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2024-05-04

中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精选十篇)

中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篇1

1.1 质量

质量的内容十分丰富,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也在不断充实、完善和深化。在ISO质量体系中, 国际标准化组织总结质量的不同概念加以归纳提炼, 并逐步形成人们公认的名词术语, 即一组固有特性满足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的程度。在许多情况下, 需求会随时间和环境而改变, 这就要求定期修改规范。

1.2 教学质量

在教育界, 质量也有多种不同界定。布卢姆对教学质量的定义是, 如何向学生提供线索或指导;学生参与 (外显地或内隐地) 学习活动的程度;以及如何给予强化以吸引学生学习。一般而言, 教学质量指的是教学对学生达到预期教育结果的促进程度, 包括学习活动是否合理、恰当, 是否考虑了学生的特征 (如年龄, 个性特征、先前知识, 动机等) , 涉及众多的教学因素, 特别是教师对学生和内容的处理, 对学习任务和活动组织的处理。

1.3 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按照科学的标准, 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 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此文的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指学生学业成绩评价。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评价主体上更加强调企业的评价和社会、家长的评价。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在国内外对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其相关内容的研究有很多, 并且随时代的变迁也从未停止过。在德国、加拿大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中, 已有成熟的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各个学校统一使用。但是在我国特别是在重庆市, 对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研究还不够系统, 特别是涉及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价研究和探索并不多, 也未形成在当地可以推广应用的评价体系。

在德国, 各州文教部根据国家承认的职业教育制订并颁布职业学校相应的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在州职业学校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上, 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协商确定相应的《框架教学计划》和《考试目录》, 制定了实用性评价标准和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评价标准, 以便全国职业学校参考。实用性评价标准包括职业描述、学习难度描述、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时间安排、对学习领域的解释性描述、课程开发的开放性、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企业与学校教育目标的互补性等;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评价标准包括职业导向性、工作过程系统化性、设计目的任务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职业成长规律等内容。

2008年, 河北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研究课题组孙志河、刁哲军教授, 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中已经提出了中职教学质量就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职业为本位, 以能适应社会需求、获得用人单位好评为最高标准, 并列举了以学生基本素质和社会声誉两大指标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但是他们并没有提出相应的评价主体体系和指标权重, 以及形成可以操作的学生学业评价手册。

2012年,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天津大学博士生导师周志刚教授在重庆市介绍了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的研究成果, 对重庆市中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及研究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获得2011年度重庆市职业教育优秀论文的重庆市合川职教中心唐宏老师, 在《构建中职会计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体系探讨》一文中, 比较具体地谈到中职会计专业某个课程教学质量的控制评价体系问题, 但是对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对象、主体、内容、标准及指标体系及可以推广的评价手册涉及很少。

由此可以看出, 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和职业学校的专家和教师虽展开中职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 对具体专业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就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和探索仍较片面、肤浅, 未形成系统性, 没有推广价值。在实际的教学和管理中, 我们还找不到可以直接借鉴的依据。

3 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从国家层面看, 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通知》 (教职成厅[2001]5号) 中指出, 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体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 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业务范围、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 是实施学历教育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 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教学文件, 也是各地、各行业教育部门和教研机构指导职业学校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评价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同时, 也为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毕业生进行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考核提供了依据。

从地方层面看, 2013年2月, 重庆市教委下发了《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重庆市教委2013年工作要点》, 要求各级学校要推进学校评价制度改革, 进一步改变以升学率、考名校为主要指标评价学校的方式, 建立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生、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发挥评价对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内涵式发展的导向功能。进一步改变以学业成绩为单一指标评价学生的方式, 完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多元评价体系, 重视过程评价,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强化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

从专业教学实际看,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中总体上存在每个学校各自为政, 导致重庆市中职会计专业整体实力在全国不高;具体表现在评价主体参与少, 评价依据凭空想象, 评价内容单一, 评价标准和指标不成体系, 缺乏可操作的评价手册等问题。由此, 迫切需要进行本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改革研究, 以此“倒逼”人才培养和课程模式、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管理、学生学习等影响因素方面进行改革。

4 研究目标

我们将以教育部和重庆市颁布的中职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作为指导, 依托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活动,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力求实现以下研究目标:

1) 确定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和主体。以满足社会需要, 完成学校和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 确定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和主体。

2) 形成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确定的教学质量评价内容, 制订一系列相关的评价指标和权重, 形成评价指标体系。

3) 编制规范的评价手册。依据教学质量评价的程序制订出规范的评价手册, 供其他学校同一专业通用, 供同类学校其他专业参考使用, 实现全国示范校会计重点支持专业建设的目标。

5 研究内容和拟创新点

5.1 研究内容

1) 对中职会计专业社会需求及教学质量评价现状的研究。 (1) 企业对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2)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研究, 可以找到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较为客观的依据, 避免普遍存在闭门造车、凭空想象地去评价教与学的质量现状。

2) 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内容和主体的研究。 (1) 职业能力的类型划分; (2) 对应的教学质量评价内容分解及描述; (3) 进行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归属和确定; (4) 强调企业、社会机构、家长对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性。

这是建立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编制评价手册的基本前提, 必须通过一对一地调查研究, 提炼出每个评价主体对应的核心评价内容, 以便于实际操作执行。

3) 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1) 分解可操作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2) 确定各个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比重, 形成指标体系。根据每个评价指标对应的评价主体及内容的重要程度, 以及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及其专业发展的影响程度, 确定出恰当的比例来构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4) 教学质量评价手册的编制。 (1) 教学质量评价的程序分析; (2) 利用现代的excel技术编制电子版教学质量评价手册。根据教学质量评价的步骤, 采用程序分解方法, 运用现代的excel技术, 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列表或制图, 最后形成可视化的电子版图表评价手册。

5.2 拟创新点

在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分析方面进行创新, 提炼出贴近企业用人需求的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内容;在评价主体上创新, 充分体现企业、家长、社会机构 (包括技能鉴定机构和大赛组织机构等) 评价对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作用;在评价指标体系和研究成果上创新, 编制具备可操作性的、可视化的重庆市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手册, 供其他学校同一专业通用, 或其他专业参考使用, 实现全国示范校会计重点专业建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宗武, 谭绍华, 姜伯成, 邱孝述.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学校推进策略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3.

