力。

乐做倾听者

担任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秘书长之前, 苏洁在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多个部门工作过, 负责多个社体项目。2002-2003年, 还担任过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副秘书长。那两年, 他就感觉到, 体育舞蹈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管理的项目。多年的项目管理经验和曾经对体育舞蹈项目的接触, 使他如今回归体育舞蹈项目管理时显得游刃有余。社体项目管理工作的共同之处在于, 需要不断地和不同人打交道, 他坚持的做法是换位思考, 但又不失原则。

每次各地举行大赛的时候, 除了工作, 苏洁的时间基本都是和来自各方的业内人士共享, 聆听他们的倾诉。他认为这是一个深入行业的重要机会。当各方意见有冲突的时候, 如何平衡?他说, 这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联合会是一个成熟运行多年的组织, 他会从全局的高度分析和梳理, 让对方了解联合会的工作思路和相关政策, 以及制定这些政策的目的。最根本的原则不能触犯, 方式方法可以灵活多样。比如说, 联合会在近年狠抓赛风赛纪, 倡导公平公正执法, 这是没有商量的原则性问题。

时间的掌控者

冷静的外表之下, 是活跃的思考。在他的头脑里, 有一张细密的时间表。一年光是在国内举办的全国性、国际性体育舞蹈比赛就有十几项, 除此之外, 还有各种基础建设、教材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等等工作, 作为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业务四部主任, 他还要兼管飞镖、拔河等项目。

对时间的科学把控让他在多项事务中自如穿梭。“有快有慢, 缓急结合”是他的工作节奏。在他的工作时间表里清晰地标注着每一项事务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 程序流程……深思熟虑定下的时间表在执行中基本不会改变。缜密的计划加强大的执行力等于结果高效准确, 所以, 联合会的赛事活动均做到了顺畅、安全、成功, 很少出现地点时间变更的情况。

还有一个让他大脑飞转的大问题就是体育舞蹈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切合国家的大政方针一致?怎么做好体育舞蹈项目发展的长远改革规划和顶层设计, 使联合会在未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做强做大?苏洁清晰地认识到一行多会、市场竞争、社团改革是趋势, 关键还是要做到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打铁还需自身硬”, 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强。

不把工作带回家

因为赛事在全国各地举行, 他常常要出差。对于这种工作性质, 当老师的妻子充分理解, 从不抱怨。不需要出差的日子, 他很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 平时能在8小时以内完成的工作, 苏洁尽量不会带回家, 也不会让工作中的情绪影响到家人。在家里看看书、品品茶对他来说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论舞蹈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几种方式 篇6

舞蹈创作是对于生活的形象把握, 不同于科学家对事物的认识活动。科学家的目的是直接地深入事物的本质中, 抓住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科学地认识世界, 必须尽可能地排除任何主管情感色彩。它是运用抽象的、概括的逻辑系统进行推导, 将各种事物的内在本质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汇集起来加以分析概括。舞蹈艺术则不然, 它是抒情的艺术, 充满人的情感色彩, 寄托着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比较科学家的认识活动, 它乃是通过另一种途径进入生活中的内在本质, 寓理于情, 以情动人。

本文对在舞蹈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通过具体描绘典型环境塑造人物形象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从道理和事例两方面进行了论证。塑造人物是创作的首要任务, 塑造人物形象是舞蹈艺术创作的命脉。“舞蹈艺术可以说是刻画人物的艺术, 失去了对人物及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描写, 就无法反映具体、生动的社会图画。舞蹈作品最大量、最经常表现的内容就是以各种不同思想、情感、性格的人以及他们的各种行动, 是通过各种生动的人物的舞蹈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 表达作者对生活的审美评价和美好生活的理想愿望。

一、舞蹈的切入点更重要的体现模仿的价值

在舞蹈作品中, 舞蹈的情节与舞蹈人物是密不可分的。而舞蹈人物形象塑造始终是为了创作而进行, 在舞蹈创作中, 模仿是一种常用的舞蹈表达方式, 也是我们练习、锻炼的一种常用手段。模仿在直观的舞台形象中, 它是指动作节奏形象的起伏变化和主体形象的层次变化, 类似于音乐中的“旋律”。在形象的生活内容中, 动律决定与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和人物矛盾关系的变化节奏, 决定于人物内心情感发展和性格历史的变化过程。

