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人物画 诗词

2024-04-25

配人物画 诗词(精选7篇)

篇1:配人物画 诗词

《得房公池鹅》

唐 杜甫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配《咏鹅》

《将牛何处去》

〔唐〕元结

将牛何处去,耕彼故城东。相伴有田父,相欢唯牧童。

——配《扬鞭吆喝归 知是山雨来》

咏羊

怀仁至孝性温柔,善目慈眉小美胡。跪奶怀恩千古誉,花城别署令名殊。——配《青青原上草》

夜书所见

南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配《促织》 《濮中言怀》摘句

唐 沈千运

童儿新学稼,少女未能织。顾此烦知己,终日求衣食。

——配《学稼图》

配山水诗词不用看了,很多的。

篇2:配人物画 诗词

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边塞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而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有褒有贬。情况相当复杂。

《出塞》

作者: 薛道衡

高秋白露团。上将出长安。尘沙塞下暗。风月陇头寒。转蓬随马足。

飞霜落剑端。凝云迷代郡。流水冻桑干。烽微桔槔远。桥峻辘轳难。

从军多恶少。召募尽材官。伏堤时卧鼓。疑兵乍解鞍。柳城擒冒顿。

长坂纳呼韩。受降今更筑。燕然已重刊。还嗤傅介子。辛苦刺楼兰。

《饮马长城窟行》

作者: 杨广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合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

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

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登单于台》

作者: 张蠙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

《幽州夜饮》

作者: 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望蓟门》

作者: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悲愤诗》

作者: 蔡琰

【其一】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平上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胆为烂腐。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

失意几徵间,辄言弊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

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

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年,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

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

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

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

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

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

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其二】

嗟薄祜兮遭世患。宗族殄兮门户单。

身执略兮入西关。历险阻兮之羗蛮。

山谷眇兮路漫漫。眷东顾兮但悲叹。

冥当寝兮不能安。饥当食兮不能餐。

常流涕兮眦不干。薄志节兮念死难。

虽苟活兮无形颜。惟彼方兮远阳精。

阴气凝兮雪夏零。沙漠壅兮尘冥冥。

有草木兮春不荣。人似兽兮食臭腥。

言兜离兮状窈停。岁聿暮兮时迈征。

夜悠长兮禁门扃。不能寝兮起屏营。

登胡殿兮临广庭。玄云合兮翳月星。

北风厉兮肃泠泠。胡笳动兮边马鸣。

孤雁归兮声嘤嘤。乐人兴兮弹琴筝。

音相和兮悲且清。心吐思兮胸愤盈。

欲舒气兮恐彼惊。含哀咽兮涕沾颈。

家既迎兮当归宁。临长路兮捐所生。

儿呼母兮啼失声。我掩耳兮不忍听。

追持我兮走茕茕。顿复起兮毁颜形。

还顾之兮破人情。心怛绝兮死复生。

《代出自蓟北门行》

作者: 鲍照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逢入京使》

作者: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碛中作》

作者: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篇3:毛泽东诗词歌曲英文译配方法研究

毛泽东诗词歌曲英文译配是指将毛泽东诗词翻译成英文并使之与音乐旋律恰当贴切的吻合在一起,适合演唱。译配分为两种,一种是演唱者使用中文歌词,译文只出现在字幕,字幕应与歌词相对应,便于以英语为母语的观众理解 ; 另一种是译文直接作为表演者演唱的歌词,译文歌词必须与旋律相符,使歌唱者在表演时既能准确传达原诗词的意思又能舒服自然的演唱。这一点的实现难度极大,需要译者同时具备中文,英文和音乐三方面的知识。若想做到歌曲译配的恰当得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

1.精选曲谱,译配实践

毛泽东诗词多年来广受大众喜爱,自解放至今涌现出大量优秀的脍炙人口的曲谱,若想对这些诗词歌曲进行恰当的译配,首先必须挑选出高水平的曲谱。

这就要求译者下大力气对毛泽东诗词曲谱的各种版本进行比较,分析各种曲谱的特色,挑选演唱比较成功,得到广泛认可的曲谱进行译配。在为毛泽东诗词谱曲的众多作曲家中,劫夫是最著名的一位,他凭借高超的作曲才能与对毛泽东诗词深刻的理解,用音乐完美地诠释了毛泽东诗词,使语言与音乐达到了和谐统一,其曲谱得到广泛认可。著名的曲谱有《西江月 • 井冈山》、《清平乐 • 六盘山》等。