[2]周志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重庆职成网, 2012.

[3]唐宏.构建中职会计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体系探讨.2011年度重庆市职教优秀论文集, 2012.

[4]陈美虹.浅谈中职学校会计教学质量评价.广东教育:职教, 2011.

[5]李本千, 宗俊明.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现代教育科学, 2010.

[6]叶爱宁.关于中职会计专业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的研究.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010.

中职政治课教学评价 篇2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这一理念已深入我们每位教师的心中,如何评价学生,也是我们政治课教师思考、探索的问题。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做好中职政治课教学评价。我的做法是:

首先要让评价目标,从“甄别”走向 “发展 ”

职业学校传统的政治课对学生评价的目的和普通高中一样多在于终结性的分等排序,是对学生前一段学习经历的总结。这种评价方式对成绩优良的学生或许能起到正面强化作用,但对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来说,一次评价就意味着一次打击。这与职业学校政治课的教育目标是不相符的。

职业学校新的政治课程标准针对以往学习评价中的弊端,把评价目的定位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诊断学生的学习质量,检测学习评价重在评价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第二,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位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第三,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这一评价目标理念的转变对政治教师提出了如下要求:要树立思想政治学习评价的全面目的观,要在注重学习评价管理功能基础上,充分发挥学习评价的教育功能。

其次要让评价重心,从“关注结果”走向“关注过程”。职业学校传统的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于学生是如何获得这些答案的却漠不关心。这样学生获得答案的思考与推理、假设的形成及如何应用证据等,都被摒弃在评价的视野之外。缺少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评价,就会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就不可能促使学生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特别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反而易于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认知和习惯,不利于其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限制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因此,有效评价----高中政治课堂要求把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有机结合,要求既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理解和掌握的现实状况进行评价,更要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和探究性等进行评价。

[案例]在中职学校经常有一些学生逃学上网吧,不知疲倦地通宵上网打游戏,更有甚者为此付出生命代价„„有些学生不顾学校禁令,专门将头发染得“五彩缤纷”,打扮得“色彩斑斓”。[问题探究]你觉得这种现象正常吗?为什么?从哲学角度审视这一问题,你下判断的哲学依据何在?(学生前后桌讨论)

生甲:荒废学业。

生乙: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生丙总结: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人的活动只有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否则任何人都会遭到社会规律的惩罚。

中职学生的智力类型,可能更适应于“行动课程”的学习。让中职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进行学习,学生通过辩论会、讨论会、模拟表演、知识擂台、讲事实谈体会等展现学生的个性才能;还可以开展课堂五分钟研究性学习演讲、小论文报告会、周末社会调查等。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对中职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三是要让评价内容,从“片面”走向“全面”

职业学校传统的评价关注基础知识的学业成就,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长期接受这种评价的学生“双基”掌握得比较扎实,特别是基础知识记得比较牢固,有利于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但针对这种评价,学生的对策就是死记硬背,这使学生的记忆能力得到了强化,却忽视了其他能力,如应用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的锻炼,与中职学生的智力类型严重脱节,尤其不利于中职学生认知结构、情感、觉悟的发展和提高。

在中职学校的政治教学课堂评价中,需要我们进一步扩大评价的内容领域,不仅要关注中职学生的学业成绩,关注中职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养成,促使中职学生学会学习,发现和发展中职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同时还要积极关注中职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培养中职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和态度。

[案例]让学生自己给自己设置作业,要求内容和形式不拘一格,自由发挥,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也调动了非智力因素;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又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精神。因此,对发展中职高中政治课学习评价的内容要更丰富多面、立体,既要重视学生的认知,也要重视学生的态度、情感,分析与解决问题等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更要注重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

四是要让评价方式,从“单一”走向“多样”

中职数学课堂评价实施方法研究 篇3

【关键词】中职教学  课堂评价  实施方法  促进提高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254-02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恰当的教学评价会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会促进教师的教学,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取得教学上的进步。其中对于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尤为重要。

一、评价的内容

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主要包括:第一,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否到达教学目标的要求。第二,对学生的学习技能的评价。第三,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二、评价的功能

1.诊断与调整功能

对学生来说,通过评价,能更明确本节课在知识的储备,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收获和不足,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出调整。

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学生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在各个环节的参与度,了解学生学习动机、态度和兴趣,识别不同学生认知情感的状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调整教学设计方案的内容、方法以及手段。

2.教育与促进功能

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评价,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不足,以及和其他同学的差距,在学习中树立目标,努力改进;另一方面,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独创性等主体精神和品质进行激励评价,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达到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和主动发展的动力之目的。同时教师也要充分注意利用评价来促进和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

三、课堂教学评价实施步骤

传统的评价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病,直接影响到当前的改革的推进。改革评价体系,优化考核方法,真正做到考核的公平性、严肃性、实效性,促进教学、促进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活动进行客观评价,把教学评价动态化,使之贯穿整个课堂。