模仿本身就是塑造人物的形象性, 所以模仿始终是离不开捕捉人物日常生活的。那么, 如何在生活中提炼出具有艺术价值和具有魅力的人物形象呢?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理解生活。“观察别人所看不到的东西, 想所别人所想不到的东西。在模仿当中要了解塑造的人物形象的背景, 从各个角度来审视。独特的视角属于那些善于观察生活的舞蹈编导, 在近年众多舞蹈作品中, 以舞蹈《幽默夕阳红》为例, 该舞蹈作品的编导以独特的视角捕捉了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人物形象“老太太”, 使之作品一炮走红, 成为脍炙人口的舞蹈佳作。

“模仿是创新的开始”在《幽默夕阳红》当中, 编导以皮影的动作特色为切入点, 将皮影的特点提炼放到舞蹈动作中, 生动而又活泼地刻画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反映出一幅老年人朝气腾腾地生活形态。更为巧妙的是, 该演员均是由年过六旬, 热爱舞蹈的老太太充当, 一举一动都与老年人特有的体态相似。在舞蹈编导对演员的选择中没有选择年轻的舞蹈演员, 而是以老年人本身作为演员来刻画舞蹈人物形象, 无疑是对舞蹈作品更好的诠释。

由此可看出在模仿中编导不仅要有过人的独特视觉而且还要有巧妙的切入点, 这些才是构成模仿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模仿是编导创作思路指向现实的重要途径;其次在舞蹈创作中, 动作的模仿是编导对生活的情感感受, 文学式感受转化为舞蹈创作的动作感受的契机。对于舞蹈编导来说, 模仿本身就是学习。生活中构成人物关系、矛盾冲突的动作行为, 包括表达人物感情的表情神态, 也包括自然界中的花鸟鱼虫。模仿各种喜怒哀乐的动作表情, 是创造具体人物在具体生活环境中喜怒哀乐的艺术形象的广泛生活依据。

所以模仿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 它同时也是人物塑造的一个重要方式。这种方法和发式随时都会用到, 这也是舞蹈艺术、深入传统所需具备的基本要素之一。从广义上讲, 通过观察模仿可以悟出舞蹈的各种现象和效应;从狭义上讲, 通过观察模仿可以了解一部作品甚至于一个基本外部形态和特征。同时, 不同深度、不同角度的观察模仿使编导通过外部形态透视其内在的规律, 渐渐悟出塑造舞蹈人物的真谛。模仿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外形上的与众不同正是内在变化规律特殊性的形象表现, 舞蹈家要观其形而知其律, 然后循序渐进地全面掌握, 逐步认识其形态、节奏、风格、情调。

二、从塑造人物的个性和性格出发来丰满人物的形象

在舞蹈人物塑造中, 了解人物是塑造人物的前期工作。背景资料的收集需要编导去生入被塑造人物的生活中去, 了解他的生活、了解他的为人和了解关于他的一些生活环境和习俗。这对将来刻画人物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的越详细、越清楚, 同时也就对主人公就越有了解, 了解的越多也就对人物的刻画就越有把握。仔细的研究和琢磨人物的一些个性与性格, 也是对人物的一次新的认识, 也给塑造人物提供了有代表性的素材。

个性和性格是可以丰满人物独特个性的, 是典型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个性贯穿着人物的一生, 影响着人物的一生。正是人物的个性倾向性中所包含的需要、动机和理想、信念、世界观, 指引着人生的方向、人生的目标和人生的道路;正是人的个性特征中所包含的气质、性格、兴趣和能力, 影响着和决定着人生的风貌、人生的事业和人生的命运。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 我们会发现, 有的人行为举止、音容笑貌令人难以忘怀;而有的人则很难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有的人虽曾见过一面, 却给别人留下长久的回忆;而有的人尽管长期与别人相处, 却从未在人们的心目中掀起波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个性在起作用。一般来说, 鲜明的、独特的个性容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而平淡的个性则很难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在舞蹈《新时代的虎妞和祥子》中, 编导是描述了一对结婚夫妇, 在生活中“你争我逗”的一段, 又滑稽又幽默的爱情故事。首先编导从两人的个性特点出发, 抓住了老公是一个家中以“老婆为中心”但又有不服现状的角色, 而女主角是一个“家中霸主”的形象角色。在日常的生活中老婆经常以老公取乐为由, 来挑逗自己的丈夫, 并且还指示老公的一言一行。老公在无奈中服从老婆的挑逗, 两人在“你争我逗”的情景下, 加上活跃的“三弦”音乐, 给整个舞蹈的增添了不少气氛。更大好处的是, 他们在各自不同性格的基础上, 以自己的个性特点出发, 编创出符合自己人物特征规律的形象动作, 例如在两人在争斗、打斗时动作都以很生活化的姿态, 节奏都以快而小的特点进行上下进行起伏变化、进行上下左右的躲闪, 从而与他们自己角色特点和行为特点相符合, 在这同时也符合了他们夫妻之间情节、情感。最后因为这些动作、节奏特点从而促成了他们的人物个性特点的形成。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舞蹈动作来刻画两人的一些矛盾、分歧, 用轻巧而又细微的“颤动”动作把他们之间的矛盾关系巧妙的连接起来。这样不仅体现了两人各自的个性特点, 也加深、丰满了人物的形象特征, 在这同时也更好的增添了观众观赏的趣味性。