2.基于旋律,调整译文

上面提到的国内外英文译本虽然各有特色,水平颇高, 但如若不加修改生搬硬套到曲谱中便会使诗词和歌曲都失去韵味,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译者应根据适合演唱的原则对毛泽东诗词译本进行对比,为每一首诗选择适合演唱的译文。

译者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同一作品进行翻译得出的译本便不相同,如许渊冲根据“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的原则翻译毛泽东诗词,译本尽量做到忠实地传达作品意境, 诵读起来富有音韵美,诗行排列整齐、赏心悦目。歌曲译配的原则与诗词翻译的原则又有不同,除了能忠实传达作品的原意外,还需特别注意韵律与旋律的吻合,特别是当译文与旋律不符时应灵活调整英文译文以配合歌曲的演唱。旋律是歌曲演唱的重心,如若为了英文译配而使旋律受到影响则会对整首歌曲的正常演唱产生影响,这不仅达不到用歌曲宣传诗词的作用还会对整首诗的意境诠释造成破坏,得不偿失, 因此对歌曲进行英文译配首先要保证歌曲的旋律不受影响, 同时配以合适的译文,在译文与旋律出现冲突时,以旋律为标准适当修改译文,以保证歌曲的演唱不受影响。

3.分析译配方法,探讨译配策略

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而讨论译配方法也离不开译配实践。若想探讨毛泽东诗词歌曲英文译配的策略,译者应根据已经译配并实际演唱过的毛泽东诗词歌曲实例,进一步在理论上探讨歌曲译配的策略,特征和方法。译配的方法为口头和笔端相结合,译文与音乐相结合, 灵活处理诗歌韵律。译配的标准为译文与原音乐旋律吻合贴切,咏唱自然流畅。

篇4:古典诗词中人物形象浅析

艺术家是用形象来思考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同时也是诗歌作品鉴赏的要点。形象可以具体而生动地唤起人们的思想感情和感性经验,它是最好的切入点,能够准确深刻地领悟诗人的思想情感。《周易》载“立象以尽意。”黑格尔说:“美是形象的显现。”作者借助古诗词人物形象或物象(意象)来直接抒发思想感情,也可以是作者刻意塑造的人物形象,他们可以清高孤傲、闲适超逸,可以意气风发、矢志不渝,可以愤世嫉俗、无限感伤,可以爱恨情长、孤寂失落,可以豪情万丈、壮怀激烈。诗人们或多愁善感或心怀天下,他们在诗的国度里自由奔放,以表达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笔者在高中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和鉴赏古诗词时,对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把握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上存在偏差。

一、古典诗歌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诗词作品浩如烟海,但通过仔细梳理,发现这些作品中塑造人物的方法并不繁杂。诗人塑造人物形象通常采用三种方法:一是通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行为来表现,如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诗句通过营造紧张氛围,引出将军深夜弯弓射“敌”,表现出将军高超的射术和镇定自若的心境。二是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如张籍的《秋思》:“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句通过对家书重新开封,还有话要说这样一个细节描述,巧妙地刻画出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三是通过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将石灰拟人化,表达了自己不畏牺牲、决心为国捐躯的坚定意愿和高尚情操。