1.课堂评价环境

一个民主、平等和温馨的评价氛围,有利于反馈信息的畅通和学生的自我调节,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评价时,一定要注意面向全体,不能忽略了某个学生,应该以积极的鼓励为主,注意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中职学生中,学困生的比例较大,要调动这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要多多关爱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维护其内心的和谐。这样,学生才能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让更多的学生学会评价,且在评价的过程中感受到集体的温馨。

2.课堂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认知水平和基础的差异,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所以,教师设定的教学内容要活泼生动,多与生活,专业相结合,搭建课堂活动平台,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为目的,可采用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如: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等。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结合多媒体,利用PPT、flash、视频、动画、微课、慕课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兴趣度及积极参与度。在课堂评价中,设计合理的评价内容:

(1)教师评价内容:学习态度,出席情况,活动参与情况,成绩。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观察法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亮点,及时评价,还可以用竞赛激励法评价,如各学习小组展开学习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再如优点扩大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著名心理学家威廉 古姆士说过:“人性最深沉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所以,评价应该体现赏识和激励,对中职学生尤其是这样。

(2)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内容:课前预习,复习检测,课堂练习,课后作业。

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在课堂上多采用分小组、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分层设定学习目标,制定评价表,分组记录完成情况。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在集体和个人的学习活动中,很好的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促进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小组互助学习,给学困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和谐的学习气氛,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一节课中,教师不能面面俱到,而学习好的学生,了解同学的心理,通过给同学讲解,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又帮助了学困生,一举几得。通过互相合作的学习方式,共同完成既定的不同的分层目标。

(3)自我评价内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德育养成情况。

自我评价既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又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目标。认知心理学观点认为,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监控,对自我认知和记忆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在评价活动中有效地发展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不仅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十分有益,而且这种自我评价过程会为教师提供学习信息,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决策,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自我评价习惯,课堂上要求学生自觉参与,动手动脑动口,不断形成和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

(4)互相评价内容:小组讨论完成情况,参与度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交往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得到了满足,增加了学习的自主性,小组成员的互相评价,为学生提供了取长补短,互相激励的机会,给别人的学习作出及时、恰当的评价,既是一种增进同学之间人际交往的过程,也是一种再学习的过程。在评价中,分享成功的快乐,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共同成长。

在课堂上,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关注学生的能力考核,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关注学生学习态度的考核,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中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篇4

一、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1. 评价内容过于传统, 与实际办学要求相脱节。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 以学生就业率为导向”的教育, 这就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要与学生在实习工作的评价进行对接, 充分考虑学生在实际解决某项工作任务中所体现的具体动手能力、技能等综合素质各方面的情况, 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来考量。但是, 我认为, 中等职业学校评价过于传统呆板, 并没有很好地与学生实际的成长成才结合起来, 主要还是囿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 注重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 而轻视对其实际解决问题等诸方面的考核和评价, 导致在学生就业前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其进行岗前培训, 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就业成本。

2. 学校评价制度与社会的评价标准相分离。

这主要源于传统教学评价的弊病, 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要的学生出现了脱节。一方面学校按照自己的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 但另一方面社会不断发展, 对职业教育学生的要求不断发生变化, 就要求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用人单位各方面的需求, 这样就导致学校终极导向与社会认可度的反差, 不利于学生顺利就业。

3.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体缺乏科学性。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体基本上就是学生的课堂任课老师。但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 其教学主体并不是单一的。而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时候往往只重视学生在课堂的表现而忽视了学生在用人单位实习锻炼时的评价。由于相当一部分专业课教师长期脱离用人单位实际, 因此评价的结论并不客观, 加之大部分教师不曾跟随学生到企业参与实习指导, 因此, 在评价学生学业时, 不能对学生的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强调教师是唯一评价的主体显然缺乏科学性。

4. 评价手段落后, 不能与时俱进。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应用型人才, 强调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但是就目前的教学质量评价手段来看, 学校主要通过应试教育的那一套模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 最终对课堂教学质量给出参考。实际上, 这种做法显然与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也是违反中职教育规律的, 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应参考多方面的因素, 无论是基础理论知识、专业能力还是综合素质能力, 均以笔试、试卷的形式为主, 这与职业教育是能力本位的技能教育的发展内涵是不符合的。

5. 教学评价重结果, 轻过程。

就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来看, 中职教育对学生的考核培养, 主要以考试的结果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方面, 特别是每学期课程结束后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评价来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进行划分, 在教学过程中很少运用其他考试方式, 比如考核其动手能力等过程性考试, 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一锤子买卖, 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与培养, 考试类型缺乏科学性, 比较单一。

6. 评价没有体现激励导向功能。

学生的评价与教师的评价是相互的,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是看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各环节要素的利用, 对学生的评价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延伸, 学生是否消化学习了课堂内容, 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目前在学校里对学生的素质测评主要是为了评定奖学金等级的需要, 仅仅是为评而评, 没有体现对学生的激励导向功能。在进行综合测评时很少征求除专业老师之外其他老师的意见, 考核内容和要求不科学, 带有主观随意性, 不利于学生素质培养, 是目前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中存在的不利因素。

二、中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1. 遵循的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教学质量评估时应严格遵循客观、公正、全面及可行的主要原则。在具体的测评过程中应坚持以定量为主, 定性结合原则;注重风向标的作用, 力求可操作性强;对一个老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 一般认为不能通过一两节课的表现就可以做出结论, 有时候需要经过多次甚至反复 (例如对教师课堂理论教学水平和反应能力的评价) , 或需要通过全方位的观察、座谈与沟通, 才能作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 除遵循以上几个原则外, 还需要遵循周期性评价与随机性评价结合的原则, 遵循奖罚分明与激励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做到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对此, 我们认为要严格做到“公平、透明、公正”, 使人人心情舒畅, 积极主动参与, 营造良好的评价氛围。