所以在舞蹈人物塑造中, 从人物的个性、性格出发可以丰满和提升人物的鲜活形象和增强人物角色的感染力。把人物最具个人特色、特点的素材加以理解和提炼, 进行加工, 这样就具有代表性, 让人看了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而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因为个性是人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性, 是人的全部生活内容和性格内容的独特的外在表现, 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人, 在社会生活中长期孕育而成的独特的思想和感情方式, 独特的爱好和习惯的总和。它深入人的骨髓和血液, 化为人的气质和禀赋, 支配人的思想和言行, 充溢在人的整个内心世界和外在表现中, 使人物的感性活动, 处处闪耀生命的内在意义, 又处处表现出生命的独特性。

三、用“创作性想像”的方式来拟造人物的形象

舞蹈无论选择什么为对象, 都是要用自己的身体去表现, 即使把特别的人物作为对象的时候也是这样。观察那个人物, 了解那个人物的同时, 接近那个人物, 与那个人物结合为一个表现体。某一人物在那样的场合下会怎样做, 他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我在那样的时候会怎样做, 要思考怎样行动等问题, 通过观察得出表现的体会。虽然说成为一个表现体, 但是与你所模仿的那个人一模一样是不可能的, 因为你不可能完全地捕捉到那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如果是自己的话, 这时应当怎样去动?必须要发动你的洞察力和想象力。

舞蹈家在塑造人物时, 常常进行表现观察和创作性想像, 碰到难以观察的情况时, 多是依赖创作性的想像。动物与人类相比较而言, 除了运动之外, 人类在现实中还有: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些幻想的事物 (如恶魔、天使、等等) ;幻想世界中存在一些实际事物 (如人类飞向月球等) 当一些抽象的人物色彩出现时, 就需要我们应用自己对事物理解去想象人物的一言一行。除此之外, 别无他法。不能仅仅依靠普通型的观察来进行艺术表现。通过创作性的想象来创作出超出想象的事物。同时设立与现实存在的事物同等程度的真实形象和性格。

这里所阐述的创造性想象一般都是在抽象的人物中而应用的。舞蹈是创作人体动态美的艺术, 能够创作出无限的人体动态。那些动态绝不全是模仿而来的, 均是创造出来的。绘画和雕塑称作造型艺术。舞蹈是动态艺术, 是创作动作的艺术, 它不仅反映自然的动态, 而且也要汲取自然法则, 随着创作者的想象自由的进行创作。舞蹈以人的思考为中心, 具有个性的表现。音乐能够用乐音直接抒发作曲家的感情。抽象表现也能够用人体动作去直接表达舞蹈编导的感情。

例如, 在我们要刻画一个“鬼”的人物形象时, 我们就要去思考, “鬼”是让人看到就害怕和恐惧的。那么怎样的人物是鬼?而怎样的鬼才是人们所能认识到的鬼?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去体验时, 就需要我们发挥自己对鬼这个人物的一些感受进行了解分析。当然我们人有本能的反映, 就是去感觉, 当感觉不足以表达对鬼的了解和认识时, 我们就要对人物进行想象加工, 想像怎么样的人物形象别人会认为是“鬼”, 怎样的“鬼”是让观众看后会感到害怕、产生恐惧的。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去进行二次创作。所以在舞蹈艺术中创作性想像是十分重要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的一切, 推动着人类的进步” (1) 。发挥想象力对舞蹈也有着特殊的作用, 想象是人脑中对表象进行加工的途径, 是创造的过程。在舞蹈中许多动作是抽象概括的, 学生不可能直接感知, 这就需要借助边缘学科, 通过音乐、动作联系平时的经验, 借助想象去补充认识动态美, 用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肢体去表现, 让舞蹈艺术活起来。善于想象的人才善于创造, 同样善于想象的演员才能善于表演。