二、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古诗词人物形象的原因

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并不能准确、清楚地把握人物形象的蕴意,理解效果并不理想。虽然古诗词一般聊聊几十字,人物形象也较简单,但学生仍难以把握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言语、神态、行为以及心理上的变化特征,或者不能完全把握喻人事物的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少与之相关的知识和情感体验,难以逾越学生与古诗之间的鸿沟,包括“时代”“经历”和“方法”。首先,诗人在古诗词的创作中,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特点,诗人所抒发的情感和所表达的观点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虽然人情有共通性,但由于古今文化基础不同、情感之根源不同,学生不了解诗人寄托假借之事物,就很难理解这些历史上特定的人物形象。如白居易的《轻肥》:“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夸赴中军宴,走马去如云。樽垒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桔,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白居易在这首诗词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将百姓凄苦的生活和宦官奢华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以此来讽刺朝廷中政治的腐败和黑暗。学生如果不了解我国中唐时期的政治体制和局势,不明白朝廷中宦官专权的重大危害,就很难理解诗句中宦官的形象;如果不知道当时百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没有对比就很难体会到宦官生活的奢华程度,这样自然就不能深刻体会到宦官是朝廷的蛀虫这一寓意了。其次,高中生“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导致他们社会经历和阅历不足,缺少人生体验。再加上他们都正青春,对生活充满憧憬和希望,好多诗词都是诗人们饱经沧桑、经历了人生悲欢离合后泣血而成,学生很难理解这些流传下来的经典之作的深厚蕴意。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诗句描述了闺中少妇因看见陌头杨柳春色,内心有了寂寞凄苦的感受,开始想念夫婿,后悔让其离家远征。高中生因为学习任务重,很少有人爱恋,更不用说恋人双方身处异地,他们很难理解这些关于爱情的诗句。再次,遵循科学的方法其实可以很好地把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但由于学生缺乏知识经验,无法精准全面地抓住特定人物形象的外貌神态和言谈举止。尤其是对于那些诗句中描述的特征并不明显的人物形象,学生更加难以把握。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古人对这首诗的评价是:“此中有人,呼之欲出”。诗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山清水秀、花木整齐、庭院洁净的美丽画面,说明诗人已融入青山绿水之中,与画面成为一个整体,表达了诗人喜爱山水、闲暇自在的形象特点。

三、学生把握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途径

(一)加强与诗词有关知识的学习

与诗词相关知识主要包括:古人的思想观念、古代的客观环境以及塑造人物的常见特征。唐诗宋词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相关知识的学习也要以唐宋时期为重点,同时兼顾其他历史时期。

(二)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我国古诗词是传统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它们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其所包含的思想意蕴与艺术魅力,古往今来多少吟诵者都为之倾倒。在这些古诗词中,绝大多数诗词情感表达的方式都比较含蓄,只有少数诗词借助诗词句中的关键词语来直接点明,人物形象易于把握。由于学生缺少情感体验,与诗词的距离太远,读诗味同嚼蜡。鉴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第一,情境营造法。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活动中,可以借助于音频、动画、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营造一个比较逼真的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的氛围,使其仿佛能够看到草长莺飞的春色、波涛汹涌的大海、陡峭险峻的高山;能够闻到芬芳扑鼻的花香;能够听到猿猴的哀鸣、杜鹃的悲啼等,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再加上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和情感感染,更有利于学生走进诗词中人物的内心世界。第二,联想法。教师可适当地引导学生将自己浅显的生活体验进行加工处理,作为了解古诗词人物形象的一条捷径。如古代诗人往往在遭受贬谪后,心理上会产生重大的起伏波动,常感到前途渺茫、世事艰难、壮志难酬,同时也会加重对官场或小人的恐惧、愤恨以及对远方家人的想念。教师在讲解诗词的时候,可以根据生活经验,设定一些常见场景引导学生:想象你真诚帮助朋友而朋友却伤害了你,你心中的感受;想象你独自在异地迷路,而且无法联系到亲人,你心中的感受;想象你踌躇满志要考出好成绩,可是努力学习后成绩却直线下降,你心中的感受。

(三)强化训练

以专题形式加强训练。(1)以诗词的种类为标准,分析各种类型诗词常见的人物形象;(2)以特定的意境为标准,分析特定意境中人物特殊的思想情感;(3)以人物的身份地位为标准,分析特定身份人物的情感世界;(4)以人物的思想情感为标准,分析拥有不同思想情感人物的身份或性格。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从“熟”中生出“巧”,可以更快更好地把握理解人物形象。

四、结语

学生能准确地把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需要教师对学生细致耐心的指导和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我们相信,只要学生和教师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就会大幅提升。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小学一部)

篇5:冬季的古诗词配画

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

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

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

篇6:秋天的古诗词配画

《子夜秋歌》原文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秋歌》作者简介

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思情;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笼统而言,诗人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乃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故写月亦有兴义。

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对思妇是何等一种挑拨呵!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何等一种挑拨呵!“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语天然而得咏叹味。

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著“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俨在,“玉关情”自浓。无怪王夫之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诗评选》)此情之浓,不可遏止,遂有末二句直表思妇心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过分偏爱“含蓄”的读者责难道:“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田同之《西圃诗说》)其实未必然。