2. 教学评价的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时, 首先根据教学的任务和目的, 设计评价的方案, 规定评价内容, 根据评价指标指标, 确定评价方法。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科组的评价及学校评审委员会的评价等部分。

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 学生评价一般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 有时也采取全部调查的形式进行。首选班长、学习委员和课代表, 其余名额由所在班级学习成绩排名前三分之一名的同学依次补充。主要是避免部分成绩差的学生因受教师的教育批评后, 有意对教师评低分, 不能正确反映教学情况。

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与时俱进, 不断增加对教师实践性教学指导能力的评价。一方面应增加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内容, 建立相关体系, 另一方面可通过走访用人单位, 了解他们对相关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的表现进行的评价来完善和修订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质量上的各项标准。

三、中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观念变革及出路

1. 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亟待转变。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应分为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评价是以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为基础的, 认为评价活动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相互作用的过程, 且因各种因素的不同而有十分大的差异。量的评价则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之上, 如果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是相互作用的实体的话, 那么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必定存在内在一定的逻辑因果关系, 量的评价就是要找寻、确定和验证这些数量关系。然而,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的教学评价更多的是关注以具体学生分数为衡量标准的指标体系, 实践已经证明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和很大的局限性。我们大量地采取考试成绩、平均分数等评价方法来对职业技能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无疑会对教学改革形成强烈的负面影响, 使职业教育重新回到重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而忽视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但质的评价是以人文主义为方法论基础, 充分表述和分析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 以突出其中的意义, 增进理解沟通, 主要体现的是一种价值判断。因此, 在改革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时, 应首先变革观念, 突出的表现就是以质的评价为主导思想, 促进改革进一步深入。

2. 评价方式力求立体化、多元化。

在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中, 特别是一些生产性实习环节, 只讲“懂与不懂”, 不讲课程的“及格与不及格”。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主要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 重点考查学生“懂与不懂”。不必考察每个知识点的实际掌握情况。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模式, 最大可能地避免仅靠卷面成绩就决定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情况的现实状况, 要注意在转变评价方式, 突出教改理念上下工夫, 不断创新中等职业教育的评价手段和范式。

追求评价方式的立体化、多元化, 具体来说可以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专业理论课程的考查主要以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为主, 可采取开放式方式, 且在整个学习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对于学生在用人单位实训学期的教学评价, 适合采用表现性评价方法, 即在一个真实的或者模拟真实的情境中, 通过让学生完成一项具体任务, 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素质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评价方式。

摘要:建立科学合理且切合中职学校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是深化职教改革, 全面提高中职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问题出发, 着重对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的方法及其适用性进行了反思性研究, 并提出了若干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反思,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润彬.中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职业技术, 2008, (9) .

中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篇5

摘要:目前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现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中职学生没有掌握好相应的语文知识,这样不利于其就业和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改革策略和具体改革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职语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关键词:中职语文;存在问题;教学改革

【分类号】G633.3

引言

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是对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重点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能以学生以后的发展方向作为教学导向实施教学,提高教学的实用性。此次主要从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以及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其改革的措施进行了简要探究,希望能在这一努力为我国的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目标实现,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一、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分析

中职的学生经历了中考的失败,很多是初中时老师眼中的差生。他们的语文基础不扎实,对常规课程的学习兴趣缺失。他们更喜欢专业的操作,不喜欢在教室去习得语文的一些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但众所周知语文课程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有着积极作用,是其他的课程不可替代的,文化育人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如何让学生去重视语文课程,喜欢语文课,这对中职语文教学是一次挑战。对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主要是能够将对学生的学习观念进行改变,以及对课堂的教学形式进行创新改变等,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更好地将效率得以提升。

二、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陈旧的教学观念

虽然中职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目标的指引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总体上看,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中还受到陈旧教学观念的影响。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一批实用性的人才,由于受教学目标的影响,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呈现出重专业、轻文化的倾向,使得在中职教学中占基础性地位的语文教学逐渐沦落为附属地位。目前的一些语文教师还受到陈旧教学观念的影响,太过倾向于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而学生属于从属地位,因而使得原本生动有趣的语文课教学变得枯燥乏味。

2、对中职语文的特性不够了解

普通高中的语文与中职语文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在目前看来,一些中职院校存在用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来代替中职语文教学的现象,使得中职语文教学没有针对性与适用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目前的教师没有对中职语文的特性进行深入的研究与了解。因此在中职语文的实际教学中,用的还是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方法。由于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没有升学压力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存在内容泛化的现象。主要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走走过场,不会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就像是在学习舒婷所写的《致橡树》这篇课文时,教师总是按照个人的意愿来将其中的爱情观无限放大,错把爱情观理解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对文章的风格、意境等等视而不见。将教学目标单纯地定性为要让学生理解爱情的真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这种理解具有片面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1、充实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改革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中职语文教材是按照不同文体来进行编排的,中职语文教材里有些古文偏难,精美散文偏少。针对以实用性为主的中职培养方案,其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所以,有些课本在注重文章的鉴赏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写作要求,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综合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教材在编排过程中要注意能力训练,比如演讲、诵读、辩论等,来提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求职交际能力。课本中应当注重对职业道德精神培养的内容,课堂上老师应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教学当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思考。对于一些开放性问题,采取辩论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在实际教学中,要创设一种引导学生参与的情景,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体,鼓励他们自主、合作、探究,不迷信权威,敢于去发表自己的见解。