总的来讲创作想象是舞蹈创作的一种方式之一, 也是人物形象塑造方式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当我们面临着艺术中的抽象人物时, 我们就不得不用创作想象这种方式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当然创作想象也是需要有根据的来想象创作的, 不是想怎么编就怎么编的, 是要根据人物的角色需要, 要和人物的一些情感相吻合的。掌握了创作想象这个环节也会让我们的艺术作品富有神秘感, 会让我们的艺术作品更有艺术价值, 更值得让我们去品味和享受它。

四、人物形象塑造在舞蹈艺术中的重要性

人物塑造可以说是刻画人物的艺术, 失去了对人物及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描写, 就无法反映具体、生动的社会图画。人物塑造在舞蹈作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在一部作品里不可能没有人物的存在;也不可能没有人物的支撑。作品的本身就是为了烘托人物而存在的。在情节舞蹈作品当中人物形象尤为重要, 情节舞蹈一般都是有故事情节的, 其中一个故事的展开往往牵扯到人物关系的变化。人物是舞蹈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瞬间提升舞蹈本身的观赏价值和观赏情趣, 能让人感觉到真实的现实场面, 能更好地抓住观众的观赏情趣, 从而也突出了舞蹈艺术的真实性, 相反如果一部舞蹈作品没有塑造出好的人物形象那么他就失去了它所要表现的价值。另外, 一部作品人物的塑造的成功与否, 也对作品的整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人物刻画得不生动, 不形象, 表达的思路不明确都会对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产生影响, 不生动, 不明确观众看的就没有兴趣。总之, 人物形象会直接影响着舞蹈的创作水平, 它与舞蹈本身是密不可分的。了解了舞蹈人物形象塑造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 明确了舞蹈人物形象与舞蹈的对应关系。有利于舞蹈编导能更好地掌握整个作品的去向, 有利于舞蹈编导能更好地捕捉到人物的特性, 能更好地更深地抓住人物的形象, 同时也可提高整部作品的艺术内涵, 也提高了舞蹈本身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总结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1] (P38) , 所谓“外师造化”就是要懂得“任何物种的尺度”;而“中得心源”, 则是人类“内在固有的尺度”。为了“外师造化”, 我们必须深入生活, 以客观现实为师, 深刻地掌握客观现实的规律, 按照客观现实本身的规律来反映客观现实。我们要写任何一种生活、任何一种人物、任何一种事物、都必须深刻地懂得它们熟悉它们, 只有这样, 才能按照它们的“尺度”来写。因此, 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写, 事实上就是我们常谈的真实地反映生活。只有掌握了真实性, 掌握了“任何事物的尺度”, 我们才能把千变万化、层出不穷、恒变恒新的现实生活, 即合乎规律又入情尽理地描绘出来, 达到毫发毕现、形象逼真的地步。文艺创作是种精神劳动, 当然离不开我们本人“内在固有的尺度”。庄子说:“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2) , 内在的尺度卑微渺小, 你又如何能够希望他反映出外在事物宏伟深意的尺度呢?“行百里者必须具百里之粮, 行千里者必须具千里之粮”[1] (P40) 。你只有一百里的粮食又怎么能妄想走一千里的路呢?因此, 加强自身得主观修养, 锻炼和培养自己为人的品质, 实在是十分重要的。曹雪芹、莎士比亚、歌德这样一些文艺创作上的高峰, 难道不是和他们同时是人类文化修养和精神修养的巨人, 联系在一起的吗?

总结起来,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既要深入生活, 对周围现实有细致周密的观察和感觉, 又要有内心的修养和高尚的情操, 对人生具有炽烈的同情心, 才会有创作的灵感和冲动, 才会创作出好的舞蹈的作品, 才会刻画出真实逼真的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钱念孙.谭艺书·朱光潜卷艺术真谛的发掘与阐释.海天出版社.2001年3月.

[2]季羡林主编.美的规律——蒋孔阳自选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

[3]赵志军.作为中国古代审美范畴的自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5月.

[4]孙美群.多角度把握全方位.中国期刊网.

[5]逯伟.浅论舞剧中反面人物的塑造.中国期刊网.

[6]佟欣婷.论舞蹈语言的运用和艺术表现方法.中国期刊网.

[7]贺婷.努力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中国期刊网.

[8]王佳维.试论中国舞蹈编创的相象空白.中国期刊网.

[9][法]米·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5月.

[10]Isadora Duncan.Isadora Duncan’s Lecture on Dancing.

[1]爱因斯坦:“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的一切, 推动着人类的进步”。

上一篇:乙二胺合成研究下一篇:中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