“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不必故作吞吐语。而从内容上看,正如沈德潜指出:“本闺情语而忽冀罢征”(《说诗晬语》),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诗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多么有意味的诗境呵!须知这俨然女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亦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因此可以说,《秋歌》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赏析

现存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以《子夜歌》《子夜四时歌》为代表。本篇所选是《子夜四时歌》之三,是一首秋歌,它以清新浅近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了思妇对出征丈夫的思念之情,风格哀怨而又缠绵。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飏”两句从表面上看实在写秋风,而是则借助于写秋风以渲染一种气氛。凄凉的秋夜,孤独的留守思妇,飒飒秋将将窗前的“罗帐”吹得高高地飘起来,使寒冷皎洁的.皓月将幽幽的银光倾洒满屋,这怎能不换气她忧伤哀怨的情怀呢?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这两句是借助于明月直接写思妇的情怀,意境高远,令人遐想。“仰头”,写思妇看到月光之时的动作行为,由月光洒满床榻而引起思妇“仰头看明月”,看着明月,自然想起远在千里之外亲人,思念之情愈加难以平复,无奈之中不得不寄希望于千里月光。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诗,十个字,竟然将思妇的行为举止和心理活动描述得鲜活而又明晰。

篇7:配人物画 诗词

《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王风•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大车啍啍,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

《诗经•王风•子衿》-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关睢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妇,琴瑟有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契为合,阔为离,死生契阔就是生死离合的意思。可简单译为:“生死相依,我与你已经发过誓了;牵着你的手,就和你一起白头到老。”这是一个征战在外不能归的士兵,对妻子分别时誓言的怀念,两情缱绻,海誓山盟,痛彻心扉。

《诗经•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汉诗《结发为夫妻》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 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一组南朝民歌

《读曲歌》 其一

柳树得春风,一低复一昂。谁能空相忆,独眠度三阳。其三

逋发不可料,憔悴为谁睹。欲知相忆时,但看裙带缓几许。其六

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

《子夜四时歌》 冬歌一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如? 冬歌一

果欲结金兰,但看松柏林。经霜不堕地,岁寒无异心。

《子夜歌》

侬作北辰星,千年无转移。欢行白日心,朝东暮复西

《那呵滩》

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湾。愿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

《懊侬歌》

懊恼奈何许。夜闻家中论,不得侬与汝!

《乌栖曲》

绣帐罗帷隐灯烛,一夜千年犹不足。惟憎无赖汝南鸡,天河未落犹争啼。

高士咏•於陵夫妻

皎皎於陵子,己贤妻亦明。安兹道德重,顾彼浮华轻。琴书不为务,禄位不可荣。逃迹终灌园,谁能达世情。

《长恨歌》白居易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朝的朱庆徐《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刘禹锡《视刀环》

长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

张九龄《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李白 三五七言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鹊桥仙》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几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宋词《玉楼春》晏殊-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贺新郎】(庆新婚又生日四月廿七)书名:《全宋词》

作者:无名氏

鸾凤初成匹。想桃源、刘郎仙女,新欢稠密。昨夜文星从天降,孕作非凡器质。却正属、梅黄时日。三九良辰佳气蔼,听重重相贺欢声溢。又复见,嘉宾集。

满堂笑语罗筵席。道称觞、宴你双庆,有谁能及。好事鼎来惬人意,看看功名在即。况先得、凤楼消息。祈遂与君偕老愿,劝樽前且饮长生液。增福寿,至千□。

《我侬词》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卜算子》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几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纳兰性德

沁园春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装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戏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长相思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夫妻吟 一

我去京时未得回,朱门莫以别人开。红颜莫向愁中取,不喜朝朝封镜台。二

青云有路望乡台,母嫂父兄盼速回。野草闲花君莫取,家中还有一枝梅

《刘三姐》歌词。

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那有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砣浮。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砣浮。直待黄河彻底枯。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出处好像是敦煌曲子词)

来归——既遇良人,万里来归 中国古代将女子出嫁称为“来归”,既遇良人,万里来归———既然遇到了如意郎君,千万里都愿意追随他而去,多么的义无反顾!

上一篇:平安法治创建工作总结下一篇:以树根为话题的作文