2、利用课外实践促进中职教育职业化

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无论是字词句的准确使用、语文文本的理解、语言的表达和写作,还是文学知识的积累都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单一的课堂学习无法达到语文知识丰富性的要求,语文课堂实践是有限的,语文课堂所能接受的语文知识也是有限的,而语文学习是无边境的,因此,语文学习必须突破课堂的时空界限,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展开语文文本阅读、文学知识写作及语言表达。中职语文职业化教学模式的实现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外语文学习的运用和学习上融入专业知识,如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选择与专业相关的语言文本,在学生组织的诗歌朗诵和演讲比赛中融入专业要求,诗歌朗诵的主题和演讲比赛的内容选择与专业相关的题目或者内容。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展开关于各种报告、书信及汇报的实践运用,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电脑基本知识的介绍汇报、对出现问题的详细解说等,通过这些实践促进中职语文在专业实践中的应用。

3、转变中职语文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教学形式

与高中重视理论教育的目的不同,中职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是综合型的技术人员,其教学的目标侧重能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得到运用。所以,中职语文教学应该根据其专业的性质,因地制宜,面向市场,面对实际,调整和改革新的教学模式,切实地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放到教学目标当中。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应当加大对语文教学的投入,采取在实践中进行学习的形式,开展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而对于从事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师,在加强自身文化修养的同时,还要了解所教专业的特点,不断涉猎新的知识领域,扩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在立足于课堂的同时,能够着眼于课外,最大限度地将各种人文性和工具性课程因素引入课程中来,不局限于课本知识。通过各种教学方式与手段,通过师生的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通过教学、学习、实践三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文化的学习。

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而也给中职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深化语文教学改革,逐步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中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篇6

关键词:网络环境;中职教学模式;评价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新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教师教学活动并进行各种评价,在课业学习中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和主动参与的意识,获取更多的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在中职学校要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和行之有效的计算机教学水平评价方案,是大家所期待的。

一、构建中职计算机教学评价系统的意义

新千年的到来,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现行的教育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创新发展,需要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与学新颖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一技之长,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现代教育理论与新课标为计算机学科创新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传统计算机教学评价模式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评价标准对于新视角下的新能力培养要求来说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开展已经有很多年了,但是在评价计算机教学时,还是用传统学科教学所用的方法来进行评价。我们知道,传统评价系统中,其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很多,涉及计算机专业教育目标、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等发展情况等方面因素,其主要目的虽然也有适合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内容,但是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许多重要的因素都没有包括进去,这些因素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往往占有较重的比例。要构建计算机教学评价系统,就应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促进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向更深层发展。

三、中职计算机教学评价系统遵循的原则

1.评价系统要有新的教育思想做指导

素质教育提倡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已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1]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与途径,与其他学科课程进行有机整合,树立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观。不能在评价中有选拔和筛选等方法的存在,要发挥教学评价整体功能的同

时,更要注重评价导向、激励,促进发展的功能。在评价与实践中,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育成、综合运用计算机专业能力的提高,进

一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与水平的提高。

2.“发展性”教学评价要适应教学目标

所谓“发展性”评价体系,是指由一系列反映被评价对象目标的、相互联系的指标构成的有机整体。[2]确定评价体系的依据必须是教学目标,评价体系必须与教学目标相吻合,保证教学工作的正确方向。教学评价能为学校的领导者改善管理工作,或为教师调整、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依据,能使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智能、品德、身体等方面的状况,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3.评价的主、客体之间是相互转化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双方既自我评价,又相互评价。[3]同时,教师与学生在不断改进教学时又必须具备一定的外在动力和条件。

四、构建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评价体系

1.把学生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中职学生正面临着竞争十分激烈的就业压力和企业对人才高标准要求的现实问题,在学校学好基本技能和技术本领,是当务之急。因此,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评价应该更多地着眼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让他们明白自己学习的紧迫性,启发他们把计算机专业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主要方式和有效手段。在实施计算机教学的整个评价活动中,学生应成为评价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让计算机评价活动变为促使学生认真踏实的再学习的动力。通过新的评价方法提高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兴趣和意识,把计算机专业作为合作学习的手段。

2.教师教学水平成为评价的主体

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经济快速膨胀,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是发展的客观需要。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设计是计算机教师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在此,计算机教师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照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规律,对计算机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其中要求教师掌握现代的教学观念、教学技术,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才能设计出有创意的、高效率的教案。所以,教师对计算机教学设计的优劣可以看成是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所应该具备的一项教学技能,由此也应该成为计算机教学评价中的一项考核内容。

3.制订切实可行的评价量表

在认真学习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文件基础上,学校要结合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任务、要求,制订出各专业的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性评价量表。当然在评价过程中,既要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又要结合实际情况,所确定的评价体系应尽量简练,所确定的评价标准尽量简明、可测,所应用的计量方法要尽量简便易行。

五、小结

中职计算机教学评价不能单一或者机械,要构建动态的、可操作性比较强的评价标准,才能有利于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创

新发展。并且计算机作为实践教学,其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决定了其评价方法的多元和个性化。积极的评价系统才能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否则将大大地阻碍这一新兴学科的健康发展,甚至扼杀这一新兴学科的成长。所以构建计算机教学评价系统依旧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冯义东.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网络学习评价[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02).

[2]周燕.基于网络环境学生专业能力发展性评价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黄荣怀,刘黄玲子,李向荣.计算机辅助评价的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2(05).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

中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篇7

一、促进延时性评价的应用

延时评价,顾名思义就是给学生提供足够长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深入思考和体会,通过实际教学后,对学生在这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给予相应的评价。

延时评价更加适合被用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身上,在给予他们相应的评价之前,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能够进行深层次的交流。这样的评价于学生而言,更加全面、科学和合理,也更加有价值和内涵。可以将这种评价恰当地运用到刚学完新知识的巩固练习中,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新学知识的印象。通常较为常用的评价方式有口头练习和达标检测这两种方式。根据实践表明,编制高水平、高质量的检测试题能够有效地促进目标达成。通过在课堂上的检测—反馈—改正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并促进中职数学课堂的效率。

二、科学合理地利用即时性评价

(一)即时性评价形式多种多样

由于即时性评价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即时性评价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通常可以归类为以下几种:教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学生互相的评价、学生自我的评价等多种形式,并且通过以上几种形式开展活动。对学生的评价已经不再局限于教师,更多的是家长、同学以及学生自身,这种多方面的评价,使得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客观、全面。

(二)课堂上的口语评价

通常在课堂上,教师会对学生采用口语的评价来评判学生的表现。所谓的口语评价,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口语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的进行,这也是当前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评价方式。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当教师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并使其及时纠正。而且我们不难发现,教师不经意间说出的话语或是动作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改变学生的思想。因此,教师要重视平时的言行举止,尽量减少口语评价的随意性,有意识地对学生给予肯定。

三、促进终结性评价的应用

终结性评价,就是在教学结束后,对课堂上的教学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如,在一个学期的教学结束后,对其最终成果所进行的评价,就是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目的就是对学生这一阶段学习的成果做出相应的结论式评价,因此,在课后或是考后的质量分析是终结性评价的重要环节。在拟定命题时,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各方面的具体要求,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特别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分析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转变传统的评价方式

在学期结束后,教师会对学生这一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教师通常会按照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期中考试成绩以及期末成绩来评判、判断学生在这一学期的学习程度。这种方式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教师要改变这种过于重视学生成绩而忽略学生其他方面的评价方式,要更多地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角度去关注学生,并且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内容,全方位地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

五、为学生搭建自我评价的平台

我们这里所说的自我评价,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按照教学要求,根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如,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掌握技能的情况以及学习的态度等方面,根据这些内容来对自己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通过学生对自身评价,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促使学生不断对自身进行反思,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优化中职数学教学评价,不仅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而且也需要学生的配合。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能够有效促使学生深入剖析自我,提高对自我的认识,并以此进行深刻的反思,不断找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优化中职数学教学评价,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即时性评价,转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构建不同层次的学习评价体系,从而能够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全方面、多角度且有价值的综合性评价。

参考文献

[1]陆琴.中职数学教学评价优化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2(6).

中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篇8

一、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中职教育的迫切要求

近年来, 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 中职教育发展迅速, 短期内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首先, 教学质量问题, 在教育大众化及迅猛发展的背景下, 教学质量在不断下降, 教育质量问题给人带来不少隐忧。其次, 生源地的质量问题, 同是中等职业学校, 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生源质量有很大差别。主要原因为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 综合素质普遍偏低, 而且农村学生面临很大的家庭压力, 心理负担很重。因此, 要想迅速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是一件很棘手的问题。最后, 有的学校虽然有完备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 执行力不强, 没有很强的规范性, 也没有具体落实到教学环节中去。教学质量管理形同虚设, 不严格执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

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方法和措施

1.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方法

要通过日常的教学秩序检查和考试检查, 以及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学习信息反馈, 及时了解教学中的问题, 对所有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进行随机指导和反馈, 根据信息的收集, 及时对信息进行监控。同时, 要建立教学质量的制度体系, 加强教学研究制度, 建立听评课制度, 一般由学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教研组长担任。另外, 还要建立学生评价制,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 由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中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人才, 以教学大纲实施、师资配备、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的改革为主要内容, 以课程合格率、优秀率及竞赛获奖率、创新能力为监控的质量体系。

2.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措施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措施表现在: (1) 由学校教学检查进行集中检查, 检查项目包括教学进度执行情况、教案编写、作业批改情况、教师相互听课次数、教研活动进行情况等。集中教学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杜绝教学事故发生, 对教师的教学有督促作用, 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工作的开展。 (2) 组织各班级学生, 对老师进行无记名教学情况评分, 按照好、中、差排名。通过学生对任课老师的评价,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改善教学质量。同时有利于加强监督, 使学生和老师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 互相监督, 有利于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3) 组织教学观摩活动进行评估。在制订教研活动计划时, 必须安排公开的观摩教学活动, 请教学经验好的教师进行全校性的公开教学, 加强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 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三、发挥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作用的对策

1. 完善各种管理机制是发挥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作用的有效方式

完善各种管理机制是质量监控体系发挥功能,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教学运行机制立足于教学的有序运行, 中等职业教育在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体系上与高等职业教育不同, 应该突出中专特色, 加强教学运行机制的不断调整, 完善教学管理, 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式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手段。质量评估机制可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及作用,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大力促进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完善, 才能发挥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作用, 实现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技术化, 不断促进中职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2. 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是发挥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依据

建立科学的质量标准体系是评价教学质量各个方面的依据、指南。在办学实践过程中, 逐步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使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可操作性、规范性。为规范教学管理过程, 科学评价教学工作, 持续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保证。同时要完善学校硬件及软件设施质量标准, 不断完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质量标准, 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对学校选用教材和任课老师要有相关规定和评价标准。要及时更换教材, 对新教材的审定要有评价标准, 要积极编写与教材相适应的教科书, 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材体系, 体现中职教育的实用性、目的性、可操作性, 从而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职业教育要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就必须提高认识, 顺利行动, 在扩大规模的同时重视办学质量, 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保持中职教育长久的生命力。

四、结语

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制度化, 具有规范性、目的性和可操作性。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级体系是中职教育的迫切要求, 完善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体系有具体的方法和措施, 要发挥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作用就要完善各种管理机制, 建立科学化的质量评价标准, 规范教学管理过程, 科学评价教学工作, 不断促进中职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何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07 (S2) .

中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篇9

(1) 评价方式偏离培养目标。以中职学校的《财务会计》专业课为例。在安排各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中, 许多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并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实际培养目标去安排各项实训, 而是找个单位应付一下。有的专业课教师也提倡学生能够“自力更生”去找实习单位, 导致实训安排走过场, 实习效果不明显, 最终体现不出财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真正效果。

(2) 评价主体不明确。这种情况大体分为两类, 一是有些学校实行主要评价者为专业课教师, 次要评价者为实训课教师, 把应当作为主要评价对象的学生放在末位, 处于被动的地位, 这样评价出来的效果不明显。二是有些中职学校以校外实习效果评价为主将学生作为主体, 降低了专业指导教师、实习单位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参与度。

(3) 评价手段单调。以财会专业为例, 根据财会专业的目标, 学生应具有财务基础知识和财务做账能力。但是很多中职学校设置的校外实习为提高学生的商务运作和英语专业技能, 用成绩数据来体现实习的效果, 忽视了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4) 缺乏评价标准。大多数中职的评价主体为专业课教师, 缺乏公正性和客观性, 虽然有些学校让学生评价教师, 但是往往是走过场, 形式化严重, 没有意义。特别是评价平时的作业作品, 缺乏一个统一的可以衡量的标准, 往往存在专业课教师主观印象打分现象, 不了解学生的全过程, 仅凭设置的问题难易度来判断。

2. 构建过程性评价

评价体系的方法为适应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模式, 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 应充分利用学校、社会的资源, 把以课堂为主的学校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认证、行业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1) 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堂教学考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平时表现考核:平时学生课程出勤情况、实训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课堂讨论情况。 (2) 基础知识能力考核:试卷考试, 针对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的考核。 (3) 过程考核:在专业课程授课和教学中, 营造民主、积极的研讨氛围, 关注考核的数据、参与团队的讨论和分析, 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 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习惯, 以团队的整体水平为依据来评定成绩。

(2) 书面考核法主要是通过试卷等方式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如果涉及计算机知识方面的考核, 也可以采取上机测试的方法进行。通过进入系统, 学生不仅可以自己选择题目, 也可以通过组合试卷的形式参加考试。与传统的考核方法相比较, 一方面, 不仅考核基础知识, 更注重员工的实际运用能力, 同时降低考核的比例分布;另一方面, 上机考核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 评价内容全面周到。与过程性的评价理念相比较, 传统的评价内容忽视了对专业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多侧重考查专业学科知识, 即专业课的知识。而过程性的评价包含的内容更加全面, 除传统的评价内容外, 还涵盖了对专业理论课程的认识转变, 学习动机的激发, 策略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以及创造力等综合能力的评价。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师生不断地进行创造和超越, 实现自我价值。

(4) 评价方式多样化。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可以分成一定的比例, 可占期末总评的30%, 主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专业课程的期末实习报告、课程评价、实习总结、学习态度、知识水平的综合比较等, 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进行等级划分和比较。此外, 针对专业理论课的过程性评价方面主要体现在:通过课外的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并且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信心, 促进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学生的主动求变发展。

总之, 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将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学过程的积极性, 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总体提升。

摘要:近年来,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参差不齐, 人才培养模式各不一样。部分专业课教师对专业理论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课前准备不充分、不到位。存在学生评价方式单一, 课堂效果和教学效率低等较多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分析过程性评价的教学评价, 以此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课程实践

参考文献

[1]张建玲, 姬彦红.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理论课学习现状调查[J].当代教育科学, 2011 (19) .

中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篇10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构建高效、人本课堂已经成为学科教学研究的重点, 课堂的生成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受重视。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课教学中, 学生操作技能评价往往是通过学生最终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或水平测试来完成, 当堂课的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如何, 学生操作技能的过程性评价一直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 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正确的评价, 梳理总结, 创建一个开放性、研究性的学习环境, 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团队合作的优势, 有利于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分层教学。通过一年的教改实验, 计算机技能教学中形成了学生自评、团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维评价体系, 结合决策树技术的使用, 从基础知识的掌握、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合作学习等多角度进行评价反馈, 对课堂各环节进行及时有效的校正, 达到技能训练效果的最优化。

二、教学评价设计的原则

1. 目标性原则。

评价的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在学习完成后, 学习者在计算机操作技能方面是否产生了如教学目标所期待的变化, 这是要通过评价来回答的, 离开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评价是盲目的, 无法进行有效的评价。

2. 关联性原则。

设计评价时应关联教学目标与评价方式, 追求不同评价方式的互补, 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工具, 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

3. 统一性原则。

教学评价, 既要评价教学的结果, 也要对教学的过程, 对教学中的方方面面进行评价。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要改变以往过分重视总结性评价的教学评价方法, 强调形成性评价、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兴趣、参与程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作品等进行评估。

4. 客观性原则。

在设计教学评价时, 从测量的标准和方法到评价者所持的态度, 特别是最终结果的评定, 都应符合客观实际, 不能主观臆断或掺入个人情感因素。

5. 整体性原则。

在设计教学评价时, 要对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 而不能以点代面, 以偏概全。为此, 教学评价应该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实现评价的主体、内容、方式、对象和标准的多元化和评价过程动态化。

6. 指导性原则。

在设计教学评价时, 不能就事论事, 为评价而评价, 而应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 要对可能的评价结果进行认真分析, 从不同角度探讨因果关系, 确认产生的原因,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应对方案, 以帮助被评价者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三、目前计算机技能课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 认识上的不足。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 特别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技能认识上存在“缺位”, 认为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非自己主修专业, 满足于简单的打打字、上上网, 在他们心中是“玩电脑”而非“学电脑”, 操作上缺乏规范性。教育管理者认识上也存在“缺位”, 计算机基础课仅仅作为公共基础课存在, 忽视了对学生操作技能的正确评价。

2. 评价方法单一。

对于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评价, 仅仅以一次考试 (计算机等级考试或学业水平考试) 决定成败, 存在偶然因素, 而忽略了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本质——实践性。

3. 评价功能不到位。

用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 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衡量学生实际操作水平固然有一定的说服力, 但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

首先, 使用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关注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学业考试结束了, 课程也结束了, 其反馈作用不大, 无益于教学过程的修正。

其次, 注重选拔与甄别, 忽视了情感刺激, 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培养作用不大。

最后, 评价的局限性日益凸显, 无法做到全面客观地评价学习结果。

四、学生操作技能评价体系的实现

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人的智能是多元的, 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 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二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 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根据这个理论, 对学生学习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 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学生操作技能评价中, 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一项最基础的工作, 也是整个评价系统最重要的环节, 评价体系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评价的其他环节。在教改实验过程中, 评价的方法和标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过了反复试用和修改, 最后从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以及反馈的有效性等多方面考虑, 形成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相结合的多维评价体系, 并在计算机操作技能课中得到推广。

1. 学生自我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认知。

依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学生具有自我认知智能并且是不断发展的, 依据原来的智能评价标准, 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考试, 只能使教育越来越僵化, 完全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而让学生参与自我评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具有积极意义。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一种激励性评价, 跟他人评价不同, 评价的主体不再是老师,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激励学生对计算机学习产生兴趣。学生会主动发现自己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增强自信。经过长期实践, 学生由最初只说优点不提缺点, 到现在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自我评价着眼于学生发展, 采用任务评价和项目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把教学内容以项目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并把教学项目分解成层次不同的具体操作任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对所完成的任务和整个项目进行自我评价, 发现不足和存在的问题, 明确努力方向, 在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上是任何外部评价不可比拟的。

学生自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由教师制定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要具体可操作。其次学生根据自己操作任务完成的情况, 进行逐一评价。最后要由教师对评价情况进行审查并记录到评价档案, 防止出现学生对自己过高或过低的评价, 指导学生根据评价情况进行学习反思。

2. 小组互评培养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 而是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的个性品质的培养。新课标提倡学生小组之间互相评价, 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小组评价贯穿小组协作学习的全过程, 通过将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 由发言人来阐述, 而后小组之间相互批判反驳, 在互动的过程中, 有争论、有理解、有碰撞, 学生会对所学知识有明确的认识, 学习知识、领悟方法、修正思想,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互评。

教师在安排小组的构成时, 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分组, 让每个小组有不同特质的学生, 同时要考虑到学生学习层次的搭配, 优良中差各占一定比例, 各小组是同质的小组, 这样才能形成竞争,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教师给组长布置任务至关重要, 组长要能够带动组内每一个学生, 教师要赋予组长一定的权力, 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和指导每一位组员。

小组互评既包含了组长对组员的评价, 又包含小组之间的竞争评价, 教师在期间要发挥主导的作用, 控制各小组的评价尺度, 避免为了小组集体荣誉而对其他小组吹毛求疵, 出现不客观的评价。

3. 发挥权威和主导作用进行教师评价。

进行多元化的课堂评价, 教师的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计算机操作技能评价中, 教师的评价是结合软件绝对评价, 学生个体自主评价和小组互评后给出的客观的、权威的评价。

在计算机操作能力评价中, 对每个学生进行人工评价费时费力, 显然是不现实的,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评价程序 (考试系统) , 可以分模块、分知识节点进行考试评价, 考试程序不管是单机系统还是客户端/服务器系统, 主要采用的还是虚拟操作环境或记录关键点的方法实现, 缺点是一种方法不能适合所有知识模块, 开发难度大。教师参与评价可以充分与软件结合, 更灵活机动。

教师在对学生做出评价时, 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 尽量减轻评价对象的压力, 多鼓励教育, 严禁对学困生一棒子打死。教师评价要充分发挥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 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习, 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4. 建立评价档案形成长效机制。

档案袋评价是近10年来国外兴起的一种新的评价方式, 它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的诸多弊端, 强调评价与教学的有机结合, 强调学生的参与,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

在教师机上, 教师以文件夹的形式为每位学生创建评价档案, 收藏每个学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反思报告及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信息。档案袋的建立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收集、选择和反思的过程, 资料收集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自主选出满意作品的过程是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过程;反思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过程是学生自我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全面反映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表现, 我们能够从中清楚地看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过程和目标达成度的强与弱, 它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的重要依据。

通过档案袋的建立, 可以记录学生进步的过程, 形成长效机制, 是学生操作技能过程性评价最真实的记录。

五、结束语

中职学校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课堂评价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以考代评的传统评价模式, 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 记录学生成长的点滴进步, 为学分制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由于推广时间还不是很长, 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

摘要:目前, 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教学中, 不能行之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 除了学校软硬件教学设施和教师业务水平差异外, 主要是学生操作技能的过程性评价上没有切实可行方案。学生操作技能评价往往是通过学生最终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或水平测试来完成, 缺乏过程性评价。在一年的教改实验的基础上, 笔者以计算机操作技能评价为切入点, 提出了创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相结合的多维评价体系, 建立长效评价机制, 构建高效人本课堂。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操作技能,评价策略

参考文献

[1]郭勇.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操作技能评价方案分析[J].科技信息, 2007 (22) .

[2]郭莲.国外教学评价策略研究[J].理论前沿, 2007 (11) .

上一篇:舞蹈人物画下一篇:慢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